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一

阅读材料一
阅读材料一

【读书笔记指要】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读书的目的在于从文章中获得知识、观念、感动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会做读书笔记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高三一年中我们将读到大量文章,建议常做下列四种读书笔记:

一、摘要型笔记。针对议论类或事理说明类文章,提取其主要观点与材料,特别要重视文章的关键词。如此,可以训练归纳概括的阅读能力,又能积累材料,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二、评论型笔记。针对文章观点,运用自己掌握的材料加以佐证或反驳;找一找与之有联系的其他观点。如果是记叙描写类的文章,就写一写自己从中获得的感动、感悟和思考。如此,能训练自己在运用材料、思考问题、观照生活方面的融会贯通的能力。

三、摘抄型笔记。议论说明类或记叙描写类的文章,都可以摘抄好的词句段落。常读,常模仿,能改善自己的语言表达。

四、鉴赏型笔记。就文章在结构、技巧、语言等方面的优点,做一点评价,获得一些对自己写作有益的借鉴。

前贤有言:“熟读而精思,循序而渐进。”读书与做笔记,都不必贪多,而务求有得。坚持不懈,必将提高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阅读与做笔记】阅读下面的文章,做摘要型笔记。

汉学是什么纪宝成

“世界汉学大会2007”的主会场设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堂,我们深感荣幸,而在我看来,明德堂之于这次大会的主题,或许也是别有意味的。

按照《大学》的说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而明德之始,应当是格物、致和、诚意、正心,最终齐家、治国、平天下。用现在的话说,天下太平的基础在于推己及人的精神境界和内在的和谐,才有望“明明德于天下”。这是古人的遗训,是中国的智慧,也是本次世界汉学大会的题中应有之意。

在一定意义上说,谈论汉学有如谈论我们的国学,即使方家宿儒也未必没有分歧。比如章太炎先生称国学为一国固有之学,吴宓先生称国学为中国学术的总体,钱穆先生则将中国文化概括为人统、事统和学统。然而无论国学是什么,无论国学的边界怎样模糊,它的内核始终是清晰的,它也必须成为汉学所关注的对象,并且与汉学相互激荡。

那么汉学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应该如同我们对“国学”的认识一样:它的内核是清晰的,它的边界则是相对模糊的。据我涉猎所知,日本在14—15世纪开始形成传统汉学,据此则区域性的汉学历史已有700年;利玛窦于1582年入华,他所象征的传教士汉学亦有400余年;从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开始,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经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将汉学扩展为中国建设的美国汉学兴起于二战之后,至今也有60多年。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汉学是什么”的问题。而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也最容易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即:汉学就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汉学研究当然也具有某些历史的局限;然而,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一代代汉学研究者的艰辛努力,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汉学不是我本人的研究专业,但是从人文学术的角度看,对话精神应当是所有人文学科包括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所共同持守的内在品质,同时这也是人文学术可以共同分享的价值命意。

一个和谐的世界,需要汲取一切有益的文化资源。而不同文化所包含的诸多相似元素,早已为今天的对话提供了基础。正如学者们曾经追索过的,孔夫子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许多文明中都可以找到共通的表述。

比如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有言:“你自己不想经受的事,不要对别人做;你自己向往苛求的事,也该希望别人得到。”

释迦牟尼同样“以己比人”,他说,“我如是,彼亦如是,彼如是,我亦如是;故不杀人,亦不使人杀人”。

基督教主张“爱邻如己”“你们要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他们”。伊斯兰教也强调“你自己喜欢什么,你就该稀罕别人得什么,你自己觉得什么是痛苦,你就该想到对别的所有人来说它也是痛苦”。

一言以蔽之,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耳之于声音,有同听焉;目之于色,有同美焉。不同的文明历千年而不泯,必有其共同的追求和理想。寓含其间的,是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

一个和谐的世界,可以表征于同嗜、同听、同美;而一个和谐的世界之所以然,却又恰恰是存在差异和不同,因此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有“不同产生和谐”之说,中国的先贤先哲们也有相同的论述。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孔夫子说的“和而不同”。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亦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而“不同”之“和”,还可以表述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总之在中国古代贤哲的眼中,失去了多样性的世界必将是死气沉沉。

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人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进而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论述对象的本质规定在清晰中往往又带有某种模糊。但这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却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从不同导致的互补与和谐。

在当今世界上,和而不同的原则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任何一种惟我独尊的权力话语、或者任何一种民族主义的狭隘立场,都已经无法描述文化共生中的多元品格。赫拉克里特的名言“不同产生和谐”与中国古人的思想息息相通,如果逐字翻译,也许可以说是“在不同之中有最美的和谐”。这与“和而不同”同样肯定了“差异”和“共识”的两极,也同样针对着消灭“差异”的霸权主义和拒绝“共识”的文化自闭。

