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高产种植技术

桔梗高产种植技术

第一节桔梗的生长发育动态

桔梗主要用种子繁殖,春播、秋播或冬播均可。桔梗为直根系,种子萌发后,胚根当年主要为伸长生长,一年生苗的根茎只有1个顶芽,二年生苗可萌发2~4个侧芽。主根第1年伸长最快,可达15~30cm,第2年缓慢,但明显增粗。

根据在浙江的观察,桔梗的生长发育情况为:3月中下旬出苗,随着气温升高而抽茎展叶,5~6月为营养生长盛期,7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花期,9月为果期,10月地上茎叶枯萎。

桔梗在东北的生长发育情况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日平均气温超过10℃时,其更新芽即萌动生长,露出地面。5~8月为营养生长期,8月中旬为盛花期,9~10月果熟,10月后地上茎叶枯萎。

第二节选地与整地

一、选地

桔梗从长江流域到华北、东北均可栽培。通常选在海拔1200m以下的丘陵地带,华南亚热带气候地区宜选择在海拔800m以上的山区。桔梗为深根性植物,应选向阳、背风的缓坡或平地,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作种植地。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宜。粘性土壤,低洼盐碱地不宜种植。

二、整地

种植前的头年冬天,深耕25~40cm,使土壤风化,并拣净石块,除净草根等杂物。种植当年,每亩施圈肥、草木灰、堆肥等混合肥2500~3000kg,过磷酸钙25kg,施后犁耙1次,整平耙细,做畦或打垄。畦高15~20cm,宽120cm,作业道30~40cm,畦长根据灌溉条件和地形而定。小垄宽20~30cm,大垄宽50~60cm。整平畦面或垄面。地干旱时,先向畦内浇水或淋泼稀粪水,待水渗下,表土稍松散时再播种。如用肥沃土地种植,头年可在畦埂上间种玉米。

若无适宜地块,需在粘性土壤上种植,则必须对土质进行改造,否则桔梗生长不良。具体方法是:在秋末冬初之际,深翻土地30cm,在翻出的粘土内掺入已过筛的细沙,用量约为粘土量的1/3,然后用牛、马粪作基肥,一层牛马粪一层拌好沙子的土,分次各铺两层,耙平作畦。改良土质是桔梗生长的基础,粘性土壤经改良后,桔梗可正常生长。

第三节繁殖方法

桔梗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根头部(根茎或芦头)繁殖等。目前以种子繁殖为主,其在生产上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式,因直播产量高于移栽,且根直分叉少,便于刮皮加工,质量好,生产上多用。

一、种子繁殖

(一)种子特性

1.种子形态

桔梗蒴果倒卵圆形,顶部裂为5瓣,熟时棕褐色,种子多数。种子倒卵形或长倒卵形,一侧具翼,全长2.0~2.6mm,宽1.2~1.6mm,厚0.6~0.8m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有光泽,解剖镜下可见深色纵行短线纹。种脐位于基部,小凹窝状,种翼宽0.2~0.4mm,颜色常稍浅。胚乳白色半透明,含油分,胚细小,直生,子叶2枚。千粒重0.93~1.4g。(图3-1)

图3-1 桔梗种子

2.贮藏与寿命

桔梗用种子繁殖,必须用当年新产种子,新籽发芽快,发芽率高,长出的苗均匀,健壮,利于管理,隔年陈种子发芽率低。据试验,新种子放鸡心瓶内,藏于室温下,17和30个月测定发芽率,分别为68.35%和33.6%。据报道,在南京1960年秋季采收的种子,放牛皮纸袋内藏于室温,1962年春播种已无发芽力。另据二川原久作1936年测定,在一般贮藏条件下桔梗种子发芽有限年限为1~2年。

3.种子萌发

桔梗种子萌发对温度的要求不严格,从15℃~30℃都能萌发,萌发适温为15℃~25℃。另外,据试验,赤霉素对桔梗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浓度范围为50~200ppm。据西安植物园试验,用超声波电功率250W,频率20000Hz 处理13分钟,发芽率比对照提高2.1倍。

桔梗幼苗形态见图3-2。

图3-2 桔梗幼苗

4.选购桔梗种子注意事项

(1)分清是陈种子还是新种子。桔梗种子寿命1~2年,饱满新种子发芽率为70%左右,贮存1年以上的种子发芽率很低,播种前可测定发芽率。另外,新种子表面油润,有光泽,陈种子表面发干,光泽暗。

(2)注意不要买“娃娃种”,即一年生植株结的种子。“娃娃种”瘦小而瘪,颜色浅,出苗率低,幼苗细弱。栽培桔梗最好用二年生植株新产的种子,大而饱满,颜色油黑,发亮,播种后出苗率高。单产可比“娃娃种”高30%以上。

(二)种子直播

桔梗直播可春播、秋播或冬播,以秋播为好。秋播当年出苗,生长期长,产量和质量高于春播。

秋播于10月中旬以前,冬播于11月初(北京地区常采用冬播,即11月初土壤封冻前播种),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东北地区约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生产上多采用条播,按行距20~25cm开浅沟,沟深约2~3cm,将种子均匀播于沟内;也可将种子拌细沙(按1∶10)均匀撒入沟内(可节省种子用量,且易播撒均匀)。播后覆细土盖平,稍加镇压,四川产区常盖一层火灰,干旱地区播后要浇水保湿,或在畦面盖草保温保湿。每亩用种子0.5~0.8kg。秋播约2周出苗。

为促进提早出苗,可用温汤浸种催芽处理,将种子放在50℃温水中搅拌至水凉后,再浸8小时捞出,种子用湿布包上,放置于25℃~30℃的地方,上面用湿麻袋片盖好,每天早晚用温水浇1次,约4~5天种子萌动即可播种。播种前亦可将种子用0.3%~0.5%高锰酸钾溶液浸24小时,取出冲洗去药液,晾干播种,以提高发芽率。

(三)育苗移栽

1.育苗

每年3月播种,育苗地选向阳、避风的地方,施足基肥,耕耙整平,作120cm宽、15~20cm高的苗床,长度不限,畦土要松软细碎。按行距15cm开2~3cm深的浅沟条播。播种前种子按直播方法进行处理和催芽。种子与草木灰加适量人畜粪水拌均,均匀撒入沟内,覆盖肥土0.5~1cm,最后盖草保温保湿,防止雨水冲刷。

春播后10~15天出苗,这时应及时把盖草揭除,苗高1.5cm时,进行间苗,拔除过密苗和细弱苗,苗高3cm时,按株距3~4cm定苗,以后加强管理,注意拔除杂草,天旱时浇水保持畦土湿润,以利幼苗生长,并适当施肥,待秋后或春季发芽前,出圃栽种。此法便于苗期管理,省工省地,但主根不明显。

2.移栽

桔梗分秋栽与春栽两种。秋栽在地上部分枯萎后,即10月中、下旬至地冻前进行。春栽一般在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栽种。栽前将种根挖起,按大、中、小分成三级,分开栽种。栽时在畦上按行距15~20cm开横沟,深20cm,株距6cm,将苗斜放于沟内,根头抬起,根梢伸直,注意不要伤其须根,否则易生侧根,影响质量。栽后覆细土高于根头,稍压即可,淋足定根水。

二、根头部(根茎或芦头)繁殖

可春栽或秋栽,均在收获桔梗时进行,以秋栽较好。

秋季在收获桔梗时,选择个体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的植株,从芦头以下1cm处切下芦头,用细火灰拌一下,即可进行栽种,这样既可防止感染腐烂,又可刺激断面细胞产生愈伤组织,使栽后容易发根。选择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先深翻30~40cm,将土耙细整平,以1.5m开畦,要求畦高20~25cm,以利排水,在畦面上以20~25cm开横沟,沟深10cm左右,以株距10cm放芦头一个。每沟施入人畜粪水2~3kg,覆土,以盖没芦头为度,不宜盖得太厚,最后在种沟内撒一层经腐熟后的圈肥,每亩3000kg左右,它不仅可以防冻、保湿,也是开春出苗后桔梗前期生长所需的肥源。第二年开春出土,平均每株可有2~3个芽。

第四节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1.秋播出苗后及时扒去盖草,然后浇一遍稀薄粪水,苗高3~5cm时浅松土,拔净杂草。11月下旬幼苗经霜枯萎后立即浇一层掺水人畜粪,上盖一层土杂肥,保护苗根安全越冬,次春2月底3月初扒开覆盖肥,以利出苗,以后管理和冬播、春播相同。

