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

模式识别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
模式识别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080303124-孙益兵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而模式识别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方向。在介绍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对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论述。

关键词:模式识别;数字识别;人脸识别中图分类号;区间值直觉模糊集,带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的拓宽,我们对于计算机具有更加有效的感知“能力”,诸如对声音、文字、图像、温度以及震动等外界信息,这样就可以依靠计算机来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数字化改造。但是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当前的计算机都无法直接感知这些信息,而只能通过人在键盘、鼠标等外设上的操作才能感知外部信息。虽然摄像仪、图文扫描仪和话筒等相关设备已经部分的解决了非电信号的转换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识别技术不高,不能确保计算机真正的感知所采录的究竟是什么信息。这直接使得计算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低下,成为计算机应用发展的瓶颈。这时,能够提高计算机外部感知能力的学科——模式识别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工智能中所提到的模式识别是指采用计算机来代替人类或者是帮助人类来感知外部信息,可以说是一种对人类感知能力的一种仿真模拟。它探讨的是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的建立,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模拟人类感官对外界信息的识别和感知

1 模式识别相关理论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是相对与人的自然智能而言的,它是指采用人工的方法及技术,对人工智能进行模仿、延伸及扩展,进而实现“机器思维”式的人工智能。简而言之,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具有智能行为的计算模型,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具有感知、推理、学习和联想,甚至是决策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快速的解决一些需要专业人才能解决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讲,人工智能是一种对人类思维及信息处理过程的模拟和仿真。

模式识别。模式识别,即通过计算机采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及U

读,实现人工智能。在这里,我们将周围的环境及客体统统都称之为“模式”,即计算机需要对其周围所有的相关信息进行识别和感知,进而进行信息的处理。在人工智能开发,即智能机器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采用计算机来实现模式(包括文字、声音、人物和物体等)的自动识别,其在实现智能的过程中也给人类对自身智能的认识提供了一个途径。在模式识别的过程中,信息处理实际上是机器对周围环境及客体的识别过程,是对人参与智能识别的一个仿真。相对于人而言,光学信息及声学信息是两个重要的信息识别来源和方式,它同时也是人工智能机器在模式识别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途径。在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光学字符识别系统以及语音识别系统等。在这里的模式识别,我们可以将之理解成为:根据识别对象具有特征的观察值来将其进行分类的一个过程。采用计算机来进行模式识别,是在上世纪6O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2 带参数区间值直接模糊集

定义1设U是论域,x∈U,U上的直觉模糊集A是指一对隶属度函数tA(x)、fA(x)满足:

tA(x):U→[0,1],x→tA(x),

fA(x):U→[0,1],x→fA(x)且tA(x)+fA(x)∈[0,1]式中,tA(x)称为A的真隶属函数,表示支持x∈A的隶属度下界;fA(x)称为A的假隶属函数,表示反对x∈A的隶属度下界,相应地,πA(x)=1-tA(x)-fA(x)表示x∈A的犹豫度,也称为不确定程度。

定义2对于论域U,称满足下述条件的集合A={〈x,

MA(x),NA(x)〉|x∈U}为区间值直觉模糊集:

(1)MA(x)=[tA-(x),tA+(x)],NA(x)=[fA-(x),fA+(x)],PA(x)=[πA-(x),πA+(x)],其中MA(x)、NA(x)、PA(x)分别表示真隶属度、假隶属度、不确定度范围;

(2)MA(x) [0,1],NA(x) [0,1],PA(x) [0,1];

(3)πA-(x)=1-tA+(x)-fA+(x),πA+(x)=1-tA-(x)-fA-(x);(4)SupMA(x)+SupNA(x)=t+A(x)+fA+(x)≤1。

定理1(必要条件)区间值直觉模糊集满足:t+A(x)-tA-(x)+fA+(x)-fA-(x)=πA+(x)-πA-(x)

证明:根据定义2(3),两式相减,显然可证。

定义3对于论域U,称满足下述条件的集合A={〈x,

MA(x),NA(x)〉|x∈U}为双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

(1)MA(x)=[tA-(x),tA+(x)],NA(x)=[fA-(x),fA+(x)],PA(x)=[πA-(x),πA+(x)];MA(x) [0,1],NA(x) [0,1],PA(x) [0,1];

(2)tA+(x)=tA-(x)+αA(x),fA+(x)=fA-(x)+βA(x),π+A(x)=1-tA-(x)-fA-(x),πA-(x)=1-tA+(x)-fA+(x)。

式中,αA(x)≥0,βA(x)≥0,αA(x)+βA(x)=π+A(x)-πA-(x)。

根据定义,易证双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是区间值直觉

模糊集。若令αA(x)=λA(x)(πA+(x)-πA-(x)),βA(x)=(1-λA(x))(πA+(x)-πA-(x)),则有以下单参数模型。

定义4对于论域U,称满足下述条件的集合A={〈x,MA(x),NA(x)〉|x∈U}为单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

(1)MA(x)=[tA-(x),tA+(x)],NA(x)=[fA-(x),fA+(x)],PA(x)=[πA-(x),πA+(x)];MA(x) [0,1],NA(x) [0,1],PA(x) [0,1];

(2) λA(x)∈[0,1],αA(x)=λA(x)(πA+(x)-πA-(x)),βA(x)=(1-λA(x))(πA+(x)-πA-(x)),tA+(x)=tA-(x)+αA(x),fA+(x)=fA-(x)+βA(x),π+A(x)=1-tA-(x)-fA-(x),π-A(x)=1-tA+(x)-fA+(x)。

显然定义4也满足区间值直觉模糊集定义。

若tA-(x)=tA(x),fA-(x)=fA(x),πA-(x)=0,πA+(x)=πA(x),则由定义3和定义4可得到基于直觉模糊集拓展的带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模型如下。

