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校本课程:漫谈中国皇帝 - 副本

历史校本课程:漫谈中国皇帝 - 副本
历史校本课程:漫谈中国皇帝 - 副本

中国是个盛产皇帝的国度,为了争当这个万人之上的皇帝,有多少人铤而走险?有多少人肝脑涂地?有多少战争因之而兴?有多少悲剧因之而生?有多少骨肉相残?又有多少背信弃义?

然而皇帝的产量到底有多少呢?

柏杨先生(1920年-2008年,台湾人文大师)在监狱里关了10年,他在那异常清静的地方,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把中国的王朝和皇帝们数了个一清二楚。以柏杨先生的功底和认真,那应该是不会错的。他说:“自黄帝起,至满州亡,帝王绝,中国境内出现了83个王朝,也就是83个中央政府。同时也出现了559个帝王,其中包括397个帝,162个王。”

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最早的娃娃皇帝是西汉的昭帝(前86——前74在位),最后一个就是中国末代皇帝宣统(1909——1911在位)。最小的是东汉的殇帝,生下来一百多天就当了皇帝。2岁当皇帝的有东汉的冲帝和东晋的穆帝。3岁的有北魏的孝文帝和清朝的宣统。4岁的有清朝的光绪。5岁的有东晋的成帝、北魏的孝明帝、南宋的恭帝。6岁的有清朝的顺治和同治。7岁的有后周的恭帝和元朝的宁宗。8岁的最多,有7个,他们是:西汉的昭帝、东汉的质帝、三国时的吴废帝(会稽王)、北齐的幼主、北周的静帝、南宋的帝、清朝的康熙。9岁的有西汉的平帝、东魏的孝静帝、甫宋的端帝、明代的英宗。10岁的有5个:东汉的和帝、三国时的魏废帝(齐王)、南朝的宋后废帝和宋顺帝、北宋的哲宗。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

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到了执政后期,眼看匈奴被打的鬼哭狼嚎、屁滚尿流,神经息息的直唱“失我祁连山,妇女无颜色”,不由得心生落寞之感,感叹从此宇内竟无敌手,于是毅然把自己的一腔余热投入到神秘的魔法诅咒事业当中,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征和二年的某一天,勤加修炼的汉武帝突然作了一个噩梦,梦见许多木头人拿棍子打自己,惊醒后便得了重病。病中的汉武帝认为自己道术功力深厚,区区木头人怎么会轻而易举的闯进梦中行凶呢,于是坚定的认为这是有人行使巫术造成的,于是派信任的大臣江充去调查。江充本着“谁敢影响皇帝一阵子,我便影响他一辈子”的方针,在宫中大肆搜捕恐怖组织,先后处死了为首的几个恐怖分子头目:丞相公孙贺、武帝内侄卫元、武帝女儿诸邑公主。后来江充为了进一步肃清恐怖主义影响,采取顺藤摸瓜战术,竟然不负众望的查出了原来隐藏在幕后的黑手竟然是皇后和太子!不甘屈辱的太子终于忍无可忍,准备发兵捕斩江充,武帝当时正在甘泉宫养病,闻讯大怒,立马派兵讨伐太子,结果太子兵败被杀,皇后上吊自缢,自己的皇孙也赔进去了三个,使得整个长安笼罩在一片肃杀景象之下。

人们都说疏不间亲,又云虎毒不食子,但晚年神经错乱的汉武帝在奸臣江充的挑拨下,悍然逼死了自己的老婆、儿子、女儿、侄子、孙子,也的确算是六亲不认、心狠手辣,看来一个帝王统治时间过于长久,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国家,都很难说是值得幸运的事情。

二、晋武帝立白痴当太子

西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凭借着祖宗遗留下来的丰厚家业,在皇宫发了几条进兵的诏书后,吴主孙皓便自缚而降,统一大业就这么举重若轻的完成了。晋武帝在佩服完自己的英明神武后,便一头扎进后宫发展第三产业去了,一口气解决了一万

多名青年女子在后宫就业的问题。在皇帝的带头垂范下,几乎整个晋王朝的统治阶层都沉醉在盛世大联欢的繁荣局面之中,争相奢侈——你用蜡烛当柴禾,我就用蜂蜜刷锅(这锅刷的,还不如不刷呢);你香料涂墙,我就用赤石脂涂墙(看来我们现在家居装修业落后人家1700年啊),一个比一个能拉动内需。晋武帝坐着羊车广施恩泽几年后,觉得应该选继承人了,于是大笔一挥,立自己的长子司马衷为太子。这件事情做的够荒唐,因为连大臣们都知道司马衷是个如假包换的智障青年,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太子呢。于是群臣上书劝谏的不少,更有一个大臣借着酒劲上殿,哭爹喊娘的指着皇帝宝座连说可惜。时间一长,晋武帝自己也就犯了嘀咕,难道我的儿子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吗。为了验证真假,晋武帝有一天叫人给太子送去了一叠公文,让他批复,结果第二天太子批复的公文送到案头,晋武帝看着上面写的头头是道,大放宽心,高兴的对群臣说,谁说太子傻,我看不比我差,就此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可是晋武帝哪里知道,太子的批复都是东宫里的人代写的,是典型的作弊,可笑的晋武帝搞了次免检考试,就断定太子不是痴呆,国家大事如此草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著名白痴皇帝就这样登上了本不属于他的历史舞台,结果表演的一塌糊涂,不但把自己的命都赔了进去,甚至连舞台都被少数民族抢去一大半用来排练“五胡乱华”了,这恐怕是晋武帝永远不会想到的吧。

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可是自己的孩子是先天痴呆却看不出来的,唯有晋武帝一人,不知道晋武帝本人脑子是不是也有问题呢,这只能等待历史学家们的严谨考证来回答了。

”这两个字的加盟至少可以保证他有50%的可能性是人,当然,这要建立在各位听完他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之后还这样认为的基础上。

刘子业即位只有十六岁,但登基当天就给了大臣们一个下马威:他在老爹的灵柩前接受传国玉玺时,表现的非常镇定,不但毫无悲凄之色,简直差一点就要眉开眼笑了,一个连父亲死了都无动于衷甚至兴高采烈的人,你说能不让人害怕吗。刘子业即位后,果然名不虚传,短短一年时间,在两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一是淫乱,二是嗜杀。

先说淫乱吧。不能嫌人家小,懂得事情还真不少,为了交流经验,刘子业首先创办了独家的皇宫妓院,招集王妃、公主等,令左右幸臣与她们当场进行性交,轮流奸淫。这些女子都是他的长辈或姐妹,其中稍有不从者,立即打杀,毫不手软。这个游戏渐渐玩腻了,刘子业又决定投身于生物学,主攻基因杂交专业,他叫宫女们与猴、羊、马交配,他在一旁洋洋自得的观察并不辞辛劳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实在让人感动和不寒而栗。看完了别人的表演,该轮到自己享受了,他找第一个对象便是山阴公主。山阴公主是刘子业的亲姐姐,已有丈夫,刘子业丝毫不在乎那束缚人性的万恶封建礼教,一个纸条把姐姐召入宫中,公然同宿,接着赐给山阴公主30个英俊男子,大家一起开心。刘子业的第二个对象是新蔡公主,新蔡公主是他

的亲姑母,因为生得千娇百媚,刘子业借故召入宫后占为己有,并册封新蔡公主为贵嫔,改姓谢,人称谢娘娘。至于他的后宫,照例有万余名宫女充实着,实在是着实令后世敬仰一番。

再说嗜杀吧。人家有的皇帝把人才当宝贝来看,刘子业却觉得有能耐的大臣不杀似乎就对不住祖宗的基业,于是大臣之中如柳元景、颜师伯、沈庆之名臣宿将,或杀或鸩,一天死一个,两天亡一双,令朝臣惶惶不可终日。不但朝臣该杀,他觉得自己的叔伯大爷什么的更要杀,王公子弟动辄获咎,被戕杀者极多,他还将各镇藩王即他的叔叔们全部招回,赐号曰:猪王、杀王、贼王、驴王等,关在猪栏里,让他们裸体站在一个食槽前,用嘴去舔一些剩菜汤,当猪养着,准备随时处死。刘子业的母亲王太后病重欲死,派宫女去叫刘子业,刘子业一口拒绝道:“病人房中多鬼,我不能去。”气的王太后怒不可遏:“取刀剖我腹,看看为何生这样的儿子。

刘子业在位不够一年变被政变杀死,他的淫暴荒唐却已是罄竹难书,环顾整个中国历史,像他这样不掺杂质,一心一意,登峰造极式的昏庸暴虐找不出第二人来,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他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未进化完全的人。

爷的形象。原因有三点,第一、他活了86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人;第二、他崇尚佛道,天天吃素,肯定不是满脸横肉,而应该是慈爱无比的样子;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一个皇室家族的族长,他对皇室成员可谓是发自内心的关爱,以至到了不讲亲疏,不讲理由、不讲原则的“三不讲”式的地步。

梁武帝是建立和谐皇族社会的提倡者和身体力行者,在他的理念中,那是只有落后的皇帝,没有落后的皇族。有一年,他的弟弟临川王萧宏率军攻魏,但是因为指挥不力,临阵怯敌,打了可耻的败仗,但他回朝后,不但没有受到处罚,还奇迹般的升了官,更令人叫绝的是,以后萧宏数次想谋害梁武帝,但梁武帝都宽恕了他,在中国历史上,这绝对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后来萧宏的儿子萧正德因为当不上太子(他曾经过继给当时无子的梁武帝),赌气投降了北魏,不久因北魏不重视(一个只会吃喝睡觉的人也只有梁武帝拿他当宝贝),又厚着脸皮逃归南朝,梁武帝哭哭啼啼的教训了他一顿,照旧信任。普通六年,梁武帝次子萧综在北魏来攻时投降,作了梁奸,导致重镇徐州失陷,兵士死伤惨重,但梁武帝照旧封萧综的儿子萧直为侯爵(感情是萧综是没回来,回来肯定还是没事,呵呵)。

