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纲要(定稿)

十二五规划纲要(定稿)
十二五规划纲要(定稿)

依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2011年1月8日在依安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依安县人民政府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县大发展、快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新情况和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任务、新挑战,全面提升我县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简要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十一五”期间,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和县情实际,围绕打造食品、陶瓷、生化三大产业强县的发展定位,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方向,坚持发展农业打基础、招商引资借外力、做强工业兴财源、建设城乡优环境、关注民生解难题。全县上下弘扬依安精神,以思想的再解放和措施的再创新有效应对竞争挑战,破解发展困扰,赢得了增长速度

加快、经济效益提高、发展后劲增强、社会更加和谐、干群精神振奋的喜人局面。

----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42.9亿元,比2005年增长117.7%,年均增长16.8%;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预计实现21.9亿元、9.5亿元、11.5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87.2%、280%、113%;年均分别增长13.4%、30.6%、16.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现行价格计算)预计实现8,580元,比2005年增长113.9%,年均增长16.4%;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9.4亿元,比2005年增长848.4%,年均增长56.8%;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5亿元,比2005年增长354.5%,年均增长35.4%;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4亿元,比2005年增长485.4%,年均增长42.4%;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1.29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24.6%,年均下降6.8%;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0,500元和6,951元,年均分别增长13.2%和19.6%,收入比由“十五”末期的1:2缩小到1: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12.9亿元,比2005年增长51.8%,年均增长8.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预计实现23.5亿元,比2005年增长86.5%,年均增长13.3%;全社会就业人数达到27.6万人,比2005年增长15.3%,年均增长2.9%。“十一五”期间,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县域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新突破。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

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10年,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42亿元,比2005年增长77.2%,年均增长12.1%;粮食总产量实现100.17万吨,比2005年增长72.1%,年均增长14.5%。粮食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土地规模经营进程全面加快,“归方连片、四区轮作”种植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2010年,规模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58个。玉米通透密植栽培等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粮食平均单产和总产水平稳步提高。水利设施建设效益日益显著,全县灌溉面积达到100.66万亩,解决了59.1%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提升,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6.8万千瓦,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5.5%,农机合作社发展到46个。标准化、规模化畜牧业健康发展。畜牧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7亿元,比2005年增长80.9%,年均增长12.6%。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以依龙镇丰林村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在全省树立了样板。“十一五”期间,完成了13个乡镇316.3公里通乡公路和139个村1,100公里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全县乡村硬化路面通车率达到66.5%;完成工程造林12.79万亩,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12.8%,比2005年增加0.1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新转变。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新格局初步形成,工业经济规模质量显著提升。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35亿元,比2005年增长386.8%,年均增长

37.2%;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8.75亿元,比2005年增长273.9%,年均增长30.2%;工业企业销售收入预计实现34亿元,比2005

年增长491.3%,年均增长42.7%;工业企业预计实现税金9,206万元,比2005年增长100%,年均增长14.9%。工业经济规模实现持续扩张。新建和改造了7户投资亿元以上企业;建设了一批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生产加工型企业。“十一五”期间,全县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5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30亿元。招商引资与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引进亿元投资项目6个,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3个,1,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3个,累计引进资金38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17%,特别是博天糖业项目的引进成为全市第一家引进国外500强企业的成

功典范。陶瓷工业园区累计投入2,525万元,完成了道路、绿化、平整场地等建设任务。依安鹏程商贸公司建设80万吨粮食储备物流中心项目和牧龙王瓷业有限公司成功入驻,实现了陶瓷工业园区发展的开局起步。

