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余莉《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在当代价值》200905青岛

刘余莉《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在当代价值》200905青岛
刘余莉《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在当代价值》200905青岛

刘余莉教授,曾获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博士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刘教授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当代价值,尤其是先秦儒家伦理与当代西方美德伦理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对于心理学、伦理学方面更是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曾应邀到英国赫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西门大学、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作学术报告或进行学术访问,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演讲和研讨。

刘教授长期为中央党校学员,以及党、政、军、企业干部和学生授课,她的课程质朴平实,风格儒雅平和,内容温暖感人,深受学员好评。

2009年山东青岛企业家交流会(第二届)-中国传统

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教授 2009/5/1 中国山东青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感谢大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在学习中华文化中的一些体会。

在中国传统童蒙教育经典《弟子规》上,有一句话说「揖深圆,拜恭敬」。大家看了这句话,可能也和我有一样的感受,现代人活在现代社会,特别是我们受西方教育影响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都是应该平等相待,为什么我要给别人鞠躬?当时我学习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后来我学习了蔡老师的《弟子规》,蔡老师说,中国传统文化,你只有去力行,你才能够明白其中的深义。我想老师既然这样说,肯定有其中的道理。有一次,我也是应邀到人民大会堂去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在这个发布会上,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短短的演说。我走上台去,先冲着台上的领导深深的鞠了一躬,然后又冲着台下的观众席也深深的鞠了一躬,结果怎么样?出乎我意料的是,我还没有开始讲话,在台上、台下就响起了一片掌声。所以从那以后,我每次上课之前,特别喜欢给人鞠躬。当然这个鞠躬并不是为了博得别人的掌声,而是从这个鞠躬的力行过程中,让我们确实深刻的感受到,这个礼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我们这个躬鞠下去,从内心表达出对听众的尊敬,听众再听我们讲课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后来随着学习传统文化的深入,我们才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每一句话、每一句经文都不是随意设计的,它都有着一定的内涵。为什么说让我们去给别人鞠躬?我们知道,人生来都有一种傲慢之心,这种傲慢之心从哪表现出来?我们看即使是贫贱如乞丐的人,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即使贫贱到乞丐这样的人,他也有一种

掩饰不住的傲慢之心。譬如说他站在大街上,看到很富贵的车子驶过,他会怎么表现?他会不屑的说「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有几个臭钱。」我们想一想,即使是贫贱如乞丐的人,都有一种傲慢之心,我们自己呢?我们自己一路走来,伴随着鲜花和掌声,我们自己的傲慢之心可能不知不觉的在增长,我们自己还意识不到。所以说正是通过这个鞠躬礼,把自己的头低下去,来折伏一个人的傲慢之心。

我们中国的礼节,它确实是无时无刻不给人一种教育、一种警醒。我们看中国古代还有一个礼节,就是一个人考中了举人,他第一件事要做的是什么?第一件事就是要回乡去拜见他的老师。也就是说通过这个礼的设定提醒他,你今天的成就,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后面成为你成功的铺路石;不知道多少人在为你今天的成功,默默的做出多少无私的奉献。我们今天这个大会之所以能够成就,也让我们非常的感恩在下面默默服务的这些人员。

在春节的时候我就到青岛来,当时就见到了刘总,她当时就已经在为今天的大会做筹划。我也有幸和刘总相处了一天,从这一天的相处中,我才发现、我才明白为什么大家说起刘总都非常的赞叹。一开始大家说起刘总都是非常的、由衷的那种赞美,我就不明白,我说刘总是不是有三头六臂,为什么大家提起她来都是这样的赞叹?经过这一天的相处我明白了,因为她每天都在忙于不是自己的事情,都是在忙于别人的事情,都是为着这个会议在做筹划、做准备。我们从这里能够体会到,今天我们能够坐在这里一起来学习传统文化,其实不知道有多少人度过了多少个难眠之夜。很多的这些服务人员都是我们的企业家朋友,我还看到了我们烟台党校的同事,他们也都是教授级的,都在这无私无求的给我们做义工,我看到了之后确实非常的感恩。所以今天我这个躬也是鞠给在座所有为大会默默付出的人。

中国有一句话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一个人能够在学问上获得多大的成就,就取决于他的诚敬心。在明朝的时候有位莲池大师,他听说有个遍融法师特别的有学问,于是就三步一叩头,走了很远的路来求教他。求教他之后,遍融法师只说了一句话,他说:要远离名闻利养,这个东西害死人。这一句话在平常人听起来好像平淡无奇,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这句话在莲池大师听来,就像当头棒喝一样,他深深的记在心里,一生都不敢违背。而他一生就成就在这句话上,「要远离名闻利养」这一句话,「这个东西害死人」,他一生就是奉行不敢违背,最后成为莲宗的一代祖师。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我们今天都是有一种谦虚的心来学习,

但是我们学了之后能够获得多少,对我们的生活能够改变多少,取决于我们那种诚敬心,其实不在于老师他讲得有多好,我们讲的都是古圣先贤的道理。孔子都说他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没有什么创新之处,为什么大家都能够获益?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颗恭敬心,是这颗恭敬心,使他们获得了真实的利益。

我们选择这个题目,也让我们想起了在十七大召开之前,我们中央党校也有幸承担了中央委托的一个重大调研课题,就是「和谐社会的理论问题研究」。我们随着一位副校长走遍了大江南北,到了七个省市,调研了这些地方省市构建和谐农村、和谐城镇、和谐小区的情况。结果我们走了一圈之后,我惊讶的发现,其实这些构建的好的和谐小区、和谐城镇、和谐农村,其实无一不是有意的、或者无意的,在运用传统文化的理念进行引导人们。所以在递交给中央的报告上,我们就写上了这样一句话,社会和谐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优良传统。

在我们的十七大报告中,我们也看到锦涛总书记,他在讲到文化建设的时候,他说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出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告诉大家,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是因为我们调研的结果,而是说总书记他提出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偶然的和任意的,都是奠定在广泛的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之上。其实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一直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工作。譬如说在二00五年,当时还是任国家统战部的部长刘延东同志,她就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她说:伟大的复兴,需要伟大的文化。做为中华儿女,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共同的身分,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迹。我们都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有义务、有责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使注照中华数千年的人文之光薪火相传、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这就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一直很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我们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学中华文化,要精、要管用。我们在这个传统文化中,讲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最高的领导者到最底下的老百姓,都是以修养身心做为最根本的,这才是达到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也是取了白鹿洞书院的几句修身之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几句话叫「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我们先看一看什么是言忠信。言忠信就是告诉我们言语,忠,它是上面一个「中」字,下面是一个「心」字。什么叫忠?不偏不邪是为忠。如果你说话有了偏邪、有了差错,那它就不是忠言。

「信」是人言为信,说话要守信用。用我们现代的话来翻译一下,就是不出恶言。什么属于恶言之类?那就包括了粗鲁骂人的话、挑剔抱怨的话、欺骗他人的话、不守信用的话、挑拨离间的话、勾引诱惑的话、讽刺指责的话。如果我们天天口里还出这些言语的话,那我们就是在出恶言。

为什么我们要不出恶言?在当代著名的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那里,做了一个水结晶的实验,在这个水实验中他告诉我们,他就是把这个水放在冰箱里结晶,然后再把它放在高倍的显微镜下来观察。结果他发现,在看过「爱」与「感谢」几个字这样的水所结成的结晶充满了喜悦,并且形成了像盛开的鲜花一样。也就是说他做了几百万次的实验,结果发现最美的结晶,是看过爱和感谢的这样的水所呈现的结晶。这个上边是看了「谢谢」,呈现了美丽的六角形;下边是看了「混蛋」或者「我恨你、讨厌你、丑死了」这样的词,它所现的结晶,就是不能形成完美的结晶,而且是混沌一片。他还用了不同的文字进行实验,譬如说「智慧」,是汉语拼音的智慧,这个是英文的智慧,还有一个好像是德文的智能,尽管语言不同,但是它的结晶都是六角形,而且都让人看了很喜悦。这告诉我们,即使是水对于人的言语都是有反应的,更何况是我们人!所以我们如果整天说挑剔的话、抱怨的话、指责的话、唠叨的话等等,别人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肯定不会很好。

在台湾也有心理学家,他们做了花的实验。他们把小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小学生在路过第一群花的时候就告诉他,你们要赞美它,说「你长得真可爱,我们喜欢你」;第二群小学生过第二组花的时候就说「讨厌你、丑死了」,然后再给它吐一口唾沫;第三组小学生在过第三组花的时候,就从心里觉得不值得一看,故意的不理它,不屑一顾。结果过了三个月之后,他们发现这些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说「我们喜欢你,长得真可爱」,这些花果然长得愈来愈茂盛,确实很喜人;说「我讨厌你、丑死了」,这样的花都已经枯萎了,就像那个经常被指责的小孩子,蔫头耷脑的样子;而那个看了故意心里不理它的,就是看都不待看的那种,它已经彻底的死亡了。这告诉我们,恶不仅仅是说出来的言语是恶,其实人意念的恶,给人的打击是更厉害的。我们经常说,冷战比热战更让人受不了,夫妻之间如果有问题,吵吵架,这个问题可能就过去了;当你觉得这个人都不可理喻,我都不屑于跟他争论的时候,这个时候对他的伤害是最大的。

我们在安徽省庐江县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他们也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他们

