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bel分壁精馏塔分离芳烃的稳态和动态模拟

Kaibel分壁精馏塔分离芳烃的稳态和动态模拟
Kaibel分壁精馏塔分离芳烃的稳态和动态模拟

2015年4月 CIESC Journal

April 2015

第66卷 第4期 化 工 学 报 V ol.66 No.4

Kaibel 分壁精馏塔分离芳烃的稳态和动态模拟

蔺锡钰,吴昊,沈本贤,凌昊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

摘要:Kaibel 分壁精馏塔(Kaibel divided-wall column ,KDWC )可在一个塔内实现四组分混合物的高纯度分离。本文以分离苯、甲苯、二甲苯和均三甲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KDWC 严格稳态模型,获得了优化的塔体结构。通过研究KDWC 分离17组进料组成的基础上,获得了KDWC 的稳态分离的初步规律:实现KDWC 的高纯度分离,既需要通过分液比控制预分馏段顶部馏出气相中的二甲苯含量,又需要通过分气比控制预分馏底部馏出液相中甲苯含量;两个侧线的组成中,重组分杂质的含量要远多于轻组分杂质的含量;中间组分甲苯在预分馏段仍有返混。随后,在Aspen Dynamic 环境下建立了KDWC 的组分控制模型,控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应对±10%的流量和进料组成波动,但二甲苯产品纯度会出现少量偏差。

关键词:Kaibel 分壁精馏塔;芳烃;蒸馏;分离;稳态;动态控制;模拟 DOI :10.11949/j.issn.0438-1157.20141611

中图分类号:TQ 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38—1157(2015)04—1353—10

Steady-state behavior and control of Kaibel divided-wall column

for aromatics separation

LIN Xiyu, WU Hao, SHEN Benxian, LING Hao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hanghai 200237, China )

Abstract : Kaibel divided-wall column (KDWC) permits separation of a four-component mixture into four pure fractions in a divided-wall column. This work studied separation of a four-component mixture of benzene, toluene, o -xylene and tri-methyl-benzene in a KDWC. The optimum economic design of the Kaibel divided-wall column was obtained. Then seventeen cases of various feed compos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for obtaining the steady state behavior of the KDWC. Xylene should be controlled at the top of the prefractionator, while toluene should be contro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prefractionator; the content of heavy impurities wa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light impurities in the two side streams; the intermediate component, toluene re-mixed in the prefractionator. At last, a control structure with five composition control loops was established. Simulation showed that it could handle ±10% disturbances of flow rate and feed composition, but the purity of xylene sometimes had small deviations.

Key words : Kaibel divided-wall column; aromatics; distillation; separation; steady-state; dynamic control; simulation

2014-10-27收到初稿,2014-12-31收到修改稿。

联系人:凌昊。第一作者:蔺锡钰(1989—),男,硕士研究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47608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4ZZ058)。

Received date : 2014-10-27.

Corresponding author : LING Hao, linghao@https://www.360docs.net/doc/ab11864710.html,

Foundation item :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1476081),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of Ministry of China and Shanghai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 (14ZZ058).

化工学报第66卷·1354·

引言

分壁式精馏塔(divided-wall column, DWC)也叫全热耦合精馏塔,可以高纯度地分离三组分和四组分混合物,相比常规两塔和三塔的分离方式可以节省能耗30%以上[1]。在常规的两塔分离三组分混合物(A, B, C)的直接序列(DS)过程中,轻组分A在第1个精馏塔塔顶馏出,中间组分B和重组分C在塔底馏出。在多数三组分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中,中间组分B会在第1个精馏塔靠近塔釜的塔板上浓度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这一热力学损失现象在常规的精馏塔分离三组分混合物的过程中无法避免,DWC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2-4]。

目前,关于分离三组分的分壁式精馏塔的研究非常广泛,国外工业应用也趋于成熟。Skogestad等首次对DWC的动态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分液比作为调控变量的四点控制法[5];通过研究恒定相对挥发度的虚拟系统,发现在预分馏塔中应尽量避免重组分从塔顶移出[6]。Abdul等[7]在研究相同体系中首次使用温度代替组分作为控制变量,提出温度控制结构。Serra等[8]研究了3个具有不同相对挥发度的系统,比较PID和动态矩阵控制,发现PID 控制能提供更好的动态控制。Ling等[9-11]以苯、甲苯和二甲苯三元体系作为研究对象,使用Aspen Plus构建严格精馏模型,利用4个精馏模块模拟DWC,分别采用组分控制、温度控制和温差控制结构对DWC进行测试,发现组分控制可以很好地应对组分组成和进料流量组成波动。许锡恩等[12]对三相热耦合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具有双液相的精馏过程的数学模型予以修正。袁希钢等[13-14]针对热耦合精馏所需塔段数目以及冷凝器和再沸器数目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分解求解策略和编码表达法,使流程结构的描述和优化变得更加简便。曲平等[15]以丁二烯分离装置为对象,对热耦合精馏用于非理想的操作特性和节能效果进行了模拟和研究。孙兰义等对分壁精馏塔反应精馏水解醋酸甲酯的控制及空分应用性能做了详细的研究[16-18],最近在反应精馏塔的设计和应用取得了很多成绩[19-20]。裘兆蓉等[21-23]对分壁精馏塔开展了大量的稳态实验和模拟研究,采用分壁精馏塔分离裂解汽油、萃取精馏制无水乙醇和无水叔丁醇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Huang 等[24-26]近几年对分壁精馏塔操作过程的“黑洞”现象、温度和温差过程控制也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杨剑等[27]通过串联常规塔和分壁精馏塔实现了芳烃四组分混合物的高纯度分离,并实现了组分控制结构对进料流量和组成10%波动的平稳控制。

虽然上述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三组分分壁精馏塔分离过程的稳态和动态问题,然而针对更为复杂的四元混合物的分壁精馏塔精馏体系的工作尚需进一步研究。1987年Kaibel[28]提出在单个分壁精馏塔(Kaibel divided-wall column, KDWC)中可以实现四组分混合物的清晰分割,但在随后的20多年来很少有文献报道。Skogestad课题组[29-32]首次采用Matlab研究了非严格精馏模型的四组分分壁精馏塔的分离过程的稳态和动态过程,开创了此方面学术研究的先河。KDWC用于设计和操作使用的有5个自由度,分别是:回流量R,再沸器负荷Q R,上侧线流量S1,下侧线流量S2和分液比βL。这5个可以控制的自由度可以用来操控5个变量,其中4个产品的浓度是必须要被控制的,而第5个自由度βL 可以实现能耗优化目的。通过对甲醇、乙醇、丙醇和正丁醇的模拟和24块理论板(高8 m,直径50 mm)的小试实验,他们发现4×4的PID温度控制回路的各温度点和Matlab模拟温度接近,实现了KDWC的平稳控制,但侧线产品纯度最高仅达到88%(摩尔分数),无法达到高纯度分离的要求。在模拟方面,该课题组研究发现分气比βV对于能耗的影响是十分敏感的,在他们的研究中,常用βV代替βL作为一个潜在的自由度。Dejanovi?等[33]对KDWC分离多组分混合物进行模拟研究,将十五组分芳烃混合物分离成4种给定的产品组成,模拟结果显示可以节省年总投资(TAC)40.1%。此外,Akzo Nobel公司的Kiss等[34]进行了正戊烷-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体系的分离研究,分离目标为99.5%(质量分数)以上。

本文研究KDWC分离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BTXH;benzene,B;toluene,T;o-xylene,X;1,3,5-trimethylbenzene,H)四组分混合物的稳态和动态分离过程。首先,通过Aspen Plus中的RadFrac 模块建立了KDWC的稳态严格精馏模型,通过经济优化获得了优化的塔体结构;随后考察了17种进料组成、不同βV和βL以及KDWC内部关键塔板的气液相组成的关系,获得了KDWC的稳态分离的初步规律;最后建立了KDWC的浓度控制模型,考察±10%的流量和进料组成波动时控制效果。

第4期蔺锡钰等:Kaibel分壁精馏塔分离芳烃的稳态和动态模拟·1355·

1 稳态模拟

1.1稳态设计

以BTXH四组分混合物作为研究对象,其沸点分别为353、385、419和437 K,相对挥发度αB/αT/αX/αH约为17.0/6.51/2.76/1。进料流量为 1 kmol·s?1,进料温度为351 K,四组分混合物等摩尔进料。产品纯度要求为99%(摩尔分数)。物性方法为Chao-Seader。采用Aspen Plus中的RadFrac 模块,KDWC是利用一个提馏塔(只有一个再沸器),两个平行的吸收塔(无再沸器和冷凝器)和一个精馏塔(只有一个冷凝器)搭建而成。与以往分离三组分混合物的DWC相比,KDWC多了一个侧线抽出。

图1是以最小年总投资(TAC)为目标优化得到的最优塔体结构。年总投资(TAC)同时考虑到了能耗与设备投资这两方面因素[35]。可以用来优化年总投资(TAC)的变量有:四段塔的塔板数、进料位置、两条侧线的出料位置、分液比βL和分气比βV。在KDWC中,隔板左侧的预分馏段塔板数与隔板右侧的侧线出料段塔板数相同。