定义5对于论域U,称满足下述条件的集合A={〈x,

MA(x),NA(x)〉|x∈U}为基于直觉模糊集拓展的双参数区

间值直觉模糊集:αA(x)+βA(x)=πA(x),PA(x)=[0,πA(x)],MA(x)=[tA(x),tA(x)+αA(x)],NA(x)=[fA(x),fA(x)+βA(x)],且0≤λ≤1,其中,MA(x)、NA(x)、PA(x)分别表示真隶属度、假隶属度、不确定度范围。

定义6对于论域U,称满足下述条件的集合A={〈x,

MA(x),NA(x)〉|x∈U}为基于直觉模糊集拓展的单参数区

间值直觉模糊集:PA(x)=[0,πA(x)],MA(x)=[tA(x),t(x)+λA(x)πA(x)],NA(x)=[fA(x),fA(x)+(1-λA(x))πA(x)],且0≤λA(x)≤1,其中,MA(x)、NA(x)、PA(x)分别表示真隶属度、假隶属度、不确定度范围。

当αA(x)=α,βA(x)=β,λA(x)=λ时,上述模型为为固定

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当αA(x),βA(x),λA(x)随着x变化

而变化时,模型为变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

3 带参数区间直觉模糊集模型的统计解释

下面从其物理意义角度阐述带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

由定义2,设将所有样本数据分为3部分,第1部分tA-

(x)为对某事件A的坚定的支持派,第2部分fA-(x)表示对事件A的坚定的反对派,πA+(x)表示全部弃权派,πA-(x)是其中坚决弃权的弃权派,πA(x)-πA-(x)为其中可转化的弃权派,只有这部分可能变成支持派或反对派之一。若最终有αA(x)的样本支持事件A,βA(x)的样本反对事件A,则可以得到

基于定义3的双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即:

PA(x)=[πA-(x),πA+(x)]αA(x)+βA(x(x)-πA-(x)MA(x)=[tA-(x),tA+(x)]=[tA-(x),tA-(x)+αA(x)]

NA(x)=[fA-(x),fA+(x)]=[fA-(x),fA-(x)+βA(x)]

若其中转化为支持的比例为λA(x),反对的比例为1-λA(x),则为单参数区间

值模型。若其中坚定的弃权派πA-(x)=0,则表示弃权派中每个样本都有可能成为支持派或反对派之一,此时得到基于直觉模糊集拓展的带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

4 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实例

4.1 数字识别与语言识别

在数字识别的过程中,对于手一83一写体的识别一直是一个难题,而其又在邮政编码的识别、银行业务等方面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字体形式变化较大,导致提高对其的识别率成为了一个难题,精准的识别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而采用人工智能中的神经网络技术后,系统可以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及快速并行功能来实现对手写数字的快速识别,有力的提高相关运用领域的工作效率。而语音识别,简单的将就是能使得计算机能听懂人所说的话,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七国语言(中、日、英、意、韩、法、德)口语自动翻译系统,它可以将人说的话翻译成为机器所设定的目的语言,在整个过程中不需要翻译人员的参与。其中的中文部分实验平台设置在中科院自动化所的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这标志着我国的机器口语翻译研究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在这个系统的功能实现之后,出国旅行需要预定旅馆、购买机票、就餐等需要和外国人进行对话时,只需要利用电话网络或者是国际互联网就能够III~I的和对方进行通话,进行语言交流。

4.2 人脸识别的应用

人脸立体识别模式。人脸识别的过程主要包括这样三个主要的部分:其一,人脸模式库,即与所采集的实时图像进行对比,判断其是否存在于人脸模式库当中,若存在,则给出每个人脸的位置和大小等相关的脸部信息;其二,对面部特征进行定位,即对每一个人脸的主要器官进行检测,包括对其的具体位置和形状等特征进行具体的信息收集,然后将之进行归一

化的处理;其三,比对,即根据所采集到得人脸面部特征来和人脸模式库中的图像进行对比,之后对该人脸的身份进行核实。常见的人脸识别技术大部分可以归为这样三个类型:采用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基于模板的方法以及基于模型的方法。其中,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最为常见,它通常需要与其他的算法进行结合之后才能形成比较好的识别效果;而基于模板的方法又能够分为基于匹配的方法、脸部特征的方法、线性判别分析的方法、神经网络方法以及奇异值分解方法等;再次,基于模型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主动外观模型和主动形状模型方法等。采用人脸识别模式来进行身份验证具有明显的有点,诸如:易用性好、准确度高、隐私性能好、稳定性好,且能被大部分的用户容所接受。人脸二维图像的识别已经基本实现,但是基于三维的立体图像人脸识别技术却处于研发阶段。人脸的二维及三维模型所反映的脸部外部信息是不同的,二维图像中的灰度值反映的是人脸表面亮度的差异,而三维图像中添加了深度信息,它能够表达脸形的信息数据,使得脸部的信息量更加丰富,能提高脸部的识别概率

4.3 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

以下主要讨论满足πA-(x)=0的数据,建立其上基于直觉模糊集拓展的固定单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模型,并利用其上贴近度公式进行诊断。基于文献[5,6]的医疗诊断案例,表1是基于直觉模糊集的诊断结果症状描述,表2是基于直觉模糊集的待诊病人症状描述。其中疾病诊断集(决策属性)症状集(条件属性)pain,cough,chestpain},上述为已有模式。待诊断病人集{AI,Bob,Joe,Ted},与已有模式条件属性相同。表中每一格两个数据,前者表示隶属度,后者为非隶属度。

例如,对于Viralfever病症患者,症状为temperture,隶属度tA(x)=0.4,假隶属度fA(x)=0,πA(x)=1-tA(x)-fA(x)=0

以下分别取λ=0,0.1,0.2,0.4,0.5,0.6,0.8,0.9,1来构造固定单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采用经典的标准化海明距离构造贴近度公式,进行模式识别结果对比。贴近度越高,说明病人与疾病特征的相似性越高,可凭此做出诊断。直觉模糊集贴近度公式为:

SIFS=1-∑ni=1(|tA-(xi)-tB-(xi)|+|fA-(xi)-fB-(xi)|)/2n

SIVIFSλ表示λ取不同数值时单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贴

近度公式,定义方式都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因为λ不同而使得区间上界tA+(x),fA+(x)取值不同:SIVIFSλ=1-∑ni=1(|tA-(xi)-tB-(xi)|+|fA-(xi)-fB-(xi)|+|t+

A(xi)-tB+(xi)|+|fA+(xi)-fB+(xi)|)图1-图4是贴近度的计算结果对比,其中最左边一表示文献[5,6]的直觉模糊集结果,其余从左至右分别是单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在参数λ=0,0.1,0.2,0.4,0.5,0.6,0.8,0.9,1时的结果。

图1,图2可知,对于参数λ的任意数值,Bob都识别为

Stomachproblem,而Joe都识别为Typhoid,结论与文献[5,6]相同。

5 算法评估

5.1算法改进思想及步骤

文由于所使用的数据集来自真实网络,无法了解其P2P节点的准确数目。尽管深度报文检测(deeppacket inspect ion,DPI)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其准确率相比特征识别方法还是较高的,因此本文选用DPI方法的识别结果作为基准。同时选取文[5]中的基于{IP,Port}对的特征识别方法进行比较

5.2 效率评估

算法的处理时间明显优于深度报文检测的时间,对校园网1GB/s链路的数据每分钟的处理时间都小于60s,同时该算法占用的资源较少,因此完全可适用于较高速链路的实时P2P节点识别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带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的构造方法,重点分析了在已知直觉模糊集数据条件下,构造单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的方法。并利用传统的距离公式,将所构造的区间值直觉模糊集用于模式识别,实验结果和文献[5-7]基本一致,而方法比文献[5-7]更灵活。最后,本文针对不同贴近度公式,提出了从理论角度寻找分界点方程的方法,从而为理论上计算不同的参数取值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本文基础上可进行一定的后续研究。本文重点阐述的区间值直觉模糊集模型是在已知直觉模糊集隶属度和非隶属度的基础上进行的,事实上,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自己领域的相关知识,采用适当的含变化参数的方式构建所需要的区间值直觉模糊集模型,并通过参数变化观察贴近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模式识别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陕粉丽.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方面的应用卟长治学院学报

[2] 雷阳,雷英杰,华继学,等.基于自适应直觉模糊推理的目标识别方法.系统工程与电

子技术2010,32(7):1371-1475

[3] 张继国,林文浩.Vague集向Fuzzy集转化的新模型[J].模糊系

统与数学,2010,25(3):1573--2640.

[4] 徐蕾.仿生模式识别应用研究

[5] 饶森.水面无人艇的全局路径规划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6] 王志国,带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及其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7] 孙艳君,孙业萍,王金刚工程技术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袁英,(天津天狮

[8] 韩鹏.地理信息系统开发———MapObjects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

版社,2004:18-40

[9] 徐玉如,苏玉民,庞永杰.海洋空间智能无人运载器技术发展展望[J].中国舰船研

究,2006 ,1-(3)2-(4)

[10] 张振华,杨静宇,叶有培,张倩生,带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及其在模式识别中的应

用,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0094

人工智能地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广义的人工智能包括人工智能、人工情感与人工意志三个方面。 一、研究方向 1.问题求解 人工智能的第一个大成就是发展了能够求解难题的下棋(如国际象棋)程序。在下棋程序中应用的某些技术,如向前看几步,并把困难的问题分成一些比较容易的子问题,发展成为搜索和问题归约这样的人工智能基本技术。今天的计算机程序能够下锦标赛水平的各种方盘棋、十五子棋和国际象棋。另一种问题求解程序把各种数学公式符号汇编在一起,其性能达到很高的水平,并正在为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应用。有些程序甚至还能够用经验来改善其性能。 2.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 逻辑推理是人工智能研究中最持久的子领域之一。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些方法,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大型数据库中的有关事实上,留意可信的证明,并在出现新信息时适时修正这些证明。对数学中臆测的定理寻找一个证明或反证,确实称得上是一项智能任务。为此不仅需要有根据假设进行演绎的能力,而且需要某些直觉技巧。 1976年7月,美国的阿佩尔(K.Appel)等人合作解决了长达124年之久的难题--四色定理。他们用三台大型计算机,花去1200小时CPU时间,并对中间结果进行人为反复修改500多处。四色定理的成功证明曾轰动计算机界。 3.自然语言理解 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也是人工智能的早期研究领域之一,已经编写出能够从内部数据库回答用英语提出的问题的程序,这些程序通过阅读文本材料和建立内部数据库,能够把句子从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执行用英语给出的指令和获取知识等。有些程序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翻译从话筒输入的口头指令(而不是从键盘打入计算机的指令)。目前语言处理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在翻译句子时,以主题和对话情况为基础,注意大量的一般常识--世界知识和期望作用的重要性。

DX3004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教学大纲概要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DX3004 课程名称: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课程性质:选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 适用专业:电气信息类专业 总学时: 64 学时 总学分: 4 学分 先修课程:MATLA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信号处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后续课程:语音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简介: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是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属于信息,控制和系统科学的范畴。模式识别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某些物理现象进行分类,在错误概率最小的条件下,使识别的结果尽量与事物相符。模式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决策理论的统计模式识别和基于形式语言理论的句法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原理和方法在医学、军事等众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本课程着重讲述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算法原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大量实例讲述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之中去,避免引用过多的、繁琐的数学推导。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统计模式识别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综合利用数学知识深入研究有关信息领域问题的能力。 选用教材: 《模式识别》第二版,边肇祺,张学工等编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 [1] 《模式识别导论》,齐敏,李大健,郝重阳编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人工智能基础》,蔡自兴,蒙祖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模式识别》,汪增福编著[M].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重点掌握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掌握统计模式识别方法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决策。掌握特征提取和选择的准则和算法,掌握监督学习的原理以及分类器的设计方法。基本掌握非监督模式识别方法。了解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的模式识别方法。了解模式识别的应用和系统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得到有效地运用,同时为开发研究新的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 (1)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基本知识; (2)贝叶斯决策理论; (3)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 (4)线性判别函数; (5)非线性胖别函数;

