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线图

糖代谢线图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己糖激酶

A TP

葡糖-6磷酸酶 1,6-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激酶

A TP

果糖双磷酸酶-1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 甘油

NADH

甘油激酶

A TP

6-磷酸葡萄糖内酯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NADPH+H +

6-磷酸葡萄糖酸

5-磷酸核酮糖

NADPH+H +

6-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

5-磷酸核糖

1-磷酸葡萄糖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

UTP

糖原n+1

UDP

葡萄糖

脱支酶

磷酸化酶

糖原合酶

2,6-双磷酸果糖

胰高血糖素

生糖氨基酸 丙酮酸

天冬氨酸 苹果酸

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 丙酮酸 丙酮酸

丙酮酸羧化酶

ATP

草酰乙酸

丙酮酸脱氢酶

NADH+H

+

黄素蛋白铁硫蛋白 辅酶Q

Cytb

Fe-S 蛋白 CytC1

Cyt C

NADH+H +

FADH+H +

黄素蛋白铁硫蛋白 Cytb

Cyt aa3

DNP

解偶联蛋白

A TP 合酶

A TP

ADP

热能

寡霉素

粉蝶霉素

异戊巴比妥

抗霉素A 二巯基丙醇

CO,H 2S

NADH

草酰乙酸 苹果酸

苹果酸

+谷氨酸 ←→ α-酮戊二酸+天冬门氨酸

NADH 磷酸二羟丙酮

α-磷酸甘油

NADH

G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3-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酸

NADH

ATP

乳酸

NADH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

1,6-双磷酸果糖为激活剂

A TP

丙酮酸 肝、心肌

脑、骨骼肌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磷酸戊糖途径

糖异生关键步骤

1. 肝中己糖激酶Km 值较高,故肝中糖分解代谢不活跃。外周组织Km 值较低,反之。

2. 体内可以葡萄糖经戊糖途径生成核糖,亦可逆向生成核糖。人类以前者为主,但及组织

因缺乏脱氢酶,故以后种方式生成核糖。 3.

乙酰CoA 草酰乙酸

乙酰CoA

琥珀酸

延胡索酸

苹果酸

草酰乙酸

柠檬酸合酶

顺乌头酸

异柠檬酸

琥珀酰CoA

琥珀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NADH+H +

FADH+H +

柠檬酸

α-酮戊二酸

乳酸

甘氨酸 ALA

胆色素原

粪卟啉原

血红素

胆绿素

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胆红素

胆素原

胆素 加氧酶 还原酶

细菌

氧化 Hb 的合成

血红素的降解

2,3-BPG

缺O2时激活

脂肪大量动员是丙酮酸沿此分解为草酰乙酸以供与乙酰辅酶A 迅速反应,否则可造成血酮体升高

第10章 糖代谢答案

第十章糖代谢(编辑习题时删去答案即可) 一、名词解释 1.乳酸发酵: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形成乳酸的过程。 2.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如甘油、丙酮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3.糖尿:人类和其他动物在糖代谢反常情况下,尿中有显著的葡萄糖或其它糖类出现的现象。 二、填空题 1. EMP途径中的第一个需要ATP参与的反应是__己糖激酶催化的,第一个产生ATP的反应是_甘油醛-3-磷酸激酶__催化的。 2.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净产生__2___个ATP,而有氧条件下净产生___8___个ATP,丙酮酸再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又可净产生___30___个ATP(NADH产生的ATP按整数计算)。 3.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4.丙酮酸脱氢酶所催化的丙酮酸氧化脱羧是葡萄糖代谢中第一个产生__CO2__的反应。 5.TCA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__柠檬酸______,是由___柠檬酸合酶___催化产生的。 6.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_异柠檬酸脱氢酶____和__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__催化的。7.戊糖磷酸途径是__葡萄糖____氧化的另一条主要途径,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在细胞的__细胞质___内进行。 8.通过戊糖磷酸途径可以产生_NADPH___和___核糖5-磷酸____等重要化合物。 9.糖酵途径中的三个调节酶是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10.丙酮酸脱氢酶系包括3种酶和6种辅助因子。3种酶是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6种辅助因子分别是TPP、硫辛酸、 NAD、FAD、 CoA 、Mg2+。 11.合成糖原的前体分子是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糖原分解的产物是D-葡萄糖和磷酸。 12.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__异柠檬酸裂解酶__和_苹果酸合成酶__。 13.经长期进化后,高等真核细胞的生物化学反应被精确地局限在细胞的特定部位,戊糖磷酸途径在细胞的细胞溶胶部位进行,糖酵解过程在细胞的细胞溶胶部位进行,TCA循环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部位进行,氧化磷酸化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部位进行。 三、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试从其中选出一个) 1.下列激酶中哪些参与了EMP途径,分别催化途径中三个不可逆反应?( D ) (A) 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 (B) 葡萄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C) 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D) 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2.下列哪个途径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 B ) (A) 糖酵解途径 (B) 三羧酸循环 (C) 戊糖磷酸途径 (D) 脂肪酸合成(从头合成) 3.糖原中一个糖基转变为2分子乳酸,可净得几分子ATP?( B ) (A) 1 (B) 2 (C) 3 (D) 4 4.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是丙酮酸脱氢酶组分?( C ) (A) TPP (B) 硫辛酸 (C) FMN (D) Mg2+ 5.下述哪种情况可导致丙酮酸脱氢酶系活性升高?( D ) (A) ATP/ADP比值升高 (B) CH3COCoA/CoA比值升高 (C) NADH/NAD+比值升高 (D) 能荷下降 6.用于糖原合成的葡萄糖—1—磷酸首先要经什么化合物的活化?( D ) (A) ATP (B) CTP (C) GTP (D) UTP 7. 下列哪一个酶与丙酮酸生成糖无关? (C) (A) 果糖二磷酸酶(B) 丙酮酸激酶(C) 丙酮酸羧化酶(D) 醛缩酶 8. 磷酸果糖激酶的变构激活剂是:( D ) (A) ADP (B) 1,6-二磷酸果糖(C) ATP (D) 2,6-二磷酸果糖

