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格式纸张

数学教案格式纸张
数学教案格式纸张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课题:

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格式

小学数学教师“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基本格式 附件1为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模板; 附件2为行为动词举例; 附件3为目标续写范例; 附件4为学习过程叙写案例。 附件1:惠济区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设计者】郑州市惠济区***小学*** 【教材】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年级*册第*单元,第*页 【课程标准】 (学段目标中与本课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 【内容分析】 主要包括:本课主要内容,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及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色,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学习重点的确定等。 【学情分析】 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及教学难点的预设等。 【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目标表述中要包含:行为主体、学习内容、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等。 【评价设计】 应包括:评价题目及设计意图。评价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学习过程】 1.主要包括: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教师活动的开展—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活动的设计意图\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 2.提倡以问题链(大步问题与小步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构建教学设计的整体框架。 附件2:行为动词举例

附件3: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并能解决与例题难度类似的问题; 2.通过阅读课本具体例题和小组交流,在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中求加权平均数,并说出“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3. 在小组交流时,至少能举出三个生活实例,体会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篇一:高中数学备课模板《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教学计划- 1 -- 2 - - 3 - - 4 - 篇二:高中数学教案模板(1) 课题: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学校莱钢高中姓名李红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由图象求解析式的方法,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并研究性质;(2)体验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问题的过程,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3)让学生体验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建模、分析问题、数形结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难点:将某些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三、教学方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本节课的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应用,所以应让学生多参与,让其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然后由老师启发、总结、提炼,升华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现象,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潮涨潮散、云卷云舒,情绪的起起落落,庭前的花开花谢,一切都逃不过数学的眼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学的眼睛洞察我们身边存在的周期现象-----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二)典型例题(1)由图象探求三角函数模型的解析式例1.如图,某地一天从6~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求这一天6~14时的最大温差;(2)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意图:切入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同时以设问和探索的方式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做好基础铺垫,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后续教学活动。解:(1)由图可知: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是20?C;(2)从图可以看出:从6~14是y?Asin(?x??)?b的半个周期的图象,∴ T ?14?6?8∴T?16 2 2? ∵T? ? ,∴?? ? 8 30?10?A??10??A?10?2又∵? ∴? b?20??b?30?10?20 ?2? ∴y?10? 8 x??)?20 3? ??)??1, 4 将点(6,10)代入得:∴ 3?3????2k??,k?Z,42 3?3? , ,k?Z,取?? 44 ∴??2k?? ?3? ∴y?10x?)?20,(6?x?14)。 84 【问题的反思】:①一般地,所求出的函数模型只能近似刻画这天某个时段的温度变化情况,因此应当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变化范围;②与学生一起探索?的各种求法;(这是本题的关键!也是难点!)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有学生动脑分析,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a ( )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和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领 ),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习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 (),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 发现,同时启发学生( )。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 b 《》是小学数学课本第册(修)的第章“ ”的第节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打下基 础,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的知识和我们日常生活、生产、 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a ⒈知识和技能目标:让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 操作、对比等学习活动,认识( ),理解(),掌握(),探究和发现(),并能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 ⒉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动手实践 能力;提高学生的使用意识,培 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参和活动的过程中,进一 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体 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自主发展。 b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或理解并掌握)(), 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获得 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 心。 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

数学教学设计格式

篇一: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名称: 教学年级: 设计者:姓名、单位、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或小灵通!)、e-mail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2.教材编写特点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 4.我的思考 说明:教学内容分析应该建立在教师良好的数学素养之上。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5.我的思考: 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可能会发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学习要素。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 2.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的。 4.学习目标应该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 四、教学活动 1.活动内容 2.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3.活动的设计意图 4.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 可以采取测验、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教学设计中应包括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案。

以下几点供教师思考: (2)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小组活动的组织、信息技术的使用、练习的设计等,使 得它们更为有效? 篇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a ( (),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 发现,同时启发学生( )。 b 《》是小学数学课本第册(修)的第章“”的第节内容。 教学目标: a ⒈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等学习活动,认识( ),理解(),掌握(),探究和发现(),并能运用所学知识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培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体 b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或理解并掌握)(),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3)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 教学重难点: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1)

