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10月1日-10月15日)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10月1日-10月15日)

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前进(社论)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六周年

《人民日报》( 2015年10月01日 03 版)今天,当五星红旗又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伟大的人民共和国迎来了自己的66岁生日。

节日的阳光普照大地,时空中辉映着当代中国阔步向前的足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人们仰望金色碑文,回首一个民族从屈辱到奋起的历史,感受一个国家由贫弱走向富强的自豪。在陕北梁家河村,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不断向前延伸,这个四十年前“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的小村庄的变化,随着共和国主席的讲述成为中国梦的一个缩影。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传递的中国声音,久久在人们心中回荡……

66年风雨前行,充满了奋斗的艰辛,也记录下岁月的荣光。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为饱经沧桑的祖国赢得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资格。从2005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5%,到2015年这一比重超过12%,进步之大、变化之快,就如外国观察家所言,“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人们都能感受到中国给地球带来的震动”。

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过去的一年,摆在我们面前的,有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改革深水区的攻坚,有反腐败斗争的进取……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蹄疾步稳的节奏全面深化改革,以抓铁有痕的力度全面依法治国,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坚定着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我们成功主办APEC峰会、启

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亚投行成立、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一项项务实有力的行动,将中国的世界观、历史观、发展观清晰地向世界传递,凸显出一个全球大国的责任担当。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回答好时代命题才能开创新的历史。今天的中国,正攀行在登顶前那段最险峻的上坡路。让现代化与13亿多人口全方位结合,让超过10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保持中高速增长,让环境与发展相协调、先富与共富相统筹、增长与转型相兼顾,东方巨轮前行的每一程,都不会是“愉快的郊游”。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坚定信念、焕发激情、保持韧劲,在锲而不舍中改革发展,在坚忍不拔中成就梦想,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前进,需要高扬信念的风帆。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难免带来颠簸,利益结构的调整必然遭遇矛盾,一个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的新兴大国要继续向前,离不开百折不回的勇气、坚如磐石的信念。历史已经证明,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我们将以行动进一步证明,“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没有理由对自己国家的前途感到悲观的”,因为我们正阔步迈进在正确的道路上。

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前进,需要保持实干的韧劲。面对7000多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中国最大的挑战依然是发展不足;肩负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繁重改革任务,我们还远没到可以歇歇脚的时候。“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只有这样,以“钉钉子”的韧劲一锤一锤接着敲,以“三严三实”的精神一步一步朝前走,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才能提升改革的含金量、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当年担心被开除“球籍”的中国,今天已成为地球村中举足轻重的成员。正是无数中华儿女无私无畏的奋斗和奉献,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到今天的高度。无论前进道路上还有多少艰难与挑战,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砥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

的伟大梦想。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意气风发地开创新的时代伟业。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15年10月1日)

俞正声

《人民日报》( 2015年10月02日 02 版)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盛大节日。在这喜庆的时刻,我们中央代表团,带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托,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美好祝福来到这里,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共庆佳节、共享欢乐。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向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驻新疆部队指战员、武警新疆部队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大干部职工,向中央驻疆单位干部职工和全体援疆干部,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新疆发展进步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开启了新疆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历程。60年来,新疆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去年全区生产总值是1955年的115.6倍,农牧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建成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等成为新的增长点。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现代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断加强。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衣、食、住、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总体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跨越,正在向着全面小康目标阔步前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覆盖城乡,南疆四地州实施了14年免费教育,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十二木卡姆”、“玛纳斯”、“麦西来甫”等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切实保障。各族干部群众坚决与“三股势力”作斗争,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疆发展各个历史时期亲切关怀、英明决策的结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援、竭诚帮助的结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年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做好新疆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决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依法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确保新疆和谐稳定;必须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必须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惠及当地上、增进团结上,走具有中国特色、新疆特点的科学发展路子;必须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朋友们!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时期,也是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阶段。去年5月,中央召开了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了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出台

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为新疆发展指明了方向。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扭住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着眼点和着力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

