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日晷

制作日晷

制作日晷

将一个瓦楞纸箱铺展开,沿着圆盘画出轮廓,将其剪。

2、用直尺找到圆形的中点,划成四等份。将直尺放在3点和6点的位置,将这四分之一分成三等份,然后标记好4点和5点的位置。以此类推,把12点的位置都标好,这就是晷面,如图二。

3、另取纸板剪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一个直角边长是从表盘中点到各个数字的距离,另一直角边长是最长边的一半,这就是晷针了。将晷针粘贴在表盘上,指针的末端指向Ⅶ,如图三。

4、接着,我们来做支柱。在纸箱上画出支柱的形状,如图四,将其剪下。注意两边要画得对称。这样的支柱需做两个。

5、将一个支柱从顶端到中间剪一个切口,而另外一个从底端到中间剪一个切口。切口的厚度和纸板的厚度一致。将两个支柱插在一起,一个稳定的支架就做好了,如图五。

6、将晷盘粘在支柱上,然后将日晷放在阳光明媚的花园中。日晷上的影子会告诉你现在的时间。

小提示:细心的同学做好后一定会发现,这个日晷好像不是很准啊。的确,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比较简易的日晷制作,只能让同学了解太阳投影的变化。如果要让日晷走得更精准,在制作过程中就需要用到许多计算公式,要了解地球经、纬度的关系,这些就给你们留到以后好好研究吧。

加油好好做吧!!1

日晷

日晷rì guǐ 日晷简介 日晷本义是指日影,是使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设备,主要由一根投射太阳阴影的指标、承受指标投影的投影面(即晷面) 和晷面上的刻度线组成。最常见的设计,也就是最普通的,就是所谓的庭园日晷,让日影投射在一个标有时刻的平面上,当太阳移动时,影子所指示的时间也跟著变动。其实,日晷可以设计在任何物体的表面上,让固定的指针产生阴影来测量时间,因此日晷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 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所以彻底抛却日晷,看钟表知辰光还是近现代的事。 (1)太阳的影子。 相持既久,日晷渐移。——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接着,日影在逐渐变短的同时,向北(下)方移动。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王国。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74年发明的短

STEAM科学实验 制作日晷

日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日晷的原理及其作用 2.利用所收集的资料及知识设计一个专属日晷 3.培养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日晷的原理理解 教学难点:精确的制作日晷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用学生用/每组备注 器材 竹签、硬卡纸、剪刀、圆规、套尺、铅 笔、黏土、小手电、指南针 竹签、硬卡纸、剪刀、圆规、套尺、铅 笔、黏土、小手电、指南针 四、教学过程 ㈠回顾 回顾上次课所学知识,(1-2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㈡情境引入 老师提问:如果被某些条件约束不能使用钟表或是彻底失去了钟表,你又会想到什么样的方式来计时呢?古时的人们就没有钟表,他们是如何计时的?古代的人们看时间,大部分是直接观察太阳的位置来大致判断时间,而有些人则根据太阳的位置制作出了一个工具来观察时间,这个工具的名字叫做日晷,晷是一种工具,日晷即利用太阳的位置制作出来的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小朋友们见过日晷么?本节课的主题:制作可以观察时间的日晷。 (三)实验过程 1.资料搜集分析 提前将任务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日晷的相关知识 1)日晷是怎么测量时间的?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上有刻度,中间有根指针,太阳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不同,照射到指针产生影子的方向也不同,影子在不同时刻会倒映在不同的刻度上,以此来读取当时的时刻。 2)日晷的结构特点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晷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因此古时的时辰即现在的两个小时。 2.头脑风暴 任务要求:晷盘上的刻度要使用现在24小时制 其他资料:日晷要与水平面有一定的夹角,使得指针的影子长度保持一致,这个夹角为当地的纬度。如:合肥的纬度为北纬32°,因此在合肥使用日晷的时候,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32°。 以组为单位,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和任务要求设计制作方案,并绘制设计图,设计完成的小组向老师汇报,领取所需材料进行试制。 3.选材制作 老师给每组提供一些材料:竹签、硬卡纸、剪刀、圆规、套尺、铅笔、黏土、小手电等,学生可自行选择使用全部或部分材料,制作相应的日晷。老师根据学生方案提出其中的典型的不合理之处,并要求学生适当修改方案,在制作的过程中对最初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以满足要求。 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并用下列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

