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林木遗传育种学

高级林木遗传育种学
高级林木遗传育种学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高级林木育种学课程论文

摘要

林木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学科起步晚,与学科设置较旱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林木遗传育种发展较为滞后[1]。林木生长周期长,采用常规育种技术进行新品种选育所需时间长、见效慢,同时还存在基因源缺乏和杂交不亲和等制约因素。因此要把现代生物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林木育种中。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的分子标记技术、基因丁程技术更是林木遗传育种研究的关键。而广泛应用的林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策略有插入突变、FOX系统、蛋白质组学等。本文对现在分子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林木育种,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Modern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 the trees in the breeding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abstract:Trees as the important renewable natural resources, has the good economic benefit, ecological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Our country forest genetic breeding subject late start, and the subject setting of the drought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our country forest genetic breeding are lagged[1]. Trees growth cycle is long, the conventional breeding technology needed for breeding time long, effective slow, meanwhile has genetic source and types of hybrid restricted factors. So to the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YuLinMu breeding.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 of molecular markers, gene DingCheng technology is the key forest genetic breeding. And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forest tree genomics research strategies have function insertional mutagenesis, FOX system, proteomics, etc. In this paper,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 trees now the application of genetic breeding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spect is predicted.

Keywords: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forest bree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高级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论文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引言

现代生物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代表,作为人类科技事业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不仅正在推动着经济结构、生产组织和经营模式的急剧变革,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生产力的质的飞跃。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涉及广泛的领域,尤其是对林业等以应用生命科学技术为主的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引发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2]。

林木生物技术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基础研究方面,目前已用多种分子标记构建了多个树种的遗传图谱,为数量性状位点的识别打下了基础;在基因工程方面,林木生物技术已在抗性育种及品种改良中发挥着作用;在细胞工程方面,体细胞胚胎发生、人工种子技术、原生质体培养、光自养微繁不仅已取得了研究成果,而且部分已用于规模化生产。虽然相对于农作物,林木生物技术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但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加,学科的相互渗透与交叉,林木生物技术必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林业研究[3]。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为林木遗传改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依靠现代基因工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可极大地缩短林木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创造新种质,选育新品种,对营造优质人工林,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如体胚转基因系统和超声波辅助根癌农杆菌介导法,以及很多有用目的基因的克隆促使林木基因工程取得了可喜的进展[4]。

林木组织培养及其工厂化育苗技术,细胞工程种苗工厂化生产新技术,林木体细胞胚胎发生,植株再生和人工种子技术,林木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杂交,体细胞突变体的筛选与利用和林木基因工程育种等是林业面向21世纪的新型产业关键技术[5]。

21世纪我国林业生物技术育种,要充分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木基因和基因工程品种培育,同时林木基因工程应从单基因生物抗性转向持久抗性,生物抗性转向非生物因子抗性;要重视优良基因型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工程的实用化和自动化研究、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林木转基因植株的环境安全性评估问题也应予以重视。

1.林木育种现状

1.1.国外林木育种发展现状

林木育种在许多国家现代林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能遵循林木育种长期性、继承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持续稳定地开展研究。在林木育种新技术开发应用做了大量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美国,尤其是美国东南部是世界上林木育种成效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湿地松、火炬松的遗传改良已由初级种子园发展到第3带种子园。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林木育种的国家,欧洲赤松和欧洲云杉是主要造林树种,现在欧洲赤松造林苗木已全部实现由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无性系种子园提供种子。芬兰和挪威对欧洲赤松一直坚持采用种子园繁殖良种,云杉也是无性繁殖。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在林木育种和良种繁育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目前,国外林木育种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特征是:随着生命科学领域内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等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领域在理论与实践,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新技术革命紧密结合,形成了现代生物技术高科技。现代生物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渗透,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增加育种的可预见性,为森林培育创造出常规遗传育种方法难以发生的新种质、新材料,进行规模化繁殖和产业化创造了条件,为推进传统生物技术的跨越提供了条件,构建了林木生物技术育种新的发展平台。

目前,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等林业发达国家在林木生物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普遍利用组培技术进行了大规模工厂化育苗;体胚诱导技术、细胞杂交技术等尖端技术不断发展,对几十种树种进行了林木遗传转化,有些重要树种等已获得转基因植株,在分子遗传标记图谱构建、抗虫、抗病、抗盐碱基因和抗污染基因等育种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林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集约化培育等已进入商业化运作阶段。

西方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发育比较早,科研与产业化的结合十分紧密,特别是跨国集团本身已经实现了科研产业一体化,林木育种开发与产业化本身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我们要研究、了解和掌握育种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建立我国林木育种的创新领域,同时要在市场机制的运作中把握发展趋势和特点,力求在形成育种创新成果机制和促进产业转化中有新的作为。

1.2.我国林木育种发展现状

我国属于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9.421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森林分布不均,质量不高。全国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还非常脆弱,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相当尖锐,面临着木材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人工造林的力度。据联合国全球森林资源最新评估,全球年均减少森林面积约700万m2也,而中国年均增加森林面积400万m2,我国人工林面积年均增量占全球年均增量的53.2%,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

欲造林,种苗为先。目前,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国土绿化对林木种苗品种、质量和数量提出了多元化需求,质量低劣会遗患长远,品种不对路是有备无用,数量不足和过量都会导致供需失衡、价格失调,引起种苗生产的大起大落。保障品种优良、市场对路、供需平衡、价格合理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是林木种苗工作的中心任务。

长期以来,我国的林木育种基本上是依靠国家投资、社会参与的半自发的育种计划体系。种苗市场发育不全、科技含量不高、林木育种成果的产业转化程度较低,基础薄弱,产业效益不高,林木良种和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困难,林木育种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育种家的发明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在林木育种的目的性、应用研究与和成果产业化机制,

高级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论文

选、引、育、繁的配套体系等方面许多问题有待系统地研究,对林木育种到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关键因素组成、特征、发展规律还不是十分清晰。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林木组织培养及其工厂化育苗技术。先后分别有杨属、杉木、马尾松、泡桐、桉树、落叶松、火炬松、湿地松、马褂木、柚木、竹子和桑树等树种从器官、茎尖、成熟胚、花药和愈伤组织诱导成苗。自1983年国家实施“六五”林业科技攻关计划以来,我国的林木组培育苗研究已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化大生产,分别在华南和华北地区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年产桉树组培苗250万株、杨树组培苗150万株的全自动控制育苗工厂,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性的林业生物技术产业也有很好的发展,生产的组培苗木被广泛应异于国家林业两大体系的建设和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尤其在南方商品林如桉树商品林基地建设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林木组织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的系列基因转移、DNA直接导入技术成为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组织培养也成为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目前林术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技术研究,见报道的有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单位,涉及的树种有云杉属火炬松、马尾松、黑穗醋栗、桉树、桃树等树种等,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正在进行枫香、鹅掌楸、杉木和马尾松等树种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技术研究。人工种子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一些。研究进展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体细胞胚胎形成后可以直接诱导再生成苗,而不一定要走人工种子的技术路线;二是制备人工种子的包裹材料及附加成分组成人工胚乳和人工种衣的技术尚未成熟,人工种子的转株率低。国内木本植物目前仅见贡柑和赤桉的报道,转株率分别达到30%~70%和80%~90%。据加拿大有关学者认为,在人工种衣技术成熟以前,可以采用体细胞胚胎培养与直接诱导成苗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应用于林业生产实践,体胚的转株率较高,成本较合理。1个10-15 cm直径的培养皿内可诱导出上千个胚和近千株苗木,完全可以满足1hm2造林用苗,可见成熟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诱导成苗技术的种苗繁殖效率是相当高的。

南京林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合作,先后获得了杨树、桑树、泡桐和悬铃木等用材树种的原生质体;最近,南京林业大学报道成功地进行了美洲黑杨与小叶杨原生质体分离、培养,美洲黑杨与胡杨、美洲黑杨与青杨的原生质体融合和细胞杂交研究,为林木远缘杂交和新品种培育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林木原生质体培养、细胞杂交和体细胞突变体的筛选与利用:中国林科院和南京林业大学进行了耐盐体细胞突变体筛选的研究,获得了一批体细胞变异体。我国的科学家在“七五”、“八五”和“九五”攻关期间,成功地进行了杨树、松树和桉树等树种的遗传转化,系统掌握了各种遗传转化技术体系,为开展转基因工程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2.分子及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林木的特点是生长发育周期长,遗传杂合性高,个体占据空间大,性状在幼年和成年期变化大等等,这些特性影响林木育种的进展。通过生长早一晚期相关的研究,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采取相应措施,虽取得了不小进展,但林木的特点仍然是限制发展的因素。同时,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自然界现有树木的特性,也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人们期望创造出单个性状更好,或综合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品种。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动力,而上世纪80年代生物技术的兴起,正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条件。可见,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究不是偶然的。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研究主要遗传标记、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等。

