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一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模式与指导内容

O一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模式与指导内容
O一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模式与指导内容

O一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模式与指导内容

各区域甚至各社区在0—3岁婴幼儿教养上存在不同的问题与需求,具体表现为地域特点不同,父母文化背景不同,带教主体不同,对婴幼儿的教养理念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等,由此对科学育儿指导的需求也不同。随着早教指导服务的推广,家长与看护人员的参与面越来越广,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在人员上,有父母自己带养的,也有祖辈或保姆带养的;有学历文化层次高、海外留学归来的家长,也有尚须解决生计问题的流动人口家长。在时间上,有希望双休日带孩子参与活动的,也有希望在平时随时可带孩子参加活动、接受指导的。在形式上,有希望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孩子适应群体环境,增加社会交往的,也有希望指导人员上门服务,进行个别指导的;有的家长希望指导人员多传授些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知识和技能,也有的家长希望多与和自己孩子同龄的孩子家长交流育儿的经验与体会。在内容上,更是由于孩子年龄不同,育儿中碰到的问题不同,家长的需求各不相同。于是,确立服务意识,发挥家长或看护人员的主体作用,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服务,提高受指导率,就成为研究不同早教指导模式的出发点。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指导对象从偏重婴幼儿到侧重家长,指导形式从传授为主到关注与家长及看护人员的互动的过程,指导模式上更注重适合社区的特点,更有针对性。

1.组合式早教指导方式的实践

面向家庭的早教指导最初采用的是亲子学苑的方式,由家长在双休日带着孩子来到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家长的出发点是让孩子有更多与同伴交往的环境;指导人员出于学前教育的本能,更多地将目光转向孩子,对家长或看护人员以讲座或咨询方式予以指导。随着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实验区根据家长的需求创造了多种新的指导方式,并从提高指导的实效性出发,侧重于对家长和看护人员进行指导,让家长和看护人员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科学育儿。多种早教指导方式又可归纳为两种:传授式和互动式。

传授式有父母学校、亲子学苑、资料宣传等。父母学校是学前教育机构用系列讲座的方式向家长宣传、讲解科学育儿的知识。亲子学苑是在双休日,由家长带孩子到社区内的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工作人员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在游戏中增进亲子情感,促进孩子发展。资料宣传是将早期教养的知识和信息印成宣传品或小报,免费送上门,进行科学育儿的宣传。

互动式有送教上门、妈妈育儿沙龙、辨析式讨论、社区儿童活动中心、专家咨询、网上查询、热线电话等。送教上门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定期上门,一般为每周一次,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发展中的问题,观察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传递育儿的知识和亲子游戏等,由于孩子在不断成长,家长所碰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这种相互探讨研究能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妈妈育儿沙龙是学前教育机构提供场地,让年龄相仿孩子的妈妈带孩子一起座谈,互相交流育儿的经验,这种形式最适合l岁以内婴儿的妈妈,小年龄儿童正处变化迅速的时期,座谈形式很符合妈妈希望在与年龄相仿孩子的比较中了解自己孩子发展情况的心理,而且年龄相仿的婴幼儿家长在教养上碰到的问题较为接近,妈妈有共同语言。辨析式讨论是学前教育工作人员把育儿中遇到的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让

大家来讨论,家长可以讲各自的观点和看法,由他们自己进行辨析,采用自己认为适合的观点和方法。社区儿童活动中心是在小区内的会所或活动场地提供婴幼儿活动的设施设备,定期由学前教育工作者进行组织和指导,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儿童活动中心游戏,在中心内学前教育工作者与孩子和家长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孩子之间、家长之间等都得到交流与沟通。专家咨询、网上查询与热线电话都是早教指导机构聘请有经验的儿童保健、儿童营养、早期教养方面的专家或有经验的指导人员有针对性地回答和指导家长的育儿问题,只不过在形式上有所不同:

有的是面对面地解答;有的是用E-mail或网上论坛方式予以解答,然后将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与解答公布在网上,家长可通过网上查询获得答案;有的是通过专家轮流值班,以电话方式回答家长的疑问。

上述传授式的指导方式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向婴幼儿家长宣传、指导科学育儿的内容、方法,帮助解决育儿过程中的困惑。这种方法提供的内容具有普遍指导的意义,知识较为系统,易于组织,但家长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并没有直接切入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互动式的指导方式提供咨询、帮助,优点是有感性认识,操作性强,能调动双方的积极性,能帮助家长解决个性问题。缺点是科学育儿的知识不系统,不能防患于为然,组织也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工作中,传授式和互动式结合有利于激发家长和看护人员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水平。因此,我们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发展的需要,制订了组合式的系列指导活动方案,供家长和看护人员选择,受到家长和看护人员的欢迎。如徐汇区通过研究实践,形成12套适合0~3岁婴幼儿及家长的早期教养服务方案,以各种服务方式、各种教育特色向社会开放,为家长提供更多的选择。

2.多样化早教模式的探索

普及性的早教指导使我们更多地考虑社区的特点,利用社区的有利条件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1)适合社区特点的早教服务模式对特点较为明显的街道或乡镇,早教指导服务模式就有了社区的特点。

①利用社会教育场所开展早教指导。在一些重视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街道和乡镇,社区内已建立了一定的成人教育基地,如市民学校、社区教育学院或村综合活动中心,早期教养指导便成为教育的一部分内容,如市民学校的“育儿教室”,就是充分利用市民学校的地域优势、人员优势、功能优势、管理优势,由托幼园所的教师、市民学校的教师和社区志愿者组成指导者队伍,每周一次提供图书阅览、影音放映、个别咨询、幼儿游戏等服务,每月一次组织家长及看护人员举办专题讲座、育儿沙龙、专家答疑、亲子游戏等活动。

②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开展早教指导。在农村,我们充分考虑交通以及祖辈带养等因素,使早教指导服务深入社区,与风俗习惯结合起来,深受家长及看护人员的欢迎。如“社区健身广场亲子指导角”,利用的是祖辈喜欢带孙辈集聚于小区内的健身广场的特点,开展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成立0—3岁婴幼儿祖辈家长委员会,听取意见,了解需求,按婴幼儿的年龄段组织活动,按季节在不同的时间段组织活动,这些活动有专题

指导,也有谈天说地、祖孙游戏等。又如“阿婆茶”,那是在远郊青浦农村妇女空闲时间的社交活动方式,她们集聚在某一家庭,边带孩子边喝茶聊天,指导人员就利用这一社交场合,与她们共同讨论、交流教养孩子的内容和方法等。

③结合人群特点开展早教指导。不同的社区在婴幼儿带养者的主体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有全职妈妈自己带养的,有保姆带养的,也有是祖辈带养的。在对婴幼儿的教养上,问题不一样,需求也不相同。全职妈妈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从书本上获取的育儿知识多,焦虑也多。我们组织“妈妈育儿沙龙”活动,让孩子年龄相仿的妈妈聚在一起,围绕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互相交流,指导人员作适时指导。其优点是发挥了教养者的主体作用,指导内容也有针对性、及时性,容易为大家所接受。“祖辈聊天吧”与“妈妈育儿沙龙”有些类似,只是在内容上更适合祖辈带养的需求。

我们分析祖辈带养具有一种补偿心理,一般方式较为传统,以养为主,容易溺爱孩子,也容易与孩子的父母产生育儿代沟,在指导内容上较多地从先进教育理念、科学育儿的知识上作宣传,并多编一些现代教育理念下的祖孙游戏,丰富日常带养活动。“保姆培训班”针对外来保姆,对一些保姆不拘仪表、不注意卫生、语言粗俗等特点,培训侧重于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相应日常生活策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营养膳食、常见病预防等内容,通过系列讲座、小品表演、现身说法、讨论交流、智力竞赛等方法,由浅入深地转变保姆的教养观念、态度和行为。通过培训,发给保姆培训合格证,这一做法受到保姆与要幼儿家庭的欢迎和支持。

④结合地域特点开展早教指导。有些社区地域分布广,婴幼儿的家庭居住地较为分散,特别是农村,让散居婴幼儿到托幼园所参加活动,路远不方便,“快乐大篷车”送教下乡、下社区就这样出现了。在妇联干部摸底的基础上,确定送教下乡、下社区的点,确定提供指导服务的时间,由妇联干部通知到婴幼儿家庭。届时指导人员借用社区中的车辆,或自己骑车带上婴幼儿的教玩具以及指导资料下乡或下社区。

一般情况下,指导人员会有两人以上,一方面可组织婴幼儿开展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方便开展面向家长及看护人员的讲座、咨询等指导服务。

(2)适合个性化需求的早教服务模式

面对家长的不同服务需求,早教指导机构还提供了一种有选择的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服务,供家长挑选。在早教指导机构所提供的早教服务有多种形式,有双休日的早教指导服务,有周一到周五每天来园的亲子游戏,也有定期预约的上门指导。如卢湾区早教指导中心提供的早教指导服务分A、B、C、D四种套餐,有的是天天可以来中心参加活动,有的是参加一个专题的几次活动,有的是来中心一对一指导,也有的是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干预性指导等,家长可进行选择。对于选择进行一对一指导服务的,家长或看护人员可以根据指导人员的胸牌,得到适合其孩子月龄的指导。

