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ITILV3中的Service Model

关于ITILV3中的Service Model
关于ITILV3中的Service Model

ITIL V2与ITIL V3对于流程模型理解的共同点有五大组成,Process Inputs、Process Outputs、Process Control、Process、Process Enablers(唯一的区别是ITIL V3提出了Triggers,很明显地区隔了Input与Triggers的功能差异,Triggers为流程的触发者。

流程与ITIL在很多人看来,几乎就是孪生兄弟。这样说其实并不确切,在很多领域也是有很强的流程概念,比如号称项目管理王者认证的PRINCE2以及不少其它管理理念。严格地讲,包括我们今天的Process Model主题,也并非ITIL首创,流程管理作为独立的学科也是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但是,我们需要承认ITIL在流程设计上,对于IT服务建设,有很强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在ITIL V2的时代,其实就有提起过流程(Process)的整体设计概念,但总体来说段落比较散,在一些章节,如a process approach等部分,有过对流程设计关键点的建议。可关于如何建立比较明确的Service Model,在ITIL V2版本的核心出版物中,是没有提及的,或者说没有形成比较直观的图文。但在荷兰专家Jan van Bon主编的《IT Service Management, an introduction based on ITIL》一书中,建立过比较明确的Service Model。而在2007年V3的推出的核心出版物中(Service Design的3.6.4,即Designing processes章节),则正式提出了比较有效的Service Model。两个版本的Service Model还是有微小的差异,我们可以先看一看以下图的对比。

对于这两幅图,我们不难发现,ITIL V2与ITIL V3对于流程模型理解的共同点有五大组成,Process Inputs、Process Outputs、Process Control、Process、Process Enablers(唯一的区别是ITIL V3提出了Triggers,很明显地区隔了Input与Triggers的功能差异,Triggers 为流程的触发者。当然,某些触发完成了触发使命后,也可能成为Inputs之一,比如Incident Management的Request。)。我们则逐一翻译为流程输入、流程输出、流程控制,流程本体,流程关键。我们先解释一下:

流程输入(Process Inputs):流程开始的信息输入。例如对于大家所熟悉的服务级别管理(Service Level Management),它的Inputs就包括Business information(业务信息)、Business Impact Analysis(业务影响分析)、Business requirements(业务需求)等,当然还包括服务战略中的不少政策以及来自其它流程的各种信息等。

流程输出(Process Outputs):我们可以理解为流程的产生结果或交付物。同样用服务级别管理来思考,它包括各种服务级别的文档、服务组合更新、服务目录等。

流程控制(Process Control):是指计划与规划流程的行为,使流程能具备有效性和高效性以及统一执行性。一般是对流程整体的控制与要求。

流程本体(Process):就是我们一般所指的流程,比如事故管理(Incident Management)、问题管理(Problem Management)。根据ITIL的术语表,流程可以定义为:为了达成特定目标的一组活动。流程伴随着一个或多个的输入并产生定义的输出。流程有可能包含的因素有角色(Role),责任(responsibilities),tools(工具)以及保证输出的

管理控制。一个流程在需要的情况下须定义政策、标准、指导、活动、活动指示。

流程关键(Process Enablers):不少书刊翻译成流程能动器或流程赋能者。我们可以理解

为非流程本身所能提供的资源或能力,对流程的有效并高效实施提供推进与支持。

经过这样的解释,我想对于流程设计者来说,概念应当会清晰,如果我们还觉得不是很清晰的话,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流程好比是一个球队要比赛,对于球队的自身安排,比如传球线路、谁来发出角球、谁负责领队等等,都属于流程本体(Process)关注的;那么球队的比赛规则、输赢规则、球队评价属于流程控制(Process Control)所关注;球队的入场就好比如同流程输入(Process Inputs);出场,比赛结果则如同流程输出(Process Outputs);流程关键或流程助推器(Process Enablers)则好比奖金刺激或者拉拉队。

对于ITIL V2体系和ITIL V3体系的不同处我们可以看到,有几点不同:

在Process Control方面,ITIL V3认同ITIL V2设定的流程设计模型中极其关键的Owner,而同时将Goal用Objective取代,取消了QP和KPI,取代的是政策(Policy)、反馈(Feedback)、文档(Documentation)。就笔者角度来说,我是赞成这个变化的,因为这使得流程设计中的流程控制部分更为战略化,将具体的指标完成工作交还给流程本体,而着重在流程实施的指导性层面。而用具有长远目标的Objective代替“功利性”较强的Goal其实表达出V3对流程设计的全面考虑更具体化(进球是Goal,而赢得比赛是Objective,哪一个更有长远意义和战略性意义呢?)。

相应地在Process部分,ITIL V3则为ITIL V2时代单纯的活动和子流程定义进一步明确

和扩展为Process Metric、Process Activities、Process Roles、Process Procedures、Process Improvements、Process Work Instructions六个特征,这具有很全面也也实际的指导意义!我们稍作翻译这六个点为:指标、活动、角色、进程、改进、工作指示。指标是我们判断流程是否达成的量化方式,活动是组成节点;角色要对流程负责,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团队,甚至可能是工具,比如Process Manager主要就是对流程的实施和优化负责。而流程(Process)与进程(Procedures)以及工作指示的关系可以认为是包含关系,即流程由若干进程组成,而进程则由工作指示完成或描述。

我们举个例子,事故管理(Incident Management)是个流程,这个流程包括的进程可能有服务请求注册、请求指派等进程,对于服务请求支持,我们会有工作指示:比如列出客户细节、检测原始请求等工作指示。可能有不少读者会问,那么活动(Activities)和它们的关系呢?其实这里必然会有重叠性,但是它们关注点并不一样。对于流程、进程、工作指导来说,更多的是指导性的方法,而并非具体的动作。而活动则是明确的动作,所以我们在实际中使用ITIL的方法论来指导工作的时候,我们要理解,活动就是组成流程的一个个节点,而流程、进程、工作指示则是根据不同的层次对这些活动进行方法指导。

