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笔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笔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笔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

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随机试验E:(1)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地进行;(2)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并且能事先明确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3)进行一次试验之前不能确定哪一个结果会出现.

样本空间S: E的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 样本点(基本事件):E的每个结果.

随机事件(事件):样本空间S的子集.

必然事件(S):每次试验中一定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Φ):每次试验中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二.事件间的关系和运算

1.A?B(事件B包含事件A )事件A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发生.

2.A∪B(和事件)事件A与B至少有一个发生.

3. A∩B=AB(积事件)事件A与B同时发生.

4. A-B(差事件)事件A发生而B不发生.

5. AB=Φ (A与B互不相容或互斥)事件A与B不能同时发生.

6. AB=Φ且A∪B=S (A与B互为逆事件或对立事件)表示一次试验中A与B必有一个且仅有一个发生. B=A, A=B .

运算规则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摩根律B

B

=

A

A

A

=B

B

A

三.概率的定义与性质

1.定义对于E的每一事件A赋予一个实数,记为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1)非负性P(A)≥0 ; (2)归一性或规范性P(S)=1 ;

(3)可列可加性对于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A1,A2,…(A i A j=φ, i≠j, i,j=1,2,…),

P(A1∪A2∪…)=P( A1)+P(A2)+…

2.性质

(1) P(Φ) = 0 , 注意: A为不可能事件P(A)=0 .

(2)有限可加性 对于n 个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A 1,A 2,…,A n ,

P(A 1∪A 2∪…∪A n )=P(A 1)+P(A 2)+…+P(A n ) (有限可加性与可列可加性合称加法定理) (3)若A ?B, 则P(A)≤P(B), P(B -A)=P(B)-P(A) . (4)对于任一事件A, P(A)≤1, P(A)=1-P(A) .

(5)广义加法定理 对于任意二事件A,B ,P(A ∪B)=P(A)+P(B)-P(AB) . 对于任意n 个事件A 1,A 2,…,A n

()()()

()

+∑

+

-

∑=≤<<≤≤<≤=n

k j i k j i n

j i j i n

i i n A A A P A A P A P A A A P 11121

…+(-1)n-1P(A 1A 2…A n )

四.等可能(古典)概型

1.定义 如果试验E 满足:(1)样本空间的元素只有有限个,即S={e 1,e 2,…,e n };(2)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相等,即P(e 1)=P(e 2)=…= P(e n ).则称试验E 所对应的概率模型为等可能(古典)概型.

2.计算公式 P(A)=k / n 其中k 是A 中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n 是S 中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 五.条件概率

1.定义 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P(B|A)=P(AB) / P(A) ( P(A)>0).

2.乘法定理 P(AB)=P(A) P (B|A) (P(A)>0); P(AB)=P(B) P (A|B) (P(B)>0).

P(A 1A 2…A n )=P(A 1)P(A 2|A 1)P(A 3|A 1A 2)…P(A n |A 1A 2…A n-1) (n ≥2, P(A 1A 2…A n-1) > 0) 3. B 1,B 2,…,B n 是样本空间S 的一个划分(B i B j =φ,i ≠j,i,j=1,2,…,n, B 1∪B 2∪…∪B n =S) ,则 当P(B i )>0时,有全概率公式 P(A)=()()i n

i i B A P B P ∑=1

当P(A)>0, P(B i )>0时,有贝叶斯公式P (B i |A)=

()()

()()

()()

∑=

=n

i i i i i i B A P B P B A P B P A P AB P 1

.

六.事件的独立性

1.两个事件A,B,满足P(AB) = P(A) P(B)时,称A,B 为相互独立的事件. (1)两个事件A,B 相互独立? P(B)= P (B|A) .

(2)若A 与B ,A 与B ,A 与B, ,A 与B 中有一对相互独立,则另外三对也相互独立. 2.三个事件A,B,C 满足P(AB) =P(A) P(B), P(AC)= P(A) P(C), P(BC)= P(B) P(C),称A,B,C 三事件两两相互独立. 若再满足P(ABC) =P(A) P(B) P(C),则称A,B,C 三事件相互独立. 3.n 个事件A 1,A 2,…,A n ,如果对任意k (1

(

)()()()k

k

i i i i

i i A P A P A P A A A P 2

1

2

1

=,则称这n 个事件A 1,A 2,…,A n 相互独立.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一.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1.在随机试验E 的样本空间S={e}上定义的单值实值函数X=X (e)称为随机变量.

2.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F(x)=P{X ≤x} , x 是任意实数. 其性质为:

(1)0≤F(x)≤1 ,F(-∞)=0,F(∞)=1. (2)F(x)单调不减,即若x 1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 P{X= x k }= p k (k=1,2,…) 也可以列表表示. 其性质为: (1)非负性 0≤P k ≤1 ; (2)归一性 11=∑∞

=k k p .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F(x)=∑≤x

X k k P 为阶梯函数,它在x=x k (k=1,2,…)处具有跳跃点,

其跳跃值为p k =P{X=x k } .

3.三种重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1)X~(0-1)分布 P{X=1}= p ,P{X=0}=1–p (0

(2)X~b(n,p)参数为n,p 的二项分布P{X=k}=()k

n k p p k n --???

? ??1(k=0,1,2,…,n) (0

λ

-e

k k

!

(k=0,1,2,…) (λ>0)

三.连续型随机变量

1.定义 如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F(x)可以表示成某一非负函数f(x)的积分F(x)=()dt t f x

?∞-,-∞< x <∞,则称X 为连续型随机变量,其中f (x)称为X 的概率密度(函数).

2.概率密度的性质

(1)非负性 f(x)≥0 ; (2)归一性 ?∞

∞-dx x f )(=1 ;

(3) P{x 1

1

)(x x dx x f ; (4)若f (x)在点x 处连续,则f (x)=F / (x) .

注意:连续型随机变量X 取任一指定实数值a 的概率为零,即P{X= a}=0 . 3.三种重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1)X ~U (a,b) 区间(a,b)上的均匀分布 ???=-0

)(1a

b x f 其它b x a << .

(2)X 服从参数为θ的指数分布.()?

??=-0/1θθx e x f 00

≤>x x 若若 (θ>0).

(3)X~N (μ,σ2

)参数为μ,σ的正态分布 2

2

2)(21)(σ

μσ

π--

=

x e

x f -∞0.

特别, μ=0, σ2 =1时,称X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记为X~N (0,1),其概率密度

2

2

21)(x

e

x -=

π

? ,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

Φ∞

--

x t

dt e

x 2

2

21)(π

, Φ(-x)=1-Φ(x) .

若X ~N ((μ,σ2

), 则Z=

σ

μ

-X ~N (0,1), P{x 1

σ

μ

-2x )-Φ(

σ

μ

-1x ).