第一,要牢牢把握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这是党中央根据新疆形势和全国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统领新疆各项工作的总纲。只有真正认识和把握好这一点,才能掌握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新疆一切工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改革开放、民族宗教、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来谋划来推进。要深刻认识当前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面临的严峻形势,把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作为当前斗争的重点,同时,切实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打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稳定与发展关系,统筹谋划部署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通过维护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做到稳定和发展两手抓,两手硬。要进一步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引导广大群众认清维护稳定就是维护自身利益,坚定站在党和政府一边,共同筑起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铜墙铁壁。

第二,要切实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团结,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积极培养爱国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第三,要坚定不移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着眼于长治久安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源泉。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牧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资源开发产业集群,搞活物流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要在深化改革上迈出更大步伐,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促进资源利用更多惠及当地,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要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严格落实集约用水和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抓住建设“一带一路”机遇,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建设交通和信息大通道,把新疆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第四,要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连着民心。要从稳疆安疆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解决就业问题,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帮助各族群众提高就业技能,努力让就业发挥更大社会功能。要全面提高新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抓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双语教育,努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要坚持精准扶贫,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扶贫资金向农牧区、边境地区、特困人群倾斜,采取特殊政策支持南疆发展。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必须长期坚持、精准发力,要加强干部人才援疆,想方设法贴近群众需求,着力帮助新疆解决就业难题,让援疆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第五,要扎实做好维护稳定各项工作。“三股势力”特别是暴力恐怖势力,是祸乱新疆的最大危害,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要握紧重拳、主动出击,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毫不动摇地与“三股势力”做坚决斗争。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稳定,建立健全维稳工作机制,加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加强“去极端化”工作,推进新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充分认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长期作战,在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打击的同时,切实加强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为实现新疆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宁提供长远保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要支持兵团发展壮大,加强兵团维稳戍边能力建设,推进兵地融合发展,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做好新疆各项工作关键在党。新疆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政治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明辨大是大非,锤炼过硬作风,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要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新疆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对新疆干部和人才队伍要格外关心厚爱,解决后顾之忧,调动更多的人投身建设新疆、保卫新疆、发展新疆的伟大事业。

同志们、朋友们!

60年甲子轮回,今天的新疆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建设美丽新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兴旺发达!

祝新疆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祝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日电)

丰收之旅引领中美关系未来(钟声·习近平主席美国、联合国

之行系列评论①)

《人民日报》( 2015年10月03日 03 版)

中美双方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一砖一瓦地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大厦”,不仅是两国人民之福,而且是世界人民的殷切期待

金秋时节,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的成功访问,名副其实的丰收之旅——增信释疑、聚焦合作、面向人民、开创未来,推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向前发展,彰显丰富的战略内涵,留下深刻的历史印迹。

回眸而盼,一幕幕瞬间,都是精彩的经典。习近平主席同奥巴马总统坦诚深入交谈,同美国社会各界广泛接触,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通过这次访问,中美关系发展方向得到新的确认,战略互信水平得到新的提升,互利共赢合作得到新的拓展,中美人民友好情谊得到新的升华。

“一次增信释疑之旅”,“非常成功的访问,在关键时刻稳定了美中关系发展的大方向,为中美关系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习主席访问成果是一个惊喜,对美中合作的前景更为看好”……美国政要、中国问题专家纷纷给予高度评价。访问之前两国关系上空不时呈现的阴云渐渐散开,人们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信心不断增长。

还需要纠结于“修昔底德陷阱”吗?中国给出明确回答:“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看待中美关系,要看大局,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修昔底德陷阱”绝非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大国兴衰、权力转换也不必然带来冲突,中美两国的智慧应当

足以实现不冲突不对抗,并且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共同为人类和平发展的事业贡献力量。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应长期为之努力的目标,双方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确保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始终保持正确航向。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期间双方达成的49项重要共识和成果,就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能够发展起来的有力证明。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坚实的基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2014年双边贸易额达5551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1200亿美元,双方人员往来超过430万人次。包括奥巴马总统在内的美方官员不止一次谈到,2009年以来美国对华出口翻了一番,2014年对华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在美国内支持了约100万人的就业,而来自中国的投资不断增长,给当地带来看得见的发展机会。中美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往来、双向投资仍有巨大潜力可挖,地方合作大有可为。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总结历史有益经验作出的战略选择,符合中国一贯坚持的外交理念和积淀深厚的文化传统,有广泛的务实合作为支撑。仅就这两年来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仅引领中美关系行进在正确轨道上,而且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结出累累硕果。中美携手抗击埃博拉,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伊朗核问题取得突破,赢得两国国内和国际社会的赞叹。