上海市实验幼儿园提供的是预约的个别指导服务,几年的实践,使得她们对家长的心理和孩子的发展特点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她们编写了《上门服务指导手册》,对指导人员的形象、专业素质提出了要求。还建立了指导服务的反馈机制,对家长接受指导的满意情况进行了解,同时也了解家长在孩子发展的不同阶段关注的重点和育儿中存在的问题。服务的对象是从3个月龄到18个月龄的婴幼儿,每月上门4次,每次指导由

两位在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上门个别指导的最大优势是能针对每个婴幼儿的不同发育、发展特点进行指导。教师为每个婴幼儿建立了《宝宝成长记录手册》,每次上门都针对婴幼儿的发展情况预设指导方案,上门时根据婴幼儿发展情况作及时调整。指导内容涉及保健护理,如家居环境创设、婴幼儿发展规律、一日生活安排、安全卫生常识;涉及营养,如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奶瓶餐具消毒;涉及早期教养,如玩具选择、肢体动作训练、婴儿学语、亲子关系。三年来,该园已经为153户家庭提供服务,深受家长欢迎。在所属的社区内,从原来的只有10%的家庭表示愿意接受这种服务,到现在有82%的家庭愿意接受这种服务,出瑰供不应求的状况。这种预约的个别指导服务在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起一座育儿的信任之桥。

早教指导中心和早教指导站还采用语言训练、听力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免费提供助听器、推荐至有关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等办法,定期对有特殊需要的婴幼儿实施康复指导。

(3)基于媒体网络的早教指导服务

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的普及还须建立推广机制,使早期教养的重要性、早期教养的正确理念、早期教养的内容和方法等能得到广泛宣传。我们借助现有的社区宣传网络,如拉线广播、社区宣传栏、社区小报和区域有线电视等开展广泛宣传;借助市场机制,编写周期性的报刊《03母婴生活》;利用信息网络开设"03早教”专栏,构建免费宣传、指导的平台。

拉线广播、社区宣传栏、社区小报和区域有线电视是通过区、街道、乡镇政府的支持实现的,由于科学育儿成为创立学习型社区: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儿童发展纲要计划的组成部分,在有些区,科学育儿指导成为基层社区工作考核的一部分,一些社区原有的宣传途径被很好地利用,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深入到社区每个角落,成为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的有效手段。

《03母婴生活》是在“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研究过程中诞生的一份免费取阅的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的资料。它集聚上海市最权威的早教专家和医学工作者,向年轻的父母以及看护人员提供与育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正确育儿理念,以及医护、营养、健康、游戏、娱乐等方面的最新信息和建议,反映全市各区县早期教养指导信息,为家长及看护人员提供交流的平台。《03母婴生活》为每月一期,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托幼》编辑部主办,得到商业广告的经费支持,区县早期教养指导中心参与,并通过区县早期教养指导网络发放、医院儿科就诊处自由取阅或免费订阅等方式流通到婴幼儿的家庭,成为普及婴幼儿科学教养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上海学前教育网”是学前教育的专业网站,它迎合了年轻父母爱上网寻求知识支助的特点,开设了"03早教”栏目,内容涉及从两人世界开始到3岁幼儿的全程育婴指导,具体介绍了婴幼儿保健护理、求医问药、饮食营养、情绪情感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也包括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干预指导。网上还介绍了各区县O~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中心的地址、服务项目和内容,公布组织开展的各类科学育儿指导活动和亲子活动,并设立专题性的“育儿论坛”和“育儿咨询”,为0—3岁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员提供了科学育儿的指南。该栏目深受家长的欢迎,上网访问量以平均每月256%的幅度在上升,

2005年上网访问人次达176.59万。网上论坛和咨询使我们了解了家长在孩子不同发展阶段上育儿的困惑,我们在梳理了家长的无数条咨询问题和专家的回答的基础上,编写了《当宝宝……的时候——0-3岁育儿问答》一书,方便家长和看护人员解惑。

3.科学、适宜的早教指导内容的研究

对婴幼儿的早教指导内容的研究建立在集体性教养机构对婴幼儿教养特点的研究与把握的基础上。在研究初期,我们对本市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的托儿所的教养实践作了梳理和总结。让婴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在宽松的氛围里,“开心、开口、开窍”,成为婴幼儿教养的目标。以后,我们确定了20多所有研究能力的幼儿园,开始了婴幼儿集体教养与散居指导的实践、研究,对婴幼儿的发展规律与教养特点作了重点的、专题性的研究,包括科学的婴幼儿发展的涵义,具体研究婴幼儿认知的发展、婴幼儿语言的发展、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婴幼儿情感的发展、婴幼儿艺术的发展、婴幼儿养育和养成方面的教育等;适宜的婴幼儿教育的涵义,包括最优化的环境创设、合理鹧作息安排、科学的计划记录、有趣的教玩具与活动的设计与应用、健康的保育工作、有效的家园合作、优秀的教养人员、多样化的散居儿指导等。积极探索潜能开发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充分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关系、自然发展与训练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刺激过度、过早与刺激缺失、缺少的关系,婴幼儿教育与婴幼儿养育的关系,机构内教育与机构外教育的关系等,为科学育儿提供操作依据。

20多所托幼园所结合园所实际情况和先前的研究基础,各自确定了研究的重点,并制订了研究的方案。在研究中,突出对象的年龄特点和科学性,在活动中观察孩子,在研究中掌握孩子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突出研究的真实性和实证性,在联动中了解家长,在研究中解决家长感到困惑的问题;突出教师的参与性和教师、专家的互动性,在活动中培训教师,在研究中提升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

在研究中,研究组成员轮流在各实验园进行了一系列现场观察、交流与专题研讨,一起分析婴幼儿的行为,了解婴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索婴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我们集合了群体的智慧,编制了“婴幼儿行为观察卡”,迈开了科学探索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第一步。“观察卡”以小卡片形式出现,一面为适宜婴幼儿开展的活动设计以及教养提示;另一面为在这类活动中的观察要点提示,深受指导人员和家长的欢迎。我们又在环境创设、作息安排、计划记录、保育工作、活动设计、家园合作以及散居儿指导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的编制,并辅之以《0—3岁婴幼儿教养活动与案例》;出版了指导0。3岁婴幼儿教养活动的《我和宝宝一起念》、《我和宝宝一起玩》、《我和宝宝一起讲》系列丛书。提升了教师与指导人员的认识,探索了婴幼儿教养的规律,带动了全市0~3岁婴幼儿教养活动质量的提高。在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结合上海人托婴幼儿主体是2岁以上幼儿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在制定和颁布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中,提出了2—3岁幼儿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要求、教育策略等,这些都为婴幼儿的早期教养和家园衔接、托幼衔接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进入家庭的个案追踪研究成为研究婴幼儿个体发展特点以及向散居婴幼儿实施早期教养指导的重要依据。通过O~3岁婴幼儿个案的研究,研究者观察、记录其成长中

的片段,对其进行分析、判断,了解婴幼儿个体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顺序;同时从生态学、现象学的角度,分析婴幼儿成长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目标定位于关注育儿进程——通过观察,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发展进程把握了解;寻求育儿策略——对育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分析一切与研究对象有关的信息,包括婴幼儿家庭环境因素和人际关系等,寻求良策,帮助家长积累经验。

我们采用了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等方法,以选定的25名婴幼儿为样本进行系统的跟踪与观察,有的从出生起就系统地跟踪观察至3岁,也有的是在0~3岁的不同阶段,采用研究人员定期上门观察、与观察对象的照料者访谈、对照料者育儿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指导的工作模式进行研究。研究中,我们对现实生活中婴幼儿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婴幼儿发展的多样性、丰富性有了更为直接的理解,对婴幼儿学习能力、学习特点以及家长在婴幼儿学习中的作用有了更为贴切的感受,也从生态学、现象学的角度更好地诠释了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与他们所拥有的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对一个个案例的剖析,找出每个婴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采用个别化指导策略,帮助照料者指导婴幼儿成长、进步,从而力图总结出对不同阶段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员指导的重点和指导策略,使开展面向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指导工作更有针对性。

卢湾区充分发挥本区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先进理念及优势资源,开展区域性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研究,他们努力构建区域性互动联合一平行发现模式:由早教指导中心、区妇幼保健所、社区携手,在早期发现的操作层面和运作机制上进行联合,及时筛查、诊断。同时建立生态式教育干预系统,一方面强调生长环境对婴幼儿早期干预的影响,另一方面突出生态干预对婴幼儿平衡、和谐发展的影响,运用生态自然调控的基本方法,动态监控个体阶段早期干预的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与早教指导中心携手,为不同发展水平婴幼儿设计个别化的教养方案和补偿教育措施,提高婴幼儿个体教养的针对性和适切性。

