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 人才一体化尚待破题

京津冀 人才一体化尚待破题
京津冀 人才一体化尚待破题

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尚待破题

京津冀一体化伴随城镇化,将会是我国未来二十年重要的经济增长发动机。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来看,目前还存在体制机制整合、交通、产业等一系列问题,但其中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人才的流动、分配乃至合理利用是能否真正实现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关键。

京津冀的人才瓶颈

京津冀人才发展面临结构、流动和利用效率等问题,如果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可以释放更多的发展红利。目前主要问题有三个:

人才利用效率低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基地,人才培养能力、人力资源规模、人才素质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北京的教育、科技资源全国领先,“985”高校数量全国第一,科技人才数量在全国位居首位。但由于科技体制、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人才和产业发展结合不紧密等原因,导致人才发展没有和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北京、天津的人才相对封闭,与河北各城市合作很少,或基本没有合作。这导致人才的数量与其发挥的作用不成比例,从人才自身来说,受制于体制和机制,人才效率不能充分发挥,就是没有做到人尽其才,从区域来讲,地区之间的封闭导致人才不能更大程度发挥作用。

人才流动性差

国家规定“单位不得在国家政策之外限制人才合理流动”,但是由于人才的部门所有、单位所有壁垒尚未彻底打破,原单位以各种原因阻碍人才流动的现象较为严重,单位经常以不放档案、或收取高额人才流失补偿费等为由,人为地制造流动障碍,使人才难以实现自主选择权和掌握自己的发展空间,我国还缺乏对人才流动的法律支持和保护。目前京津冀三地人才在区域内的流动性比较低,人才内部封闭和争夺同时存在,高层次人才集中在北京,而且以国有科研机构为主,天津、河北的高端人才也存在这一问题,人才区域流动受限制比较明显,由于区域差距较大,受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问题制约,三地人才以单向流动为主,使如北京严格的户籍制度,及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教育、医疗资源,高端人才难以流动,导致人才固化问题严重。

在人才流动问题上,京津冀之间也进行过努力,2005年6月8日,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人事部门共同签署了《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书》,确定在人才交流服务、高层次人才智力共享、紧缺人才培训和国际职业资格互认、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等10个方面进行合作。2011年,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的《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宣言》提出,三地人才一体化发展将坚持服务发展、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市场推动的原则,探索建立独具特色的合作模式、高效有力的服务体系和协调一致的合作机制,通过加快构建区域人才合作新机制、拓展区域人才合作新空间、搭建区域人才合作新舞台。但从效果来看,都不明显。

虽然京津冀区域人才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人才的市场配置作用日益明显,但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尚未形成。市场机制配置人才的作用只对非国有单位起作用,对大多数国有单位尚未发挥作用,并且市场机制只对中低端人才起作用,对大多数高级人才配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区域发展的真正需求不符,中低端的人流动到哪里,哪里都不太欢迎。

人才结构不合理

人才结构问题是全国性问题,经济学家吴敬琏最近在一个论坛上提到“没有

技术、没有知识的劳动者的稀缺程度,比起有知识、有技术的劳动者的稀缺程度要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很困难,但是农民工、保姆就业很容易,而且现在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工资比农民工、保姆都要低”,从一个侧面折射人才结构之困。

从京津冀地区人才从事行业来看,人才资源差异较大。河北省的教育人员在所有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比重是最大的;其次是卫生、社会保障人员,再者就是制造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最少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行业、住宿餐饮和金融三大行业。天津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的教育艺术及广播电视业、机关社会团体及其他行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和科研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运输仓储业、批零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地质水利管理业却人才匮乏。而北京的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于教育、工程技术、卫生技术三大领域。

从人才层次结构来看,京津冀地区高层次专门人才相对匮乏,尤其是高级职业人才短缺。在制造业发达的京津冀地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状况更为严重。如北京地区技师、高级技师缺口达14.7万人,而且近一半的高技能人才年龄在45岁以上。

打破瓶颈的五个突破口

区域人才存在总量、结构、流动等具体问题,要通过调结构、促流动主动推进人才的交流和合作。具体从五大方面找准突破口:

掌握人才需求与供给信息

人才需求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应该首先研究人才需求的领域和人才流动障碍。要根据京津冀的产业发展方向,首先明确人才需求的重点领域,制定人才需求目录。三地共同建立两院院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生导师、留学回国人员、重点领域科技人才等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掌握区域人才供给信息。

改革教育与科技体制

从人才需求结构方面看,根据京津冀三地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重点发展知识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人才需求与北京的经济结构特征基本适应,但天津与河北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还面临一定缺口。据统计,2010年,北京市各类技工学校192所,结业生数188863人次;天津市技工学校44所,在校学生数116107人;河北省各类技工学校166所,在校学生数158592人,高级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就业率要高于“985”高校毕业生。