能量代谢(思维导图)

能量代谢{ 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能量来源: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分子结构蕴藏的化学能被氧化分解时释放出的化学能营养物质代谢过程中的能量转换{糖:供给机体生命活动所需(50%?70%)能量脂肪:储存和供给(30%?50%)能量蛋白质:特殊情况下供能(微量)可利用能量形式{ATP 既是直接供能物质,又是能量储存的重要形式磷酸肌酸(CP )其它高能化合物(CP 可认为是ATP 的储存库)能量的利用:50%以上直接化为热能维持体温,其余部分以化学能形式储存于ATP 等高能化合物的高能键中能量平衡{摄入能量小于消耗能量,体重减少,负平衡摄入能量等于消耗能量,体重不变,“收支”平衡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体重增加,正平衡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大于24超重,大于28肥胖)能量代谢测定{ 食物氧热价:食物氧化时消耗1LO 2所产生的能量呼吸熵:RQ =CO 2产生量O 2消耗量食物热价:1g 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整体水平影响的主要因素{ 肌肉活动(通常可用能量代谢率作为评估肌肉活动强度的指标)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超过30℃,代谢率增加,化学反应加快。因需以出汗增多,呼吸、循环功能增强来进行散热)精神活动(平静思考问题时产热量增加不超过4%;处于精神紧张时,能量代谢率可增加10%以上)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后一段时间内,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能量代谢率增高的现象)调控能量代谢神经和体液因素{下丘脑对摄食行为调控激素对能量代谢过程调节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率(BMR):机体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消耗量能量代谢率影响因素:{与体重不成比例关系,与体表面积成正比BMR 一般男性平均值比女性高,儿童比成人高,年龄越大代谢率越低BMR 正常范围相对值在±15%之内{甲状腺功能低下时,比正常值低20%?40%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比正常值高25%?80%体温每升高1℃,BMR 升高13%左右

代谢与平衡基础知识要点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基础知识点 第一节 食物与摄食 2.食物中的七大类营养素主要有水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无机盐 、维生素 和粗纤维 等。 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如缺 锌 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缺铁易贫血,缺钙易患佝偻症,缺碘易甲状腺肿大。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吸收脂肪,预防心血管疾病。 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 名称 缺乏症 主要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 肝、鸡蛋黄、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脚气病 牛肉、肾脏、谷类种皮、豆类 维生素C 坏血病 蔬菜、水果 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 肝脏、鸡蛋、鱼肝油(嗮太阳自身合成) 5(1)海葵——触手捕食 (2)昆虫——口器:舐吸式——蝇类 虹吸式——蝶类 咀嚼式——蝗虫、蚕 嚼吸式——蜜蜂、蜂类 刺吸式——蚊类 (3)鱼类——滤过方式(4)青蛙——舌(舌根倒生)(5)啄木鸟——喙 (6)猫——可伸缩的钩爪和发达的犬齿(7)蛇——头部具有能感受红外线刺激的器官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牙的组成:①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 ; ③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是:[1]牙釉质; ④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病菌 已侵入[ 3 ] 牙髓腔 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 ⑤保护牙齿要做到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破坏牙骨质 →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3)牙齿的作用: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发音和语言。 (4)牙的分类: ①形态和功能分:切牙(8颗)、尖牙(4颗)、前磨牙(8颗)、磨牙(12颗) ②存在时间分:乳牙(20颗)、恒牙(32颗)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 和 消化腺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 消化液 作用下消化。 (1)消化道: 口腔 、 咽 、 食道 、 胃 、 小肠 、 大肠 、 肛门 。 (2)消化腺: 唾液腺 、 胃腺 、 肝脏 、 肠腺 、 胰腺 。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含消化酶) 流入部位 消化物质 唾液腺 唾液(淀粉酶) 口腔 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 胃液(蛋白酶)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肝脏 胆汁(不含消化酶) 暂存胆囊流入小肠 促进脂肪消化 胰腺 胰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 小肠 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一 二 三

