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杜诗英译一首——胡适译“The Song of the Conscript”考察

新见杜诗英译一首——胡适译“The Song of the Conscript”考察
新见杜诗英译一首——胡适译“The Song of the Conscript”考察

英译汉(全)

1、A teacher should have patience in his work. 当老师应当有耐心。 2、A lot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mountain area will be exploited and used.那个山区有许多自然资源有待于开发利用。 3、As is known to all,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4、As long as there is water, plants won't die quickly. 只要有水,植物就不会很快死亡。 5、A good memory is a great help in learning a language好的记忆有助于语言的学习。 6、A lot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mountain area will be exploited and used.那个山区有许多自然资源有待于开发利用。 7、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闪光的未必都是金子 Beijing Olympic Games can make Chinese people work harder.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使得中国人民更加努力工作。 1、Can you express yourself clearly in English?你能用英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吗? 2、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he post office is?请问邮局在哪里? 3、China will build up a space station in ten years.在十年内,中国将建一个太空站。 1、Don't you think smoking is harmful to your health?你不认为抽烟对你的身体有害吗? 2、Do you often do your washing in the evening?你经常晚上洗衣服吗?1、Each time history repeats itself, the price goes up.历史每重演一次,代价就增加一分。 2、Everyone was in bed except me.除了我,所有人都上床睡觉了。 Fires may do more damage than the earthquakes.火所造成的损失可能比地震还严重。 Go down this street until you reach the second traffic lights.顺着这条街走,一直走到第二个交通灯处。 1、He is always making excuses for being late 他总是为他的迟到找借口 1、He was too tired to go on reading.他太困了,无法再阅读了。 2、He keeps looking at himself in the mirror.他老是照镜子。 3、He has a foreign friend who lives in America. 他有一个住在美国的外国朋友。 4、He is sweating all over.他出了一身汗。 5、He was satisfied with his new car, and drove to work in it the very next day.他对自己的新车感到很满意,第二 天就开着去上班了。 6、How long will it take us to get there?我们到那儿要用多长时间? 7、How do you spell your last name? 你的姓是如何拼写的? 8、How long have you collected your stamps?你集邮有多久了? 9、He had a traffic accident last week. 他上星期出了一起交通事故。 10、He is a worldwide famous scientist. 他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学 家。 11、He has sympathy for all poor people. 他对所有穷苦人都富有同情 心。 12、He doesn't know what life means to him.他不知道人生的意义。 13、He has taught English in this university ever since he moved to this city. 他自从移居到这座城市以 来就一直在这所大学教英语。 1、I'm not an English major student. 我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 2、I'm going to buy a monthly ticket tomorrow.我想明天买张月票。 3、I'm very much eager to improve my oral English.我非常渴望改进我的英 语口语。 4、I'm thinking about a visit to Paris. 我在考虑去巴黎旅游。 5、I am very familiar with his name. 我很熟悉他的名字。 6、I think the picture shows us how fruit is necessary to life.我想这 幅图是告诉我们水果对生活是不可缺 的。 7、It was a hard job, but he did not mind.这项工作很艰苦,但他并不在乎。 8、It's their duty to look after these young trees.他们的责任是照看 这些小树。 8、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8、It is known to all that exercises are good for health. 众所周知,锻 炼有益于健康。 9、I'll call you as soon as I arrive. 我一到就给你打电话。 9、I'm going to run for the bus as soon as the bell rings. 铃声一响, 我就要去赶公共汽车。 10、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我期待着收到您的回信。 11、I came back because of the rain. 因为下雨我就回来了。 12、In an age of plenty, we feel spiritual hunger.在这个物质财富充 裕的时代,我们感到精神上的饥渴。 13、In no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 can you find such plants as this one. 像这样的植物在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一 个国家都找不到。 14、If you decided to learn a new language, you would have to devote all your efforts to it.如果你决定 学一门新的语言,你必须全力以赴。 15、I read the local newspapers with great interest every evening.每晚 我怀着极大的兴趣读当地报纸。 16、I hope we can have some snow this winter.我希望今年冬天会下点雪。 17、I feel satisfied with my life. 我对生活感到满意。 18、It is not necessary to do this work.没有必要做这项工作。 19、I don't want to spend five dollars on a cup of water. 我不想 花五美元买一瓶水。 20、I think our dream will become true.我认为我们的梦想将成为现实。 21、I think she will change her mind tomorrow. 我想明天她就会改变主意。 22、I'll write to you as soon as I get there.我一到那儿就给你写信。 23、I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a checking machine is used to correct the students' test papers. 在外语系,用阅卷机给学生阅卷。 24、I think the picture shows us how fruits is necessary to life.我想这 幅图是告诉我们水果是生活中不可缺 的。 25、I need to buy some 50-cent stamps. 我需要买一些50美分的邮票。 1、Just because you like, it doesn't mean I will.你喜欢它,并不意味我也 会喜欢。 2、John and his brother differ in personality even if their differences in age are not significant. 尽管约翰和他哥哥在年 纪上相差不大,但他们的个性却不相同。 3、Jenny is fond of reading and often borrows books from the city library.珍妮喜 爱读书,经常从市图书馆借回许多书。 Li Bai is one of the greatest poets that have ever lived in China. 李 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1、My classmate is more clever than I.我的同学比我聪明。 2、My problem is that I don't have much time to do the work.我的问题 在于我没有多少时间干这工作。 3、My grandpa is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我爷爷习惯早起。 4、MR. Lin assigned too much homework today.今天林先生(老师) 留的家庭作业太多了。 Nothing in the world moves faster than light.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 光走得更快。 1、Open the window and let the fresh air in.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 2、Okay, and I need a pen to fill out the address. 好,我还得借一支笔来

