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第三十一课时

一、课题§2.8有理数的乘法(2)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

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2.计算(五分钟训练):

(1)(-2)×3;(2)(-2)×(-3);(3)4×(-1.5);(4)(-5)×(-2.4);

(5)29×(-21);(6)(-2.5)×16;(7) 97×0×(-6);

(17)1×2×3×4×(-5);(18)1×2×3×(-4)×(-5);

(19)1×2×(-3)×(-4)×(-5);(20)1×(-2)×(-3)×(-4)×(-5);

(21)(-1)×(-2)×(-3)×(-4)×(-5).

(二)、讲授新课

1.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各题的计算结果,找一找积的符号与什么有关?

(17),(19),(21)等题积为负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18),(20)等题积为正数,负因数个数是偶数个.

是不是规律?再做几题试试:

(1)3×(-5);(2)3×(-5)×(-2);(3)3×(-5)×(-2)×(-4);

(4)3×(-5)×(-2)×(-4)×(-3);(5)3×(-5)×(-2)×(-4)×(-3)×(-6).

同样的结论:当负因数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

再看两题:

(1)(-2)×(-3)×0×(-4);(2)2×0×(-3)×(-4).

结果都是0.

引导学生由以上计算归纳出几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法则: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有理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继而教师强调指出,这样以后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必须先根据负因数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后,再把绝对值相乘,即先定符号后定值.

注意:第一个因数是负数时,可省略括号.

例2 计算:

(1) 8+5×(-4);(2)(-3)×(-7)-9×(-6).

解:(1)8+5×(-4)

=8+(-20)

=-12;(先乘后加)

(2)(-3)×(-7)-9×(-6)

=21-(-54)

=75.(先乘后减)

通过例1、例2教师小结:在有理数乘法中,首先要掌握积的符号法则,当符号确定后又归结到小学数学的乘法运算上,四则运算顺序也同小学一样,先进行第二级运算,再进行第一级运算,若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式子.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积的符号(口答):

①(-2)×3×4×(-1);②(-5)×(-6)×3×(-2);

③(-2)×(-2)×(-2);④(-3)×(-3)×(-3)×(-3).

③1+0×(-1)-(-1)×(-1)-(-1)×0×(-1).

2.乘法运算律

在做练习时我们看到如果像小学一样能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

计算:

(1)5×(-6);(4)(-6)×5;

(2)[3×(-4)]×(-5);(3)3×[(-4)×(-5)];

(4)5×[3+(-7)];(5)5×3+5×(-7).

教师指出,由上面计算结果,可以说明有理数乘法也同样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让学生分别用文字叙述和含字母的代数式表达三种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

文字叙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b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