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_SQL语句优化技术分析1

ORACLE_SQL语句优化技术分析1
ORACLE_SQL语句优化技术分析1

在程序开发中怎样写SQL语句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1、首先要搞明白什么叫执行计划? 执行计划是数据库根据SQL语句和相关表的统计信息作出的一个查询方案,这个方案是由查询优化器自动分析产生的,比如一条SQL语句如果用来从一个10万条记录的表中查1条记录,那查询优化器会选 择“索引查找”方式,如果该表进行了归档,当前只剩下5000条记录了,那查询优化器就会改变方案,采用“全表扫描”方式。 可见,执行计划并不是固定的,它是“个性化的”。产生一个正确 的“执行计划”有两点很重要: (1) SQL语句是否清晰地告诉查询优化器它想干什么? (2) 查询优化器得到的数据库统计信息是否是最新的、正确的? 2、统一SQL语句的写法 对于以下两句SQL语句,程序员认为是相同的,数据库查询优化器认为是不同的。 select * from dual Select * From dual 其实就是大小写不同,查询分析器就认为是两句不同的SQL语句,必须进行两次解析。生成2个执行计划。所以作为程序员,应该保证相同的查询语句在任何地方都一致,多一个空格都不行! 3、不要把SQL语句写得太复杂 我经常看到,从数据库中捕捉到的一条SQL语句打印出来有2张A4纸这么长。一般来说这么复杂的语句通常都是有问题的。我拿着这2页长的SQL语句去请教原作者,结果他说时间太长,他一时也看不懂了。可想而知,连原作者都有可能看糊涂的SQL语句,数据库也一样会看糊涂。 一般,将一个Select语句的结果作为子集,然后从该子集中再进行查询,这种一层嵌套语句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根据经验,超过3层嵌套,查询优化器就很容易给出错误的执行计划。因为它被绕晕了。像这种类似人工智能的东西,终究比人的分辨力要差些,如果人都看晕了,我可以保证数据库也会晕的。 另外,执行计划是可以被重用的,越简单的SQL语句被重用的可能性越高。而复杂的SQL语句只要有一个字符发生变化就必须重新解析,

sql语句(mysql优化)绝对经典

sql语句(mysql优化)绝对经典 误区1:count(1)和count(primary_key) 优于count(*) 很多人为了统计记录条数,就使用count(1) 和count(primary_key) 而不是count(*) ,他们认为这样性能更好,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对于有些场景,这样做可能性能会更差,应为数据库对count(*) 计数操作做了一些特别的优化。 误区2:count(column) 和count(*) 是一样的 这个误区甚至在很多的资深工程师或者是DBA 中都普遍存在,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实际上,count(column) 和count(*) 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操作,所代表的意义也完全不一样。count(column) 是表示结果集中有多少个column字段不为空的记录,count(*) 是表示整个结果集有多少条记录 误区3:select a,b from … 比select a,b,c from …可以让数据库访问更少的数据量 这个误区主要存在于大量的开发人员中,主要原因是对数据库的存储原理不是太了解。实际上,大多数关系型数据库都是按照行(row)的方式存储,而数据存取操作都是以一个固定大小的IO单元(被称作block 或者page)为单位,一般为4KB,8KB… 大多数时候,每个IO单元中存储了多行,每行都是存储了该行的所有字段(lob等特殊类型字段除外)。 所以,我们是取一个字段还是多个字段,实际上数据库在表中需要访问的数据量其实是一样的。当然,也有例外情况,那就是我们的这个查询在索引中就可以完成,也就是说当只取a,b两个字段的时候,不需要回表,而c这个字段不在使用的索引中,需要回表取得其数据。在这样的情况下,二者的IO量会有较大差异。(覆盖索引) 误区4:order by 一定需要排序操作 我们知道索引数据实际上是有序的,如果我们的需要的数据和某个索引的顺序一致,而且我们的查询又通过这个索引来执行,那么数据库一般会省略排序操作,而直接将数据返回,因为数据库知道数据已经满足我们的排序需求了。实际上,利用索引来优化有排序需求的SQL,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化手段。延伸阅读:MySQL ORDER BY 的实现分析,MySQL 中GROUP BY 基本实现原理以及MySQL DISTINCT 的基本实现原理。(order by null)

