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漪河研究区概况

岚漪河研究区概况
岚漪河研究区概况

1研究区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岚漪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岚县鹿径岭西之饮马池山,海拔2222m,流经岚县河口乡、岢岚宋家沟湾高家湾水库、岢岚城、温泉乡、兴县青草沟、天古崖水库、魏家滩、瓦塘于裴家川口会入黄河,入口海拔769m,河流全长120km,流于面积2166.6km2。流域内主要支流有:北川河、南川河、马跑泉河、中寨河。北川流域面积572.8km2,流长48.2km,发源于岢岚县的荷叶坪山,于岢岚县城西入岚漪河。南川流域面积278.2km2,流长40km,发源于岚县野鸡山,于岢岚县石家会入岚漪河。干流平均比降9.6‰,河床糙率0.04,河道呈宽浅式复式断面,深度1~1.5m,宽70~140m,河流左右摆动很不稳定。岚漪河流域总流域面积2166.6km2,位于东经110°52′~111°53′,北纬38°12′~38°55′,地处吕梁山以西,东临芦崖山与宁武、静乐县接壤,北接,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南与蔚汾河毗邻。以县划分为岚县169.5km2,岢岚1567.5km2,五寨26km2,兴县373.9km2,保德29.7km2。岚漪河地形地貌从北到南由西向东倾斜,荷叶坪海拔2783.8m,野鸡山海拔2139m,白龙山海拔2253m,山势巍峨,沟壑纵横,植被好,为天然森林区,北部为宽谷梁状黄土丘陵风沙区,沟蚀严重;西部为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山区,向源侵蚀十分发育,地形被沟谷切割破碎形成长条形梁状地形,其密度达3.8km/km2。

1.2气候条件

岚漪河属于大陆性半干旱气候。1954~1996年多年平均降水量524.10mm,年降雨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汛期为6~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7%。流域内上游高寒微湿,无霜期120天,年均气温4~6℃,下游无霜期150~180天,年均气温8.4℃,蒸发量岢岚县多年平均为2260.2mm,兴县2090.8mm。流域年均日照时数为2647.2~2752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33.7KJ/km2。流域内最大冻土深度149cm,一般出现在2月、3月,冻土期约130天。

1.3水文特征

流域地表水来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有少量的地下水补充,其径流量主要受降水控制。1954~1996年多年平均径流量8089万m3,洪水径流量4651万m3,占全年径流量的57.5%,多年平均输沙量1066万t,汛期输沙占全年输沙的100%,距1967年实测洪峰最大流量为2749m3/s。流域内已露出的泉水多集中在岚漪河的中上游岢岚县内,较大的泉水有:牛家庄一带泉水,出流量为80L/s;北川河上游深山焉、大营盘、黑峪等三泉出流量为110L/s。河流结冻期为12月底至次年4月底解冻,时间在120天左右。岚漪河流域内工矿企业较少,境内水质较好。

1.4社会经济条件

岚漪河流域包括25个乡,349个村,11万人口,54.8万亩耕地,276万亩林地,煤、铝矾土、铁等矿产资源丰富。全流域耕地总面积28.99万亩,农作物主要也春小麦、玉米、莜麦、豆类、胡麻为主,山药、糜谷次之。

1.5水资源开发利用

建国以后在岚漪河上游东川河岢岚境内建成高家湾水库,干流中游兴县境内建成天古崖水库。其中,高家湾水库总库容650万m3,天古崖水库2409万m3。支流白家沟上的山庄峁水库原设计库容389万m3,基本淤平现为淤地坝。两水库淤积严重,已超过泄洪洞高程;坝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渗漏;下游灌区均为配套,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仅对下游城镇防洪起了积极作用;但两水库校核洪水标准不够,均须改建。

2主要支流

2.1马跑泉河

2.1.1自然地理概况

马跑泉河位于岢岚县东川宋家沟乡境内,是岚漪河上游东川河的支流,发源于岢岚县宋家沟乡之长子崖、各尚泉、沙婆子、马跑泉河、南沟、北方沟、黄道川等村。流域面积274km2,流长21.5km,平均比降21.2‰,河床为砂卵石,坡度较大,不稳定,河床糙率0.025,

属山区蜿蜒型河流。主槽宽10~20m,漫滩宽20m,阶地宽30m左右,高于河床3~5m。

马跑泉河属黄河中游黄土丘陵土石山区,为高源丘陵地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区域沟壑纵横,山岭连绵。

2.1.2气候条件

流域气候特征为中温带东部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516mm,年际变化在250~816mm之间,水量集中在夏季末,秋季初,7~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7%,多年平均蒸发量1959.8mm。年平均气温6.1℃,1月份平均为-10.4℃,7月份平均为20℃,极端最高温度为33.5℃,极端最低气温为-28.7℃。

2.1.3水文特征

马跑泉河多年平均径流量3060万m3。

马跑泉河泥沙属悬移质泥沙,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417t/(km2〃a),悬移质多年平均输沙量38.82万t,全部来自汛期。

马跑泉河基本上以旱年为主,自古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伏旱更为频繁,干旱、霜冻、冰雹是主要灾害性天气。在一年之内冬春寒冷少雨雪,而夏秋炎热多雨,降雨多集中于7~9月,又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因此局部洪涝灾害常有发生。区域内有林场的林区,植被较好。水土流失不十分严重。

2.1.4社会经济条件

马跑泉河共辖1个乡,23个行政村,人口3000人,耕地面积4.82万亩,人均16.2亩,流域内农作物主要以莜麦、葵花、豆类、胡麻为主,马铃薯、玉米、糜谷次之。

2.1.5水资源开发利用

河道内有固定堤坝约3500m。

在河流出口的高家湾村建有小型水库一座,库容650万m3,有效灌溉面积8000亩,年可发电10万kW〃h。近几年来,因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使流域内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控制。

2.2北川河

2.2.1自然地理概况

北川河是岚漪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岢岚县梁家坪乡后子窊,流经福堂坪乡、三井镇,至岢岚县城汇入岚漪河,干流全长48.2km。神堂坪以上为上游,河谷狭窄,坡陡流急,多为石山森林灌木区;神堂坪—高家会区间为中游,河谷开阔,阶地平坦,边坡多为平缓的黄土丘陵,往后则为土石山,其河谷平川区形成岢岚县面积最大的成片平川耕地,称为北三盆地;北川河至五里水村以下河谷逐渐变窄。