第十章 糖类代谢习题

第十章糖类代谢习题 一、填空 1.由6-磷酸葡萄糖进入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的趋势主要取决于细胞对己糖激酶和葡萄 糖-6-磷酸两者的相对需要量。 2.糖异生的原料是甘油、丙酮酸、乳酸,生糖氨基酸等 3.糖酵解中,丙酮酸加氢变成乳酸时,其中2H由NADH提供。 4.每一轮三羧酸循环可产生1分子GTP,3分子NADH和1分子FADH。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厌氧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C ) A、丙酮酸 B、乙醇 C、乳酸 D、CO2 2、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 A )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等。 A、NADPH+H+ B、NAD+ C、ADP D、CoASH 3、磷酸戊糖途径中需要的酶有(C )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6-磷酸果糖激酶 C、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D、转氨酶 4、下面哪种酶既在糖酵解又在葡萄糖异生作用中起作用?( B ) A、丙酮酸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1,6-二磷酸果糖激酶 D、已糖激酶 5、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 B ) A、糖酵解 B、TCA循环 C、磷酸戊糖途径 D、氧化磷酸化作用 6、在TCA循环中,下列哪一个阶段发生了底物水平磷酸化?(B ) A、柠檬酸→α-酮戊二酸 B、α-酮戊二酸→琥珀酸 C、琥珀酸→延胡索酸 D、延胡索酸→苹果酸 7、下列化合物中哪一种是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B ) A、生物素 B、FAD C、NADP+ D、NAD+ 8、糖酵解是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的。( B ) A、线粒体基质 B、胞液中 C、内质网膜上 D、细胞核内 9、糖异生途径中哪一种酶代替糖酵解的己糖激酶?(C ) A、丙酮酸羧化酶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C、葡萄糖-6-磷酸酯酶 D、磷酸化酶 10、糖原分解过程中磷酸化酶催化磷酸解的键是(C ) A、a-1,6-糖苷键 B、b-1,6-糖苷键 C、a-1,4-糖苷键 D、b-1,4-糖苷键 11、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2H的辅助因子是(C ) A、FAD B、CoA C、NAD+ D、TPP 12、酵解过程中的脱H反应是( C ) A.F-6-P→F-1,6-BP B.3-P-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C.3-磷酸甘油醛→1,3-DP-甘油酸 D.3-P甘油酸→磷酸烯醇或丙酮酸 E.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13、.糖在体内的主干代谢途径是( A ) A.有氧氧化 B.酵解途径 C.戊糖途径 D.合成糖原 E.转变成脂肪 14、糖原中一个葡萄糖残基转变成两分子乳酸净生成的ATP数是(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第十一章 糖类代谢--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十一章糖类代谢 第一节概述 一、特点 糖代谢可分为分解与合成两方面,前者包括酵解与三羧酸循环,后者包括糖的异生、糖原与结构多糖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还有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糖代谢受神经、激素和酶的调节。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组织,其代谢情况有很大差异。脑组织始终以同一速度分解糖,心肌和骨骼肌在正常情况下降解速度较低,但当心肌缺氧和骨骼肌痉挛时可达到很高的速度。葡萄糖的合成主要在肝脏进行。不同组织的糖代谢情况反映了它们的不同功能。 二、糖的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 淀粉是动物的主要糖类来源,直链淀粉由300-400个葡萄糖构成,支链淀粉由上千个葡萄糖构成,每24-30个残基中有一个分支。糖类只有消化成单糖以后才能被吸收。 主要的酶有以下几种: 1.α-淀粉酶哺乳动物的消化道中较多,是内切酶,随机水解链内α1,4糖苷键,产生α-构型的还原末端。产物主要是糊精及少量麦芽糖、葡萄糖。最适底物是含5个葡萄糖的寡糖。 2.β-淀粉酶在豆、麦种子中含量较多。是外切酶,作用于非还原端,水解α-1,4糖苷键,放出β-麦芽糖。水解到分支点则停止,支链淀粉只能水解50%。 3.葡萄糖淀粉酶存在于微生物及哺乳动物消化道内,作用于非还原端,水解α-1,4糖苷键,放出β-葡萄糖。可水解α-1,6键,但速度慢。链长大于5时速度快。 4.其他α-葡萄糖苷酶水解蔗糖,β-半乳糖苷酶水解乳糖。 二、吸收 D-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可被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不能消化的二糖、寡糖及多糖不能吸收,由肠细菌分解,以CO2、甲烷、酸及H2形式放出或参加代谢。 三、转运 1.主动转运小肠上皮细胞有协助扩散系统,通过一种载体将葡萄糖(或半乳糖)与钠离子转运进入细胞。此过程由离子梯度提供能量,离子梯度则由Na-K-ATP酶维持。细菌中有些糖与氢离子协同转运,如乳糖。另一种是基团运送,如大肠杆菌先将葡萄糖磷酸化再转运,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供能。果糖通过一种不需要钠的易化扩散转运。需要钠的转运可被根皮苷抑制,不需要钠的易化扩散被细胞松驰素抑制。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肌肉和脂肪组织是通过被动转运。其膜上有专一受体。红细胞受体可转运多种D-糖,葡萄糖的Km最小,L型不转运。此受体是蛋白质,其转运速度决定肌肉和脂肪组织利用葡萄糖的速度。心肌缺氧和肌肉做工时转运加速,胰岛素也可促进转运,可能是通过改变膜结构。 第二节糖酵解 一、定义 1.酵解是酶将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生成ATP的过程。它是动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有氧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O2和水,酵解生成的NADH则经呼吸链氧化产生ATP和水。缺氧时NADH把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 2.发酵也是葡萄糖或有机物降解产生ATP的过程,其中有机物既是电子供体,又是电子受体。根据产物不同,可分为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乙酸、丙酸、丙酮、丁醇、丁酸、琥珀酸、丁二醇等。 二、途径 共10步,前5步是准备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三碳糖,消耗2分子ATP;后5步是放能阶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整理