的农业部举办了一个「和丰传统农业示范园」,这些老师给小虫子、鸟专门开辟了一块地。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小虫子之所以来吃菜,只是因为自己没有食物吃而已,所以专门给牠们开辟了一个餐厅。这小虫子牠们很听话,经常就会到给牠们专门开辟的餐厅来吃饭,别的给老师自己种的菜地,这些菜就长得非常茂盛,很少有虫子。为了验证音乐、还有语言对花的影响,他们还开辟了三个菜地。一个菜地让它听《弟子规》的经文,另一个菜地什么都不放,还有一个菜地让它听现在特别流行的那种摇滚音乐。结果过了几个月之后,奇妙的事情也发生了,大家可能都猜到结果了,就是听了《弟子规》经文的这个花、这个蔬菜,长得特别茂盛;什么都没听的就是一般般;听现在流行乐、摇滚乐的那个菜地,就是长得特别不好。最后老师有点于心不忍,过了几天觉得不能这样虐待这些植物,也给它们改放《弟子规》的经文。

这些科学实验就告诉我们,人的言语对别人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如果整天唠叨别人、挑剔别人、指责别人、抱怨别人,他们的感受肯定不好。特别是一个人到四十多岁的时候,外边的事业很成功,经常有人赞美他,结果回到家里就碰到很挑剔的夫人,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让他浑身的不自在,那可能过了很久,他都不愿意回家了。

因为言语如此的重要,所以中国古人特别重视对于言语的教导,像孔门四科,他首重德行,然后教人怎么说话,然后才是做事的学问。从一个人的言语中,其实也能反映出一个人德行的高低,所以在《格言别录》上有一句话说「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我们看那些很好德行的人,他心平气和,见到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所以他口里所赞叹的人、所肯定的人就有很多很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我们看那些德行浅薄的人,怎么看?就是他的心地刻薄傲慢,见到每个人都有可憎恶的地方,都有不如自己的地方,所以他眼里所瞧不起的人、所鄙视的人、所挑剔的事就有很多很多。我们从一个人的言语之中,可以判定出这个人的德行。

讲到这里,也让我们想到了苏东坡的一个典故。苏东坡有次和佛印禅师两个人对面打坐,苏东坡就突然问:「你看看我这个样子像什么?」结果佛印禅师看了看就笑了说:「你这个样子很庄严,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心里就很欢喜。过了一会,佛印禅师又问他:「你看看我,我这个样子像什么?」苏东坡一看佛印禅师的袈裟婆娑在地,脸上笑嘻嘻的,就跟他说:「我看你这个样子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听了,也就笑了笑,没有作声。苏东坡遇到这件事之后,他心里很欢喜,回来就欢天喜地的

和他的妹妹苏小妹分享,他说:「今天我和佛印禅师打坐的时候,我终于把他赢了,每次都是禅师比我高明,可是今天我却赢了他。」苏小妹就问他说:「你赢在哪里,为什么这么高兴?」他说:「我们今天打坐,我问他我像什么,他说我像一尊佛;然后他问我他像什么,我说你像一堆牛粪。这不是我庄严,他不庄严吗?」这个苏小妹她也很有智慧,听了之后她说:「因为佛印禅师他的心地清净慈悲,他看到每个人都像一尊佛,所以他看你像佛;但是你心地肮脏,你看到这么清净慈悲的禅师都是一堆牛粪。那这个说明什么?说明还是你的心地不好,所以你看到谁都有不可取之处。」从这里,我们想一想,那个苏东坡是谁?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就是说当我们看到别人都是有可指责地方的时候,实际上是我们的心坏了。我们自己很自私,我们看到别人也很自私;我们自己很挑剔,我们看到别人都很挑剔;我们自己不是与人为善,看到别人都不是与人为善。所以我们看到别人有问题的时候,其实看别人不顺眼是什么?是自己的修养不够。这就告诉我们,从人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德行高低。

第二叫「行笃敬」,行笃敬这个「笃」就是实实在在的,行为要实实在在的恭敬,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一切恭敬。所以我们的《礼记》开篇就说「曲礼曰:毋不敬」,一切恭敬,包括了敬人、敬事和敬物。所以我们《弟子规》,其实整个通篇就让我们学会一个「敬」字。从哪里做起?我们现在人对人没有恭敬心,对事没有恭敬心,对物更没有恭敬心,原因在哪里?其实刚才李部长他的讲座已经给我们答案了,就是因为我们已经不知道尊敬父母。《弟子规》告诉我们「首孝弟」。「首孝弟」,从对父母的孝敬开始,培养起我们对人的恭敬之心。《论语·颜渊》上也讲,「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以前我走到哪里都不是很受欢迎,我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学了《弟子规》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不懂礼,处处就是表现出无礼的要求,所以大家看我不顺眼,我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当你不受欢迎的时候,你就从这句话中去反省,我是不是做到了一切恭敬?是不是做到了敬而无失、恭而有礼?这个问题肯定在我这,不在别人那。

所以要从对父母的孝敬,培养起对他人的恭敬,对事的恭敬,还有对物的恭敬。刚才李部长也提到了《孝经》上这句话,「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上面是一个「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字,看到这个字就是告诉我们,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的,不是两个;如果有两个的观念,这个孝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在国外看到很多华人还保持着祭祀祖先的传统,我们看了之后都不明白,就问说为什么几百年、

几千年前的祖先,我们认识都不认识,还要祭祀他们?这是他们不懂得「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道理。我们想一想,一个人他连自己的祖宗都能够念念不忘,想着去祭奠的话,他对于自己眼前的父母哪有不照顾的道理!他不可能一面去祭祀祖先,一面对自己的父母又打爹骂娘,甚至给他们生活上不予照顾,这是不符合人情的。所以祭祀祖先实际上也是教人孝道,教人慎终追远,就是教人知恩报恩、饮水思源的意思。

孝很重要,是由谁来教导的?孝是由老师来教导的。所以孝亲和尊师就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孝的内容很广泛,不仅仅要养父母之身,而且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当时有弟子认为,现在所谓的孝,只要能赡养父母就尽到了孝道,但是孔老夫子说,如果仅仅赡养而不尊敬父母,养父母和养狗养马又如何区别开来?所以他强调赡养父母,最重要的是从内心表达出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恩之情。养父母之心的第二个方面,就是不能让父母经常的担忧,如果你做为一个儿子,经常让父母担忧,那就不是孝了。譬如说你在学生的时候功课不好,让父母担忧,这就是不孝;你和同学不能相处,让父母担忧,这也是不孝;走上工作岗位,对领导交给的职责不能尽心尽力的完成,让父母担心,这还是不孝。真正的孝子,他就是做到了「父母唯其疾之忧」,也就是你的父母仅仅为你的疾病而担忧,完全不为其它事情而担忧。

古人对于孝敬父母这个「敬」字也是看得很重,要求也很高,所以在《礼记》上又说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也就是说,一个对父母深爱的孝子,他对父母一定表现在外是和颜悦色的,不能因为父母做错了事,你就对他厉声厉气,这样就是有失孝道了。

刚才李部长实际上是为我们补了一堂孝道的课,我自己听了也非常的受益。「百善孝为先」,实际上它就是教导我们一种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世原则,因为这个世间,对我们恩情最大的就是我们的父母。但是我们对这么大的养育之恩都不能想着去报答,在这个世间上,还有谁的恩情能够让我们念念不忘,想着去报答?一个人恩义、情义、道义的原则没有树立起来,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种以功利为取舍的这种处世方式。也就是说这件事有利于我,我就会全力以赴;当这件事从利变成害的时候,我可能就会做出一些忘恩负义的事情来。所以中国人说「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我们做为领导,如果选拔一个可靠的部属的时候,你首先要看他是不是孝顺父母,还有看看他是不是友爱兄弟;如果他对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不照顾的话,对于朋友更不可能尽心尽力的去相处了。

在一篇「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这篇文章中就告诉我们,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父母留意的确实很少很少了。文章这样说道,「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有没有和他们同住,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像没洗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灰尘;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瓦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时,就像他们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时;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清脆的蔬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的烂烂的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喜欢吃稀饭;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在吃饭的时间老是咳个不停,千万别误以为他们感冒或着凉,那是吞咽神经老化的现象;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探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遗弃了。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才会有耐心,才不会有怨言。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可能会大小便失禁,可能会很多事都做不好。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他们自己也闻不到,请不要嫌他脏,或嫌他臭,为人子女的只能帮他清理,并请维持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不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干净;当我们在享受食物的时候,请替他们准备一份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为他们不爱吃,可能是牙齿咬不动了。从我们出生开始,喂奶、换尿布,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料,教我们生活基本能力,供给读书、吃喝玩乐和补习,关心的行动永远都不停歇;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为人子女者要切记,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要及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您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这个诗,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是非常的感动,因为每看到这个文章,我就想起我自己的母亲。有一次我看到她一个人在外边散步,忽然感觉到她真的已经老了。但是我们每天为了自己的工作而忙碌,却很少的去关爱她。如果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千万不要再等了,否则的话,我们确实会在人生中留下很多的遗憾。

在《孝经》上也告诉我们,它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也就是说,你不爱自己的父母亲,去爱其它的人,这和德行