“汉学”之为谓,本身就是以差异为前提,本身就启发着文化间的共识和对话。差异成全着一个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世界,通过“差异”而达致“中和”,多样世界才可以和谐、共融、互动、相生,才可以通向普遍的价值理想。汉学如是,文化如是,世界亦当如是。

一个和谐的世界,还必须是一个对话畅通的世界。但是对话的前提是“让他者成为他者”,而不是强使他者作为我们所描述的对象。对话所蕴含的终极价值,应当是返诸己身,从文化间的对话导向文化内的对话,乃至在他种文化的眼中,更充分地揭示自己,从而相互丰富。

因此,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以此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许可以说,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知识学的对象和想像的他者,更是积极从事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同时,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他者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

因此,汉学的意义既在于海外学界的长期努力,也在于中国学人的积极回应。海外汉学

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就此而言,许多汉学家已经身体力行,而中国的学界,也必须有所承担。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学之一,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学术中心,在各个领域都拥有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我们原意为全世界的汉学家提供一个高水准的学术平台,将今天的世界汉学大会发展成为一个定期举办的世界汉学大会。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提过“轴心时代”的著名命题。他以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和耶稣为例,认为这些影响了历史的思想巨人不仅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而且具有深刻的现代价值:“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被它重新燃起火焰。”雅斯贝尔斯还特别写道:“孔子是第一位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开拓了人类理性的伟人,并且是至今还活在人们心中的人。”

从一定意义上说,今天的世界汉学大会乃至整体的汉学,都必须包含着对于古代思想资源的回溯,也必然通过其繁衍交流的历史,指向其现代的意义和影响。大会的五个分论题,正是基于汉学家与汉学史的个案研究,基于汉学所描述的“中国形象”及其历史变迁,基于中外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价值的多重阐释,基于汉学作为文化载体的跨文化能量,基于“对话”可能给予汉学研究的新范式,从不同的角度勾连历史与未来、精神与现实、海内与海外。如果世界正期待着“新的飞跃”,那么用雅斯贝尔斯的话说:汉学也应当为之增添一炬“重新燃起”的“火焰”。

这次大会适逢其时、适逢其世,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与会代表既有诸多重要的国外汉学家和汉学研究机构负责人,也有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著名学者。在古老的中国文化中,“尚友”的传统历久弥新,如孟子所说“尚友”就是“友天下之善士”。今天的世界汉学大会,迎来的正是远方的朋友、天下之善士。

按照古代的哲学观念,人就是“小宇宙”,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的对话就是世界的对话,我们的对话就是为创造世界的和谐。愿中外学者在汉学研究的学术平台上、在文明的对话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照亮彼此的心灵,也照亮我们共同拥有的世界。

[注]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这是他于3月26日在北京“世界汉学大会2007”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标题为编者所加。2007年江苏高考小阅读语料即出自本文。

【趣味阅读】

老外跟我学汉语

如今,欣赏古老的东方魅力在西方越来越时髦,想学中文的洋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我曾教过一位即将赴华工作的英国工程师约翰,他决定临行前先恶补一下汉语口语。他指定要学的教材是BBC广播公司出版的汉语课本。该书扉页上的广吿词甚有煽动力,声称特别适合旅游者和商人的速成初级汉语,完全无汉语基础者也能“一看就会说”。我翻遍全书都找不着一个汉字,通篇皆是英文和汉语拼音,整个一本文盲汉语教科书。据说此书是专门为那些放弃学习像天书一样难学的汉字,只打算学会说点汉语口语者预备的。由于完全不看汉字只读拼音,老外学起这种文盲汉语来常常闹出令人捧腹的笑话。

约翰一见我的面就自豪地卖弄起自己的汉语来:“你嚎( 好)小姐郭,我恨歌星(很高兴)扔死你(认识你)。”约翰很珍惜与中国人的对话机会,笑话便层出不穷,比如他吿诉我:“我的媳妇 (西服)在皮包里。”“今天早上担心马路太忙,我七点就‘出家了’。”他的中国好友回国了,于是约翰经常念叨:“一个火人(好人),飞去了(回去了)。”每次走到楼梯口,约翰都会略微躬着身,一派典型的英国绅士风度,口中念念有词:“请小心裸体(楼梯),下

流、下流,一起下流(下楼)吧。

中文里的四声,可谓西方人的天敌。初到北京的英国留学生踏进饭馆开口就将包子说成“报纸”,服务小姐还耐心解释:“马路对面卖报纸,日报、晚报一应俱全。”想吃饺子,遗憾的是冲口而出的却是“轿子”,听得侍者如坠云雾之中。尤其令女侍者莫名其妙甚至气愤的是,他居然要求“红烧屁股”,称这是他最喜爱的一道中国名菜;但见女侍者的脸色不悦甚至恼怒起来,洋学生急忙将菜单指给她看,女侍者这才明白原来他是想吃“红烧排骨”。

一位初到北京的英国外交官,临阵磨枪讨教了几句汉语,便操练起来。当中方官员客气地吿诉他今晚为他准备了一餐便饭时,这位英国外交官望着满桌山珍海味吃惊道:“如果说这是一餐便饭,那可真正是一餐‘大便饭’了。”