一、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七大类。(1)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水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2)糖类——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类包括淀粉、蔗糖、麦芽糖、葡萄糖等,在大米、小麦、马铃薯等食物中含量较多,是人体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类。 (3)蛋白质——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材料 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材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脂肪——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 当人体内的糖类氧化分解不足以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能量时,才会分解脂肪提供能量。(5)无机盐——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它们不能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粗纤维(食物纤维)——促进消化 食物纤维主要由纤维素组成,是一类不能被消化吸收的物质,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7)维生素——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 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但它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关系极大。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都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二、热量价 动物的生命活动消耗能量,能量是由食物供给的。那么,食物中是否真的含有能量?同样质量的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一样多吗?究竟哪种物质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呢?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实验前要注意以下问题: (1)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2)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食物种类应具有典型性,如富含糖类的、富含脂肪的、富含蛋白质成分的等,以便进行比较。 (3)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焦的热能。 (4)为比较不同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对实验原料应进行必要的称量。 实验进行时,要注意燃烧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时的着火点,一般燃烧2分钟~3分钟材料会燃尽,而试管中的温度会明显上升。 通过实验,知道食物中蕴含能量,从而得出热量价的概念: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叫热量价。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三类物质中,热量价最高的是脂肪。 三、动物的摄食 动物需要从食物中获取生存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各种动物获取食物的手段各不相同,各自具有自己特有的捕食方式和捕食器官。 (1)海葵——用触手来捕食 (2)昆虫——取食的器官是口器 ①蝶类的虹吸式口器; ②蝗虫的咀嚼式口器; ③密封的嚼吸式口器;

脂代谢思维导图

脂质代谢是指人体吸收的大部分脂肪被胆汁乳化成小颗粒。胰腺和小肠分泌的脂肪酶将脂肪中的脂肪酸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单甘酯(有时完全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如甘油,短链和中链脂肪酸,被小肠吸收到血液中。单甘油脂和长链脂肪酸被吸收后,甘油三酯在小肠细胞中重新合成,乳糜微粒由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形成,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基本情况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人体脂肪酸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人体自身合成;另一种是人体自身合成。另一个是食物供给,特别是一些人体无法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它们被称为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和α-亚麻酸。 磷脂:由甘油和脂肪酸、磷酸和氮化合物制成。 鞘磷脂:结合鞘磷脂和脂肪酸的脂类。磷酸被称为鞘磷脂,糖被称为鞘磷脂。 胆固醇脂质:胆固醇是由胆固醇和脂肪酸结合形成的。 甘油三酯代谢

甘油三酯的合成与代谢 1合成零件和原材料 甘油三酯代谢 甘油三酯代谢 肝脏、脂肪组织和小肠是重要的合成部位。肝脏的合成能力最强。注意:肝细胞可以合成脂肪,但不能储存脂肪。合成后,应与载脂蛋白和胆固醇结合形成一种极低密度脂蛋白,可输送到血液中,输送到肝外组织储存或利用。如果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不能及时转运,就会形成脂肪肝。脂肪细胞是人体合成和储存脂肪的仓库。甘油三酯合成所需的甘油和脂肪酸主要由葡萄糖代谢提供。其中,甘油由糖酵解产生的二羟丙酮磷酸酯转化而成,脂肪酸由糖的氧化分解产生的乙酰辅酶A合成。 2合成的基本过程

