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认真复习第三单元,闭卷做

第11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导火线:

:年月日,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

(要求):“,”(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反对,惩办卖国贼等人。领导人:、

②发展:月初,等地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援学生斗争。运动的主力从转变为,运动中心从转移到。

结果:

步胜利的表现: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等卖国贼的职务,。

:①性质:五四运动是,

:五四运动是的开始。

成立标志:的召开(时间:年月;地点:)

:等人

大会通过了,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

,建立,实现。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

。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

:诞生!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的利益,而且代表着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12课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成立:在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

创办了学校,简称黄埔军校,任校长,任政治部主

任。

目的:为了推翻的统治,

时间:年7月,北伐军10万人正式出征

主要对象:、、

总司令:

主要战场:、

主要战役:战役、战役、战役、

最主要成果:

国民革命失败:在北伐胜利进军时,、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也破裂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它代表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对内镇压。

2、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

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义

1、背景: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实行血腥的屠杀政策。

2、时间、地点:年月日;

3、领导人:、、、等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

1、时间、地点:年月;

2、领导人:

3、创建根据地:毛泽东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4、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共同意义:

三、井冈山会师:

1、时间:年月

2、会师队伍:①、率南昌起义的队伍和农民武装②毛泽东领导

的在井冈山会师,改编为

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国共的十年对峙)【内容概述】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吸取二七罢工的教训,1923年召开三大,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了合作,国民大革命由此开始。进行东征,举行北伐,促进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统治。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抛出“整理党务案”,在帝国主义支持下,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是中国革命逐步复兴的阶段。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秋收起义进行了夺取敌人中心大城市的革命尝试,文家市决策开始了中国革命在农村的发展。此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为基地和以农民为基本力量的新阶段。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政权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道路。 1931年9月至1935年12月,是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折的阶段。国际上,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结果日本占领东北并逐渐深入到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国内,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由于共产国际“左”倾策略的影响,王明“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实现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此后,革命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革命形势重新走向高潮。 1935年12月至1937年7月,是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化阶段。随着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爆发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新高潮。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美日矛盾逐步激化,美国对日本侵略逐渐由绥靖转向遏制。促使国民政府进一步分化为亲英美派和亲日派,对日不抵抗政策发生动摇。中国共产党及时放弃“抗日反蒋”口号,提出“逼蒋抗日”的总方针,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为全国规模的抗日战争的实现准备了必要条件。 【重点讲解】 考点1:对“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理解 (1)反帝的根据: ①从斗争起因看:由山东问题引起,此问题是分赃的巴黎和会所导致的。 ②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三: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下):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下):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1.1937年,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始投资26亿“满洲国元”,1938年又扩充至50亿“满洲国元”,使得伪满洲国的生铁产量达到500万吨、钢材产量200万吨、电力260万千瓦。日本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B.转移本土过剩的产能 C.掠夺沦陷区战略资源 D.消耗伪满政权的实力 答案:C。根据材料“伪满洲国的生铁产量达到500万吨、钢材产量200万吨、电力260万千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掠夺沦陷区各种战略资源,扶持发展各项重工业,满足日本战争机器侵略中国乃至在世界范围内发动更大规模侵略战争的需求,故C符合题意 2.日军侵华的罪行,有制造大屠杀与惨案(如南京大屠杀),有放火与轰炸(如重庆大轰炸),有细菌毒气战(如731部队)等。现在我国各地建立有关日军暴行的纪念馆,就保存了大量真实的史料。这表明( ) A.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罪孽深重 B.日本政府承认在华所犯罪行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日军侵华罪行累累不容忘记 答案:D 题干中“南京大屠杀”是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发生的,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提及日本政府的态度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未提及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等抗日力量的精诚合作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了针对日军侵华的罪行,“现在我国各地建立有关日军暴行的纪念馆,就保存了大量真实的史料”说明日军侵华罪行累累不容忘记,故D项正确。 3.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两套邮票相比,后者( ) A.突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 D.呈现了抗战中不同力量的历史地位

