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h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h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h

睿立汉语推荐整理:https://www.360docs.net/doc/a410421515.html,/bbs

·3 汉字表意功能的特点

我国古代有“六书”说.指的是汉字造形的六种方式,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前四种方式实际上都包括表意的方式。

象形字是以形状物,如“人、口、木、刀、弓”等字的原始形状都是状物的。由于事物形状的复杂性和许多不同事物形状的类似性,不可能用“象形”的办法造出大量的汉字;又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许多原来象形的字现在已不再象形;因此现在能通过字形识别字义的汉字已经很少。(有关汉字的原始形状有大量的文献可供参考,为减少排版的麻烦,本文例字一律只月现行汉字)但是形声字的“形旁”以及部分会意字和指事字的有关部件是以象形字为根据的,所以识别少量象形字有助于理解大部分汉字的字义。

指事字有的是通过笔画位置布局的特点表意,如“上、下”;有的是通过笔画的数量表意,现行汉字的“一、二、三”可以归入这一类;有的是在象形字上添加一定的符号表意,如“刃、本”。“刃”是“刀口”的意思,所以在“刀”字的相应位置上加一个符号(笔画)表示;“本”是“树根”的意思,所以在“木”字的相应位置上加一个符号(笔画)表示。会意字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图形组合起来表意。例如“相”是察真白沪思,用以“目”观“木”表示;“休”是休息的意思,用“人”在“木”旁表示(“木”象征树阴,人在树阴下就意味着休息)。简化字的“众、从”等用的也是这祥的造字原理:三人为众;一人在前,一人在后,表示跟从。

大部分汉字是形声字,有些形声字的形旁跟字义相同,例如“爸、船、馥”等;有些形声字的形旁跟字义有间接联系,例如作形旁的“了”跟人和人体有关,“丰”跟树和木有关,“才”跟水和其他液体有关,“委”跟手或动作有关,“口”跟嘴和嘴的活动有关,“心”( “忄”)跟思想、情感有关,等等。当然,由于事物和人们观念的发展变化,有些原来表意的汉字现在已不能表示原来的意思了。例如“奸、娇”等字用的是“女”字旁,表明跟女性有关,显示对女性的歧视,现在的字义已发生了变化。又如,最初的镜子是用金属做的,所以“镜”用“金”旁,这里的“金”现在不能再代表金属了。

因为大部分汉字可以直接或间接表意,所以汉字被认为是表意文字…其实表意并非汉字的特点,因为拼音文字也有表意功能。以英语为例:一tion 一ment 一er , re 一,pre 一等词缀都是表意的。

2 .汉字教学

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汉语教学中如何处理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将在下一章专门讨论,这里主要讨论汉字本身的教学问题。

2 . 1 关于常用字的选择

进行汉字教学,首先要选择好常用字。汉字的数量很大,但是常用字有限。如果所教的汉字是常用的,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所教的都是非常用字.其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

从下面的数字可以看出选择常用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国最早的字书《说文解字》(公元100年)共收字9353 个.著名的《康熙字典》(公元1716 年)共收字47035 个,当代最大的字典《汉语大字典》(公元1986 年)共收字约56000 个。由此可见汉字数量之大。但是上述字书中所收的汉字,都包括了相当数量的异体字和历史上曾经使用过而后来已不再通行的字。现在常用的汉字数量要小得多。国家标准局于1981 年公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共收字6763 个,分为两级,第一级为常用字,共3755 个,第二级为次常用字.共3008 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8 年联

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共收字3500 个,也分为两级,一级常用字2500 个,二级次常用字1000 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于同年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 000个。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根据对180 万字语料进行统计的结果编制的《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的《汉字频率表》共列汉字4574 个.按出现频率高低顺序切分成若干等级后,各级的覆盖率如下表:

汉字数

覆盖率(% )

10 0

47 . 33584

10 00

91 , 36559

15 00

95 . 94920

20 00

98.0666 6

25 00

99 . 12771

30 00

99 . 63918

35 00

99 . 86826

40 00

99 . 96001

上述种种数字说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和次常用汉字在2500 和4000 之间。如能掌握2500 个出现频率最高的字,阅读一般书籍时不认识的字还不到1 % ;如能掌握4000 个出现频率最高的字,阅读一般书籍时一万个字中不认识的字还不到4 个。有些字可以根据字形和上下文猜测字义,所以如果掌握了2500 个以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汉字,阅读一般书籍实际上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如果不是选择这些出现频率最高的字,而是选择出现频率最低的,即使学会5 万字,也解决不了一般的阅读问题。由此可见在汉字教学中选择常用字的重要性。

2 . 2 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 1 )先认读,后书写。因为大多数汉字都可以代表语素,都是形、音、义统一体,所以学习汉字要尽可能把形、音、义结合起来。先认读,后书写,就是在学习一个字的时候,要首先感知所学汉字的字形.学会它的字音和意思.然后再学习书写。

( 2 )先教可以作为部件的独体字,后教包含学过的独体字的合体字。为了让学生理解汉字的结构.在教合体字时需要进行部件分析。先教可以作为部件的独体字,后教包含学过的独体字的合体字,可以为合体字的部件分析打下基础,同时便于在教合体字时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独体字。

( 3 )先教写笔画少的字,后教写笔画多的字。无论是合体字,还是独体字,都是有的字笔画少,有的字笔画多。试验证明,汉字认读的难易程度跟字的笔画多少关系不大,但是汉字书写的难易程度跟字的笔画多少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写笔画多的字难,写笔画少的字容易。先教写笔画少的字,后教写笔画多的字,就是贯彻由易到难的原则。

( 4 )教写带有新部件的汉字,要一笔一笔地展示新部件的笔画、笔顺以及笔画与笔画、部件与部件之间的正确位置和布局,然后让学生模仿。对学主的笔画和笔顺的要求要严格,因为只有按照一定的笔画和笔顺书写,才能掌握汉字的结构。

( 5 )对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适当作些说明,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6 )要帮助学生区分同音字的不同的字义。因为汉字是音节文字,汉语的音节又只有120 0 多个,所以汉字中有大量的同音字。区别同音字的不同的字义可尽量利用表意部件。例如“宝”的表意部件表明跟财富有关,“保”的表意部件表明跟人有关,“饱”的表意部件表明跟食物有关。

( 7 )对区别性小的字,例如“我”与“找”. “土”与“士”, ,要作对比练习。

( 8 )对学过的部件要及时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记忆。

( 9 )尽量作一些用字组词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渐学会通过字义理解词义。

( 10 )练习写字的方法有临写、描写、根据拼音写、用字组词等。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为了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可以成立书法小组,举行书法展览和书法比赛。

一般都认为汉字难认、难写、难记。认为汉字难.主要是因为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对汉字的结构形式不习惯。因此在开始阶段,要通过大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练习帮助学生熟悉和习惯汉字的结构特点和表音、表意功能的特点。实践证明,对多数使用拼音文字的学生来说,汉字难主要表现为开头难,先学好一定数量的汉字,往后就会越来越容易。汉字教学的关键是开头要开好,使用科学的方法,先扎扎实实地教好几十个字,把笔画、笔顺和字的结构方式教清楚,以后就好办了。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教好,学生脑子里一锅粥,往后就越来越难办。

2 .

3 关于汉字简化和简化字教学

从汉字演变的过程可以看出,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

现代汉字的简化工作从本世纪初就已开始。1935 年8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曾发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共收简化字324 个。现在使用的简化字,有223 个字与那批简化字完全相同,如“学、压、办、权、粮、阳”等。

现在仍然存在着简化字和繁体字并存的现象。中国大陆和新加坡等国家使用简化字,台湾、香港等地仍使用繁体字。这种情况给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也引起了一些争论.争论的问题包括:教简化字还是教繁体字?如果简化字和繁体字都教,应当先教简化字还是先教繁体字?在认读和书写方面是不是应当有不同的要求?鉴于目前存在的现实情况,我们主张简化字和繁体字都教,但是应当以教简化字为主。也就是说,应当先教简化字,后教繁体字;简化字要求会认、会写,萦体字只要求会认,不要求会写。我们主张以教简化字为主,是出于下面的原因:

( 1 )跟繁体字相比;简化字不但笔画少、字数少,而且有更强的表音和表意功能,因此比繁体字更科学,更易学易用.

( 2 )在使用汉字的地方,筒化字的使用面最广,使用人数最多。

( 3 )从认读的角度看,简化字和繁体字的难度基本相同;如果会认其中的一种,再学另一种,都比较容易。繁体字笔画繁难,学习书写困难较大,学书写简化字要容易得多。( 4 )在使用繁体字的地方,人们书写时也常常使用相当数量的简化字。

第六章言语技能训练

1 .听力训练

2 .说话训练

3 .阅读训练

4 .写话和写作训练

我们在上一章分别讨论了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汉字教学,这些都属于语言要素教学。这一章专门讨论言语技能训练,包括听力训练、说话训练、阅读训练、写话和写作训练。把言语技能训练和语言要素教学分开来讨论,并不意味着这两者是平行的关系,更不能说明言语技能训练可以脱离语言要素的教学而孤立地进行。在语言交际中,言语技能和语言要素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语言要素就存在于言语技能之中。因此,在语言教学中,特别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必页把语言要素教学跟言语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第二语言教学就是通过语言要素教学进行言语技能训练,通过言语技能训练进行语言要素教学。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把言语技能训练和语言要素教学分开来讨论呢?

