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源粪肠球菌的BIOLOG系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_薛青红(1)

猪源粪肠球菌的BIOLOG系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_薛青红(1)
猪源粪肠球菌的BIOLOG系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_薛青红(1)

牛羊生物学特性

牛羊生物学特性 一、对环境的适应性:绵羊最怕湿热,南方分布少;瘤牛耐热性较强 安静的环境有利于牛羊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二、采食性能:牛羊是草食性家畜,味觉和嗅觉敏感,喜欢青绿的禾本科与豆科牧草,喜欢 采食带甜味的块根饲料与带咸味的饲料(能依靠牧草的外表和气味识别不同的植物)牛:依靠灵活有力的舌卷食饲草,咀嚼后将粉碎的草料混合成食团吞入胃中,牧草矮于5厘米,不易牛的采食。 山羊:靠灵活的上唇采食牧草,喜欢采食牧草幼嫩的尖叶部分与灌木叶。 三、合群性:牛羊的群居家畜,具有合群行为,牛羊通过角斗形成群体等级制度和群体优胜 序列(当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的个体混群时,打斗较为明显,尤其为公牛、种公牛),育肥群体一般不随意加入陌生个体。 一般羊比牛合群性要强,绵羊比山羊强,粗毛羊最强,长毛羊和肉毛羊较差。 四、抗病力性能:牛羊的抗病力很强,在潮湿且多寄生虫的地方也能很好生存。牛的抗病性 能强于羊的抗病力,牛羊疾病多见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五、爱清洁:牛羊爱清洁,对有异味、受粪便污染的草料及水源拒食(尤其为山羊),所以不 管是放牧还是舍饲,都应搞好舍内外的卫生,舍饲时最好设置草架以方便采食。 牛羊的消化特点:牛羊是典型的反刍动物 一:唾液腺及唾液分泌:牛羊主要是靠腮腺分泌唾液,其唾液中不含淀粉酶,所以牛羊在口腔中对富含淀粉的精饲料消化不充分,但含有大量的碳酸氢盐和磷酸盐,可中和瘤胃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维持瘤胃内的酸碱平衡。注:牛羊唾液可混合嗳气中的大部分NH3,重返回瘤胃吸收。 成年母牛的腮腺1天可分泌唾液100~150升、高产奶牛1天分泌唾液可达250升 二:反刍和胃的组成 (一)、反刍:牛羊摄食时,饲料不经过充分咀嚼即吞入瘤胃,在瘤胃内浸泡和软化, 在休息时,较粗糙的饲料刺激网胃、瘤胃前庭和食管沟黏膜的感受器,能将这些未经充分咀嚼的饲料逆呕到口腔,经仔细咀嚼后重新混合唾液在吞入胃,这一过程即为反刍。 反刍时,网胃在第一次收缩之前还有一次附加收缩,使胃内食物逆呕到口腔。 反刍的生理意义:把饲料嚼细,并混入适量的唾液,以便更好的消化。 牛的日反刍时间一般为6~8小时,翻出周期14~17次,食后反刍来临时间1~2小时。 犊牛:一般在生后3周出现反刍。 (二)胃 瘤胃:体积最大,是细菌发酵饲料的主要场所,有发酵罐之称。牛的94.6升,羊为23.4升饲料内的可消化干物质的70%-80%,粗纤维约50%经过瘤胃的细菌和原生动物分解,产生挥发性脂肪酸等,同时还可合成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 网胃:又称蜂窝胃,靠近瘤胃,功能同瘤胃。网胃是水分的贮存库。同时能帮助食团逆呕和排除胃内的发酵气体。网胃体积最小,成年牛的网胃约占宗伟的5%(金属异物被吞入胃中,易留存在网胃,引起创伤性网胃炎。 瓣胃:也称‘百叶肚或千层肚’,主要起过滤作用,位于瘤胃右侧面,占总胃的7%。 皱胃:也称真胃,胃体部处于静止状态,皱胃运动只在幽门窦处明显,半流体的皱胃内容物随幽门运动而排入十二指肠。 三:食管沟及食管沟反射:食管沟是由两片肥厚的肉唇构成的一个半关闭的沟。 四:瘤胃发酵及嗳气:瘤胃内的饲料发酵和唾液流入产生的大量气体,大部分必须通过嗳气排除体外(嗳气是一种反射动作),当瘤胃气体增多、胃壁张力增加时,就兴奋瘤胃背

