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授课讲义

思修授课讲义
思修授课讲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目录

导语 (1)

绪论 (3)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5)

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5)

第二节科学的理想信念 (7)

第三节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 (8)

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10)

第一节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10)

第二节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12)

第三节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13)

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15)

第一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5)

第二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16)

第三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8)

第四节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 (19)

第四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22)

第一节道德及其发展 (22)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24)

第三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 (25)

第四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6)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道德 (29)

第一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9)

第二节遵守社会公德 (30)

第三节遵守职业道德 (31)

第四节遵守家庭美德 (33)

第五节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34)

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38)

第一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38)

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39)

3

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和国家安全意识 (41)

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知识 (44)

第一节法学基本知识 (44)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 (46)

第三节法律运行 (48)

第八章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 (52)

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52)

第二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54)

第三节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58)

导语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全国自学考试专科公共课之一,根据自考办的考期安排,1、4、7、10四个考期均可报名考试,但每省各有不同,请根据自己所在省情况自行选择和安排考试时间。课程难易适中。重点考查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共分为八章,总学时为14小时,分为2次课程。每次课程为四个单元。时长7小时。为方便大家记忆和学习,我们将全书拆分成128个知识点。并在每个知识点后配以精心挑选的课后练习。边学边练,增强记忆。

二、课程结构

三、考情分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题量大约47道。本次考试时间为2015年4月26日9:00—11:30

考点分图

3

绪论

0001人需要学习和思考 重要程度:无星

000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重要程度: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

0003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重要程度:

(一)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 (三)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 (四)有利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

(五)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这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

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0004人都有责任和使命 重要程度:

4

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里说的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就是指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责任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使命被喻为重大的责任。人生的责任就是作为人生应该做的事情。其要义是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个人,要对社会、他人和自身做所应做的事,承担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

0005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重要程度:

其一,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二,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三,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贡献。

0006人在社会中生活 重要程度:无星

0007道德和法律是人的行为规范 重要程度:无星 0008人应该自觉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 重要程度:无星

5

第一章 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雨果

含义

0009什么是理想信念重要程度:

一、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一)理想作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二)理想作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和设想,与无法实现的臆想和空想有根本的区别。

二、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

行的态度。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

信念中包含有一定的认识,如果没有这些认识或观念,人们就没有所相信的对象,从而也就不会有信念。但信念不是冷冰冰的认识现象,它作为人们所强烈

认同的认识,是与人的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坚定的信念往往伴随着炽热的感

情。

0010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重要程度:

一、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

二、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三、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0011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重要程度:

根据人的社会生活的领域将理想信念大体划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首先是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其次是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再次是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最后是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0012人生需要理想信念重要程度:

一、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

二、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三、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6

7

第二节 科学的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一个物质的世界,除了人间社会之外并不存在什么神灵的世界或天堂地狱,因而主张在这个唯一的现实世界中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离开社会、离开世界去追求想象中的天堂幻景。

00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想信念 重要程度:

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现实性 (二)科学性 (三)崇高性 (四)健全性

00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 重要程度:

(一)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0015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境界

重要程度:

一、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

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一)我们现阶段的奋斗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现阶段共产党

人的理想,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理想是迈向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未来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理想指明前进方向。社会主义事业是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运动。现在,我们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在这个过程中,当代大学生应该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节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0016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重要程度:

一,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二,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三,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0017崇高的理想必须落实在行动上重要程度:

9

马克思说过,思想本身不能实现什么,为此还需要掌握实践力量的人。美好的理想若是停留在头脑中和口头上,那它只能是一种不结果实的花朵。最后,只有实际行动才能体现和确证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有理想,主要不是看他主观上是否有美好的愿望和想象,而是看他是否在实际行动上为追求理想而奋斗。如果一个人只是想得很美妙,说得很动听,却没有实际行动,这说明他对理想没有坚定的信念,甚至很难说他拥有理想。

0018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重要程度:无星 0019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重要程度:

一、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 二、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 三、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

0020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重要程度:

一、正确看待这种矛盾是很必要的。

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 另一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 二、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比如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等等;

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

因此,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不因为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10

第二章 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第一节 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到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从浴血八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家主权的精神。

002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重要程度: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

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

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0022爱国主义最基本内容重要程度:

一、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二、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三、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四、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002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重要程度:

一、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二、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三、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四、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0024爱国主义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重要程度:

经历数千年大风大浪和兴衰变化的考验,整个中华民族却一直保持着蓬勃的

生机和旺盛的活力,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外来势力冲不散,帝国主义打不垮。这

里固然有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我们的国家

和民族所具有的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集中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来谋求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全体中华儿女,都