言语技能和语言要素虽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它们毕竟是语言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人们学习和习得语言要素的心理和生理过程跟学习和获得言语技能的心理和生理过程不完全相同,因此语言要素教学和言语技能训练的方法也必然不同―语言要素可以传授,而言语技能却需要训练;言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的技能,人们获得这几种不同的言语技能的心理和生理过程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对这几种不同的言语技能也必须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把言语技能训练跟语言要素教学分开来讨论,就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每一种言语技能的获得过程和训练方法。

第一节听力训练

1 .听力的重要性

听力是指听别人说话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话语理解能力。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交际中,听力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 )从语言学习过程的角度说,听总是先于说。只有首先听到别人说话,才能跟着别人学说话,听不懂也就学不会。“十聋九哑”,说的是先夭耳聋者必然是哑巴。据心理学家研究,婴儿在母亲肚子里就能听到说话的声音和其他声音了。出生以后,也总是先听别人说,自己不说,到一岁左右才开始“牙牙学语”,听和说之间要间隔相当长的时间。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听的训练和说的训练之间虽然不需要间隔那么长的时间,但是在学习一种言语现象时也必须先听,然后才能跟着模仿。听懂了的话才能学会,听的能力越强,学说话就学得越快。我在《谈谈语言教学中的技能训练)) (载《语言教学与研究》增刊,1994 )一文中曾引用过美国黎天睦(Timothy Light )教授谈到的他自己学习汉语的经验。他说,他在香港花了3 个月的时间,整天跟人打麻将,在麻将桌上听别人说广东话,开始时一句话也听不懂,3 个月后开始学习,学了4 个月,忽然觉得什么都懂了。他的经验充分说明了加强听力训练、先听后说、在开始阶段多听少说的重要性。当然,并不是说都要从打麻将开始,也不是说必须先听3 个月。

( 2 )从语言交际的角度说,听的能力总要大于说的能力。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说”是“输出”,是主动的行为,不会说的话可以不说,或者换一种方式,变着法儿说。“听”是“输人”,是被动的行为,说话人说什么话,不能由听话人决定,也不会等你慢慢想。如果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就不能做出反应,交际就无法进行。

2 .听力训练的必要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听力训练,是指“专门的”听力训练,也就是根据话语理解能力的发展规律,通过专门的听力课或专门的听力教学环节所进行的听力训练。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有各种各样听的机会。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听老师、同学说;在课外,可以听周围的人谈话,可以听广播;看电影、电视则是视听结合。正因为学生在课内外有各种各样听的机会,所以一般并不觉得有开设专门的听力课的必要。其实上面所说的

那些“听话”机会并不能代替专门的听力训练,因为专门的听力训练有特殊的作用。即:( l )打听力基础。课外听的能力要以课内培养的听的能力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不会有课外听的能力。正如上面第一点谈到的,在语言学习和言语交际中对听的要求更高,听的能力要大于说的能力,因此仅仅靠其他课型中听的机会是远远不够的。听的材料也不能以一般课型的教材为限,其份量要远远超过一般课型教材的份量。

( 2 )培养听的技巧。听有专门的技巧,例如抓关键、跳障碍的技巧。这些技巧也要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获得。所谓“抓关键”,就是抓住关键性的内容。在“听话”的时候,即使是用第一语言交际,也不是要求每一个词都听得很清楚,一般只需要抓住主要的意思、关键性的内容。有的人说话比较罗唆,话语中总是夹杂着过多的冗余成分和非实质性的内容,这些冗余成分和非实质性的内容不听也无关紧要。但是关键性的内容不能忽略。所以“听话”的时候要善于抓关键。所谓“跳障碍”,就是把不懂的非关键性词语跳过去。即使用第一语言交际,听别人说话,也不一定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听得懂,用第二语言交际更是如此。有些非关键性的词语即使听不懂,也不会影响交际。所谓非关键性词语,就是不影响基本信息或主要信息的词语。例如,我给一个朋友打电话,请他明天跟我一起吃饭。他说他明天要去某某地方,来不了。这个地名我没听清楚,但是这对我理解他的意思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我想知道的是他明天能不能来,至于他去什么地方,对我无关紧要。这个地名在这里就是非关键性词语。他不能来是基本信息,我得到了这个基本信息,就算达到了交际目的。关键性词语和非关键性词语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整个词汇系统中不存在关键性词语和非关键性词语的区别。在一种情况下的非关键性词语,在另一种情况下就可能是关键性词语。例如,有人邀请我去某某地方玩儿,我如果听不懂这个地名,就无法做出反应。同样是地名,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地名就成了关键性词语。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听话”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有一两个词听不懂,就把注意力停留在“想”这一两个词上,而不注意继续往下听,结果不能获得下面的信息。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也可以说是没有掌握听的技巧。要使学生尽快掌握抓关键、跳障碍等听的技巧,就必须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

( 3 )培养听的适应能力。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有的带有方音,有的冗余成分多,有的条理不清,有的用词和语法不规范,有的语速较快,有的带文言成分,等等,这些都要能适应,这样的适应能力只有通过专门的听力训练才能培养出来。

( 4 )培养注意力和开发智力。进行听的训练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以及理解的程度,因此学生在听的时候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并且要强记和进行归纳分析。经过长期训练,就能养成“听话”时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提高记忆和归纳分析的能力。听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有了“听话”时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和记忆分析能力,无疑会终身受益。许多人“听话”、做事注意力不够集中,也没有记忆和归纳分析的习惯,就是因为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由此也可以看出,即使在第一语言教学中,进行专门的听的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认为,迄今为止,听力训练在语言教学中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不但在第一语言教学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就是在第二语言和双语教学中,也还没有真正受到重视。影响久远的“听说法”,从其名称上看,似乎十分重视听力训练,其实不然。听说法更重视说的训练,并不强调专门的听力训练,听的训练实际上只是附属于说的训练。在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尤其是在初级阶段,听和说的训练通常是同步进行的,学生听懂了一句话,接着就要学会说这句话。这是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值得怀疑。胡明扬先生曾经谈到:“目前流行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大都要求‘输入’和‘输出’同步,要求‘输出’等于‘输入’或‘输出’大于‘输入’,也就是说要求‘学了就用,学了就会’。就有限的目标,有限的学习时间而言,这种方法是可取的,因为不这么学恐怕就什么也学不到。但是就常规的学习而言,这种直接违反

一般学习理论和原则的做法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胡明扬:语言和语言学习,《世界汉语教学》 1993 年第l 期)

3 ,听力训练的任务、途径和方法

听力训练的任务:上面讨论了听力训练的作用,即打听力基础、培养听的技巧、培养听的适应能力、培养注意力和开发智力,这些也就是听力训练的任务。听力训练要紧紧围绕这四项任务进行。

听力训练的途径:听力训练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进行:

( 1 )开设听力课。是不是开设听力课,要看课时的多少。如果周课时较多,例如每周有1 0 节课以上,最好开设专门的听力课,而且要保持听力课在总课时中的比例不少于四分之一,甚至可以更多一些。

〔 2 )安排专门的听力教学环节。周课时比较少的教学单位,一般只能开设一门综合课。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综合课上安排专门的听力教学环节。听力教学环节最好也不要少于总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一,甚至也可以更多一些。

听力训练的方法:听力训练的基本方法是听和练习。听的方法有“聆听”和“视听”两种,“聆听”包括听老师口述、听录音、听广播等,“视听”包括看电影、看电视、看录像等。无论是“聆听”还是“视听”,都要边听边做练习。听力训练最重要的是练习,没有练习就算不上听力训练。有些听力课只是给学生放一放录音,这不是真正的听力训练。听力练习的基本内容是语音识别、词义和语义理解。

前面提到,听力是一种话语理解能力:而要理解话语,首先必须识别话语所赖以存在的语音,同时要能透过语音去理解词义和语义。所谓听力习11 练,也就是训练学生识别语音的能力和透过语音理解词义和语义的能力。因此,听力练习可以从语音识别、词义理解、语义理解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设计。

( 1 )语音识别练习。前面谈到,汉语的语音包括音节(又包括声、韵、调)、连读、停顿、重音、语调,语气等,这些也就是语音识别练习的基本内容。设计这类练习可以创造多种多样的形式,常用的形式有:听写(拼音),注声母、韵母,标调号,标句重音,根据录音或老师的口述标点一段文字,等等。对高年级的学生,要选一些“地方普通话”听力材料,培养一点听方音的能力。

( 2 )词义理解练习。词义是指一句话或一篇话语中一下词的意义。在一篇听力练习材料中,必然有学过的词和生词,通过听力练习,可以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一部分学过的词语,接触和听懂一部分生词。设计词义理解练习也可以创造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以多项选择的方式解释词义、辨别同音词、近义词等。

( 3 )语义理解练习。我们这里所说的语义,是指大于词的语言单位,即词组、句子、语段和语篇的意义。(见本讲义第五章第三节:语法和语法教学)语义理解练习是一种综合练习,也是听力练习最重要的环节。语义理解练习的形式很多,例如,听后回答问题,听后讨论或辩论,听后画图、填表、选择正确答案,等等。

4 .听力教材

听力训练必须有专门的教材。初级阶段的听力教材,因为学生的水平还很低,只能由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自己编写,或者根据原著改写。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可逐渐过渡到选用原著,如电台广播录音、电影片、电视片等。听力材料最好不要事先发给学生,听前只发练习材料。

我们在第四章“教材编写”部分谈到了教材编写的6 项原则,即实用性原则、交际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这些原则都适用于听力教材。此外,

编写听力教材还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内容有吸引力,学生爱听。学生是不是爱听,取决于两条,一是内容是不是生动有趣,二是里面是不是有学生感兴趣的新知识。内容生动有趣,里面有学生感兴趣的新知识,学生就爱听。

( 2 )深浅程度与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文化知识相适应。听力教材的程度要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太深了学生听不懂,会失去信心;太浅了学生会觉得没有意思,也学不到东西。( 3 )语言上要有“埋伏”和“圈套”。就是说,要有一些让学生“猜”的词语和语法现象,也要有一些不要求学生听懂的词语和语法现象,有的地方要能引起误解,但是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学生要经过思考才能正确理解。这就是故意设置“障碍”和“陷阱”,为的是便于培养学生“抓关键”和“跳障碍”的能力。

( 4 )要有足够数量的适合于听力训练的练习题。前面提到,听力训练最重要的是练习,没有练习就算不上听力训练。同样,没有听力练习题的教材也算不上听力教材。有些听力教材虽然也有练习题,但是这些练习题的练习方式跟综合教材的练习方式差不多,这也不符合听力教学的需要。不同的言语技能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训练。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不同的训练方法首先要体现在教材中,特别是体现在教材的练习题中。

5 .听力课教学

我们在第四章第三节“课堂教学”(载本刊1993 年第4 期)中就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课堂教学的结构、课堂教学的程序、课堂教学的技巧等间题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其中许多原则也适用于听力课教学。但是听力课有明显的特点,因此,如果开设专门的听力课,就要专门研究听力课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如果不开设专门的听力课,而是在其它课型中安排专门的听力训练的教学环节,也要专门研究这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下面谈谈听力课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教学方法和技巧问题,这些也适用于听力训练的教学环节。

( l )要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听,防止学生消极、被动地听。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本身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因此,学生在听力课上很可能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如果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听。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听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方法有两条,一是要选择有意思的听力材料,二是要边听边作练习。一篇材料一般要听三遍,第一遍是初听,听完后适当作些练习。学生知道要作练习,听时就会要求自己集中注意力。第一遍一般不能完全听懂,老师可作些解释,或者提醒学生要在哪些地方要多加注意,听第二遍的时候注意力就会更集中。听完第二遍再作一次练习,在练习中发现有些地方还是没听懂,老师再作些解释或提醒学生注意。最后再听一遍,并完成全部练习。因为只有听懂了才能作练习,所以必须积极、主动地去听,这样在整个听的过程中注意力都会高度集中。( 2 )不要要求学生听懂所有的词语。听力课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也就是“抓关键”、“跳障碍”的技巧。要培养这样的技巧,教材中就必须设置一些“关键”和“障碍”,其中“障碍”部分就是故意不要求学生听懂的词语。对于这样的词语,不但不应当要求学生听懂,而且要设法帮助学生“跳”过去,同时要通过帮助学生“跳障碍”来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和技巧。这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抓关键”和“跳障碍”的能力。这样的练习做多了,学生就能逐渐养成“抓关键”和“跳障碍”的习惯。

