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音节结构主要类型比较表

英汉音节结构主要类型比较表

英汉音节结构主要类型比较表

音节类型英语汉语

组合可能性例词组合可能性例词V(V) + ah[ :], I[ai] + 阿,爱CV(V) + tea[ti:], my[mai] + 替,卖V(V)C + an[ n], oil[ il] + 安,完CVC + tongue[t ] + 通

-—V(V)CC + east[i:st],

old[ ld]

VCCC + asks[ :sks] -—CVCC + meets[mi:ts] -—CVCCC + Next[nekst] -—

-—CCV(V) + free[fri:],

play[ple ]

CCVC + fresh[fre ] -—CCVCC + threads[ redz] -—CCVCCC + prompt[pr mpt] -—

-—CCVCCCC + glimpsed[gl mpst

]

-—CCCV(V) + straw[str :],

spray[spre ]

CCCVC + screen[skri:n] -—CCCVCC + strict[str kt] -—CCCVCCC + strengths[stre s] -—

-—CCCVCCCC + scrambles[`skr m

blz]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目录 摘 要 ............................................................................. .. (1) 一、英汉句子中所反映的结构对比 ............................................................................. . (1) (一)生存环境的对比 ............................................................................. (1) (二)习俗对比 ............................................................................. (2) (三)文学对比 ............................................................................. (3) (四)宗教信仰的对比 ............................................................................. (3) (五)历史典故与神话传说 ............................................................................. . (4) (六)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的对比 ............................................................................. .. (4) 二、英汉句子研究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 (5) 总 结 ............................................................................. (5) 参考文献 ............................................................................. (6) 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研究 摘要:句子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句子研究是在地域结构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的研究,即对不同结构以及不同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结构与研究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本文所要讨论的句子是广义的、包括成语、典故等。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对比,英汉句子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结构特色和结构信息,它们与结构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句子中的结构因素往往是研究中的难点,本文借助语言学的理论,对英汉句子的研究作一些探索。关键词:英汉句子、结构对比、句子研究 语言是结构的载体,同时又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句子是最带有地方性色彩的语言,它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结构特征的部分。如地理环

英汉诗歌音韵比较研究

摘要:英汉诗歌在措辞、意境及修辞上都有着各自的语言特色,有同有异。其中,音韵在体现诗歌的音乐美上起到极大的作用,它在英汉诗歌中的运用也不尽相同。研究英汉诗歌音韵的异同点,可以有助于提高对英汉语言和其诗歌特点的掌握,并进一步促进英汉诗歌翻译过程中“音美”和“形美”的一致。 关键词:英汉诗歌音韵比较诗歌翻译 英汉语言中的音韵虽有类似,却大有不同。“音韵”在汉语中指和谐的声调、韵律,汉字发音的声调和音律或诗文的音节起伏转折和谐。汉语诗歌通常会运用押韵、双声、叠韵和声调变换等手法来体现音韵美。在英语诗歌中,音韵的表现方式则更加多样化,包括头韵和尾韵、全韵和半韵、雄韵和雌韵以及抑扬格的变化等。本文选取了极具中国诗歌音韵特色的《诗经?蒹葭》篇,从其不同英译本对原诗的音韵处理角度入手,比较汉英诗歌文本的音韵特色,以期为促进诗歌翻译中“音美”和“形美”的实现提供借鉴。 一、汉语双声和英语头韵 “双声”指的是一个双音节词中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相同,例如:“玲珑”“辗转”“淋漓”等,这样的词语也叫双声辞(词)。双声辞(词)的构成有两大标准,即两个字的辅音字母(声母)必须相同,且语义上两个字不能拆开理解和使用,如“踌躇”中的“踌”和“躇”各自都不包含“踌躇”义。汉语诗歌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有白居易的诗句“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其中“寥落”和“流离”都是双声辞(词),且在上下句中均处于同一位置,对仗工整。双声词的应用使诗歌更富音韵美,读起来别有韵味。 英语中的“头韵”(alliteration)与汉语中的“双声”颇有类似之处,但也略有区别。“头韵”是英国诗歌韵律的开始,是基础格律,最古老的英国诗歌通常都是用头韵写成的,中世纪时格外兴盛。如果两个音节中第一个辅音是相同的,那么两个音节便构成了头韵;在重读音节中以元音开始的都构成头韵,但是辅音群“st-,sp-,sc-”等被看成是不同的音,相互不构成头韵(陆晓燕,2010)。英语诗歌中头韵随处可见,如英国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古舟子咏》中写到: 在《蒹葭》一诗中,整篇唯一一处双声词便是“蒹葭”二字。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或芦苇。在翻译过程中大多数版本均将其译为“the reed”或“reeds”,只有詹姆斯?理雅各(james legge)用了“reeds and rushes”。从音韵上看,前者的译法中“蒹葭”二字的双声特点已完全在语言的转化过程中省略,只有理雅各的翻译较好地展现了原诗的音韵特点。这也反映出汉字这种组合发声的特点极难用英语的头韵法译出,往往是一个英文单词就可表达,而英语中头韵总是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才能构成。 二、汉语韵脚与英语尾韵 诗歌创作中,常常在某些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更加和谐优美,这种手法被称为押韵,也叫压韵或叶韵。这些使用了同韵字的地方,称为韵脚。韵脚的使用让诗歌在朗诵时更加铿锵有力、和谐优美或气势磅礴,这在古代诗歌中尤为常见。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每一句的末尾一词都押的是“an”这一韵母,且一韵到底。汉语其他诗歌中也常有偶句押韵,或第一、二、四句押韵等情况。 英语虽然只有26个字母和48个音标,但因为英语单词有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其单词的押韵方式也因此而丰富多样。严格意义上说,英语中的“押韵”其实指的是“全韵”,也就是押不同辅音后面出现的元音或元音和辅音的组合,而末尾只押辅音的方式称为“半韵”,这在汉诗中是没有的,因为汉诗不用声母押韵,如英国著名诗人济慈的《希腊古瓮颂》一诗开头写到: 其中“quietness”和“express”押“s-”的半韵,而“time”和“rhyme”虽然单词字