①单甘酯途径:这是肠黏膜细胞合成脂肪的途径。甘油三酯是由单甘酯和脂肪酸合成的。②甘油三酯途径:肝细胞和脂肪细胞的合成途径。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不能利用游离甘油,只能利用葡萄糖代谢提供的3-磷酸甘油。 分解代谢 在脂肪细胞中激素敏感的甘油三酯的作用下,脂肪被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释放到血液中氧化其他组织。甘油激酶>甘油磷酸>磷酸二羟丙酮>糖酵解或好氧氧化。它还可以转化为乙醇酸,然后通过β-氧化作用输送到各种组织。 脂肪酸分解代谢-β-氧化 在充足的供氧条件下,脂肪酸可分解成乙酰辅酶a,完全氧化为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除了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都能氧化脂肪酸,因为脂肪酸不能穿过血脑屏障。具体氧化步骤如下: 1脂肪酸被激活形成酰基辅酶A。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食物与营养 【中考考点】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牙的结构和功能等 【常考题型】选择题、资料分析题 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外完全燃烧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热量价。不同物质的热量 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千焦,糖类为千焦,脂肪为 千焦。 2. 食物中的七大类营养素 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 和粗纤维等。 3 ?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 : 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 占人体细胞干重的 50鳩上;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没有蛋白质就 脂肪:生物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 (2) 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f 微生物发酵f 产生酸性物质 f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f 破坏牙骨质 f 牙髓腔受到破坏 f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食物残留在牙面上 f 牙釉质受破坏 f 牙本质受破坏 f 牙髓受破坏 (3) 牙齿的作用: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发音和语言。 (4) 牙的分类: ① 成分上分:牙本质、牙骨质(牙根部分)、牙髓腔 (牙髓、神经、血管) ② 形态和功能分:切牙(8颗)、尖牙(4颗)、前磨牙(8颗)、磨牙(12颗) ③ 存在时间分:乳牙(20颗)、恒牙、智牙 无机盐:构成组织(如磷一细胞膜)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缺Ca 、P —骨质疏松症;缺 Fe —缺铁性贫血;缺 Zn —食欲下降,影响生长发育;缺 I —甲状腺肿大。 维生 粗纤维:促进消化。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的蠕 动,有利于及时排便。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吸收脂肪,预防心血管疾病。 4 ?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 名称 缺乏症 主要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 肝、鸡蛋黄、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脚气病 牛肉、肾脏、谷类种皮(麦麸)、豆类 维生素B2 口角炎、唇裂症 酵母、大豆、胚芽、肝 维生素B12 恶性贫血 肝、奶、肉、蛋 维生素C 坏血病 蔬菜、水果 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 肝脏、鸡蛋、鱼肝油(嗮太阳自身合成) 维生素E 肌肉萎缩 谷物胚芽、绿叶 5.动物的摄食: (1) (2) 海葵——触手捕食 昆虫一一口器:舐吸式一一蝇类 虹吸式一一蝶类 咀嚼式一一蝗虫、蚕 嚼吸式——蜜蜂、蜂类 刺吸式——蚊类 鱼类 滤过方式(4)青蛙 舌(舌根倒生)(5)啄木鸟 喙 猫一可伸缩的钩爪和发达的犬齿( 7)蛇一头部具有能感受红外线刺激的器官 (3) (6)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 牙的组成:①一: 牙冠 牙根。 ② 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③ 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是 ④ 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⑤ 保护牙齿要做到饭后漱口, ;二: 牙颈 ;三 牙本质 ; :[1]牙釉质; 病菌 已侵入[3 ] 牙髓腔 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 早晚刷牙 。

脂代谢思维导图

脂代谢思维导图 甘油三酯代谢过程合成代谢 1、合成部位及原料 肝、脂肪组织、小肠是合成的重要场所,以肝的合成能力最强,注意:肝细胞能合成脂肪,但不能储存脂肪。合成后要与载脂蛋白、胆固醇等结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入血运到肝外组织储存或加以利用。若肝合成的甘油三酯不能及时转运,会形成脂肪肝。脂肪细胞是机体合成及储存脂肪的仓库。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甘油及脂肪酸主要由葡萄糖代谢提供。其中甘油由糖酵解生成的磷酸二羟丙酮转化而成,脂肪酸由糖氧化分解生成的乙酰CoA合成。 2、合成基本过程 ①甘油一酯途径:这是小肠粘膜细胞合成脂肪的途径,由甘油一酯和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②甘油二酯途径:肝细胞和脂肪细胞的合成途径。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因而不能利用游离甘油,只能利用葡萄糖代谢提供的3-磷酸甘油。 分解代谢

即为脂肪动员,在脂肪细胞内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的酶作用下,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氧化。甘油甘油激酶-->3-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糖酵解或有氧氧化供能,也可转变成糖脂肪酸与清蛋白结合转运入各组织经β-氧化供能。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β-氧化 在氧供充足条件下,脂肪酸可分解为乙酰CoA,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大多数组织均能氧化脂肪酸,但脑组织例外,因为脂肪酸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其氧化具体步骤如下: 1.脂肪酸活化,生成脂酰CoA。 2.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因为脂肪酸的β-氧化在线粒体中进行。这一步需要肉碱的转运。肉碱脂酰转移酶是脂酸β氧化的限速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是脂酸β-氧化的主要限速步骤,如饥饿时,糖供不足,此酶活性增强,脂肪酸氧化增强,机体靠脂肪酸来供能。 3.脂肪酸的β-氧化。丁酰CoA经最后一次β氧化:生成2分子乙酰CoA,故每次β氧化1分子脂酰CoA生成1分子FADH2,1分子NADH+H+,1分子乙酰CoA,通过呼吸链氧化前者生成2分子ATP,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1~3节)

双休课堂——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同步测试卷(十九)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1~3节)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得分_______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4分) 1.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在抽取静脉血时,护士常用橡皮条扎住上臂,小臂上的静脉血管往往会变得格外明显。这与下面哪项生物学知识没有直接联系…………( ) A.静脉内的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 B.静脉都分布得很浅 C.静脉血管腔较大 D.静脉内有瓣膜 2.血液经过肺循环后,其主要变化是……………………………………………( ) A.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B.血液中的养料变成了废物 C.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D. 血液中的废物变成了养料 3.在血液循环系统中,位于左心室和股动脉之间的血管是……………………( ) A.肺动脉 B.主动脉 C. 上、下腔静脉 D.肺静脉 4.在膳食中,需要量小,但对人体的作用却是很大的是……………………………( ) A. 糖类和脂肪 B.无机盐和维生素 C.无机盐和蛋白质 D.维生素和蛋白质5.有一同学在小烧杯中倒人l0毫升植物油,加人一组消化液,并充分振荡,置于37℃的温水中1小时左右,植物油不见了,你认为这一组消化液是…………………( ) A.唾液、胆汁、胃液 B.胆汁、肠液、胰液 C.胃液、肠液、唾液 D.胰液、肠液、唾液 6.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催化作用大大降低,原因是……………………( ) A.酶发挥催化作用只有一次 B.胃蛋白酶被小肠稀释 C.小肠内的温度高于胃内的温度 D.小肠的酸碱度比胃内的酸碱度高 7.能促进人体小肠对钙、磷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促进儿童骨骼正常发育的维生素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8.最近,旅美中国学者章蓓和美国、瑞典、西班牙的科学家们合作研究,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于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了一扇全新之门”,它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就能进行治疗,而不必注射胰岛素。关于文中“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的一项…………………………………………………………( ) A.该化合物应该是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 B.该化合物应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 C.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 D.该化合物应该是蛋白质 9.下列蛋白质在体内代谢的图解中,各字母表示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依次是…………( ) A.消化、吸收、运输、分解、能量 B.消化、吸收、合成、分解、氨基酸 C.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能量 D.消化、吸收、合成、排泄、能量 10.龋齿的形成过程是………………………………………………………( ) A.食物残留在牙面上→牙釉质受破坏→牙腔受破坏→牙质受破坏

