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园落日》教学设计

10《家园落日》教学设计
10《家园落日》教学设计

《家园落日》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家园落日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班级

20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1班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计算机专业学生,他们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记忆能力也很好,但是对文学色彩较浓的文章缺乏兴趣,形象感不够,特别是对文学语言的品味缺乏耐心。因而调动学生品读语言美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高参与度的课堂。

教材分析

《家园落日》作为基础板块(下册)第三教学板块现代诗文阅读部分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托物言志,借对家乡多幅落日画面的描绘与赞美,以及与其他落日的对比,抒发了对家乡无比眷恋和拳拳热爱的深挚情怀。作者优美而富有韵律感的文笔,有助于学生提高散文语言美感的鉴赏能力。小处着墨、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对家乡的感情,在写作方法上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借落日写家园、借落日场景的描绘表达浓浓乡思乡情的写作意图。

2.引导学生感悟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会对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和分析。

3.让学生尝试使用以点带面的方法表达内心美好的情怀。

教学重点

体会落日意象的描绘,及其对表达乡情方面独特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品味生动形象、温婉细腻的语言,理解修辞手法对增添文学情趣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范读法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法、诵读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入文入境

(4分钟)

暮鼓晨钟,岁月更迭几近无痕。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升日落中生命转瞬即逝,而心底那份时光残存的情与爱,却与落日余晖交织在一起,难以抹掉、难以忘怀。“夕阳无限好”,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格外钟情于落日。同学们在文中找找看,为什么作者独写落日而不写朝阳呢?他认为落日比朝阳好在哪里?

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作者落日余晖中的家园,感受那“更富爱心”的落日吧。

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寻找“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这一句子。

以优美语言引入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美文美读

(15分钟)

1.教师提问:

同学们闭上眼睛,走入作者用优美语言描摹的美好画面中,想象出落日余晖的家园美景。同时,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作者是哪里人?他的家园在哪里?他的家园落日因何而美?同时,找出最能集中表现作者对家乡落日之爱的一个词语。

2.教师范读文章,同时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多媒体课件播放)。

总结明确:贪看。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教师范读,想象家园落日的美丽画面,同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创设情境,通过教师的范读,引导学生积极联想,在作者语言的基础上再造想象出的美景,体味语言的美,初步感知文本。

三、走近作者

(6分钟)

1.教师提问:这篇文章的作者莫怀戚是哪里人啊?他的家乡在哪里?

总结明确:“川东”、“重庆”。

川东重庆的风景图片(多媒体课件展示)。

2.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

莫怀戚(1951-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20余年,以写小说见长,也擅长散文创作。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透支时代》等。

学生作答。

学生摘录文学常识。

通过讲授,让学生走近作者和川东重庆,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消除陌生感。

四、自主学习

(15分钟)

(一)下达自主学习任务(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细读文章,摘录优美词语、句段。

②作者描绘了几幅落日的画面?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

③找出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家园落日赞美的语句,标注在书上,并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④根据课文的旁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行文思路。

(二)给字正音,明确词语的含义和使用的好处。

苍劲恍惚柔曼浸润遂意

舐犊摇曳旷达抑或肤浅

热泪盈眶随心所欲似是而非

(多媒体课件展示)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深入阅读文本,通过摘录、标注与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把握文章内容和行文思路。

学生在文中标注词语和字音,通过看注释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含义及其在具体语段中对表达所起的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容,训练独立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夯实基础,积累字词。

教学过程(第2课时)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指导阅读

(22分钟)

(一)明晰结构

在文章中,请同学们把“川东”和“重庆”所在的句段标注出来。

顺承第一课时自主学习内容。教师提问:同学们说说看,在提到家乡落日之前,作者还写到了哪些落日?这些落日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简要总结。

总结明确:本文的行文结构就是开篇点题、揭示文眼,奠定全文情感基调;接下来将镜头转向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平原落日、大海落日,为下文写家园落日作铺垫、蓄气势;随后笔锋一转,描绘家园落日的奇观,赞美家园落日的壮美。

归纳行文思路(多媒体课件展示)。

(二)理解内容

着重于“家园落日”的分析理解,归纳所写到的景物、落日背景和行文线索(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教师提问:

①在家园落日中,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罗列出来。

②作者在描述家园落日时,对落日本身的描写很少,而更多地描绘了丘陵、树木、农舍、人物等。请结合文意,简要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③作者真正热爱的是落日的背景呢,还是背景映衬中的这一切呢?