从教育体制来看,应鼓励发展更多的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实现人才结构的调整和转型,现有大学一部分可以转为职业教育,考核学校要更多从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适用性人才,北京应该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加快人才培养和师资的输出;从科技体制角度来看,要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完善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为创业提供保障,激发更多的企业,以产业发展优化人才配置;鼓励人才的流动。

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十二五”时期,天津滨海新区提出实施“顶尖人才引领工程”,院士专家、领军人才总量将超过100人;实施“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各类高级人才总量将超过1500人;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培训技能型人才超过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6万人,相比之下技能型人才缺口更大,这个工程完成难度最大,加速人才的结构调整、对接区域发展需求更加迫切。

要加强京津冀地区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及时了解三地社会紧缺培训项目的需求,遵循资源优势互补和利益共担的市场化运作原则,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开展紧缺人才的社会化培训,针对北京、天津的产业需求,利用北京的教育资源优势,采取订单化培养方式,加快与河北的人才培养合作。

解除社保制度分割弊端

国外对人才流动更多采取保护和促进的方式,欧盟禁止成员国在流动劳动者的雇佣、薪酬和其他工作条件方面加以歧视,同等的工作条件,流动劳动者与本国劳动者在入职、履职、解职和复职方面应当得到同等对待;在学历要求、工资薪金、升职或辞退的预期、安全和医疗卫生条件、行使工会权利方面,流动劳动者也享有相同待遇。欧盟委员会还将职业卡植入电子证书,以方便专业人员在欧盟任何一个成员国家内提供服务或执业。

对于京津冀来说,尚未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成为各类人才流动的束缚。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按照行政区划分割的,各省市之间互不衔接,社会保障制度并不随人一起走,人员一旦调离,各种保险也随之中断。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京津冀内部建立一个机制,促进人员内部流动,可以尝试在户籍、社会保障等方面在三地内部衔接,在三地内部解决人才的流动问题。

协同产业与交通方便人才流动

产业是实现人才流动的基础。要构造一体化的新型分工格局,实行错位竞争,差异发展。北京适合发展高端服务业,可以把一般性专业化发展的服务业向河北省转移;天津滨海新区要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体形成新一轮产业链的聚集;河北省则要根据自己具体的经济实力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京津冀新时期的分工与合作,定向吸纳就业人才。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促进人才流动的重要方面。欧盟委员会称:“方便技能水平高的职业人士去往工作机会多的地方,无疑对欧盟经济的增长会有裨益”。他们也是这么做的,为促进人力流动,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加大投入,如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附近建设了一个能纳2万辆车的停车场,而且还在扩建,许多荷兰人去瑞士等其他国家就业,周一出发、周五回来。京津冀区域内

部的高铁网络建成后,这种工作模式也会出现,并会带动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投资北京研究院:赵凯)

《投资北京》2014年第6期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规划纲要首次权威全揭秘! 8月23日,新华社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全文1万多字,迄今为止最详尽最权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诸多内容均属首次公布。 指导思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5条基本原则一是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二是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三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四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五是统筹推进,试点示范。 功能定位 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4句话 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北京功能定位4句话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功能定位4句话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功能定位4句话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三步走发展目标 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

智慧企业集团一体化管理基础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企业集团一体化管理基础平台》 信息化解决方案 1.项目概述 1.1.行业市场背景 近年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集团企业通过引入各类管理系统,并实行符合国有企业管理特点的信息化建设之后,使其管理落后的形象,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但是,针对国有集团型企业而言,单一的系统建设,分散的系统布局加之集团成员企业间由于地域限制而无法形成有效工作协同,促使企业无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的情况,仍然摆在面前且制约着国有集团型企业的管理与发展。 特别是作为企业生命线的资金管理方面,由于长期的受制于低效的分散式管理方式与孤岛式的数据隔绝,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及利息支出;而作为国资委监管重点的土地及房屋管理,也同样受制于信息技术的落后,从而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就上海市地区而言,国有大型集团企业虽然在以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管理的道路上走的相对领先,但仍没有真正从集团一体化管理层面去考虑信息化建设,更无法实现集团及成员单位的一体化协同管理,从而也无法真正做到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推动国有企业的管理变革,实现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本方案将从一体化层面解决困扰国有集团型企业管理与发展的本质问题,促使A集团成为国有集团型企业一体化管理的先行者,

开创集团型企业一体化管理新局面。 1.2.竞争对手分析 在国有企业集团中,率先建设集团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将集团总部及42家分子公司日常工作管理及其管理流程一并纳入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实现集团总部与各分子公司日常办公横向纵向一体化协同管理。移动办公子平台能够使集团及其分子公司能够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在移动终端上进行移动办公,开创了国有企业移动办公及管理的先河。 在国有企业集团中,率先建设集团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将集团企业资金、财务、资产、土地房屋、设备等综合管理内容进行一体化管理,以虚拟现金池的方式集中管理集团及成员企业的资金,并通过新一代物联网技术实现集团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及追溯,跨企业跨组织的调拨;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集团土地及房屋的精细化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区别于传统以集团财务管理为主要模式的国有企业集团管理,使集团内部以一体化管理的方式来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 目前上海尚未有国有集团型企业实现真正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A集团将逐步把这种管理模式向上海市以外的分子公司进行推广,并进行信息与数据整体,实现一体化应用在集团企业全覆盖,使其成为国内国有集团型企业一体化管理的领先者。 2.项目目标 将集团一体化管理创新模式与信息技术融合,通过集团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共享平台实现集团与23家二级公司的协同管理及共享应