《英译汉教程》(连淑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0~12章【圣才出品】

第10章Division(拆译法) 10.1 复习笔记 In division, we have to determine where to divide, how to divide, what the subject or the predicate of the new clause or sentence should be, and how to rearrange various parts of the original sentence. These may involve such techniques as Conversion, Addition and Inversion. 拆分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在哪里拆分,怎样拆分,新的从句或句子的主语、谓语分别是什么,以及如何重新组织这些部分。这里涉及到的技巧有转换法、增补法和倒置法。 一、Picking Out of Words(拆译单词) It is advisable to pick out those words which are hard to reproduce in the original structure and expand them into Chinese word groups, clauses or sentences. There are usually three steps to deal with such words: 翻译过程中,如果一个单词的意义很难用汉语在原有句法框架下表达出来,就可以把该单词抽取出来,并将其扩展为汉语词组、从句或句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Determine which word(s) to pick out; 确定需要抽取出来的单词; 2. Apply Conversion or Addition, if necessary, to make the translated version smooth and well-connected; 必要时运用转换法或增补法,使译文流畅、通顺;

浅析胡适的文学翻译思想

学术视点总第期 MangZhong Literature 429 浅析胡适的文学翻译思想 ◎张亚楠 (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南阳473004) 胡适(1891—1962)是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位中心人物,是现代中国的一个文化巨人,他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有着多方面的、创获性的文化成就。胡适大力提倡外国文学名著的翻译,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的文学翻译思想。梳理这些散见于胡适论著、书信以及译序中的翻译思想,可以管窥中国现代文学翻译理论的发端,对于今天的翻译理论建设和翻译实践活动也不无借鉴意义。 一、文学翻译的目的和翻译文学的功能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革命的首举义旗者,胡适非常重视外国文学名著对中国新文学建设的借鉴作用,1916年他在写给陈独秀的信中说:“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欧西名著入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有所观摩,然后乃有自己创造之新文学可言也。”[3]具体到改造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的方法问题,他主张通过翻译西方文学名著引进外国的文学方法,“……怎样预备方才可得着一些高明的文学方法?我仔细想来,只有一条法子:就是赶紧多多的翻译西洋的文学名著做我们的模范”,阐明上述主张的理由之后,他再次强调说,“我们如果真要研究文学的方法,不可不赶紧翻译西洋的文学名著,做我们的模范”。在一封有关戏剧翻译的答信里,他明确提出:“我们的宗旨在于借戏剧输入这些戏剧里的思想……在于输入‘范本’。” 二、翻译选材 在翻译的选材问题上,胡适主张只译名家著作,不译第二流以下的著作。他痛感当时中国的文学翻译充斥着二三流乃至不入流的外国作品,因此在给曾孟朴的信中说:“中国人能读西洋文学书,已近六十年了;然名著译出的,至今还不满二百种。其中绝大部分,不出于能直接读西洋书之人,乃出于不通外国文的林琴南,真是绝可怪诧的事……这也是我们英美留学生后辈的一件大耻辱”,并与曾氏共勉“各依性之所近而力所能勉者,努力多译一些世界名著,给国人造点救荒的粮食”。 胡适提倡多译小说、戏剧和散文,他认为,“最近世界文学的趋势,都是由长趋短,由繁多趋简要……‘写情短诗’‘独幕剧’‘短篇小说’三项,代表世界文学最近的趋向。” 另外,对于文学作品的主题,胡适认为要响应时代、人心的需要,赞同多翻译健全的,鼓舞人生向上的文学作品,并且在给陈独秀的信中指出奥斯卡·王尔德的The Ideal Husband虽好,但《青年杂志》所载译文“似非吾国今日士夫所能领会也”。 可见,胡适在翻译选材上非常注重原著的质量和权威性,主张翻译作品的主题要响应时代、人心的需要,体裁要紧跟世界文学的趋势。同时也可以看出,以启蒙为己任的胡适,在翻译选材观上表现出来的功利性和紧迫性。 三、直接翻译和转译 关于直接翻译和转译的问题,胡适认为“不应该多费精力去做‘转译’的事业”。梁实秋在1928年《翻译》一文中也提到:“据胡适之先生说,法文、俄文作品译成中文的大半是自英文转译的;懂英文的人所以不直接译英文名著而要转译法俄文作品者,是因为英文名著的文字难,成语典故、俗话等等,都是我们一般略识ABC者所难得懂的,而法俄作品译成英文的率皆浅显易明”。 1933年胡适在其《短篇小说第二集》的译者自序里又说:“我深感近年翻译外国文学的人,多是间接从译本里重译,很少是直接翻译原文的。所以我前几年在上海寄居的时候,曾发愿直接翻译英国和美国的短篇小说”。 赵文静在《翻译的文化操控———胡适的改写与新文化的建构》一书的第五章第一节谈到转译的时候认为:“对转译的批评本质上基于一种忠实于原文的思维。历史上不忠实的翻译作品似乎对目标文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更加重大的影响,如中国近代的林纾和美国的庞德。”鲁迅先生也曾经撰文指出,如果不通过转译,我们将和世界上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无缘。值得玩味的是,胡适翻译的短篇小说大多是由英文本转译的。 四、翻译的语言形式 胡适提倡使用白话翻译西方文学名著,他说:“用古文译书,必失原文的好处。”胡适肯定严复是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林纾是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的第一人,还说林译的小说往往有他自己的风味,但因为他们用古文译书,结果“终归于失败”;并以鲁迅兄弟的翻译作品为例,说“他们的古文工夫既是很高的,又都能直接了解西文,故他们译的《域外小说集》比林译的小说确是高的多……这种文字,以译书 044

