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与产品配伍(课件)

中医理论与产品配伍(课件)
中医理论与产品配伍(课件)

中医理论与产品配伍

为什么要学习中医理论?

1、中、西医的区别:

1、毒副作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1/3的人死于西药的副

作用

2、中医-----过程医学:“扁鹊见蔡桓公”:第一次扁鹊见到蔡桓公

说:“您现在的病在皮肤上”蔡桓公不理,说我没病。第二次扁鹊又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进入到肌肉里,不治就会加

重”蔡桓公还没当回事儿。第三次扁鹊又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进入脏腑,不治会更重”,蔡桓公还不理。不久蔡桓公自己感觉到有病了,就把扁鹊叫来,扁鹊一见没说话就走了。为什么?因为他说蔡桓公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治了”。

3、西医-----结果医学:医院凭借化验B超,CT各项检查,查的是

疾病的结果,但是疾病是有发展过程的,医院查不出来。比如脑血栓,有一病例:当天早上去医院查各项都正常当感冒治,晚上瘫了,到医院一查脑血栓,晚了,假如是突发脑出血那就会发生悲剧,再比如心梗,也有一病例,三天前去医院查心电图,查血,查CT没问题,三天后心梗了,抢救无效。

4、生活当中太多悲剧不断在发生,警示人们不要被动地等待疾病

的发生,一定要“提前预防胜于治疗”中医早在几千年前就提

出“不治已病治未病”,就像扁鹊一再提醒蔡桓公“不治病将加

重”也像我们身边的人,当出现头疼,头晕,记忆力减退,血脂高了这类现象,看上去是小毛病,其实它是疾病形成过程中信号,它已经在向脑血栓,脑出血,心梗发展了,当得了这些病以后就是要命的病,但是得这些病以前这些小毛病调理调理就会好了。

5、再比如生活当中很多人便秘,说提醒他赶快调理调理吧!很多

人没有预防保健观念说“我也没啥大毛病,就是便秘而已”那么便秘的人70%以上就会发展成肠癌(均瑶集团董事长38岁死于直肠癌,身价几十亿资产,死之前从银行提出几千万烧了,再烧命能烧回来吗?)所以我们要有预防的观念。

6、西医的结果医学靠的是各项检查指标来诊断,仪器再精密也是

检查疾病的结果,即便查出来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病,西医也是无能为力,治标治不了本,仪器查不出疾病发展过程,我们都不想得病,想预防疾病怎么办?就要通过学习中医理论会告诉我们当疾病来临之前我们的身体会有各种症状,也就是疾病的信号表现出来,当我们了解到这些信号的时候就可以有针

对性地进行保养和调理,从而有效地预防慢性病和大病。

中医理论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中医讲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通过很多经络与全身各

个部位相连。西医治疗的是局部,中医讲的是整体调理,比如一个

人眼睛出了问题,发干,发涩或是白内障,青光眼,西医治眼睛,

中医讲“肝开窍于目”通过调理肝脏,眼部症状自然消失

二、辩证论治:证,是病因的意思,不同于症,症状的意思,比如头

疼,是一个症状但是病因不同,这里面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一)同病异治:相同的病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头疼的病因有

①肾虚-----增健+男士或增健+女仕

+钙+时臻

②血粘稠-----增健+海豹油+钙+灵芝皇

③神经性-----增健+灵芝皇+时臻

④压力大-----增健+钙片

(二)异病同治:不同的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

如:高血压,低血压----都配增健

便秘,腹泻----------都配增健+常欣卫

中医还有两个学说

1.阴阳学说:世界万物都分阴阳,如上为阳,下为阴,白天为

阳,黑夜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大自然讲阴阳平衡。人

体内的功能也分阴阳,中医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

决,精气乃绝”就是说人体阴阳平衡就不得病,阴阳离决人的

生命就结束了,假如人体内阴虚了、阳虚了,就是疾病的病

因,那么怎么判断人是否阴虚和阳虚呢?

先来了解阴和阳的属性:阴代表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机能衰

减的,沉静的

阳代表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机能亢进的、活动的阴虚的表现:“阴虚生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高血压、高血糖、各种功能亢进,如甲亢,喜冷饮

阳虚的表现:“阳虚生外寒”,表现为四肢冰凉,怕冷,大便不成形,小便清长,喜热饮,低血糖、低血压,各种功能低下、神疲懒言

阴虚的症状调理一下就会恢复健康,如果不调理就会发展成高血压、糖尿病,到那时就不好治,所以要想预防这些慢性病就要调理阴虚,用增健

+女仕+钙

阳虚的人精神不振,各种功能衰退,严重影响到生命质量,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容易早衰、早得病,所以要用增健+男士+钙来调理

3、五行学说

五行指的哪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的五脏:肝属

木、心属

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五行之间有什莫关系? 1、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生木

2、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五行之间通过相生,互相促进,互相滋生,又通过相克互相制约达到动态平

衡,中医讲五脏和人就健康,五脏功能失调就会引起各种疾病举例:1、为什莫人一生气就憋得慌、胸闷?