浅析人工智能中的图像识别技术

浅析人工智能中的图像识别技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图像识别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其产生目的是为了让计算机代替人类去处理大量的物理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图像识别技术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图像识别技术的过程分为信息的获取、预处理、特征抽取和选择、分类器设计和分类决策。文章简单分析了图像识别技术的引入、其技术原理以及模式识别等,之后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技术和非线性降维的图像识别技术及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从中可以总结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广泛,人类的生活将无法离开图像识别技术,研究图像识别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1 图像识别技术的引入 图像识别是人工智能科技的一个重要领域。图像识别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文字识别、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物体识别。图像识别,顾名思义,就是对图像做出各种处理、分析,最终识别我们所要研究的

目标。今天所指的图像识别并不仅仅是用人类的肉眼,而是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识别。虽然人类的识别能力很强大,但是对于高速发展的社会,人类自身识别能力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于是就产生了基于计算机的图像识别技术。这就像人类研究生物细胞,完全靠肉眼观察细胞是不现实的,这样自然就产生了显微镜等用于精确观测的仪器。通常一个领域有固有技术无法解决的需求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新技术。图像识别技术也是如此,此技术的产生就是为了让计算机代替人类去处理大量的物理信息,解决人类无法识别或者识别率特别低的信息。 图像识别技术原理 其实,图像识别技术背后的原理并不是很难,只是其要处理的信息比较繁琐。计算机的任何处理技术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都是学者们从生活实践中得到启发而利用程序将其模拟实现的。计算机的图像识别技术和人类的图像识别在原理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机器缺少人类在感觉与视觉差上的影响罢了。人类的图像识别也不单单是凭借整个图像存储在脑海中的记忆来识别的,我们识别图像都是依靠图像所具有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的应用围变得越来越广,而模式识别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方向。在介绍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对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论述。模式识别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模式识别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模式识别与统计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控制论等都有关系。它与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的研究有交叉关系。模式识别的发展潜力巨大。 关键词:模式识别;数字识别;人脸识别中图分类号;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es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ecome more and more widely. Pattern recognition,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 the introduc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related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pattern recognition applications were discussed.Pattern recognition is a basic human intelligence, the emergence of the 20th century, 40 years of computer and the ri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1950s, 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statistics, psychology,

人工智能中的模式识别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摘要: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模式识别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模式识别与统计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控制论等都有关系。它与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的研究有交叉关系。模式识别的发展潜力巨大。 关键词: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方法模式识别的应用模式识别的发展潜力 正文: 模式识别的定义是借助计算机,就人类对外部世界某一特定环境中的客体、过程和现象的识别功能(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判断等)进行自动模拟的科学技术。随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当然也希望能用计算机来代替或扩展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计算机)模式识别在20世纪60年代初迅速发展并成为一门新学科。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 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式识别又常称作模式分类,从处理问题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角度,模式识别分为有监督的分类(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和无监督的分类(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两种。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各实验样本所属的类别是否预先已知。一般说来,有监督的分类往往需要提供大量已知类别的样本,但在实际问题中,这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研究无监督的分类就变得十分有必要了。 此外,模式还可分成抽象的和具体的两种形式。前者如意识、思想、议论等,属于概念识别研究的范畴,是人工智能的另一研究分支。我们所指的模式识别主要是对语音波形、地震波、心电图、脑电图、图片、照片、文字、符号、生物传感器等对象的具体模式进行辨识和分类。 模式识别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研究生物体(包括人)是如何感知对象的,属于认识科学的范畴,二是在给定的任务下,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 模式识别与很多学科都有联系,它与统计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控制论等都有关系。它与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的研究有交叉关系。例如自适应或自组织的模式识别系统包含了人工智能的学习机制;人工智能研究的景物理解、自然语言理解也包含模式识别问题。又如模式识别中的预处理和特征抽取环节应用图像处理的技术;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分析也应用模式识别的技术。 模式识别的方法主要有决策理论方法和句法方法,模式识别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如果被识别的对象极为复杂,而且包含丰富的结构信息,一般采用句法方法;被识别对象不很复杂或不含明显的结构信息,一般采用决策理论方法。这两种方法不能截然分开,在句法方法中,基元本身就是用决策理论方法抽取的。在应用中,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分别施加于不同的层次,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模式识别的应用非常广泛,比较典型的有:1 文字识别:在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将文字方便、快速地输入到计算机中已成为影响人机接口效率的一个重要瓶颈,也关系到计算机能否真正在我过得到普及的应用。