日晷的制作方法

日晷的制作方法 日晷的制作方法 1.用一张白卡片纸,剪制转尺、水平尺、刻度盘和垫圈。铆钉孔的大小按所采用的铆钉而定。转尺上的针孔和太阳像的标定位置,要同两个铆钉孔放在同一直线上。水平尺的铆钉孔要与水平尺的上边缘在一直线上,然后将转尺两端沿虚线向同一侧折起,与尺身成直角,如是太阳光即可经针孔成像在其标定位置上。 2.用半透明的纸描下来,贴到刻度盘上。注意刻度纸和刻度盘相贴时,两者圆心必须严格重合,“春分”、“秋分”的延长线必须对准“0°”线。然后再用量角器在刻度盘边上画出所在地的地理纬度刻度(从0°起,逆时针方向度量),并在此刻度与圆心之间画一直线。例如在上海就画出31°与圆心相连的直线。 3.用铆钉将针孔日晷组装起来。铆钉连接的部分应能灵活转动。 日晷的使用方法 1.左手拿住针孔日晷刻度盘,侧面正对太阳方向,并使自己画出的纬度指示直线尽可能准确地位于中心孔的竖直下方。 2.右手转动转尺,使太阳光穿过转尺上的针孔,形成一个针孔太阳像,正好落在转尺另一端“太阳像”标定位置上。然后,再用左手把刻度盘和转尺同时捏住,不让它们再动。 3.刻度盘上有十三根节气刻度线,每根线上都有时间刻度。

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可以从日历上查得,使用时,当天的日期接近什么节气就按这一节气的刻度线来测时(如在7月23日“大暑”前后就选取标有“大暑”的刻度线)。左手固定了刻度盘和转尺后,右手将水平尺推成水平位置(必须尽可能准确)。这时水平尺的上边缘与所选定的(“大暑”)节气线相交于一个时间刻度,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当地当时的时刻。 针孔日晷在我国广大中纬度地区是全年适用的。只是在北纬20.5°北回归线附近及其以南地区(相当于广州及其以南地区),在6月22日夏至前后的几个月中的中午前后(此时太阳升到天顶正中)不便使用。 针孔日晷测得的时刻在青岛、上海、福州一线与北京时间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北京南昌一线要加15分钟,呼和浩特、长沙、广州一线要加30分钟,兰州、成都一线要加1小时,东北地区要减去30分钟,可与北京时间基本一致。 日晷的分类地平式日晷 亦称水平式日晷(the horizontal sundiale),地平日晷的晷面必须严格水平,晷面和晷针之间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晷面刻度需要利用三角函数计算才能确定。适合低纬度的使用。 由于日晷的产生是从观察阳光下竖直物体影子的方向变化而开始的,因此最早的日晷可能是地平式日晷。但它必须在使用其他计时工具进行精确计时的条件下,根据表影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刻划,这显然是不方便的,但如果采用均匀刻划的方法又会带来相当大的计时误差。这是地平式日晷重大的缺陷。地平日晷制造容易,安装简便,除了把它作为一般的测时工具外,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三年级上册11《日晷》教学设计

《日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晷》是青岛版科学五年制三年级上册《太阳和影子》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本课的学习活动在前期科学学习的基础上以“古人是怎样利用太阳计时的?”创设问题情境,并以问题导向,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同时提示学生需要准备的学习材料“手表、长卷尺、手电筒、橡皮泥等”准备研究材料,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古人计时的方法,明确本课探究主题;提示学生做好学习思想、材料等方面的准备,便于课堂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探究学习活动中,重点围绕“认识日晷”和“做日晷模型”两个环节开展进行,最后以“查找资料,了解古代还有哪些计时方法。”进行拓展延伸课后的学习活动。 “认识日晷”这一环节中,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在阳光下观察日晷的图片,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日晷的构造、作用和使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科书呈现使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指导及两位学生在室外阳光下利用日晷模型计时的图片,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方法指导,正确使用日晷模型进行计时。此外教科书还呈现了介绍日晷的资料卡,目的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日晷的知识。“做日晷模型”这一环节,教科书呈现了三位学生制作日晷模型的场景图和日晷模型成品图。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完成日晷模型的制作。 最后,以“查找资料,了解古代还有哪些计时方法。”为拓展学习活动内容,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查找资料的学习活动,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关于古代计时仪器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分析】 通过前期对本单元的学习,对于本单元的科学学习已有一定的科学认知基础。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经验基础和团队意识,对待科学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强。本次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在学生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尤其是动脑动手能力方面加强培养,引导从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由表面的感性认知积极上升到理性分析思考,根据前期关于太阳和影子的科学学习,联系有关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日晷加以认知,指导学生学会进行设计制作模型进行科学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等科学学习能力,进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一种仪器。 科学探究目标:

最新日晷的制作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记录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记录兰波广超 课题 2 太阳钟时间2016.9.10 项目日晷的制作 目的要求目的:1、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2、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3、能制作简易的日 晷。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热爱科学的品质。 实验用品量角器、直尺、A4纸、剪刀、牙签或细木棒。 实验过程1、在A4纸上画圆盘,将圆盘分成24等份,每一等份再分成三个小等份,则每一等份的角度为5度,代表20分 钟。 2、将竹签(牙签)穿过圆心,并与水平夹N度角当地纬 度(辽宁沈阳大约120度),凸出圆盘外的竹签(牙签) 3、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安放好简易日晷,太阳照在日晷 上就出现投影。 现象 结论实验结论:日晷可以粗略的计时。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小学赵长林

XX年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本年度,医院感染工作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认真按照卫生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和管理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指标要求,遵年度医院感染工作安排,完成了如下工作: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召开季度工作会议4次,医院感染质控工作会议12次,协商解决阶段内院内感染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科室存在问题进行小结,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每季度召开科室院感工作会议,持续改进工作。 三、院感办按照每季度医院感染工作安排,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持续开展医院感染各项监测及其它常规工作: 1、开展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1次。 1月21日,对在院289名住院患者进行院感现患率调查,有5例院感病例发生,均为上呼吸道感染,院感现患率为1.7%。

2、开展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漏报率调查工作。 全年监测住院病例10776人次,发生院内感染223人次,院内感染率为2.1%,院内感染漏报率为0。细菌培养360例,

如何制作 日晷

半小时制作日晷 分类:六壬易学新文章2007-10-15 21:22 壬友应海春看到前面我写的日晷文章,建议干脆弄一个手工制作日晷方法与说明。正好有一些时间,就作一个简易,但测时很准的日晷。 做一个日晷很简单,不费什么力气,只需要花你半个小时,就可以做一个中国最经典的日晷——赤道式双面日晷。 这种日晷的形制是最常见的,有好多的古日晷都是这种形制。 材料: 1、用过的有盖的包装盒一个,花费0元。 2、学生用量角器、三角板一套,文具店有售,花费2元。 3、牙签两枝,花费0.01元。 4、打印纸两张,用来打印日晷盘面,花费0.06元。 以上费用合计2.07元。 工具: 不干胶、剪刀。 具体做法步骤见图示。 日晷盘面我已做成JPEG图片,下载后可有打印机打出。图片大小如果与纸盒不符,可以在图片软件中缩放,得到合适大小的图片。当然你自己画一个也是很容易,把圆周等分开就行了。 注意事项: 1、要注意两张晷面表的正反,不可贴反。 2、用牙签充当晷针,必须使牙签垂直于盒盖贴晷盘的面,这可以用三角板沿两个方向使牙签直角。在确定垂直以后,最好可以用材料加以固定。牙签的垂直度对测时精度影响甚大。 3、三角板测角度,要让盒盖与边梭的交点处与量角器的原点重合,棱线要与量角器的水平线重合。 4、南北的测量可以用指南针,要计算磁偏角影响,以求得真子午南北。磁偏角的数值可以到网上查。 没有指南针,可以在临近正午的时候,垂直插一根竿子,然后计录影子的长短来求得南北。还有一种求南北的方法,清朝以前就用,插一根竿子,然后在竿的周围画好多的同心圆,影子端点两次接触同一圆周,连线的中点与竿接地点的连线就是真子午。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我们那个程式求出真太阳时,然后调整光影,使晷影指向已知的真太阳时间点,以确定晷表的方向。 5、要把盒子尽量放水平,如何看水平呢?有水平泡的仪器很方便。没有的话,可以用三角板掉垂线的方法,测得水平。 6、双面日晷使盒面晷针向北,秋分以后由盒盖里面读出时间刻度。 这个日晷制成后,我们进行实际测时,与真太阳时之钟表相比较,发觉测时甚准,精度甚至优于购买的日晷。有些不足只是没有节气小表而已,作一些小的巧妙设计,也可以作成可以指示时节的日晷。这个大家来想想看,怎么做? 日晷(圭)是最简易、最自然、也是最古老的计时器。直到上个世纪初,才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 如果作野外工作的人,或者喜欢野营的朋友,了解制作日晷的原理,是很有帮助的。小朋友们通过制作日晷,既可以观察了解自然,也可以了解一些古代历史,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制作好的晷盘面纸下载地址(下载后直接打印即可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ad12924543.html,/job.php?action-download-pid-25890236-tid-5625646-aid-2861553.html

