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院校会计文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高职院校会计文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高职院校会计文化建设的思考

Vol.10No.2

2013年2月

第10卷第2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Feb.2013高职院校的会计文化是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财政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职学院的会计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做好会计文化建设工作对于推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很大促进作用。会计文化这个概念以前在高职院校的财务工作中很少提起,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文化建设对学校财务管理和整个资金运作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特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培养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的文化特色。加强高职院校的会计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营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提升现代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会计人员面对全体师生员工的服务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会计文化的内涵

会计文化是一个新思维,会计存在于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会计的作用会形成特定的会计理论、会计意识、会计行为,这就形成了特定的会计文化。一方面会计文化是指人类社会中会计职业领域内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会计意识形态和会计工作约束机制、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和实施过程中各种从事会计工作的手段和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会计文化可理解为会计组织文化、物质财富文化、制度建设文化、职业道德文化、行为规范及思想观念文化等内容。例如:以会计信念,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观,经济法律观等为体现的会计科学、会计理论、会计方法等。

会计文化是会计人员共同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念,作为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倡导和传播会计理念的文化形态,为会计的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文化环境的现状

加强高职院校会计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所处的会计文化环境有许多相同的好的方面,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财务部门人员结构不太合理

历史原因造成高职学院财会人员组成不合理,体现加强

会计文化建设的需要。目前的高职院校大部分财会人员来自以前的老中专学校以及成人中高职学校组并升格的高职院校,有的学校以老同志居多(以女同志为主),学历不高。他们的实践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有较高的服务意识。但财会知识陈旧,学习培训较少,利用新的财会工作手段能力有限;而新进的年青人有系统的会计理论学习基础,接受新知识快,使用新的会计工作手段能力强,在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安心职业教育财务工作,缺乏工作热情,主动服务意识欠缺,工作责任心不如老同志,向老同志学习不够虚心,在实践中学习业务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高。

财务部门人员组成结构的不合理现实中给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财务工作的文化环境建设任务艰巨,亟待解决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和谐发展,整体提高的问题。

(二)会计人员地位不高,对会计人员的职称待遇等重视不够

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在高职院校的财务工作中体现不足。任何企事业单位都是由人构成的,会计事业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人的创造和工作。学校的会计工作始终是围绕着学校的发展这个中心开展的,而会计工作是靠会计人员对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去开展的。高职院校不比本科院校,财务人员少,年龄结构不合理,职称结构也不合理。据悉我国目前1000多万财会人员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只占20%左右,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一般学校财务部门的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更低。他们在学校的地位不高,且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待遇一般,学校对财务部门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大学本科院校。特别是对一些老同志的职称待遇遗留问题落实解决不到位,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人为本的会计文化理念在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人员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三)培训学习机会少,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财政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的改革,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学习要求,综合素质要

加强高职院校会计文化建设的思考

潘超英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湖北武汉430205)

要:高职院校的会计文化是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以

及财政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职学院的会计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理解会计文化内涵,分析高职学院的会计文化现状及特点入手,提出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以创新精神塑造会计人员,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高职会计人员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使高职院校的会计人员更有信心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效率高质量做好财务工作。

关键词:高职学院;会计文化建设

78··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Xx技术职业学院 “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二五”初的15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17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6个,占35.0%;文科类专业11个,占65%。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二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0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2间、座位数4000多个;实训(实验)实15个;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

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 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 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 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3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6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7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9年共培养了近8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 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