2.2.2气候条件

流域属中温带东部大陆性季风区。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温低、降雨少、蒸发量大、无霜期短等特点。年平均气温为6.2℃,极端最高温度33.5℃,极端最低气温为-28.7℃,无霜期全年平均12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487.5mm,年际变化在246.6~816mm之间,降水量集中在夏末秋初,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260.2mm,常发生春旱、伏旱和秋旱。

2.2.3水文特征

北川流域面积为572.8km2,其中河谷平川面积30.82km2,黄土丘陵区面积为418.48km2,土石山区面积为116.3km2。

北川河年径流量为2692万m3,其中岔上断面年清水径流量670万m3。

2.2.4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有耕地面积14.7万亩。

在北川河下游的三井、神堂坪、高家会乡3个乡镇境内,拟建北川灌区工程。工程总灌溉面积为1.68万亩。灌区建成后,使三井、神堂坪、高家会3个乡镇的14个行政村受益。

2.3南川河

2.3.1自然地理概况

南川河是岚漪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岚县野鸡山,由南向北从岢岚县大涧乡管庄村入境流经大涧乡全境及岚漪镇马坊等村,从梁家会

村前入岚漪河。流域面积278.2km2,流长40km,河两岸多山石,山高坡陡平均宽度3.5km,河床为砂卵石,基本稳定,平均比降8.6‰,河床糙率0.025,属山区蜿蜒型河流。主槽宽10~30m,漫滩宽20~50m,阶地宽200m。

南川河属黄河中游黄土丘陵土石山区,为高原丘陵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区域沟壑纵横,山岭连绵,植被稀少。

2.3.2气候条件

流域气候特征为中温带东部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少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短促气候凉爽。根据岢岚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494mm,年际变化在200~800mm之间,水量集中在夏季末,秋季初,7~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7%,多年平均蒸发量1959.8mm。年平均气温6.1℃,1月份平均为-10.4℃,7月份平均为20℃,极端最高温度为33.5℃,极端最低气温为-28.7℃。

2.3.3水文特征

南川河清水长流,正常年清水流量0.054m3/s,清水产生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多年平均径流量533.9万m3。

泥沙级配以土和砂粒为主,属悬移质泥沙,泥沙含量18.3%,悬移质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4427t/(km2〃a),悬移质多年平均输沙量65.71万t,全部来自汛期。

南川河基本上以旱年为主。在一年之内冬春寒冷少雨雪,而夏秋炎热多雨,降雨多集中于7~9月,又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因此局部洪涝灾害经常发生。因区域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2.3.4社会经济条件

南川河共辖1乡1镇,20个行政村,人口4500人,其中农业人口4400人,耕地面积4.13万亩,人均9.18亩,辖区内农作物主要由莜麦、葵花、豆类、胡麻、蔬菜、马铃薯、玉米、糜谷等。

2.3.5水资源开发利用

南川河清水长流,沿河两岸有小型自流灌溉渠道12条,有效灌

溉面积约3000亩,地面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区域内已建成水保治沟骨干坝一座,坝控面积3.3km2。近几年来,因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使流域内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水土流失得到一定的控制。

2.4中寨河

2.4.1自然地理概况

中寨河是岚漪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岢岚县中寨乡之神岭沟,由东向北经中寨乡全境至新舍窠村前入岚漪河,河源海拔高程1974m,流域面积104.37km2,河流长16.1km,平均宽度6.2km,为季节性河流,河床为砂卵石,石灰岩,基本稳定,平均比降15‰,河床糙率0.025,属蜿蜒型河流。主槽宽5~20m,漫滩宽10~20m左右,阶地宽20~50m。

中寨河属黄河中游土石山区,为高原丘陵地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区域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岭连绵,植被较好。

2.4.2气候条件

该流域气候特征为中温带东部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少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短促气候凉爽。多年平均降水量450mm,年际变化在250~800mm 之间,水量集中在夏季末、秋季初,7~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7%,多年平均蒸发量1959.8mm。年平均气温6.1℃,1月份平均为-10.4℃,7月份平均为20℃,极端最高温度为33.5℃,极端最低气温为-28.7℃,≥0℃的积温为2829.2℃,≥10℃的积温为2393.1℃。

2.4.3水文特征

中寨河属季节性河流,径流主要由降水产生,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2.06万m3/km2,多年平均径流量215万m3。