2.1 林木遗传标记

在遗传学研究中,凡遗传稳定性好、易于识别的各种遗传多态性,包括形态特征、细胞学、同功酶和分子标记等,都可以称为遗传标记。分子标记是以DNA分子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是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问基因组特异性的DNA片段,也称为DNA的指纹(带型)图谱。

分子标记按照其采用的基本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6]:(1)以Southern杂交技术为基础的分子标记,如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DNA指纹(DAF);(2)以PCR为基础的DNA扩增方法,主要有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序列标记位点(STS),任意引物PCR(AP--PCR),序列特异性扩增(CAR),小卫星DNA,简单序列重复长度多态性(SSR),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等;(3)是PCR与酶切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指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割裂扩增多态性(CAPS)等标记。

2.1.1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RFLP标记是由于不同个体的等位基因之间碱基的替换、重排、缺失等变化导致限制内切酶识别和酶切发生改变从而造成基因型间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差异。该技术由美国学者Bostein 等于1980年提出,开创了直接应用DNA多态性遗传标记的先河,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并切割不同生物个体的基因组DNA,得到大小不等的DNA片段,所产生的DNA数目和各个片段的长度反映了DNA分子上不同酶切位点的分布情况[7],凝胶电泳后,将这些大小不同的DNA片段转移到硝酸纤维膜或尼龙膜上,然后与克隆DNA探针进行Southern 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或其它显色技术显示杂交结果[8],即获得反映个体特异性的RFLP图谱。RFLP最根本的依据是一个生物体基因组结构的独特特征即能被某些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的特殊碱基序列特有的分布方式[9]。RFLP是一种共显性标记,可区分纯合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能提供单个位点上较完整的遗传信息;此外,RFLP标记可提供大量位点,通常检测到的基因座位数为1-4个[10],且不受环境条件、显隐性关系、组织特异性的影响,为建立高密度遗传图谱、研究遗传多样性等提供稳定的标记。但RFLP标记需要大量的DNA,检测步骤较多,技术复杂,有效探针有限而且成本较高,尤其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影响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

2.1.2简单序列重复长度多态性标记

SSR又称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是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1982年Hamada

等人在人心肌动蛋白的内含子中发现一个25次重复的dT-dG序列,研究表明,类似的简单重

高级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论文

复序列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大约每隔10—15kb就存在1个微卫星[11]。SSR标记的基本原理是每个SSR的重复序列和重复单位数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很大,因而形成了每个座位上的多态性。SSR标记的优点在于:大多数SSR标记无功能作用,增加或减少几个重复序列的数量不影响生物的正常发育,在品种间具广泛位点变异[12],在基因组中分布较均匀,比RFLP 和RAPD标记所检测的多态性频率高;SSR为共显性标记,重复性好,对DNA质量要求不高,仅需微量即使是降解的DNA也能进行有效的分析。但是SSR标记与RFLP技术类似,操作复杂,筛选重复序列和引物设计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而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

2.1.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AFLP是由Zabean和Ros于1992年发明的一项利用PCR技术检测DNA多态性的技术[13]。,已获欧洲专利局的发明专利[14]。其基本原理是将DNA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然后连上一个接头(Adaptor),根据接头的核苷酸和酶切位点序列设计引物,即引物=接头+酶切位点+2-3个随机核苷酸,利用两个选择性引物进行特异性PCR扩增,扩增结果通过变性凝胶电泳显示[15]。为了使酶切浓度分布均匀,该实验采用两个限制性内切酶,一个酶切的位点多,另一个酶切的位点少。AFLP标记独特之处在于专用引物可以在不知道DNA序列的前提下就可对许多酶切片段进行PCR扩增,从而检测DNA的多态性。AFLP分析是将RFLP的高稳定性和RAPD 的高效性和灵敏性巧妙结合,它避免了RAPD标记重复性差、假带比例较高,同时,免去了RFLP标记的探针制备、Southern杂交等繁难的实验过程,又通过选用具有特异识别位点的限制性内切酶以达到选择的目的,是多态性最丰富的一项技术。但是AFLP标记不足之处在于:得到的主要是显性(约占多态位点数的85%—96%)而非共显性标记[16];此外,扩增产物需要同位素检测,实验所用试剂盒为专利产品,成本较高;操作过程繁琐,实验周期较长,这都限制了该技术的使用。

2.1.4 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标记

RAPD是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以基因组DNA为模板,以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寡核苷酸序列(通常为10个碱基对)为引物,通过PCR扩增反应,扩增产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经EB染色,于紫外灯下摄影来检测DNA序列的多态性。RAPD技术由Wil—liams[17]和Welson[18]纠两个研究小组于1990年分别独自建立,其基本原理是模板DNA在94。C变性解链后,模板DNA与引物在约37℃退火温度下互补形成双链结构,如果基因组DNA两个位点间的距离在可扩增范围(约200--4000bp)内,与引物的3端相对且分别位于两条互补的单链上,通过延伸和循环就可得到一个扩增产物即基因组的一个位点。由于RAPD所用的引物序列各不相同,但对于任一特定的引物,它与基因组DNA序列结合有其特定的位点且分布在基因组一定的区域中,如果在这些区域发生了DNA片段的插入、缺失或碱基突变,就会导致这些结合位点发生增加、减少或分子量的变化,这些DNA片段的多态性反映了基因组相应区域DNA的多态性。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2.2 林木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将目的基因通过根瘤农杆菌或其他方法转移到受体植物,重组受体DNA,创造符合人们需求的繁殖材料的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包括:目的基因分离和鉴定、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植物细胞的遗传转化、转化细胞的筛选及转基因植物的鉴定,繁殖以及外源基因表达的检测等。烟草是人类通过根瘤农杆菌将外源基因转入细胞,最早创造的转基因植株。随后在马铃薯、番茄、油菜和苜蓿中转化成功。在林木中Fillatti于1987年第一个将抗除草剂基因导人银白杨×大齿杨无性系NC5339中,转基因植株具有抗除草剂效应。现已在火炬松、花旗松、白云杉、杨树等10科22属35树种中开展了遗传转化研究,获得了杨树、松树、柳树、核桃、苹果等转基因植株。我国在上世纪末成功地进行了杨、松、桉等的遗传转化,掌握了遗传转化技术,并成功地将Bt基因导人欧洲黑杨、欧美杨和美洲黑杨,获得对舞毒蛾有毒杀作用的杨树转化再生植株[19,20,21]。

迄今外源基因导入方法主要有:根瘤农杆菌、电击法、聚乙二醇及显微注射等。导人的主要功能基因包括:控制病虫害、提高抗逆性、抗除草剂、提高生根能力、促花或抑制开花、改善材性等。木材是林业最终产品,制浆造纸是木材的主要用途。为减少木质素在制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并提高产量,近年国内外都重视研究木质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减少木质素或改变其性质[20-22]。

基因工程研究虽有发展,但尚存在不少问题,诸如:(1)目前能导入林木的抗病虫及抗逆性基因为数不多,且多数来源于微生物或草本植物,属控制单一性状的简单基因,而林木需要改良的性状,如抗寒、抗旱及耐盐碱等性状往往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将单个基因导人林木远不能满足抗逆性的要求,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基因,构建有效的目的基因。(2)目前常用于树木的天然载体根瘤农杆菌Ti质粒,转化率低,即便是已获得了转化细胞,在分化再生成植株的过程中也还存在困难,需要寻找更有效的基因载体,完善转化技术。(3)林木基因组重复序列多,不易提纯等,使林木转基因植株的检测比较困难。(4)树木从栽植到利用,需要十多年到几十年,树体大,基因表达的时间跨度大和空间广。从农作物转化中了解,外源基因表达受诸多因素影响,机理十分复杂。有些外源基因和启动子能被转化植株细胞识别,但却不能表达,有时被关闭。有些启动子的特性在原来机体中表现明显且稳定,但在转化植株中却并不需要如在原机体中同样表达[20]。同时,很多外源基因,如除草基因,抗病虫基因,引入林木后并不需要终生表达,而只希望在特定的时间段,或特定的组织中表达,如果长期表达会对环境造成威胁。如何控制启动子的表达与关闭,对生活周期长的树种来说十分重要。外源基因在时空跨度上高效、稳定表达和控制表达,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此外,安全使用转基因植物问题,普遍受到公众关注,也迫切需要解决,但短期内又不易解决。