是相违背的;你不尊敬自己的父母亲,去尊敬别人,这也是和礼相违背的。我们想一想,很多的人他出差之后回到家里,买了很多的土特产,不是去探望他的父母,而是去看他的领导,去看他工作的合作伙伴,那我们想一想这个人,他是以什么心在和人交往?显然不是以恩义、情义、道义的原则与人交往,他是以一种功利的心在与人交往。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说我自己,譬如我们领导说,妳今天有没有时间,我们去有一个什么事情。那我会觉得受宠若惊,然后就去跟领导吃饭了。结果我母亲说:「妳有没有时间?我们要去超市买一点东西。」我就会说:「哪里有时间,我还忙这忙那,有一堆的事。」这个事情确实是非常值得我们自己去反思。古人也告诉我们:「以利交者,利尽则交疏;以势交者,势倾则交绝;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我们都是以利害来交往,利益没有了,利尽,这个交情就疏远了。我们都是以势力来交往,这个人是领导,所以我要去送礼给他,当他不是领导的时候,不在位的时候,那就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了,势倾,这个交情也就决裂了。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如果看的是男女之间的美色,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年轻貌美,两个人卿卿我我,到年老的时候,脸上皱纹一大把,这个爱也就没有了。最后应该怎么办?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就是应该以道义、恩义、情义来彼此交往,这样才是天荒而地老。

第三我们讲「惩忿」,也就是克制、抑止愤怒。我们看中国的文字都是一个智能的符号,看到「怒」这个字我们就看到什么?上边是一个奴隶的「奴」,下面是一个「心」。看到这个字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发怒的时候,实际上把我们的心变成了奴隶,我们不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所以才会发怒。而发怒,一个人盛怒三分钟,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使全身的细胞恢复正常,所以我们古人说,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们看一个人生气的时候,面目狰狞,厉声厉气,他的周围气氛都很暴戾,让我们一看都不愿意接近。他这个面目不好看说明什么?说明他生气的时候,细胞结构已经产生了变化。所以一个人经常发怒,从他的脸色上都能够看得出来。

经常发怒的人,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黄帝内经》上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因为经常发怒就会伤及到他的肝脏,所以他的肝上会出现问题。中国人还说「怒发冲冠」,一个人盛怒的时候,把帽子都能够顶起来。这就是说明人发怒的时候,血气都是往上涌;经常往上涌,头顶会经常发热;经常发热,头发就不太爱长,所以发怒的人第二个特征就是头发比较稀少。当然大家不要对号入座,中国人还有一句话说「聪明绝顶」,真正聪明的人,他头上不太爱长头发。那我体会是什

么?就是那些聪明人看到别人做事都是笨手笨脚,说这么容易的事你都做不好,所以他就经常会发火,这也是有道理的。当然即使是聪明,发怒对自己的身体还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不发脾气。

中国古人还告诉我们说,恨怨恼怒烦是人生的五毒丸,吃了半颗就生病,吃一颗就要你的命。所以一定要排除这些烦恼。我们应该怎么做?就是应该转怒为恕。你看这个恕字上面是一个「如」字,下面是一个「心」,告诉我们要「如其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能够将心比心。孔子有一个弟子来请教他,有没有一个字我能够终身奉行的?孔老夫子说有,这个字就是「恕」;什么叫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都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自己也不是圣贤人,身上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当我们自己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希望他能够体谅我的苦衷,能够理解我的差错,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当别人犯错误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能够以宽恕的态度来对待他。所以中国古人说「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责备别人的那种心来责怪自己,这个人就很少有过失了。「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就是以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这个交情就可以能够长久持续。我们对自己犯了错误,经常是很容易给自己找一个借口。譬如说我们今天迟到了,迟到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交通很堵塞,你看今天交通很拥挤,所以我迟到了。就马上给自己找个理由,为自己的过错推托。所以我们要用这样的心情去怎么样?去宽恕别人,这样的话才不会对别人求全责备。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对我们特别有帮助。当我们想生气的时候,我们就想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对别人的过失就有一颗包容的心,去理解、去体谅。

我们要克制怒气就要忍,这个「忍」,上面是一个刀刃的「刃」,下面是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字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才谈得上忍?就是说当刀刃割在你的心上的时候,才谈得上忍。平时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大家都是彼此称赞,这个时候谈不上忍;只有你遇到不可思议的人,遇到了不该发生的事,这个时候能够忍,能够克制住不发脾气,才体现了一个人真正的修养。所以这个忍也有不同的层次。第一就是「力忍」,也就是说我今天学会了,我们听了老师讲,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从此以后,我一定要克制住自己不去发脾气;别人对我不好,我也克制住自己不去报复,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叫「忘忍」,也就是宰相肚子能撑船,别人对我的不好,我转头即忘,

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就像我们《弟子规》上所说的「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相报」。但是别人对我们有怨、有恨,我们不要把它记在心上,总是忘不掉。所以有人把我们的心也比作一个垃圾筒,说我们的心本来是纯净纯善的,就像这个垃圾筒一样,它从商店里买回来的时候,也是很纯净的,为什么变成不净了?就是因为我们经常把垃圾往里面扔,久而久之,这个垃圾筒也变得肮脏不堪了。所以我们的心都是纯净纯善的,我们经常记载别人的过失、别人的不善、别人的过恶,久而久之我们自己的心变成了承载别人过失的垃圾筒,首先受害的是我们自己。

第三要「反忍」,也就是说,这个人他对谁都很好,他也在学习传统文化,为什么他偏偏对我不好?那肯定是我有对不起他的地方,或者是我有做得不到的地方,所以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人,他学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心法,就是说这个事做得不满意,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我们应该马上回过头来反省自己。讲到这里我也想到了我们庐江文化中心的一位张晓冬老师,他在海南监狱讲课的时候,下边两个服刑人员就吵起来了,张老师就对这个服刑人员鞠了一躬,他说:「对不起!都是我讲得不好,大家没有听进去。」他这样反求诸己的态度,感动了在座的服刑人员,大家就不好意思再吵架,还都纷纷的给他鼓掌。

第四就是「观忍」。《金刚经》上有句话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其实我们昨天发生的事,不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已经过去了;又像肥皂泡一样,是虚幻不实的;又像闪电一样,是短暂的、瞬间的事情。既然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们就应该让它过去,不要再把这些恩恩怨怨记载在自己的心里,然后每想起一遍就惩罚了一遍自己,让自己很不开心,别人可能还不知道。

第五叫「喜忍」,也就是说别人对我不好,对我无理取闹,甚至来指着鼻子骂我,我还很高兴,为什么?太好了,又锻炼我忍辱的机会了。所以对于学传统文化的人来说,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都是提升自己境界的机会。「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我们遇到一件看似不好的事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认为它就是不好的事,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这个好坏之分在哪?在于你的心,你如何把在一般人看起来不好的境缘转变成好的境缘,这需要真正的智慧。

第六叫「慈忍」,也就是说对于别人做的恶事,我们不仅没有打击报复,反而提

起了自己帮助他、成就他、提升他的这种信心。像我在看蔡老师的《弟子规》的时候,看他讲了一个故事,说有的年轻人还没有走上社会,就做出了很多悖逆社会的行为,譬如说看到很多富贵人家的车子停在那,他上去给它画个两道,或者给它泼上点油,甚至把它烧掉。如果我们是这车子的主人,可能就会很生气,觉得这样的孩子真是太没有教养了,做出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的确这些孩子真的是没有教养,这也不是他们的错。我们想一想,这个孩子可能是早年父母离异,没有接受良好的教导,更没有人教导他《弟子规》。那我们对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看到好的教育,马上就不惜花重金让他去学习;知道《弟子规》好,就不远万里赶来学习。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儿女的照顾是无微不至,我们再想一想这些孩子,从小就没有人照顾他,他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他感受不到这个社会的温暖,他一到社会就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对立的感觉、想报复的感觉。所以我们说一切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当你能够看到这一点,你不仅不想去报复他,而且还提起一种仁慈的心去帮助他、去提升他。

这几个忍是我们克制怒气的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慢慢的去体会。这也正如有一位大德,在「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中」所写到的,他说「要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自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我们平时觉得自己修养很好,你看我从来不发火,见到人都是一团和气、笑脸迎人。那是因为什么?那是因为你没有遇到那些不可思议的人和事。当有一天突然有一个人,走到你的面前指着鼻子骂你,对你无理取闹的时候,你还能够对他保持微笑、保持耐心,这才体现了一个人真正的修养。

当然这句话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经常给别人讲心态问题,经常也引用这句话,可是有一天我也是去录相,结果进我们校园门的时候,就被门卫拦住了,他说:「同志,请出示证件。」结果那天确实我走得很忙,「事勿忙,忙多错」,就忘了带自己的出入证。我就跟他说:「我忘记带出入证,而且我忙着去录相,我就先过去吧!」他说:「对不起,请出示证件,这是有规定的。」我说:「我天天都从这走,不知道走了多少次了,还需要出示证件?」结果他还是让我去登记。当时我心里就有一点不高兴,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死板?我进到保卫处去登记的时候,我就有点怨言,我说:「你们的保卫怎么这么死板的做事,我每天都通过这,为什么还要看我的证件?」