拓展性课程:日晷教学设计

《日晷》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日晷的原理及组成,以及如何计时。 2.亲手经历制作日晷的过程,提升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索利用日晷计时的兴趣。 器材说明: 爱牛配套器材:卡纸、竹棒、双面胶 活动要点: 在制作日晷之前,要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有关日晷的认识和想法。完成课堂上布置的制作活动后,让学生进行应用和拓展,设计出利用人的影子来计时的日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你听说过日晷吗?为什么叫日晷?日晷有什么用? 学生自由展开有关日晷的讨论。 2.介绍中国古代的日晷,播放日晷视频。 二、问题与聚焦 1.介绍日晷的原理和组成:“日晷”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它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2. 引出活动:牛顿小时候就为村里做了一个日晷,让我们也来做日晷吧! 三、分析与设计 1.过渡:要做一个日晷,需要哪些材料?应该怎么做呢? 2.观察阳光下旗杆、树木等物体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对我们制作日晷有什么启发? 3.PPT出示:模拟阳光下物体一天中的影子变化。 得出结论:同一物体,一天之中影子的长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四、材料与工具 1.提供爱牛配套器材:卡纸、竹棒、双面胶。

2.教师对相关材料进行介绍,学生可随机提问了解。 五、制作与优化 1.利用器材进行制作,完成日晷的制作活动。 2.提问:如何制作日晷的晷针和晷面呢? 地平日晷式晷针制作提示: (1)沿卡纸的虚线将晷针剪下来; (2)沿实线对折,用双面胶粘住,根据当地的纬度,剪出晷面与晷针的夹角。(晷面和晷针之间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 (3)将晷针粘在晷面中线上,测量时晷针要指向正北方向; (4)根据晷针在晷面上的影子,读出时间。 地平日晷式晷针制作提示: (1)将卡纸上的晷盘和纬度标度剪下来; (2)再将两晷盘正反面的时间标度对齐粘起来; (3)将竹签插进圆盘的中心,使竹签(晷针)与晷盘面垂直。竹签下端定位在当地纬度的刻度上,另一端指向正北方向(用指南针定位)。 (4)根据竹签在晷面上的影子,读出时间。 3.教师巡回指导:制作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发现? 六、展示与评价 1.展示自己的日晷作品并进行介绍。 2.对活动表现作出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七、拓展与应用 1.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一个利用人的影子来计时的日晷。 基本要求如下: 项目名称: 设计目的: 所需材料: 设计草图: 2.学生进行书面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3.部分学生设计图纸展示。

青岛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日晷》教学设计

3.《日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晷》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内容以问题“古人是怎样利用太阳计时的”为切入点,明确了本课探究的主题,并通过“认识日晷”和“做日晷模型”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古人计时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移动是有规律的”这一知识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知识面;通过制作日晷模型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古人的计时方式,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日晷的相关知识,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通过观察日晷、交流资料,了解日晷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为下面制作日晷的活动打好基础。第二个活动,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并试用日晷模型,通过经历“设计-制作-摆放-使用”的整个活动,进一步认识日晷,学会使用日晷。第三部分为为拓展活动,以“查找资料,了解古代还有哪些计时方法。”为拓展活动主题进行课后学习,力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关于古代计时仪器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 【学生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一般喜欢观察,对动手制作的学习活动也是充满了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性强,但也存在动脑思考的深度不足,在动手能力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需要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三年级学生已经了解了一部分本课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有关的生活经验,譬如了解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知道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的方法,认识了影子的位置与太阳位置的关系等,为本课科学学习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一种仪器。 2.了解日晷计时的方法。