一体化管理系统的优势

一体化管理系统的优势 一体化管理系统在一定意义上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在过去,商业应用系统非常昂贵,而且维护费用及维护团队的人员支出同样非常高昂。因此,尽管商业软件会带来许多好处,也往往只有大公司才有能力购买使用。大多数中小企业均采用电子表格和功能单一的解决方案,比如会计软件包和人力资源软件包,他们无法享受到一个完整的商业管理工具所带来的好处。 相对于传统的商业应用系统,企管宝一体化管理系统具有许多优势: 1、低成本:企管宝一体化管理系统性价比高。此外,建立于同一平台之上,功能齐全,可满足企业各种业务需求,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部署其他商业应用系统的成本,同时节省企业使用分散式系统所需支付的升级和维护费用。 2、部署灵活:企管宝一体化管理系统建立在“一个设计一个系统”的架构之上,所有功能模块都是围绕同一个数据库和同一个用户界面统一设计和开发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部署不同的模块,获得最佳的功能组合,从而达到最高的成本效益比。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可能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此时,企业只需购买和启用新的功能模块即可满足自己的业务需求。而且系统的所有功能模块都是“随时待命的”,只需稍微改变配置,即可将其“加入”原有的系统,轻松完成部署工作。 3、一体化运作:企管宝一体化系统各模块的设计以协同工作、数据共享为目的,解决了分散式系统中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由于能在整个系统内实现数据的共享,许多高级功能,比如全局搜索、全局行动列表和全局业务地图

等支持不同应用模块间的数据整合和信息重组的功能,都可以作为标准功能予以实施,这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价值。 4、注重成功案例:企管宝一体化管理系统时注重成功案例,一个系统拥有的成功案例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成熟度越高,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度越高。 5、自主研发:企管宝厂商自主研发的一体化管理系统更能够满足企业要求,可以进行定制,灵活应用,真正做到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切实解决该企业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套系统走天下”。并且,自主研发的系统还可以随时升级、维护,可控性强。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发布 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召开媒体通气会,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扎实推进京津冀地区交通的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与一体化服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 构建“四纵四横一环”主骨架 京津冀地区将以现有通道格局为基础,着眼于打造区域城镇发展主轴,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推进“单中心放射状”通道格局向“四纵四横一环”网络化格局转变。 “四纵”即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九通道、京承—京广通道,“四横”即秦承张通道、京秦—京张通道、津保通道与石沧通道,“一环”即首都地区环线通道。 根据《规划》,到2020年,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际铁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公路网络完善通畅,港口群机场群整体服务、交通智能化、运营管理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

“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到2030年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任虹介绍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就是构建一体化交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二就是提升运输服务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保障,三就是 推进改革创新为全国交通发展提供示范,四就是发展绿色交通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助力。 八项任务打造交通一体化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巡视员于胜英介绍,京津冀地区将以“四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重点完成八项任务。 一就是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强化干线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着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二就是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等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以环京津贫困地区为重点,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安保与危桥改造工程。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人才信息一体化建设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人才信息一体化建设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首都北京的部分功能、产业将向河北、天津疏解转移。保定市的人才市场将面临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从如何把握人才的发展趋势、正视人才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及推进京津冀区域人才信息一体化建设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标签: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信息化 随着国家稳步推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大,国家级战略新区雄安新区的建设步伐越来越快,疏解非首都功能措施项目的迁移落地,未来在北京、天津、河北将形成一个统一的人才市场格局。在新的人才格局发展过程中,作为京畿重地,保定市的人才市场将面临一个难得的人才发展机遇。 一、把握人才的發展趋势 从总体上看,目前京津冀区域中河北地区人才发展不平衡、质量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甚至部分专属区域和专业领域人才匮乏的问题比较突出,与北京、天津人才市场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从三个层面可以判断未来的人才趋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势是一种必然: 从制度层面来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构建起来,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相关的区域配套制度和政策正在稳步推进,制度和政策的效力正在逐步的显现。 从产业布局调整来看,疏解非首都功能实施以来,大量的不属于北京功能定位的产业陆续搬迁到天津、河北,这些产业的调整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需求,其中对人才的需求是十分明显的。 从近三年的京津冀区域人员流动情况来看,一些年轻人开始考虑选择在天津、河北置业、就业,出现了人才从北京外流的趋势。 二、正视人才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 保定市作为河北省的人口大市,有着较好的人才储备、较好的教育基础、较好的区位优势,但是在区域人才交流中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急需研究解决: (1)“热”与“冷”的矛盾,从人才市场的温度来看,北京作为区域的龙头,人才市场吸附能力最强,将天津、河北的优质人才资源吸引到北京,出现了过热的人才竞争格局,但是在河北由于大量人才外流,出现了有些企业在当地无法招聘到适合的人才,只能到北京去高薪挖人才到河北来工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研究参考选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研究参考选题 一、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河北转型发展研究 1.精准确定功能分区问题研究。如何对全省进行总体功能分区,使中央规划的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空间分布的相关要求和对河北的四大功能定位,以及各项目标任务在全省各地得到落实。 2.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问题研究。研究全省各市县适合承接哪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哪些产业转移,并提出对策建议。 3.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问题研究。研究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和打造一批不同层级的协同发展示范基地、各具特色的大中小城镇、产业园区、重大项目,使协同发展有抓手、能落地、见实效。 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定位布局的研究 4.加快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建设的研究 5.推进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发展的研究 6.积极促进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实践的研 究 7.探索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8.构建环京津核心功能区,大力培育环京津(保廊)新 增长极的研究