英汉诗歌音韵比较研究——以《诗经·蒹葭》不同英译本对汉诗音韵处理的对比为例

英汉诗歌音韵比较研究——以《诗经·蒹葭》不同英译本对汉诗音韵处理的对比为例-汉语言文学 英汉诗歌音韵比较研究——以《诗经·蒹葭》不同英译本对汉诗音韵处理的对比为例 斯笑彩 摘要:英汉诗歌在措辞、意境及修辞上都有着各自的语言特色,有同有异。其中,音韵在体现诗歌的音乐美上起到极大的作用,它在英汉诗歌中的运用也不尽相同。研究英汉诗歌音韵的异同点,可以有助于提高对英汉语言和其诗歌特点的掌握,并进一步促进英汉诗歌翻译过程中“音美”和“形美”的一致。 关键词:英汉诗歌音韵比较诗歌翻译 英汉语言中的音韵虽有类似,却大有不同。“音韵”在汉语中指和谐的声调、韵律,汉字发音的声调和音律或诗文的音节起伏转折和谐。汉语诗歌通常会运用押韵、双声、叠韵和声调变换等手法来体现音韵美。在英语诗歌中,音韵的表现方式则更加多样化,包括头韵和尾韵、全韵和半韵、雄韵和雌韵以及抑扬格的变化等。本文选取了极具中国诗歌音韵特色的《诗经·蒹葭》篇,从其不同英译本对原诗的音韵处理角度入手,比较汉英诗歌文本的音韵特色,以期为促进诗歌翻译中“音美”和“形美”的实现提供借鉴。 一、汉语双声和英语头韵 “双声”指的是一个双音节词中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相同,例如:“玲珑”“辗转”“淋漓”等,这样的词语也叫双声辞(词)。双声辞(词)的构成有两大标准,即两个字的辅音字母(声母)必须相同,且语义上两个字不能拆开理解和使用,如“踌躇”中的“踌”和“躇”各自都不包含“踌躇”义。汉语诗

歌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有白居易的诗句“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其中“寥落”和“流离”都是双声辞(词),且在上下句中均处于同一位置,对仗工整。双声词的应用使诗歌更富音韵美,读起来别有韵味。 英语中的“头韵”(alliteration)与汉语中的“双声”颇有类似之处,但也略有区别。“头韵”是英国诗歌韵律的开始,是基础格律,最古老的英国诗歌通常都是用头韵写成的,中世纪时格外兴盛。如果两个音节中第一个辅音是相同的,那么两个音节便构成了头韵;在重读音节中以元音开始的都构成头韵,但是辅音群“st-,sp-,sc-”等被看成是不同的音,相互不构成头韵(陆晓燕,2010)。英语诗歌中头韵随处可见,如英国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古舟子咏》中写到: (1)Thefairbreeze blew,thewhitefoamflew,the furrow followed free;We were the first that ever burst into that silent sea.(惠风吹拂,白浪飞溅,船儿轻快地破浪向前;我们是这里的第一批来客,闯进这一片沉寂的海面)。 此处的“breeze blew”“foam flow”“furrow followed free”和“silent sea”都很好地运用了“b-,f-,s-”的头韵,生动地描写出船儿在海上轻快航行的景象。 在《蒹葭》一诗中,整篇唯一一处双声词便是“蒹葭”二字。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或芦苇。在翻译过程中大多数版本均将其译为“the reed”或“reeds”,只有詹姆斯·理雅各(James Legge)用了“reeds and rushes”。从音韵上看,前者的译法中“蒹葭”二字的双声特点已完全在语言的转化过程中省略,只有理雅各的翻译较好地展现了原诗的音韵特点。这也反映出汉字这种组合发声的特点极难用英语的头韵法译出,往往是一个英文单词就可表达,而英语中头韵总是要