后来我登记完了之后,我就走了,然后发现自己心里的烦恼就生起来了,就是说还是没有做到「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所以这些东西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慢慢的去体会。正像有人说过的,他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这也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也就是说,并不是物质环境和人事环境本身有什么好坏之分,好坏之分是起于你的分别心。如何把那些大家看起来都不好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转变成好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而不是挑剔抱怨,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再有一个「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的这篇文章中,这个作者也这样写到,「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来掌管。一位女士抱怨说: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了先生的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在了孩子的手中;一位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可真命苦!她把钥匙交在了媳妇的手中。这些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决定,那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他自己的心情。而当我们允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的情绪稳定,为自己负责,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压力。诸位朋友,你快乐的钥匙在哪里?是放在了别人的手中吗?那就快去把它拿回来吧!」

上次我在青岛讲了这个「快乐的钥匙」之后,青岛很多企业家说,他们把这个「快乐的钥匙」做成了小品,到各个家里去表演。后来还有人跟我分享说,这个快乐的钥匙,其实就像一个遥控器,这个遥控器你放在了别人的手中,结果别人一按,赞叹你几声,你就很高兴;别人又一按,骂了你几句,你就很生气,你完全没有把它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所以我们要把这个钥匙握在自己的手中,把这个遥控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既然怒很不好,有什么办法可以克制它吗?也可以用心理暗示的方式。每天晚上,我们坐在镜子面前,然后深吸一口气沉到丹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两眉之间,然后你对着镜子这样说:从今以后,对于任何事情,你都不要生气!从今以后对于任何事情,你都不要生气!早晨起来方法也是一样,但是说的话有所不同。早晨起来,你

对着镜子这样说:你已经不生气了!你已经不生气了!当然中国人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你只是做了三、四天,可能你遇到了那些不好的人事,你还是会怒不可遏,最后你还是会火冒三丈,但是你不要因此就丧失了信心,你要不断的提醒自己,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仅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从来没有一次,因为发怒能把问题解决得好的,为什么我们不变得聪明一点,换一个方式?这就是讲的惩忿。

「窒欲」就是克制贪欲。现在人的习气毛病,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贪」。不是贪财就是贪色,不是贪名就是贪利、贪吃。如果贪财的话,我们一定要记住在《大学》上有一句话,那就是「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也就是说这个钱财是通过不正当的方式获取的,也一定会以不正当的方式给它败散掉,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如果仔细观察,你看那些贪污腐败的人,他的钱财可能被没收,可能被充公,最后自己锒铛入狱,也没有享受到;或者他孩子都没有教育好,都是纨裤子弟,把他的家产给败坏。所以中国古人说,这个钱并不是赚到你手就是你的了,这个钱为五家所共有。哪五家?就是官府、盗贼、水灾、火灾、还有就是不肖的子孙,就是不成器的子孙、败家子。所以你这个财不是正当的来路,也会因为不正当的方式给它败散掉。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去贪不义之财了。

如果贪色的话,中国古人教导我们说「色字头上一把刀」。因为这一把刀,会把你所有的功名富贵给你削得平平的。我们看现在很多高官纷纷落马,最后一调查,后面都有着美色的原因。所以确实对于「色」字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有的人不贪财、不贪色,就是喜欢贪名,特别是我们知识分子,对名气非常得看重,想方设法的想出名。在《了凡四训》上有一句教诲,他说「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就是说造物主最忌讳的就是名声,一个人享有着很好的名声,很盛大的名声,但是却名不符实,结果这个人怎么样?会有意想不到的灾祸。现在我们看很多的影视明星、电影歌星,受到很多歌迷的敬仰,很尊敬他们,这个名声很大,但是他们去演什么节目?去演那些暴力的、色情的,引起人们邪知邪见的这些节目。结果最后怎么样?突然就暴尸街头,突然就出了车祸。这就是说你没有用你这个好的名声,去做有利于社会的引导,这个名其实是一个虚名。当然虚名也有它的作用,因为这个名,它能够影响别人,那你要用这个虚名去多做一些有利于社会的引导,这样的话才是正确的。

如果我们贪吃的话,中国人说「病从口入」。明天周老师要给我们讲「新世纪健康饮食」,这个课讲得太好了,大家一定要认真听取,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灾祸。古人教导我们,面对利益和欲望诱惑的时候,应该是战战兢兢,因为「立名于一世,而失之仅顷刻」。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能做到一个很高的领导职位,做到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公司的总经理,我们想一想,我们这一生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我们从小学刻苦读书,到了中学、到了大学,读了研究生,又到了工作岗位,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的辛苦,这叫立名于一世。但是我们一不小心,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结果失之仅顷刻,这些都可能前功尽弃。所以这一句话确实值得我们去警醒。

还有就是「迁善」,迁善这个「善」也有不同的层次。在《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是至善的善,是远离善恶两边的那个善。这个至善的善和善恶的善怎么区别?在《中庸》上有两句话,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一下,「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也就是说,在人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都没有发出来之前那个状态,叫「中」的状态。但是很多人都做不到,做不到怎么办?退而求其次,「发而皆中节」。也就是说,喜怒哀乐都发出来了,但是都没有过度,都有一定的节度,这就叫「和」的状态。前边就是至善的状态,后边就是善的状态。这和六祖禅师所写的那句话,还有神秀禅师写的那句话,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处。六祖禅师他写的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说心是什么?不过是妄念此起彼伏,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因为它很快,让你有个错觉有一个心,那个东西是一物。实际上心清净到一定、定到一定的程度,这个就没有了,这个心就没有了。这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的那个状态,就是本来无一物的状态。神秀大师他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还执着有那个心,所以你要时时的去把它拂拭一下,不要有恶的、贪瞋痴慢等等这样的念头产生,有了之后就给它扫掉。我们体会不到这个未发的状态,我们就要向神秀大师学习,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就是说自己有了这些贪心,有了愤怒之心,欲望生起来了,坏的念头起来了,应该马上警觉。所以古人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从这个角度所说的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在《了凡四训》上有一句话给我们分辨得很清楚,他说「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很多的儒生来请教中峰禅师,说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禅师说:「你们说说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有的人就说,敬人礼人是善;有的人说,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说了很多答案,中峰禅师

都说不一定。后来他们说:「既然不一定,你说一说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他说:「有利于别人,这叫善」,有利于别人,你打人骂人都是善。譬如说为了这个孩子健康成长,你打他骂他,这也是为了他好,这是善。如果是为了自己,你敬人礼人,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这也是恶。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一个善人的时候,他就会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们以前也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我们讲的人,从来没有体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这种乐趣,体会不到这种乐趣,所以他讲出来都不相信。为什么我们今天的很多志愿者,他们能够这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因为他们在生活中体会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乐处,所以他乐此不疲。

最后就叫「改过」。在《了凡四训》上,了凡先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改过的榜样。他说在反省自己的过失的时候,他非常的认真仔细,他说了这样几句话,他说:我为什么科第就不是很顺利?科举就是在仕途上不是很顺利。他自己反省了几条,他说:我福分很浅薄,又不能多做好事、多积阴德,为享受这个大的福报奠定根基;加上我做事没有耐心、不耐烦剧、不能容人,别人有小小的过失,我就念念不忘,记在心上不依不饶。还因为我自己很有才华,经常因为我的才华就掩盖了别人的才华;直心直行,轻言妄谈,说话不经大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轻易的就谈论别人的得失,不考虑这个话对别人有没有什么伤害和影响。当时我看了《了凡四训》他反省自己的这几条过失,我非常的惭愧,因为这几条过失,我样样都有,所以我才明白,自己为什么当时很多事情都不顺利。后来我也是向了凡先生学习,然后逐渐的把这些过失都改正过来,结果现在觉得好像做事都挺顺利的。特别是我们申请这些科研基金的时候,只要我一申请,它就能够中。有的时候不符合条件,因为我做事很马虎,结果这个不符合条件的我也申请了,最后还是批了,就让我感觉很意外。

当然我们学了《弟子规》之后,用《弟子规》来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确实是「过恶猬集」,就是说自己身上的过失、缺点像刺猬的刺那么多。古代有一个人讲改过的时候,讲蘧伯玉他二十岁的时候就知道反省自己的过失,他每天都很认真的反省过失,到了二十一岁再回首前一年,好像改过还不彻底,还有很多过失没有改进;到了二十二岁的时候,再回首二十一岁,还像做了一场梦,好像也都是好多时间都空过了。他就这样每天认真的改过,改了五十年,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好像自己的过恶还是很多。我们现在的人,身为凡流,都是一般的人,身上的过失就像刺猬的刺那么多,但是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觉得自己还不错,还没有什么过失。这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我们

心思太粗,而眼睛被蒙蔽了。为什么?我们都去看别人的过失,处处都去挑别人的毛病,对自己的毛病就看不到了。所以孔子教导我们应该怎么办?应该「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别人做得比我们好,我们应该想着向他学习、向他看齐;做得不好,不是去指责他、嘲笑他、瞧不起他,而是马上反过头来反省自己,我是不是犯了和他同样的过失。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都背着两个包袱,一个包袱上写着「他人的过失」,另一个包袱上写着「自己的过失」,但是我们在走人生之路的时候,往往是把写着「他人过失」的这个包袱放在了胸前,所以一低头很容易看到他人的过失,却把写着「自己过失」的这个包袱放在了背后,所以总是看不到自己的过失。

