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读诗经蒹葭有感

一片冰心在玉壶——读诗经蒹葭有感
一片冰心在玉壶——读诗经蒹葭有感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读《诗经·蒹葭》有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秦风?蒹葭》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美妙的歌声唤起了我们对一首小诗的古老记忆,这便是《诗经·秦风·蒹葭》。尽管几千年过去了,然而《蒹葭》所营造的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表达的真挚古朴的思想情感,却蕴含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闻一多曾评价《蒹葭》:“只觉得它百读不厌”,这无疑表达了人们的共同心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按用途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即民歌民谣,《蒹葭》便是《诗经?秦风》中的一首。秦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因此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似《蒹葭》这种凄婉缠绵的情歌极其罕见。冯沅君、陆侃如认为,《蒹葭》是“《秦风》中的杰作”,“是一首‘诗人之诗’”,其“风格与别篇迥异,技巧似也在别篇之上”,与《秦风》中的那些“慷慨悲歌”之章不同,显得“优游闲暇、含蓄蕴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歌以“蒹葭”和“白露”起兴,营造了一个苍茫渺远的艺术境界:秋风袭人,秋水茫茫,河边茂密的芦苇颜色苍青,晶莹剔透的露水已凝结成霜。这美丽而略显苍凉的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感伤、朦胧的气氛,为下文寻“伊人”而不得的主人公抒发内心的苦闷惆怅奠定了基础。紧接着,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歌当中最重要的意象——“伊人”出场了,但“伊人”是谁?从何而来?要往何去?诗人并未说明。可是“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她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接着,“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人逆流而上去追寻“伊人”,那道路却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找她,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的伊人明明近在咫尺,却永远无法触及,痴情的诗人不畏艰险寻寻觅觅,然而伊人未得,他早已恍惚迷离,如痴如醉。在这里,不觉的流水不仅是阻碍诗人寻找“伊人”的自然物,更是他内心绵长思念和愁苦的象征。

《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但这种改动使诗意不断推进、深入。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一方面写出了白露由盛而衰的短暂生命,一方面也表明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主人公追寻“伊人”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从空间上描绘了“伊人”的飘忽不定,但即使伊人如此难寻,主人公依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鲜明的表现出其执着的精神;还有“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追寻的路程愈加艰难,主人公却不畏艰险、坚定执着。在这里,诗人已经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读罢《蒹葭》,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美,景美,人美,情更美。按照近代新月派诗歌的艺术理念,我们惊奇的发现《蒹葭》完全符合其“三美”原则。首先是音乐美,《蒹葭》虽是古诗,却极具格律诗的音韵美,它每句都押韵,且每句一换韵,比如:苍、霜、方、长、央;萋、晞、湄、跻、坻;采、已、涘、右、沚;苍苍、萋萋、采采之类双声叠韵的用法使诗歌读起来更具韵味,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其次是建筑美,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且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排列非常整齐。重章叠句手法的使用,使诗歌节奏鲜明而短促,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含了稳定。

最后则是绘画美。细细品读诗歌,一幅美不胜收的河畔秋色图跃然纸上:金秋之季,拂晓之时,瑟瑟秋风,茫茫秋水,露珠在晨曦的光辉中闪耀着晶莹剔透的色彩,苇草在浩渺的迷雾中散发出淡淡的馨香,美丽的秋水伊人时远时近、时隐时现,痴情的恋者在水边踌躇徘徊。此情此景,真仿若一幅绝美的水墨画,虽不似西洋油画一般浓墨重彩,却让人感觉境界深幽、意味无穷。

关于《蒹葭》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后人主要归纳为三条:一是讽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二是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认为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诗经》的历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却失之愈远,况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文本的阐释也具有当代性,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然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于经典,其实每一种读法都显示出一种智慧,每一种读法都传递出一种情怀。

在这里,读者很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果把《蒹葭》理解为一首情诗,诗人为什么对“伊人”的形象只字不提?到底是什么样的“伊人”值得诗人不顾“道阻且长”上下求索?是《卫风硕人》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还是《洛神赋》中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按照通常的理解,凡是表达爱意的情诗,诗人定会大加渲染意中人的容貌。而在《蒹葭》中,“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甚至连是男是女我们都无从得知。