有一位英国人马克,他时常炫耀他那与众不同的学问。此人的爱好是整天抱着一本厚厚的《英汉词典》,从词典里拿出中文词句,就去活学活用。黄昏时分在林荫路上遇见他,我上前打招呼:“你好!马克,散步呢。”他笑嘻嘻地来了句:“对,我正在这里徘徊。”我忍住笑兴趣盎然地追问:“你明白徘徊的意思吗?”他一本正经地回答道:“当然知道,徘徊就是在一个地方来回来去地走着。”马克逢人喜欢自我介绍:“我是个土里土气的人。”每每都令众人笑得人仰马翻,马克自己却很惊讶,因他在词典里读到的“乡下人”译为中文就是“土里土气的人”,他只不过想吿诉中国人自己出身农民,不明白为何会有如此喜剧效果。马克生搬硬套词典术语的习惯,有次着实令他尴尬万分。不知他从哪本词典中查到“废话”一词的英文翻译含有双重意思,一为没用的废话,另外还有客气的含义,于是马克大着胆子运用起他的新词。一位来英国商务访问的中方处长,与英方谈判之后夸奖马克的汉语水准高,马克赶忙学着中国人的谦虚劲回答:“你真是太过奖了,全是废话、废话。”那位处长先生当即一脸惨白地走开了。

在英国留学的日本学生尤其喜欢选修中文。据他们说,学会了中文将来回国谋职会有更多的机会。雅子小姐即是位中文迷,她认为最要紧的是先得学会用中文做自我介绍。可怜的雅子,每当她兴致勃勃地用汉语自我介绍时,旁人听起来便成了:“您好!我是牙齿(雅子),请多多关照。”并且还配上一个地道的日本式鞠躬。

中国民俗十二生肖属相,也是西方人极感兴趣的话题,每个人都想查清楚自己是属什么动物的;不幸的是,“属”和“属于”他们常常混淆。一位姑娘兴奋地报出:“我是属于猪的。”中文里用“雌性”或“雄性”来表明动物性别,这对洋学生来说未免太难为他们了,因为在英语里人和动物都可通用male(男性)或female(女性)。一天下午,街上有一位小姐牵着她的爱犬得意地向我介绍:“这是我的女狗。”

中文里的量词,也令外国人大为头痛。一次考试,我让学生解释何谓“一条好汉”,一个学生充分施展了想像力写道:“一条好汉,意思就是一个瘦而高、相貌好看的男人。”他解释“一条”自然是长而直的意思,至于“好汉”理所当然是模样好看的男人。还有一位学生吿诉我,他在山间公路上看到了“一张兔子”,我立即纠正应该是一只兔子,他却表情认真地反驳说千真万确是一张兔子,因为野兔已经被汽车轧死了,压扁了的兔子理所当然是一张兔子,就如一张纸、一张相片一样。除此之外,诸如什么“一对裤子”,洋学生振振有辞地辩解:裤子都有两条裤腿,两条即一对,没错;甚至有洋人到处找中国人辩论,坚持称应当是“一套屁股”才符合逻辑,听来甚为滑稽。

虽然有这么多让我忍俊不禁的笑话,但看到这些金发碧眼的人努力学习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化,倒也令我欣慰,于是我鼓励道:“你们的汉语水平都提高得很快。”他们大家异口同声地回敬我中国式的客套:“果酱、果酱(过奖、过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材料一: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各国对于气候变化以及未来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全新增长模式的关注与认同与日俱增。材料二:我国目前能源基本生产量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基本消费量占世界10.4%,居世界第2位。我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接近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10天,中国正式对外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再次向全世界作了上述承诺。材料三: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对比。材料四:北欧相关资料(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a ;b ;c ;d 。(8分)(2)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差异主要表现 在。(4分)(3)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10分)(4)丹麦的气候特点是,该国气候对种植业不利的影响是(4分)。(5)材料四中景观A 与景观B 所示的自然景观不同,但它们的成因相同,成因是

(1)毁林燃烧矿物燃料极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8分)(2)煤炭消费比重大;石油、天然气比重低;核电(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低;(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4分)(3)原因:人口总量大,经济高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4分)措施: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每答1点得2分,满分6分)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4)冬温夏凉、终年湿润;气温较凉爽(尤其是夏温较低)及光照较少,不利于作物(4分)生长与成熟。(5)冰川侵蚀(2分。2009年9月初国际奥委会公布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四个候选城市:芝加哥.马德里.里约热内卢.东京。最后巴西里约热内卢获得举办权,这也是奥运会首次登陆南美大陆。读图回(11分)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里约热内卢在四个城市中地理位置的独特性(2分)(2)里约热内卢所在国拥有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该河流水量大的原因是什么?(2分)(3)常以“三月如冰九月如烘”来形容马德里季节分明的气候特点,试分析其原因(3分)(4)日本气候具有典型的海洋性,试分析其原因(2分)(2分)(5)日本是世界上多火山.地震国家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完整版)三年级阅读材料