9.建设沿海率先发展区,全力打造沿海率先发展增长极 10.推进冀中南功能拓展区建设,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腹地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示范区 11.推进冀西北生态涵养区建设,打造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三、三大领域率先突破研究 12.河北省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对象、承接方式和路径、承接载体的研究 13.构建网格状、大容量、低成本、智能化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与我省对策研究 14.建立我省与京津完善的生态共建共享体制机制研究 15.我省综合整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研究 16.加强林业建设、加强湿地修复、加强海域保护,推进我省生态保护修复研究 17.强化资源能源保障,构建我省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18.河北省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研究 19.京津冀生态补偿核算与机制构建,及河北省对策研究 四、其他研究 20.促进河北省公共服务一体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21.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和试点示范研究 22.推动金融、土地、信息和人力等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研究 23.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城市规划的产业政策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城市规划的产业政策分析 本文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分析京津冀一体化的现状及相关内容.依据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区域一体化对其产业发展的利弊.确定未来的产业政策方向。本文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作为切入点.分析京津冀地区发展状况。然后,对产业政策的概念进行解析,同时分析产业政策影响城市规划的原理。最后,本文以天津港以及张家口为例,具体而微地分析了产业政策影响下的城市规划究竟是如何实际进行的,并且演化逻辑究竟是否与京津冀一体化相关与匹配。 标签:产业政策;京津冀一体化;产业结构;城市规划 1、京津冀区域发展现状 1.1京津冀经济状况 京津冀地区包括两省一市。且地理位置相邻。其中.北京作为首都.京津冀区域地理位置相近,包含了两省一市。专享政治和信息资源,总部经济发达.竞争力突出。天津有港口优势,地区制造业发达。京津冀地区区域自然资源十分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能源、海洋资源、农产品以及矿产卫建立大型重化工业基地创造了条件。 京津冀区域内交通便利,是北部交通的枢纽。拥有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十分突出。此地的原材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京津冀地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是跨国区域合作与产业分工协作的首选地。 1.2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 现如今.京津冀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区域经济中心之一。区域人口增长了很多,且国内生产总信不断增加,占全国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但是京津冀地区三地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京津冀区域在地区产业优势不同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梯度。这就意味着各有所长的各个地区有合作的空间。同时加强三地的产业互补.有利于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产业政策 2.1产业政策的定义 政府制定调控经济发展,某个行业的生产、经营和交易和一系列干预商品、服务、金融等政策的总称及产业政策。目的是为了促进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2020安徽省《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答案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 您的得分 96/100 答对题数 29/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我国珠江三角洲都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单选题:3 分] A 深圳 B 广州 C 香港 D 澳门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2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3 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 [ 单选题:3 分] A 小型 B 中等 C 大型 D 特大型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4 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 单选题:3 分]

A 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 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5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制造业基地 B 基础设施 C 加工业基地 D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7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 [ 单选题:3 分]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制造业 C 重工业 D 生产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8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 单选题:3 分] A 核心城市 B 港口城市