因为怒伤肝,肝属木,木生火,肝心之间是母子关系,母病会累子,所以一生气伤肝,肝功能失调,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心慌、胸闷、心口疼。

2、为什莫人一感冒食欲不好?因为感冒会伤肺,肺属金,脾属土,子病会

反累母

3、长期脾胃不好会引起感冒

因为母病及子,中医通过“培土生金”法治疗感冒

4、一惊吓心就哆嗦

因为恐伤肾,肾属水,水克火,肾通过主骨生髓造血,恐伤肾了,造成心脏供血不足,心脏就跳动异常

5 一生气不想吃饭

怒伤肝,木克土,导致脾胃不和,“肝木乘脾”消化不好,没食欲。

1肝:主疏泻 1情志方面:肝火旺,爱发脾气

抑郁,凡事想不开

2消化方面:消化脂肪类食物,代谢脂肪-------肥胖,脂肪肝,高血脂

3气血方面:肝脏通过疏泻功能主管全身的气血运行,气滞血瘀会导致

1)肿瘤,尤其是卵巢囊肿,子宫肌瘤

症:肝脏解毒,肝脏有很多经络通卵巢,走月经排毒,肝脏不好,排毒不畅,引起妇科炎症。千万别用消炎药洗,细菌会往里走,走到宫颈----宫颈糜烂----轻度。。。中度。。重度----宫颈癌,不能做手术,最后溃烂而死

3)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痛经

4)乳腺增生:因为肝脏有两个经络围绕乳房转

5)脸上长斑:中医讲“无瘀不成斑”

品:例如一个人子宫肌瘤切除后,卵巢又长瘤,西医又切除,同时乳腺增生下不去,脸上大块斑下不去,而通过中医疗法用我们无限极的产品,通过疏肝理气,活血化淤,不仅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都会消失,同时乳腺增生也好了,