猪的生物学特性

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是在进化中形成的,随着进化发展而变化。 目录 ?? 1 适应性强,地理分布广泛 ?? 2 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 3 杂食,食性广,饲料转化效率高(补消化生理) ?? 4 生长迅速,周转快 一、适应性强,地理分布广泛 1.猪对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适应性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家畜之 一,除因宗教和社会习俗原因而禁止养猪的地区外,凡是有人类生存的地方都可养猪。从生态学适应性看,主要表现对气候寒暑的适应、对饲料多样性的适应、对饲养方法(自由采食和限喂)和方式(舍饲与放牧)上的适应,这些是它们饲养广泛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猪如果遇到极端的变动环境和极恶劣的条件,猪体出现新的应激反应,如果抗衡不了这种环境,动态平衡就遭到破坏,生长发育受阻,生理出现异常,严重时就出现病患和死亡。 2.热调节行为成年猪汗腺退化,皮下脂肪层厚,散热难,另一方面被毛少,表 皮层较薄,对光化性照射的防护力差。适宜温度为20~23℃。仔猪的适宜温度为22~32℃。当环境温度不适宜时,猪表现出热调节行为,以适应环境温度。 猪是相对不耐热的动物。当环境温度过高时,猪会自觉在粪尿或湿处打汪,为了有利于散热,躺卧时四肢张开,充分伸展驱体,呼吸加快或张口喘气。猪对35℃,相对湿度65%的环境不能长期忍受。 当温度过低时,猪则蜷缩身体,最小限度地暴露体表。站立时表现夹尾,曲背,四肢紧收,采食时也表现为紧凑姿势。 3.猪定居漫游,群体位次明显,爱好清洁。猪具有合群性,习惯于成群活动、居住 和睡卧(群居行为),结对是一种突出的交往活动,群体内个体间表现出身体接触和保持听觉的信息传递,彼此能和睦相处。但也有竞争习性,大欺小,强欺弱;群体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争斗行为包括进攻、防御、躲避和守势的活动。生产中见到的争斗行为主要是为争夺群体内等级、争夺地盘和争食。猪不在吃睡地方排泄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一、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 1、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主要是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进行观察,直观地了解细菌在形态结构上特性,根据不同微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达到区别、鉴定微生物的目的。 2、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细胞群体叫菌落(colony)。不同微生物在某种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征有很大差异,而同一种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特征却有一定稳定性。,以此可以对不同微生物加以区别鉴定。因此,微生物培养特性的观察也是微生物检验鉴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细菌的培养特征包括以下内容: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大小、形态、颜色(色素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征及迁移性等。在液体培养中的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2)霉菌酵母菌的培养特征:大多数酵母菌没有丝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和细菌的很相似,只是比细菌菌落大且厚。液体培养也和细菌相似,有均匀生长、沉淀或在液面形成菌膜。霉菌有分支的丝状体,菌丝粗长,在条件适宜的培养基里,菌丝无限伸长沿培养基表面蔓延。霉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都常带有不同颜色,因而菌落边缘和中心,正面和背面颜色常常不同,如青霉菌:孢子青绿色,气生菌丝无色,基内菌丝褐色。霉菌在固体培养表面形成絮状、绒毛状和蜘蛛网状菌落。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步骤: (1)涂片:涂片方法与简单染色涂片相同。 (2)晾干: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3)固定,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4)结晶紫色染色:将玻片置于废液缸玻片搁架上,加适量(以盖满细菌涂面)的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分钟。 (5)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水小心地冲洗。 (6)媒染:滴加卢哥氏碘液,媒染1min。 (7)水洗:用水洗去碘液。 (8)脱色:将玻片倾斜,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25s至流出液无色,立即水洗。 (9)复染:滴加蕃红复染5min。 (10)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蕃红染色液。 (11)晾干:将染好的涂片放空气中晾干或者用吸水纸吸干。 (12)镜检:镜检时先用低倍,再用高倍,最后用油镜观察,并判断菌体的革兰氏染色反应性。 (13)实验完毕后的处理: ①将浸过油的镜头按下述方法擦拭干净,a.先用擦镜纸将油镜头上的油擦 去。b.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将镜头擦2—3次。c.再用干净的擦镜纸将 镜头擦2—3次。注意擦镜头时向一个方向擦拭。 ②看后的染色玻片用废纸将香柏油擦干