1、花瓣飘香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下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阅读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zhāi huāhuánɡkǒnɡpěnɡqǐfǔshēn ()()()()

2、选字填空。 瓣辩辨辫 ①她的小()子真好看! ②这朵花的花()多美啊! ③你一定要分()清楚哪一个才是正确的。 ④因为评选班长的事,大家争()个不停。 3、文章一共有个自然段,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 4、你们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呀? 5、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完成练习。 ①我送给小女孩的月季花中,包含着什么?我放在母亲阳台上地月季花中,又包含着什么? ②当我把花送给小女孩时,我会对这个小女孩说些什么呢? 6、你能说说文章的标题“花瓣飘香”有哪两层含义?

2、李广射虎 唐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位“夜引弓”的“将军”,便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诗中描述的,就是他在镇守北方边境时发生的一件事。 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广的随从便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阅读训练: 1、ménglóng xúnluójǐngtìyǐngyǐngchuòchuò ()()()() zhènshǒu sōuxún zhājìn nīangōngdājiàn ()()()() 2、我会查字典。 ①“疾”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

阅读材料

神奇的“洛书”幻方 幻方也叫纵横图,是具有如下奇特性质的数字方阵:把从1开始的若干个连续的自然数放在棋盘状方阵的每个方格中.在一定放法下,能正好形成各行、各列以及两条主对角线上各数字之和都相等的奇妙结果,这样的数字方阵就叫纵横图或幻方.如果棋盘有n×n个方格,就叫n阶幻方. 幻方的发现及对它的研究,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当1977年美国发射旅行者1号、2号宇宙飞船时,为了寻找外星文明,与“外星人”沟通和建立信息,搭载了一些代表人类和人类文明的金属画面,其中,代表人类在数学上的成就的,除了勾股弦外,就是一个四阶幻方. 幻方的发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据古书记载,大约公元前 2200年,在夏禹治水时,洛水(今陕西洛河)里浮出一只大神龟,此龟神在背上有黑白小圆圈45个,排列如图1.后人把此图称为“洛书”,把图中这些小圆圈依序用数字排列起来,就是图2所示三阶幻方. “洛书”的传说始于北宋,当时,把“洛书”奉为天授神物,玄之又玄(传说中还有“河图”之说).这显然是把数学神秘化的一种故弄玄虚的手段.据考证,这个三阶幻方最早见于公元前500年左右春秋时期的《大戴礼记》中.汉朝徐岳把它叫“九宫算”,其注解是“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其中”.后又有民间歌诀“四海三山八洞仙,九龙五子一枝莲,二七六郎赏月半,周围十五月团圆”均指这个三阶幻方.也指出了“洛书”在数学方面的奇迹,神妙地排列了一至九这九个数,它的横三行、竖三列,两条对角线共八条直线的三个数之和均为十五.如果我们把经过旋转和反射(镜象映射)以后所产生的幻方,看作完全相同的幻方,那么,三阶幻方的排列方法只有一种,就是“洛书”. 欧洲人知道幻方的存在已经是 15 世纪的事了,比中国人晚了3000多年.据说是由一个印度僧人首先带去的. 幻方在15世纪从中国经由亚洲其他国家传入欧洲以后,引起欧洲人的极大兴趣.许多数学家致力于构造各式各样的幻方,其盛况甚至被反映到美术作品中来.1514年,著名的画家兼文艺理论家丢勒在他创作的一幅铜版画“忧伤”中,就有一个4阶幻方.尤其有趣的是,这个幻方底下一排的中间两个方格中的数字合在一起,正好就是丢勒创作这幅版画的年份.这究竟是丢勒巧妙的有意安排,还是偶然的巧合就不得而知了. 幻方貌似简单,其实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大数学家欧拉、发明家富兰克林都曾深入地研究过它.香港业余数学家黄志华先生发现了下面有趣的现象: 用幻方中的1,3,9,7顺时针构造四个两位数:97,71,13,39,以及逆时针构造四个两位数:31,17,79,93.他用计算器验算出 97+71+13+39=31+17+79+93, 972+712+132+392=312+172+792+932, 973+713+133+393=313+173+793+933. 顺着黄先生的思路,我们构造两个三位数组:139,397,971,713及179,793,931,317.计算机验算,同样发现 139+397+971+713=179+793+931+317, 1392+3972+9712+7132=1792+7932+9312+3172, 1393+3973+9713+7133=1793+7933+9313+3173. 这是何等的神奇! 不仅如此,幻方还与体育比赛、人工智能、建筑设计有关.表明人类的智慧是何等的深邃、广博.一个3×3幻方竟出现在古代西藏人印玺的中央,这是数学思想没有国家和地区疆界的例证.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洛书”还有许多奇妙之处. 一、横三行(或竖三列)的三个三位数(或三个二位数)构成回码等式(等号右边各数,是对照等号左边的各数,把数码颠倒过来): (1)492+357+816=294+753+618=1665