应该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而感到无比自豪,都应该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历史责任,都应该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光辉篇章。

0025爱国主义是推动历史的巨大力量重要程度:

社会历史的前进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

民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以浓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自强不息

11

12

的进取精神,不断进行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入近代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以其强烈的爱国热情,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取得了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爱国主义在推动祖国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026爱国主义是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重要程度:

爱国主义不仅具有把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是中华民族历代优秀人物壮丽人生的巨大原动力。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只有确立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才能产生维护祖国独立与尊严的坚强意志,才能形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的崇高信念,并为此经得起任何艰难困苦的考验,甚至面对死亡也乐于奉献,在所不惜。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毕生精力,以此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

第二节 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

人们对如何处理爱国

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0027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重要程度: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0028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0028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

特征重要程度: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一)社会主义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

发展的必然。

(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长期

艰苦奋斗的结果。

(三)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

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三、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

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二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五、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第三节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外国再好,它毕竟不是祖国,只有我们自己的国家强大之后,你出去才能

13

挺起腰杆。”

0029培养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重要程度:培育爱国情感,是报效祖国的基础。只有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才能无私地为祖国作出贡献。

一、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就需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以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实现振兴中华的夙愿。

二、强烈的爱国情感还表现在拥有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摆正自己与祖国和人民的关系,做到以服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

0030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重要程度:

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祖国繁荣昌盛的标志,也是国家兴旺发达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必备条件。

一、当代大学生要实践爱国主义精神,就要遵循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反对民族分裂,反对宗教极端势力。

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人心所向,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0031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重要程度:

一、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

二、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第一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0032人生和人生观重要程度:

二、

16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

0033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的核心是地位 重要程度:

一、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二、(一)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二)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三)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0034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重要程度:

尽管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涌现过的人生目的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但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当代大学生终身尊奉和践行。

第二节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尼克·武伊契奇(Nick Vujicic )是1982年12月4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出生,“没有四肢的生命”(Life Without Limbs )组织创办人。他天生没有四

肢,但勇于面对身体残障,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0035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重要程度:

一、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

思修复习资料

思修复习资料 绪论 1.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人生观: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2.*人生价值: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3.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制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二、简答题 1.人生目的的作用: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3.*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4.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①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②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以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③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5.*人生态度:人生态度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6.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二、简答题 1.理想的特征: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具有实践性;理想具有时代性。 2.理想信念的作用: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3.如何实现理想: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

思修说课稿绪论第一节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叫王亚夫,来自于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1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中绪论的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国家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大学生迈进大学的校门,意味着告别了紧张的中学时代。人生历程将翻开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将跨入新的阶段。很多进入大学的学生觉得自己经过多年苦读,终于金榜题名,现在目标达到,就可以彻底放松了的错误思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较好的完成从高中阶段向大学阶段的完美转变,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自觉培养优良学风,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时:3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涉及到“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四个方面。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大一新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充分认识大学生活特点和对如何养成优良学风的理解。 (2)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1、理解并掌握提高独立成活的能力;2、初步培养新的学习理念; 3、珍惜大学学习机会,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合格大学生。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提高独立成活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确定为重、难点的依据是:学生的认识水平

【自己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 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5、人才素质是什么? 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 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 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 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思修笔记中的法律部分

PPT上与法律有关的文字 一、法律的概念 1、法律的词源 2、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3、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通过三种形式实现:授权性指引,禁止性指引,义务性指引。预测作用,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否定或肯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社会作用: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的改革与进步。 二、民法 1、民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约束功能的基本行为准则,其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 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互不隶属,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其合法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完全的意志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民事活动,做出民事行为,并自主地决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与内容,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强迫或胁迫。 公平原则,是指应当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确定其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时,应该善意无欺、讲求信用,不规避法律和约定。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2、民事主体制度 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是指依照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

思修说课稿爱国主义完整版

思修说课稿爱国主义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各位老师、专家大家好,我是锦州师专的一名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本次说课的内容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下面先介绍一下本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阶段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为基础性的一门,属于公共基础类必修课,授课对象为大一各专业学生,考核类型为考查。本门课程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统编教材,经过6次修订,现为2015年修订版。 本次说课章节为第二章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本章节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梳理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爱国主义,承担起新时代、新青年的爱国责任。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了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教学重点是一是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是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难点是如何实现从爱国情感到爱国觉悟和爱国行为的升华。 三、学情分析 下面对学生情况做一个简单分析,本门课程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入学分数参差不齐,还有部分同学存在偏科,自制力较弱,不自信等现象,但同时他们也传递出来了很多正面信息,如积极热情、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有梦想等,针对以上学情,为提高同学们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3)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围绕思政课众多教学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关注时政、关心国家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门课程平时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启发式、视频播放、案例研讨教学法。 教学手段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节省板书时间,通过教材和相关视频、图像、案例等,丰富课堂信息,使课堂更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总结上节内容,导入新课。 (案例分析—钱学森的爱国心) 2、讲授新课 采用讲授、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用名人名言、精彩图片和典型、生动案例(视频),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 讲透理论,启发学生思考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如何将爱国热情倾注到行动中去等重大课题。

