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背浅静脉逆向穿刺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手背浅静脉逆向穿刺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手背浅静脉逆向穿刺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手背浅静脉逆向穿刺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关键词手背静脉逆向穿刺老年患者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常规静脉输液多是向心方向穿刺。对于老年患者,慢性患者,因长期、反复静脉穿刺,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给护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因此,采用逆向穿刺法输液,取到了满意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1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老年患者98例,女94例,男4例,平均年龄62~78岁。

方法:采用患者手背靠近指掌关节附近的血管逆向穿刺。操作者站在患者头侧,患者上肢与身体平行,手腕上方系止血带,常规消毒后,瞩患者半握拳,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手腕,拇指向心方形绷紧手背皮肤,右手持针柄穿刺,见回血后稍稍进针即可,固定,松止血带,调速。

结果

98例患者均采用手背静脉逆向穿刺,92例患者穿刺成功,6例患者由于紧张、肢体活动等情况造成穿刺失败。

讨论

传统观念中,输液都是向心方向的。因此,操作前要做好解释工作,认真耐心的与患者沟通,说明逆向穿刺的正确性,优点。消除患者恐惧、排斥心理,取得合作。

逆向穿刺扩大了静脉选择范围。慢性患者,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

静脉穿刺心得体会

静脉穿刺心得体会 篇一:静脉穿刺心得 在一年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疾病治疗抢救及手术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不断练习和提高自己静脉穿刺的技术 首先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是否牢固及实践经验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穿刺成功率,因此我要求自己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认识和自我素质,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把每一个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尽职尽责。 其次护士心理状态往往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心理失衡表现在静脉穿刺时就可能造成痛苦,甚至失去抢救生命的良机。因此要减少或者避免静脉穿刺的失败、减轻患者的痛苦及血管的损伤,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一针见血,是我们护理人员因具备的重要素质。 然而由于科室的特殊性,我科室老年人相对较多,而老年人机体老化,静脉管壁增厚、变硬,血管弹性较差,脆性增加,官腔狭窄等特点,再加上经常树叶导致血管破坏,给静脉穿刺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我通过对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和穿刺技术的研究,掌握了一些静脉穿刺的技巧,老年患者

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末梢血管纤维化,缺乏弹性,静脉硬而脆,血管活动度较大,穿刺时易滑动,造成穿刺的困难。因此,穿刺前腰仔细了解老年患者血管的生理特点,使血管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在选择穿刺部位时,按原则从远心端至近心端寻找静脉。对较长期输液的患者,应从末梢血管开始的方法,以保护血管。同时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扎止血带 前在选择穿刺的肢体上双手自上而下按摩,使血液集中在肢体末端,血管明显暴露,便于穿刺。在冬季,周围温度低,静脉痉挛充盈不良,穿刺困难,可先给予局部热敷,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也可以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或上下扎两根止血,待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 我也非常关注各种护理杂志及相关护理网站,我认为作为当今的护理人员我们不应满足于书本的知识,而是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护理行业的研究及发展。关于静脉输液我了解到许多关于静脉穿刺技术的改进方法,如某研究表明将静脉穿刺角度加大至35°-40°即大角度静脉穿刺术,可弥补常规静脉穿刺术的不足,因此自己也在临床中尝试应用,通过前后两种方法对比,我发现大角度静脉穿刺有利于减轻病人疼痛。 我认为我们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及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1],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化疗患者也可降低药物外渗的可能,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1.穿刺前护理人员准备 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及戴口罩,一般采用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 2.用物准备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3M透明敷贴、棉签、安尔碘、3条9cm的胶布,备好输液的药液、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输液器并排尽空气,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 3.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如有血栓性静脉炎则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易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2]. 4.做好卫生宣教 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护士。 5.穿刺方法 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证实回血通畅后用3M 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 6.封管液的选择 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稀释的肝素盐水及生理盐水。目前认为肝素液封管优于生理盐水,肝素液具有抗凝作用,而生理盐水不具抗凝作用。但对于不宜使用肝素钠的病人,限制了静