( 3 )连续听的时间不宜过长。在听力课上听跟平时听别人说话不一样,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连续听的时间长了会引起过度疲劳,而且也不容易记住,听了后头会忘了前头。一堂课上一篇材料可以分儿段听,听完一段就停下来作练习,然后再听下一段.( 4 )老师说话要注意语速.不但在进行听力训练时要注意语速,在进行其它技能训练时也要注意语速。只有在教一种新的言语现象时需要夸张和放慢语速,以便让学生听得更清楚,便于学生理解和模仿。

除此之外,都要用正常语速。正常语速是每分钟200 个字左右,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对话一般更快。有些老师有一种“职业病”,就是课堂上总是用很慢的语速说话,生怕学生听不懂。这样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听得懂老师的话,却听不懂其他人的话。教材录音也要注意语速间题,最好每一篇教材都用三种语速,第一遍是慢速,每分钟160 个字左右,第二遍用中速,每分钟180 个字左右,第三遍用正常速度,每分钟200 个字左右。有些教材录音不是采用同一篇材料用不同语速的办法,而是随着程度的提高而变化语速,即初级阶段语速较慢,以后逐渐加快语速。这样的办法有害无益。初级阶段语言简单,语速慢一些,学起来自然容易。可是当程度提高以后,语言复杂了,语速又提高了,学生就会感到难上加难,就好像是在爬一个陡坡,往往不容易适应。上好听力课很不容易。有的老师在听力课上只是放录音,或者只是自己叙述,没有任何练习,或者练习很少,学生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这样的听力课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节口头表达训练

1 .口头表达训练的必要性

( 1 )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需要。最早形成的一种语言教学法叫做“语法―翻译法”,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笔译)能力,特别是阅读和笔译古典文献的能力。这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决定的。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不但是为了阅读和笔译,而且也是为了进行口头交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用第二语言和外语进行口头交际的必要性显得更加突出。因此,重视口头表达训练已成了现代语言教学的特点之一。也可以说,没有或不重视口头表达训练的语言教学就不能叫做完备的现代语言教学。

( 2 )是促进语言习得的需要。说话训练是语音、语法、词汇、用语等方面的全面训练,可以表现为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直接交际,便于重复和反复练习。这种直接交际和反复练习有利于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有利于使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内化。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口头表达训练作为促进语言习得的手段之一。

现在许多地方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特别是中小学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学生练习说话的机会很少,这就不符合现代语言教学的要求,也是教学效率和成功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过去只是在初级阶段开设一门“口语课”,以会话体为主进行学习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教学。现在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中级口语”、“高级口语”或类似的课程,但是对这门课的性质和任务还缺乏统一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口头表达训练的明确目标和完整体系。“口语”一般被理解为日常生活用语或与书面语相对的一种“语体”,因此,所谓口语教学往往被理解为日常生活用语教学或口语体语言教学。例如,有些口语教材过分突出“口语体”语言,甚至把北京方言口语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语言教学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并不要求全面掌握各项言语技能,包括不要求掌握口头表达技能。这属于特殊情况,可作特殊处理。

2 .口头表达训练的内容

所谓口头表达,狭义地说,包括学习、日常生活、社交、会议、会谈中的口头表达;广义地说,也包括讲课、讲演、解说等。口头表达所用的语言,就是口头语言,因此,口头语言就是口头表达训练的基本内容。

口头语言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要素,口头表达又离不开语用和文化要素。这些就是口头表达训练的具体内容。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口头语言,跟“口语”是不同的概念。“口语”属于语体概念,区别于“书面语”; “口头语言”属于交际概念,区别于“书面语言”,跟语体无关。写在书面上的“口语”也可以算作“书面语言”,但不是“书面语”;口头表达在有些场合也使用书面语或带有书面语成分,这时所用的“书面语”也可以叫做“口头语言”,但不是“口语”。在语言教学中区分“口语”和“口头语言”是为了避免出现上面提到的那种情况,即把口头表达训练的内容局限于日常生活用语和口语体语言。

3 .口头表达训练的途径

( l )课堂教学。口头表达训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也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规律。要取得口头表达训练的理想效果,就必须遵循它的特殊规律,就必须开设专门的课型,并组成相对独立的教学系统。在周课时较多的地方,语言课可以分设各种各样的课型,学生在每一种课型上都有或多或少练习说话的机会。但是每一种课型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不能互相代替,尤其不能用综合课或其他课型代替口头表达训练的课型。不仅如此,口头表达训练的课时在总课时中还应当占有较大的比例,因为口头表达不但要涉及词汇和语法,而且要涉及语音;学生张口说话随时都可能出现错误.课堂上需要纠正错误和帮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这就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

在周课时较少的地方,多半只开设一门综合课。综合课就是这样一种课型:全面进行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全面进行听、说、读、写等言语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如果只设一门综合课,也要在综合课上用较多的时间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2 )课外语言实践活动。要真正掌握口头表达技能,不但要在课堂上学习,而且要在课外进行语言实践。配合课堂教学组织的语言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 .口头表达训练的方法

口头表达能力表现为语音能力、用词造句的能力、成段表达能力和语用能力。因此,口头表达训练的方法,就是怎样训练学生的语音能力、用词造句的能力、成段表达能力和语用能力。语用能力主要表现为言语交际技能,我们将在言语交际技能训练部分讨论,这里先讨论语音能力、用词造句的能力和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

3 . 1 .语音能力的训练方法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只有通过语音,才能把意思表达出来。因此,语音教学是口头表达训练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语音教学要贯串在语言教学的全过程中,但是对初学者一般都有一个语音教学阶段,这个阶段的语音教学尤其重要。在最初阶段,必须对语音、语调进行严格的训练,直到准确为止,教师决不能满足于学生会说。如果这时对音调不作严格的要求,等学生的错误形成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在语音教学阶段,语音教学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

( 1 )以音素教学为纲

就是基本上按照“北京语音表”上的顺序,一组一组地教音素的发音,围绕学过的音素教拼音,教音节和词的发音和声调,并进一步通过短句练习语音、语调。这是一种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的方法,重点是单项训练,即一个个音素和声调的单独训练和成组音素的对比练习。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练习材料,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对有关的音素进行对比练习。例如,b 和p 发音部位相同,d 和t 发音部位也相同,但是发音方

法都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把这几个音素放在一起教,就可以进行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对比练习。通过这样的对比练习,可以把每一个音素练习得比较准确,从而打下扎实的语音基本功。缺点是:既然要求音素教学的系统性,就难以组成话语,单纯的语音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有些音素单发时可以发得很准,但是到了音节和词里可能又发不准,说话时语音语调往往不够自然。

( 2 )以话语教学为纲

就是首先选择最常用的话语,在教这些话语时,通过词、词组和句子的教学,把新的音素和声调等语音成分分解出来进行练习。例如,先教Ni hdo ,学生初步学会这句话以后,再把n 、i 、h 、ao 以及第三声和三声的变调分解出来进行练习,把学生的难点作为练习的重点。这是一种从综合训练到单项训练的方法,重点是综合训练,即说话训练。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把语音练习与说话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教学;在词、词组和句子中练习语音,可以把音调练得比较自然。缺点是:不能根据语音系统组织语言材料,不能在每一课都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对有关的音素进行对比练习;如果老师满足于学生会说,就会放松对音调的要求,使语音教学成为“走过场”。( 3 )音素教学和话语教学相结合

就是根据话语教学的要求选择语言材料,但是在选择语言材料时,充分考虑语音教学的需要,对话语内容进行精心选择。选择的标准是:尽可能使话语中出现的词含有要教的音素,不含或少含暂时不教的音素。也就是说,尽可能使话语中出现的音素符合按语音系统进行语音教学的需要。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兼顾说话教学和语音教学,使两者相互促进;问题是:对教材编写的要求很高,不容易实现。

上述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主要区别是:从说话的角度说,前一种方法是先教语音后教说话,后两种方法是在说话练习的过程中练习语音。从语音教学的角度说,前一种方法是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后两种方法是从综合训练到单项训练再到综合训练。所谓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都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是单个的音素与词、词组和句子中的语音相对,单个音素的练习就是单项训练,在词、词组和句子中的语音练习就是综合训练;如果是词与句子相对,词的练习就是单项训练,句子的练习就是综合训练;如果是句子与语段相对,句子的练习就是单项训练,语段的练习就是综合训练。在语言教学中,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语言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不断结合的过程。

上面3 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遵循的共同的教学原则是:语音训练和说话训练相结合,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这也是语音教学的基本原则。

采用上述3 种方法中的哪一种,最好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来决定。例如,日本人学汉语,大部分声、韵母的发音都很困难,需要一个一个地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因此最好用第一种方法。说英语的人学汉语,语音方面的主要困难不在音素,而是在声调和语调,因此可以第二种或第三种方法。

3 . 2 .用词造句能力的训练方法

用词造句也有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和从综合训练到单项训练两种方法。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就是先教单词,然后由词扩展到词组,再由词、词组扩展到句子;从综合训练到单项训练就是先教词组和句子,然后再把重点词和词组抽出来进行专门的练习。后一种方法只能在学生预习过新词的情况下进行。这两种方法也是各有利弊,采用哪一种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多数教师习惯于用前一种方法,也有的教师两种方法交替使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训练用词造句的时候不要忘记语音教学,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发音、声调、重音、语调等方面的错误要经常进行纠正。因此,用词造句的训练实际上包括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和语法教学。关于怎样进行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前面已经专门讨论过,这里不再重复。

3 . 3 .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

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并不是每次只说一句话,因此语言教学决不能停留在单句教学上,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会说单个的句子。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说话或写作所用的句子,孤立地看都是对的,但是从整体上看,在句与句、段与段的连接上错误很多。这说明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完全必要的。

成段表达能力就是连续说一段话和一篇话的能力,这是说话训练的主要目标。一篇话要包括若干个语段,一段话要包括若干个句子,所以成段表达能力就包括把句子组织成语段、把语段组织成语篇的能力;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就是怎样培养学生把若干个句子组织成语段和把若干个语段组织成语篇。

把句子组织成语段有句与句怎样连接的间题,把语段组织成语篇有段与段怎样连接的问题。怎样连接不但有语法方面的问题,而且还有逻辑方面的问题,因此,训练学生的成段表达能力不但包括语言能力的训练,而且也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语言能力训练方面,重点是语法,特别是句与句和段与段之间的连接规则,但是也要继续注意语音和词汇教学。在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方面,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目的语连句谋篇的思维方式。成年人已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完全相同,在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时,往往用第一语言连句谋篇的方式进行表达,显得跟目的语的表达方式格格不入。因此,在对成年人的第二语言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目的语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种综合教学,教学内容不但包括言语技能,而且也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言语要素,还包括逻辑思维方式,特别是目的语思维方式的训练。

成段表达训练的主要方法是练习,例如:

( 1 )复述课文;

( 2 )把叙述体改为会话体,把会话体改为叙述体;

( 3 )回答老师的问题或学生之间互相问答,答话要有两句话以上;

( 4 )根据老师所给的关键词语和句型说一段话;