茯苓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

菌物学报25(3):446~453, 2006 Mycosystema 茯苓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 熊杰1林芳灿1* 王克勤2, 3 苏玮2, 3 傅杰2, 3 (1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 武汉430070;2北京同仁堂湖北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430071;3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武汉430074) 摘 要:以11个不同来源的茯苓菌株为材料,研究了茯苓菌丝体、子实体和担孢子的形态特征及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结果表明,茯苓菌丝体为少分枝、有隔膜、无锁状联合的多核菌丝,茯苓担孢子核相以双核为主,双核孢子,单核孢子和无核孢子分别占87.2%,4.7%和8.1%。配对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菌株及不同菌株原生质体分离株间的配对均能融洽生长,同一菌株担孢子间的配对均产生拮抗线,但其中有少数配对在交接区形成扇形区域,拮抗线随后消失,而不同菌株担孢子间的配对则全部形成稳定的栅栏型菌落,暗示茯苓担孢子中的两个细胞核是具遗传互补性,能形成独立个体的异双核,茯苓可能是一种次级同宗结合菌。 关键词:荧光染色, 原生质体, 性模式, 次级同宗结合, 锁状联合 中图分类号:Q939.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472(2006)03-0446-0453 Studies on basic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Wolfiporia cocos XIONG-Jie1 LIN Fang-Can1* WANG Ke-Qin2, 3 SU Wei2, 3 FU Jie2, 3 (1The Institute of Applied Mycolog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2Beijing Tongrentang Pharmacy Hubei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o. Ltd, Wuhan 430071; 3Hubei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han 430074) ABSTRACT: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pti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mycelia, fruit bodies and spores of Wolfiporia cocos were observed. The mycelia of Wolfiporia cocos were confirmed as polykaryotic septate mycelia without clamp connection. The majority of spores were dikaryotic, and the ratio of dikaryotic spores, monokaryotic spores and nuclear-free spores was 87.2%, 4.7% and 8.1% respectively. In the mating test, protoplasts from the same strain or different strains grew harmoniously with each other, all matings of spores from the same strain generated antagonism lines, among them, the minority of matings formed flabelliform region in the junction and the antagonism line disappeared in a short time. All matings of spores between different strains generated barrage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 it is supposed that the two nuclei in the spores of Wolfporia cocos are heterogeneous and complementary, a single spore could germinate and develop into an individual. Wolfiporia cocos is likely to be a secondary homothallism fungus. KEY WORDS:Fluorescence staining, Protoplast, Secondary homothallism, Clamp connection 茯苓Wolfiporia cocos (Schwein.) Ryvarden & Gilb.是一种高等担子菌,隶属于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茯苓属Wolfiporia(赵继鼎,1998),一般腐生或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编号:03C26214200397) *通讯作者:林芳灿E-mail: linfangcan@https://www.360docs.net/doc/aa13524935.html, 收原稿日期:2006-01-12,收修改稿日期:2006-04-04

微生物检验常规鉴定技术

第一章微生物检验常规鉴定技术 课堂教学计划(1学时) 第一章微生物检验基本知识 包括显微镜、染色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接种、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等。 接种、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

一、接种 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1、接种工具和方法 接种和分离工具 1.接种针 2.接种环 3.接种钩 4.5.玻璃涂棒 6.接种圈 7.接种锄 8.小解剖刀 常用的接种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划线接种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等。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2)三点接种在研究霉菌形态时常用此法。此法即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种在平板表面上,成等边三角形的三点,让它各自独立形成菌落后,来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除三点外,也有一点或多点进行接种的。 3)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4)浇混接种该法是将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再倒入冷却至45°C 左右的固体培养基,迅速轻轻摇匀,这样菌液就达到稀释的目的。待平板凝固之后,置合适温度下培养,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菌落。 5)涂布接种与浇混接种略有不同,就是先倒好平板,让其凝固,然后再将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涂布棒在表面作来回左右的涂布,让菌液均匀分布,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的菌落。 6)液体接种从固体培养基中将菌洗下,倒入液体培养基中,或者从液体培养物中,用移液管将菌液接至液体培养基中,或从液体培养物中将菌液移至

鹿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茸鹿的生物学特性 一、鹿的资源现状及经济价值 (一)资源现状 全世界共有40多种鹿,分布在我国的鹿约有16种。我国是驯养茸鹿历史悠久的国家,种类繁多,分布甚广,野生资源丰富,驯养潜力很大,现在已经驯养的茸鹿有梅花鹿、马鹿、驯鹿、黑鹿、海南坡鹿等。全国各地都有专业性养鹿场,尤以东北较普遍,吉林、辽宁两省以养梅花鹿为主;湖南省主要养殖的品种有梅花鹿和马鹿两种 发展养鹿业是一条收益高、见效快的致富途径。养鹿的成本,基本上是一次性支付的,购买一对育成鹿(2-3岁)大约需要5000元~10000元左右,母鹿一年后即可产仔,公鹿次年即可产茸,购买一对育成鹿,两年后可收回成本,以后逐年受益。 (二)经济价值鹿科动物的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药价值 鹿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全身都是宝。除了驰名中外的鹿茸外,还有鹿胶、鹿胎、鹿筋、鹿鞭、鹿心、鹿血、鹿尾、鹿骨等中药材。 2、食用价值 鹿肉的肉质鲜美而细嫩,营养价值高,属于低脂肪高蛋白质肉类,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每公斤鹿肉售价高达6-10美元,且供不应求。 3、观赏价值 鹿体态优美,性情温顺,机警灵活,逗人喜爱,世界各国动物园中,都把它作为珍贵动物展出,以供人们观赏。 4、工业价值 鹿皮除了做外,还可揉制成革。 随着养鹿业的发展,它的经济价值将不断地被人们发现和认识,使人类更加重视,养鹿的普遍性和驯化程度将大大提高 二、生物学特性 (一)分类与分布 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偶蹄目,反刍亚目,鹿科。 鹿科动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大洲,梅花鹿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南部,而马鹿广泛分布在亚、美、欧、澳各大洲。 (二)生物学特性 1.习性 鹿爱清洁,喜安静,听觉、视觉、嗅觉敏锐,善于奔跑等特性是在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并与环境条件——食物、气候、敌害等有关。 喜欢生活在疏松地带、林缘或林缘草地、高山草地、森草衔接地带:这里食物丰富,视野比较开阔,对逃避敌害有利。鹿喜欢晨昏活动,白昼子夜休息反刍。 呈季节性游动:春季多在向阳坡活动;夏季移往海拔高的山上,既适于隐蔽又可避免蚊蝇骚扰;冬季回到海拔低的河套或林间空地,在食物短缺时接近农田或村落。 鹿喜水:驼鹿、麋鹿常在水中采食、站立或水浴;水鹿雨天活跃,常在水洼里打“泥”;马鹿、梅花鹿喜泥浴。 2、繁殖和体重的季节性变化 繁殖有明显的季节性,发情配种集中在9—11月份,并可以延续到3月上旬。产仔集中在5—7月份。