如何优化sql语句

如何优化sql语句.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2010-01-18 honglove (高级程序员) 1、查询时不返回不需要的行、列 业务代码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对表的访问行数,最小化结果集,在查询时,不要过多地使用通配符如:select * from table1语句,要用到几列就选择几列,如:select col1,col2 from table1;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限制结果集行数如:select top 100 col1,col2,col3 from talbe2,因为某些情况下用户是不需要那么多的数据的。 2、合理使用EXISTS, NOT EXISTS字句 如下所示: SELECT SUM(T1.C1) FROM T1 WHERE ((SELECT COUNT(*) FROM T2 WHERE T2.C2=T1.C2)>0) SELECT SUM(T1.C1) FROM T1 WHERE EXISTS(SELECT * FROM T2 WHERE T2.C2=T1.C2) 两种产生相同的结果,但是后者的效率显然要高过于前者。银行后者不会产生大量锁定的表扫描或是索引扫描。 经常需要些一个T_SQLL语句比较一个父结果集和子结果集,从而找到是否存在在父结果集中有而在子结果集中乜嘢的记录,如: SELECT _a.hdr_key FROM hdr_tb1 a -----------tb1 a 表示tb1用别名a代替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dt1_tb1 b WHERE a.hdr_key = b.hdr_key) SELECT _a.hdr_key FROM hdr_tb1 a -----------tb1 a 表示tb1用别名a代替 LEFT JION dt1_tb1 b ON a.hdr_key = b.hdr_key WHERE b.hdr_key IS NULL SELECT hdr_key FROM hdr_tb1

2020年(Oracle管理)如何优化SQL语句以提高Oracle执行效率

(Oracle管理)如何优化SQL语句以提高Oracle执 行效率

(1)选择最有效率的表名顺序(只在基于规则的优化器中有效): Oracle的解析器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处理FROM子句中的表名,FROM子句中写在最后的表(基础表drivingtable)将被最先处理,在FROM子句中包含多个表的情况下,你必须选择记录条数最少的表作为基础表。如果有3个以上的表连接查询,那就需要选择交叉表(intersectiontable)作为基础表,交叉表是指那个被其他表所引用的表。 (2)WHERE子句中的连接顺序: Oracle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解析WHERE子句,根据这个原理,表之间的连接必须写在其他WHERE条件之前,那些可以过滤掉最大数量记录的条件必须写在WHERE子句的末尾。(3)SELECT子句中避免使用‘*’: Oracle在解析的过程中,会将‘*’依次转换成所有的列名,这个工作是通过查询数据字典完成的,这意味着将耗费更多的时间。 (4)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 Oracle在内部执行了许多工作:解析SQL语句,估算索引的利用率,绑定变量,读数据块等。(5)在SQL*Plus,SQL*Forms和Pro*C中重新设置ARRAYSIZE参数,可以增加每次数据库访问的检索数据量,建议值为200。 (6)使用DECODE函数来减少处理时间: 使用DECODE函数可以避免重复扫描相同记录或重复连接相同的表。 (7)整合简单,无关联的数据库访问: 如果你有几个简单的数据库查询语句,你可以把它们整合到一个查询中(即使它们之间没有关系)。 (8)删除重复记录: 最高效的删除重复记录方法(因为使用了ROWID)例子:DELETEFROMEMPEWHEREE.ROWID>(SELECTMIN(X.ROWID)

ORACLE 性能优化

ORACLE 数据库性能优化 参考书目: 《ORACLE 9i Database Performance Tuning Guide and Reference》《ORACLE 9i Database Reference》 《ORACLE 9i SQL Reference》 《ORACLE 9i Database Administrator’s Guide》

一、数据库实例创建过程参数确定 在创建数据库实例过程中,需要确定以下几个参数: 1. 数据块大小(DB_BLOCK_SIZE) 该参数指明了ORACLE所处理的数据存贮于数据文档以及SGA内存中的数据块大小。 该参数的可选择的范围为:4k,8k,16k,32k,64k。对于OLTP系统而言,取值可以为4K或8K,对于DSS系统而言,则可以取较大的数据,如32K或64K 建议统一取8K(即8192) 说明 DB_BLOCK_SIZE的大小将影响创建表时的EXTENT的大小。例如指定db_block_size=16K,某表空间的EXTENT MANAGEMENT 为local autoallocate,则其系统将extent的大小最小指定为1M.所以将可能导致空间的浪费。 2. 字符集(Character set) 该参数确定数据库以何种字符集来存贮CHAR以及V ARCHAR、V ARCHAR2等字符类型的值。对于ORACLE数据字典中的字符(如表及字段的COMMENT 内容)具有同样的作用。因此需要考虑如字符集的使用。对于国际项目,因为数据库中的comment内容(包括表及字符、存贮过程中的中文字符等内容)可能性需要以中文存贮,而用户业务数据使用的字符可能性是使用本地的语言,基于此,该参数需要选择支持UNICODE的字符编码的字符集。目前ORACLE9i支持以下二种UNICODE字符集: ?UTF8 ?AL32UTF8 建议统一取AL32UTF8