我们现在常有的过失,反省一下有这样几个,一个就是嫉妒,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看到别人好,我们心里就不舒服;看到别人比我们强,我们就不高兴。古人就教导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别人的这种成功。《论语》上告诉我们,「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也就是说不担心自己没有一个好的位子发挥自己的才能,应该担心什么?应该担心给了你一个好的位置,你怎么样把自己的责任尽到,你用什么样的德行、什么样的能力来立功、立德、立言于世;不患别人都不知道自己,不担心自己的名声不够显扬,应该追求那个足以使你的名声可以显扬的德行和能力。还有就是傲慢。一个人的傲慢之心,虽然是时时的提醒自己,但是总是好像不由自主的就会生起。而我们一般的人都是「恶盈而好谦」,都厌恶那些傲慢的人,都喜欢那些谦恭有礼的人。为什么我们看到别人鞠躬,我们都感觉到很欢喜?因为这个谦恭有礼是让大家都很欢喜的。

最后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几点体会,这个体会就说我得力于这几个字,所以把它分享给大家。第一就是「一门深入」。我们学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它求的是道,它求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老子告诉我们,「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说求道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不断增加的过程。这和佛教的境界实际上也是异曲同工,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也就是说,你只有回归到无知的时候,你才起作用,才是无所不知。古人告诉我们,智慧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定中得来的。它不让你去广学多闻,它是让你从内心生起的智慧,这种智慧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所以它不是让你去博览群书,而是让你定在一门,长时熏修。长时熏修是什么原因?因为我们的习气太重,需要常常的提醒自己。古人黄庭坚说了一句话,他说「三日不读书,面

目可憎」。古代的人修养很好,而且时时都读圣贤书,他还说三日不读书就面目可憎,那我们现代人很少接受圣贤的教诲,接受的都是社会的这种五欲六尘的熏染,一日不读书就面目可憎。所以一定要坚持每天都能够听一听《幸福人生讲座》,像锺博士的《弟子规》讲解等等这些非常好的熏陶,这就是和圣贤人为伍。

还有就是亲附善者。古人说「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这句话我体会得非常深刻,因为我自己就是习气很重,而且很多时候看不到自己的毛病。我非常愿意参加像今天的这种「幸福人生讲座」,因为我们可以亲近善知识,蔡老师、锺博士,还有李总等等。这些老师其实都是善知识,从他们身上,他们虽然没有说话,我们都能够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像上次,我有幸邀请李总到我们中央党校和我们的研究生进行一些分享,李总下了飞机就来请我们吃饭,吃完饭就赶到教室和我们的研究生座谈。我当时没有经验,因为从来没有请过这种合资公司的总裁到我们学校去讲过课,所以准备的也是慌里慌张。结果李总他非常的谦和,没有任何的表示不满意,或者是不高兴的这种状态,还非常耐心的跟我们研究生分享了半天。本来打算到党校去参观一下,也没有时间,晚上要匆匆的去准备下一个节目。所以我送他走的时候,我确实是对着那个车深深的鞠了一躬,因为这样的长者是用他的言行在给我们做表演。

还有我们的陈大惠老师,我看到他就想到了《论语》上的一句话,孔子称赞子路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只有子路能够做到。穿着破旧的衣服,和穿着那些貂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只有子路他能够做得到。为什么他不感到不好意思?因为他有内在的德行,他不是靠这种外在的装饰来提升自己。他能够做到这一点,我觉得非常的可贵,他身上穿的都是非常简单的东西。我有问题我都请教陈老师,但是他今天来给我们做影响众。所以从这些善者的身上,我确实学到了很多很多。还有我们的林会长,我都说不过来了。林会长每到过年的时候,春节还没有过完,他都已经到山东的某个地方去给人家教《弟子规》了。这个故事讲不完,我也不能一一尽数。确实和这些人相交往,让我不断的提升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

在《礼记》上也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对这句话确实体会的愈来愈深刻。因为你只是自己闭门读书,不去和这些善友相交往,你看不到别人的殊胜,你也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而且有这些朋友,他重要的是能够指正你的缺点。所以什么

样的朋友是真正可交的朋友?就是能够给你指出缺点的朋友,并不是像能够赞叹的朋友是你的朋友。他能够真实的指出你的缺点,这样的朋友才是最值得珍惜的。在《论语》上「子路闻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子路听到别人给他指出过失,他非常的高兴、非常的欢喜;大禹听到别人给他进谏,给他指正过失的时候,他要给别人鞠躬礼拜。

我今天能够有这个小小的体会,也是来自我两个朋友。一个是我高中的朋友。有次我们去参加一个分享会,就是反省自己的过失,我很踊跃的就上去反省自己的过失,结果下来之后,我这个朋友说:「你哪里是在反省妳的过失,分明就是在给别人讲课!」就是说你自己的傲慢心起来了,你自己都意识不到,你还觉得自己很谦卑在反省自己的过失,但是在别人看来,你这个傲慢心已经起来了。如果不是他给我指出来,我确实看不到。还有一个是我大学的朋友。有次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他说你们都听说过那个「八风吹不动」的故事吧?我们说听过。他说八风是什么?我们都没人吱声。他说:「刘余莉,八风是什么?」我说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反正我当时是对答如流。他说你看看刘余莉,她什么都知道,她就是不作声,她把表现的机会都让给我了。我听了这句赞美,心里就有点高兴,结果他就笑了。笑什么,大家说他笑什么?他是笑苏东坡他能写出八风吹不动,结果一屁就打过江了;你刘余莉能说出八风是什么,我说你几句赞美的话,你就洋洋得意了。所以这些境界确实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体会,才能够愈学愈好,并不是说你讲到了就能做到。

我也是感恩今天很多的老师,很多的领导,很多的长辈,能够帮助我成长,给我这样一个分享的机会。讲得不到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刘余莉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刘余莉

一场真诚朴实、温暖感人的幸福人生演讲 ----刘余莉老师在“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型公益论坛上的演讲《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刘余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硕士,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博士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也是中共中央党校最年轻的教授)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向大家汇报一下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这个讲题。 在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可能跟在座的同学一样:这已经是古人的礼节了,为什么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还要拘泥于礼节? 但当时一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对我说,你去学习了,才能理解当中的深意。 后来,我去参加一个讲座,这个讲座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短短的演说,当时我走上台去,向台下的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结果出乎我意料,台上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礼与礼之间优美的距离。 我在大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但因为成绩特别好,就增长了自己的傲慢心,我走在路上头都是扬着的,也从来不跟别人打招呼。这当然不招人喜欢,但当时自己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每一次投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我都选不上。我就想这些人都忌妒我,所以他不投我的票。 后来学了论语,看到孔老夫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就是一个君子做到了与人尊敬而无过失,走到哪里都是彬彬有礼,那这个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你的兄弟姐妹,哪里都是你的家。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猛然觉悟了,为什么自己走到哪儿都不受欢迎,原来原因出在自己身上。 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一定要做得特别的彻底,任何事情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时候,这原因一定是在内不在外。 所以,学习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幸福人生,确实有着莫大的收益。 有的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是古老的东西了,已经过时了。 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 首先我们不能对传统文化求全责备,比如传统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我们应把我们所评价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第二,我们要避免庸俗的进化论。 不要总以为科技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就一定站的比古人高,看的比古人远。其实古人的智慧是现代人很难超越的。 现在的哲学家,哪一位能写出一本如老子的《道德经》一样传承久远的经典? 现在的历史学家,也没有人能写出司马迁的《史记》那样的巨著; 同样,现在中国的军事家也写不出《孙子兵法》。 事实上,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后人难以超越的。人要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把我们的心平静下来。现在很多人的情形是心浮气躁,心难以清静,被物欲所牵引,心境中总是有一些风浪,所以我们对外界的认识、映照就不是如实的了,看的就没有古人深刻了。 第三,就是避免历史虚无主义。

曾仕强作品

曾仕强作品汇总 著作部分 一、台湾出版《改命学》 《透视灵魂看人生》 《成功的服务》 《管理哲学通论》 《时间管理》 《及时的权宜应变》 《中国人的管理观》 《三种管理思维的交错》 《现代父母宝鉴---教养子女十讲》《远离浩劫的策略》 《智慧是最大的神通》 《人类的光明未来》 《做有世界观的台湾人》 《21世纪中国人的远景》 《现代化的中国式管理》 《用心掌握未来》 《如何在36岁以前成功》 《中国管理哲学》 《中国的经权之道》

《中国的经营理论》 《二十一世纪易经管理法》《掌握中国人性的管理法》《圆通的人际关系管理法》《沟通的艺术》 《中国人你心里在想什么》《中国人你为什么这样想》《兵法与商略》 《胡雪岩成功秘籍》 《和谐的人伦关系》 《圆满的沟通》 《圆通的领导》 《老板魅力学》 《有效的激励》 《合理的应变》 《深一层了解中国人》《中国式经管的优点》《剖析三国演义的道理》《易经真的很容易》 《走进乾坤的门户》 《人人都不了了之》 《易经的中道思维》

《转化干戈为玉帛》 《人生最难得有情》 《企业新显学---中国式管理IN起来》 《修己安人的领袖魅力》 《乐天知命的无忧人生》 《胡雪岩给年轻人的启示》 二、大陆出版 《人力自动化》 《管理大道/中国式管理哲学的现代化应用》《中国是领导/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 《中国式团队》 《圆通的人际关系》 《管理的真相/曾仕强剖析中国式管理的特性》《在中国如何当领导》 《从管人到安人》 《领导与激励》 《总裁魅力学》 《人际关系与沟通》 《亲子关系》 《中国式管理》(《赢在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修订本》 《中国式管理行为》(《中国式管理行动手册》)

