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科院张伟忠博士谈中考命题2017.11

2017年11月省教科院张伟忠博士谈中考命题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命题要有利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立德树人思想。有利于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可持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语言构建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命题的依据和要求

(一)重要文件

《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2000年《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进一步端正考试指导思想,提高命题的科学性,保证命题的质量。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语文考试应着重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察。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听、说能力的考察。

——《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2000年(二)学科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学段的科学目标和内容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研制中)

2、当地使用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和教学实际

三、命题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发挥试题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有机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珍视人类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让语文试题成为语文教育的延续)

(二)导向性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充分发挥考试的甄别、激励、选拔等评价功能、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着眼长远发展:有利于初高中教学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用好考试的指挥棒

(三)基础性原则。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注重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考察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状况,考察阅读与语言积累的质与量,考察语感形成水平与思维品质,突出考察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

——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核心能力

(四)科学性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与形式科学,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试题难易适当,表述清晰准确;试卷结构合理规范;试题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和良好区分度。

——语文是艺术,命题是科学

(五)综合性原则。试题内容要课内外结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焦点问题,考察学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见闻、见解。

——注意生活化、情景化、任务化

四、试卷的结构

积累与运用:语言积累与运用,文学常识与诗文默写

阅读与鉴赏: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实用类),名著阅读

交流与表达: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写作

五、命题的难点和创新点

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文言文、古诗词课内外结合,现代文阅读以课外为主。

主观题与客观题的比重:建议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比例要适当。

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重在整合,强调读原著和整本书阅读。

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注重地域文化特色,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非连续性文本:重在考察文本阅读、识图、联读、迁移、图文转换等能力。

充分发挥试题的唤醒功能。

六、几点经验

命题:搜尽奇峰打草稿

审题:横挑鼻子竖挑眼,鸡蛋里面挑骨头,一票否决制

答案:试做、开放性

阅卷:减少误差,特别是作文

§特别补充:

1、名著阅读强调整本书阅读

2、教育部2017年《考试大纲》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立场与基本功能。考试大纲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提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育人导向。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高校人才选拔的依据,列入了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地市中考试题中也已列为重要的考察内容,分值越来越大。2018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在近三年64篇的基础上增加10篇。

3、语文试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2017高考试题特点分析:味道浓厚,以文载道。试题侧重展现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各试题中诗句、古文考试题举例。(略)

4、非连续性文本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非连续性文本不是以句子为最小单位,而是由表、单构成的文本。具体包括清单、表格、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性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重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课标》要求,

初中生能够“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5、命题:要体现读者意识和目标意识。如:《其实并不是那样》《没想到,真没想到》尽量消除审题障碍。

6、阅卷:阅卷标准的争议:感情健康?创意(创新)?小文人语篇?淡化文体?

7、打分:避免打保险分,2—3人背靠背评分。

8、微写作:

特点:贴近生活,表情达意,篇幅短小,灵活多变。

举例: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低头族”越来越多,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

(1)请根据上述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写一段文字,描述火车、地铁或公交车上的这种场景,200字左右。

(2)请以“低头族,你错过了……”开头,写一段文字,表达面对这种情景时你内心的感受,200字左右。

(3)请从“关注健康”的角度,写一段文字,劝说同龄人“拒做低头族”,20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