脸上斑也消失了。

2.主藏血:肝脏调节全身血液的流量,“人静血归肝”人在安静睡眠时血液在

肝脏贮存,人一起来活动,血液就会输送到四肢。

血不足,引起头痛肢麻,月经减少或闭经。

3.肝主筋,其华在爪: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出现四肢麻木。手哆嗦,腰

背酸痛

4.与胆相表里:胆囊炎,胆结石医院里做手术后胆管又会发炎,长结石,

中医调理肝脏

5.开窍于目:肝脏有问题,表现在眼睛上,当眼睛出现发干,发涩,酸

胀,迎风流泪,模模糊糊,视力下降,青光眼,白内障等等这

些问题,反映肝脏功能出了问题。

肝脏常见问题:乙肝→肝硬化→肝腹水→肝癌

脂肪肝,酒精肝,化学性肝损伤,肝硬化→癌

未病要先防,预防胜于治疗,不治已病治未病,当肝脏功能出现问题时就

要及时调理。

产品搭配:增健,灵芝皇,海豹油,营养适,维康素

主血脉,其华在面,面色太红,红血丝外露反映心功能不好

神志:心血不足---导致失眠多梦,健忘,反应迟钝,心悸,神志不宁

窍于舌:语言表达不清,说话大舌头

小肠相表里:吸收功能减弱

:高血压,冠心病,心梗,脑出血,脑血栓,贫血

往血管壁挂致使

腔变窄,

比如像家里浇水用的皮管,捏起一半来,会发

生什么现象?压力就大了,当血管腔由粗变窄

之后,血压自然就升高,高血压一旦形成,同

时伴发的就是高血脂和动脉硬化

西医西药只能降压,但是不能清血脂,不能缓

解动脉硬化,所以高血压需要终生服药,而且

越来越重,最后都会死于心,脑,肾的并发

症,谁也逃脱不了心、脑、肾的并发症(心--

心梗、心衰;脑--脑出血、脑血栓;肾--衰

竭)而高血压用降压药,降压片,丹参、维脑

路通还有输液用的药物全部都是扩血管药,一

扩血管腔就变粗,血压就下来,药劲一过又缩

回来,反复扩血管,血管越来越没有弹性,容

易变脆变糟,同时血脂还会继续堆积堵塞血

管,最后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脑血栓的形成:假如这根血管是通往大脑的

局部血管发生变性,使管腔变得越来越窄,

血液当中会形成

,随血液流动,当流到窄的地方过不去了,

这时会给身体发信号:头昏,忽悠一闪

就过去了,假如这时候不注意调理,血

栓子越来越大,管腔越来越窄,堵到这

过不去了就形成脑血栓,如果伴随高血

压很容易形成脑出血,脑血栓脑出血这

种病不是一天两天得的,它的形成需要

一个过程,在发病之前10年,20年甚至

30年之间都在不断发信号:头疼,头

昏,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易困,老

张哈欠,睡不醒,当出现这些现象时就

要提前预防脑血栓。

是根通往心脏的血管,栓子堵在这儿会有信号:长叹气,胸闷,胸憋,心脏登登登跳几下,一加压闯过去就没事了,慢慢血管越来越窄,堵在这儿过不去就是

心梗,抢救率是0,高秀敏,马季死于此病,医院通过做支架预防心梗,支

架只是暂时把血管撑开,但是血脂清不走,还在继续堆,所以支架也是治标

不治本,而且做支架只是撑开局部血液,其它血管堵了还要继续做,有做

7.8个的,但是也解决不了血稠问题,治不了根本,

我们的产品搭配:增健-----调理五脏,和血通脉,软化血管壁

海豹油-----血管清道夫灵芝皇

女仕--------活血化淤

钙片--------增加血管壁弹性

三、脾:主运化,消化运输营养给全身,脾为后天之本,吸收营养来给五

脏,让五脏功能正常,然后主管全身各部位的功能正常。

脾虚,营养输送不到大脑,注意力不集中,儿童上课走

神,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力。

主统血:让血液在血管中走,不要到血管外面走,脾不统血,血液就会外溢,反映---小儿流鼻血,妇女月经崩漏,皮肤有瘀

斑,便血,尿血

主肌肉四肢:儿童多动,成人四肢无力,皮肤肌肉没有弹性,皱纹多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有口气,唇易裂

与胃相表里:胃胀,胃疼,烧心,返酸水

脾气不升→内脏下垂

消化系统常见问题:胃炎,肠炎,溃疡,便秘,腹泻

胃炎:西医吃的是止酸药,不能修复受损的胃粘膜,病情越来越重→溃疡→穿孔→胃癌

糖尿病:脾胃不好易得糖尿病,专家预计未来10年内每2人中有一个就是糖尿病原因是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的,中医讲“五谷养脾”,五

谷(大米、小麦、粘米、玉米、黄豆),我们现在吃五谷少

了,精米精面多了,不但不养还伤它,吃大鱼大肉,油多了都

伤脾,时间久了就是糖尿病,糖尿病不好治,最后都死于并发

症—失明,烂脚趾,肾衰竭,既然不好治我们就要预防它

产品:增健→调和五脏

常欣卫→修复受损胃粘膜,调节肠道正常菌群

糖尿病:终身服药,降糖好降,并发症不好控制,最终都会死于并发症—失明,肾衰竭,心梗,脑中风,烂脚。原因---长期暴饮暴食,吃

油腻,运动少,导致胰腺功能弱了,分泌胰岛素减少→血糖升高

→糖尿病。西药降糖药二甲双胍等作用是刺激胰腺,胰腺本来就

累的干不动了,像马拉车一样,累的跑不动,用鞭子打它,跑一

会儿再打再跑一会儿,累极了,趴在地上起不来了,再打也不管

用了,这时胰腺不干活了,吃药也不管用了,就注射胰岛素,降

糖好降,并发症控制不了。最后慢慢都会死于并发症。

我们中草药无限极产品恢复自身胰岛功能,自然能分泌胰岛素,慢慢降糖药逐渐减量,最后胰岛功能完全活了降糖药可以全部脱离。中草

药产品通过全面调理五脏六腑功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

提高生命质量。

产品配伍:增健-------全面调理脏腑功能

桑唐饮----修复胰岛功能,增加胰岛素的利用率。有效降低血糖

常欣卫----调理脾胃功能

女仕-------滋阴补血,糖尿病初期都是肾阴虚

钙片-------激活体内100种酶的活性

海豹油----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调理血脂

四、肺:上通咽喉,肺功能差,易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

开窍于鼻:鼻炎,鼻息肉医院做手术,做完还长,如鼻息肉像割韭菜一

样,割了还长。中医通过调肺,这些现象自然就消失了。

主皮毛:皮肤不好,长痘长疙瘩,易皮肤过敏毛孔粗大,皮肤特别易干燥。皮肤骚痒。毛→汗毛,调节汗孔开合,表现特别爱出汗

(汗为心之液,老出汗会虚)或不爱出汗,毒素排不出来(皮

肤是最大的排毒器官)