ORACLE性能优化31条

1.ORACLE的优化器共有3种 A、RULE (基于规则) b、COST (基于成本) c、CHOOSE (选择性) 设置缺省的优化器,可以通过对init.ora文件中OPTIMIZER_MODE参数的各种声明,如RULE,COST,CHOOSE,ALL_ROWS,FIRST_ROWS 。你当然也在SQL句级或是会话(session)级对其进行覆盖。 为了使用基于成本的优化器(CBO,Cost-Based Optimizer) ,你必须经常运行analyze 命令,以增加数据库中的对象统计信息(object statistics)的准确性。 如果数据库的优化器模式设置为选择性(CHOOSE),那么实际的优化器模式将和是否运行过analyze 命令有关。如果table已经被analyze过,优化器模式将自动成为CBO ,反之,数据库将采用RULE 形式的优化器。 在缺省情况下,ORACLE采用CHOOSE优化器,为了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全表扫描(full table scan) ,你必须尽量避免使用CHOOSE优化器,而直接采用基于规则或者基于成本的优化器。 2.访问Table的方式 ORACLE 采用两种访问表中记录的方式: A、全表扫描 全表扫描就是顺序地访问表中每条记录。ORACLE采用一次读入多个数据块(database block)的方式优化全表扫描。 B、通过ROWID访问表 你可以采用基于ROWID的访问方式情况,提高访问表的效率,ROWID包含了表中记录的物理位置信息。ORACLE采用索引(INDEX)实现了数据和存放数据的物理位置(ROWID)之间的联系。通常索引提供了快速访问ROWID的方法,因此那些基于索引列的查询就可以得到性能上的提高。 3.共享SQL语句 为了不重复解析相同的SQL语句,在第一次解析之后,ORACLE将SQL语句存放在内存中。这块位于系统全局区域SGA(system global area)的共享池(shared buffer pool)中的内存可以被所有的数据库用户共享。因此,当你执行一个SQL语句(有时被称为一个游标)时,如果它和之前的执行过的语句完全相同,ORACLE就能很快获得已经被解析的语句以及最好的执行路径。ORACLE的这个功能大大地提高了SQL 的执行性能并节省了内存的使用。 可惜的是ORACLE只对简单的表提供高速缓冲(cache buffering),这个功能并不适用于多表连接查询。 数据库管理员必须在init.ora中为这个区域设置合适的参数,当这个内存区域越大,就可以保留更多的语句,当然被共享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了。 当你向ORACLE提交一个SQL语句,ORACLE会首先在这块内存中查找相同的语句。这里需要注明的是,ORACLE对两者采取的是一种严格匹配,要达成共享,SQL语句必须完全相同(包括空格,换行等)。 数据库管理员必须在init.ora中为这个区域设置合适的参数,当这个内存区域越大,就可以保留更多的语句,当然被共享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了。 共享的语句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字符级的比较:当前被执行的语句和共享池中的语句必须完全相同。 B、两个语句所指的对象必须完全相同: C、两个SQL语句中必须使用相同的名字的绑定变量(bind variables)。 4.选择最有效率的表名顺序(只在基于规则的优化器中有效) ORACLE的解析器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处理FROM子句中的表名,因此FROM子句中写在最后的表(基础表driving table)将被最先处理。在FROM子句中包含多个表的情况下,你必须选择记录条数最少的表作为基础表。当ORACLE处理多个表时,会运用排序及合并的方式连接它们。首先,扫描第一个表(FROM子句中最后的那个表)并对记录进行派序,然后扫描第二个表(FROM子句中最后第二个表),最后将所有从第二个表中检索出的记录与第一个表中合适记录进行合并。 如果有3个以上的表连接查询,那就需要选择交叉表(intersection table)作为基础表,交叉表是指