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点滴谈

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点滴谈 2013年04月07日16:21 来源:《新会计》2013年第1期作者:乐运泉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摘要】文章以作者从事会计工作的经历和实践,叙谈会计文化内涵,提出建设中国会计文化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文化,建设,点滴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具有社会性或地域性,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会计文化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已经创造的,并且与会计相关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要指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实事上会计文化伴随着会计思想的萌芽而相应产生,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研究是近年开展的课题,现就我国会计文化建设问题谈谈个人的肤浅认识。 一、故事里蕴藏的会计文化 1.父亲的遗嘱。父亲的遗嘱之一是让我回趟老家,感谢韩叔叔的“救命之恩”。韩叔叔曾是我们生产队(村组)出纳。1970年的冬季,父亲照例出远门去挖河修堤筑路,母亲带着我们从14岁到2岁的六个兄弟姐妹在家,七口人只有20多斤大米,母亲要用树皮、草根、野冬菜等拌合每天不到2两米生活120多天,直等到出远门的50多个壮劳力回村过春节才有口粮分配。韩叔叔是留村的干部,动用了留村老弱妇幼250多人600斤应急粮中的50斤。这就是父亲说的“如果没有那50斤大米,那个冬季家里一定会饿死人”的救命之恩。大米送到我家后,韩叔叔让读私塾的哥代不识字的母亲写了收条,母亲摁上手印,韩叔叔说待队长回来审批后交给会计做账。这是在文革中农村的事情,然而动用应急粮、收条、摁手印、审批、交给会计做账,却是会计业务与会计程序,它反映的是原汁原味的会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于老百姓所认知的“一定会饿死人”可能性的存在、韩叔叔的善良与灵活果断、父亲感恩的遗愿等因素来考量,难道不是中国土壤中的会计文化本身和深厚的社会文化因缘? 2.“结绳记事”之说。数学是从结绳记事开始的,中国伏羲时代即有“结绳记事”之法的出现。据说秘鲁人的结绳法十分全面,一切社会活动都用绳结表示。我国夏商时期,最初意义上的会计凭证“书契”出现了。“黄帝命隶首作数,以率其羡,要共会,而律度量衡由是而成焉”。制定会计计量标准的思想——度量衡的出现,标志着会计记录方式的萌芽产生。13世纪意大利人卢卡·帕乔利复式记账法的问世……到今日的会计准则思想……这些足以说明,会计理论和实务、会计技术和方法、会计规范和准则、会计硬件和软件以及会计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即会计文化的内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义变化的。 3.烤红薯(苕)的记忆。1985年,我成为湖北省第一探矿工程大队首个本科毕业的财会专业大学生。天之矫子的我,经历过算盘打不准、工资表做不平衡、账簿被弄脏的尴尬;也感受过查找出因相差0.01元或者其他数据,使账簿或报表不平衡而错账,最终得到解决的那种爽快。记忆较深的是工作第一年做年终决算,从出纳、记账、复核、成本、主管会计到科长,连续半个月手工加算盘,加班到凌晨一两点(也有过通宵)。每晚科长是“不做事”的,但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统览全局,再就是负责在用砖块拼成的火盆里烤好红薯(苕)。吃红薯时,有谁不经意地说“你这个苕(俗语为傻瓜)不如我这个苕(傻瓜)大”之类的话时,会引来一片欢声笑语和俏皮话……感受的是会计人甘于奉献、老传新、师带徒、岗位衔接岗位、指挥与协调及酸甜苦辣的会计文化。

浅谈会计文化建设word版

浅谈会计文化建设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会计的发展深受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与制约。会计生存在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会计的作用会形成特定的会计理论、会计意识、会计行为,这就形成了特定的会计文化。会计文化对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对会计文化的深入研究,促进我国会计文化建设,以期弥补会计“法制”式刚性管理的不足,以价值观、信念、社会责任感等所构成的柔性管理来激励、引导会计行为,构建和谐的会计环境,从而实现会计目标。 二、会计文化的内涵 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分支,其在本质上属于文化的范畴,它是人们在会计行业活动实践中积累而来的一种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体系或财富的总和,其表现的载体就是会计活动,同时它也是会计工作的一种管理手段。 会计文化的组成要素分为三部分: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三者共同组成了一个“金字塔”,会计物质文化是基础,会计制度文化是中介,会计精神文化是核心。这三个基础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多角度的会计文化体系,为会计组织的和谐、健康的发展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 三、会计文化建设的具体分析 会计文化的建设在弘扬行业文化,发展中国特色文化中具有其他

文化

不可替代的作用。 1、会计物质文化建设 会计物质文化建设是会计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载体,反映的是会计工作的成果和物质基础。它是会计文化建设的最外层,受客观物质条件及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会计物质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与网络化、会计机构、办公场所、会计队伍、会计技术等。 会计物质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会计物质文化的建设过程包括了会计物质文化的环境建设、会计物质文化的理论建设、会计物质文化的队伍建设、会计物质文化的系统建设。首先,会计物质文化的环境建设是基础,它为会计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所需“硬环境”和“软环境”。其次,会计物质文化的环境建设要充分的发挥作用需要一个载体,即会计理论的建设。会计理论的建设是会计活动运行的理论依据,它贯穿于会计文化建设始终。第三,在会计活动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所以在会计物质文化建设中要提高会计队伍的思想认识,强化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是会计物质文化建设的核心工程。最后,会计物质文化的体系建设是一个综合工程,也就是说会计物质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一方面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相联系,另一方面与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会计制度文化建设 会计制度文化是会计文化的中介层,是会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它是与一定的物质文化相适应的制度化的形式,又是塑造会