2.冬播、春播幼苗管理。4月份苗齐后,勤松土除草,苗情太差可结合追肥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苗高3~5cm 时,进行1~2次间苗,疏去过密的苗,苗高10~12cm时进行定苗,按株距6~10cm留壮苗1株,拔除小苗、弱苗、病苗。栽种地若有缺苗,则宜选择阴雨天进行补苗。

二、中耕除草

幼苗期宜勤除草松土,苗小时宜用手拔除杂草,以免伤害小苗,每次间苗应结合除草1次。定植以后适时中耕、除草、松土,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松土宜浅,以免伤根。中耕宜在土壤干湿度适中时进行。植株长大封垄后不宜再进行中耕除草。

三、追肥

桔梗除在整地时施足基肥外,在生长期还要进行多次追肥,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定苗后应及时追施1次稀的人畜粪水;在苗高约15cm时,再施1次,或每亩追施过磷酸钙20kg,硫酸铵12kg,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松土,天旱时浇水;6~7月开花时,为使植株充分生长,可追施稀人畜粪水1次;入冬地上植株枯萎后,可结合清沟培土,加施草木灰或土杂肥。第二年开春齐苗后,施1次稀的人畜粪水,以加速植株返青生长;6~7月开花前,再追施1次,或施尿素10kg,过磷酸钙25kg,进一步促进茎叶生长,开花结籽,并为后期的根茎生长提供足够的养料。

在雨季前结合松土进行清沟培土,防止倒状。雨季及时排除地内积水,否则易发生根腐病,引起烂根。

四、疏花疏果与防倒伏

桔梗开花结果要消耗大量养分,影响根部生长。除留种田外,疏花疏果可提高根的产量和质量,生产上多采用人工摘除花蕾。但是,桔梗花期长达3个月,而且有较强的顶端优势,摘除花蕾以后,便迅速萌发侧枝,形成新的花蕾,这样必须每15天进行1次摘蕾,整个花期需摘5~6次,很费工,且易损伤枝叶,可以利用0.075%~0.1%的植物激素乙烯利,在盛花期喷洒花蕾,以花朵沾满药液为度,每亩用药液75~100kg,可以达到除花蕾效果。此法效率高,成本低,使用安全,宜推广应用。

二年生桔梗植株高达60~90cm,一般在开花前易倒伏,可在入冬后,结合施肥,做好培土工作;翌年春季不宜多施氮肥,以控制茎秆生长;在4月或5月喷施500倍液矮壮素,可使植株增粗,减少倒伏。

五、岔根防治

桔梗商品以顺直、坚实、少岔根为佳。栽培的桔梗常有许多岔根,影响商品质量。据安徽李道济先生的观察:无论是直播或移栽的桔梗,如果一株多苗就有岔根,苗越茂盛主根的生长就越受到影响。反之一株一苗则无岔根、支根。看来解决桔梗岔根问题很简单,栽培的桔梗只要做到一株一苗,则无(或少)岔根、支根。因此,管理中应随时剔除多余苗头,尤其是第2年春返青时最易出现多苗,此时要特别注意,把多余的苗头除掉,保持一株一苗。同时多施磷肥,少施氮钾肥,防止地上部分徒长,必要时打顶,减少养分消耗,促使根部正常生长。

第五节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一)根腐病

1.症状

是由真菌中半知菌类镰刀菌引起的一种根部病害。发病期6~8月,初期根局部呈黄褐色而腐烂,以后逐渐扩大,发病严重时,地上部分枯萎而死亡。

2.防治方法

(1)注意轮作,及时排除积水。在低洼地或多雨地区种植,应作高畦。

(2)整地时每亩用5kg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

(3)及时拔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

(4)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克瘟散1000倍液灌注,每15天1次,连续用3~4次。

(二)轮纹病

1.症状

是由真菌中的半知菌类壳针孢属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部,6月开始发病,7~8月发病严重,和密度大、高温多湿有关。受害叶片病斑近圆形,直径5~10mm,褐色,具同心轮纹,上生小黑点,严重时不断扩大成片,使叶片由下而上枯萎。

2.防治方法

(1)冬季清园,将田间枯枝、病叶及杂草集中烧毁。

(2)夏季高温发病季节,加强田间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发病。

(3)发病初期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或50%多菌灵、退菌特1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的1000倍液喷洒。

(三)斑枯病

1.症状

是由真菌中半知菌类壳针孢属菌引起的一种叶部病害。受害病叶两面有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5mm,白色,常被叶脉限制,上生小黑点。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枯死。

2.防治方法

同轮纹病。

(四)紫纹羽病

1.症状

是由真菌中的一种担子菌引起的病害。危害根部,先由须根开始发病,再延至主根;病部初呈黄白色,可看到白色菌索,后变为紫褐色,病根由外向内腐烂,外表菌索交织成菌丝膜,破裂时流出糜渣。地上病株自下而上逐渐发黄枯萎,最后死亡。

2.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及时拔除病株烧毁。病区用10%石灰水消毒,控制蔓延。

(2)多施基肥,改良土壤,增强植株抗病力,山地每亩施石灰粉50~100kg,可减轻危害。

(五)立枯病

1.症状

是由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引起的苗期病害。主要发生在出苗展叶期,幼苗受害后,病苗基部出现黄褐色水渍状条斑,随着病情发展变成暗褐色,最后病部缢缩,幼苗折倒死亡。

2.防治方法

(1)播种前每亩用75%五氯硝基苯1kg进行土壤消毒。

(2)发病初期用75%五氯硝基苯200倍稀释液灌浇病区,深度约5cm。

(六)炭疽病

1.症状

主要危害茎秆基部。此病发生后,蔓延迅速,常成片倒伏、死亡。

2.防治方法

(1)出苗前,喷洒70%退菌特500倍液。

(2)发病期喷1∶1∶100波尔多液,每10~15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七)疫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根部亦可受害。

2.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雨季及时排水。

(2)发病初起喷1∶1∶120波尔多液或敌克松500倍液,7~10天1次,连续2~3次。

二、虫害

(一)蚜虫

1.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蚜体褐色至黑色,复眼浓褐色,触角比体长,第3节有60~70个感觉圈,第6节的鞭部比基部长6倍。有翅胎生蚜体褐色至黑色,头幅比头长,额瘤显著外倾;触角比体长,第3节有突出的90个以上的感觉圈,第4节比第5节长,第6节鞭节比基部约长5倍;尾片有7对毛。

2.危害症状

蚜虫等在桔梗嫩叶、新梢上吸取汁液,致使桔梗叶片发黄,植株萎缩,生长不良。

3.生活习性

4~6月为害最烈,6月以后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蚜虫量减少,至8月虫口增加,随后因气候条件不适,产生有翅胎生蚜,迁飞到其他植物寄主上越冬。

4.防治方法

(1)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越冬虫口密度。

(2)喷洒50%敌敌畏1000~1500倍液,或40%乐果1500~2000倍液。

(二)小地老虎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25mm,褐色。翅上有3条不明显的曲折横纹,把翅分成3段,中段有肾状纹、环状纹和短棒状纹。卵馒头形,表面有纵横隆纹。老熟幼虫体长37~47mm,色暗,背线明显。蛹长18~24mm,赤褐色,有光泽,上有粗大刻点。

2.危害症状

常从地面咬断幼苗并拖入洞内继续咬食,或咬食未出土的幼芽,造成断苗缺株。当桔梗植株基部硬化或天气潮湿时也能咬食分枝的幼嫩枝叶。

3.生活习性

1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和蛹在土内越冬。成虫白天潜伏在土缝、枯叶下、杂草里,晚上外出活动,有强烈趋光性。卵散产于土缝、落叶、杂草等处。幼虫共6龄,少数有7~8龄,有假死性,在食料不足时能迁移,幼虫3龄后白天潜伏在表土下,夜间活动为害。第1代幼虫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发生,苗期桔梗受害较重。

4.防治方法

(1)3~4月间清除田间周围杂草和枯枝落叶,消灭越冬幼虫和蛹。

(2)清晨日出之前,检查田间,发现新被害苗附近土面有小孔,立即挖土捕杀幼虫。

(3)4~5月,小地老虎开始为害时,用50%甲胺磷乳剂1000倍液拌成毒土或毒沙撒施300~375kg/km2,防治效果较好。也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浇穴。

