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介绍

教师姓名:杨晓波

职务: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

职称:博导

研究方向:

简介:336 26038

1986年和1988年分别获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12月留校任教,曾任微波中心副主任、主任、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任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现兼任信息产业部“微波毫米波系统及测试重点试验室”主任、中国电子学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微波测量分会会员、成都市政协委员。承担国家八五攻关项目1项,军事电子预研项目7项,各类基金5项。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市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多篇论文被国际同行引用,被EI、SCI和ISTP等著名检索工具检索。同时作为基层科研管理工作者,先后组织了934工程,重点实验室申报学科建设等工作,表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管理水平,于2002年被四川省教育厅授予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个人称号。112室

Jianguo Ma CV

学习经历:

1978年3月-1982年1月兰州大学本科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5年9月-1988年5月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1年4月-1996年3月德国杜伊斯堡大学(Duisburg University)研究生学习,获工程博士学位1996年4月-1997年10月加拿大新斯科舍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Nova Scotia)博士后

工作经历:

1982年1月-1991年3月兰州大学电子与信息科学系教学工作

1991年4月-1996年3月德国杜伊斯堡大学Research Fellow

1997年10月-2005年6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中心主任

2005年6月至今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任教授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副主编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Switzerland in Zurich)(ETH)客座访问教授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Virginia Tech)客座访问教授

Reviewer for IEEE Tra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IEEE Trans. Circuits & Systems, IEEE Trans. Antenna and Propagation etc.

学科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

1 RF电路特性建模及在半导体器件的应用、射频集成电路设计,2单芯片SoC系统。

取得的研究成果

1提出并实施了集成振荡器相位噪声定量分析理论

2实现CMOS宽带Balun

3实现CBCPW微波/毫米波滤波器的小型化

4解决了CMOS逻辑集成电路的低功耗技术

5设计出RF CMOS工艺的在线监测测试结构

近期学术论文:

1 Compact Size Coupling Controllable Filter with Separate Electric and Magnetic Coupling Paths,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2005, Kaixue Ma, Jianguo Ma, Kiat Seng Yeo,Manh Anh Do

2Physical layout design optimization of integrated spiral inductors for silicon-based RFIC appl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2005, C. B. Sia, K. S. Yeo, J. G. Ma, M.

A. Do

3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of On-wafer CMOS Interconnects for RFICs, IEEE Trans. VLSI, 2005, Xiaomeng Shi, Jianguo Ma, Beng Hwee Ong, Kiat Seng Yeo, Manh Anh Do,Erping Li

4 A novel compact two-order band pass filter with three finite zero points, Electronics Letters, 2005, Kaixue Ma, Jianguo Ma, Manh Anh Do,Kiat Seng Yeo

5 Design of a low power wide band high resolution programmable frequency divider, IEEE Trans VLSI, 2005, Yu, X.P.; Do, M.A.; Jia, L.; Ma, J.G.; Yeo, K.S

论著成果

[1] Jian-G uo MA, “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perspective View and Future Trends,” Springer-Verlag, September, 2003

[3] Lin Jia, Jian-Guo Ma, Kiat Seng Yeo and Manh Anh Do, “9.3-10.4 GHz–Band Cross-Coupled Complementary Oscillator With Low Phase-Noise Performance,”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vol.52, No. 4, pp. 1273 – 1278, 2004

[4] Lin Jia, Jian-Guo Ma, Alper Cabuk, Kiat Seng Yeo, Manh Anh Do, “A 52 GHz VCO With Low Phase Noise Implemented in SiGe BiCMOS Technology,” Microwa 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vol.39, no.5, December 5, 2003

[5] Shouxian Mou; Jianguo Ma; Kiat Seng Yeo; and Manh Anh Do, "An Integrated Dual-band Low Noise Amplifier for GSM and Wireless LAN Applications," The 2003 IEEE International SOC Conference, September 17-20, 2003, Portland, OR, USA

[6] Shouxian Mou;Jianguo Ma; KiatSeng Yeo; and Manh Anh Do, “An Integrated SiGe Dual-band Low Noise Amplifier for Bluetooth, HiperLAN and Wireless LAN Applications,” European Conference on Wireless Technology 2003, 9-10, October, 2003, Munich, Germany

[7] Jian-Guo Ma, A. Cabuk, C. C. Boon, Kiat Seng Yeo, and Manh Anh Do, “System Design Considerations of 10Gb/s Clock and Data Recovery Circuits on Silicon,” Invited paper to the PIERS’2003, Jan, 2003, Singapore

[8] Jian-Guo Ma, Zhen Xiao, Kiat Seng Yeo, and Manh Anh Do, “Noise Performance of the CMOS Inductive Source-Degeneration LNA with Low Quality-Factor on-chip Inductors,”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2002, 23 - 26 September in Erfurt / Germany

[9] Jian-Guo Ma, “TE-Mode Propagation Properties Of The Coupled Planar Kerr-Like Nonlinear Waveguides,” 2002 IEEE MTTS, Seate, USA, 3-7, June, 2002

[10] Jian-Guo Ma, “Effects of the Adjacent Channels on IP3 of RF Amplifiers,”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vol. 35, no.1, pp. 1-3, Oct. 2002.