会计专业建设规划(新)

会计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建设水平是衡量一所院校办学水平与实力的重要标志。为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推动我院专业建设快速发展,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根据我院会计专业的现状,提出一些在会计专业建设上的意见和建议,请学院领导审阅。 一、社会需求分析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会计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又是一个专业建设的常青树。该专业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社会认可度高,人才需求旺盛。由于其办学成本低、就业面宽范,因此近年来无论本科、专科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末全省私营企业145.1万家,这些企业中小微企业占大多数,对全省GDP贡献达67.2%。地处苏南的无锡市经济发展更是处于领先地位,中小微企业近二十万家,对全市GDP贡献超过60%,税收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无锡乃至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这些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知识加技能型、懂经营会管理的财经类专门人才。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会计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服务对象多元化、服务机构规模化、服务品种多样化等新趋向,众多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公司、理财公司和贷款公司等会计服务机构迅速发展,这些都对高技能的财经类人才都形成了长期旺盛的需求,翻开各大求职网站,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始终居高不下,这一切都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

生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市场,也为会计人才的专业化培养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为此我院应紧紧抓住会计专业发展的机遇期,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扩大会计专业规模,提高人才质量,办出特色,加快会计专业建设和发展。 为了加快专业建设,适应市场需要,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院领导将我院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主要为中小微企业培养会计专门人才,这一定位紧扣市场需求,必将极大的推动我校的会计专业建设。 二、专业现状分析 (一)学生情况 会计专业现有在校生729人,会计专业群在校生820人(均为2014年12月份统计数)。该专业在江苏省生源逐年递减的情况下连续三年招生人数稳步增长,是我院会计专业群的核心专业,也是学院在校生规模较大的专业这一。 (二)师资现状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本科为会计专业5人,本科是其他专业而研究生为会计专业的2人(会计操作技能和会计实务只有在会计本科段学习,研究生阶段不学)。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3人。专业教师中有会计实际工作经历的4人。这种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状况导致了非专业教师承担专业课;专业课上大合班课,课堂纪律与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没有做过会计实务的教师上实训课,实训课中毎个教师带的学生过多(受学院的计酬方法影响),很难做到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指导,很多的实训实际是在做课堂

会计文化建设浅析

会计文化建设浅析 作者:邴羽冬赵丰 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7期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会计文化理念,关键要提高对会计人员的关注度,在方方面面关注会计人,支持会计人,更重要是研究会计人,尊重会计人。在具体实际中,会计组织要从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个人优势出发,进行有效的岗位设置,以便发挥每个会计人员的潜能和创造能力。同时,要健全组织的激励机制,对于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要及时进行嘉奖,让其感觉自己对组织具有的影响力,以对其他员工起到表率作用,带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另外,也要在员工间营造和谐团结的工作环境,因为组织不是一两个员工的努力便可以推动向前发展的,而是要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对于工作中不认真负责、懒散懈怠的会计人员,会计组织领导者和管理者要与其进行深入的谈话,对其进行思想上的启迪,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重要作用,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二是丰富会计文化内涵。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会计人员判断事务的方式和手段也不相同,会计组织管理者应健全相关法规,有意识的引导会计人员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价值,使其对每一份任务和要求都尽心尽力。会计工作具有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以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而会计人员与企业各部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企业文化环境的感受和领悟更深刻。因此,企业在重视会计人员工作内容的基础上,也要使其工作本身承载更多的意义。可以对会计工作内容进行整合,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以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是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能够对会计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为会计文化的建设提供法制保障。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实践活动的指导具有强制性,使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能在遵法守法的秩序下有序开展。对于会计人员而言,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同样很重要,会计信息本身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的,如果因为个人私利而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将会损害整个企业的利益。政府应该从更高的角度把握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方向,以有针对性的制定法律法规,切实保障会计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法可依,具有法律保障。同时,要发挥各方面监督力量的积极性,对会计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自觉性,并促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以提升。 四是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仅包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也要放眼全球,吸收消化国外文化有益的成分。西方的民主政治文化、法制文化、市场竞争文化、科技文化等经过多年实践检验,发展较为成熟,可以更好的为我所用。因此,应当注重世界各种文化思想的沟通与交流,以促成一个多元文化的互补结构为我所用。然而,在吸收引进西方文化的同时,要结合我国发展现状和文化传统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运用,以为会计文化建设提供思想养分。另外,会计从业人员虽然应该对本行业工作专注,具有专业技能,但是不能因为专业性的要求,而忽视了对其他领域知识养分的汲取。从其他领域吸收知识和能量,可为会计工作实践提供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来源。从文化发展的延续性看,会计文化建设应当在吸取国外优秀会计文化建设成果的同时,充分发扬我国会计文化传统的精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 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始办于1991年,是浙江省高职院中最早开设会计专业的院校之一,办学20年来,我专业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会计人才,其中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本企业的骨干,甚至走上了领导的岗位。凭借优异的教育实践表现,我专业在2005年被学院首批确立为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被学院立项为院级示范建设专业,2010年被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特色专业。 依托行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我院是浙江省供销社举办的省财政全额拨款公办高职学院,在会计专业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与省社及其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而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具备坚实的发展平台。企业为专业教师及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岗位;教师为企业提供课题研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经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业务培训。双方良性互动,合作共赢,效果显著。 在学院正确领导下,会计专业能紧跟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在发展中形成了较为雄厚的综合办学实力,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在实训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专业群建设方面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软性教育资源与硬性教育条件的发展也都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当前会计专业在校生为673人,2011级新生报到率为98.82%,连续三年双证通过率达到95%以上,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毕业生起薪在2400元以上。所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深受社会欢迎。 1、实训环境 本专业拥有电子化实训室、会计分岗位实训室、模拟银行、模拟纳税大厅、信用管理实训室、模拟证券交易大厅、太保实训基地等7个校内实训室,配备用友软件、福思特会计教学软件、会计电算化上岗证考试软件、信用评估软件以及证券投资、模拟银行业务操作等专业软件,设备总值达365万元;拥有中瑞江南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浙江省兴合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等15个校外实习基地。以上条件基本能满足学生观摩、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要求。 2、师资队伍