若P{Z>z α}= P{Z<-z α}= P{|Z|>z α/2}= α,则点z α,-z α, ±z α/ 2分别称为标准正态分布的上,下,双侧α分位点. 注意:Φ(z α)=1-α , z 1- α= -z α. 四.随机变量X 的函数Y= g (X)的分布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函数

若g(x k ) (k=1,2,…)的值全不相等,则由上表立得Y=g(X)的分布律.

若g(x k ) (k=1,2,…)的值有相等的,则应将相等的值的概率相加,才能得到Y=g(X)的分布律. 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函数

若X 的概率密度为f X (x),则求其函数Y=g(X)的概率密度f Y (y)常用两种方法: (1)分布函数法 先求Y 的分布函数F Y (y)=P{Y ≤y}=P{g(X)≤y}=()()dx

x f k

y X k

∑??

其中Δk (y)是与g(X)≤y 对应的X 的可能值x 所在的区间(可能不只一个),然后对y 求导即得f Y (y)=F Y /(y) .

(2)公式法 若g(x)处处可导,且恒有g /(x)>0 (或g / (x)<0 ),则Y=g (X)是连续型随机变量,其

概率密度为 ()()()()?

??'=0y h y h f y f X Y 其它β

α<

其中h(y)是g(x)的反函数 , α= min (g (-∞),g (∞)) β= max (g (-∞),g (∞)) .

如果f (x)在有限区间[a,b]以外等于零,则 α= min (g (a),g (b)) β= max (g (a),g (b)) .

第三章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一.二维随机变量与联合分布函数

1.定义 若X 和Y 是定义在样本空间S 上的两个随机变量,则由它们所组成的向量(X,Y)称为二维随机向量或二维随机变量.

对任意实数x,y,二元函数F(x,y)=P{X ≤x,Y ≤y}称为(X,Y)的(X 和Y 的联合)分布函数. 2.分布函数的性质

(1)F(x,y)分别关于x 和y 单调不减.

(2)0≤F(x,y)≤1 , F(x,- ∞)=0, F(-∞,y)=0, F(-∞,-∞)=0, F(∞,∞)=1 . (3) F(x,y)关于每个变量都是右连续的,即 F(x+0,y)= F(x,y), F(x,y+0)= F(x,y) . (4)对于任意实数x 1

P{x 1

二.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联合分布律

1.定义 若随机变量(X,Y)只能取有限对或可列无限多对值(x i ,y j ) (i ,j =1,2,… )称(X,Y)为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并称P{X= x i ,Y= y j }= p i j 为(X,Y)的联合分布律.也可列表表示.

2.性质 (1)非负性 0≤p i j ≤1 .

(2)归一性 ∑∑=i

j

ij p 1 .

3. (X,Y)的(X 和Y 的联合)分布函数F(x,y)=∑

∑≤≤x x y

y ij i j p

三.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联合概率密度

1.定义 如果存在非负的函数f (x,y),使对任意的x 和y ,有F(x,y)=??∞-∞-y

x

dudv v u f ),( 则称(X,Y)为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称f(x,y)为(X,Y)的(X 和Y 的联合)概率密度. 2.性质 (1)非负性 f (x,y)≥0 . (2)归一性 1),(=??∞

∞-∞

∞-dxdy y x f . (3)若f (x,y)在点(x,y)连续,则y

x y x F y x f ???=

),(),(2

(4)若G 为xoy 平面上一个区域,则??=∈G

dxdy y x f G y x P ),(}),{(.

四.边缘分布

1. (X,Y)关于X 的边缘分布函数 F X (x) = P{X ≤x , Y<∞}= F (x , ∞) . (X,Y)关于Y 的边缘分布函数 F Y (y) = P{X<∞, Y ≤y}= F (∞,y)

2.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X,Y)

关于X 的边缘分布律 P{X= x i }= ∑∞

=1

j ij p = p i · ( i =1,2,…) 归一性 11

=∑∞

=?i i p .

关于Y 的边缘分布律 P{Y= y j }= ∑∞=1

i ij p = p ·j ( j =1,2,…) 归一性 11

=∑∞

=?j j p .

3.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X,Y)

关于X 的边缘概率密度f X (x)=?∞

∞-dy y x f ),( 归一性1)(=?∞

∞-dx x f X 关于Y 的边缘概率密度f Y (y)=x d y x f ?∞∞-),( 归一性1)(=?∞

∞-dy y f Y 五.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1.定义 若对一切实数x,y,均有F(x,y)= F X (x) F Y (y) ,则称X 和Y 相互独立.

2.离散型随机变量X 和Y 相互独立?p i j = p i ··p ·j ( i ,j =1,2,…)对一切x i ,y j 成立.

3.连续型随机变量X 和Y 相互独立?f (x,y)=f X (x)f Y (y)对(X,Y)所有可能取值(x,y)都成立. 六.条件分布

1.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条件分布

定义 设(X,Y)是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对于固定的j,若P{Y=y j }>0,则称

}

,{j

i j i p y Y x X P ==

P{X=x i |Y=y j }

为在Y= y j 条件下随机变量X 的条件分布律. 同样,对于固定的i,若P{X=x i }>0,则称 P{Y=y j |X=x i }

为在X=x i 条件下随机变量Y 的条件分布律.

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一.数学期望和方差的定义

随机变量X 离散型随机变量

连续型随机变量

分布律P{X=x i }= p i ( i =1,2,…) 概率密度f (x)

数学期望(均值)E(X) ∑∞

=1i i i p x (级数绝对收敛)

?∞

∞-dx x xf )((积分绝对收敛)

方差D(X)=E{[X-E(X)]2

} []∑-∞

=1

2

)(i i i p X E x ?-∞

∞-dx x f X E x )()]([2

=E(X 2)-[E(X)]2 (级数绝对收敛) (积分绝对收敛) 函数数学期望E(Y)=E[g(X)] i i i p x g ∑∞

=1)((级数绝对收敛) ?∞

∞-dx x f x g )()((积分绝对收敛)

标准差σ(X)=√D(X) . 二.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性质

1. c 为为任意常数时, E(c) = c , E(cX) = cE(X) , D(c) = 0 , D (cX) = c 2 D(X) .

2.X,Y 为任意随机变量时, E (X ±Y)=E(X)±E(Y) .

3. X 与Y 相互独立时, E(XY)=E(X)E(Y) , D(X ±Y)=D(X)+D(Y) .

4. D(X) = 0 ? P{X = C}=1 ,C 为常数.

三.六种重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E(X) D(X) 1.X~ (0-1)分布P{X=1}= p (0

,}

{},{?