我们在研究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时认识到,如何辨别婴幼儿发展的速度差异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需要让早教指导人员掌握的,编制婴幼儿发展异常的观察指标尤为重要。于是,我们收集了相关资料,集中了测量标准以及专家学者对发展异常婴幼儿描述的共同点,以指导人员平时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编制了《0—3岁婴幼儿发展障碍早期发现观察指标》,供指导人员在指导中及时发现发展异常的婴幼儿,提醒家长和看护人员及时带孩子去医疗部门检查、诊断、干预。

4.早期教养指导工作的成效

五年的实践与研究使区域推进早教指导工作初见成效,具体体现为婴幼儿受教育率和家长受教育率逐步提高。据2004年底的统计,7个实验区婴幼儿受教育人数共98740人,受教育率为66.13%(表5—1),与2001年相比,提高了近31个百分点。

7个实验区的家长和看护人员接受早教指导的人数达75 703人,受指导率为81.82%(表5—2)。没有参加实验的区县也积极参与到早教指导服务中,全市19个区县中4个区县的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员的受指导率为90%以上,2个区为80%,7个区为70%以上,2个区在60%以上,2个区在50%以上,2个区为40%左右。

表5—l O-3岁婴幼儿受教育率调查表

据我们对6个实验区的统计,共有1144名有特殊需求的婴幼儿,有5个区对所有有特殊需求的婴幼儿提供了服务,服务内容除对家长进行康复指导外,还对婴幼儿进行语言训练、听力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专项测评、免费为失去听力的特殊婴幼儿提供助听器等。五年中,7个实验区用于O一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工作的经费投入合计为7272.3万元,其中大部分为政府投入,占67.34%,家长缴费占30.57%,社会捐助占2.09%(表5—3)。

表5—3 O-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工作经费(万元)投入比例结构调查裹

O一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队伍建设

由于社区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是一项新生事物,且专业要求较高,指导人员队伍的建设成为开展研究与实践的基础工作。通过五年的研究实践,我们从无人到有人,从志愿者到专兼职结合的指导人员队伍,从自己设立培训要求到建立《育婴师》职业标准和培训制度,逐渐完善了对早教指导人员队伍建设的工作。

1.兼职为主。专兼结合的指导队伍

在研究的过程中,除研究人员外,开展这项服务的指导人员大多是有一定学前教育和儿童保健专业基础的志愿者。他们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到活动场所和家庭为婴幼儿、家长提供服务。研究初期,实验区组织了专门的短期培训,主要提高志愿者早期教养的科学理念,了解和掌握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儿童卫生保健知识和科学育儿的基本内容、方法,经考核合格后发证上岗。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推广,区教育部门纷纷建立起区早教指导中心,开始有了专职的早教指导人员。在一些早期教养工作迅速推开的区,每个社区都配备专门的指导人员,早教指导工作有了专职指导人员与兼职指导人员两支队伍。专职指导人员更多地承担起与社区及相关部门协调,研究早期教养的内容、活动方式和服务形式,并向社区和承担早教指导工作的园、所辐射等任务,而兼职志愿者则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面向社区的早教服务,在服务过程中了解婴幼儿和看护者的需求,不断改进指导服务的内容、方法和形式,逐渐培育起一支较为稳定、敬业的指导人员队伍(表5—4)。但我们认为,要使研究得以真正推广实施,仅仅依靠一支以兼职为主的队伍,不仅不能使早教指导服务真正满足家长的需求,同时也会拖跨机构内学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容易使早教指导偏重于教育。建立一支专职的科学育儿工作者队伍应是我们

2.“育婴师”职业培训的研发

随着面向社区、家庭的早教指导工作的推进,我们着手研究培训指导人员的内容与形式。研究过程中,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文件,确立了“育婴员”这一新工种;在研究指导人员的培训大纲时,国家又出台了“育婴员”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成为我们研究“育婴

师”队伍建设的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在学习研究国家“育婴员”培训教程的基础上,向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申请,要求研究与建立上海的“育婴师”培训体系。在得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可和支持的情况下,我们集中了上海有关早期教养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一个合作团队,根据上海学前教育的基础、早教指导工作的要求和家长的需求,共同开发“育婴师”职业培训项目。整个开发团队包括儿科医生、护理人员、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等,从研究、临床、教学等不同领域保证“育婴师,,职业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发。开发团队成员认真学习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对职业标准进行定位;收集了相关的职业资料,进行职业差另IJ梳理;对照了全国的职业标准,进行职业标准衔接;研究了上海的社会发展需求和职业发展走向,进行职业功能的确立等,完成了一整套“育婴师”培训项目开发工作。这一项目包括制定《上海市育婴师职业标准》、《上海市育婴师培训计划》、《上海市育婴师培训大纲》,编写《上海市育婴师培训教材》,建立“育婴师”职业技能鉴定模式和题库,编写《上海市育婴师职业资格鉴定手册》及《上海市育婴师培训鉴定工作手册》等7个技术文本,并通过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认可,进入到培训程序。

“育婴师”职业标准依据国家标准,结合上海特点,将原有的三个等级提升为四个等级,每个级别都有学历、职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起点的五级“育婴师”标准向国家初级“育婴员”标准靠拢,以便与国家标准衔接。四级“育婴师”成为本市“育婴师”要求的起点,即高中毕业以上学历,四级“育婴师”职业培训考核合格并获取相应证书者。三级和二级“育婴师”除进人家庭直接教养或辅助家长教养外,还可以进入集体性教养机构,承担教养人员或培训人员的工作,部分资深人员还可以从事育婴行业的管理工作。

在“育婴师,,培训大纲和内容上,我们按照职业功能分为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教育、指导与培训、业务管理五个方面,每个级别培训内容各有侧重。如五级“育婴师,,的培训内容侧重于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而二级“育婴师”侧重于指导与培训、业务管理。在生活照料方面学习的是营养学知识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方面学习的是常见病护理、儿童康复治疗的基础知识与方法。在培训内容中,还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环境污染引起婴幼儿疾病的预防、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民族与宗教等知识作了充实。

在鉴定模式方面,充分考虑到“育婴师”工种的特点,不同级别的“育婴师”鉴定模式不同,五级与四级鉴定采用操作考核和口试的方式,三级鉴定采用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的方式,二级鉴定采用口试与论文答辩的方式。

2005年暑期,-本市已开始向社会招生,开展“育婴师”培训工作,在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后,本市已开始拥有一支专业的“育婴师”队伍,并将不断地扩大,届时,从事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的工作者将要持证上岗。

促进早期教养指导工作健康发展的政策与评价的研究

1.政策的研究与制定

随着实践研究的深入,O~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意识的逐步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需求愈加迫切,社会各界参与度增强,及时将科研成果物化成相关政策,用政策引导,规范有序地推进科学育儿普及工作就成为研究重点。

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及时总结区、县托幼园所的经验,逐步制定相应的政策,供领导决策,以完善对早教指导服务工作的管理。五年中,我们先后制订了《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关于推进0~3岁散居儿童早期教养工作的意见》、《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上海市民办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管理规定》和《上海市0—3岁集体教养机构装备规范》。除《上海市O一3岁集体教养机构装备规范》拟与《上海市幼儿园装备规范》整合为《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颁发外,其余均以文件形式下发。

《上海市O一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沪教委基[2003]66号)(下简称《方案》)的特点是,既为本市托幼园所实施3岁前婴幼儿教养工作提供活动指南,也为家庭教养提供参考。《方案》包括教养理念、教养内容与要求、组织实施和观察要点四个部分。在“教养理念”部分,突出了四点,即保育与教育的紧密结合;满足成长需求,尊重意愿和情感的需要;注重成长过程和环境创设,让其在与环境互动中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充实发展;正视发展的差异性,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养内容与要求”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划分,根据婴幼儿生理变化的特点,越是年幼,划分的时间间隔越短,分别提出了对婴幼儿实施教养的内容与要求,以养成婴幼儿的基本生活习惯和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组织与实施”部分考虑到婴幼儿的教养主要在家庭中进行,除了提出在托幼机构的日常生活与游戏中组织和实施的要点外,更强调家庭抚育中的关注点。“观察要点”部分主要是辅助保教人员和家长、看护人员观察婴幼儿的成长情况,为帮助他们能整体地、全面地了解、分析婴幼儿,“观察要点”分成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四个方面,并指出“观察要点”只是提供一般婴幼儿发展的规律,但婴幼儿发展有个体差异,各方面发展也存在不平衡性,须正确、科学地对待观察活动和观察结果。

《关于推进0~3岁散居儿童早期教养工作的意见》(沪教委基[2004]9号)(下简称《意见》)由市教委、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编委、市计生委、市妇联6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摄出了到2007年3岁以下婴幼儿普及科学育儿指导工作的目标:使95%以上自出生到3岁婴幼儿的家长和看护人员每年接受四次以上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文件对社区科学育儿指导工作的管理和各相关部门职能的定位作了规定,提出了社区科学育儿指导的形式、内容以及运行机制。