普通话音节结构

第五节普通话音节结构(P50) 练习题。 一、分析下列音节的音节结构。 二、拼读下列各词,并写出汉字。 世界专心条件部署保证促进紊乱合作领会团结解除飞跃 三、拼读下面的几段话,并写出汉字。 1.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有他们的忌讳。 2.阿拉伯国家的人初次见面,不能送礼,否则被视为行贿。 四、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有哪些特点 普通话音节的结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条: (1)结构简明,界线清晰。普通话一个音节就构成一个语言单位,听觉上非常易于辨音;最少也必须有一个音素,并且必须是元音;最多只能够有四个音素,分别构成声母、韵头、韵腹、韵尾,音节与音节的界线非常清晰。 (2)乐音居多,响亮悦耳。汉语的音节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音节结构中元音占绝对优势。 (3)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每个音节都必须有声调,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思考题 一、比较你所学过的一种外语,例如英语,看看汉语的音节跟外语的音节有什么不同 和英语相比,汉语一个音节写下来就是一个汉字,如:“学习普通话”共有5个汉字,也就是有5个音节。但在普通话语音里有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儿化韵,书写时用两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如“花儿”。英语一个词往往是多音节的,如national(三个音节)。

二、从普通话声母和韵母配合的规律看看下面这些音节为什么是错误的 亭tin,凡是声母d和t,不能跟前鼻音in相拼,只能跟后鼻音ing相拼,正确的拼写是ting。 黑hie,跟声母g、k、h相拼的韵母可以是开口呼或合口呼,而不可以是齐齿呼,所以正确的拼写是hei。 蒙mong,声母b、p、m、f不能跟韵母ong相拼,所以正确的拼写是meng。 佛fuo,声母b、p、m、f,跟合口呼相拼,只有u一个韵母,f实际上不可以跟uo相拼,所以正确的拼写是f0。、 帅shai,声母zh、ch、sh,既可以跟开口呼ai相拼,也可以跟合口呼uai相拼。shai应该写作“晒”,如果是“帅”,韵母应该是合口呼的uai,所以正确的拼写是shuai。 瓮ong,普通话里ong不能够自成音节,因此这里应该是合口呼,正确的拼写是weng。 信sin,声母z、c、s,不能跟齐齿呼(注意-i,传统上算作开口呼)相拼,因此这里的声母应该是x,正确的拼写是xin。 内nui,声母d、t、n、l,跟合口呼相拼,要受到很多限制,特别是n、l,不可以跟韵母uai 和uei相拼,因此这里正确的拼写是nei。 农niong,韵母iong除了自成音节,之外,只能够跟j、q、x相拼,所以,跟声母n相拼的韵母应该是开口呼ong,正确的拼写是nong。 楞len,声母t、l,不能跟前鼻音en相拼,只能够跟后鼻音eng相拼,正确的拼写应该是leng。 三、汉语音节可以归纳出哪些结构模式 汉语普通话音节的结构模式可以归纳为12种: 1.韵腹a,例如:阿 2.韵头+韵腹ua,例如:瓦 3.韵腹+韵尾(元音)ai,例如:爱 4.韵头+韵腹+韵尾(元音)iou,例如:有 5.韵腹+韵尾(辅音)ün,例如:韵 6.韵头+韵腹+韵尾(辅音)iong,例如:用 7.声母+韵腹di,例如:第 8.声母+韵头+韵腹xue,例如:雪 9.声母+韵腹+韵尾(元音)lei,例如:类 10.声母+韵腹+韵尾(辅音)can,例如:参 11.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元音)niao,例如:鸟 12。声母+韵头+韵腹+韵尾(辅音)zhuang,例如:庄 四、普通话语音教学,你认为哪种办法比较有效成人教学和小学教学如何区别(从略)