2.3 林木细胞工程

自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以来,植物组织培养为林木提供了一系列新技术,如试管苗快速繁殖、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杂交、单倍体技术、体细胞变异和突变体的选择与利用、通过花药培养、胚和子房培养及远缘杂交等,为林木改良、培育新品种和规模繁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根据细胞工程的发展潜力分析,尤其要加大3个领域的重

高级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论文

点研究:一是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林木的每一个细胞都有诱导成胚的可能性,具有繁殖速度快、不受地区、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不必等待漫长的有性时代,一旦获得优良材料就可以比常规繁殖快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速度繁殖,因此具有十分诱人的潜力。二是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由于采用纤维素酶等物质能去除细胞壁,为进行林木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和细胞杂交,从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变异体提供了可能。目前世界上仅有十几种树木报道进行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获得成功[23],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三是林木花药培养。利用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通过人工加倍后获得纯合二倍体。应用花药培养技术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纯合的植株,花粉单倍体没有显性掩盖隐性问题,当代即可显现,可以缩短育种周期。

2.4.诱变膏种与倍性育种

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理化因素诱导植物遗传性发生变异。然后从变异后代中选择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诱变育种分为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两种。物理诱变是利用物理因素,例如各种射线、超卢波、激光等处理植物而诱发可遗传变异的方法。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辐射育种。化学诱变是用化学药品处理植株,使之遗传性发生变异的方法。

倍性育种就是在研究染色体倍性变异规律的基础上,人工条件下诱发植物染色体数日发生变异,在此基础上选育植物新品种的技术方法。根据染色体数目,倍性育种主要分为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两部分。多倍体育种是指利用人工的方法诱发植物形成多倍体,从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例如在自然条件下,在某些树上出现的多倍性的芽变现象。此外,通过配子未减数的途径,也可产生各种多倍体。但是这种天然染色体变异的概率很低,无法满足育种要求,所以多倍性育种过程中主要是依靠物理因素、化学试剂以及细胞融合和胚乳组织培养等人工方式诱导多倍体的产生.单倍体育种是指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植物产生单倍体并使其加倍成为纯合二倍体,然后从中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单倍体可以自发产生,也可以诱发产生,应用最广泛的是雄配子体的培养.相对于雌配子体,雄配子体具有取材数量大,离体培养过程中操作简便,容易诱导等优点。无论初代培养的对象是花药还是花粉都是利用花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特性而产生单倍体植株。此外,通过培养未授粉的予房和胚珠也可以获得单倍体.其原理也是利用雌配子为单倍体细胞的性质形成单倍体植株[24]。

3.我国林木育种的基本原则及发展趋势

3.1林木育种的基本原则

3.1.1需求性原则

人们对林业的需求,大致可划为3种。一是生态安全需求。二是绿化美化香化环境及森林保健功能的需求;三是木材、油料、化工、药用等诸多的林产品的物质需求。目前实施的退耕还林更需要的是生态经济型树种。为适应绿化美化环境的需求,必须选育出更多季相分明的具有观赏价值的,甚至抗污染有益于人身健康的乔、灌等绿化观赏树种;为适应对林产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品的需求,就要选育出更多更好的更能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目的树种、品种、家系、无性系。

3.1.2前瞻性原则

市场对种苗的需求是动态的,由于林木育种在常规育种条件下,少则7—8年,多则十几甚至几十年,这样,育种就必须依据社会的发展、林业和种苗发展的现状,有效地预测与林相关的各类需求的发展趋势。瞻前地选育出未来市场看好的树种、品种、家系、无性系。正像荷兰的郁金香一样,预测各品种的消费趋势和使用周期,不断地培育出新品种推向市场。

3.1.3.便捷性原则

林木育种周期长、连续性强、技术性强,涉及到树木分类、遗传、生理、生态、气象、土壤、计算机、甚至生物工程技术的多学科和领域,如何运用现有的和现代科技成果,科学而有效地简化育种程序,加速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周期,这是林木育种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要根据实际条件、技术力量及研究手段,科学地选择行之有效、便捷的育种方法,这是提高育种效率的最好途径。

3.2 林木育种的发展趋势

3.2.1 向多品种方向发展

林木树种结构的调整,立地条件的多样化性,人们对林业的多元需求,这些都决定了要选育出更多的良种。许多树种的性能和新的用途尚末被认识和利用,这为选择更多树种、品种提供了种质基础。

3.2.2 向兼用性方向发展

选育出多功能优质高效的树种品种,这是提高林业效益的必然要求,也是人们对林业多元需求的结果。如银杏既是很好的绿化树种,又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其叶、果均可人药;既可观花、、观果,又可观叶,季相变化分明且具保健功能的绿化观赏树种,既有较强的生态功能又有较好经济价值的生态经济型树种,这是育种发展的趋势之一。

3.2.3 向抗性育种方向发展

抗性是植物抵御不利环境因子和病虫害侵蚀的能力,由于植物生活在一定生态环境中,对环境条件产生了适应性,因此选育出来的树种、品种并不是在所有的生态条件下都能表现出优良性状。因为任何植物的表型特征都是受遗传基因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选育出既具有优良性状又有某种抗逆能力的品种、家系、无性系,这是当地气候土壤环境因子对育种的客观要求。

高级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论文

3.2.4 向无性育种方向发展

育种可分为有性育种和无性育种两大类。育种主要是利用植物群落、个体的差异,选择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或人为选择目的特性的品种、家系、无性系等。在方式上有常规育种和生物工程技术育种。常规育种主要是选择性育种,包括引种驯化、无性系育种、杂交育种、抗性育种、诱变育种等等,都是以选择为前提的,且相互交叉渗透。生物工程技术育种主要指组培和转基因工程。有性育种的周期性长,子代变异大,操作复杂而繁琐。而无性育种的周期短,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繁殖速率高,可成几何级数增长,在经济林和绿化苗木的育种中被广泛应用。在建立种子园(杂交种子园除外)的过程中也常常使用无性繁殖技术。无性育种能较大地提高育种效率,是育种的发展方向。

3.2.5 向狭义定向育种方向发展

突出植物的某一特性为育种的目的,如工业原料林的造纸材是以单株或单位面积的纤维的含量和质量,高产脂的松材是以产脂的多少和质量为目的。随着人们对某一植物的特殊用途的发现,定向育种将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药用植物,甚至对特定生态环境条件的育种尤为如此。

3.3 林术基因工程的发展趋势

随着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林木基因工程的研究也会不断深人,丰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3.1 转化技术的不断完善

树木的组培和再生系统的建立是制约林木基因工程的主要瓶颈。最近几年,针叶树种的组培技术特别是体细胞胚的诱导和培养引人注目。在广泛收集树种不同基因型和优化培养基的成分的基础上,组培系统成功的针叶树种不断增加,为遗传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在落叶松、云杉、火炬松、辐射松、日本柏、柳杉、花旗松等都建立了较完善的转化再生系统。

基因转化方法也不断得到完善。由于农杆菌介导的DNA转化(DNA整合)效率很高,为了在不易受侵染的针叶树种上应用,采取了多种转化方法的组合。包括利用乙酰丁香酮处理农杆菌、超声波辅助等手段,增加转化效率。对于建立了体细胞胚系统的针叶树,采用微弹轰击法(基因枪)直接导人DNA,筛选出的转化细胞可以再生为完整植株,减少了嵌合体的数量。微弹轰击后再结合农杆菌转化,也提高了转化效率。多基因转化和高效表达技术的应用。1997年报道了多个基因拼接后一起转化植物,实现了多个基因共同表达,这为多基因控制性状的引入提供了可能。在载体构建方面,为了实现基因的高效表达,采用改变基因5′和3′控制区序列、增加核骨架结合序列(MARs)及同源序列定向重组等手段,都有成功的报道。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3.3.2来自树木本身的基因会越来越多

随着树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将会改变目前用于林木基因工程的外源基因几乎无一例外的从作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基因工程应用中“借来”的现状。林木的主要产品是木材,这就决定了必须分离树木特有基因,才能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出不同特性的树种。最近几年树木木材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成为研究重点,除了木质素合成有关酶基因的大量分离外,已经着手分离与形成层活动和木质部分化特异表达的基因,包括一些调节基因,一旦这些基因的功能得到阐明,可以按最终用途的需要,利用这些基因定向调节木材的性质,达到培育优良木材,提高木材利用率的目的。