中美合作的成果鼓舞人心,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美国国内产生更多积极反响。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这位对概念颇为挑剔的国际关系学者感叹:“中美之间不是零和游戏,可以互利共赢。‘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很好的定义。”这一次,从华盛顿州到华盛顿特区,习近平主席所到之处,都激荡着两国人民盼合作、求共赢的心愿。“友谊是一件大事”!访问加深了中美人民的相互理解,让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21世纪充满机遇和挑战,中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合作。中美双方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一砖一瓦地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大厦”,不断充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新内涵,不仅是两国人民之福,而且是世界人民的殷切期待。

战略互信增添中美关系发展动力(钟声·习近平主席美国、联

合国之行系列评论②)

《人民日报》( 2015年10月04日 03 版)

中美两国完全有能力通过对话协商,采取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不断增长的战略互信,理当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注入不竭的动力

延续“庄园会晤”和“瀛台夜话”传统,“白宫秋叙”又添生动一幕:习近平主席抵达华盛顿当晚,就同奥巴马总统举行了不打领带的小范围会晤。白宫南草坪、椭圆形办公室、玫瑰园,宾夕法尼亚大道……华盛顿见证,不足两天行程,中美两国元首交流和共同活动时间就近9个小时。谈得深入、谈得交心,中美战略互信水平因两国领导人的进一步熟识、进一步理解而得到新的提升。

两个“大块头”,为建设性管控分歧,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而达成战略共识,是振奋人心的事情。全世界都竖起了耳朵,在期待中聆听中美两国增信释疑的信息——习近平主席向美方系统介绍中国的和平发展观、国际秩序观,深入阐述在涉及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问题上的立场,透彻说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道理。奥巴马总统重申,美国欢迎中国和平崛起,一个稳定、繁荣的中国,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利益,也符合美国和国际社会利益。

人们欣喜地看到,双方就近一段时间以来对中美关系颇有影响的网络安全和南海等问题深入交换看法,明确共同利益所在,同意开展良性互动,表明两国完全有能力通过对话协商,采取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纯而又纯的世界是不存在的。”然而,避免战略误解误判却是任何一个大国都需要担当的责任。中美关系确实是当今世界最复杂的双边关系,虽有广泛共同利益,但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的差异和分歧也是有目共睹的。世界在问:中美双方究竟能不能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理性看待对方的能力与意图?历史上,战略误判带来的严重后果殷鉴不远,今天的人们需要也应当有智慧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相异之处,不能等同于猜忌甚至摩擦的根源。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对方不行,三人成虎、疑邻盗斧更不行。中美双方当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差异,以积极的举措管控分歧,为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共同进步汇聚动力。

观察中美战略互信的目光离不开亚太地区,这里是中美两国利益交织最密集、互动最频繁的地区。舆论场上的某些造势,不时充当矛盾分歧的放大器。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亚太应该成为中美加强协调和配合的合作社,而不应该成为中美互相角力的角斗场”。积极的信号是显见的——中美两军正在推进“两个互信机制”建设,期待中美在亚太地区寻找更多契合点,同地区国家一道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繁荣而努力。

事实上,中美双方一直高度重视战略沟通,并且在机制建设层面不断拓展。在现有的90多个对话和磋商机制基础上,如今双方又将新增中美经济事务定期通话机制、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等磋商途径。“双方应按轻重缓急逐一妥善处理分歧,逐步建立起对话协商解决的习惯。”习近平主席所言体现了直面问题的坦率态度,蕴含着化解矛盾的政治智慧。“美中两国竞争应该是建设性的,相信双方有能力管控分歧。”奥巴马总统的表态传递了美方的信心。