第十九章糖代谢讲解

第十九章糖代谢 自养生物 分解代谢 糖代谢包括异养生物 自养生物 合成代谢 异养生物 能量转换(能源) 糖代谢的生物学功能 物质转换(碳源) 可转化成多种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转化成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 糖的磷酸衍生物可以构成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NAD、F AD、DNA、RNA、A TP。 分解代谢:酵解(共同途径)、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合成代谢:糖异生、糖原合成、结构多糖合成以及光合作用。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受神经、激素、别构物调节控制。 第一节糖酵解glycolysis 一、酵解与发酵 1、酵解glycolysis (在细胞质中进行) 酵解酶系统将Glc降解成丙酮酸,并生成A TP的过程。它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Glc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 在好氧有机体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产生的NADH经呼吸链氧化而产生A TP和水,所以酵解是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前奏。 若供氧不足,NADH把丙酮酸还原成乳酸(乳酸发酵)。 2、发酵fermentation 厌氧有机体(酵母和其它微生物)把酵解产生的NADH上的氢,传递给丙酮酸,生成乳酸,则称乳酸发酵。 若NAPH中的氢传递给丙酮酸脱羧生成的乙醛,生成乙醇,此过程是酒精发酵。 、视网膜。

二、糖酵解过程(EMP) Embden-Meyerhof Pathway ,1940 在细胞质中进行 1、反应步骤 酵解途径,三个不可逆步骤是调节位点。 (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G-6-P 反应式 此反应基本不可逆,调节位点。△G0= - 4.0Kcal/mol使Glc活化,并以G-6-P形式将Glc限制在细胞内。 催化此反应的激酶有,已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 激酶:催化A TP分子的磷酸基(r-磷酰基)转移到底物上的酶称激酶,一般需要Mg2+或Mn2+作为辅因子,底物诱导的裂缝关闭现象似乎是激酶的共同特征。 己糖激酶与底物结合时的构象变化 已糖激酶:专一性不强,可催化Glc、Fru、Man(甘露糖)磷酸化。己糖激酶是酵解途径中第一个调节酶,被产物G-6-P强烈地别构抑制。 葡萄糖激酶:对Glc有专一活性,存在于肝脏中,不被G-6-P抑制。Glc激酶是一个诱导酶,由胰岛素促使合成, 肌肉细胞中已糖激酶对Glc的Km为0.1mmol/L,而肝中Glc激酶对Glc的Km为10mmol/L,因此,平时细胞内Glc浓度为5mmol/L时,已糖激酶催化的酶促反应已经达最大速度,而肝中Glc激酶并不活跃。进食后,肝中Glc浓度增高,此时Glc激酶将Glc转化成G-6-P,进一步转化成糖元,贮存于肝细胞中。 (2)、G-6-P异构化为F-6-P 反应式: 由于此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很小,反应可逆,反应方向由底物与产物的含量水平控制。 此反应由磷酸Glc异构酶催化,将葡萄糖的羰基C由C1移至C2,为C1位磷酸化作准备,同时保证C2上有羰基存在,这对分子的β断裂,形成三碳物是必需的。 (3)、F-6-P磷酸化,生成F-1.6-P 反应式: 此反应在体内不可逆,调节位点,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 磷酸果糖激酶既是酵解途径的限速酶,又是酵解途径的第二个调节酶 (4)、F-1.6-P裂解成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DHAP) 反应式: 该反应在热力学上不利,但是,由于具有非常大的△G0负值的F-1.6-2P的形成及后续甘油醛-3-磷酸氧化的放能性质,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同时在生理环境中,3-磷酸甘油醛不断转化成丙酮酸,驱动反应向右进行。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和体会范文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和体会范文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和体会范文 我们在教学生学习生物和化学课程的时候,作为一名生化老师,在生化教学工作中,要学会自觉的进行认真的总结和探索,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生物化学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体会篇1 什么是生物化学,相信这个问题对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一领域的人来说是很陌生的,那么我们首先要来先了解和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识点吧。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科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本质的科学。也是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手段。生物化学不但可以在生物体内研究各种生命现象,还可以在体外研究生命现象的某个过程。 首先来说说生物化学的静态部分。基础生物化学从第一章开始到第六章完,我们学习了细胞中各种组分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小分子如何形成生物大分子,或进一步形成大分子聚集体。从了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开始,我们学习了核酸、酶、维生素、辅酶、生物膜。核酸作为生命的遗传物质,有DNA和RNA两种类型,对生命的延续以及新物种的诞生都提供了理论依据。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