与大肠相表里:反映①便秘---大肠正常功能有蠕动和吸水,便秘是由于大肠蠕动功能慢了,同时又吸水,导致大便干燥。二天一次就算便秘,

三天以上是习惯性便秘,七天以上是顽固性便秘。一天不解大

便,相当于3包半香烟的毒素,毒素反吸收会导致170多种慢性

病。肠毒是百病之源,万病之源。最常见是肠癌。到医院里看病

一诊断是肠癌大夫会问:“以前有没有过便秘”70%以上肠癌都

有,所以不要小看便秘它是个小毛病,调理一下就好了,不调理

就会发展成重病。②腹泻---是因为大肠蠕动功能加快,也会引起

肠壁受损,导致肠癌,大肠功能是否正常,靠肺来主管,所以要

通过调理肺脏,而西医针对的是大便,便秘吃泻药,腹泻吃点泻

药治标不治本且越来越重。

产品配伍:增健

常欣卫

钙片:便秘不加钙片,腹泻加钙片,量要大一些

红果清露:润肠通便,清热泻火

润和津露:补肺,润肺,清肺

灵芝皇:入五经,肝,心,脾,肺,肾全面深度调理

五.肾:1.主藏精,精生髓,髓通脑:神经系统问题---头疼,失眠,记忆力减

退,头脑不清糨糊一样,是因为肾虚引起,中医讲“肾藏

精,精生髓,髓通脑”“脑为髓之海”,全身206块骨头里面的

骨髓像小河汇聚大海一样,汇入大海,脑髓滋养脑细胞,

肾虚→脑髓不充,影响大脑功能

2.主骨:肾藏精,精生髓,骨髓里面由骨髓滋养骨骼,肾虚了,骨髓少

了,颈椎,腰椎,关节会出问题,西医治颈椎没用,好了还

犯,越来越重,最后做手术,50%瘫了,即使手术成功,也

还会再犯,再复发,中医通过补肾,颈椎,腰椎,关节自然

就好了。为什么现在腰腿疼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重?