不要抛弃学问(胡适)翻译

不要抛弃学问1(胡适) 诸位毕业生同学2: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依自己的心愿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3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4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5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6。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的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也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功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7。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8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9。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作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可以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纸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功夫;四圈麻将10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11! 易卜生12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13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14。 Notes: 1.《不要抛弃学问》是胡适先生在1928~1930年在上海任中国公学校长时为毕业生所作的赠言。胡适(1981~1962)是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46年曾任北京大学校长。除学术著作外,他写过不少富有洞察力和启发性的小品文,本文就是其中一例。 “不用抛弃学问”若直译成:Never Give up Learning,意思不明确,统观全文可以了解到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用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必须加字:Never Give up the Pursuit of Learning 更为准确。 2. “毕业生同学”是指即将毕业的学生,所以应该译为:students of the graduating class,而不是graduates。 3. “年富力强”,指年纪轻,精力旺盛,在英文中可以表示为:in the prime /flower of life。 4. “少年”通常用来指人在十岁到十五六岁的阶段,即:early youth,但在这里不是确指,而是泛指人们青春年少的时光,即:youth。 5. “做学问”可以译为:to go into scholarship /to devote oneself to scholarly research /to engage in learning。 6. “即为吃饭计”的意思是“即便从维持自己生活的角度考虑”,其中的“吃饭”是使用具体的意象来指代抽象的概念,在翻译时应该做抽象化处理,宜译成:in terms of making a living /as a means of subsistence。“学问绝不会辜负人的”译为Knowledge will do you a good return. 7. “凡是……也……,凡是……也……”是一个对仗工整句型,翻译这个句子时应注意通过对主语进行选择(如 those who refuse to ...)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而采用的补偿手段(如 to do so),从而使译文尽可能简洁。 8. “撙衣节食”即“省吃省穿”,“撙”即“节省”,这里可译成:cut down on food and clothing /to economize on food and clothing /to live frugally。 9.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可以译成:Time is not a problem,或使用英语习语:Time is no object。 10. “麻将”,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应该采用通用的音译译名:mah-jong. 11. “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可以译成“the choice lies with you / It is up to you to make the choice”。 12. 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挪威著名戏剧家、诗人。其代表作是《玩偶之家》。 13. “眼睁睁地”,通常是指“无可奈何地”,这里可以理解为“热切而充满期待地注视着”,故译成:watch eagerly。 14. “成器”一词在文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因为用在比喻句中与“材料”相照应,故而译成:a useful implement,以突出其形象性;第二次出现在结尾句中,直接译出其内涵意义即可,故而译成:what will become of you。 Never Give up the Pursuit of Learning (Hu Shi) Translated by Zhang Peiji (张培基)

胡适的哲学思想

第四章胡适的哲学思想 一、思想渊源 1、以杜威代表的实验主义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胡适有影响。胡适说:“一部哲学史里,康德占四十页,而达尔文只有一个名字,而赫胥黎连名字都没有,那时决不能使我心服的。”美国人莱特将达尔文和一般哲学研究相结合。实验主义的第一代皮尔士将适者生存的原则引申到观念上。胡适引述皮尔士的话:“一个观念也有适与不适这个问题”,“一个观念的意义完全在那观念在人生行为上所发生的效果。凡试验不出什么效果的东西,必定不能影响人生行为。所以我们如果能完全求出承认某种观念时有那么些效果,不承认他时又有那么些效果,如此我们就有这个观念的完全意义了。除掉这些效果之外,更无别的意义,这就是我所主张的实验主义。” 胡适:“一切有意义的思想都会发生实际上的效果,如果没有意义,那不过是一些胡说的废话。或换成另一说法,有意义的观念是‘适者’,无意义的观念便是‘不适者’。” 实验主义的第二代詹姆士也强调观念的适应与否是决定其有无意义的标准。 詹姆士:宗教家信仰上帝的存在,却遭到科学家的责难,因为他不能拿证据来。赫胥黎的“存疑主义”恰好是科学思想的代表。但“拿来证据”也不可一概而论,上帝观念适用于一部分人。胡适对此评价:实验主义本来是一种方法,一种评判观念与信仰的方法,到了詹姆士的手里,方法变松了,有时不免成了一种辩护信仰的方法了。 杜威是当时实用主义的最大代表,胡适在1919年写了《实验主义》一文对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的实验主义进行介绍。关于杜威的思想,胡适介绍了杜威对实验主义的三个概括:第一,实验主义是一种方法。第二,是一种真理,第三,是一种实在论。其中最突出一点,杜威认为实验主义是一种方法。他曾说:“经验的活用,就是理性,就是智慧,此外更没有什么别的理性。人遇到困难时,他自然要寻求应付的方法。”他还引证说:“如果哲学不弄那些‘哲学家的问题’了,如果哲学变成解决‘人的问题’的哲学方法了,那时候便是哲学光复的日子到了。” 2、中国传统文化对胡适的熏陶 司马光:“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锉烧舂磨,亦无所施时”。自认8岁时已经是无神论了。范镇的《神灭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刃,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已而神在哉。” 胡适忽视真理的绝对性和客观性,与他一向反对决定论,崇尚偶然论有着直接联系。范镇对因果决定论的反对对胡适产生重要的影响。胡适自认11岁取了偶然论而叛离了运命。 因果观念与因缘观念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对胡适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进化论思想方面。 梁启超对胡适的影响也很大:“《新民说》诸篇给我开了一个新世界,使我彻底相信中国之外还有很高等的民族,很高等的文化;《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也给我开辟了一个新世界,使我知道《四书》、《五经》之外,中国还有学术思想。” 二、胡适的历史地位 1、中国传播实用主义哲学的第一人。 实用主义主张用行为的效果来证明思维的合理性。根据事实效果修正观念。“不管什么旧礼教,怎样能发展你自己,便怎样发展你自己。” 2、由于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某种相似性,例如胡适对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予以肯定,并受到陈独秀、瞿秋白对胡适和实用主义都有所肯定。 三、实验主义的方法论 1、实验室的态度和历史的态度