总结明确:作者真正热爱的是家园,是落日映衬中的家园,而落日余晖中的这一切景物都是属于“家园”的!属于故乡的!爱家园落日的根本原因是爱家园。

(三)品读语言

出示需要着重品读的段落(多媒体课件展示),并提出思考问题。

①西北一有风则苍劲(刚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倒伏在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卷起),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

——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加点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②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中的“如此”指代什么?如何理解这一感觉?

——如果把划线部分的语序调整为“凡是其他地方能给予我的,它也能给予”,会影响全句的意思吗?

③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将“才是”改为“就是”,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在文中查找,标注相关段落。

学生作答: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平原落日、大海落日及其特点。

学生阅读9-16自然段,将写到的景物标注在文中,思考作答。

学生针对老师出示的语段和提出的问题,反复细读,揣摩语言,体味美感,并作回答。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通过关键词、句段的标注,使学生发现文章结构方面的特点,并明确作者的行文思路。

使学生明白落日作为线索串联起了景物,爱家园落日的根本原因是爱家园,解决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揣摩散文语言的美感,特别是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匠心独运,培养揣摩语言的阅读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二、合作学习

(8分钟)

讨论如下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题为“家园落日”,为什么还要把那么多的笔墨放在对其他地方落日的描写上?有何作用?总结明确:这样写是为下文写家园落日作铺垫、蓄势,使前后形成强烈的反差和映衬,营造浓烈的抒情氛围。

②落日意象的描绘,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说说它们在表达对家园的爱的这一方面上有怎样独特的艺术效果?

总结明确:通过大量形象生动的比喻,从家园落日的位置、颜色、声势、背景、平生所见的几幅充满美与爱的家园落日图,以及自己的深切感悟等方面描写家园落日,字里行间渗透着浓烈而深沉的思乡感情。

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研讨,并在讨论的基础上,选代表作总结发言。

讨论中,让学生相互学习,充分表达观点,拓宽思路,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

三、巩固扩展

(10分钟)

(一)巩固学习成果

①精美段落配乐朗诵(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

每小组选派代表完成朗诵比赛。

可自选文章中的段落,不限定内容。

②表格填写(多媒体课件展示表格)。

依照本文所描绘的几幅气势恢宏的落日图景,完成此表格。

落日图景

特点

戈壁落日

飘忽柔曼

平原落日

生分不遂意

家园落日

(二)写作方法的启示

本文在写作上采用了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方法,以“落日”之爱表达了“家园”之爱,通过一个侧面表达了一个较大的主题。在我们平时写作中,一定也要从小处着墨,找准切入点再加以表现,这样收到的艺术效果就会更好。

(三)作业

写作实践:采用以点带面的写法,选取最具典型特征的角度表达“母爱”或“友情”。

要求找准抒情切入点,采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字数600字以上。

学习小组选派代表参加配乐朗诵比赛。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学生听讲,做好记录。

学生课后完成作文。

巩固学生对散文语言美感的体会和内化,同时强化内容把握。

迁移到写作方法的学习。

学以致用,指向应用。

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语言积累、美感培养、方法把握等方面都做到了贴近学生实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课堂的高参与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保持与教师同步,更进一步地走到了文本构建的语言世界中,并在其中收获美的心灵体验。同时,设计中迁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写作表达也助益良多。

板书设计

家园落日

戈壁落日(一身鬼气)丘陵→曲线

云海落日(飘忽柔曼)“贪”看川东重庆落日农舍→角度众多

平原落日(一成不变)(温和柔软)树木→层次

大海落日(生分不遂意)老农→人物活动

作者简介:郭彦彦,从教于内蒙古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从事中职语文教育工作10余年,努力钻研,积极探索,先后荣获市区级优秀教师、教坛新秀、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在全国、省、市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项22次,并在教学科研方面获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奖3项;同时勤于笔耕,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600余篇,共计70余万字。