础。然而我们都知道单成分的催化活性依赖于酶活性中心三维结构上靠得很近的少数氨基酸残基,而双成分酶必须与辅基或辅酶等蛋白质的辅助因子成分结合才能表现出酶的全部活性,于是维生素就成了不可少的一种物质,比如当体内缺乏维生素B2时人体就会引起口角炎、皮肤炎等病症,可见学习基础生物化学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 从第一章开始。我们就学习了基础生物化学的动态部分,当然这个部分与静态部分是离不开的,且是建立在静态部分上进行的。这部分讲得最多的就是代谢,代谢包括物质代谢与相传伴的能量代谢。在分解代谢过程中,营养物质蕴藏的化学能便释放出来,比如糖类代谢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机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不管是糖类、蛋白质、脂肪,还是核酸代谢对我们生命活动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联系,而且这些联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都是要通过必要的生物化学手段才能够去认识清楚,进而对解释、揭示生命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二章到第十三章,就介绍了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这些物质合成所需要的原料、模板、酶以及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进行讲解。这对于我们去控制他们的合成,有了理论基础和可行性。当我们不需要他们合成时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实现,比如我们可以用利福平、利福霉素去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对治疗结核等病症起了很大的作用。 基础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也有很多联系,我们大一是就已经学习

第七章糖代谢答案

第七章糖代谢答案 名词解释: 1、糖酵解途径: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许多中间步骤分解为乳酸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氧化。这个分解过程与酵母生醇发酵大致相同,因此糖的无氧氧化又称为糖酵解。 2、糖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3、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是指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柠檬酸经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又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过程。 4、糖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填空题 1.无氧氧化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 2.细胞液乳酸 3.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 4.4 2 5.乙酰辅酶A 草酰乙酸 4 2 1 12 6.细胞液线粒体36 38 7.葡萄糖糖原 8.磷酸戊糖途径戊糖 9.肝脏肾脏 10. 糖异生作用 简答题 1.简述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糖酵解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迅速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例如剧烈运动时,骨骼肌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则糖酵解过程加强,以补充运动所需能量。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严重贫血、失血、休克、呼吸障碍、循环障碍等,因氧供应不足,组织细胞也可增强糖无氧分解,以获得少量能量。 (2)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某些组织细胞如红细胞、视网膜、睾丸、白细胞、肿瘤细胞等,其所需能量仍由糖酵解供应。红细胞缺少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分解,维持红细胞结构和功能所需的能量全部依赖糖无氧分解获得。 (3)为体内其它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

2.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特点: (1)三羧酸循环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2)三羧酸循环是机体主要的产能途径,每一次三羧酸循环共生成12分子ATP。 (3)三羧酸循环是单向反应体系。 生理意义: (1)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2)三羧酸循环是体内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通路 (3)糖有氧氧化是体内物质代谢相互联系的枢纽 3.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生成5-磷酸核糖 (2)生成NADPH

第十章糖代谢

第十章糖代谢 一:填空题 1.体内糖原降解选用____________方式切断α-1,4-糖苷键,选用___________方式切断α-1,6-糖苷键。对应的酶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 2.水解淀粉的酶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前者主要存在于动物消化道中,后者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其中________________可以越过支链作用,催化活力较高。 3. 糖异生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饥饿或酸中毒等病理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进行糖异生。 4.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氧化、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_____途径。实际上葡萄糖有氧分解的前十步反应也与之相同。 5.________________酶催化的反应是EMP途径中的第一个氧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分子中的磷酸基转移给ADP生成ATP,是EMP途径中的第一个产生A TP 的反应。 6.EMP途径中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是________________酶催化甘油酸-2-磷酸的分子内脱水反应,造成分子内能量重新排布,产生高能磷酸键,后者通过酶的作用将能量传给ADP生成ATP。 7.葡萄糖的无氧分解只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分子ATP,而有氧分解可以产生________________分子ATP。 8. 乳酸脱氢酶在体内有5种同工酶,其中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对________________亲和力特别高,主要催化________________反应。 9.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________________抑制剂。 10.丙酮酸脱氢酶系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它所催化的丙酮酸氧化脱羧是葡萄糖代谢中第一个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11.TCA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所催化的反应是该循环的主要限速反应。 12.TCA循环中有二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催化。脱去的中的C原子分别来自于草酰乙酸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3.将乙酰CoA的二个C原子用同位素标记后,经一轮TCA循环后,这两个同位素C 原子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二轮循环后这两个同位素C原子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 14.TCA循环中大多数酶位于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_位于线粒体内膜。 15.糖酵解产生的必需依靠________________系统或________________系统才能进入线粒体,分别转变为线粒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6.戊糖磷酸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代谢的另一条主要途径,广泛存在于动、植、微生物体内,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内进行。 17.通过戊糖磷酸途径可以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些重要化合物。 18. 在外周组织中,葡萄糖转变为乳酸,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经糖原异生再变为葡