----服务业实现新发展。农产品交易市场、商品批发市场和商业零售网点、物流中心和杂粮集散地建设步伐显著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逐渐形成。市场建设得到加强,商贸流通繁荣活跃。“十一五”以来,全县建设农产品、建材、重要生产资料等各类专业市场17个,比2005年增加6个;批发零售商业网点达到3,980个,比2005年增加3,014个。城乡市场供需平衡。个体私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民营经济活力倍增。先后涌现出鹏程、三利、奈伦、天鹅等资产超亿元大中型民营企业13家。个体私营企业总户数预计达到11,16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预计实现16.4亿元,比2005年增长192.9%,年均增长24%。金融保险机

构逐步健全,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国民村镇银行、阳光农业保险等金融保险机构相继落户我县,金融保险机构达到15家,比2005年增加5家,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居民消费贷款、住房贷款等金融产品种类逐年增多。全县金融机构各类贷款余额预计实现32亿元,比2005年增长142.4%,年均增长19.3%。

----城乡建设实现新跨越。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居住条件大为改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加快。201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6%。扎实推进供水、供电、供热改造建设进程。辟建饮用水水源地,改造城镇给水管网,城镇供水保证率达到90%。整合供热资源,将原有分散锅炉房整合为3家供热企业,供热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基本满足供热需求。加大电力设施投入,2010年,全县供电能力达到5.75兆伏安。稳步实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占道经营治理和违章建筑治理工作,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整洁一新。新建了日处理150吨填埋式垃圾处理厂和日处理1万吨污水处理厂。博天糖业、奈伦淀粉、摇篮乳业、天鹅公司等企业相继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通过城乡环境整治,私建滥建、占道经营、违规广告牌匾得到有效治理。全面实施棚户区、泥草房、城镇道路和市政设施改造工程,城乡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截止2010年,共改造农村泥草房2.4万户,农村砖瓦化率和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58%和18.1平方米。改造棚户区面积24.7万平方米,2,139户棚户区居民搬迁新居,建设保障性住房332套,开发商品房面积140万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

积达到21.6平方米。同步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新建了占地1,796亩的森林植物园,完成城区绿化45万平方米、道路绿化15公里。城镇主要街道实现全面亮化。

----社会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完成了第一中学等学校教学楼和职教中心实训楼建设;改扩建第四中学、第三小学为寄宿制学校;完成了近三分之一乡镇小学集中办学;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在全省率先进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9.1%。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深入实施医疗卫生以城带乡发展战略,先后完成14个乡镇卫生院、传染病定点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人民医院病房大楼改造建设工程。2010年,全县各类医疗机构总数达到287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人口质量和计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新建了依龙等4个乡镇计生服务站,改扩建村计生服务室4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3.49‰、5.8‰、2.31‰,均在国家控制范围以内。广电、文体等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和通讯网络覆盖率分达到30%、100%。新建了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5个村级文化室,文化下乡和社区文化广场活动扎实开展,城乡文化进一步繁荣。投资2,700万元新建了县文体中心,成功举办了县第36届运动会。

----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得到新完善。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实行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021万元,支持3,405人就业创业,实现就业再就业3.3万人次,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各项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县城镇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1.9万人,参保率达到84.6%;国企职工完成“并轨”1.42万人,发放补偿金1.08亿元。有2,235名“五七工”、“家属工”被纳入到城镇社会养老保险范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工作顺利开展,参保人数达到16.4万人。五保供养及重点优抚对象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0年,全县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分别为3,407人、2万人、1,469人,累计发放保障资金达4,960万元,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普遍得到新提高。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0,500元,比2005年增长86%,年均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预计达到8,500元,比2005年增长79.6%,年均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6,951元,比2005年增长145%,年均增长19.6%。人民生活满意度大幅提升。在消费性支出中,食品类支出预计达到3,800元,比2005年增长81.6%,年均增长12.7%;恩格尔系数为42.2,比2005年下降2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在看到