梁武帝苦心维持着皇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以为实行这样的骨肉恩爱,就能避免自相残杀。然而正好和他的初衷相反,这群被惯坏了的皇族已经把老皇帝当成了没牙的老虎。终于,候景之乱时,前面提到过的萧正德和候景互相勾结,让叛军长驱直入,最后活活的把86高龄的梁武帝饿死在健康台城文德殿。

梁武帝萧衍善待皇族没有错,错的是只赏不罚,而皇族一旦失去的制约,便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与之抗衡了,梁武帝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为他的溺爱纵容政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不容易啊,因为在历史上他们和功名赫赫的开国之君一样多,所以也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当的),陈后主这个人荒淫腐败的也达到了相当的造诣,至少填补了陈朝的历史空白。

陈后主并不想学前辈刘子业那么赤裸裸的淫乱,在他看来,那样的生活太没情调了。满腹经纶的他喜欢开盛大的宴会,一开始先上他一千个美女载歌载舞烘托一下气氛,然后他左拥右抱搂着自己宠爱的八个贵妃(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抱过来的)缓缓坐上主位,当然,为了体现自己的诗词功底,宰相江总、尚书孔范这样的文学老年是一定要陪坐的。宴会正式开始后,大家便通宵达旦地喝酒赋诗,你唱他和,飞觞醉月,靡靡的曼词艳语雪片一样的飞出,然后交给那一千个美女现场演唱,余音绕梁绵绵不绝,整个朝廷真是歌舞升平、前途似紧。

陈后主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不闻外事,却不想怎的就得罪了帝国主义的隋朝,隋文帝悍然下诏力数后主二十大罪,散写诏书二十万纸,遍谕江外。陈后主接报后哭笑不得,心想我在我国内怎么花钱,怎么玩乐,关你什么事情,真是多管闲事,于是置之不理。过了一段时间,志在统一的隋文帝派出五十一万大军,兵分七路杀奔江南而来,陈后主得知后哈哈大笑,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唯物史观对群臣说:“东南是个福地,从前北齐来攻过三次,北周也来了两次,都失败了。这次隋兵来,还不是一样来送死,没有什么可怕的”。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根本不把隋兵进攻当作一回事,笑话了一阵后,又照样叫歌女奏乐,喝起酒来。陈后主做人能沉着到这个份上,实属不易,所以陈朝如果不亡,那就实在是没天理了。两个月后,隋军攻入健康,陈后主终于做了阶下之囚。

后来我每每读到这段陈亡的历史,都觉得头大如斗,匪夷所思,因为凭借自己的智力,实在是想不明白陈后主究竟拥有什么样智慧,在隋军大兵压境下依然泰然自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你说他是丧失了抵抗的勇气吧,他还不把隋军放在眼里;说他是决心一战吧,他却对国内防务置之不理。后来我找到了一个成语,终于解除了心中的困惑,原来陈叔宝所作的一切,根本就是——不可理喻!

六、怎一个“炀”字了得--隋炀帝杨广

杨广曾经是个风华正茂、根正苗红的有为青年,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他就被授予元帅军衔,统领51万大军去南朝捉拿据说是犯了反人类罪的陈后主。虽然实际上杨广的具体工作仅仅是在隋军占领健康后去陈朝宫殿参观游览缅怀留念一番,但这平陈的大功可是不容抹煞的。后来杨广就留在江南工作学习了几年,也算是为江南的繁荣稳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假如杨广就怎么舒舒服服、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那么对自己对国家显然都是一个烧十八辈高香都求之不得的选择。然而生于帝王家而又精明强干、诡于伎俩的他,是否愿意坐看以后他大哥杨勇即位而自己只能当一个任人宰割的亲王呢,毫无疑问这是绝不可能的,于是杨广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的施展了他那精湛的演技。他知道隋文帝对杨勇生活奢华很不满意,于是自己就装出一副三月不知肉味的节俭

嘴脸;他知道独孤皇后奇妒,很不喜欢皇帝包二妃,于是就和自己元配萧氏在人前装出一副海誓山盟的肉麻模样;他还在独孤皇后面前装成非常孝顺的样子,每次拜见要离开的时候,表现的像是要生死离别般的泪流满面。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公元600年,被杨广蒙蔽的隋文帝下令废杨勇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四年后,已经成为杨广即位绊脚石的隋文帝也在病中被杨广一刀结果了性命,杨广随后顺利登极,于是隋朝的灾难开始了。

穷凶极恶的杨广即位后,立即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挖掘潜力,准备多快好费的建设封建主义的新隋朝。一时间隋朝上下成了巨大的建设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大生产景象。隋炀帝主持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有:洛阳西南规模宏大的显仁宫(所用的木料在江西砍伐,一根大木料需要两千人搬运);洛阳西郊方圆200多里的皇家花园(里面有人工湖,湖中堆起蓬莱、方丈、谶州三仙山,山还上面建有亭台楼阁);开凿五千里京航大运河;开通连接洛阳到长安的壤沟;筑长城千余里;修驰道几千里;修建大兴城等等。这些还不算什么,隋炀帝觉得大好河山不看可惜,所以热衷公费旅游:一会东巡扬州,一会西访青海,还三次发兵去讨伐看不顺眼的高丽,结果遭到惨败,导致士兵死伤无数。隋炀帝的所作所为,早已超出了人民的承受能力,在他统治的十多年间,前后服劳役、兵役的超过一千万人,而当时全国的人口仅为四千六百多万,结果导致农村的劳动力所剩无几,土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反隋起义风起云涌,隋朝大厦将倾。公元618年,已经走头无路,众叛亲离的隋炀帝被部下绞死,繁盛一时的隋朝就这样灭亡了。

谥法上说: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当年杨广在阶下囚陈后主病亡后,一本正经的把他谥为陈炀帝,万没想到的是,他自已死后被唐高祖李渊也毫不留情的追谥为隋炀帝。精明的隋炀帝为什么就不吸取近在眼前的教训而重蹈覆辙呢,历史光芒下照耀的人物总是让人无法揣测。

儿子是皇帝,侄儿是皇帝,更要命的是母亲也是皇帝,这样的梦幻家庭组合在历史上绝对是独一无二,拥有专利权的。按照常理推测的话,李显那肯定是个四方来朝、八面威风、十分庄严的一个帝王,不过实际上却恰恰相反,身世显赫的李显一生都表现的平平庸庸,唯唯诺诺,甚至可以说是窝窝囊囊。其实他这种个性的养成,和他母亲武则天的严厉教育是分不开的。

武则天教育儿子们的方式那绝对是独步中外、震烁古今,岂能是现在我们那些崇尚棍棒教育的家长们所能比拟的。现在家长们信奉棒下出孝子,看不惯孩子的行为便乱凑一顿出气;人家武则天信奉的是刀下出孝子,看不惯儿子的举止便乱砍一顿出气,李显的两个哥哥李弘和李贤就是这么死的,你说在这样的教育下,李显能不老老实实的做人吗。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逝,李显在其灵柩前登上皇帝宝座。即位后的中宗觉得现在应该到了体现自己皇帝威严的时候了,于是脾气一天天见长。有一天,中宗想让讨老婆韦皇后的欢心,于是准备提拔自己的老泰山韦玄贞当宰相。诏书发出去后,

另一个宰相裴炎却坚决的不予执行,固执对中宗说韦玄贞没有经过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所以暂时不能晋升。中宗一听,便气不打一处来,赌气对顽固的裴炎说道:“我让他当宰相怎么了,我一高兴就是把江山让给他又能怎么着!”

裴炎听了面无人色,吓的赶紧把这句话报告给了武则天。武则天一听,心想这还了得,你就是让也得让给你妈呀。于是她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召集警卫部队戒严,并把所有大臣叫到乾元殿,当众宣布了废黜中宗的命令。李显委屈的质问母亲:…我犯了什么罪?…武则天怒斥道:…你想把天下交给韦玄贞,这难道是小罪吗?…可怜李显当了两个月皇帝,大臣都还没认全(不过对裴炎肯定印象最深),就被贬为庐陵王到房州喝茶去了。

李显被废后,联想到两个哥哥的惨死和自己不幸的遭遇,终于明白了母亲的可怕,于是日夜忧惧,成天哭哭啼啼。而韦皇后的意志力却比较坚强,经常大声斥责李显没有出息,训斥完了,又温言劝解,给他分析道路是曲折的,而前途是光明的道理。李显对她是又感激又害怕,在母亲和妻子的双重压力下,他终于在漫长的放逐岁月里完成了自己性格最后的塑造。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发动政变,逼迫她重新迎回了李显,李显在十八年后,终于奇迹般的又一次登上了皇帝宝座,而韦皇后凭借对李显的控制理所当然的掌握了朝廷大权。掌权的韦皇后生活放荡,和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勾搭成奸,败坏朝政。宰相张柬之知道情况后,便秘密觐见中宗,要求诛杀武三思。但窝囊的中宗不但不听,反而将事情全盘告诉了武三思,从而导致了张柬之的被杀。更难以置信的是,中宗对韦皇后和武三思的奸情不但毫不介意,而且还持放纵态度:武三思和自己的老婆在床上打情骂俏的玩赌博游戏时,他就坐在一边观看,还帮他们数钱!