提高儿童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_胡成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年1月第17卷第3期 作者简介:胡成英,女,大专,主管护师。E-mail:904086330@https://www.360docs.net/doc/aa7351687.html, 提高儿童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 胡成英 (都江堰市医疗中心,四川都江堰611830) 酗酒,不空腹喝酒,避免以酒代药导致的酒瘾,指导人们不以酒精来减轻压力。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价值观和社会观,使患者建立正常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代替酒精。②消除酒精滥用的环境,遇到问题及时纠正,最大限度地减少触发酒精渴求的因素及环境,让家属积极参与。帮助和监督患者克服对酒精的渴求,矫正不良行为。③加强心理调查和问卷调查,减少生活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弱家庭环境对患者的影响,降低诱发患者再次触碰酒精的可能性,重点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和管理。 4 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酒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社交工具,酒精依赖人群也随之增加。因此,加强合理健康饮酒的卫生宣传工作势在必行。另外,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对酒精依赖所致疾患的认识,提升自身的护理能力尤其是酒精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使患者能更好地得到及时护理,帮助患者及早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凌江,关守梅.精神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2]郝伟.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5-85. (收稿日期:2012-09-21) 静脉留置针也被称为外周静脉短导管,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容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缓解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我科从2008年开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总结出提高儿童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以期和大家共同探讨。 1 留置针的选择 评估患儿血管,在满足治疗方案的前提下,选择管径最细、长度最短、管腔最小的导管。我科临床选用的是BD公司生产的直形/Y形,规格为0.7mm×19mm的小儿静脉留置针。 2 穿刺部位的选择 儿童一般选择上肢和下肢静脉,较小的婴幼儿可选择头皮静脉,应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穿刺部位皮肤要求无红肿、皮疹、瘢痕。如穿刺部位选择在头部,应剃净静穿刺部位周围的头发,面积应大于8cm×8cm。 3 操作 临床上由具有执业护士证书经过专业留置针穿刺培训的护士进行操作。 3.1 穿刺前准备 护士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程洗手,戴 好口罩、帽子,着装符合要求,选择适合患儿血管及用药要求的留置针,检查留置针有效期及包装有无破损、潮湿或者漏气。 3.2常规铺巾、消毒 消毒范围8cm×8cm,0.3%碘伏消 毒2次,等到穿刺部位完全干燥后进行穿刺术。 3.3 正确选择敷料,妥善固定 选择无菌半透明或透明 敷料无张力粘贴,粘贴区域无菌干燥,捏导管突起,抚平整块敷料,边撕边框边按压,使敷贴紧贴皮肤,肝素帽固定应高于穿刺点。注明置管时间、置管人姓名,留置针根据季节不同可保留3d ̄4d。 3.4封管成人使用留置针封管液一般为肝素液,而小 儿的生理特点和成人不同,小儿凝血机制不完善,容易引起出血,封管时我们不采用肝素液,而是采用0.9%生理盐水。停止输液后,每隔8h封管1次,第2天进行输液治疗时,如果输注不畅,可用0.9%生理盐水静脉缓推,同时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渗漏,如果出现红肿渗漏,应更换部位重新穿刺。 4影响穿刺成功的因素 4.1 存在送管困难,血管选择不当,血管弯曲或者有静脉 瓣等不良因素。因此在穿刺前一定要先评估患儿血管,选择适合穿刺的血管。 4.2 儿童情绪影响。患儿在置管过程中会感到恐惧、烦 躁,甚至大哭大吵,不配合。如今绝大部分患儿是独生子女,每一个患儿都是家长的心头肉,扎在儿童身上的每一针都疼在父母心里,父母有抵触情绪,不配合。因此在置管前一定要和患儿家长沟通,讲解留置针穿刺的意义、好处及不良反应,取得家长的配合。 4.3 护士经验欠缺或者操作不当。应严格按照操作原则, 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给儿童带来的痛苦。 5常见并发症及护理5.1 导管脱落 患儿过度活动或不小心牵拉,导致导管 脱落;有的患儿会出现进针点渗血。这时,应安慰患儿及家长,消除其紧张情绪,轻柔地取下胶布及敷贴,用0.3%%碘伏消毒局部皮肤,观察有无其他不良反应。 5.2 导管堵塞 可用5mL空针抽吸0.9%生理盐水2mL 进行脉冲式冲管,如冲管不顺利,应停止冲管,避免发生栓塞,更换部位重新穿刺。 5.3 局部皮肤红肿、皮疹、水疱 如局部皮肤发生红肿, 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针,可用25%硫酸镁进行局部湿敷,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局部出现皮疹,可用0.3%碘伏消毒局部皮肤,暴露患处;如局部出现水疱,可在0.3%碘伏消毒后刺破水 经验交流 406

PICC学习心得5篇

PICC学习心得5篇 篇一:picc新进展学习体会 真的很感谢科室能给我这次机会,11月28日至12月1日,让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由我们浙二医院举办的国家级继教项目:《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新进展》学习班班。培训班有100多人,来自全省各县市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带教干事和护理骨干, 经过三天半的紧张学习,我受益非浅,让我又一次成长。这次的课程 已经结束了,虽然之前大脑充斥着太多的信息和刺激,感觉十分的疲劳,但我们医院的IV TEAM团队让我感受到太多的力量。 输液是临床护士最大的一块工作量,输液病人占了所有病人的90%以上,而输液安全又是与护士密切相关,特别是临床一些重点科 室,比如血液科、肿瘤科、小儿科。化疗药外渗引起的肢体溃烂,让 人触目惊心!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对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病人尤其是在化疗病人、急危重救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PICC技术在很多医院得到了广泛开展,培养了很多PICC 置管专科护士,保证了临床特殊用药的输液安全。而在我们浙二就有这样一支团队——IV TEAM。作为浙二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在这次培训中,尤其是血管超声(US)结合改良塞丁格(MST)置入PICC置管术讲得非常具体生动,这一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PICC