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体制机制性矛盾仍然突出,各项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二是经济发展速度不快,2010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42.9亿元,经济总量在齐齐哈尔市处于中游水平;三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仍表现为一产大、二产小、三产不发达,三次产业比重为51:22:27。具体表现为: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综合生产和抗灾能力不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还很脆弱,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达到现代农业生产标准依然任重道远;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工业企业规模不大,技术工艺水平、产品竞争能力不高,产业链条短,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产业带动能力不强;第三产业层次低,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力不大,现代服务业体系还没有形成,商贸经济不发达,商业网点建设滞后;城乡基础设施不配套,历史欠账较多,承载能力不强。财政收支平衡仍有难度,财政增收的基础尚不稳固,对县域经济反哺能力不强,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很大,建设和谐社会的压力仍然突出。

二、“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承前启后、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承接产业转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我县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将进行深度调整,将更加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力量此消彼长,主要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有利于我们继续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大力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兴起,引发全球产业结构新的调整重组,有利于我们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升经济发展总量,所有这些必将推动形成新一轮经济增长。

----从国内环境看。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经济发展方式由外需为主向扩大内需、投资、出口为主的转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我们提出了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我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

----从我县面临的发展机遇看。发达地区对资源环境的约束必然带来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我县农业资源相对丰富,开发潜力较大,对资源环境的约束相对宽松,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具有相当大空间。充分利用和把握国家继续实施中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等政策,以及我省实施八大经济区开发和十大工程建设的机遇,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思想的不断解放、思路的不断创新,将为

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带来不竭动力。“依安精神”的提出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因此,加快发展是我县“十二五”期间的首要任务,是全县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强烈期盼。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才能有更多的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只有化挑战为机遇,抢抓未来五年发展的大好时机,才能全面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快发展。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打造食品、陶瓷、生化三大产业强县的发展定位,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推动工业经济科学跨越为主题,深入实施产业化战略,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工业经济、做活第三产业,统筹抓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水平和协调性,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

民群众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着力调整一、二、三产业布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

----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推动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坚持节能降耗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城乡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大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各种问题,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完善和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全面推动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效利用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新格局。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积极扩大就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翻一番目标,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现代农业和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建设明显加强,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抗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类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6亿元,比2010年增长100.5%,年均增长14.9%;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863元,比2010年增长96.6%,年均增长14.5%;

----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5.6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比2010年增长100%,年均增长14.9%;

----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9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比2010年增长100%,年均增长14.9%;

----工业增加值实现25亿元,比2010年增长185.7%,年均增长23.4%;

----农业增加值实现30亿元,比2010年增长37%,年均增长6.5%;

----服务业增加值实现30亿元,比2010年增长160.9%,年均增长21.1%;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0亿元,比2010年增长70%,年均增长11.2%;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亿元,比2010年增长132.6%,年均增长18.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500元,比2010年增长85.7%,年均增长13.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500元,比2010年增长51.1%,年均增长8.6%。

经济结构类指标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34.9:30.2:34.9。

人口资源环境类指标

----全县总人口达到51万人,比2010年增长2%,年均增长3.97‰;

----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1.05吨标准煤,比2010年下降18.6%,年均下降4%;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0%;

----林木覆盖率达到14.8%,比2010年增加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9%。

公共服务人民生活类指标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100%;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9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100%;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物价综合指数控制在2.3%以内。

五、“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坚定不移地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再登新台阶。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思路不动摇,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畜牧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实现57亿元,比2010年增长35.7%,年均增长6.3%。

----稳步提高粮食产量。继续实施以土地规模经营为主要模式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速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和引导以组建专业合作社、耕地置换、集体承包、股份合作、企业租赁等集约化生产模式实施土地规模经营。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十二五”期间,全县耕地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到2015年,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80万亩以上,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0个。在提高粮食单产的基础上,扩大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依托依明、依拜、碾北等6个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双阳、依龙、中心、新兴高产玉米和杂粮种植基地;依托双阳河灌区和尼尔基水利枢纽北引扩建工程开发富饶、依龙、三兴、新兴20万亩水稻种植基地;建