=====i j i i j i p p x X P y Y x X P

2.X~ b (n,p) (0

3.X~ π(λ) λ λ

4.X~ U(a,b) (a+b)/2 (b-a) 2/12

5.X 服从参数为θ的指数分布 θ θ2

6.X~ N (μ,σ2) μ σ2 四.矩的概念

随机变量X 的k 阶(原点)矩E(X k ) k=1,2,… 随机变量X 的k 阶中心矩E{[X-E(X)] k }

随机变量X 和Y 的k+l 阶混合矩E(X k Y l ) l=1,2,…

随机变量X 和Y 的k+l 阶混合中心矩E{[X-E(X)] k [Y-E(Y)] l }

第六章 样本和抽样分布

一.基本概念

总体X 即随机变量X ; 样本X 1 ,X 2 ,…,X n 是与总体同分布且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样本值x 1 ,x 2 ,…,x n 为实数;n 是样本容量.

统计量是指样本的不含任何未知参数的连续函数.如: 样本均值∑=

=n

i i X n

X 1

1 样本方差()

∑--=

=n

i i X

X n S 1

2

2

11

样本标准差S

样本k 阶矩∑=

=n

i k

i k X n

A 1

1( k=1,2,…) 样本k 阶中心矩∑-=

=n

i k

i k X X n

B 1

)(1( k=1,2,…)

二.抽样分布 即统计量的分布

1.X 的分布 不论总体X 服从什么分布, E (X ) = E(X) , D (X ) = D(X) / n . 特别,若X~ N (μ,σ2 ) ,则 X ~ N (μ, σ2 /n) .

2.χ2分布 (1)定义 若X ~N (0,1

) ,则Y =∑

=n

i i

X 1

2

~ χ2(n)自由度为n 的χ2分布.

(2)性质 ①若Y~ χ2(n),则E(Y) = n , D(Y) = 2n .

②若Y 1~ χ2(n 1) Y 2~ χ2(n 2) ,则Y 1+Y 2~ χ2(n 1 + n 2).

③若X~ N (μ,σ2

), 则

2

2

)1(σ

S

n -~ χ2(n-1),且X 与S 2相互独立.

(3)分位点 若Y~ χ2(n),0< α <1 ,则满足

αχχχχαααα=<>=<=>--))}(())({()}({)}({2

2/12

2/2

12

n Y n Y P n Y P n Y P

的点)()(),(),(2

2/122/212n n n n ααααχχχχ--和分别称为χ2分布的上、下、双侧α分位点.

3. t 分布

(1)定义 若X~N (0,1

),Y~ χ2

(n),且X,Y 相互独立,则t=n

Y X ~t(n)自由度为n 的t 分布.

(2)性质①n →∞时,t 分布的极限为标准正态分布.

②X ~N (μ,σ2 )时, n

S

X μ-~ t (n-1) .

③两个正态总体

相互独立的样本 样本均值 样本方差

X~ N (μ1,σ12 ) 且σ12=σ22=σ2 X 1 ,X 2 ,…,X n1 X S 12 Y~ N (μ2,σ22 ) Y 1 ,Y 2 ,…,Y n2 Y S 22

2

1

2111)

()(n n S Y X w

+---μμ~ t (n 1+n 2-2) , 其中 2

)1()1(212

2

22112

-+-+-=n n S n S n S w

(3)分位点 若t ~ t (n) ,0 < α<1 , 则满足

αααα=>=-<=>)}({)}({)}({2/n t t P n t t P n t t P

的点)(),(),(2/n t n t n t ααα±-分别称t 分布的上、下、双侧α分位点. 注意: t 1- α (n) = - t α (n).

4.F 分布 (1)定义 若U~χ2(n 1), V~ χ2

(n 2), 且U,V 相互独立,则F =2

1n V n U ~F(n 1,n 2)自由度为

(n 1,n 2)的F 分布.

(2)性质(条件同3.(2)③)

22

2

1

2

2

2

σ

S S ~F(n 1-1,n 2-1)

(3)分位点 若F~ F(n 1,n 2) ,0< α <1,则满足

)},({)},({21121n n F F P n n F F P αα-<=>

ααα=<>=-))},(()),({(212/1212/n n F F n n F F P

的点),(),(),,(),,(212/1212/21121n n F n n F n n F n n F αααα--和分别称为F 分布的上、下、双侧α分位点. 注意:

.)

.(1),(12211n n F n n F αα=

-

第七章 参数估计

一.点估计 总体X 的分布中有k 个待估参数θ1, θ2,…, θk .

X 1 ,X 2 ,…,X n 是X 的一个样本, x 1 ,x 2 ,…,x n 是样本值.

1.矩估计法

先求总体矩?????===),,,(),,,(),,,(2121222111k k k k k θθθμμθθθμμθθθμμ 解此方程组,得到???

??===),,,(),,,(),,,(2121222111k k k k k μμμθθμμμθθμμμθθ ,

以样本矩A l 取代总体矩μ l ( l=1,2,…,k)得到矩估计量???

????===∧

),,,(),,,(),,,(2121222111k k k k k A A A A A A A A A θθθθθθ,

若代入样本值则得到矩估计值. 2.最大似然估计法

若总体分布形式(可以是分布律或概率密度)为p(x, θ1, θ2,…, θk ),称样本X 1 ,X 2 ,…,X n 的联合分布∏==n

i k i k x p L 1

2121),,,,(),,,(θθθθθθ 为似然函数.取使似然函数达到最大值的

k θθθ,,,21 ,称为参数θ1, θ2,…,θk 的最大似然估计值,代入样本得到最大似然估计量.

若L(θ1, θ2,…, θk )关于θ1, θ2,…, θk 可微,则一般可由 似然方程组

0=??i

L θ 或 对数似然方程组

0ln =??i

L θ (i =1,2,…,k) 求出最大似然估计.

3.估计量的标准

(1) 无偏性 若E(∧θ)=θ,则估计量∧

θ称为参数θ的无偏估计量.

