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起点和终点

第2课 起点和终点

第2课起点和终点

【科学概念目标】

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3.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4.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1.游戏导入。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2. 问题聚焦。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二、探索:纸蛙跳远比赛1. 体验纸蛙跳远。

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

跳跃一段距离。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 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可以用课件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全班要统一标准。

3.纸蛙跳远比赛。发材料。分小组活动。

教师需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4.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比较自己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离。比较小组成员的纸蛙,确定“哪只纸蛙跳得最远”。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比较“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的纸蛙。

三、研讨

教师可以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

接着可以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①对齐起点②确定终点。

四、贴纸带

让学生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起点和终点》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案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们很自然地进行着各种比较活动,但却没有系统地提炼过。在这一中,教材通过纸蛙跳远比赛作为学生学习比较的有效载体,让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学习比较的相关知识。首先明确比赛的公平公正性,再者为纸蛙确定起点和终点,最后通过合理的方法比较纸蛙所跳的距离,这样的教学安排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比较的真谛。此外,纸蛙跳远活动只是学习的载体,切莫一味关注胜负,反而丢失起点终点以及记录比较距离之重点内容。 在本单元第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确立起点和终点的意识。当然,在生活中,学生也同样有着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相关经历,比如跳远、跳高等。这些看似模糊的前概念,其实都是学生开始正真学习比较知识的宝贵经验,如何利用好学生已有的认知,开启关于比较的新学习篇章是本的核心。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跳远比赛分析,学生知道共同的起点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学生明白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落地点来标识,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科学探究: 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可以学会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通过堂最终的距离比较,学生可以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 通过本的学习,学生能够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通过堂的学习,落实学生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的科学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比较学习,学生能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标识纸蛙的起点和终点,记录和比较纸蛙所跳的距离。 教学难点:理解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纸蛙所跳的距离,思考合理的方法比较纸蛙所跳距离的长短。 四、教学准备: 教师:ppt,各类微视频,大纸蛙2-3只,大纸带一条、剪刀。 学生:两人一条纸带,每人一只纸蛙,一支彩笔。 五、教学过程: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 第2课时起点和终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游戏,知道青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长度)来表示和比较。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标出青蛙跳远比赛的起点和终点,并在纸带上标出青蛙跳远的距离。 科学态度目标: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的位置变化,乐于与同学合作参与青蛙跳远比较的探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位置的变化,知道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难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青蛙跳远的距离迁移到纸带上,初步感知位置的变化是可以记录的。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两只塑料青蛙、两把剪刀、两卷纸带、两根塑料棒 教师材料:两只可吸在黑板上的塑料青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谁跳得远? 播放视频:三位学生从不同起点跳远,追问谁跳得远? 设计意图:感受到不同起点很难比较三者的远近。 二、初步探究:哪只青蛙跳得远?