《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DG/TJ08—45—2005)(下简称《建设标准》)由市教委根据早教指导工作的要求和托幼一体化的趋势,在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并得到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新的《建设标准》根据本市托幼一体化管理的实际情况,将原来小区配套的托儿所和幼儿园的校舍面积整合,新幼儿园建设应包

括托班、幼班和早教指导场所,并提出了校舍设施盼要求,保证了在其所服务半径内为散居婴幼儿家庭提供早教指导服务的场所。

《上海市民办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管理规定》(沪教委基[2006]25号)(下简称《管理规定》)对举办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设置条件、工作人员的基本条件与人员配备,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工作要求、申办程序、收费与对机构的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文件以市教委、市卫生局、市民政局的名义联合发文。《管理规定》支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早教指导服务机构,但同时提出规范管理的要求,对社会力量举办早教指导服务机构加以引导。

《上海市0~3岁集体教养机构装备规范》(下简称《装备规范》)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为规范O一3岁集体性教养机构婴幼儿活动环境的设施设备和教玩具的配备,使之符合婴幼儿的身心发展,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该文件根据本市托幼联体建设的趋势,与3~6岁幼儿的装备规范合在一起,成为《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沪教委基[2006]68号)的组成部分。

上述文件的制定和指标编制从早教工作推进、机构管理、房屋建设、装备配置到具体教养方案等方面对早教指导工作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对各区县0~3岁婴幼儿早教工作规范有序地推进起到积极的作用。

2.早教指导工作的评价

为促使早教研究工作深入进行,推进早教指导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成为我们研究的一部分。早教指导工作的评价工作涉及两方面:区县早教指导工作的评价、区县早教指导中心的评价。对区域内早教指导机构的评价主要由区县制定。

(1)区县早教指导工作的评价

区县早教指导工作评价的研究建立在实验区前、中期研究的基础上,旨在总结区县推进早教指导工作的经验,推广研究成果,促进科学育儿工作的普及。2003年下半年,在对实验区研究与推进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了归纳、梳理后,我们编制了《上海市区(县)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工作评估标准》(下简称《区评估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反复听取了实验区的意见进行修改,使之具有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并运用于对实验区0—3岁早教研究工作的中期评估、调研中,事后又进行修改。

《区评估标准》包含了五个项目,分别是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指导内容与形式、队伍建设、服务成效、研究与应用。在《区评估标准》中,我们明确了各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管理体制,提出了早教工作的规划和适合地方早教工作发展的政策、规章的制定,早教指导管理网络、服务网络以及区县早教指导中心的建立;对开展分类、分层、分阶段、多形式的早教指导的早教指导人员的专业要求、人员构成比例、培训、工作反馈评估等作了规定;结合目前工作推进的实际情况,对受教育率进行了诠释:每年四次有质量的早期教养指导,应有记录可查;并从早教指导覆盖率、儿童入托率、指导者培训率、家长满意率,以及特殊婴幼儿早期干预情况等较为全面地评估了区县工作的情况。《区评估标准》的制定,既发挥了评估对研究与实践工作的推动作用,又进一步梳理了我们工作的目标,为制定《关于推进0—3岁散居儿童早期教养工作的意见》提供了依

据。(详见本章附录1)

(2)区县早教指导中心的评价

《上海市区(县)早期教养指导中心评估标准》(下简称《中心评估标准》)的制定。建立在《关于推进0~3岁散居儿童早期教养工作的意见》和《上海市民办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管理规定》两个文件要求的基础上,旨在规范推进区县早教指导中心工作的开展,完善区县早教指导中心的基本设施、管理及指导人员的配备。《中心评估标准》分成“条件”和“管理”两大项目,“条件”包括用房、环境等设施设备和人员配置,“管理”是对早教指导中心承担的管理、研究、培训和服务四个职能的具体要求的定位。《中心评估标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把两个文件对早教指导中心的建立与要求表述得更为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详见本章附录2)

对研究与实践的思考

1.政府应建立对O一3岁早教指导服务工作的政策支持

由于对0—3岁婴幼儿的家长和看护人员的指导是一种新的学前教育服务形式,在研究过程中作为课题研究得到区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但作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它的长远和持续发展需要有相关政策保证。这些政策包括政府对O一3岁早教服务工作的定位问题、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助、对现有托幼机构在早教指导服务方面的定位等。我们认为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把对0—6岁婴幼儿的家长和看护人员进行科学育儿指导的要求确定为“普及”,就已将其定位于一种公共教育服务,公共教育服务除向享受服务者收取部分费用外,还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包括人、财、物等方面。目前,由于定位不够明朗,上述支持无法实现:0—3岁早教指导服务的日常管理与研究还没有明确的资金来源渠道,影响研究与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和服务的推广;普及性的指导没有专职指导人员编制和经费,专职指导人员和应有的教玩具无法到位;弱势群体家庭还无法得到政府项目的援助;个别区虽在区早教指导中心配备了早教指导人员,但其身份不明,职称评定遇到障碍;公办幼儿园面向社区、家庭提供普及性早教指导服务,收取超工作范围的服务费用也遇到障碍(一些区物价部门认为公办幼儿园既然定位于公办,提供早教指导服务就不能收取费用),影响了幼儿园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早教指导的积极性。值得欣慰的是,市计生委将0~3岁早教指导作为公共服务明确提出,并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0—3岁早教指导公共服务已逐渐成为一种共识,政府对这项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也一定会增加。眼前,我们希望财政能保证对学前教育事业经费的投入,提供部分经费用于购置设备、研究与管理。同时,根据接受服务者支付费用的原则,按照服务实际成本,允许早教服务机构收取部分费用,同时应对贫困家庭予以免费提供早教指导服务的政策支持。

对有教师资格证的早教指导人员应允许其按照教师系列标准和要求评定职称等。

2.对早教服务机构的评估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育龄期出现的对育儿的恐慌和无措,以及人们对于早期保育和教育的重新认识,早教指导服务变得炙手可热。我们一方面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早教指导服务,扩大供应面,另一方面必须加强质量的控制,通过评估保证服务的同质性,让市民享受到良好的服务。同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提供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应与服务质量挂钩。对早教服务机构的评估应包括两方面:办学资质评估和服务质量评估。

关于办学资质评估,市教委等部门已制定了《上海市民办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管理规定》,还需要区县在承接申办的过程中,将此文件具体为可操作的程序,探索建立中介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资质审核和评估。对通过审核获准申办的机构应予以公示,让公众有所了解。这种认证能够帮助家长和社会认识高质量早教指导机构的含义,使早教指导机构有一个较好的起点,建立起一种社会信誉。

关于服务质量评估,应包括两方面:早教指导服务机构的自评和服务对象的他评。自评建立在制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这些标准是对直接或间接促进婴幼儿发展的早教指

导服务机构的物理环境、人际环境和制度环境条件及相关工作进行全面的描述,给专业人员思考和改进自己的实践提供一个参照系和指南。鉴于0—3岁早教指导是一种公共服务,还应对这种服务质量建立一种社会评价机制,以服务对象的反馈监督服务质量和服务费用的合理性。无论是服务质量的自评标准的制定,还是社会评估机制的确立,都将是推动早教指导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提供早教指导有效性、科学性的有力手段,这应是下阶段研究实践的重点。

3.早教指导人员培养、培训与待遇

早教指导工作对早教指导人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这种要求包括人员形象、工作态度、与婴幼儿互动的能力、与家长交往的能力以及面对问题快速反应的专业技能知识等。柔软的衣着和经修剪的指甲给婴幼儿提供了安全与卫生,善意的笑容和低柔的语音使婴幼儿容易接纳,良好的工作态度和适切的家教指导使家长产生信任,这一切都建立在指导人员的素养上。指导人员除了具备爱心和职业道德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些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跳出了以往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范围,婴幼儿保健与卫生、教育生态学、教育社会学、神经生理学、特殊教育与康复等都是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而且,早教指导涉及的对象是一个个稚嫩的、可塑性很强的个体,人们对大脑以及认知神经的研究还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些都决定了早教指导必须加强科学性。因此对早教指导人员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虽然我们制定了育婴师培训的系列文本,但作为一项新生事物,育婴师培养工作必将随着早教指导工作的深入和对人员要求的逐步提升而进一步修订完善。同时对已经获取一定级别证书的育婴师,也应建立相应机制,加强多种形式的定期培训,以使其不断充实专业科学知识,提高育儿的科学性。

4.早教指导内容的研究

虽然,五年中我们对婴幼儿发展的特点和早教指导的内容作了大量的研究,但五年O-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研究与五十多年3—6岁幼儿教育的研究,这是一个无法比拟的差距,无论在涉及婴幼儿发展和早教指导内容的全面性上还是在深度上,我们都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O~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是一门学问,而且要通过我们的掌握转换为对家长的指导,帮助家长在正确教养理念下科学育儿。虽然我们开展了许多研究和实践,但这些研究实在是微不足道,且可借鉴的经验少之又少。由于缺乏专业研究人员,我们对实践的经验缺少归纳、梳理。而以兼职为主的指导队伍需要有较为系统和科学的指导依据。在今后的研究中,对婴幼儿实施早期教养的科学性和对家长实施科学育儿指导的适切性,都应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并将随认知神经学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深化。