与的分与合教案

与的分与合教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8、9的分与合教案 主备人:邓梅兰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章第52页。 教学目标 1.掌握8、9的分解与组成,领悟规律,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3.领会分与合的思想,并体会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探索得出8、9的分与合,并领悟规律。 教学难点 掌握并领悟8、9的分与合的规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说一说7的分与合?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班谁的小星星最多?得到小星星最多的小朋友说明他表现得很优秀,大家要向他学习。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小星星,你们来帮老师分一分好不好? 三、探索新知 1.谈话:小朋友数一数,老师这儿有几个小星星?(课件展示) 我先移动一个,请你说说它分成了几和几,几和几合成8?

如果我再移动一个,想一想,8又分成了几和几,几和几合成8? 就这样,每次移动一个小星星,移一次,说两句话,你会吗? 请把你的8个小星星横着摆成一排,自己练习一遍,然后再移给同桌看,说给同桌听。学生操作、表述,教师巡视、指导。 2.下面我请两位小朋友上黑板来板书他们的学习成果,其余的小朋友观察他们的答案和你的一样吗? 3.9的分与合 (1)情境引入。 妈妈买了9枝花,请小明插在2个花瓶里,可以有几种插法? (2)探究学习。 你可以一边摆花的学具图片,一边把分法记录下来,也可以在纸上直接写出你是怎么分的。一边做,一边说。 (3)汇报结果。 1)全面展示:老师板书。 2)探究规律:还有别的分法吗?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看一个就能记住另外一个,因此9的分与合就只需要记住4个,这样简便了很多。 (4)学生观察,巩固新知。 老师板书9的组成,简写。 用最快的方法记忆9的组成,老师任选一个板书,问:这个式子可以怎样读?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9可以分成8和1,8和1组成9。 谁愿意带着大家读读其它的式子? 你能用这种方法记忆8的分与合吗? 四、活动游戏,巩固应用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惠水四中刘泉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首先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有水生成,然后从反面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⑴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一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⑵学生在《氧气》一课中所学习的氧气的检验方法以及《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电解水分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更清晰的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验证,更容易得出结论。 ⑶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⑷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设计理念 遵循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0.升国旗(教案)

10.升国旗(教案)

《升国旗》教案 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以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识字教学仍以学生的学习为主,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在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国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写字指导,本课有4个独体字,指导书写时巩固字形,提示、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有关国旗的知识。(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升、国、旗”等11个生字,认识“口、纟”等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会认、会写生字。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有关国旗的知识。(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用时:6分钟) 1.谈话导入:同学们,每个星期一的早晨,全校师生都会一起开展一项什么活动?在这项活动上会做哪些事? 2.你了解国旗的哪些知识?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生答:升国旗、在升旗仪式上会开展旗手升国旗,师生行注目礼,生行队礼、唱国歌……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学生齐读课题。 1.给下列汉字注音。 升旗 歌起 么美 丽中 立红 国 2.比一比,再组词。 二、自主学习生字。(用时:15分钟) 1.请大家自由地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用铅笔圈出要求会认的字。 2.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及自己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给每个生字口头组两个词,并说说是怎样记住它的。

3.同桌互相检查识字,并交流识字的方法。 4.全班交流:认读生字及识字方法、强调:拼读时注意平翘舌、前后鼻音的区分、认识2个偏旁。 5.巩固识字(课件展示生字)。 (1)自由认读后,同桌相互抽考; (2)开火车认读。 (3)小组竞赛读。 (4)全班齐读。 1.边读边圈画生字。 2.独立识字、组词。 3.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4.全班交流识字。 5.多种方法巩固识字。 三、诵读课文,巩固识字。(用时:15分钟) 1.配乐示范课文,读时要带着对国旗的敬仰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示范朗读,读一句让学生跟读一句,提醒学生注意:读时发音要准确、节奏要合适、轻重音要恰当。 3.学生自由朗读、朗读时提醒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4.让学生反复朗读,以达到流利的程度。 1.认真听范读,感受国旗的美丽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跟老师读,读的过程中注意发音、节奏、轻重。 3.自由朗读,注意朗读技巧和朗读中情感的把握。