科学九年级(上)代谢与平衡》全章测试

科学九年级(上)代谢与平衡》全章测试 学号 一、选择题(130每题2分) 1、英国科学家哈维曾做过一个实验,用丝带扎紧人的上臂时,发现丝带上方(近心端):血管A鼓胀起来,血管B变扁,而在丝带下方(远心端)发现:血管C鼓胀起来,血管D变扁,试判断 A、 B、 C、D血管依次为() A、动脉、动脉、静脉、静脉 B、动脉、静脉、动脉、静脉 C、动脉、静脉、静脉、动脉 D、静脉、动脉、静脉、动脉 2、人体消化道各段的吸收能力不同,胃能吸收() A、葡萄糖、酒精 B、水、酒精 C、无机盐、酒精 D、氨基酸、酒精 3、病人发烧后常常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其根本原因是()

A、吃进去的食物来不及消化 B、胃里的食糜没有排空 C、37℃的正常体温是酶催化作用的适宜温度 D、食物残渣难以排出 4、小张刷牙常常会出血,很可能是缺乏(),医生建议他多吃() A、维生素 A、鸡蛋 B、维生素 B、排骨 C、维生素 C、新鲜蔬菜 D、维生素 D、牛奶 5、血液在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6、小明用电子手表自测心率为75次/分钟,那么,他的心动周期(心脏跳动1次所需的时间)是() A、0、5秒

B、1秒 C、0、8秒 D、60秒 7、下列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的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8、某人大腿受外伤,伤口出血、血色暗红、血液流动缓慢,止血的正确方法是() A、在伤口上方止血 B、用消毒纱布包扎 C、在伤口下方止血 D、让血液自然凝固 9、患急性肺炎的病人验血,往往会出现下列哪一种现象?() A、白细胞增多 B、红细胞增多 C、血小板减少 D、血红蛋白增多 1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其心脏() A、心率较快,每搏输出量大

脂类代谢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生物化学课程体系能量代谢(能量变化)能量释放反应,能量吸收反应(耦合)生物化学静态生物化学(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动态生物化学(物质代谢和调控)基础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和调控)糖,脂质,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激素)组成:元素组成特征,组分分子组成特征(可修饰性)结构:一级结构,空间结构,作用力(共价和非共价),主链的单调重复性,分支的可变性链,异构和构象,以及一级和二级结构。性质:物理,化学和生物功能:生物功能的主要和次要经验: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信息的载体(携带,反射,传递和表达);秩序是信息载体的基础;链的长度,数量和缠绕方式是信息承载能力的基础。葡萄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细胞定位,关键酶,代谢产物,反应特性,调节。合成代谢:从头合成,半合成(补救合成)分解代谢:水解,磷酸化,硫水解,焦磷酸水解:各种代谢途径的意义和生理功能。复制,转录,翻译(DNA合成,RNA合成,蛋白质合成)的定义,核酸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系统(模板,酶,原料,辅因子),方向,模式,特征,过程(起始和延伸)。终止),处理修改。基因表达的调控,操纵子模式(概

念,结构,调控模式)。经验:基因表达的内容,调控和意义。重要的多糖组成特征:二糖单元,方向,糖苷键,分支重要的二糖结构:单糖类型,构型,序列,糖苷键肽聚糖:组成,功能蛋白聚糖:组成,功能化学性质:可还原性,氧化,糖苷形成,酯形成,显色反应,鉴定和其他物理特性:旋光(比旋光),可变旋光单糖衍生物:复合多糖,例如磷酸糖,氨基糖,糖醇,糖苷,脱氧糖等。多糖:类型,组成,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化学糖蛋白:组成,功能性低聚糖重要的二糖性质:光学活性,氧化还原性质,重要的单糖结构的分析和鉴定:构象的书写方式(D,l,α,β),直链和环结构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7代谢与平衡(解析版)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 专题17 代谢与平衡 一、选择题 1.(2019 ·杭州4)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消化食物中的脂肪 【答案】D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解答】A 、胃壁是可以收缩的,从而改变自身的体积,这样利于暂时储存食物;故A 正确; B 、胃壁的肌肉不断蠕动,类似搅拌作用,可以让胃液与食物充分混合;故 B 正确; C、胃液的pH 约为1,酸性较强,可以杀菌、消毒等;故 C 正确; D 、胃液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不能消化脂肪;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D。 2.(2019 ·杭州8)如图是人体内血液离开左心室,经消化器官再回到左心房的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血管内血液流动方向。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的血管是()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丙和丁 D.乙和丙 【答案】B 【考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泵的作用下循一定方向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包括体循环和肺循 环,并互相联接,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

解答】在此循环过程中,甲和丁血管内流的是含氧量低的静脉血,乙和丙血管内流的是含氧量高的动脉血。乙血管动脉血中的血红蛋白为甲血管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经过肺泡内气体交换后与氧结合形成,故较甲血管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不易与氧结合。而丁血管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为丙血管动脉血中的血红蛋白经过消化器官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时与氧分离,故丁血管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较丙血管中的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 故答案为:B。 3.(2019 ·温 州11)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铝箱将一张叶片部分遮光,再光 照4 小时(如图)。去掉铝箱,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后,将观察到() A.A B. B C. C D. D 【答案】B 【考点】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该实验是为了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即没有光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遮光部位不能产生淀粉,而不遮光的部分则会产生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不变蓝色,不遮光部分会变蓝色;故答案为:B 4.(2 019 ·湖州7)荷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