青岛市0-3岁婴幼儿教养指导纲要

青岛市0-3岁婴幼儿教养指导纲要(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2〕17号),指导早期教育指导机构科学开展教养指导活动,提高0-3岁婴幼儿家长(看护人)科学育儿能力,促进0-3岁婴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特制定本纲要。 一、教养理念 (一)尊重权利,满足需求。 尊重婴幼儿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应有的权利。重视婴幼儿的情感需求,以亲为先,以情为重,创设宽松、温馨、充满爱的环境,满足婴幼儿的成长需求。尊重婴幼儿的意愿,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健康愉快地发展。 (二)科学养育,教养融合。 强调对早期生命的呵护,把保障婴幼儿的安全、健康放在教养工作的首位。养中有教、教中重养、教养合一、自然渗透,促进婴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三)遵循规律,顺应发展。 尊重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婴幼儿的天性。遵循各年龄段婴幼儿教养规律,通过适宜的环境和有趣的活动,使婴幼儿自然发展、健康成长。 (四)尊重差异,开启潜能。 尊重婴幼儿在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的教养。提供适宜刺激,丰富多种经验,开启婴幼儿潜能,促进婴幼儿个性化发展。 (五)开展游戏,融入生活。 注重生活和游戏对婴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学习情景,引发婴幼儿对周围环境、游戏活动的兴趣,培养婴幼儿与亲人的依恋关系、良好的习惯和与人交往的态度,使婴幼儿开心游戏,快乐生活。 二、教养内容与要求 (一)新生儿。 1.为新生儿营造一个洁净优雅、温馨关爱的生活环境,室内空气清新、自然采光充足,温度20-22℃、相对湿度50-60%较为适宜。 2.创设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为新生儿提供质地柔软、浅色的棉质被褥及衣服,衣着宽松便于穿脱。新生儿每天自然睡眠时间达到18-20小时,并初步培养其昼醒夜眠的习惯。 3.提倡纯母乳喂养,即除母乳外不给新生儿吃其他任何食物。实施“三早”,即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母乳不足时,采用补授法喂养,即每次哺乳时先吸空两侧乳房,再以配方奶补足母乳不足部分,补授的乳量由新生儿食欲及母乳量多少而定,缺多少补多少。新生儿出生数天后,应按照医嘱服用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 4.及时更换尿布。勤洗澡,洗澡时使用专用毛巾、浴盆,室温、水温适宜。经常观察新生儿的眼睛、脐部、大小便,注意保持其五官、脐部、臀部清洁干燥。 5.提供适当的视听刺激,让新生儿常听舒缓柔和的音乐声、玩具声和讲话声,常看距离眼睛20厘米左右、会动的玩具、人脸等。 6.实施“四多”,即在新生儿清醒时多搂抱、多抚摸、多逗笑、多交流,使其充分享受母爱。对新生儿的哭声要及时做出反应,日常生活中要通过逗引、吐舌、发音、发笑声等,激发新生儿的愉悦情绪,使其感知语言、发展视听。 7.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便可以接受成人的抚触。抚触活动一般应在新生儿喂哺1小时后,并且处于安静清醒的状态下进行。 (二)2-3个月。 1.保证婴幼儿每天15-16小时的睡眠时间,让其学习自然入睡,避免喂睡、抱睡、拍睡等睡眠干扰。培养昼夜节律,避免昼夜颠倒,逐步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

2018秋《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平时作业一 1.【简答题】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1)奠基性和终身性(2)亲情性与权威性(3)随机性与针对性 2.【简答题】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是什么? 答:儿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家长要利用自身、家庭和社会资源,对孩子实施全方位的影响,以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谓家庭教育任务是家长应当承担的教育儿童的责任和工作。由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家庭教育的任务也应该是全面的,包括体、智、德、美等方面。具体说来包括:(1)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2)促进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3)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5)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6)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3.【简答题】简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渠道和方法。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 (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 (1)兴趣诱导法;(2)游戏活动法;(3)实践操作法;(4)环境熏陶法;(5)赏识鼓励法;(6)榜样示范法;(7)暗示提醒法。 儿童家庭教育的渠道主要包括: (1)幼儿园的指导;(2)社区的指导;(3)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指导;(4)社会团体的指导;(5)大众传播媒介的指导。 4. 【简答题】家长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影响? 答:(参照红色复习小册子P15)

社区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记录表(2-3岁)

社区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记录表(2-3岁) 作者: 龚祖伟发表时间: 2008-12-10 浏览量: 409 社区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记录表(5月份) 单位:大同幼儿园活动主题:亲子欢乐操等 时间:2008年5月26日地点:大活动室 活动概况(包括流程、大致内容): 8:00—8:45 区域活动:橡皮泥、看图书、大型雪花积木、穿珠。 8:45—9:00 生活活动:小点心 9:00—9:30 活动名称:好吃的糖果 目标: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宝宝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9:45—10:00 亲子欢乐操 目标: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宝宝随着音乐做动作,培养宝宝的节奏 感。 10:00—10:30 保健讲座:如何预防手口足病 活动组织形式:小组活动活动组织者:戴庆美黄贻 家长参与数:27人婴幼儿年龄:2—3岁婴幼儿人数:25人

效果分析(从环境与材料;组织形式与策略;孩子与老师、家长的互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穿珠比较感兴趣,他们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能一个接一个的练习穿,家长对我们孩子的表现也比较满意;宝宝们对《好吃的糖果》这个活动比较感兴趣,他们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活动中,不过在活动中我们也看到了家长帮孩子画的现象也很突出,我们请家长放手让我们的孩子自己动手画,即使他画的不太象,那也没关系,我们可以指导孩子怎么画圆圈,经过多次的练习,我们的宝宝一定行的;亲子欢乐操是宝宝最放松、最开心的时刻,大多数宝宝能随着音乐做动作,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望,在过程中我们也指导家长如何教宝宝做操,这样在家长和宝宝的互动下,我们的宝宝就会学得更好。家长们听讲座时态度认真,说明对宝宝的健康问题也十分重视。 社区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记录表(6月份) 单位:大同幼儿园活动主题:美丽的小花

幼儿家庭教育新理念

幼儿家庭教育新理念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幼儿家庭教育新理念 《中国妇女报》2005年2月19日的一篇文章报道,题目是《幼儿身心发展亮红灯》,天津市医药学专家协会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天津市3到6岁儿童进行抽烟调查发现:近一半儿童存在身心发展欠缺。调查设置了动作、认知能力、情感和意志 成为家长很容易,只要孩子一出生,我们便自然成为家长了。然而,要做个称职的好家长却很不容易,做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就更难。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生接受教育的起点和基石。 一、家长要有正确的幼儿教养态度 家长要有以下几种教养态度: (一)“沉下去”的态度 幼儿教育是为了培养优秀、有能力的人的基础教育,绝不是进名牌学校的升学教育。但是,很多家长把眼光超前地放到了将来的考试竞争上,即使是进幼儿园的入学考试,在家长眼里也绝不会等闲视之。幼儿园希望进来的孩子更聪明,于是有的幼儿园的入学登记就演变成了一种选拔,此时似乎就有了优劣之分;家长则希望自己的孩子“冒”出来,要盖过其他孩子。这两种态度的指导思想,都是把孩子往上“拎”,而不是往下“沉”。比较而言,“沉”下去的教育把握了教育的实质,眼

光长远地培养孩子的素养,而不是从小就把他们往“考试机器”的道路上赶。对儿童的培养,往往沉得越深,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越大。 (二)坚持的态度 所谓的坚持,是指态度的一贯性。许多家长不是没有理念,而是看到孩子出现的倾向较难以改变时,他们就放弃了矫正的努力。带孩子是一项很重要,也很难的工作,坚持是必需的。有些家长兴致来了就和孩子亲热一番,没有时间就远离孩子。这样的方式,不但于情感培养不利,而且会影响孩子诸多好习惯的养成。孩子的习惯决定他的一生,好习惯是孩子终生的财富,我们岂可不要?而这笔财富就在家长的坚持中得到—坚持科学的理念,坚持正确的方法。 (三)开放的态度 儿童的成长有开放的内在要求。但许多家长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方式,都显得比较保守。比如,对幼儿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倾向为按部就班,甚至对孩子的限制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代人。这些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只有一个,放手不起。其实相反,科学的开放最有益于儿童的发展。家长的思想观念积极开放,孩子就心胸开阔,有助于今后的眼光远大、思维活跃;家长在学习上的开放,有助于各学科知识的交融,进一步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这有益于孩子的学习效能;家长在人际交往上的开放,有益于孩子的落落大方,具有社会人的品质…… (四)快乐的态度 快乐是儿童最需要的财富。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当尽可能地使自己快乐起来。从深层次来说,快乐是一种品质。

浅谈家园共育中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浅谈家园共育中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只有探索新型的、适应社会变化的家园共育新模式,才能不断开拓家园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一、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学前教育地位的逐步提高,家长日益认识到学前家庭教育的重要。如今,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前家教热”。各种家教指导用书层出不穷,家教咨询机构不断兴起,各种家庭教育网站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都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由于当前科学的、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还不普及,家长自身素质也有局限,他们的教育意识仍处于朴素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初级阶段。 (一)家庭教育观不同 目前,家长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正确的教育观。 1.把幼儿教育等同于幼儿园教育 当今社会,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教育孩子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但许多父母对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缺乏了解,育儿知识不足,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不尊重孩子,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让孩子服从自己,按照自己设计的“部署”成长.