在Process Enables中,ITIL V3则把它最为得意之作,也就是Process Resources和Process Capabilities作为了重要的关键因素!而把在ITIL V2中定义过的Roles“请”出了“助力”系统。实际上,这是优化,而非摒弃,因为Resources可以理解为有形资产,而Capabilities 为无形资产,Roles无论是以人员方式还是组织方式或是工具方式出现,都会被包含其中,但是立场不一样了,是站在流程本体外做的外部推动。

我们综合比喻一下,流程如果是一个“人”,那么Input是他有什么,Output是他能体现什么,Process的设计是对他自身的修身养性和各种提升,Process Control是外界对他的约束

和指导,Process Enablers是外界对他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当我们对这些概念和因素有了足够的认识,我们其实就具备了设计一个优秀流程足够理论基础。不少学员曾向我诉苦,说不知道怎么来设计一个好的流程。也有人反应,说这么多参数,该怎么来设立呢?其实每个企业、部门都有很多特定的状况,流程是无法套用的,ITIL也仅仅是提出最佳实践的指导,具体的设计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在此我们不妨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形容,我们可能有八、九个朋友一起去郊游,那么这个流程我们会怎么制定呢?首先,我们确认刚才提到的,也就是ITIL V3 Process Model提及的所有因素各对应什么,是否有定义。

Inputs:我们中间有两辆私家车、一共九人,会开车的有三人,零食、烧烤炉、饮料……

Outputs:郊游的照片,每个人博客上的郊游日记……

Triggles:Winter过生日,Allen提议大家聚聚。

Process Control:郊游需要的一系列计划:

Process Policy:如果临时不到场,将一周后罚请大家K歌一次;准时到场;不得发牢骚。

Process Owner:寿星Winter是这个活动的最终拍板人。

Process Objective: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Process Documentation:将行程、备忘、安排等全部都打印出来。

Process Feedback:民意调查。

Process:郊游的安排:

Process Metrics:聚会准时到达人数;总体满意率;愿意下周继续聚会郊游的人数;……

Process Activities:计划、分头准备、碰头,开车到森林公园,骑马、烧烤、合影,开车回家,写博客。

Process Roles:Owner是Winter,Manager是Allen,负责安排,Maxthon负责跑腿。每个人都可能是Operator。

Process Procedures:有开车进程、烧烤进程、采购进程等等。

Process Work Instructions:在开车进程中具有如下工作指示,如:把油加满;检查引擎与刹车;以100km/h速度开车到森林公园;停车;检查是否管好门窗。

Process Improvements:增加一些Metrics,比如整体费用。并增加一个玩模拟野战的Activity。

Process Enablers:促进动因和刺激:

Process Resource:大家刚发了奖金;Robbin买了新车。

Process Capabilities:大家的积极性;优秀的计划安排;Mary曾经去过,对路线非常熟悉。

于是,我们发现,通过这样缜密的流程模型套用,我们的安排可以在方方面面做的细腻,同时还很重要的是,对效率和效果达成都做了足够设计与规划。这是生活小事,但是与我们IT工作中的许多事情有着雷同,譬如有许多细节和突发事件可能发生,譬如需要对效率和效果负责,譬如是一个组织在做事情而并非单兵作战等等。但对于生活小事,你具有掌控性,并能得到快速的结果反应。对于流程设计这样一个无论是理论性还是实践性都要求很高的工作来说,读者不妨从生活小事或工作小事做起,形成较强的流程观念,掌握灵活的流程设计能力,并结合许多综合

学科,如六西格玛、项目管理,以及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需求,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设计出高效实用的流程!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

2.1 通用能力三级定义 2.1.1 亲和力 亲和力是指个人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给他人一种易于接近的感觉。其分级行为表现如表2-1所示。 表2-1 亲和力分级行为表现 分级 行为表现 备注 1级 1.与人交往,始终有一种谦和的态度 2.在倾听别人讲话时,从不打断别人 本分级定义适用于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销售人员、客服人员 2级 1.与人交往时,心态积极、乐观,并能很好地把握交谈的气氛 2.能耐心解决客户或同事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3级 1.能够将与他人交往的经验和技巧与下属人员分享 2.能够通过一定的交往技巧和亲和魅力,促成与同事、客户的合作关系 2.1.2 影响力 影响力是指相关人员说服或影响他人接受某一观点、推动某一议程或领导某一具体行为的能力。其分级行为表现如表2-2所示。 表2-2 影响力分级行为表现 分级 行为表现 备注 1级 能清晰地陈述相关事实,并呈现经过充分准备的合理案例,可以运用直接证据(如关于 实质特征的数据、意见一致的范围与利益等)支持个人观点,从而说服对方作出承诺或保证 2级 1.通过指出他人的忧虑、强调共同利益来说服他人 2.能预期别人的反应,可以根据需要运用适当的风格和语言应对 3.能用案例或论据创造出“双赢”的局面,进而实现双方的目标 3级 1.与第三者或专家结成联盟,并建立幕后支持,以构成影响别人行为的有利态势 2.精心策划事件以间接影响他人(如计划时间的安排、策划关键事件、预测有关关键联 盟的提议、影响证言等)