(三)红蜘蛛

属蜘蛛纲,蜱螨目,叶螨科。以成虫、若虫群集于叶背吸食汁液,并拉丝结网,危害叶片和嫩梢,使叶片变黄,最后脱落;花果受害后造成萎缩、干瘪,蔓延迅速,危害严重,以秋季天旱时为甚。

防治方法:

(1)冬季清园,拾净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清园后喷波美1~2度石硫合剂。

(2)4月开始喷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或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每周1次,连续数次。

(四)大青叶蝉

又名大青叶跳蝉。分布很广,国内各省(区)皆有分布,成虫、若虫主要危害叶片。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2~10.1mm,青绿色,其中头冠、前胸背板与小盾片淡黄绿色。头冠中域有1对不规则黑斑,颜面侧区亦具黑色的斑纹。前翅绿色,雌虫绿中带蓝,颜色较雄虫深,前缘淡白,端部透明。卵白色微黄,香蕉形,长1.6mm,宽0.4mm,中部稍弯曲,表面光滑。若虫1、2龄体色灰白而微带黄绿色,头冠部皆有黑色斑点,3

龄若虫胸腹部背面出现4条暗褐色纵纹,并出现翅芽,4、5龄若虫翅芽较长,并出现生殖节片。

2.生活习性

在长江流域每年可发生3~5代。以卵在其寄主枝条或杂草茎秆组织中越冬。第2年4月中旬至5月初,越冬卵孵化为若虫,并取食为害,但一般数量较少,危害较轻。6月上中旬以后数量增殖较快,此阶段,江南桔梗产区开始受害。接着7月、8月、9月3个月为严重为害期,10月份以后产卵越冬。

大青叶蝉成虫趋光性强,善跳跃,成虫羽化后经20天开始产卵,卵产于叶背主脉及茎秆组织中,卵痕半月形,卵块状,每块卵约7~8粒,每只雌虫可产卵6~8块。若虫性喜群集,常栖息、活动于叶背和嫩茎上。

3.防治方法

(1)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2)清除药材园内及周围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基数。

(3)药剂防治:可用20%杀灭菊酯30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15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或

40%乐果乳油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五)根结线虫

根结线虫主要危害根部,以侧根和须根受害较重。在侧根和须根上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即虫瘿。剖开虫瘿,可以看到无色透明的小粒──雌线虫。由于根部受害,影响吸收机能,地上部生长发育遭受阻碍,表现为生长衰弱或黄化,引起早衰,遇干旱易死亡。枯梗受根结线虫危害之后,往往又引起根腐生菌的侵染,使根瘤部位出现腐烂。严重时可以发展成整个根系腐烂,造成病株死亡。

1.形态特征

桔梗根结线虫(Meloidoyne incognite)属线形动物门异皮科根结线虫属。雌雄异型。雌成虫头尖腹圆,呈鸭梨形,内藏大量虫卵或幼虫,不形成坚硬胞囊。生殖孔位于虫体末端,每个雌虫可以产卵300~600粒。雄成虫细长呈蠕虫状,尾稍圆,无色透明。卵长椭圆形,少数为肾脏形。幼虫无色透明,形如雄虫,但比雄虫体形要小得多。

2.生活习性

根结线虫以病根或卵囊团留存于土壤中越冬,病土是病害的主要侵染来源。春季破卵而出的2龄幼虫侵入幼根,固定内寄生,刺激寄主细胞过度分裂形成瘤肿。幼虫经过第4次蜕皮发育成形态各异的成虫。雌虫交配或不经交配产卵,卵可以直接孵化或越冬后春天孵化,孵化出的幼虫,迁移到邻近的根上,又引起新的侵染。在适宜的温度(27℃~30℃)下,完成1代只要17天左右,1年可发生好几代。病土的转运,包括雨水、灌溉水、农具和人畜等的携带以及病苗的移栽是线虫传播的主要途径。

根结线虫为好气性动物。根结线虫的虫瘿大多分布在土壤的表层,尤以表层3~10cm处最多,凡地势高,干燥,结构疏松,含盐量低,呈中性反应的砂质土壤,适合其幼虫活动,因而发病重。连作有利于根结线虫危害,年限愈长,发病愈重。肥料不足,长势差,遇干旱地上部病状表现加快。

3.防治方法

(1)与水稻或其他水生作物轮作,或土地冬灌。

(2)移栽无病种苗;病地栽苗时施5%克线磷颗粒剂60~75kg/km2。也可在栽种前1个月用D-D混剂(450~

600kg/km2),80%棉隆可湿性粉剂(22.5kg/km2)或80%二溴氯丙烷乳油(15~22.5kg/km2)等药剂处理土壤。(3)培育抗病品种。

第六节桔梗的栽培技术研究

桔梗除前述常规栽培方法外,许多中药科技工作者还就多功能种子处理剂、夏播秋植、高畦夏播、扦插繁殖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多功能种子处理剂对桔梗产量的影响

多功能种子处理剂是一种能促进种子发芽,提高种子出苗率的微肥,已在农作物水稻、小麦上使用,增产效果较为明显。杨美全等将桔梗种子用多功能处理剂处理后,其发芽率和出苗数显著提高,对植株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量也明显增加,其中以种子重量与药剂重量比例为10∶1的增产效果显著。

二、桔梗夏播秋植高产新技术

山东淄博采用夏播秋植新技术,使桔梗产量明显提高,其具体方法为:夏播是于6月上旬小麦收割完之后,立即将麦根耙掉。每亩撒施土杂肥或圈肥7500kg、磷酸二铵25kg。然后深耕细耙,并将整平的地面每亩划成5~10大畦。每亩用种子5~7.5kg,加入3~5倍的细土或细沙,拌匀后,撒入畦面,覆土或细沙1~1.5cm,再覆盖2cm厚的麦穰。播后如土壤干燥,早晨在畦面上洒水,经常保持畦面湿润,20天左右出齐苗。苗高1~1.5cm 时,于傍晚轻轻将麦穰耧出,让苗经过一宿锻炼,翌日太阳出来就不怕晒了,如果其他时间耧麦穰,幼苗经受不住太阳晒,会大量死亡。7月中旬和8月下旬各追施一次肥,每次追施磷酸二铵和尿素各10kg。天旱时早晨或晚上在畦面上洒水。雨季及时排水,积水会使桔梗烂根。

由于幼苗密度大,根长得细长,很少有分杈。到11月中旬,根上端粗0.3~0.5cm,长20~35cm时,即可移栽。移栽前整好地,亩用7500kg土杂肥或圈肥,拌入20kg磷酸二铵,均匀撒入地面,整平耙细,然后做成1m宽的平畦,在刨苗时一定要细心,尽量保持根系完整,按行距15cm,株距4~6cm栽植,栽后立即浇水。翌年清明前后齐苗。6~9月桔梗生长旺季,6月中旬和7月下旬追肥一次,每次追磷酸二铵和尿素各15kg。

夏播桔梗产量高、质量好。10月下旬或11月上中旬收刨。

三、桔梗高畦夏播法研究

赵连山等对桔梗在麦收后夏季的阴雨季节采用种子直播,高畦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采用高畦在夏天阴雨季节播种,既解决了春季干旱出苗难的弊病,又能使畦面熟土层相对增厚,土壤疏松,而且沿高畦两侧渗灌,不易造成土壤板结,容易出苗,也能防止雨季积水烂根。产量可提高20%左右。

四、桔梗扦插繁殖试验

陈震等对桔梗进行了扦插繁殖方法的研究。取茎的中下部或茎基部一段约10cm长,去掉下半部叶,经激素NAA(萘乙酸)100ppm处理3小时,进行扦插,成活率达64.44%。茎梢部的成活率很低,一般不易成活,可能是因组织太幼嫩,插后容易失水,引起插条萎蔫,逐渐枯萎。研究发现,畦土湿度过大会引起插条变黑腐烂。

五、直立型和倒伏型桔梗的研究

高文远等从紫花桔梗中筛选出两种类型的桔梗,一种茎直立,茎分枝较多,产量高;一种茎倒伏,茎的分枝较少,产量低。作者从这两种桔梗的植物学特性、物候期、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直立型桔梗光合作用强,物候期适宜,种子和根的产量高,且有效成分的含量高,适宜推广。但倒伏型桔梗仍有许多可取之处,如根的干/鲜较大,蔗糖和果糖的含量较高等,应作为重要的种质资源保存下来。