中国式管理系列课程--人力资源管理VS组织人员发展

1. 哪一个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1. A 成全 2. B 分享 3. C 自律 4.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 2.为了使有潜力的人员在组织中到充分的发展, 有效的做法是: 1. A 提高薪酬水平 2. B 扩大工作内容 3. C 建立人员发展部 4. D 改善管理方式 错误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 A 组织人员发展的策略必须重视阶段性调整 2. B 人员发展要遵循民族性 3. C 要想开发中国人的潜力,一定要从心理上着手 4. D 从事人员发展的人首先要把人当作纯理性的生物看待 正确 4.下列哪种表述不正确:

1. A 一个会带动其他人的人,就是要打动对方的心 2. B 爱管人的人经常会既费神费力又不值得 3. C 一旦把人纳入管理,就会一切公事公办,这样必然留不住人心 4. D 让员工努力工作的最高境界叫做理人 正确 5. 沟通技巧的宗旨是: 1. A 讲道理 2. B 沟通彼此之情 3. C 意图表达明确 4. D 目标一致 正确 6. 在中国式的管理中,哪种属于合乎人性的领导: 1. A 能让大家都自动,而且自己也会因为无为而轻松愉快 2. B 让大家很被动 3. C 让大家不知所措 4.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 7.员工有能力而不肯做的主要原因是:

1. A 害怕做错了要自己承担后果 2. B 多做多错多挨骂 3. C 主观没有主动工作的意愿 4. D 以上说法都包括 错误 8.为了做好人员发展工作,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1. A 甄选人员时把握出其不意的原则 2. B 尽量公开处罚员工 3. C 关心员工的生活 4. D 关注员工方方面面的问题 正确 9.哪一个不是做好阶段性调整的有效方法: 1. A 从管人慢慢提升到理人,再慢慢提升到安人 2. B 与时俱进 3. C 循序渐进式调整 4. D 跳跃式调整 正确 10.管人带来的祸害是: 1. A 管人的人经常会成为费力不讨好的人

传统文化知识讲座

传统文化知识讲座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来给大家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古圣先贤面前,我只是小小学生,德未修,感未至,不当之处还恳请各位同学批评指正,同时也希望大家多多配合、多多支持,感恩你们!(鞠躬)其实今天我只是把古人的思想和今人对古人思想的理解和大家做个分享,根本谈不上是什么讲座! 首先我给大家讲几个故事,大家听一下!看有什么感受 (上古时代)孝感动天 相传,舜是传说中的帝王。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拿两个斗笠跳下跑了;让舜挖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挖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关爱。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做媳妇;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古代)割股孝母

王加惠,明朝清丰县人,他自幼丧父,跟母亲度日,家境非常贫寒。有一年,母亲染病,一心想吃猪肉。加惠心想,今年庄稼欠收,买粮食都没钱,哪还有钱买肉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他来到了外边,用刀子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回到屋里,把肉煎熟,端到了母亲面前,说是买的猪肉,母亲也没有多问,就把肉吃了下去,几日后她的病果然好了,加惠心里很高兴。数年后,母亲去世,他无钱殡葬母亲,就向财主家借钱,财主嫌他穷借了钱还不上,没有借给他,加惠再三求告,财主才答应说,借给你钱可以,你得给我干活,以抵债务,加惠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从财主那里借来钱买了一口棺材,殡葬了母亲。事后,加惠给财主扛了三个月的活,才算还了账。清丰县知县得知此事,随表彰加惠为孝子。 上面的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说明了孝道) 是啊,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课本、儿童启蒙读物的《弟子规》开篇有这样一段话: 弟子规 总叙

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余洪波

2014年7月第4期总第94期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THE JOURNAL OF HARBIN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CP July.2014No.4Serial.94 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余洪波1,刘余莉2 (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北京100872;2.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道德精神和价值理想规范化,为全社会提供了一种可以普遍遵守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体现了“大道至简”、“道简易行”的特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孝道教育的基础上,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各种制度建设保证推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注重领导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率先垂范作用, 并通过推举、褒奖、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在示范引导上下功夫。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14)04-0008-06 收稿日期:2014-05-2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X070) 作者简介:余洪波(1966-),女,四川郫县人,副编审,《精神文明导刊》主编;刘余莉(1973-),女,内蒙古赤峰人,哲学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在2014年3月5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本文在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主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2014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强调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 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 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 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深入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念,可以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论语·子路》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冉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得出孔子治国的基本思路:

光盘系列

. 序号名称作者规格 B20 企业管理 01 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余世维8VCD 02 中国式管理组织行为学曾仕强15VCD 03 21世纪大易管理学曾仕强6VCD 04 点评胡雪岩成功之道曾仕强48VCD 05 点评胡雪岩成功之道曾仕强24DVD 06 中国式管理六字真诀曾仕强1VCD 07 组织三阶层的高效运作曾仕强8VCD 08 中国式管理:分层授权vs分层负责曾仕强6VCD 09 领导的沟通艺术曾仕强6VCD 10 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曾仕强7VCD 11 中国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vs组织人员发展曾仕强6VCD 12 中国式管理:管理vs领导卓越经理人必修课曾仕强5VCD 13 人性管理曾仕强11VCD 14 在团队中完成自我曾仕强1VCD 15 一生赢家之经营管理系列张锦贵12VCD 16 如何做好沟通与管理张锦贵3VCD 17 21世纪成功经营的秘诀张锦贵1VCD 18 如何掌握人性善用人才张锦贵3VCD 19 世纪赢家经理人研讨会李强4VCD 20 温州新机电器集团管理千人现场秘训李强6VCD 21 超级沟通与人本管理现场秘训李强8VCD 22 永盛制衣团队精神密训李强3VCD 23 中国美容界现场密训李强3VCD 24 温州泰昌电力集团员工密训李强5VCD 25 企业行为管理韩庆祥20VCD 26 说三国话处世冯两努4VCD 27 说三国谈做人冯两努2VCD 28 说三国论英雄冯两努2VCD 29 赢在执行姜汝祥8VCD 30 谈经营之神松下兴之助陈安之2VCD 31 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理人人 力资源管理技能训练 周昌湘6VCD 32 哈佛专家组-实战MBA管理哈佛10VCD 33 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张文12VCD 34 格兰仕的秘密叶洁馨5VCD 35 成事在人钟刚14VCD 36 人本管理高贤峰8VCD 37 孙子兵法商战管理成功学邱明正6VCD 38 21世纪星级酒店管理秘籍专家组4VCD

传统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人文环境得出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 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不断加剧,许多企业和管理人员感到:采用西方的管理模式有时会事倍功半。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管理思想的研究,结合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形成更合理的管理模式,同时对减少管理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有着及其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内容(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 程建新、蒋月月从“人的维度”、“关系的维度”、“制度的维度”把握分析了儒家文化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中的作用,指出企业管理建设要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度、和方法,强调“以诚待人、言而有信、取信于人”的伦理准则。 张鑫莲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多感情,少理性”。她还认为发掘儒家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不能背离世界管理发展的趋势去从零开始一个新的创造。 曾仕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针对中国管理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式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因道结合,依理而变”的人性化管理。 邱晓东指出无为而治实质上是讲一方面要遵循经济运行中的客观规律,不要不可而为之;另一方面又强调管理行为的自然而然,要求管理者不要什么事情都要有所作为,要为企业的个体发展提供一个热适度的空间。 菅振荣认为儒家思想对企业积极影响大致可概括为: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积极的入世精神;诚实守信的要求。负面影响可概括为:重义轻利, 模糊了企业的目标指向;趋平心态, 与企业的分配机制不合。 张宣吉讲道企业应当采取“法家制企”(即制度化)与“儒家待人”(即人性化)相结合的思想,制度化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员工的行为,人性化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赵应宗认为“中庸之道”是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法宝,可以结合中国企业的特点和现状,使之成为企业外向发展的一种策略。“中庸”是“用中”,是同过激偏向作斗争,保持自身平衡。

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主持词

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新年伊始,万物复苏,在这春光明睸的大好日子,我们十分荣幸地邀请到了:xx省中华传统美德xx讲堂组委会主任、x市著名心理专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培训师、高级音乐治疗师、家庭指导师、x广播电视心理访谈节目做客嘉宾陆老师到我局给我们作《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讲座》。陆老师多年潜心于中华传统文化、心理学、音乐等学习研究,多年志立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宣传,心理咨询与社会救助等工作,从理论上为社会大众授业解惑、从心理上为问题群体排障释难,让不少人在迷茫中看到希望,在困惑中走向新生。近期。陆老师已在曲靖及周边地区开办过7场专题讲座,深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今天陆老师以自己搏爱善良的情怀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前来我局为我们进行“讲责任、重奉献、怀感恩”的专题传统文化讲座,机会难得、时间宝贵,请大家检查自己的手机,一律关闭或调至振动撼动卖状态,认真听、认真记,确保学有所获。下面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陆老师给我们讲课。 同志们: 千年的风吹散了千年的往事,千年的水冲走了千年的记忆,但历史的印记,文化的传统,却注定要烙在中华民族的生命里。 当我们沉迷于《诗经》紫薇的那一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是否知道乐府里那句“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当你口口声声喊着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你是否知道它出自于《汉书》中的“修身好古,实事求是”;当你“哈韩”“哈日”,当你迷恋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你是否知道《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是否知道昆曲的历史,知道十二木卡姆的声音…… 传统文化的美,在于它的历史,它是先人们的精神积淀,是千百年来的传承。 古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反思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中华民族历今磨难之所以至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的一条,就是我们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脉。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当前孙子学院开设于世界各地,传统文化学习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不论何时何地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且不说讲坛上各位老师的讲课有多么的精彩,单就说参加听讲的人那么多,会场秩序那么井然,义工服务那么周到热情,反响那么热烈,就充分说明了广大人民群众是多么的强烈呼唤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 我此次听了陆老师的讲座之后深受启发,深受教育,深受感染。在长达两天的讲座中陆老师声音宏亮,义正词严,声情并茂,神采飞扬,这么长的时间靠什么支撑?我认为,第一来源于于陆老师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深情敬畏,第二来源于于陆老师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第三来源于于陆老师身上所展示出来的那一种天地正气和浩然正气。这些我想就是于陆老师多年来不遗余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所在。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刘余莉备课讲稿