( 5 )根据老师所给的题目讲一个故事、叙述一件事情或描写一种现象;

( 6 )看图说话;

( 7 )围绕一定的话题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

( 8 )用汉语解释语言点;

( 9 )报告新闻;

( 10 )讲演比赛。

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成段表达训练还是个薄弱环节。主要问题是缺乏理论规则的介绍和指导,纠正成段表达中的错误往往只是就事论事。成段表达训练需要进行语法和逻辑教学,即需要介绍句与句之间和段与段之间连接的语法规则,介绍目的语连句谋篇的逻辑特点。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充足的可供应用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需要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研究。

4 .口头表达训练教材

跟听力教材一样,初级阶段口头表达训练的教材也只能由教师编写,中级阶段的教材也尽量由教师编写,或根据原始材料改写。到了高级阶段,除了教师自己编写的以外,还可以选用(太长的可节选)一些适合于口头表达训练的各种语体的原著。无论是自编还是改写、选用,都都必须遵循教材编写的一般原则。此外,一部适用的口头表达训练的教材至少还应当具备下列特点:

( l )题材和体裁多样化,内容适合口头交际和学以致用的需要。

( 2 )初级阶段的教材充分体现普通话口语的特点,中高级阶段教材的大部分也体现普通话口语的特点。

( 3 )语言材料有交际价值,没有不规范和“生造”的句子。

( 4 )课文内容以话题为中心,便于进行口头练习和交际性练习。话题、场合、语法点和功能项目之间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 5 )初级阶段以会话体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叙述体为主。叙述体要便于改成会话体,会话体也要便于改成叙述体。

( 6 )深浅适度,易教易学。

( 7 )一课书不太长,初级教材一两节课就能教完,中高级教材三、四节课就能教完。如果一课书要一两个星期才能教完,学生就会感到乏味。

( 8 )有足够数量的适合于口头表达训练的练习题。有些口语教材虽然也有练习题,但是不适合作口头练习,这样的练习题对口头表达训练毫无价值。

5 .口头表达训练课教学

我们在第四章第三节专门讨论了课堂教学问题,所谈内容都适用于口头表达训练课的教学。但是跟其他言语技能的训练相比,口头表达训练也有一些特殊的规律,因此口头表达训练课也有自己的特点。主要的特点是:

( l )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学生练习说话。口头表达训练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要用于说话练习,而不是用于阅读和写作练习;是由学生练习,而不是由老师练习。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鼓励学生张口说话,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而不是由自己长篇大论。学生是不是有充分的说话机会,是不是敢于张口说话,是衡量口头表达训练课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 2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参与交际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就是培养他们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因此,要尽量使课堂教学交际化,把课堂教学的过程作为让学生参与交际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交际的一方。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不能对课文照本宣科。说话练习不是让学生念课文,也不是让学生说课文,而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内容和课本上的练习题,组织交际性练习项目。要设法使学生在学过的词汇和语法的范围内,练习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教材只能作为教学内容的范例,一部分内容可供朗读和背诵之用。朗读课文是初级阶段课堂教学的项目之一,但是朗读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中高级阶段的课文较长,不宜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学习语言要不要背诵,人们的看法不太一致。我们主张要适当背诵,但是背诵的内容要精选,要选择那些确实值得背诵的内容。可要求学生在课后背诵,课堂上主要是进行抽查。

( 3 )有计划、有重点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在练习说话时随时都可能出现错误,教师不应当见错就纠,而应当让学生说完,必要时可用表情或手势提示。如果一出现错误就把学生的话打断,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练习说话的积极性。对学生的错误要有计划地纠正,不能有错必纠,有错必纠也会影响学生的信心。需要注意纠正的是那些经常出现的带普遍性的错误,每一堂课纠正的错误不宜太多。对错误不纠则已,要纠就力求有效。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针对学生常犯的带普遍性的错误,展示相应的正确形式并组织练习,直到全班学生都能掌握或基本掌握正确形式为止。

第三节阅读训练

1、阅读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我们这里所说的阅读训练,是指对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的专门训练。这种专门训练的目的和任务是:

( l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指读懂所读材料的能力,也就是掌握所读材料的意思的能力,包括对字词、句予段落篇章的理解能力。阅读是吸收新知讥了解新信息的重要途径,多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之一,就是用目的语阅读有关的书刊资料,以便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因此,对需要掌握阅读能力的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少数第二语言学习者不需要掌握阅读能力),必须通过专门的阅读训练来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阅读技巧。阅读的实用能力不但包括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也包括快速阅读能力。仅仅掌握阅读理解能力并不意味着完全具备了阅读能力,至少不能说必然具备了阅读的实用能力。人们进行阅读往往有不同的目的,目的不同,阅读方法也往往不同。例如:为了欣赏(文艺作品)或消遣,阅读可粗可细;为了查找资料,首先需要浏览(也称扫读),并跳过不重要或不需要的内容(即跳读);为了完全掌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就需要仔细阅读(即细读)。因此,阅读至少可以分为粗读和细读两种不同的类型,粗读就包括扫读和跳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快速阅读。快速阅读不但需要必要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包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的技巧和“抓关键跳障碍”的技巧等。阅读训练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这样的阅读技巧。

( 3 )通过培养阅读能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第二语言学习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和语法,接触并尽可能吸收一些新的字、词和语法,同时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阅读训练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新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的能力。在阅读中学到的新的词语语法和文化知识可以用于听、说写,从而提高听、说写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出于上述目的阅读训练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强调进行专门的阅读训练的必要性。周小兵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他们在1 988 年对一个班的学生做过一次两周速读训练的实验,结果是:“原来阅读较快的学生读速可提高60 %左右,原来阅读较慢的学生读速可提高将近100 % ,而理解力一般略有增加。”该文还列举了另一项实验:“美国明尼苏达州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未经训练的学生,阅读难易程度适中的材料,每分钟240 一250 个词,理解力达70 %。经过12 周速读训练,每分钟可达500 词,理解力没有下降。”(周小兵:谈留学生的速读训练,《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以上事实说明,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进行专门的阅读训练,包括快速阅读训练,是完全必要的。

2 阅读和阅读训练的性质以及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据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一个语言知识库,这个知识库中储存着关于语言和文字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所谓阅读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指调动存在于大脑中的语言知识库,与视觉器官接收的文字符号相印证,并进行识别、推断和匹配,以达到对文字材料的理解。生理活动则主要是指通过眼球运动去感知文字符号。

我们认为,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库(暂且认为它确实存在)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阅读训练正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和充实阅读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库,使学生具备阅读能力,为真正的阅读创造必要的条件。这也说明,阅读和阅读训练是不同的概念。

由于语言知识库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阅读能力也只能随着语言知识库的

形成而逐渐形成。换句话说,阅读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库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

佟乐泉、张一清在《儿童语言学习若干间题研究》(《世界汉语教学》 1993 年第2 期)一文中对儿童语言阅读技能的发展进行了详细描写,认为儿童阅读技能的发展大体上要经过4 个阶段。这4 个阶段是:

( l )点读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阅读者需要伸出手指一个字一个字地点着读。“每一个字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读出,字与字的间隔快慢由他对这个字的熟悉程度决定。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一句话当然很难理解意思,为了读懂句义,往往需要回过头来再重读一遍。”

( 2 )口读阶段。“经过一段点读练习之后,阅读者逐渐习惯了汉字排成一串,按顺序阅读的方法,对字的整体辨认速度加快了,就能逐步摆脱手指的参与了。”有的阅读者,在读书时还要把头一点一点地前后摆动,这实际上是以头代手数着字读。而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是阅读者必须要读出声音来,否则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这种出声读,并不是为读给别人听,而是读给自己听的。换句话说,这个阶段的阅读者,需要靠春读和听多种途径才能理解阅读材料的意思。”

( 3 )默读阶段。竖过一定的口读训练之后,阅读者的阅读水平,就开始进入了‘默读阶段’。”默读,即不出声地阅读,是一种最基本的阅读技能。在默读时,一切外部显露的形体动作和声音都内化了,阅读者凭借书面形体就能理解文句的意思了。默读要求对眼睛的注视点有很好的控制力,因为这时已经没有了听觉的校正,也没有了手指的帮助。与此同时,默读也就更加自由,可以在关键或不理解的地方停留的时间长些或反复回视,有利于按照自己的步调加深理解,因此,默读不但是最基本的阅读技能,而且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 4 )扫读阶段。“扫读也就是浏览,指一种速度很快又能抓取大致的或主要意思的阅读技能。…… 在扫读过程中,阅读者并不是按照文句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阅读的,而是有目的地抓取与阅读目的有关系的关键词、词组或句子,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浓缩’的印象,阅读者的注视点是不规则地跳动的,可能从上一行跳到下一行,也可能跳到三行五行以后。横行排列的文章可能纵向地从上往下看,根本没有水平移视。”应当承认,第二语言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跟上面的描写有类似的一面。所不同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知识库的形成过程是文字知讥语言知识(即关于词、句、段篇的知识)和相关的文化知识全面积累的过程,而第一语言知识库中的语言知识在阅读能力形成之前就基本上具备了,相关的文化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3 阅读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上面的讨论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阅读训练必须包括识字训练语言训练相关文化知识的介绍和阅读技巧的训练这样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几个方面的训练都要根据语言知识库和阅读能力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特别要把握阅读能力形成的阶段性以及每一个阶段的训练重点。

根据对阅读能力形成过程的初步认识和当前的教学实际,我们不妨暂且把阅读训练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并分别讨论这三个阶段的训练内容和方法。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下面列举的训练内容,并不是阅读训练都要独立承担的,实际上,大部分内容也是其它言语技能训练的内容。这样,就训练内容而言,各项言语技能训练之间必然有大量的重复。重复正是语言学习所必需的,因为只有通过一定数量的重复,才能达到真正掌握。但是也不能说重复越多越好,过多的重复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为了避免过多的重复,就需要通过制订教学

大纲来进行分工和协调。

( l )初级阶段的阅读训练。这一阶段的训练重点是识字训练和词语理解训练。如果说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外壳,那么,文字则是书面语言的物质外壳,因为只有通过文字才能进行书面表达,也只有通过文字才能理解书面语言。要理解书面汉语,首先必须识别汉字,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阅读训练必须从识字训练开始,把识字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之一。

关于汉字和汉字教学间题,我们在本书第五章第四节(见本刊1 995 年第2 期)已进行了一般性讨论,这里要进一步强调的是:汉字教学要贯彻从笔画少的字到笔画多的字和从独体字到合体字的原则;要多作部件的分析和组合练习,并要求学生记住部件的名称,因为只有记住了名称才算形成了概念,而只有形成了概念才便于在大脑中储存和提取;要尽可能解释字义并适当介绍形、音义结合的特点,充分利用象形、形声、会意等造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汉字。

汉字教学必须跟词语教学相结合。这主要是因为,汉语没有词的形式标记,有的词由一个汉字构成,有的词由两个或多个汉字构成,只有把汉字教学和词语教学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形成词语理解能力。下面列举几种训练方法。