第一节桔梗种子的采收与贮藏

一、采收

当年播种的桔梗开花较少,所结种子瘦小而瘪,称为“娃娃种”,其发芽率为15%~20%左右,质量差,活力低,长出的幼苗细弱,不宜使用。因此栽培桔梗最好用二年生植株新产的种子。桔梗花期长,达3个月左右,其先从上部抽薹开花,果实也由上部先成熟。在北方后期开花结果的种子,常因气候影响而不成熟。为了培育优良的种子,可在6~7月剪去小侧枝和顶端部的花序,促使果实成熟,使种子饱满,提高种子质量。

9~10月间桔梗蒴果由绿转黄,果柄由青变黑,种子变黑色成熟时,带果梗割下,放通风干燥的室内后熟3~4天,然后晒干,脱粒,除去杂质。应注意及时采收,否则蒴果干裂,种子散落,难以收集。

二、贮藏

采好的种子晒干后,每100kg种子拌生石灰1kg,装入细布袋和木箱中保存。忌与盐、油、化肥等物接近,以免影响发芽率。

第二节桔梗的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种植桔梗因地区和播种期不同,收获年限也不同。北方播后2~3年收获;南方春播的1~2年收获,秋播的于次年收获。采收期可在秋季9~10月或次年春桔梗萌芽前进行。以秋季采者体重质实,质量较好。一般在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过早采挖根部尚未充实,折干率低,影响产量;收获过迟不易剥皮。起挖时,要深挖,防止挖断主根或碰破外皮,影响桔梗品质。

二、加工

鲜根挖出后,去净泥土、芦头,浸水中用竹刀、木棱、瓷片等刮去栓皮,洗净,晒干或烘干。皮要趁鲜刮净,时间长了,根皮就很难刮了。刮皮后应及时晒干,否则易发霉变质和生黄色水锈。

桔梗收回太多,加工不完,可用沙埋起来,防止外皮干燥收缩,不易刮去。刮皮时不要伤破中皮,以免内心黄水流出影响质量。晒干时经常翻动,到近干时堆起来发汗一天,使内部水分转移到体外,再晒至全干。阴雨天可用无烟煤炕烘,烘至桔梗出水时出炕摊晾,待回润后再烘,反复至干。

第三节桔梗的贮藏与养护

桔梗用麻袋包装,每件30kg,或压缩打包件,每件50kg。桔梗应贮于干燥通风处,温度在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为11%~13%。本品易虫蛀、发霉、变色、泛油。商品久存颜色易变深,严重时表面有油状物溢出,欲称泛油;吸潮品表面常见霉斑。害虫多藏匿内部蛀蚀。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发现吸潮或轻度霉变、虫蛀,要及时晾晒,或用磷化铝熏杀。有条件的地方可密封抽氧充氮养护,效果更佳。

一、常见仓虫

1.药材甲Stegobium paniceum L.

俗名药栈甲虫、药甲、药谷盗,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湖北、河南及华南地区。

形态特征:成虫长2~3mm,红栗色或深栗色,密被细毛,头隐于前胸下,触角11节,末3节呈扁平三角形,余为细小念珠状,前胸背近三角形,后缘微宽于鞘翅的基部,鞘翅上具明显的纵点行。幼虫体长,形态类似烟草甲,所不同的是体上所被细毛短而稀,腹部背面排列有一列褐色小短刺(图4-1)。

图4-1 药材甲Stegobium paniceum L.

1.成虫

2.成虫触角

3.卵

4.蛹

生活习性:药材甲1年发生2~4代,发育适宜温度为24℃~30℃,相对湿度为70%~90%。成虫善飞,耐干力强,在黄昏或阴天最为活跃,通常产卵于药材表面凹褶不平的部位或碎屑中,经5~10天孵化出幼虫;幼虫喜暗,耐饥力强,常把中药内部蛀成隧道,并在其中化蛹,羽化成成虫继续危害。

2.咖啡豆象Araecerus fsciculatus

属象甲总科长角象科,分布于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及上海、江浙一带。形态特征:成虫长3~4.5mm,长椭圆形,体表暗褐色或黑褐色,密被细毛,具褐色、黄色的小斑点。头正面呈三角形,复眼圆形,黑褐色。触角11节,前胸背板长等于鞘翅的1/2,前缘较后缘狭窄,鞘翅目背面微隆起,上生灰白色细毛,并形成棋盘状花纹,小盾片极小,圆形。腹末小三角形,露于鞘翅外。足细长,前足基节卵圆形,深褐色。幼虫成熟时体长4.5~6mm,乳白色,具横向皱纹,具白色短细毛。体形细长,弓形,头大近圆形,淡黄色。

生活习性:咖啡豆象1年发生3~4代。成虫善飞能跳。在27℃条件下,雄虫羽化后3天,雌虫羽化后6天即可交尾,交配后约半小时开始产卵,产卵前在中药上咬啮一个卵窝,然后产一卵于窝内。孵化后幼虫蛀入内部危害,直至化蛹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27~134天。

3.烟草甲虫Lasioderma serricorne Fabricius

烟草甲虫属鞘翅目窃蠹科。凡属有机物质均能为害,食性非常复杂。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5~3mm,体呈宽椭圆形,背面隆起,赤褐色,有光泽,全体密生黄棕色细毛。头部宽大,隐蔽于前胸背上方。触角呈齿状,11节;足短小。卵长椭圆形,淡黄白色。幼虫淡黄白色,密生丝状金黄色细长毛。体长约4mm,淡黄色。头部淡黄色,具倒“八”字形纹。前胸部多皱纹,1~3节较膨大。蛹乳白色,头部向下,长约3mm,宽约1.5mm。(图4-2)

图4-2 烟草甲虫Lasioderma serricorne Fabricius

1.成虫背面

2.成虫侧面

3.成虫触角

4.幼虫

5.蛹

生活习性:一般每年发生3~6代,以幼虫越冬。幼虫喜黑暗,行动活泼,喜蛀入药材内部为害;幼虫老熟后停止取食,以分泌物作白色坚韧薄茧在其中化蛹。幼虫在温度低于20℃时渐不活动,10℃~15℃时即逐渐死亡。各虫期在高温60℃~70℃中2小时都死亡。成虫通常仅饮液体,不食固体食物;有假死性,善飞,喜黑暗。在白天或光线强烈时,潜伏在黑暗场所不活动,而在阴暗、黄昏或夜间则外出飞翔。每雌虫产卵可达100粒。4.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L.

属鞘翅目谷盗科。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3.5mm,扁平,长形,暗红色或黑褐色。背面具金黄色长毛,头呈三角形,其上颗粒状突起。触角棒状,11节。复眼小圆形,突出,黑色。前胸背板呈长方形,两侧边缘各有明显的锯齿6个。鞘翅上具有纵向细纹10条,并被黄褐色细毛。幼虫成熟体长约3~4.5mm,扁平细长,被淡黄白色毛,头部椭圆形,淡褐色,口器赤褐色。胸部背面各节有2个近方形的褐色斑(图4-3)。

图4-3 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L.

1.幼虫

2.成虫

生活习性:1年发生2~5代,每代发育时间随温度而异,一般在25℃~27℃时需30天,28℃时需22天,35℃时只需18天,气温较高发育一代时间即短,相反则较长。锯谷盗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0℃~35℃,有效发育温度为17.5℃~40℃。成虫寿命可达3年左右。有翅,但不常飞,通常产卵于中药碎屑或细粉末的药物中越冬。每一雌虫平均产卵375粒,孵化率达95%。锯谷盗多生活于中药碎粒、粉屑或其他害虫危害之后的药物中,是明显的后期性害虫。

5.谷蠹Rhigopestha dominua

属鞘翅目长蠹科,除西北、东北外各地均有发生。

形态特征:成虫2.5~3mm,长圆形,全体暗红褐色至黑褐色,微具光泽,头位于前胸背板下,触角10节,第1、2节近等长,末端3节膨大近三角形。前胸背板中部隆起,上有多数小疣状突起,鞘翅上具显著刻点。幼虫体长2~3mm,呈蛴螬形,全体疏生淡黄色细毛,乳白色,头三角状,黄褐色,各足大小不相等。

生活习性:1年发生2~3代。在温度20℃,相对湿度70%时,发育一代为35~40天;在温度37℃~38℃时,完成一代只需30天。谷蠹以成虫在中药内越冬。每一雌虫产卵200~500粒,每日产卵约10粒,卵常产于蛀孔内或药材的缝隙中。卵外表具粘液沾附的粉屑,不易发现,孵化率达100%。喜在药的堆垛深处聚集危害。