一场真诚朴实、温暖感人的幸福人生演讲 ----刘余莉老师在“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型公益论坛上的演讲《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刘余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硕士,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博士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也是中共中央党校最年轻的教授)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向大家汇报一下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这个讲题。 在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可能跟在座的同学一样:这已经是古人的礼节了,为什么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还要拘泥于礼节? 但当时一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对我说,你去学习了,才能理解当中的深意。 后来,我去参加一个讲座,这个讲座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短短的演说,当时我走上台去,向台下的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结果出乎我意料,台上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礼与礼之间优美的距离。 我在大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但因为成绩特别好,就增长了自己的傲慢心,我走在路上头都是扬着的,也从来不跟别人打招呼。这当然不招人喜欢,但当时自己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每一次投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我都选不上。我就想这些人都忌妒我,所以他不投我的票。 后来学了论语,看到孔老夫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就是一个君子做到了与人尊敬而无过失,走到哪里都是彬彬有礼,那这个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你的兄弟姐妹,哪里都是你的家。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猛然觉悟了,为什么自己走到哪儿都不受欢迎,原来原因出在自己身上。 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一定要做得特别的彻底,任何事情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时候,这原因一定是在内不在外。 所以,学习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幸福人生,确实有着莫大的收益。 有的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是古老的东西了,已经过时了。 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 首先我们不能对传统文化求全责备,比如传统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我们应把我们所评价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第二,我们要避免庸俗的进化论。 不要总以为科技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就一定站的比古人高,看的比古人远。其实古人的智慧是现代人很难超越的。 现在的哲学家,哪一位能写出一本如老子的《道德经》一样传承久远的经典? 现在的历史学家,也没有人能写出司马迁的《史记》那样的巨著; 同样,现在中国的军事家也写不出《孙子兵法》。 事实上,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后人难以超越的。人要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把我们的心平静下来。现在很多人的情形是心浮气躁,心难以清静,被物欲所牵引,心境中总是有一些风浪,所以我们对外界的认识、映照就不是如实的了,看的就没有古人深刻了。 第三,就是避免历史虚无主义。

中小企业总经理商学院(完整版)

中小企业总经理商学院(完整版) 名企研究CCTV《对话》对话李东生 CCTV对话-世界500强商业领袖访谈 CCTV对话-名人焦点访谈 CCTV对话-国企老总经理人访谈 CCTV对话-著名民企总裁访谈 中国经营者兰涛安捷伦之道 从郝建秀到张瑞敏 俞尧昌-格兰仕的秘密 大午集团的经营管理 奇行天下-中国富豪积累财富案例大全 张利庠-国农牧企业经营宝典 追求卓越-美国八大名牌企业成功秘诀 柳传志:联想的创业之路 海尔模式-田娜 百安居-变才会赢 研祥之路 综合管理类观摩海尔 综合管理类透视海尔 综合管理类麦当劳模式 黄光裕首富之路

领导艺术` CCTV对话什么是“好领导” EMBA-领导能力的挑战 新领导力-热门-刘峰 新领导力-刘峰 个性化管理与领导力 中国式管理总裁领导学-曾仕强 中国式管理系列课程--管理VS领导-林雨萩 中国式管理:总裁领导学-曾仕强 中国式领导-李强 九型人格与领导力 从毛泽东领导之道-看企业管理 以价值观为本的领导-吴维库 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赵玉平 全领导秘诀精选 共赢领导力-提章义伍 前沿讲座卓越领导魅力-刘剑 卓越领导力的六项修炼-杨思卓 卓越领导魅力 卓越领导魅力的十大行为秘籍 韦尔奇领导艺术与GE成功之道 领导之道-高建华

团队领导力提升-吴维库 如何培养身边领导人 如何培养身边领导人-段志颖 如何带领下属取得好业绩 如何带领部属 如何扩大你的影响力-章义伍 如何管理下属-余世维 心理和谐管理-领导的心灵智慧与核心竞争力提升忠诚工作-领导管理篇-留住员工的心 总裁素质培训 总裁魅力领导与激励 老板决定成败 总裁魅力领导与激励-曾仕强 情商与领导力 成功领导的六种思维方法-王琛 有效的激励与领导-张锦贵 有效的领导-激励与协调-曾仕强 有效的领导与协调-曾仕强 现代企业领导艺术与方法 管理VS领导-卓越经理人必修课-曾仕强 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刘峰 管理者思维方式动作分解-魏庆 管理者的领导商数-余世维 组织领袖的行为影响力

传统文化活动主持词

传统文化活动主持词 【篇一:传统文化节主持词】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晚上好! 男:一把把黄土塑造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五千 年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 女:我们生长在辽阔广袤的国土,群山记载着中华民族不朽的历史,江河流淌着神州儿女心中的热血。 男: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 越五千年悠悠岁月 女: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 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为一个主题:民族一家亲 男:为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弘扬农大精神,增强校园文化氛围,深化学术之风。激起广大同学对民族文化的热情,加强各民族 间的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使各民族和谐相处,增进彼此间的尊 重和爱国主义情怀。在本次活动中学习民族文化,提升自身修养, 同时做到“启益人生”。也给少数民族的同学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 的舞台,让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在校园能够尽情传扬,我们特意在 此隆重集会共同庆祝第二届中国民族文化艺术节。 女:在近一个月的中国民族文化艺术节里,我们用心灵去细细品味 中华文明的魅力,用青春去传递那穿越千古声音,共同全是我们五 十六个民族神圣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男:好的,现在我宣布由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学管部主办、南校区 文艺部承办的“弘扬农大多元文化细品民族特色风情”第二届中国民 族文化艺术节现在开始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及嘉宾,他们是 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及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 结束语: 男:今夜,我们相约在这里,一起聆听穿越千古历史的声音 女:今夜,我们相约在这里,一起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男:本届民族文化艺术节即将拉下帷幕,她将成为我校历史的一页女: 民族艺术节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艺术的空间却是无限的,让我们将

中国式管理总裁领导学

中国式管理——总裁领导学 中国式管理精要 把人当做人看的管理,称为人性管理。顺着人性的需求来管理,可提高效益。什么都在变,只有人性从来没有改变。人性不喜欢被管,有人管理就不自在。人性不喜欢不理,没有人理就不高兴。人性管理就是只理不管,管事加理人。理的意思是看的起,让他觉得有面子,对事要管,把事情管好是基本的心态。对人要理,大家有面子,才叫做圆满。不能够圆滑,却必须圆通,要分清楚。不可以和稀泥,却应该和谐,才圆通。外圆还要内方,基本的原则必须坚持。方是方针,准则,也就是不变的原则。圆是随机应变的变通,就是变得合理。只能够随机应变,绝对不能投机取巧。原则和变通要有切点,否则就是乱变。不可不变也不能乱变,要变得合理。合理地因人,事,地,物,适当变通。守本分,首先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守规矩,凡事依照制度,按规定办事。守时限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应办事项。守承偌,答应的事情必须依承偌做到。重方法,讲究正确有效方法提高绩效。重改善,精益求精,持续求做得更好。管理一定要制度化,但制度必须合理。合理的制度,大家一定要自动去遵守。制定制度时,由下而上比较容易合理。下面定

得不合理,上面还可以有意见。上下多交流,彼此尊重,叫做好商量。自然孕育而成的制度,比较合乎人性。思虑的方式,和处理事情的方式相反。凡是先看规定,合乎规定才可以去做。不合规定,要先研究有什么能变通的。不能变通,最好改变事情以符合规定。如果有困难,最好和上级商量求谅解。合理合法,还要考虑可能生产后遗症。上级的命令是对的,先仔细听进去。研究实际状况,有问题提出来试试看。自己不能解决,要及时向上级做报告,上级的指示,先说好,再实地做做看。实在有困难,再向上级提出,看着办。最好不要改变上司,让上司自己改变。指派工作,是上司能力的考验要慎重。适当指派工作,还要加以合理的辅导。部属做不好,要看是不能?还是不为。不能比较好办,找人教他或接受训练。不为要看是不敢,不肯,还是不多做。依照不同状况,做不一样的辅助指导。越级报告应该视为非常态,而非常态。不可以不听也不能不听,都有不良后果。应该先听,然后才告诉他依层级报告。站在暗处看直主管怎样处理这件事。有意见要私底下和直接主管好好商量,尽量设法减少越级报告,但不能限制。不可以向上级抗议,因为上级不接纳。不可以询问部属,因为不一定愿意说。最好宣示由部属自行决定要不要报告。让上级和部属拥有某些弹性比较好办事。自动报告的,要尽心辅助,力求办妥。不报告的,自行负责,不替他担责任。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学习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学习心得体会首先我很高兴能够选上杨老师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杨老师的传统文化课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让我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节课不仅仅在于教会你传统文化知识,更在于通过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知道如何去生活,如何面对生活,如何更好的生活,让我对自己更加懂得了让自己过的充实,让自己学会了取舍以及洒脱。 记得小时候学古诗,学名著,当时只不过是为了学业要求,为了显示让父母开心。高中时学习孟子论语,只不过是为了高考的要求。当时在我的心中认为这些文化的精华是很高深,但是当时却很少去体会里面真正所代表的意义。只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但却没有理解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怎么去分辨,最重要的是如何学,如何改,想不想学,想不想改。现在和以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现在经历的事情多了能够真正的体会到了其中的含义。 上这堂课的开始,老师就让我们每人准备自己对国学和传统文化认识和自己的见解,让每个学生都上去讲讲。在自己的准备和思考的过程中,自己才明白了原来传统文化对我们人手的指导是如此的重要。在比如说我自己讲的《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治学求进得道理。一个人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 1 / 4