[材料准备:每组两只塑料青蛙] 1. [PPT 出示]情境创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青蛙跳远比赛!(出示塑料青蛙)先试着让青蛙跳起来,等会我们来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最远? 学生自主练习青蛙跳远。(小组活动5分钟左右,教师结合是否有起点参照物考虑学生在桌上跳还是在地面上跳) 设计意图:满足一年级孩子的好奇心和天性,充分玩的过程中掌握让小青蛙跳起来的方法。 2.[PPT 出示]组内青蛙跳远比赛:都让自己的青蛙跳起来了吧,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小组内的青蛙跳远比赛,比比谁的青蛙跳得远? 学生组内活动。 教师巡视,及时拍照片,与学生交流:哪只青蛙跳的远?凭什么说这只青蛙跳得远? 3.[PPT 出示]研讨聚焦,怎样知道哪只青蛙跳得远? 提问:你们小组哪只青蛙跳得远?是怎么比的? 学生交流汇报。 [PPT 出示]小结:看来,我们让两只青蛙比赛,都是先确定了一条起点线【教师板书起点】,然后跳出去。两只小青蛙,谁离起点线更远,就说明谁跳得更远。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两只小青蛙的跳远比赛,以及桌面已有的起点的设置,让学生能够明白统一起点更容易比较出小青蛙的远近。 三、继续探究:哪组的青蛙跳得远? [材料准备:每组两只塑料青蛙,两条纸带,剪刀,两根塑料棒] 1.将蛙跳的远近表示在纸带上。 (1)提问:组内两只青蛙谁跳得更远,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个小组,哪个小组的青蛙跳得更远呢?那我们再来一次正式的比赛,让每组的冠军蛙再跳一次,看哪组的青蛙跳得远?(注意提醒孩子青蛙的落点别移动)(2)我们每个小组能不能把自己小组的冠军蛙跳了多远,展示给大家看呢?(教师可以提示:你们能不能比划一下你们的青蛙跳得有多远或想办法把跳出的远近记录下来),让学生比划一下。 小青蛙起跳的位置,我们叫起点,那小青蛙跳出去之后的位置,我们也给它一个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2.起点和终点 【教材简析】 《起点和终点》是2017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中的第2课。教材安排了一下三个环节:聚焦(比谁跳得远);探索(比比谁的纸青蛙跳得远);研讨(谁的纸青蛙跳得最远)。这三个环节是层层推进的,教材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首先通过聚焦的问题,调动一年级学生体育课跳远比赛中比谁跳得远的原有体验,迁移到本节课需要探索的问题:比比谁的纸青蛙跳得远。这个环节不仅涉及到如何对组内的两只纸青蛙跳得距离进行比较,还涉及到全班多只纸青蛙跳得距离远近的比较,最后如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自己的纸青蛙到底跳了多远。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学生才会想出不同的方法去尝试比较。确定起点和终点,用统一的测量标准和方法,自然而然就会从学生的大脑中建立起来。 【学情分析】 不能将一年级的小学生看成学科学的白纸,他们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和经历、幼儿园中的一些与科学相关的活动,具备了基本的一些科学观察方法和能力,但是这些方法和能力是支离破碎的,不成系统的。因此,本节课中教师应该通过有结构的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梳理出正确的比较距离的步骤,建构起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游戏,知道青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长度)来表示和比较。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标出青蛙跳远比赛的起点和终点,并在纸带上标出青蛙跳远的距离。 科学态度目标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的位置变化,乐于与同学合作参与青蛙跳远比较的探究活

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位置的变化,知道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难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青蛙跳远的距离迁移到纸带上,初步感知位置的变化是可以记录的。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两只塑料青蛙、两把剪刀、两卷纸带、两根塑料棒 教师材料:两只可吸在黑板上的塑料青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谁跳得远?(预设5分钟) 播放视频:三位学生从不同起点跳远,追问谁跳得远? 设计意图:感受到不同起点很难比较三者的远近。 二、初步探究:哪只青蛙跳得远?(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两只塑料青蛙] 1. [PPT 出示]情境创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青蛙跳远比赛!(出示塑料青蛙)先试着让青蛙跳起来,等会我们来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最远? 学生自主练习青蛙跳远。(小组活动5分钟左右,教师结合是否有起点参照物考虑学生在桌上跳还是在地面上跳) 设计意图:满足一年级孩子的好奇心和天性,充分得玩的过程中掌握让小青蛙跳起来的方法。 2.[PPT 出示]组内青蛙跳远比赛:都让自己的青蛙跳起来了吧,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小组内的青蛙跳远比赛,比比谁的青蛙跳得远? 学生组内活动。 教师巡视,及时拍照片,与学生交流:哪只青蛙跳的远?凭什么说这只青蛙跳得远? 3.[PPT 出示]研讨聚焦,怎样知道哪只青蛙跳得远? 提问:你们小组哪只青蛙跳得远?是怎么比的? 学生交流汇报。 [PPT 出示]小结:看来,我们让两只青蛙比赛,都是先确定了一条起点线【教师板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 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而比较与准确测量的前提是公平,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本课以纸蛙跳远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比较中的公平原则,从比赛需要确定起点和终点中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相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不同的终点是公平比赛的不同结果。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游戏中的跳高、跳远、跑步比赛等。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比赛要公平,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确定起点后,还要标记终点来进行比较。 3.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学习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进行科学的比较。 科学态度: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小组间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难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PPT、纸青蛙、起点线一条 学生:每人一只纸蛙、每组一条纸带、一条起点线、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森林王国要举办运动会了,这个消息传到青蛙王国,我们都知道,小青蛙们都喜欢蹦蹦跳跳,它们都报名参加了跳远比赛,可是名额只有一个,到底该让谁去参加比赛呢,青蛙国王特别为难,它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和聪明,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咱们班,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 (设计意图:从富有童趣的故事导入,引出起点和终点。明确共同的起跳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小朋友们都参加过跳远比赛吗?那咱们现在就找同学比一比。 老师任选两位同学比赛跳远,故意让他们在不同的起点跳,无法比较谁跳的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无法判断谁跳的远。然后让两位同学在同一起点起跳,并比较哪位同学跳的更远。 引出课题:起点和终点 师:从同一条线上开始跳,我们把这叫做起点,最后落地的地方,我们称为终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起点和终点。(板书:起点和终点)