英译汉翻译法

英译汉中的反译法 在英译汉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原词所表达的并不是其字面意义,而是其字面意义的反义,或者说是对其字面意义的否定,可这种否定又往往不出现否定词,这种情况并不很少,给翻译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下面是常见的两个词组,请注意它们的汉语意思: ①riot police防暴警察(即anti-riot police,而不是暴乱的警察) ②crisis law反危机法案(即anti-crisis law) 这两个词组的翻译采用的就是反译法,译文都是其字面意辽的否定或反义,这样既表达了原文的真正含义,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人一看就懂。 另外,英文报刊文章标题的翻译有时也采用反译法。如《中国日报》China Daily)1995年1月16日头版刊登一则新闻,题目是Inflation is target of bank’s new policy,主要说的是银行在1995年将来取有力措施制止通货膨胀。但题目的字面意思恰恰相反。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必须把inflation看成是anti-inflation,使之文题一致。这样的标题在英文报刊中比较常见,目的是为简练及醒目,我们在翻译时要格外注意,切勿望文生义。 再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1)Sidney Simon called the college grading system“archaic,prescientific,bureaucratic invention,",and“about as accurate as police estimates of crowds of peace marches.” 如果按字面翻译,这句话是这样的: 西德尼·西蒙称这种大学评级制度“是过时的,缺乏科学验证”,而且还是“官僚主义的产物”而且“简直同警察估计和平示威人数一样准确。” 既然前面已说了这个评级制度“过时无用,缺乏科学验证”,而且还是“官僚主义的产物”,后面又怎么能说它“准确”呢?这显然自相矛盾,西蒙所表达的真正含义绝非如此。 以上译文,忽略了说话人的语气。其实,西蒙是在抨击大学评级制度。他说话时,前面直接用了archaic,prescientific和bureaucratic几个贬义词,而后面的褒义词accurate实际上是一个反语。因为我们知道,警察在估计示威人数时只能说出大概,往往和实际人数出入很大,极不准确。所以说话人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是not accurate,或inaccurate。这样,可理解成about as inaccurate,as police estimates of crowds of peace marches,译成汉语就是:“简直同警察估计和平示威人数一样不准确。”也就是把accurate反过来译,即反译。 以上例句是通过分析说话人的语气来采用反译法正确表达语义的。有的句子前面所表达的意思是否定的,但根据这个意思得出来的结论却是肯定的。为了使其真正含义不至于前后矛盾,我们也采取反译后面结论的方法。