或许,诗人在《蒹葭》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象。在这里,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不再只是一个美好的女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承载着人类美好向往的诗歌意象、一个代表人类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的象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至美的“伊人”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力,鼓励世世代代的人们去描摹、追寻。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美好目标的追求,永远不会停下追寻远方的脚步,而在追寻的过程中,人们不断赋予“伊人”更多更丰富的精神内涵,其心灵亦与之无限接近。

一首《蒹葭》小诗,向人们展示了至纯至美的诗的意境,表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王国维曾用词句概括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蒹葭》一诗将两重境界兼容并包,别具风格,独立风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蒹葭》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去追求理想、追求美。

机要局爱岗奉献征文:一片冰心在玉壶

机要局爱岗奉献征文:一片冰心在玉壶 精彩导读:在这六年中,伴随着工作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激扬韵律,我也获得了人生一笔最宝贵的财富,这就是我自身的成长与进步。六年来,我播撒春的希望,浇灌夏的繁荣,收获秋的果实,分享冬的喜悦;六年中,我学到了业务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面对艰巨的任务、特殊的工作、严峻的挑战,我懂了要以铁肩担道义、奉献践忠诚。看着领导和同志们在工作中知难而上、愈战愈勇、默默奉献、尽显风流,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是执着、什么是激情、什么是豪迈,什么是撼天动地、势不可挡的力量!我知道这就是我们机要工作者的风采,这也是我六年来努力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 文章正文: 机要局爱岗奉献征文:一片冰心在玉壶 记得上学的时候,我看过一本小说----《红岩》。我被书中所描写的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撒热血,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深深地感动了。而其中我最崇敬的,就是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折磨,大义凛然、誓死严守党组织机密的江姐。她那句掷地有声的“上级的姓名我知道,下级的姓名我也知道。但这是我们党的秘密,我绝对不会告诉你”,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共产党员的坚贞、伟岸与崇高。 当然,崇敬归崇敬,那时我并没有设想过在将来的某一天,自己会成为一名机要工作者,会在**工作岗位上演绎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

故事。那是****年的*天,我告别了色彩斑斓的校园生活,带着五彩缤纷的梦想来机要局报道,开始了在别人看来很神秘,实际上却很单调,甚至近乎枯燥的机要工作生涯。一桌一椅一“世界”,一牵一挂一“职责”。在对工作的熟悉和工作技能的不断提高间,在对责任的理解和践行“切实履行责任”的铮铮诺言中,一转眼,六年的时光匆匆而过。 六载的日升日落,远去的是岁月的脚步,永恒的是坚定的信念;六载的花开花谢,改变的是往昔的容颜,不变的是对工作的痴情!来机要局工作的这六年虽然短暂,但她却是我人生中最绚烂的笔调、最壮丽的篇章!这六年似一团火,笑容与彩霞飞映,汗水伴露珠潇洒;这六年如一首歌,血脉跳动着奔腾的节奏,勤奋弹奏着激扬的旋律,这六年点燃了我生命的火花,让我的人生绽放出耀眼的光华! 在这六年中,伴随着工作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激扬韵律,我也获得了人生一笔最宝贵的财富,这就是我自身的成长与进步。六年来,我播撒春的希望,浇灌夏的繁荣,收获秋的果实,分享冬的喜悦;六年中,我学到了业务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面对艰巨的任务、特殊的工作、严峻的挑战,我懂了要以铁肩担道义、奉献践忠诚。看着领导和同志们在工作中知难而上、愈战愈勇、默默奉献、尽显风流,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是执着、什么是激情、什么是豪迈,什么是撼天动地、势不可挡的力量!我知道这就是我们机要工作者的风采,这也是我六年来努力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 如果说要我用一句话来形容六年来我对机要工作最深切地体会,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忆读书》课时测评卷含答案