不论总体X 服从什么分布, E (X )= E(X) , E(S 2)=D(X), E(A k )=μk =E(X k ),即样本均值X ,

样本方差S 2,样本k 阶矩A k 分别是总体均值E(X),方差D(X),总体k 阶矩μk 的无偏估计,

(2)有效性 若E(∧θ1 )=E(∧θ2)= θ, 而D(∧θ1)< D(∧θ2), 则称估计量∧θ1比∧

θ2有效. (3)一致性(相合性) 若n →∞时,θθP →∧,则称估计量∧

θ是参数θ的相合估计量. 二.区间估计

1.求参数θ的置信水平为1-α的双侧置信区间的步骤

(1)寻找样本函数W=W(X 1 ,X 2 ,…,X n ,θ),其中只有一个待估参数θ未知,且其分布完全确定. (2)利用双侧α分位点找出W 的区间(a,b),使P{a

2.单个正态总体

待估参数 其它参数 W 及其分布 置信区间

μ σ2

已知 n

X σμ

-~N (0,1) (2/ασ

z n

X ±)

μ σ2

未知 n

S

X μ-~ t (n-1) )1((2/-±

n t n

S X α σ2 μ未知 2

2

)1(σ

S

n -~ χ2(n-1) ))

1()1(,

)

1()1((

2

2/12

2

2/2

-----n

S

n n S

n ααχχ

3.两个正态总体 (1)均值差μ 1-μ 2

其它参数 W 及其分布 置信区间

已知

2

2

2

1,σσ

2

22

1

21

21)

(n n Y X σ

σ

μμ+

--- ~ N(0,1) )(2

2

2

1

2

1

2

n n z Y X σσα

+

±-

未知

2

2

2

21σ

σσ==

2

1

2111)

(n n S Y X w

+

---μμ~t(n 1+n 2-2) )11)2((2

1

212

n n S n n t Y X w

+

-+±-α

其中S w 等符号的意义见第六章二. 3 (2)③.

(2) μ 1,μ 2未知, W=2

2

2

122

21

σσS S ~ F(n 1-1,n 2-1),方差比σ12/σ22的置信区间为

))

1,1(1

,)

1,1(1

(

21

2/122

2

1

212/22

2

1

----?

-n n F S S n n F S S α

α

注意:对于单侧置信区间,只需将以上所列的双侧置信区间中的上(下)限中的下标α/2改为α,另外的下(上)限取为-∞ (∞)即可.

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知识点:概率的性质 事件运算 古典概率 事件的独立性 条件概率 全概率与贝叶斯公式 常用公式 )()()()()()2(加法定理AB P B P A P B A P -+=Y ) ,,() ()(2111有限可加性两两互斥设n n i i n i i A A A A P A P ΛY ∑===) ,(0)()() ()()(互不相容时独立时与B A AB P B A B P A P AB P ==)()()()()5(AB P A P B A P B A P -==-)() ()()()(时当A B B P A P B A P B A P ?-==-))0(,,() ()/()()()6(211 >Ω=∑=i n n i i i A P A A A A B P A P B P 且的一个划分为其中全概率公式Λ) ,,()] (1[1)(2111相互独立时n n i i n i i A A A A P A P ΛY ∏==--=) /()()/()()()4(B A P B P A B P A P AB P ==) (/)()/()3(A P AB P A B P =) ()/()()/()()/()7(1逆概率公式∑==n i i i i i i A B P A P A B P A P B A P )(/)()(/)()1(S L A L A P n r A P ==

应用举例 1、已知事件,A B 满足)()(B A P AB P =,且6.0)(=A P ,则=)(B P ( )。 2、已知事件,A B 相互独立,,)(k A P =6.0)(,2.0)(==B A P B P Y ,则= k ( )。 3、已知事件,A B 互不相容,,3.0)(=A P ==)(,5.0)(B A P B P Y 则( )。 4、若,3.0)(=A P ===)(,5.0)(,4.0)(B A B P B A P B P Y ( )。 5、,,A B C 是三个随机事件,C B ?,事件()A C B -U 与A 的关系 是( )。 6、5张数字卡片上分别写着1,2,3,4,5,从中任取3 张,排成3位数,则排成3位奇数的概率是( )。 7、某人下午5:00下班。他所积累的资料表明: 某日他抛一枚硬币决定乘地铁还是乘汽车。 (1)试求他在5:40~5:50到家的概率; (2)结果他是5:47到家的。试求他是乘地铁回家的概率。 解(1)设1A ={他是乘地铁回家的},2A ={他是乘汽车回家的}, i B ={第i 段时间到家的},4,3,2,1=i 分别对应时间段 5:30~5:40,5:40~5:50,5:50~6:00,6:00以后 则由全概率公式有 )|()()|()()(2221212A B P A P A B P A P B P += 由上表可知4.0)|(12=A B P ,3.0)|(22=A B P ,5.0)()(21==A P A P

最新《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笔记与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 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 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 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 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 1.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②在第 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 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②战后大 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3.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 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4.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 彩纷呈。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 念。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 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①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②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③从伟人研究到过程与结构。④从 区域性角度到国际性角度。 ①媒介制度。 ②媒介机构(机构关系)。 ③媒介内容(功能关系)。 ④媒介活动(角色关系)。 对传播学有重要贡献的学科: 社会学、心理学、“三论”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社会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 ①传播学借用许多社会学研究范例。 ②传播学利用社会学方法进行研究。 心理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 ①传播学借用许多心理学研究范例。②传播学从心理学中借鉴了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 一、国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传播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著作: 1922 李普曼《舆论学》 1927 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44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两级传播” 1948 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我国广播电视的法规与原则(上)【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我国广播电视的法规与原则(上) 1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社会框架中的广播电视行政管理 1.广播电视经营管理 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组织、人员分配、指导、控制及内部协调,使广播电视组织的资源系统发挥最高效能,以达成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 2.社会结构中的广播电视事业 (1)对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研究,应该涵盖社会、经济、技术、伦理道德、政治和法

律等宏观层面的管理秩序。 (2)广播电视事业并非游离于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之外,而是与其所指向的受众一起同属于更大的社会结构之中。 3.广播电视管理体系的特点 (1)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 ①党委政治领导 这主要是指党委宣传部门对广播电视事业政治思想方面的领导,通过党的政策文件领导广播电视媒介实现思想宣传及舆论导向的作用。 ②政府依法管理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最高行政部门是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负责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地方各级政府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媒体的管理工作。 ③行业规范协调 通过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等相关行业组织对广播电视行业进行软性管理。 ④单位自我约束 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过制定内部道德自律的规范来加强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主要是其中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 (2)广播电视事业宏观管理体制的特点 ①宏观性和权威性 管理体制主要进行行业宏观规划和调控,制定管理原则,主导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方向,在整个广播电视事业的管理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总结