第一单元材料

第一单元 Part 1 Section B Following is the script of the video clip: (M= Michael B= Bill S= Shelley) M: Bill, do you know Shelley? B: I don?t think we?ve met before. M: Then let me introduce you to her. Hi, Shelley! S: Hi, Michael! How are you? M: Not bad. Shelley, this is my new roommate, Bill. S: Hi, Bill! Nice to meet you. B: Nice to meet you, too. S: Michael has told me a lot about you. B: Only good things, I hope. M: You bet. Shall we sit down somewhere and talk? B & S: Sure. M: Let?s sit over there. Mrs. Green: Good afternoon, Michael. Michael: Good afternoon. Maggie, I?d like to introduce a friend of mine, Linda Wilson. Linda, this is Maggie Green. Linda: How do you do, Mrs. Green? Pleased to meet you. Mrs. Green: Pleased to meet you, too. I?ve heard so much about you, Miss Wilson. Please do come in. David, come and meet a friend of Michael?s. Mr. Green: Oh, hello, Michael. I?m so glad you could come. Michael: Hello, David. It was nice of you to invite us. This is my friend, Linda. Linda: Very glad to meet you, Mr. Green. Mr. Green: Me, too. Just call me David. Everybody does. Mrs. Green: Please sit down and I?ll make some coffee for you. Part 2 Section A Albert Einstein was born in Ulm, Germany, in Eighteen-Seventy-Nine. From the time he was a boy, Albert Einstein had performed what he called “thought experiments” to test his ideas. He used his mind as a laboratory. By Nineteen-Oh-Five, he had formed his ideas into theories that he published.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bert Einstein?s theories published that year became known as his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He said the speed of light is always the same —almost three-hundred-thousand kilometers a second. Where the light is coming from or who is measuring it does not change the speed. In Nineteen-Twenty-One, he won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Albert Einstein taught in Switzerland and Germany. He left Germany when Adolph Hitler came to power in Nineteen-Thirty-Three. He moved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continue his research. He worked at the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Princeton, New Jersey. Einstein became a citizen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Nineteen-Forty. Einstein was a famous man, but you would not have known that by looking at him. His white hair was long and wild. He wore old clothes. He showed an inner joy when he was playing his violin or talking about his work. Students and friends said he had a way of explaining difficult ideas using images that were easy to understand. Albert Einstein

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2007~2008年是第四次“国际极地年”。近年来,我国相继建成 了长城站(58°57′W,62°13′S)、中山站(76°22′E,69°22′S)和黄河站(11°56′E, 78°55′N)。2009年1月27日,我国的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首个南极内陆 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77°06′58″E,80°25′01″S)正式建成,至 此我国在两极地区共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 材料二如右图。 ⑴.在图中标出东经、西经及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 ⑤的经纬度30°E ,60°S ,⑥是太平洋。 ⑵.每年都有大批科学家赴南极地区考察。当我国处于冬(春、夏、秋、 冬)季时,是考察该地区的最理想的时期。考察队在登上南极内陆最高点时, 上海的白昼比黑夜短,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南极第3站的是④,三个科 考站中,见不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长城站,与长城站隔海相望的大洲是南 美洲。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⑶.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降水极少,同样是极地地区,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低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海陆性质差异大,海洋对气温具有调节作用;南极地区海拔比北极地区高;南极地区对阳光的反射比北极地区强。 ⑷.煤炭是埋藏在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形成的。现在发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上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试解释这一现象:南极地区曾经位于适宜植物生长的地区,目前的位置是大陆漂移的结果。全球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活动已经导致南极环境的变化,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使极地地区冰川融化,制冷剂氯氟烃的使用,导致南极地区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⑸.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 C ) A.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B.全年都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C.南极大陆上蕴藏丰富的铁矿资源D.企鹅和白熊是该大洲上特有的动物 ⑹.下面是四个同学凭想像描写的南极地区画面,请判断哪一位描写得最为准确( D ) A.到处绿树成阴,鸟儿欢叫,鲜花野果漫山遍野B.深山老林,狂风呼啸,阴森恐怖 C.洁白的世界,冰积如山,狂风暴雨D.冰山漂浮、企鹅漫步 ⑺.爱护和保护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列哪一项做法是正确的( D ) A.去南极海域猎杀鲸鱼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下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⑻.南极洲拥有的世界之最,不.包括( C ) A.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海拔最高的大洲 C.面积最小的大洲 D.降水最少的大洲 16.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日本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是一个岛国。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在高中低纬度中位于中纬度。隔海相望的临国①是韩国。 ⑵.日本135°E和40°N都经过的岛是本州岛,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 ⑶.日本工业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 岸和濑户内海沿岸,请你说出日本 注重海外市场的原因日本绝大部 分工业原料和能源要进口,大部分 工业产品要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 程度大。 ⑷.3月20日前后九州南部樱花开 放,3月31日前后本州中部樱花开 放,5月10日前后北海道北部樱花 开放,请你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