我们首先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

我们首先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来感受一下这种仪器的工作 原理。 要用到的东西:方便面的纸桶、橡皮泥、竹签和笔。 制作方法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用橡皮泥把竹签固定在桶的中 央,保证竖直向上。 然后把它放在阳光能直接照射到的地方,竹签会在桶壁上投 射一个影子。这个影子的位置是随时间变化的,手里拿一块 表,每到正点的时候就用笔在桶壁上作一个标记。比方这时 候手表显示的是上午“9”点,那么你就在影子的位置画个标 记,写上“9”。注意纸桶的位置不能再变了,那么明天上午竹 签的影子再到你做的标记“9”上的时候,此时的时间就是9 点。 谁也不能整个白天守在这东西旁边做标记,所以你大概要花 上几天的时间来做完所有的标记,以后就可以用它来代替手 表计时了。 顶 5 ?2011-07-27 17:50 ?回复

? ?pddf76 ?16位粉丝 ? 2楼 首先制作赤道式日晷。使用的材料:一个鞋盒和一些白纸,一根竹签(烤肉串上的打磨一下),另外需要一些胶水或双面胶带。 需要的工具:剪刀、壁纸刀、圆规、指南针、水平仪、带量角器的三角尺和一支笔。 首先把鞋盒的外表面粘上白纸,无他,为了美观。盒盖边沿剪去,变成一张纸板,外面也用白纸糊起来。 沿鞋盒的长边画一条中心线,距边沿1/3的位置画一条垂直线,注意垂直线要延长到两个侧面。 在鞋盒盖子——现在已经成为一张白纸板了——上面如此作图。就是找圆心,用圆规画2个同心圆,通过圆心画水平线和垂直线。大圆下面的弧线是用三角板上的弧线工具画的,弧线以外的部分将来要剪掉。 下面是完整的日晷晷盘图样,首先在通过圆心的水平线和垂直线上找出标志性的刻度,最右面是6点,最左面是18点,最下面是12点,最上面是0点,其它时刻用圆规均分得来。注意这是晷盘的正面,时间刻度沿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且间距均匀,与机械时钟表盘唯一的区别是,这是24小时刻度的,当然夜晚的时间不必标记,因为晚上是看不到太阳的!下面是晷盘的反面图样,与正面的区别就是时间刻度沿逆时针方向由小到大。 晷盘的两面都画好后,沿边缘剪掉多余的部分,再把竹签从圆心处穿过,如此日晷的主要部分——晷盘就制作完毕了。

日晷制作实验报告

日晷制作实验报告 1701 项羽心俞芊如冯一奇张瀚灵 一、实验目的 制作一个赤道式日晷 二、实验器材 一块厚为0.5cm,直径为25cm的木块 木板若干 一根长为15cm的细棒 一支笔 尺子若干 钻孔器一个 锯子一把 三、实验原理 用直尺找到圆形的中点,划成四等份。将直尺放在3点和6点的位置,将这四分之一分成三等份,然后标记好4点和5点的位置。以此类推,把12点的位置都标好,这就是晷面。 以细棒为晷针。将晷针用钻孔器固定在表盘上,指针的末端指向Ⅶ。 接着,我们来做支柱。在木板上画出支柱的形状,如图四,将其剪下。注意两边要画得对称。这样的支柱需做两个。 将一个支柱从顶端到中间剪一个切口,而另外一个从底端到中间剪一个切口。切口的厚度和木板的厚度一致。将两个支柱插在一起,一个稳定的支架就做好了。角度为29°(宁波位于北纬29°) 将晷盘粘在支柱上,然后将日晷放在阳光明媚的花园中。日晷上的影子会告诉你现在的时间。 四、测量数据 下午2:00,测得为2:00 下午3:00,测得为3:00 早晨9:00,测得为9:00 中午12:00,阴天,无法测量 下午4:00,小雨,无法测量 五、结论 日晷,本义为太阳的影子。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一天中时刻不停变换,太阳投射到物体上的影子也随即变换。长短,方向——早晨与傍晚的影子最长,然后递减,正午最短;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中午的影子在北,傍晚的影子在东。日晷还因为晷面所放位置、摆放角度、使用地区的不同,有各种种类之分,有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立晷等多种较为常见的是赤道式日晷,又被称作“赤晷”。效实中学中袭用的便是此类,其它的也不算多见了。 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铜匠》:“测十二时者,古来惟有漏壶,而后世又作日晷、月晷,日晷用于日中,月晷用于夜中,然是日有风雨,则不可用矣。”这段话正是直接挑明了它们的弱点——晴阳无阻,风雨有碍,一道风雨天气,就使它们成了摆设,这也是它们逐渐淘汰的原因之一。