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第一节 随机事件及其运算 1、 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并不总是出现相同结果的现象 2、 样本空间:随机现象的一切可能基本结果组成的集合,记为Ω={ω},其中ω 表示基本结果,又称为样本点。 3、 随机事件:随机现象的某些样本点组成的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 、B 、C 等表 示,Ω表示必然事件, ?表示不可能事件。 4、 随机变量: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结果的变量,常用大写字母X 、Y 、Z 等表示。 5、 时间的表示有多种: (1) 用集合表示,这是最基本形式 (2) 用准确的语言表示 (3) 用等号或不等号把随机变量于某些实属联结起来表示 6、事件的关系 (1)包含关系:如果属于A 的样本点必属于事件B ,即事件 A 发生必然导致事 件B 发生,则称A 被包含于B ,记为A ?B; (2)相等关系:若A ?B 且B ? A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等,记为A =B 。 (3)互不相容:如果A ∩B= ?,即A 与B 不能同时发生,则称A 与B 互不相容 7、事件运算 (1)事件A 与B 的并:事件A 与事件B 至少有一个发生,记为 A ∪B 。 (2)事件A 与B 的交: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发生,记为A∩ B 或AB 。 (3)事件A 对B 的差:事件A 发生而事件B 不发生,记为 A -B 。用交并补可以 表示为B A B A =-。 (4)对立事件:事件A 的对立事件(逆事件),即 “A 不发生”,记为A 。 对立事件的性质:Ω=?Φ=?B A B A ,。 8、事件运算性质:设A ,B ,C 为事件,则有 (1)交换律:A ∪B=B ∪A ,AB=BA (2)结合律:A ∪(B ∪C)=(A ∪B)∪C=A ∪B ∪C A(BC)=(AB)C=ABC (3)分配律:A ∪(B∩C)=(A ∪B)∩(A∪C)、 A(B ∪C)=(A∩B)∪(A∩C)= AB ∪AC (4)棣莫弗公式(对偶法则):B A B A ?=? B A B A ?=? 9、事件域:含有必然事件Ω ,并关于对立运算和可列并运算都封闭的事件类ξ 称为事件域,又称为σ代数。具体说,事件域ξ满足: (1)Ω∈ξ; (2)若A ∈ξ,则对立事件A ∈ξ; (3)若A n ∈ξ,n=1,2,···,则可列并 ∞ =1 n n A ∈ξ 。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 笔记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名词解释 一、“大新闻”架构 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导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它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第二、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第三、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二、收视率、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率 收视(收听)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收听)某个节目的目标受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它是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收视(收听)率又可以分为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绝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X100% ;相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视(收听)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的人数)X100%。 三、珠江模式 1986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系,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六章

第六章 传播过程 第一节传播过程 一、传播过程及其特征 伯洛首先提出将传播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 传播是由多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流动过程。 过程观 结构观 二、传播模式: 用模式来表述传播的结构和运动过程。 模式:对客观事物的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是理论的简化形式,课向人们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信息。 文字模式、图表模式、数学模式 传播模式的分类: 1,基本模式:拉斯韦尔公式、申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大众传播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模式:刺激与反应模式、两级传播模式、创新扩散模式……3,大众传播对宏观社会的影响模式:议程设置、依赖模式、沉默的螺旋…… 4,受众中心模式:使用与满足模式…… 5,大众媒介的内部体系和行为模式:媒介组织模式、守门人模式…… 第二节线性传播过程 一、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一)拉斯韦尔模式 表明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 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缺陷:过高估计了传播效果;忽视了反馈。 (二)申农—韦弗模式 1949年,信息论创始人申农与同事韦弗提出通信的数学原理 五个正功能: 一个负功能: 讯息发出的信号所接收信号讯息 二、线性传播模式的缺陷: a、忽略了反馈,把传播理解为直线、单向的过程; b、忽略了外部环境,把传播理解为孤立、静态而不是系统的过程。 第三节控制论传播过程 一、控制论观照下的传播过程 1948,维纳,《控制论》 控制论基本思想:运用反馈信息来调节和控制系统行为达到预期的目的。 带有反馈的双向交流过程的传播过程成为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即带有反馈回路的闭环控制系统。

反馈:原意指控制系统中将输出回输到原系统中。传播学认为,反馈就是受传者在接受信息后作出的各种反应。 德弗勒模式最重要的贡献:反馈机制的增加 二、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 (一)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由奥斯古德首创,施拉姆提出(1954) 特别适用于人际传播 传受双方互为传播过程的主客体,兼具编码、译码、释码功能。 编码:将意义或信息转化成符号的过程。编码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传播效果的好坏。 编码受到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的制约。 译码:将符号还原成信息或意义的过程,与编码过程相对应。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二)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该模式指出大众传播过程是经过选择的,且选择经若干阶段进行,说明了大众传播中的把关人和多重把关性。 指出了反馈的重要性。 (三)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的缺陷 1,认为传播过程是循环的、平衡的自我调节系统。 2,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本体运动过程,忽视传播过程的社会背景。 第四节系统传播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宏观系统认知 线性传播过程、控制论过程均关注于传播过程系统的内部微观要素与环节。 系统论观点:传播过程乃是整个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赖利夫妇模式 二、系统过程传播模式 (一)马莱茨克模式 德国学者马莱茨克1963年提出 将大众传播过程细分为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社会过程。 (二)梅尔文·德弗勒模式(大众媒介的内部体系和行为的模式) 美国社会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条件 消费者中趣味不同的受众 投票等政治程序 保护 提供商品、服务、广告等 市场调查 消费 表述了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政治、经济力量的变化与传播过程的关系; 支撑体系运行的是媒介的“低级趣味”内容,它是满足这个体系运转的首要财政条件的主要途径,这是自由市场原则支配下的大众传播体系。 大众传播对微观个体的影响之模式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名词解释 一、“大新闻”架构 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导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它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第二、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第三、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二、收视率、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率 收视(收听)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收听)某个节目的目标受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它是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收视(收听)率又可以分为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绝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X100% ;相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视(收听)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的人数)X100%。 三、珠江模式 1986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系,