置管技术。通过这次学习,是我更加全面的认识到对行PICC置管患者 的血管选择方法有两种,即肉眼观察和超声引导。超声引导下PICC 穿刺在置管中可直观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根据血流及音频 信号快速探查到予穿刺血管的位置,并可观察到血流状况、血管内径、管壁厚度、管壁距体表距离,增加了血管定位的精确性,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后经B超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可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等优势。改良的塞丁格技术 (MST )PICC置管就是利用导丝及扩张棒将导管置入,代替了传统的 导管经套管置入。该方法近年来引入我国,目前只在国内极少数几家医院开展应用。该方法具有损伤小、定位准、可提高导管-血管密闭性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外周静脉状况差的患者,更能体现其实用性和优越性。而我院就已经达到后者水平了。 中华护理杂志社的王红丽老师的精彩讲课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在我以后的论文写作中肯定能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多例疑难置管病例及对于出现相关问题的处理措施的学习,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家们的精彩演讲令培训班的学员开拓了思路,对临床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转变 了理念是她最大的收获。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决心将不断学习、接受先进的理念,将所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以优良的技能和良好的服务 为患者提供安全的静脉通路,促进患者的康复。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方法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方法 掌握老年患者静脉特点,是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的关键。护士应掌握老年人机体特点、静脉血管特点及生理病理变化、静脉穿刺方法,正确选择血管和保护血管,进针手法、部位、角度的方法,方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标签:老年患者;静脉特点;穿刺方法静脉给药的方法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途径,由此便给护理工作人员提出一个重要课题即静脉穿刺术。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状态异常,对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尤为重视。本文针对老年患者的机体特点、生理病理变化、静脉血管特点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静脉穿刺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老年患者血管特点及生理病理变化 1.1 老年人血管特点是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肌组织松弛,血管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此为老年患者静脉的共同特点。 1.2 生理病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相对减少,卧床时间相对延长,心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心动能受损,心搏出量减少,血液流动缓慢,血液系统相应地出现一系列改变。主要是血流凝固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和血小板聚集力增强等[1]。 2 静脉选择与穿刺方法 2.1 根据不同疾病选择适当血管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选择手足小静脉;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手足部位的较直、管腔稍粗一些的血管;慢性肝、肾功能衰竭者应避免使用肢体内侧的血管;瘫痪患者应选择患侧肢体血管,好处是肢体固定,容易穿刺,保留时间长,不影响健侧活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根据输入的药物选择血管输入高渗溶液及大剂量抗生素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特别是在抢救中,需要在短时间内大量输液时,应选择成功率高,易于固定的较大较粗血管。根据输液时间长短选择血管,在短时间内的输液可选择手、足小血管,当超过8h以上肢手背静脉为宜,这样既有利于患者床上活动,又有利于体位的变动,解除长期卧床疲劳,同时也便于患者大小便以及其他活动[2]。 2.2穿刺方法必须绷紧皮肤后再消毒,其消毒的面积应比一般人大一些,污垢较多者,可选用肥皂液清水擦洗后再消毒。将止血带绷扎在腕关节上约6㎝处,在所选择静脉穿刺处下1~2㎝进针,待针进入皮肤1/3时,再进入血管内,见回血后稍稍向前进针0.5㎝左右。选择末梢血管输液时,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第三的特点,再选择小号头皮针头,进针应采用快、稳、准的宁浅勿深方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后,可用夹板固定,以免滑脱[3]。血管活动度大的血管,用左手拇指固定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