因为骨骼外面连的是筋,肝主筋,肾主骨,年龄大了,肝肾

功能弱了,筋越来越松,肾虚了,骨头越来越糠了,所以病

越来越重,中医讲通过调理肝肾功能来活健胃,体格越来

越好

3.主纳气:正常呼吸过程是空气吸进来,通过肺在肾存一会儿再呼出去,

肾虚了,肾不纳气,造成呼多吸少,就是喘,西医讲“内不

治喘,外不治癣”,中医讲通过调理肾脏来治喘。

4.主水:肾调节水液的代谢,肾虚了,多余的水分排不出去,造成浮肿,

腿肿,眼睛肿。

5.主生长发育:“肾为先天之本”肾的功能是父母给的,先天肾虚,儿童时

期表现不爱长个,爱闹毛病,老感冒或是有病查不出来或是

白血病,肾病,别的孩子为什么不爱得病?是因为先天决定

的肾功能是否充足,假如先天不足,后天就要养,要加强保

养,先天不足后天不养就会容易夭折。肾虚会引起人体早

衰,早得病,肾虚的年龄中医讲五七→35岁,男五八→40

岁,肾就开始虚了,衰老就开始了,人就往下坡路走,所以

要想健康长寿就必须要强肾。

6.主生殖:不孕不育跟肾有关

7.其华在发:头发早白,脱发,反映的是肾功能的衰退

8.开窍于耳和二阴:耳聋,耳鸣,听力下降,反映肾虚了,肾还主管大

便、小便的功能是否正常。

9.与膀胱相表里:男同志尿频,尿急,尿等待,尿不净,尿分叉

女同志尿频,尿急都反映肾功能下降

与肾相关的疾病:①肾炎,肾病,肾衰,这些病得了以后不好治,所以要提前预防。

②阳虚,早泄,前列腺肥大,尿频尿急,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

椎病,腰椎病,头痛失眠,西医都没有特效,治标不

治本,反反复复,越来越重。

产品配伍:先辨阴阳,根据阴阳学说的理论

增健

男仕/女仕:分别调理肾阳虚和肾阴虚

通过以上我们对中医理论的了解,我们了解到自身疾病的根源是脏

腑功能下降了,因为中医讲“五脏不和百病生”通过学习我们还了解到

通过我们身体反应出来的症状,我们可以自我诊断,并且通过自我诊断

来进行对身体的保养和调理,从而可以有效的预防慢性病和大病,通过

我们对自身健康的修护,相信我们大家都可以健康长寿,我们都不要等

到有病再去医院,那时候真的就晚了,预防胜于治疗,最后预祝在座各

位:有健康才会拥有一切,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情来和家人,朋友共同享受人世间所有的精彩吧!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①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②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双重性 ③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知识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建立。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其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难经》: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创造性的提出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成书于两汉之间,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之四气五味的理论,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后经宋代林亿等整理而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时期 1)魏晋隋唐时期: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所著,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 《脉经》:晋代王叔和所著,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所著,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所著,使脏腑辨证更加完善。 2)宋、金、元时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所著,确立了三因之病因分类法。 “金元四大家”:金、元时期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医学流派。 刘完素(河间)主寒凉,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火热论; 张从正主攻邪,认为病皆由邪生,故“邪去则正安”; 李杲(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治以补益脾胃; 朱震亨(丹溪)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论而主养阴。 3)明、清时期 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如明代张介宾之《景岳全书》,李中梓之《医宗必读》,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等。 叶桂(天士),吴塘(鞠通)等为代表,创立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病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形成了“温病学派”。 4)近代和现代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 (1)定义: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治等各个方面。 (2)整体观念主要内容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①生理上的整体性: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②病理上的整体性; ③诊治上的整体性。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①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气候 昼夜晨昏的变化 地域环境 ②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辨证论治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经典版)

完整版,经典版,无删减版本 中医著作第一部:中医基础理论(第1楼)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 (第2楼)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3楼)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组成 (第4楼)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5楼)第一节气一元论 (第6楼)第二节阴阳学说 (第7楼)第三节五行学说 (第8楼)第四节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关系(第9楼)第三章脏象 (第10楼)第一节五脏 (第11楼)第二节六腑 (第12楼)第三节奇恒之府 (第13楼)第四节形体官窍 (第14楼)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15楼)第六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与五脏调节 (第16楼)第四章精、气、血、津液 (第17楼)第一节精 (第18楼)第二节气 (第19楼)第三节血 (第20楼)第四节津液 (第21楼)第五节气血精津液的关系 (第22楼)第五章经络 (第23楼)第一节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第24楼)第二节十二经脉 (第25楼)第三节奇经八脉 (第26楼)第四节经别、络脉、经筋、皮部 (第27楼)第五节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28楼)第六节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29楼)第六章体质 (第30楼)第一节体质的基本概念 (第31楼)第二节体质的形成 (第32楼)第三节体质的分类 (第33楼)第四节体质学说的应用 (第34楼)第七章病因 (第35楼)第一节外感病因 (第36楼)第二节内伤病因 (第37楼)第三节病理性因素 (第38楼)第四节其他病因 (第39楼)第八章病机 (第40楼)第一节发病机理 (第41楼)第二节基本病机 (第42楼)第三节内生五气病机

(第43楼)第四节脏腑病机 (第44楼)第五节经络病机 (第45楼)第六节疾病的传变 (第46楼)第七节疾病的转归 (第47楼)第九章养生与防治 (第48楼)第一节养生 (第49楼)第二节预防 (第50楼)第三节治则 (第51楼)[附]五运六气 (第52楼)第一节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53楼)第二节标本中气 (第54楼)第三节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 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 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地凝结和反映 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中华民族的繁 衍昌盛和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和世界 科学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 中医基础理论旨在研究阐发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它在整个 中医学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各分支 学科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 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 1.中医学: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它 有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体系是由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科学理论体系是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和具体的科学规律三个基本知识要素组成的完整体系。如 爱因斯坦所说,“理论物理学的完整体系是由概念、被认为对这些概念最有效的基本定律,以及用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这三者所构成的”(《爱因斯坦文集》)。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 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按照中医学逻辑演绎程序从基本原理推导出来的科学结论,即 科学规律而构成的,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 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 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 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而孤立地存在与发展。科学体系是社会的一个 子系统,它要与社会的其他子系统之间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社会为科学的形成与发 展提供充分的必要的条件。 中医学发源于先秦,其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哲学 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医疗保健的经验积累和理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与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第一章【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 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 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 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 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 B. 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 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 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阴阳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14.“无阳则阴无以生,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5.根据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脾 C.肝 D.肺 E. 肾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 重点总结 A 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7.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8.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 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9. 阴阳的对立制约:正常者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10. 阴阳的互根互用:“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 11. 阴阳的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 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 教材特点: 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 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 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 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 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 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00元。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二、中医学的概念 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 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2、几点说明: ①发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如它的医学术语、生命力、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医学文献、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等。更新性不快。 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④在当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 三、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商周时期:萌芽时期 《周礼?天官》医学分科的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 ①《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四大经典之一),简称《内经》。 作者:集体之作。 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它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科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②《难经》 四大经典之一,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3、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①《伤寒杂病论》 作者: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 意义: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营养学的贡献。 ②《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意义: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药性理论;收载药物365种。 4、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不断发展与完善 ①《脉经》 1 / 22