一体化管理平台部署方法

一体化管理平台部署方法 对于初次接触一体化管理平台的CIO来说,无疑是雾里看花摸不着头脑,在一体化管理平台中应该如何部署是能否成功实施FAS的重要前提,8manageFAS 一体化管理平台通过十多年的经验,总结了信息管理平台部署的四部曲,帮助CIO们成功部署一体化管理平台。 一、项目立项 作为项目CIO,在决定做企业一体化管理平台时,首先要帮助企业立顶,其中包括需要实现的目标,大概的成本和实施周期等。定下实施方案之后,就是调研,需要将所有信息化系统和业务相结合,一定要和业务区匹配。项目调研是成功的一个关键点,企业前期项目立项的时候,企业内部已经有一定的需求。 二、项目调研 想了立项之前的调研工作,我们需要了解项目大概需要多长的周期,在具体部署的时候,要研究讨论总体流程的每一个点,该如何去实现,实现周期多长等等都需要认真的思考。 三、产品选型 产品选型会直接影响实施的结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而选型相对涉及到的时间和周期比较长一些,可能会涉及有招标的过程。如果从行业的角度、从国外国内软件的角度应该把产品选型划分为两类,第一、标准化产品,标准化产品相当于定制化的产品;第二、项目类产品的。 四、项目评审 经历了前期的调研、立项、选型等几个方面,那么管理软件搭建项目还有一项“收尾”的工作,那就是对于项目的评审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可以分为两层。第一、铺设建设阶段;系统架构铺设的阶段;第二、后期的跟进阶段。信息系统真正能不能用起来,建设的可以统一、辐射多少都是可以去量化。但是在信息化后期如果把它作为一种工具是没有法来衡量的。 总的来说,一体化管理平台能够成功实施,需要企业做好清晰的划分,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控制点有效,结果肯定是理想的。8ManageFAS一体化管理平台的成功实施,是企业高效管理的重要条件。

《综合管廊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综合管廊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综合管廊一体化管理平台集综合管廊信息采集,融合、处理、分析、运维、管理为主体的智能管廊监控与报警平台,整体推进城市综合管廊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实现城市管廊公司内部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交换以及系统间的互联,实现与外部系统之间统一的互联接口、信息共享及交换,实现对综合管廊管理工作的全面支撑,提升管廊公司管控水平。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安装 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安装

燃气舱线性光纤感温探测器安装 10KV及以上电缆感温光纤敷设

火灾声光报警器安装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安装 说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对综合管廊防火分区内的消防通风设备、消防泵设备、非消防电源设备等防火分区设备,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有效的火灾情况的监控及管理;采集、处理火灾报警信息,进行历史资料档案。并能在火灾事故状态下,更好地协调防火分区设备的运行,充分发挥各种设备有的作用,保证管廊的安全。 触发装置-点型火灾探测器:感烟探测器(顶部设置间距为<13.4m)、感温探测器(顶部设置间距为<8m),距离灯具水平净距>0.5m,触发装置-线型火灾探测器:线性光纤感温探测器(顶部设置一条),每根10KV及以上电缆敷设一根触发装置-手动报警按钮:手动报警按钮(沿侧墙布置水平间距小于60m,距地1.4m)并设置消防对讲电话插孔火灾报警装置(在火灾报警系统中发出区别于环境声、光的火灾

报警信号):声光报警器(沿侧墙布置水平间距小于60m,距地1.8以上m)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干线、支线含电力电缆的舱室应设置自动报警系统)-探测火灾早期特征、发出火灾报警信号,为人员疏散,防止火灾蔓延和启动自动灭火设备提供控制与指示的消防系统。 (二)、环境监控系统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 一、实践背景和选题原因 近年来,为实现首都和其他地区协同发展,加强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非核心功能愈发重要。“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是北京迁出对象。 现实原因在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大量高水平技能人才的渴求直接助长了近年来大量职业院校的诞生,让职业院校以百计的北京不堪重负。另外,北京教育资源过度集中,特别是质量高的教育资源。这种现状引起了教育的地区性失衡。不仅大量人口涌入京城,还使教育不公平愈发严重。 因此为了缓解这些现状,从近距离地区入手,京津冀一体化中教育方面尤为重要。 二、实践意义和目的 (一)实践意义 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社情,紧跟时代步伐。在实践过程中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开拓视野,为以后的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 1.关注河北落后教育,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缩小地区间教育差距,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基础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从现实看来,三地基础教育差距不小,急需通过政策“外力”来促进彼此间的互动与协调发展。 2.提高社会参与度,培养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是未来国家进步和发展的主力军,我们肩负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未来我们也将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因此,我们要抓紧在学校学习的时光,在提升我们的各项能力的同时,广泛参与国家建设,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本次社会实践同学们通过参与支教活动,更好地了解基层教育现状与经济发展现状。并且通过实践过程中各项任务的开展与完成,我们可以为西部村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经济差异与教育差异的相关性,从而为推动全民教育尽力,以提升我们的社会主人翁意识和社会建设责任感。 (二)实践意义: 从政策角度看,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参考题目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参考题目 一、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与路径选择 2、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京津冀三地角色定位与关键问题 3、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与突破途径 4、京津冀的投资政策重点与区域性金融领域改革难点 5、京津冀的科技政策重点与创新型工业化道路 6、京津冀重点项目安排、布局与三地发展方向 二、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的难点和突破点 2、京津冀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对策 3、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4、京津冀公共服务的同城化、均等化和普惠化研究 5、京津冀产业集群、产业园区的共建共享研究 6、京津冀合作共赢机制的解决方案