图1中模拟塔顶压力为101325 Pa(1 atm),板压降设定为689 Pa(0.0068 atm)。优化后的KDWC 共83块理论板。在Aspen Plus中,冷凝器为第1块塔板,再沸器为第83块塔板。KDWC精馏段是从第2块塔板到第11块塔板。预分馏段和侧线出料段是从第12块塔板到第59块塔板。提馏段是从第60块塔板到第82块塔板。进料位置在隔板预分馏侧第30块板,上下侧线的出料位置分别在隔板侧线出料侧第19、第34块板。操作参数为:回流比6.67,再沸器负荷69.93 MW,βL为0.257,βV为0.586。全塔直径为10.8 m。而用常规精馏方法分离四组分至少需要3个精馏塔,有两种序列,即直接序列(DS)和间接序列(IS),本文使用直接序列分离流程与KDWC进行比较,流程如图2所示。表1给出KDWC结构与常规三塔结构能耗和经济对比

图1 KDWC的稳态设计Fig.1 Steady state design of KDWC

化 工 学 报 第66卷

·1356·

图2 直接序列常规三塔结构

Fig.2 Direct-separation sequence of conventional

three-column structure

数据。从表1中可以看出,KDWC 较常规三塔流程

可减小再沸器负荷Q R 28.5%,可减小冷凝器负荷Q D 30.6%,可降低TAC 约33.7%。 1.2 稳态分析

图3为KDWC 的全塔塔板温度变化曲线,其中虚线为主塔塔板温度,实线为预分馏段塔板温度。从图3中可以看出,主塔的塔板温度在第11板至第48板时温度明显高于预分馏段塔板温度。其中在第30块板附近达到23℃左右,这一现象说明分隔壁两端的温差明显,分隔壁在实际设计时应考虑避免温差过大导致分隔壁两端的传热。

图4为KDWC 的液相组成分布。从图4 (a)可以看出:①甲苯的浓度变化较为复杂,实线的预分馏段中甲苯浓度x P,T 从第12块塔板(预分馏段的

图3 KDWC 的温度分布曲线 Fig.3

Temperature profiles in KDWC

图4 KDWC 液相分布 Fig.4 Composition profile in KDWC

第1块塔板)到第29块塔板浓度逐渐降低,随后到

第33块塔板逐渐升高,然后逐渐降低,在第59块板时基本消失。在预分馏塔中x P,T 浓度的变化自上而下呈现了一个从高→低→次高→消失的趋势,这一趋势为典型的返混现象,热力学角度上导致了能量损失。此外,在预分馏塔底部(第59块板)甲苯基本消失,这就避免了甲苯从主塔的提馏段(60~82)进入分隔壁的另一侧,保证了二甲苯的产品纯度。②苯的浓度从塔顶到第40块板时呈持续下降趋势,在主塔中苯浓度x M,B 接近第20块板时已很低,预分馏段苯浓度x P,B 接近第40块板时接近0,无返混现象。

从图4 (b)可以看出:①二甲苯的浓度变化也较为复杂,预分馏段中二甲苯浓度x P,X 从第59块塔板(预分馏段的最后1块塔板)到第29块塔板浓度逐渐降低,随后到第24块塔板逐渐升高,然后逐渐降低,在第12块板时基本消失。在预分馏塔中x P,X 浓度的变化自下而上呈现了一个从高→低→次高→消

表1 Kaibel 分壁精馏塔结构与常规三塔结构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Kaibel divided-wall column structure and conventional DS three-column structure

Conventional three-column structure

Item C1 C2 C3 Total Kaibel divided-wall column

structure Relative gain/%

N

30 49 47 126

83 — D /m 6.96 6.34 7.72 — 10.8 — Q R /MW 31.69 26.70 39.41 97.80 69.93 28.5 Q D /MW 20.89 25.13 39.89 85.91 59.62 30.6 TAC ×10?6/$·a ?1

5.83 5.29 7.51 18.63

12.36

33.7

Note: relative gain =1?(Kaibel divided-wall column value/conventional three-column value).

第4期蔺锡钰等:Kaibel分壁精馏塔分离芳烃的稳态和动态模拟·1357·

失的趋势,也存在导致能量损失的返混现象。此外,在预分馏塔顶部(第12块板)x P,X含量很低,这就避免了二甲苯从主塔的精馏段(2~11)进入分隔壁的另一侧,保证了甲苯的产品纯度。②均三甲苯的浓度从塔底到第20块板时呈持续下降趋势,在主塔中均三甲苯浓度x M,H接近第40块板时已很低,预分馏段均三甲苯浓度x P,H接近第20块板时接近0,无返混现象。

从上述现象可以看出:KDWC预分馏段塔顶气相的重组分(均三甲苯)含量与在预分馏段塔底液相的轻组分(苯)含量均可忽略不计,因此,预分馏段的作用是防止二甲苯通过预分馏段塔顶进入侧线出料段,除此以外,防止甲苯通过预分馏段塔底进入侧线出料段。而在模拟过程中发现,预分馏段塔底甲苯的含量也非常低(摩尔分数2.88×10?5%),这意味着只需利用分液比控制二甲苯在预分馏段塔顶的含量,就可以同时实现预分馏段的两个主要作用。此外,预分馏段存在甲苯和二甲苯的返混现象,通过增加全塔的塔板数进一步研究发现甲苯的返混现象无法避免,而二甲苯的返混现象是可以避免的。其原因尚需进一步考察。

在Kaibel精馏塔中,分液比对能耗有很显著的影响,合理利用和控制分液比非常重要。图5为βL 与能耗及预分馏段塔顶气相中二甲苯含量y P12(摩尔分数)的组成关系。从图5可以看出,控制y P12(摩尔分数)可以实现进料组成波动时的能耗最小化。即当进料组成发生波动时,为了使能耗最小化,βL需要自发进行调整以保证y P12(摩尔分数)在0.008%附近。图5 (a)为进料中苯浓度波动时,能耗随分液比的变化情况。在进料组成未发生波动前,苯、甲苯、二甲苯和均三甲苯的含量分别为25%(摩尔分数)。进料组成变化以苯为例,苯含量增加10%意味着苯含量从25%提升至27.5%。苯含量增加20%意味着苯含量从25%提升至30%。而其他3个组分的含量随之发生变化,但相互之间的比例保持不变,最终使四者总和为100%。图5 (a)上图中,用星号标注的为最优βL对应的最小能耗,从图中可以发现,能耗随着进料组成的变化而变化,苯含量增加分离能耗逐渐降低。图5 (a)下图显示了进料中苯浓度波动时,y P12(摩尔分数)随βL的变化情况。从上下两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预分馏段塔顶二甲苯含量为

P12,X

y=0.0081所对应的βL,基本上与最优能耗所对应的βL相同。图5 (b)为进料甲苯浓度发生变化的情况,y P12,X的变化规律与进料组成中苯含量

图5 分液比对能耗及预分馏段塔顶气相组成的影响Fig.5 Effect of liquid split ratio 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refractionator vapor composition

变化类似,但体系的能耗随着甲苯含量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二甲苯和均三甲苯的变化也与苯和甲苯变化相似,文中省略相关图表。

2 组分浓度控制结构

当进料组成和进料流量发生波动时,控制的目的是保持产品纯度的同时实现最优能耗操作。本文采用传统PID控制结构,选择控制杂质的含量,即控制甲苯在塔顶的含量为

DT

x=0.01,控制二甲苯在

塔底的含量为

BX

x=0.01,控制二甲苯在上侧线的含

量为

S1X

x=0.008,控制均三甲苯在下侧线的含量为S2H

x=0.009。

4个被控变量需要4个控制参数,有5个可用的控制参数:R、Q R、S1、S2和βL。如前所述,分液比

化 工 学 报 第66卷 ·1358· 可用来控制y P12(摩尔分数)从而达到能量优化的目的,因此需要建立βL →y P12,X 的控制回路,即通过调节βL 控制y P12保持在0.008附近。其余4个控制参数可以用来控制x DT 、x BX 、x S1X 和x S2H 。根据分壁

精馏塔分离三组分的经验,采用R →x DT 、Q R →x BX 、S 1→x S1X 和S 2→x S2H 进行控制参数与控制变量配对。

按照上述控制思想在Aspen Dynamic 环境中进行控制结构设计,图6和图7分别为控制流程图和

图6 组分控制回路

Fig.6

Aspen Dynamic implementation of composition control

图7 组分控制控制器面板

Fig.7 Controller faceplates of composition control

第4期 蔺锡钰等:Kaibel 分壁精馏塔分离芳烃的稳态和动态模拟

·1359·

表2 组分控制回路中控制器调谐参数 Table 2 Controller tuning parameters of

composition control

Control loop Controlled variable Manipulated variable

Controller gain K C Controller integral time τI /min CC0 y P12X

βL

0.18 47.52

CC1 x DT R 0.07 89.76 CC2 x S1X S 1 0.52 69.96 CC3 x S2H S 2 0.44 50.16 CC4

x BX

Q R

0.15 76.56

控制面板。5个组分控制回路均有一个5 min 时滞,

通过以下的调谐方法进行调谐。首先,进行Q R →x BX 回路的调谐,其余4个控制器调为手动模式,利用中继-反馈测试找到最终的增益和周期,使用Tyreus-Luyben 的调谐方法进行计算。随后,将Q R →x BX 回路调为自动模式,其余仍为手动模式,用相同的方法进行R →x DT 回路的调谐。然后,将R →x DT