2.1.3 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指个人能正确倾听他人倾诉,理解其感受、需要和观点,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其分级行为表现如表2-3所示。 表2-3 沟通能力分级行为表现 分级行为表现备注 1级1.不善于抓住谈话的中心议题 2.自己的观点表达不够简洁、清晰 3.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应有的尊重 4.在沟通中,能够基本理解、使用相关的专业词汇 2级1.能够以开放、真诚的方式接收和传递信息 2.了解交流的重点,能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形式、用清楚的理由和事实表达主要观点3.尊重他人,能在倾听别人的意见、观点的同时给予适时的反馈 4.在沟通中,能够理解、使用相关的专业词汇 3级1.与人沟通时的语言清晰、简洁、客观,且切中要害 2.针对不同听众能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以取得一致性结论3.善于说服他人,能有效化解矛盾和抱怨 4.能拓展并保持广泛的人际网络 5.熟练掌握专业词汇,能够阅读、理解与专业相关的各种资讯 2.1.4 执行能力 执行能力是指相关人员在工作中能迅速理解上级的意图,进而形成目标并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然后通过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对任务优先顺序的安排,保证方案的高效、顺利实施,并努力达成工作目标的能力。其分级行为表现如表2-4所示。 表2-4 执行能力分级行为表现表 分级行为表现备注 1级 1.能够根据企业或上级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岗位的职责,确定自己的短期工作目标 2.能分解工作目标,较好地协调和控制工作进度,并能顺利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美国营销学家帕拉休拉曼、赞瑟姆和贝利等人提出的,5GAP模型是专门用来分析质量问题的根源。 顾客差距,差距5,即顾客期望与顾客感知的服务之间的差距——这是差距模型的核心。要弥合这一差距~就要对以下四个差距进行弥合: 差距1——不了解顾客的期望, 差距2——未选择正确的服务设计和标准, 差距3——未按标准提供服务, 差距4——服务传递与对外承诺不相匹配。

服务质量差距越大~顾客对企业的服务质量就越不满意~因此~差距分析可以作为复杂的服务过程控制的起点~为改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因此~近20年来~服务质量差距研究便成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自从PZB等人提出五差距模型至今~该模型在酒店服务质量研究领域不断地被完善和扩展。这些扩展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顾客、各级管理者和一线员工三个层面、采用定性或定量两种研究方法展开的。五个差距以及它们造成的结果和产生的原因分述如下:

一、管理者认识的差距,差距1, 这个差距指管理者对期望质量的感觉不明确。产生的原因有: A、对市场研究和需求分析的信息不准确, B、对期望的解释信息不准确, C、没有需求分析, D、从企业与顾客联系的层次向管理者传递的信息失真或丧失, E、臃肿的组织层次阻碍或改变了在顾客联系中所产生的信息。 治疗措施各不相同。如果问题是由管理引起~显然不是改变管理~就是改变对服务竞争特点的认识。不过后者一般更合适一些。因为正常情况下没有竞争也就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但管理者一旦缺乏对服务竞争本质和需求的理解~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二、质量标准差距,差距2, 这一差距指服务质量标准与管理者对质量期望的认识不一致。原因如下: A、计划失误或计划过程不够充分, B、计划管理混乱, C、组织无明确目标, D、服务质量的计划得不到最高管理层的支持。 第一个差距的大小决定计划的成功与否。但是~即使在顾客期望的信息充分和正确的情况下~质量标准的实施计划也会失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最高管理层没有保证服务质量的实现。质量没有被赋予最高优先权。治疗的措施自然是改变优先权的排列。今天~在服务竞争中~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管理清单上把质量排在前列是非常必要的。总之~服务生产者和管理者对服务质量达成共识~缩小质量标准差距~远要比任何严格的目标和计划过程重要得多。 三、服务交易差距,差距3,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的八大步骤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的八大步骤 胜任素质(Competency)又称能力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做出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或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等素质的集合。 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是将胜任素质应用于实践的第一人。20世纪50年代初,麦克里兰应美国国务院邀请为之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预测驻外服务信息官员能否做出优秀绩效的甄选方法。麦克里兰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收集第一手材料,比较分析工作表现优秀和一般的驻外服务信息官员具体行为特征的各项差异,最终提炼出驻外服务信息官员胜任工作且能做出优秀绩效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胜任素质模型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被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践证明,运用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组织竞争力,从而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步骤 模型构建的步骤 1. 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建立胜任素质模型总的指导方针,人力资源管理者应首先分析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研究企业面临的竞争挑战,然后提炼出企业员工应具有的胜任素质,从而构建符合企业文化及环境的胜任素质模型。 2. 确定目标岗位 企业战略规划的实施往往与组织中的关键岗位密切相关,因此在建立胜任素质模型时应

首先选择那些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关键作用的核心岗位作为目标岗位,然后分析目标岗位要求员工所应具备的胜任力特征,从而构建符合岗位特征的胜任素质模型。 3. 界定目标岗位绩优标准 企业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界定绩优标准的基础。通过对目标岗位的各项构成要素进行全面评估,区分员工在目标岗位绩效优秀、绩效一般和绩效较差的行为表现,从而界定绩优标准,再将界定好的绩优标准分解细化到各项具体任务中,从而识别任职者产生优秀绩效的行为特征。 4. 选取样本组 根据目标岗位的胜任特征,在从事该岗位工作的员工中随机抽取绩效优秀员工(3~6名)和绩效一般员工(2~4名)作为样本组。 5. 收集、整理数据信息 收集、整理数据信息是构建胜任素质模型的核心工作,一般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专家数据库、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来获取样本组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并将获得的信息与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类。 6. 定义岗位胜任素质 根据归纳整理的目标岗位数据资料,对实际工作中员工关键行为、特征、思想和感受有显著影响的行为过程或片断进行重点分析,发掘绩优员工与绩效一般员工在处理类似事件时的反应及行为表现之间的差异,识别导致关键行为及其结果的具有显著区分性的能力素质,并对识别出的胜任素质做出规范定义。 7. 划分胜任素质等级 定义了目标岗位胜任素质的所有项目后,应对各个素质项目进行等级划分,并对不同的素质等级做出行为描述,初步建立胜任素质模型。