人工智能的模式识别与机器视觉

人工智能的模式识别与机器视觉 模式识别 “模式”(Panern)一词的本意是括完整天缺的供模仿的标本或标识。模式识别就是识别出给定物体所模仿的标本或标识。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使一个计算机系统具有模拟人类通过感官接受外界信息、识别和理解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 模式识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分支,它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发展。在二维的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识别方而,已取得许多成果。三维景物和活动目标的识别和分析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语音的识别和合成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技术在手写字符的识别、汽车牌照的识别、指纹识别、语音识别等方面已经有许多成功的应用。模式识别技术是智能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研究的十分重要的基础 机器视觉 实验表明,人类接受外界信息的80%以上来自视觉,10%左右来自听觉,其余来自嗅觉、味觉及触觉。在机器视觉方面,只要给计算机系统装上电视摄像输入装置就可以“看见”周围的东西。但是,视觉是一种感知,机器视觉的感知过程包含一系列的处理过程,例如,一个可见的景物由传感器编码输入,表示成一个灰度数值矩阵;图像的灰度数值由图像检测器进行处理,检测器检测出图像的主要成分,如组成景物的线段、简单曲线和角度等;这些成分又校处理,以便根据景物的表面特征和形状特征来推断有关景物的特征信息;最终目标是利用某个适当的模型来表示该景物。 视觉感知问题的要点是形成一个精练的表示来取代极其庞大的未经加工的输入情息,把庞大的视觉输人信息转化为一种易于处理和有感知意义的描述。 机器视觉可分为低层视觉和高后视觉两个层次,低层视觉主要是对视觉团像执行预处理,例如,边缘检测、运动目标检测、纹理分析等,另外还有立体造型、曲面色彩等,其目的是使对象凸现出来,这时还谈不上对它的理解。高层视觉主要是理解对象,显然,实现高层视觉需要掌捏与对象相关的知识。 机器视觉的前沿研究课题包括:实时图像的并行处理,实时图像的压缩、传输与复原,三绍景物的建模识别,动态和时变视觉等。 人娄的钉能活动过程主要是一个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过程,知识是智能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机具有钉能,能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就必须使它具有知识。把人类拥有的知识采用适当的模式表示出来以便存储到计算机中,这就是知识表示要解决的问题。知识表示是对知识的一种描述,或者说是一组约定,是一种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用于描述知识的数据结构,对知识进行表木就是把知识表示咸便于计算机存储和利用的菜种数据结构。知识表示方法给出的知识表示形式称为知识表示程式,知识表示模式分为外部表示模式和内部表示模式两个层次。知识外部表示模式是与软件开发的工具、运行的软件平台无关的知识表示的形式化描述。知

Fisher线性判别分析实验(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原理实验1)

实验1 Fisher 线性判别分析实验 一、摘要 Fisher 线性判别分析的基本思想:通过寻找一个投影方向(线性变换,线性组合),将高维问题降低到一维问题来解决,并且要求变换后的一维数据具有如下性质:同类样本尽可能聚集在一起,不同类的样本尽可能地远。 Fisher 线性判别分析,就是通过给定的训练数据,确定投影方向W 和阈值y0,即确定线性判别函数,然后根据这个线性判别函数,对测试数据进行测试,得到测试数据的类别。 二、算法的基本原理及流程图 1 基本原理 (1)W 的确定 各类样本均值向量mi 样本类内离散度矩阵i S 和总类内离散度矩阵 w S [ 12w S S S =+ 样本类间离散度矩阵b S 在投影后的一维空间中,各类样本均值T i i m '= W m 。样本类内离散度和总类内离散度 T T i i w w S ' = W S W S ' = W S W 。样本类间离散度T b b S ' = W S W 。 Fisher 准则函数满足两个性质: ·投影后,各类样本内部尽可能密集,即总类内离散度越小越好。 ·投影后,各类样本尽可能离得远,即样本类间离散度越大越好。 根据这个性质确定准则函数,根据使准则函数取得最大值,可求出W : -1w 12W = S (m - m ) 。 (2)阈值的确定 实验中采取的方法:012y = (m ' + m ') / 2。 \ T x S (x m )(x m ), 1,2 i i i i X i ∈= --=∑T 1212S (m m )(m m )b =--

(3)Fisher线性判别的决策规则 对于某一个未知类别的样本向量x,如果y=W T·x>y0,则x∈w1;否则x∈w2。 2 流程图 方差标准化(归一化处理) 一个样本集中,某一个特征的均值与方差为: 归一化: 三、实验要求 寻找数据进行实验,并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模式识别人工智能论文

浅谈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的应用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的拓宽,我们对于计算机具有更加有效的感知“能力”,诸如对声音、文字、图像、温度以及震动等外界信息,这样就可以依靠计算机来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数字化改造。但是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当前的计算机都无法直接感知这些信息,而只能通过人在键盘、鼠标等外设上的操作才能感知外部信息。虽然摄像仪、图文扫描仪和话筒等相关设备已经部分的解决了非电信号的转换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识别技术不高,不能确保计算机真正的感知所采录的究竟是什么信息。这直接使得计算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低下,成为计算机应用发展的瓶颈。这时,能够提高计算机外部感知能力的学科——模式识别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了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工智能中所提到的模式识别是指采用计算机来代替人类或者是帮助人类来感知外部信息,可以说是一种对人类感知能力的一种仿真模拟。近年来电子产品中也加入了诸多此类的功能:如手机中的指纹识别解锁功能;眼球识别解锁技术;手势拍照功能亦或是机场先进的人耳识别技术等等。这些功能看起来纷繁复杂,但如果需要一个概括的话,可以说这都是模式识别技术给现代生活带来的福分。它探讨的是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的建立,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模拟人类感官对外界信息的识别和感知,从而将非电信号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电信号。 二、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 (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相对与人的自然智能而言的,它是指采用人工的方法及技术,对人工智能进行模仿、延伸及扩展,进而实现“机器思维”式的人工智能。简而言之,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具有智能行为的计算模型,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具有感知、推理、学习和联想,甚至是决策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快速的解决一些需要专业人才能解决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讲,人工智能是一种对人类思维及信息处理过程的模拟和仿真。 (二)模式识别。模式识别,即通过计算机采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及判读,实现人工智能。在这里,我们将周围的环境及客体统统都称之为“模式”,即计算机需要对其周围所有的相关信息进行识别和感知,进而进行信息的处理。在人工智能开发,即智能机器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采用计算机来实现模式(包括文字、声音、人物和物体等)的自动识别,其在实现智能的过程中也给人类对自身智能的认识提供了一个途径。在模式识别的过程中,信息处理实际上是机器对周围环境及客体的识别过程,是对人参与智能识别的一个仿真。相对于人而言,光学信息及声学信息是两个重要的信息识别来源和方式,它同时也是人工智能机器在模式识别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途径。在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光学字符识别系统以及语音识别系统等。 在这里的模式识别,我们可以将之理解成为:根据识别对象具有特征的观察值来将其进行分类的一个过程。采用计算机来进行模式识别,是在上世纪60年

人工智能 多种模式识别的调研报告

郑州科技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多种模式识别的调研报告 姓名闫永光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201115025 指导教师 郑州科技学院信息工程系 二○一四年六月