怎么做一个日晷

怎么做一个日晷 2012-04-15 22:07李丽芳群|分类:历史话题|浏览1488次 分享到: 2012-04-17 18:34提问者采纳 用材料: 利用一张薄纸板 利用木板或纸板基座 利用(30厘米×15厘米) 利用半圆规、磁性罗盘 利用透明胶条 利用制作方法: 利用用一张薄纸板可以剪成一个直角的三角形,这就是一个指示针。但首先你要知道,你所在地的纬度,这是一条想像的、环绕地球的圆线,纬度线与赤道平行。从赤道到地球的极分成若干个度数,赤道的度数是零度,北极是北纬90度,南极是南纬90度,你可以在地球上找出你所在的纬度。美国约是在北纬30~50度;中国约是在北纬5~55度。假设你所在的纬度是40度,这就是你所做的三角形最长边(斜边)的角度。在直板上画一个15厘米长的基线(如图1),再画一个90度的角,沿这个角边线向上约长13厘米,从底线量出40度的角,并沿这个角画直线,完成了这个三角形。这条斜线长约20厘米,剪下这个三角形。画一个30厘米×15 厘米的方块,再把这个方块的中间对折,使之成为两个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在这个长方形内画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半圆。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底座。用胶条把前面的三角形贴在这个底座上,三角形的底边就放在使长方形分成两个正方形的折线上,三角形40度角的斜边端点放在半圆的中心)。 利用一个罗盘针使太阳表成南北走向,使日光表站立的直角边向北,圆心向南,也可以使直角边向正北方向而不是磁极的北极。一般街道都是正南正北的,你也可以在晚上借助北极星来确定正北。 利用日晷仪安置完毕后,在底盘上记下每小时的太阳阴影的位置。你可以得到日晷仪开始的时间在半圆的开始处是6点,在三角形的直角边处是12点,在半圆的另一端是下午6点。每一个小时间距是一样的。这样,在晴朗的天气,你就可以用日晷仪来测时间。 追问

怎样做一个日晷仪 材料

怎样做一个日晷仪 材料:一张薄纸板木板或纸板基座( 30厘米×15厘米)半圆规、磁性罗盘透明胶条 制作方法:用一张薄纸板可以剪成一个直角的三角形,这就是一个指示针。但首先你要知道,你所在地的纬度,这是一条想像的、环绕地球的圆线,纬度线与赤道平行。从赤道到地球的极分成若干个度数,赤道的度数是零度,北极是北纬90度,南极是南纬90度,你可以在地球上找出你所在的纬度。美国约是在北纬30~50度;中国约是在北纬5~55度。假设你所在的纬度是 40度,这就是你所做的三角形最长边(斜边)的角度。在直板上画一个15厘米长的基线(如图1),再画一个90度的角,沿这个角边线向上约长13厘米,从底线量出40度的角,并沿这个角画直线,完成了这个三角形。这条斜线长约20厘米,剪下这个三角形。画一个 30厘米×15 厘米的方块,再把这个方块的中间对折,使之成为两个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在这个长方形内画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半圆。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底座。用胶条把前面的三角形贴在这个底座上,三角形的底边就放在使长方形分成两个正方形的折线上,三角形40度角的斜边端点放在半圆的中心)。一个罗盘针使太阳表成南北走向,使日光表站立的直角边向北,圆心向南,也可以使直角边向正北方向而不是磁极的北极。一般街道都是正南正北的,你也可以在晚上借助北极星来确定正北。日晷仪安置完毕后,在底盘上记下每小时的太阳阴影的位置。你可以得到日晷仪开始的时间在半圆的开始处是 6点,在三角形的直角边处