服务差距模型

1、“顾客价值” 是指顾客对从某种产品或服务中所能获得的总价值与在购买或拥有时所付出的总成本两方面的权衡。 顾客所获得总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顾客所付出总成本包括为购买产品或服务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体力以及支付的价格等。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增加为顾客创造的价值有两种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改进产品、服务、人员和形象的价值,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生产、销售和服务成本,减少顾客购买服务的时间、精力与体力消耗,通过降低顾客总成本来提高服务价值。 2、顾客价值等式 在旧的顾客价值等式中,V代表顾客价值,PQ代表产品质量,SQ代表服务质量,P则代表价格:V=(PQ+SQ)/P。为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企业可提高PQ和SQ,或降低P。在90年代的企业中,该等式中引入了一个新的因素,即顾客成本(CC),它可以用货币表示带来的附加成本或表现为给顾客带来的不便。新的价值程式如下:V=(PQ+SQ)/(P+CC) 一天早晨,我把两件衬衫送到干洗房,他们答应下午5点可以洗好。5点刚过我去取时,他们却还没有洗好。我埋怨说,我明天早晨出差要用。那职员对此的回答是“我们免费给您洗。”这种友好的方式倒是不错,可我还是不能准时拿到衬衫。出现上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干洗房的职员想用调整价格来维持我的顾客忠诚,以保持顾客价值等式的平衡。能行得通吗?恐怕不行。在价格上让步解决不了我最看重的问题,即按时拿到干洗好的衬衫。我们的企业不是也有类似做法吗?我们在顾客价值等式分子部分失去的东西,就尽力通过调整分母来进行补偿。我们盲目削减价格,取消各种手续费,给予优惠折扣,或是提供补偿性的产品和服务,所有这一切和那位职员调整价格的做法如出一辙。 新顾客的设备安装周期从21天减少到5天以下。杜绝送货延迟。完成顾客定单的准确率接近百分之百。顾客交易文件的数量从30份降到5份。修改设备安装程序,帮助顾客,使之在收到设备之后即能卖出自己的产品。对今天的企业来说,焦点在于建立顾客价值等式。一个企业要制胜,就必须采取措施,为顾客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把顾客成本降到最低或零。如果你在这方面比竞争对手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论文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论文 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物业服务质量研究摘要:随着物业服务行业的迅猛发展,服务投诉不断增多,顾客满意度徘徊不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探讨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应用于物业服务行业,提出了改善物业服务质量的途径与措施,对物业服务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关键词: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物业服务质量 一、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基本内容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见图1 )是美国学者Parasuraman、Zeihaml 和Berry(PZB)于1988年提出,主要用于分析服务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帮助管理者改进服务质量,受到理论界高度重视,同时在许多服务领域广泛应用,效果显著。 该模型核心是顾客差距,即顾客期望与感知的服务之间的差距。顾客期望服务是顾客过去的经历、个人需求及口碑传播共同作用的结果,还受到服务企业营销传播活动的影响。顾客感知服务是服务企业一系列内部决策和活动的结果,即管理层依据自己对顾客期望的理解,作出服务质量承诺,并在组织内部按照一定标准或规则传送,到达顾客参与阶段,就形成了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该模型在揭示质量问题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和控制服务质量的步骤。服务企业利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将繁杂的质量管理工作简化为跟踪、调整5

个差距,就可以达到改善服务质量的目的。 二、服务质量差距分析 1.管理者认识的差距(差距1) 差距1表明,管理者对顾客期望的服务质量理解不够准确。 1)来自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的信息不准确。 改进方法:进行市场研究,接近顾客,获取顾客真实需求。 2)组织内部缺少向上的沟通。 改进方法:精减管理层级,实施扁平化管理,使信息在组织内部迅速传递。 3)没有实施关系营销。 改进方法:充分利用顾客资料,建立融洽顾客关系。 2.质量标准差距(差距2) 差距2表明,服务企业制定的服务标准与管理层认知的顾客服务预期不一致。 1)服务设计缺陷,计划过程不充分,组织无明确目标。 2)没有顾客定义的标准,缺乏以顾客需求为目标的过程管理。 3)服务质量计划没有得到管理层充分支持。 差距1的大小决定计划的成功与否,差距2的大小受到差距1的影响。理想的做法是,质量设计和标准同时得到生产者和管理者的共识,并具有一定的柔性,使得在应急情况下可以采取灵活措施。 3.服务交易差距(差距3)

13秋学期《服务管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按照定义,服务接触是由一系列()构成的 A. 关键时刻 B. 广告 C. 促销 D. 现场演示 满分:2 分 2. 滑雪板对于滑雪场运动服务来说,属于服务包中的() A. 支持性设施 B. 辅助物品 C. 显性服务 D. 隐性服务 满分:2 分 3. 服务业主要对应的产业是() A. 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 C. 第三产业 D. 商务服务业 满分:2 分 4.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核心差距是() A. 沟通差距 B. 营销差距 C. 顾客差距 D. 标准差距 满分:2 分 5. 服务承诺又叫() A. 服务标准 B. 安全保护

D. 服务合同 满分:2 分 6. 高尔夫球场对于高尔夫运动服务来说,属于服务包中的() A. 支持性设施 B. 辅助物品 C. 显性服务 D. 隐性服务 满分:2 分 7. 服务经济是指服务部门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大于() A. 30% B. 40% C. 50% D. 60% 满分:2 分 8. 在大多数服务论述中,服务的()性被列为服务的最重要的特性 A. 无形性 B. 波动性 C. 互动性 D. 差异性 满分:2 分 9. 保密性对于一般服务来说,属于服务包中的() A. 支持性设施 B. 辅助物品 C. 显性服务 D. 隐性服务 满分:2 分 10. 牙疼消失了,这对于医疗服务来说,属于服务包中的()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根据贝尔的三阶段论,人类所经历的三种社会形态包括() A. 前工业社会 B. 工业社会 C. 信息社会 D. 后工业社会 满分:2 分 2. 在服务业,员工可能具有双重身份,分别是() A. 内部顾客 B. 外部顾客 C. 服务供应者 D. 兼职员工 满分:2 分 3. 以下哪些方面可以作为企业提高服务质量的人力资源策略() A. 正确的招聘 B. 人员培训 C. 提供所需的支持系统 D. 授权 满分:2 分 4. 服务的主要特性包括()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与任职资格全案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与任职资格全案