会计文化

会计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措施 会计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远古时期简单的绳结和石刻计算已经标志着会计文化的产生。虽然会计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是,从理论和实务对它的研究却是一个短暂的历史。 一、会计文化的概念 1.文化的含义。 对于文化的概念,有很多种解释,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定义角度,不同的学者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我们可以把文化划分为三个组成内容,即:①物质文化是为了满足人类生理需要、物质享受需要和安全需要而创造的文化;②精神文化是为了满足人类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敬的需要,以及参与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创造的文化;③规范文化是为了协调人类社会关系的需要和协调人的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文化,比如:社会组织、制度、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教育等。 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化曾为人类文明演变发展过程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并存组成,以儒家文化为支柱和基础,以道家和佛家文化为重要的内容。其中,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我们民族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方面都有深远的意义。 2.会计文化的含义。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受到社会形态、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社会、经济、哲学、和人类价值观对会计的影响又是综合的。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会计文化强调以人为本的会计管理哲学,相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而言,又是一种亚文化。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都以人为出发点,以文化形式实现会计人员群体的凝聚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 会计文化的基本组成要素为会计物质文化、会计行为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会计文化这四个基础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多角度的会计文化体系,为会计组织的和谐、健康的发展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 二、中国文化对会计文化的影响

高职会计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根据《湖北财税职业学院专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战略部署,为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持我院会计专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学院实际和专业特点,本着客观性、规范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原则,制定本规划。 一、会计专业建设背景和建设基础 (一)行业和区域背景分析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高于7%的比例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供求关系不断改善,人才需求大量增加。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向社会提供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而会计作为经济信息的载体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从湖北省的具体情况来看,会计发展的状况出现两种趋势:一方面大企业需要大量的企业信息化人员,包括会计人员。而武汉市是湖北省经济增长龙头,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合资、合作、独资企业上千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生产型企业、业务性公司发展很快,急需大量的会计操作人员。另一方面与大行业配套发展的一些小型民营私企公司需要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基层会计人员,而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面临着老龄化,职称、学历层次偏低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类中介机构的逐渐壮大,会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会计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 (二)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据调查湖北省现有各类企业28万余家,按年均增长5%计算,未来3年湖北省将新增各类企业近4.5万家,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类中介机构的逐渐壮大,由此带来的新增会计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到18万人。这说明我省在经济发展中需要大量的会计人员,特别是那些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业会计人员,会计人才的培养大有前途。 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技能操作型人才;二是分析型人才;三是决策型人才。财务总监岗位需要决策型会计人才,财务经理岗位需要分析型会计人才,出纳与会计基层岗位需要技能操作型会计人才。目前,我省大型企业对会计基层岗位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急需的是学历高、阅历丰富、管理能力强的高层次会计人才。而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需求量大,近90%的企业需要适应出纳与会计基层岗