仔猪日粮中常用益生菌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仔猪日粮中常用益生菌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陆宗阳动医101 17110119 摘要:动物致病菌耐药性的增强及畜禽产品药物残留量的增加给家畜养殖行业带来诸多问题,尤其是免疫力低的断奶仔猪,抗生素的使用更受到限制。益生菌因具有改善机体微生态环境,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是目前畜牧生产中最常用的益生菌,它们在维持动物胃肠道菌群平衡,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免疫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这四种仔猪日粮中常见益生菌对仔猪肠道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仔猪;益生菌;肠道功能;肠道菌群 Effect of feed probiotics on intestinal function of weaning piglets Abstract: Increase of animal pathogens resistance and drug residues in livestock products bring many problems to aquaculture, especially weaning piglets which have low immunity are restricted to be used antibiotics. Probiotics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ir functions that they can improve micro-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gulate function of immune system. Actic acid bacteria, yeast, Bacillus is currently the most commonly used probiotics in aquaculture, they maintain animal gastrointestinal tract microflora balance, promote animal growth, enhance immunity, so they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This article describes effects of four common feed probiotics on intestinal function of weaning piglets. Keywords: piglets; probiotics; intestinal function; intestinal flora 益生菌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可以通过改善宿主动物肠道微生物平衡来对宿主动物产生有益影响的含有活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1]。在人和鼠类动物模型上的试验证明,益生菌可以降低致病菌的定植,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种群结构数量,增强免疫系统功能,预防癌症的发展,降低血液的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的含量[2, 3]。 仔猪早期断奶后,生活环境及食物的改变导致肠道内环境及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小肠黏膜绒毛缩短,隐窝加深,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免疫力减低,引发以腹泻、生长差为特征的“早期断奶综合征”,而饲用抗生素的添加一直是防止仔猪断奶腹泻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抗生素的药物残留问题日渐被广大消费者密切关注。近年来益生菌对仔猪肠道的功能影响的研究日益深入,益生菌有望替代抗生素成为常用的饲料添加剂。目前常用益生菌主要有:芽孢杆菌类、乳酸菌类、真菌及酵母菌类等。现重点介绍一下乳酸菌、酵母菌及芽孢三种饲料日粮中常见益生菌和丁酸梭菌的生物功能及作用机理。 1 益生菌影响肠道功能的机理 Collado [4]等报道,人源和动物来源的双歧杆菌也能有效颉颃病原菌鼠伤寒沙门菌、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等一些肠道病原菌。Mead和Impey[5]对雏鸡的研究表明:至少需要48株正常胃肠道细菌才能预防病原菌。目前益生菌通过产生挥发性短链脂肪酸;通过生物多样,创造缺氧环境;通过营养竞争,致使病原菌缺乏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与病原菌竞争肠道黏膜位点;降低肠腔的氧化还原电位;在厌氧环境下产生过氧化氢等方法来对肠道病原微

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养猪学》第二作业 11级动物科学1班李国玲201130790309 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猪的生物学特性是猪特性是猪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同一畜种所共有的行为习性[1],其对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7方面简述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1 猪的繁殖特性及其应用 猪的繁殖特性表现为性成熟早,多胎高产、世代间隔短。一般猪在3~5月龄即可达到性成熟,6~8月龄可以初次配种。猪妊娠期110d左右,常年发情,年产两胎以上,每个发情期排卵20个左右,而公猪每次射精量可达200~500ml[2]。根据猪的这一生物学特性,常用的方法一是通过对繁殖母猪实行产后熟配或产后进行激素处理,提前断奶等措施,减少母猪空怀期,缩短产仔间隔,争取做到母猪年产三胎。二是利用激素对母猪进行超排处理和通过育种技术提高母猪窝产仔数[3]。三是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减少种公猪饲养量,提高优秀种公猪利用率,降低种猪生产成本。四是防止后备种猪早配。由于猪3~5个月龄即可达到性成熟,但此时还远没有达到体成熟。如果公母混养或圈围不牢,容易出现早配,影响后备猪的培育[4]。 2 猪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应用 猪的生长发育特性表现为出生重小,生长发育迅速,生长期短,沉积脂肪能力强[5]。据此特点,在生长期给猪提供尽量全价平衡的日粮,提供最适宜的生活环境,以使其以最少的饲料生产出最多的猪肉。二是根据市场需求特点合理确定适宜屠宰时间,对于目前瘦肉需要旺盛的市场,在猪尚未充分沉积脂肪时间就要进行屠宰,一般是6个月龄时屠宰。三是要注意初生仔猪的护理。由于猪的胚胎期短,同胎个体多,初生重小,对外界抵抗力弱,如果护理不当,常引起发病或死亡[6-8]。 3 猪的采食特性及利用 猪的采食特性表现为采食能力强,能利用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质饲料。猪