起点和终点教案

第 2 课起点和终点 【科学概念目标】 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3.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4.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科学、技术、社会 与环境目标】 1.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 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 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游戏导入。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 察。 2. 问题聚焦。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根据回答, 让学 生重新比赛, 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二、探索:纸蛙跳远比赛 1.体验纸蛙跳远。 发纸蛙,每人一个, 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可以用课件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全班要统一标准。 3.纸蛙跳远比赛。 发材料。分小组活动。 教师需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4.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比较自己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离。 比较小组成员的纸蛙,确定“哪只纸蛙跳得最远”。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比较“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的纸蛙。 三、研讨 教师可以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 接着可以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①对齐起点②确定终点。 四、贴纸带 让学生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起点和终点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判断题 1.佳妮和泽雨进行纸蛙跳远比赛,说法对的圈“√”,说法错的圈“×”。 (1)泽雨的纸蛙跳得远。(____) (2)两个纸蛙跳得一样远。(____) 二、选择题 2.在比赛纸蛙跳远时,我们不会用到什么工具?() A.纸带B.铅笔C.电子秤 3.在比赛纸蛙跳远时,起点要()。 A.相同B.不同C.各自选择 4.跳远比赛的()应该相同。 A.起点B.终点C.起点和终点 三、综合题 5.在纸带上画出纸蛙跳跃的起点和终点。 纸带:

6.丽丽和天天进行纸蛙跳远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情况。 (1)第一次比赛,谁的纸蛙跳得远?(______) (2)第二次比赛,谁的纸蛙跳得远?(______) (3)第三次比赛,谁的纸蛙跳得远?(______) (4)通过三次比赛,谁的纸蛙赢了比赛?(______) 四、排序题 7.请将纸蛙跳跃的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①在纸带上标出纸蛙跳了多远。 ②开始比赛。 ③画起跳线。 ④画终点。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详解】 (1)两个纸蛙跳跃的起点不同,所以不能仅仅通过终点的位置判断谁跳得远,观图可知,佳妮的纸蛙跳得远。 (2)两个纸蛙跳跃的起点虽然相同,但是一个是以头为终点,一个是以尾为终点,这样比较不公平,泽雨的纸蛙跳得远。 2.C 【详解】 在比赛纸蛙跳远时,我们用铅笔画出起点和终点,用纸带比较远近,不会用到电子秤。3.A 【详解】 略 4.A 【详解】 跳远比赛应在同一个起点,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表示跳的距离,终点一般不同。 5.纸带: 【详解】 略 6.天天一样远天天天天 【详解】 略 7.③②①④ 【详解】 略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学实录

《起点和终点》教学实录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什么是起点和终点。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科学探究目标: 1、我知道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我尝试记录相关实验信息。 学习重点: 1、我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2、我知道怎样标记起点和终点。 学习材料准备:每为同学一只纸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纸蛙)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小青蛙 师: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今天老师就来你们来到青蛙王国。(PPT出示青蛙图)青蛙王国里有很小青蛙,青蛙国王希望你们能成为好朋友,你们能教小青蛙跳远吗? 生:好啊。 二、问题猜想 师:那好,现在请小组长出来,把小青蛙带回自己的小组,分给组内