设北部5乡镇马铃薯、大豆种植基地;建设新兴、新屯、红星、依安镇瓜菜种植基地;建设富饶、依龙、中心、三兴及北部5乡镇甜菜种植基地。同时,扩大上游、依安镇、新兴现有水稻种植面积。积极推进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进程,扎实做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巩固和发展阳春、红星、新兴等15处高产示范园区建设。201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力争达到120万吨,比2010年增长19.8%,年均增长3.8%,商品量达到90万吨以上。积极推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积极发展畜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实现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依托摇篮乳业、天鹅公司大力发展奶牛生产和鸭鹅养殖,扎实做好千万吨奶建设工程,建设千头奶牛养殖小区(场)5个、500头奶牛养殖小区(场)30个、机械化榨乳站165个、奶牛专业合作社100个,奶牛存栏突破5.5万头;继续巩固和扩大鸭鹅养殖规模,新建规模养殖场18处,年出栏鸭鹅总量达到1,100万只。依托五千万头生猪养殖战略工程,建设年出栏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小区(场)6个、3,000头生猪规模养殖小区(场)30个,建设解放、双阳、中心、新兴、三兴、依龙生猪养殖基地。加快建设优良品种改良站,新建6个生猪鲜精配送站,全面实现生猪良种化。建设依龙、中心、三兴、新兴黄肉牛和绵山羊养殖基地。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设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和15个乡镇畜牧兽医服务站。建立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制度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体系,严

格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的认证,切实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到2015年,生猪、肉牛、肉羊、肉鸡分别出栏100万头、15.2万头、40万只、30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1.5万吨。畜牧业总产值实现28.5亿元,比2010年增长67.6%,年均增长10.9%,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

----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中小型水库消险加固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完成团结、仁和、龙泉、庆玉等四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和泰西河、太平河、双阳河等三条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推进乌裕尔河11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8.23万亩。进一步完善跃进、上游、双阳河灌区等三座中小型灌区和尼尔基水利枢纽依安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改善灌溉面积11.9万亩,新增灌溉面积35.79万亩。加强西南、富饶、新发等涝区的配套续建工程建设,改善治涝面积50万亩。发展旱田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使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3万亩。解决15个乡镇487个自然屯19.9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5年,全县新增灌溉面积49.75万亩,总灌溉面积达到110.5万亩。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装备体系建设,以组建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土地规模经营、实施“四区轮作”为途径,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十二五”期间,组建千万元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43个,总数达到80个,农业机械总值达到10亿元,农机

总动力达到75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98%,农机标准化作业水平达到95%以上。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农机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发挥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推进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进程。积极推进产业换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甜菜、大豆、玉米、马铃薯、杂粮、乳制品、肉制品等产业,统筹抓好产业龙头、原料基地、农企联结、市场体系四个关键环节建设,突出产业化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培植壮大博天糖业、奈伦淀粉、摇篮乳业、天鹅食品、金稻米业等农业产业化集群,争创一批知名品牌,把我县建成重要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突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努力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实现增值增效。支持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延伸产业链条,深度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到2015年,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种养殖农户达到3万户,带动发展甜菜、马铃薯种植基地达到100万亩。畜禽养殖量达到1,200万头(只)。

----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继续坚持巩固完善防护林、大力发展商品林、积极提倡保障林的林业建设三元结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完善农田防护林网格,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到2015年,全县生态林建设总体目标实施造林绿化7.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4.8%。其中,建设农田防护林2万亩,完成江河库渠绿化和小流域治理工程1万亩,村屯绿化1万亩,开发林果经济林1万亩,