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2-11-12T16:41:48.7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丁龙梅 [导读] 注射时选择粗直、且弹性好易固定的前臂、手背静脉,避开关节的部位不易引起渗液。 丁龙梅(内蒙古妇幼保健院感染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4-0309-01 我院在护理工作中将BD一次性使用Intima-Ⅱ静脉留置针用于临床工作中,通过200例周密的观察和耐心的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先介绍如下: 1 选择合适的穿刺对象 1.1静脉留置针一般适用于起病急、病情重、长期输入多组液体或应用抗生素、脱水剂或伴有意识障碍、烦燥不安等症状的患者。如应用普通头皮针会发生刺破血管的现象,有的病人往往需要重复穿刺3-4次才能成功,既加重病人痛苦,又影响治疗,同时也增加护士的工作负担。静脉留置针质地柔软且有针翼,在固定时能提供较持久的稳固面,即使病人躁动,套管针也不会刺破血管,可避免患者体位改变或搬动时对静脉通路的影响。 1.2减少液体外渗,减轻组织损伤,急危重病人在治疗时往往需要到辅助科室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由于容易使头皮针滑出血管外而致药物外渗,轻者局部肿胀疼痛,重者可以引起组织坏死易造成静脉穿刺困难,增加护理工作量及护理难度,患者痛苦,影响治疗。留置套管针用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光滑不易打折,可随血管弯曲,因此不易损伤血管壁。 1.3Y型静脉留置针的三叉尾端可代替三通,方便多次给药和多次补液,这一特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方便易行。 2 护理体会 2.1静脉留置针应用时按常规静脉穿刺消毒。操作前松动外套管,使套管前端与针芯粘连处轻微松动,以便顺利送套管和拔针芯。穿刺丛血管上方以15-30°缓慢进针,见回血后,压低5-15°进针,这样穿刺成功率较高。我们观察50例年龄在25-80岁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均使用护皮膜覆盖固定,3-4天后出现局部皮肤微红发痒,而且病人的各种活动也会使留置针在血管内的位置发生变化,容易使液体外渗发生穿刺处轻微肿胀。 2.2护理 (1)保持留置针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应用护皮膜固定,留置3-4天后重新消毒穿刺周围皮肤更换护皮膜,减少皮肤刺激。 (2)嘱病人吃饭或下地活动时注意留置针的位置不动以免脱针引起外渗。 (3)注射时选择粗直、且弹性好易固定的前臂、手背静脉,避开关节的部位不易引起渗液。 (4)静滴结束后,可用生理盐水或配好的肝素钠液封管,以防凝血,保留静脉通道。 经过2年的临床观察护理,静脉留置针在我院已经得到普遍应用,通常保留时间在15-20天,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方便了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护理工作的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静脉穿刺感想

静脉穿刺感想 作为护理工作者,相信对静脉穿刺都不陌生,也相信大家对自己穿刺第一针时的情形记忆犹新。对于出学校不久刚进临床的我们,都以为穿刺技术好就很了不起了。其实不然,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待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穿刺只是临床护理的一部分,而它伴随的问题有时比穿刺成功更重要。下面就是我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所得的感想: 1,病情观察不仔细。如做皮试前未全面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及近期是否有饮酒;未评估穿刺皮肤,导致不利判断试验结果;输液过程中未加强巡视,导致患者漏针或未及时更换药瓶拔针等引起不良反应及患者的不良情绪。 2,沟通健教不到位。在穿刺前未询问患者需要,导致穿刺后患者不能方便的更衣或入厕;患者对所输药物的性质作用及注意事项不了解,导致患者和家属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任意改变输液的滴数,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和效果。 3,治疗单上签名不清晰。为患者静脉穿刺或更换药瓶后,签名字迹不清晰或错签,有时也给工作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些临床科室用的双管输液器,对同时输液的两瓶药物未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及同时更换两瓶药液签字时间未做相应的统一。 4,抗生素未标皮试阴性符号。有些治疗单上未醒目标记皮试符号,缺少一次核对的凭据,存在一定的风险;还有的病例上缺少阿托品试验结果,碘过敏试验结果,需要看时发现没有注明,来回反复核对,降低工作效率;输血前未询问患者血型结果和第一次输血的患者未告知其血型。 5,三查七对。三查七对是我们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有工作都遵循于它。 所以认真做好三查七对,会减少不少医疗安全隐患。如加药时,穿刺时,换药时都认真核对。如遇比自己大的长辈,不好称呼其姓名,可以改变说话方式,询问他叫什么名字。 6,无菌技术。无菌物品未检查是否合格,操作者的手未清洁,加药前或穿刺前未消毒均有可能会引起药物制剂不纯,导致输液反应,静脉炎等。 7,多人协作精神。由于小儿和狂躁患者不协作,为其进行静脉穿刺时,多人合作的话,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对血管不好穿刺的患者,多人合作可以一起讨论穿刺部位。 8,加强静脉留置针,CVC,PICC的日常维护。加强日常维护,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和延长置管的寿命。 护理工作在于用心细致全面周到和高度的责任感!我们都该加强学习勤锻炼勤思考,这样才能做到尽善尽美,护理质量才会提高。 ICU:张彦 2013年2月23日

老年患者静脉特点及穿刺方法(一)