3.3.3 林木基因组学研究初见端倪

早在世界瞩目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刚刚完成人类基因草图之前,模式植物拟南芥基因组全序测定已经完成,标志着植物后基因组学研究时代的到来[25]。在此基础上,水稻、玉米、大麦、番茄、猪等一批重要动、植物基因组的DNA分子全序测定也已经启动,可能在10年内完成。在这些动、植物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基础上,揭示基因功能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为了揭示生物体庞大的DNA序列的遗传功能,近年来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涌现,如能同时快速检测成千上万个基因的基因表达连续分析法(sAGF)、微阵列分析法(Microarray analysis)等。研究获得的DNA和蛋白质序列信息急速增加,引起所渭的,信息爆炸,,由此出现了新的学科——生物信息学。在整体了解了基因功能,特别是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基础上,可以对许多复杂性状进行目的性更强的遗传操作,获得该性状的最佳表达。截至2000年,杨树的EsTs(表达序列标签)已接近1万个,为系统研究树木的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据悉,美国已经启动了杨树的基因组计划,将系统揭示树木基因组的功能。这不但进一步推动了林本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而且在深人认识林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上,能够帮助更有目的地进行基因操作,培育出符合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的林木新品种。

参考文献

[1]李政田,纪鹰翔,张凤翔.林木育种现状和展望[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5):120-122

[2]陈幸良.现代林木生物技术育种的战略性研究与成果转化新机制[M].世界林业研究. 2003,16(4):46-48

[3]曾燕如,方伟. 林木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20(2):209-214

[4]王敏杰,卢孟柱.林木基因工程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2,15(3):8-13

[5]施季森.迎接21世纪现代林木生物技术育种的挑战[J].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

告.464-471.

[6]张德水,陈受益。DNA分子标记:基因组作图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1998,(5)

[7]王志林,吴新荣等.分子标记技术及其进展[J].生物技术,2002,12(3).

[8]Lander E S,Botsten D.Mappling mendelian factors underlying quantitative traits usingRFLP linkage

maps[J].Genet如s,1989,121:185—199.

高级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论文

[9]邢晶晶.分子遗传标记及其技术在水产生物中的研究与应用[J].水产学杂志.2002,15(1):61—70.

[10]赵淑清等.生物技术通报[J].1998,18(4):14—16.

[11]Tautz D.Hypervariability of simple sequence as a general source for polymorphic DNAmarkers[J].Nucleic

Acid Research,1989,17:6463—471.

[12]唐荣华等.SSR分子标记的开发技术研究进展[J].西南农业学报,2002,15(4):106—109.

[13]Zabean M,et a1.Abstract of molecular biology symposium.Amsterdam[J].The Neth—erlands.1994,

1844.

[14]吴敏生,戴景瑞.AFLP-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J].植物学通报,1998,15(4):68—-74.

[15]辛业芸.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科学.2002,4:9—12.

[16]Mueller U G,Wolfenbarger L L.Trends Ec01.Ev01.,1999,143:89.

[17]Williams JG K,Dubelik A R,Livak K J,et a1.DNA polymorphisms amplified by arbi—trary primers are

useful as genetic markers[J].Nucleic Acids Res.,1 990,1 8:663 1—6535。

[18]Welsh J,Mcclella M.Fingerprinting genomes using PCR with arbitrary primers[J].Nucleic Acids Res.1990,

18:7213—1219.

[19]张志毅,林善枝,张德强.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24(5/6):250—261

[20]Walter C.,S D Carson,M 1.Menzies,et a1.Review: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to foresty-molecular

biology of conifers world[J].Joumal of Microbiology&Biotechnology.1998,14:32l-330

[21]苏晓华,张冰玉,黄秦军,等我国林木基冈]二程研究进展及关键领域[J].林业科学,2003,39(5):111-118.

[22]王敏杰,卢孟柱.林木基因工程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2,15(3):7一13

[23]王明庥. 林木遗传育种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4]侯炳柱,李同华,冯晓明,李雪峰.浅谈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J].应用技术.2010:616

[25] The Arabidopsis Genome Initiative Analysis of 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flowering plant Arabidopsis

thaliana Nature.2000,408:796~815

新版动物遗传育种学总复习试题【精】

遗传育种总复习 一、选择题。 1、染色体减数发生在下列哪个时期?【 A 】A.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 B.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C.有丝分裂前期 D.有丝分裂中期 2、A、B为两个完全连锁的基因,AABB×aabb的F1进行测交,所能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种类型。【 A 】 A、2 B、3 C 、4 D、5 3、导致母畜怀孕期间胚胎中途夭折或出生时死亡的基因称为()。【 A 】 A.致死基因 B.半致死基因 C.有害基因 D.显性基因 4、猪的染色体数目是条。【 C 】 A.60 B.46 C.38 D.66 5、一DNA分子中,已知A的含量为19%,那么G的含量为( C )。【 C 】 A、19% B、25% C、31% D、不能确定 6、关于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C 】 A、突变一定有害 B、突变一定有利 C、突变一般有害 D、突变一般有利 7、A、B为两个不完全连锁的基因,AABB×aabb的F1进行测交,所能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种类型。【 C 】 A、2 B、3 C 、4 D、5 8、数量性状选择效果要好,需要()。【 C 】 A、遗传变异程度低 B、遗传力低 C、选择强度高 D、环境造成变异程度高 相关:要想数量性状选择效果好的条件:1、遗传差异大 2、选择差异大 3、育种值估计准确性高4、世代间隔小5、被选性状的数目N为3-5为宜6、遗传相关(回避同一个群体同时选两个相关的性状) 9、水牛的染色体数目是( 48 )条。【 B 】 A、60 B、48 C、30 D、24 10、一DNA分子中,已知A的含量为19%,G+A的含量为()。【 C】 A、38% B、50% C、31% D、不能确定 11、染色体片段断裂后倒转180度重新连接,是()。【 A 】 A、倒位 B、易位 C、占位 D、重复 12、位于X染色体与Y不同源部分的基因表现出()。【 C 】 A、常染色体遗传 B、限性遗传 C、伴性遗传 D、限雄遗传 13、遗传参数中,衡量育种值方差占表型方差比例的是()。【 C 】 A、遗传力 B、重复力 C、遗传相关 D、育种值14、黄牛的染色体数目是()条。【 A 】 A、60 B、46 C、30 D、24 15、从细胞核内传递遗传信息到细胞核外的物质是()。【 C 】 A、DNA B、tRNA C、mRNA D、蛋白质16、要判断一个体在一显性完全的基因座位是否是杂合体,可以()。【 B 】 A、根据本身表现型 B根据测交结果 C、根据父亲表现型 D、根据母亲表现型 17、一男子为红绿色盲,其女儿为正常,该女儿与一正常男性所生儿子率为多少?【 A 】 A、1/2 B、1/3 C 、1/4 D、1/5 18、遗传力的取值范围( )。【 C 】 A.2~3 B.0.5~1 C.0~1 D.1~2 19、真核生物的终止密码子是()。【 D 】 A、AUA B、AUG C、AGG D、UAG 20、翻译过程中运输氨基酸并识别密码子的物质是()。【B 】 A、rRNA B、tRNA C、mRNA D、蛋白质 21、若100%的性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换,则互换率为:()【 A 】 A、100% B、50% C、200% D、25% 22、Aa 个体可以产生几种配子?【 B 】 A、1 B、2 C、3 D、4 23、有一只能育的变性公鸡,用它与正常母鸡交配,它们产生的后代中性别雄:雌比例为()。【 B 】 A、1:2 B、1:3 C 、1:4 D、1:5 24、同型交配时能改变()。【 B 】 A.基因频率 B.基因型频率 C.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D.基因 25、一男子为红绿色盲,其女儿为正常,该女儿与一正常男性所生女儿为携带者的几率为多少?【 A 】 A、1/2 B、1/3 C 、1/4 D、1/5 26、数量性状的特点是( )。【 A 】 A.需要测量 B.从外观可看出区别 C.由单个基因决定 D.变异间断分布 27、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子是()。【 B 】 A、AUA B、AUG C、AGG D、UAG 28、反密码子位于()。【 B 】 A、rRNA B、tRNA C、mRNA D、蛋白质 29、转录的产物是()。【 C 】 A、DNA B、染色体 C、RNA D、蛋白质 30、AaBb的个体能产生()种类型的配子。【 C 】 A、2 B、3 C 、4 D、5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

