信息检索:冲泡茶文化

信息检索:冲泡茶文化
信息检索:冲泡茶文化

实验三

课题:冲茶泡茶文化

组长:李正清

组员:齐梦瑶

曾小玉

学院:农学院

班级:种子科学与工程201401

日期:2015年10月10日

研究目标:冲茶泡茶常识、步骤、技巧、关键、区别、注意事项

关键词:茶、冲茶、泡茶

检索工具:SCI(科学英文索引)、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NKI(中国知网)、新华文摘、期刊、百度、Google、搜狗

检索式:

(1)中文:冲茶and泡茶文化;茶or茶艺or茶道or茶文化;常识or步骤or技巧;

关键or区别or注意事项

(2)英文:make tea AND tea culture;tea OR tea art OR tea ceremony OR tea culture;

common sense OR steps OR skills; key OR difference OR matters need attention

检索文献:

《中国农学通报》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08年06期【分类号】TS27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分类号】:F592.7;F326.12-28 《茶叶》2008年03期【分类号】:G129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分类号】:B948;TS971

《上海茶叶》2013年第1期【分类号】:TS971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分类号】TS272.5

《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12年【分类号】K876.3

内容整理:

《中国农学通报》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08年06期

【作者】:孙志栋;戴国辉;林长华;康孟利;陈惠云;

【Author】:Sun Zhidong1,Dai Guohui2,Lin Changhua1,Kang Mengli1,Chen Huiyun1 (1Ningbo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ingbo 315040; 2Cixi City Sanbei Town Agricultural Office of Zhejiang,Zheiang Cixi 315300)

【机构】:宁波市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慈溪市三北镇农办;宁波市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宁波315040;浙江慈溪315300;宁波315040;

【摘要】采用荷叶、菊花和茶叶三种原料,通过两两组合选优、再三者组合优化配比,试图筛选出口感好、营养成分搭配合理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组合chj2营养保健成分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较高,含水量较低,感官评定茶汤绿色清澈、香气清新、口感纯正,是一种较理想的配比组合。包装袋大小、冲茶水温、制作原料等因素对袋泡茶茶水品质有较大影响,要求包装袋大小适中,以容纳3~4g的规格大小为宜;水温一般以80~90℃比较好,冲泡后茶汤香气清新、汤色清绿、味道纯正;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品质纯正,确保袋泡茶质量。

【关键词】:荷叶;菊花;袋泡茶;

【基金】:宁波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4C100031)

【分类号】:TS27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以江苏宜兴阳羡茶文化博览园为例

冯卫英朱世桂黎星辉

【摘要】:以宜兴阳羡茶文化博览园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茶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模型,从茶文化旅游资源特征,环境特征和开发条件3个方面筛选出茶文化历史价值、教育科研功能、美学观赏、资源组合、生态环境、交通条件、客源市场等22个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专家评价获得各指标权重。运用构建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阳羡茶文化博览园旅游资源进行实例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宜兴阳羡茶文化博览园茶历史文化价值较高、资源类型多样、旅游客源市场条件良好,茶文化旅游开发潜力较大,但是存在知名度不高、资源聚集度较低、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尚不完善等缺点。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当地茶文化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层次分析法阳羡茶文化博览园

【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23)江苏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项目(179)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SZGD201067、吴政抄2009字65号)

【分类号】:F592.7;F326.12-28

《茶叶》2008年03期

茶马古道:民族文化之路

韩海华周斌星

【摘要】:被称为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起源古代的"茶马互市",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茶马互市"是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云南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云南茶区的各族人民是最早发现、利用茶树的民族。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碰撞、交流与融合也赋予了"茶马古道"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

【关键词】:茶马古道民族文化特征互市民族风情丝绸之路哈尼族宗教信仰布朗族拉祜族茶马交易

【分类号】:G129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禅茶一味

丁氏碧娥(释心孝)

【摘要】:禅源出于古代印度,因“拈花微笑”这个不朽的公案,使得头陀第一的大迦叶被尊为禅宗的西天初祖,而灵山成为世界禅宗祖庭。茶最早被亚洲人发现,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茶道文化。佛教传入中国后,禅与茶相见,因为优化身心的功用而使两者结下了不解的缘。茶进入佛教,吃茶就成了佛事,而茶汤中流出了佛法。因此,对于佛教来说,千百年以来,吃茶早已成为家常。在一般意义上说,茶在佛教中具有“三德”:一曰饮茶具有清心醒睡的功效,坐禅可通宵不眠;二曰茶为“养生之仙药,延年龄之妙述”。饮茶可疗疾病,食饱满富可助消化,且能抑制性欲与杂念的滋生,并有助于端正坐相;三曰茶性清高清寂,文化蕴涵丰厚,即能暗合妙道,昭显禅机,又深藏若虚,似行云流水,蛟龙天游,极富生命意义的启示而利于戒定慧。由于众多高僧对茶的推崇,遂使茶成了养生正心之物,众僧视茶为“神物”。僧人吃茶可以加强意志力,调节精神,使内心清爽,有助于体悟三昧境地。在这样的情形下,茶和禅自然而然地结合,两者关系颇为密切地连在一起。“禅茶一味”,源于湖南石夹唐代禅师善会(805年-881年),而成于宋代著名大师圆悟克勤(1063年-1135年)。经过两位中国禅师的手,开显了禅茶不二的境界。从此,夹山的茶风禅光大大促进禅茶文化在东亚各国的传播发展,使中国石门夹山成为世界禅茶祖庭,“碧岩录”的理念与思想成为日本茶道的标榜。“和敬清寂”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不难从《碧岩录》中找到其母本、源头或诱发点。禅茶发扬光大,日本禅师功不可没。在日本,1191年荣西禅师作为日本茶道的首倡者将末茶传去扶桑,,但直到珠光(村田珠光,1423年~1502年)、绍鸥(武野绍鸥,1502年~1555年),乃至千利休(1522年~1591年)和千宗旦(1578年~1658年)祖孙二代,禅茶精神才真正出现。可见,经过这么多世纪“禅茶一味”一直被看成茶道最高的境界。但是,从清代以来,禅茶越来越离开它的本体,而集中于茶器具、茶艺表演、茶室装修等等的形式。从此饮茶的形式越来越复杂,却让人无法找到真正茶道之味。虽然茶室内似乎仍可见“禅茶一味”、“柳绿花红”、“和敬清寂”的装饰条幅,其实茶道已亡而禅风尽失,大家终究只管于手法,在《茶道铁槌集》中也说:“现在的茶人,向来没有禅心,只管手法。若问茶的意义,仅仅限于礼法等等。”难怪日本思想家与大作家川端