泥沙级配以土和砂粒为主,属悬移质泥沙,含泥量15%,悬移质多年平均输沙量31.31万t,全部来自汛期。

中寨河流域基本上以旱年为主,自古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伏

旱更为平凡,干旱、霜冻、冰雹是主要灾害性天气。局部洪涝灾害经常发生。区域内有林场的大片林区,故水土流失不严重。

2.4.4社会经济条件

中寨河流域有1个乡,6个行政村,人口988人,耕地面积1.96万亩,人均20.8亩,流域内农作物主要以莜麦、葵花、豆类、胡麻为主,马铃薯、玉米、糜谷次之。

2.4.5水资源开发利用

河道内有固定堤坝约2000m。

该河流内由于水资源贫乏,基本没有水利工程,近几年来,因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使流域内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白沙河1#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工程概况 白沙河1#滑坡区前缘为省道208线,影响路段桩号K72+580~K74+795。S208线乌(斯河)金(阳)公路起于雅安市汉源县乌斯河镇,经甘洛、越西、中所、普雄、昭觉、金阳,止于凉山州金阳县芦稿镇,全长354.56 公里。拟整治滑坡段为S208线乌斯河-金阳(芦稿镇)中的一段,位于越西与过交界地带的白沙河右岸。滑坡主滑方向30°,纵向长约140m,滑体中部横向宽约215m,滑坡面积约25700m2,滑体厚约4m,滑坡方量约10.3×104m3,其规模较大,属中型浅层滑坡。 据现场调查,白沙河1#滑坡K72+660~K72+750段内侧挡墙已推移变形,出现局部垮塌现象。 为分析评价滑坡坡稳定性及其对拟设线路的危害性,本次主要工作内容为工程测量及地质测绘,并辅以控制性钻探、采样测试等。工作中,主要依据以下规程、规范展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完成实物工作量详见表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 通过本次勘察,基本达成了以下预期目的与任务:调查滑坡区地质环境,详细查明滑坡范围、成因、滑动史、活动迹象;了解滑坡结构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评价滑坡稳定性,预测滑坡发展趋势及其可能规模;提供了滑坡防治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2 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工作区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向青藏高原地势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由于受横断山脉的褶皱、隆起与断裂,加上河流的急剧切割作用,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显现出典型的中山地貌特征。 白沙河1#滑坡位于S208线甘洛县城与越西交界地带的白沙河右岸,影响路段桩号K72+580~K74+795地形地貌属于剥蚀构造中山地貌,主要为砂泥岩分布区。地表被滑坡堆积层(Q4del)覆盖,其前缘剪出口标高约1375m,滑坡后缘标高为1400~1405m,相对高差25~30m。滑坡后缘边界呈“圈椅”状,滑坡体地表坡度25°~30°,坡体基本解体,处于变形失稳状态。测区内,坡体地形变化较大,多斜台、陡坎等微地貌,植被稀疏,多生长杂草及低矮灌木水,无居民居住。 2.2地层岩性 场区出露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松散堆积层及侏罗系中统新村组(J2x)地层。 2.2.1 第四系(Q) 区内,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分布广泛,其成因类型主要为滑坡堆积层(Q del4)、坡残积层(Q dl+el 4 )等。 1)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4del):为粉质粘土夹碎石,厚度一般5~20m。 2)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主要由碎石土、角砾土及粉土、粘土组成,为附近基岩全(强)风化产物,现多为农田,松散,稍湿~潮湿,厚度2~10m。 2.2.2侏罗系中统新村组(J2x) 岩性主要由灰紫、紫红色泥岩、砂岩夹灰绿色泥灰岩、灰黑色页岩组成。厚度260~383m。 泥岩:褐红色,成分以泥质物为主,含少量粉细砂,粉砂泥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为主。岩性软弱,呈泥状,采取岩芯失水易开裂,采取岩芯极破碎,多呈1~5cm的碎块状,少许呈10cm~15cm的柱状,RQD=15~46%。 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泥质物为主,泥钙质胶结,薄~中厚层状构造。岩性较软,锤击易断,采取岩芯失水开裂。采取岩芯较完整,多呈10~40cm的柱状,少量呈1~7cm的碎块状;RQD=31~81%。 2.3地质构造与地震 2.3.1 区域断裂构造 工程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处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坳—凉山陷褶束内,其西侧紧邻康滇地

奎屯河流域概况定稿版

奎屯河流域概况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2.1自然地理 2.1.1地理位置 奎屯河流域位于新疆天山北坡中部,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乌鲁木齐以西220km。流域东以吐尔条沟与沙湾县的巴音沟河流域为界,西与精河县托托河流域接壤,南靠天山分水岭与伊犁喀什河流域相邻,北接准噶尔界山山脉的玛依尔力山和扎伊尔山分水岭。东西长160km,南北宽240km,地理坐标为东经83°22′00″—85°47′00″,北纬43°30′00″—47°04′00″,流域总面积2.83万km2,其中山区1.19 km2,平原区1.64km2。 2.1.2地形地貌 奎屯河流域地形地貌以奎屯河下游河段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 南部山区属中高山、低中山地形,其山脉呈E—W向延伸,向N高程依次降低,而且是东高西低,流域内主要河流有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均发源于天山山脉的依连哈比尔尕山和博罗科努山,海拔1000m~4700m,地势陡峻,沟谷深切,基岩裸露,海拔3700m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面积483.08km2,夏季气温上升,冰雪融化,是径流的主要补给源。海拔1000m—3500m 山区雨量充沛,降水历时短,强度大,夏季暴雨洪水的主要成因。 北部山区属低中山、低山地形,其山脉走向呈NE—SW,向SE高程依次降低,海拔600~2000m,山势较为平缓,无终年冰雪覆盖。 奎屯河流域平原区夹于南山、北山之间,海拔从南、北山山前向平原腹地逐渐降低,由南部的1000m、北部的600~900m降为250m,并依次发育了山前冲洪积砾质倾斜平原、冲洪积及冲积细土平原、风积平原、冲湖积细土平原等地貌类型。 ①山前冲洪积砾质倾斜平原,分别位于南、北山山前,呈带状分布,地形较为平坦,植被稀少,地表砂卵砾石裸露,呈戈壁景观。 南山山前的冲洪积砾质倾斜平原的分布范围为山前到312国道一带,宽度10km~20km,海拔400m~1000m,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坡降15‰~30‰。河谷深切,阶地发育,其中奎屯河可见八级阶地,四棵树河可见五级阶地,古尔图河可见四级阶地,河床为漂石及砂卵砾石。

湄公河——澜沧江河流径流量

湄公河——澜沧江河流径流量 湄公河——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玛以西4km的高地,河源海拔5388m。源头河段称加果空桑贡玛曲,南流至尕纳松多后称扎曲,在西藏昌都与右岸昂曲汇合后称澜沧江。再南流穿行于他念他翁与宁静山之间,然后穿过云南西部和云南南部,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31km河段在中缅边境,至南腊河口流出中国国境后称湄公河,继而沿缅老边境流,又沿老泰边境流至老挝南部西南角,再穿过柬埔寨中部,进入越南南端,在湄公河三角洲以多条汊道注入南海。见湄公河一澜沧江流域水系示意图。湄公河一澜沧江流域总面积约81万km2,从河源至河口全长约4880km,平均比降为1.03‰。万象以上为上游,万象至金边为中游,金边以下为下游。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4750亿m3。国际上有另一种命名,将中国和缅甸境内的河段称上湄公(Up—per Mekong)河,把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境内的河段称为下湄公Lower Mekong)河。上湄公河全长 2395km(其中中国境内2130km,中缅边境31km,缅老边境234km),落差4700多米,流域面积19万多km2,其中缅甸约2.2万km2;下湄公河全长2485km(其中老挝境内河长777km,柬埔寨502km,越南230km;老泰边境976km),落差约400m,流域面积61.7万多km2。 湄公河一澜沧江地跨纬度25 。,垂直高度下降超过5000m,具有寒带至热带的各气候带,矿产资源丰富,可开垦利用的土地潜力大,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5800万kW,特别是生物资源多种多样,是世界上著名的动、植物王国,适宜发展旅游业。目前除联合国、亚太经委会等国际组织外,法、日、美、加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均在参与该地的开发,预计将成为世界上开发热点地区之一。 一、澜沧江 1 概述