三、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1、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京津冀产业定位与分工研究 2、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一体化研究 3、京津冀区域重点产业链打造与优化研究 4、提升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能力研究 5、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和河北省承接能力提升 6、京津冀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合作 四、要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提高其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 1、京津冀一体化的空间规划与城市群研究 2、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和优化路径研究 3、京津保核心区发展战略研究 4、石家庄、唐山区域次中心发展战略性研究 5、京津冀重点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分析与评价研究 6、京津冀人口迁徙、产业转移与城市布局优化研究 五、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济发展背景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济发展背景分析 1、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从京津冀三省市经济总量来看,河北省的经济总量是最高的,其次是北京市,天津市经济总量最少。从京津冀地区经济结构看,河北2014年经济总量占到京津冀地区经济总量的44%,北京占比为32%,天津为24%。但从近三年经济占比变化看,河北省在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占比2013年为46%,2014年下降到44%,2015年第一季度下降到41%,下降了5个百分点。北京的经济占比从2013年的31%,提升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33%,提升了2个百分点。天津的经济占比则从2013年23%,提升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26%,提升了3个百分点。说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还可以从“京津冀三省市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变化”中看出端倪,河北省的经济占比持续下滑,从2011年的5.18%,下降到2014年4.62%,2015年第一季度又下降到4.29%,下滑了0.89个百分点。北京市经济占比较为稳定,占比2011年为3.43%,2014年占比为3.35%,略降了0.08个百分点,2015年第一季度比2014年提升了0.03个百分点。天津在全国的经济占比稳步上升,2011年经济占比为2.39%,2014年提升到2.47%,提升了0.08个百分点,2015年第一季度提升到2.64%,比2011年提升了0.25个百分点。整体而言,“十二五”期间,北京的经济较为稳定,天津经济稳步提升,河北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从经济增速看,天津在京津冀地区中经济增速是最高的,其次是北京,河北经济增速2014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滑坡。从发展趋势看,北京经济较为平稳,天津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幅,河北在2014年第一季度低谷后,逐渐反弹,从2015年第一季度看,经济企稳态势明显。整体分析,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企稳态势比较明显。 2、天津在京津冀地区的投资形势是最好的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京津冀地区三省市的投资形势也有所不同。从“京津冀三省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图”可以看出,河北省投资依然是京津冀地区最高的。其次则是天津市,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最小。从历年三省市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看,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从2011年的55%,提升到2014年的57%,天津

智慧出行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整体建设方案V6.0

智慧出行大数据一体化 管理平台 建 设 方 案 1

目录 第1章前言 (11) 第2章总体设计 (12) 2.1、系统概述 (12) 2.2、系统设计原则 (14) 2.3、系统框架 (16) 第3章出行大数据采集子系统 (20) 3.1、前端采集技术 (20) 3.2、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 (22) 3.3、框架支撑平台 (23) 3.3.1、基础网络服务平台 (23) 3.3.2、架构 (24) 3.3.3、服务端/NetServer (25) 3.3.4、NetBusiness (25) 3.3.5、NetClient (26) 3.3.6、核心技术 (26) EPOLL多路复用I/O模型 (26) 3.3.7、共享内存数据库 (29) 2

3.3.8、概述 (29) 3.3.9、设计思路 (30) MEMORYCACHE的通道 (30) 3.3.10、消息组件 (40) 3.3.11、日志管理 (44) 3.3.12、系统预警及系统告警与状态管理 (45) 3.3.13、一致性哈希分发 (46) 第4章大数据资源整合存储子系统 (58) 4.1、基础出行数据 (58) 4.1.1、城市路网数据 (59) 4.1.2、公交线路数据 (106) 4.1.3、公交车辆数据 (109) 4.1.4、长途客运车数据 (110) 4.1.5、出租车数据 (113) 4.1.6、危化品车数据 (114) 4.1.7、共享单车数据 (115) 4.1.8、火车客运数据 (116) 4.1.9、民航客运数据 (119) 3

4.1.10、出行资产数据 (121) 4.1.11、出行需求数据 (122) 4.1.12、公路费用数据 (127) 4.1.13、气象数据 (127) 4.1.14、监控设备数据 (128) 4.1.15、追逃车辆数据 (129) 4.2、实时采集数据 (129) 4.3、实时计算数据 (129) 4.3.1、城市出行运行数据 (130) 4.3.2、公交车实时位置数据 (133) 4.3.3、公交(地铁)卡刷卡数据 (134) 4.3.4、长途客车实时数据 (135) 4.3.5、出租车实时数据 (136) 4.3.6、危化品车实时数据 (137) 4.3.7、共享单车实时数据 (138) 4.3.8、路口通行量 (139) 4.3.9、套牌嫌疑车数据 (139) 4.3.10、基于车辆识别的OD分析数据 (140) 4