26忆读书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根据语境写词语。 1.现代人很少能把jīn jīn yǒu wèi()地阅读shū kān()上的piān zhāng()作为自己唯一的消遣。 2.《红楼梦》以贾府的日常suǒ shì()为中心,记录了贾家的xīng shuāi()故事,读起来总会使人有wú xiàn()的思考。 二、选一选,填一填。 chuán zhuàn 传.说( ) 传.记( ) 传.神( ) shāshà 地煞.( ) 煞.费苦心( ) 煞.尾( ) 三、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 )( )有味②一( )半( ) ③栩栩( )( ) ④()( )无味 1.写出两个与词语①、③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______和______(填序号)是一对反义词。写出与词语②意思相反的词语:____________。 句子模块 四、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这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心奶奶认为好书的标准是( )。 ①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②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无病而呻的文字。

③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 A.①②B.①③C.②③ 2.起初《红楼梦》对我的兴趣并不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模块 五、(一)课内阅读。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1.“总而言之”“统而言之”都是____________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在文中起____________的作用。 2.“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读的书中,有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从读书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多选) A.读到了很多中外文艺作品。 B.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 C.明白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道理。 4.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 总结精选(1):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 总结精选(2):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 2012-02-10玲珑看吧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

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译文>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 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我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

忆读书阅读题及答案

忆读书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忆冰心所著的文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忆读书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冰心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⑤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

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 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 ⑧《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⑨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

诗词赏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

诗词赏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今问起了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块一样清雅、纯洁。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是诗人谪贬江宁丞时的作品,原作二首,这里所选诗为其第一首。芙蓉楼原名西北楼,故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辛渐是诗人的挚友,此次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此诗虽为送别之作,却意在表白自己的胸襟和情操,给人以深沉、郁悒、高洁之感。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

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理环境。雨后的清晨,天气初晴,青山滴翠,孤峙兀立。一个“孤”字,也形象地传达了诗人此时的心境。因为王昌龄时常遭谗受诬,难得有挚友入吴一吐胸中块垒,好不容易盼来辛渐这一知己,今朝却又要分手北上,心中的孤寂恐非言语能形容。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写的是诗人对辛渐的叮咛和托付之语。意思是说:“你到达洛阳后,假如有亲戚朋友询问我遭贬后的近况,你可以告诉他们,我的人格高尚、品行光明磊落、为官清廉自守,如一洁美的冰心之储于玉壶,无可自惭处。这两句诗并不仅仅是诗人的自我表白,更是诗人以凛然的姿态对小人谤议攻讦所进行的驳击,充分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 这首诗虽然是写给可以与之推心置腹的挚友的,因为抒怀所以语

《忆读书》冰心阅读答案

《忆读书》冰心阅读答案 忆读书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片冰心在玉壶 俗话说:“铁打的老师,流水的学生。”流动的永远是学生,老师就像是那固定的营盘! 有人说,老师的生活平平淡淡,就是在持续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迎来送往;还有人说,老师也许一生都不能改变自己什么,对学生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但我要说的是,无论平淡还是贫穷,我们走上讲台,没想很多,仅仅为了一份对课堂的喜爱,对学生的责任。 春去有春来的时候,花开有花谢的时候。可那些可爱的学生一批批来了,又一批批走了,回来的时候又有多少呢?慢慢的我会从开始时的伤感,不舍,到后来的感悟----原来所谓师生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在一段特定的时间或三五年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个端,看着他渐行渐远的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是的不必追,并且也追不上! 从教至今已经目送着很多学生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小路尽头。虽然他们中的部分学生也偶尔会回来看看母校和老师,但更多的是黄鹤一去不复返。有的仅仅偶尔从微信中、QQ空间看到他们已从幼稚顽童长成了翩翩少年,他们有着他们的学习和更为广阔的世界!往往这时我会油不过生一种自豪:我也是桃李满天下的人!这些羽翼渐丰的孩子已经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 我觉得一个老师的身份会随着年龄而改变。年轻时刚走上讲台,活力四射,学生会把你当成大哥哥大姐姐,你会把学生当成弟弟妹妹,学生们会喜欢围在你身边兜兜转转;到了中年人也沉稳了,这个时候老师扮演者慈父慈母的角色,学生在老师的眼里如同自己的孩子;年纪大了,这时候老师在学生眼里就是一个爷爷奶奶,老师看每一位学生都是笑眯眯的,顽皮也是可爱,舍不得说,舍不得骂。学生们当然也会喜欢这样的爷爷奶奶老师。