最新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

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

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 辜明清 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 四川郫县 611731 摘要:大桥水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本文根据勘察、施工及运行资料,对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区域稳定评价,水库诱发地震,副坝昔格达岩组建坝条件,“三洞”进口边坡稳定分析评价和引水隧洞围岩分类及稳定评价)为在高烈度地震区和复杂地质条件环境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启迪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区域稳定、水库诱发地震、昔格达岩组、边坡稳定、围岩分类 1、工程概况 大桥水库工程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境内,是安宁河流域水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第一期开发的骨干工程和龙头水库。主要水工建筑物有:主坝、副坝、溢洪道、导流、放空隧洞、发电引水隧洞、调压井、压力管道和发电厂房。水库正常蓄水位2020m,总库容 6.58×108m3,主坝最大坝高93m,副坝最大坝高29.4m,电站装机4×2.25MW。 大桥水库于1993年11月15日开工兴建,1999年6月19日水库下闸蓄水,2000年6月28日通水发电。 2、工程区地质概况 工程区内出露的岩石以印支期中酸性混染岩为主,少量华力西期辉长岩和下更新统昔格达组(Q1x)的半胶结的砂岩、泥岩。 工程区处于川滇经向构造带之安宁河断裂带北段,主、副坝、发电引水隧洞及厂房均位于安宁河断裂带之东、西支两条断裂之间。两条断裂相距8-10km,主坝距东、西两条断裂垂直最近距离分别为1.6km和0.5km。西支断裂被水库库水淹浸长度为5.0km,东支断裂在苗冲河支库尾段淹浸长度约2.2km(见图1)。 地震地质研究表明:第四纪以来,东、西两条断裂活动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西支断裂活动微弱,很少有地震活动;东支断裂在活动时空,强度上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西昌——

湄公河

1湄公河 湄公河,柬埔寨语作Mekong(湄公,“母亲”的意思),越语作Song Tien Giang。其上游是中国境内的澜沧江(Lancang Jiang或 Lan-ts'ang Chiang),主干流总长度为2157.8千米;中国与缅甸界河,南阿河河口至南腊河河口31千米;湄公河老挝境内干流为777.4千米;老挝与缅甸界河为234千米;老挝和泰国界河为976.3千米;柬埔寨境内为501.7千米;越南境内的湄公河三角洲为229.8千米。 湄公河(Mekong River),干流全长4908千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之一,世界第九长河流,亚洲第七长河流;主源为扎曲,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流经中国云南省、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省份流入南海。流域除中国和缅甸外,均为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在柬埔寨语作Mekong(湄公,“母亲”的意思),越语作S?ng MêK?ng(湄公河)/C?u Long Giang(九龙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因由越南流出南海有9个出海口,故越南称之为九龙江。 由于湄公河在旱季及雨季的流量有极大变化,以及主干流有不少激流及瀑布,造成湄公河的航运能力十分不好。目前湄公河只有下游550千米可通航。

1.1 水系组成 湄公河干流河谷较宽,多弯道,经老挝境内的孔(Khone)瀑布进入低地,到柬埔寨金边与洞里萨(TonleSap)河交汇后,进入越南三角洲。三角洲面积4.95万平方千米,土地肥沃。河流过金边后分成两条河,一条叫湄公河,一条叫巴塞河。在河口附近,湄公河又分成3条汊河入海。 干流桔井以下可全年通航,桔井以上大水时可通小汽船, 3000-4000吨级船可上溯至金边。通过适当整治,湄公河可成为全线通航河流。 湄公河的主要支流都比较短小,长度均只有数百公里。其中最大支流是泰国境内的蒙河,该河发源于呵叻府,河流先向东北流,然后转向东流,最后在空坚附近注入湄公河,河流全长550千米,流域面积15.4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720立方米/秒,其最大支流是锡河。湄公河另一条较大支流是洞里萨河,该河发源于柬泰边境,河流向东南流,最后在金边注入湄公河。该河全长400千米,流域面积是8.4万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约960立方米/秒,其上游有洞里萨湖。金边附近分成前江与后江,三角洲上再分六支,经九个河口入海,故入海河段又名“九龙江”。大部分河槽深切,多峡谷,适宜建坝。于流有1000余万千瓦水力,金边以下通3000吨海轮。湄公河涨水时,水注入洞里萨湖,湖面积由2590平方千米增加到7700平方千米,而冬季,湄公河水消退后,水从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洞里萨湖和洞里萨河可以通航。[1]

安宁河流域地质概况

1.1 地形地貌特征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崇山峻岭、峡谷纵横,是典型的中高山峡谷地区。该地区地势形态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冕宁县则尔山一带,山顶海拔4958m,野鸡洞东侧桦头尖海拔降落至4791m,登相营北的窝洛几峨峰海拔4500m,泸沽东侧的娃来服布峰海拔3608m,至礼州时,最高山脊线的海拔高度仅略高于3000m(王新民, 1998)。受构造作用控制,该地区主要山脊线均呈南北向展布,呈南北向的主体山脉与主干河流呈山水相间分布。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地区自新生代开始强烈隆起,更新世-全新世隆起逐渐向四周扩展,波及到包括安宁河断裂在内的川滇地区。该地区地貌特征的形成,极大程度上受到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并且,由于隆升作用同时伴生强烈的差异运动,多种局部地貌变异带因此产生,使年轻的沉积物亦发生强烈变形(王新民,1997; 王新民, 1998; 裴锡瑜, 1998)。根据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对地貌形成的影响,该地区地貌按照形态特征和成因类型划分为侵蚀堆积地貌、侵蚀构造地貌、构造溶蚀地貌、冰蚀构造地貌四个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该类地貌单元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主要分布于安宁河河谷及两岸附近,河谷地段地形较平缓,坡度5~10o,其余地段地形相对较陡,一般为15~25o,局部达35o,堆积物按成因类型有冲积、洪积层,局部见坡积、残积、残坡积层等。该类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发育局限、保存零星、规模较小,但它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组成物质和发育区域,而且,村民修建的房屋、生活居住地等也有很多都位于这些区域,地质灾害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很大(冯华锋,2007)。 (2)构造侵蚀地貌 构造侵蚀地貌分布最广,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地貌类型单元。根据地形切割深度、山峦高度及其形成特征,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深切割高中山、高山宽脊沟谷地貌和深切割高中山、高山缓脊峡谷地貌两个亚类。深切割高中山、高山宽脊沟谷地貌占据整个安宁河流域及部分越西河流域, 安宁河流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代至三叠系花岗岩、震旦系中酸性喷出岩及

