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伴性遗传知识点整理

第三节  伴性遗传知识点整理
第三节  伴性遗传知识点整理

第三节伴性遗传知识点整理

一、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

1. 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

2. 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

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例:1:某人不色盲,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色觉都正常,但弟弟是色盲,那么色盲基因传递的过程是()

(A)祖父→父亲→弟弟(B)祖母→父亲→弟弟

(C)外祖父→母亲→弟弟(D)外祖母→母亲→弟弟

二、人类血友病伴性遗传

病因:由于血液里缺少一种凝血因子,因而凝血的时间延长。

症状:在轻微创伤时也会出血不止,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特点:血友病的基因是隐性的,其遗传方式与色盲相同。

三、性别决定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

例题2:豚鼠黑毛对白毛为显性,一只黑色雄豚鼠为杂合体,一次产生2000万个精子,同时含有白毛基因和Y染色体的精子有()

(A)2000万个(B)1000万个(C)500万个(D)250万个

“生一个色盲男孩”的概率与“生一个男孩是色盲”的概率

“生一个色盲男孩”指夫妇所生小孩中出现色盲男孩可能性。

“生一个男孩是色盲”指该小孩的性别已确定是男孩,所以只考虑所生男孩中患病的概率。

例题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却生了一个色盲男孩,则他们再生1个色盲男孩的概率是多少?再生1个男孩是色盲的概率是多少?

四、人类遗传病的解题规律:

(1)首先确定显隐性

1.致病基因为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即双亲无病时生出患病子女,则此致病基因一定是隐性基因致病。

2.致病基因为显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即双亲有病,生出不患病子女,则此致病基因一定是显性基因致病。

(2)再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

1.伴Y遗传:“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即患者都是男性,且有“父—子—孙”的规律。

2.隐性遗传: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

B.伴X隐性遗传:“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3.显性遗传: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

B.伴X显性遗传:“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如果图谱中无上述特征,则比较可能性大小:

1.若该病在代代之间呈连续性,则该病很可能是显性遗传。

2.若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患者患病各为

2

1,则该病很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患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患者相差很大,则该病可能是性染色体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A.若系谱中,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则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系谱中,患者男性明显少于女性,则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例题4、下图是六个家族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

(1)可判断为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的是图_____________。

(2)可判断为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的是图__________。

(3)可判断为Y染色体遗传的是图______________

(4)可判断为常染色体遗传的是图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D图属Y染色体遗传,因为其病症是由父传子,子传孙,只要男性有病,所有的儿子都患病。

B图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因为只要父亲有病,所有的女儿都是患病者。

C和E图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C图中,母亲患病,所有的儿子患病,而父亲

正常,所有的女儿都正常;E图中,男性将病症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A和F图是常染色体遗传,首选通过父母无病而子女有患病者判断出是隐性遗传,再根据父母无病,而两个家系中都有女儿患病而判断出是常染色体遗传。

答案:(1)B (2)C和E (3)D (4)A和F

五、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比

白化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分析一对杂合子父母产生白化病子代的情况?

1、父母的基因型是,子代白化的几率,

2、男孩白化的几率,女孩白化的几率,

3、生白化男孩的几率,生男孩白化的几率。

色盲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母方为色觉正常(属于携带者),父方为色觉正常,子代患色盲的可能性?

(1)、父母的基因型是,子代色盲的几率,

(2)、男孩色盲的几率,女孩色盲的几率,

(3)、生色盲男孩的几率,生男孩色盲的几率

比较可知:常染色体上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即子代无论男女得病的概率或正常的概率相同

而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子代男女得病概率或正常的概率不同

答案:1、Aa Aa

4

12、

4

1、

4

13、

8

1、

4

1

(1)X B X b X B Y

4

1(2)

2

10 (3)

4

1

2

1

六、高等植物的伴性遗传

植物性连锁遗传实例较少,其主要原因是雌雄异株植物不多。但是,在一些雌雄异株的植物如枣椰树和石竹科女娄菜属的一些种中也发现了性连锁遗传的性状。在这类植物中,雄株为XY,雌株为XX,即均为雄性异质型。