「l ]组词练习。即用学过的汉字组织双字词和多字词,使学生养成识别词的能力和逐渐形成以词为单位进行阅读的能力。词是语言理解的最小单位,逐渐形成以词为单位进行,阅读的能力也就是为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2 ]分词阅读练习。即在阅读词组和句子时,在词与词之间做上记号(例如画一道直线或斜线),指明两个记号之间是一个词。目的也是使学生养成识别词的能力和逐渐形成以词为单位进行阅读的能力。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到初级阶段后期,两个记号之间的跨度可以逐渐扩大,即由词逐渐扩大到词组和大于词组的意群。

「3 ]朗读练习。在初级阶段,以培养阅读能力为目的的朗读练习,语速要放慢,词与词之间要有停顿。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两个停顿之间的距离也可以逐渐拉长,由词到词组再到大于词组的意群。我们之所以提倡在初级阶段的阅读训练中进行朗读训练,是因为语音跟阅读理解,特别是跟阅读记忆有密切的关系。霍陈婉媛和汤伟才在一项研究中证明了婚音转介的情况确实存在于中文阅读过程中”,并指出址匕项发现与英语的有关研究相符。”( [香港]霍陈婉媛汤伟才:汉字阅读初探,《世界汉语教学》 1 993 年第4 期。)儿童阅读发展过程中之所以有一个“口读阶段”,跟阅读过程中的语音转介作用不无关系。阅读训练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逐渐摆脱“指读”和“口读”的坏良习惯”,但是这种所谓不良习惯的存在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必经阶段,这一阶段是无法超越的。因此,在初级阶段的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是符合阅读能力形成的规律的。

「4 ]组句练习。即把有关句子中的词或词组分别写在纸片上,先分别向学生展示词或词组,让学生朗读,然后按照这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增加同时展示的词或词组的数量,要求学生快速朗读。这种练习的目的不但是为了帮助学生熟悉所学的词和词组,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扩大阅读时的视幅,为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打好基础。( 2 )中级阶段的阅读训练。这是阅读能力全面训练的阶段,下面列举几种主要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l ]继续进行识字和词语理解训练。这一阶段的识字和词语理解训练,应由初级阶段以分析为主的方法逐渐过渡到以归纳为主的方法。分析是指分别对一个个汉字的造字特点和用字构词的方法(即构词法)进行分析。汉字的数量和构词规则毕竟有限,只要学会了几百个比较典型的字和相应的词语,对汉字的造字特点和构词规则就会有大致的了解,因此,初级阶段的阅读训练应当基本完成汉字分析和构词法教学的任务。归纳则是指对具有某种共同特点的汉字和词语进行归类,例如同音字为司归类,同义近义和反义字为司归类,部件相同的汉字归类并分析其音义的异同,等等,这些都是中级阶段的阅读训练应当承担的任务。

「2 ]突出语法训练。这里所说的语法,是指广义的语法,也就是本书第五章第三节婚法和语法教学”中所说的“把词组织成词组把词和厂戎词组组织成句予把句子组织成语段把语段组织成语篇的规则”。(见本刊1 995 年第1 期第65 页)鲁宝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快速阅读训练》(《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一文中对气决速阅读的训练项目”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其中属于语法训练方面的项目,关于句子理解的有:用压缩的方法理解长单句,根据关联词语理解复句,根据句子的修辞特点和上下文理解难句;关于段落理解的有:根据段落主句抓住段落主旨,根据段落中的提示词语把握段落的内容;关于篇章(文章主题)理解的有:分析文章的标题,寻找文章中的主题段、主题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 ]加强文化知识的介绍。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阅读材料的难度也要逐渐加大,包括文化因素含量的增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就必须对阅读材料中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关的文化现象加以解释说明。

「4 ]培养猜测、推断能力。这里所说的猜测和推断能力,主要是指帮助学生根据造字法和构词法猜测字义,根据构词法和上下文猜测词义,根据上句的意思或关联词语推断下句的意思。这既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必要措施―因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不断吸收新字和新词,也是培养快速阅读能力的必要措施―因为实用阅读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甚至也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而是用较大的视幅进行扫读,只有伴随猜测和推断,扫读才有可能。

「5 ]培养“抓关键跳障碍”的技巧。跟听力训练中的“抓关键跳障碍”一样,阅读训练中的“抓关键跳障碍”也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抓住关键性的内容和主要意思,跳过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的非关键性的词语。培养这样的阅读技巧,常用的方法是限时阅读和练习,即限制一篇材料的阅读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完并完成练习。练习的内容和方式要在阅读之前告诉学生,让他们带着间题读,间题的答案必须是粗线条的或关键性的,而且比较容易找到,以便督促和鼓励他们进行快速阅读。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就会养成“抓关键跳障碍”的习惯,并逐渐形成快速阅读的能力。

( 3 )高级阶段的阅读训练。通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高级阶段仍然要进行上面所说的那些基本训练,以便提高熟练程度,但是选择阅读材料要充分考虑文体和专业阅读的需要。即:

「l ]要选择不同文体的材料作为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风格和特点。「2 ]要针对学生的专业或专业倾向的需要选择阅读材料,以便进行专业阅读训练。

4 阅读训练的途径

阅读训练有3 条途径:

( l )在周课时较多的地方开设专门的阅读课。

( 2 )在周课时较少的地方,可以把赎”和“写”的训练结合起来,设一门读写课,或者在综合课中设专门的阅读训练的教学环节。无论是在读写课中进行阅读训练,还是在综合课中进行阅读训练,都要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并按照阅读训练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教学。( 3 )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这种课外阅读要有专门的教材和教学要求,要在课堂上进行检查。

5 .阅读教材

除了本书第四章第二节教材编写”所阐明的教材编写的6 条原则以外,编写阅读教材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l )充分考虑汉字和汉字教学的特点。在初级阶段,学生说话的能力可能大于阅读能力,也就是说,有些话学生会说,但是如果把它们写下来,就可能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如果有会说不会认的字,而这些字又不能要求学生在本课学会,也可以在生字后面注上汉语拼曰。( 2 )要像听力教材那样,故意设置一些“障碍”和“圈套”。例如,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学生没有学过,但是要求学生猜测或跳过去的字词和语法现象,以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和跳障碍的能力;教材的内容不要平铺直叙,要有一些可能引起误解的内容;如果有故事情节,情节也不要过于简单,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 3 )教材要体现阶段性,每一个阶段的教材在题林深浅程度以及练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要体现本阶段的教学要求和特点。

第四节笔头表达训练

这里讲笔头表达”而不讲“写作”,是因为如果讲“写作”,就容易使人联想到命题作文,而命题作文并不是培养笔头表达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尤其不是培养第二语言笔头表达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上笔头表达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 l )培养笔头表达能力。人们通常用“听、说协写”来概括四种不同的言语技能,其中“写”主要是指笔头表达。在四项言语技能中,笔头表达是最难的一项,尤其需要经过专门的t ) ll 练。

( 2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笔头表达是对学过的字词、语法和表达技巧的全面应用,可以使学过的字词、语法和表达技巧等在应用中达到巩固和熟练,从而使语言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2 笔头表达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笔头表达训练虽然可以促进语言水平的全面提高,但是从总体上说,笔头表达能力只能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因此,笔头表达训练不可能脱离其它技能的训练而孤立地进行。根据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客观规律,现在一般都把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我们这里也把笔头表达训练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都必须有一定的侧重点。

( l )初级阶段的笔头表达训练。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

「l ]写字训练。使用拼音文字的学习者初见汉字时,觉得每一个汉字都像一幅图画,既不知道如何识记,更不知道从哪里着手书写。因此,起始阶段要帮助学生练好两个基本功,一是笔画和笔顺的基本功,即帮助学生掌握笔画的形杭走向和先后顺序;二是整字构架的基本功,即帮助学生掌握笔画和部件的布局。基本练习步骤是:先认读,后书写;先写笔画少结构简单的字,后写笔画多、结构复杂的字,先描写(即描红),后临写(即照着写)。其它的练习方式有:抄写、默写、听写、根据拼音写、用字组词等。

「2 〕写话训练。写话训练就是要求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或者追写别人说过的话。基本方法是脱后写”和“听后写”。

脱后写”就是先练习说话,说完一句话几句话或一段话以后,把说过的话写下来。内容可以

是事情,也可以是人物或场景,就是先说一说某件事某个人或某一场景,然后把说过的内容写下来。如果说的过程中出现用词或语法错误,要先改正错误,然后再写,尽量不要写错误的话。对语音语调可以不作要求。

“听后写”就是先听同学或老师说,然后把同学或老师说过的话写下来。“听后写”不同于“听写”, “听写”是边听边写,“听后写”是听完后再写。这属于模仿性的笔头表达练习,学生不需要首先考虑写什么,也不需要首先考虑怎样组织要写的内容,只要把听到的话写下来就行。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在“听”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内容,而且要注意表达方式,所以注意力必然会高度集中,再把听到的话写下来,对有关表达方式的印象会更加深刻。需要注意的是:听的材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都能理解的,材料中的词和语法也都是学生学过的;每次听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多数学生能够记住为限,如果材料稍长,可以分几段练习;因为主要的目的不是训练听力,所以语速要低于正常速度,以多数学生都能记住为准。允许学生在听的时候作笔记,但是要提醒他们:只能记要点以及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式。采用脱后写”和“听后写”的方法进行写话训练,把说和写、听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为了使学生的笔头表达能力能随着听说能力的提高而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所谓写作就是写自己要说的话,从而破除对写作的迷信,减少对写作的心理障碍,养成“我手写我心”的习惯。

写话训练是一种过渡性的训练,既是为了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和语法,也是为了培养初步的笔头表达能力,主要的目的是达到语句通顺,为下一阶段的训练打好基础。( 2 )中级阶段的笔头表达训练。这一阶段的训练重点是应用文写作,以应用文写作训练为中心,进行字词、语法和笔头表达技巧的训练。

这里只谈应用文写作而不提命题作文,是因为我们认为命题作文不适合于第二语言教学,尤其不适合于初级和中级阶段的第二语言教学。在通常情况下,笔头表达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想写,二是能写。想写就是有内容可写,这需要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生活经验能写就是知道怎样写,这需要一定的自由表达能力。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命题作文往往是跟这两个条件相违背的,因为老师出的题目不一定是学生想写的,即使想写,在初级和中级阶段也不具备自由表达的能力。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不应当以命题作文为主,在中级阶段,无论从可行性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实用性的角度考虑,都应当以写应用文为主。应用文写作训练既实用,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命题作文好得多。就是在第一语言教学(在我国就是语文教学)中,在中小学阶段也不宜有过多的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在很多情况下是空对空,学生没有那样的生活经验,硬要他写,不可能写好,有的学生连句子都写不通顺,老师改了他也不看,变成了师生双方无效劳动。