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对一个台的体制、系列台的建设、广播的发展总体方向上的全新探索。它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被成为“珠江模式”。 四、信息污染 在电子网络环境下信息激增,同时出现了信息污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信息过剩,大量无用信息进入传播市场,扰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受众无所适从;另一种是大量有损社会风气、毒害人们心灵、破坏国家安全、妨害民族团结的信息进入市场,给社会造成危害和混乱。 五、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1、有线电视:有线电视,亦译为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它有四个特点:第一,高质量的图像接受;第二、传输频道增多,节目内容丰富;第三、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是一种费用较低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系统;第四、双向传输,多种用途。 2、卫星电视:卫星电视广播是在卫星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由设置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先接收地面电视台通过卫星地面站发射的电视信号,然后在把这些信号通过地球同步卫星想覆盖区域转发功率较大的广播电视信号,由地面上的设备接收供电视机收看,它是一种新型的广播方式。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小结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主要内容小结 概率部分 1、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 全概率公式: )()|()(11B P B A P A P = ++)()|(22B P B A P )()|(n n B P B A P + 其中n B B B ,,,21 是空间S 的一个划分。 贝叶斯公式:∑== n j j j i i i B A P B P B A P B P A B P 1 ) |()() |()()|( 其中n B B B ,,,21 是空间S 的一个划分。 2、互不相容与互不相关 B A ,互不相容0)(,==?B A P B A φ 事件B A ,互相独立))(()(B A P B A P =? ; 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3、几种常见随机变量概率密度与分布律:两点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二项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 ),,1(~p b X 即二点分布,则分布律为.1,0,)1(}{1=-==-k p p k x P k k ),,(~p n b X 即二项分布,则分布律为.,...,1,0,)1(}{n k p p C k x P k n k k n =-==- ),(~λπX 即泊松分布,则分布律为,......1,0,! }{== =-k k e k x P k λ λ ),,(~b a U X 即均匀分布,则概率密度为.,0),(,1 )(??? ??∈-=其它 b a x a b x f ),(~θE X 即指数分布,则概率密度为.,00 ,1)(?? ???>=-其它x e x f x θ θ ),,(~2σμN X 即正态分布,则则概率密度为+∞<<-∞= - x e x f x ,21)(2 2π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复习试题及答案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设随机事件A与B互不相容,且P(A)>0,P(B)>0,则() A.P(B|A)=0 B.P(A|B)>0 C.P(A|B)=P(A) D.P(AB)=P(A)P(B) 『正确答案』分析:本题考察事件互不相容、相互独立及条件概率。 解析:A:,因为A与B互不相容,,P(AB)=0,正确; 显然,B,C不正确;D:A与B相互独立。 故选择A。 提示:① 注意区别两个概念:事件互不相容与事件相互独立; ② 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P(A)>0时,。 2.设随机变量X~N(1,4),F(x)为X的分布函数,Φ(x)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则F(3)=() A.Φ(0.5) B.Φ(0.75) C.Φ(1) D.Φ(3) 『正确答案』分析:本题考察正态分布的标准化。 解析:, 故选择C。 提示:正态分布的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必须熟练掌握。 3.设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为f(x)=则P{0≤X≤}=() 『正确答案』分析:本题考察由一维随机变量概率密度求事件概率的方法。第33页 解析:, 故选择A。 提示:概率题目经常用到“积分的区间可加性”计算积分的方法。

4.设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为f(x)=则常数c=() A.-3 B.-1 C.- D.1 『正确答案』分析:本题考察概率密度的性质。 解析:1=,所以c=-1, 故选择B。 提示:概率密度的性质: 1.f(x)≥0; 4.在f(x)的连续点x,有F′(X)=f(x);F(x)是分布函数。课本第38页 5.设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均为(-∞,+∞),则其中可作为概率密度的是() A.f(x)=-e-x B. f(x)=e-x C. f(x)= D.f(x)= 『正确答案』分析:本题考察概率密度的判定方法。 解析:① 非负性:A不正确;② 验证:B:发散; C:,正确;D:显然不正确。 故选择C。 提示:判定方法:若f(x)≥0,且满足,则f(x)是某个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 6.设二维随机变量(X,Y)~N(μ1,μ2,),则Y ~() 『正确答案』分析:本题考察二维正态分布的表示方法。 解析:显然,选择D。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五章

第五章 传播的基本类型 “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到影响,怎样互相影响,……要研究传播学,应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威尔伯·施拉姆 I、自我传播 又称内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自我传播实际上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它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达摩祖师:面壁思过 河南嵩山少林寺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约3米,深约有7米。方方的洞门,正好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相传,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达摩在石洞里面壁了9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坐禅对面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他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为"达摩面壁洞"。始至今日,遗址犹存。 大江歌罢掉头东, 遂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主我 I 客我 Me 有 意 义 的 象 征 符 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一)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乔治·赫伯特·米德 [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他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南哈德利(South Hadley)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因

心力衰竭逝于美国芝加哥。 主要著作: 当代哲学:The Philosophy of the Present. 1932 心灵,自我与社会:Mind, Self, and Society. 1934 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 Movements of Thought in the 19th Century. 1936 行动哲学:The philosophy of the act. 1938 (二)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self interaction)。 (三)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 吾日三省吾身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自我传播的主要特性 自我传播既有传播的一般特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以下三点: ①隐蔽性,这种传播的互动过程仅限于自身,常常不要求、不希望与其他人共享。 ②内动性,自我传播即人的自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这一切的传播活动都是发生在由自己开拓的内心世界的“小天地”里。 ③短途性,传播作为信息交流的过程,总是从甲流到乙,并从乙流动到甲,而自我传播就是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达到主我和客我的信息交流和对话,瞬息之间就完成了一个自我的传播过程。 自我传播的形式: 1,感觉和知觉 2,记忆 3,思维 4,想象 5,情绪和感情 感觉:包括“五觉”,是人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对事物的个别信息属性如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软硬、凉热等作出的反映,这是人内传播的出发点。 知觉: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分散的个别信息属性进行的综合。知觉的过程,就是对事物整体的感性信息进行综合把握的过程。 理解自我传播: 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 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II、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圣才出品】

第六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 1.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1)传播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个大类。 ①语言符号包括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 ②非语言符号的涵盖范围则要广得多,通常是指文字语言、声音语言以外的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到的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图画等。 (2)根据广播电视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传播的技术特点,广播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可以分别分为视觉性的和听觉性的两个大类。

①广播是听觉性的媒介,因此其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都是听觉性的。 ②电视作为视听双通道的传播媒介,其语言符号有诉诸听觉的声音语言和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两种。 2.声音和画面的特点 (1)声音的特点 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等要素的不同组合,作用于听者待定心理活动,会产生表情达意的作用,即声音具有心理性的特点。 (2)电视画面的特性:①画面的连续性;②画面的再现性;③画面的选择性;④画面的多义性。 3.广播电视的符号种类 (1)语言 广播电视使用的语言指以语音为物质基础,以词语为构成要素,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表意体系。 ①声音语言 广播电视声音语言的构成是非常丰富的,如果按照节目录制的方式来看,可以大体上分为现场录制或直播的语言,和后期制作录制的语言。 ②文字语言 对于电视而言,文字语言是指在电视内容中通过视觉可以感知和阅读的文字内容,通常分为画内文字和屏幕文字两种。 画内文字是指画面拍摄到的文字内容。屏幕文字主要指后期制作合成的文字。字幕除了传统的交代时空、人物、背景等作用外,还具有渲染气氛、提醒、警示等作用。 (2)画面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2.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1.事件间的关系 B A ?则称事件B 包含事件A ,指事件A 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 发生 B }x x x { ∈∈=?或A B A 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和事件,指当且仅当A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时,事件B A ?发生 B }x x x { ∈∈=?且A B A 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积事件,指当A ,B 同时发生时,事件B A ?发生 B }x x x { ?∈=且—A B A 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差事件,指当且仅当A 发生、B 不发生时,事件B A —发生 φ=?B A ,则称事件A 与B 是互不相容的,或互斥的,指事件A 与事件B 不能同时发生,基本事件是两两互不相容的 且S =?B A φ=?B A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逆事件,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 2.运算规则 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 结合律)()(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分配律 )()B (C A A C B A ???=??)( ))(()( C A B A C B A ??=?? 徳摩根律B A B A A B A ?=??=? B — §3.频率与概率 定义 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n 次试验,在这n 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A n 称为事 件A 发生的频数,比值n n A 称为事件A 发生的频率 概率:设E 是随机试验,S 是它的样本空间,对于E 的每一事件A 赋予一个实数,记为P (A ),称为事件的概率 1.概率)(A P 满足下列条件: (1)非负性:对于每一个事件A 1)(0≤≤A P (2)规范性:对于必然事件S 1)S (=P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知识点总复习