“此前,美国国内确实对中国内外政策走向有着极大的担忧和误判倾向。习主席的访问对于美方了解中国发展的战略意图极有益处”“习主席访美增信释疑这个目的完全达到了,比预

期的还要好”……国际观察家们纷纷指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让中美战略互信登上了新的台阶。

时代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有现代化的通信和交通手段支持,有利益交融促成的大规模人员往来,中美双方的沟通与理解理当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不断增长的战略互信,理当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注入不竭的动力。

互利共赢合作惠及中美和世界(钟声·习近平主席美国、联合

国之行系列评论③)

《人民日报》( 2015年10月05日 03 版)

习近平主席此次美国之行,让“跨越太平洋的合作”前景更加宽广,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这是振奋人心的乐章。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让人们感触到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以互利共赢合作的心愿和行动汇聚恢宏的交响。中美双方达成重要合作共识和成果,让“跨越太平洋的合作”前景更加宽广。

列入访问成果清单的49项重要共识和成果,涵盖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双边务实合作、亚太地区事务、国际和地区问题、全球性挑战5个方面,是新型大国关系看得见、摸得着的进展。中美两国合作,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力量,为整个国际关系体系注入颇具建设性的新能量。

访问推动中美互利共赢合作实现新的拓展,再次反映了当前中美利益交融的“基本面”。贸易是观察全局的一个窗口。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过去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从对美贸易中获益很多,美国同样也从中国获得了巨大收益;过去10年,美国对华出口的增速在其对外贸易中处于领先地位,增幅高达198%。今天,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持有iPhone和iPad,大多数美国家庭也已与“中国制造”结缘,中美的互动牵系着两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利益交融越多,合作的内涵越丰富。这次访问传递出中美两国同意“加快工作节奏,以达成一项互利共赢的高水平投资协定”的信息,被普遍誉为两国合作的重大利好。两国企业签订一系列商业合同,双方同意扩大能源、环保、科技、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卫生等领域互利合作,完善两军互信机制建设,确定2016年为中美旅游年,就扩大留学生交流和美国中文教育出台更多措施。

世界历史上,两个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迥异的大国之间,从未展现过如此巨大的互动活力,现有的历史经验很容易忽视甚或否认它的能量。访问前一段时间,国际舆论中关于中美关系的负面之音有所显现,一些人更是热衷于描绘所谓中美走向全面对抗的黑暗画面。但是,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一次又一次雄辩地表明,走过36年风雨历程的中美关系始终在向前发展,其最重要原因就是中美双方选择了互利共赢。

应当看到,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中国发展好了,对世界有利,对美国也有利;美国发展好了,对世界和中国也有利。习近平主席强调,新形势下发展中美关系,应该随时而动、顺势而为。这一论断揭示,中美须从事实出发,认清两国互利共赢合作的本质,发挥双方优势互补的潜力,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

当前的中美关系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存在和发展的,中美开展良性互动,同世界的繁荣稳定密切相关。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可以成为世界稳定的

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当今格局下,形形色色的挑战摆在世人面前,中美两个大国合作可以做成很多事情。有些具体的事情,即使现在做起来有难度,但只要北京和华盛顿一道发出正确的信号,就会带来巨大的正面效应。此次访问中,双方就中美在亚太地区实现积极互动进行有益探讨,就共同打击网络犯罪达成重要共识,同意在非洲等地推进发展合作,加强在伊朗核、朝核、阿富汗、反恐等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协调,并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发表新的联合声明。这一系列涉及全球的合作共识,让世界上更多人认识到,个别局部问题绑架不了中美关系的大局,互利共赢合作始终是中美关系主旋律。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习近平主席的美国之行,为和平而来,为合作而来,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书写中美人民友谊的佳话(钟声·习近平主席美国、联合国之

行系列评论④)

《人民日报》( 2015年10月06日 03 版)