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其实在很多的时候我们经常缺少主见,总希望依赖他人。很多时候要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原来以前没学到什么。其实很多东西都要靠自己去学习的,别人的只能参考,每个人走的路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听但不能信。自己要成功还是要克服自己惰性,从根本上博学了,慎思了,明辨了才能顺利伐舟。还有《论语-学而》中的过则勿禅改,其实一个人不要害怕做错事,没有谁是都不错的。但很少人却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它。我们都只会选择逃避,怕丢脸,总是找一堆的理由来推卸自己的责任。一个大丈夫如果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的话,那么他还能做什么呢?我们最怕的不是犯错而是一错再错,所以要勇于承认错误的同时,并且学会改正。还有《孟子-公孙丑上》的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自己从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便决定我们要为自己的决定所要承担的责任。不要抱怨什么条件,运气等一些因素不好,这些都是次要的。一旦我们做下了决定,我们就要有接受后果的那些担当,无论是成功或者是失败。或许有些东西的优劣并不会马上表现出来,但总有一天我们要承担我们以前做这些事情的后果,好比那句话出来混的迟早都是要还的。不是天要忘我,而是因果。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对我们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贪图享受,不要现在把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给毁了。一学期课当中,通过老师的教授和指导,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传统文化并不是只有四书五经,原来还有如此多的东西。老师的卦象讲解更是精彩。这些枯燥的知识,通过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2 / 4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讲座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讲座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从时间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大致是指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文化。因为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中国文化开始大幅度的震荡,调整。这种变化一直持续至今。从地域范围看,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传统的中国地理概念,还包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越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清晰的地域界限。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今天中国人的思维与行为仍在不自觉中深受其影响。纵观历史,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学、美德、礼仪、民族精神、榜样、诚信、和谐观、负面道德经验等方面。 二、多视角看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和体现 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众说纷纭,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各抒己见。有些学者们论证了儒学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认为儒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等具有极为有益的作用。还认为新儒学伦理道德思想有助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有启示。改革开放以来和加入WTO以后,中国的人文精神及传统文化思想受到挑战。对学生进行儒学教育,坚定信仰教育有利重建精神家园,凸显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加强儒学伦理教育,倡导道德体验教育。 〔1〕有学者从美育及传统美德的角度看其德育的促进作用。也认为当代德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受以现代传媒为特征的大众文化影响,人的审美受到侵蚀、精神世界也被无情的挤压着。青少年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受到巨大影响,自我意识强全局意识差、竞争意识强合作意识差、好胜心强抗挫折能力差等不健全人格结构。而美育与德育的终极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审美教育与价值观的培养及形成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我国把美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当前可以通过艺术教育、经典导读、看经典戏剧电影、文学导读、注重课程教材改革、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来实施美育。 〔2〕对于美德作为知识可教性,有学者论证了其可教的限度和方式。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但美德作为知识被教师有限度的。原因是它主要通过理性去获得、美德本身的内涵在当代社会中的失落、合格的

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5篇

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1)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

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传统文化与学校管理

传统文化与学校管理 传统文化与学校管理(一) 管理是门深奥的学问,无论是西方管理还是中国式管理,都基于某种管理哲学,而并不像部分学者所说的,西方管理有科学、制度和流程而没有文化,中国式管理有文化而没有科学和规章制度。只不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对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或者说硬性管理与软性管理的侧重程度不同而已。 学校管理的四大精髓: 1、学校的文化管理 学校的文化管理分两个层面,即内部文化管理和外部文化管理。内部文化管理需要解决的是内部价值观统一的问题;而外部文化管理要解决的是外部文化认同的问题。 2、修身 儒家思想提倡群体本位和伦理至上,因而强调“经世济民”的人生目标。具体到企业内部,群体本位体现为员工之间的“和”、企业对员工的“仁”和企业对社会的“义”。企业员工强调团队精神,以“和”为本,待人以诚。学校对老师则是要“仁”,强调以人为本。 3、学校的制度管理 韩非在《用人》中写道:“能去贤巧之所不能,守中拙之所万不失,则人力尽而功名立。”意思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依靠一种

客观的标准,不能依靠主观的判断。这实际上为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提供了依据。 4、正心 佛家思想奉行克己观念,引导人们戒除“贪、嗔、痴”,以免除无谓的烦恼,影响自身的理性判断。把“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作为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标准。赛马是看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不相马意味着不以你目前的学历和以前的成绩来评价老师们的优秀与否。 总之,无论是西方管理还是中国式管理,只要能在硬性管理与软性管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都会取得不错的管理绩效。而培训学校如果能灵活地运用以上所说的三招两式,必定会利器所至,无往不利。 传统文化与学校管理(二)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儒家文化,除了儒家文化之外,还有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不可否认它里面当然有陈腐的旧质,但那些精华的部分,在现在依然继续闪耀着它的光芒!中国的现代教育管理,植根在中国的土壤之中,与中国的古老文明、传统教育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我们现在谈中国现代的教育管理,当然更是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管理的负影响。 1、影响现代教育的方向,造成教育本性的严重丧失。教育表现为选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班级:09国金(1)班姓名:詹茂开学号:0904020110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管理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包含的儒家、道家、法家等思 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蕴藏着的许多丰富哲学思想和道 理,对我国现代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和借鉴意义。任何有效的管理都是 建立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之上的,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角度论述 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分析和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 机契合的问题,认为我国现代化管理应该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吸收中 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以促进我国现代管理的发展。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发展。 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型管理思想可概括为“修己”和“安人”,即以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最终实现“平天下”之目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是其管理思想的逻辑演绎,将家、业、国、天下的管理只看作是人口和范围的不同,而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没有本质的差异,对家族的管理方法同样适用于企业和国家,这样就形成了以家族管理为出发点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人为邦本”:关于对象管理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管理对象中最能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事实上,这些现代管理思想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就能找到源头活水。《尚书·盘庚》记载:“重我民”、“施实得于民”;孔子主张富民、教民,重视“民、食、丧、祭”,“民”位列第一;孟子坚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基本观点,强调政在得民,失民必定亡国灭身。因而,在我国现代管理当中,应该充分重视人的管理,关心下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促进事业的发展。

传统文化教育讲座稿1、2培训讲学

传统文化教育讲座稿 1、2

传统文化教育讲座稿(一) ------学会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和提炼,如从精神层面看主要有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实践品格、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追求完善的道德修养等;从学术著作及其相关文化制度和物质层面看,主要有哲学、法律、经学、宗教、文学、戏曲、音乐、绘画、舞蹈、书法、篆刻、文字、音韵、训诂、教育、科举、科学技术、天文历法、经济、军事、礼俗、服饰、田制、盐制、工商、货币、交通等;从历史时代看主要有远古文化、夏商西周文化、春秋战国文化、秦汉文化、魏晋南北朝文化、隋唐文化、五代两宋文化、辽西夏金元文化、明清文化;从地域看主要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关中文化、晋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从民族看主要有汉族文化、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回族文化、藏族文化、维吾尔族文化、壮族文化、苗族文化等。面对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最需要继承的是哪些呢?回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从中国传统文化抽象整合出来的价值体系的精华,是提升主体精神境界的不竭动力。在现阶段具体操作时,应把继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传统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

切入点和突破口。因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具有中国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两种基本素质。这两种基本素质是一个人不断成长发展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因此,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应该首先继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优良传统。 学会做人既是学生成长的基础与保证,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态有哲学、伦理学、文学等,其流派主要有儒、道、佛三家。这些文化形态与流派,尤其是儒、佛所论及的内容,总体可以归纳为关于人的问题,偏重于怎样做人。中国传统文化既尊人为万物之灵,又重视如何做人,管子首先提出“人本”主张。《管子·霸言》说:“夫霸王之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管子的人本精神重在尊重人,注重人的外在形式。孔子也有自己的人本主张,其人本精神重在做人,注重人的内在道德修养。这和周济部长说的“要把学生培养成才,首先要教育学生会做人”和《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指出的“学校要教学生学知识,学科学,更要花大功夫教学生做人,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是非常一致的。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学会做人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到人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具体表现为爱国、自尊、尊敬、知礼、遵规、反省、改过,诚信、持节、厚仁、贵和、求新等。 (1)学做一个爱国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