随机事件和概率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排列组合初步 (1)排列组合公式 )! (! n m m P n m -= 从m 个人中挑出n 个人进行排列的可能数。 )! (!! n m n m C n m -= 从m 个人中挑出n 个人进行组合的可能数。 (2)加法原理(两种方法均能完成此事):m+n 某件事由两种方法来完成,第一种方法可由m 种方法完成,第二种方法可由n 种方法来完成,则这件事可由m+n 种方法来完成。 (3)乘法原理(两个步骤分别不能完成这件事):m ×n 某件事由两个步骤来完成,第一个步骤可由m 种方法完成,第二个步骤可由n 种方法来完成,则这件事可由m ×n 种方法来完成。 (4)一些常见排列 ① 特殊排列 相邻 彼此隔开 顺序一定和不可分辨 ② 重复排列和非重复排列(有序) ③ 对立事件 ④ 顺序问题 2、随机试验、随机事件及其运算 (1)随机试验和随机事件 如果一个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而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但在进行一次试验之前却不能断言它出现哪个结果,则称这种试验为随机试验。试验的可能结果称为随机事件。 (2)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①关系: 如果事件A 的组成部分也是事件B 的组成部分,(A 发生必有事件B 发生):B A ? 如果同时有 B A ?,A B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等价,或称A 等于B :A=B 。 A 、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A B ,或者A +B 。 属于A 而不属于B 的部分所构成的事件,称为A 与B 的差,记为A-B ,也可表示为 A-AB 或者B A ,它表示A 发生而B 不发生的事件。 A 、 B 同时发生:A B ,或者AB 。A B=?,则表示A 与B 不可能同时发生,称事 件A 与事件B 互不相容或者互斥。基本事件是互不相容的。 Ω-A 称为事件A 的逆事件,或称A 的对立事件,记为A 。它表示A 不发生的事 件。互斥未必对立。 ②运算: 结合率:A(BC)=(AB)C A ∪(B ∪C)=(A ∪B)∪C 分配率:(AB)∪C=(A ∪C)∩(B ∪C) (A ∪B)∩C=(AC)∪(BC) 德摩根率: ∞ =∞==1 1 i i i i A A B A B A =,B A B A = 3、概率的定义和性质 (1)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设Ω为样本空间, A 为事件,对每一个事件A 都有一个实数 P(A),若满足下 列三个条件: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七章.r

第七章 传播者 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即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 控制分析: 1、传播者对大众传播过程的控制; 2、传播者所受的社会因素的控制。 第一节传播者的制度环境 一、社会制度与传播的四种体制 “那种认为媒介是独立的力量,能够随意影响和型造社会的老看法,过于简单而且已经过时。所有的制度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它们的媒介加以管制和控制。基本的原则是,在任何社会对它的传播机构所施加的控制都是从这个社会中产生出来并代表它的信仰和价值观的。”——梅尔文·德弗勒 希尔伯特、彼得森、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 1、集权主义传播体制 2、自由主义传播体制 3、社会责任传播体制 4、苏维埃-极权主义传播体制 1、集权主义(君主独裁式) 发展于:16、17世纪的英国;现在很多地方仍被广泛接受并采用 思想源泉:君主和政府绝对权力的哲学思想 主要目的:支持、推进现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务 媒介使用者:取得皇家特许的人 媒介控制:政府特许、指导、颁发执照,时有新闻检查 媒介禁忌:批评掌权的政治机构或官僚 媒介所有权:私有或公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虽说不一定为政府所有,但一定是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 2、自由主义(自由竞争式) 发展于:1688年后,为英美采用;也影响其他地方 思想源泉:弥尔顿、洛克、密尔等人的启蒙思想著作;理性主义和自然权利的基本哲学思想主要目的:提供信息、娱乐,进行销售,但主要用于了解真相、监督政府 媒介使用者:任何有经济力量可以使用媒介的人 媒介控制:依靠“思想自由市场”实现“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依靠法庭 媒介禁忌:诽谤、亵渎、无礼,战时煽动叛乱 媒介所有权:主要为私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监督政府的工具,也满足其他社会需要 弊端: ①大众传播媒介不受政府控制,但是受到资本控制。媒介所有者形成了垄断,使得其他声音的发出者根本无法进入这个领域,自然谈不上意见的自由竞争。 ②大众传播媒介为了获取利润,多注意肤浅和刺激性的新闻事件,娱乐内容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 3、社会责任(自我约束式) 发展于:20世纪的美国 思想源泉:报业自由委员会的报告,媒介从业者的实践,媒介自律守则

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广播电视的社会性质 (一)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性 1、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性在由政府控制的广播电视媒体中有着明显的表现。 2、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本质在国际政治宣传和斗争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表现。 3、战争作为国家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胜利目的,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大众传媒也是手段之一。 (二)广播电视的公共性 1、广播电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起源 ①无线电频道资源的有限性,使广播电视被视为具有公共性和稀缺性的公共资源。 ②欧洲主流观点认为,政府不能直接控制广播,但可以通过发放执照的形式间接控制。 2、公众利益和公共服务 ①公共广播电视所追求的公众利益包括独立、平等、全面服务和不迎合的原则。 ②公共广播电视由代表公众利益的独立机构负责经营与管理,在经济上公共广播电视既不依附于政府,也独立于财团,政治上不为政府和其他利益集团左右。 3、公共广播电视的典范——BBC BBC 的四个基本原则: (1)保证资金来源独立性; (2)确保主流地位; (3)以公共服务为导向; (4)提倡道义责任感。 4、美国的公共广播电视服务 ①美国广播电视采取的是公众委托模式,广播电视运营者是公共受托人,政府对广播机构实行直接的内容规制和间接的结构规制。