提前过上共产共妻生活的中宗,窝囊的可真是前无古人,难有来者。

后来韦皇后一心想学武则天君临天下,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想当皇太女,母女俩一合计,干脆在公元710年6月的一天,给中宗送了一个有毒但美味的馅饼,中宗傻乎乎的吃完后,当天便毒发身亡,窝囊的死在了自己老婆和女儿的阴谋之下。

李显一生是及其悲惨可怜的,先是有一个五千年来不世出的强悍母亲,后有一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淫乱妻子,更有一个把自己视为皇位绊脚石的绝情女儿。母亲、妻子、女儿,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在他这里却成了冷血、恶毒、凶残的代名词。看来在封建社会的宫廷斗争中,是毫无亲情可言的。不知道李显在毒发痛苦倒地时心里做如何感想,也许结束这种生不如死的羞愤生活,才恰恰是他最大的心愿吧!

先作出科幻探索以来,不少历朝历代帝王便把这项事业列入了朝廷的科技攻关计划,力争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唐朝自然也不例外,唐太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五位皇帝为了研究长生不老的伟大事业,甚至不惜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听上去还是蛮矛盾的)。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戎马,身体强健。在盛年即位之后,励精图治,从善如流,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和贤惠的长孙皇后日子过的也是有滋有味。这时候的他,对求仙问道并不是很热衷,甚至是比较反感,还曾经嘲笑过秦皇汉武晚年追求长生不老的伪科学行为。但是到了他统治后期,随着年岁的增长和身体的衰弱,李世民也渐渐的迷上了炼丹延命之术,特别是贞观十九年时他亲征高句丽的时候不幸受了箭伤,导致自己健康状况急转直下,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大吃特吃起道教丹药来,希望借此延长寿命。结果公元649年5月,李世民在艰难的吃完最后一粒由水银、硫磺、砒霜等物质炼成的长生药后,终因慢性中毒不治身亡,享年仅仅50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世民后世子孙在他牺牲精神的感召下,一个个前仆后继,为炼丹长生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唐宪宗晚年因服丹药致使脾气喜怒无常,左右侍侯的人动辄得咎,于是被心怀怨恨的宦官杀死;唐穆宗、唐武宗都在30几岁的年龄因服药导致元气大耗而亡;号称“小太宗”的晚唐最后一位英名君主唐宣宗也吃药吃的背上烂了一个大洞而死,至此唐朝的灭亡时间也成了一个纯粹的算术问题。

在古代,人们认为金、水银等重金属不易腐烂变质,假如人体吸收了它们的精华,那肯定可以永垂不朽(没错,可那不就成了机器人了?汗);而权位愈高,欲望愈大的人,就越想长生不老。于是唐朝的皇帝们怀着美好的个人愿望,不惜以身涉险,大量吞服未经临床试验的药物,并最终个个因重金属中毒而英年早逝。在唐朝服药死亡的五个皇帝中,除了唐穆宗是个昏君外,其他的几个都是英明有为的杰出帝王,但是最终他们都未能战胜自己的权力欲,在追求永生的过程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几粒小小的丹药,实际上起到了加速唐朝的腐朽和灭亡的作用。而几位短命的唐朝皇帝们服丹药去世起到的唯一好处,就是唐朝以后的统治者们再也不吃这种沉甸甸的金属化合物了。

力的唐朝,率领军队冲进长安废黜了唐哀帝,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梁,从而结束了唐高祖李渊近三百年来四时享受冷猪肉的历史。以朱温建立后梁为开端,中国由此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

后梁建立的时候,北方还有幽州市长的刘仁恭和河东晋王李克用两个较大的割据势力,其中晋王李克用更是朱温的生死老冤家。李克用本是沙陀贵族,后来因在平定黄巢之乱时立有大功而被唐廷加封为河东节度使,可谓是春风得意,但是这也引起了吃醋大王朱温的嫉恨。公元884年,李克用大败起义军后胜利回师,途径汴梁时,只见朱温亲自带鸡赶鸭放羊牵牛,手舞足蹈的来到李克用下榻的上源大酒店为他设宴洗尘。李克用大为感动,于是俩人酒酣耳热、称兄道弟的喝了个不亦乐乎,直到深夜才与朱温惜惜离别。朱温出来后,嘿嘿冷笑几声,马上召集埋伏在附近的部队把上源大酒店团团围住,然后四面纵火,万箭齐发,准备一举除掉自己日后的心腹大患。正当朱温兴高采烈的时候,突然间风起云涌,雷声隆隆,刚才还皓月当空的天气,竟然下起了特大暴雨,把熊熊烈焰一会就浇成了星星之火。酒店里

梦见自己在烤火时掉河里的李克用在将领和亲兵的保护下仓皇逃出,侥幸保住了性命,于是李克用便和朱温结下了解不开的深仇大恨。

907年,李克用在得知朱温改朝换代的消息后,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讨伐良机,于是和契丹国主阿保机桃园两结义,约为兄弟,准备一起进兵。哪知道阿保机日后了解到朱温势力强大,大呼上当,马上撕悔了和李克用定下的兄弟之盟,转而向朱温伸出了友谊之手。李克用得知这个消息后,连气带累,竟至一病不起。公元908年,弥留之际的李克用把他的儿子李存勖招至床前,交代后事。他对李存勖说:“我一生有三件事情引以为恨,一是朱温害我之仇未报;二是契丹违约之耻未雪,三是幽州之地未取,你将来一定要达成我的心愿。李克用言毕而殁,享年53岁。

李存勖即晋王位后,积极整军备战,处处以李克用的“三个遗愿”重要思想为指导,慢慢训练出了一支精锐的沙陀部队,在兵精粮足,条件成熟之后,开始出兵替父报仇。公元911年,李存勖击败了朱温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致使朱温连气带怕下一命呜呼;接着,李存勖攻破幽州,活捉了刘仁恭和刘守光父子;九年后,他又大败契丹军队,将不可一世的阿保机赶回没有暖气的北方老家过冬去了。经过十多年的南征北战,李存勖于公元923年终于攻灭后梁,一统北方,当年四月,在魏州称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可惜李存勖是个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痴。称帝后,他认为大功告成,于是不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开始迷上了看戏,还经常油头粉面的亲自登台表演,并取艺名为“李天下”。有一天,李存勖自我感觉良好的在戏台上吊嗓子,连喊两声“李天下”,还没被自己的优美嗓音陶醉完,就被一个伶人(演员)上去扇了他个耳光。莫名其妙的李存勖问伶人为什么打他,伶人大义凛然的说:“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那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大为感动,觉得还是伶人真心为他着想,那些个文臣武将什么时候说过那么高水平的话啊。伶人从此受到皇帝宠幸,不但可以自由出入宫中(不知道包括不包括后宫)和皇帝称兄道弟,而且还能肆意侮辱戏弄大臣,弄得是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李存勖还把伶人当作特务,让他们借全国巡回演出之际去刺探群臣的言行。当官职有了空缺时,他也经常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们于不顾,而去封身无寸功的伶人补缺。在李存勖的纵容下,有一次伶人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军队上下怨声四起、离心离德。

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三月,李嗣源在满怀怨恨将士们的拥戴下,宣布自立为帝,进兵洛阳。李存勖这时候才想起军队的重要性,连忙率军进攻李嗣源,结果走在路上,经常老婆被抢的士兵们就逃走了一半,李存勖知道形势危急,便回到洛阳准备据城固守。不过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时候他一手提拔的伶人郭从谦看出皇帝已穷途末路,没有了利用价值,于是趁他吃早饭时发动政变,把爱演戏的李存勖活活烧死在宫中,“李天下”就这样丧命在惊心动魄的特技效果中。不久,李嗣源攻入洛阳,后来从废墟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谥为庄宗。

文学大家欧阳修是这样评价庄宗的:“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后唐庄宗的用人之道,虽然独树一帜,实为不可理喻,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李隆基论政绩和才智应该排前四,可惜他不仅前明后昏,导致了安史之乱,还因为贪恋美色,强占儿媳、并将儿子“赐死”,实在令人寒心、发指。

9、明成祖朱棣

讲首都迁移到北京,在汉人皇帝中是很有胆魄的,永乐大典也是学术界的珍宝,并排郑和七下西洋使华夏威名远波,可惜重用宦官,祸害后世。

8、元世祖忽必烈

又一次统一全国,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因为吐蕃第一次正式纳入中华的版图,(可惜没把小日本纳进来),我们今天的版图就是从元朝继承下来的。(可惜小了很多)。

7、宋太祖赵匡胤

使自五代十国100年的分裂局面又一次统一。不仅是个有作为的皇帝,还是个重情义的皇帝,虽忌惮手下人的重兵,却不用汉高祖、明高祖的伎俩杀人,用喝酒聊天的方式就OK了。对后周的皇室也很礼遇。不杀人、不流血就改朝换代了。

6、清高宗弘历

乾隆不仅是杰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完成了“康乾盛世”的伟业。文才也不错,一生留下4万于首诗,还酷爱收收藏古玩、字画。

5、秦始皇赢政

把他排第5也太委屈他了。如果说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是最大的,也是最大的之一。可惜施行暴政、杀戮太重。不过长城虽劳民伤财,却为后世流下了伟大的工程。很多制度被后世沿用,甚至至今。

4、汉武帝刘彻

大败匈奴,震华夏威风。手下有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各尽其职,卫青、霍去病、李广、东方朔、张骞、祖父偃、司马迁、董仲书。。。。。。可谓是群星闪耀。晚年虽有过错,但还知道下罪己昭。

3、隋文帝杨坚

结束了从西晋以来长打270多年的分裂。科举制更是影响深远。提倡节俭、体察民情在帝王中不多见的。只是生性猜疑,事必躬亲“欲以一人之智,段天下之务”。我最欣赏的一个皇帝可惜竟被自己的伪君子儿子害死。

2、唐太宗李世民

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16岁勤王便展露头角,20岁以明满洛阳。礼贤下士、深得人心,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登基后对内修生养息、恢复生产,对外抵抗外敌、开疆扩土。难得的是能居安思危、纳谏如流。

1、清圣祖炫烨

平定内乱、加强集权、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完整版图、抵抗外侵。康熙大帝

文韬武略、文治武功,天生就是个当皇帝的料。将一个内忧外患的满清政府代向了辉煌的“康乾盛世”。康熙还家教严格,子孙中没有一个纨绔。还学灌古今,对西方的自然科学也很有研究。他基本上做到了那个时代一个圣君所能做到的一切。

侯选: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光武帝刘秀、秦世祖符坚、则天皇帝武则天、周世宗柴荣、宋高宗赵光义、明宣宗宣宗朱瞻基、清世宗胤祯

很希望大家都能发表一下看法!