回路和Q R →x BX 回路调为自动,对S 1→x S1X 回路和

S 2→x S2X 回路的调谐,之前调谐过的3个回路调为自动模式。最后,完成βL →y P12,x 回路调谐,表2为5个控制回路的调谐参数。

3 控制结果

图8~图12为组分控制结构在进料流量和进料组成发生±10%波动时的动态控制结果。以图8为例,进料流量增加或减少10%从2 h 开始,从左到右分别为B 、T 、X 和H 的变化情况,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为流量减少10%和增加10%的控制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的控制方案可以实现产物纯度的平稳控制,与其他3个组分相比,二甲苯X 的浓度波动范围最大,重组分H 的波动范围最小。所有产品在10 h 左右纯度达到设定值,说明组分控制结构可以很好地控制进料流量±10%的波动。

图9为进料组成中苯发生±10%波动时的动态

图8 进料流量波动±10%的控制结果

Fig.8 Control results of ±

10% feed flow rate disturbance

图9 苯组分含量波动±10%的控制结果 Fig.9 Control results of ±10% benzene disturbances

化 工 学 报 第66卷

·1360· 控制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B 、T 和H 均得到很好的控制,产品纯度可较快回归到99%附近;S 2中的二甲苯的纯度经过50 h ,最终稳定在98.7%(摩尔分数),略有偏差。图10为进料组成中甲苯发 生±10%波动时的动态控制结果,与图9类似,当T ?10%时4

个产品的纯度均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当

图10 甲苯组分含量波动±10%的控制结果

Fig.10 Control results of ±

10% toluene disturbances

图11 二甲苯组分含量波动±

10%的控制结果

Fig.11 Control results of ±10% o -xylene disturbances

图12 均三甲苯组分含量波动±10%的控制结果 Fig.12 Control results of ±10% heavy composition disturbances

第4期蔺锡钰等:Kaibel分壁精馏塔分离芳烃的稳态和动态模拟·1361·

T+10%时S2中的二甲苯经过20 h波动,最终稳定在98.1%(摩尔分数)。图11为进料组成中二甲苯发生±10%波动时的动态控制结果,当进料X-10%时S2中的二甲苯含量经过16 h波动,最终稳定在97.5%(摩尔分数)。图12为进料组成中重组分发生±10%波动时的动态控制结果,所有产品的纯度均能得到良好控制。之所以二甲苯的含量在控制过程中出现少量偏差,其原因在于KDWC与传统的三组分DWC相比自由度更多,两个侧线相互耦合,控制难度增大。若要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4 结论

分离芳烃四组分BTXH的KDWC稳态模拟结果表明:优化的塔体结构下预分馏段存在二甲苯组分返混;实现四组分的清晰分割必须控制预分馏段顶部馏出的二甲苯含量和底部的甲苯含量。不同进料组成稳态模拟结果表明:控制预分馏段顶部馏出的二甲苯含量可实现KDWC的能耗优化的目标。基于上述分析,在Aspen Dynamic环境下建立了KDWC的5×5组分浓度控制结构,控制结果表明该结构可很好地应对进料流量和组成发生±10%波动,二甲苯产品纯度有时会略有偏差。

符 号 说 明

A C——塔顶冷凝器换热面积,m2

A R——塔釜再沸器换热面积,m2

D——塔的直径,m

N——塔板数

N F——进料板位置

N S——出料板位置

Q D——塔顶冷凝器负荷,MW

Q R——塔釜再沸器负荷,MW

R——分壁精馏塔回流比

S1——上侧线流量,kmol·s?1

S2——下侧线流量,kmol·s?1

α——相对挥发度

βL——分壁精馏塔分液比

βV——分壁精馏塔分气比

下角标

B ——苯

H ——均三甲苯

M ——主塔

P ——预分馏段

T——甲苯

X——二甲苯

References

[1] Stankiewicz A, Moulijn J A.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J]. Ind. Eng.

Chem. Res., 2002, 41: 1920-1924

[2] Hernandez S, Pereira-Pech S, Jimenez A, Rico-Ramírez V. Energy

efficiency of an indirect, thermally coupled distillation sequence [J].

Can. J. Chem. Eng., 2003, 81: 1087-1091

[3] Lee J Y, Kim Y H, Hwang K S. Application of a fully thermally

coupled distillation column for fractionation process in naphtha reforming plant [J]. Chem. Eng. Process.: Process Intensif., 2004, 43:

495-501

[4] Ling H, Cai Z, Wu H, Wang J, Shen B. Remixing control for

divided-wall column [J]. Ind. Eng. Chem. Res., 2011, 50: 12694-12705 [5] Wollf E A, Skogestad S. Operation of integrated three-product

distillation columns [J]. Ind. Eng. Chem. Res., 1995, 34: 2094-2103 [6] Halvorsen I J, Skogestad S. Optimal operation of Petlyuk distillation:

steady-state behavior [J]. Process Control, 1999, 9: 407–424

[7] Abdul Mutalib M I, Zeglam A O, Smith R. Operation and control of

dividing wall columns (Ⅱ): Simulation and pilot plant studies using temperature control [J]. Trans. Inst. Chem. Eng. Part A, 1998, 76:

319-334

[8] Serra M, Perrier, Esuna A, Puigjaner L. Analysis of different control

possibilities for the divided wall column: feedback diagonal and dynamic matrix control [J]. Comput. Chem. Eng., 2001, 25: 859–866 [9] Ling H, Luyben W L. New control structure for divided-wall columns

[J]. Ind. Eng. Chem. Res., 2009, 48: 6034-6049

[10] Ling H, Luyben W L. Temperature control of the BTX divided-wall

column [J]. Ind. Eng. Chem. Res., 2010, 49: 189-203

[11] Ling H, Cai Z, Wu H, Wang J, Shen B J. Remixing control for

divided-wall columns [J]. Ind. Eng. Chem. Res., 2011, 50 (22): 12694-12705

[12] Xu Xi’en (许锡恩), Li Shouchun (李守春), Wang Baoguo (王保国),

Ma Haihong (马海洪). Simulation of thermally coupled distillation processes with two liquid phases [J].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China) (化工学报), 1989, 40 (1): 28-37

[13] An Weizhong (安维中), Y uan Xigang (袁希钢). Synthesis of

thermally coupled complex distillation system based on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Ⅰ): Problem formulation [J].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China) (化工学报), 2006, 57 (7): 1591-1598

[14] An Weizhong (安维中), Y uan Xigang (袁希钢). Synthesis of

thermally coupled complex distillation system based on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Ⅱ): Example illustration and analysis [J].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China) (化工学报), 2006, 57 (7): 1599-1604

[15] Qu Ping (曲平), Yan Rui (闫蕊), Yu Y uguo (俞裕国), Yao Pingjing

(姚平经). 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rmally coupled distillation of the butadiene separation unit [J]. J. Chem. Eng. Chinese Universities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996, 10 (2): 146-151

[16] Sun Lanyi (孙兰义), Zhang Mingyue (张明月), Zhou Hui (周辉),

Yang Delian (杨德连), Li Jun (李军), Li Qingsong (李青松). Control of reactive distillation in dividing wall column for hydrolysis of methyl acetate [J].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石油化工), 2009, 11:

化工学报第66卷·1362·

1194-1200

[17] Sun L, Qi C, Li J, Li Q. Control of catalytic divided wall column [J].

Adv. Mater. Res., 2011, 225/226: 496-499

[18] Ma Zhanhua (马占华), Zhai Cheng (翟诚), Li Jun (李军),Zhang Hui

(张慧),Sun Lanyi (孙兰义). Application of air separation dividing wall column [J]. Chemical Engineering (化学工程), 2011, 40 (2): 1-6 [19] Sun L Y, Chang X W, Qi C X, Lia Q S. Implementation of ethanol

dehydration using dividing-wall heterogeneous azeotropic distillation column [J]. Separ. Sci. Technol., 2011, 46 (8): 1365-1375

[20] Sun L Y, Bi X X. Shortcut method for the design of reactive dividing

wall column [J]. Ind. Eng. Chem. R es., 2014, 53 (6): 2340-2347 [21] Ye Qing (叶青), Qian Chunjian (钱春健), Qiu Zhaorong (裘兆蓉).

Simulation of separation of aromatic hydrocarbon mixture in distillation column with diving wall [J].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石油化工), 2007, 36 (11): 1134-1138

[22] Qian Chunjian (钱春健), Ye Qing (叶青),Qiu Zhaorong (裘兆蓉),

Wen Yilu (闻以露). Separation of aromatic mixture by divided wall distillation column [J].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s (石

油炼制与化工), 2007, 38 (5): 40-43

[23] Ye Qing (叶青), Li Langtao (李浪涛), Qiu Zhaorong (裘兆蓉).