大学思修法律部分考试重点(全)

法律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1.法律的一般含义P174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综合以上三方面,可以将法律定义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P176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2)从法律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P177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P179 (1)法律制定(立法)(2)法律遵守(守法) (3)法律执行(执法) (4)法律适用(司法) 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181 (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4)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5)深化司法体制改革。(6)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7)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P187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自由平等观念P188 (一)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一方面,善于形式和运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充分表达和实现个人的意愿和追求,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形式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的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 (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任何公民都要给予平等对待,从而保证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3.公平正义观念P189 (一)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执法公正是法律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 立法公正表现为:立法机关按照民主的程序制定法律,充分听取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法律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充分体现社会的公正原则和标准。 执法公正的要求:合法合理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 (二)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法律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2个方面。 实体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结果是否正当合理。 程序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 4.权利义务观念P190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1)从来源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 (2)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

2017思修说课稿(爱国主义)

各位老师、专家大家好,我是锦州师专的一名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本次说课的内容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下面先介绍一下本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阶段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为基础性的一门,属于公共基础类必修课,授课对象为大一各专业学生,考核类型为考查。本门课程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统编教材,经过6次修订,现为2015年修订版。 本次说课章节为第二章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本章节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梳理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爱国主义,承担起新时代、新青年的爱国责任。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了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教学重点是一是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是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难点是如何实现从爱国情感到爱国觉悟和爱国行为的升华。 三、学情分析 下面对学生情况做一个简单分析,本门课程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入学分数参差不齐,还有部分同学存在偏科,自制力较弱,不自信等现象,但同时他们也传递出来了很多正面信息,如积极热情、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有梦想等,针对以上学情,为提高同学们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3)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围绕思政课众多教学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关注时政、关心国家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门课程平时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启发式、视频播放、案例研讨教学法。 教学手段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节省板书时间,通过教材和相关视频、图像、案例等,丰富课堂信息,使课堂更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总结上节内容,导入新课。 (案例分析—钱学森的爱国心) 2、讲授新课 采用讲授、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用名人名言、精彩图片和典型、生动案例(视频),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 讲透理论,启发学生思考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如何将爱国热情倾注到行动中去等重大课题。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突出教材的重点,明确分析教材的难点。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对下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主要是进行问题探讨:个人英雄主义与民族英雄主义?打砸在华日本商店是正常的爱国行为吗?等问题,来进行讨论和分析。 六、本次课程总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课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大学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道德观念,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主要是对历史的回顾,通过列数历史上的爱国实例,展现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讲好这一节,必须熟悉中国的国情和历史,选取的事例必须经典,对事例的描述要富有感情,语言要生动优美。否则,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因为他们从小在课本中就已经知道这些故事,如何讲出新意来,是对老师最大的挑战。讲出历史厚度、时代新意和思想激情是讲好这节课的关键。 本次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大一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一、绪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5、人才素质是什么?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确立独立自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5、人才素质是什么?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与现实既对立有统一。其统一性表现在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3、理想的类型:①、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②、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③、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④、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社会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规定和制约其他方面的是社会理想 4、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5、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各位专家好!今天我要做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分析。我主要从课程定位和性质,教学目标,学情,课程实施,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课程实施反思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 性质: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定位: ●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公共基础课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之一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面向大一新生开设 ●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与大学生生活结合最密切的一门课程 与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密切配合,共同承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即掌握两方面知识,养成四种能力,提升两种素质。 1.知识目标。通过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具体来说,一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理论、原则;二要帮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掌握相关法律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大学生“知行统一”的道德实践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提升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三、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我校各专业大一学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整体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课程定位、性质与作用;第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定位、性质与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本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课程,和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政策报告》相衔接,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部16号文件也进一步提出高职院校要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和把握人生的能力,提高其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它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对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原则、方法,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掌握我国宪法和其它相关法律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真的能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做人;学会思考。 3、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大学生成长为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同其它课程相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对学生来说,不仅要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我们精选了教学内容。看第二方面,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 (一)理论内容(三大模块) 总纲: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蓝色为注意出选择题,红色为注意出简答题,紫色为注意出论述题 一、绪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要求的需要。 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二、第一章 理想的含义: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的类型: ①、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②、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③、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④、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社会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1.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 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一种是对虚幻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 ②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 Eg: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包括: (1)理想与信念的作用:①、指引人生的目标。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①、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③、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1.如何正确立志?①、立志当高远。②、立志做大事。③、立志须躬行。 2.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①、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②、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③、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错误认识,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两种错误认识,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认识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①、理想与现实存在对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②、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第二章 3.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 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4.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思修第一章讲义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思考题(解答的几个问题) 一、人为什么要有理想?什么是理想和信念? 二、大学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三、怎样实现理想? 一、人为什么要有理想?什么是理想和信念?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1.人为什么要有理想? 有一句流行语:“我平庸,我快乐”; “追求为痛苦之源,平庸为快乐之本”; “人的期望越高,压力越大,给自我预留的生活空间就会越来越不宽松,从而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人贵有自尊之心,自立之举,自强之志。立志而圣则圣,立志而贤则贤。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夫之君子不器——孔子 大学生的感叹: 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 理想就是人生的北斗星,它指引人生的方向,只有在理想的指引下,才能走出人生困境,开创新的人生境界!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 理想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动力=目标价值*期望概率,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人为什么能够有理想? 心理的需要:一些大一学生的烦恼就在于学习和生活没有目的,当然,没有目的并不等于没有需要,可能不知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 目的性的需要。人具有意识和思维能力,人会不断地思考、探索、创造。人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人的自觉能动性使人能够运用感觉和思维,在行动之前就在头脑中里为自己设定明确的意图和目标,并以此来支配和制约自己的行动,人能够设定目的。 意义性(价值性)的需要。你有没有过为自己的不努力或目标没有实现而懊恼?人不象动物那样简单地生存着,人不仅要追问世界是什么,人是什么,而且要追问