中医完整版

中医完整版 转自只有你不懂中医完整版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 标志1.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2.《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标志,奠定了独特的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著,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为中医临床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本草经》,是我国现在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论述了药物的四气五味、七情等药物学理论,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3.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朱震亨、李皋刘完素倡导火热而主寒凉,成为“寒凉派”的代表。张从正代表力主攻邪,善用汗、吐、下三法,被誉为“攻下派”。朱震亨倡导“相火论”,善滋阴泻火,后世称“滋阴派”。李皋论内伤,重“补脾胃”,后世称为“补土派”。4.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有3个基本特点,即(整体理论)、(恒动理论)和(辨证论治)。5. 整体观念: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性。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6. 恒动观念:恒动,就是不停顿的运动、变化

和发展。恒动观念是指运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分析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7.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包括辩证与论治两大方面,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8辨证是将望、闻、问、切等诊法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证是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能反映疾病在特定阶段的病变本质。它反映当前疾病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或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为论治提供可靠的依据。9.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思外揣内、注重整体研究、援物比类阴阳五行学说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如昼为阳,夜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阴阳的基本特征;最具有阴阳特征性含义的是水与火的基本特性,水性寒凉、下行、阴暗,属阴;火性温热、上腾、光亮属阳,所以相互对立的水与火最具有阴与阳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推演、引申阴和阳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阴阳的属性特点:1.阴阳的普遍性:一切相关事物或现象根据其各自属

中医基础理论(全)

绪论 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2.中医学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整体医学模式。 3 5.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病与证的区别) 6.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病人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病 变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各异,这叫做“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发生了相同的病理变化,出现了具有相同性质的证,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叫做“异病同治”;它们的判断依据是“证”的异同。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精气学说 1.精与气的基本概念:精与气是指存在于宇宙中的运行不息的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 共同本源,也是推动宇宙万物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动力源泉。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运动是精气的基本属性;天地 精气化生为人。 阴阳学说 1.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阴阳的特征:普遍性;关联性;相对性;可分性。 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交感互藏;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 相互转化。 五行学说 1.五行的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2.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3.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注:色脉相符其病顺,反之,得克之脉则死,得生之脉则生。 4.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⑴五行的相生相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金克木,木克 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根据相生规律可确定“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之法,一般认为,疾病按相生规律转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较轻,反之,病情较重;根据相克规律可确定“抑强”与“扶弱”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

第一章中医学导论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 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 D.整体观念E.辨证论治 2.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 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 D.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E.辨证论治 3.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 A.治病求本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 D.四诊八纲E.以上都不是 4.下列哪一论著的作者是秦越人() A.《伤寒论》B.《金匮要略》C.《中藏经》 D.《难经》E.《针灸甲乙经》 5.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千金要方》 D.《中藏经》E.《诸病源候论》 6.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难经》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 7.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医著是() A.《针灸甲乙经》B.《伤寒杂病论》C.《小儿药证直诀》D.《黄帝内经》E.《难经》 8.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 A.《伤寒论》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 D.《难经》E.《脾胃论》 9.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 A.张介宾B.华佗C.钱乙 D.陈无择E.张机 10.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诸病源候论》 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 11.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致病说”的医家是() A.王清任B.华佗C.张介宾 D.陈无择E.巢元方 12.将诊脉方法加以推广的医家是() A.巢元方B.陈无择C.张机 D.王清任E.王叔和 13.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朱震亨B.张从正C.王清任 D.叶桂E.刘完素 14.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代表医家是() A.朱震亨B.刘完素C.叶桂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 一、填空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和。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代医家等编著。 5.温病学理论源 于、、等书。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7.中医学包括、、三部分。 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有、、、四大方面。 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昼、 夕、夜。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为主宰,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以及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宝”中,精为 ,气为 ,神 为。 二、判断题 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 体。() 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 说。()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 说”。 ()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 神。 () 三、名词术语解释 1.中医学 2.整体观念 3.百骸 4.人气 5. 证 6.辨证论治 7.同病异治8.异病同治9.五脏一体观10.形神一体 四、简答题 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 2.《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3.《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4.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 5.简述形与神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6.何谓中医基础理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7.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8.现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何? 10. 简述辨证的具体内容。 11.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 2.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3.你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如何认识的? 4.试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5.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6.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7.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8.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答案 一、填空题 1.《黄帝内经》 2.《脉经》 3.《伤寒论》《金匮要略》 4.隋巢元方 5.《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 6.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7.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中医临床医学 8.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医药知识的积累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9.慧安加甚 10.辨证论治 11.心五脏自然界社会环境 12.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13.基础动力主宰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三、名词术词解释 1.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3.骸,泛指骨骼。百骸,指全身骨骼。 4.指人体具有生机的阳气。 5.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由症状和体征构成,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 6.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7.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亦异。 8.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9.五脏一体观,即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的五个生理系统,是完整统一的整体。 10.形神一体观,又称“形与神俱”。指形体与精神相互依附,不可分割,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神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体质习题集