课题: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学校莱钢高中姓名李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由图象求解析式的方法,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并研究性质; (2)体验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问题的过程,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3)让学生体验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建模、分析问题、数形结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 难点:将某些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 三、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本节课的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应用,所以应让学生多参与,让其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然后由老师启发、总结、提炼,升华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现象,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潮涨潮散、云卷云舒,情绪的起起落落,庭前的花开花谢,一切都逃不过数学的眼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学的眼睛洞察我们身边存在的周期现象-----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二)典型例题 (1)由图象探求三角函数模型的解析式 例1.如图,某地一天从6~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Array(1)求这一天6~14时的最大温差; (2)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

设计意图:切入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同时以设问和探索的方式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做好基础铺垫,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后续教学活动。 解:(1)由图可知: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是C 20; (2)从图可以看出:从6~14是b x A y ++=)sin(?ω的 半个周期的图象, ∴ 86142 =-=T ∴16=T ∵ω π 2= T ,∴8 π ω= 又∵??? ????=+==-=20 210301021030b A ∴???==2010b A ∴20)8 sin( 10++=?π x y 将点)10,6(代入得:1)4 3sin(-=+?π , ∴ Z k k ∈+=+,2 3243ππ?π, ∴Z k k ∈+ =,432ππ?,取4 3π ?= , ∴)146(,20)4 38sin(10≤≤++=x x y π π。 【问题的反思】: ①一般地,所求出的函数模型只能近似刻画这天某个时段的温度变化情况,因此应当特 别注意自变量的变化范围; ②与学生一起探索?的各种求法;(这是本题的关键!也是难点!)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有学生动脑分析,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考习惯。

六年级数学教案格式模板

六年级数学教案格式模板 作为一位六年级的数学老师一定要对小学数学的所有内容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具体内容和重难点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整个小学数学知识做到“胸有成竹”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六年级数学教案范例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 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 上升15层(下降15 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

班得了20 分(扣了20 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 摄式度) 3、谈话: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 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 小格呢10 小格呢 B 、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是0C)你是知道的(那里有个0 表示0 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 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C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C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C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C的关系(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

简案模版 一、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aims) 2. 过程与方法(Ability aims)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Emotional aims) 二、教学重点难点(Teaching key point and difficult point) 1. 教学重点(Key point) 2. 教学难点(Difficult point)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Step1 Lead in): 2. 新课教学(Step2 Presentation): 3. 巩固提高(Step3 Consolidation): 4. 小结作业(Summary and homework): 四、板书设计(Blackboard design) 五、教学反思(Teaching reflection)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 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 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 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 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二、【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本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 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 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 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 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 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位置(一)新授课新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具准备 个人修改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 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 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 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 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 (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 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 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 位置。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内容确定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判定、合作、探究等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内容确定)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内容确定) 教具、学具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或教授)新知:(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 2、合作探究: 3、精要点拨: 三、巩固应用:(课堂练习) 一星级题目和二星级题目:(课本) 设计意图:以基础为主,主要激发中下层生的学习兴趣。 三星级题目:(课本)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星级题目和五星级题目:(课外,) 设计意图:此题是给中上层的学生做的,从而达到培优的效果;在培优方面,我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培养他们成为“问题”少年。 四、拓展延伸: 五、作业布置: 六、课堂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一、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该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前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关联。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本单元或本课时是_____________教材___________章(模块)的第_______节,是关于_____________的内容,在整册教材中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什么?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什么? 多少课时完成?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要了解或知道的概念、名称,理解什么原理、学会什么操作、掌握什么技能?) (1) (2) (3) …… 2、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要掌握的什么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如操作的步骤、操作的原理和方法等,通常教师都容易误描述成教师通过什么过程和什么方法,使学生做了什么) (1) (2) (3) ……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该课时在知识上获取的意义教育,师生、生生的学习交往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 (1) (2) (3) …… 四、教学重点、难点