Separation of pyrolysis gasoline by divided wall distillation column [J]. Acta Petrolei Sinica: Petroleum Processing Section (石油学报:石

油加工), 2010, 26 (4): 617-621

[24] Gao J, Huang K, Luan S, Jiao Y, Li S. Avoiding the black-hole

problem by the 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intermediate products to dividing-wall distillation columns [J]. Ind. Eng. Chem. Res., 2013, 52

(11): 4178-4201

[25] Luan S, Huang K, Wu N. Operation of dividing-wall columns (Ⅰ): A

simplified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ontrol scheme [J]. Ind. Eng. Chem.

Res., 2013, 52 (7): 2642-2660

[26] Wu N, Huang K, Luan S. Operation of dividing-wall distillation

column (Ⅱ): A doubl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ontrol scheme [J]. Ind.

Eng. Chem. Res., 2013, 52 (15): 5365-5383

[27] Yang Jian (杨剑), Shen Benqiang (沈本强), Lin Xiyu (蔺锡钰), Wu

Hao (吴昊), Ling Hao (凌昊). Steady state and dynamic control of divided-wall column for separating aromatics [J]. CIESC Journal (化

工学报), 2014, 65 (10): 3993-4003

[28] Kaibel G. Distillation columns with vertical partitions [J]. Chem. Eng.

Technol., 1987, 10: 92-98

[29] Dwivedi D, Strandberg J P, Halvorsen I J, Skogestad S. Steady state

and dynamic operation of four-product dividing-wall (Kaibel) columns: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J]. Ind. Eng. Chem. Res., 2012,

51 (48): 15696-15709

[30] Dwivedi D, Strandberg J P, Halvorsen I J, Preisig H A, Skogestad S.

Active vapor split control for dividing-wall columns [J]. Ind. Eng.

Chem. Res., 2012, 51 (46): 15176-15183

[31] Ghadrdan M, Halvorsen I J, Skogestad S. Optimal operation of Kaibel

distillation columns [J]. Chem. Eng. Res. Des., 2011, 89 (8): 1382-1391

[32] Maryam Ghadrdan, Ivar J Halvorsen, Sigurd Skogestad. Manipulation

of vapor split in Kaibel distillation arrangements [J]. Chem. Eng.

Process. Process. Intensif., 2013, 72: 10-23

[33] Dejanovi? I, Matija?evi? L J, Halvorsen I J, Skogestad S, Jansen H,

Kaibel B, Oluji? ?. Designing four-product dividing wall columns for

separation of a multicomponent aromatics mixture [J]. Chem. Eng.

Res. Des., 2011, 89 (8): 1155-1167

[34] Kiss Anton A, Ignat Radu M, Flores Landaeta Servando J, de Haan

André B. Intensified process for aromatics separation powered by Kaibel and dividing-wall columns [J]. Chem. Eng. Process.: Process Intensif., 2013, 67: 39-48

[35] Luyben W L. Distillation Design and Control Using Aspen

Simulation [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2006: 85-97

C8芳烃分离技术

C8芳烃分离技术 C8芳烃异构体是指一个分子中有8个碳原子的各芳烃异构体。这些异构体包括:邻二甲苯(ortho—xylene,简称ox)、间二甲苯(metaxylene,简称ox)、对二甲苯(para—xylene,简称PX)和乙基苯(ethyl —benzene,简称EB)。 C8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馏分的催化重整生成油和裂解汽油以及炼焦副产粗苯。1、C8芳烃分离理论基础 表l中列举了各C8芳烃异构体的分离特性数据,其物化性质相近,采用一般的精馏技术难以分离出高纯度的产品。 表2 C8芳烃各组分物理性质 表2可知C8芳烃各组分凝固点差别较大,且对二甲苯分子形状是狭长形的,间二 甲苯则接近于圆形.囤此可用低温结晶法分离C8芳烃。 C8芳烃各组分的分子形状及偶极矩,极化度均有差别,各异构体与某些溶剂的接合 能力也有差异。因此可用溶剂萃取法、分子筛吸附法,反应蒸馏法及膜渗透法(全蒸发过 程)等进行分离。 表2中间二甲苯性质与其它组分还有一明显差别——相对碱度。因此可用加强酸的 化学方法将间二甲苯与其它组分分离。 表3 C8芳烃各组分挥发度 表4 C8芳烃各组分相对于邻二甲苯的挥发度

2、C8的分离技术 2.1 精密精馏法 该方法的基本工艺为多塔流程。先在第一塔中从塔釜分离出相对挥发度较低的邻二甲苯,纯度约为98%。该塔需110~120块塔板,回流比为R=14~18。塔顶馏出物对、间二甲苯等进入第二塔,第二塔塔顶馏出物为95%上的甲苯。当甲苯在混合二甲苯中浓度低于某一值时塔顶馏出物为99%以上的乙苯,塔釜分出对、间二甲苯。该塔共需360块塔板,回流比R=90~100。精密精馏法的优点是技术成熟,缺点是能耗高,设备庞大。 2.2 结晶分离法 结晶分离是利用原料中不同组分之间凝固点的差异,或者说利用各组分在液一固两相平衡时的浓度差,使一部分组分凝固成固相结晶,而实现分离的。在操作时还可重复运用“部分熔融-部分结晶”来提高分离效果和产品纯度。由表1可见,OX、MX、PX和乙苯的熔点差别很大,特别是PX熔点较高,可以利用深冷结晶方法把PX从Cs芳烃中分离开。在分子筛吸附分离技术出现之前,结晶分离是工业上唯一使用的分离PX的方法。 PX结晶分离在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两段或多段结晶法,固一液分离采用离心机。第一段结晶着眼于提高回收率,尽可能把PX都结晶下来,此时得到的结晶中含PX 80%~90%,其余10%~20%是与PX一起结晶出来的其他C8芳烃。第二段结晶着眼于提高产品纯度,把一段滤饼经过重新熔融一结晶或部分熔融一部分结晶,分掉其他C8芳烃,使PX纯度可达99%以上。 2.3 吸附分离法 吸附分离法是目前分离混合二甲苯的主要方法,它利用固体吸附剂对各二甲苯异构体的不同吸附能力而实现各组份的分离。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技术,使 C8芳烃的分离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它使分离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能耗也大大降低。80年代以来建设的C8芳烃分离装置,90%以上采用此项技术。 吸附分离法的优点是能一步获得高达90%的对二甲苯收率,且产品纯度可达到99.5%以上;其缺点是生产中需使用价格昂贵的特殊分子筛做吸附剂,生产操作仍需在较为复杂的自动控制下进行。 2.4 结晶分离与吸附分离联合法 联合方案把结晶分离与吸附分离的优点结合起来。联合方案中的吸附分离部分进行了简化,把原来5个塔段简化为4个塔段。用两个回收塔代替了原来的4个回收塔采用甲苯为解析剂,有较高的生产能力和较少的工序。吸附分离部分得到的PX纯度低(90%~95%),但PX回收率非常高。来自吸附分离部分的PX

乙烯装置丙烯精馏塔优化设计_曹媛维

第40卷第9期2012年9月化学工程 CHEMICAL ENGINEERING (CHINA )Vol.40No.9Sep.2012 收稿日期:2011-11-01作者简介:曹媛维(1979—),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乙烯装置的工艺设计工作,电话:(010)58676692, E-mail :caoyuanwei@hqcec.com 。乙烯装置丙烯精馏塔优化设计 曹媛维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北京100029) 摘要:针对近年来大型乙烯装置中的丙烯精馏塔操作不稳定、能耗大的问题,利用PRO /Ⅱ软件模拟分析该塔流程,总结出随着装置规模大型化该塔采用多溢流塔板形式,计算中应考虑塔板形式对板效率取值的影响。当进料组成与设计工况不符或装置负荷增大时导致产品不达标的情况,可增设进料口在非设计工况下不同位置进料以满足分离的要求, 并且塔顶冷凝器和塔底再沸器需要考虑充分的设计余量。并创造性提出了,在传统工艺流程基础上在塔顶冷凝器后增设排放冷凝器进一步回收丙烯的节能优化方案,为实际生产提供建议性指导。关键词:丙烯精馏塔;操作波动;PRO /Ⅱ模拟中图分类号:TQ 05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954(2012)09-0074-05DOI :10.3969/j.issn.1005-9954.2012.09.0017 Optimization design of propylene rectifying column in ethylene plant CAO Yuan-wei (China HuanQiu Contracting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29,China ) Abstract :According to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stable operation problems of propylene rectifying column in large-scale ethylene plants ,the propylene rectifying column system was simulated with PRO/Ⅱsoftware.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y type on the tray efficiency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calculation ,and it is better to use multi-overflow tray type for large-scale ethylene plant.If the propylene product is substandard in the inconsistent feed composition case or the increased duty case , the added feed nozzles are prefered to switch the diffierent feed location for different case.Enough design margin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the top condenser and the bottom reboiler.The energy saving optimization scheme that adding a new vent condenser after the top condenser to recover more propylene product is creatively put forward ,which provides the constructive guidance for the actual production.Key words :propylene rectifying column ;operation fluctuation ;PRO /Ⅱsimulation 丙烯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丙烯腈、环氧丙烷以 及异丙醇等, 是仅次于乙烯的重要石油化工原料[1] 。丙烯衍生物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丙烯需求的快速增长, 据估计从2006年到2015年全球范围内丙烯需求仍以4.9%的速度持续增长,中国的丙烯需求预计年均 增长达到6.3%[2] 。目前从市场份额看,来自乙烯装置的丙烯占到59%,从炼厂轻烃分离装置回收的丙烯占到35%。本文针对乙烯装置实际运行中丙烯精馏塔进料组成和负荷波动大导致产品不合格、能耗高的问题,利用流程模拟软件PRO /Ⅱ优化该塔操作参数,并探索性地提出在冷凝器出口增设排放冷凝器进一步回收丙烯产品的工艺,为丙烯精馏塔在实际操作 中低能耗、平稳运行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议。1原始工况的模拟计算 1.1 模拟计算条件 本模拟计算以80万t /a 乙烯装置丙烯精馏塔为例,该塔进料组成条件如表1所示。采出丙烯产品的规格按照GB/T 7716—2002中聚合级丙烯优等品(摩 尔分数99.6%),塔釜丙烯控制指标为摩尔分数≤2%。1.2模拟过程1.2.1 模拟图与模拟参数选择 工业生产中由于受到运输和加工制造的限制,将丙烯精馏塔分成双塔串联或并联操作,但在模拟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综合实验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发电机及系统短路故 障影响实验 姓名XXX 学号XXX 日期XXX 地点XXX 成绩教师 电气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