如何做好英译汉

如何做好xx 英译汉是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而英译汉的过程则是正确理解英语原文和创造性地用汉语再现英语原文的过程,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我们特别地注意: (1)汉语所要表达的是英语原文的内容,即句子或文章的意义,而不是句子结构; (2)在翻译过程中,英语原文的内容要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而不是将两种语言结构进行简单的转换。 英译汉的过程包括理解,分析句架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若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但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往返反复的过程,在进行汉语表达的时候,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考生从英语到汉语,再从汉语到英语反复的推敲。 一、理解 理解阶段的目的在于读懂英语原文,弄清原文的意思。 (1)通读全文。 (2)分析句子结构。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往往具有非常好的英语语法知识,在做翻译试题时也应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一优势。在分句子结构时,我们要注意首先把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找出来,这样句子的骨干结构也就清楚了,在分析句子的骨干结构时还应该注意分析句子中成分是否有省略的地方,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是否明确等等。 (3)理解句子含义。理解句子的依据除了句子本身之外,还有该句子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在此阶段应清楚下列问题:A.句子中是否含有代词和其他具有指代意义的词,如果有,应根据上下文确定它们指代的内容是什么;B.句子中的短语和一些常用的词往往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那么,在该句中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C.按照你的理解,该部分的意义是否与全篇文章的内容一致,有无相互矛盾。总之,在动手翻译之前,首先要读懂原文,不要一上来就急于动

英译汉教程Unit 4 conversion 课后习题答案

Unit 4 Conversion(转换法)Drills 4.1.1a. 16. 绝不允许违反这个规则。 17.我无意让这件事是你厌烦。 18.激光视近年来最为轰动的成就之一,因为激光可以应用于许多科学领域,也适合于各种实际用途。 19.关切保护公共财物,应不限于仅防止盗窃与破坏。 20.我们反对一切侵略战争。 21.屠杀共和党人的事件,以及随之颁布的取缔报刊和结社权利的九月法令,都是他一手干出来的。 22.难怪老一辈的许多人见了这个就会想起三十六年前的往事。 23.必须明确承认国与国之间平等的原则。 24.这一发现开创了空气静力学这一门学科。 25.这样的岩石最适宜储存地下水。 26.这家商店有多种鞋帽可供选购。 27.总统竭力主张大大扩大导弹和空间计划。 28.要不是我能干重活,早就给辞退了。 29.两位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30.海洋法条约的谈判,经过六年的审议,实际上已与上周结束了。 31.演讲者号召人们打到帝国主义,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解放中国和受压迫者。 32.从事诸如武装进攻、海上封锁和向武装恐怖分子集团提供援助之类的行动,都被认为是一种侵略。 33.第三代电子电路是沿着晶体管的发展趋势发展起来的。 34.本文结尾讨论了使用数学力学模型来研究地质构造成因的重要性。 35.这个王宫综合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 36.这表示承认你个人的资格及贵国为国际合作所做的贡献。 37.每个国家需要什么来保卫自己的安全,只有它自己才能做出做好的决定。 38.人群一看见贵宾的车队,就关乎起来了。 39.要交流世界各国文化,就必须学习外语。 40.使用原子武器显然违反国际法。 41.他们慢慢地顺着北冰洋沿岸航行,一路仔细观察。 42.该国再三企图把这条原则说成是宣传花招。 43.晶体管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 44.我们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利用机器来改造自然。 Drills 4.1.1 b (1)加注S(主)或O(宾)并翻译。 1.我回忆布朗先生。O 2.林肯遇刺。O 3.他的记忆力很差。S 为纪念他而立的碑。O

最新第五章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四)