异株女娄菜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而且叶的宽窄与性别有关。这是因为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宽叶由显性基因B 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而且基因b使花粉致死。如纯合宽叶雌株(X B X B)与窄叶雄株(X b Y)杂交,子代全为宽叶雄株。杂合宽叶雌株(X B X b)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亦全为雄株,但宽叶与窄叶各占一半。杂合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X B Y)杂交,子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中宽叶与窄叶为1∶1。由于X b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因而X b X b基因型不存在,故雌性个体没有窄叶类型。

女娄菜中还存在着一种金黄色植株突变体,但这种突变体只存在于雄株之中,雌株中没有或极少。研究发现,这一突变由隐性基因a控制,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 a Y雄性个体金黄色,雌性不出现金黄色个体乃因X a使花粉致死。X A X A和X A X a为正常绿色。X A X a(绿色)与X a Y(金黄色)杂交,X a花粉无授精能力,Y花粉与X A和X a卵细胞结合,故后代全为雄性,没有雌性个体或雌性个体极少。在雄性个体中,正常绿色与金黄色的比例为1∶1。该性状的遗传与女娄菜叶宽的遗传同属性连锁致死。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导学案

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性规律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3、归纳伴性遗传的特点 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 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难点:人类遗传病分析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性规律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预习内容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1、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相联系。 2、常见实事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和血友病等。 (2)果蝇。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1、基因的位置只位于。 思考: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 亲代:女性正常×男性色盲 3、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 及子代发病率 (1)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色盲 婚配的图解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3)色盲女性与亲代女性色盲×男性正常 正常男性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4)女性色盲携带者与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 色盲男性的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基因位置:上。 2、患者的基因型(1)女性:和。(2)男性: 3、遗传特点:(1)女性患者男性患者。(2)具有 (3 性患者一定患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a)鸡的性别决定 (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W)。(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Z) 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图解如下: P:×

配子: F1(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记录下来 探究案 一、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伴性遗传现象 问题1:红绿色盲患者和正常人视觉有何不同?患者在男女中的发病比例相同吗? 问题2: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有症状?患者在男女中的发病比例与色盲一样吗? 探究点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问题1:红绿色盲症是怎样发现的? 问题2:正常人和色盲患者的基因型共有几种? 探究点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问题1: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哪种遗传病? 探究点四:分析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系谱图,确定遗传病的类型 1、伴Y遗传: (1)特点:①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之分,患者后代中男 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为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2)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3)典型系普图(如右图) 2、伴X显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连续遗传现象②患者中性多于性③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 正”,⑤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2)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第三节伴性遗传

第三节伴性遗传 第三节伴性遗传 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求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要求 学会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三)品德要求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1. 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 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 1. 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 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伴x显性遗传。

[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以上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和复习(注意启发式教学)。 五、教具准备 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板书内容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学生活动设计 1.授课前可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进行色盲普查,并对色盲患者作家谱调查。 2.让学生在图中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的区别,认识性染色体的作用。3.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动手写出色盲遗传的几种婚配的遗传图解,分析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5.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小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2)优质教案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色觉的测试,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色觉测试图2张),问问学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然后再将一张道尔顿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们看,问是否认识这个人,发生在他

高中生物 第3节伴性遗传

第3节伴性遗传 庄荃柳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伴性遗传》属于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3节内容,本节课是以红绿色盲为例,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应用。同时也为第5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学习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遗传的物质基础和遗传的基本规律.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性别是一个特殊性状,学生对性别有浓厚的兴趣。 知识目标: 1、能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能归纳出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3、能解决一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 能力目标: 1、能运用资料分析总结人类的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通过遗传家系图进行观察,提出假说,推理分析,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综合分析处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能尊重科学,献身科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2、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 学习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解决方法: 1、学习重点的解决: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写遗传图解并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不同伴性遗传的特点 2、学习难点的解决: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红绿色盲家系图及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起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教学过程: 1、从看红绿色盲检查图开始,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状态,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道尔顿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获得了什么启示? ①不放弃身边小事,对待科学的认真态度 ②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将自己的发现公示于众,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3、观察分析课本中的红绿色盲家系图: 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 (1)家系中患者是什么性别?说明红绿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 (2)I代中1号是否将自己的红绿色盲基因传给了II代中的2号?这说明色盲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