1.实验目的: (1)了解动模实验室的构成,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2)熟悉和掌握发电机的启动,调压,调速,并网,解列,停机等操作。 (3)通过单机---无穷大系统中不同点的短路故障实验,理解发电机在短路时的电磁暂态过程,分析和掌握短路起始相角及回路阻抗对发电机运行状态的影响。 2.实验内容: 在单机----无穷大主接线模拟实验系统中,通过实验操作,熟悉实验室环境及实验设备,掌握发电机的启动,调压,调速,并列,解列及停机操作方法,选择不同的短路点进行短路故障实验,录取短路时刻的电压,电流波形,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求取发电机或系统的状态参数,理解和掌握短路故障对发电机及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 3.实验原理(实验的理论基础): 根据《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相关理论,可知在三相短路时,发电机定子绕组电流中含有以下四个分量 图1.发电机短路电流波形图 i w(∞)为强制分量,不衰减 ?i w为按此时励磁绕组的时间常数T d’衰减的分量 ?i w2为按直轴阻尼绕组的时间常数T d’’衰减的分量 iα和i2w为按定子绕组的时间常数T a衰减的分量 根据发电机三相短路时电流波形图,由短路电流波形图绘制其包络线。包络线中分线即直流分量。将短路电流减去直流分量,则可以认为是基频交流分量。根据发电机参数,T d’和T d’’都较小,在短路后0.5s,可以认为基频电流中只含有稳态分量,读出此时电流幅值i w(∞)。在此时刻前找两处幅值I1,I2及对应时刻T1,T2,则可得方程组:

丙烯精馏塔吊装

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及百万吨乙烯项目丙烯精馏塔吊装方案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公司 2006年11月27日

目录 一.设备的主要参数 (1) 二.编制依据 (1) 三.吊装方案的选择 (1) 四.单门型液压吊装系统的配置 (4) 五.吊耳的设置 (5) 六.溜尾吊车的最大受力 (5) 七.有关受力计算 (5) 八.吊索具的选用 (8) 九.吊装平面布置 (10) 十.吊装施工组织机构 (10) 十一.进度计划 (11) 十二.德马格CC—2800—1型600t履带吊的主要起重性能表 (12) 十三. 吊装安全技术措施 (12) 十四. 设备吊装所需的机具及材料 (13) 附图施工进度计划 (16)

一.设备的主要参数 根据施工蓝图,独山子石化乙烯裂解装置中的两台丙烯精馏塔(C-5501A/B)的空塔重量为900t,增加劳动保护、焊接内件等后吊装重量约为1200t,塔体的内径为φ5700mm,塔体的高度为107900mm,设备的基础标高为▽+0.3m。 二.编制依据 1.SH/T3536—2002《石油化工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2.HG 20201—2000《工程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3.SH/T3515—2003《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4.KRAMO液压吊装系统设计计算书 5.丙烯精馏塔(C-5501A/B)的设计图纸 6.乙烯装置的设备平面图 三.吊装方案的选择 对这2台超大型设备的吊装,其实吊装方案的选择只有两种:一种是分段吊装,在空中组对、焊接和热处理,并在直立的状态下进行水压试验;另一种是在地面上将塔设备组焊成整体,并且在地面上做完热处理和水压试验,在将梯子、平台及附塔管线等装上之后,然后再整体吊装。从技术上来看,这两种吊装方案都是可行的,都能达到将塔设备吊装就位的目的。但经过分析、比较和充分地论证,我们认为将超大型设备在地面的滚胎上卧式组对焊接成整体,并将附塔管线、梯子、平台、防腐保温、电气仪表等工作尽可能在地面上完成后,再进行整体吊装的方案更为合理些,其理由如下: 1.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设备组对和焊接的质量 设备在地面上组焊可以使用滚胎、自动焊等机具,其组焊条件与制造厂内的条件差不多,与在空中组对和焊接相比,设备在地面上组对的尺寸容易控制,焊接的质量也有保证。 2.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安装工期 设备如果分段吊装,在空中组对和焊接,则只有一个工作面,并且只能在白天作业,因为在夜间不允许进行高空作业。 而设备如果在地面上组对、焊接,就可以有很多个工作面,可以根据工程进度的需要增加组焊机具或人力,可以三班倒,每天24小时连续作业,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设备组对和焊接的时间,缩短设备安装的工期。 3.有利于施工的安全

丙烯精馏塔安装说明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乙烯装置节能改造 丙烯精馏塔(E-DA-406N)安装说明及技术要求 一.概述: 扬子石化乙烯装置丙烯精馏塔(E-DA-406N,φ4000) 为新建塔;塔内件采用浙江工业大学专利塔盘——DJ塔盘,由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设计研究所设计,苏州市科迪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制造,共82层。预焊件已先期焊接,故本次只安装塔内件(包括塔板和分布器)。 二.塔盘及分布器的安装: 安装工作自下而上进行。 1.根据图1112-406N-01中管口方位图,确定单、双层降液板的方位;单、双层降液板 的方位互成90°。 2.根据图1112-406N-02和1112-406N-03所示的结构情况,以一层塔盘为单元,在塔 外进行组合以备吊装入塔。在组合这层塔盘时,零部件上的标记必须和该层所要求的标记相符。安装后,塔盘面水平度在整个面上的公差为9mm,降液管溢流堰顶端水平度公差为6mm,堰高允差为±3.0mm。首先组装梁和降液管,待降液管定位后再依次安装塔板,特别注意塔板序号及导流板方向。 3.1#~19#塔盘和降液管相同(序列号为1开头);20#~82#塔盘和降液管相同(序列号 为2开头)。 4.进料分布器(管口11A,B)的安装见图1112-406N-11,分布管开孔向下。安装后,整 体水平度公差为6mm,调平后用螺栓固定。 5.回流分布器(管口10)的安装见图1112-406N-10,分布管开孔向下。安装后,整体水 平度公差为6mm,调平后用螺栓固定。 6.管口49、50的内接部分现场制作,详见图1112-406N-09。 7.人孔分别在塔顶、16#、32#、48#、64#塔盘之下。 三.说明: 1.若本公司所出图纸与现场情况不一致时,应由扬子石化的有关部门、设计方代表及 施工方代表现场协商解决并备案。

芳烃工艺流程简述

工艺流程简述 1)总工艺流程 直馏石脑油和加氢裂化石脑油混合后在石脑油加氢装置(NHT Unit)通过加氢处理及汽提脱去硫、氮、砷、铅、铜、烯烃和水等杂质。在连续重整装置中把石脑油中的烷烃和环烷烃转化成芳烃,并副产大量的富氢气体。其中一部分产氢用于异构化、歧化和预加氢装置,其余部分则送到炼厂其它加氢装置。 连续重整装置的重整油经过脱戊烷塔脱去C5-馏分进入重整油分离塔。乙烯裂解汽油从边界来后先与重芳烃塔顶物流换热后进入重整油分离塔。塔顶C6/C7送到SED装置把C6/C7馏分中的芳烃和非芳烃分开。混合芳烃和歧化汽提塔底物混合送到苯-甲苯分馏装置的苯塔。苯塔顶产生高纯度的苯产品,塔底物流送到甲苯塔。甲苯塔顶生产C7芳烃,其中一部分C7芳烃与重芳烃塔塔顶物流混合送到歧化装置,其余部分作为汽油调组分送出装置。 甲苯塔底物料与重整油塔底物料、异构化产物混合送到二甲苯塔,二甲苯塔塔顶的混合二甲苯送到吸附分离装置,在这里PX作为产品被分离出来。含有EB、MX 和OX的吸附分离抽余液去异构化装置,PX达到新的平衡。异构化脱庚烷塔底物循环回二甲苯塔。二甲苯塔底的C9+送到重芳烃塔,重芳烃塔顶物料C9组分一部分送到歧化装置,其余部分作为汽油调和组分送出装置。重芳烃塔塔底物料作为燃料油供装置内使用。 2)直馏石脑油加氢装置 直馏石脑油进入原料缓冲罐(1510-D101),由预加氢进料泵(1510-P101A/B)泵送与预加氢循环压缩机(1510-K101A/B)来的循环氢混合后进入预加氢进料换热器(1510-E101A/B/C)和预加氢进料加热炉(1510-F101),加热后进入预加氢反应器(1510-R101)和脱氯反应器(1510-R102)。 已脱除硫、氮、氯的预加氢反应产物与硫化氢、氨及含氢气体一起通过与原料换热,再注入凝结水以溶解因冷却可能在下游设备形成的氨盐。再经预加氢产物空冷器(1510-A101),预加氢产物后冷器(1510-E102)冷却后进入预加氢产物分离罐(1510-D102)。预加氢产物分离罐顶含氢气体和补充氢混合经循环压缩机入口分液罐(1510-D103)进入预加氢循环压缩机(1510-K101A/B)循环使用。 预加氢产物分离罐(1510-D102)底液体通过液位控制进入预加氢汽提塔