6.长角扁谷盗Laemophloeus pusillus

长角扁谷盗属鞘翅目扁甲科。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尤以长江以南普遍。

形态特征:成虫扁长形,暗褐色或暗红褐色,密生黄白色细毛。头部及前胸背板具多数刻点。雄虫长约1.38~1.92mm,头呈三角形。复眼圆形,黑色。触角11节,细长,丝状。雌虫体长1.4~1.93mm,头较雄虫小。触角粗短,念珠状。幼虫体长3~4mm,长形,略扁平,淡赤褐色,头微扁。前胸背面具丝腺一对,背面及腹面侧缘有显著刚毛。腹末有小肉刺一对。

生活习性:1年发生3~6代。通常以成虫越冬。每一雌虫平均产卵3344粒,其寿命143.5天。幼虫老熟时作白色深茧在其中化蛹。发育适宜温度为21℃~37℃,相对湿度为70%~90%。在温度33℃~37℃,相对湿度80%~92%的环境中发育最快,在温度0.5℃~2℃,相对湿度70%中,经60小时后成虫死亡率26%,卵为62.5%,蛹为2%。在-0.5℃中经96小时后各期虫即全死亡。

7.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Hbn.

又名印度谷蛾、封顶虫,属鳞翅目卷螟科。我国各地均有发现,尤以华北及东北地区为害最烈。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5~9mm;翅展14~18mm,密被灰褐色及赤褐色鳞片,前翅近基部的1/3灰黄色,其余2/3为赤褐色,并散生黑褐色斑纹;后翅灰白色,半透明。卵椭圆形,乳白色。幼虫体长10~18mm,头部赤褐色,体淡黄色。蛹长约5.8~7.2mm,细长,腹部通常略弯向背面(图4-4)。

图4-4 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Hbn.

1.幼虫

2.卵

3.蛹

4.成虫

生活习性:1年通常发生4~6代,随地区不同而有所增减。它以幼虫越冬,大多在包装品、屋柱、板壁等缝隙中或库内阴暗角落处,吐丝成网聚集一处。幼虫在翌春4、5月间即羽化为成虫。每一雌虫产卵最多达350粒,卵产于药材表面或包装品缝隙中。孵化幼虫即钻入药材间为害。幼虫在啮食药材时,能吐丝成巢,匿居其中,或吐丝结网封垛顶,日久被害药材变成块状。由于其能排出大量带臭味的粪便,使药材质量大受影响,故是中药的重要害虫之一。

8.米黑虫Aglossa dimidiata

米黑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全国各地。

形态特征:雌性成虫体长12~14mm,翅展31~34mm,雄虫体长10~12mm,翅展30~34mm,体呈黄褐色,具黑色鳞片。头顶部具一小丛灰黄褐色细茸毛,前翅宽大,近三角形,其上有波状斑纹。幼虫体长20~29mm,全体黑色。头部宽大,赤褐色,两侧有单眼6个。蛹长8.6~13mm,红棕色,具光泽。头宽大,并逐渐向末缩小呈纺锤形,腹末端横列尾沟6个。

生活习性:1年发生1~2代。幼虫常群集作茧相连成网越冬。次年5~7月化蛹羽化成虫,卵散产于药堆表面的阴暗处,幼虫孵化后,吐丝连缀药材或碎屑作成管状巢,后居其中为害。幼虫期80~110天。成虫黄昏时飞翔交尾,寿命6~17天。

9.粉斑螟Ephestia cautella

粉斑螟属鳞翅目卷螟科,各地均有发现。

形态特征:成虫6~7mm,翅展14~16mm,灰褐色。幼虫长12~14mm,头部赤褐色,体乳白色

生活习性:1年发生1至多代,具体随地区气候不同而异。此虫较印度谷螟的抗寒能力差,因此可在冬季打开门窗,放宽药材堆垛间距,让冷空气迅速透入药材包中;在10℃时能减弱其幼虫的活动;在15℃时能使其繁殖减慢;在0℃时经1周各期虫即全部死亡。

二、防治措施

1.磷化铝熏蒸

磷化铝亦称磷毒净,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其有粉剂和片剂两种,中药仓库常用片剂。

使用方法:在已堆垛好的药堆上,覆盖多层麻袋,然后施磷化铝于麻袋上,立即密封库房或用塑料薄膜罩帐熏蒸。施药剂量,按仓库空间每立方米用5~7g,一般投药后,密闭3~5天,即可达到杀虫效果。密闭时间与气温变化有关,气温在12℃~15℃时,应密闭5天;16℃~20℃时,应密闭4天;20℃以上时应密闭3天。

注意事项:由于磷化铝片剂分解发生的磷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对人、畜的毒性主要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受害快且较严重;其次为呼吸、心血管系统和肝脏。

当空气中含有磷化氢0.002~0.004mg/L时,可嗅到臭味;每升含量达0.01mg时对人已很危险;达到0.14mg时,则迅速使人呼吸困难,失去知觉,发生痉挛,脉搏加快,内脏器官发生脂肪变性,以致死亡。故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磷化氢空气中的浓度(25℃)达26g/m 3时,会引起磷化氢燃烧或爆炸。所以,每个施药点用药量不得超过90g;帐幕垂地不得盖住施药皿,防止空气不流通,使局部范围达到上述浓度;避免露天使用磷化铝,防止雨水冲入帐幕内遇磷化铝剧烈分解发生爆炸事故。

②开启盛装磷化铝药片的铁筒,最好在室外通风处进行,人站在上风,并要戴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和橡皮手套。磷化铝开桶后,一次用量剩余的,应在原桶内用塑料袋扎紧,用胶纸将桶口封严。

③测漏,检查PH 3有无泄漏,可用10%硝酸银试纸测试,泄漏处试纸呈黑色。将泄漏处压严或封严。化学反应式为:

PH 3+3AgNO 3─→3HNO 3+Ag 3P↓(黑色)

④通风散毒。应选择在有风的晴天,将库内门窗敞开。通风时,应带好防毒面具,迅速将残渣收集于一容器内,深埋于地下,残渣应为粉状,如有颗粒或片存在,切勿深埋,应将其移入其他熏蒸垛内继续分解。拆下的帐幕应于空气流通处吹晾。库内通风3天后检不出PH 3残毒时,才进行正常作业。

2.充氮降氧防治

充氮降氧是利用氮气发生器,向密闭库内充N 2,使库内O 2浓度降低,从而杀灭害虫。一般O 2浓度降至8%以下即能防虫;降至2%以下能使害虫缺O 2窒息死亡;降至1%以下能加快害虫死亡速度;降至0.5%以下可以杀螨和抑菌。据统计,库内O 2的浓度下降至1%时,其内N 2的含量即显著增加约85%,比正常空气增加70%,CO 2增加约14%~15%,比正常空气增加约40余倍。

充氮降氧杀虫除掌握O 2的浓度外,还需控制环境温湿度。因为不同温湿度对害虫致死率都不同。而且在保持一定O 2浓度的基础上,还需有一定的密封时间保证,一般O 2浓度在2%以下,温度在25℃~28℃时,密封时间应为15~30天,这样才能有效地杀灭害虫。

桔梗高产技术

桔梗是一种药食兼用植物,随着技术进步和桔梗系列产品的开发,桔梗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从品种选择、园

地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留种等方面介绍了桔梗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桔梗种

植者提供参考。

桔梗为桔梗科桔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很有名的药材,其性味苦、辛、平,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

咳、消肿排浓之功能。桔梗主产地为安徽、山东、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全国其他地区也有分布,为常用大宗药材,在《神农本草经》上早有记载。经现代科学分析,桔梗中含桔梗皂甙D,桔梗酸A、B、C,远志酸,阿尔法菠菜甾醇,花青甙,吗啡等;花中含有一种蓝紫色素,称桔梗色素;根中含有14种氨基酸及22种微量元素。随着人类回归自然思潮的兴起和以预防为主医疗模式的确立,种植桔梗将有着广阔的市场。