第一章绪论 1.药用植物育种学:研究选育与繁殖药用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学的任务:改变植物的遗传模式,即基因型,而不是改变其表现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反之亦然。 3.药用植物育种学的容: 育种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植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和选育方法;药用植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获得药用植物优良品种的常规途径 从野生或者栽培品种中人工选择;通过有性或者无性杂交育种培育 5.新的育种技术 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细胞培养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转基因工程(基因添加、基因剔除、代途径转向、DNA标记辅助选择) 6.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状况及农业生物学特征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相对性状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能保持其重要特征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7.品种的特性: 特异性(品种间)、一致性(个体间)、稳定性(特征特性)、地区性(生态环境)、时间性(使用日期) 8.遗传改良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快速性、丰富性 9.良种的作用:提高单产;改进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增强适应性及抗逆性;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适应集约化管理 第二章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育种 1.有性繁殖: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由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细胞)相互结合(即受精)产生后代。 2.自花授粉植物:又名自交植物,即主要以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植物。异交率为0~4% 。 3.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4.自花受精:同株或同花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 5.花器构造特点:①雌雄蕊同花、同熟,二者长度接近或雄蕊较长;②开花时间较短,甚至闭花授粉;③花器保护严密,其他花粉不易飞入。 6.异花授粉植物又名异交药用植物,主要以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药用植物。异交率大于50%。 7.异花授粉( cross-pollination ):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授粉。 8.异花受精:由异株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 9花器构造特点:①雌雄异株(dioecious),雌花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如大麻、菠菜等;②雌雄同株异花(monoecious),雌花和雄花分别着生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如玉米、黄瓜;③雌雄同花但自交不亲和,如甘薯、白菜、向日葵等。 10. 风媒花的特征是:多为单性花,单被或无被,花粉量多,柱头面积大并有粘液等 11. 虫媒花的特征是:多为两性花,雌蕊和雄蕊不同时成熟,有蜜腺、香气,花被颜色鲜艳,花粉量少,花粉粒表面多具突起,花的形态构造比较适宜昆虫传播。 12. 常异花授粉药用植物: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药用植物

林木遗传育种

《林木遗传育种》授课讲义 段安安许玉兰 绪论 Introduction 主要内容:1.遗伟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 2.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阐明遗传学是指导育种实践的基础理论; 3.林木遗传传育种的特点和途径; 4.林木遗传育种学的任务及趋势。 目的:让学生在系统学习该门课程之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弄清遗传、变异的概念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对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现状及趋势有所了解,从而引出一些关键性问题——林木为什么会产生遗传与变异?它们遵循什么规律?其物质基础是什么?人们如何利用这些理论服务于生产,选育或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林木新类型或新品种,为人类造福? 重点和难点:1、林木遗传育种学的概念及任务; 2、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趋势和展望。 具体内容如下: 遗传是生物的一种属性,是生命世界的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科学(当然包括生命科学)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揭示,或者说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种主观认识。自然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永恒的;自然科学理论则是主观的、嬗变的。遗传学是认识与阐明遗传与变异这一自然现象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当然,它也有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概述 1、什么遗传学? 遗传学(Genetics)就是研究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界的性状遗传和变异。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早就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现象。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英文中有“Like begets like”;松树种子长成的苗子是松树;良种可获得丰产;杨树永远是杨树;一般不会出现种瓜得豆,育柳成杨,养子成龙,养女成凤。在我国古代流传“生麒麟,牛生象”的传说至今没有科学依据。所谓遗传(heredity,inheritance)是指子代与亲代相似(resemblance,likeness,similarity)的现象(有人认为遗传是亲代及祖先传递给后代相似性的现象;或亲代与子代相似性的传递过程)。遗传是伴以稳定性为基础的,没有遗传的稳定性,也就不成其为遗传。这是生物最普遍,最基本的特征。但是,俗语讲“一母生九子,十个不一样”;尽管同卵双胞胎虽然很相象,但他们细心的父母也能辨认出哥弟或姊妹来;同一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思考题

遗传学育种学复习思考题1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孟德尔以(豌豆)为试验材料,经过(8)年试验,发现了(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两个遗传学的基本定律。 2、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材料,经过多年的试验,发现了(连锁与交换规律)。 3、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1953)年由(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来的。 4、我国的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被称为(水稻杂交之父)。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染色体:是指细胞分裂时期出项的能被碱性染料强烈染色,并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物体。 2、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3、非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和功能彼此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4、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5、姊妹染色单体:从一个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个染色单体。 6、非姊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包括任何一个母方染色单体和任何一个父方染色单体的两个染色单体。 7、双受精:授粉后,雌蕊柱头上的花粉粒萌发出花粉管,伸入胚囊,一个精子与卵核结合为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精子与两极核结合为胚乳核,将来发育成胚乳。 8、二价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9、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10.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经过一次复制的染色体连续分裂两次,形成的四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 二、简答题 1、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什么?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数量增长时进行的一种分裂方式,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之间以及子细胞和母细胞之间在染色体数量和质量即遗传组成上是相同的,这就保证了细胞上下代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实际上有丝分裂是母细胞产生和自己相同的子细胞的分裂方式。 2、说明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减数分裂的特点是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单倍体的精子和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又恢复二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染色体间发生交换和重组,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因此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生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三、判断题(正确ˇ,错×) 1、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由同样的物质构成的。(ˇ) 2、体细胞和精细胞都含有同样数量的染色体。(×) 3、桃子的体细胞染色体数2n=16,其雌配子的8条染色体全部来自母本。(×) 4、有丝分裂使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的染色体数都相等。(ˇ) 四、填空题 1、在玉米植株中,5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以产生(40)个雄配子,5个大孢子母细胞可以产生(5 )个雌配子,5个花粉细胞可以产生(20)个营养核,5个胚囊母细胞可以产生(5)个卵核。 2、在玉米植株中,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是:叶(20条),根(20条),胚乳(30条),胚(20条),卵细胞(10条),反足细胞(10条), 花粉壁(20条),花粉管核(10条)。 3、减数分裂前期可以分为5个时期,分别是:(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

《动物遗传育种学》自测复习题

《动物遗传育种学》自测练习题一、名词解释 1“一因多效”2同胞测定3基因工程4细胞膜5后裔测定6基因频率7遗传力8品系9品质选配10细胞核11个体测定12遗传相关13基因突变14繁育体系15近交系数16同源染色体17克隆18密码子19杂种优势20中心法则 二、填空 1 连锁遗传规律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F2代性状分离不符合的 理论比例,亲本组合的实际数比理论数多,组合的实际数比理论数少。 2 DNA复制就是以亲代DNA分子为合成一条与亲代DNA结构相同的子代DNA分子的 过程。 3 染色体畸变中,非整倍体的变异类型有、、、。 4 使基因频率改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和。 5 表型值剖分式P=G+E,其中G代表,E代表。 6 品种形成的条件有7方面:(1),(2),(3), (4),(5),(6),(7)。 7 细胞器具有一定形态特点和功能,如。 8 DNA或mRNA的四种碱基共组成种密码子。 9 染色体畸变中,结构变异的类型有、、、。 10 举例说明属于质量性状的有、。 11 东北民猪、太湖猪属于品种;长白猪、杜洛克猪属于品种;哈尔滨白猪、 新金猪属于品种。 12 当性状遗传力时,后裔测验相对更有效。 14 商品生产中杂交的主要目的是、、。 15 进行家系选择时,选择的基础是平均数。 16 每种有性繁殖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在体细胞中为称为二倍体。 18 诱发突变的放射线有。 19 基因突变是指DNA碱基对的置换、插入或缺失而引起的的变化。 20 说出两种牛的遗传疾病:、。