第六章体质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 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情况可判断() A.体表形态B.体格C.体型D.体姿E.性征 2.体型中最有代表性的差异是() A.皮肤之厚薄B.肤色C.腠理之坚松D.形体之肥瘦E.身高 3.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是() A.体型B.体重C.体姿D.身高E.性征 4.体质是指人体的() A.身体素质B.心理素质C.身心特性D.遗传特质 E.形态结构 5.奠定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的古代医籍为() A.《伤寒杂病论》B.《妇人良方》C.《景岳全书》D.《内经》 E.《千金要方》 6.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相对() A.可变性B.连续性C.复杂性D.普遍性E.稳定性 7.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 A.可变性B.稳定性C.全面性D.普遍性E.复杂性 8.健康之人应为() 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肥胖质E.瘦小质 9.嗜食肥甘厚味,易形成() A.火旺体质B.痰湿体质C.心气虚体质D.脾气虚体质E.肝郁体质 10.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为() 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肝郁质E.阳虚质 11.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为() 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阴虚质E.气虚质 12.以下除哪项外,都是小儿的体质特点() A.脏腑娇嫩B.形气未充C.易虚易实 D.易寒易热E.代谢缓慢 13.以下除哪项外,都是老人的体质特点() A.精气神渐衰B.脏腑功能减退C.代谢旺盛 D.气血郁滞E.阴阳失调 14.气虚湿盛体质,受邪后多从() A.寒化B.热化C.燥化D.湿化E.火化 15.素体津亏血耗者,易致邪从() A.寒化B.实化C.虚化D.湿化E.燥化 16.某人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饮食无偏嗜,二便通调,面色红润,性格开朗随和,精力充沛,举动灵活,睡眠良好。属于() 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阳亢质E.痰湿质 17.某人形体偏瘦,面色红润,食欲旺盛,喜饮冷水,易出汗,性格外向,喜动好强,自制力较差。属于() 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气郁质E.阳虚质 18.某人形体偏胖,面色萎黄,食量较小,喜饮热水,性格内向,动作迟缓,容易疲劳。属于() 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阴虚质E.气郁质 (二)B1型题 A.体格B.体型C.体重D.体姿E.性征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 1.阴阳的基本含义 阴阳的含义: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类经·阴阳类》“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阴阳的内涵: (1)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指无定在 (2)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及其属性,才能用阴阳来说明。 如天地、日月、上下、内外等。 阴阳和矛盾的关系 阴阳说明的是一些特殊的矛盾范畴。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相对性:阴阳中复有阴阳(可分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比较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事物阴阳属性也会变化。 (2)绝对性:当对立面固定不变时,事物的阴阳属性是固定不变的。 阳 阴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一体观 2.阴阳对立制约 3.阴阳互根互用 4.阴阳交感互藏

5.阴阳消长 6.阴阳转化 7.阴阳的自和平衡 1.阴阳一体观 含义: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 表现: ①阴阳虽然对立,但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 ②统一体中的阴阳相互依赖而存在,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③统一体中的阴阳双方,每一方都涵有另一方,阴中含阳,阳中寓阴,所谓阴阳互藏。 2.对立制约 含义:对立,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相反。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制互为胜负。 举例:“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3.互根互用 含义: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又相互资生、相互为用。 举例:“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4.交感互藏 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任何一方中都蕴含有另一方。 5.阴阳消长 消长含义:阴阳双方数量或比例上的对比变化。 消,减少;长,增加。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完整版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 习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七章?病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正气强弱主要取决于: A.气候因素 B.地域因素 C.饮食习惯 D.生活与工作环境 E.体质与精神状态 2.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从以下哪个角度来认识: A.正邪相搏 B.阴阳失调 C.饮食失调 D.气血失常 E.脏腑功能失调 3.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 A.邪气强盛 B.正气不足 C.邪胜正负 D.正虚邪不胜 E.正胜邪衰 4.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A.邪气 B.正气 C.地域因素 D.饮食习惯 E.生活和工作环境 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 A.新感病邪 B.过于劳累 C.正虚未复 D.邪未尽除 E.饮食不慎 6.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 A.正气的盛衰 B.邪气的性质 C.感邪的轻重 D.禀赋的强弱 E.邪正斗争的胜负 7.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 A.劳复 B.正气 C.食复 D.药复 E.复感新邪 8.并病是指: A.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 B.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 C.表证未罢又见里证 D.寒证未罢又见湿证 E.气血两燔 9.合病是指: A.感受寒邪和湿邪而发病 B.感受湿邪和热邪而发病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 E.表证未罢,又见里证 10.“重感冒”指: A.新感病邪 B.过于劳累 C.正虚未复 D.邪未尽复感邪 E.肺卫同病 11.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 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 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 C.气郁化火 D.瘀热在里 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 12.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虚阳亢 13.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 A.重阳必阴 B.寒极生热 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 D.阳损及阴 E.阳长阴消 14.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症,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阳亡失