2.把幼儿教育等同于小学教育的预演 很多家长把幼儿期教育等同于小学教育的预习与演练,以为写字、算题才算学习。家长经常质问幼儿园为什么不让孩子背书包、写字,为什么没有家庭作业,甚至有的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考虑的是有无写字和加减法的教学。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也开始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大量开设识字课、计算课等。 3.把幼儿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 目前,许多家长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幼儿家庭教育等同于治理教育,把识字、背诗、计算、拼音、学外语等当作幼儿教育的主要课程,错误的认为幼儿有了知识就有了未来的一切,而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家庭教育期望不同 1.期望过高 如今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幼儿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显得异常突出。不少家长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设计未来,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兴趣、天赋等实际情况。 2.期望单一 中國传统的“成龙成风”情结,“智力第一”的思想,导致在学

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形式

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形式 八种亲子教育的指导形式: (1)亲子活动游戏法:讲解目的、方法——家长指导宝宝游戏——教师观察。 活动中强调: A、创设丰富的活动:满足婴幼儿不同的兴趣。如:在活动中让宝宝利用各种纸盒、奶罐、易拉罐、碗进行垒高游戏。 B、同一活动内容不同玩具:满足婴幼儿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如:发展宝宝走的活动中,可以采用以下形式:推着球走、拉着呼啦圈走、用玩具引导宝宝走、借助楼梯来锻炼走。 C、采用个性化教育和个别化指导方法 如:家长和宝宝一起玩的时候用语言或者故事来引导宝宝进行游戏,并不是包办代替。 如:活动《洗澡》。可以采用吹塑纸制作娃娃,用浆糊把娃娃弄脏,让宝宝们擦洗娃娃,并将娃娃擦干净。如:语言活动由家长和宝宝自己选一个故事内容并扮演其中的角色,再选用相应的道具,然后自选一个场地表演故事。 如:活动名称《五彩串》(19—27个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促进家长与幼儿的亲子情感。 活动材料:吸管、小木棍、塑料弯棒、软电线、绳子。 雪花片、各种珠子、纽扣、餐巾纸小桶。 (2)游戏观察法 当婴幼儿在自然状态下游戏活动时,成人不加任何干预,只是观察记录婴幼儿的各种表现。记录的内容有:对游戏的兴趣、游戏的态度、持续的时间、使用哪些玩具等。 (3)个案分析法 教师指导家长为婴幼儿建立个个案,以更好地进行个性化、个别化了解。 (4)电话访谈法 内容有:询问宝宝在家情况、上周在作业在家的延伸活动表现、进展如何、解答家长的疑难问题、告诉家长下周的内容有哪些等。 (5)角色扮演法 定期地举办角色扮演表演活动,激发家长开展亲子活动游戏的激情,丰富和挖掘亲子游戏活动的内容,提高了家长自编亲子游戏的能力,也积累了大量的亲子游戏素材。 (6)专家讲座和讲座咨询 组织专家讲演团和定期开放咨询日,帮助家长解决实际教育中的疑点和疑难问题。

关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关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单位: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幼儿园 邮编:215164 作者:徐云【摘要】: 积极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0-3岁婴幼儿的教育的现状存在很多问题,0-3岁婴幼儿的教育主体、教育途径、教育投入都不容乐观的。针对如上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关键字】: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现状; 对0-3岁婴幼儿实施早期教育是关乎民族、国家乃至人类未来兴衰的重要举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前教育国际协商会议上提出:“学前教育要下延到0岁。使学前教育真正成为终身发展打基础的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切保育、教育活动。”积极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也掀起了相关的研究热潮。 [1]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教育是国家确立的基本教育制度之一,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和开端,业已成为新时期深入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重要内容。重视婴幼儿早期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儿童的发展。让每个儿童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为他

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也是一门艺术性的工作。近年来,我们吴中区在大力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今年区政府将0-3岁科学育儿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充分利用全区幼儿教育资源,建立起区镇(街道)两级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网络,建设了区科学育儿指导中心和各镇(街道)分中心。目前幼儿教育设施建设大都已基本完成。与此同时,加快了对育婴师的培训,目前已有120多人经培训合格获得国家育婴师资格证书,为早期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二、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现状分析 1、0-3岁婴幼儿的教育主体 目前,3岁以下的孩子入园及受教育机会比较少,绝大部分的0-3岁孩子基本上是在家庭养育中成长的,都是无目的地自由玩乐,是由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保姆看护的,这些看护者没有受过基本培训,是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带孩子,而家庭中保姆的文化层次偏低,基本上不懂得应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早期教育,他们多数是以照顾孩子生活为主的保护角色出现在孩子面前的,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健康发育,对孩子的成长阶段的特点不够了解,因此也谈不到有目的的指导和训练。只有小部分3岁以下孩子的入托,所以, 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挖掘孩子潜能始于零岁”的观念成为多数孩子家长的共识,由于现在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孩子的问题上输不起,现代父母的文化层次越来越高,他们对待孩子的成长越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业1参考答案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业1 一、概念阐释 1.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答: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2.家长的道德素质 答:家长的道德素质是指家长思想道德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它决定家长为人处世的方向和原则,影响家庭道德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的道德素质。 3.家长的儿童观 答:家长的儿童观就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其内容自然也就涉及家长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儿童生长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及儿童的权利与地位等问题的看法。 4.家长的人才观 答: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认识和期望。 5.家长的教育方式 答:家长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6.家庭精神环境 答:精神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性格、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等。 二、简答题 1.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1)奠基性和终身性 (2)亲情性与权威性 (3)随机性与针对性 2.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奠基性特点是指儿童在学前阶段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其一生中最基础的、最基本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主要表现在:(1)提供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2)奠定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3)启迪儿童语言和智慧的萌芽;(4)培养儿童基本的生活习惯和能力;(5)帮助儿童适应最初的社会。 3.简述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答:儿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家长要利用自身、家庭和社会资源,对孩子实施全方位的影响,以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是幼儿园和家庭,但家长们往往把幼儿园当做了教育幼儿的主体。但其实这是很片面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有不同的特点,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而家长应该重视的不仅是幼儿园环境,还应该有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每个幼儿是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与其他幼儿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然后在幼儿园中教师往往按着普遍的大众的教学方法教导着每一个儿童,在幼儿园中存在很多性格不一,习惯不一的幼儿,但是老师只能在照顾大部分幼儿的前提下花较少的时间对个别儿童进行特别指导,这往往是不够的,于是便出现了家园合作,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等一系列的活动,都是为了对幼儿实行更好的家庭教育,有效的实现家园合作。使幼儿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在一方面,在实施计划生育后,我国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幼儿有所溺爱和骄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幼儿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家长忽视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所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对此大家都抱怨重重又苦无良策。我们只有意识到孩子所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今后的身体、学业、人际关系有多么重要的负面影响,才能明白矫正孩子不良行为的重要性,才能痛下决心采取行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是正常现象,简单粗暴的打骂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情况恶化。比如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两个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争执,更多表现出来的不是宽容不是理解,更多的认为自己没错,都是对方的错,然后在幼儿园的大环境中,这样的问题是容易被忽略的,这便需要家长的合作,需要家长配合并在家庭中就要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有宽容理解的心态。因此,家庭教育在矫正幼儿问题行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特别对于幼儿来说,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让人不太满意。因此,通过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对于防止幼儿行为问题,形成幼儿健康人格有着重大的意义。 并且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长期性,全面性等特点。首先是启蒙性,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人格、品格的形成的起点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幼儿生长的首要环境便是家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不同的,孩子在没有上学之前,是以在家庭中生活为主的。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比如说小孩爱发脾气,如果开始引导好,他就变得比较平和,就会变成他稳定的人格个性,如果启发引导得不好,他就变得脾气暴躁,逐渐形成了爱发脾气的性格。第二便是长期性,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远远超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从出生、上小学、初中、高中、上大学、参加工作,一直在起作用。一个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和家庭的距离在拉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学校教育还要深远。第三全面性,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大,所以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婴幼儿早期教育现状与分析-最新文档