中英诗歌对比

中、英诗歌中的美女对比 这里仅就拜伦的She 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一诗说说英诗与中国古诗的一点区别。只谈一点,就是英诗与汉诗中美女的对比,不及其余。英语里面有个a sound mind in a sound body的概念,说的是“体魄健全和精神健全”的关系,“灵与肉”的矛盾也一直是西方哲学的一个基础命题。但西方文化讲究平等,英诗(乃至整个文学)里面的女人也多被赋予独立人格。与此不同的是,中国古诗里面的女人多半都是男性的附属,思念、哀叹、被选择,被恩宠,被抛弃,鲜有独立选择权。这当然是当时的制度造成的,跟农耕文明的家长制有直接关系,但归根结底也是生产力不发达造成的。农耕社会中是家长(或族长)一个人独霸大权,然后一层一层排下来,等级森严,最没有背景、最没有财势、最没有力气的那个人压在最底下,永无出头之日(当时的科举制度在此暂且不谈)。西方文明呢,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说得好听是“海洋文化”,实则无非海盗文化:大家都是刀头子舔血拼出来的,老子怕谁?公平合理还则罢了,不讲理还想压服我?没门!我定然跟你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大不了头掉了碗大一个疤。进入现代文明后,动辄械斗、杀人也不像样子,便坐下来,平等地谈判,谓之民主。“民主”的意思是,每一个人都拥有平等身份、平等权利和平等话语权。妇女也一样。即如She Walks in Beauty这首诗,认真读一读就会感到,里面的女郎美则美矣,却也凛然不可侵犯,令人敬而远之,而不是仅仅从纤弱、柔媚、娇羞等角度来描写,这一点同中国古诗有很大区别。当然,你要是想追也可,那就要看你的手段了。叶芝有首诗《当你老了》,说的不也是有个美人他“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叶芝睡不着,便写了那首诗去劝人家后悔。大文豪莎士比亚也一样。他被美女拒绝后便走回家里,作诗,作很多诗,说些奉承话,倾诉衷肠,试图打动人家。大约可以说,中国诗歌里面怨妇多,而英诗里面“怨男”多。这也是中西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西方妇女拥有独立人格,男子可以追,追不上就只好自怨自艾,痛哭流涕。而过去的中国女子呢,是有钱有势之人的附庸,供人选择。要是丈夫不回家,才女便作首诗,怨天尤人,也于事无补。没本事自己写诗的呢,便只好等着男诗人什么时候替她们写首诗了。 宋玉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英汉诗歌翻译中的灵活性 英汉诗歌翻译中的灵活性韩丽陆梅 摘要诗歌翻译历来被认为是难度最大的,英语和汉语诗歌的互译更是如此。这是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语系,其诗歌表现规律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和汉语迥异的语言规律和中西文化差异,决定了灵活处理策略在英汉诗歌互译中的重要作用。翻译是在另一个新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14商贸英语2班15 吴楚楚摘要: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汉;句法结构;差异 前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1、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实。[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2、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 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而东方人偏爱具象思维,注重直觉和整体性,跳跃性强,因而句子灵活多变,没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除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两种语言的影响之外,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结构。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英语字母—因素组合使得英语的词具有形态发生能力,从而使英语语法结构显性化,具有比较易于把握的形式程式。汉语构词十分方便:可以实现字与字的直接组合,汉字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从而与意义挂上了钩,表义性加强了。”[2] 3、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形合和意合之间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英汉树形结构和线形结构的句法结构的转换。由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译汉时由树形结构向线形结构的转换可初步归纳为一种句子结构的“分散”,即从有主干变为无主干,焦点变为散点,由层层相扣(内包)变为句段相承的疏散铺排。汉译英则相反,是一种句子结构的“聚合”,即变松散为紧密,分主次,抓焦点,将铺排的句读纳入一定的构架之中。[4]

(完整版)英语句子成分和英语句子结构讲解

一、英语句子成分和英语句子结构讲解: (一)句子成分 1.主语(subject): 句子说明的人或事物。 主语可以由名词、代词、数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主语从句和短语等来担任。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名词) He likes dancing. (代词) Twenty years is a short time in history. (数词) Seeing is believing. (动名词) To see is to believe. (不定式) What he needs is a book. (主语从句) It is very clear that the elephant is round and tall like a tree. (It形式主语,主语从句是真正主语) 找出下列句中的主语: Jane is good at playing the piano.(名词) She went out in a hurry.(代词) Four plus four is eight.(数词) To see is to believe.(不定式) Smoking is bad for health.(动名词) The young should respect the old.(名词化的形容词)What he has said is true. (句子) 2.谓语(predicate): 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和特征。 简单谓语:由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 I saw the flag on the top of the hill? He looked after two orphans. 复合谓语:由情态动词或助动词+动词; He can speak English well. She doesn’t seem to like dancing. 找出下列句中的谓语(注:只有动词才可作谓语。): 1. We love China. 2. We have finished reading this book. 3. He can speak English. 4. She seems tired. 3.表语(predicative): 系动词之后的成分,表示主语的性质、状态和特征。