是12点,在半圆的另一端是下午6点。每一个小时间距是一样的。这样,在晴朗的天气,你就可以用日晷仪来测时间。 地球仪的制作“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生在此球上”。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它的很小一部分,不能看到它的全貌。而作为地球模型的地球仪则能较好地表示地球的真实的立体形状,使学生获得地球体的立体观念。所以地球仪是小学地理教学中离不开的重要教具和仪器。地球仪虽然可以由学校去教育用品商店直接购置,但是不少学校需用数量大,经费不足,为了满足教学需要,教师完全可以自己动手,或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制作。通过地球仪的制作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工艺技巧及对地理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领会和理解。地球仪是由球体和座架两个部分组成,制作之前先要考虑好制作的球体的直径,因为直径大小决定后,才能算出地球仪的比例尺。通常所称直径为30厘米的地球仪,比例尺应为1∶4200000。如制作一个直径为30厘米的地球仪,可分两步进行:①制作球体:首先选择一张耐磨而具柔韧性的道林纸,绘制分瓣地图片。地球仪的地图片,一般是12瓣,每瓣所占经度为30°。画时,先在绘图纸中央画一条作为赤道用的横直线,根据地球仪球体的实际半径15.2厘米,算出圆周长(即赤道长度)为96厘米。在这条已画的直线上取96厘米长,定为赤道。从0—96厘米处,每4厘米取一等分点,共得24个等分点,这样把赤道分成24等分。其中每两等分组成地图片的一瓣。然后从第2个分点起,每隔一个分点,作一条垂直于赤道的线,共作12条垂线。它

日晷模型的制作

由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完成日晷模型的制作。 【器材】木板、图画纸、粗铁丝、铰链。 怎样制作日晷模型 (1)取两块300×300(毫米2)的木板,在一块木板两面裱糊两张白色图画纸。干后,在一张图画纸上的中心画一个100毫米半径的圆,把圆周等分为24份,自圆周上各等分点画直线至圆心。在直线同圆周相交的地方按顺时针顺序标上1至24的数字。在木板的背面同样画圆和24根等分线,再按逆时针顺序标上1至24的数字。要注意两面的1时线和12时线要互相对准。这是晷盘。 (2)取一根200毫米长的铁丝做晷针,铁丝必须笔直。在晷盘的圆心处钻一个小孔,把晷针紧紧地插入晷盘的圆心孔中,露在晷盘两面的长度相等,这时晷针和晷盘面成直角。 (3)将另一块方木板做底座,将晷盘用铰链和底座的一边相连接,连接时注意12和24的时线垂直于底座平面,12时线在正下方。晷盘和底座间有倾斜角,倾斜成90°—(等于本地的纬度)。木板上端朝南下端朝北,使晷盘的12时线恰好同子午线重合,晷针指向北极星。 【使用】 (1)在阳光终日照射到的地方立一根1米高的木柱,柱顶装日晷底座。安装时用磁针测定南北方向,使日晷针上端指向北方,晷盘和底座间的倾斜角用三角木片固定,使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恰好等于当地的纬度。

(2)阳光照射在日晷上,晷针的影子就落在晷盘上,随着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晷针的针影就在晷盘上面移动。观察针影在哪一根时线上,就是当地当时的时间。但是太阳在每年春分到秋分这段时间内,是在天球赤道以北,位置较高,晷针的针影投在晷盘的正面,秋分以后到次年春分,太阳是在天球赤道以南,位置较低,晷针的针影投在表盘的背面。因此,春分到秋分时看日晷正面的针影定时间,秋分到第二年春分时看日晷背面的针影定时间。 (3)制作的日晷是赤道日晷。日晷的晷盘面跟赤道面平行,晷针和地轴平行。测得的时间是当地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不同,必须经过调整。调整的方法可将地方时同电台播发的标准时进行比较,看相差多少,以后只要在地方时上加上或减去相差的时间,就是北京的标准时间。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日晷的做法和科技原理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日晷的做法和科技原理日晷、太阳高度 我们都知道当太阳到我们正头顶的时候是中午时刻,那么当太阳到其他位置时,能不能用太阳判断时间呢?远古时代没有钟表,那么古人怎样利用太阳来计时的呢?你想明白太阳的高度是怎么测量的吗?你知道这其中蕴含的道理吗?通过下面的科技小制作实验,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古人是怎么做到这些的。 实验重点: 观察太阳下的影子变化了解古代计时方法 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太阳高度。 2.培养孩子仔细观察问题分析能力。 实验认知: 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其实就是角度)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 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该地作垂直于地心的地表切线的夹角。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

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知识拓展: 在同一时刻,太阳高度越大,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越长。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可以通过测 量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长,测量当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可以用人的眼睛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之间的夹角来表示。夹角大,太阳高 度大;夹角小,太阳高度小。古人为什么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那是因为在古代,科技不发达,没有专门的计时工具,太阳运动 有规律,天晴时抬头就可以看见也很方便。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也会有弊端的,比如晚上不能测时间,在阴雨雪天也不能测时间。测时间的时候