人的结合体,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皇帝是全国最高的教主,通过“封禅”、“祭祀”等仪式,维护着自己“天子”、“真龙”的身份。

下面就分别列举出中国古代历史上十位草根出身的皇帝:

本名叫刘三(刘季)。就连最善于为皇帝遮丑、掩饰的正史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他“改写”为一个生来就聪明绝顶、谋略过人、受人赏识的英雄。《史记》、《汉书》都说刘邦从小就无赖懒散、喜酒好色、懒惰顽劣、游手好闲,从不从事农业生产。因此,不仅邻里乡亲极为鄙视他,就连他的父亲太公都看不起他,经常拿老二刘仲跟他比,可《史书》却没记载当时刘邦是怎么回答的,可能这个无赖脸皮厚的根本没当一回事。而且,刘邦还鄙视读书和读书人,《史书》上记载刘邦见到儒生后会把他们的帽子摘下向里面撒尿,简直是一个混蛋!刘邦也是我最看不起的一个皇帝,骨子里的鄙视。可命运弄人,秦始皇帝死后,天下大乱,刀兵四起。身为泗水亭长的刘邦也趁乱起兵,自称沛公,跟随项梁、项羽打天下。趁项羽在黄河以北跟秦军主力鏖战之时,刘邦向西进军咸阳,灭掉秦朝。随后的史实如“鸿门宴”、“楚汉相争”到最后南面称帝就不在赘述。

一个事实:刘备也是一个“草根阶层”。《三国演义》、《三国志》都说刘备从小失去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靠织席贩履为生,过着贫寒的生活。《史书》上说刘备双手过膝、自顾能见其耳,而且还学的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史书》还记载刘备小时候玩耍时,指着房前如皇帝车盖的般的桑树说:“以后我也要坐在这样的车盖下面”,这极有可能是史家杜撰出来意在粉饰刘备自小就自命不凡的品质和远大的理想。刘备在黄巾起义的时候开始发迹,同关羽、张飞转战各地,屡建功勋,并开始

有了自己的一个据点。但在那个英雄辈出、诸侯割据、混战连绵、弱肉强食的时代,刘备的实力太小了,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等待一展宏图的时机,刘备在残酷的时代学会了忍耐的性格和委曲求全的精神。刘备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孙权,十足是一个投机主义者,也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典型者。刘备最善于见风使舵,也最善于过河拆桥。吕布、曹操都对其有救助之恩,但都被刘备算计过,特别是吕布还是间接被刘备害死的,气的吕布临死前大喊:“你这个大耳朵的家伙最没有信用了”。曹操帮助刘备脱离险境,还任命他为豫州牧,并给他军队讨伐袁术。可没想到,刘备讨伐袁术是假,夺取徐州是真,气的曹操横蹦。可就是这样一个“小人”,在各地都被当作英雄、救世主来看待,连曹操这样的三国时期唯一的英雄都对他赞赏有加,将起视为与自己同等的仅有的两个英雄之一(所谓“煮酒论英雄”一段有“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赤壁之战使得刘备“咸鱼翻身”,短短数年就夺得荆州、益州,成为与曹操、孙权并列的三大势力之一。221年,刘备在成都的武担山即位称帝,随即头脑发热讨伐孙权,名为关羽报仇,实为夺回荆州。但在猇亭一战当中败于年轻的东吴将领陆逊,被火烧联营七百里,狼狈逃会白帝城。223年,刘备在惭愧当中死去。

落的小小将领,但到石勒这一辈是穷困不堪。晋惠帝大安元年(302年)并州饥乱,杂居于此的少数族人四处求食。当时并州刺史司马腾大量缚卖少数族人到河北、山东等地。在石勒20余岁时被将军郭阳、张隆所掠,两胡一枷押往山东,卖到茌平地主师欢家做耕奴。师欢见他壮健雄伟、有胆略、善骑射,就给他自由。石勒仍为人佣耕,又一次为乱军虏去。在没有生路的情况下,他就召集王阳等八骑为盗,后又有郭敖等十骑投奔,成为十八骑。石勒率十八骑参加了汲桑领导的牧人起义,一起投靠了公师藩。公师藩被杀,石勒和汲桑逃亡。汲桑起兵,石勒为副手,屡败晋兵,并杀死了司马腾。汲桑兵败被杀后,石勒投靠前赵的皇帝刘聪,征战河北一带并屡立战功。311年4月,石勒在苦县击溃了王衍率领的晋军主力,焚烧了当时最大实权人物东海王司马越的灵枢,声称为天下人报仇,以宣泄对司马氏统治者的愤恨。六月刘曜攻打洛阳,石勒率军前去助战,攻陷洛阳,迁晋怀帝到平阳,西晋政权遭到毁灭性打击。319年前赵内乱,石勒遂脱离前赵独立,建后赵王朝。329年,石勒在洛阳打败并杀死前赵皇帝刘曜,基本上统一黄河以北。330年,石勒称帝,完成了从一名奴隶到最高统治者的最终蜕变。石勒是一名有作为的少数民族君主,他爱惜民力,鼓励农业生产,使得残破的北方经济有了恢复;重视民族团结,反对欺压汉族;重视儒学教育,兴办学校;崇尚节俭、反对浪费;任用谋士张宾等汉人,选拔贤良,实行考核,政治清明;推行改革,促进羌族的汉化。可以说,石勒是当时那个时代少有的明君,对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

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生于兴宁元年三月壬寅夜,即公元363年4月16日。出生时,其母即死,其父刘翘因家境贫寒,便想将刘裕抛弃。与刘裕同郡的刘怀敬之母,是刘裕的从母,当时生刘怀敬尚未满月,闻此事,便前去阻止了刘翘,“断怀敬乳而乳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一》)。刘裕长大后,“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事廉隅小节”(《南史·武帝本纪》),对继母也孝谨称著(其继母生有二子,为刘道规、刘道怜)。但仅识文字,以卖履为业。因为刘裕喜欢赌博,所以被邻居们看不起。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竟当上了开国皇帝,所以有人将此称为“寒人掌权”。

《文苑英华》说陈霸先是“火耕水耨之夫,荜门圭窦之子”,门第贫寒。但陈霸先青少年时打鱼练武,兴趣广泛。古代正史对他青少年时有这样的评价:倜傥大度,志度弘远,不理家产,“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又称陈霸先“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陈霸先的仕途也是坎坷万分,据《南史》和旧志言陈霸先“初仕乡里司。后至建康(今南京)为油库史。”南朝制度,县下有乡,乡下有里。里司管一里地的事。可见陈霸先年青时之艰难,其入仕亦从极低之职开始。不久,担任了新喻侯萧映(梁武帝侄子)侯府的传令吏。由于受到萧映器重,萧映任广州刺史,授陈霸先为中直兵参军,不久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梁大同十年(544年),广州爆发兵乱,萧映被围。陈霸先率三千精兵,一战解围,受到梁武帝瞩目。至此,陈霸先的人生轨迹开始转变,一步步走向辉煌。552年,陈霸先由于平定侯景叛乱有功,与另一名大将王僧辩共同执掌了南梁的军事大权。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野心勃勃的陈霸先当然不能容忍王僧辩与自己争夺最高权力,陈王决战在所难免。554年,梁元帝被西魏杀死于江陵。555年,北齐派南梁投降贵族萧渊明来当傀儡皇帝,王僧辩被迫表示支持,陈霸先则坚决反对。9月,陈霸先在江口起兵,利用全国讨伐王、萧的呼声,顺利的实现杀死王僧辩、废掉萧渊明的目标,并最终掌握了南梁的政权。陈霸先于557年禅梁称帝,建立陈政权。陈霸先生逢乱世,尽管身经百战,收拾的却是百废待兴的江山,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公元559年月,陈霸先病逝。