1形态特征

桔梗株高40~150cm,全株光滑无毛,体内具白色乳汁。茎直立,上部稍分枝;叶片3~5片,茎中部及下部对生或轮生,上端叶小而窄,互生;叶近无柄,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2~7cm,宽0.5~3cm,先端渐尖,边缘具锐齿,基部楔形;花单生或数朵成蔬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裂片5片,花冠阔钟状,蓝紫色、白色、黄色,5裂,雄蕊5个,与花冠裂片互生,子房下位,5室,卵圆形,柱头5裂,密被白色柔毛;蒴果为倒卵圆状球形,先端5裂;种子卵形,黑色或棕黑色,具光泽。花期为每年7~9月,果期8~10月。桔梗根肥大肉质,呈长圆锥形或圆柱形,外皮黄褐色或灰褐色,肉淡黄白色。

2生长习性

桔梗喜凉爽湿润,喜光,耐寒,野生多见于向阳山坡及草丛中。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30℃,最适温度为20℃,能忍受-20℃低温,在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植质土或含沙质壤土中植株生长良好,怕积水,土壤积水易引起根部腐烂。桔梗为深根性植物,根粗随年龄而增大,栽种当年主根长可达15cm以上,第2年的7~9月为根的旺盛生长期,采挖时,根长可达50cm以上。幼苗出土至抽茎6cm以前,茎的生长缓慢,茎高6cm,至开花前(4~5月)生长加快,开花后生长减慢,至秋冬气温10℃以下时倒苗,根在地下越冬,一年生苗可在-17℃的低温下安全越冬。种子在10℃以上时开始发芽,发芽最适宜温度为20~25℃,一年生种子发芽率为50%~60%;二年生种子发芽率可达85%左右,且出芽快而齐。种子寿命为1年。

3栽培技术

3.1园地选择

应选择土壤、水质、大气环境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远离公路等交通要道,最好是没种过桔梗的地块种植。种植地的土壤应卫生、无病虫寄生和有害物质,尤其硝态氮、汞、镉、铅、砷、硌、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要符合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桔梗为深根性植物,虽然对土质要求不严,但在富含磷钾的中

性类沙土壤里生长较好。故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或沙质土壤种植。

3.2品种选择

目前生产上所用品种多是各地方从野生种选育而来,缺少专用的食用或药食兼用品种。太和县高效农业开发研究所选育的“太桔1号”是我国目前较为理想的食用型桔梗优质高产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长势旺、根茎肉脆、口感好的优点,二年生根茎长度一般在40cm以上,直条,少分叉,选条率80%以上,比普通品种选条率高20%。抗病力强,目前还未发现有病害发生。产量高,一般产量达26.25t/hm2,高者可达30t/h m2以上。(注t/hm2表示吨/万平方米,也就是吨/一公顷)

3.3精细整地,合理施肥

选好地后,施优质土杂肥75t/hm2或充分腐熟的畜禽粪37.5t/hm2,加过磷酸钙750kg/hm2,撒入地内,并深翻35cm以上,然后整平耙细,等待播种。为减少产品内硝酸盐残留,忌施用硝态氮肥。

3.4科学播种

桔梗主要用种子繁殖,春播、秋播或冬播均可,但以秋播为好。秋播当年出苗,生长期长,根粗和产量明显高于次年春播苗。播种时宜直播,因直播产量高,根直分叉少,便于刮皮加工,质量好。须用当年新产种子,

新籽发芽快,发芽率高,长出的苗

3.4.1种子处理。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可先对种子进行处理。将种子置于50~60℃的温水中,不断搅动,并将泥土、瘪籽及其他杂质漂出,待水凉后,再浸种12h,或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2h,可提高发芽率。此外,用适量湿沙拌匀,堆放几天后再种可明显提高发芽率。

3.4.2播种方法。要足墒下种,如墒情差时,要先造墒再播种。采用宽幅条播法,按行距17~21cm开沟,沟宽为10cm,深2cm左右。将种子均匀撒在播种沟内,覆土1cm,镇压或踩实,有条件的可用麦秸或稻草覆盖,种子顶土后再撤除覆盖物,可明显提高出苗率。为使种子播得均匀,可用4~6倍的细土或细沙拌匀播种。

3.5田间管理

3.5.1间苗。苗高2cm时适当蔬苗,苗高6~7cm时定苗。采用宽幅条播法播种的适当间苗,使苗不拥挤即可。要合理密植,若留苗过多、过密,则植株生长细弱,易遭病虫危害;过稀则产量低。因此,适当密植是高产的关键。

3.5.2及时中耕除草。由于桔梗前期生长缓慢,易滋生杂草,故应及时除草。一般进行3次,第1次在苗高7~10cm时进行,30d之后进行第2次,再过30d进行第3次,力争做到见草就除。中耕应在土壤干湿度适中时进行,植株长大封垄后即可不再进行中耕除草。

3.5.3肥水管理。苗期需追施稀薄人粪尿或沼液1~2次,促使幼苗生长。6~9月是桔梗生长旺季,6月底增施花期肥,以磷钾肥为主,防止因开花结果消耗过多养分而影响根部生长,施氧化钾75kg/hm2、过磷酸钙150~300kg/hm2。入冬后根据当年作物长势重施越冬肥,结合施肥进行培土。施优质土杂肥15~30t/hm2,肥力差的地块多施,播种时基肥施得多的田块可少施或不施。翌年春桔梗株高1m左右时,追施1次磷钾肥,使茎杆粗壮,以防止倒伏。结合浇水追施磷酸二氢钾75kg/hm2。生长期内遇旱要及时浇水,进入雨季后要注意排水,避免田内积水造成桔梗烂根。

3.5.4除花。桔梗花期较长,要消耗大量养分,影响根部生长。因此,打顶除花可以提高根的产量和质量。除留种田外,其他桔梗田都要采取除花措施,在盛花期喷施1次1mg/kg的乙稀利基本上可达到除花目的,喷后桔梗产量较不喷施增加40%左右。

3.6病虫害防治

桔梗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但在重茬严重的田块,会发生根结线虫病、根腐病、紫纹羽病等病虫害。因此,对于无公害栽培的桔梗,应注意轮作倒茬,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

3.6.1根腐病和紫纹羽病的防治。根腐病是由真菌中半知菌类镰刀菌引起的一种根部病害。发病期为6~8月。初期根的局部呈黄褐色并腐烂,以后逐渐扩大。发病严重时,地上部分因枯萎而死亡。紫纹羽病是由真菌中的一种担子菌引起的病害,危害根部。先由须根开始发病,再延至主根,根部初呈黄白色,可看到白色菌索,后变为紫褐色,病根由外向内腐烂,外表菌索交织成菌丝膜,破裂时流出糜渣。地上病株自下而上逐渐发病枯萎,最后死亡。防治方法:①注意轮作,及时排除积水。在低洼地或多雨地区种植,应做高畦;②整地时多施基肥,改良土壤,增强植株抗病力。施石灰粉750~1 500 kg/hm2,可减轻危害,或用75kg/hm2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发病时可用50%托布津1 000倍液浇注防治;③及时拔除病株。

3.6.2轮纹病和纹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可用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喷施防治,每7d喷1次,共喷3次。

3.6.3根结线虫病。由根结线虫引起,发病植株根部呈串状结接,尤以须根最为明显,地上部生长衰弱,肉

质根失去商品价值。防治:根结线虫一旦发生,很难根除,故应选无根结线虫的地块种植,实行科学的轮作制度。一旦发生根结线虫病,要立即轮作倒茬,连续种水稻或小麦3~4年后,才能种植桔梗。

3.6.4蚜虫、红蜘蛛。为害幼苗和叶片,可用吡虫啉、四季红、蚜螨净等喷雾防治。

4采收与加工

种植桔梗因地区、播期及用途不同,收获年限也不同。一般当年或第2年采收。用于食品加工生长1~2年采收,3年以上的粗纤维含量增加,口感变差,如为药用,则可生长3年以上,采收期可在秋季9月底到10月中旬或次年春桔梗萌芽前进行。以秋季采者体重质实,质量较好。一般在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过早采挖根部尚未充实,折干率低,影响产量;收获过迟则不易去皮。起挖时,用刨钗逐行采挖,以防止挖断主根。挖出后割去茎叶、芦头,送加工厂加工;如药用,则将根部泥土洗净后,浸在水中,趁鲜用竹片或玻璃片刮去表面粗皮,或用去皮机去皮后洗净,晒干或用无烟煤火炕干即可出售。若桔梗收回太多一时加工不完,可用湿沙来防止外皮干燥收缩,这样容易去皮。