专题7+日晷的使用原理

专题 7
日晷的使用原理 日晷的使用原理

圭表: 立竿测影 圭表 : 立竿 测影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有“立表下漏”的记载,表指的是圭表,是古人最
早用来校正时刻的工具。圭表由两部分 组成: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或石柱,叫 做表;平放地上的带刻度的板,叫做圭。 圭和表互相垂直,组成圭表,古籍上也 称土圭。圭表其实就是“立竿测影” ,当 表影(竿影)为最短且指向正北时,为 当地地方时的正午时刻,每天以正午时 刻来校正漏刻(沙漏、水漏)的快慢。
圭表
动脑思考 动脑 思考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大家熟悉的惜时警句,用光阴、 长度单位寸来衡量时间,反映出早期人们使用的计时工具是什么?
动 手 : 测量、 观察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测量 、
我们可以简单地用“立竿测影”来研究上海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 准备一根直杆,最好是长 1 米或 2 米的整数; 2、 当地 12 时,将杆垂直树立在操场平地上,测量指向正北的影子长度;
3、 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根据 tgH=AB÷BC, 求得 H 的度数;
A

C
H 地平面
B

1

4、 间隔一段时间,用同样的方法观测得到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记录下来;
杆长 (厘米) 正午影长 (厘米) 正午太阳 高度H
日期
tgH
5、 分析上海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日晷的种类 日晷的 种类 日晷(guǐ)是古代测时的仪器,晷即影子。日晷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盘
上有时间刻度,观察晷针影子在晷盘面上的位置和方向可以测定时间。日晷在 阴雨天和夜里无法使用,直至 1270 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 因晷盘安置的方向不同,日晷有多种类型。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日晷,指时 的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必需与当地的纬度相同并指向正北,也就是说晷针与 地球自转轴平行。几种最常用的日晷简单介绍如下: 1、地平式日晷:晷盘面与地面平行,是最常用的日晷,适合低纬度使用。
地平式 地平式日晷
地平式 地平式日晷
2、赤道式日晷;晷盘面与赤道平行, 晷针垂直于晷盘, 晷针倾斜的角度 等于当地的纬度,且晷针一端朝向北极固定。若将晷盘的圆盘改为圆环则称为 赤道式罗盘日晷。
2

日晷设计原理

日晷的原理 苏明俊 (高雄市天文学会理事长) (树德科技大学休闲事业管理系助理教授) 前言: 我到世界各地旅行,发现重要的博物馆、天文台、机关、学校都会制作具有代表性的日晷,例如:美国洛杉矶近郊Grifith公园有爱神的箭日晷;美国西南部基特峰国家级天文台也有融合圭表与日晷的特制日晷;发现冥王星的Lowell 天文台园区内也有类似麒麟造型的日晷;印度北部也留下古代皇室御用的日晷而闻名于世;新加坡鸟园园区内也有铁环日晷,…真是不胜枚举。今天制作日晷并不是真的用来测量时间,而是象征对古代测量时间遗产的重视,教育民众的意义也很大,当然在造型上也有艺术品的价值,真是一举数得。 台湾各地也制作了许多日晷,值得称许。然而,我所知道台湾各地的日晷中,鲜少有制作完全正确的,例如:清华大学校园内的日晷,就忽略了晷针的厚度所造成的误差,使日影线与刻度线有交叉;交通大学校园内日晷的晷针安装时,晷针的原点未与晷面的圆心对准;最夸张的是高雄市旗津海岸公园内的日晷,以及花东纵谷舞鹤北回归线的日晷,制作时以手表造型来作为刻度的依据,真是贻笑国际,全台湾的笑话;高雄市都会公园内的「金鸡日晷」保证你看了以后不知如何测量时间,因为以不规则形状的鸡脚前缘来作为晷针,想要刻度正确实在太难了。包括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馆外园区的日晷在内的台湾各地日晷,都有相当制作上的瑕疵。请注意,我说的错误不是精确度不足的要求,而是制作时根本的错误。 本文就来详谈日晷的制作原理,希望台湾地区随后制作的日晷,不再闹笑话。要了解日晷,大概需要先了解下列三件事:(1)地球会自转,利用日晷来观察太阳影子的变化,可以知道当天的「时间」;(2)地球会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与黄道面有夹角,因此利用圭表来观察太阳的回归,可以知道当天的日期(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