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及反思20

10的分与合 执笔:教学内容: 10的分与合,教材第41页例题4、“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得出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及哪两个数能合成10,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合作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不看实物图,熟练地说出10的分与合。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1至9的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2~9的分与合 (大家学得真好) 2.游戏导入: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魔术的名字叫“神奇眼睛”,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配合一下,请你从盒子里抓几个球出来,数一数有几个,告诉大家,老师用神奇眼睛从盒子外一看就知道里面还有几个,有谁不相信的?(请一生再数数袋子里的数量)老师说的对吗?还有谁再来试一试老师的神奇眼睛? 有谁知道老师是怎么看出来的吗?其实,这个盒子里一共有10个球。 我的神奇眼睛靠的就是有关10的分与合的知识。只要你认真学习,你也会有一双神奇的眼睛。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0的分与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1. 羊博士听说我们要学习10的分与合,给我们送来了5串智慧珠。(出示珠子图)请你数一数每串珠子都有几颗? 仔细看,第一串和其他的4串有什么不同,第一串智慧珠被分成了几部分,1个红色的和9个黄色的,也就是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谁能根据第一串写式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指名解释“10”代表什么,1指什么,9指什么。 2.让学生涂色,要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串已经涂了一个红色,思考第二串应该涂几个红色? 指名说说第2串珠子是怎么涂的,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这样一涂,也就是把10个珠子分成了几和几。

家园落日阅读答案详解详解

《家园落日》阅读答案 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下面小编精心为同学们整理了《家园落日》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我想起到过的许多地方,见过的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她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珠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水的组成两种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1.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不过,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因此,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出发,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本课题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 2.在本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存在的困惑也是很突出的,那就是:水通电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水蒸汽;收集在小试管中的气体接近酒精灯火焰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二、教材分析 1.水的组成内容的呈现是模拟史实的研究过程,分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步展开。在此之前首先简要介绍了氢气及其相关的性质,这既是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知识,也是模拟水组成研究的开端。水生成的部分由氢气燃烧实验和相关讨论组成,是探究水组成的开始,水分解部分是一个水电解的实验探究。 2.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认识水的组成已经是水到渠成,整个过程将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教育内容丰富,学习情景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及验纯的方法。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的观察,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初步了解利用分解反应的产物来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通过电解水实验归纳、分析确定水的组成;对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五、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会知道氢气的一些重要的性质。 2.认识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设备、集气瓶(两个)、玻璃片(两片)、试管、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小木条等等。 七、教学流程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10 升国旗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10 升国旗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囗、纟”2种偏旁,会用“多么”说话。 3.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里升国旗的视频。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话: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向国旗敬礼。) 2.小朋友们,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你听到什么歌声?你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说话: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我听到了国歌声,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立正向国旗敬礼。) 3.小结:同学们,我们每周一早晨的时候,在我们学校操场上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还记得升国旗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国旗》。 4.板书课文题目。老师要在黑板上写课文题目了,请大家注意看:“升”是独体字;“国”,里面是个玉米的“玉”;“旗”是左右结构的字,它的笔画较多。让我们一起来读“升国旗”! 5.理解课题。教师讲解“升国旗”就是把国旗高高地升上天空。在我国的首都北京,每天清晨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解放军叔叔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国旗,我们的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6.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朗读,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的读音。 2.我们的课文是带着拼音的,读的时候请大家借助拼音仔细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3.同桌互相读一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指名分句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翘舌音“升、中”。 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6.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适当停顿。 三、随文识字,细品课文 (一)学习第一句。 1.认真地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句,思考: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呢? 2.认识“国旗”。 (1)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国旗,(出示词卡:国旗)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个词。(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我们的国旗,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国”“旗”这两个字的。 (3)学习新部首:口字框。 3.学习“五星红旗”。 (1)师:其实呀,“国旗”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五星红旗)出示词卡:五星红旗。 (2)相机学习“五”“红”。 认识新偏旁“纟”,说说带有这个偏旁的生字。 4.小结:我们的国旗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红色象征革命,黄色象征光明。五星红旗上面大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代表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这样,我们的国家就越来越兴旺,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强了。 5.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获得金牌后升起国旗的情