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近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813717458.html, 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近况 作者:柳玉民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7年第02期 摘要:自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也随即提出,为了加快人才资源一体化战略的落地执行,国内众多学者纷纷对其展开了相关研究。文章通过知网平台,对近5年来关于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整理研究和综合述评。 关键词:京津冀人才资源文献研究 自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也随即提出,众多学者纷纷对其展开了相关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截至目前,近10年来关于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研究的文献有近865篇。 一、主要研究内容 近年尤其是近五年来,学者们的研究主要从人才流动、一体化的必要性、机制体制、对策策略、开发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如刘海云等(2015)在加快推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对策研究中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区域人力资源协调发展机制;要加强并完善教育财政投入;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战略;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要完善人才流动政策,实现错位互补。张卓等(2015)在建立京津冀高层次人才信息系统的构想中指出可以为高层次人才分类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佟林杰等(2015)在京津冀区域人才特区建设的实现困境与路径选择中指出可以通过理念重构,实现人才自发聚集;通过搭建载体,健全人才特区运行机制;可以通过制度完善,提升人才特区使用效益等实现人才一体化。就现有的政策而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指出“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支持科研人员到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并由财政资金落实柔性引进高端人才的待遇。在战略层面,关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和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共享问题,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大众,已经达成完全共识。在战术层面,人们对通过何种方式,哪些途径,哪些领域,哪些部门,如何合作等实现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讨论的比较多,涉及内容也比较丰富,呈现的是百家争鸣局面。而在战役层面,基本没有人进行研究和阐述,尚属空白領域。由于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时代性和特殊性,目前,国外文献中就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研究尚未检索到相关内容。 二、协同发展的历程 1.萌芽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3年期间,北京、天津、廊坊、唐山和秦皇岛等地的民间团体和单位自发进行临时性、局部地区的人才合作,形式简单,内容狭隘,聚集力弱,彼此相对封闭,一体化程度低,尚未形成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

2017年京津冀一体化专题分析报告

2017年京津冀一体化专题 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7月

正文目录 1.京津冀土地财政的现状 (4) 1.1土地财政的概念内涵 (4) 1.2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规划 (4) 2.京津冀地产与财政的内生逻辑 (9) 2.1京津冀的房地产催化了土地财政的增长 (9) 2.2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11) 2.3土地财政并非京津冀地产价格高企的主要推手 (12) 3.京津冀视角下的雄安新区土地财政展望 (13) 3.1雄安新区有望走出土地财政依赖的困境 (13) 3.2发债或成为雄安新区建设资金来源 (14) 3.3 PPP模式助力雄安新区基建投资 (16) 3.4雄安新区有望构建新型财政收支框架 (17)

图表目录 图1:2012-2016年北京市用地审批情况(公顷) (5) 图2:2012-2016年北京市土地交易面积(公顷) (6) 图3:2011-2016北京土地出让收入及占财政收入比重(亿元,%) (7) 图4:2011-2015年京津冀房产与土地相关税收及占财政收入比例(万元,%) (8) 图5:京津冀土地规划分类图 (9) 图6:1999-2015年京津冀房屋销售价格(元/每平米) (10) 图7:2011-2016年我国与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亿元,%)11 图8:2012-2016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及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亿元,%) (12) 图9:2011-2016京津冀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亿元) (15)

1.京津冀土地财政的现状 1.1土地财政的概念内涵 土地财政指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土地财政的收入来源:与土地有关的政府非税收入,包括土地出让金、土地租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与土地有关的税收,包括房地产税、建筑税、房地产和建筑业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购房的契税、房产交易过程中的个人所得税、耕地占用税等等;土地从征收到出让过程中的隐性收入和间接收入。自1990年国务院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出让开始,土地使用权市场正式出现并建立起来。目前,我国地方财政收入有较大部分来源于土地出让金。 1.2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规划 据新浪网报道:2016年5月,国土部和发改委联合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规划划定了减量优化区、存量挖潜区、增量控制区和适度发展区,明确了各区域土地利用的原则和利用导向。该规划对京津冀地区特别是环京地区新增建设用地严控、鼓励存量转换、存量挖潜,也在纠正北京周边通过土地供给来推动房地产发展的思路。存量建设用地在结构上保障重点基础社会和公共服务,以及引导人口与产业的合理移动集聚为重心。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规划来看,京津冀将会严控新增建设用地,控制环

农产品一体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农产品一体化管理平台 解决方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农产品一体化管理平台 解决方案 2016年09月

CONTENTS

1.概述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为主题,标志着我国农业正从传统农业进入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将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我国食物安全和农产品可靠供给保障的可持续能力发挥重要的作用。 农产品一体化管理平台从产品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围绕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从原料的采集到生产制作到产品流通的整个环节,到最后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消费者使用等一系列的信息记录到农产品一体化管理平台中,旨在为农产品种植单位和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农产品一体化管理平台,农产品种植单位可以通过此平台更好的进行农产品生产管理和精确查询。 加之电子商务应用的增长势头,电子商务也加快了各行业的经济发展包括农业产业,农产品一体化管理平台借助于电子商务的应用,必将成为我们农产品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经济增长和效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2.需求分析 2.1.产品前期:产品溯源管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设施农业在促进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发挥着越来与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的环节缺乏一个有效的完整产业链,换句话说,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运营只具备农业基础,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且不具备支柱型效应。 我们开展产品溯源管理的建设,正是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为农业产业转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既能够发挥已有的农业产业基础,又可以通过高端农业产品的建设,发挥高端农业的高效益效应,从而实现强化农业支柱效应的作用。 农产品一体化管理平台作为农业生产经营连接市场的关键纽带,推动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建设的紧密结合,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无缝结合,使当代农业发展享受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提升农业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的能力。 2.2.产品中期:ERP信息管理 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的简称,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员工及决策层提供决策手段的管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构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