第五章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二) 第四节定语从句的译法/第五节状语从句的译法 一、定语从句的译法 从句可以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两种,两类定语从句在翻译方法上基本类似, 因此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介绍。在翻译定语从句时,我们经常采用下列的翻译方法: 1. 前置法 把英语原文的定语从句翻译成带“的”的定语词组, 放置于被修饰的词之前, 将英语原文的复合句翻译成汉语的简单句,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限制性定语从句比较短的情况。 一些较短的具有描述性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也可采用前置法, 但没有限制性定语从句使用 得普遍。例如: 例1.For example, one function of friendship seems to fulfill is that it supports the image we have of ourselves, and confirms the value of the attitudes we hold. 例如, 友谊的一个作用似乎是支持我们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 并使我们持有的价值观念更 加坚定。 例2.The first two must be equal for all who are being compared, if any comparison in terms of intelligence is to be made. 如果要从智力方面进行任何比较的话, 那么对所有被比较者来说, 前两个因素必须是一样的。 例3.The first method is to give a synonym, a word that has nearly the same meaning as the word you wish to define: face for countenance, nervousness for anxiety. 第一种方法是同义词法, 即给出一个与要释义的词在意义上几乎相同的, 如用face表示countenance, 用nervousness表示anxiety. 例4.Behaviourists, in contrast, say that difference in scores are due to the fact that blacks are often deprived of many of the educational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advantages that whites enjoy.相反, 行为主义者认为, 成绩的差异是由于黑人常常被剥 夺了白人在教育及其他外界环境方面所享有的许多有利条件而造成的。 例5.The method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is nothing but the expression of the necessary mode of working of the human mind; it is simply the mode by which all phenomena are reasoned about and given precise and exact explanations. 科学研究的方法不过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必要表达方式, 也就是对一切现象进行思考并给以精确而严谨解释的表达方式。 例6.A youngster who has no playmates of his age living nearby may benefit greatly from attending nursery school.附近没有同龄伙伴和自己玩的儿童,上托儿所可以得到很 多的益处。 2. 后置法 当定语从句较长时,如果翻译成前置的定语,就会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在这种情况下, 往往把该定语从句翻译成并列的分句,放置于原来它所修词的后面。