基础:如何编写优化的sql语句

一.SQL的优化器执行分析 在ORACLE RDBMS SERVER软件的内部,对于SQL语句的执行有一个优化器(OPTIMIZER)对SQL语句的执行进行优化。在我们使用后面介绍的工具对SQL的执行路径进行查看的时候,系统显示出来的是由优化器给出的执行路径的解释方案,如果对优化器的解释方案不了解的话,就无法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SQL语句的调整。现把ORACLE8提供的优化器的执行解释方案公布如下。 这部分内容的详细解释可以参照oracle的文档。这里给出的是快速参考。实际上,这些操作的含义往往名字上就可以表现出来,不用查手册。 1.如何看SQL解释方案 Execution Plan ---------------------------------------------------------- 1SELECT STATEMENT Optimizer=CHOOSE (Cost=94 Card=1) 2SORT (AGGREGATE) 3COUNT (STOPKEY) 4INDEX (FULL SCAN) OF 'PK_TBI_TM' (UNIQUE) (Cost=94 Car d=27164) (图1) 图1为ORACLE对语句“select count(*) from tbi_tm where rownum<10”给出的一个执行的解释方案,那我们该如何看这个方案呢?我们在看这个执行方案的时候要遵循一个原则“由里到外,由高到低”,同时“由里到外”不能违反“由高到低”的原则。因此上述的语句的执行步骤顺序为:4、3、2;假设存在一个步骤5的话,而且它的层次同3一致,那么,上述语句的执行步骤顺序就会改为:4、3、5、2。在图1中还给出了执行了何种操作(例如:INDEX(FULL SCAN),COUNT (STOPKEY)等,具体的说明在下面进行解释),同时在最后还给出了执

Oracle性能优化

ORACLE的优化器共有3种 A、RULE (基于规则) b、COST (基于成本) c、CHOOSE (选择性) 设置缺省的优化器,可以通过对init.ora文件中OPTIMIZER_MODE参数的各种声明,如RULE,COST,CHOOSE,ALL_ROWS,FIRST_ROWS 。你当然也在SQL句级或是会话(session)级对其进行覆盖。 为了使用基于成本的优化器(CBO, Cost-Based Optimizer) ,你必须经常运行analyze 命令,以增加数据库中的对象统计信息(object statistics)的准确性。 如果数据库的优化器模式设置为选择性(CHOOSE),那么实际的优化器模式将和是否运行过analyze命令有关。如果table已经被analyze过,优化器模式将自动成为CBO ,反之,数据库将采用RULE形式的优化器。 在缺省情况下,ORACLE采用CHOOSE优化器,为了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全表扫描(full table scan) ,你必须尽量避免使用CHOOSE优化器,而直接采用基于规则或者基于成本的优化器。 2.访问Table的方式 ORACLE 采用两种访问表中记录的方式: A、全表扫描 全表扫描就是顺序地访问表中每条记录。ORACLE采用一次读入多个数据块(database block)的方式优化全表扫描。 B、通过ROWID访问表 你可以采用基于ROWID的访问方式情况,提高访问表的效率, ROWID 包含了表中记录的物理位置信息。ORACLE采用索引(INDEX)实现了数据和存放数据的物理位置(ROWID)之间的联系。通常索引提供了快速访问ROWID的方法,因此那些基于索引列的查询就可以得到性能上的提高。 3.共享SQL语句 为了不重复解析相同的SQL语句,在第一次解析之后,ORACLE将SQL语句存放在存中。这块位于系统全局区域SGA(system global area)的共享池(shared buffer pool)中的存可以被所有的数据库用户共享。因此,当你执行一个SQL语句(有时被称为一个游标)时,如果它和之前的执行过的语句完全相同, ORACLE就能很快获得已经被解析的语句以及最好的执行路径。ORACLE的这个功能大提高了SQL的执行性能并节省了存的使用。 可惜的是ORACLE只对简单的表提供高速缓冲(cache buffering),这个功能并不适用于多表连接查询。