第1章职员胜任素养模型 1.1.1 胜任素养简述 胜任素养(Competency)又称能力素养,在组织治理中是指驱动职员作出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养,是职员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等的素养集合。 胜任素养模型自诞生之日起就被应用到人力资源工作的各个方面。实践证明,胜任素养模型能够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组织的竞争力,还能推动企业进展战略的实现。 1.1.2 胜任素养识不 能否显著区分职员的工作绩效差异是推断某项胜任素养的唯一标准,即实际工作业绩卓越和业绩一般的职员在该项胜任素养上的行为表现是有明显差不的。识不职员的能力素养或岗位胜任特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1.知识 知识层面既包括职员在某一职业领域从事工作所必须具备

的专业信息,如财务治理、人力资源治理、市场营销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包括职员在某一组织中所必须掌握的相关信息,如公司知识、产品知识和客户信息等。 2.技能/能力 技能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或能力,如计算机操作技能、财务分析能力等各项岗位专业技能。 能力指职员天生具备或在外部环境阻碍下不易改变的特质,如人际协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推断推理能力等。 3.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员从事具体职务或岗位时所应具备的思想道德、意识及行为适应,如主动性、责任心、成就欲、忠诚度、诚信意识、团队意识等。 1.1.3 胜任素养优化 职员所具备的素养不同,从事的岗位不同,所处的组织环境不同,都会阻碍其工作绩效的发挥。如何优化企业职员的能力素养,使其表现出最佳工作绩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或集合中考虑。 1.职员胜任素养 职员胜任素养是指职员个体所具备的综合能力素养。职员所

国内外酒店服务量研究综述

国内外酒店服务量研究综述

————————————————————————————————作者:————————————————————————————————日期:

国内外酒店服务质量研究综述-旅游管理 国内外酒店服务质量研究综述 罗毅罗志思慧索朗卓玛 基金项目:2014年西藏大学自治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拉萨酒店行业服务质量感知与差异的研究》(项目编号2014QCX07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罗毅(1993-),男,汉族,西藏林芝人,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罗志思慧(1992-),女,汉族,四川自贡人,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索朗卓玛(1992-),女,藏族,西藏林芝人,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我国酒店行业硬件与软件质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更新换代,改革开放加上WTO的加入,使得国际知名酒店集团相继进驻中国市场,致使市场竞争的加剧,并且形成了“国内酒店国际化,国际酒店中国化”的双向竞争趋势。服务质量式服务营销的核心,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新老顾客,成为了酒店行业发展的根基。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欧美国家开展了最早的服务质量研究。发展至今,已有诸多成果。国外关于酒店服务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服务质量内涵的研究、服务质量理论模型和测量指标的研究、针对酒店行业产品和

服务质量测量的研究。 (一)服务质量内涵的研究 服务质量,是消费者对服务质量感知的简称。1982年,芬兰著名学者Gronroos第一次较为完整地提出了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他认为服务质量是一个主观概念,取决于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同实际感知的服务水平进行对比。1983年,Gronroos提出了界定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二维度,即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1984年,Gronroos基于差距论的角度对服务质量进行了定义,定义为顾客期望的服务与实际感知到的服务效果之间差异的比较。1982年,Lehtinen 提出产出质量和过程质量的概念,并把服务质量划分为实体质量、相互作用质量和公司质量三个维度。1983年,LewisBooms等从消费者期望的角度把服务质量定义为提供的服务满足顾客期望的程度,服务质量意味着与顾客期望持续一贯的一致。1985年,Parasuraman,ZeithinBerry等三位美国营销专家,组成服务质量管理研究组合PZB,他们在差距论的基础上将服务定义为,顾客对服务的期望与接收服务后的实际感知之间的差距。 (二)服务质量理论模型和测量指标的研究 虽然众多学者对于服务质量的内涵达成了共识,但是由于服务的抽象性使其与产品质量相比更加不容易测量。因此先后出现了可感知服务质量模型、4Q模型、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和SERVQUAL量表、SERVPERF服务绩效模型等著名理论。这些理论成果确立了服务质量管理研究的基础。 1、可感知服务质量模型和4Q模型 (1)可感知服务质量模型 北欧学派Gronroos的可感知服务质量模型在管理层的基础上对服务进行了

售后服务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我国饭店业的应用

(售后服务)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我国饭店业的应用

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于我国饭店业的应用饭店业作为壹种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极其重要。我国饭店业于经历了起步、发展,到逐步进入现代化水平等三个阶段后获得了高速发展,同时,它也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招待型管理走向了企业运营型管理,且开始逐步推行国际质量标准化制度和星级评定制度,推动着我国饭店业由经验管理进入现代化科学管理新阶段。目前,我国饭店业整体上于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上均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很多饭店仍然采取源于传统制造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方法,没有以国际通行的现代服务营销的视角来对饭店服务进行管理,或者已有先行者开始意识到和引入国际饭店业通行的质量管理方法,但所占比例仍很低,尚未形成气候。因此造成了我国饭店业就整体而言的“硬件偏硬,软件偏软”的现状,导致服务态度不理想、服务效率低、服务规范化程度低。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但于我国饭店业全面引入和运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不失为壹条重要的途径。 壹、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概述 (壹)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提出及应用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以下简称差距模型)是帕拉休拉曼(Parasuraman)和贝瑞(Berry)于1985年提出的。该差距模型核心是顾客差距,也就是顾客期望和顾客感知的服务之间的差距。差距模型的中心思想于于弥合期望服务和感知服务之间的差距,以使顾客满意且和他们建立长远的关系。该模型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同时也得到了补充和完善。于西方,该模型不仅被理论界所广泛接受,同时也被交通运输业、银行业、电信业等服务行业所广泛使用。 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由混乱的不起眼的航空公司10年间成为英国第二大长途航空公司,除了创始人RichardBranson的天才领导外,差距模型的应用也为公司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比匹兹堡电话公司、佐丹奴等均注意了差