西昌市袁家山地区地层简析及区域地质概况

西昌市袁家山地区地层简析及区域地质概况 发表时间:2015-02-05T16:23:11.32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12期下供稿作者:周乐荣 [导读] 综合来看,场地所处区域稳定性差。 周乐荣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一大队,四川省西昌市 615000) 摘要:通过对西昌市金色极地项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对袁家山地区上覆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细粒相组地层进行初步剖析,并对该地区所处区域地质概况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细粒相;昔格达组;小花山向斜;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核桃村断裂;西昌断裂 1 场地地理位置及场地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西昌市袁家山村,整个场地地势呈较平缓,地形起伏较小。场地地貌属山间河谷地貌,场地微地貌属安宁河河谷平原上的Ⅰ级阶地与山麓地带的交汇处,由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细粒相组覆盖在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的地层之上。 2场第地层岩性 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填土层(Q4ml)、冲洪积层(Q4al+pl)形成的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细砂、卵石及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粉砂岩、泥岩组成,现将各地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于后: ①填土:杂色,松散;稍湿,主要以粉质粘土。 ②粉质粘土:灰-灰白色、黄褐-红褐色,硬塑,絮状结构,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 ③粉土:红褐色,中密,湿。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间夹薄层粉砂,部分地段分布。 ④粉砂:红褐色,中密,湿。主要为石英、长石砂,磨圆度较好,局部地段顶部夹薄层粉土、中砂,局部含少量腐烂植物残骸,部分地段分布。 ⑤细砂:红褐色,中密,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含有机质,局部间夹薄层粉土、粉砂、卵石,顶部夹薄层粉土、粉砂,偶见腐烂木屑,部分地段分布。 ⑤1粉质粘土:灰色、红褐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切面稍有光泽,部分地段分布,为⑤细砂层中夹层。 ⑥卵石:稍密,湿。卵石含量约60%,粒径20-100mm,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石英砂岩,强风化,亚圆状,充填物主要为细砂,及少量粉质粘土,局部间夹薄层细砂,偶见块状木头,部分地段分布。 ⑥1细砂:红褐色,中密,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部分地段分布,为⑥卵石层中夹层。 ⑦粉质粘土:灰-青灰色、黄绿色、红褐色,硬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部分地段分布。 ⑦1粉质粘土:灰-青灰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部分地段分布,为⑦粉质粘土层中夹层。 ⑦2细砂:灰-青灰色,中密,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部分地段分布,为⑦粉质粘土层中夹层。 ⑧粉砂岩:黄-黄褐色,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岩芯多粉砂状,RQD约为20%,岩层呈水平产出,为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半成岩,遇水易崩解、软化。 ⑨泥岩:黄-黄褐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RQD约为20~40%,岩层呈水平产出,为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半成岩,厚度较大。 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昔格达组下覆白垩系小坝组下段(K1x1)长石石英砂岩、钙质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砾岩。 3区域地质构造 场地区域上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康滇地轴北段,江舟—米市断陷的米市断凹西缘。场地处于西昌盆地中部偏北,区域构造以南北走向和北西走向为主(见图1),区内主要构造有:小花山向斜、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核桃村断裂、西昌断裂等。 小花山向斜:位于尔乌背斜之西,南起特尔果乡,向北经日斯领、李家湾、小花山、清水沟、马市洛而出图,场地区域出露主要为该向斜北段,其轴向呈北25°西延伸,于象鼻寺补核桃村断裂截断,核部出露小坝组,地层产状东翼230°∠28°,西翼60°∠5°轴面向南西陡倾,枢纽向北西倾伏,为直立、对称倾伏褶皱。 安宁河断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安宁河断裂带纵贯康滇地轴,北起金汤,向南沿大渡河至石棉,经冕宁、西昌、德昌、会理过金沙江入云南与易门断裂相接(见图1)。安宁河断裂属安宁河断裂带中段,具深断裂性质,该断裂带在西昌附近沿安宁河谷发育,由东、西两支断裂及其间的挤压破碎带构成,宽3-4km。东支断裂位于安宁河谷东岸,南从区外延入,向北经黄连关、经久、合营、诗家村、黄家坝、锅盖梁,至小林屯附近延出区外;西支断裂位于安宁河西岸,南由区外延入,向北经野猪湾、河西、高草、新营、三关庙,经樟木箐北延出图。该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强烈,第四系变形、变位明显,有多处温泉出露,是一个地震活动带,1936年新华7.5级地震,1952年石龙6.5级地震均发生在该断裂带上。 则木河断裂:该断裂北在礼州以东与安宁河东支断裂交会,向南经锅盖梁的青山咀、殿呷莫、李金堡、汽修厂、大石板、回龙沟,至大箐,并延至普格、宁南、云南巧家,全长140公里。断裂带北段走向近南北并逐渐转为北15°西,南段走向北30°西,断面倾向北东东,局部向西倾,倾角50°~70°,构造破碎带100~500m,为压扭性,第四纪以来,该断裂继承性活动强烈,为一条活动性断裂。1972年5月7日发生在西昌盆地西北部的4.1级地震及2003年6月17日发生在西昌盆地中部的4.8级地震均与该断裂有关。 核桃村断裂:该断裂北从马市洛进入区内,向南经石干甫、清水沟、高山堡子、邛海东岸、核桃村、大箐,于四呷布史交于则木河断裂上,区内长37km,走向北15°西,断面倾向北东东,倾角65°~85°,构造破碎带宽50-90m,该断裂在大坟堆至邛海东岸一线被第四系及湖水掩盖。为一压性、压扭性左行走向逆断层。在新构造运动中有一定活动性,为一条活动性断裂。2003年7月10日发生在西昌盆地东部的4.6级地震与北东向的核桃树断裂有关。 西昌断裂:该断裂被第四系掩盖,在地表和基岩区表现不明显,故推断为隐伏断裂,断裂走向近东西,长约10km,西起三垭口,向东经西昌城区、高枧,东至林场,性质可能为向南陡倾的正断层。 场地位于西昌盆地区域内,拟建场地距西侧安宁河东支断裂约1.7km,距南西侧的则木河断裂约3.2km,距东侧的核桃村断裂约