的同学,让他们教小青蛙跳远吧。 (给每个小组每个同学发一只纸蛙,感受纸蛙跳远得方法,让学生都能让纸蛙跳一段距离,约3—5分钟)(感受后,收回小青蛙) 师:请小组长把组内的小青蛙收回盒子拿上讲台。(组长收回青蛙)你教会小青蛙跳远了吗? 生:我会了,我会了。 师:好,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看他是不是教会小青蛙跳远了。(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你真棒,小青蛙会跳远了,那你想知道你的小青蛙能跳多远吗?生:想! 师:你们有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跳得多远呢? 生1:我在青蛙前面画一条线,让青蛙在这条线上跳,小青蛙停下来的地方再画一条线,就知道小青蛙跳多远了。 生2:我让小青蛙跳,它往前跳,我就在前面停的地方画线,它左跳,我就在左面停的地方画线。 师:两个同学的想法都不错,那如果老师给你们一条跑道,你能记录小青蛙跳得多远吗?(分别请生1和生2上投影演示) (生1展示) 师:这位同学,你能解释一下你的标注吗? 生1:(指着第一条线)这是小青蛙起跳的地方,(指着第二条线)这是小青蛙停下的地方。 师:你刚才画小青蛙停下来的线的位置刚好是小青蛙的嘴,那么我们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 起点和终点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2节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较为科学的比较方法并意识到科学测量的重要意义。经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可以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来比较大小。《起点和终点》这节课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纸带的使用为后续卷尺的引出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核心活动是纸蛙跳远比赛,通过在纸带上标出起点和终点来比较哪只纸蛙跳得更远,从而让学生掌握比较长度的简单方法。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刚接触科学学科,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实验纪律的管理,在交流汇报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 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师准备:每组3只小纸蛙、3条纸带 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问题聚焦: 师:我们班哪位同学跳远跳得最远? 师:要比较谁跳得远,大家的起点要一样,看谁的终点远。 二、探究: 让小纸蛙向前跳

师:由于场地的限制,我们用小纸蛙代替我们跳远吧。试试看,你能让小纸蛙向前跳吗? 学生尝试,练习让纸蛙向前跳。 交流演示: 请学生演示让纸蛙向前跳,说说怎么才能让纸蛙向前跳的更远。 表扬奖励纪律、发言、操作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落实课堂常规。 比一比哪只小纸蛙跳得远 师:接下来,我们比一比哪只纸蛙跳得最远。 思考讨论: 为了比赛公平需要怎么做? 怎么标记起点和终点,以哪里为准? 一次比赛结果可靠吗,要多比几次吗? 学生发言、探讨,教师小结提出要点: 为了比赛公平,尽量用一样大的力按纸蛙,让它们向一个方向跳跃。 划一条直线作为纸蛙的起跳线,让纸蛙头最尖的地方贴着直线开始起跳。 标记出纸蛙停下后最前端的为准作为终点,并在纸带上标出3只纸蛙分别跳了多远。 为了让比赛结果更可靠,可以比三次看看谁跳得更远。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第1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模型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恐龙模型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为了公平比较与准确测量,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体育活动中的跳高、跳远、赛跑等。本课将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学会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用在纸带上做标记来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这是一个巧妙的设计。学生将在纸带的一端画青蛙的起跳点,再根据青蛙跳跃的位移在纸带上画出终点的标记,完成表征起点与终点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会思考:终点究竟是在青蛙的头部画线,还是在尾部画线甚至有学生可能会要求其他同学与自己的标记方法一致,这些都指向比较与测量中的公平与准确问题。另外,用纸带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很好地呈现青蛙三次跳远的结果,便于展示、交流。在研讨中,学生将认识到纸带的长度就代表青蛙跳跃的距离,或者说是它移动的距离。教师要鼓励学生改变他们有关长度的表述,从而帮助他们完成从长度到距离的概念转变。例如,如果一个学生说他(或她)的纸带比另一个学生的长,可鼓励这个学生使用“距离”一词,即可以说:“我的纸带更长,表明我的青蛙跳的距离更远。”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比较长度的意识,本次课比较青蛙跳远的距离,不再是一个物体的首尾长度,而是一个物体位移的距离。已有认知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不变,而现在物体的位移每一次都可能不同。学生活动时,反复运用起点和终点,这个“点”演变成“线”,起点是共同的起始线,终点是标记的终止线。因为跳跃的距离没有留下痕迹,当自己的青蛙多次跳跃的距离相互比较,或是与同伴的青蛙跳跃的距离比较或是与小组其他成员比较不便时,表征距离的纸带应运而生。“比较”进阶到“比量”,为“测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起点与终点