刘邦更次、人性更残酷。朱温兄弟三人,父亲早死,母亲带着兄弟三人在萧县大户刘崇家作佣人为生。兄弟三人当中以老三也就是朱温最凶悍、无赖,因此常常遭到主人的鞭打。877年,朱温参加了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并逐渐崭露头角。黄巢攻占长安后,朱温担任东南面行营先锋使。攻陷同州后,又被任命同州防御使。882年唐朝军队反攻,朱温也遭到黄巢猜忌,于是转而投靠唐朝,并反过来充当镇压起义军的急先锋,并因此被赐名为全忠。883年年,任宣武军节度使(今河南开封),加东北面都招讨使。884年,全忠与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用同志的鲜血为自己铺设了一条通向中央的道路。以后10余年间,地方上朱全忠凭借汴州(今河南开封)优越的地理条件,逐步吞并割据中原和河北地区的藩镇。在中央,勾结一些对宦官专权不满的官僚,打击宦官势力,并遥控皇帝。901年被封为梁王,同年朱温尽诛宦官,完全掌控中央。904年,全忠遣人杀昭宗,立其子李柷(哀帝)。907年,全忠废李柷称帝,改名晃,是为后梁太祖。建都开封(后曾一度迁都洛阳),国号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朱温对农业生产比较重视,对唐王朝积弊也有所改革。但他与据有太原的沙陀贵族李克用、李存父子连年征战,损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物,逐渐丧失军事上的优势。他生性残暴,滥行诛戮,制造社会恐怖气氛。在私生活方面更是一塌糊涂,竟然公开与自己的各个儿媳“扒灰”,引起诸子的仇视。晚年,因皇位继承人未定,皇室内部矛盾尖锐。912年,为次子朱友珪所杀,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建立者、卖国贼、“儿皇帝”石敬瑭同属于沙陀部,但其出身却要卑贱的多。尽管称帝以后,刘知远生拉硬扯的将自己的远祖跟东汉皇族搭上边,但也不能否认,到了他这一代,已经完完全全地“泯然众人矣”。在刘知远小的时候,他性格很内向,平时也是寡言少语,因为体质较弱,所以又经常得病。还有他的眼睛白多黑少,加上脸色紫黑,给人一种很威严的感觉。由于少时家贫,刘知远充军当马奴,在晋阳牧马。在一次牧马时,因为马踏坏了寺庙属地的庄稼,被僧人捆绑起来,打了一顿。据说刘知远在晋阳牧马时看上一个李姓姑娘,提亲时由于家贫只好“倒插门”进入姑娘家为婿。可见,刘知远真是狼狈到了极点。后唐时期,刘知远从军投靠割据河东的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当军卒,地位很低,看不到晋升的前景。后来由于两次救过大将石敬瑭的命,被石敬瑭留为牙门都校。石敬瑭担任河东节度使后,提拔刘知远担任马步军都指挥使,甚得石敬瑭信任。936年,刘知远为石敬瑭出谋划策并建立了后晋帝国,石敬瑭也投桃报李委重任于刘知远,最后将其提拔为河东节度使。石

敬瑭死后,养子石重贵与契丹反目,刘知远也开始积极准备着代晋自立,对朝廷的命令也开始阳奉阴违。946年,契丹大举南下灭掉后晋,刘知远立刻就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帝国。契丹在中原地区人民激烈的反抗下退回关外后,刘知远也进入开封,统治后晋旧土。刘知远的主要功绩是利用民众抗击契丹的热情,不仅将其赶出中原,而且还遏制了契丹再犯的意图,这对饱受战乱的中原地区生产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刘知远当皇帝还不到2年,于948年去世。

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六岁时李昪的父亲就在战乱中去世了,他随母亲跟着伯父一起到了淮南。不久,母亲也不幸去世,成了孤儿的李昪只好到寺庙里勉强维生。后来杨行密派兵支援山东的王师范,攻打濠州(今安徽凤阳)时得到了他,见他聪明机灵,长得也很招人喜爱,于是就想将他收为养子,但亲生儿子们极力反对,杨行密无奈只好把他给了属将徐温,李昪就做了徐温的养子,改名为徐知诰。徐知诰长大后,不但相貌出众,而且胆略过人,他为人厚道,待人诚恳,人缘也很好,威望高过徐温的其他儿子们。徐温因此常常训斥自己的儿子不如徐知诰,引起诸子的忌恨。诸子多次想设计加害于他,但都因为徐知诰人缘好、善于藏拙而化险为夷。杨行密死后,徐温执掌南吴朝政,徐知诰也因为能力突出担任要职,成为养父的左膀右臂。徐温死后,徐知诰在宋齐丘、等人的帮助下执掌朝政,并于937年废掉南吴皇帝杨溥称帝,建立南唐政权。登上帝位以后,徐知诰自称是唐室后裔,改名李昪。在位期间亲政爱民、力行节俭、奉行睦邻外交,为实现南唐的稳定发展作除了重要贡献。

戏曲数不胜数。朱元璋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寒,大饥荒时一家人几乎死尽。为生活所迫,朱元璋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备受僧侣欺凌。元朝末年,参加红巾军郭子兴部下反元,在郭子兴手下屡立功勋,深得信任。郭子兴还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也就是后来的“大脚马皇后”。郭子兴死后,其子郭天叙代领其众,并接受小明王韩林儿的收编,朱元璋也被任命为左副元帅。郭天叙死后,朱元璋接管全军。接着,朱元璋向将江南进军,1356年攻占集庆(南京),并改名为应天。此后,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相继攻取常州、江阴、常熟、徽州(今安徽歙县)、扬州等地;并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应天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势力不断壮大。1363年,韩林儿投奔朱元璋,并完全被其控制。随着势力的增强,朱元璋

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明升等割据势力,并暗杀韩林儿统一南方。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将元朝末代皇帝顺帝赶出关外,正式统一南北。朱元璋即位后大力加强君主专制,废除宰相职位,集大权与一身;大兴文字狱,压制社会思想,制造恐怖气氛;大兴“胡、蓝党狱”,大杀功臣,造成社会的恐怖万分;建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严密监视社会舆论;大封诸子为王,驻守地方,意在维护统治。当然,朱元璋在促进社会稳定、鼓励生产、选拔人才、打击腐败、改革行政机构等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功绩。朱元璋可谓功过参半的君主,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色彩。1398年,朱元璋病逝。

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一说家中非常富裕),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出山再起。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1645年5月于通山县(今属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年仅40岁。李自成的悲剧在于没有清醒的意识到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犯了政治上的“幼稚病”,最后落得悲惨的下场。

"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有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一般认为,庙号始于商代,汉代承袭了这一制度。汉代对于追尊庙号一事是极为慎重的,因此不少皇帝都没有庙号。但这一制度发展到南北朝时已不太严格了,从唐代开始,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更是无帝不”宗”了。

追尊的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自汉代开始,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但也有例外,如明代朱棣取代建文帝做了明朝皇帝,他并非开国皇帝,却庙号明成祖;清人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皇帝也非大清的开国皇帝,仍被尊为“世祖”。

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殁世帝王的全号。如汉武帝的全号是太宗孝武皇帝,隋文帝的全号是高祖文皇帝。习惯称呼中,唐代以前对殁

世的帝王简称谥号,不称庙号;唐代以后由于尊号的出现,尊号、谥号加在一起很长,不便称呼,所以又改称庙号。到了明清两代,因为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除外),所以明清两代的皇帝习惯上常称他们的年号。称年号的皇帝生前也可以称呼,故而若康熙和乾隆皇帝在世时,称他们为“康熙帝”、“乾隆爷”,那就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如称他们为“圣祖”(康熙庙号)和“高宗”(乾隆庙号),就不对了。

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死后,据其生前业迹评定的带有褒贬色彩的称号。郑玄注云:"谥者,行之迹也”。《五经通义》:"有德则谥善,无德则谥恶,故虽君臣可同。" 上古有号无谥,周初始制谥法,至秦废。汉复其旧,历代因之,至清止。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依据生平业绩,根据谥法拟定谥号,奏请钦定。

明朝代灭亡后,末帝的谥号由清朝代立。如崇贞被顺治帝追諡为“莊烈愍皇帝”,清代史书多简称为明愍帝。《清史稿?礼志六》:"乾隆四十一年,定明代殉国诸臣,既邀谥典,并许入祠”。

谥号的选定要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等。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憨”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乎谥,没有恶谥。谥号之有善恶,西周共和以后。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后来就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谥号中还有一种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土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到汉代才盛行起来。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高官司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谥号、庙号的选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年号的起源和命名

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纪元”亦称建元,是纪录年度之始。西汉以前,一个皇帝无论时间长短,都是既不改元,又无年号,一元到底,概称xx帝的xx年。王号纪年比年号纪年方便一些。彼时,承袭王位者,也只采用王号纪年,不建年号,如周惠王元年。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帝王们出于政治的需要,便逐渐改变了纪年的方式。我国历史上正式改元是从汉武帝开始。正式建立“年号”作为制度传袭下来,则在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年号实行后,每一位新皇帝登基都要重建“年号”,即称为改元,一直延续至清末“宣统”为止。辛亥革命后,所用的民国岁次和袁世凯的“洪宪”仍留有年号的遗迹。

历史校本课程 授课方案

《历史与电影》(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题材优秀影视展播 第一部分前言 在世界电影长廊中,70年前那场几乎席卷整个人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世界经典电影宝库中的“百宝箱”。70年以来,各个国家所拍摄的二战题材电影难以计数,无论是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亲情、友情、爱情的感人故事,还是直接将镜头对准战场,描述战争的惨烈和震撼,“二战电影”都闪现出其不朽的价值,作为最具有国际共鸣性和人类反思精神的文化主题,直到今日,它仍然是电影人发掘不尽的宝库,每隔一两年,便会有若干部二战题材影片成为当年国际影坛的扛鼎之作。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特地选定从电影的角度去感受真实的二战。 第二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影视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在新课标要求下寓教于乐最有效的媒体。利用影视辅助教学,将含有历史资料的优秀影视作品引进中学历史课堂,把它作为校本课程容来进行开发、探索,这样可以丰富学科教学资源,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也比传统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中考注重考查周年纪念的历史事件,往往以时政热点切入,考查我们所学的历史的基础知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近代日本侵华史、抗战的相关知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日关系发展走向将会成为我们今年很可能考查的容,为了更好的应考,所以设计了这一专题学习。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历史与电影》这一校本课程的实施,来辅助和丰富人教版本历史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2、影视作品会把许多生动的历史情节和历史人物展现在屏幕上,化虚为实,化静为动,通过其强烈的光感、鲜明的色彩、具体的形象映入学生的眼帘,使视听效果更加突出,让学生更容易形成历史表象,加深对历史知识和概念理解和记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围绕学习课文的容,广泛搜集整理能够支持和帮助这一课的相关影视,并对影视资源进行整合。 2、通过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参照比较,并加以教师的指导来欣赏影视作品。 3、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观看与欣赏,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心得体会交流,并对观看的影视作品作出评论。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代名人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 第一节励志篇 成功励志: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读书可以明智...... ------ 诸葛长青