《忆读书》同步练习

《忆读书》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笸.箩()天罡.()朦胧 ..()()撰.写()滑稽.()2.《忆读书》一文选自,作者冰心原名,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2分) 3.释词:(4分) ⑴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 ⑵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索然无味: ⑶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着迷。 俗不可耐: ⑷我万万没料到,这样一件小事,竟像我的那些戏谑琐闻一样,受到人们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 4.“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一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请简要说明。(3分) ⑴ ⑵ ⑶ 5.作者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响?(4分) 6.马克?吐温语言幽默风趣,从文中举出一两例来加以说明。(4分) 7.“他终于诚心诚意地体谅我,邀我到药房去,在亲切的气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克驱虫剂’,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分) 8.你读书过哪些你认为比较好的书?向别人推荐一本,说说推荐的理由。(4分) 第二部分: (一) 第一次真好 ①路过人家的墙边,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的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②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和电视里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③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口味?有多少“第一次”使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④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个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而的所谓小鸟,()。第一次看妻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忆读书》习题同步测试题 语文版

忆读书 ◆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女作家、诗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原籍福建长乐。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 《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超人》,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橘灯》 等。歌颂母爱,歌颂童真,歌颂自然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 ◆生字注音 笸箩..(pǒ luo) 天罡. (gāng) 地煞.(shà) 悬. 念(xuán) 无聊.(liáo) 朦.朦胧. 胧(méng lóng) 消遣.(qiǎn) 堆砌. (qì) 酷.爱(kù) 戚. 戚(qī) ◆多音辨析 解?????(jiě)解放(jiè)押解(xiè)姓解 曾?????(céng)曾经(zēng)曾祖 着?????(zhāo)着数(zháo)着迷(zhe )顺着(zhuó)着手 强?????(qiáng)强大(qiǎng)勉强 ◆词语积累 津津有味:形容非常有滋味,有趣味。 酷爱:非常爱好。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气愤填胸:愤恨的情绪填满了胸膛,形容非常生气。 怒发冲冠:头发竖直,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喻堆砌辞藻、内容空泛的诗文。 ◆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冰心选集》,写于1989年9月8日清晨,当时冰心已是九十岁的人了,冰心一生创作甚丰,这 与她大量的阅读密不可分,为了引导青少年正确读书,作者回忆了自己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的读 书经验,写了这篇《忆读书》。

课文生动回忆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结构图解 ◆疑难探究 师:如何理解冰心在本文中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含义? 生:“读书好”是作者的亲身体会,正是由于读书才使作者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增加了知识和文学修养,由一个无知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著名的女作家。“多读书”是指应勤奋刻苦地读书,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才能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由量变达到质变,从而在书的指引下不断走向成功。“读好书”是指应选择那些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书来读,如本篇文章、包括作者所读的四大名著、《茶花女遗事》等中外文化遗产中的精品等。 ◆拓展延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同步测试题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笸.箩( ) 聊斋.( ) 天罡.( ) 朦.胧( ) 堆砌.( ) 消遣.( ) 寻觅.( ) 地煞.( )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悬念烦琐津津有味无病呻吟 B.堆砌朦胧索然无味兴亡盛衰 C.遗事无聊栩栩如生若有所失 D.催促崇拜人情事故凄凄惨惨 3. 读下面这段文字,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所以,爱读书的人,说话有__ (1) __,掷地有声;为人有__(2)__,豁达淡泊;生命有__(3)__,深远厚重。恰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A.质量B.分量C.雅量 (1)(2)(3)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贪官外逃,国人义愤填膺。我国“天网”行动和公安部“猎狐2015”行动成为老百姓津津有味 ....的话题。 B.刚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缺乏社会历练,不太懂人情世故 ....,心气又比较高,不理解职场原则,在人际处理上难免会过于僵硬。 C.看了人物栩栩如生 ....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D.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 ....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