起点与终点 有人问我:“起点与终点你觉得哪个重要?”欲言又止,霎时间不知该怎么回答了。 当你站在一个起点的时候,最渴望的不就是终点了吗?但是,如果你得知这个起点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起点,你还会去选择它吗? 我低下头,想想:自己每时每刻其实都在起点上,只不过有时错过了许多出发的机会;一旦有人在自己发觉前就出发了,便就觉得自己这时再去追赶没了什么意义,故就此放弃。起点本身是公平的,决定谁先到终点的根本,就是你那份是否在乎。 有人说:“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实际上,每一个终点都又是一个起点——鲜花落下,却化为春泥滋养来年的美丽鲜花;果子从果树上落下,里面的种子随时准备入土生长;蝴蝶在生命最后产下卵,其中又会孕育新的美丽生命…… 我会有一个怎样的起点?它的终点又是如何?每天懒懒散散地上完一天的课,匆匆忙忙地写完作业便就洗洗睡去,平淡的一天重复着,我貌似失去了方向。当我在意到了:我需要一个给我动力的起点,我便要朝着那终点奔去,而这个起点就是对现在漫无目的行为作出改变,那个终点便是充实自己的现在;于是,当我接近终点后,我又会有一个新的终点。 野菊花遍地都在开,向日葵始终望向光明,芦苇丛在夕阳下随着微风轻轻飘荡。我也希望能不择环境,明白正确,被人欣赏……记得小时候,依偎在母亲身边,温馨的手抚摸着我的头,总是那么温暖,而现在自然不会再这样,有时候遇到烦心事,也不愿告诉父母亲,只在心里暗暗忧郁。在跑出起点时,随时随刻都是累的,但要学会享受这份苦累,那将是在你跑到终点后,看向起点时的欣慰。 一个起点只在于你的心,去吧,即使是一个简单不能再简单的理由,也要去实现,也要去享受。就算过程是苦累的,但苦累又何尝不是美丽的?

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第1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模型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恐龙模型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为了公平比较与准确测量,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体育活动中的跳高、跳远、赛跑等。本课将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学会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用在纸带上做标记来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这是一个巧妙的设计。学生将在纸带的一端画青蛙的起跳点,再根据青蛙跳跃的位移在纸带上画出终点的标记,完成表征起点与终点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会思考:终点究竟是在青蛙的头部画线,还是在尾部画线?甚至有学生可能会要求其他同学与自己的标记方法一致,这些都指向比较与测量中的公平与准确问题。另外,用纸带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很好地呈现青蛙三次跳远的结果,便于展示、交流。在研讨中,学生将认识到纸带的长度就代表青蛙跳跃的距离,或者说是它移动的距离。教师要鼓励学生改变他们有关长度的表述,从而帮助他们完成从长度到距离的概念转变。例如,如果一个学生说他(或她)的纸带比另一个学生的长,可鼓励这个学生使用“距离”一词,即可以说:“我的纸带更长,表明我的青蛙跳的距离更远。”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比较长度的意识,本次课比较青蛙跳远的距离,不再是一个物体的首尾长度,而是一个物体位移的距离。已有认知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不变,而现在物体的位移每一次都可能不同。学生活动时,反复运用起点和终点,这个“点”演变成“线”,起点是共同的起始线,终点是标记的终止线。因为跳跃的距离没有留下痕迹,当自己的青蛙多次跳跃的距离相互比较,或是与同伴的青蛙跳跃的距离比较或是与小组其他成员比较不便时,表征距离的纸带应运而生。“比较”进阶到“比量”,为“测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2-2起点和终点