(完整word版)脱丙烯精馏塔工艺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第二章脱丙烯精馏塔工艺计算 (5) 2.1 设计方案简介 (5) 2.2 主要物性数据 (5) 2.3物料衡算 (5) 2.3.1确定关键组分塔顶、塔底的分布量. (6) 2.4确定塔操作条件 (6) 2.4.1.确定塔顶温度: (6) 2.4.2.确定进料温度。 (6) 2.4.3.确定塔底温度. (7) 2.4.4. 各组分相对挥发度 (7) 2.5确定最小回流比。 (8) 2.6理论塔板数与实际板数。 (8) 2.6.1.求定最少理论板数 (8) 2.6.2. 计算实际回流比R及理论塔板数 (9) 2.6.3.计算全塔平均板效率 (9) 2.6.4. 计算实际塔板数和进料板位置 (9) 2.7确定冷凝器和再沸器的热负荷 Q Q (10) ,C r 第三章物料的性质计算 (12) 3.1 求气液负荷 (12) 3.2 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12)

3.2.1 塔顶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12) 3.2.2 进料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12) 3.2.3 塔底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13) 3.3 平均密度计算 (13) 3.3.1 气体平均密度计算 (13) 3.3.2 液体平均密度计算 (13) 3.3.3 液体平均表面张力计算。 (15) 3.3.4 液体平均粘度的计算。 (15) 第四章精馏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17) 4.1 塔高的计算。 (17) 4.1.1 塔径D的计算。 (17) 4.2 塔板设计 (18) 4.2.1 确定塔板溢流形式 (18) 4.2.2降液管以及溢流堰的尺寸 (18) 4.2.3核算阀孔动能因数及孔速 (20) 4.2.4计算塔板开孔率 (20) 4.2.5 浮阀塔板设计的校核 (20) 4.2.6 塔板负荷性能图。 (22) 第五章塔附属设备的设计 (25) 5.1主要接管尺寸的计算 (25) 5.1.1进料管 (25) 5.1.2回流管 (25)

7.1第七章 化工过程动态模拟与分析

第七章化工过程动态模拟与分析 第一节化工过程系统动态模拟简介 化工进展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00 Vol.19 No.1 P.76-78 化工过程模拟及相关高新技术 (Ⅱ)化工过程动态模拟 陆恩锡张慧娟 随着化工过程稳态模拟的发展,动态模拟相继被提到日程上来。由于化工稳态过程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实际过程中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波动、干扰以及条件的变化。因而化工过程的动态变化是必然的、经常发生的。归纳引起波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计划内的变更,如原料批次变化,计划内的高负荷生产或减负荷操作,设备的定期切换等。 ·事物本身的不稳定性,如同一批原料性质上的差异和波动,冷却水温度随季节的变化,随生产时间的增加而引起催化剂活性的降低,设备的结垢等。 ·意外事故,设备故障、人为的误操作等。 ·装置的开停车。 以上的种种波动和干扰,都会引起原有的稳态过程和平衡发生破坏,而使系统向着新的平衡发展。这一过程中,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是: ·整个系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产品品质、产量会有多大的波动? ·有无发生危险的可能?可能会导致哪些危害?危害程度如何? ·一旦产生波动或事故,应当如何处理、调整?最恰当的措施、步骤是什么? ·干扰波动持续的时间有多久?克服干扰、波动到系统恢复正常需要多长时间? ·开停车的最佳策略。 这些问题就不是稳态模拟所能解决的,而必须由化工过程动态模拟来回答。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动态模拟在近20多年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和广泛的应用[1~14]。 1动态模拟的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1.1 动态特性研究 动态模拟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过程动态特性的研究。研究过程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从而得到有关过程的正确的设计方案,或操作步骤。过程的动态特性并非完全可以从静态特性或者根据经验推断而出,而且往往这类推断是片面的、

年产5.4万吨丙烯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年产5.4万吨丙烯精馏塔 的工艺设计

目录 摘要............................................................. I 第1章绪论.. (2) 1.1丙烯的性质 (2) 1.1.1 丙烯的物理性质 (2) 1.1.2 丙烯的化学性质 (2) 1.2丙烯的发展前景 (2) 1.3丙烯的生产技术进展 (3) 1.3.1 概况 (3) 1.3.2 丙烯的来源 (3) 1.3.3 丙烯的生产方法 (3) 1.3.4 丙烯生产新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4) 第2章丙烯精馏塔的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4) 2.2.1 确定关键组分 (5) 2.2.2计算每小时塔顶产量 (5) 2.2.4物料衡算计算结果见表2.5 (7) 2.3塔温的确定 (8) 2.3.1 确定进料温度 (8) 2.3.2 确定塔顶温度 (8) 2.3.3 确定塔釜温度 (8) 第3章精馏塔板数及塔径的计算 (10) 3.1塔板数的计算 (10) 3.1.1 最小回流比的计算 (10) 3.1.2 计算最少理论板数 (11) 3.1.3 塔板数和实际回流比的确定 (11) 3.2确定进料位置 (11) 3.3全塔热量衡算 (12)

3.3.1 冷凝器的热量衡算 (12) 3.3.2 再沸器的热量衡算 (13) 3.3.3 全塔热量衡算 (13) 3.4板间距离的选定和塔径的确定 (14) 3.4.1 计算混合液塔顶、塔釜、进料的密度及气体的密度 (14) 3.4.2 求液体及气体的体积流量 (16) 3.4.3 初选板间距及塔径的估算 (17) 3.5浮阀塔塔板结构尺寸确定 (18) 3.5.1塔板布置 (18) 3.5.2 溢流堰及降液管设计计算 (19) 3.6塔高的计算 (21) 第四章流体力学计算及塔板负荷性能图 (22) 4.1水利学计算 (22) 4.1.1 塔板总压力降的计算 (22) 4.1.2 雾沫夹带 (23) 4.1.3 淹塔情况校核 (26) 4.2浮阀塔的负荷性能图 (27) 4.2.1 雾沫夹带线 (27) 4.2.2 液泛线 (28) 4.2.3 降液管超负荷线 (29) 4.2.4泄露线 (29) 4.2.5 液相下限线 (30) 4.2.6 操作点 (30) 总论 (32) 致谢 (33) 参考文献 (35) 附录 (38)

年产5.4万吨丙烯精馏装置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年产 5.4万吨丙烯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1.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加深学生精馏过程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本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工程设计或撰写论文的步骤和方法;提高制图能力,学会应用有关设计资料进行设计计算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实际工程训练。 撰写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8000字);绘制主要设备装配图一张;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一张。 2.(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3)塔板数、塔径计算; 4)溢流装置、塔盘设计; 5)流体力学计算、塔板负荷性能图; 6)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一张、主体设备装配图一张。 7)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8000字)。 3.设计条件 1)设计原始数据见下表 原始数据 2)操作压力p=1.74Mpa 3)年开工时间为8000h; 4)年生产能力 54000t。

目录 摘要............................................................. I 第1章绪论.. (2) 1.1丙烯的性质 (2) 1.1.1 丙烯的物理性质 (2) 1.1.2 丙烯的化学性质 (2) 1.2丙烯的发展前景 (2) 1.3丙烯的生产技术进展 (3) 1.3.1 概况 (3) 1.3.2 丙烯的来源 (3) 1.3.3 丙烯的生产方法 (3) 1.3.4 丙烯生产新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4) 第2章丙烯精馏塔的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4) 2.2.1 确定关键组分 (5) 2.2.2计算每小时塔顶产量 (5) 2.2.4物料衡算计算结果见表2.5 (7) 2.3塔温的确定 (7) 2.3.1 确定进料温度 (7) 2.3.2 确定塔顶温度 (8) 2.3.3 确定塔釜温度 (8) 第3章精馏塔板数及塔径的计算 (10) 3.1塔板数的计算 (10) 3.1.1 最小回流比的计算 (10) 3.1.2 计算最少理论板数 (11) 3.1.3 塔板数和实际回流比的确定 (11) 3.2确定进料位置 (11) 3.3全塔热量衡算 (12) 3.3.1 冷凝器的热量衡算 (12)