婴幼儿早期教育现状与分析 一、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严重性 俗语说:三岁定终身。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发现,宝宝出生时脑重量约是350克;一岁时约950克,占成人脑重的60%;;两岁时脑重约1100克,占成人脑重的70%;三岁时脑重量约1260克,占成人脑重的85%,已经接近成人脑重。这说明,孩子年龄越小,大脑发育速度越快。美国出名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对1500多名婴幼儿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得出结论:婴幼儿有着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并且60%的智力都是在三岁以前获得。可见,早期教育影响人的终身发展,是有它的科学依据的。 二、早期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 目前,婴幼儿大多以家庭分散抚养为主,他们多分散在各个社区,以社区为依托,教育任务基本由监护人完成。在早期教育知识获得途径的调查中,老一辈主要靠自身已有经验育儿;年青家长主要是从网络、电视、书籍中获得相关知识;通过专业早教机构获得早教知识的所占比例还是较少。从总体上看,婴幼儿家庭教育呈现出经验式,零散式、跳跃式的特点,具有零星性、随机性和主观臆断性,这种教育方式已经直接影响到婴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由于社会飞速发展,大部分家庭都已经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表示出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自身教育能力和条件无限,许多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经验、教育耐烦等方面存在焦灼和苦楚。因此,家长们还是迫切需要接受专业早期教育机构的指导的。但是鉴于我市目前现状,实现早期教育社区化任然处于理想化状态。 三、我市早期教育市场存在的问题 1、早教机构监管部门的空白 2013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的通知:要求试点地区建立政府主导,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分工负责,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分工,切实把早期教育指导纳入公共卫生和教育服务体系。2016年,江苏省明确规定,早教机构登记注册须由当地教育部门审批及管理。

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

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 1、训练感觉器官:视觉:新生儿所在的房间要宽敞明亮,视力所及处要有鲜艳的物品。听觉:不要避开人的声音,而且要有音乐存在。嗅觉:让宝宝闻各种各样的气味。味觉:让宝宝品尝酸甜苦辣的滋味。触觉:经常抱宝宝,并有意识地用软、硬等不同材质的东西触碰宝宝,让他能够有所感受。 2、发展交往能力:这是宝宝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宝宝进入社会的开始。爸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宝宝接触同龄宝宝和成人,鼓励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落落大方、行事礼貌;并创造机会比如鼓励宝宝正确称呼客人、给客人倒茶、带宝宝串门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宝宝的语言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而且为其高明的人际交往打下了基础。 3、培养观察提问的能力:教宝宝学会看世界。从衣食住行、花草树木、砖瓦泥石等日常所见来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并能够即时地对宝宝的提问作出回应,比如宝宝指天上的星星,爸妈就要立刻告诉他“星星”这一概念,将物与概念对应起来。等宝宝再大些,观察的事物多了,就要引导他进行思考提问,刺激他认识世界的强烈欲求。 4、进行体能训练:平时多带宝宝进行运动,有条件的家庭从宝宝一出生开始就开始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比如新生儿期开始学游泳、1岁半左右学滑冰等。根据对中美两国儿童的调查,在身体运动、发展体力方面,中国儿童明显不足。爸妈要提高宝宝的体能训练,让宝宝在拥有健壮体格的同时,还可培养大胆勇敢等品格。 5、训练劳动制作:从猿到人的标志就是:开始用手使用和制作工具。人的个体成长也是需要劳动和制作的。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的动手能力却很差,其原因在于爸妈的溺爱剥夺了宝宝的动手权力。所以爸妈要鼓励宝宝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将宝宝力所能及的动手权力还给宝宝,让他在做纸工、玩玩具中体会创造的快乐。 6、培养口语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巴甫洛夫将语言称之为“人类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在早期教育中,要增加语言的信息量,将足够的语言信息输入宝宝的大脑;要用规范化语言,比如每天花20分钟给宝宝朗诵美文。此外,若要学习外语,就让宝宝及早接触。

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

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幼儿园) 摘要:现代的家庭中,家长往往过分溺爱孩子,尤其是年龄很小的孩子,本该由孩子做的事情,家长总是大包大揽,把所有的事情都给孩子做好,不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家长还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过早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认为这就是早教。还有的家长不注意言谈举止,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关键词:早教内容;奶话危害;信息传递 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到了社会不适应。家长不能包办孩子的一切,有些事情还得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妈妈懂得爱,懂得怎样去爱,孩子就会形成自我反省、自我克制的品性,就会有良好的是非道德观。家庭是最好的“早教中心”,所有方法来自良好的感知能力,大人的性格有偏差很难弥补,而孩子是一张白纸,所有美好的,你认为你所缺少的,都可以通过科学恰当的方式,把孩子培养出来。 一、家长错把知识灌输当早教,内容选择欠妥 三岁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研究表明,三岁之前是孩子心理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在三岁以前,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要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他们特别溺爱,生怕他们受到一点点伤害。帮助孩子做一切事情,

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不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家长没有想到,正是这样重物质、轻内心的教育方式,造成孩子的不独立,甚至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家长必须抓住三岁之前这一重要的时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习惯等。同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习惯,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而要以身作则。例如,很多孩子见到陌生的客人时,都会因为畏惧等原因而不说话。这时家长常常就很着急,会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说:“叫人啊。”“你怎么不说话啊。”“真不礼貌。”等等。殊不知,这样的话反而给孩子增加了更多的压力,让他们更加不愿意甚至反感与人打招呼。其实,家长只要能礼貌地与客人打招呼,就是给孩子起一个示范的作用。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潜移默化之间就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再如,许多孩子在一岁半的时候就开始练习自己穿鞋了,但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会将左右脚穿错。这时,许多家长都会大声地喊:“不对不对,穿反了。”但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还分不清对错。家长大声地呵止会吓到他们,给他们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他们不明白家长为什么这么着急,这么凶巴巴。其实,家长在这个时候,只要和颜悦色地将正确的穿法告诉他们就可以,而不要指出他们的错误。 二、父母语言使用不当,直接影响孩子的发音准确度 我们在生活中都会听到一些奶话,例如“脚脚”“鞋鞋”“吃饭饭”,甚至自编些别人听不懂的嗲语。家长必须注意,从孩子诞生起,与他们说话的时候必须说普通話。说话要清晰,发音要标准,语速要适中。切记不要说奶话,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例如一些孩子都已

浅谈0到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

浅谈0到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 摘要:20世纪90年代,脑科学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0—3岁婴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推动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发展。0—3岁的早期家庭教育中,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不是最重要的,这时期的孩子还在用感官直接体验这个世界,因此,注重情感、品质、态度、能力等的教育能促进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本文就0—3岁婴幼儿的早期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婴幼儿家庭教育 0—3岁 据脑科学有关知识可知,婴儿出生时大脑的发育只完成了25%,到3岁时大脑发育就差不多完成了90%。由此可知,0—3岁是婴儿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它直接关系到婴儿将来的成长,这也证明了为什么小孩子的学习能力惊人。小孩在听、看、说、摸的同时不断的模仿和学习,促进大脑发育。0—3岁的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父母亲人,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教育。所以说,必须重视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努力促进婴幼儿将来的健康成长。 1 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0—3岁的婴幼儿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是情感、品质、态度等的教育,这些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

第一,亲子活动。亲子活动是建立父母与孩子良好关系的重要方式。0—3岁时,父母每天与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活动,可以培养孩子 对父母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亲子活动中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潜移默化的进行情感、态度、品质的教育。在与孩子说话时要尽量使用正面的语句,以认真的态度去聆听孩子话,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天晚了,宝宝要回家睡觉了”、“宝宝给奶奶送苹果”。 第二,鼓励孩子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有了亲子教育的基础之后,父母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父母适当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创新。对于父母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在孩子眼中却是新奇的,父母应创造性的去挖掘孩子的潜能,鼓励他们去探索,挖掘出他们的兴趣,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 第三,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家庭教育是言传身教的重要方式。父母在教育婴幼儿时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片面的要求孩子去怎么做,应在生活中努力将自己的情感、生活态度无声的传递给孩子。 2 注重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婴幼儿教育中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不能肆意干涉孩子的成长。比如说:婴幼儿的学习许多都是从重复练习开始的,他们在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事物的内涵,逐渐认识事物,发现事物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婴幼儿在重复练习过程中,父母不能打断他们,应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这样就能使孩子逐步养成观察世界的习惯,使孩子在观察世界的过程中逐步认识世界。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

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标准

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标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课程定位 幼儿教师作为从事一种专门化职业的道德引导者、思想启迪者和心灵开拓者,更是人才培养教育情境中的主体之一。良好的职业素质会促进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完成自己教育、教学工作。本课程是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根据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社区服务与管理岗位,通过学习婴幼儿早期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早期教育智能开发的重要性以及早期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组织幼儿进行儿歌、阅读、认知、交往等活动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对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的认识,感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后,能够面向儿童教育岗位,如早教机构教师、幼儿园游戏指导教师、以及开发相应儿童早教课程等岗位。通过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双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为走向相应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前修课程为:发展心理学,家庭教育学;后续课程为:游戏理论、幼儿绘画;本门课程是前修课程的后续课程,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和辅助课程。