初二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初二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篇一:初中数学教学简案模版及教学设计范例】 柯城初中数学组备课简案模板(试行稿) 教学目标: 这一部分主要写本课教学内容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知识内容、技能和方法等)、数学思考目标(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发展形象 思维与抽象思维等)、问题解决目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 方法等)、情感态度目标(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体会数学的特点,养成学习习惯等),可以参考教参和新课标。 注意:书写目标时应将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书写,浙教版教材的教 学目标多是知识技能类的,备课时请予以完善。重点: 这一部分主要写本课知识技能方面的重点,可以参考教参。注意: 教学的重点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所以教参是主要依据。难点: 这一部分主要写较难达成的知识技能和数学思考的内容,可以参考 教参和本班学生学情。 注意:教学的难点由内容和学情共同决定,所以不应一味照搬教参 难点。教学过程:一、学习准备 这一部分可以是新课的引例或问题情境,也可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的思考题,还可以是前一课的复习等内容。 注意:不同基础的班可以有区别,基础弱的班问题情境可以简单些、直接些,基础好的班可以融入更多的数学实际应用性问题。二、课 本导学 采用“阅读+思考问题+归纳”的形式进行。每个例题的学习分为: 阅读、思考、练习、归纳四个部分进行。 这一部分主要是新课知识内容的自主阅读和学习,每一节课都要确 保留给学生一部分阅读和思考时间,切忌一讲到底。 1.“阅读+思考”环节主要针对新知识的自主学习,尽量采用学生自主 学习的形式,如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提升等。应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基础选择恰当的阅读 内容,比如一段引例、一个定理、一个题的解答等等。 3.“问题+归纳”环节重在帮助学生理清自主学习中困难的问题,归纳 解题步骤、学习的思想方法、积累学习经验等。

幼儿园优秀数学教案模板

幼儿园优秀数学教案模板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撰写活动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教案写得好,目标明确、条理 清晰、层次分明,那么在教案的实施过程即上课时就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中心明确。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优秀数学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已经学习了关于图形的有关知识,并且也非常的喜欢图形,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 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认识梯形》这个活动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活动目标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发现环境中与梯形相似的物体。 2、具有初步的观察力、想象力。 3、能按活动规则独立进行操作,愿意讲述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已认识长方形,知道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物质准备 教具:房子图一张;生活中含有梯形元素的图片若干。 学具:给图形宝宝涂色一组、正方形、长方形白纸若干、剪刀若干、蜡笔一盒、不同 形状的卡片若干、铅笔若干,印尼2份、操作单若干、夹子每人一个。 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活动过程 1.有趣的房子。

(1)巩固认识长方形。 教师出示房子图:这是什么?房子的墙是什么形状的? (2)认识梯形。 ①教师:房顶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图形和长方形一样吗?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后回答。 ②引导幼儿比较梯形和长方形的外形特征,说出两个图形的异同: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有两条边是平平的;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是一样长的,梯形的四条边事不一样长的。 ③教师出示多种图形,引导幼儿找出梯形。 教师:这些图形里哪些是梯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儿尝试找出梯形并说出其基本特征。 2.梯形在哪里。 (1)教师:“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东西像梯形?” 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2)教师:“仔细看看这些东西像不像梯形?” 教师出示梯子、台灯(底座是梯形)等图片,进一步巩固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3.小组操作活动 (1)给梯形宝宝涂色 活动规则:能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给他涂上颜色。 教师:梯形宝宝在跟我们捉迷藏呢,他躲在了这张卡片上,请你们找到梯形宝宝,给他涂上一种颜色。 (2)图形变变变 活动规则: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 教师:我这有张什么形状的纸?我要变魔术了,看我把正方形纸折一下,它就成了什么形状?我这还有剪刀,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用剪刀把这张纸变成梯形。桌子上还有很多纸,等一会请你们用折或剪的方法,把白纸宝宝变成梯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时间: 6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容:例1及练习。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数学教案格式