英汉对比研究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限度 ---直觉性与逻辑性 摘要:在中国与外国文学领域中,英汉诗歌的音律节奏以及篇章结构截然不同,因此译界对英译中国古诗的可能性一直争论不休。东西民族的思维模式存在直觉性与逻辑性、形象性与抽象性、模糊性与精确性三大主要差异,以上差异皆会造成中国古诗英译中的可译性限度甚至是不可译现象。 关键词:直觉性与逻辑性;思维差异;古典诗歌;可译性限度 正文 诗歌作为一种语言高度浓缩凝炼的文学体裁,其意境丰富,形式工整,具有独特的节奏、韵律和内涵。由于英汉两种诗歌产生于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二者在音律节奏、篇章结构以及意象构造方面各有特点,使得英译中国古典诗歌困难重重,也引发了对中国古诗可译性的争论。语言作为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最主要的工具,它的发展和使用都受制于思维。正如包惠南所指出的,“翻译活动的基础是人类思维规律的共同性,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因此,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研究翻译是极为重要的途径。本文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视角,对诗歌的可译性限度进行探讨。 一、诗歌的可译性限度 乔纳森·卡勒曾指出,“诗歌居于文学经验的中心,诗的特殊性使之与一般的言语相区别,诗的文字记录虽属语言交流的范畴,然而,诗的特殊性已经改变了这一语言交流的范畴。诗的形式规则,诸如诗行断句、节奏、韵律等程式使之与普通话语有别。”从翻译学的角度来讲,诗歌也一度被认为是可译性最小的一种文学形式。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LFrost)明确提出,“诗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Poetryiswhatis lostintranslation)”。雪莱(PercyByssheShelley)在其论文《诗辩》中指出,“译诗是白费力气”。切斯特顿(GilbertKeithChesterton)则认为,“要求诗的语言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准确的等同物,就这样的意义来说,诗歌的翻译实在是不可能的。”在国内,持诗歌不可译论者也大有人在。王以铸先生认为,诗歌不能翻译,因为“诗歌的神韵、意境或说得通俗些,它的味道———即诗之所以为诗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有机地溶化在诗人写诗时使用的语言之中,这是无法通过另一种语言来表达的”。穆诗雄在对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诗体与散体之争进行了分析讨论之后,阐释了中国古诗形式的不可译性。他认为英诗的行数和每行的音步数固定,外型上呈长短句式,无法再现中国古诗呈方阵的外型;而且英汉两种诗歌的句法差别太大,使古诗的音韵、节奏都难以再现。另外,由于中国古诗产生于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因此“表达特殊的诗句,不要说再现,有时要解释清楚都难”。正如萨丕尔所言,“每一种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因素———语言的、节奏的、象征的、形态的———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从语言艺术层面来看,诗歌等文学语言是要“充分挖掘和运用语言的各种因素和潜能,尤其是在语言的审美形式方面,它有着不同于实用语言的特殊要求”。因此,诗歌在其语言形式以及意境传达方面皆存在着一定的可译性限度。 二、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与诗歌翻译 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深受思维支配,汉英思维差异必然影响着汉英语言的存在。承认汉英思维语言上的共性,可为翻译之可能提供理论基础,但只有寻求差异才能找到翻译的规律并更好地运用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英汉民族生长的历史背景与自然环境都截然不同,因此在其思维形式、方法及程序上皆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直接会导