摘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而模式识别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方向。在介绍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对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论述。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模式识别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模式识别与统计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控制论等都有关系。它与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的研究有交叉关系。模式识别的发展潜力巨大。 关键词: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多种模式识别的应用;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潜力

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的拓宽,我们对于计算机具有更加有效的感知“能力”,诸如对声音、文字、图像、温度以及震动等外界信息,这样就可以依靠计算机来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数字化改造。但是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当前的计算机都无法直接感知这些信息,而只能通过人在键盘、鼠标等外设上的操作才能感知外部信息。虽然摄像仪、图文扫描仪和话筒等相关设备已经部分的解决了非电信号的转换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识别技术不高,不能确保计算机真正的感知所采录的究竟是什么信息。这直接使得计算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低下,成为计算机应用发展的瓶颈。这时,能够提高计算机外部感知能力的学科——模式识别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工智能中所提到的模式识别是指采用计算机来代替人类或者是帮助人类来感知外部信息,可以说是一种对人类感知能力的一种仿真模拟。它探讨的是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的建立,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模拟人类感官对外界信息的识别和感知 1、模式识别 什么是模式和模式识别? 模式可分成抽象的和具体的两种形式。前者如意识、思想、议论等,属于概念识别研究的范畴,是人工智能的另一研究分支。我们所指的模式识别主要是对语音波形、地震波、心电图、脑电图、图片、照片、文字、符号、生物传感器等对象的具体模式进行辨识和分类。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式识别又常称作模式分类,从处理问题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角度,模式识别分为有监督的分类(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和无监督的分类(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两种。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各实验样本所属的类别是否预先已知。一般说来,有监督的分类往往需要提供大量已知类别的样本,但在实际问题中,这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研究无监督的分类就变得十分有必要了。

人工智能学习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人工智能学习研究的现状 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经过了几个阶段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知识工程、机器人等领域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但是离真正意义上的的人类智能还相差甚远。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尤其是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应用,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也给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加广泛的舞台。本文强调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作为信息技术的先导,人工智能学习在人工智能科学领域中是一个着非常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要在学科交叉研究中实现人工智能学习的发展与创新,就要关注认知科学、脑科学、生物智能、物理学、复杂网络、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之间的交叉渗透点,尤其是重视认知物理学的研究。自然语言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载体,是人工智能学习研究知识表示无法回避的直接对象,要对语言中的概念建立起能够定量表示的不确定性转换模型,发展不确定性人工智能;要利用现实生活中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模型和无尺度特性,把网络拓扑作为知识表示的一种新方法,研究网络拓扑的演化与网络动力学行为,研究网络化了的智

能,从而适应信息时代数据挖掘的普遍要求,迎接人工智能学习与应用领域新的辉煌。 1.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形式与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变的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且人工智能在制造中的运用以成为实现制造的知识化、自动化、柔性化以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响应的关键。 人工智能已对现实社会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而且其作用已在各领域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计算机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加突出,可以说,哪里有计算机应用,哪里就在应用人工智能;哪里需要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哪里就在应用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目前,人工智能应用的主要领域,也就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人类智能的机理以及如何用机器模拟人的智能的学科。从后一种意义上讲,人工智能又被称为“机器智能”或“智能模拟”。人工智能是在现代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它一方面成为人类智能的延长,另一方面又为探讨人类智能机理提供了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学习机制的研究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项核心课题。它是智能系统具有适应性与性能自完善功能的基础。学习过程具

人工智能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人工智能期末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xx学校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人工智能》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开卷出卷教师: 考试专业:考试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是在(D )年 2. 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的两个最重要最广泛领域为:B A.专家系统、自动规划 B. 专家系统、机器学习 C. 机器学习、智能控制 D. 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 3. 下列不是知识表示法的是 A 。 A:计算机表示法B:“与/或”图表示法 C:状态空间表示法D:产生式规则表示法 4. 下列关于不确定性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C 。 A:不确定性知识是不可以精确表示的 B:专家知识通常属于不确定性知识 C:不确定性知识是经过处理过的知识 D:不确定性知识的事实与结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是”或“不是”。 5. 下图是一个迷宫,S0是入口,S g是出口,把入口作为初始节点,出口作为目标节点,通道作为分支,画出从入口S0出发,寻找出口Sg的状态树。根据深度优先搜索方法搜索的路径是 C 。 A:s0-s4-s5-s6-s9-sg B:s0-s4-s1-s2-s3-s6-s9-sg C:s0-s4-s1-s2-s3-s5-s6-s8-s9-sg D:s0-s4-s7-s5-s6-s9-sg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有三家:符号主义、进化主义和连接主义。 2. 问题的状态空间包含三种说明的集合,初始状态集合S、操作符集合F以及目标状态集合G 。 3、启发式搜索中,利用一些线索来帮助足迹选择搜索方向,这些线索称为启发式(Heuristic)信息。