小学一年级数学“10的分与合”教案(1)

小学一年级数学“10的分与合”教案(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第一册第35页10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有序地整理并掌握10的组成,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进一步感知分与合的联系。 2.让学生在亲历分与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具准备 A~9的扑克牌,红色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星期天,天气真好!猴妈妈带它的孩子们到果园里帮它劳动,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评析:把学生从严俊的课堂气氛中带入实际生活中。]多媒体演示,播放猴妈妈的话:孩子们站队啦!请小朋友们帮我数一数,今天到了多少猴宝宝?(学生数出有10只小猴)继续播放录音: 我呀,要把宝宝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摘梨,一部分摘苹果,嗯我该怎么分呢? 谈话:猴妈妈该怎样分这10只猴宝宝呢?同桌小朋友商量商量,帮猴妈妈出出主意。 [评析:创设了猴妈妈分宝宝的生活情境,请小朋友帮助猴妈妈出主意,充分利用了低年级同学喜欢相互帮助的优良品质,有极强的表现欲,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10的分与合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谈话:看!就连羊博土也忍不住要来考考我们,(多媒体演示)它给我们带来了5串智慧珠,每串有几个,你们数一数。(各有10个),第一串和其他四串有什么例外?(一部分已涂色,另一部分没有涂色)下面四串你能有次序地涂一涂,把它也分成两部分吗?翻开课本第35页,用红色水彩笔在书上涂一涂,分一分,把结果填在书上,比一比谁涂得有次序。 提问:谁愿意来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涂的?怎么分的?(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涂色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评析:通过学生自主尝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充分的探讨交流,亲身体验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 谈话:我们来看看羊博士是怎么涂的?(多媒体显示结果)请五位小朋友说出例外的分法。 10 10 10 ∕ \∕ \∕ \ □ □ □ □ □ □ 10 10 ∕ \∕ \ □ □ □ □ 看到10的这五种分法,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另外的四种分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10的分与合。(板书课题)你认为10的分与合只要记几个?(5个)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谈话:看,春天到了,草地上的数字花都开了(多媒体演示:课本35页想想做做第一题),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呢?哪位小朋友说得正确,春姑娘将送给他两朵花,祝他学习进步,天天向上。练武场:(照例题填空。)

识字10升国旗教案

识字10 《升国旗》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为此,在本课设计中,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发、利用生活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构建生活课堂,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这些年龄特征,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图片、视频、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3.搜集国旗知识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里升国旗的视频。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话: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向国旗敬礼。) 2.小朋友们,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你听到什么歌声?你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说话: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我听到了国歌声,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立正向国旗敬礼。)

3.小结:同学们,我们每周一早晨的时候,在我们学校操场上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还记得升国旗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国旗》。 4.板书课文题目。老师要在黑板上写课文题目了,请大家注意看:“升”是独体字;“国”,里面是个玉米的“玉”;“旗”是左右结构的字,它的笔画较多。让我们一起来读“升国旗”!5.理解课题。教师讲解“升国旗”就是把国旗徐徐地升上天空。在我国的首都北京,每天清晨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解放军叔叔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国旗,我们的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学生回忆熟知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获得新知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激活课堂的活跃气氛。通过诠释课题,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朗读,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的读音。2.我们的课文是带着拼音的,读的时候请大家借助拼音仔细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3.同桌互相读一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指名分句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翘舌音“升、中”。 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6.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适当停顿。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自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的。教师相机纠正、强调生字读音,从学生的已有学情出发,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提高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分与合》精品教案