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

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1. 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 (1)常染色体:雌(女性)、雄(男性)个体相同的染色体。如:人的1—22号染色体。 (2)性染色体:雌(女性)、雄(男性)个体不同的染色体。如:人的X染色体和Y 染色体。 2. 性别决定: (1)性别决定:生物的性别通常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性别决定的类型: 雌性雄性 ①XY型XX XY ②ZW型ZW ZZ ③XO型XX XO ④蜜蜂型2N N 注意: <1> 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雌、雄异体生物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 <2> 生物的性别通常 ..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但有些生物的性别是由染色体的数目决定的(如蜜蜂的雄蜂);还有些生物的性别与后天的生活环境有关(如蜜蜂的工蜂和蜂王)。 (3)XY型性别决定遗传: ① XY型性别决定: 雌性个体异型性染色体XX 雄性个体同型性染色体XY ② XY型性别决定的存在范围:许多昆虫、某些鱼类、两栖类、所有的哺乳动物、人以及许多雌雄异株植物,如:菠菜、大麻等。 ③ XY型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谱: P ♂XY ×XX ♀ 配子X Y X 子代XX XY ♀ 1∶1♂ 根据基因分离定律: 雄性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可同时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Y染色体的精子,比例接近1∶1。 雌性个体卵原细胞只能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受精时两种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因而形成两种数目相等的受精卵XX和XY,比例为1∶1 (4)ZW型性别决定: ① ZW型性别决定: 雌性个体异型性染色体ZW 雄性个体同型性染色体ZZ ② ZW型性别决定的存在范围: 鸟类(包括鸡、鸭等),蛾、蝶类鳞翅目昆虫多数属于这一类型

第二章 第3节 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余献

第三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材分 《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日后解答遗传综合问题中的一个关键,掌握好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后,才能把握遗传概率问题的解法,所以是遗传中的一个重点突破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及其遗传学孟德尔的两大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伴性遗传的实例还是了解的很少,要求老师多加引导。安排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认知的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红绿色盲的遗传现象并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2)、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2)优生优育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2)、伴性遗传的特点。 2、教学难点 (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2)、遗传图谱的解题方法及思路。 五、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创设的情境有:故事、图片资料、系谱资料及问题情境等。 六、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同学们,根据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多细胞的生物,比如人类、哺乳动物等这些多细胞生物生命的起始点是什么?(受精卵)同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的发育成雄性?(发问,学生回答) 这就与它们的染色体组成有关系了,大多数情况下,自然界生物的性别都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我们常见的有以下两种类型:XY型、ZW型。 新课推进 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性别决定(PPT) XY型:雌性:含同型的性染色体,以XX表示,雄性:含异型的性染色体,以XY表示,比如人、哺乳类、一些两栖类、大多昆虫。 ZW型:雌性:含异型的性染色体,以ZW表示,雄性:含同型的性染色体,以ZZ表示,类型:鸟类、蛾蝶类。 性别决定的时期:受精作用。 从这里我们了解到人体的性别是XY型的,现在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人体染色体图(PPT)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三节 人类的伴性遗传(第2课时)课时作业 浙科版必修2

人类的伴性遗传 目标导航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规律。2.结合遗传图解和资料分析,归纳其他伴性遗传的特点。3.结合相关示例,归纳人类遗传病的解题规律。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1.含义:位于X 、Y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会随X 或Y 染色体的传递而遗传。 2.分类??? 伴X 染色体遗传??? ?? 伴X 显性遗传 伴X 隐性遗传 伴Y 染色体遗传 二、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 1.概念:由X 染色体携带的隐性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 2.实例:血友病、红绿色盲等。 3.特点: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 三、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 1.概念:由X 染色体携带的显性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 2.实例:抗维生素D 佝偻病。 3.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四、伴Y 染色体遗传 1.概念:由Y 染色体携带的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 2.实例:外耳道多毛症。 3.特点:只能在男性中表现,父传儿,儿传孙。 判断正误: (1) 与性别相关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 (2) 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都是与性别有关的。( ) (3) 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男性和女性是完全不同的。( ) (4) 凡性状表现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均属伴性遗传。( )