奎屯河流域概况

奎屯河流域概况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2.1自然地理 2.1.1地理位置 奎屯河流域位于新疆天山北坡中部,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乌鲁木齐以西220km。流域东以吐尔条沟与沙湾县的巴音沟河流域为界,西与精河县托托河流域接壤,南靠天山分水岭与伊犁喀什河流域相邻,北接准噶尔界山山脉的玛依尔力山和扎伊尔山分水岭。东西长160km,南北宽240km,地理坐标为东经83°22′00″—85°47′00″,北纬43°30′00″—47°04′00″,流域总面积万km2,其中山区 km2,平原区。 2.1.2地形地貌 奎屯河流域地形地貌以奎屯河下游河段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 南部山区属中高山、低中山地形,其山脉呈E—W向延伸,向N高程依次降低,而且是东高西低,流域内主要河流有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均发源于天山山脉的依连哈比尔尕山和博罗科努山,海拔1000m~4700m,地势陡峻,沟谷深切,基岩裸露,海拔3700m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面积,夏季气温上升,冰雪融化,是径流的主要补给源。海拔1000m—3500m山区雨量充沛,降水历时短,强度大,夏季暴雨洪水的主要成因。 北部山区属低中山、低山地形,其山脉走向呈NE—SW,向SE高程依次降低,海拔600~2000m,山势较为平缓,无终年冰雪覆盖。 奎屯河流域平原区夹于南山、北山之间,海拔从南、北山山前向平原腹地逐渐降低,由南部的1000m、北部的600~900m降为250m,并依次发育了山前冲洪积砾质倾斜平原、冲洪积及冲积细土平原、风积平原、冲湖积细土平原等地貌类型。 ①山前冲洪积砾质倾斜平原,分别位于南、北山山前,呈带状分布,地形较为平坦,植被稀少,地表砂卵砾石裸露,呈戈壁景观。 南山山前的冲洪积砾质倾斜平原的分布范围为山前到312国道一带,宽度10km~20km,海拔400m~1000m,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坡降15‰~30‰。河谷深切,阶地发育,其中奎屯河可见八级阶地,四棵树河可见五级阶地,古尔图河可见四级阶地,河床为漂石及砂卵砾石。

攀枝花概况

第2章项目区域概况 2.1 攀枝花市概况 2.1.1 自然地理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101°08′~102°15′北纬26°05′~27°21′。是长江上游第一城。北距成都749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本项目位于攀枝花市东区。 2.1.2 城市性质及规模 攀枝花市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开发我国西部丰富的矿藏资源,改善我国工业布局而建设发展起来的现代城市。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我国西部工业重镇和新的经济支撑点、川滇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流域经济带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攀枝花的资源得天独厚,已经查明的主要矿产有47 种,尤以钒钛磁铁矿为最其中钛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钒储量占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水能资源亦非常丰富。1999年已建成的二滩电站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在三峡电站全部建成前为全国之最。装机容量50 万千瓦的桐子林电站即将竣工,新的水力开发还在进行。 攀枝花城市建成区面积61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111.7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2.9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城市化水平达到60.1%。常住人口121.41万人,年平均增长1.07%。攀枝花的城市布局根据资源、用地、地形条件和工业企业的协作关系,在金沙江南

北两岸由西向东布置了功能不同、规模不等、相互联系的八个片区。城市中心区由炳草岗、渡仁、弄弄坪、攀密四个片区组成,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贸、金融等职能于一体;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0-42 万人;城西分区由格里坪、河门口、陶家渡三个片区组成,以能源、建材工业和木材储运加工业为主,兼有向滇西北中转、集散物资和商贸功能,面积15-17平方公里,人口18-20万人;城东分区由金江片区和团山-马店河沿线组成,以铁路运输、物资集散和发展钛化工工业为主,面积9-1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 2.1.3 历史沿革 攀枝花市由原四川省(西康省)和云南省部分地区组成。进入民国,市境仍分属川滇两省。1951 年在会理、德昌部分地区,建立迷易县,次年更名为米易县,隶于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 年,西康省撤销,会理、米易及盐边等县,随西昌专区重隶四川省。市境江北西部地,初属云南省丽江专区华坪县,江南地属楚雄专区永仁县。1958 年,合永胜、华坪两县为永华县,永仁县并入大姚县,市境两地亦随之改属。1965 年1月7日,中共西南局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作了《关于成立攀枝花工业区政府的请示》,建议在攀枝花工业区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一个工业区人民政府。1965年3月20日,徐驰宣布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成立。1965年5月30日,国务院秘书厅制发了“四川省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印章,由四川省人民委员会转发给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启用。1974 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永仁县的平地公社(不含落水涧、大麻塘、小石桥)3个生产队和大龙潭公社,划归渡口市。

安宁河流域水文特征初步分析

安宁河流域水文特征初步分析 摘要:利用安宁河流域主要水文站点的多年水文资料,对该流域的气象、水文特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文特性;分析;安宁河流域 1地理概况 安宁河是雅砻江下游左岸的主要支流,发源于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北,河道全长337㎞,流域面积11150 km²。两岸多山,故支流多短小,比降较大,流域狭长,南北长250㎞,东西宽26~75㎞,呈不对称羽毛状。 安宁河流域地处横断山脉东缘,海拔高程在992~4721m之间,流域地貌以山地为主,中游沿河两岸多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流域地势北高南低,海拔3000m 以上山地占流域面积36.5%,海拔1500~300m山地占流域面积47.4%,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平坝、山间盆地和二半山阶地仅占流域面积的16.1%。 2气象特性 安宁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暖湿海洋季风的交替影响,旱、雨季明显。流域内日照时间长,霜冻时间短,夏季多雨,冬春干旱,四季不明显,干雨季分明。 (1)气温 流域内气候温和,寒暑区别不大。除高寒山区外,多年平均气温均在14℃以上。总体上看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递减,但因高差起伏较大,气温的垂直变化明显,例如西昌站和喳都站直线距离不到60㎞,因高程相差900m,年平均温差达5.7℃。 流域内最高平均气温在21~25℃之间,多出现在7月。最高气温在34.1~39.9℃之间,一般出现在5、6月;最低气温-2.4~8.7℃之间,多出现在2月。 (2)日照 流域内日照充足,在干流河谷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均在2000小时以上。热能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年总量一般都在122千卡/平方厘米·年以上。 (3)湿度