[11] K. S. Yeo, J.-G. Ma and M. A. Do, “Ultra-low-voltage bootstrapped CMOS driver for high performance applications,” IEE Electronics Letters, vol.36, no.8, pp.706-708, APR 13 2000

教师姓名:马建国

性别:男

电子邮件:

职务:

职称:博导、教授

院系:集成电路与系统系

研究方向:射频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集成系统、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无线通讯中的EMI、传感器AISIC、SoC、LoC(Lab-On-Chip)等。

简介:

博士,教授,博导,长江学者。 1961年生,山西人,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91年到德国杜伊斯堡大学(Duisburg University)学习, 1996年获电子工程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加拿大新斯科舍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Nova Scotia)作博士后。

1982年至1991年在兰州大学电子与信息科学系担任助教、讲师。1997年10月到2005年11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担任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为EMBA和MBA讲授“创新战略与创新管理”等课程。 2005年12月到电子科技大学工作。在学术上拥有六项RFIC方面美国专利,两本书(德国出版),发表190多篇学术论文。并担任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副主编,IEEE 高级会员。担任多个国际会

议技术委员会主席(如17th EMC-Zurich 2006;10th ISIC2004等)。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Z)、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访问教授。

教师姓名:李春光

职务: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非线性动力学、复杂

网络、时延系统、模糊控制以及

神经网络等方面

李春光,男,1976年生于辽宁铁岭。于1999、2002、2004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分别获得应用电子技术学士学位、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硕士学位和电路与系统博士学位。1999年7月留校工作,2003年7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7月破格晋升为教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曾于2003年3月-9月在香港城市大学进行访问研究;2004年10月-2005年3月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2005年5月-2006年4月受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资助在东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7月-2008年8月作为洪堡学者(Alexander von Humboldt Fellow)在柏林洪堡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李春光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经历和知识背景,近几年来主要从事统计信号处理、智能机器人、神经信息处理、模糊控制、复杂网络以及非线性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被SCI收录的论文50余篇,论文被SCI他人引用400余次,是包括

Phys. Rev. Lett., Phys. Rev. E和多种IEEE Trans.在内的40余个国内外学术刊物的审稿人。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博士论文被评为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7年获得四川省青年科技奖。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

除了电子信息类学科学生外,也特别欢迎应用数学、统计学、理论力学、理论物理、神经生物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同学报考研究生。

教师姓名:钟洪声

性别:男

电子邮件:

职务:副院长

职称:教授

院系:集成电路与系统系

研究方向:

简介:

钟洪声,男,教授,1961年5月生,1982年7月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遥控遥测专业,获学士,1989年3月,电子科技大学信号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1982年7月至今,电子科技大学任教,主要讲授课程<电路分析基础>,<功率电子学>,<信号采集与控制>等,长期从事电路与系统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科研项目十多项.

教师姓名:鲍景富

性别:男

电子邮件:

职务:所长

职称:教授

院系:集成电路与系统系

研究方向:频率合成信号源,低相位噪声技术,雷达接收机技术。无线射频通信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局域网射频技术等。

简介:

博士,教授。 1964年生,浙江人,198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89

年毕业于电子科大电子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获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学位。 1990年参加了“海红7工程”的研制工作并获的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参加“10号工程”的研制工作,1994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2等奖(第一主研),1995年3毫米低相噪信号源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3等奖(第一主研),毫米波测频测谱系统获四川省电子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1995年获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1997年获四川省第四批跨世纪人才基金资助获得者,同年获四川省优秀科技青年。在电子学波,电子科学学刊,仪器与仪表学报及国内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篇以上。 1998年到2004年期间在日本索尼株式会式本社等公司和地方工作,曾开发过无线局域网的硬件开发和设计,参加和主持过WCDMA的射频系统模块开发和系统测试,以第一技术研究员主持超小型蓝牙模块和移动体的数字电视高频头的产品技术开发,并量产用于手机之中,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在小型化设计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2004年底作为“人才引进”返回电

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工作。

教师姓名:唐广

性别:男

电子邮件:

职务:

职称:副教授

院系:集成电路与系统系

研究方向:电路参数优化设计,摸数混合集成电路设计

简介:

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有电路CAD技术,电路参数优化设计,摸数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等,参加并完成科研工作多项。

教师姓名:敬守钊

性别:男

电子邮件:

职务:

职称:高级工程师

院系:微波工程系

研究方向:

简介:

1983 年 7 月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雷达专业, 1983 年 7 月—1985 年 8 月在 O 八一总厂从事雷达总调工作; 1985 年 9 月—1988 年 4 月在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有源网络”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8 年 5 月至今在电子科技大学微波中心从事科研工作。

曾参加近十项纵、横向科研项目,其中包括三个产品化的型号项目;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一项,自主研制开发产品十多项,其中一项获“四川省电子科技进步一等奖”、“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被成都市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并被命名为“国家级新产品”。 1996 年被聘为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各种电子系统特别是射频及微波信道系统的应用研究,在低噪声振荡源、高线性宽带 VCO 、锁相频率综合器、宽带低噪声放大器、微波高功率线性放大器、以及各种调制与频率变换技术等相关领域均有较深入的研究。

教师姓名:胡永忠

性别:男

电子邮件:

职务:

职称:高级工程师

院系:集成电路与系统系

研究方向:

简介:

男,出生年月: 1969 年 2 月,高级工程师, 1993 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工学硕士学位。现在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系统工程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完成十余项科研课题的研制工作,曾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专利一项。

学科方向: 3, 4

吴尽昭

目录

职称:

教授

办公室电话:

83207820

电子邮件:

himrwujz@https://www.360docs.net/doc/a312047397.html,

个人简介

吴尽昭,男,1965年出生,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计算机科学家与数学家。

1991.09-1994.07 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理学博士

1994.08-1996.07 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信息科学系,博士后

1996.07-1996.12 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信息科学系,副教授

1997.01-1998.01 美国Texas A&M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助理

1998.01-1999.12 德国Max-Planck计算机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0.01-2005.12 德国Mannheim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科学雇员/客座教授2001.04-2006.07 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6.07-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本段]

社会职务

兰州大学萃英讲席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数学会计算机数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成都巨微集成电路验证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编辑本段]

研究方向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编辑本段]

主持项目情况

(1)具有数量指标约束的并发系统的动作细化理论(中科院“百人计划”,2001-2004年,主持)

(2)混合性能模拟的层次化:理论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4-2006年,主持)

(3)混合并发模型的动作细化(德国DFG,2002-2004年,联合主持)

(4)定理机器证明与自动推理平台(973,2003-2004年,子课题承担人)(5)偏序时序逻辑及其模型检测(德国DFG,2004-2005年,联合主持)

(6)软件开发与形式化方法(四川省外专局国际合作项目,2004-2005年,主持)

(7)集成电路形式验证技术及其软件平台“巨微”系统的研发(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005-2006年,主持)

(8)集成电路形式验证平台开发(中科院西部之光联合学者,2005-2006年,主研)

(9)吴方法算法芯片的研发以及基于吴方法的形式化验证技术(973,2005-2009年,子课题承担人)

(10)集成电路形式验证技术及其平台开发(成都市重大科技项目,2005-2006年,主持)

(11)IC验证技术与平台(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2006-2007年,主持)

(12)需求形式化验证与评价(973,2007-2010年,子课题承担人)

(13)基于代数符号计算的新型软件形式化验证技术和支持工具(863,2008-2009年,主持)

(14)“中科巨微”国产化集成电路设计验证产业化(四川省发改委,2008-2009年,主持)

(15)集成电路验证技术及平台(成都市科技局,2008-2009年,主持

教师姓名:何松柏

性别:男

电子邮件: hesongbai@https://www.360docs.net/doc/a312047397.html,

职务:

职称:副教授

院系:集成电路与系统系

02集成系统芯片

05现代射频微波通信系统

研究方向:射频微波电路系统、无线射频通信、微波线性和非线性电路、微波频率合成技术、射频微波收发系统测试技术

简介:

2004年2月--2005年2月日本千叶大学访问学者。 2003年6月破格晋申副教授。 2003年4月获得博士学位并获得“优秀毕业研究生(博士)”称号。

目前主要从事:智能射频无线技术研究;对应用于宽带无线通信的智能射频技术进行预先研究。特点:研究微波功率放大器和射频发射机特性、模型相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为3G和4G 无线应用提供更高的谱效率和功率效率。研究范围:射频微波电路系统、无线通信信号处理、非线性电路系统、频率合成技术以及射频微波集成电路的研究。课题支撑:国家高技术863计划十一五项目:宽带高效线性发射技术;华为、中兴等公司合作的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已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被SCI、EI等检索30余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