(5) 与伴性遗传相关的疾病往往多发于男性。( ) (6)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是红绿色盲患者。( ) (7)伴X显性遗传男女患病比例基本相当。( ) 答案(1)√(2)×(3)×(4)×(5)×(6)×(7)× 一、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内的一对异型性染色体——X、Y构成了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X和Y染色体都有一部分与对方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二者关系如图所示: (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只位于B区段。在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2)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只位于D区段,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3)也可能有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A、C区段),即可能出现下列基因型:X A Y A、X A Y a、X a Y A、X a Y a。 上图中A、C区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和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雌雄个体中表现型也有差别,如 1.位于X和Y染色体上同源段和非同源段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是否均为伴性遗传? 答案是。 2.一对等位基因(A、a)在X、Y染色体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请写出两种情况下可能的基因型? 答案同源段(共七种):X A X A、X A X a、X a X a、X A Y A、X A Y a、X a Y A、X a Y a;非同源段(共五种):X A X A、X A X a、X a X a、X A Y、X a Y。 3.如果某一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中,显性或隐性性状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相等,则该遗传是否一定不是伴性遗传?请举例说明。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余干县新时代学校符九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 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色觉的测试,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色觉测试图2张),问问学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然后再将一张道尔顿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们看,问是否认识这个人,发生在他身上有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由老师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从而引出红绿色盲病,这时可以问问学生,假如当时道尔顿看到了上述两张红绿色盲检查图,能否分辨的出来?并再次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来?红绿色盲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当学生回答完上述的问题后,老师可以追讲抗维生素D佝偻病,并问上述两种病中男女比例为什么不一致?为什么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通过大概讲解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中,F2

临清四所高中联合制作生物必修二教学案: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案(最新整理)

学校:临清三中学科:生物编写人:相海燕审核人:冯子文 第二章第 3 节伴性遗传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 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 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分析调查数据 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如教会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 七、课时安排: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3节伴性遗传 测控导航表 1.已知一对夫妇所生的三个女儿全部表现正常,一个儿子为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不可能为( A ) A.X B X B和X B Y B.X b X b和X B Y C.X B X b和X b Y D.X B X b和X B Y 解析:儿子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所以该夫妇中妻子一定含有b基因;女儿的一对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父母,只要父母有一方含有B 基因即可以生出正常的女儿。 2.下列关于人体内性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B.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会发生联会行为 C.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的Y染色体个数是 0、1、2 D.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一定与性别相关联

解析:性染色体之所以能控制性别,其原因在于性染色体上有决定性 别的基因,如哺乳动物的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就是决定雄性生殖器官的基因。 3.下列关于某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 B.如果祖母患病,孙女可能患此病 C.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D.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解析: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所以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此病;祖母患病,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所以父亲可能患病,因此孙女可能患此病;外祖父患病,母亲一定患病,但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所以外孙不一定患此病;母亲患病,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所以其儿子不一定患此病。 4.某种蝗虫的雄性体细胞中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雌性体细胞中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2条X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雄性可以产生不含性染色体的精子 B.雄性的精巢细胞中最多可以有2条X染色体 C.后代的性别是由卵细胞的类型决定的 D.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中比例较高

高中生物必修2A4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训练案 (2)