《忆读书》(冰心)阅读答案

忆读书(冰心)阅读答案 忆读书(14分)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予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定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咬咬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同时,我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文言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

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数目,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写尽了“若有所失”的寥落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桌上看到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译文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人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内容把握:1、文章中作者写出读过哪些书?填空。(4分) (1)作者在识字不久就开始读书,七岁开始自己读《》,同时作者还读了《》;接着又读了《》,《》;到作者十一岁时,又读了《》;作者十二三岁时,又读了《》。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意思-赏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 楼送辛渐》意思|赏析 出自唐代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译文二 作者:佚名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作者:佚名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和婉约派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

【芙蓉楼送辛渐的意思】芙蓉楼送辛渐阅读及答案参考

【芙蓉楼送辛渐的意思】芙蓉楼送辛渐阅读及答案参考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⑴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答案: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淒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⑵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3)结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冰心”和“玉壶”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寓意? 答:冷而洁,有冷于名利而洁身自好之意。 (4)请你说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作者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没有追求功名富贵的欲念,坚持玉洁冰清操守的情怀。 (5)赏析“一片冰心在玉壶”。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的志向。 注释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满江。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译文 来到镇江,正是一个满江寒雨的夜晚,黎明送别好友,更显得楚山影孤形单。 远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就说我心地纯洁,像玉壶中的冰

忆读书阅读训练及答案忆读书阅读及答案

忆读书阅读训练及答案忆读书阅读及答 案 (五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6题。 忆读书 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片冰心在玉壶 济渎路学校翟立新 为什么你总是满含热泪,因为你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 走过三十余年,留下脚窝一串串。从校园低矮的土墙、简陋的平房教室走过,从一支粉笔、一本书讲满堂的授课方式中走过;从典雅大气的欧式教学楼前走过,从绚丽夺目的多媒体电子声光中走过;走过年轻气盛的时代,走向淡泊达观的境界。变化的是日新月异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手段,不变的是献身教育的忠诚和铁一般的誓言。 然而,不知是命运的捉弄,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你的事业屡屡受挫,甚至目前一发不可收拾。在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滚滚红尘中,你拂去尘世的浮华,抛开功利的喧嚣,荡涤心中的尘埃,独坐宁静的小屋,以清水洗心,用文字取暖。 你深知,命运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用一种平淡的心境去生活,一切也就豁然开朗。 你淋漓尽致地舞动出一朵朵文字之花,让美丽的文字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文字飘香,让生命精彩。 你说你不能给孩子们全世界,但你把你的世界全部给了孩子们。你用良好的心态和充满诗情画意之情感,去感染和影响身边和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共同温暖人间。 你深知,时代呼唤精神动力,民族需要精神空间,在鞭打丑恶的同时,我们弘扬世间的真情,秉承人性的光辉,用一己之力,用实际行动勾勒出人世间不可缺的真善美,是历史赋予我们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你用爱心去点亮孩子的心灯,用爱心去演绎师爱。你曾经用关怀,让学生泪流满面,你曾经用爱心去扬起学生心海的风帆。失落的时候,文字会给他们以动力,伤感的时候,文字会给他们疗伤。你使孩子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爱去给予、接纳、包容、回报。你让校园充满了诗情、布满了画意,让学生在欣赏中度过他们在学校的每一段时光。 你始终站在教育这片精神高地,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甜蜜的梦,谱写着一曲曲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忆读书练习题及答案

忆读书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笸箩 ..()() ..()天罡.()朦胧 2.《忆读书》一文选自,作者冰心原名,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2分) 3.释词:(4分) ⑴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 ⑵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索然无味: ⑶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着迷。 俗不可耐: ⑷我万万没料到,这样一件小事,竟像我的那些戏谑琐闻一样,受到人们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 4.“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一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请简要说明。(3分) ⑴ ⑵ ⑶