课题:利用方程思想解几何问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运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常见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提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 教学难点:找出几何问题中隐含的等量关系. 课型:复习课 导学过程: 一、知识点回顾: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其外角和的2倍,则n=_ _- 2、Rt ⊿ABC 中,∠C= Rt ∠, AC=6,BC=8,则斜边AB 上的高线CD=—————— 3、如图 , ⊿ABC 中,D 、E 是AB 、AC 上的点,且DE ∥BC ,若DE=2,BC=3,BD=1,则AD 的长是 4、如图,⊙O 的弦AB ⊥半径OE 于D ,若AB=12,DE=2,则⊙O 的半径是 1 6、已知圆锥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2倍,则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中,E 是AB 上一点,沿EC 折叠,使点B 落在AD 边的B ’处, 若AB=6,BC=10,求AE 的长。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BC 于E , AF ⊥CD 于 F ,若 AE=4㎝ ,AF =6㎝,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40㎝,求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 .,5 3,2,5的长求中在AC SinA AC AB Rt C ,ABC Rt 、=+=∠=∠?C B A E A B C D E D A B C B'B A D o E D C A B

3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90°,AB ∥CD ,AB=1,CD=6,若AD=5,在线段AD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点P 、A 、B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点P 、C 、D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这样的点P 有几个?它们到点A 的距离是多少?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四、拓展提升: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 B=D C =5,AD =6,BC =12,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动点Q 从C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B 运动,两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 . (1)梯形ABCD 的面积是. (2)①当t 为多少秒时,四边形A BQP 是平行四边形?②当t 为多少秒时,四边形A BQP 是等腰梯形? (3)当t=3秒时通过计算判断四边形A BQP 是否是直角梯形 五、我的收获:(包括知识点、解题方法和技巧等方面) 六、当堂检测: 1.如图,在△ABC 中,AB =AC =13 , BC =10, 点D 为BC 的中点, DE ⊥AB ,垂足为点E ,则DE 等于 ( ) A . B. C . D. 2.如图,上体育课,小明和小亮两名同学分别站在C,D 的位置时,小亮的影子恰好在小明的影子里面,已知小明和小亮两名同学相距1米,小明身高1.8米,小亮身高1.5米,则小明的影长是 教后反思: 131013 1513601375 D C B A P

数学优秀教案课程模板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72页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3.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两个苹果(一个平均分、一个不平均分)、1号学具袋(不同形状大小的纸片、吹塑纸、橡皮泥)和2号学具袋(纸条、纸片、软铁丝)等。 学生准备:彩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提问: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奇妙的问题想请教大家,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美好世界的吗?学生自由回答。 妈妈十月怀胎,含辛茹苦,我们呱呱坠地,便来到了这个美好的世界。想不想来看看咱们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学生对于自己如何来到这个世界感觉很惊奇,激发了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观察胎儿图,发现一半。 课件出示胎儿图,瞧!这就是八周大小的胎儿,看到我们好玩、可爱的样子,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胎儿时期头长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其它部分也占整个身长的一半。教师追问:一半是什么意思?

数学电子教案模板

数学教案 科目数学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时间2012 年6 月 15 日课题直线与平面平行教者陈静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并能较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线面平行的探索过程,掌握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直线和平面平行关系判定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练结合式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提问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呢? 2引入新课观察并举出生活中的线面平行实例? 3新课探究如何判定直线和平面的平行呢?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 :直线在平 面内;直线和平面 相交;直线和平面 平行. 门边与门轴, 黑板边缘与地面 等 学生讨论 回顾以前所 学知识 激发学生兴 趣,提高学生 学习数学积 极性

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 行.即要证明 直线与平面平行,只有根据定义,用反证法,并结合空 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来证明. ∴ a∥α或 a∩α=A. 下面证明a∩α=A不可能. 假设a∩α=A ∵a∥b, 在平面α内过点A作直线c∥b.根据公理4,a∥ c.这和a∩c=A矛盾,所以a∩α=A不可能. ∴a∥α. 4巩固练习 例1求证: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 经过另外两边所在的平面.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 中点. 求证:EF∥平面BCD. 思考并回答 证明过程 思考并上黑 板书写 教师引导 提高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 力和逻辑思 维能力 让学生能够 将文字语言 转化为符号 语言和图形 语言,其次 让学生把握 线面平行判 定定理的基 本思想,即将 线面平行转 化为线性平 行,最后让学 生独立思考,