21 随机交配是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群体中,任何一个体与所有异性个体都有机会交 配。 22 秦川牛、南阳牛属于品种;西门塔尔牛、短角牛属于品种;草原红牛、中 国荷斯坦牛属于品种。 24 下列家畜的最短世代间隔是:牛,绵羊,猪,马。 25 有丝分裂一般包括两个连续过程,一是分裂,主要是核的形状及其内含物发生一系 列变化,使原来的核成为两个子核;二是,即形成新的细胞膜,从而成为两个子细胞。 26 诱发突变的化学物质有。 27 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其取值范围 是。 28 蛋鸡品种举例:;肉鸡品种举例。 29 在远缘杂交中,瘤牛可以和杂交;马可以和杂交,家猪可以和杂交; 绵羊可以和杂交。 30 在轮回杂交中,各按一定顺序依次杂交。 31 育种场的主要任务是和。 32 种畜繁殖场的主要任务是。 33 我国著名地方猪品种有、等。 34 动物遗传多样性保护就是要保护现有动物遗传资源,使它免于。 35 列举我国著名绒山羊品种:、。 36 最重要的保种措施是。 三、单项选择题 1 细胞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能把小分子的简单物质合成大分子的复杂物质,如等。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碳水化合物 D 维生素 2 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的能力,如的复制。 A 蛋白质 B 遗传物质 C 肌肉 D 骨骼 3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 A 提供能量 B 制造营养 C 合成蛋白 D 转录 4 属于细胞器的是。 A 核膜 B 线粒体 C 细胞核 D 细胞膜 5 同源染色体配对出现联会现象是在。 A 粗线期 B 细线期 C 偶线期 D 双线期 6 回归是研究由某些变量的变化去估计或预测另一些变量的变化,即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看 成关系,并称之为回归关系。 A 相关 B 因果 C 回归 D 线性 7 正态分布曲线的平均数加减2倍标准差的范围内,取值比例约。 A 68% B 95% C 99% D 98%

2013年林木遗传育种学试卷B卷

2006年林木遗传育种学试卷B 卷 一、名词解释(每对名词6分,共18分) 1.表型选择/遗传型选择 2. 双交/回交 3. 成熟效应/位置效应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同一树种地理种源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漂移引起的。() 2.林木育种资源的保护工作中,应该优先采用的保存方式是原境保存。() 3.由于树木是多年生植物,人工集约化管理程度低,在引进外来树种时,只有当引种地和原产地生态条件大致相同时,引种才能成功。()4.741杨是一个无性系优良品种,在无性系群体内再进行单株选择,可使其改良程度进一步提高。() 5.优树选择属于遗传型选择,地理种源的选择属于表型选择。() 6.无性系选择是遗传增益最大的一种选择方式。() 7.影响选种效果的因素为性状遗传力、选择强度和选择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三个因素数值越大对遗传改良的效果就越好。 8.毛白杨×加杨与加杨×毛白杨的杂交亲合力相同。 9.用经过子代测定的优树材料嫁接建立的种子园属于1.5代种子园,而用其子代苗嫁接繁殖的种子园属第二代种子园。()在种源-优树联合选择试验中,种源因素一般为巢式设计因素。() 三、按照综合分类法,基因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个有何特点?(15分) 四、树木引种的主要步骤有哪些?为保证引种成功应采取哪些措施?(15分) 五、确定杂交组合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2分) ),各杂交组合苗高平均值如下表所示:(20分) 试问:1. 这是什么交配设计? 2. 父本、母本的一般配合力各为多少? 3. D×B、G×A 的特殊配合力各为多少? 1

2006年林木遗传育种学试卷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对名词6分,共18分) 1.表型选择/遗传型选择 表型选择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从混杂的群体中按表现型淘汰一批低劣个体或挑选一批符合要求的个体,并对选出的个体混合采条、采种,混合繁殖。 遗传型选择(genotypic selection) 是指对入选的个体分别采种,单独繁殖,单独鉴定的选择,即谱系清楚的选择。 2.双交/回交 双交是用两个不同的单交种进行杂交,即(A×B)×(C×D) 回交是指单交得到的F1再与其亲本之一进行杂交。(A×B)×A 3.成熟效应/位置效应 位置效应:植物在无性繁殖时,插穗或接穗在树木上所处的位置,会在繁殖后几年内对无性系植株产生非遗传性影响; 成熟效应:是指繁殖材料的生理衰老,随着母树年龄增加,衰老加深,无性繁殖能力逐步下降,植物生长也随之受到抑制。 二、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错 5错 6对 7对 8错 9对 10对 三、按照综合分类法,基因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个有何特点?(15分) (1)本地基因资源 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经长期培育和选择得到的优良树种、品种或类型。 (2)外地基因资源 指从国外或外地其它引入的树种、品种或类型。 (3)野生基因资源 自然界野生的,未经人们栽培的树种。 (4)人工创造的基因资源 通过杂交、诱变等方法获得的基因资源。人工创造的资源,需要通过培育、选择、鉴定,才能在生产上应用。 四、树木引种的主要步骤有哪些?为保证引种成功应采取哪些措施?(15分) 1.引种步骤 1)引种计划的制定 2)材料收集 3)种苗检疫 4)苗期性状观察 5)引种栽培试验 6)档案资料的建立 2.措施 1)引种要结合选择 2)选择多种立地条件作试验

林木遗传育种学讲义

林木遗传育种学讲义 (林学专业)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基因工程系 二00六年四月 目录 上篇:遗传学部分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二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 基因作用及其环境的关系 第四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 第五章 数量遗传学 第六章 遗传物质改变 第七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第八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下篇: 林木育种学 第九章 第九章 林木的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

第十章 林木改良中的选择原理与方法 第十一章 母树林与种子园 第十二章 无性系育种 第十三章 林木的杂交及其杂种优势的利用 第十四章 林木抗性育种 第十五章 森林树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 第十六章 遗传力和遗传增益 第十七章 常用林木育种野外田间试验设计及统计方法 上篇:遗传学部分 绪论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二十一世纪生物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 1 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1.1 概念 远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发现亲代和子代的相似遗传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生物遗传现象的简要概括。所有一切生物种都以有性生殖过程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在世代间保持连续,使物种在世代延续过程中得以保存和相对稳定。象这种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heredity)。 例: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及亲兄妹之间有明显的相似现象。 同时,子代与亲代之间,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子代和亲代之间或子代不同个体之间有相似的地方,但绝不会完全相同。象这种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variation)。 遗传与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遗传和变异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质的两个方面,没有遗传就没有变异,相反,没有变异也就不存在遗传。遗传和变异是相互制约相互发展,共同促进生物的向前发展。变异是生物进化必要因素,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了进化的源泉,遗传也就只能是简单的重复;没有遗传,变异不能固定,变异就失去意义,生物就不存在物种。 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进行变异,遗传受变异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世代间或同代不同群体间或个体间保持相似性,但又不相同。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在遗传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变异,遗传和变异始终伴随着生物的进化过程。 遗传和变异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2)遗传是保守的,变异是变革的,发展的。(3)遗传和变异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4)遗传变

动物遗传育种学试题

动物遗传育种学试题

动物遗传育种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1.群体 2.多倍体 3.质量性状 4.基因型频率 5.物种 6.遗传力 7.重复力 8.上位效应 二、填空(每小题3分,共计12分) 1.分离规律的要点: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 是存在,F2代有三种基因型,比例为,两种表现型:显隐性之比为。 2.染色体畸变包括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和 的改变。 3.性状可以主要分成两类和。 4.群体遗传结构平衡条件为(哈迪温伯格定律) ,此时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关为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远缘杂交中,具有繁殖力的杂种一代是( )。 A.马X驴 B.鸡X火鸡 C.鸡X鹌鹑 D.单峰驼X双峰驼 2.育种场的主要任务是改良现有品种和( )。 A.扩繁 B.进行商品生产 C.培育新品种和品系 D.性能测定 3.同源染色体配对,出现联会现象是在( )。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4.基因突变是指( )。 A.由于碱基对的置换、插入或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 B.由于染色体数目改变而造成的基因组的增减 C.由于染色体结构改变而造成的基因组的改变 D.DNA重组 5.某品种牛,无角基因A对有角基因a呈完全显性,现有一有角牛群,改造成无角牛群需通过( )。

A.使用有角公牛 B.全使用无角公牛配种 C.使用有角母牛 D.淘汰有角公牛 6.正态分布曲线有( )。 A.2个峰 B.3个峰 C.1个峰· D.4个峰 7.在统计学中,研究由某些变量的变化去估计另一些变量的变化,即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因果关系,称之为( )。 A.相关关系 B.回归关系 C.依存关系 D.无关系 8.表型方差部分中,显性方差的表示符号为( )。 A.VA B.Vs C.Vi D.VD 9.会影响群体平均数的因素是( )。 A.基因频率 B.个体数 C.方差 D.标准差 10.鸡的金色、银色羽自别可采用金色羽公鸡配( )。 A.金色母鸡 B.银色母鸡