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建设的规划

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建设的规划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作为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正在的建设特色专业之一,将不断从人才培养模式,实训体系与基地课程体系等方向进行规划和执行。 标签:高职;建筑室内设计;规划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于2006年首次招生,至2017年累计招生12届,现有在校生三个年级(2015、2016级、2017级)共六百余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于2013年立项为校级重点专业,2015年立项为校级特色专业。 2015年3月,通过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重新修订了《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体系等各方面做了较大调整,使之更加适应云南省“十三五”期间的人才需求。 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公共课除外)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职业技能实训课、综合实践课四部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是针对行业企业实际岗位,以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设置。 目前学院建成绘图制图一体实训室、模型设计制作实训室、装饰材料及施工实训室、室内设计实训室,共4类8个实训室。实训室以职业岗位要求设计安排,充分体现生产性、真实性,能够满足专业课程的实训要求,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接受室内设计、艺术鉴赏、装饰材料、图纸绘制的训练,为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专业的教学模式遵循是以工学结合为核心,贯彻设计表达和设计营销两个方向作为核心能力的培养体系,依靠“专业认知与基本技能”,“设计与创作表达”,“综合技能教学与实训”三个模块,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四个环节,以此实现工学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穿插、融合,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为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下一步建设发展规划将从如下几点开展。 首先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建立一批紧密合作型的校外实训与就业基地;强化专业技能,扩展创新及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构建由点至面的特色专业群,在院级特色的专业基础上取得一定高度。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四个环节,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能胜任室内装饰设计、施工、预算与管理岗位能力要求并具有发展潜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浅谈对会计文化的认识

浅谈对会计文化的认识 浅谈对会计文化的认识 摘要:在会计实践活动中,会计文化用无形的观念和有形的制度影响着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本文探讨了对会计文化的由来、定义、特征和功能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会计文化特征功能 一、会计文化的由来 对会计文化的认识离不开对文化的认识,《韦氏新大学词典》对文化的概念是:“文化是包括思想、言谈、行动和人工制品在内的人类行为的综合形式,并依存于人们学习知识和向世世代代传授的能力”。 我国学者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对文化的概念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即通常所说的文字、文学、思想、学术、教育、出版等,而广义文化是指经济、政治等。 学者张汝伦对中外文化研究后认为,文化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全部生活方式;(2)思想、感情、信仰的方式;(3)个人从别的群体中获得的社会遗产;(4)积累起来的学习;(5)伦理道德、价值标准;(6)历史积淀;(7)行为方式;(8)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及经济关系等。 劳秦汉在《会计文化学概论》中认为,对会计文化的研究发端于1985年6月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会计与文化专题研究会,而国内其他学者一般认为关于会计文化的研究开始于1986年美国会计学会举办的会计文化研讨会。国内学者刘开瑞于20世纪90年代第一次在他的研究论文《会计文化初探》中提出了“会计文化”的概念。目前对会计文化的研究,通过CNKI检索,至2012年11月底,以会计文化为主题的公开发表的有价值的论文已有600多篇,而在2005年以前不到90篇。会计文化的热度很高,但会计文化体系构建仍在探讨当中。 二、会计文化的定义

文化的定义多种多样,同样关于会计文化的定义也有多种,不同的学者有各自不同的解释,概括国内会计学者关于会计文化的界定,主要有: 刘开瑞(1990)概括了会计文化的组成部分,认为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对会计影响渗透的结果,它由三部分组成:(1)会计物质文化,即会计的产品、形象等,如会计报表、会计人员形象等;(2)会计制度文化,即会计人员的思维方式,行为的准则;(3)会计精神文化,即会计人员的思想、价值观和信仰等。把源于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并结合会计本身特点,适应会计需要而形成的会计文化,重新灌输到每一个会计人员,用来统一他们的行为,就能创造出一种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组织规范,使组织成员在相互作用下,发生同化,最终取得会计管理的良好效益。 毛伯林(1993)给会计文化定义为:“会计文化,作为人类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从长期中外会计实践中创造形成的,为会计人员所共同享有,它具有引导、凝聚、激励、约束会计群体,体现民族特色,从而增进会计活力,推进会计管理现代化进程的会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的功能。 于玉林(1994)对会计文化的表述是“会计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会计的物质和精神的背景文化及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会计文化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实践。” 易玄(1997)将会计文化定义为“会计文化应该是一种社会组织文化,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内涵:它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它是一个多层面、多元的文化体系;它是一个社会学、自然学、经济学等相融合的边缘文化体系;它是具有历史性、国际性、规范性、综合性的社会组织文化体系。” 黄东光(2001)提出:“所谓会计文化,即是为促进社会经济、社会人员等方面全面发展,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质环境、知识系统、价值体系、管理制度、教育方式等的总和。” 殷勤凡(2005)认为:“会计文化是在会计主管倡导下形成的并为全体会计员工共同认可、信奉、实践和传承的精神财富的集合,由核心层的共同会计价值观和显现观的诚信、独立、客观、公正、谨慎、