(完整版)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单选题 1、五行中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作用的为( B ) A 金 B 木 C 水 D 火 E 土 2、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是根据五行中( A ) A 相生 B 相克 C 相乘 D 相诲 E 相 3、在中医领域中,下列属阴的(D) A 推动 B 温煦 C 兴奋 D 滋润 E 上 4、有孤府之称的(A) A 三焦 B 小肠 C 大肠 D 胆 E 胃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D) A 阴阳五行和藏象学说 B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C 证治异同和整体观念 D 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 E 四诊合参和阴阳五行 6、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正常状态是( A ) A 阴平阳秘 B 阳平阴秘 C 相对平衡 D 绝对平衡 E 不断活动 7、按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足太阴脾经的气血将流入(A ) A 手少阴心经 B 手阳明大肠经 C 足阳明胃经 D 手厥阴心包经 E 足少阳胆经 8、手少阴心经分布于上肢内侧的(C) A 前缘 B 中线 C 后缘 D 上部 E 下部 9、一日一夜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D) A 上午 B 下午 C 前半夜 D 后半夜 E 中午 10、燥邪伤人最易损伤人体的( D )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11、心主神志指的是( B ) A 调节情绪平衡 B 调节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C 调节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D 调节血液代谢功能 E 以上均不是 12、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D) A 带脉 B 冲脉 C 任脉 D 督脉 E 阴跷脉 13、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A ) A 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B 藏精气,藏而不泻 C 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 D 既藏精气又传化水谷 E 以上均不是 14、足厥阴经与足少阳经相交于(B) A 小指端 B 足大趾 C 鼻旁 D 足小趾 E 食指端 15、五味的五行属性,甘属(C)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16、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的表现与何种情志致病有关 (B) A 怒 B 惊 C 思 D 恐 E 喜 17、大出血时,同时伴随少气乏力的表现,其原理是(E)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生气 E 血能载气 18、津液变成尿液依赖气的(E)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全)

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7.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8.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9. 阴阳的对立制约: 正常者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10.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 11. 阴阳的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12.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①阴阳的对立制约;②阴阳的互根互用;③阴阳的交感互藏;④阴阳的消长;⑤阴阳的转化;⑥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13.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14. 凡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阴消阳长)的虚热证,宜用补阴治之。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阳病治阴”;又称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15. 凡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盛(阳消阴长)的虚寒证,宜用补阳治之。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阴病治阳”;又称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6.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提纲 绪论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述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一、中医基础理论的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历代名医和代表著作) (一)先秦、秦、秦汉时期——形成时期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二)隋唐时期——充实、系统化时期 《针灸甲乙经》、《脉经》、《诸病源候论》 (三)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三因记忆病证方论》宋陈无择“三因学说”、《小儿药证直诀》 刘完素(刘河间)——寒凉派 李杲(东垣老人)——补土派 朱震亨(朱丹溪)——滋阴派 (四)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士雄 另有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 (二)辨证论治——辨析疾病资料以确立症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1、病、症、证的概念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生命过程(重点在全过程)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重点在现阶段) 2、辩证与辨病 辩证与辨病都是认识疾病的思维过程。辩证是对证候的辨析,以确定证候为目的;辨病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辨明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即辨明疾病从发展到转归的总体病机辨病论治:辨析疾病资料以确立疾病的诊断,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不同,故反映的证候也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差异 异病同治: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 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试题完整版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试题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绪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2.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着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3.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着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4.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着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5.下列着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6.下列着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7.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余师愚 8.提倡中西汇通的医家是: A.吴有性 B.王清任 C.张锡纯 D.李中梓? E.王孟英 9.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

A.心 D.肺 C.脾? D.肝? E.肾 10.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 A.病 B.症 C.体征? D.证 E.病因 (二)B型题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神农本草经》 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着作是: 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着作是: 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着作是: 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B.“春善病鼽衄” 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D.东南湿热,西北燥寒 E.“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4.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 5.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 6.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 (三)D型题 1人与环境密切联系的体现是: A.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B.社会的进步 C.人和社会关系密切 D.地区不同多发病不同 E.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 (四)X型题 1.常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的着作是: A.《难经》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干金要方》 2.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 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E.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 3.中医的“证”包括: A.病变的过程 B.病变的原因 C.病变的部位 D.病变的性质 E.邪正的关系 4.哪些着作的成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A.《诸病源候论》 B.《伤寒杂病论》 C.《黄地内经》 D.《难经》 E.《神农本草经》 二、填空题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2.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