耐高温乳酸菌

耐高温乳酸菌 沃顺100是好实沃历经数年潜心研发推出的稳定化耐高温包被乳酸菌。菌种为高活性粪肠球菌,是国家允许使用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菌种,沃顺100菌种国家发明专利号:ZL 201410476303.0。 1. 优良的菌种特性 ?取自健康动物肠道、天然,对动物没有任何毒性和病原性; ?激活产乳酸菌群的形成,增加肠道乳酸菌; ?代时短,19分钟繁殖一代,肠道繁殖速度快; ?高效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夹膜梭菌等多种病原菌;

对照组乳猪粪便中大肠杆菌菌落猪用沃顺100组乳猪粪便中大肠杆菌菌落 ?产生L-型乳酸和短链脂肪酸,合成B族维生素等; ?更适应肠道环境,形成菌膜屏障,保护肠道粘膜; ?刺激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 ●菌种选育流程

2. 国际领先、成熟的微囊化生产工艺 采用国际领先的微囊化前包被工艺、流化包被后处理工艺的完美结合,实现乳酸菌微囊化四层包被处理,产品稳定性强,抗逆性好。乳酸菌微囊化工艺国家发明专利号:ZL 201210393526.1。产品完全按照ISO9001和HACCP 质量和管理体系进行生产。 沃顺100剖面示意图 沃顺100成品图 ●核心包被材料(食品级)特点介绍:

●生产工艺流程 四项核心工艺:

3. 沃顺100产品特色 耐高温、稳定性强 乳酸菌经过多层微囊化包被处理后能够耐受高温制粒、胃酸、胆盐等不良环境,精选的包材与饲料中抗生素、维生素和其他活性添加剂不发生拮抗作用。 好实沃稳定化耐高温乳酸菌经过85℃高温3分钟处理后存活率达95%以上,经过95℃高温3分钟处理后存活率仍达85%以上。以下是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的检验报告: 超高速管式离心机 成品库房 流化包被机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常 规鉴定技术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壹、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 1、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主要是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进行观察,直观地了解细菌在形态结构上特性,根据不同微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达到区别、鉴定微生物的目的。 2、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细胞群体叫菌落(colony)。不同微生物在某种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征有很大差异,而同壹种的细菌在壹定条件下,培养特征却有壹定稳定性。,以此能够对不同微生物加以区别鉴定。因此,微生物培养特性的观察也是微生物检验鉴别中的壹项重要内容。 1)细菌的培养特征包括以下内容: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大小、形态、颜色(色素是水溶性仍是脂溶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征及迁移性等。在液体培养中的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2)霉菌酵母菌的培养特征:大多数酵母菌没有丝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和细菌的很相似,只是比细菌菌落大且厚。液体培养也和细菌相似,有均匀生长、沉淀或在液面形成菌膜。霉菌有分支的丝状体,菌丝粗长,在条件适宜的培养基里,菌丝无限伸长沿培养基表面蔓延。霉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都常带有不同颜色,因而菌落边缘和中心,正面和背面颜色常常不同,如

青霉菌:孢子青绿色,气生菌丝无色,基内菌丝褐色。霉菌在固体培养表面形成絮状、绒毛状和蜘蛛网状菌落。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俩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俩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步骤: (1)涂片:涂片方法和简单染色涂片相同。 (2)晾干:和简单染色法相同。 (3)固定,和简单染色法相同 (4)结晶紫色染色:将玻片置于废液缸玻片搁架上,加适量(以盖满细菌涂面)的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分钟。 (5)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水小心地冲洗。 (6)媒染:滴加卢哥氏碘液,媒染1min。 (7)水洗:用水洗去碘液。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进行无性二分裂繁殖,其形态和结构相对稳定。掌握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对鉴别细菌,研究致病性,诊断疾病和防治原则等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细菌大小与形态 一细菌的大小 细菌体积微小,一般要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一千倍左右才能观察到。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其大小的单位。细菌种类不同,大小差异很大,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生长环境中,或在同一生长环境的不同生长繁殖阶段,其大小也有差别。 二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及螺旋状,根据形态特征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大类. (一)球菌(coccus) 球菌单个菌细胞基本上呈球状。按细菌生长繁殖时的分裂平面及分裂后排列方式不同,可将球菌分为: 1.双球菌:细菌在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两个菌细胞成双排列,如肺炎链球菌。 2.链球菌:细菌由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菌细胞连在一起,呈链状,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3葡萄球菌:细菌在多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菌细胞聚集在一起似葡萄串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4.四联球菌:细菌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四个菌细胞联在一起。 5.八叠球菌:细菌在上下、前后和左右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八个菌细胞联在一起。 (二)杆菌(bacillus) 杆菌呈杆状,多数为直杆状,也有稍弯的。不同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差异很大。大杆菌如炭疽杆菌长3~10μm,中等的如大肠杆菌长2~3μm,小的如流感杆菌长0.7~1.5μm。菌体粗短呈卵园形的称为球杆菌;菌体末端膨大成棒状,称棒状杆菌;菌体常呈分枝生长趋势,称为分枝杆菌,大多数杆菌是单个、分散排列的,但有少数杆菌分裂后菌细胞连在一起呈链状,称为链杆菌。 (三)螺形菌(spirillar bacterium) 螺形菌菌细胞呈弯曲或旋转状,可分为两类: 1.弧菌:菌细胞只有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 2.螺菌:菌细胞有多个弯曲,如鼠咬热螺菌。弯曲呈“S”或海鸥形者如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等。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四个部分组成。某些细菌除具有其基本结构外,还有荚膜、鞕毛、菌毛、芽胞等特殊结构。 一、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cell wall) 细胞壁位于细菌的最外层,是一层质地坚韧而略有弹性的膜状结构,其化学组成比较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大类。两类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但各自还有其特殊组成成分。 1.肽聚糖(peptidoglycan) 细菌细胞壁的基本结构是肽聚糖,又称粘肽。它是原核生物细胞所特有的物质,不同种类的细菌,其组成与连接的方式亦有差别。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