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2: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3: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4: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

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5: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6: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学生历史故事

小学生历史故事 在整个的历史教学之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学生们掌握我国的历史以及全世界的历史进程,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小学生历史故事。 小学生历史故事1:鄱阳水战定江南元朝末期,朝政废弛,社会动乱,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公元1352年,郭子兴起义占据濠州(今安徽凤阳)。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领袖,收罗人才,整顿军队,势力日渐壮大。公元1360年,陈友谅杀死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为汉,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区。 朱元璋采纳刘基等人的建议,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先夺取金陵(今江苏南京),以此为基地,平定江南,最后攻灭元朝,夺取北方,统一全国。朱元璋要平定江南,势必要同陈友谅进行激烈的争夺。 因为陈友谅地处金陵上游,控制了安庆、九江、武昌三个战略重镇,占地广阔,力量强大,仅水军力量就10倍于朱元璋。因此,陈友谅的存在是朱元璋平定江南的最大障碍,他们之间的争战,不仅关系到彼此之间的生死存亡,也必将是争夺南部中国的战略决战。 正当朱元璋准备攻打陈友谅之际,陈友谅也在积极筹划消灭朱元璋。公元1360年,陈友谅率领强大的水军,从采石沿江东下,进攻应天府,一心想并吞朱元璋占领的地盘。 朱元璋赶忙召集部下商量对付汉军的办法。有的说,跟汉军的力

量相差太大,不如趁早投降;有的主张逃到钟山(在今南京)死守;也有人主张拼一死战,如果失败,再逃不晚。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只有谋士刘基站在一边,一声不吭。 朱元璋犹豫不决,散了会,把刘基单独留下来,问他有什么主意。刘基说:“我看那些主张投降和逃走的人就该杀!” 朱元璋说:“请问先生有什么办法打败敌人?” 刘基说:“敌人远道来侵犯,我们以逸待劳,还怕不能取胜?您如果多用财物赏赐将士,再用一点伏兵,抓住汉军的弱点痛击,要打败陈友谅就大有希望。” 朱元璋听了刘基的话,满心喜欢。两个人又商量了一阵,把计策定了下来。 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跟陈友谅是老相识。朱元璋把康茂才找来,对他说:“这次陈友谅来进攻,我要引他上钩,没有你帮助不行。请你写封信给陈友谅,假装投降,答应做他的内应;再给他一点假情报,要他兵分三路攻打应天,分散他的兵力。” 康茂才说:“这事不难。我家有个守门的老仆,给陈友谅当过差。派他送信去,陈友谅准不会怀疑。” 康茂才回到家里,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写了信,连夜叫老仆赶到采石,求见陈友谅。陈友谅见了老仆送来的信,果然并不怀疑,问老仆说:“康公现在哪里?” 老仆回答说:“现在他带了一支人马,驻守江东桥,专等大王去。” 陈友谅连忙又问:“江东桥是啥样子?”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历史教研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课程名称一:中外历史风云人物评述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各种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与实践,更加深切感受和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清晰的理顺历史发展脉络,从而学会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进一步提高大家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加走进历史人物,走近他们的思想、生活、主要活动,帮助大家更好的汲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以更多的聪敏和智慧去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课程内容

(三)授课方式及计划 本课程授课时间为一学期,共18课时,授课15课时,复习考试3课时。使用多媒体投影、录像资料等教学设备。 (四)课程评价 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在授课和学习过程中对同学们进行参与度、作业完成等过程性评价,学期授课结束时通过纸笔测试或小论文、研究报告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 二、选课建议 1、选择本课程的同学应对历史学科有较高兴趣爱好和一定的历史学习基础。 2、限定人数50----60人。 课程名称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人类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的辉煌灿烂的文明,体会这些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同学们不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可以收到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世界优秀文明的濡染。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开阔国际视野,确立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二)课程内容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 2、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雄伟的金字塔 3、佛教建筑的瑰宝-----印度泰姬陵 4、圣城----耶路撒冷 5、石头的交响乐-----巴黎圣母院 6、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历史校本课程之二:历史艺术欣赏

历史校本课程之二 历史艺术欣赏 主持人:张书林 新课程改革已经铺开,各地各个学校纷纷根据新课程理念设计校本课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历史教研组决定开设《历史艺术欣赏》,为此制订《历史艺术课程标准》。 一.环境分析 1.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已经启动校本课程,上自校长下到一般教师都认识到了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互联网的发展为教学资源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校网络建立已经三年,有了很好的基础。 3.软件业的飞速发展,使软件产品的成本日见降低,市场销售的电子图书尤其是图谱一类的软件层出不穷,价格很低,既容易购买,也能够买得起。 4.本校历史教师的电子备课水平有了一定基础,有两位教师达到计算机中级水平,其余也都达到了初级水平,并且热心于制作电子教案,使用校园网和投影仪。 5.本校计算机课开设的早而且扎实,学生自学和在校学习电脑,有了较高水平,能够搜集运用一些历史知识、图片。 6.学校购买了一批历史教学软件和资料,历史教师私人也购买了不少历史资料软件,并且初步整理了一些具有较高历史文献价值的图片、视频、音乐。 二.课程性质 历史艺术欣赏课程是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结合本校历史教师实际的校本课程,主要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实施的实践性加资料探索性的课程。 三.基本理念 通过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实物的照片或视频、音频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设计思路 将中外历史艺术按照时间顺序合编,教师提供每一次课可能欣赏的题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如何探究这些历史艺术,下一次课进行欣赏,如此循环往复。 五.课程目标 1.认识一部分主要的历史艺术代表作品;了解一些艺术的普通知识。 2.激发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掌握历史图象资料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初步形成历史艺术鉴赏能力。 六.课程内容 (一)文明古国的历史标志 1.埃及金字塔和阿蒙神庙 2.两河流域的历史遗迹 3.印度河流域的古城、佛教艺术

围棋的趣味历史故事

围棋的趣味历史故事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围棋极具典型的中国哲学气息。它以黑白两种符号的排列组合,演习出一系列变化莫测的方阵化境,与太极、阴阳之道相通。一方纹枰,数百枯棋,我们可以看到运动、韵律、对称之美,感受到舒缓、抑扬、狂肆的节奏。自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百姓乐此不疲,也演绎出许多趣闻佳话。 举棋不定 公元前559年,卫献公得罪了大臣,上卿孙林父和亚卿宁殖发动了政变,推翻了卫献公的统治,改立卫殇公为君,献公不得不逃到齐国去避难。 十二年后,宁殖的儿子宁喜当上卫国的左相,而卫献公也在齐国的帮助下占据了卫国夷仪这块地盘,并开始图谋恢复君位。 卫献公派人找宁喜谈判,要求他废黜卫殇公而拥戴卫献公,并以复位后让他独掌国家大权为条件。 宁喜犹豫再三,还是同意了卫献公使者的劝说。 卫国大夫太叔文子知道了这件事,说:“宁喜看待国君还不如下围棋,日后定不能幸免于祸难。下棋的人举棋不定,就不能胜过对手,更何况安置国君这样重大的事情呢?九代相传的卿相,到宁喜这里就要灭亡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宁喜后来果然被杀。 这就是成语“举棋不定”的来历。 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呜呼……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观棋烂柯 东晋时,信安郡樵夫王质入石室山中伐木,见两童子对弈,便将斧子放在地上,驻足观看。也不知看了多久,两童子顺手给了王质几枚枣核状物,王质吃下后遂不觉饥饿,继续专心致志地看棋。一局棋尚未下完,一童子忽对王质道:“你怎么还不离开?”王质如梦初醒,忙去取斧子,却发现斧柄全已朽烂不堪。回到家里,物是人非,原来山中一局棋,世上已百年。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与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持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梁·任昉《述异记》 围棋赌墅 东晋时苻坚兵力强盛,一次率军号称百万,在肥水驻扎,京师震惊恐慌,皇帝任命谢安为征讨大都督。

历史校本课程

第1课始兴古城及建设 古城的建设及建筑业:始兴县城太平镇,古称陈坊。从元朝天历元年(1328年)定为县治至2011年已有683年的历史。明朝天顺四年(1460年),筑土城墙,开东、南、西、北四门。民国时期,最宽的环城路、建国路只有6米宽。且多为土质或卵石路面,房屋为砖木结构平房,楼房少许。 第2课始兴的历史建置 始兴名字的由来及建置:据城南玲珑岩螺壳胶结堆积出土的石器及动物骨化石等遗迹考证,原始时代已有先民于此生息繁衍。 夏商周时,地属南交。《禹贡》为扬州地域的南境。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为百粤(越)地。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属南海郡。 汉初,南海郡尉赵陀割据岭南,属南越。 西汉五年(前202年),设豫章郡置南埜(野)县。本境属南埜县地。当时南埜地域,辖 今江西的南康、大庾、崇义、上犹、信丰和广东始兴、南雄及仁化部分地区。 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南庐”为南野。刘协兴平元年(194年),析豫章郡置庐陵郡。南野县属庐陵郡。 赤壁战后(208年),三国鼎分,本境属吴。 吴孙权嘉禾五年(236年),庐陵郡分设南部都郡,本境属南部都尉。 孙休永安六年癸未(263年)春,孙吴为加强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建设战略后方,析南野县南乡地置始兴县。“始兴”一名始此。孙皓甘露元年(265年),十一月,以桂阳南部置始兴郡,统曲江、桂阳、始兴、含洭,贞阳、中宿和阳山七县。始兴县属始兴郡。 南朝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年),改始兴郡为广兴郡。