Oracle性能优化

y物理模型CheckList (Oracle,性能) 1. 系统级优化 数据库参数配置 合理分配SGA及其内部参数(经验值如下): SGA=phy*(60%-80%) Share pool=SAG*45% DB Cache=SGA*45% Log Buffer: 1~3M 注:Oracle9i在Windows下有bug,是由Windows下的SGA最大 值有2G的限制造成的 注意调整process和open cursor参数,这两个参数直接影响 数据库的session量 分离表和索引:将表和索引建立在不同的表空间,决不要将 不属于Oracle内部系统的对象存放到SYSTEM表空间。同 时,确保数据表空间和索引表空间置于不同的硬盘,减少I/O 竞争; 如果是企业版数据库,大表可以考虑采取分区存储措施,提 高系统的性能; 优化Export和Import工作:使用较大的BUFFER(比如10MB , 10,240,000)可以提高EXPORT和IMPORT的速度 定期分析查询计划,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2. 索引相关 要对经常查询的字段建立索引,但是由于索引管理的开销, 在增删改操作频繁的情况下避免建立不必要的索引; 对于只读或者接近只读的场合,如数据仓库,对于势值比较 小的列可以考虑使用bitmap索引; 如果索引是建立在多个列上, 只有在它的第一个列(leading column)被where子句引用时,优化器才会选择使用该索引. 3. SQL相关 Oracle的From子句表的顺序:记录越多的表放在越前面 (左); Oracle的where子句表达式的顺序:过滤掉最大数目记录的条 件放到where子句的末尾; Select子句中避免使用‘*’,增加了查询表的列的开销; 在执行结果等效的情况下,使用Truncate代替Delete; 为了在查询过程中要尽量使用索引,对于like语句避免使用 右匹配或者中间匹配的模糊查询; 将过滤条件尽可能放到Where子句中,而不是放到Having子 句中; 在SQL语句中,要减少对表的查询,特别是在含有子查询的 SQL子句中; 使用表的别名可以减少解析的时间并避免引起歧义; 使用exists替代in; 用NOT EXISTS替代NOT IN; 通常情况下,采用表连接的方式比exists更有效率; 当提交一个包含一对多表信息(比如部门表和雇员表)的查询

SQL Server优化之SQL语句优化

一切都是为了性能,一切都是为了业务 (2) 二、执行顺序 (3) 三、只返回需要的数据 (4) 四、尽量少做重复的工作 (5) 五、注意临时表和表变量的用 (6) 六、子查询的用法 (7) 七:尽量使用索引 (10) 八:多表连接的连接条件对索引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在写连接条件条件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 (15)

一切都是为了性能,一切都是为了业务 一、查询的逻辑执行顺序 (1) FROM left_table (3) join_type JOIN right_table (2) ON join_condition (4) WHERE where_condition (5) GROUP BY group_by_list (6) WITH {cube | rollup} (7) HAVING having_condition (8) SELECT (9) DISTINCT (11) top_specification select_list (9) ORDER BY order_by_list 标准的SQL 的解析顺序为: (1) FROM 子句组装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 (2) WHERE 子句基于指定的条件对记录进行筛选 (3) GROUP BY 子句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分组 (4) 使用聚合函数进行计算 (5) 使用HAVING子句筛选分组

(6) 计算所有的表达式 (7) 使用ORDER BY对结果集进行排序 二、执行顺序 1. FROM:对FROM子句中前两个表执行笛卡尔积生成虚拟表vt1 2. ON: 对vt1表应用ON筛选器只有满足join_condition 为真的行才被插入vt2 3. OUTER(join):如果指定了OUTER JOIN保留表(preserved table)中未找到的行将行作为外部行添加到vt2,生成t3,如果from包含两个以上表,则对上一个联结生成的结果表和下一个表重复执行步骤和步骤直接结束。 4. WHERE:对vt3应用WHERE 筛选器只有使where_condition 为true的行才被插入vt4 5. GROUP BY:按GROUP BY子句中的列列表对vt4中的行分组生成vt5 6. CUBE|ROLLUP:把超组(supergroups)插入vt6,生成vt6 7. HAVING:对vt6应用HAVING筛选器只有使having_condition 为true的组才插入vt7 8. SELECT:处理select列表产生vt8 9. DISTINCT:将重复的行从vt8中去除产生vt9 10. ORDER BY:将vt9的行按order by子句中的列列表排序生成一个游标vc10