会计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八:会计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本项目立足浙江中小企业,面向全国旅游企业,以“职业能力+专业能力”为导向,打造“课证训一体化”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企合作委员会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推进机制,构建“三心三力”职业素养隐性课程体系和基于岗位能力和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证书+行业证书”的职业证书体系,校企合作开发岗位培训包和证书培训包以“教学拍档”为抓手,打造一支由校内专业带头人和行业专业带头人共同领衔,专业教师和行业教师为主体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成满足教学、培训、竞赛和社会服务需求的校内外实训中心以课题研究、职业培训、成人学历教育为主的社会服务项目通过本项目建设,形成一套可供全国高职院校借鉴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和输送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2.量化指标 (1)招生规模每年保持在300名左右; (2)确立7家合作企业,在学生实习实训、实验室建设、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 (3)建设好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优质核心课程4门; (4)建设省重点教材1本校企合作开发体现实操性的专业特色教材3本开发2个岗位培训包,3个证书培训包; (5)建成“ERP沙盘模拟实训室”1个、“会计手工实训室”1个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2个新增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关系企业4家; (6)引进或者培养校内外专业带头人各1名,引进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3名,培养骨干教师3名每年进企业锻炼2个月以上的教师至少达到3人次参加国内外培训与会议不少于5人次每年承担各项社会服务工作不少于2项; (7)进行校企合作“教学拍档”的教学团队结构优化建设,企业兼职教师库人数不少于6位,兼职教师或双师型教师实际承担专业教学任务为50%新增至少6对校企“教学拍档”; (8)成立旅院财务咨询工作室; (9)毕业生签约率达90%,就业率达到98%。 3.内涵指标 (1)“课证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指标 “课证训一体化”即课程设置与学生证书的获取和实训能力的提升三者紧密相联,融为一体即各门专业课程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积极为各类考证做准备《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电算化考证》为学生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做准备《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为学生获取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做准备《会计电算化》为用友ERP认证做准备同时,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