老年患者静脉特点及穿刺方法(一) 目前,国内外最新报道提出,对休克、心脏骤停的复苏,均采用直接静脉药法,以避免和减少心肌的损伤,经临床使用,效果令人满意。静脉给药的方法已成为治疗抢救老年患者的重要途径。1、老年人机体特点 由于老年人机体衰老,身体各组织器官的机能逐渐减弱,绝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和多种脏器疾病,如消化道功能下降,唾液腺、胃肠胰腺等消化酶的分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缓慢。由于心脏功能降低,药物经血液循环吸收减少,影响药效的发挥。其他组织器官表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其中较明显是肌肉组织,这是由于细胞总数减少所致。因为老年人脂肪组织增加,肌肉萎缩,容易造成肌肉注射药物吸收不良而形成局部硬结。随着机体的衰化,老年人肝脏的分解代谢功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2、老年患者血管特点及生理病理变化 2.1老年人血管特点是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肌组织松弛,血管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此为老年患者静脉的共同特点。 2.2生理病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相对减少,卧床时间相对延长,心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心动能受损,心搏出量减少,血液流动缓慢,血液系统相应地出现一系列改变。主要是血流凝固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和血小板聚集力增强等。静脉内膜的老年变化则表现为中层的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加,内膜变厚和静脉瓣萎缩致使静脉弹性降低、硬化、甚至钙化。 3、根据老年不同疾病采取不同静脉穿刺部位及方法 3.1根据不同疾病选择适当血管 3.1.1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选择手足小静脉,因为这类病人的血管硬经主要表现在大、中血管内,远心端的表浅小血管往往受损较大。 3.1.2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手足部位的较直、管腔稍粗一些的血管。因为这类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果血管过细、过短,回血往往不等回到可视部位就凝固了,致使针头堵塞,造成穿刺失败。而直、粗一些的小静脉,血流压力相对大一些,可避免过早凝血现象的发生。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 一、工作目标: 正确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二、操作要点 1、评估和观察要点:①评估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过敏史等。②评估穿刺点皮肤、血管的状况。 2、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静脉输液的原则。 3、告知患者留置针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弹性适当的血管穿刺,正确实施输液前、后留置针的封闭及护理。 5、留置针穿刺:消毒皮肤,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连接无针输液装置,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日期、时间并签名。 6、严密观察留置针有无脱出、断裂,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及时处理置管相关并发症。 7、嘱患者穿刺处勿沾水,敷料潮湿应随时更换,留置针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或长时间下垂等。 8、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

9、采取有效封管方法,保持输液通道通畅。 10、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 三、标准 1、患者或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四、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或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 3、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 4、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五、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2、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 3、输注2种以上药液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4、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 5、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血,可选用纱布敷料。 6、敷料、无针接头或肝素帽的更换及固定均应以不影响观察为基础。 7、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而定。