5留种技术

桔梗花期较长,果实成熟期很不一致,留种时,应选择二年生的植株,在植株苗高15cm时进行打顶,以增加果实的种子数和种子饱满度,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在9月上、中旬剪去弱小的侧枝和顶端较嫩的花序,使营养集中在上中部果实,10月当蒴果变黄、果顶初裂时,分期分批采收。因桔梗成熟的种子易裂,造成种子散落,故应及时采收。采收时应连果梗、枝梗一起割下,先置室内通风处3----4d,然后再晒干、脱粒,除去瘪籽和杂质后贮藏备用[

几种除草剂防除桔梗田杂草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rum(Jacq.)A.DC.]是年生宿根草本中草药和特种蔬菜,具有祛痰镇咳、抗炎、降血糖等功效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桔梗栽培面积逐年增。由于桔梗生长期长,苗期生长缓慢,杂草危害严重,人工除草困难。因此,防除杂草成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探讨桔梗化学除草技术,选用了蔬菜上常用的二硝基苯胺类和酰胺类几种除草剂,于2000~2001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以48%氟乐灵乳油(triflura lin,哈尔滨化工六厂生产)、50%乙草胺乳油(acetochlor,江苏昆山化工厂生产)、72%都尔乳油(metolachlor,哈尔滨正业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用于桔梗移栽田;乙草胺、都尔、33%施田补乳油(penoxaiin,美国氰胺公司生产)用于桔梗直播田,探索其除草效果和对桔梗安全性的影响。

试验在本校药用植物园进行。2000年5月进行桔梗移栽田除草试验。试验地为棕壤土,有机质含量1.98%,

茬为板蓝根,小区面积9.75 mz。桔梗品种为九桔1号,采用前一年未萌动的、大小均匀的种苗移栽,栽后进行土壤喷药处理。为筛选适于桔梗直播田的除草剂,2001年5月进行桔梗直播田除草试验,试验地为壤土,中等质地,有机质含量2.89%,前茬为黑豆,小区面积10m2。供试桔梗品种为同一品种。除草剂在播后苗前

进行土壤处理。

移栽桔梗田间杂草主要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反枝苋(Amaranthus restr oflexus)、藜(Chenopodium album)、小蓟(Cephalanoplos segtum);直播田杂草主要有稗草、反枝苋、藜、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大籽蒿(Artemisiasieversiana)。

移栽田与直播田两试验均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4个处理,重复4次,移栽田除草处理为:氟乐灵用量1.85 L/hm2,都尔为2.OOL/hm/,乙草胺为2.70 L/hm2,对水量均为750 L,另设喷清水对照。直播田除草处理为:乙草胺用量为2.50L/hm2,都尔为2.00 L/hm2;施田补为1.50 L/h m2,对水750L,另设喷清水对照。采用小区专用背负压缩式喷雾器,均匀喷雾各小区中。

施药后观察记录桔梗和杂草对药剂的反应,药后20、30、45、70d进行田间杂草种类和量及地上部鲜重的调查,每处理随机调查10点,每点分别调查0.65m2和0.5m2,计算各处理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秋季进行株高、单根重、小区产量调查,直播田进行株高、株鲜重调查,并进行显著性测验。

结果表明,桔梗移栽田,氟乐灵、乙草胺除草效果较好,70d内除草效果均在91.21%以上,都尔中等,效果为81.00%以上。桔梗直播田,乙草胺、都尔效果较好,45 d内除草效果株防效达89.5%以上,鲜重防效在90.9%以上,施田补药效差,只有51.9%和58.5%。

对桔梗的安全性观察,两个试验中几种除草剂对桔梗均未发生药害。经LSR法测验,移栽桔梗田,喷施氟乐灵、乙草胺、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直播桔梗田施乙草胺、都尔后,桔梗株高、鲜重均显著高于施田补和对照,施田补和对照无显著差异,施田补药效较低的原因可能与用量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多有关。为扩大杀草、范围,可以考虑几种除草剂复配,以提高除草效果。文章来源:农博网

除草剂-都尔

【商品名称】都尔(Dual)

【通用名称】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

【加工剂型】72%乳油

【用药量】土壤有机质3%以下,砂质土每公顷用72%都尔1.5升,壤质土用2.1升,黏质土用2.8升;土壤有机质3%以上,砂质土每公顷用72%都尔2.l升,壤质土用2.8升,黏质土用3.5升。

【使用时期】马铃薯播前或播后苗前施药。

【防治对象】稗草、狗尾草、金狗尾草、牛筋草、早熟禾、野黍、画眉草、臂形草、虎尾草、黑麦草、稷、鸭跖草、荠菜、小野芝麻、罗氏草、油莎草、水棘针、香薷、菟丝子等。对野高粱、柳叶刺蓼、酸模叶蓼、鼠尾看麦娘、宝盖草、马齿苋、繁缕、藜、小藜、猪毛莱、反枝苋、辣子草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投用技术】喷液量每公顷人工300~450升,拖拉机200升以上。在干旱条件下施后浅混土2~3厘米,或培土2厘米,有灌水条件的施后可灌水。

【混用】每公顷用72%都尔1.5~3.0升加70%赛克400~600克。

【轮作】对后茬作物安全。

银黑地膜除草防虫效果好

目前,除草剂的种类繁多。在除草剂的分类上,根据使用方法分为茎叶处理剂和土壤封闭处理剂;根据其作用方式分为选择性和天生性两类;根据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性分为触杀型除草剂和传导型除草剂;根据化学成分分

为磺酰胺类除草剂及苹果酸类除草剂等等。

实践证明,不同类型的除草剂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不仅效果差,而且浪费药剂甚至会引起药害。

茎叶处理除草剂:杂草出苗后,直接施用于杂草茎叶杀死杂草的药剂称为茎叶处理除草剂,如草甘磷,2.4 D丁酯、百草敌、苯达松等,茎叶处理,即把除草剂稀释在一定量的水中,对杂草幼苗进行喷洒处理,通过杂草茎叶对药物的吸收和传导来消灭杂草。茎叶处理剂的防除效果与温度、光照以及除草剂在植物体表面的湿润状况有很大的关系。

土壤封闭处理剂:即把除草剂撒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操作把除草剂拌入土壤中,建立起一个除草剂封闭层,以杀死萌发的杂草。这类除草剂可被杂草的根、芽鞘或上下胚轴等吸收而发挥作用。如异丙隆、乙草胺、绿麦隆等都属于此类,按施药时间分,这类除草剂可分为播前处理和播后苗前处理两种。前者是指在花卉苗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以便为杂草幼根、幼芽吸收,并防止或减少除草剂的挥发和光解损失。后者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此法主要用于易被杂草芽鞘和幼叶吸收向上传导的除草剂,对苗木的幼芽安全无害。

选择性除草剂:能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的除草剂称选择性除草剂,这种除草剂有时只能杀死田园杂草中的一种或某一类植物,而对田园苗圃中人为种植的植物影响较小。如盖草能或稳杀得应用于苗圃时,只能杀死以看麦娘为主的单子叶杂草,而不伤害苗木植株。都尔、精稳杀得可在杂草幼苗期施用,只要浓度适当,对苗木等作物比较安全。当然,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相对的,选择性除草剂在剂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改变的情况下,也可以作非选择性除草剂应用;非选择性除草剂也可通过“时差选择”和“位差选择”等在苗木作物生育期内安全使用。

灭生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又称为非选择性除草剂,它对植物的伤害无选择性,草苗不分,能同时杀死杂草和作物。草甘磷、克无踪、农民乐等均属于此类。这类除草剂多用于茶桑、果园、咖啡、橡胶等经济作物作防除杂草之用。草甘磷、克无踪属广谱灭生性除草剂,能迅速破坏植物绿色组织,对非绿色部分的树干、茎杆无杀伤作用。农民乐是新近开发的灭生性强、无残留,可直接用于池塘、湖泊等水面,防除各种杂草和湿生杂草等。用于各种果园、桑园、茶园等,并可用于工矿区、仓库、公路和城乡环境卫生除草。还可用涂抹的方法除去草坪、园林风景区的非观赏性杂草等。触杀型除草剂:这类除草剂接触植物后,难以在植物体内传导或移动性较差,只限于对药剂接触部位的伤害。这种局部的触杀作用是以造成杂草死亡,如除草醚、百草枯、敌稗等属于触杀型除草剂。施用这类除草剂施药要均匀,防除多年生宿根杂草须多次用药方可杀死。