1 2 3 4 7 8 5 6 9 11 I II III 10 12 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 第3节 伴性遗传 训练案 1.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果蝇与野生型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Ⅰ)。结 果F 1全部为红眼。F 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 2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这种现象不能用孟德尔的理论完全解释清楚。于是他继续做了下表所示的实验(Ⅱ、Ⅲ): 组别 杂交组合 结果 Ⅱ F 1红眼♀×白眼♂ 红眼♀∶红眼♂∶白眼♀∶白眼♂ =1∶1∶1∶1 Ⅲ 野生型红眼♂× 白眼♀(来自实验Ⅱ) 红眼♀∶白眼♂=1∶1 下列有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 ) A.实验Ⅱ可视为实验Ⅰ的测交实验,其结果表明F 1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 B.实验Ⅲ是实验Ⅰ的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不同可确定其不属于核遗传 C.实验Ⅲ的结果表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的精子只有一半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 D.对实验Ⅰ、Ⅱ、Ⅲ最合理的解释是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2.右图是人类某种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则其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 A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D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患某遗传病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如生女孩则100%患病;若生男 孩,则100%正常。这种遗传病属于( )遗传 A.常染色体上隐性 B. X 染色体上显性 C.常染色体上显性 D.X 染色体上隐性 5.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A 、父亲和母亲 B 、儿子和女儿 C 、母亲和女儿 D 、父亲和儿子 4.某男子患色盲病,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可能存在 ( ) A .两个Y 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 .两个X 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C .一个Y 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 D .一个X 染色体,一个Y 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 5.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X 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 对d 完全显性)。下图中Ⅱ2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 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Ⅱ4(不携带d 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 )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3节伴性遗传 课程标准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学业质量水平 概述性染色体上 的基因传递和性 别相关联 1.生命观念——分析归纳出各种伴性遗传 方式的特点,并与相应常染色体遗传特点相 比较,深刻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水平二 2.科学思维——能根据遗传图谱,掌握遗传 病遗传方式判断的一般步骤,并能熟练判断 出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水平二 3.社会责任——运用伴性遗传的遗传学原 理,指导优生工作或为农牧业生产服务。 水平二 ———————————————自主梳理———————————————1.伴性遗传的概念通常是,不一定每种情况都是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表现出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和雄性的表型种类或比例不相同 (1)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决定性别 (2)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异型的,用XY表示;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同型的,用XX表示。 (3)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所以许多位于X 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3.人类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置:X染色体上,Y染色体没有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分布。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情况(正常基因和色盲基因分别用 B、b表示) 女性男性 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 (3)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人类红绿色盲基因b)的遗传特点: ①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女性中同时含有两个X b才是患病个体,含一个致病基因只是携带者,表现正常。而男性中只要有一个X b就是患病个体。 ②男性红绿色盲基因(X b Y)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③往往会出现隔代遗传现象。即双亲均不患病,却生有患病的孩子。 ④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有病。女性患者(X b X b)的X b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其父亲的基因型一定为X b Y,其儿子的基因型也一定为X b Y。女病父必病,母病子必病 [典例1]如图为某红绿色盲家系图谱,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判断该红绿色盲为隐性遗传病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Ⅲ-4绘图正确,则图中的Ⅲ-4的父亲的表现型________(“正确”或“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Ⅲ-4将来结婚后生育的儿子是色盲患者的概率为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观察该图,从男女的发病率和代与代之间的连续性分析,能得出红绿色盲遗传的哪些特点?色盲基因的传递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Ⅱ-3和Ⅱ-4正常,但他们生有患病的孩子;Ⅱ-5和Ⅱ-6正常,但生有患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2)错误因为Ⅲ-4的基因型是X b X b,两条X b中有一条来自其父亲,即其父亲的基因型是X b Y,为红绿色盲患者 (3)1因为Ⅲ-4的基因型是X b X b,如果生儿子,其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她,即其儿子的基因型一定是X b Y,所以一定是个色盲患者 (4)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遗传;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以后只能传给

第二章第三节 伴性遗传学案

2.3 伴性遗传学案 姓名班级【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现象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分析资料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利用伴性遗传规律解释人类遗传病概率(练习,解题) 提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题) 情感目标: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精神的教育,渗透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创设情景:(幻灯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抗维生素D佝偻病图 【自主学习】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 1、【学生活动】:情景剧《道尔顿的礼物》场景1:圣诞前夕,道尔顿在商店里挑选圣 诞礼物,他选中了一双美丽的樱桃红色的袜子。 场景2:晚上,他把袜子送给了母亲,可是母亲认为颜色太鲜艳,他觉得奇怪,那不是一双棕灰色的袜子么? 场景3:他把迷惑的想法告诉了他的弟弟,他弟弟也同意他的看法,可是,其他的人却认同他母亲的看法,那是双“鲜艳的樱桃红色”的袜子。 场景4:道尔顿经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症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后人为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道尔顿症。 所谓色盲,就是不能辨别色彩,即辨色能力丧失。 根据三原色学说,不能分辨红色者为红色盲,不能分辨绿色者为绿色盲,不能分辨蓝色者为蓝色盲,三种颜色都不能辨认者为全色盲。红绿色盲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有人虽然能辨别所有的颜色,但辨认能力迟钝,或经过反复考虑才能辨认出来,这种人即为色弱,指辨别颜色的能力减弱。色盲和色弱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治疗方法。 在我们身边,色弱患者比较常见,也有些单色不可辨的色盲患者,真正患全色盲的患者还是比较少见的。 2、填写色觉基因型 女性男性基因型 表现型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