材料阅读题

材料阅读题 一、通过阅读材料从中寻求答案 例1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和水的物态变化有关。当温暖潮湿的地面空气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时,由于那里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多姿的云朵。 有时候,在湛蓝的天空中也会出现一条长长的白色云带,就是高空中飞过的喷气式飞机“描绘”出来的。由于飞机喷出大量的烟粒,这些烟粒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使水蒸气凝结后附着在烟粒上,形成云带,在阳光的照射下,云带呈现出白色。 问题: (1)在形成云带的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什么? (2)炎热的夏天,剥开冰棍儿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棍儿周围出现了“白气”,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3)在某些烟尘污染严重的地区,雾天比其他地区要多,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材料阅读题,学生阅读后,对文中的一些现象说明原因,或者提出一些相关的现象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这类阅读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掌握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 答案:(1)液化;(2)炎热的夏天气温较高,冰棍儿周围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体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白气”; (3)在污染严重的地区空气中存在大量烟尘,成为水蒸气液化的凝结核,从而使水蒸气更容易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上面形成雾。 二、通过阅读材料进行归纳总结 例2阅读下列短文 我们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有力的作用,就一定要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是不是也是受力物体呢? 两位滑冰的同学站在冰场上,甲同学推乙同学一下,乙同学运动起来,同时甲同学向相反方向运动起来。平静的湖面上,在甲船上推动乙船,两只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在水面上放两只软木塞,一个上面放磁铁,另一个上面放小铁条,磁铁和铁条相互吸引,两个软木塞相向运动。 (1)根据上文的阅读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举出两个你在体育课上应用此结论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通过几例生活现象让学生归纳出一个结论,并结合实际进行应用举例。“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基本规律学生比较熟悉,通读短文后不难答出。而体育课中的许多活动都用到了该规律,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就可以举出多项实例。 答案:(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踢足球、跳高等。 三、通过阅读材料获得未知信息 例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型发热材料──PTC PTC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陶瓷材料,它以钛酸钡为主,渗入多种物质 后加工而成,目前家用的陶瓷暖风器、陶瓷电热水壶等就是用这种材料做 成的。 PTC有一个根据需要设定的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高于这个温度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我们把这个设定的温度叫“居里点温度”。用PTC材料制成的电热器具有发热、控温双重功效,应用十分广泛。

二轮复习阅读材料(一)

二轮复习阅读材料(一) 一、中国古代政治 1、宗法制 材料一: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①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材料二: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③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宗其为始祖后者,为大宗。此百世之所宗也。宗其为高祖后者,五世而迁者也。高祖迁于上,宗则易于下。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宗其为祖后者,为祖宗。宗其为父后者,为父宗。以上至高祖宗,皆为小宗。以其转迁别于大宗也。别子者,自为其子孙为祖,继别也,各自为宗。 ──[西汉]班固《白虎通义》卷上《德论》【解读】材料一、材料二是东汉班固对宗法制度的解释。 周朝,天子这一系统(周文王、武王及其嫡长子、嫡长孙……)自然是“大宗”,是百世不迁之宗。同母弟及其他庶子就是“小宗”,“小宗”只能祭祀高祖以下(即父、祖、曾祖、高祖),高祖以上,按规定无权祭祀。其神位也就随之拿走,这就叫做小宗五世则迁。但这都是对周王室(大宗)来说的。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也可能受封(封为王或卿大夫),别子受封后,对于他的后裔来说,他又是“祖”;他的嫡长子、嫡长孙这一支又是“大宗”,也是“百世不迁之宗”,而其他的旁支,则是“小宗”,“小宗”又是“五世而迁”。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①“大宗”与“小宗”往往是相对的。②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③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 【注释】①祢(nǐ):宗庙中称亡父为祢。②禘(dì):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③先祖主:此指神主。 2.元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阅读下列材料

一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审题: 首先整体把握以上材料,材料体现的是三个人对“一棵长在深山里的大树,被修剪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的不同态度。 初读第一个人的议论“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可看出这是两个必要条件的复句,它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只有被修剪(改变自己),才能被人赏识;第二层”只有改变自己的环境,才能被人赏识”。好像从此出发这就可以形成我们的两个立意。 但认真读这两个复句,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它的逻辑是:只有被修剪,才能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移进公园,才能最终被很多人赏识。依据这个逻辑,我们可以得出立意:只有改变自己,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我们才能迎来被人赏识的机会。(立意必须有的关键词: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被人赏识) 第二个人的议论“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既围绕树的修剪挪移,又针对第一个人的议论。它强调“只有付出代价,才能改变环境,受到他人赏识”。从积极的角度立意,我们可以得出:要勇于付出代价,换来好的生存环境,迎来人生辉煌。(立意必须有的关键词是:付出代价生存环境成功)从消极角度思考,就是:改变成长环境,走向成功的过程是个痛苦过程。”(当然我们不能选这个角度) 第三个人的议论“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是个比喻句。“金子”比喻人才,“发光”比喻展现自己的才能,“离开自己的故乡”比喻改变成长环境。据此我们可以有如下立意:我们可以立足(或适应)自己的环境,展现自己的才能或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三、须注意的问题 1、付出代价不等于努力。材料中的表述是“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