人工智能论文

湖南理工学院 人工智能课程论文 题目:模式识别及人工神经网络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课程论文成绩: 指导教师: 2016年 6 月 26 日 模式识别及人工神经网络 摘要:人工神经网络是指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运用大量的处理部件,由人工方式建立起来的网络系统。该文首先介绍了神经网络研究动向,然后介绍了近年来几种新型神经网络的基本模型及典型应用,包括模糊神经网络、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的结合、进化神经网络、混沌神经网络和神经网络与小波分析的结合。最后,根据这几种新型神经网络的特点, 展望了它们今后的发展前景。[2] 关键词:模糊神经网络;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的结合;进化神经网络;混沌神经网络;神经网络与小波分析。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bstrac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is the system that simulates the human brain’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uses a large number of processing elements, and is manually established by the network system.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trends of the neural network, and then introduces several new basic models of neural networks and typical applications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of fuzzy neural network, the combine of neural network and genetic algorithm, evolutionary neural networks, chaotic neural networks and the combine of neural networks and wavelet analysis. Finally, their future prospects are predict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new neural networks in the paper. Key words: Fuzzy neural network; Neural network and genetic algorithm; Evolutionary neural networks; Chaotic neural networks; Neural networks and wavelet analysis 1 什么是人工神经网络? 所谓人工神经网络就是模仿生物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而构成的一种信息系统计算机,人士地球上具有最高智慧的动物,而人的指均来自大脑,人类靠大脑进行思考,联想,记忆和推理判断等,这些功能是任何被称为“电脑”的一般计算机所无法取代的,长期以来,许多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人脑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探讨和研究,并试图建立模拟人脑的计算机,虽然到目前对大脑的内部工作机理还不是完全清楚,但对其结构有所了解。粗略地讲,大脑是由大量神经细胞或者神经元组成的,每个神经元可看作是一个小的处理单元,这些神经元按某种方式连接起来,形成大脑内部的生理神经元网络。这种神经元网络中各神经元之间联结的强弱,按外部的激励信号做自适应变化,而每个神经元又随着所接收到的多个信号的综合大小而呈现兴奋或抑制状态。 1.1 人工智能网络的发展 (1)初期(萌发)期---MP模型的提出和人工升级网络的兴起 --1943年,美国神经生理学家Warren Mcculloch和数学家Walter Pitts 合写了一篇关于神经元如何工作的开拓性文章:“A Logical Calculus of Ideas Immanent in Nervous Activity”。该文指出,脑细胞的活动就像各种逻辑运算。

模式识别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模式识别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综述了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特征提取、主要的识别方法(统计决策法、句法识别、模糊识别、神经网络)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近年来模式识别的新进展——支持向量机与仿生模式识别做了分析和总结,最后讨论了模式识别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特征提取;识别方法

模式识别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模式识别在60年代初迅速发展成一门学科。它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很多学科和领域中得到广泛的重视,推动了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扩大了计算机应用的可能性。图像处理就是模式识别方法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广泛应用的文字识别( MNO)就是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的一个典型应用。 1.模式识别的基本框架 模式识别在不同的文献中给出的定义不同。一般认为,模式是通过对具体的事物进行观测所得到的具有时间与空间分布的信息,模式所属的类别或同一类中模式的总体称为模式类,其中个别具体的模式往往称为样本。模式识别就是研究通过计算机自动地(或者人为进行少量干预)将待识别的模式分配到各个模式类中的技术。模式识别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根据有无标准样本,模式识别可分为监督识别方法和非监督识别方法。监督识别方法是在已知训练样本所属类别的条件下设计分类器,通过该分类器对待识样本进行识别的方法。如图1,标准样本集中的样本经过预处理、选择与提取特征后设计分类器,分类器的性能与样本集的大小、分布等有关。待检样本经过预处理、选择与提取特征后进入分类器,得到分类结果或识别结果。非监督模式识别方法是在没有样本所属类别信息的情况下直接根据某种规则进行分类决策。应用于图像处理中的模式识别方法大多为有监督模式识别法,例如人脸检测、车牌识别等。无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主要用于图像分割、图像压缩、遥感图像的识别等。

模式识别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080303124-孙益兵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而模式识别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方向。在介绍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对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论述。 关键词:模式识别;数字识别;人脸识别中图分类号;区间值直觉模糊集,带参数区间值直觉模糊集,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的拓宽,我们对于计算机具有更加有效的感知“能力”,诸如对声音、文字、图像、温度以及震动等外界信息,这样就可以依靠计算机来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数字化改造。但是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当前的计算机都无法直接感知这些信息,而只能通过人在键盘、鼠标等外设上的操作才能感知外部信息。虽然摄像仪、图文扫描仪和话筒等相关设备已经部分的解决了非电信号的转换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识别技术不高,不能确保计算机真正的感知所采录的究竟是什么信息。这直接使得计算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低下,成为计算机应用发展的瓶颈。这时,能够提高计算机外部感知能力的学科——模式识别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工智能中所提到的模式识别是指采用计算机来代替人类或者是帮助人类来感知外部信息,可以说是一种对人类感知能力的一种仿真模拟。它探讨的是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的建立,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模拟人类感官对外界信息的识别和感知 1 模式识别相关理论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是相对与人的自然智能而言的,它是指采用人工的方法及技术,对人工智能进行模仿、延伸及扩展,进而实现“机器思维”式的人工智能。简而言之,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具有智能行为的计算模型,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具有感知、推理、学习和联想,甚至是决策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快速的解决一些需要专业人才能解决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讲,人工智能是一种对人类思维及信息处理过程的模拟和仿真。 模式识别。模式识别,即通过计算机采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及U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一路走来 0.引言: 我眼中的人工智能 第一次接触“人工智能”这个词汇是,几年前看了斯皮尔伯格的同名电影,影片中机器人制造技术已经高度发达,先进的机器人不但拥有可以乱真的人类外表,还能感知自身的存在,那个叫做大卫的智能机器人所有的程序就是爱,令人感动不已。1999年的《黑客帝国》与2003年它的第二集《重装上阵》都描述了机器人奴役人类的故事。影片中计算机把人类当作电池蓄养起来,提供给主机作为能源使用。这些电影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工智能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三大尖端技术之一。没想到我在研究生阶段就可以接触到。 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是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好处。无论是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还是自然语言处理甚至是专家系统都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 人工智能:过去 英国科学家图灵于1936 年提出“理论计算机”模型,被称之为“图灵机”,创立了“自动机理论”。1950年,图灵发表了著名论文《计算机能思维吗?》,明确地提出了“机器能思维”的观点。在人工智能50 多年的历史中,先后出现了逻辑学派、控制论学派和仿生学派。符号主义方法以物理符号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为基础,联结主义方法和以人工神经网络和进化计算为核心,行为主义方法则侧重研究感知和行动之间的关系。这些理论和方法在模式识别、知识工程、专家系统、智能控制、数据挖掘、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伟大成就,极大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如,医学专家系统、多层前馈神经网络、IBM 的国际象棋机器人。 数学运算阶段 在以机械方式运行的计算器诞生百年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的发明,计算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子器件逐渐演变成为计算机的主体,而机械部件则渐渐处于从属位置。1906年美国人Lee De Forest发明电子管,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4年2月IBM公司成立,从此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司诞生;193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Alan M.Turing出版了他的论文,并提出了被后人称之为“图灵机”的数学模型;1941年Atanasoff和学生Berry 完成了能解线性代数方程的计算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原理 乔谊正教授 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年十二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Learning without thought means labor lost; thought without learning is perilous. - Confucius  知识有两种,其一是我们自己精通的问题,其二是我们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关于某问题的知识。 - 约翰逊Knowledge is of two kinds, we know a subject ourselves, or we know we can find information upon it. - Samuel Johnson  第三章统计模式识别方法 3.1 引言 n 判别域代数方程法只能适合具有确定性特征的分类问题。然而,非确定性特征的分类问题大量存在。例如,通过物理测量手段获得的数据,一般是具有统计特性的统计量。许多用来描述模式的特征,在本质上讲是非确定性的。 n 不同类别的边界存在相互交叠或覆盖,也是实际分类问题中经常碰到的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模式类别在特征空间中呈现空间密度分布的事实。 n 分类结果的可靠性或可信度,常常与模式类别的分布形式密切相关,所以,进一步考虑模式样本的总体分布特点,有助于对模式分类机制的深入了解。 n 统计分类法的发展正是为了解决上述判别域代数方程法不能解决的问题。3.1.1 模式识别的统计模型 n 随机模型是用来描述自然界中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有大量自然现象可以用概率与统计规律很好地加以描述。 n 考察例 1.1 中的身高和体重两个特征量。一方面,由于测量过程具有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用身高和体重描述男生和女生,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统计规律的描述。