家禽的生物学特性

家禽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理特性: 1、体温高,代谢旺盛。40--44℃之间,鸡标准体温41.5℃,鸭41--42.5℃,鹅40--44℃。鸡无汗腺,靠呼吸散热。 2、心率高,血液循环快。鸡300次/分钟。 3、抗病力差,淋巴结不发达。 4、呼吸频率高,对环境变化敏感。22--110次/分钟。对温度、湿度、声音都敏感(惊群)影响生产性能。 单位:毫升 5、繁殖潜力大。卵巢输卵管右侧退化,显微镜下有卵泡12000个。♂精子存活力强,输卵管内存活7--10天。 6、对饲料要求高。需高蛋白饲料,鸡11种必需氨基酸,鸡几乎不能利用纤维素。肠道短,消化快,每天采食频率高。 二、解剖特性: 1、骨骼与肌肉:保留鸟类的特征,适应飞翔能力。骨骼中空,管状,前肢变为翼,鸡腿部有特殊的栖肌,故能牢固地攀持住栖架,睡眠时不会跌落。 2、呼吸系统:有气囊,禽类为适应飞翔能力而特有的器官,主要有胸气囊和腹气囊。 气囊的作用:①贮存气体,比肺多容纳气体5--7倍。 ②增加空气利用率。 ③调节体温,鸡靠呼吸调节体温。 ④增加浮力,减轻体重,适应飞翔。 3、循环系统:心率高,循环快。鸡血量为体重的8%左右,红细胞有核,没有淋巴结,抵抗力弱。 4、消化系统: ①没有牙齿,口腔唾液腺不发达。 ②有嗉囊,储存、软化饲料,易于消化。 ③有腺胃、肌胃,其中肌胃的肌肉发达,收缩力强,磨碎食物(牙齿作用)。 ④有泄殖腔,生殖口、粪、尿开口于泄殖腔。 ⑤肠道短,消化吸收快,排泄快。饲料通过消化道只有4小时,停产鸡8小时,抱鸡12小时。 5、泌尿系统:尿液在肾脏形成酸,直接排入泄殖腔,水分在泄殖腔内重新吸收,余下白色糊状尿酸盐与部分尿排除体外,所以,鸡粪有白色物。 6、生殖系统:♂鸡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和交媾器组成。♀鸡由左侧卵巢和左侧输卵管(喇叭部--蛋白分泌部--峡部--子宫部--阴道部)组成,开口于泄殖腔。 7、感觉器官: ①眼:视觉好,能迅速识别目标,但对颜色区别力差,只对红、黄、绿敏感,对兰色不敏感。 ②耳:听觉发达,能迅速辨别声音和方向。