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研究

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研究 我想简单谈谈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通过专业课的一些学习,我们都知道,英汉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差异,但今天我主要想说说他们在句子结构上的不同。下面,我将从形合与意合、物称与人称、被动与主动及间接与直接这四方面来详细阐述。 首先,在形合与意合上,英汉存在着差距。所谓的形合就是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意合指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而汉语则主要采用意合法。英语造句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关系词和连接词;(2)介词;(3)其他连接手段。关系词包括: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连接词包括: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英语中几乎离不开这些关系词和连接词,汉语则很少甚至不用这类词。举个例子吧:It had been a fine, golden autumn, a lovely 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 and some of them their lives, 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time fall.(其中who就是关系词,and是连接词)。但翻到中文就大不同了: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美好的秋色为那些青年们送别。待到战后和平时期,黄叶纷飞的秋天再度来临时,当日的青年已经失去了青春,有的丧失了生命。(很明显,没有使用连词,就是用逗号隔开)。介词包括:简单介词、合成介词和成语介词。英语造句几乎离不开介词,汉语则常常不用或省略介词。例如:This was an intelligently organized and fervent meeting in a packed Town Hall, with Mr. Strong in the chair.(此处用了in和with两个介词)而中文:这是一次精心组织起来的会议。市政厅里济济一堂,热情洋溢,主持会议的是斯特朗先生。(其中就省略了介词“在”、“和”)。至于其他连接手段包括词缀变化,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及其保持前后一致的关系。英语常常综合使用上述的关系词、连接词、介词等等,把各种成分连接起来,构成长短句子,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汉语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汉语的介词数量少,大约只有30个,而且大多是从动词“借”来的。介词和连词常常可以省略,甚至不用,尤其是口语。此外,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没有“it”和“there”这类替补词,代词用得也比较少。汉语的意合法往往采取一些手段:(1)语序;(2)反复、排比、对偶、对照;(3)紧缩句;(4)四字格。就语序而言,汉语的许多主从复句,虽然不用关联词,形式类似并列复句,但分句含义却有主有次。从句若前置,一般有“因为”、“如果”、“虽然”、“即使”等含义。例如:人(若)不犯我,我(则)不犯人。We will not attack unless we are attacked.就反复、排比、对偶、对照来说,这些句式词句整齐、均匀,往往不用关联词。如:;他不来,我不去。(=如果他不来,我就不去。)If he won’t come here ,I’ll not go there.紧缩句中,句式简明紧凑,分句之间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往往是隐含的。如:有饭大家吃。(=如果有饭的话,那就让大家吃吧。)Let anybody share the food if there is any.四字词是汉语里广为运用的语言形式。四字格往往历经锤炼,言简意赅。例如:不进则退。Move forward , or you’ll fall behind. 其次,在物称与人称上,英汉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非人称表达法是英语常见的一种文风,尤其常见于书面语。这种表达法往往使叙述显得客观、公正,结构趋于严密、紧凑,语气较为委婉、间接。汉语则较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英语和汉语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何使用主语和动词两方面。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汉语常用人称主语。英语用非人称主语表达时,往往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常用人称主语表达,往往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举个例子:What happened to you? 你

中英评论性文章的写作风格的对比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 2 接受理论视角下英文商标名汉译研究 3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女性的形象 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Eyre and Vanity Fai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ess in Victorian Age 5 论黑暗中的光明在《八月之光》中的体现 6 解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7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8 一个为追求自我挣扎的灵魂——看凯特?肖邦的《觉醒》 9 Gothic Romanc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dieval Romance--A Case Study of The Castle of Otranto 10 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翻译 11 英语词汇的语境意义分析 12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nd Influenc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13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司简介汉英翻译 14 A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Interpersonal Culture and Psychological Culture 15 英汉基本颜色文化内涵对比 16 《喜福会》中的象征主义 17 论被动句的翻译 18 分析《宠儿》中塞丝的创伤与愈合 19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20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我不能与你一起生活》的多重主题研究 21 从中美商务谈判语言看中美文化差异 22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权主义 23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 24 论英语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技巧 25 浅谈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地方特色 26 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在《热爱生命》中的运用 27 论莱辛作品《又来了,爱情》中妇女失爱的原因 28 战后美国对伊拉克娱乐文化的影响 29 浅谈《圣经》故事与英语学习 30 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31 网络英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研究 32 现代爱情的另类表述—解读《暮光之城》主人公爱德华和贝拉的爱情 33 当爱遇见不爱——浅析《马可百万》中的三对情爱关系 34 Research on the Re-cre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rademarks in Different Cultures 35 报刊广告英语的文体特色分析 36 商务合同中短语的翻译技巧 37 怎样结束诗歌:罗伯特?洛威尔的结尾 38 对“老人与海”中人物的分析

英汉句法构造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摘要] 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翻译 前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

实。[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 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而东方人偏爱具象思维,注重直觉和整体性,跳跃性强,因而句子灵活多变,没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除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两种语言的影响之外,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结构。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英语字母—因素组合使得英语的词具有形态发生能力,从而使英语语法结构显性化,具有比较易于把握的形式程式。汉语构词十分方便:可以实现字与字的直接组合,汉字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从而与意义挂上了钩,表义性加强了。”[2]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形合和意合之间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英汉树形结构和线形结构的句法结构的转换。由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译汉时由树形结