另外在处理此类定语从句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若保留先行词,则在第二个分句中加以重复,若省略,则两个并 列分句中均不再保留。当然,在实№的翻译过程中也有例外。 例1.All the water that flows through the wide pipe in a second must somehow get through a narrow part too, which it can do only by going faster.在一秒钟内流过粗管子的全部水量,一定会以某种方式通过细管子,这只有靠加快流速才能做到。

胡适

一国家的大学可比此邦之哈佛,英国之康桥、牛津,德之柏林,法之巴黎,吾死瞑目矣。嗟夫!世安可容无大学之四百万方里四万万人口之大国乎!世安可容无大学之国乎! 在中国建立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这是胡适终生的夙愿。从他1913年初写《非留学篇》,到他1947年9月发表《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胡适的梦想仍未实现。 《非留学篇》,顾名思义,就是批判中国留学政策的不当。胡适开宗明义:“留学者,吾国之大耻也!留学者,过渡之舟楫而非敲门之砖也;留学者,废时伤财事倍功半者也;留学者,救急之计而非久远之图也。”他说留学只是达成再造文明的手段而已,结果在中国是本末倒置:“一国之派遣留学,当以输入新思想为己国造新文明为目的。浅而言之,则留学之目的在于使后来学子可不必留学,而可收留学之效。是故留学之政策,必以不留学为目的。” 留学只是“救急之图,而非久长之计”,“久长之计乃在振兴国内之高等教育。是故当以国内高等教育为主,而以留学为宾;当以留学为振兴国内高等教育之预备,而不当以国内高等教育为留学之预备”。 与其多,不如精 胡适振兴中国高等教育的做法,是要设立国立、省立、私立的大学与专科学院。大学的设立,他强调与其多,不如精。以国立大学为例,他说:“大学之数,不必多也,而必完备精全。今不妨以全力经营北京、北洋、南洋三大学,务使百科咸备,与于世界有名大学之列。然后以余力增设大学于汉口、广州诸地。日本以数十年之力经营东京、西京两帝国大学,今皆有声世界矣。此其明证,未尝不可取法也。” 事实上,胡适的梦想并不止于大学的教育。四年的大学教育只是学问的初基,用胡适的话来说:“以四年毕业之大学生,尚未足以语高深之学问。”建设国之大学的目的既然是再造文明,他更重视研究所、研究院的设置。这研究所,胡适在《非留学篇》里称之为“毕业院”,是直接从英文的graduate school 翻译过来的。他说:“各国于学问,其有所成就者,多由毕业院出者也。鄙意宜鼓励此种毕业院。美国大学毕业院有两种学位:一为硕士,至少需一年始可得之,一为博士,需三年始可得之。” 《非留学篇》里的根本观点,35年以后,他再度在《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里提出:“今后中国的大学教育应该朝着研究院的方向发展。凡能训练研究工作的人才的,凡有教授与研究生做独立的科学研究的,才是真正的大学。凡只能完成四年本科教育的,尽管有十院七八十系,都不算是将来的最高学府。” 他所谓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就是“在十年之内,集中国家的最大力量,培植五个到十个成绩最好的大学。使他们尽力发展他们的研究工作,使他们成为第一流的学术中心,使他们成为国家学术独立的根据地”。他说:“这个十年计划也可以分做两个阶段。第一个五年,先培植起五个大学;五年之后,再加上五个大学。” 标准已降 留学时候,还不是北大成员的胡适,动辄以国之大耻来形容无国之大学的中国,甚至以死不能瞑目这样重的字眼来形容他的耻辱感。然而,到了北大才四年的光景,胡适的标准已经降到只要维持北大存在的地步。 1921年6月3日,北京国立专门以上八校为教育经费请愿,在新华门被卫兵用枪柄刺刀攻击。教育界与北京政府相持不下。胡适在7月中南下,到上海为商务印书馆作评鉴的工作。到8月初,双方仍然为经费而僵持着。胡适在8月8日的日记里,说明了他为什么主张勉力维持北大的想法:“我主张暂时容忍。我走到南方,才知道现在中国只有一个北京大学可以大有为,弃了真可惜。” 一年以后,在北大25周年校庆的纪念特刊里,胡适发表了他对北大的回顾与反省的一篇文章。他表扬了北大在制度组织上的稳固,特别是教授治校理念的落实;他也批评了北大在学术方面的贫瘠。胡适总结北大创校以来的成绩说:“开风气则有余,创造学术则不足。”他以