服务接触的三元组合理论

服务接触的三元组合理论:旅行社如何提升团队服务质量 优良的团队服务质量是旅行社的生命线。旅游者的旅游经历是由三个阶段组成的一次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旅游团队服务质量的高低受到服务组织的管理设计,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游客的期望与消费水平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旅行社要提高团队服务质量,必须做好旅游全过程的管理,旅行社的全员管理和对游客行为的管理,而服务接触的三元组合理论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服务接触主要是从管理者的角度研究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接触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包括在服务过程中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交往。在服务接触的过程中,主要有服务组织,员工和顾客之间三者的互动。 在服务组织方面,第一,旅行社要建立自动管理体系,实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在系统中每一个部门的成员都能按照预定的目标完成任务并能自动纠正其方向,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将上级的指挥减少到最小程度。而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是针对传统的检查管理方法而言的,它强调一切以预防为主,从系统理论出发,把旅行社服务作为一个整体,以控制服务过程而提供最佳服务为目标。第二,旅行社要建立优质的旅行社团队服务文化。旅行社要向员工宣传服务理念,加强以服务为核心的旅行社文化建设,使广大员工认识到游客对旅游服务是否满意取决于每一位员工,保持和提高服务质量依靠每一位员工的积极参与,提高员工的团队服务意识,让员工自觉地以优质团队服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第三,加强服务体系的设计,改善服务的设施和环境。旅游是一个抽象的,无形的服务过程,旅行社在市场沟通中要运用有形证据来说明服务水平。旅行社可以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制定特定的旅游线路,中途景点,住宿宾馆和交通工具等等,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除此之外,科学的硬件设施设备必不可少。旅行社应该对设施设备进行系统综合管理,随时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方案

第一章员工胜任素质模型 3 一、胜任素质简述 (3) 二、胜任素质优化 (3) 三、胜任素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3) 第二章通用能力定义 (6) 1. 亲和力 (6) 2. 影响力 (6) 3. 沟通能力 (7) 4. 执行能力 (7) 5. 创新能力 (8) 6. 理解能力 (8) 7. 表达能力 (9) 8.. 判断能力 (9) 9. 应变能力 (10) 10.系统思考能力 (11) 11.计划管理能力 (11) 12.团队合作能力 (11) 13.专业学习能力 (12) 14.客户关系建立与维护能力 (12) 15. 质量控制能力 (13) 16.安全管理能力 (13) 17.安全操作能力 (13) 18.换位思考能力 (14) 19. 设备管理能力 (14) 第三章管理能力定义 (15) 1.督导能力 (15) 2. 决策能力 (15) 3. 协调能力 (15) 4. 激励能力 (16) 5. 战略管理能力 (16) 6. 目标管理能力 (16) 7. 团队领导能力 (17) 8.团队建设能力 (17) 9.授权控制能力 (18) 10.建立信任能力 (19) 11.培养他人能力 (19) 12.服务质量管理能力 (19) 13. 财务内控能力 (20) 14.项目管理能力 (21) 15. 时间管理能力 (21) 16. 文案写作能力 (22) 17. 行政事务处理能力 (22) 18. 固定资产管理能力 (23) 19. 识人用人能力 (23)

20. 绩效导向能力 (24) 21. 员工关系管理能力 (24) 22. 企业文化建设能力 (25) 第四章职业素养定义 (25) 1.责任心 (25) 2. 主动性 (26) 3. 忠诚度 (26) 4. 坚忍性 (27) 5. 纪律性 (27) 6. 自信心 (27) 7. 成就导向 (28) 8. 敬业精神 (28) 9. 诚信意识 (29) 10. 成本意识 (29) 11. 全局观念 (29) 12. 客户意识 (30) 13. 风险防范意识 (30) 第五章知识定义 (31) 1.公司知识 (31) 2.客户知识 (31) 3.法律知识 (32) 4.办公自动化知识 (32) 5.客服知识 (33) 6.采购知识 (33) 7.质量管理知识 (34) 8.项目管理知识 (34) 9.专业技术知识 (35) 10.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35) 11.行政管理知识 (36) 12.供应商管理知识 (36) 13.预算管理能力 (37) 14.档案管理能力 (37)

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饭店业的应用

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我国饭店业的应用饭店业作为一种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极其重要。我国饭店业在经历了起步、发展,到逐步进入现代化水平等三个阶段后获得了高速发展,同时,它也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招待型管理走向了企业经营型管理,并开始逐步推行国际质量标准化制度和星级评定制度,推动着我国饭店业由经验管理进入现代化科学管理新阶段。目前,我国饭店业整体上在设施建设、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很多饭店仍然采取源于传统制造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方法,没有以国际通行的现代服务营销的视角来对饭店服务进行管理,或者已有先行者开始意识到和引入国际饭店业通行的质量管理方法,但所占比例仍很低,尚未形成气候。因此造成了我国饭店业就整体而言的“硬件偏硬,软件偏软”的现状,导致服务态度不理想、服务效率低、服务规范化程度低。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在我国饭店业全面引入和运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不失为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概述 (一)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提出及应用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以下简称差距模型)是帕拉休拉曼(Parasuraman)和贝瑞(Berry)在1985年提出的。该差距模型核心是顾客差距,也就是顾客期望与顾客感知的服务之间的差距。差距模型的中心思想在于弥合期望服务与感知服务之间的差距,以使顾客满意并与他们建立长远的关系。该模型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同时也得到了补充和完善。在西方,该模型不仅被理论界所广泛接受,同时也被交通运输业、银行业、电信业等服务行业所广泛使用。 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由混乱的不起眼的航空公司10年间成为英国第二大长途航空公司,除了创始人Richard Branson 的天才领导外,差距模型的应用也为公司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比匹兹堡电话公司、佐丹奴等都注意了差距模型的应用,从而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差距模型的核心是顾客差距,而顾客差距是由供应商差距;差距2;差距3和差距4构成的。为弥合顾客差距(总差距),服务营销者就要弥合四个供应商差距。 (二)差距模型分析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全案