9204 微生物鉴定指导原则

9204
微生物鉴定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为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控制菌检查中疑似菌的鉴定, 以及药物 原料、辅料、制药用水、生产环境、中间体和终产品中检出微生物的鉴定提供指 导。当微生物的鉴定结果有争议时,以《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Bergey, 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现行版的鉴定结果为准。 微生物鉴定是指借助现有的分类系统,通过对未知微生物的特征测定,对其 进行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大类的区分,或属、种及菌株水平确定的过程,它是药 品微生物检验中的重要环节, 药典附录相应章节中对检出微生物的鉴定做了明确 规定,如“非无菌产品的微生物检查:控制菌检查” (通则 1106)中选择培养 基或指示培养基上发现的疑似菌落需进行鉴定; 对“无菌检查法” (通则 1101) 的阳性实验结果中分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以判定试验是否重试;药品洁净实验 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通则 9203)建议对洁净室和其他受控环境分离 到的微生物进行鉴定,以掌握环境微生物污染情况,有助于污染调查。此外,在 药品生产中,有时亦需对药物原料、辅料、制药用水、生产环境、中间产物和终 产品中检出的微生物进行适当水平的鉴定。 微生物鉴定需达到的水平视情况而定,包括种、属鉴定和菌株分型。大多数 非无菌药品生产过程和部分无菌生产环境的风险评估中, 对所检出微生物的常规 特征包括菌落形态学、细胞形态学(杆状、球状、细胞群、孢子形成模式等)、革 兰染色或其它染色法,某些能够给出鉴定结论的关键生化反应(如氧化酶、过氧 化氢酶和凝固酶反应)进行分析,一般即可满足需要;非无菌药品产品的控制菌 检查应达到种的水平;无菌试验结果阳性和无菌生产模拟工艺(如培养基灌装) 失败时,对检出的微生物鉴定一般需达到菌株水平。 一、微生物的鉴定程序 微生物鉴定的基本程序包括分离纯化和鉴定,鉴定时,一般先将待检菌进行 初步的分类。鉴定的方法有表型微生物鉴定和基因型微生物鉴定,根据所需达到 的鉴定水平选择鉴定方法。微生物鉴定系统是基于不同的分析方法,其局限性与 方法和数据库的局限性息息相关, 未知菌鉴定时通过与微生物鉴定系统中的标准 微生物(模式菌株)的特征(基因型和/或表型)相匹配来完成。如果数据库中没 有此模式菌株,就无法获得正确的鉴定结果。在日常的微生物鉴定试验中,用户
1

羊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特点

羊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特点 (一)羊的生物学特性 1.合群性强羊的合权性大雨其他家畜,不论是舍饲或放牧,都喜欢群居,无论是睡眠或躺卧休息,都喜欢头尾相依,靠在一起.因此可以组织大群放牧.在放牧中离群的羊,一经牧工呼唤,能迅速奔跑回群.当羊群通过桥梁,窄道时,只要”头羊”先过,整个羊全就争先跟进,因此羊群虽大,却易于驱感和管理. 2.适应性强羊的适应性较其他家畜强,但适应性与品种类型及分布区的其口条件有密切关系.如细毛养对干燥,含量的环境比较适应,对湿热则不适应;早熟长毛种绵羊则能抗湿热,抗腐蹄病,但不耐干旱及缺乏多汁饲料的环境条件;绒山羊体制强健,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和气候,在寒带,温带,暖湿带的丘陵,沟壑,盆地,高山,平地均有很强的适应性。 3.采食力强羊嘴尖耻利,唇薄而灵活,加之上下鄂强劲,吃草的能力很强.在天然草场上,牛马不能采食的杂草和短草,均可放牧羊群.此外,羊群还能利用庄稼茬地,拣食遗留的谷穗及田埂上的杂草. 4.其他特性绵羊较其他家畜温顺,易于调教.山羊生性活泼,除卧息反刍和采食外,大部分时间处于运动中,喜欢登高. (二)羊的消化机能 1.消化系统特点 (1)胃羊属反刍动物,其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真胃)构成,瘤胃体积最大,通常把前3个胃称为前胃.前胃无消化腺组织,不能分泌消化液,前胃中德望诶生物在消化饲料营养物质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皱胃具有消化腺,可以分泌消化液和消化食物. (2)小肠肠是事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液的分泌与其他大部分消化作用在小肠上部进行,而消化产物的吸收在小肠下部.蛋白质消化后的多肽和氨基酸,以及碳水化合物消化产物葡糖糖通过肠壁进入血液,运送至全身各组织.各种家畜中山羊和绵羊的小肠最长,山羊小肠为其体长的27倍之多.小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营养物质. (3)大肠大肠无分泌消化液的功能,但可吸收水分,盐类和低级脂肪酸.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凡小肠内未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也可在大肠微生物和小肠液带入大肠内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消化和吸收,剩余渣滓随粪便排出. 2.羊的消化特点 (1)反刍羊的反刍过程与牛的反刍特点相同,. (2)瘤胃微生物消化作用羊瘤胃中的维生素通过其产生的纤维素水解酶,将食入粗纤维的50~80%转化成碳水化合物和低级脂肪酸.瘤胃微生物把生物学价值低的植物蛋白质皱胃和小肠后,充当羊的蛋白质饲料而被消化利用,它可满足羊体蛋白质需要量的20~30%.瘤胃微生物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将牧草和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酸,将淀粉和糖发酵装化成低级挥发性脂肪酸,能将无机硫和尿素氮合成含硫氨基酸.瘤胃微生物的类别

实验六 肠杆菌科细菌的微生物学鉴定.