模式识别中的人工智能

模式识别中的人工智能 前言 模式识别就是通过计算机用数学技术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这里,我们把环境与客体统称为“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有可能研究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用计算机实现模式(文、声音、人物、物体等)的自动识别,是开发智能机器的一个最关键的突破口,也为人类认识自身智能提供线索。信息处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形式是生命体对环境及客体的识别。对人类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对光学信息通过视觉器官来获得)和声学信息(通过听觉器官来获得)的识别。这是模式识别的两个重要方面。市场上可见到的代表性产品有光学字符识别系统,语音识别系统等。所谓模式识别,可以理解为根据识别对象特征的观察值将其分到某个类别中的过程。利用计算机进行模式识别在20世纪60年代初迅速发展并成为一门新学科。模式识别的方法有很多,人工智能只是其中的一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的研究更多的是结合具体领域进行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自动定理证明,自动程序设计,机器人学,博弈,智能决定支持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 正文 人工智能的最根本目的还是要模拟人类的思维。思维科学是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钱学森将它划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部分,人工智能属于工程技术范畴。人工智能研究中逻辑学派和心理学派之争,有时似使人感到迷惘而莫知所从,但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无非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关系问题,两者都属于思维科学的基础科学。抽象思维的不足在于缺乏结构的综合能力。只有形象思维才能综合出新的结构。这也许就是创造和学习最终必须具有形象思维的原因。其核心思想是称为认知主义的思想,其中一个中心命题是智能行为可以由内在的“认知过程”即理性的思维过程来解释。因而,一个很自然的假设就是从与计算机相类比的心智模型出发来研究心智的工作原理,把认知过程理解为信息加工过程,把一切智能系统理解为物理符号系统。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大致分为以下5种:问题求解;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信息检索技术;专家系统。计算机硬件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急切地要求计算机能更有效地感知诸如声音、文字、图象、温度、震动等等信息资料,模式识别便得到迅速发展。”模式”(Pattem)一词的本意是指完美无缺的供模仿的一些标本。模式识别就是指识别出给定物体所模仿的标本。人工智能所研究的模式识别是指用计算机代替人类或帮助人类感知模式,是对人类感知外界功能的模拟,研究的是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也就是使一个计算机系统具有模拟人类通过感官接受外界信息、识别和理解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 模式识别就是通过计算机用数学技术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这里,我们把环境与客体统称为。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有可能研究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用计算机实现模式(文字,声音、人物、物体等)的自动识别,是开发智能机器的一个最关键的突破口,也为人类认识自身智能提供线索。信息处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形式是生命体对环境及客体的识别。对人类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对光学信息(通过视觉器官来获得)和声学信息(通过听觉器官来获得)的识别。这是模式识别的两个重要方面。市场上可见到的代表性产品有光学字符识别系统(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语音识别系统等。计算机识别的显著特点是速度快,准确性和效率高。识别过程与人类的学习过程相似。以“汉字识别”为例:首先将汉字图象进行处理,抽取主要表达特征并将其特征与汉字的代码存在计算机中。就象把老师教我们这个字叫什么,如何写的知识记忆在大脑中。这一过程叫做“训练”。识别过程就是将输入的汉字图像经处理后与计算机中所保存的全部汉字进行比较,找出最相近的字作为识别结果,这一过程叫做。匹配”。 小结 人工智能这个学科定义从它存在至今,一支让无数为它着迷的科学家孜孜不倦的疯狂探索。但是,智能毕竟是智能,智能本身意味着复杂,是很多复杂学科的融合,是人类尖端文明的浓缩,如果我们能创造智能,那我们也可创造一个新世界,这个新世界的规模和文明程度是和人类文明成正比的,甚至更加优越。 但是,以上是他的美好未来,目前,我们对他的研究和认识还陷于一篇混沌之中,没有任何较大的成绩。由于人工智能是一个边缘学科,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一个模糊学科,是哲学、数学、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生物学、遗传学、脑学、思维学等众多学科的混血儿。它的研究队伍由未自不同领域的学者组成,各自从事着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他们对人工智能是什么有不同的认识。所以,要想在他们之间找出一个什么是人工智能的共同的看法还是有一定的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