2-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明白公平比较的标准是共同的起始线;认识到起点、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青蛙跳远的游戏学习标记起点、终点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比较的作用,培养学生利用他们进行认识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青蛙跳远的游戏学习标记起点、终点的方法。 2、感受比较的作用和意义。 牧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比跳远。 2.思考:我们怎样才能笑知道他们两个谁跳的远呢? 3.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看谁跳的距离远,谁就赢了。) (二)讲授新课 1.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再来进行一次跳远比赛。(这一次请同学帮忙画出他们跳的距离)引导学生说出距离的两端分别是起跳位置和落地位置 2.跳远的起始位置叫“起点”,最终停留的位置叫“终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起点和终点》 (三)活动探究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彩纸,动手折一个小青蛙 2.体验纸青蛙跳远的活动。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纸青蛙跳远的活动计划。 (2)小组汇报:画出起点 青蛙跳远 画出终点 比较距离 (3)哪个地方是起点?哪个地方是终点呢? (起跳的位置是起点;落地的位置是终点) 起点选在青蛙头的位置,终点选在青蛙尾部后面 (4)按照小组汇报的实验计划进行实验。 3.我们通过刚刚刚的活动,能够比较出相差较大的跳远距离。但是这几个距离谁远谁近呢?出示:几个起点不在一起的跳远距离图。 4.请同学进行思考:划线只能记录但是没办法比较长短,怎样才能比较出这几个距离哪个远哪个近呢? 5.在纸带上记录纸青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减下来,再进行比较。 具体步骤 画起跳线 标终点 在纸帯上标出纸娃跳了多远 注意:比较纸带时,起点一端要对齐!

教科版(新)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材简析】 在第1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模型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恐龙模型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为了公平比较与准确测量,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体育活动中的跳高、跳远、赛跑等。本课将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学会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用在纸带上做标记来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这是一个巧妙的设计。学生将在纸带的一端画青蛙的起跳点,再根据青蛙跳跃的位移在纸带上画出终点的标记,完成表征起点与终点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会思考:终点究竟是在青蛙的头部画线,还是在尾部画线?甚至有学生可能会要求其他同学与自己的标记方法一致,这些都指向比较与测量中的公平与准确问题。另外,用纸带表征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很好地呈现青蛙三次跳远的结果,便于展示、交流。在研讨中,学生将认识到纸带的长度就代表青蛙跳跃的距离,或者说是它移动的距离。教师要鼓励学生改变他们有关长度的表述,从而帮助他们完成从长度到距离的概念转变。例如,如果一个学生说他(或她)的纸带比另一个学生的长,可鼓励这个学生使用“距离”一词,即可以说:“我的纸带更长,表明我的青蛙跳的距离更远。”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比较长度的意识,本次课比较青蛙跳远的距离,不再是一个物体的首尾长度,而是一个物体位移的距离。已有认知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不变,而现在物体的位移每一次都可能不同。学生活动时,反复运用起点和终点,这个“点”演变成“线”,起点是共同的起始线,终点是标记的终止线。因为跳跃的距离没有留下痕迹,当自己的青蛙多次跳跃的距离相互比较,或是与同伴的青蛙跳跃的距离比较或是与小组其他成员比较不便时,表征距离的纸带应运而生。“比较”进阶到“比量”,为“测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起点和终点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学习用纸带测量。 教学难点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游戏导入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游戏。 二、问题聚焦 1.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2.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3.揭示课题:起点和终点。 1.举手回答问题。 2.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三、活动探索:纸蛙跳远比赛 1.体验纸蛙跳远。 (1)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2)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3)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1)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 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2)老师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 3.纸蛙跳远比赛。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学实录完整版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学实 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起点和终点》教学实录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什么是起点和终点。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科学探究目标: 1、我知道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我尝试记录相关实验信息。 学习重点: 1、我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2、 3、我知道怎样标记起点和终点。 学习材料准备:每为同学一只纸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纸蛙)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小青蛙 师: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今天老师就来你们来到青蛙王国。(PPT 出示青蛙图)青蛙王国里有很小青蛙,青蛙国王希望你们能成为好朋友,你们能教小青蛙跳远吗? 生:好啊。 二、问题猜想 师:那好,现在请小组长出来,把小青蛙带回自己的小组,分给组内的同学,让他们教小青蛙跳远吧。 (给每个小组每个同学发一只纸蛙,感受纸蛙跳远得方法,让学生都能让纸蛙跳一段距离,约3—5分钟)(感受后,收回小青蛙)师:请小组长把组内的小青蛙收回盒子拿上讲台。(组长收回青蛙) 你教会小青蛙跳远了吗 生:我会了,我会了。 师:好,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看他是不是教会小青蛙跳远了。(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你真棒,小青蛙会跳远了,那你想知道你的小青蛙能跳多远吗? 生:想!