建设商品林、保障林1万亩,完成县乡村公路两侧道路绿化1万亩。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和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进程。推进优良品种繁育改良工程,建设优质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发展玉米、杂粮种子扩繁基地,探索转基因农产品良种的扩繁试验示范。建立和完善新品种选育、引进、繁殖、推广紧密衔接的现代育种产业体系,建设农畜良种交易市场。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抓好农技推广站建设。建设县级标准化农技推广中心、县级土壤监测站、15个乡镇标准农技推广站和15个乡镇土壤监测点以及7个区域配肥站。到2015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8%,农业生产标准化率达到95%。同步发展气象事业,建立完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防御体系,建设乡镇自动气象服务站,实施气象大喇叭进村入屯工程,开展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气象观测。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推进整村扶贫开发规划,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增加贫困农民外出就业机会,实现劳动力转移17万人,劳务收入实现11.7亿元,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努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温饱和发展问题。

(二)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全力构建新型工业化格局。“十二五”期间,继续坚持产业立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坚持大上工业、上大工业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做大做强食品、陶瓷、生化三大产业,壮大园区经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低碳经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到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80亿元,比2010年增长128.6%,年均增长18%;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实现83亿元,比2010年增长144.1%,年均增长19.5%;工业企业税金实现3.6亿元,比2010年增长291%,年均增长3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75亿元,比2010年增长127.3%,年均增长1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4亿元,比2010年增长182.3%,年均增长2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实现78亿元,比2010年增长151.6%,年均增长20.3%;规模以上工业税金实现3.3亿元,比2010年增长266%,年均增长29.6%。

----立足现有优势,发展壮大食品加工业。“十二五”时期,继续坚持以博天糖业、奈伦公司、摇篮乳业和天鹅公司为龙头,进一步做大做强糖薯乳豆鹅五大食品加工业。不断延伸糖薯乳豆鹅产业链条。糖产业。完成日处理7,500吨技术改造,拓展维生素B2、酵母、膳食纤维、饮料四个方面深加工项目。薯产业。建设变性淀粉、薯渣饲料、植物蛋白、粉丝(粉条)四个深加工项目。乳产业。建设豆粉、乳酸饮料、婴幼儿米粉、奶料方便食品四个深加工项目。豆产业。启动黄淮公司日处理1,200吨大豆食品深加工项目,延伸加工大豆植物蛋白、浓缩磷脂和粉末磷脂及大豆快餐食品等深加工项目。鹅产业。开发鹅熟制品和休闲食品。通过招商引资途径,引进知名肉类加工企业建设生猪、肉牛、肉羊、肉鸡等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引进知名企业发展酒类、饮料类、矿泉水等产业。

----立足节能减排,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

依托国能生物质发电公司建设3万千瓦生物质发电企业。积极开发风力资源,规划在县域内辟建三兴-依龙、新兴-新发、富饶3个风力资源区域,依托中广核新能源和大唐新能源公司建设60万千瓦和40万千瓦风力发电企业。引进沼气综合利用企业,大力发展沼气综合利用项目。积极发展生物产业,依托玉米、大豆、薯类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玉米、大豆、薯类深加工生物产业,开发生物化工、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绿色产业,鼓励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措施,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办法促进企业节电、节煤、节水。2015年,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到1.05吨标准煤,比2010年减少18.6%,年均降低4%。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陶瓷产业。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为重点,促进建材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依托高岭土资源优势,承接陶瓷产业转移,着力发展陶瓷产业。“十二五”期间,建设30条劈开砖、仿古砖生产线;开发抛光砖、釉面砖等内墙装饰材料和日用陶瓷、工艺陶瓷等产品,积极探索开发高岭土高端产品。依托石英砂资源优势,建设年产600万平方米玻璃饰面板项目。引进年产300万重量箱玻璃及玻璃制品生产企业。同时,巩固壮大现有水泥、新型墙体节能材料企业,使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立方米。

----立足区域优势,发展园区经济。发挥工业园区优化生产力布局、引领产业聚集、实现辐射带动、集约利用土地的优势作用,把园区打造成产业发展的优质平台。“十二五”期间,重点