48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构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 张 领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 100000 ) 区域发展的概念已经提出很多年了,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占据十分重要的意义,京津冀区域发展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人才一体化发展是京津冀区域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才的发展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构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再度成为热议的话题,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首先阐明了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内涵,并进一步分析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目前的问题,并提出构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对策。 一、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内涵 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是指在某一个地区,为了促进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使人才资源在各个区域可以实现自由流动已达到本区域发展繁荣的过程和方案。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是北京、天津河北省三地11个地市之间人才流动、科技创新、教育等方面的一个人才交流和教育资源互相分享的一个过程,通过这人才的交流为京津冀区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从而促进区域的整体发展。 二、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京津冀区域人力资源分布不均匀 京津冀区域的经济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北京其显著的政治功能及其所带来的经济优势,加上历史文化等原因使它得吸收了来自全国各地诸如人才、技术、经济等资源,大大拉开了北京市与其他地区的在各方面的差距,这三个区域的资源分布不均,北京市和天津市带来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本地,对周边地区没有多大的带动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河北省的发展,河北省人力资源最差,较京津两地无论是人力资源的素质还是教育资源都有很大的差异,在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从事人员,诸如科学家、工程师等高等人才差异最大,这几类人员所占的比重明显低于京津两地的比重。核心城市与小城市的差距大、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而是由于历史、政治、经济、体制上的不同导致的,从而阻碍了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二)政府的执行力缺乏力度,政策有效性不足 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包含的范围少,所涉及到的领域层次低,集中在人才交流、人才疏通、人事代理、档案转接等几个方面,要形成全方位、广范围的人才发展格局在目前还很难形成。加之政策的有效性不足,政策的执行力度欠缺力度,所以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整体布局和规划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执行。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三地有明显的隔离。二是地区差异大。京津冀这三个地区在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等存在诸多差异,导致人才政策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在很长一段时间,三地的人才市场处于独立的状态,相互沟通少,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正因为三地的人才流动慢,故人才交流的机会为零,导致整个区域的人才实力就很难得到显著提高。 (三)人才区域利用效率低下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已经存在很多年,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形成整体合作、协调发展的局面,北京市和天津市拥有着全国最优秀的各种资源,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亦或是科技人才的保有量始上终处于全国的前几名,但是依然存在人才利用率低下,以至于人才的发展与京津冀区域的发展没有紧紧的结合在一起,相对北京市和天津市来说,河北省对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抱有的期望是最高,态度是最积极,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各自行政区内的人才只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流动,互相之间的交流很少,人才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 三、推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一)减轻地域间的隔离,教学资源共享实现自由流动京津冀三地发展的程度不一在很大程度是地域间有较大的隔离,所以要实现人才一体化发展要减少地域间的隔离。首先要整合三地的教育资源,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三地的人才结构和布局,实现区域间教育资源的转移,将北京、天津具有比较优势的教学资源转移到河北省,增强教学资源较差地方的竞争力。其次,单单靠转移教育资源并不能改变河北省教育劣势的现状,应从根本改变这种劣势,中央和河北省政府应加大对河北省的教育投资,将这个人数众多带来的劣势转为人力资源优势,第三,加强京津冀地区的培训业务,按照各个地区不同的需求,在教学资源、培训项目、培训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有所区别,建立适合于本地的培训平台,是得各大高校与培训机构能融洽合作,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二)合作共享,促进人才流动 首先在心理上要打破地方保护人才的这种想法,要创造所有可能的机会为人才的合作与交流带来更多的契机,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解放思想,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有针对性的促进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把高层次人才之间的交流作为重点,不断推进人才引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在更大范围上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更要重视产业转移带动人才流动对人才一体化的作用,产业转移对人才流动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北京市在对此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到北京时短期内的就业率,也要考虑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承受能力,针对产业类型的不同,充分衡量被转移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建立人才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网络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经济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可能,也为人力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在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想取得一个好的成果就不可避免的充分利用这一技术,来建立一个规范有秩序的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一个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来提高人才利用率,发挥更大的效果。首先要建立京津冀区域人才信息库,建立包括有高端人才信息库,专业型人才信息库,高校人才信息库等多种信息库,以便各地有针对性的获得人才信息并及时调用。其次,建立用人单位需求库,为人才招聘提供便捷,满足双方需求,为人才发展提供机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