康成悲伤无限地写了一本小说《千只鹤》,以东方美人之死暗喻茶道的衰亡。故在论术中,本文并非专门谈论禅与茶,或分析前人发表过的各种文章,而是主要研究澄心的方法,指出禅茶的利益与作用。并且,提出一些现代科学研究成就,发现人们脑部思维,结合证明禅宗突破“顿悟”那时刻。本论文的重点,是论述禅味与茶味同一体,并对古今中外对禅茶一味理解错误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茶道禅定禅茶一味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48;TS971

《上海茶叶》2013年第1期

茶香天下,茶道大行

竺济法

【摘要】:正中唐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学者封演在《封氏闻见记》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远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其实中唐时期说茶道大行还为时尚早,因为其时茶饮还刚刚兴起,至多是上流社会士大夫的雅好。

【分类号】:TS971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冲泡条件对铁观音和普洱茶的浸出规律和感官品质影响

【作者】金恩惠;

【导师】屠幼英;

【作者基本信息】浙江大学,茶学, 2012,硕士

【摘要】科学饮茶和泡茶,发挥茶叶的最大功效,越来越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较系统研究不同冲泡条件对铁观音和普洱茶成分和品质的影响报道甚少。本文研究了普洱茶与铁观音在不同冲泡条件下(冲泡时间、冲泡温度、不同pH水质)茶汤中品质成分的动态变化,并对茶汤进行了感官审评。获得以下结果:1.温度对普洱茶、铁观音的成分及品质影响相同温度下,普洱茶与铁观音茶汤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总糖、茶黄素、茶褐素、茶红素的浸出浓度都随冲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相同时间下,冲泡水温越高,茶汤中可溶性物质浓度上升曲线的斜率越大;短时间内,氨基酸和咖啡碱比茶多酚更容易被浸出。审评结果显示,100℃水冲泡的茶汤滋味、香气和汤色最佳。2.冲泡时间对普洱茶、铁观音的品质成分影响同样的冲泡条件下,15min内普洱茶茶汤中的可溶性物质浸出率高于铁观音,但冲泡15-60min时,铁观音中可溶性成分浸出速率显著增加,高于普洱茶。不同冲泡条件茶汤感官审评结果显示,普洱茶与铁观音在100℃、4min的条件下茶汤滋味、香气和汤色还处于较好的品质,时间过

长,茶多酚与咖啡碱等的苦涩味物质浸出增多,口味明显苦涩。3.不同pH水质对普洱茶、铁观音成分及...

【关键词】普洱茶;铁观音;温度;时间;水质;品质成分;浸出规律;感官审评;

【分类号】TS272.5

《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12年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

【作者】高纪洋;

【导师】张朋川;

【作者基本信息】苏州大学,设计艺术学, 2012,博士

【摘要】本文以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它的发展概况及规律。样式是器皿造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国古代广泛存在。在一定地域或时代,出现一定数量造型相似的器皿,明显不同于其它器皿造型,它们所具备的群体特征,即可视为一种造型样式。样式对中国古代器皿来说,是造型保持一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也是维持较高艺术水平和使用价值的有力保障。本论文主要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根据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系统的宏观发展情况,按其体系框架建构过程分为六大阶段:萌生与兴起(新石器时代)、礼器化(夏商至西周)、实用化和趋向统一(春秋至秦汉)、多元与交融(汉末至隋唐)、农牧民族的整合(五代至元)、成熟和定型(明清)。通过对以上六个时期发展状况的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器皿以中原汉族造型样式为中心、不断整合少数民族及外来造型样式的过程。第二章分析造型样式与相关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实用功能决定其基本形态、限定其变化范围、推动其不断完善。政治因素对礼器及高层次器皿造型影响很大、作坊性质使其造型样式分化明显,合作与传承方式、器皿商品属性等均对造型样式有一定影响。工艺技术的提高会推动器皿造型样式的面貌革新,造就相应的造型样式。...

【关键词】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

【分类号】K876.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