江川路十二五规划定稿

江川路社区(街道) “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川路街道(以下简称江川)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提升城区功能形象的关键时期,也是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结合“十二五”的阶段性特征和江川的发展特点,科学编制好江川“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江川实现自身发展转型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江川“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江川路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注重民生、凝心聚力、创新机制,经过不懈的努力,社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管理不断完善,民生得到不断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基本实现了预期发展目标。获得“上海市文明社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习型社区创建示范社区”、“上海市社区建设模范街道”、“上海市创新型科普示范社区”、“上海市和谐社区示范街道”和“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优秀社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1、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十一五”期间,江川社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招商引资,依托大企业,繁荣商贸业,区域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经济总

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日趋合理,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按原街道统计口径,2010年,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7.5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2倍,年均增长26%;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财政总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6.2%。以市属企业属地化管理为契机,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2009年工业总产值785.8亿元,占全区的21%;商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基本上形成了东川路和江川路两个商业圈。依靠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沧源科技园引进企业324家,注册资金4.4亿元,实现税收1.3亿元。社区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4家,科技型企业800余家。 2、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得到增强 积极配合推进市政重大工程建设,闵浦二桥顺利通车;完成剑川路拓宽工程;实施了江川路(沪闵路—兰坪路段)、沪闵路、置业广场优美景点改造工程;江川地区市政建设投入资金2亿多元(不计轻轨工程),打通了瑞丽路、天星路等断头路。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力度,大规模更新公交车辆,先后开设多条社区巴士,对社区巴士走向进行调整优化;共有区域线路9条,跨区域线路17条。公交线网密度达1.6公里/平方公里。稳步推进旧房改造,持续改善江川地区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已累计完成总量4.85万平方米的系统房成套改造,714户受益居民回搬入住,增量房屋用于居住困难居民的安置。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和旧房综合整治123.9万平方米。二次供水改造工程覆盖31个小区200万平方米;基本完成闵行老街二期改造动拆迁工程,动迁823户,面积1.3万平方米。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之二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二O—O年十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1) 二、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1) 三、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分析 (14) 四、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 (16) (一)指导导方针 (16) (二)总体目标 (17) (三)重点任务 (18) 五、技术重点方向 (22) 六、政策措施 (39)

前言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全行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和化工 大国。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 别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率先实现 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至45%。这些都对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攻坚阶段,是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 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并组织实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 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调整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行业稳定较快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纲要》在总结“十一五”我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分 析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科技需求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总体要求,充分吸纳《我

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

中共方正林业局委员会文件 方林党发 [2011] 5号 中共方正林业局委员会 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 关于印发《方正林业局“十二五” 教育培训规划》的通知 各基层党组织、各单位: 现将《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含《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期间副科级以上干部及后备干部规划》、《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期间职工教育培训规划》、《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期间创业就业岗位技能培训规划》)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按要求贯彻落实。 二0一一年四月 主题词:教育培训规划通知 抄送:总局、管理局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劳动局、人事局、教育局;林业局党政领导,机关各科室部门,存档。 中共方正林业局委员会办公室二0一一年四月十五日印发

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 (2011-2015) 中共方正林业局委员会 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 2011年4月

目录 1、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期间副科级以上干部及后备干部教育培 训规划 (1) 2、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8) 3、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期间职工教育培训规划 (11) 4、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期间创业就业岗位技能培训规划 (18) 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期间

副科级以上干部及后备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全局副科级以上及后备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实现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上级对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安排,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上级的统一部署,以提高全局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目标,健全培训制度,改进培训方式,创新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胜任新任务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为我局“四个方林”建设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形成全局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健全,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重实效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更加完善。到2015年,在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普遍轮训一遍,使全局领导干部致力于“四个方林”工作发展,服务于本地经济社会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二、培训内容和基本原则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教发2010-7号)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合理布局、有序建设,现就“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增强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性任务。强国必先强教,学校基本建设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和实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基本建设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各级政府对学校基本建设持续投入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科学有序地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建设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教育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加速的关键时期,人口结构和布局发生深刻变化。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结构调整、人口变化更加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学校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紧密衔接,有利于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学校建设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山东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版)