齐高帝建元初年(479年),复名始兴郡,南齐设置斜阶县,后改为令阶,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年)四月,再改名为正阶县。 梁大同二年(536年),正阶并入始兴县。 梁元帝承圣中元年至四年(552-555年),分始兴地置安远县。 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改安远县为安远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郡废,改安远郡置大庾县,隶广州总管府。(按:《隋书》是年省诸郡,于始兴郡置广州总官府,统县十六,始兴在焉。) 隋大业三年(607年),属南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属番州,不久改名东衡州。 唐贞观元年(627年),改为韶州,隶岭南道,始兴县属韶州。 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析始兴县北界的化南、横山两乡置贞昌县(今南雄县)。宋宣和二年(1120年),赐名保昌。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韶州为始兴郡。乾元年(758年)。复为韶州。 南汉乾和四年(946年),置雄州。“雄州”一名始此。始兴县属雄州。 宋朝开宝四年(971年),以河北路有个雄州,故加“南”字以区别。“南雄”一名始此。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该南雄州为路,隶广东省道宣尉使司都元帅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南雄路为府,隶岭南道,隶承宣布政使司。 请嘉庆十二年(1807年)。改南雄府为直隶州,裁去保昌县,隶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始兴县属之。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地方政权为省县两级建制,始兴县隶广东省。民国3年,省县之间设道,始兴属岭南道。民国9年,属北江善后公署、北江绥靖公署。民国25年,属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7年,为省直辖。 1949年9月25日,始兴全境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属北江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1950年1月27日,属北江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

中国常用的历史典故

中国常用的历史典故 导读:中国常用的历史典故20则 1 钱可通神 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他更加光火了。要求两天内结案。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 骑猪 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见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 鸟尽弓藏 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

谋反,把他抓起来。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 屏风误点 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孙权看到后。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 蒲柳先秋 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6 弃席 春秋时,晋国的重耳在外流亡二十年,不少人跟随他出生入死。后来,他加国为晋文公。在途经黄河边时,下令把原来的生活用品如席蓐(卧具)笾豆(食具)等都丢掉。凡是手足胼胝,面目黧黑的人都走在后面。跟随他流亡的人中有个叫咎犯的.听后大哭。重耳问他:“回国应该高兴,你为什么样哭呢?”咎犯说:“你所丢弃的,正是流亡中赖以生活之物和出生入死的功臣,我能不感到悲哀吗?”重耳当即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与实施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与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类的校本课程开发由于其学科特点具有广阔的空间。 1、历史类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利条件 历史类校本课程开发具有三个有利条件:其一,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泛,具有非常多的可以开发的主题;其二,历史学科的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史书、影视作品、戏剧、音乐歌舞、古典诗词、文物古迹、著名人物等等,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三,历史学科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使历史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具有活动性的特点。可以采取阅读史书、参观古迹、观看影视作品、人物访谈、手工制作、设计旅游景点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2、历史类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历史类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有三种:课程的补充策略——即针对国家课程中的薄弱环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师资力量,加强对某一个主题的拓展和深化;课程的改编策略——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和结构调整;课程的创新策略——课程的创新是指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教师新开发的,不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 3、历史类校本课程开发设计 根据以上三种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可进行如下的历史类校本课程开发的设计。 第一类:课程的补充策略。在我们进行历史、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时,往往由于课时的限制,不能对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或重大题材的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课程的补充策略就是弥补这种缺陷的最好方式。可开发的这类课程有:中国古代人物评介、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科技史、科举考试制度漫谈、世界宗教简史、世界战争简史、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人物等。 第二类:课程的整合策略。 课程的整合策略就是按照学生的兴趣和老师的专长对课程进行整合。比如:国别史+地理、历史+政治、文学+历史+地理、化学+历史、英语+历史、音乐+历史、美术+历史、体育+历史等等。这类课程有:中国政治制度源流考、中国法律制度史、世界史资料阅读、英语历史剧表演、扶桑史话、美国的故事、《水经注》中的历史地理、中国古代风水术、中国古典舞、古乐与历史、唐朝的音乐与舞蹈、歌声与历史、中国古代炼金术与化学、深圳史话、南山史话、中国武术史等。 第三类:课程的创新策略。课程的创新策略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

书信的历史故事

书信的历史故事 篇一:诚信的历史故事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

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移木建信 战国时,商鞅准备在秦国变法,惟恐老百姓不信,于是命人在都城的一个城门前,放了一根高三丈长的木柱,并到处张贴告示:”谁能把城门前那根木头

搬走,官府就赏他五十金。”老百姓看到告示后议论纷纷。大家怀疑这是骗人的举动,但一个年轻力壮、膀大腰圆的小伙子说:”让我试试看吧!我去把城门那木头搬走,要是官府赏钱,就说明他们还讲信用,往后咱们就听他们的;如果不赏给,就说明他们是愚弄百姓。他们往后说得再好,我们也不信他们那一套了。”说罢来到城门前把那根木头搬走了。商鞅听到这一消息,马上命令赏给那人五十金。那位壮汉看到自己果真得到了五十金,不禁开怀大笑,一边炫耀那五十金,一边对围观的老百姓说:”看来官府还是讲信用的啊!”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传遍了整个秦国,商鞅这才下令变法。 一饭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传统节日文化读本

目录 序言 前言 认识传统文化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2)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5) 春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5) 清明节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9) 端午节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6) 中秋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2) 重阳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2) 其它传统节日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49) 附录 (64)

后记 海棠没有在夜色里绽放林中也没有梅花或雪莲守望了千年的沉默 依旧是绿色的无言 那么这路上徘徊的寻梦者可否拥有梦里忧伤的自由可否有拣尽寒枝的自守 呵护夜的安宁 守望绿色的风

序言 2005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告终,留给中国人的是一连串关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反思。在一次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调查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对传统的认知不足。?从问卷的统计中可以看到,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大都给了一个中性的回答,对中国古典文献、艺术和习俗也很模糊。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说,?传统文化中不需要被消解的是否都被消解了?站在全球化的立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否已经牢靠?还是有很多疑问的。前卫的、新潮的新新人类,纷纷过起了洋节!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一些有识之士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 当《论语》被称为东方人的?圣经?,被尊为日本工商界的 ?圣经?,《菜根谭》这种普及读物被日本借鉴为商业经典,日本、韩国的中药占领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都要开设孙子兵法课,?四大发明?,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早已被外国人接过去发扬光大时我们怎么想?当优秀的汉学家出现在日本,甚至西方国家时我们怎么想?当大陆学者专家慨叹我们的学问做得不如日本学者、台湾学者时我们怎么想?出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胡适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国去。到了27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28岁回来,在北京当北大教授。不到30岁全国闻名,凭什么?凭13岁之前受的国学教育基础! 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鲁迅、老舍——读古书长大的!林语堂、梁实秋——读古书长大的! 今天,在浮躁和喧哗中我们丢失了什么?仅仅是泛黄的书页,化尘的古人吗?我们丢失的是精神,传统文化的精神。新时代呼唤多元文化,呼唤文化的融合,但多元和融合就等于丢失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民族国家被尊重被认同,在于它能坚守自己的民族传统,保持民族个性民族特色。全球化不意味要对本民族传统漠

精史上十大历史故事

史上十大历史故事 中国,这个世界上唯一将五千年文明延续至今的国家,有着辉煌、光耀古今的历史;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古至今,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传奇人物,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故事令我们回味无穷。经过一个寒假的整理,我总结出史上十大着名的历史故事 一、《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二、《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三、《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四、《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五、《刮骨疗毒》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六、《皇甫谧浪子回头》 皇甫谧,魏、晋年间人,是西晋着名的学者和医学家。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七、《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着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八、《华佗拜师学艺》

历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历史校本课程设计: 《中国现代人物研究》系列课程 一、选题背景 1、中国现代史在中国国家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近现代史是我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渡的历史,而中国现代史更是记载了辛亥革命后现代民主政治以及现代化思想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我国目前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和挑战都是在那段转型期埋下的伏笔。 对中国现代史这一段历史时期进行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我国历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2、人物研究对于历史研究和学生历史理解的作用 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生与发展的历史,故而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切历史都是人物史。历史人物的思想、言行,以及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轨迹。故而对历史长河中的人物进行研究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一种同情心和同理心。 同时,以人物为课程的主角,有利于丰富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时代背景:民国热、知识分子研究热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对民国史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研究热潮。无论是学术探讨,还是通俗类的历史读物层出不穷。本课程的设置也是迎合了社会大众对于这一历史问题的兴趣,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对社会上流传的通俗读物进行一定的甄别,引导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历史思考。 4、与高中历史课相衔接 在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国现代史是缺失的,在1912到1937年间的历史中只有抗日战争出现在了课本里。这就导致学生对中国现代史的认识和了解是很不够的。希望通过这一系列课程可以对此进行一些弥补。 二、课程目标

1、记住并能说出若干个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影响; 2、通过对人物的具体分析,能理解在特定历史情境下不同人物做出的不同选择,并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价; 3、对中国现代史历程中国家转型的整个过程形成较为宏观的理解,能够对当下中国发展应如何应对西学与东学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4、感悟历史人物为国家发展做出的牺牲与贡献,能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家国情怀。 三、课程内容 1、课程范围 本课程将时间年限设定在1912-1949年,对中国现代史上的历史人物进行分类分专题的探讨。 2、课程框架 本课程为《中国现代史人物研究》系列,共分三个分支课程,每一课程针对一类历史人物展开,课程内部再分专题组织教学。 课程一:《中国现代史上的军政要员》 课程内容:课程由5个专题组成,从政治、军事和外交三个方面了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艰辛过程,感恩那些对革命事业付出心血的人们,对历史人物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可观的评价。专题一:辛亥革命时期分裂的革命阵营(4课时) 结束了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辛亥革命中,涌现了一批思想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些革命派大多来自由孙中山和黄兴组成的同盟会,他们与保守的改良派持有不同的政治态度,并采取了雷厉风行的军事行动。但在后期,革命阵营出现了分裂局面。本专题包含了在辛亥革命中起重要作用的任务,有孙中山、黄兴、章太炎和宋教仁等人。通过了解各个人物的政治观念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碰撞,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时空框架内评价人物,理解他们的政治理想和选择。 专题二:割据一方的封建军阀(4课时) 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混乱局面催生了各个军阀势力,他们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割据一方。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他们之间的关系或是联合,或是冲突。本专题包含了主要的军阀势力的领导人,有袁世凯、段祺瑞、冯玉祥和张作霖等。通过了解各军阀的地方统治、