血液透析患者的穿刺体会

血液透析患者的穿刺体会 菏泽市中医医院肾病科房巧梅 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来说,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肾移植,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目前只有约10%患者靠透析延长、维持生命。目前透析方式有2种:长期血液透析(HD)和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鉴于种种原因,90%以上的患者都选择了血液透析,而建立血管通路是进行HD的首先条件。因此患者入院后一般建议患者手术造瘘以便于穿刺,未造瘘者只能选择动静脉直刺,大静脉置管。通过一年多的摸索与学习,现将穿刺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2 通过附表我们可以看出內瘘穿刺成功率最高,血流量最好,但有些患者鉴于各种原因拒绝造瘘或血管条件太差等原因不能造瘘,而只能选择动-静脉直刺或静-静脉直刺,但动脉直刺患者疼痛较明显,成功率相对较低,而静脉直刺血流量又相对较低,所以我们要根据患者情况、血管条件综合考虑,选择最有效于透析的穿刺血管。 2 內瘘应具备的条件及日常养护 2.1 內瘘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道,其应具备的条件:1)每分钟能有100~300ml的血流量。2)开发利用连接、解脱方便。3)对循环系统没有负担。4)不容易闭塞,能多次使用。5)不容易破裂出血。6)对运动、洗澡等日常生活无妨碍。 2.2 在日常生活中,嘱患者做适当的肢体运动,但不要进行过重体力活动。以防造瘘侧肢体受损伤。睡眠时,避免向造瘘侧侧卧,禁止在患侧肢体采血、注射及测血压,不要穿过紧的衣服,以防內瘘阻塞给患者带来痛苦。 3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1穿刺针的选择及进针方法多选用16号穿刺针或穿刺套管针,在血管的正上方进针,皮下浅行不低于0.5~1cm。动脉穿刺进针角度在30~40o角,见血红有搏动,顺进针达2cm 长度。对水肿、肥胖患者,则进针角度要大些,但过大则易穿透对面血管壁,小则成功率低,所以操作者需要有一定的临床穿刺经验,掌握好分寸。 3.2 掌握解剖特点要有整体认识,对血管的分布做到心中有数,哪里好穿刺哪里;对血管的走行、深浅、血流量进行判断,选择粗直、弹性好,避开关节、静脉窦,不易滑动,易于固定的血管。动脉一般选桡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股动脉,一般多选桡动脉,因足背动脉较浅、细且皮厚;肱动脉周围组织松,不易固定,皱折上1~2cm穿刺最好,但易形成血肿;股动脉不便穿刺,且不能静脉回血用,压力大,易出血。 3.3 穿刺原则稳、准、狠,熟练的技术、丰富的经验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动脉、深静脉穿刺一般疼痛较剧,对神志清醒患者除需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配合,护士更要有过硬的操作技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3.4 在进针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选好穿刺部位,以穿刺点为中心环行消毒,直径5cm。管口接抽好肝素盐水的注射器,针尖刺入皮肤后,回抽针栓见回血后再进针0.5cm左右,回抽顺利即可固定。內瘘一般需4~6周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朱田芳 摘要:目的:讨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2013年10月至12月的住院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16名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对调查后导致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因素进行干预。结果:干预后护士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是由特殊材料制成。外套管较柔软,胶体活动方便,便于留置。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它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科化疗患者较多,留置针使用广泛。多年以来,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一直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外科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进行了分析。采取了穿刺前预防,穿刺中指导,穿刺后生效。的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预期效果指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段资料:选择2013年10月至12月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后126例患者为对照组,男65例女46例,年龄36岁至82岁,2014年1月至3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98例为观察组,男51例女47例,年龄32岁至78岁均为化疗患者,查找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然后制定出具体措施和解决方案。 1.2方法 成立品管圈:成员包括1名主管护理担任团长,两名组长,四名责任护士,担任组员,全名为,爱心圈,圈徽为7只手托一颗爱心,意为,通过品管圈,7个组员的共同努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者奉献爱心,团长全权负责活动的规划,每月组织开会一次,汇报工作,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实施步骤: 确定活动主题,鼓励每个组员根据临床工作经验,提供最需要的解决问题,然后进行,打分,最后确定得分最高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被列为本次活动的主题,选题理由: 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的带来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静脉并发症,减少医患纠纷,融洽护患关系。 原因分析,经过组员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提出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与外界环境,病人血管的条件,穿刺用具的选择,穿刺方法和部位,以及穿刺后用法技巧。针对以上原因,制定出了三个提高静脉留置针成功率的解决办法 干预措施: 穿刺前预防: 静脉留置针的选择:选用,型号小、细、短的留置针。将相对小的,静脉留置针,进入血管内,从而减少血管阻力,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穿刺部位的选择,从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宜选用粗直弹性好,无静脉瓣,避开关节处,易于固定的静脉,患者血管条件不好时,应在穿刺前,嘱咐患者热敷穿刺部位三十分钟,促进静脉扩张,易于穿刺。, 环境的选择:温度适宜光线充足,保持病房的温度在22到24摄氏度,相对湿度在

输液心得体会(精选3篇)

输液心得体会(精选3篇) 输液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输液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输液心得体会1 摘要:小儿输液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因小儿的好动不配合、家长的过分溺爱及护士的护理技术心理因素等原因,给小儿输液带来了难度。本文分析了影响小儿输液的相关因素,提出了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确保小儿输液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小儿;输液;护理;体会 小儿输液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因小儿的好动不配合、家长的过分溺爱及护上的护理技术心理因素等原因,给小儿输液带来了难度,故认为对于小儿静脉输液者的干预尤其应引起重视。笔者从事护理工作26年,对小儿输液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影响小儿输液的相关因素 影响小儿输液的人为因素: ①小儿因素:小儿自我表达力和认知能力差,生性胆怯,见针就恐惧,见白大褂就害怕。易动、易哭闹、出汗多、挣扎动作大,不易配合,不易同定。现今过胖小儿相对多,皮下脂肪厚,血管隐匿,影