师:你们有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跳得多远呢? 生1:我在青蛙前面画一条线,让青蛙在这条线上跳,小青蛙停下来的地方再画一条线,就知道小青蛙跳多远了。 生2:我让小青蛙跳,它往前跳,我就在前面停的地方画线,它左跳,我就在左面停的地方画线。 师:两个同学的想法都不错,那如果老师给你们一条跑道,你能记录小青蛙跳得多远吗( 分别请生1和生2上投影演示) (生1展示) 师:这位同学,你能解释一下你的标注吗? 生1:(指着第一条线)这是小青蛙起跳的地方,(指着第二条线)这是小青蛙停下的地方。 师:你刚才画小青蛙停下来的线的位置刚好是小青蛙的嘴,那么我们一会画小青蛙停下来的地方就以小青蛙的嘴巴为准吧,好不好。生:好 师:好,我们看第二位同学的标注。 (第二位学生展示,该生只在小青蛙停下的地方画线) 师:(故意指着该生青蛙起跳的地方前几厘米的地方和小青蛙停下的地方)你的小青蛙就跳这么远吗? 生2:不是,我的小青蛙是在这里跳的。(指着青蛙起跳的地方)

8起点和终点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比赛要公平,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确定起点后,还要标记终点来进行比较。 3.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学习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进行科学的比较。 科学态度: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小组间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PPT(含视频资料)、大纸蛙两只、大纸带一条 学生: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剪刀 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3分钟):老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参加过跑步比赛啊。 老师想请两个小朋友来比一下(选两个小朋友,一个站在1号位,一个站在2号位,事先在地上粘两条线),其他小朋友做裁判,谁先跑到老师这儿,谁就赢。(师发令:预备,开始!)(看学生反应) 根据孩子反应,借孩子之口说出比赛的不公平。 设问:“要怎么比才公平?” 再次比赛: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跑步结束后,两个孩子各奖励一只小青蛙。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熟悉的跑步比赛,调动气氛,同时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跑也为后面的青蛙跳远比赛的公平性奠定了基础。) (一)聚焦(5分钟) 1、故事导入 老师先来给大家讲个故事。秋天到了,森林里动物们准备举办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小青蛙看见了,它好羡慕啊,自己都没参加过运动会呢,然后它赶紧把这个消息去告诉了它的伙伴们。 小青蛙围在一起讨论,一只小青蛙说道:“我们青蛙弹跳能力可好了呢,要不我们先挑选一个跳得最远的去参加比赛,肯定能得冠军呢!”“派我去,派我去,我跳得可远了!”一只小青蛙急切得说道。另一只小青蛙不服气了,说道:“哼,我跳得更远呢,应该派我去!”然后这只也想去,那只也想去,大家都想去。 2、问题聚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说课稿