湄公河——澜沧江河流径流量

湄公河--澜沧江河流径流量 湄公河--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玛以西4km的高地,河源海拔5388m。源头河段称加果空桑贡玛曲,南流至尕纳松多后称扎曲,在西藏昌都与右岸昂曲汇合后称澜沧江。再南流穿行于他念他翁与宁静山之间,然后穿过云南西部和云南南部,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31km河段在中缅边境,至南腊河口流出中国国境后称湄公河,继而沿缅老边境流,又沿老泰边境流至老挝南部西南角,再穿过柬埔寨中部,进入越南南端,在湄公河三角洲以多条汊道注入南海。见湄公河一澜沧江流域水系示意图。湄公河一澜沧江流域总面积约81万km2,从河源至河口全长约4880km,平均比降为1.03‰。万象以上为上游,万象至金边为中游,金边以下为下游。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4750亿m3。国际上有另一种命名,将中国和缅甸境内的河段称上湄公(Up-per Mekong)河,把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境内的河段称为下湄公Lower Mekong)河。上湄公河全长2395km(其中中国境内2130km,中缅边境31km,缅老边境234km),落差4700多米,流域面积19万多km2,其中缅甸约2.2万km2;下湄公河全长2485km(其中老挝境内河长777km,柬埔寨502km,越南230km;老泰边境976km),落差约400m,流域面积61.7万多km2。 湄公河一澜沧江地跨纬度25 。,垂直高度下降超过5000m,具有寒带至热带的各气候带,矿产资源丰富,可开垦利用的土地潜力大,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5800万kW,特别是生物资源多种多样,是世界上著名的动、植物王国,适宜发展旅游业。目前除联合国、亚太经委会等国际组织外,法、日、美、加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均在参与该地的开发,预计将成为世界上开发热点地区之一。 一、澜沧江 1 概述 澜沧江全长2161km(含中缅边境河段31km),平均比降2.12‰,流域面积16.74万km2。昌都以上为上游,昌都至四家村为中游,四家村以下为下游。青海省境内河段长454km,区间流域面积3.87万km2,落差1548mm,平均比降3.4‰;西藏自治区境内河段长480km,区间面积3.85万km2,落差1255m,平均比降2.61‰;云南省境内河段长1227km,区间流域面积9.02万km2,落差1780m,平均比降1.45‰,国界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60亿m3。 澜沧江水系主要由干流和众多的支流组成,面积大于100km2的支流有138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支流有41条,较大的支流一般分布在上游和下游。一般支流较短,多为20~50km,天然落差特别大,一般在2000~3000m。主要支流有:子曲、昂曲、盖曲、麦曲、金河、批江、漾濞江、西洱河、罗闸河、小黑江、威远江、南班河、南拉河等。 昂曲是澜沧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杂多县结多乡唐古拉山北麓瓦尔公冰川,海拔5664m。南流人西藏巴青县境称松曲,又东流人青海省境称解曲,转东南流圣囊谦县吉曲乡8km后进入西藏,称昂曲,改向偏南在昌都汇人澜沧江。河长约500km,流域面积16774km2,天然落差1898m,平均比降3.8%0,多年平均流量186m2/s,理论水能蕴藏量116.91万kW。 漾濞江是澜沧江在云南境内最大的支流,澜沧江第二大支流,全长334km,落差1402m,平均比降4.2%o,流域面积11970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55m3/s,水能理论蕴藏量为82.5万kW。 子曲是澜沧江上游扎曲的支流,流经青海、西藏,河长286.7km,流域面积12645km2,落差1540m,平均比降5.37‰,多年平均流量137m3/s,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9.04万kW。

西昌市袁家山地区地层简析及区域地质概况

西昌市袁家山地区地层简析及区域地质概况 摘要:通过对西昌市金色极地项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对袁家山地区上覆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细粒相组地层进行初步剖析,并对该地区所处区域地质概况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细粒相;昔格达组;小花山向斜;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核桃村断裂;西昌断裂 1 场地地理位置及场地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西昌市袁家山村,整个场地地势呈较平缓,地形起伏较小。场地地貌属山间河谷地貌,场地微地貌属安宁河河谷平原上的Ⅰ级阶地与山麓地带的交汇处,由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细粒相组覆盖在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的地层之上。 2场第地层岩性 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填土层(Q4ml)、冲洪积层(Q4al+pl)形成的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细砂、卵石及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粉砂岩、泥岩组成,现将各地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于后: ①填土:杂色,松散;稍湿,主要以粉质粘土。 ②粉质粘土:灰-灰白色、黄褐-红褐色,硬塑,絮状结构,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 ③粉土:红褐色,中密,湿。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间夹薄层粉砂,部分地段分布。 ④粉砂:红褐色,中密,湿。主要为石英、长石砂,磨圆度较好,局部地段顶部夹薄层粉土、中砂,局部含少量腐烂植物残骸,部分地段分布。 ⑤细砂:红褐色,中密,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含有机质,局部间夹薄层粉土、粉砂、卵石,顶部夹薄层粉土、粉砂,偶见腐烂木屑,部分地段分布。 ⑤1粉质粘土:灰色、红褐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切面稍有光泽,部分地段分布,为⑤细砂层中夹层。 ⑥卵石:稍密,湿。卵石含量约60%,粒径20-100mm,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石英砂岩,强风化,亚圆状,充填物主要为细砂,及少量粉质粘土,局部

(2019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三单元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 B.图甲中河谷的横剖面呈槽型 C.图乙凹岸侵蚀较强,凸岸堆积较强 D.图甲河段没有堆积作用,图乙河段没有侵蚀作用 2.形成图甲景观的主导作用是() A.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溶蚀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名称和展示的景观可以判断,图甲是侵蚀地貌,河谷横剖面呈“V”型;图乙是堆积地貌。不同河段受到的主要外力不同,但不是说某一河段只受某一种外力作用。上游河段主要是受侵蚀作用,但堆积作用在局部地势低洼处也存在;下游河段主要受堆积作用,但是也在不同的岸边(如凹岸)或者河床较高地段受侵蚀作用。第2题,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不断上升,河水强烈下切,导致河谷不断加深,因此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河流的下蚀作用。 答案:1.C 2.B 下图为“某河流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④沉积物颗粒的变化规律是() A.由细到粗B.由粗到细 C.先变粗,后变细D.先变细,后变粗 4.右图中地貌景观,最有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3题,河流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第4题,瀑布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之一,多分布在河流上游。 答案:3.B 4.A 下图为地中海沿岸某河流中游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河谷阶地的成因是() A.河流的溯源侵蚀B.地壳整体下沉 C.河流的侧蚀与堆积作用D.河流的搬运作用 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居民点的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解析:第5题,河谷的形成是由于侵蚀作用,河流中游地区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中河漫滩的形成是由于流水沉积作用,故C项正确。第6题,图中丁地地形平坦开阔,且地势较高,利于耕种、居住和交通发展,又没有洪水威胁,故适宜布局居民点。