新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认识平面图形共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学生作业或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最新格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最新格式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下是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一:帮小动物搬新家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并能从不同方向辨别5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 2.体验参加序数活动的乐趣。 3.在生活中学会使用序数词。 【活动准备】 5间小房子的图片;小猫、小狗、小兔、小猴、小熊的图片各一张;标有数字1—5的门牌卡和贺卡各2套;路标(箭头)一个;磁力板一块,磁力扣若干。 【活动过程实录】 1.以“小动物要搬家”的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谁能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老师:“冬天到了,小动物们要搬进新家了!” 教师事先将五座小房子的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教师:“你们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啊?”(将5只小动物的图片分别贴在5座小房子的下面。) 2.请幼儿说说这些小动物分别住在第几间房子里,引导幼儿发现从左边数和从右边数房间的序号是不一样的。 老师:“小猫住在第几间房子里?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说出数的方法,例如:“从左边开始数,……是第一间”。 鼓励幼儿说出不同的想法,如:“从右边开始数。……是第五间。” 3.幼儿学习看路标,了解路标具有指明方向的作用。 教师出示“路标”(箭头):“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老师:“你们在哪里见过路标?它有什么用呢?” 老师:“如果路标指向了这边,那我们应该从哪边开始数?如果路标指向了另一边呢?” 4.请幼儿按照路标为小动物们送门牌卡,巩固对序数及左右方位的认识。

数学教案格式3

课题14.1.3 积的乘方 课型新授课授课教师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同底数幂相乘》和《幂的乘方》之后的又一种幂运算,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幂的意义、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而且也进一步加强加深了学生对同底数幂相乘和幂的乘方的理解和运用。它是整式乘法运算的三大基础运算之一,为今后整式乘法运算提供了理论依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本章和今后的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的学生程度较好,基础扎实,思维灵活,具备一定的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乐于探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 在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方的意义、幂的意义,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同底数幂的乘法,通过类比的出新的规律,并能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幂的意义,在推理得出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中,领会这个性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探索精神,有助于塑造他们挑战困难,挑战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 1.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 2.难点:积的乘方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3.关键: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应该在引导这个推导过程时,步步深入,?层层引导,而不该强硬地死记公式,只有在理解的情况下,才可以对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灵活地应用. 教学 方法 采用“探究──交流──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教具

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分层体现个人二次备 课拓展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知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在前面学过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幂 的乘方运算法则的内容以及区别. 【学生活动】踊跃举手发言,解说老师的提问. 【课堂演练】 计算:(1)(x4)3(2)a·a5(3)x7·x9(x2)3 【学生活动】完成上面的演练题,并从中领会这两个幂的运算 法则. 【教师活动】巡视,关注学生的练习,并请3位学生上台演示, ?然后再提出下面的问题. 同学们思考怎样计算(2a3)4,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上面的问题,再小组讨论. (2a3)4=(2a3)·(2a3)·(2a3)·(2a3)(乘方的含义) =(2·2·2·2)·(a3·a3·a3·a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4·a12(乘方的意义与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16a12 【教师活动】提出应用以上分析问题的过程,再计算(ab)4, 说出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之后,再与同学交流. (ab)4=(ab)·(ab)·(ab)·(ab)(乘方的含义) =(aaaa)·(bbbb)(交换律、结合律) =a4·b4(乘方的含义) 【教师提问】(1)请同学们通过计算,观察乘方结果之后,? 你能得出什么规律?(2)如果设n为正整数,将上式的指数改成n, 即:(ab)n,其结果是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出(ab)n=a n b n. 【师生共识】我们得到了积的乘方法则:(ab)n=a n b n(n为正 整数),这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