遗传育种学(中药专业)复习题112

2011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2-3’ 遗传:亲子间的相似现象 变异:个体之间的差异 基因型:一个生物体或细胞的遗传组成 表现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一定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性状特征的总和.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3-5’ 染色体:细胞分裂时,核内出现的用碱性染料染色较深的结构,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不同的一对染色体 染色体各部分的名称: 染色体的形态: 中间着丝点染色体(等臂):V 近中着丝点染色体:L 近端着丝点染色体:近似棒状 端着丝点染色体:棒状 颗粒状染色体:颗粒状 第三章遗传规律8-10’ 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所决定并有明显差异的性状。如豌豆的形状呈圆形或皱缩。 测交: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隐性(或双隐性)亲本的交配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的一种回交。 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单位性状的现象 累加:同一个性状有多个非等位基因控制,每个基因对该性状都有影响。 上位: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上位作用。 相引组: 两个显性性状连锁在一起遗传,两个隐性性状连锁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组。 交换值: 两个连锁基因间的交换频率。 伴性遗传: 指在遗传过程中子代的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 2.基因互作的形式:①互补作用②积加作用③重叠作用④显性上位作用⑤隐形上位作用⑥抑制作用 3.基因定位的方法(三点测验)书P91-92

第四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4-6’ 内含子:初级转录物中无编码意义而被切除的序列。在前体RNA中的内含子也常被称作―间结构基因:一般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广义上也包括编码RNA的基因。 RNA的分子形成过程及真核生物RNA成熟过程 中心法则 从噬菌体到真核生物的整个生物界共同遵循的规律。遗传信息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以及遗传信息从DNA→DNA的复制过程。 第五章染色体变异8-10’ 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种。染色体上两个断裂点间的断片,倒转180o后又重新连接。易位:一条染色体的一个片段转接到染色体组中另一条染色体上。 假显性现象:在杂合体中如携有显性等位基因的染色体区段缺失,则隐性等位基因得以实现其表型效应,出现所谓假显性现象 剂量效应:由于基因数目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表型差异的现象。 整倍体:具有物种特有的一套或几套整倍数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缺体:二体中缺少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整倍体细胞、组织或个体。表示为2n-2。 三体:二体中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增加了一条染色体的细胞或个体。表示为2n+1。 单倍体:具有和该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相同的细胞或个体。 1.缺失, 重复,倒位,易位的类别,细胞学鉴定及其遗传效应。 缺失: ①类型 ⑴缺失:染色体的某一区段丢失了 顶端缺失:缺失的区段为某臂的外端某一整臂缺失了就成为顶端着丝点染色体 中间缺失:缺失的区段为某臂的内段 ⑵断片:缺失的区段无着丝粒 ②细胞学鉴定 ⑴在最初发生缺失的细胞内,可见到遗弃在细胞质里无着丝粒的断片。但随着细胞多次分裂,断片即消失 ⑵顶端缺失的区段较长,可在缺失杂合体的双线期检查交叉尚未完全端化的二价体,看非姊妹染色单体的末端是否长短不等 ⑶中间缺失,且缺失的区段较长,则在缺失杂合体的偶线期和粗线期,正常染色体与缺失染色体所联会的二价体,常会出现环形或瘤形突出(与重复的不同) ③遗传效应 ⑴染色体的某一区段缺失了,其上原来所载基因自然就丢失了,这是有害于生物生长和发育的 ⑵如果缺失的区段较小,含缺失染色体的个体可能存活下来。这类个体往往具有各种异常表现 ⑶可能会造成假显性的现象 重复:染色体多了自身的某一区段 ①类型 顺接重复:重复区段与原有区段在染色体上排列方向相同 反接重复:重复区段与原有区段的排列方向相反 ②细胞学鉴定 ⑴若重复的区段较长,会形成环或瘤-重复圈或重复环。 ⑵若重复区段很短,就不会有环或瘤突出。

林学A 遗传学试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课程考试试卷A 课程名称:《林木遗传育种学》遗传学部分; 试卷编号: A 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1.1000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产生多少个精子。 A. 1000个; B. 4000个; C. 8000个 D.250个 2.如果群体的杂合体占1/3,那么经过两代自交以后,杂合体所占的比例将为(以一对杂合基因为例): A.1/6; B.1/9; C.1/4; D.1/12 3.白猫与黑猫交配, F1都是白猫。F1相互交配, F2中白.黑.棕三种小猫的比例为12:3:1,是下 列哪种原因引起的. A.互补作用 B.显性上位作用 C.抑制作用 D.环境影响 4.一个纯合白花植株与另一个来源不同的纯合白花植株杂交,F1都是橙色花,假定是由一 种酶的缺陷就形成白色花,在这里控制橙色花遗传的基因是: A.2个; B.至少2个; C.1个; D.难以确定 5.杂种植株AaBbCc 自交,如果所有的座位都在常染色体上,无连锁关系,与自交亲本表现: 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 A.1/8 B.1/2 C.37/64 D.7/8 6.独立基因a 、b 、c 和d 支配A 、B 、C 和D 化合物的合成。这些基因的每个突变体在培养基 中加下列物质才能生长。 学专业班级 装订线 ( 答题 不得 超过此线 )

据这些资料推断代谢途径为 A. a A b B c C d D B. b B a A c C d D C. c C a A b B d D D. d D b B c C a A 7.两个正常夫妇生下一个白化病的儿子。儿子的白化病基因是从双亲的哪一个传来的? A.父亲 B.母亲 C.父母各1/2 D.父或母任一方 8.母亲为A血型,父亲为B血型,他(她)们的儿女的血型可能是: A.AB; B.AB.B; C.AB.A; D.A.B.AB.O 9.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相互易位的主要遗传效应: A.部分不育; B.半不育; C.位置效应; D. 假显性现象; 10.多倍体的巨大性指 A.某一器官增大; B.所有器官增大,生长加快,解剖结构也相应增大; C.种子数目增加, D.代谢物增多,抗逆性增强 11.多倍体不育性的原因是: A.染色体太多; B.染色体倍数为奇数, C.染色体联会松散 D.减数分裂不能进行 12. 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倒位是指 A.染色体的某一段顺序颠倒了; B.一个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颠倒了; 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方向颠倒了;D. 染色体的长臂与短臂的位置颠倒了. 13.三对独立基因杂种(AaBbDd)形成的不同配子的种类是: A. 2 B. 4 C. 8 D. 16 14.一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2n=10。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含有的染色单体 ....数是:A.10 B.5 C.20 D. 40 15. 单体的染色体数目为 A.2n-1 B.2n-2 C.2n+1 D.n+1 16.一个随机交配群体的起始频率为AA0.4 , Aa 0.4 , aa0.2, 该群体经过一代随机交配后的频

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 1. 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 又称广义实验动物。泛指用于科学实验的各种动物,包括经过人们长期家养驯化,按科学要求定向培育的动物。 2.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又称狭义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和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遗传、营养、环境实行控制,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3. 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s):动物机体内外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测出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 4.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Free Animal, SPF):机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或在清洁动物的基础上,不带对实验有干扰的微生物。 5.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s,CA):无人畜共患病和主要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和体外寄生虫的动物。 6.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s,CV):无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和体外寄生虫的动物 7. 种(species):是生物学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在实验动物学中,种是指有繁殖后代能力的同一种类的动物。 8.品种(stock) :育种学上的概念。有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特性构成的群体叫品种。 9. 品系(strain) :在实验动物学中把基因高度纯合的动物称作品系动物。 10. 近交系的定义:近交系实验动物在兄妹交配20代以上,又可以追溯到一对共同亲代的,有时也可以亲子交配,并需与年轻一方的亲代交配,而形成的品系,一般称之为近交系。目前,主要是在大鼠和小鼠中育成近交系的品系。 11. 基因纯合性:在一个近交系内的所有动物的基因位点都应当是纯合子,在本品系内任何个体交配的后代也应当是纯合子,即基因型一致,遗传特性相同。从理论上说,这些动物是不应有暗藏的隐性基因的,用近交系动物做实验时,不会因为隐性基因的暴露而影响实验结果的一致性。 12. 遗传物质同源性:是指同一个近交系中的所有个体在遗传上是同源的,可追溯到一对共同的祖先。同一品系内的个体间的皮肤或肿瘤移植不会被当作异己来

动物遗传育种学资料整理

第二章 通径系数 1、父子之间的相关为(0.5);母女之间的相关为(0.5);叔侄之间的相关为(0.25);祖孙间的相关为(0.25) 2、全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5);半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25) 3、表示通径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通径系数);表示相关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为(相关系数) 4、自然界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关系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行关系,另一种是(因果关系) 5、简述通径链的追溯原则。 (1)先退后进; (2)在一条连接的通径链内最多只能改变一次方向; (3)邻近的通径必须以尾端才能与相关线相连接、一条通径链最多只能含有一条相关线、不同的通经链可以重复通过一条相关线; (4)追溯两个结果的所有通径时应避免重复。 6、老李(X )有个亲侄子(Y ),侄子又有了个儿子(Z ),根据三者关系画出一个谱系,并 求X 与Z 的相关。 解: Z 125 .0)2/1()2/1(44)(=+=XZ R