科学《起点和终点》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起点和终点》。 一、说教材 在生活中,学生们很自然地进行着各种比较活动,但却没有系统地提炼过。在这一课中,教材通过纸蛙跳远比赛作为学生学习比较的有效载体,让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学习比较的相关知识。首先明确比赛的公平公正性,再者为纸蛙确定起点和终点,最后通过合理的方法比较纸蛙所跳的距离,这样的教学安排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比较的真谛。此外,纸蛙跳远活动只是学习的载体,切莫一味关注胜负,反而丢失起点终点以及记录比较距离之重点内容。 在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确立起点和终点的意识。当然,在生活中,学生也同样有着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相关经历,比如跳远、跳高等。这些看似模糊的前概念,其实都是学生开始正真学习比较知识的宝贵经验,如何利用好学生已有的认知,开启关于比较的新学习篇章是本课的核心。 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跳远比赛分析,学生知道共同的起点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学生明白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落地点来标识,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科学探究: 1.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可以学会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通过课堂最终的距离比较,学生可以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通过课堂的学习,落实学生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的科学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通过比较学习,学生能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标识纸蛙的起点和终点,记录和比较纸蛙所跳的距离。 教学难点:理解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纸蛙所跳的距离,思考合理的方法比较纸蛙所跳距离的长短。 四、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

小学一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 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

第2课起点和终点 【科学概念目标】 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3.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4.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游戏导入。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 2.问题聚焦。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二、探索:纸蛙跳远比赛 1.体验纸蛙跳远。 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

跳跃一段距离。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 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可以用课件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全班要统一标准。 3.纸蛙跳远比赛。 发材料。分小组活动。 教师需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4.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比较自己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离。 比较小组成员的纸蛙,确定“哪只纸蛙跳得最远”。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比较“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的纸蛙。 三、研讨 教师可以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 接着可以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①对齐起点②确定终点。 四、贴纸带 让学生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2.2起点和终点

2019.11.15 今天在一(3)班上《起点和终点》第一节课。关于教学。整体有点不舒服。 一、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部分学生课前准备散漫。 书本文具的准备要提醒,人的准备就更不足。上课铃响后仍有3个同学未进教室。 特别是曾冠洋。看他懒洋洋,慢吞吞的样子就不舒服。 2、教师课前准备时间不足。 错误预估时间。一节课准备实验材料不够。同时,教师因早读前玩手机误了早读,心理有点难受,情绪不饱满 3、教学流程设计不清晰。 在实验前,《起点与终点》,起点标准注意到了,终点标准并未在实验前明确交代清 楚,以至学生实验不严谨。虽然在实验后提及,但已经影响实验严谨性。 4、教学组织混乱。 没合理安排小组内成员实验次序,出现同小组成员抢实验材料现象。在实验材料准 备不足后,未充分认识到材料不足造成的后果——抢材料,没安排学生小组成员做 实验。以至于在本该捕捉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时间,用来管理秩序。 二、针对上面的问题,试用下面对策。 1、加强103班课前准备的引导。 以集体引导,个别谈话为原则,用好评价“指挥棒”,表扬不迟到的的同学,批评 迟到的同学,同学加强对103班学生课前准备的引导。同时,私下找曾冠阳同学谈 话,提醒他上课不迟到 2、充分预留材料准备时间 至少提前一天做好与教案相匹配的实验材料 3、关注实验教学流程分解(3级分解) 一级分解主题——实验教学 明确目标——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进行反思 二级分解主题——进行实验 材料呈现—个别演示(方法)—全员实验/记录(过程)—结果展示 (设计二级流程要考虑4个实验要素:材料/方法/过程/结果)三级分解主题1——材料(主体/种类/数量) 学生:实验用、记录用、展示用 教师:巡查用、记录用、展示用(ipad) 三级分解主题2——全员实验/记录 学生:小组成员分工/按顺序实验&小组成员记录 教师:指导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典型案例 三级分解主题3——结果展示(主体) 学生 教师 4、合理组织实验教学 根据分解后的实验教学流程,因材施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