“广泛培植人民友谊”,把中美民间友好的桥梁筑得更宽、更牢,这是中美关系未来的希望所在。夯实人民友好的基础,正是开创中美关系的光明未来

面对友好的美国人民,第一个重要演讲,提起拨动人心的“西雅图不眠夜”故事。国际舆论赞叹,中美两国人民对人间真情的共鸣,让习近平主席对美国的国事访问焕发着温暖人心的情感色彩。习近平主席不但着眼于中美元首交往深度,而且注重同美国各界人士,特别是普通民众互动交流。从西雅图的欢迎晚宴,到波音飞机工厂、微软公司总部、塔科马市林肯中学,

再到白宫南草坪……一次次亲切有力的握手,一段段讲述中美友好交往的感人佳话,成为两国人民友好情谊升华的最新见证。

国家关系归根结底是人民之间的关系。两个多世纪前,满载各种特产的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穿越重洋,首航中国,开启了中美互通有无的先河;150年前,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同美国人民一起,以血肉之躯铺就了通往美国西部的战略大通道,带动了美国的发展;70年前,中美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并肩奋战,共同捍卫了世界和平和正义。

中美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中美人民友谊的故事从未间断。

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重新掀开了中美友好往来的新篇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民间和地方交流更加密切,目前两国已结成43对友好省州和200对友好城市。去年双方人员往来超过430万人次,两国之间每17分钟就有一个航班起降。中国在美国开设的孔子学院已超过100所,美国有数十万中小学生正在学习汉语。去年中美元首北京会晤期间,双方就商务、旅游、留学人员达成了签证互惠安排,受到两国人民热烈欢迎。

“友谊是件大事”——习近平主席引述这句美国友人的心里话,饱含情感的分量。回忆30年前初次访美之行,与艾奥瓦州人民结下的深情厚谊,以及3年前重返当地,与老朋友重逢茶叙的难忘情景,习主席深情道出:“从这些老朋友身上,从很多美国朋友身上,我真切感受到了中美两国人民心灵相通的真挚感情,这让我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抱有充分的信心。”

这是习近平主席第七次踏上美利坚的土地,友谊的情愫在人民心中激荡开来。当年习主席在马斯卡廷市住过的民宅,被当地政府命名为“中美友谊屋”,成为中美友谊的重要见证。美国年轻人中间刮起了“习旋风”——《西雅图时报》在网站上教年轻人如何正确发好“习”的中文发音,林肯中学天真的学生们称“见到习主席比见到摇滚明星还激动”,脸谱公司创始人扎克伯格称用中文与习主席交谈是“莫大荣幸”……

中美友好,根基在民众,希望在青年。中方支持未来3年中美两国互派5万名留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美国也将通过实施“百万强”计划,努力在2020年前实现百万名美国学生学中文。“广泛培植人民友谊”,把中美民间友好的桥梁筑得更宽、更牢,这是中美关系未来的希望所在。

新时期的中美关系同样离不开发挥独特优势的旅美侨胞。作为中美关系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广大旅美华侨华人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习近平主席勉励他们积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主动宣介中华文化,为中美友好合作和人文交流牵线搭桥、添砖增瓦。

美国观察人士高度评价中美人文交流借着这次访问的东风迈上新台阶。他们纷纷指出,“人文交流对中美双方有利”“人文交流是推动积极合作、建立更紧密联系的最佳方式”“应有更多美国年轻人到中国学习,以求全面了解中国”“要以中国的方式了解中国,事关美国国家利益”……

“在汉字中,‘人’字就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形状。”习近平主席深入浅出的话语,美国人民听懂了。中美关系正站在21世纪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文交流成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一个重要支柱。夯实人民友好的基础,正是开创中美关系的光明未来。

创造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新气象(钟声·习近平主席美国、联

合国之行系列评论⑤)

《人民日报》( 2015年10月07日 03 版)

新型国际关系主张不再以盟友和非盟友来排队,不再搞阵营划分,而是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共同发展,携手前进,建设命运共同体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向世界清晰阐述充满中国智慧、中国理念的世界和平发展路线图——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世界该向何处去?人类持续和平发展的梦想能否成为现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型国际关系主张,就是对这些攸关人类前途命运的关键命题给出的中国答案。这一富含启迪意义的思想,将在国际关系发展和中国外交史上留下深刻的历史印记。