目录 第1章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 (5) 1.1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内容 (5) 1.2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步骤 (7) 1.3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9) 第2章高层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 (13) 2.1总经办主任知识素质定义表 (13) 2.2总经理助理知识素质定义表 (14) 2.3执行总裁知识素质定义表 (15) 2.4采购总监职业素养定义表 (16) 2.5行政总监胜任素质模型 (16) 第3章市场部胜任素质模型 (17) 3.1市场部人员胜任素质模型 (17) 3.2市场部人员职业素养定义表 (17) 3.3市场调研经理胜任素质模型 (18) 3.4公关经理胜任素质模型 (19) 第4章销售部胜任素质模型 (20) 4.1销售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 (20) 4.2营销知识分类详表 (21) 4.3业务拓展主管胜任素质模型 (22) 4.4渠道主管胜任素质模型 (22) 4.5渠道专员胜任素质模型 (23) 4.6导购主管胜任素质模型 (23) 4.7导购专员胜任素质模型 (24) 第5章生产部胜任素质模型 (25) 5.1生产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 (25) 5.2生产计划专员胜任素质模型 (27) 5.3统计人员胜任素质模型 (27) 5.4产品研发人员胜任素质模型 (28) 5.5仓库账管员胜任素质模型 (28) 5.6设备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 (29) 5.7安全主管胜任素质模型 (29) 5.8安全专员胜任素质模型 (30) 第6章质检部胜任素质模型 (31) 6.1质检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 (31) 6.2质量主管胜任素质模型 (32) 6.3质量专员胜任素质模型 (33) 6.4来料检验主管胜任素质模型 (34) 6.5来料检验专员胜任素质模型 (34) 6.6制程检验主管胜任素质模型 (35) 6.7制程检验专员胜任素质模型 (36) 6.8在制品检验专员胜任素质模型 (37) 6.9质量控制经理胜任素质模型 (38)

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饭店服务管理

第1章服务营销理论 1.1服务营销理论 1.1.1 饭店服务的含义及特征 饭店服务是饭店提供的有形实物产品和无形服务活动所构成的集合体,是饭店服务人员借助设施设备和各种有形实物而提供的有价值的劳动.饭店服务具有以下特征: 1 饭店服务的供给特征 (1) 服务价值的易消失性.饭店服务价值是由物化劳动价值、活劳动价值和无形价值等组成。活劳动价值和无形价值既不能储存,也很难搬运,其价值具有极强的易消失性。 (2) 服务质量的不稳定性。成文的规范、标准和程序很难统一和约束知识、经历、性格、脾气和能力等不尽相同的员工的行为,再加上理念、认识、沟通、评价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饭店服务质量必然存在不稳定性,而且这种不稳定性还会随着个性化服务的发展而增加。 (3) 服务的综合性与多样性。饭店服务产品是由饭店各部门、各岗位的员工为宾客提供的一系列服务组成的,是具有整体性和多样性的综合服务产品,其整体质量与每个环节的服务质量密切相关,而且,这种多样性还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个性化需求的发展而发展。 (4) 服务内涵的科技、人文、生态一体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饭店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含量,饭店服务的知识性和学术性日益增加。高科技服务、电脑化服务、智力服务已经成为饭店服务的新的组成部分。同时,随着全球范围的生态环保浪潮的高涨,绿色需求、绿色消费、绿色产品也进入了饭店服务的范围。科技、人文、生态在饭店服务中汇聚为一体,并逐渐成为饭店服务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流发展趋势。 2饭店服务的需求特征 (1)功能性。饭店服务的功能性是指饭店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应具备能满足消费者的共性需求和消费个体的修改需求的功能;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应具备能满足宾客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的功能;所提供的服务方式应具备能满足市场需要和符合时代的要求的功能。 (2)价值性。饭店服务的价值性是指饭店所提供的服务必须是针对消费者的需要并能让消费者接受和物有所值的。

人力资源员工胜任素质模型理论及操作步骤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理论及操作步骤 1.1 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内容 1.1.1胜任素质简述 胜任素质(Competency)又称能力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做出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或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等素质的集合。 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是将胜任素质应用于实践的第一人。20世纪50年代初,麦克里兰应美国国务院邀请为之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预测驻外服务信息官员能否做出优秀绩效的甄选方法。麦克里兰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收集第一手材料,比较分析工作表现优秀和一般的驻外服务信息官员具体行为特征的各项差异,最终提炼出驻外服务信息官员胜任工作且能做出优秀绩效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胜任素质模型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被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践证明,运用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组织竞争力,从而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1.1.2胜任素质识别 能否显著区分员工的工作绩效差异是判断某项胜任素质的惟一标准,即实际工作业绩卓越和业绩一般的员工在该项胜任素质上的行为表现是有明显差别的。识别员工的能力素质或岗位胜任特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1. 知识 知识层面既包括员工从事某一职业领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信息,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员工在某一组织中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相关信息,例如公司知识、产品知识和客户信息等。 2. 技能/能力 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或能力,例如计算机操作技能、财务分析能力等。 能力是指员工天生具备或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不易改变的特质,例如人际协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与任职资格全案