探索史(旧民主主义革命)

探索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专题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的探索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体内容详见后面关于太平天国的“热点问题”) 2.地主阶级 (1)新思潮的萌发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根本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④目标(口号):自强、求富。 ⑤洋务事业:兴办近代企业(创办军事工业——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福州船政局;创办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⑧历史作用:客观上为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派出了

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3.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⑥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改善了社会风习。 ⑦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企图通过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 4.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体内容详见后面关于辛亥革命的“热点问题”) 5.新文化运动(先进的知识分子,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 ①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来发动农民群众。 ②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前者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所得,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纲领性文件,但绝对平均的思想不切实际。后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③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天京事变。 ④历史意义: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撼动了清政府统治根基;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⑤失败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根本原因),拜上帝教不科学,未能正确对待儒学,视西方人为“洋兄弟”。 ⑥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虽然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地主阶级的探索

(1)爱国、开明有识之士的探索 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翻译西方书刊,编成《四洲志》。 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洋务运动 ①目的: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 ②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口号:“自强、求富”。 ④举办洋务事业:近代企业(军工、民用);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⑤失败标志: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⑥历史作用:促进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资产阶级的探索 郑观应等早期的维新思想具有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1)维新派掀起戊戌维新运动 ①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人 教新课标版 学习目标: (1)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毛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共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曲折。 学习重点: (1)五四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 (2)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红军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3)对中国革命历程的认识。 学习难点: (1)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的理解。 (2)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认识。 学习方法:导学法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回顾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阶段:1、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1919-1924年) 2、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3、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4、抗日战争(1937-1945年) 5、解放战争(1946-1949年)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1919---1924年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 1、五四运动 导火索: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时间:1919.5.4---6.28 主力:北京学生-------上海工人 领导: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 主要口号: (1)“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2)“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3)“废除二十一条” (4)“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意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精神: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3)

学科历史执教者王晓军班级高三(6)授课日期 2008/10/6 一、教学内容: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三讲新民主主义革命(3) 二、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土地革命。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四、主要教法:问题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明确时间概念:1927年8月~1936年12月 也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探究活动一、八七会议 ①确定了和的方针 ②什么是土地革命?土地革命后土地归谁所有? 打土豪,反田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 ③土地革命有什么积极作用?土地革命和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在实践上有什么不同? 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得到土地。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④何时停止使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中国共产党已经从幼稚走向成熟。 探究活动二、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 ①举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起义说明了什么?(与大革命失败相联系) ②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相继失败说明了什么? 探究活动三、毛泽东是怎样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 实践: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后,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再实践:根据地建设、反围剿、土地革命。 结果:根据地范围扩大,红军人数增长。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突出强调以下问题: 第一,“围剿”和反“围剿”战争,是当时中国革命与反革命之间战争的主要形式。第二,朱、毛领导的三次反“围剿”促成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第三,强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性质是广大被剥削被压迫的工农群众的民主政权。 复习提问 1 志性事件 2 绩是什么?为什么会取得成就 3 了 败?从而得出中共本阶段的任务 自身右倾错误) 重点阐释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 1 2 搬苏俄革命模式) 3 日本、美国、俄国、自己的道路,说出其具体含义。 八七会议 1 阶段工作任务) 2 国民党的口号?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3 倾 土地革命路线 1 2 什 者?是否改变了土地私有制