英语句子成分和英语句子结构讲解及练习

英语句子成分和英语句子结构讲解及练习 1. 主语(subject):句子说明的人或事物。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名词) He likes dancing. (代词) Twenty years is a short time in history. (数词) Seeing is believing. (动名词) To see is to believe.(不定式) What he needs is a book.(主语从句) It is very clear that the elephant is round and tall like a tree. (It形式主语,主语从句是真正主语) (一)指出下列句中主语的中心词 ① The teacher with two of his students is walking into the classroom. ② There is an old man coming here. ③ The useful dictionary was given by my mother last year. ④ To do toda y's homework without the teacher's help is very difficult. 2. 谓语(predicate):是对主语加以陈述,表示主语的行为或状态,常用动词或者动词词组担任,放在主语的后面。 We study English. He is asleep. (二). 选出句中谓语的中心词 ① I don't like the picture on the wall. A. don't B. like C. picture D. wall ② The days get longer and longer when summer comes. A. get B. longer C. days D. summer ③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us A. Do B. usually C. go D. bus

中英语言与文化比较

浙江大学(2011-2012)学年秋冬学期 《中英语言与文化比较》课程期末论文 姓名祖木热提古丽·牙生学号 3100105234 班级人文1012 成绩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 《中英公益广告的跨文化比较》 摘要:公益广告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为核心,通过媒介以广告的方式引起公众注意并改变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促进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在公益广告设计中,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是公益广告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受自身民族语言文化的制约与影响,英汉公益广告又各自有风格特点。本文通过英汉广告修辞手法的比较,以期在公益广告理解与翻译中,把握其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英汉公益广告,修辞手法,比较与翻译 一、引言 公益广告亦称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定义为 “ 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到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因此在广告语言里运用修辞是再适合不过了。“从大量的广告作品实例来看,凡属优秀的广告作品,无一不有十分精美的语言文字,修辞格式是语言文字艺术之花,绝大多数语言文字精美的广告作品,又都成功地运用了修辞格式”。公益广告创作者为了能更好地传播主题,达到其说服教育的目的,常常要用一些修辞手段使其语言更加准确、鲜明、生动而且有力。 英汉公益广告中都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赋予广告极强的艺术性。因此在翻译公益广告时既要重视功能性又不可忽视艺术性。失去语言的魅力也就失去了广告的魅力。广告译文能否与原文在语用上等效取决于广告修辞手法的传译。由于这些广告都是基于本民族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形成的,所以传译往往较难。 二、英汉公益广告的修辞手法与翻译 公益广告的真实性与思想性要通过艺术的形式才能表达出来,所以说,广告的艺术性才是广告的灵魂,成功的公益广告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艺术的感染力不仅体现在图片上,语言的感染力也非同小可,其中修辞手法就是赋予公益广告艺术感染的常用方法,因此下文将分别从英语和汉语的公益广告中欣赏修辞与试析翻译公益广告修辞的沿用与转换。 (一)英语公益广告中常见的修辞与翻译 1.头韵,英语语音修辞手段之一,它蕴含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整齐美,使得语言声情交融、音义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应用范围,结构特征及审美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这辞格。英语的公益广告中为了达到理想的语音美的效果,会使用头韵修辞手法,如:“Loose Lips Sink Ships.”这是二次大战期间美国保密防谍的标语。在翻译这则广告时,欲在译文同样使用头韵的修辞传达原文的语意功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处理这句标语时,我们不妨利用汉语中的文化或不同的修辞使译文同时具备功能性与艺术美,如译文“一言不慎,千帆尽沉”中采用汉语的四字格,“祸从口出”中的习语,以及“三思而后言”中仿拟修辞手法的使用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译出原文的语意和美感。 2.脚韵,脚韵也类似汉语中的押尾韵,指词尾音素重复。在英国,男士们都比较绅士,在用完抽水马桶后通常会被期待着将坐垫放下,以表示对女性的尊重和体谅,所以在有些地方就会有这样一条公益广告,“Please be sweet,put down the seat.”其中采用的就是以/e/音结尾的“sweet”和“seat”。这样一种温馨提示使得男士的举手之劳让女士都能从中受益,使社会更加和谐。在翻译句广告时应将其语音功能放在首位,其次追求其形式美。故此提示语译文“麻烦放下坐垫,谢谢您的关照”中用“麻烦”、“谢谢”礼貌体,以及句式字数上的对应来实现语言的魅力,最终达到公益广告为公众服务的效能。 3.强调,指采用修辞手法(Stylistic Devices)来表现句中相对重要的概念。这种修辞手法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词序或位置、对照或对比、重复、省略、语气、固定句式或结构。由于文化背景不一样,西方国家主张个性张扬,这也使得西方的公益广告中出现强调“you”的作用,如美国一则家喻户晓的以Smoky Bear