芳烃抽提原理

芳烃抽提原理 1、前言 芳烃抽提装置是炼油通向化工的一座桥梁。它能提高高纯度的B、T、X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芳烃抽提工艺原理是将芳烃和非芳烃通过溶剂进行萃取分离。主要分为有Udex法(甘醇类溶剂)、Sulfolane 法(环丁砜溶剂)、Arosolvan法(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DMSO法(二甲基亚砜溶剂)、Formex法(N-甲酰吗啉溶剂)。我国老装置都用Udex法,新建装置大多用Sulfolane法。近年来,随着单芳烃组分(主要是纯苯)需要的增加,一种抽提蒸馏工艺发展较快,其中RIPP专利工艺已经在国内多家炼厂工业化生产。 本次我公司芳烃抽提单元规模为35万吨/年(按进料计加工能力),工艺采用与老连续重整装置一致的Sulfolane法(环丁砜溶剂)抽提工艺,技术成熟,操作经验丰富。产品要求: 芳烃抽提单元主要进出物料: *吸附分离来甲苯,进混芳罐与抽提产混芳一起去歧化单元。 芳烃抽提单元流程简图:

第一节芳烃抽提原理 抽提又称液液萃取,就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在某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方法。芳烃抽提就是用液液萃取的方法从烃类物中分离出芳烃的一种过程。抽提和蒸馏、吸附等操作一样,都属于物理分离方法. 抽提原料是个混合物,在加入环丁砜后,油中的芳烃溶解到溶剂中,从而形成组成不同、密度不同的两个液相,即油相和溶剂相。油相中含有少量芳烃且密度较小,溶剂相含有大量芳烃且密度大,经过筛板塔连续多次逆流接触抽提,就可以得到高纯度的芳烃。 影响抽提过程的主要因素 抽提过程的影响因素很多,概括为三要素:抽提原料油、溶剂和采用的手段(设备、操作条件等)。在溶剂和设备结构选定后,操作条件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结合芳烃抽提过程,分别讨论上述三要素对抽提过程的影响。 1溶剂性质的影响 1.1溶剂的分配系数kc 在萃取过程中,常常采用分配系数以表示平衡的两共存相中溶质浓度之间的关系,分配系数kc的定义为: kc=CE/CR 式中:CE——平衡时溶质在萃取相(E)中的浓度; CR——平衡时溶质在萃余相(R)中的浓度。 从上式可以清楚地看出分配系数KC大,有利于萃取,因此我们应该选取分配系数大的溶剂萃取剂。 1.2.溶剂的溶解能力 溶解能力是指溶质与溶剂间的亲和力。目前在工业上广泛采用溶解度参数来表示溶剂的溶解能力。 液体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着范德华力,就依靠这种力而凝聚为液体,此力亦叫内聚力。对于一克分子液体而言,克分子内聚能ΔE=H-RT 式中:ΔH——克分子汽化热(卡/克分子); ΔE——克分子内聚能(卡/克分子); RT——汽化时蒸汽体积膨胀所作为的功。 单位体积的液体具有的内聚能叫做内聚能密度,则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综合实验

实验一 发电机组的基本操作 1. 实验目的 掌握发电机的启动、并网、增减负荷、解列停机等基本操作。 2.实验要求 (1)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 (2)熟悉动模实验室模拟发电机组的基本构成。 (3)熟悉发电机的相关知识及起停基本操作步骤。 3. 实验原理 同步发电机投入并联时,为了避免电机和电网中产生冲击电流,以及由此在电机转轴上产生的冲击转矩,待投入并联的发电机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1) 发电机的相序应与电网一致; (2) 发电机的频率应与电网相同; (3) 发电机的激磁电动势0 E 应与电网电压U 大小相等、相位相同; 上述三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必须满足,其它两个允许稍有出入。 图1-1表示投入并联时的单相示意图。若相序不同而投入并联,则相当于在电机的端点上加一组负序电压,这是一种严重的故障情况,电流和转矩冲击都很大, 必须避免。若发电机的频率与电网频率不同,0E 和U 之间便有相对运动,两相量间的相角差将在0~3600之间逐步变化,电压差U E U Δ -=0 忽大忽小。频率相差越大,电压差变化越剧烈,投入并联的操作亦困难;若投入电网,也不易牵入同步,而将在发电机与电网之间引起很大的电流和功率振荡。若机端电压与电网电压大小不等如图1-1(a )或相位不同如图1-1(b )所示,而把发电机投入并联,则将在发电机与电网中产生一定的冲击电流。在严重情况下,该电流可达到额定电流的5~8 倍。 (a) (b) 图1-1 发电机投入并联时的情况 (a)0E 和U 大小不等;(b) 0 E 和U 相位不同 为了投入并联所进行的调节和操作过程,称为同步过程。实用的同步方法有两种:准同步和自同步。 把发电机调整到完全合乎投入并联的条件,然后投入电网,叫做准同步。为了判断是否满足投入并联条件,常常采用同步指示器。准同步的优点是,投入瞬间电网和电机没有(或很少)冲击,缺点是同步手续比较复杂。为了把发电机迅速投入电网,可采用自同步方法。自同步方法的投入步骤为:首先校验发电机的相序,并按照规定的转向(和定子旋转磁场的转向一致)把发电机拖动到接近于同步转速,励磁绕组经限流电阻短路,然后把发电机投入电网,并立即加上直流励磁,此时依靠定、转子磁场间所形成的电磁转矩,就可以把转子自动牵入同步。自同步的优点是投入迅速,不需增添复杂的装置,缺点是投入时定子电流冲击稍大。 4.内容与步骤 4.1、准备工作: u ? U E u ? U E

丙烯精馏塔工艺设计

过程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精馏塔及辅助设备设计) 设计日期: 2010年7月6日 班级:化机0701班 姓名:梁昊穹 指导老师:韩志忠

化工原理是化工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课程设计涉及多学科知识,包括化工,制图,控制,机械等各种学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是锻炼工程观念和培养设计思维的好方法,是为以后的各种设计准备条件;是化工原理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 本设计说明书包括概述、方案流程简介、精馏塔、再沸器、辅助设备、管路设计和控制方案共七章。 说明中对精馏塔的设计计算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于再沸器、辅助设备和管路和控制方案的设计也做了简要的说明。 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韩志忠老师的指导,得到了同学们的帮助,同学们一起讨论更让我感受到设计工作是一种集体性的劳动,少走了许多弯路,避免了不少错误,也提高了效率。 鉴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水平有限,设计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之处,请老师给予指正 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参阅!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第一章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1精馏塔-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2再沸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3冷凝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6 第二章方案流程简介- - - - - - - - - - - - - - - - - - 7 2.1 精馏装置流程- - - - - - - - - - - - - - - - - - - 7 2.2 工艺流程- - - - - - - - - - - - - - - - - - - - - 7 2.3 调节装置- - - - - - - - - - - - - - - - - - - - - 8 2.4 设备选用- - - - - - - - - - - - - - - - - - - - - 8 2.5 处理能力及产品质量- - - - - - - - - - - - - - - - 8 第三章精馏过程系统设计- - - - - - - - - - - - - - - - 9 3.1设计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2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 - - - - - - - - - - - - - - - 10 3.3塔板数的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11 3.4精馏塔工艺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16 3.5溢流装置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17 3.6塔板布置和其余结构尺寸的选取- - - - - - - - - - - - 18 3.7塔板流动性能校核- - - - - - - - - - - - - - - - - - 19 3.8负荷性能图- - - - - - - - - - - - - - - - - - - - 21 3.9 塔计算结果表- - - - - - - - - - - - - - - - - - -24

新一代动态模拟软件gPROMS及应用实例[1]