5.作者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响?(4分) 6.马克·吐温语言幽默风趣,从文中举出一两例来加以说明。(4分) 7.“他终于诚心诚意地体谅我,邀我到药房去,在亲切的气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克驱虫剂’,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分) 8.你读书过哪些你认为比较好的书?向别人推荐一本,说说推荐的理由。(4分) 第二部分: (一) 第一次真好 ①路过人家的墙边,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的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②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和电视里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③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口味?有多少“第一次”使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④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个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而的所谓小鸟,()。第一次看妻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此老鸟。 ⑤第一次生孩子时,护士把包在襁褓中,只露出一张红朴朴小脸的老大抱来放在我的身边。我第一次看到从自己身体中分出来的骨肉,第一次看到如此鲜嫩的,才出生不到一个钟头的婴儿,心情非常复杂,又兴奋又新奇又紧张,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他,惟恐这脆弱的小生命随晨消失。

2019-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前一句是什么-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前一句是什么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前一句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前一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 原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句话出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如下: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翻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 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 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 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 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 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 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 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 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 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 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 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

忆读书阅读答案五年级

忆读书阅读答案五年级 【篇一:五年级语文下册《忆读书》教案 (1)】 p> 【教学目标】 1.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 的顺序。 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 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和作用。【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 【教学素材】 1.冰心的简介。 2.冰心的图片。 3.《三国演义》简介。 4.《水浒传》简介。【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诗歌导入。 1.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 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激励青年努力 学习,艰苦奋斗。)(课件出示诗歌)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课件出示相关内容)二、初读感知。 1. 检查字词。 倒不是斩黄巾英雄笸箩水浒传天罡地煞着力气愤填胸(义愤填膺)怒发冲冠惨惨戚戚做人处世烦琐朦胧无病而呻堆砌重点提示: 笸浒砌(课件出示词语) 2.读了课文后,你认为课文的哪句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本文的精华所在。从这九 个字入手,一步一步开始课文得进一步学习。(课件出示中心句) 3.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4.提出自己 不理解的问题,小组内进行讨论。三、指导书写。 1.①“填”上不平齐,右部里面有三横,排列要均匀;②“勉”竖弯钩 的弯钩宜长,把“力”包住;③“辈”上面的“非”要写得扁些,下面“车”的最后一横写长些。 ④“榜”撇要写得伸展。(课件出示指导要点) 2.学生练字,老师指导。四、反馈检查。1.抄写生字,教师巡视。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文解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诗文解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一片冰心在玉壶上一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 “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3.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4.连江:满江。 5.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6.平明:天亮的时候。 7.客:指辛渐。 8.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孤:独自,孤单一人。 10.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11.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 【诗文解释】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

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译文 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清晨,当我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赏析】 本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之后,诗中提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境之中,但他看到的是水天

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哪首诗中的,谁写的

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片冰心在玉壶是 哪首诗中的,谁写的 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其中”冰心”二字见于《宋书》卷九十二。因为友人回到洛阳。 洛阳亲友如相问,天色已明,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含蓄蕴藉,细致精密。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而留在吴地的诗人、优柔舒缓,心若怀冰”,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外涵玉润,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

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有类是乎,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清如玉壶冰”,坚守信念,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表里澄澈的品格芙蓉楼送辛渐 朝代、”心若怀冰”,克己无倦”的陆徽志同,孤对楚山离愁无限,当官明白者。此诗原题共两首,澄空见底。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这是刘宋时代”清平无私”、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故内怀冰清,情蕴景中,即所谓”自明高志”,所以天然浑成,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玉壶‘‘二字见于鲍照《代白头吟》,这一幅水天相连,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

朋友啊:”洛阳亲友如相问。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 即景生情。清晨,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与贪流争激,这次拟由润州渡江,是大有深意的。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一片冰心在玉壶,盛唐诗人如王维,取道扬州。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冰清玉洁的形象,北上洛阳,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玉壶之德”等语意,余韵无穷。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 译文 迷蒙的烟雨,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此君子冰壶之德也”,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此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