大一思修重点笔记以及考试复习要点

期末思修背诵笔记: 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理想信念的作用: #微观上: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宏观上: 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③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答:①首先要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②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学习上怎么样…在生活上怎么样…在工作上怎么样…*自己补充) 6.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在现实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觉得理想遥不可及,甚至有些人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出现这些认识误区的原因,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的看待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中,理想是在对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想是现实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在一定条件下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7.中华民族精神的涵(民族精神的基本容16个字)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8.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24个字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2018版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简笔记

2018版03706精简笔记 绪论 A新时代新使命对时代新人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严格要求: 1时代新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2时代新人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 3时代新人要有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 B价值观指人们对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认识和观点。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1对于国家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遵循。 2对于社会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凝聚社会共识、实现社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最大公约数”。 3对于时代新人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E人生需要道德,也需要法律。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一方面,法律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另一方面,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并用。) 第一章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对此,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 B人生观的内容: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C人生目的的含义和作用:人生目的指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起着定向作用和动力源泉);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2018版思修复习资料

2018版思修复习资料 第一章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人生观: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人生观的主要内容(3含义): ①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②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③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一.简述人生目的的含义及其在人生观中的地位。 人生的含义:所谓人生,是指人的生命活动的社会旅程。 人的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⑴人生目的含义: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 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⑵意义:①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②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③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1.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的原因)

原因:①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与期待 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和期待 ③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2.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使人正确地面对现实,不怕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 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使人确立较高的人生价值目标,并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③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使人将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不断调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不断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价值观的含义:是指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的生活实践对于和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3.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 ①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②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4.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①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最新思修复习资料(个人整理)

绪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 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新的学习理念和优良学风的内容 答: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第一章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理想和信念的作用及其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理想实现的艰巨性、长期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 把理想信念化为追求的行动 1.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2.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种艰苦奋斗的过程 3.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用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第二章爱国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的内容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梁永怀 各位专家、老师,下午好! 我是连云港师专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梁永怀,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思修与法基》展开说课: (过渡语)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 课程定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中央16号文件”),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由过去“两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整合而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公共理论必修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 基于该课程定位,教学中应达到以下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两个模块的知识:即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具体来说,一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理论、原则;二要帮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掌握相关法律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各种人生问题、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形成正确的五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素质高低决定大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素质目标是本课程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本课程与后续课程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来看,本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相衔接,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另外,它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会起到辅助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在专业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要时刻牢记用道德和法律等各种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发扬科学精神,遵守学术道德,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过渡语: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对课程确定了如下重难点) 1.在思想教育方面: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2.在道德教育方面:诚信道德品质的培养; 3.在法制教育方面:培养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具体来讲: 在思想教育方面: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解决“四有”新人中的第一个问题“有理想”;正确把握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 在道德教育方面: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与核心——集体主义与为人民服务;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