论大革命时期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论大革命时期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7-05-03T14:48:55.440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1月作者:何昊阳 [导读] 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使得其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的探索有了很大的进步。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 130022 摘要:在中国革命时期,因为毛泽东始终是在战斗中的第一线,所以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从而实际的情况出发,不可以墨守成规,反对本本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使得其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的探索有了很大的进步。 关键字:大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最为核心的一项内容。所以在系统理论进行建设和完善的时候,是一个非常长的历史过程。在大革命的时期,中国的革命还主要是在早期的实践革命家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依靠全党的共同探索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同时也就其中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索。 一、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认识和探索 在中共四大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进行了明确的确定,指出应该有无产阶级进行领导。毛泽东也在这个时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和阐述,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的运动中是主要力量。但是在过程中,因为全党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视程度不够,放弃了领导权,最后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这让毛泽东认识到了其领导权的重要性,所以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对大革命的失败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原因,道出了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无产阶级没有掌握领导权,造成革命的失败。在这样的基础上,他还总结了该如何建立起无产阶级的领导,最终总结出了要通过政党来实现领导。在农民小资产阶级浓重的环境下,要如何保证党的积极性和先锋带头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全党在当时遇到的最难的问题。而在全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没有对外国相关的共产主义思想照抄照搬,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中国发展的现状,在古田会议上提出了要用无产阶级思想来武装起党员,通过这样的特点不断克服各种困难,从而为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提供了非常好的保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主要就是通过农民进行领导,主要是依靠群众、联合中农等有效的消除剥削阶级和地主阶级。土地革命后期,毛泽东又重新区分了资产阶级并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发现了其在革命的时候,存在这非常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从而让民族资产阶级跟上无产阶级一起去参加革命从而取得革命的胜利。 二、明确中国革命的性质 对中国革命的性质来说,党主要就是在召开中共二大的时候,分析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同时还分析了我国现在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党对革命性质做出了非常清晰的认识,但是党对其相关的理论还没有有分析清楚。所以在四·一二和汪精卫等人相继叛变革命的时候,这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同时还影响到了党内对革命性质的认识。而在国际上,国际共产主义和斯大林的指导错误更是加剧全党对革命认识的错误。在对革命进行分析的时候,斯大林认为中国革命将会进入到更加高的一个阶段,也就是将要建立起有工人和农民专政的无产阶级政权。而像蒋介石和汪精卫等人对革命的叛变,表示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对革命的叛变,他们从本来是革命的动力和力量变成了革命斗争的敌人和对象。但是就一年的形式来看,中国那时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资产阶级,主要革命的对象应该是买办和乡绅阶级,其主要的特点是各种军阀占据一方势力进行混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革命的发展,所以说资产阶级革命还没有完成,只是暂时的失败。毛泽东也对此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总结,他指出现在的革命任务主要还是反帝反封建,所以依旧还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如此,而不是反资本主义的革命。 三、对资产阶级进行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资产阶级的认识是党在对新民主主义探索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革命的对象、力量、性质和任务都做了充分的分析和认识。因为党对革命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党的成败和革命的成功与否,同时在有效的避免党在决策中的“左”倾或者“右”倾错误。 在党的创立时期,党对资产阶级的认识就有着非常大的转变,其起初把资产阶级当作革命的对象慢慢的转变为革命同盟一同的参加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当中,在这样的斗争中,共产党也在一步步的成长当中。党对资产阶级的特点也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特别是毛泽东对其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他指出资产阶级可以分成大资产阶级和中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属,完全的站在帝国主义的一边,是彻底的反革命派,而中资产阶级则存在这一定的矛盾,一方面他们受到了多方面的压迫,比如像外资和军阀的压迫之类,同时因为其是资产阶级的一员,有对革命充满了怀疑,所以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这一部分的革命力量最终会分化出去。这是党在对资产阶级性质进行分析的时候做出了最初的认识,也为后面的理论发展做出了有效的指导。到了后期党对资产阶级性质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在1935年的年底,毛泽东对斗争中的各种认识和实践都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对民族资产阶级有了更加深刻和细致的认识,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地主阶级的那么多封建性,同时也没有买办阶级那么多的封建性,他们一方面不喜欢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另一方面又害怕革命会太过彻底,最终危害到自己的生存,从而造成了他们在进行革命的时候的软弱性。这种认识无疑是非常大的进步,他不但区别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区别,道出了其两面性,而且对这两面的性质和形成的原因做出了有效的分析,可以说是一种重大的进步。 四、探索了中国革命的转变问题 在党的不断壮大当中,党也对自己的前途和发展做出了有效的分析。这里主要就是革命的转变问题,即从民主革命过度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在中共二大的时候,党就对革命的转变做出了两种设想,但是都是照搬西方和俄国的革命方式,其不能很好的对我国革命的现状做出很好的指导。所以在党的早期发展中,没有对资产阶级做出充分的认识,所以在革命转变当中存在这很大的错误认识。毛泽东在革命的发展中,不断的认识到在革命的发展中,革命是不可以超越革命的阶段,就是在进行革命发展的时候,每个革命阶段都是需要经历和慢慢过渡的,通过这样思想的分析,党才做出了正确的革命转变的指导方针。 总结: 综上所述,经过党的奋斗与努力,对民主主义不断的探索和分析,党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有了更新的认识,而在也逐渐形成了具有