历史校本课程

目录 课程概况……………………………………………… 第一节概况……………………………………… 第二节随葬品……………………………… 第三节景区建设………………………… 第四节发现过程………………………………… 第五节挖掘过程………………………………… 第六节陶埙…………………………… 第七节景点建设及资金拨付情况……………………

火烧沟文化遗址 【课程概况】 火烧沟文化遗址是甘肃六大古文化遗址之一,出土于1976年。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人类文化遗址,距今约3700年。该遗址位于玉门市清泉乡境内312国道边,范围约20平方公里,中心面积0.2平方公里,距玉门市区20 公里。因火烧沟文化的出土地周围是一片红土山沟,土色红似火烧,所以这一古文化遗址被考古界称为"火烧沟文化"。197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在遗址中心边缘发掘古墓葬312座,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陶器、铜器、玉器、骨器和部分金银器。因其遗址内有红土山沟,土色红似火烧,被考古界称为"火烧沟文化"。 概况 火烧沟遗址以墓葬为主,已发掘清理出的古墓有312座,出土文物中彩陶、石器与金银器、铜器共存。最为突出的当推大量的陶器,它们大多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其中不少属于珍品。如人型彩陶罐、人足彩陶罐、鱼型陶埙、鹰嘴壶、三狗方鼎等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出土的20多只陶埙是远古时代的一种吹奏乐器,是国内已经出土的古代乐器中年代较为久远的古乐器之一,极富特色。鹰嘴壶、三狗方鼎等造型优美,制作细腻,形象逼真,表现了远古时期的火烧沟人高超的智慧和审美能力。火烧沟出土的陶罐有98种,质地繁多,图案花纹各异,极具艺术性,富有观赏价值。 随葬品 古墓中的随葬品有狗、猪、牛、马、羊等,其中羊骨多而普遍。墓葬中的男女都佩带着金银首饰、松绿石珠、玛瑙珠等,证明当时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很发达了。墓葬中男女的装束、发饰、发具等,都表现了古代游牧民族的一种风俗习惯。联想其发达的畜牧业,这里很可能是古代羌族部落的生活遗迹。 景区建设 为了充分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示火烧沟文化的深厚内涵,1994年,玉门市人民政府投资70万元在原火烧沟文化遗址的西侧,建成火烧沟原始部落村。该旅游景点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位于312国道10米处,内有展示原始部落生产、生活场景的展棚6个,文物展厅和展馆各1个,已及墓葬房、接待办公用房等设施,并进行了一定程度

历史校本课程课案及分析

史校本课程课案及分析: 秦 王 扫 六 泸县六中罗其美

历史校本课程课案及分析 泸县六中罗其美 根据课改精神,历史教学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性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在注重课程目标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因此,我认为历史教学可以多采用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课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下面是我设计的一堂七年级历史活动课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课程目标] 七年级历史主要学习了中国古代史的前面部分,即从原始社会讲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过程中有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情况,有早期国家的建立(夏、商、西周),有春秋、战国社会发生的剧烈变革,也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军国家的建立(如: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再次出现分裂局面。 今天讲的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它对今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它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秦灭六国的进步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思想目标:根据秦始皇重视人才,教育学生应努力学习,成为将来的人才。如果成为管理人才也要重视人才。通过介绍万里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教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能力目标:思考秦始皇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评论秦始皇,以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认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培养阅读、归纳能力。 2、收集资料,通过整理认识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认识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 3、秦朝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如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作用。(确定原因:贯穿本课的核心问题是"统一",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国家,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维护统一国家) [教学难点] 焚书坑儒。(因为对初中学生来,难以理解,易主观臆断) [教学课时] 1课时。

趣味中国历史故事

趣味中国历史故事 皇帝的业余爱好 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按理,他们要管理好国家,应该是十分忙碌和操劳的。可是,有些皇帝把管理国家的事情都推给了心腹大臣和自己信任的太监去管,自己则专务“业余爱好”。其中有些帝王的业余爱好,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 唐玄宗接任于盛唐的国富民强,不愁吃喝,享受太平,闲来无事,专门研究音乐。他组织了专门的宫廷乐队和舞伎,自己谱曲,自己编舞,把唐朝的宫廷音乐推向高潮。他作的《霓裳羽衣曲》成为古代名曲。 唐僖宗可称得上典型的球迷皇帝。他曾得意洋洋地自我吹嘘:“我要是应考打球进士,一定得头名状元。”四川节度使出缺,有陈敬暄、师立、牛勉、罗元果四人争着要去。唐僖宗决定,采用击球选官。比赛结果,球艺较精的陈敬暄出任四川节度使。 唐庄宗喜欢摔跤(角抵之戏)。一天,他叫大臣李存贤和他较量,李存贤最初没有施展出全部本领,唐庄宗嫌不过瘾,说:“如果胜我,赏你一郡。”李存贤再次角斗时,竟斗胆把庄宗摔倒在地。庄宗不但没恼,反倒说话算话,封他为蔚州刺史。 南朝齐废帝萧宝卷特别喜欢做生意。他为了过做生意的瘾,下令在宫中的后苑设立市场,和宫女太监们共同做买卖,并建立起了“管理机构”。他以宠妃潘氏为市场总管,自己则充任潘氏手下的管理人员。对违反市场规矩的,包括皇帝自己,均可以鞭挞。 晋惠帝司马衷的儿子,从小不爱读书,当了皇帝后专门研究做生意。他在宫中让人和他一起杀猪卖酒,竟练到可以用手掂量肉的斤两,毫厘不差。 南唐后主李煜当太子时就喜欢填词,当了皇帝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专门研究写诗填词,即使在他亡国被俘的时候,也即景生情,写出很多感人的词作。他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名词名句,被人看做是五代词的顶峰,因此,人们称他为“皇帝词人”。清代的乾隆皇帝却专门写诗,他的诗在艺术成就上虽不及李煜,但在数量上却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人。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记载,乾隆御制诗有4集,共达33940首之巨!又据郑鹤声、郑鹤春所著《中国文献学概要》载,乾隆的诗有10多万首。以乾隆88岁寿数计,他平均每天要写出3首诗。 宋徽宗赵佶的业余爱好是书画。他曾在宫里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画院,并亲自给学员们上课和批改“作业”。他的书法艺术更是出类拔萃,所创造的“宋体”字一直流传到今天,印刷体中的“仿宋字”就是仿宋徽宗的字体。 明熹宗朱由校喜欢盖房子。他亲自当木匠、操作斧头凿锯一点儿也不比能工巧匠逊色。当他干得起劲儿时,不愿会见任何人。宦官魏忠贤投其所好,专挑其“引绳削墨”兴趣最浓的时候奏事,熹宗往往回答一声:“知道了,你去负责办这件事就是了。”结果魏忠贤操纵了朝政。不过,熹宗也真有耐心和劲头儿,据记载,他仿造皇宫里的建筑,造出来的宫殿模型真是惟妙惟肖。假如他不投胎皇家,说不定真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建筑家哩。 与其他皇帝的业余爱好相比,北齐后主高纬的爱好却显得寒酸和下贱了,他居然爱好当乞丐。他在后宫的华林苑设立了贫穷村舍,令人穿上破衣烂衫当乞丐,自己也参与其间,充任一个角色,从事乞丐之间的生意买卖,聊补精神空虚。 娃娃皇帝 中国的封建社会,帝王的“宝座”是世袭的,因此,出现了许多乳臭未干的娃娃皇帝。据统计,仅10岁以下的娃娃皇帝就有20多人。 最早的娃娃皇帝是西汉的昭帝刘弗陵。他10岁时继承皇位。 最后一个娃娃皇帝是末代皇帝溥仪,他继位时是3岁(1908年)。

历史故事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他们母子俩相依为命。 全靠母亲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孟母是个勤劳而有见 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但小时候的孟 轲天性顽皮好动,不想刻苦学习。他整天跟着左邻右舍的孩子爬树 捉鸟,下河摸鱼,田里偷瓜。孟母开始又骂又打,什么办法都用尽了,还是不见效果。 为了给父亲守坟,就把家搬到坟墓附近。时间久了,调皮的小 孟子就和小朋友们学着哭坟,挖土,埋“死人”和办丧事。一天, 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 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 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孟母看到了 就摇摇头,心想: “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种地方了。” 于是,孟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集市上整天吵吵嚷嚷地叫着买卖东西,孟子觉得很有趣。就又跟邻居的小孩儿玩起了杀猪,宰羊,买卖肉的游戏,还学起了模仿学猪羊死去的声音。有一天,孟母看 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 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 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 孟母看到了,皱起了眉头,她心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是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 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 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 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 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问他“你 最近书读得怎么样?”孟轲说:“还不错。”孟母一听,气极了, 骂道:“你这不成器的东西,逃了学还有脸撒谎骗人!我一天到晚 苦苦织布为了什么!”说着,揪着他的耳朵拖到织布机房,抄起一 把雪亮的剪刀,哗地一声,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 很惶恐,跪在地上问:妈妈,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 积月累,不分昼夜勤学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这一次,他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 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亚圣”。孟子的母亲也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子女的榜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