《10的分与合》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10的分与合 教材第41~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涂,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10的分与合。 2.掌握10的分与合。 3.通过练习,巩固10以内数的分与合。 重点难点 有序地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具学具 投影,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1.数数,边打手势边数,从0数到10,再从10数到0。 2.师生对口令说组成。如教师说:“5可以分成1和几?”学生说:“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成5,4和1合成5。”并让学生和学生对口令。 引导学生有规律地说。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41页例题。教师指导做第一个。学习10可以分成9和1。 投影(或课件)出示一串珠子。(都是白色的) 提问:数一数,一共有几颗珠子。 在学生数的基础上教师板书“10”。 教师把最左边的一颗珠子涂上色。 提问:这10颗分成了几和几?(1和9) 引导学生说出:10可以分成1和9,1和9合成10。 提问:如果按顺序,第二串珠子应该涂几个?(2个)第三串呢?你能有次序地涂一涂,把每串珠子分一分吗? 2.自己探索学习10的分与合。

(1)涂珠子。 (2)填。 3.集体交流、学习。(可投影出示学生的答案) (1)针对学生的答案,教师总结板书: 让学生说说10的分与合,培养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如10可以分成2和8,2和8合成10。 (2)看到每一种分与合,你还能想到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为什么只有一组?(因为5和5相同,交换位置后还是5和5) (3)同桌互记10的组成。(可用对口令形式)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41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请你连一连。教师巡视,连完后自己先说说,看所连的两个数是否合成10。最后同桌互查。 2.教材第41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 可以在书上完成,也可以组织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如果两个人拿的数字凑成10,那么你们俩就是好朋友。如学生拿卡片3,说:“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卡片7的学生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两人走在一起后,分别说:“3和7合成10,7和3合成10。” 3.教材第41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 先仔细观察图,弄清是什么意思,教师加以点拨,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小组交流互查。 4.教材第42页练习四的第1题,复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 看哪两个同学说得全,是有次序地说的。如第1个,把8个蘑菇放在两个盘子里,可以这样放: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

在线分享文档 用科技让复杂 让每个人平等1.2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物理性质 文字表示:纯净的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文字体现:101Kpa ,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凝固点0℃ 沸点100℃ 思考:冰山浮于水面,说明了什么?答:冰的密度比水小 说明:4℃是时密度最大,为1g/cm3 二.化学性质 1.水的电解 ①实验过程:见书P7 ②实验现象:A.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体),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又重新燃烧—复燃) ③V 正:V 负≈1:2 ④重点强调气体的检测: 正极气体:放时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负极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氢气的检验方法 ⑤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升国旗》教学设计

升国旗(第二课时) 【教材简解】 《升国旗》是首小诗,三句六行,押韵上口,好读易背。第一句是说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第二句是说在升国旗时要奏国歌;第三句是说在升国旗时,我们要肃立、敬礼,这是因为国旗代表着我们的国家。课文田字格中是本课要学习的9个生字。练习的第1题要求朗读、背诵课文,第2题是本课生字的笔画笔顺,重点突出,操作程序具体。文中图画的内容是校园里升国旗时的情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应得到有效的尊重。情感体验是伴随着阅读全过程的,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是促进文本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凭借,情境渲染,品读悟情,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出示国旗图片)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画。看看,它是? 2.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它就是国旗(板书:国旗)让我们读好它的名字。 3.师: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将国旗?(升起,板书“升”)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第二课,一起读课题:2、升国旗。 (多媒体闪动出示课题:2、升国旗)讲解“升”的字形笔画。(一撇小小像国旗一角,一竖笔直像旗杆。)指导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以图片出示,给学生关于国旗的形象感知并指导读好国旗这个词语,相机