山东省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和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 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 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目录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发展成就 第二章发展环境 第三章发展目标 第二篇区域统筹和发展布局 第四章经济布局 第五章城乡布局 第六章空间布局 第三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第七章农业提升 第八章工业优化 第九章服务业跨越 第十章海洋经济 第四篇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 第十一章能源建设 第十二章交通建设

第十三章水利建设 第十四章市政建设 第五篇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第十五章科技创新 第十六章教育优先 第十七章人才发展 第六篇文化繁荣和创新发展第十八章文化建设 第十九章文明山东 第七篇和谐社会和公共服务第二十章民生保障 第二十一章卫生体育 第二十二章社会管理第八篇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第二十三章生态建设 第二十四章环境保护 第二十五章资源节约 第二十六章循环经济第九篇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第二十七章改革深化 第二十八章开放提升第十篇政策保障和规划实施第二十九章扩大消费 第三十章优化投资 第三十一章营造环境

第三十二章区域协调 第三十三章实施机制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第一章发展成就 “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破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1万亿元,年均增长2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3万亿元,年均增长18.9%。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连续8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4335.7万吨。制造业强省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万亿元以上。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1∶54.3∶36.6。 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保有量超过1亿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64万亩,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分别下降22.1%、20%和18%,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以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得到有效遏制。 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新突破。拥有中科院3个研究所、2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9个国家质检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科学工程落户山东。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设计纲要全文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主席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CN人才小编特整理出关于2016年甘肃省最新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甘肃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最终还是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准。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近日由中共甘肃省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议通过。本报今日将为您详细解读《建议》确定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五大理念 《建议》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党的领导的原则,始终不渝地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始终不渝地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不断催生新动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让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始终不渝地坚持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支持力度,以区域组团联动发展为方向,构建分工协同、布局合理、优势对接、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始终不渝地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建设生态文明省为目标,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甘肃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始终不渝地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我省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推进以向西开放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着力打造经贸人文交流合作平台,统筹用好内外市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八大目标 《建议》明确,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省生产总值跃上万亿元台阶。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三)战略部署 第二章基础教育 (四)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五)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七)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第三章职业教育 (九)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十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十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四章高等教育 (十三)建设高水平大学 (十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十六)提升社会贡献力

第五章学习型城市建设 (十七)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十八)大力开展继续教育 (十九)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 第六章教育体制改革 (二十)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二十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二十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二十三)办学体制改革 (二十四)管理体制改革 第七章教育开放与合作 (二十五)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 (二十六)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 (二十七)进一步扩大首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第八章教师队伍建设 (二十八)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十九)建立健全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长效机制(三十)建立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保障机制(三十一)建立和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 第九章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与经费保障 (三十二)加强对空间布局调整的规划与实施(三十三)统筹配置各级各类教育资源

(三十四)依法增加政府投入 (三十五)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三十六)优化经费分配结构 (三十七)加强经费使用管理 第十章教育信息化 (三十八)加强教育信息基础建设 (三十九)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四十)创新信息化教育与管理方式 第十一章依法治教 (四十一)完善地方立法 (四十二)严格依法行政 (四十三)推进依法治校 (四十四)加大督导力度 第十二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四十五)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建设项目 (四十六)加快“教育现代化试验城市”建设第十三章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 (四十七)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四十八)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四十九)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五十)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工作 序言

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二五规划定稿-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 为进一步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开发工作,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二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二五”规划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附件: 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二五”规划 畜禽遗传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培育新品种、实现畜