第一章课后阅读材料

I f you had lived in America before the Revolutionary War, your money might have consisted primarily of Spanish doubloons (silver coins that were also called pieces of eight ). Before the Civil War, the principal forms of money in the United States were gold and silver coins and paper notes, called banknotes , issued by private banks. Today , you use not only coins and dollar bills issued by the government as money , but also checks written on accounts held at banks. Money has been different things at dif- ferent times, but it has always been important to people and to the economy .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money on the economy , we must understand exactly what money is. In this chapter, we develop precise definitions by exploring the func- tions of money , looking at why and how it promotes economic efficiency , tracing how its forms have evolved over time, and examining how money is currently measured. MeanIng of Money As the word money is used in everyday conversation, it can mean many things, but to economists, it has a very specific meaning. To avoid confusion, we must clarify how economists’ use of the word money differs from conventional usage. Economists define money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money supply ) as anything that is generally accepted in payment for goods or services or in the repayment of debts. Cur-rency , consisting of dollar bills and coins, clearly fits this definition and is one type of money . When most people talk about money , they’re talking about ncy (paper currency money and coins). If, for example, someone comes up to you and says, “Your money or your life,” you should quickly hand over all your currency rather than ask, “What exactly do you mean by ‘money’?” To define money merely as currency is much too narrow for economists. Because checks are also accepted as payment for purchases, checking account deposits are con- sidered money as well. An even broader definition of money is often needed, because other items such as savings deposits can, in effect, function as money if they can be quickly and easily converted into currency or checking account deposits. As you can see, no single, precise definition of money or the money supply is possible, even for economists. To complicate matters further, the word money is frequently used synonymously with wealth . When people say , “Joe is rich—he has an awful lot of money ,” they prob- ably mean that Joe not only has a lot of currency and a high balance in his checking account but also has stocks, bonds, four cars, three houses, and a yacht. Thus, while What Is Money?Preview 3 9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高考高中中查看更多范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XX 年12月7—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各国对于气候变化以及未来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全新增长模式的关注与认同与日俱增。 材料二:我国目前能源基本生产量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基本消费量占世界10.4%,居世界第2位。我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接近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10天,中国正式对外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XX年下降40%至45%。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再次向全世界作了上述承诺。材料三:中国与世界能源

消费构成对比。 材料四:北欧相关资料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b;c;d。(8分) (2)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差异主要表现在。(4分) (3)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10分) (4)丹麦的气候特点是,该国气候对种植业不利的影响是。(4分) (5)材料四中景观A与景观b所示的自然景观不同,但它们的成因相同,成因是(1)毁林燃烧矿物燃料极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8分) (2)煤炭消费比重大;石油、天然气比重低;核电(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低;(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4分)(3)原因:人口总量大,经济高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4分)

小学语文一年级听力阅读资料

听力练习(一)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冰雪知道, 变成流水蹦蹦跳跳; 春天来了小草知道, 钻出脑袋东瞧西瞧; 春天来了风儿知道,

吹绿田野吹来小鸟, 春天来了孩子知道, 风筝上天越飘越高。 1、在所听到的词语后打“√”。 冰雪()树木()风儿()小草()土地()太阳()孩子()田野()2、根据你所听到的连线。 流水小草风儿风筝 东瞧西瞧蹦蹦跳跳越飘越高吹绿田野 (二) 小雨沙沙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花园里,

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鱼池里, 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田野里, 苗儿乐得向上拔。 1、小雨点都落在了哪里?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打“√”。公园()鱼池()大地() 田野()花园()池塘() 2、根据听到的内容,连一连。 花儿摇尾巴 鱼儿乐得向上拔 苗儿张嘴巴 (三)

秋姑娘的信 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 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 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 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 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 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 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 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 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了?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1、秋姑娘都给谁写信了?在正确答案后面打“√”。 兔子()大雁()燕子()孩子() 松鼠()小马()青蛙()小鹿() 2、秋姑娘写给朋友的信上分别写了什么?连一连。 大雁青蛙松鼠孩子 盖好被子准备食品给树穿衣路上小心 3、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 A、被风吹走了。 B、被秋姑娘写信了。 C、被清洁工人扫走了。 (四). 花冰 看见玻璃窗上结了小童清晨醒来,一朵朵晶亮的冰花。“妈妈,你瞧,玻他惊奇地喊着:”啊,真漂亮!它像宽璃窗上开花了!像丰满的牡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是