教学生字,并以观察生字外形特点的方法来形象记忆,增强识字趣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简洁的小诗,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课文,师配乐范读。) 小朋友,你想不想自己去读一读课文呢?(出示自读要求:可以大声读,可以默读,也可以轻声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读好的小朋友已经坐正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的词语你都会读了吗?(出示词语:五星红旗升起您立正敬礼)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并相机正音。(其中,星、升、正、敬、是后鼻音,立、礼是边音l而不是鼻音n) 齐读词语,每个两遍。 【设计意图:课文中不仅有一些难读的后鼻音,也有前后鼻音混合的词语。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置多种方式地读,尽可能让多的孩子来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同时在多次朗读中,让孩子进行音准的判断,加深印象,同时也为读通句子和课文做铺垫。】 2.引导分析课文组成: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引导理解句号的含义,一个句号表示一句话。) (1)指名同学分别朗读三句话。(指名2-3个学生) (2)(课件出示课文)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句号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因此,找找课文有几句话可能略有难度。而句话作为构成段落和文章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应当了解的。】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句: (1)出示课文第一句话: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用红色标注“我们的”。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并发问: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旗?(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相机板书: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2)指名学生读第一句话,评议谁读得好,师提醒:men是轻声,没有声调。 (3)(出示五星红旗图片)引导学生描述:五星红旗是什么样的?(五星红旗是一面大红色的旗,上面有五颗金黄色的星星。)你知道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分别代表什么吗?(一颗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 【设计意图:五星红旗的外形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他们也都知道它由什么组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第一册第 35页10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有序地整理并掌握10的组成,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进一步感知分与合的联系。 2.让学生在亲历分与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具准备 A~9的扑克牌,红色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星期天,天气真好!猴妈妈带它的孩子们到果园里帮它劳动,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评析:把学生从严肃的课堂气氛中带入实际生活中。] 多媒体演示,播放猴妈妈的话:孩子们站队啦!请小朋友们帮我数一数,今天到了多少猴宝宝?(学生数出有10只小猴)继续播放录音:

我呀,要把宝宝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摘梨,一部分摘苹果,嗯我该怎么分呢? 谈话:猴妈妈该怎样分这10只猴宝宝呢?同桌小朋友商量商量,帮猴妈妈出出主意。 [评析:创设了猴妈妈分宝宝的生活情境,请小朋友帮助猴妈妈出主意,充分利用了低年级同学喜欢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有极强的表现欲,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 10的分与合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谈话:看!就连羊博土也忍不住要来考考我们,(多媒体演示)它给我们带来了5串智慧珠,每串有几个,你们数一数。(各有10个),第一串和其他四串有什么不同?(一部分已涂色,另一部分没有涂色)下面四串你能有次序地涂一涂,把它也分成两部分吗?翻开课本第35页,用红色水彩笔在书上涂一涂,分一分,把结果填在书上,比一比谁涂得有次序。 提问:谁愿意来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涂的?怎么分的?(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涂色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评析:通过学生自主尝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充分的探讨交流,亲身体验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

7.家园落日教案

7.家园落日 莫怀戚 教学目标 一、体会作者借落日写家园、借落日场景的描绘表达浓浓乡思乡情的写作意图。 二、引导学生感悟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会对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和分析。 三、让学生尝试使用以点带面的方法表达内心美好的情怀。 教学重点 体会落日意象的描绘,及其对表达乡情方面独特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品味生动形象、温婉细腻的语言,理解修辞手法对增添文学情趣的作用。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暮鼓晨钟,岁月更迭几近无痕。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升日落中生命转瞬即逝,而心底那份时光残存的情与爱,却与落日余晖交织在一起,难以抹掉、难以忘怀。“夕阳无限好”,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格外钟情于落日。同学们在文中找找看,为什么作者独写落日而不写朝阳呢?他认为落日比朝阳好在哪里? 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作者落日余晖中的家园,感受那“更富爱心”的落日吧。 二、美文美读 1.教师提问: 同学们闭上眼睛,走入作者用优美语言描摹的美好画面中,想象出落日余晖的家园美景。同时,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作者是哪里人?他的家园在哪里?他的家园落日因何而美?同时,找出最能集中表现作者对家乡落日之爱的一个词语。 2.学生听课文朗读选段 三、走近作者 1.教师提问:这篇文章的作者莫怀戚是哪里人啊?他的家乡在哪里?