应用文的种类很多,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中级阶段可以把书信(包括信封的书写格式)、假条便条贺卡请克通知、日记申请书、表格填写等作为主要的训练项目,把赎后写”作为主要的训练方法。“读后写”不同于“抄写”, “抄写”是把阅读的材料照抄下来,“读后写”是以阅读的材料为样品,写一篇性质和格式与阅读材料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文字。这也是一种模仿性练习,但是模仿的是格式,而不是具体内容。例如模仿写信封的格式写信封,模仿填表的要求填表,等等。因为训练的内容是应用文写作,所以提供阅读的材料也必须是应用文。在进行练习时,教师要提供一些能够用来替换的词和表达方式。例如写信,对什么人用什么称呼,怎样选择跟语体有关的词和表达方式,对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落款,等等。( 3 )高级阶段的笔头表达训练。这一阶段仍可以应用文写作训练为重点,只是要选择较难的训练项目,如布杳合同或协议书、备忘录、说明书、产品介绍、读书笔记工作总给经验介绍,专题论文,等等。同样可以用读后写的方法进行训练,但是难度要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而相应地加大。这一阶段还可以作一些语体变换练习,即把口语体变换为书面语体,把书面语体变换为口语体。

睿立汉语推荐整理:https://www.360docs.net/doc/a410421515.html,/bbs

汉字和汉字教学之一

吕必松:汉字和汉字教学之一 从事汉语教学的人,没有不关心汉字和汉字教学的。人们普遍认为汉字难学,并由此推及汉语难学,已成了加快发展汉语教学的严重障碍。我个人的研究心得与一般的看法相反。我的最新研究心得是:汉字是科学的文字,也是易学的文字;只要正确认识汉字在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只要构建起科学的汉字教学系统,只要按照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有序地进行汉字教学,就不但能使汉字学习化难为易,而且能使汉语学习化难为易。我今天讲汉字和汉字教学问题,就是为了跟大家交流我个人的研究心得。我强调这只是我个人的研究心得,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我的观点,我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冒充为汉字研究和汉字教学研究的主流观点。我今天要讲的内容,大部分在其它场合也讲过,今天再次拿出来跟大家交流,是希望能得到各位的批评指正。如果能让各位觉得有些内容值得在教学中参考,就是我的意外收获了。 下面就通过几个小题目阐述我的观点。 一、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二、汉字的形体结构 三、汉字的部件 四、关于汉字教学系统 五、结束语 一、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我们把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概括为以下几五点: 1. 汉字是整体转写言语音节的形音义单位和书面汉语的基本单 位及基本认知单位 2. 汉字是义符(形旁)表义和音符(声旁)表音相统一的文字 3. 汉字是区别性和节约性高度统一的文字 4. 汉字是与口头汉语科学匹配的文字 5. 汉字是容易学的文字

1. 汉字是整体转写言语音节的形音义单位和书面汉语的基本 单位及基本认知单位 我们认为,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转写口头语言。汉字转写口头汉语有特定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整体转写言语音节。所谓整体转写言语音节,就是转写整个言语音节,而不是转写大于或小于言语音节的语音成分。 上面的标题里有几个基本概念,即:言语音节、书面汉语、形音义单位、基本单位、认知单位。这几个概念跟后面要讲的内容有关,为了让大家加深印象,首先逐一加以解释。 1.1 言语音节 我们所说的“言语音节”,是指具体话语中的音节。举例如下: ① wǒ men dōu shì hàn yǔ jiào shī. ② xué xí hàn yǔ de xué sheng hěn duō. 上面是用汉语拼音拼写的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都是具体话语。其中有空格隔开的就是言语音节。 汉语的言语音节不但有表音作用,而且有表义作用。在上面的例子中,每一个音节都代表一定的意思,当我们听到一个音节的声音时,就知道这个声音所代表的意思。既能表音,又能表义,就说明汉语的言语音节是音义单位。作为音义单位,言语音节不但是语音单位,而且是言语单位。 言语音节是与语言音节相对的概念。语言音节是对言语音节的抽象,对言语音节的抽象只提取语音成分,所以只能表音,不能表义,是单纯的语音单位。 我们用下面的例子说明言语音节和语言音节的区别: 言语音节(言语单位)语言音节(语音单位) (hàn)yǔ 语yǔ(xià)yǔ 雨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对外汉语教学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填空·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功能派(或交际派) 3、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就是_听觉加工、译码加工、思维加工。 4、认知风格有三对,即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沉思型冲动型、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卷的客观化程度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7、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按照教学目标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听说实践和分析理解。 ·8、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9、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课堂与课外、知识与应用结合 ·10、话语产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计划、构建、执行。 ·11、影响听力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听力材料、声音条件、人物特征。 ·12、语言教学法的三大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4、我们常用的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15、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有贝力子等。 ·16、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 ·17、课堂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分析、实施、反馈。 ·18、教师提问的方法主要有: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四个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等。 ·19、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方法上,有:提问、回忆、复述、讲述、对比、游戏、练习(七个中选择三个即正确)等。 ·20、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21、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22、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内容上分,有:文化导入、旧知导入、情境导入、图片导入、教具导入、随机导入(选择三个填写即正确)。 ·23、会话训练的一般方法有:对话、语言实践、游戏、问答、表演、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4、教学内容结束的主要形式有:小结、思考、归纳、复述、朗读、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5、听力课的课堂教学有听前预示、听时练习、听后检查几个阶段 ·26、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化试题。 二、选择 ·1、属于以分析理解为主的教学法流派是(B)。 A直接法 B听说法 C翻译法 D全身反应法

中国语言学家简介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简介 岑麒祥主要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和语言学史 《语言学史概要》是其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语言学史著作 陈望道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修辞学发凡》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话文今话文的修辞学著作 丁声树中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词典编纂专家 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符淮青汉语词汇学、语义学、词典学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学》 高名凯著名语言学家 与石安石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观点平妥,简明通俗,至今仍被许多高等学院用为教材。 桂诗春著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测试、统计语言学等 郭锡良主要著作有:《古代汉语》(三种)、《汉字古音手册》、《汉字知识》等著作10种。音韵方面也第一次提出了殷商音系的设想,为汉语语音史填补了一项空白。 何九盈中国古汉语、汉语音韵学专家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胡明扬胡明扬的学术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现代汉语语法、汉语方言并结合汉语实际对语言理论的研究;一是向国内介绍国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北京话初探》、《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 胡裕树汉语语法理论、现代汉语教学、语言文字辞书编纂 《现代汉语》、《今日汉语》、《汉语语法研究》 胡壮麟国外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语篇分析、英语教学法、符号学、认知与隐喻《语言学教程》 黄伯荣现代汉语和汉语方言的研究,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及汉语方言等方面《汉语方言语法类编》 蒋礼鸿著名语言学家、敦煌学家、辞书学家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义府续貂》 金兆梓著名语言学家、文史学家 《国文法之研究》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揭示了我国白话文内在的语言规律,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具有自己独特体系的、将传统语法体系应用于现代汉语的专门著作。 李方桂李方桂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印第安语言的研究、侗台(壮侗)语族语言的研究、汉语和藏语的研究 参与翻译《中国音韵学硏究》(ps:《中国音韵学研究》是高本汉构拟中古音的代表作,陆续发 表于1915-1926间,中译本是由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共同翻译的,在翻译中三位学者加了 注释和补订。该书影响极大,标志着中国现代音韵学史的开端) 李荣音韵学家、方言学家 《切韵音系》、《汉语方言调查手册》、创办了《方言》杂志 李行健主持完成国家规范标准项目《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廖序东方言学、教学语法研究、楚辞研究 《现代汉语》、《汉语语言学书目答问》、《楚辞语法研究》 林焘汉语音韵学、现代语音学、汉语方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 《语音学教程》、《北京话的连读音变》、《北京语音实验录》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一)、语序和虚词为汉语最主要的语法形式汉语的词形没有很丰富的形态变化,无论是作主语还是谓语、宾语,都无词形变化。而英语却是有丰富词形变化的语言,名词有单复数形式,动词有时态变化,等等。更多时候汉语是以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英语中靠词形变化而表达的语法意义。例:这件事他知道了。(英语:has known)我告诉他了。(英语:I) 他告诉我了。(英语:me) 在汉语里,同样的词语组合时,因为语序的不同可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比如“发展缓慢”是主谓关系,“缓慢发展”是偏正关系;“态度端正”是主谓关系,“端正态度”是动宾关系。此外,用不用虚词或者用什么样的虚词,都可以使表达的意思不同,如“经济繁荣”是主谓关系,“经济的繁荣”则是偏正关系;再比如“老师的朋友”是偏正关系,“老师和朋友”则是联合关系。(二)、汉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具有一致性例:年轻意气风发天气不太好。理财选择逃避请讲普通话。以上两组例子,从词的构成到短语构成再到句子构成,都具有一致性,第一组结构关系皆为主谓关系,第二组皆为动宾关系。这种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一致性原则是汉语里的一个特点,因为汉语的双音节词大多是以词根复合法为主构成的复合式合成词。这一特点为我们学习掌握汉语词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带来一定方便,但也为词和短语的区分带来一定困难,有时候一些相同相近的结构可能属于不同的语法单位。如“新房-新车、黑板-黑墙、马路-近路”,这三组词语中的前一个单位“新房、黑板、马路”是词,后一个单位“新车、黑墙、近路”是短语。(三)、汉语实词和句法成分之间无严格的对应性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言里,不同词类的词对应不同的句子成分,这种对应关系比较整齐,如名词作主语、宾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作定语,副词做状语等等。汉语则不是,在汉语中一种词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反过来说,一种句子成分可以由多种词类的词充当。例:①这是好事情。②质量特别好。③她的身体恢复得很好。例①中“好”是作定语;例②中“好”是作谓语;例③中“好”是作补语。在三个例句中“好”始终是形容词。而英语的大部分形容词加-ly 可构成副词,用在壮语中,ly是副词词缀。(四)、汉语具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1、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一个人、两只猫、一把茶壶”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名量词,包括表计量的度量衡单位。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动量词,包括时量单位。量词的来源很复杂,不同类型的量词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是不相同的。总体上说,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不同的名词要配以特定的量词才能与数词组合。如:条——鱼、蛇、围巾、绳子根——针、钢管、棍子、油条、绳子、线2、语气词。相比其他语言,汉语的语气词也很丰富,而且汉语语气词的出现频率比较高,可以表达各种语气和口气,并能表现出其细微的差异。如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不同的句类都相对固定的语气词。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而一种语气也可以由多个语气词表达。口语中语气词和语调配合使用,可使句子语气更为显赫;书面语中,语气词和标点符号配合使用,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语气词在汉语语法和表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的、了、呢、吧、吗、啊。其他有的是因为语气词连用而产生连读合音的结果,例如“啦”是“了啊”的合音,“呀、哇、哪”等是“啊”的音变形式;有些是不太常用的。例:他们会来的。孩子们打算去哪儿呢?这不是我的书吗?