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如早期教育指导师、幼儿教师、幼儿教学课件制作等一系列相关岗位的分析,本课程将采取课堂基础知识+实训练习+模拟教学情境的结构完成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坚持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按照早教老师的工作任务来编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设计思路 第一,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 第二,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内容; 第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第四,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职场岗位的要求设计课程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参考学时为54学时,3个学分。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掌握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及教育重点,了解其智力开发的黄金关键 期; 2. 掌握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了解其个性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3. 掌握婴幼儿发育五大领域以及八大智能的内容,体悟早期教育的重要 性; 4. 如何培养幼儿的倾听行为,表述行为及早期阅读习惯; 5. 如何利用亲子游戏和看图讲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6. 如何利用儿歌和音乐活动促进婴幼儿的音乐感知力和右脑开发; 7. 针对不同年龄段(0-3岁)的婴幼儿,开展相应游戏活动的原则及要 求。 语言表达能力。 基础从业能力 职业道德沟通能力英语能力计算机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能力目标 1. 具有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有丰富的想象力;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案例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案例 一、基本情况: 姓名:昊昊性别:男年龄:五岁性格:活泼好动,做事专注力强。 二、案例分析: 昊昊孩子的爸爸妈妈长年在外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这个孩子在家基本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家庭教育难以谈起,毫无疑问,孩子在幼儿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学习成绩差,不完成作业,说话不文明,不讲卫生等等,当我接触这个孩子的时候,我便有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只要他犯错或者没完成作业,我就反复找他,就是让他改正错误,或者把没完成的作业完成!孩子刚开始不适应,见到我就有种不自然的表情!但是只要孩子完成作业,我就会给孩子一个大大的(优)字,在教室里我对他的表现及时加以表扬,,,,,渐渐的我发现孩子在慢慢变化,说话文明了,不再骂人或者说脏话了,作业也按时完成了!我找孩子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我在思索这样的问题,隔代教育为什么成为无人教育? 现在农村出现外出打工潮的问题,有些家长把孩子留在老人身边,或者学校里,亲戚家,父母几乎一年回来一次,见面恨不得【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更不用说对孩子处于真心的批评指责了,这样很难落实对孩子的思想教育,长期下去错过对孩子行为纠正的最

佳时期,以后改正起来就难了! 三、值得让人思考的是: 即使家长期在外打工也能通过一些手段不要放弃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如:家长要多于孩子沟通,多打电话,多发信息!让孩子时刻感受父母没有远离,就在身边,让孩子心里不会感到孤单。家长还可以通过假期接孩子过去体验一下父母劳动的辛苦! 农村的这些留守儿童需要社会的关注,老师对这些特殊的孩子要倾注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爱! 汝阳县刘店镇中心幼儿园杨延红 2019年10月15日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

《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选题背景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1应是:保证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使其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孤单,为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父母应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幼儿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为实现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出努力。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方式和途径。但是什么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电视剧《虎妈猫爸》再一次掀起家庭教育的热潮,究竟是做“虎妈”还是“猫爸”,引发了很多家庭的思考。其实,做家长也是一门学问,但是很多家长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或者是“人云亦云”,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哪里能够学习到最佳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情绪有哪些重要影响?在《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中能够寻找到答案。 文献综述 一、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2 现在很多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绝大部分家长能认识到后天培养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意识到作为家长所应担负的责任,而不是一味的将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这是家长教育观念的一个进步。 1周丽婷,.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分析[J]. 学理论,2013,(2).

(二)家长对于幼儿特性的认识程度 家长对幼儿特性有较充分的认识。家长大多能认识到幼儿有其自身的特性和独立的人格,每一个孩子有自身的天赋和基础,实施教育既要尊重孩子的天赋,同时要为孩子创造优良的后天条件。 (三)家长对于家庭教育方法的认识程度 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方式较为科学,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很多家长能认识到游戏对于幼儿心智成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能采用科学的方式来教育儿童。 (四)家长对于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情绪的认识程度 在“早教热”的背景下,家长们在对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上过多重视智育、强调认知,而忽视了幼儿的情绪体验以及良好情绪的培养。 二、3-6岁幼儿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漏洞 “教子有方”、“家教不严”成为中国人对父母教子能力的评价,认为“教子成才”是人生的一大成就,教子不善让他们无脸见人。这种狭隘的功利主义家庭教育观念3在当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然而这种狭隘的功利主义家庭教育观念带来的后果4是如何呢?如幼儿不到两岁,话还说不清楚就教认字,三岁就教写字。这些家长不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点,并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的文化知识,而是在于结合认知环境,丰富印象力,全面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兴趣。我国教育制度中,系统的文化科学3周丽婷,.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分析[J]. 学理论,2013,(2).

婴幼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婴幼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导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家长们的心得体会吧。 儿子已经上了两年半的幼儿园了,从他两周半开始进入幼儿园到现在2两年半的时间里,他经历着学校和“家”这两个大家庭的教育和关怀,看到他不断地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妈妈的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家庭教育心得里面最主要的几点. 我们知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6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培养的最佳时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所以在孩子面前我们尽量说到做到,答应他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比如答应去开家长会,答应去学校接他,答应带他出去玩等等.父母只有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然后去要求影响孩子做到. 一凡是个非常调皮好动的孩子,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只有在看动画片的时候才会安静下来,经常晚上一放学回来就要看电视,如果马上强行把电视关了,他就会哭闹不干,于是他爸爸就给他制定了一个作息时间表,让他把每一条都自己念出来然后记住.,跟他拉了勾勾,最后放了闹钟在边上,告诉他“看到短的指针指带8长的指针指到6就要洗澡睡觉了”,他也很开心地说“妈妈,我现在听你们的,你们等下也要听

我的哦,你要给我讲2个故事”,他觉的这样才公平,于是我答应了他在他睡觉之前给他讲了两个故事.这样不但让他养成了良好的作息时间还让他学会了如何做一个有诚信的孩子. 孩子在睡觉的时候正是他大脑发育的最佳时间,一凡还没上幼儿园之前就养成了每天午睡的习惯,如果我在身边陪他睡的话,他通常会睡上两三个小时.后来上幼儿园了学校也有午睡,经常听老师说他是第一个入睡的孩子.随着渐渐长大他开始学会早晚刷牙,每天早晨起床自己倒尿盆,学会自己穿衣服,最近竟然开始学叠被子了. 一凡又是一个非常好胜又心急的孩子.如果一件事情或一样东西他没研究明白的话他就会一直想弄明白为止,昨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跟我学叠被子,一直叠不好,于是我答应今天早晨再教他.今天早上我先起床准备去买菜,他说他也要跟我去,平常他是非要跟去的,可是今天很奇怪,等他穿好衣服他突然想了想说”妈妈.如果我跟你去买菜的话,等下被子就被爸爸叠光了”于是他留了下来只为能跟爸爸学叠被子. 在这里最关键的一点是,在孩子好奇的事物面前父母必须表现出耐心和热情,不要过多斥责浇灭孩子的求知欲,而是多加表扬和引导. 每天早上儿子总是饭吃的很慢,一碗饭放着半天也没动,于是他爸爸就跟他说“我们现在来比赛好不好,谁最后一个

0-3岁婴幼儿的保健与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号:1337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试题 2015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不属于0—3岁婴幼儿保育的内容。 A.母乳喂养B.计划免疫 C.思维发展D.日常护理 2.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教育对象除了0~3岁婴幼儿之外,还包括( )。 A.政府管理部门B.教养人 C. 早教教师D.社区自愿者 3.在3岁之前,婴幼儿的发展通常不涉及( )敏感期。 A.语言B.书写 C.感官D.动作 4.判断婴幼儿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最常用指标是身高和( )。 A.出牙数B.体重 C.头围 D. 进食量 5.对于0~6个月婴儿来说?( )是最佳的喂养方式。 A. 纯母乳喂养B.配方奶人工喂养 C.普通奶喂养D.混合喂养 6.我国夏季下列时段中,最适合婴儿户外活动的时间为( )。 A.上午10—11点B.下午2~3点 C. 下午5~6点D.晚上8~9点 7.( )是最容易消化的肉类,非常适合幼儿食用。

A.鸡肉B.牛肉 C.羊肉D.鱼肉 8.婴幼儿人幼儿园的主要准备不包括( )。 A.心理准备B.生活准备 C.交往准备D.知识准备 9.婴幼儿半日活动的每个环节的活动时长最好不要超过( )。 A.半小时B.20分钟 C. 10分钟D.5分钟 10.学习障碍属于( )类型。 A. 身体缺陷B.交际障碍 C. 认知障碍D.社会性障碍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 11.对9月龄的婴儿来说,辅食是其最主要的营养来源。 12.婴幼儿保教机构的基本定位是教育性和服务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3. 简述婴幼儿保教中游戏法的实施要点。 14.简述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 15.简述13~24月龄幼儿的饮食加工和烹调原则。 16.如何促进2~3岁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16分) 17.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婴幼儿早期教育,积极提供早教服务,其中社区早教基地是早期教育发展一种重要形式。很多社区早教基地为婴幼儿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定期举办课程及各类亲子活动,扩大了o~3岁儿童间的交往,促进了亲子沟通,推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家长们的育儿水平。有的社区早教基地还依据社区中居住婴幼儿的情况,新增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康复支援中心,并配备专业教师,基本满足残疾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