总结明确:“川东”、“重庆”。 川东重庆的风景图片(多媒体课件展示)。 2.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 莫怀戚(1951-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 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20余年,以写小说见长,也擅长散文创作。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透支时代》等。 四、自主学习 (一)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细读文章,摘录优美词语、句段。 ②作者描绘了几幅落日的画面?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 ③找出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家园落日赞美的语句,标注在书上,并思考作 者是如何表达的。 ④根据课文的旁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行文思路。 (二)给字正音,明确词语的含义和使用的好处。 苍劲恍惚柔曼浸润遂意 舐犊摇曳旷达抑或肤浅 热泪盈眶随心所欲似是而非黄桷树 五、指导阅读 (一)明晰结构 在文章中,请同学们把“川东”和“重庆”所在的句段标注出来。 顺承第一课时自主学习内容。教师提问:同学们说说看,在提到家乡落日 之前,作者还写到了哪些落日?这些落日各有什么特点? 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平原落日大海落日 各自的特点见书(略) 总结明确:本文的行文结构就是开篇点题、揭示文眼,奠定全文情感基调;接下来将镜头转向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平原落日、大海落日,为下文写家园 落日作铺垫、蓄气势;随后笔锋一转,描绘家园落日的奇观,赞美家园落日的 壮美。 归纳行文思路(多媒体课件展示)。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课题1讲水的组成,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初次出现化学式,为后面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服务,同时也分散了难点,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特点正处于求知欲旺盛,对化学这门新接触的课程既有浓烈的好奇心又有一些因认识不够带来的恐惧,对世界的认识还停留在宏观角度,如何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具体到抽象不能超出他们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实验方案设计采用探究教学法、实验操作采用演示教学法、物质分类采用课件展示教学法。 四、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导课使用歌曲视频、演示实验用水通电分解动画、其他知识用课件。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对水的组成形成正确的认识,了解水的化学式H2O;了解氢气的性质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并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b、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利用已有信息分析问题、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b、学习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接受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b、激发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重点、难点分析 1.水的元素组成的确定及设计实验的原理 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 七、教学过程

识字10《升国旗》教学设计

识字10《升国旗》教学设计 《升国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认识两个偏旁:大方框儿“囗”,绞丝旁“纟”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升旗,升国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升国旗。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书写课题:升国旗。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hēnɡɡuóqízhōnɡhónɡɡēqǐmeměilìzhènɡwǔ 升国旗中红歌起么美丽正五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国:音节:三拼音节。偏旁:大方框。认识偏旁:大方框,全包围结构,组词:学生说。多与少是一对反义词。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反义词 升——降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大方框儿“囗”, 绞丝旁“纟”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

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五、游戏: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拿音节卡片和生字卡片。然后拼读 六、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加一笔 口——(中)(日) 少一笔 正——(止) 中——(口) 变一笔 中——(日) 立——(平) 写偏旁 国——()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

课题:10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以及哪两个数合成10。 2、让学生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10的分与合。教学难点:有序地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手,一双手共有几根手指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分与合。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手指游戏 请小朋友伸出双手面向自己,弯曲一只大拇指,你能说两道10的分成式子吗? 接着每次弯曲一根手指,让学生说出两道式子,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教学例题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7页,数数这页书的上面画了几串珠子? 再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第一串珠子中有几颗涂色的?几颗没有涂色? 你能根据第一串珠子的涂色情况说10的分成吗? 你能接着有序地涂一涂,把每串10颗珠都分成两部分,最后根据涂色结果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独立做后,指名回答。 你还能想到什么? 10的分与合共有9道式子,你为什么只填这里5道? 你能闭上眼睛有序地说出10的分成吗? 10的合成呢?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一题:接受鲜花 向日葵姐姐看到你们肯动脑筋,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好几朵花,印在了你们的书上,就是想想做做第一题,向日葵姐姐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用铅笔在书上还还合起来是10的两朵花连起来。

2、“想想做做”第二题:验收货物 向日葵姐姐用火车给我们送来一批货物,让我们都当小验收员验收,这些货物也印在我们的书上,就是“想想做做”第二题,你能看出每辆小车上的货物是多少吗?怎么看出来的?许多车上只写了一个数,你能把缺少的数写出来吗? 3、“想想做做”第三题:找朋友 你们看题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知道为什么7是3的好朋友吗? 你能动手连一连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10的分与合

(完整版)家园落日阅读答案

家园落日阅读答案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我想起到过的许多地方,见过的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她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珠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驼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1.“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2.文章题为“家园落日”,但却先写家园之外的各种落日景象,其作用是(2分) 3.作者笔下的落日极富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限四字短语)(3分) 例:大海落日——不尽人意 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平原落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