第五届中文电化教学国际研讨会-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

第五届中文电化教学国际研讨会—— 会议纪要 第五届中文电化教学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7月19日至21日在香港城市大学隆重召开。出席此次会议的正式代表有90余位,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菲律宾、英国、德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法国、印尼、香港、台湾14个国家和地区。会议论文集《数字化汉语教学的研究与应用》由语文出版社在会前正式出版,共收入了9个国家和地区的论文76篇。 7月19日上午的开幕式由第五届中文电化教学国际研讨会秘书长蔺荪博士主持。与会的领导和嘉宾共9人,香港城市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潘海华博士、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主任卫真道博士、第五届中文电化教学国际研讨会程序委员会主席张普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数字化汉语教学的发展寄予殷切希望,并预祝本届大会圆满成功。 19日-21日的会议期间,七位嘉宾做了精彩的特邀报告。北京新亚研修学院院长、原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吕必松教授的报告《二合的生成机制和组合汉语》,在字本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合的生成机制”和“组合汉语”的概念,初步论述了音节、汉字、语辞、句子等各级语法单位的“二合法”和组合生成教学。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郑锦全院士做了《从数位典藏到数位学习》的报告,重点介绍了数位学习网页以针对一词广泛阅读的模式,用简洁的界面,提供词语断词分析、词频、语意、共现词、近义词等辅导,让学习者由简入难或随即提取阅读大量的句子,从而学会词语的用法。微软亚洲研究院黄昌宁教授以《聚焦Bakeoff》为题介绍了Bakeoff这一国际中文自动分词评测的品牌对自动分词技术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美国长堤加州州立大学的谢天蔚教授在《博客、维基、网播与中文教学》的报告中对中文教学中运用博客、维基和网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应用的建议。英国伦敦大学Mark Huckvale博士、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张普教授、美国汉密尔顿学院许德宝教授也分别做了精彩的特邀报告。 从7月19日11:15开始,到7月21日13:00本届大会的分组报告在两个分会场举行,分会场报告主题分别如下: 主题一:语言教学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理论探究。 与会代表就数字化汉语教学模式、电脑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了报告,从理论上探讨了如何实施和加强数字化的对外汉语教学。 主题二:多媒体技术在中文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与会代表就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心理规律、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中文多媒体教材研制策略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主题三:中小学语文的现代电化教学法。 与会代表探讨了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将数字化游戏评量融入儿童华语文教学等方面的内容,代表们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和演示。 主题四:汉语教学知识库的理论与应用。 作为数字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和支持力量,汉语教学知识库的研究意义重大。与会代表就现代汉语语义知识库、汉字属性数据库、语言偏误语料库的建设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主题五:汉语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应用。 代表们探讨了中文网络教学的开发与尝试、东南亚汉语教师远程教育教学模

现代汉语语体的分类和特点

四、语体的分类和特点 1、语体是什么? 语体是语体学(目前一般把它归入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语体是个系统。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语体形式,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构成的语体要素也有改变。现代汉语的语体是由不同具体语体类型组成的多层次、多序列的系统。 1.1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 问题:阅读课文p493-p503,理解并举例说明各类语体的特点。 1.2 语体的特点 我们从使用的角度看,大体上把汉语语体分成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公文、科技、政论、文艺等语体) 公文(事务)语体:是适应事务交际场合、目的需要运用全民族语言而形成的语言表达特点的综合。基本功能是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的行政事务中起联系、传达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跟社会成员以及成员之间事务上的联系交流的职能。 从语言体式上说,一般总称为“应用文”。它包括公文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三类。 公文语体运用的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明确性和简要性。庄重、平实、明快、简约。 词语运用时,词语语义的专义性,单义性。 助动词的多用,“应该、可以、要” 介词和介词短语的多用“对”、“为了”“按照”等 联合短语的多用。

句式运用时,陈述句和祈使句多用。复杂的“的”结构主语(凡…的…)无主句的运用,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科技语体:是适应科学技术领域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它的功用是对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现象进行记述、解说和论证,起着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学术论文、著作、考察报告等) 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概念清楚、判断恰当、推理周密。(精确、严密、有逻辑性) 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单一性 术语的大量使用和“系列性” 符号化 区别词的大量运用 句式运用时,句型句式的单一性主要是陈述句和疑问句。主谓句较多。介词结构做状语、定语的情况比较多。 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政论语体:是适应社会政治生活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它的功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问题明确表明立场、阐述见解、宣扬真理,动员和鼓舞人奋发向上。包括领导人报告、社论、时评、宣言、声明等。一般性政论、文艺性政论 基本格调、要求:准确、严密、生动、形象 词语运用时,政治词语的大量运用 感情色彩的词语的引用 句式运用时,广泛性,陈述、祈使、疑问句的运用较多。 成分共有句式的多用。 偏正结构的广泛运用。 文艺语体:适应艺术领域交际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特点综合。功能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起美感教育作用。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 要求和风格的基准是:形象性、美感性、情感性。 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广泛 描绘性、文艺性词语的运用 方言、文言、熟语的运用 句式的运用时,变换形式多样。省略句、倒装句很多。 辞格手段:积极修辞比较多,主要是比喻、比拟、对偶、排比等。 语体的交叉: 随着语体发展,语体会出现交叉的情况。 2.“对于”句在不同语体中的使用情况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的意义和特点

2012年第11卷第7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7 I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研究的意义和特点 □张 乐 【摘要】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研究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因为语法在语言学 习中的重要地位,还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具有一些与其他研究方向不同的特点。深入了解这些,对我们更好的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汉语教学;汉语语法;语言特点;语言教学 【作者简介】张乐(1985 ),女,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辅导员,硕士 语法是语言的三个要素之一。它具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连词造句的规则, 这些规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去发现和描写这些规则, 而不能随意创造;二是指语法学家们对语法规则的描述,即语法理论和语法著作。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我们要先分清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两个概念。“语言学语法把语言作为一种规则的体系来研究,教学语法把语言作为一种运用的工具来学习” (许国璋,1991)。二者不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而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理论语法和描写语法是教学语法的基础,教学语法是对理论语法和描写语法研究成果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同时也是对理论语法和描写语法的验证” (张志公)。明确了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的联系与区别, 对我们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在第二语言教学中, 语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把语言作为一种运用的工具来学习;另一方面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生学习语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会一种技能,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教学语法体系要考虑的问题只有两个,即教什么和怎么教。对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研究的意义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研究的意义,我们主要从研究的必要性和社会意义以及理论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必要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语法教学是非常之际(R4)。在原文中第一句由主位(studies )和带有三个信息点的述位(serve for delight , for ornament ,for ability )构成;第二句中,上面述位中的三个信息点分别充当已知信息(即主位),从而引出三个实际上并列的新的主述位结构。译者在这里很好地保留了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巧妙地再现了原文的信息结构。 (二)例二。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化,因此在翻译中,译文在不损坏原文信息结构的前提下,也要尽量符合译文语言的特点。例如下句的翻译: 原文:Do you (T1)see the glass as half full rather than half empty (R1)?Do you (T2)keep your eye upon the doughnut not upon the hollow (R2)? 译文1:你是把杯子看满而不是半空吗?你是把目光盯在面包圈而不是那个空心上吗? 译文2:盛有半杯水的杯子,你是否只考虑它有水的一半,而不考虑它那没水的一半?空心的面包,你是否只盯着那圈面包,而不去理会那个空心? 以上两种译文,第一种是直接按照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翻译过来的,而第二种则是将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完全改变了。两种译文都没有改变原文要传达的信息。但是考虑到在翻译过程中, 译文在不损坏原文信息内容传递的基础上,应该尽量符合译文语言的特点,我们通常认为第二种译文更合适,因为它体现了汉语是话题显著语言的特点。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主述位结构理论分析,指出译者应该从主位推进的角度出发对源语语篇进行分析, 并参照作者的谋篇方式构建出忠实原文信息结构、体现作者交际意图的译文。翻译时应当尽量保留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当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而导致无法直接保留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时,必须在译语语篇中建构起适当的主位推进模式以再现原文的语篇信息结构和整体语篇效果。而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译者何时会、 又是如何保留或重建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的,这与源语语篇体裁有何种联系等问题,值得我们深人研究。【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2.黄衍.试论英语主位和述位[ J ].外国语,19853.刘士聪,余东.试论以主/述位作翻译单位[J ].外国语,2000 4.徐盛桓.主位和述位[ 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 741·

中学语文教育界一颗耀眼的星星 ——记北京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姚家祥校友

中学语文教育界一颗耀眼的星星 ——记北京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姚家祥校友 “我今天所取得的知识、能力,都是母校给我的。我就算忘记了我自己,也不能忘记我的母校。” ——姚家祥 “1938年12月22号,在江苏省镇江市,一条普普通通的巷子,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家,又增添了一颗幼小的心脏,并强有力地跳动着。”这是1957年,姚家祥高考作文的开头。那一年,全国招收近十万名大学生,他就是其中的一员——一位从历史悠久的江苏镇江北固山来到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年轻学子。 从北固山到丽娃河 谈起20世纪50年代的师大,姚家祥无限怀念地说:“那会儿师大真是美极了!校园北部也是小桥流水,那个河面上可以划船,可美啦!”话语中充满了幸福感。当时华师大在上海另有一个别称,叫做“师大公园”。如今砖砌的围墙,那时都是竹子做的篱笆。丽娃河也比现在长一些,学生们泛一叶扁舟,在河中徜徉,真是赏心乐事。矛盾曾在小说《子夜》中描述它“绿荫如幔,芳草如茵”,情景之美令诗意的青年联想起塞纳河畔的旖旎风光。 1957年至1961年,是多事之秋。当年的中文系虽然年轻,却有着施蛰存、程俊英、许杰、钱谷融、徐中玉等大家,然而没有被打成右派的就只有程俊英先生。姚家祥说,他们能好好读点书的时间就是从1957年刚进校到1958年年初。那会儿晚饭吃得慢了点,去图书馆阅览室就没位置了。当时教授先秦两汉文学的老师是金立初(元宪),从外面聘的。他对着一页纸的提纲就能讲半天,板书均是文言文,引文都是记在心里的。程俊英先生讲《诗经》,《诗经》里的诗歌她就一首一首地背出来。姚家祥说:“先生们这种治学的功夫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许杰那会儿被打成右派,不能上课。1958年春,许先生在文史楼前参加劳动,蹲在楼前草坪上拔草,他就这么见过他一次。 那么施蛰存先生是怎么见到的呢?这事比较戏剧化。1958年,全国搞大跃进,各行各业“放卫星”。姚家祥同他的同学被分配去修订辞海,每人分一些条目。文史楼专设了资料室,他们就在那儿写。当时资料室里有一个人,那人就是施蛰存先生。学生们有了问题就去问他。成百上千的条目,只要一问他,他都能立马讲出来,譬如在哪本书哪个部分,在《史记》的哪一个列传,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姚家祥说:“我们当时嘴上不敢说,心里却很震惊。觉得这个学问做得真是扎实。”但那会儿提倡“又红又专”,特别强调红,学生都不敢多读书,怕书读得多了,就成了白专。 1959年,学校搞教育生产劳动相结合。中文系去嘉定县学农,在华亭公社住了3个月。他们的民间文学就是在那会儿学的,那时专门请了一位叫做路工的民间文学专家来讲民歌。后来搞“教学科研相结合”,姚家祥被分到语言班,研究方言。再后来运动一个接一个,没多少时间用来学习。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来临,生活困难,学校便提倡劳逸结合,“逸”胜过了“劳”。 姚家祥说,“在华东师大的四年,由于历史原因,虽然没学到多少东西,但是这个教训却非常可贵。这也是一种很难得的财富,那就是做人也好,做学问也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词汇特点的比较知识讲解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 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特点的比较 2012级学科英语:王忠文随着世界性汉语热的影响,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而在交际交流中,中、英文的交叉使用现象也越来越多,那么对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之间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做一个比较也显得尤其必要。 一、语音即语言的声音,它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们是通过语音来感知语言的存在的。 现代汉语语音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相比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总体特点是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的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现代汉语语音的音乐性较强,具体表现为: 1.汉语音节中没有复辅音,都是一个辅音,而且不会出现在音节开始,即使是在词尾也只限辅音[n]和辅音群[ng],如[an]案和[hong]红。而英语中的辅音或辅音群是常见的,他们可以出现在词首或词尾,常常两三个辅音放在一起。 2. 元音占优势。现代汉语中可以没有辅音,但元音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并且是乐音,听起来比较悦耳。而英语的音节中最少须有一个元音,最多可以有8个元音。闭音节多,开音节少;音节中以辅音占优势,而且在元音的前或后都可以有辅音