员 工 胜 任 素 质 模 型 与 任 职 资 格 全 案 第1章员工胜任素质模型 1.1.1 胜任素质简述 胜任素质()又称能力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作出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等的素质集合。 胜任素质模型自诞生之日起就被应用到人力资源工作的各个方面。实践证明,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组织的竞争力,还能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1.1.2 胜任素质识别 能否显著区分员工的工作绩效差异是判断某项胜任素质的唯一标准,即实际工作业绩卓越和业绩一般的员工在该项胜任素质上的行为表现是有明显差别的。识别员工的能力素质或岗位胜任特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1.知识 知识层面既包括员工在某一职业领域从事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信息,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员工在某一组织中所必须掌握的相关信息,如公司知识、产品知识和客户信息等。 2.技能/能力 技能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或能力,如计算机操作技能、财务分析能力等各项岗位专业技能。 能力指员工天生具备或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不易改变的特质,如人际协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 3.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员工从事具体职务或岗位时所应具备的思想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如主动性、责任心、成就欲、忠诚度、诚信意识、团队意识等。 1.1.3 胜任素质优化 员工所具备的素质不同,从事的岗位不同,所处的组织环境不同,都会影响其工作绩效的发挥。如何优化企业员工的能力素质,使其表现出最佳工作绩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或集合中考虑。 1.员工胜任素质 员工胜任素质是指员工个体所具备的综合能力素质。员工所具备的能力素质有很多,其中总有某项或某些素质使其适合或善于从事某项工作。员工个体的胜任素质集合决定了其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及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绩效标准。 2.岗位胜任特征 企业中具体的岗位对任职者有不同的胜任特征要求,不同的岗位需要具有不同能力素质的员工来担任。岗位的胜任特征集合决定了适合什么样的员工来担任。 3.组织环境特征 组织的企业文化及经营环境对选择不同能力素质的员工有很大影响。组织的环境特征决定了对具有不同素质倾向的员工作出取舍。 员工的胜任素质、岗位的胜任特征、组织的环境特征三个集合的交集越大,员工的绩效越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需尽力提高三者的契合度,使三者的交集最大。 1.1.4 胜任素质模型图 根据企业中从事某岗位的员工所应具备的胜任素质,从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素养三个层面构建其胜任素质模型,具体内容如图1-1所示。

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我国饭店业的应用.doc

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我国饭店业的应用

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我国饭店业的应用 饭店业作为一种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极其重要。我国饭店业在经历了起步、发展,到逐步进入现代化水平等三个阶段后获得了高速发展,同时,它也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招待型管理走向了企业经营型管理,并开始逐步推行国际质量标准化制度和星级评定制度,推动着我国饭店业由经验管理进入现代化科学管理新阶段。目前,我国饭店业整体上在设施建设、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很多饭店仍然采取源于传统制造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方法,没有以国际通行的现代服务营销的视角来对饭店服务进行管理,或者已有先行者开始意识到和引入国际饭店业通行的质量管理方法,但所占比例仍很低,尚未形成气候。因此造成了我国饭店业就整体而言的“硬件偏硬,软件偏软”的现状,导致服务态度不理想、服务效率低、服务规范化程度低。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在我国饭店业全面引入和运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不失为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概述 (一)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提出及应用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以下简称差距模型)是帕拉休拉曼(Parasuraman)和贝瑞(Berry)在1985年提出的。该差距模型核心是顾客差距,也就是顾客期望与顾客感知的服务之间的差距。差距模型的中心思想在于弥合期望服务与感知服务之间的差距,以使顾客满意并与他们建立长远的关系。该模型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同时也得到了补充和完善。在西方,该模型不仅被理论界所广泛接受,同时也被交通运输业、银行业、电信业等服务行业所广泛使用。 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由混乱的不起眼的航空公司10年间成为

13秋学期《服务管理》在线作业

13秋学期《服务管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按照定义,服务接触是由一系列()构成的 A. 关键时刻 B. 广告 C. 促销 D. 现场演示 满分:2 分 2. 滑雪板对于滑雪场运动服务来说,属于服务包中的() A. 支持性设施 B. 辅助物品 C. 显性服务 D. 隐性服务 满分:2 分 3. 服务业主要对应的产业是() A. 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 C. 第三产业 D. 商务服务业 满分:2 分 4.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核心差距是() A. 沟通差距 B. 营销差距 C. 顾客差距 D. 标准差距 满分:2 分

5. 服务承诺又叫() A. 服务标准 B. 安全保护 C. 服务保证 D. 服务合同 满分:2 分 6. 高尔夫球场对于高尔夫运动服务来说,属于服务包中的() A. 支持性设施 B. 辅助物品 C. 显性服务 D. 隐性服务 满分:2 分 7. 服务经济是指服务部门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大于() A. 30% B. 40% C. 50% D. 60% 满分:2 分 8. 在大多数服务论述中,服务的()性被列为服务的最重要的特性 A. 无形性 B. 波动性 C. 互动性 D. 差异性 满分:2 分 9. 保密性对于一般服务来说,属于服务包中的() A. 支持性设施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根据贝尔的三阶段论,人类所经历的三种社会形态包括() A. 前工业社会 B. 工业社会 C. 信息社会 D. 后工业社会 满分:2 分 2. 在服务业,员工可能具有双重身份,分别是() A. 内部顾客 B. 外部顾客 C. 服务供应者 D. 兼职员工 满分:2 分 3. 以下哪些方面可以作为企业提高服务质量的人力资源策略()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方案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 方案

第一章员工胜任素质模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胜任素质简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胜任素质优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胜任素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通用能力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亲和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影响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沟通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执行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创新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理解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表示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判断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应变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系统思考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计划管理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团队合作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专业学习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客户关系建立与维护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质量控制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安全管理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安全操作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