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人教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材内容:五四运动期间,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结束,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一、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理解五四运动和 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明白中共二大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 位 (2)掌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共合作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3)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4)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5)掌握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6)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进程,探究国共两党军队一胜一败的历史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 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2)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 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4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2时) 【教学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通过对1927年和193年中国革命形势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国情,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认识能力。 了解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养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论从史出 情境再现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独立思考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那种坚苦卓绝斗争环境

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主义的教育 红军的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红军长征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武装起义 2.土地革命 3.根据地建设 二、红军的长征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遵义会议 3.红军长征 重点:武装起义、遵义会议 难点: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 【教学方法】 本节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历史歌曲、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注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 有首歌不知大家听过没有,歌词是"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史实?为什么叫"第四军"?这首歌就是在在敌我双方激烈的拉锯状态之下,红四军的生活在各个方面还是极其菲薄的面对严峻的现实,广大指战员始终充满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去渡过战争难关的这种高尚情操的生动写照中共创立的第一只正规军队是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以后出现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也是在经历了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工农武装起义的惨烈失败后,才选择了这样一条正确的道路由此导入新 【讲述内容】 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武装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镇压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人民版) 一、教学目标:㈠知识与能力 学生在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五四运动、中共成立、中国第一次工运高潮、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土地革命、长征、遵义会议、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学生在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上,要能叙述中共历史上召开的哪些会议及历次会议所解决的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能够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重要的具有转折性历史事件,要能通过资料收集,讲述例如红军长征的荡气回肠,可歌可泣及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要能够使学生认识中国社会各派政治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现,探讨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艰难历程及中共政治上的不断成熟,从而进一步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的历史结论。通过此课学习,体会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艰难的历程,进一步树立为中华新崛起理念,认识无论是民主革命还是今天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既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㈡教学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节内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从众多的历史事件中去寻找宏观知识、微观知识的呈现规律。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中共成立是中国民主革命过程必然现象。 2.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形成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任何真理必须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3.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综合分析,认识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要处理好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的人民群众与杰出领袖、政党之间关系,辩证法中的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之间关系。 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熟。 三、教学资源: 学生方面,学生预习本课,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基本要素。阅览室找有关本课的《历史学习》、《中学生政史地》杂志有关内容,自制本节内容小卡片。 教师方面,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上突出历史阶段特征,重大历史事件评述,有关“堂堂清”巩固练习,教师在上课前认真阅读胡绳《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历史教材,提高自己教授好本课高层建瓴构建历史框架体系的能力。 四、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 1.教的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读书指导法、图示法、辅助多媒体教学。 2.学的方法:讨论法、讲演法、发现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师: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挽救中国危亡他们先后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那么爱国的学生呢,他们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时发动了什么运动?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7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

2009年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七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 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中国近代化探索:(学习西方三步走) ①学习西方技术:封建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治。 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戊戌变法(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维护清朝统治。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孙中山;主张: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 ③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新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南陈北李);民主和科学。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由学习西方科技到效仿政治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 3.魏源、洋务派、康有为和梁启超、孙中山、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4.2006年是孙中山逝世81周年,列举他的最主要的贡献。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5.鸦片战争和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分别发生的变化: (1)政治: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文化:掀起了学习西方热潮,从学习科技到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其中魏源和洋务运动学习科技、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思想文化。 二.五四运动:

79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的前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知识点15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前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反映党的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本期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毛泽东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 在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混淆两个革命阶段性质的“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错误。 2009年多项选择题: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 A.“毕其功于一役”B.“二次革命论” C.“无间断”革命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解读】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前途问题的内容。新民主主义前途问题实行上就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曾经有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二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即所谓“无间断的革命”,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发展规律。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必须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故选A、B、C。至于D是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观点。 2004年多项选择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E.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解读】本题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理解与掌握情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两者的联系,同时认清两者的区别,才能正确领导中国革命。这是个重大理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共党内曾经有过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和王明的“一次革命论”两种错误倾向。A项即“一次革命论”的错误,C项即“二次革命论”的错误。B项的观点则是错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各不相同。故只能选D、E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正式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学目标】 1.会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通过对五四运动等史实的分析,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认识和掌握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结论,通过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两个阶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2.难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 【教学方法】 精彩讲述法 【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必大家都是共青团团员了吧?会唱团歌不?在这首团歌里面,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爆发,会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呢?这件发生在86年前的历史事件它是怎么发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板书课题) 【新授内容】 1、五四风雷: (1)背景: ①国际形势: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简单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以及突出日本利用西欧帝国主义国家无暇东顾而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提出“二十一条”) ②思想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③政治根源: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 (北洋军阀分裂,点明当时的国内背景是军阀的混战) ④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壮大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结论: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压榨奴役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⑤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的过程:(讲述北大学生谢绍敏血书“还我青岛”的故事) ①5月:北京学生 ②6月:上海工人 ③结果:初步胜利(结合五四运动的口号讲述) (3)五四运动的性质和评价: ①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②历史功绩: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启导人民的觉悟和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答: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④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⑤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革命性质的确定主要决定于革命的领导者及其纲领,对象,结果等因素的综合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A: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 C: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2):其不同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 A: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B: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党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 C: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D: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结果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E: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领导权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D.革命对象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单元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探索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知识竞赛、推介红色旅游城市、智慧大比拼环节等教学过程,逐步掌握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难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四、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复习旨在让学生系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历程中遭受的挫折、采取的应对策略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从宏观上把握本单元重要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厘清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活动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题

第三单元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内容: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五四风雷”。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是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成立仅仅28年,就完成了从林则徐到孙中山八十多年来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想要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事业──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 3.“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而国共合作则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首次尝试;国共合作实现后,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北伐战争胜利进行;由于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不足和错误、共产国际指导的错误,最终国民大革命失败。 4.“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极端残酷的镇压,为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我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5.“红军的长征”。由于中央领导人的“左”倾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领红军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知识网络构建】 一、五四风雷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题组一聚焦河南中考 选择题 1.(2018河南,5,1分)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2.(2018河南,6,1分)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 ) A.建立中国同盟会 B.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C.创办黄埔军校 D.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3.(2017河南,5,1分)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4.(2016河南,3,1分)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5.(2014河南,4,1分)“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6.(2014河南,5,1分)“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国民大革命 D.南昌起义 题组二模拟创新预测 一、选择题 1.(2018焦作一模)“关于这场运动的是非功过,如同当初一样,今天仍然聚讼不已,最大的争论是在于其对传统的态度……陈独秀等否定中国的文化传统,全面西化,主张西学为体,断定中学没用。”材料中“这场运动”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抗日救亡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2018南阳二模)民国九年,北京政府下令改全国国民学校国文为语体文(白话),随后改“语体文”一词为“国语”,确立白话(语体文)的法律地位。这一变革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内容有关(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2018平顶山一模)史学界通常把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最主要的依据是( ) A.受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B.它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更为彻底 C.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4.(2018郑州二模)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5.(2018安阳一模)“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后来改变这一局面,使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因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B.工人阶级的罢工 C.上海商人的罢市 D.学界精英的支持 6.(2017焦作二模)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中李大钊的主张是(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