群出现。 3.音节有声调。语音中超音段表达的主要手段是音高、音强和音长。而音高的使用又最为广泛,它的语音物质表现形式为旋律(melody),当旋律以单个的音节或词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声调(tone);当旋律以短语和句子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语调(intonation)。声调或语调是体现音高变化的单位。 汉语是声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字,即音节上,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是由声,调和韵组成,一个汉字即一个音节。不仅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还可以使汉语音节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代汉语语音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而英语是语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短语和句子上。英语句子语调由句子的最后一个重读音节即语调核心表现出来,句子中的语调由语调群表现出来。而语调群分为调头、调体和调尾组成。英语中语调的特点如下:一般地说,低调冠,高调头,调身用平调且依次渐变滑动降低。语调核心接受句子语调,有调的变化,或升调或降调。由此,汉、英两种语言的语音对比,主要是音高变化的对比。 二、语汇是语言中语词的总汇。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语汇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汇,指的地语言中的语和词(简称语词)的总汇;狭义的语汇,指的是语言中的语的总汇。我们这里所说的语汇,其含义是广义的,即指的是语言中语和词的总汇,与传统的包括语和

大一现代汉语复习知识点重点 含(绪论)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大一下) 现代汉语(绪论) 现代汉语概述 什么是语言? 人所说的话都的总称。 1.语言的功用 2.语言的本体 3.语言的表现形式 语言的特征符号性、工具性、民族性 从功能来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从功用来说,语言又是人类赖以思维的工具。 从语言本体:所以语言都是有声语言,所有语言都是用来表情达意的。 人有目的地发出的、而他人能从中理解、体会其意的声音实际是有一种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 语言就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 符号具有二重性,能指所指 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还是一个很有规则的结构,而是一个变动的结构。 主宾表定状补 (刘)老师(大口)吃(完)(红)苹果。 定语主语状语动补语定语宾语 宾语前置 吾谁欺?欺天乎? 定语后置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状语后置 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 从语言的表现形式看,语言有口语、书面语、体态语三种形式。 口语是语言最根本的变现形式。 书面语是指口语用文字记录下来,而且加以提炼、加工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认为是语言的代用品。 体态语:手势语,唇语…… 语言是人类籍以思维和相互交际的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强调 语言不是文化的产物语言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类获得语言不是靠学习,而是靠习得,正是这种本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 小结 1.外部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内部结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结构上,语言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还是一个很有规律的结构,而是一个变动的结构。 二、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定义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笔记赵金铭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名称之由来及发展 1、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2、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根据国外第二语言教学学科提点和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看法。《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简况》提出:“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培养专门的人才。”此后,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创刊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世界汉语教学》(1987)专业出版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华语教学出版社(1986);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1984)。专家言论:王力:“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朱德熙:“实际上,这是一门学问。在国外已经变成了一门学问,这需要研究。”;王还:“如果教外语是一门科学,我们教汉语就是作为一种外语来教,自然也是一门学问。”1983年又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学科归属: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下属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研究对象: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它与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一样,都归属于应用语言学。(杨庆华,1995)出于汉语的习惯,我国学者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定名为:“对外汉语教学”(崔永华,1997) 19世纪初,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和语言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始分化。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中最老的一个分支。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以语言教学为对象的应用学科。 “两属性,三要素”说:学科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外教学是学科的应用属性,“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属性,“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邢福义)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框架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从根本上说,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研究对外汉语的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音与韵律,了解汉语词语用法与搭配习惯,明白造句原理与句子的组装规则以及正确得体的汉语表达方法,从而养成新的语言习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陆俭明论及对外汉语研究的建议:“研究工作应仅仅围绕…怎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外国学生尽快学好汉语?这么一个问题。首先需做基础研究,其次需要加强汉外对比研究和外国学生偏误分析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再其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编订出各种门类的高质量教材。最后,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学法”(陆俭明,1999) 综观全局,对外汉语研究的四个层面研究: 第一层面——本体论: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第二层面——认识论: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为心理学。 第三层面——方法论: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为教育学。 第四层面——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精品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八

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八 第二节教材编写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有理想的教材。对理想教材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易教易学。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正因为如此,怎样编写第二语言教材就成了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第二语言教学要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不同的教学类型和 课程类型以及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时限,因此要编写不同类型的教材。每―种类型的教材都有自己的特点,各种类型的教材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我们这―节首先讨论第二语言教材的类型,在此基础上讨论各类语言课教材共同的编写原则以及练习的类型和教材编写的前期准备工作等。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单位都要自己编写教材,在多数情况下.是对教材的选择问题,这里谈到的有关内容也可以作为选择教材时的参考。 1.第二语言教材的类型 任何一种第二语言教材都必须针对一定的教学类型、课程类 型和教学对象。就是针对同一种教学类型、同一种课程类型和同一种教学对象的教材,也可以用不同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编写。由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课程类型、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不同,就需要编写不同类型的教材。 1.1从教学类型的角度分类。 我们前面讨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每一种教学类型 都要求有专门的教材。也就是说,有多少种教学类型,就要求多少种教材。此外.还应当有自学教材。 1.2从课程类型的角度分类。 同一种教学类型往往要开设不同的课程或课型,每一门课程 或课型都应当有专门的教材。前面谈到,语言课可以分为综合课、专项技能课和专门目标课等不同的课型。专项技能课又可以分为听力、说话(口语)、阅读、写作等课型,这几种课型还可以变化为听说、听读、读写、视听、视听说,热门话题等课型;专门目标课有结合有关的专业内容和专门的语体或文体的课型,如口语(作为口语体的口语)、文学阅读、报刊阅读,新闻听读,科技汉语等,这些不同的课型都要求有专门的教材。 1.3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分类。 同一种教学类型和同一种课程类型中往往有不同的教学对象,每一种教学对象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学对象不同,对教材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编写不同的教材。前面谈到,教学对象的特点包括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的起点、学习时限等项内容,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分类,就是按照这几个特点分类。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 ; 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跟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较,汉语最明显的特征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1.形态变化即词形变化,指一个词在句子中由于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而在形式 上发生的变化。英语、俄语等印欧语言就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 2.汉语没有印欧语言那样的形态变化,没有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 同一个词处于不同的语法位置、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词形本身并无任何变化。 3.汉语中也有某些类似形态标志的成分,但数量少,普遍性差。如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商量—商量商量,干净—干干净净),“子、儿、头”作为有些名词的后缀(扣子、画儿、甜头),“们”用来表示复数(朋友们、同学们),“着、了、过”用来表示动作的

现代汉语的特点学生用

授课时间第一周备课组长签字张艳平主管主任签字蒋海鸥 授课时间___周星期___ 主备人张艳平授课教师 课题 走进汉语的世界 学习 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学习过程 一、谈谈你对母语的认识。 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借主人公韩麦尔先生之口,表达了他对母语法语的看法, “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亡了国,当了奴隶 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每个民族 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她是这个民族沟通的桥梁、维系的纽带,她是这个民族的魂魄, 也是这个民族的根。作为中国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责任走进汉语,学好汉语, 并深植母语之根,而不能像小弗朗士那样,只是到了某个特殊时候才记起母语的好。 我们和汉语相伴了这么多年,你对她有怎样的认识和体会呢?请谈谈。 二、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对目前汉语、英语地位以及人们重视程度的看法。 作为我们这个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有幸保存本国语言文字的国家,在经历了数千年 的岁月风雨之后,如今却不得不面对有着“霸权”称号的英语语种的严峻挑战。不少 的专家都说过:过去不识汉字是文盲的话,那么今后不懂英语的人就是新的文盲。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分别是现在的伊拉克(阿拉伯语),埃及(阿拉伯语), 印度(印度语,官方用语为英语)。 新近一则报道:作为每年一度的传统项目,复旦汉语言文字大赛主要考查汉语言 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的结构、多音字的读音、成语解释等,每个学院、系都组队参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_考点归纳_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研究的四个层面 ①本体论: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②认识论: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③方法论: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cc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④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章 教学大纲的类型及定义(结果式大纲)P28~31:::: ①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根据大纲对教学容描述的侧重点不同,把教学大纲分为结果式大 纲和过程式大纲。所谓结果式大纲主要是对语言项目和言语技能的归纳,重点是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所应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侧重语言教学的最终结果;所谓过程式大纲主要是对学习的任务和教学的程序的描述,重点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活动本身,侧重语言教学的过程。结果式大纲又可以分为组合型(传统的语法大纲)和分解型(意念—功能大纲);过程式大纲又可分为任务型(学习的角度)和程序型(教学的角度)。 ②语法大纲是传统的大纲类型;功能-意念大纲(主要容是功能<即使用语言的目的>和意 念<即语言表达的概念意义>项目)是另一个主要的大纲类型;任务大纲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新的大纲类型。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研制的具体原则 综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限定性原则,系列性原则,导向性原则。P34~35 《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主要特点 ①突出语言的使用规则,而不是详细介绍语法理论和语法知识。②重视对语言结构形式 的描写,同时又注重结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③对语法规则的说明简明、通俗、具体、实用。④从典型的语言材料出发选取和确定语法项目和语法点。⑤根据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学习需求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需求,对理论语法的容和结构作相应的繁简处理,选取和确定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语法项目和语法点。⑥不要求进行详尽的语言分析,而是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去指导语言实践活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类型①汉语言专业教育,指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学历教育。②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