浅析中国会计文化

财会审计 浅析中国会计文化 郝坤杰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摘?要:会计文化是会计领域共同价值取向的深刻体现,对会计从业行为的引导、从业人员价值观的形成、信息质量的改善等都影 响深远。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其未来要向着适应云环境、向着国际化趋同积极主动的融合式发展。 关键词:会计文化;时代性;国际化趋同 0?引言 纵览“琼民源”、“绿大地”类屡见不鲜的会计舞弊事件,不觉反思以“客观、真实、诚信”等作为执业基石的会计是否还能秉承初心,映射会计本质和涵养的文化是否需要关注和发展。2017年11月,“新时代,新会计”、“智能云财务,共享云管理”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第十届会计文化节陆续在北京、南京等多个城市正式启动。会计文化节是一个专属于广大财会人员的盛大节日,数十载的坚持和圆满举行,凸显了社会民众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逐渐认可和重视,也说明会计行业对会计文化的日渐认同和关注,这无疑为会计领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会计群体提供了自由丰富的交流学习平台,为会计文化的沉淀和升华提供可靠的平台。 1?会计文化研究现状 文化,是长期社会前进道路上积淀而成的具有人文特征的产物。会计文化,即可认为是会计领域之文化,是会计执业人员在恒久执业活动里凝练而成具备会计行为特征的文化,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源自于经济社会环境的精神积淀。关于其界定,刘开瑞(2011)概述了以往研究中三个典型的定义,一是以“文化”的物质与精神的综合性为依据,演绎出会计文化定义,即会计领域物质与精神二元层面的财富沉淀;二是基于“文化结构”,认为会计文化也涵盖物质、制度、精神等,继而又有学者加入行为因素由此提出“四层论”;第三种是仅就其精神层面进行的概括性阐述。 关于会计文化的学术探索,国外,1986年美国以“会计与文化”为主线举行会计文化研讨会,此后,欧洲、亚太等地区相继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国内,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普遍认为以刘开瑞学者为开端,后续学者逐渐涉及会计文化史、中外对比、会计文化建设或重构、与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等关系研究、对会计信息质量或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研究、新时代特色会计文化等多个议题。从数量变化来看,1990年CNKI检索的共计5篇,随后20年间增长较为缓慢,自2011年开始迎来快速发展,仅2011年一年,共计搜索70余篇,并有一定数量的硕博论文出现。至2012年财政部网站专设“会计文化”专栏,并于2012年发起围绕“会计文化”的征文活动,一时之间,“会计文化”一词被各行各业各层次财会人员屡屡提起和商讨,其建设与探讨自此便不绝于耳。研究质量方面,近几年,随着国际化趋同和云时代的到来,学者们结合时代特色不断深入探讨会计文化,多有优秀论文在会计研究、经济研究参考、财会通讯、财会月刊等核心期刊发表。 2?会计文化作用 会计是集核算与监督为一体的信息系统,也是行之有效的经济信息管理活动。文化是群体意识的反应,是汇聚社会力量的重要支撑,因此,会计文化自然具备涵括会计作业特征的文化功能,是集物质、制度、精神为一体的多元体系,是维系经济领域的有序运转的重要保障机制。 2.1?引导和调适会计目标和行为。一方面,会计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本质作用,对会计行为取向和目标发挥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养成和价值观的树立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吸引和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良好会计文化氛围通过对会计从业内容、从业习惯、从业精神等方面的不断协调适应,在会计从业者之间,会计与企业、会计与会计信息接受者之间发挥着有效的调适功能,为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谐相处舒缓心理适应,创建舒适的氛围。 2.2?约束及激励会计执业人员。一方面,会计人员为大众提供可靠会计信息的使命和诚信的道德底线需要法律的约束,需要道德的牵制,会计文化自身的文化属性从道德机制上对会计行为形成有效的软约束,其通过影响会计准则、制度的形成和演变,从制度上对会计行为起到规范和纠正的硬约束。另一方面,会计文化内含对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的充分认可、尊重、理解,为其提供了感性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发挥巨大的激励作用,使得会计从业的主观能动力和鲜活的热爱被充分调动起来。 2.3?凝聚及辐射作用。一方面,文化的渗透性、向心性和汇聚力,使得会计领域行为之间、成员之间长期沉淀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和目标导向,将整个群体拧成一股有力量的绳,圆一个美好的会计梦。另一方面,文化形成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长期影响,反过来又将会影响经济社会氛围、企业管理等多个层面,从横向和纵向反映和影响社会其他文化因素。 37 2018年第10期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5月

专业建设项目概述 按照“对接产业设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的思路,紧紧围绕炼油、化工生产、销售产业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以石化技术为龙头、石化装备为辅助、石化管理为补充,能全面满足石化行业岗位群需要的专业体系。专业建设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即,健全一个机制:健全适应产业实际和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两支队伍: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做优三个专业集群: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化工装备工程、石油化工管理工程三个专业集群。 一、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1、建设目标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2、建设思路 以订单培养和企业培训为切入点深度融入企业,以企业反馈和共性需求为着力点深入引导专业,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为基本点深度促进就业,以就业数量就业质量为关键点全面检验专业。为每个专业群遴选2-3家综合实力雄厚、经营管理规范、用工及员工培训需求迫切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校企联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体系。从企业调研入手,从石油化工行业需求出发,紧跟石油化工扩能和技术改造升级的要求,适应区域石化产业的新技术新岗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3、建设内容 (1)建立主要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岗位能手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新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专业建设工作小组会议1-2次,每2年更新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确保建设委员会的结构合理和指导作用。 (2)健全专业动态化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不间断跟踪培养过程、随市场需求调整培养规格的工作机制。经常性进行市场调研,建立紧跟石油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瞄准产业技术岗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产业的新岗位、新要求,实时跟踪最前沿、最先进、最关键技术,调整修订专业人才培