响穿刺成功。 ②家长因素:现今儿童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缺乏,过分溺爱小孩,生了病家长往往表现为紧张焦虑,对静脉穿刺成功的期望过高,对护士操作技术过分要求,希望一针成功,易挑剔、不合作,部分家长因穿刺困难而伤心流泪,甚至放弃,直接影响输液的顺利进行。 ③护士因素:护士的操作熟练程度、技术水平是影响输液的重要一个因素。护士忙于治疗操作,不能耐心细致地解释,不能详细地交代一些注意事项,工作态度不好,语气僵硬,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处理输液故障、接液与拔针等问题,工作不积极、不热情等。遇到小儿的哭闹、家长的埋怨易出现紧张、急躁情绪,因为担心穿刺不成功而顾虑重重,导致护士心态不正,甚者双手发抖,降低穿刺的成功率。 影响小儿输液的环境因素: 因为小儿生病均有几位家长的陪护,输液室人多,室内嘈杂,小儿对白色有恐惧感,均易加重小儿的哭闹,而影响护士的心态加大穿刺失败的机会。输液室光线的强弱、照射角度也影响护士操作水平的发挥。 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小儿输液的成功与多因素有关,穿刺的方法、小儿的体位、静脉的选择是成功的客观因素,良好的情绪,沉着镇定,不急躁、不胆怯是成功的主要因素。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就要从以下做起。 1、加强沟通:与小儿主动交流,要用温柔、亲切、和蔼的语言

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心得体会

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心得体会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有创护理操作技术,对患者的抢救及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老年人患病率高,减轻静脉穿刺带给老年患者的痛苦很重要,本文从老年人的血管特点和静脉穿刺技巧等方面介绍了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心得体会。 标签:老年患者;静脉穿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静脉输液已是临床中最基本的给药途径之一,它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在治疗疾病和挽救患者生命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老年患者患病率高,住院时间长,重复住院的几率也很高,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对保护患者的血管、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科室由于收治的患者以老年患者为主,因而对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1 老年人血管的特点[1] 老年人血管总的特点是滑、脆、硬。①老年患者皮肤老化、颜色变深,出现老年斑,有的老年患者长期静脉输液,皮肤淤青,影响静脉的可视度。②老年患者皮肤萎缩变薄,韧性增强,皮下脂肪减少,干燥粗糙,血管活动性大,易滑动,较难固定,有的老年患者非常瘦弱,血管纵向镶嵌于掌骨的凹陷中。③老年患者血管弹性降低,变硬,皮下血管显露,皮温降低,损伤后修复慢。④老年患者血管管腔狭窄,变曲变小,血液的粘稠度高,多静脉窦,流速慢。 2 静脉穿刺技巧 2.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自尊心强,心理脆弱、多疑,有的患者因多次患病或患病的种类比较多,往往产生烦躁焦虑的心理。还有的老年患者因住院久或重复住院,对静脉穿刺产生畏惧感,在静脉穿刺前,往往在语言上给护理人员施加压力。护士在操作前一定要用尊称,并询问患者穿刺部位,如果患者用命令的口吻要求护士穿刺血管时,护士应耐心解释和开导,尽量站在有利于患者的角度去解释,患者容易接受。护士在患者面前有表现得自信,在准备过程中,可以用关心的语气与患者聊天,或适当鼓励和称赞一下患者,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放松心情,同时能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2.2血管的选择在选择血管时,按原则从远心端至近心端寻找静脉。对于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的更换静脉穿刺部位,以保护血管。对于老年患者应尽量选择较粗的血管,较细的血管会影响液体的流速,有时血管容易爆破,导致静脉穿刺失败。有的老年患者很难在手背、足背、前臂等部位找到血管,一般在第一掌骨上方及其延伸的桡骨上方或双脚的内踝上侧可找到一条比较清晰的血管。对于长期静脉输液手背部血管破坏严重的患者,可以选择掌指关节附近的血管或手指上的细血管,因其破坏次数少,一般弹性比较好。对于水肿的患者,用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 及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1],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少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化疗患者也可降低药物外渗的可能,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1.穿刺前护理人员准备 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及戴口罩,一般采用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 2.用物准备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3M透明敷贴、棉签、安尔碘、3条9cm的胶布,备好输液的药液、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输液器并排尽空气,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 3.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如有血栓性静脉炎则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易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2]. 4.做好卫生宣教 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护士。 5.穿刺方法 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证实回血通畅后用3M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 6.封管液的选择