第三章 群体的遗传组成 1、解释下列名词 孟德尔群体、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随机交配 孟德尔群体: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群体遗传学所研究的群体均为孟德尔群体。 基因库:指群体全部遗传基因的总和。 基因频率: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例。 基因型频率: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 随机交配: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的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的性别的个体交配的 概率相等 。 2、一个性状的遗传性不仅决定于基因,更直接的决定于(基因型)。 3、群体遗传学的交配系统包括(随机交配、选型交配、近交)而没有杂交。 4、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平衡群体中,杂合子的比例其值永不超过(0.5)。 5、在一个平衡群体中,对于一个稀少的等位基因而言,稀少基因的频率下降10倍,则杂合子频率与稀少基因纯合子频率的比值(增加10倍)。 6、一个孟德尔群体是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 7、就畜禽个体而言,完全不加任何选配而绝对随机的交配(比较少)。 8、简述哈代-温伯定律的要点。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基因频率一代一代始终保持不变; (2)任何一个大群体,无论其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状态,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后一代一代随机交配下去,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3)在平衡状态下,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关系是D=p 2,H=2pq ,R=q 2。 9、决定兔毛色的基因中有三个等位基因。其中C 对c h 和c 都是显性,c h 对c 呈显性,CC 、Cc h 和Cc 都表现全身有色,c h c h 和c h c 都表现为“八黑”,即所谓喜马拉雅型,cc 表现为白化。江南种兔场中,全色兔占75%,八黑兔占16%,白化兔占9%,求C 、c h 和c 三种基因的频率。 解: 2 .03.05.0113 .009.05 .05.015.009.016.01)1()(22222=--=--=====-==+=+=--=+=++=+r p q A r p A H p p r q r qr q A H

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日期:2009-05-27 作者:高山林来源:《中国农业信息》 摘要:药用植物是中医药事业的原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药系列产品的质量和疗效。药用植物的遗传育种工作对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重要的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是真正实现我国GAP药材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和基础。药用植物的遗传和品种改良在国内外均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本文对目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现状和国内外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进行了综述,尤其对应用生物新技术进行药用植物育种的成果和今后的研究前景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关键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中药现代化 中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瑰宝,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随着全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回归大自然呼声的日益增长,人民对天然药物的向往和需求越来越强烈和迫切。加上目前大部分化学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较大的潜在影响和威胁,而天然药物往往具有确切而稳定的疗效和保健功能,一般较少有毒副作用;因此各国政府和人民越来越多地把健康和保健寄托在天然药物上。近几年来,天然药物研究和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多,产值正在快速增长。天然药物的原材料主要来自药用植物,因此深入进行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和不断提高药用植物的质量(尤其是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和产量,药用植物的遗传研究和育种改良工作必将提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现就本人30年来从事药用植物遗传育种方面研究工作的体会、结合目前国内外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其应用发展前景,提出来进行商榷和探讨。 1 药用植物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药用植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用途的经济植物,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尤其在我国,药用植物经过几千年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药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报道应用的药用植物有11000种,中药材是我国药用植物的主要部分,有300多种,而常用的中药材有120多种,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原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药系列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在中药材的研究和生产方面,药用植物的遗传育种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应用基础研究。药用植物的品种改良工作在国外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1983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匈牙利召开的第二次世界药物生产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一致呼吁:重视和加强药用植物的遗传改良工作。植物药在世界上需求量增长很快,而植物药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拥有极其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也是全人类的珍贵财产和宝库。因此,发展中国家有条件,也义不容辞地肩负着药用植物遗传资源

2011年林木遗传育种学习题

林木遗传育种学习题 遗传学 一、词解释 遗传变异二价体联会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单位性状相对性状基因型表现型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基因互作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交换值三联体遗传密码简(兼)并转录移码突变错义突变同义突变染色体组单倍体非整倍体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单体缺体三体四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基因迁移遗传漂移数量性状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 二、问答 1.经核型分析,已知杨树的染色体基数为19,即2n=2x=38。写出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1)叶(2)根(3)胚乳(4)胚囊母细胞 (5)胚(6)卵(7)花药壁(8)精细胞 2.某树种基因型为AaBbCcddEeFF,图示可能产生的配子种类,计算雌雄配子可能的组合数。 3.花生种皮紫色R对红色r显性,厚壳T对薄壳t显性,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指出下列杂交组合的(1)亲本表现型、配子种类和比例。(2)F1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表现型种类和比例。 TTrr×ttRR TTRR×ttrr TtRr×ttRr ttRr×Ttrr 4.控制蕃茄红果与黄果、二室与多室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写出下表各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 5. 在金鱼草中,花色、叶型是分别由二对独立遗传基因决定的:R为红色,r为白色;N为狭叶,n 为阔叶。用纯种红花阔叶与白花狭叶品种杂交,F1为红花中宽叶。若F1自交,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频率如何? 6.豌豆高株(D)对矮株(d)、圆粒(R)对皱粒(r)、黄子叶(Y)对绿子叶(y)显性,三对基因独立遗传。试分析下列杂交组合F1的表型及比例、基因型及比例: (1)DdRRYy×DdRrYy (2)DDRRYy×ddRryy 7.A与D两对基因连锁,交换值为25%。基因型为Ad/ad的植株自交后,后代有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如何?若杂合体基因型为AD/ad,后代基因型及表型比例又如何? 8.生物进化的动力是什么?对育种有什么启示? 9.简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及区别。 10.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有何要点? 11.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与基因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12.细胞质遗传具有哪些特点? 13.DNA在活体内是怎样复制的? 14. 简述蛋白质合成过程。 15.染色体结构变异各有何遗传效应?

(完整版)林木遗传育种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缺体——比正常的二倍体少了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物种; 2.基因——DNA分子上能够被转录为RNA或翻译成多肽连的特定区段。 3.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mRNA---> 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D--->DNA 的复制过程,叫中心法则 4.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叫做细胞质遗传。 5.驯化——只有采取人工措施改变引种植物的遗传特性,才能使它适应新的环境,这种情况下的引种,称为驯化。 二、填空: 1.着丝点 2.一,四 3.3`—TGCTAA—5` 4.否 5.母 6.低温、干燥、黑暗 7.花药或花粉粒 三、简答题: 1.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有毒IIIS型,一种无毒IIR型。将有毒型单独注入小鼠体内,可使小鼠死亡,将无毒型单独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有毒型加热杀死,单独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当将加热杀死的有毒型与无毒型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则小鼠死亡。说明加热杀死的有毒型肺炎双球菌只是外壳蛋白质失活,内部DNA仍具有活性,有毒型的DNA可利用无毒型提供的酶类或其它物质,合成新的有毒型肺炎双球菌。 2.答:基因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基因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突变的平行性。 3.答: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内,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如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变等)干扰时,则等位基因(p、q)频率及3种基因型(AA=p2、Aa=2pq、aa=q2)频率始终保持一定,各代不变。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有:基因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 4.答:(1)、重视拟引进花木品种在原产地的经济表现和观赏价值(2)、比较植物原产地和引种地区的生态条件(3)、分析限制植物引种驯化的主要生态因子(4)、研究植物的生态历史(5)、考虑引种植物的生态类型 5.答:组合育种的目的在于通过杂交,使不同亲本的基因重组,产生新的类型,再通过选择,培育出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优势育种的目的则是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一个杂种的个体中,形成在该形状上具有杂种优势的新类型。对于异花授粉的植物,组合育种需要经过几代的选择,使杂种后代的有利基因组合纯化,才能成为定型的品种。而在优势育种中,要想使杂种一代个体间表现一致;就必须使杂合亲本纯合化。简言之,组合育种是“先杂后纯”,优势育种是“先纯后杂”。在用于生产时,组合育种是同质结合的类型,可以继续留种繁殖;而优势育种是利用杂合类,不能继续留种繁殖。 四、分析与计算( 答: TtRr ×ttrr | | 亲本表现型厚壳紫色薄壳红色 | | ▼▼ 配子种类TR Tr tR tr tr F1的基因型种类TtRr Ttrr ttRr ttrr 比例 1 : 1 : 1 : 1 F1表现型种类厚壳紫色厚壳红色薄壳紫色薄壳红色 比例 1 : 1 :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