五年级阅读材料

五年级英语阅读材料 1,The Tiger and The Fox One day, a tiger was looking for something to eat. Suddenly he met a fox and caught him. The tiger said ―I’m hungry. I will eat you up.” The fox said ―No, you can’t. Because I am the king of the animals. ―Really?I don’t think so.” Said the tiger. ―You don’t believe me? Let’s go and try.” Said the fox. Then they went for a walk in the forest. All the animals ran away when they saw the tiger and the fox. ―Oh, you are right. You are really the king of the animals. All the animals are afraid of you. “Said the tiger. Then he went away. The fox laughed. ―The tiger is so stupid. In fact, the animals are afraid of him, not me!” suddenly[s?dn:l?]突然caught[k?t]抓住really[ri?li,真的 stupid [stup?d笨的 believe[b?liv]相信 2,A Greedy Lion A hungry lion discovered a sleeping rabbit under a tree. Suddenly a deer appeared when he wanted to eat the rabbit. He thought a deer was much delicious than a rabbit. Then he chased the deer, but the deer ran too fast. The hungry lion was tired. At last the lion gave up. He went back to look for the sleeping rabbit. But it was already gone. suddenly[s?dn:l?]greedy贪婪的 appeared 出

材料阅读训练及答案

材料阅读训练及答案 材料一 ①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高分子化合物我们吃的米、面、水果、蔬菜、鱼、肉;穿的棉、麻、丝、毛等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用的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则都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②高分子的特点是个头大每个分子由几万、几十万个原子组成分子量可达几千、几万甚至几百万而一般的低分子化合物如水、盐、酒精等分子量却不过几十、几百怪不得人们称高分子化合物是微观世界的“巨人”呢 ③相比于低分子高分子的结构要复杂得多它们由许许多多结构相同的所谓“单体”构成这些‘单体’手拉手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蜷曲的长链有的长链之间连着短链有的还有支链 ④人造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面对太阳的一面温度很高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很低怎样才能保证不因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而影响卫星内 部仪器的工作呢科学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即依靠一种特种高分子来 帮忙用它做成“温控涂料”涂在卫星表面 ⑤当卫星面向太阳时高分子涂料可以助其散发热量背对太阳时还能起到绝热保温作用这样就能保证卫星仪器的正常工作使其源源 不断地为人们收集和提供情报 ⑥此外导弹、飞船重返大气层时也碰到了难题:当飞行速度高达音速的3倍时空气的剧烈摩擦可使导弹、飞船表面的温度升高到

5000℃以上要知道普通钢温度达1000多度会溶化成液体合金钢最多 只能耐300℃的温度用什么材料来做它们的保护层和隔热罩呢 ⑦科学家找到了一种高分子烧蚀材料将它涂在导弹、飞船的表 面但它燃烧汽化成小分子时会带走大量的热尽管外面烈火熊熊里面 却安然无恙这就起到了保护层和隔热罩的作用 ⑧电子工业已经进入了黄金时代几乎没有一样现代科学和工业 技术少得了它但是当我们津津乐道电子工业的赫赫战果时却不能忘 掉高分子在此领域立下的汗马功劳 ⑨作为绝缘材料高分子的独到之处是具有良好的高频和超高频 绝缘性能陶瓷、云母之类都远远赶不上它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遥控、遥测、雷达、卫星通讯等都要用到频率极高的微波所以也就少不了优质的高频、超高频绝缘材料可以说没有高分子材料就没有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 高分子体态苗条彼此纠缠在一起吸引力大不易分开即使加热也 不会一下子变成液体所以具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 但是化学家们还不满足他们甚至干涉高分子的“内政”:或改变链的结构形式或在链上加几个特殊的“基团”结果新的高分子就具备了耐高温、抗低温、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1.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是两个材料主要说明内容的一项()(2分)

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材料二师夷智以造炮制船。 材料三“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君主者权偏于止,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主共主者权得其平。”“欲行公均,莫要于张国是;欲张国是,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谷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语》材料四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求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论》材料五“自由人权平等之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税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之风息焉。” “国人而欲脱脑蒙昧时代,羞为浅代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求科学与人权并重。” ——《敬告青年》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是反映了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概述其基本思想。 (2)比较材料一、二的异同点。 (3)材料三所说的“商务”指什么?“与外人商战”是什么意思?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在对待中国传统儒学方面,材料四与材料五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地主阶级改革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1分)材料三:早期维新派,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有些人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3分)材料四:维新派,主张实施社会诸多变革。(1分)材料五:资产阶级激进派,反对封建道德,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1分) (2)同: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1分)异:洋务派却失去了林、魏“制夷”的

小学阅读材料大全

中等生 女儿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中间,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丈夫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很受伤的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丈夫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中秋节,亲友相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十二岁的女儿在众人的催促下,大大方方的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丈夫的神情,极为尴尬。回家后,他叹着气说:“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没多久,孩子就病倒了。 我和丈夫,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带着丈夫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女儿的成绩任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语文考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那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