也谈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文化

·也谈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文化· 加入时间:2004-6-6 阅读次数: 545 周重揆 企业文化是一个比较时髦的词语,是管理理论界讨论得较多的话题之一,也是很多企业和企业家在津津乐道或苦苦探索的课题。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有人认为所谓企业文化不过是作秀而已,只是遮人耳目的幌子或面纱。会计师事务所到底需不需要企业文化﹖作为事务所的一名管理者,也常常在冥思苦想这一命题,在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文化的需求 (一)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是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国家工业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和流水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产生了基于“经济人”假设的泰勒的科学理论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社会性需要,产生了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行为科学流派。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梅奥认为,工人不是单纯追求金钱和物资收入的“经济人”,他们还有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要,是“社会人”。后来又出现过一系列的激励理论,出现了“社会实现人”、“复杂人”的假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和组织管理的结合——企业文化,于是在日本和美国出现了对企业文化的热衷和研究。可以说,在最初,企业文化就是企业领导人用其在创业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统一组织的意志,形成合力,以推动企业长期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之后,将社会文化和组织管理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管理理论,是生产方式的改变及社会文化的变革导致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研究企业文化的专家很多,观点也很多,对企业文化的功效持反对意见者也不少。但总的说来对企业文化持肯定态度者占大多数。很多权威的观点是很有说服力的。如著名的经济学教授魏杰就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文化支撑的企业干不成事。”他指出,我们有些企业很难快速而高效地发展,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文化很糟糕。他还指出,企业领导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做企业文化的“传教士”,因为思想不统一,企业是干不成事的。他说,有人讲中国人的会多,其实跨国公司的会更多。国外公司的培训会很多,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企业文化,而且公司的最高领导要亲自讲课。企业领导人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帮助员工在对企业的认识上树立起三种理念:第一,企业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平台;第二,企业是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大家庭;第三,企业是一所大学校,即学习型组织。员工在为企业作出奉献的同时,自身素质也会得到提高。还有观点认为,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文化冲击的世纪,企业能否培育自己的文化并发挥其作用,将决定其在二十一世纪的生存能力,企业文化将成为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 (三)从成功的企业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文化是500强企业出类拔萃、闻名于世的根本原因,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是世界500强企业文化的共识。企业文化发展到今天,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已从中尝到了甜头,如海尔集团从一个负债200万元的集体小厂,用8年时间一跃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公司之一,达到营业额600多亿元的规模,实现了质量零缺陷、服务零距离、零运营成本的三个零目标和管理的扁平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三化”原则。海尔的成功靠的就是企业文化这个法宝。在张瑞

高职-会计专业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二○一一年十月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 一、发展契机 依据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我省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按照动态调整、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有机结合、质量与效益统一的原则,围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特色,大力推进会计等专业建设的精神,我校会计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吉林省特色产业群的逐步完善,对高水平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根据人才需求调查,在未来三年内,会计专业人才有较稳定的社会需求。 为保证专业教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会计专业通过人才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毕业生回访、专家与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将社会、行业和企业的资源,融入教学过程;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运行等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实现校企的结合,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结合,构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会计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立足吉林、面向全国。 二、专业定位 会计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将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与我省“十二五”规划内容相衔接;坚持专业特色发展与学校整体层次提升相衔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一定发展潜力。能胜任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

高职院校十三五规划

高职院校十三五规划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我市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满足我市产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思路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我市经济发展建设目标,以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宗旨,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突出特色、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强活力,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逐步构建职业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劳动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各类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普职融通、升学和就业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加快职业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一是优化教育结构,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要把统筹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纳入考核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目标任务,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力争用3到5年时间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基本相当。同时要有效衔接全市的中、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政策引导和校际合作,使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一定办学规模。

二是加强重点职业院校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市2所中等职业学校(凉城和前旗职业学校)要晋升为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察右中旗和化德职业学校)要晋升为国家级重点学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市高级技工学校、市民族艺术学校和商都职业学校)要进入全国中等职业特色学校行列。同时市技工学校要建成技师学院;市民族艺术学校要力争晋升成为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已建成为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的卓资职业学校要加强内涵建设,发挥其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我市2所高等职业院校(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和医专)要争创自治区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并向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目标奋斗。 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在满足学生实训需求的同时对外承揽业务,实现实训基地的企业化运作。 从现在开始,要以高职院校和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为依托,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要求建设几个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以学生实习、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和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能力。乌兰察布职业学院要面向一、二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为主,重点建设以马铃薯、花卉园艺为主的种植基地,以肉牛肉羊为主的养殖基地,以及机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