胡适教育思想

胡适(1891-1962)名洪,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诗人,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1904年春到上海进入新式学堂。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赴美国。1914年就学于哲学家J.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1月,他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倡导以白话代替文言作正式的文学语言,为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打开了缺口,一时享誉全国,被誉为文学革命“首举义旗的先锋”。1917年夏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20年代主办《努力周报》,30年代主办《独立评论》,40年代主持“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胡适是早期提倡白话文的主要代表人物。“五四”运动以前,他就开始在《新青年》杂志上提倡白话文,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第一个白话剧本《终身大事》,第一部用白话文翻译的外国小说集《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第一部白话学术著作《中国哲学史纲》,第一部《白话文学史》。胡适以自己的写作实践证明了文言文能做的事白话文一样能做,为打破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他在《如何可使文言文易于教授》一文中指出了历来文言文教学的四大弊端:一是“以为徒事朗诵,可得字义”,忽视了译释字义的重要;二是教者不懂文字学,不知推究字源;三是忽视文法探讨;四是不讲究句读、标点,致使文法不易解,字义不易定。鉴于此他又提出了国文教学的四点设想:文言文乃是“半死之文字”,教法上应与教外国文略相似,“需用翻译之法”;应当重视字源学的教学,以比较古字与今字的差异;文言文有自己的文法,教文言文应该重视文法分析;文言文向来不重视标点符号,所以文句难断,文意难明,教文言文应当重视句读和标点。这些看法确实说出了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文言文的基本教学法。 1920年9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学国文的教授》的演说稿,对中学国文教育的目的、课程、教材与教授法、文法与作文等各项,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起初是作为一种理想模式提出来的,经过两年的实际观察,胡适又做了若干修正,再次演讲整理成《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 (一)教学目的。1912年的《中学校令施行规则》第三条规定:“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 胡适认为,这个“要旨”本身是属于理想的,内容并无大错。但是考察8年以来的实际情况,却不能不说是“完全失败”。其原因“并不在理想太高,实在是因为方法大错”。写在纸上冠冕堂皇,实施起来南辕北辙。目标是通解“普通文字”,教的却是少数文人使用的文言文;目标是“能自由的发表思想”,教的时候却不准学生自由发表思想,“硬要他们用千百年前的人的文字,学古人的声调文体,说古人的话”,“事实上的方法和理想上的标准相差这样远,怪不得要失败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胡适自拟了一个“中学国文的理想标准”:(1)人人能用国语(白话)自由发表思想——作文,演说,谈话——都能明白通畅,没有文法上的错误。(2)人人能看平易的古文书籍。(3)人人能做文法通顺的古文。(4)人人有懂得一点古文文学的机会。后来胡适又把这四条标准修改为三条:(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