当今世界,旧的殖民体系早已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恐怖平衡也已不复存在,国际力量对比正在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演进。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深,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相处唯一正确选择。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方略,以合作共赢为核心,蕴含对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关怀,亦是对联合国崇高目标的深刻思考。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五位一体”,构成了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论体系,擘划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

世界历经两极、单极到走向多极的进程,格局之变异常艰难,需要理论和秩序的相应调整。与此同时,也只有改革和调整陈旧的国际关系,才能更有效地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维护、发展和确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进而创造人类更光明的未来。

历史上,国际秩序的基本原则曾以大国、强国或者霸权国家之间的实力均衡为基础。而今,新型国际关系主张不再以盟友和非盟友来排队,不再搞阵营划分,而是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共同发展,携手前进,建设命运共同体。这是新型国际关系区别于陈旧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们不可忘记数以百万计的人在贫困、不公与无知中遭受苦难。我们不可忘记数以百万计的失学儿童。我们不可忘记我们的姐妹兄弟等待着一个璀璨与和平的未来。”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之前在联合国青年大会上发出良知的呼唤,也是一个真实的、尚未实现公平发展的世界的写照。长期以来,一些国家的发展是以其他国家的不发展为代价的。新型国家关系意味着要摒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拒绝赢者通吃,真正让良知呼唤的美好未来成为现实。

中国是首个将合作共赢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整体目标的大国。这既是中国自身发展实践的经验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精华,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忠实于世界和平发展事业的担当精神。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的一周,“中国的全球领导力清晰地展现出来”。

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系统主张,为国际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理念、开辟了新愿景。中国积极践行合作共赢理念,也希望越来越多国家践行合作共赢理念,共同创造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气象。

为维护世界和平注入强大力量(钟声·习近平主席美国、联合

国之行系列评论⑥)

《人民日报》( 2015年10月08日 03 版)联合国舞台见证,中国为和平而来,一个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守护力量

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注入强大力量。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期间,同国际社会一道回顾人类争取和平的艰辛历程,强调要以史为鉴,防战争祸患于未然,同时阐明中国在涉及世界和平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就加强联合国维和行动提出中国倡议与举措,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和平是人类共同愿望和崇高目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是人们思考战争与和平命题的重要契机。习近平主席指出:“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为戒。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这一论断揭示了过去与未来之间的辩证法,彰显中国对世界和平事业的高度重视。近代以来,饱受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以这样的逻辑对待历史、对待未来,也希望各国都能从和平出发,真正记取历史的教训。

当今世界,人们是在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大背景下探讨和平命题的。一段时间以来,欧洲难民潮引发各方关注,但从根本上看,危机的种子早在中东政治安全失序的第一根火柴被划亮之时就已埋下。这充分表明,时至今日,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现实决定,各国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作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更需要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国际社会不仅应重温联合国宪章精神,更应结合当今时代潮流和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宪章的内涵,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习近平主席选择在联合国舞台明确阐述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体现了中国对联合国、联合国宪章的重视。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联合国及其安理会

充分发挥在止战维和方面的核心作用,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和强制性行动双轨并举,化干戈为玉帛。

联合国维和行动为和平而生、为和平而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途径。习近平主席出席峰会期间,提出加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倡议,在进一步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建立维和待命机制、提高各国尤其是非洲维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宣布多项务实举措。中国方案既恪守原则,同时兼具现实针对性,是中国践行世界和平建设者角色所付出的实实在在努力。

历史记录了中国通过联合国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光辉印记。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联合国的创立奠定重要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在联合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正如牛津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福特所说:“很自然,考虑到中国在联合国的影响力和其对联合国系统的熟悉程度,这一多边主义和以国家为单位的机构是中国在全球层面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美国学者弗兰克·萨克雷和约翰·芬德林则在《世界大历史:1900至反恐战争》一书中写道,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有足够的地位和权威来影响世界面对的重要挑战。

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这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9月的联合国舞台见证,中国为和平而来,一个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守护力量。

谱写全球发展事业的新篇章(钟声·习近平主席美国、联合国

之行系列评论⑦)

《人民日报》( 2015年10月09日 03 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