英汉诗歌音韵比较研究——以《诗经_蒹葭》不同英译本对汉诗音韵处理的对比为例

英汉诗歌首韵比较研究以《诗经?蒹葭》不同英译本对汉诗音韵处理的对比为例

作者: 日期:

英汉诗歌音韵比较研究一一以《诗经?兼葭》不同英译本对 汉诗音韵处理的对比为例-汉语言文学 英汉诗歌音韵比较研究——以《诗经?蒹葭》不同英译本对汉诗音韵处理的对比为例 斯笑彩 摘要:英汉诗歌在措辞、意境及修辞上都有着各自的语言特色,有同有异。其中,音韵在体现诗歌的音乐美上起到极大的作用,它在英汉诗歌中的运用也不尽相同。研究英汉诗歌音韵的异同点,可以有助于提高对英汉语言和其诗歌特点的掌握,并进一步促进英汉诗歌翻译过程中“音美”和“形美”的一致。 关键词:英汉诗歌音韵比较诗歌翻译 英汉语言中的音韵虽有类似,却大有不同。“音韵”在汉语中指和谐的声调、韵律,汉字发音的声调和音律或诗文的音节起伏转折和谐。汉语诗歌通常会运用押韵、双声、叠韵和声调变换等手法来体现音韵美。在英语诗歌中,音韵的表现方式则更加多样化,包括头韵和尾韵、全韵和半韵、雄韵和雌韵以及抑扬格的变化等。本文选取了极具中国诗歌音韵特色的《诗经?蒹葭》篇,从其不同英译本对原诗的音韵处理角度入手,比较汉英诗歌文本的音韵特色,以期为促进诗歌翻译中“音美”和“形美”的实现提供借鉴。 一、汉语双声和英语头韵 “双声”指的是一个双音节词中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相同,例如:“玲珑” “辗转”“淋漓”等,这样的词语也叫双声辞(词)。双声辞(词)的构成有两大标准,即两个字的辅音字母(声母)必须相同,且语义上两个字不能拆开理解和使用,如“踌躇”中的“踌”和“躇”各自都不包含“踌躇”义。 汉语诗

歌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有白居易的诗句“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其 中“寥落”和“流离”都是双声辞(词),且在上下句中均处于同一位置,对仗工整。双声词的应用使诗 歌更富音韵美,读起来别有韵味。 英语中的“头韵” (alliteration )与汉语中的“双声”颇有类似之处,但也略有区别。“头韵”是 英国诗歌韵律的开始,是基础格律,最古老的英国诗歌通常都是用头韵写成的,中世纪时格外兴盛。如 果两个音节中第一个辅音是相同的,那么两个音节便构成了头韵;在重读音节中以元音开始的都构成头 韵,但是辅音 群“ st, sp-,sc- ”等被看成是不同的音,相互不构成头韵(陆晓燕,2010 )。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 英语诗歌中头韵随处可见,如英国诗人柯勒律治( 的《古舟子咏》中写到: ,the furrow followed free (1) Thefairbreeze blew ,thewhitefoamflew ; We were the first that ever burst into that sile nt (惠风吹拂,白浪飞溅,sea. 船儿轻快地破浪向前;我们是这里的第一批来客,闯进这一片沉寂的海面)。 silei 此处的“ breeze blew ”“ foam flow ”“ furrow followed free ”和“ sea ”都很好地运用了“b -,f-,s-”的头韵,生动地描写出船儿在海上轻快航 行的景象。 在《蒹葭》一诗中,整篇唯一一处双声词便是“蒹葭”二字。蒹葭是一种植物, 指芦荻或芦苇。在翻译过程中大多数版本均将其译为“the reed ”或“ reeds 只有詹姆斯?理雅各(James Legge )用了“ reeds and rushes ”。从音韵上看, 前者的译法中“蒹葭”二字的双声特点已完全在语言的转化过程中省略,只有理 雅各的翻译较好地展现了原诗的音韵特点。这也反映出汉字这种组合发声的特点 极难用英语的头韵法译出,往往是一个英文单词就可表达,而英语中头韵总是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