中心静脉穿刺操作指南及心得体会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及评分标准 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内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护理体会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护理体会 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重症监护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是危重、大手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输液、输血、血液透析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由于其具有保留时间长、操作简单、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如果置管后护理不当,不但影响置管的继续使用,而且也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及经济损失,如何预防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疑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结合病例谈一谈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21~75岁 2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危重患者无行能力,家属对深静脉置管术缺乏了解,较难取得配合。因此,护士必须热情、主动,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讲解置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消除家属的紧张和恐惧心理,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操作过程。同时说明在穿刺过程中及术后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及家属做出选择。(2)在患者或家属同意做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基础上,请他们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协议书》上签字,使我们的护理工作做到有据可查,为深静脉穿刺的必要性、合理性提供依据。(3)用物准备:深静脉穿刺包 1、1%利卡因5 ml、肝素稀释液(浓度为25 u/ml),无菌手套2副,无菌纱布,消毒用碘伏、棉签等,3 M透明敷贴、肝素帽、5 ml注射器。(4)协助患者按穿刺要求取正确卧位,是保证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 3 术中护理 (1)熟悉穿刺置管部位静脉的解剖和走行方向,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部位用碘伏消毒,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穿刺,以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中尽量给予关心、体贴及耐心细致地解释、指导。对个别躁动不安的要约束四肢,必要时可适当地应用小剂量镇静剂。(3)置管成功后见回血,证实部位正确后接上肝素帽,方可按输液导管输液,导管固定稳妥后,并要标上置管刻度,一般为14~18 cm。 4 术后护理 4.1 固定与消毒用无菌透明贴膜或用BD无菌贴膜外固定,可有效防止导管移位,扭曲、受压及脱出,使患者活动感到便利,同时要避免因患者翻身或不自主动作导致管道接头脱落。注意观察穿刺点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渗血及脓性分泌物等炎性反应,穿刺点定时消毒,无菌敷料隔日换一次,夏季或高热多汗患者需每日更换,若被污染立即更换,同时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要注意局部保护。 4.2 预防气栓空气栓塞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以立即引起死亡,常发生于静脉压较低、输液时液体输完或导管接头脱落时。因此,一定要及时更换液体,并仔细检查输液系统的各个连接点,进行必要的妥善固定,使其不漏气、不易脱落[3]。在更换输液导管时应先关闭静脉留置管,确保导管各连接完善并无漏气现象后,再打开导管的阻断阀。 4.3 导管的护理对静脉输液管道,24 h要更换,观察液体滴注是否通畅,导管有否扭曲、受压,连接有无漏液现象,进针部有无皮下水肿、疼痛。对接头处使用的三通阀或肝素帽,发现松动或脱落,立即

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的选择与护理

【摘要】本文对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在临床应用时,穿刺血管的选择及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认为在进行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好留置针留置前对患者的评估和指导。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避免因穿刺血管的选择不当而导致穿刺失败、留置时间缩短和出现留置针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的护理。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选择血管;护理 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临床输血、输液、静脉给药、测定中心静脉压、抢救重危患者、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还具有减少血管穿刺、降低静脉血管损伤、安全迅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目前,国内护理同行对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已做了大量的研究。现从静脉穿刺血管的选择和护理进行综述。 1 浅静脉主要有四肢浅静脉、头皮静脉、颈外静脉等。 1.1 四肢浅静脉四肢浅静脉主要有手背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大隐静脉、踝静脉等。因其显露好,穿刺操作较容易,一般输液均可选择四肢浅静脉,宜选用粗、直、富有弹性、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不易滑动的静脉。静脉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穿刺成功率,且与渗液、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着较大关系。成人多选用上肢静脉,以头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为佳,肘关节上下20 cm范围内的静脉血管,易于固定且血流量大,药物进入血管后能很快被稀释,对血管刺激小。要避免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以免血管壁损伤,血栓形成,造成堵管和留置失败。在关节、患肢、下肢远端部位选择血管穿刺不易留置成功,因为在关节处,随着关节的活动,留置针易移位滑出血管;在患肢,由于血液供应较正常肢体差,血循环相对较慢,留置针易发生堵管;由于下肢远端静脉的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和血栓,常不作首选,尤其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免形成血栓栓塞。护理同道在研究选择周围血管时发现:输化疗药应尽量避开上肢贵要静脉及其分支血管,因其对强刺激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发生静脉炎[1]。乳腺癌手术后患者患侧上肢静脉血管不宜选择留置针,以免静脉血回流障碍或水肿。路必琼等[2]探讨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置管反应的发生是否与血管管径有关后认为:置管反应的发生与血管管径大小有关,建议为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时,应尽可能选择直径≥3.0 mm的血管,头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大隐静脉的静脉管径平均为5.1 mm,可作为老年患者四肢浅静脉首选静脉。汤文决等[3]在研究500例1个月~10岁的儿童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效果分析时认为,手背静脉留置时间最长,下肢大隐静脉和足背静脉留置时间最短,建议大年龄组患儿首选手背静脉,小年龄组患儿首选颞浅静脉,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因小年龄组患儿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相对较低,且患儿不易配合,撕扯黏贴膜造成留置针脱出导致留置失败。对四肢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还可选用胸腹壁静脉穿刺留置针,胸腹壁静脉是末梢小静脉,血流慢,压力低,活动度小,静脉留置针不易脱管或堵塞,对患者的生命维持起重要作用[4]。周围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还适用于营养支持疗程短于2周或肠外营养(pn)量较少的,作为饮食和肠内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