实验六肠杆菌科细菌的微生物学鉴定 课程名称: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学时:6学时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形态与染色特性以及主要培养特性; 2.熟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常规微生物学诊断法; 3.掌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生化试验的方法和原理; 4.熟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选择性和鉴别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 5.熟悉沙门氏菌血清分群、定型的方法和步骤。 二、知识背景 肠杆菌科的细菌为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运动者周身鞭毛;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好;发酵葡萄糖和碳水化合物者产酸或产酸产气;在麦康凯琼脂上生长;细胞色素氧化酶阴性;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等。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和其它生化试验是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的重要试验。 大肠埃希氏菌(E.coli简称大肠杆菌,作为原发和继发病原可引起多种动物疾病:犊牛的肠道感染和水泻;幼猪的水泻和腹泻,二月龄以上猪的出血性肠炎和水肿病;狗的尿道感染;鸡的气囊炎和大肠杆菌肉芽肿(Coligranuloma。 沙门氏菌(Salmonella,虽然沙门氏菌血清型超过2200个,但承认的种为数不多,在O抗原的基础上,沙门氏菌血清组(群用字母A、B、C…表示,然后根据它的H抗原(鞭毛抗原再分,用阿拉伯数字1、2、3…等表示,沙门氏菌可引起多种动物和人的疾病,是肠杆菌科重要的致病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可引起动物流产,胃肠炎和败血症。

其它肠杆菌科成员: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可引起牛乳房炎、肺炎、母马的宫颈炎和子宫炎,这个菌常形成厚的荚膜。变形杆菌(proteus引起动物的尿道和胃肠道疾病。耶尔森氏菌(yersinia引起鼠疫、胃肠炎等。 生化试验和血清群的鉴定和定型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三、实验材料 每6人一组,每组所需材料: 1.普通琼脂斜面培养物2管:分别为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提供实验用菌种; 2.普通肉汤2管:分别用来接种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3.普通琼脂平板2个分别用来划线接种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4.生化试验用培养基2套,包括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发酵试验管、靛基质,M.R、V.P试验、 柠檬酸盐利用,硝酸盐还原试验等; 5.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2管; 6.选择性培养基2个,如:麦康凯琼脂平板或远滕氏琼脂平板或伊红美蓝琼脂平板; 7.各种生化试验试剂:靛基质试剂,M.R试剂,V.P试剂,硝酸盐还原试剂; 8.沙门氏菌因子血清。 四、操作程序 1.观察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并作描述;

羊的种类及特性

羊的种类及特性 绵羊的品种:萨福克羊、波德代羊、无角陶赛特羊、边区莱斯特羊、考力代羊、林肯羊、杜泊羊、夏洛莱羊、德克塞尔羊、罗姆尼羊、德国肉用美奴羊、小尾寒羊、大尾寒羊等。 山羊的品种:波尔山羊、南江黄羊、成都麻羊、马头山羊、雷州山羊、黄淮山羊、隆林山羊、承德无角山羊、鲁山“牛腿”山羊、贵州白山羊等。 波尔山羊的特性:波尔山羊是世界优秀的肉用山羊品种,具有体型大、生长快、繁殖力强、产羔多、屠宰率高、产肉多、肉质细嫩、适口性能、耐粗饲、适应性强和抗病力强的特点。 麻城黑山羊的特性:麻城黑山羊全身被毛纯黑,体型高大、增重快、繁殖率高、肉质好,既适合放牧,又可圈养;一年两胎,一胎两至三羔,成年公羊体重可达120—140市斤,成年母羊可达80—100市斤,屠宰率为52%,刮毛屠宰率为61%,肌纤维细嫩、肉质好,营养丰富。 南江黄羊的特性:南江黄羊不仅具有性成熟早、生长发育快、繁殖力高、产肉性能好、适应性强、耐粗饲、遗传性稳定的特点,而且肉质细嫩、适口性好、板皮品质优。 萨福克羊的特性:萨福克羊具有产肉性能好、羔羊生长发育快、母性好、性早熟的特点。 小尾寒羊的特性:小尾寒羊具有体质结实、个体高大、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四季发情、适应性强、耐粗饲、肉用性能好的特点。 成都麻羊的特性:成都麻羊被毛呈棕红色,犹如赤铜,又名四川铜羊,单根毛纤维上、中、下段颜色分别为黑、棕红、灰黑色,故名麻羊。公母羊大多有角,有髯,背腰宽平,尻部略斜,四肢粗壮,公羊前躯发达,体躯呈长方形,母羊后躯深广,略呈楔形,乳房发育良好。成年公羊平均体重43千克,母羊32.6千克。周岁羯羊体重26.3千克,成年羯羊42.8千克,屠宰率分别为49.8%和54.3%。板皮品质良好。早熟,3-4月龄性成熟,8-10月龄即可配种,1年产2胎或2年3胎,产羔率平均210%。 马头山羊特性:马头山羊被毛以白色为主,公母羊均无角,有髯,头颈结合良好,胸部发达,体躯呈长方形。公羊平均体重44千克,母羊34千克左右,羯羊47.4千克,最大可达100千克。周岁羯羊34.7千克,成年羯羊屠宰率60%左右。早期育肥效果好,7月龄体重可达23.31千克,胴体重10.52千克,屠宰率为52.34%。板皮品质亦好,张幅大,平均面积8190平方厘米。早熟,10月龄左右即可配种,1年可产2胎或2年产3胎,产羔率200%左右。 波尔山羊的体形特征:波尔山羊被毛白色,头颈部和耳、尾部为棕红色;头部粗壮,眼大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