湄公河—澜沧江

湄公河——澜沧江 Mekong—LancangjiangRiver 湄公河——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玛以西4km的高地,河源海拔5388m。源头河段称加果空桑贡玛曲,南流至尕纳松多后称扎曲,在西藏昌都与右岸昂曲汇合后称澜沧江。再南流穿行于他念他翁与宁静山之间,然后穿过云南西部和云南南部,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31km河段在中缅边境,至南腊河口流出中国国境后称湄公河,继而沿缅老边境流,又沿老泰边境流至老挝南部西南角,再穿过柬埔寨中部,进入越南南端,在湄公河三角洲以多条汊道注入南海。见湄公河一澜沧江流域水系示意图。湄公河一澜沧江流域总面积约81万km2,从河源至河口全长约4880km,平均比降为1.03‰。万象以上为上游,万象至金边为中游,金边以下为下游。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4750亿m3。国际上有另一种命名,将中国和缅甸境内的河段称上湄公(Upper Mekong)河,把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境内的河段称为下湄公Lower Mekong)河。上湄公河全长2395km(其中中国境内2130km,中缅边境31km,缅老边境234km),落差4700多米,流域面积19万多km2,其中缅甸约2.2万km2;下湄公河全长2485km(其中老挝境内河长777km,柬埔寨502km,越南230km;老泰边境976km),落差约400m,流域面积61.7万多km2。 湄公河-澜沧江地跨纬度25 。,垂直高度下降超过5000m,具有寒带至热带的各气候带,矿产资源丰富,可开垦利用的土地潜力大,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5800万kW,特别是生物资源多种多样,是世界上著名的动、植物王国,适宜发展旅游业。目前除联合国、亚太经委会等国际组织外,法、日、美、加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均在参与该地的开发,预计将成为世界上开发热点地区之一。 一、澜沧江

四川地质地貌情况

四川地质地貌概况 —研究四川峨眉山地质地貌及丹霞地貌的特点 作者:张茜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摘要:将四川地貌格局分为三大单元:东部的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的高山高原和西南部的中山宽谷及四川盆地边缘山区,并分析了这四大单元的地势差异、地貌结构。 关键词:四川省,地貌格局,峨眉山,丹霞地貌, 正文: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最高点是西部横断山脉的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最低点在南边泸州市合江县的长江之滨,海拔约220米。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 (一)四川地貌特点 1.四川盆地底部地区 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脉所环抱。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组成。其中,成都平原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区。该区地貌条件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山地两

个地貌亚区。广安市附近的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高峰。 2.四川盆地边缘地区 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山地面积的96%左右。该区主要的山脉有:东北缘的米仓山、大巴山;东南缘的巫山、七曜山、大娄山;西北缘、西南缘的龙门山、邛崃山、大相岭等。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以及西北缘的道教名山青城山均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区内最高峰为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山地之间,平原在当地俗称为坝子。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天全坝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3.川西南山地区 川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为中山峡谷。全区94%的面积为山地,且多为南北走向,或两山夹一谷。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米。主要山脉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锦屏山。最高峰为石棉、九龙与康定三县交界处的无名山峰,海拔高达5793米。本区东部的大凉山山地为山原地貌。山原顶部海拔为3500—4000米,北部为大风顶,南部为黄茅埂。本区中部的安宁河谷为平原,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 4.川西北高原地区 本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分布在若尔盖、红原与阿坝一带的高原沼泽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沼泽带。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

梅溪流域概况

2 流域环境概况 2.1 区域自然环境 2.1.1流域自然概况 梅溪为闽江的一级支流,主要位于闽清县境内,主流发源于南部省璜乡莲花山,流经省璜、塔庄、在坂东镇与芝溪汇合,往下再流经白中、白樟、梅溪等乡镇及闽清城关,于溪口注入闽江,干流全长78.6km,流域面积956.1km2,河道平均坡降4.2‰,主要支流除芝溪以外,还有金沙溪、文定溪和岭寨溪。梅溪两条较大支流芝溪和金沙溪均分布在梅溪左侧。芝溪发源于后佳,长40km,流域面积229.4km2;金沙溪发溪于闽清与尤溪县交界处的宝坑山,长37.6km,流域面积180.4km2。 梅溪流域地形南高北低,流域中部河谷盆地发育,较为平坦开阔,流域的上游与下游地形不平。 区内土壤以红壤土为主,土层肥厚,质地较松散。 2.1.2 气象 梅溪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由于区内地形高低变化大,从而产生了河谷平原与边缘山地的气候差异,河谷平原地区相对温度高,湿度小,降水少,夏长冬短无严寒;边缘山区相对温度低,湿度大,降水多,秋、冬长夏短无酷署。据闽清气象局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5.2℃~20.4℃,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一般为23.9℃~29.7℃,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平均为5.6℃~10.6℃。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4.9℃。最大风速28m/s,多年平均风速1.30m/s。多年平均年日照数1871小时,无霜期246~291天,干旱指数约为0.82。 流域内年降雨量1100~1940mm,多年平均为1560mm。降雨量时空分布上明显不均匀,西南部的上莲,金沙、后佳等地地势高,降雨多于中部的坂东、白中、白樟,闽清城关的雨量最少。降雨量在时间分布上,雨季、旱季界限分明,4~9月的降雨量一般占到全年雨量的70%以上。本流域的年水面蒸发量在900~1200mm之间。

奎屯河 流域概况

2.1自然地理 2.1.1地理位置 奎屯河流域位于新疆天山北坡中部,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乌鲁木齐以西220km。流域东以吐尔条沟与沙湾县的巴音沟河流域为界,西与精河县托托河流域接壤,南靠天山分水岭与伊犁喀什河流域相邻,北接准噶尔界山山脉的玛依尔力山和扎伊尔山分水岭。东西长160km,南北宽240km,地理坐标为东经83°22′00″—85°47′00″,北纬43°30′00″—47°04′00″,流域总面积2.83万km2,其中山区1.19 km2,平原区1.64km2。 2.1.2地形地貌 奎屯河流域地形地貌以奎屯河下游河段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 南部山区属中高山、低中山地形,其山脉呈E—W向延伸,向N高程依次降低,而且是东高西低,流域内主要河流有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均发源于天山山脉的依连哈比尔尕山和博罗科努山,海拔1000m~4700m,地势陡峻,沟谷深切,基岩裸露,海拔3700m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面积483.08km2,夏季气温上升,冰雪融化,是径流的主要补给源。海拔1000m—3500m山区雨量充沛,降水历时短,强度大,夏季暴雨洪水的主要成因。 北部山区属低中山、低山地形,其山脉走向呈NE—SW,向SE高程依次降低,海拔600~2000m,山势较为平缓,无终年冰雪覆盖。 奎屯河流域平原区夹于南山、北山之间,海拔从南、北山山前向平原腹地逐渐降低,由南部的1000m、北部的600~900m降为250m,并依次发育了山前冲洪积砾质倾斜平原、冲洪积及冲积细土平原、风积平原、冲湖积细土平原等地貌类型。 ①山前冲洪积砾质倾斜平原,分别位于南、北山山前,呈带状分布,地形较为平坦,植被稀少,地表砂卵砾石裸露,呈戈壁景观。 南山山前的冲洪积砾质倾斜平原的分布范围为山前到312国道一带,宽度10km~20km,海拔400m~1000m,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坡降15‰~30‰。河谷深切,阶地发育,其中奎屯河可见八级阶地,四棵树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