传导型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可被植物的根、茎、叶、芽鞘等部位吸收,且能在植物的体内传导,因此,传导型除草剂又称为内吸性除草剂,例如草甘磷、2.4-D、二甲四氯、绿黄隆等除草剂均属此类。草甘磷之所以能除草,是因为药液从叶面吸收,然后传导到根里,致使杂草慢慢地死掉。

一些农民由于缺乏除草剂使用知识和经验,有的甚至一个喷雾器喷用多种除草剂,因此导致除草剂药害的严重后果。一旦农作物受害,应及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减轻或避免损失。

1. 迅速用清水反复冲洗:喷除草剂过量或邻近作物的敏感叶片遭受药害时,立即用干净的喷雾器装入清水,对准受药害植株喷洒3~5次,可清除或减少作物上除草剂的残留量。对于一些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除草剂,可用0.2%的生石灰或0.2%的碳酸钠清水稀释液喷洗作物,效果好。对药害连片的田块,除进行叶面喷水冲洗外,还应足量灌水,促使根系大量吸水,以降低作物体内药物浓度,缓解药害。此外,对于施药过量的田块,应及早

灌排洗田,将大量药物随水排出田外,能有效减轻药害。

2.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云大—120每667平方米25~30毫升对水1500倍;或每667平方米用15毫

升的植物动力2003,加清水稀释1000 倍;或绿风95加清水稀释500倍,在上午露水干后或傍晚用喷雾器喷在作物叶片的正反面上,可收到“起死回生”的效果。针对药害性质,应用与其性质相反的药物中和缓解。若小麦、水稻喷施2,4—D丁酯过量时,可喷施2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稀释液,每667平方米40~50千克,喷后7天,茎叶生长便恢复正常,比未喷施赤霉素的增产10%以上。

3. 追施速效肥料:依照作物生长季节和对肥料的需要,适当增加肥量,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除进行土壤追施速效肥外,还要叶面喷洒1%~2%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对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药害

能力有显著效果。

4. 加强中耕松土:根据作物生长季节,适当增加中耕松土次数。中耕由浅到深,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地温,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加快土壤养分的分解,增强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使植株尽快恢复生长发

旱地乙草胺除草剂使用注意事项

乙草胺是当今世界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近些年,由于种植结构的变化,我市旱地作物迅速扩大,旱地除草剂——乙草胺在玉米﹑花生﹑番茹﹑四季豆等作物上使用面积也迅速增加。一些农户在使用过程中因使用方法不当引起除草效果不佳,甚至产生药害现象不断。为此,在使用该除草剂除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土壤湿度乙草胺对杂草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杂草幼芽与幼根的吸收,抑制幼芽和幼根的生长,刺激根产生瘤状畸形,致使杂草死亡。一定的土壤湿度,有利于提高杀草效果。如在用药阶段上遇到持续干旱天气,除草效果会大大降低。因此先浇水提高土壤湿度,后用药,是提高乙草胺药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2﹑用药时间乙草胺是一种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只有在作物播种后杂草出土前使用,才能发挥出其药效,且用药时间越早越好,而对已出土的杂草基本无防效。

3﹑整地质量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乙草胺的药效。整地质量不好,老草未铲除干净,直接影响除草效果,因乙草胺只能被杂草幼芽和幼根吸收,对已成型杂草无防除效果。另一方面,整地质量不好,土壤高低不平,无法使药液均匀喷施,影响除草效果提高。

4﹑药害问题乙草胺除草剂禁止在黄瓜﹑水稻﹑菠菜﹑小麦﹑韭菜﹑小米﹑高梁等敏感作物上使用,在蕃茹﹑玉米﹑大豆﹑蔬菜﹑油菜等作物上使用每亩用量限于50—75毫升,否则容易药害。

来源网络

桔梗田杂草防治方法

安康市气候和地理条件复杂,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从古到今应用历史悠久,除野生外,人工种植面积已达2.1万公顷。且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农民增收和地方财源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伴随中药材生长的杂草种类多,密度大,生长期长,危害严重,人工拔除难度大,费用高。据调查,常年造成中药材严重草荒的主要有狗尾草、刺儿菜、单碗花、繁缕、猪殃殃、看麦娘、香附子等20多种。平均每平方米68..570株,高达1 120株,一般造成中药材减产20%一30%,严重田块高达50%以上,有的甚至造成毁苗绝收。每年人工拔草6~8次,年拔草亩(667辞)费用高达150—210元,往往是前边拔,后边长,劳动强度大,拔草费用高。为有效地解决中药材杂草防除工作,从2000年开始,先后引进8种国内外新型除草剂,在桔梗上试验,取得了理想结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验药剂。55%姜草净可湿粉剂(江苏省常州市农药厂生产);90%禾耐斯乳油(美国孟山都农化公司出品);50%乙草胺乳油(江苏省昆山化工厂生产);72%都尔乳油(瑞士诺华农化公司出品);20%克无踪乳油(英国捷利康农化公司出品)。

2.试验方法。

①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方法。

试验设在汉滨区迎风乡红霞村七组刘远贵承包桔梗田,前茬为水稻,肥水中等,试验面积667平方米。2004年2月26号种植桔梗,条播,密度为6×20厘米。试验设4种农药,5个处理,重复两次,包括空白对照共lO个小区。小区面积33.3平方米,随机排列,重复间以自然沟畦隔离,3月lO日上午施药,按667平方米用药量兑水80千克,用工农一16型背负式喷雾器做土壤封闭处理。

②苗后混用、封杀处理方法。试验设在同一村组的另一块桔梗田,前茬水稻,肥力中等,桔梗为第二年生长。共试5种农药,5个处理。小区面积67平方米,未设重复,3月10日上午按药量对水加千克,用工农一16型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雾,封杀处理。施药时桔梗和杂草均已出苗,杂草3—5叶期。采用20%克无踪与其他农药混用,其目的是通过一次施药,既杀死已出土杂草,又封闭未出土杂草。

二、结果与分析

1.土壤处理对桔梗田杂草综合防除效果。施药后每小区固定3点,每点1平方米,分30天,60天各调查一次杂草残存株数,最后一次将调查样方内的全部杂草拔出称其鲜重,以对照区杂草株数,鲜重计算其防除效果,结果看出,所选用4种除草剂作土壤封闭处理,对桔梗田杂草都有较好防除效果,且药效在60天以上,以55%姜草净为最好,防效分别达到83.89%一95.71%,平均为91.8l%,其次为90%禾耐斯,30天、60天的防效分别达到83.89%。95.5%,平均87.68%。除个别杂草如香附子、半边莲、单碗花等恶性杂草外,田内基本无草,可一次性解除前期草荒问题。

2.混用、封杀处理对桔梗田杂草防除效果

施药后分别在30天、60天各调查一次小区内残存株数和鲜重。每小区固定三点,每点l平方米,以对照区杂草数计算防除效果,结果不难看出,所试5种除草剂进行混用,在桔梗和杂草出苗后进行喷雾处理,对桔梗田不仅可杀死已出苗的杂草,还可封杀杂草,控制未出土的杂草,且效果很好,控制时间可达60天以上。以55%姜草净+20%克无踪的封杀效果最好,两次调查的防效均在89.8%~91.25%,60天的鲜重防效仍达91.2%,其次是72%都尔+20%克无踪,30天、60天的防效86.73%-88.75%,鲜重防效90.4%,乙草胺和禾耐斯+克无踪的防除效果平均也在86.2%一88.33%。一次施药,可有效防除桔梗田杂草,控制杂草生长时间可在60天以上。

同时,我们在施药后就不同除草剂对桔梗生长进行了田间观察,发现所用4种土壤处理剂,对桔梗生长都很安全,施药后无不良反应,20%克无踪处理区发现有个别桔梗出苗较差,桔梗叶片发黄,但10天后即恢复,对整个生长无影响。

三、问题与讨论

1.通过今年试验,所用5种除草剂,无论是土壤处理,还是苗后茎叶喷雾处理,对桔梗田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其中以55%姜草净可湿粉剂最好,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在30天、60天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0.75%一91.83%,名列第一;其次是90%禾耐斯平均防效分别在88.33%~87.68%;第三是50%乙草胺平均防效在84.37%~86.2%,较差的是72%都尔,平均效果76.62%-88.63%。所用除草剂一次施药持效期均达60天以上,可有效解决地桔梗田前期草荒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