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物资源。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全面加强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实现有效保护、科学利用,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生态、气候条件多样,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迥异,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畜禽遗传资源,是世界上畜禽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农业部2004~2008年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我国有畜禽品种、配套系901个,其中地方品种554个。这些地方品种普遍具有繁殖力高、肉质鲜美、适应性强、耐粗饲等优良特性,有的还具有药用、竞技等价值,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原始素材,是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国家历来重视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坚持把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体系建设、推进开发利用、参与国际合作等作为推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建立健全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十一五”期间,国家颁布实施了《畜牧法》,出台了《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等10个配套法规。《畜牧法》及其配套法规的颁布实施,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畜牧法》明确提出了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vdΓ?ǔeê q

? ? q 8 ] ? @ q q) S??; Ф Ф9? ?e @ pJ?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门户网站 2012年09月06日 国科发高【2012】8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推动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技部 2012年8月21日1 附件: 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显示产业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信息时代

的先导性支柱产业,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强。为实现新型显示产业的加速创新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全球新型显示技术发展迅速。 显示技术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产业发展迅速的黄金阶段。目 前主要的显示技术有阴极射线管显示、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有机发光显示、激光显示、三维立体(3D)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硅基液晶投影显示、数字光处理显示等。其中,阴极射线管显示已基本退出显示技术历史舞台,液晶显示技术和等离子体显示已经成为显示主流技术,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机发光 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将是未来主流显示技术。我国激光显示是最有可能领先国际水平的显示技术,3D 显示是最有生命力且终将 成为显示技术共性平台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是值得关注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2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总产值超过 1000 亿美元,其中90%以上为液晶显示产业创造。在全球液晶显示产

《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专题前期调研工作实施方案

《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专题前期调研工作实施方案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编制我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是一项关系到贯彻科教兴国方针,促进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落实情况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新特点,立足我区实际,认真搞好编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前期调研工作,是保证我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并能如期完成的基本前提。经过研究讨论,制定了前期调研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调研工作指导思想 《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前期调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大局出发,抢抓实施“城南行动计划”的战略机遇,按照教育部、市教委有关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区强势崛起的战略目标,结合教育实际情况,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坚

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务本求实的工作作风,广泛收集相关信息,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为编制符合区情、体现特点的“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供服务。 二、调研工作基本思路 前期调研工作既是编制我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系统各方面工作的同志们共同参与,把握实际,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定措施的过程,调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一)总结基本经验 结合本职工作,面对我区教育发展实际,回顾“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和各项主要目标的落实情况,认真总结推动我区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实际效果,同时研究我区教育实施“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找出短板,总结教训,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借鉴。 (二)摸清教育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特点和新趋势,在总结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教育管理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在两个方面摸清未来五年区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需求: 第一是在未来五至六年的时间内,在充分考虑新建小区人口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二五学校发展规划

喀拉布勒根乡寄宿学校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品牌,实现腾飞的最佳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现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双语教学,以促进教师发展为途径,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为手段,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教师发展、质量管理的办学体系,全力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材,德才兼备,均衡发展”的办学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与特长,用文化的方式探索有效的生命化教育教学模式。打造常规管理、特色兴校的品牌,实现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 二、“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确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学校特色,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办学理念、素质教育的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水平进入农村名牌学校的行列,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几年来的发展趋势,实现留住本地生源,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到2015年把我校建设成义务教育合格的农村名校。 三、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

1、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优化学校管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领导者要加强学习,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者和科学管理的促进者;坚持校务公开,增加学校管理透明度,提高师生对领导的可信度。 2、以人为本,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在未来的五年中,全校上下将强化质量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革新教育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着“夯实基础,突显个性;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原则,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教学质量上独树一帜,有一个大的提高。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完善硬、软件建设,教师配齐电脑;优化电脑升级,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为教学服务;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绿化建设;解决各种功能室的配置问题,配置要坚持标准,适度超前;对图书室、音乐、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等要加强管理,方便使用,提高使用率。 4、以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课堂改革。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和实施,积极构建符合农村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材,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学科教研,使中小学毕业质检成绩位于富蕴县前列;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推进学校特色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