新一代动态模拟软件gPROMS 及应用实例 动态模拟(Dynam ic Sim ulation)现已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视。过程动态模拟有助于研究者比较深入地了解过程的本质,使中试阶段的试验设计和组织更加合理、有效。对间歇过程而言,动态模拟则是唯一的选择。过程的动态模拟可以方便地比较各种控制方案,过程的优化则离不开动态模拟。动态模拟的另一功能是模拟开停车过程和其他异常现象,制定相应的程序和对策。此外,动态模拟是培训操作人员的工具。 动态模拟比定态模拟揭示的内容要丰富地多,所需要的过程信息也多。动态模拟实际上是对过程更为严格的描述。例如,动态模拟不仅需要确定设备尺寸(size)和积存量(holdups),还需要制定控制方案,对数据采集要求也高了。但是对化学工程研究者而言,应用动态模拟的最大困难可能是算法的选择和大量编程工作,计算方面的困难制约了动态模拟的应用。 gPROM S(g eneral PROcess M odelling System)是由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C,LON-DON)系统工程中心开发的新一代动态模拟软件,是SPEEDUP的后继产品。g PROM S 的特点是应用范围广:可以用于离散或连续过程,集总参数或分布参数系统,可以灵活地用于特殊过程的模拟和优化。 gPROM S的另一特点是使用方便。gPROM S将描述过程的化学、物理或生物规律的数学方程组构成MODEL模块;外部的作用(控制)或扰动构成TASK模块;由TA SK驱动M ODEL即成为PROCESS。gPROM S软件语言已非常接近通常的数学方程式。软件包含了常用的算法,如向前、向后、中心差分,正交配置有限元,只需要简单的调用语句即可。模拟计算的结果可能以数据文件的形式输出,也可以直接打印出二维或三维图形。 动态模拟软件应用两例:1.反应器和精馏塔耦联(Reactor/Separator Coupled Process)的过程模拟和优化。 三聚甲醛(T O)工程塑料聚甲醛(POM)的单体,一般从浓甲醛水溶液经酸催化三聚化反应而生成。由于液相中T O平衡转化率很低,工业上利用T O和水形成最低共沸物的特点,将TO以汽相形式蒸出反应器,使反应单程转化率达到30%。为充分利用能量,将精馏塔叠加在反应器上,反应器出口的汽相作为精馏塔的进料汽相,增浓的未反应的甲醛以及部分水从精馏塔底部以液相形式返回反应器。对这类反应器和精馏塔耦联过程,如果将反应器与精馏塔分开模拟,难以确定反应器和精馏塔耦联处的物流组成,模拟结果失真。如果将反应器与精馏塔耦联模拟,则很难地确定状态变量。采用g PROM S模拟这一过程,在TASK模块上加上反应器液位控制回路和回流控制回流,模拟系统的开车至达到定态的定态过程,与试验结果相当吻合。如果利用gPROM S中的优化程序,还可以实现多种目标的优化。 2.压力变换反应器PSR(Pressure Swing Re-actor)的动态模拟 PSR是一种将吸附过程与反应过程结合的多功能反应器,反应产物在反应器中被吸附剂吸附,在反应器轴向和气固相之间,反应物和产物发生一定程度的分离。因此PSR 可能可以突破反应平衡的限制,获得比平衡转化率更高的转化率。产物吸附至一定程度,降低系统压力,收集产物,然后开始新一轮循环。 PSR的潜在应用前景很有吸引力,但多功能反应器固有的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以及PSR所特有的非定态行为(压力变化、流向变化引起的速度分布和浓度分布变化),使得PSR的模拟非常困难。而gPROMS则可以比较方便地模拟这一非定态过程,它可以直接显示周期定态的模拟结果,还可以对PSR 的众多参数优化,得出有意义的结果。 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 胡 鸣 (200237) ? 275 ? 第5期化 学 世 界

工艺流程

磷酸二氢钠 原料球罐液化石油气水洗塔顶液化石油气酸洗混合器酸洗罐水洗混合器水洗罐反应进料缓冲罐 底水洗水甲醇精馏塔顶甲醇罐区 底水水洗塔 主反应进料预热器主反应进料换热器主反应加热炉主反应器反应油气主反应进料换热器混烃精馏 底C2 外送甲烷做燃料气 塔顶氢气C1-C4馏分LPG精馏塔顶氢气C1-C2馏分乙烷精馏塔顶氢气甲烷PSA 氢气外送底C5+馏分脱戊烷塔底C3-C4馏分丙烷塔顶C3 加氢 底C4 副反应进料预热器副反应进料换热器 副反应加热炉副反应器反应油气副反应进料换热器混烃精馏塔 顶戊烷主反应原料顶C6-C7 非芳烃塔顶甲苯脱庚烷塔 脱戊烷塔底C6+馏分白土塔脱庚烷塔底少量甲苯C8+馏分脱甲苯塔底C8+馏分脱C8塔 顶混合二甲苯罐区顶C9 罐区 脱C8塔底C9+馏分脱C9塔底重芳烃罐区 5层塔板苯罐区 环丁砜顶抽余油水洗去罐区顶苯、甲苯苯塔底甲苯罐区 C6-C7 非芳烃塔底富溶剂芳烃塔底贫溶剂非芳塔

苯 物理性质 物理状态:液体 外观:无色液体 气味:芳香味 pH: - 蒸汽压: 74.3 mm Hg @ 20 ℃ 气体密度: 2.7 (空气=1) 蒸发速率:: 2.8 (Ether=1) 粘度: 0.647mPa.s @ 20 ℃ 沸点: 80℃ 结晶点: 6 ℃ 自燃点: 561 ℃ 闪点: -11 ℃ 爆炸低限: 1.3 vol % 爆炸高限: 7.1 vol % 分解温度: - 溶解度:微溶 比重: 0.874 分子式: C6H6 分子量: 78.042 化学性质 苯参加的化学反应大致有3种:一种是其他基团和苯环上的氢原子之间发生的取代反应;一种是发生在苯环上的加成反应(注:苯环无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的独特的键);一种是普遍的燃烧(氧化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甲苯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 熔点(℃):-94.9 相对密度(水=1):0.87 沸点(℃):110.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14 分子式:C7H8 分子量:92.14 饱和蒸气压(kPa):4.89(30℃) 燃烧热(kJ/mol):3905.0 临界温度(℃):318.6 临界压力(MPa):4.11

丙烯精馏塔系统控制优化

丙烯精馏塔系统控制优化 邹生耀刘荣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市210048) 摘要:通过对当前S&W双塔丙烯精馏控制系统存在的缺陷及当前操作难点分析,找出影响系统操作的根本原因,提出控制优化方案,并在实际生产中运用,节省装置能耗。 关键词:丙烯精馏控制优化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裂解装置采用S&W工艺生产,原设计能力为600Kt/a 乙烯和300Kt/a 丙烯。2005年5月投产,2010年4月装置运行5年后停车大修,并对裂解装置进行扩能改造,于2010年6月开车成功。装置改造后生产能力扩大为740 Kt/a 乙烯和396Kt/a 丙烯。在本次改造中,急冷水塔波纹塔盘开孔率增加20-30%,丙烯精馏塔和丙烯提汽塔的MD塔盘改为增强型的EZMD塔盘。 改造投产后,急冷水塔釜温度只有74℃左右,比设计的84℃低了10℃左右,丙烯精馏塔系统因为塔釜再沸器急冷水温度偏低,在正常运行过程中,需要投用急冷水加热器,消耗大量低压蒸汽(25t/h),同时由于系统控制不稳,还常常发生塔釜丙烯损失加大,塔顶丙烯产品中丙烷浓度大幅波动现象。 1. 丙烯精馏系统流程及控制 1.1 目前丙烯精馏系统流程及控制说明 优化控制前丙烯精馏系统流程图 丙烯精馏系统由丙烯精馏塔(C540)和丙烯提汽塔(C530)两座塔系统组成。

来自碳三反应器出料罐V520的碳三在FC5201流量控制下进入丙烯精馏塔的第152块塔盘。丙烯产品在丙烯精馏塔的第8块塔盘侧线通过回流罐液位LC5331与采出流量 FC5201串级控制采出。塔顶气相分成二股,一股经过E535/536冷凝器冷凝,冷凝液返回至设置在高处的回流罐(V555),每台冷凝器中设有一个2”的不凝气排放管线,不凝气排放至回流罐;另一股在塔顶压力PC5502控制下进入一根4”管线旁路冷凝器将气相丙烯引入回流罐,在塔压高时,将部分气相丙烯引入回流罐,通过回流罐顶部的不凝气冷凝器 E551冷凝,从而分流部分塔顶冷凝器的负荷。在回流罐V555顶部设置一冷凝器E551提纯不凝气,将部分丙烯冷凝后返回回流罐,不凝气在FC5331流量控制下返回裂解气压缩机段间。回流罐凝液在液位LC5331与流量FC5332串级控制下返回C540塔顶。 丙烯精馏塔塔釜设置一再沸器E540,利用E530后的次级QW来加热,节能能源。精馏塔塔釜产品通过P550泵在塔釜液位LC5351与流量FC5351串级控制下作为丙烯汽提塔C530的进料。汽提塔顶气相则返回精馏塔釜。汽提塔塔釜产品作为提纯后的丙烷产品在流量FC5301控制下返回裂解炉。在汽提塔釜设置有再沸器E530,利用一级QW来加热。汽提塔釜液位LC5173在与热值JC5173串级控制下通过增减QW的加热流量来实现。E530和E540的热值分配则通过TC5373的控制来进行。通过一选择开关选择精馏塔顶压力 PC5502或回流罐压力PC5331控制器来控制冷凝器旁路阀的开度。 1.2 鲁姆斯公司300kt/a装置丙烯精馏系统流程 鲁姆斯丙烯精馏系统流程简图 鲁姆斯丙烯精馏系统同样也有二座塔系统组成。在丙烯塔进料前有一甲烷提汽塔,脱除进料中的氢气、甲烷和碳二等轻组份。因此,丙烯精馏塔进料中不含有不凝气组份,丙烯精馏塔顶不设不凝气脱除塔盘,丙烯产品产出直接从回流罐产出。 塔釜压力通过调节塔顶冷凝器冷却水流量来控制合适的塔顶冷凝量,通过灵敏板丙烯组份浓度来控制再沸器加热量,通过回流罐液位来控制丙烯产出量,通过塔釜液位来控制丙烷产出量。 1.3 两种流程控制的主要差异 这二种流程都有不凝气脱除系统,鲁姆斯流程是在丙烯精馏塔进料前通过甲烷提汽塔来脱除;S&W工艺则是在精馏塔顶增加8块塔盘来脱除不凝气。 S&W工艺采用双塔丙烯精制,更适合大型乙烯装置,鲁姆斯单塔丙精精制则适合小型乙烯装置。 鲁姆斯公司丙烷精馏塔的控制更容易实现。它的塔釜加热量是由灵敏板的丙烯含量组份来控制的,当进料负荷改变,或进料组成改变、或回流量改变时,导致灵敏板上丙烯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