教案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

[课题]: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 [备课时间]:2012年3月15日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现象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4、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运用分析资料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 2、利用伴性遗传规律解释人类遗传病概率(练习,解题) 3、提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题) 情感目标: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精神的教育渗透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教育。 [教学重点]: 1、伴性遗传的特点 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教学难点]: 人类遗传病分析 [教学关键] 常见伴性遗传分析 [教学方法] 利用导学案教学进行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具] 多多媒体课件,教材插图 [课型] 新课 [课时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性规律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预习内容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1、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 2、常见实事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色盲、抗维生素佝偻病和血友病等。 (2)果蝇眼色遗传。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1、基因的位置只位于 X染色体上。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请完成表格)

思考: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 亲代: 女性正常 × 男性色盲 3、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 X B X B X b Y 及子代发病率 (1) 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色盲 婚配的图解 配子:B b 子代: X X X Y 表现型 正常(携带者) 正常 比例 1 : 1 子代 X B X B X B Y X B X b X b Y 表现型 女正常 男正常 女携带者 男正常 比例 1 : 1 : 1 : 1 (3) 色盲女性与 亲代 女性色盲 × 男性正常 b b B 正常男性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X B X b X b Y X B X b X B Y X B X b X B Y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 第二章 第三节 伴性遗传2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2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色觉的测试,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色觉测试图2张),问问学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然后再将一张道尔顿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们看,问是否认识这个人,发生在他身上有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由老师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从而引出红绿色盲病,这时可以问问学生,假如当时道尔顿看到了上述两张红绿色盲检查图,能否分辨的出来?并再次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来?红绿色盲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当学生回答完上述的问题后,老师可以追讲抗维生素D佝偻病,并问上述两种病中男女比例为什么不一致?为什么上述两

必修二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案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如教会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七、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段

2020高中生物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1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72

第3节伴性遗传(1) 【学习目标】伴性遗传病的特点(Ⅱ) 【学习重点】1、解释伴性遗传的概念。 2、理解人类的性别决定。 2、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温故默写】(3分钟内完成): 1、萨顿假说的内容:基因是由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 说,。 2、萨顿假说的依据:因为和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3、萨顿的科学研究方法:。 4、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对染色体,其中对是常染色体,对是性染色体。 雌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的,用表示,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的,用表示。 5、果蝇的生殖细胞中有条染色体,其中条是常染色体,条是性染色体。 6、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随着的而。 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上的。 【新课学习】 一、什么叫伴性遗传?列举两例。 二、人类的性别决定:(XY型) 1、人的体细胞有条染色体,其中有条常染色体,条性染色体。女性体 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44+XX ;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44+XY 。 【提示:人类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Y 染色体携带的基因比较少,许多X染色体的基因,在Y染色体没有相应的等

位基因。】 2、人的生殖细胞中有条染色体,其中有条常染色体,条性染色体; 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3、人类的性别决定图解 三、人类红绿色盲 1、遗传方式: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填写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假设控制色觉正常和色盲的基因是B 和b) 女性男性基因型 表现型 3、请写出人类红绿色盲的六种婚配的遗传图解: 4、总结:红绿色盲(伴X隐性遗传病)遗传的特点? 【巩固训练】

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长乐一中方应钱 一、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上学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同时也具备一定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和思维。本节课是前面遗传基本规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内容的延伸,学生在学习前面这部分内容时已打下了遗传学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和认知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新情境,把伴性遗传的概念、特征、几率计算、基因型、表现型推导等有序的联系起来,通过画遗传系谱图、写遗传图解等活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通过几率计算、基因型、表现型推导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探究、讨论模式、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 依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生物课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以人类红绿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对遗传系谱图进行观察、提出假设、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探究过程获得研究生物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史,激发学生探求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 四、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重点的处理: 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入手引入,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分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在课堂上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发现中归纳色盲遗传的遗传性质及其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 教学难点的处理:通过学生书写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启发学生分析六种婚配方式的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 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师生共同揭示伴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讨论模式、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具。 2、编写教、学案。 七、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