②《1934年通讯法》授权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在颁发许可证的刚性标准之下,对广播电视进行结构规制与内容规制,以确保广播电视在“公共利益、便利、必需”的原则下运行。 ③许可证的颁发、结构规制和内容规制三位一体,打造了美国广播电视政府规制的基本框架。 (三)广播电视的商业性 广播电视的商业性体现于: (1)企业特征:商业广播电视媒介是生产广播电视产品的企业; 市场特征:商业广播电视媒介通过市场供求机制实现广播电视产品的价值。 1、美国作为商业广播电视的起源 (1)美国早期广播电视业的诞生与发展中体现了明显的商业性质 (2)美国崇尚自由的社会意识形态最终促成了美国广播电视商业性质的确立 2、美国商业广播电视媒介的特征 (1)美国的广播电视由私人投资、私人所有,它们既不依附于政府,也不依附于政党;(独立性) (2)美国私营商业性质的广播电视,完全遵循利润第一的基本原则,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商业性) (3)作为国家私营企业体系的一个分支,美国商业性的广播电视也遵循“自由竞争→垄断→更激烈的竞争”的市场发展规律,高度竞争成为商业广播电视的突出特征。(市场性)3、广播电视的商业化浪潮原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题答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设, , A B C 为三个事件,用, , A B C 的运算关系式表示下列事件: , , A B C 都发生_____________;, , A B C 中不多于一个发生______________. 解:ABC ; AB BC AC ABC ABC ABC ABC ??=??? 2.一副扑克牌共52张,无大小王,从中随机地抽取2张牌,这2张牌花色不相同的概率为 解:2114131325213 17C C C p C ==或者124132 5213117 C C p C =-= 3.同时掷甲、已两枚骰子,则甲的点数大于乙的点数的概率为 解:155 {(,)|,1,,6},{},()3612 S i j i j A i j P A ===>= =L 4.设随机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0.5,()0.6P A P B ==,则()P A B -= ,()P A B ?= 。 解:()()()()0.2P A B P AB P A P B -===, ()()()()()0.8P A B P A P B P A P B ?=+-= 5.已知6 1 )(,31)|(,41)(=== B P A B P A P ,则()P A B ?=______________. 解:111()()(|)4312P AB P A P B A ==?=,1 ()()()()3 P A B P A P B P AB ?=+-= 6.已知()0.6,()0.3P A P AB ==,且,A B 独立,则()P A B ?= . 解:()()()0.3()0.5()0.5P AB P A P B P B P B ==?=?= ()()()()()()()()0.8P A B P A P B P AB P A P B P A P B ?=+-=+-= 7.已知 P(A)=,P(B)=,且A,B 互不相容,则()_____,()_____P AB P AB ==. 解:()()()0.3,()()()0.3P AB P B P AB P AB P A P AB =-==-= 或()()1()()0.3P AB P A B P A P B =?=--= 8.在三次独立的实验中,事件B 至少出现一次的概率为19/27,若每次实验中B 出现的 概率均为p, 则p=_______________ 解:设X 表示3次试验中事件B 出现的次数,则(3,)X B p :, 3191{1}1{0}1(1),273 P X P X p p ≥=-==--= ∴= 9.设(),0X P λλ>:,则X 的分布律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自己整理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电视纪录片 1、概念(真实时间、真实地点发生的真人、真事) 简言之,即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 2、三个必备条件:真实非虚构有艺术感染力拍摄、布局安排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3、基本特征:真实性纪实性利用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生活素材的完整性 4、题材:现实性题材历史性题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题材 三位世界级纪录片大师的创作风格 1、罗伯特弗拉哈迪 加拿大人纪录片创始人。以写实手法来表现偏远、荒蛮民族的原始生活状态。代表作《北方的纳努克》 2、前苏联人吉加维尔托夫 前苏联人,新闻纪录片的创始人,他的创作观念是:抓住现实的片段将其有意思地结合起来。 3、约翰格里尔逊 20世纪20至40年代英国着名的纪录片导演,其创作信条是:“我们首先是宣传员,其次才是影片摄制者”; 3、世界纪录片创作风格模式的演变 1、格里尔逊式 2、“真实电影”式 3、访问谈话式 4、个人追述式 4、自然风格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特点 1、观点含蓄,回避结论; 2、重过程,谈话结果; 3、作者直接出面,强调即兴采访、捕捉第一感觉; 4、声画并重,视同期声为艺术生命; 5、注重一定章节以致整个节目的情节化、故事化; 6、最大限度地压缩解说词和音乐 5、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方法较为单一 1、主观表现压倒一切; 2、题材选择变窄; 3、画面构图、用光过分讲究,声画分类; 4、编导摆布、组织拍摄盛行。 6、《望长城》在纪实手法上也有开拓性的创新 1、声画合一,恢复电视画面的本来面目; 2、有意识地采用先进的电子传播技术,较完整地保持生活片段的自然流程,将纪实推向新的高度; 3、注重主客观结合,以“情节”来结构纪录片,从而提高审美品格; 4、用节目主持人调动观众的参与感; 5、用航摄、水下摄影、显微摄像等技术,给观众提供平常难以见到的视域和视点,扩展和延伸人的视野。 7、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1、产生一定数量的电视纪录片精品; 2、建立完整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理论体系; 3、设立专门播出电视纪录片的频道; 4、电视纪录片的成熟与国家的经济实力相联系。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学习心得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学习感想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科学,既是重要的基础理论,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二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各种统计软件的开发,概率统计方法在金融、保险、生物、医学、经济、运筹管理和工程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包括:极限理论、随机过程论、数理统计学、概率论方法应用、应用统计学等。极限理论包括强极限理论及弱极限理论;随机过程论包括马氏过程论、鞅论、随机微积分、平稳过程等有关理论。概率论方法应用是一个涉及面十分广泛的领域,包括随机力学、统计物理学、保险学、随机网络、排队论、可靠性理论、随机信号处理等有关方面。它主要是通过数学建模,理论分析、推导,数值计算以及计算机模拟等理论分析、统计分析和模拟分析,以求研究和分析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实用性赋予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强大的生命力。17世纪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学科诞生后,其方法就被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佩蒂引进到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中,他提倡让实际数据说话,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对商品的价值量做了正确的分析。 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事例:有四张彩票供三个人抽取,其中只有一张彩票有奖。第一个人去抽,他的中奖概率是25%,结果没抽到。第二个人看了,心里有些踏实了,他中奖的概率是33%,结果他也没抽到。第三个人心里此时乐开了花,其他的人都失败了,觉得自己很幸运,中奖的机率高达50%,可结果他同样没中奖。由此看来,概率的大小只是在效果上有所不同,很大的概率给人的安慰感更为强烈。但在实质上却没有区别,每个人中奖的概率都是50%,即中奖与不中奖。 同样的道理,对于个人而言,在生活中要成功做好一件事的概率是没有大小之分的,只有成功或失败之分。但这概率的大小却很能影响人做事的心态。 如果说概率有大小之分,那应该不是针对个体而言,而是从一个群体出发,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念,有不同的做事方法。把地球给撬起来,这在大多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