优化 SQL SELECT 语句性能的 6 个简单技巧

SELECT语句的性能调优有时是一个非常耗时的任务,在我看来它遵循帕累托原则。20%的努力很可能会给你带来80%的性能提升,而为了获得另外20%的性能提升你可能需要花费80%的时间。除非你在金星工作,那里的每一天都等于地球上的243天,否则交付期限很有可能使你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调优SQL查询。 根据我多年编写和运行SQL语句的经验,我开始开发一个检查列表,当我试图提高查询性能时供我参考。在进行查询计划和阅读我使用的数据库文档之前,我会参考其中的内容,数据库文档有时会很复杂。我的检查列表绝对说不上全面或科学,它更像是一个保守计算,但我可以说,遵循这些简单的步骤大部分时间我确实能得到性能提升。检查列表如下。 检查索引 在SQL语句的WHERE和JOIN部分中用到的所有字段上,都应该加上索引。进行这个3分钟SQL性能测试。不管你的成绩如何,一定要阅读那些带有信息的结果。 限制工作数据集的大小 检查那些SELECT语句中用到的表,看看你是否可以应用WHERE子句进行过滤。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表中只有几千行记录时,一个查询能够很好地执行。但随着应用程序的成长,查询慢了下来。解决方案或许非常简单,限制查询来查看当前月的数据即可。 当你的查询语句带有子查询时,注意在子查询的内部语句上使用过滤,而不是在外部语句上。 只选择你需要的字段 额外的字段通常会增加返回数据的纹理,从而导致更多的数据被返回到SQL客户端。另外: •使用带有报告和分析功能的应用程序时,有时报告性能低是因为报告工具必须对收到的、带有详细形式的数据做聚合操作。 •偶尔查询也可能运行地足够快,但你的问题可能是一个网络相关的问题,因为大量的详细数据通过网络发送到报告服务器。 •当使用一个面向列的DBMS时,只有你选择的列会从磁盘读取。在你的查询中包含的列越少,IO开销就越小。 移除不必要的表 移除不必要的表的原因,和移除查询语句中不需要的字段的原因一致。 编写SQL语句是一个过程,通常需要大量编写和测试SQL语句的迭代过程。在开发过程中,你可能将表添加到查询中,而这对于SQL代码返回的数据可能不会有任何影响。一旦SQL运行正确,我发现许多人不会回顾他们的脚本,不会删除那些对最终的返回数据没有任何影响和作用的表。通过移除与那些不必要表的JOINS操作,你减少了大量数据库必须执行的流程。有时,就像移除列一样,你会发现你减少的数据又通过数据库返回来了。 移除外部连接查询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取决于改变表的内容有多大的影响。一个解决办法是通过在两个表的行中放置占位符来删除OUTER JOINS操作。假设你有以下的表,它们通过定义OUTER JOINS来确保返回所有的数据: customer_idcustomer_name 1John Doe 2Mary Jane 3Peter Pan 4Joe Soap

oracle性能优化(简单版)

--数据库巡检或性能优化方法各异,但首要的是要发现数据库性能瓶颈,系统自带的statspack,或awr太耗时, --以下是本人常用的方法,共享之 --1、查询数据库等待事件top10,关注前前几个等待事件,关注前三个等待事件是否有因果或关联关系 --oracle 9i select t2.event,round(100*t2.time_waited/(t1.w1+t3.cpu),2) event_wait_percent from ( SELECT SUM(time_waited) w1 FROM v$system_event WHERE event NOT IN ('smon timer','pmon timer','rdbms ipc message','Null event','parallel query dequeue','pipe get', 'client message','SQL*Net message to client','SQL*Net message from client','SQL*Net more data from client', 'dispatcher timer','virtual circuit status','lock manager wait for remote message','PX Idle Wait', 'PX Deq: Execution Msg','PX Deq: Table Q Normal','wakeup time manager','slave wait','i/o slave wait', 'jobq slave wait','null event','gcs remote message','gcs for action','ges remote message','queue messages') ) t1, (select * from ( select t.event,t.total_waits,t.total_timeouts,t.time_waited,t.average_wait,rownum num from (select event,total_waits,total_timeouts,time_waited,average_wait from v$system_event where event not in ('smon timer','pmon timer','rdbms ipc message','Null event','parallel query dequeue','pipe get', 'client message','SQL*Net message to client','SQL*Net message from client','SQL*Net more data from client', 'dispatcher timer','virtual circuit status','lock manager wait for remote message','PX Idle Wait', 'PX Deq: Execution Msg','PX Deq: Table Q Normal','wakeup time manager','slave wait','i/o slave wait', 'jobq slave wait','null event','gcs remote message','gcs for action','ges remote message','queue messages') order by time_waited desc ) t) where num<11) t2, (SELECT VALUE CPU FROM v$sysstat WHERE NAME LIKE 'CPU used by this session' ) t3 --oracle10g select t2.event,round(100*t2.time_waited/(t1.w1+t3.cpu),2) event_wait_percent from ( SELECT SUM(time_waited) w1 FROM v$system_event WHERE event NOT IN ('smon timer','pmon timer','rdbms ipc message','Null event','parallel query dequeue','pipe get','client message','SQL*Net message to client','SQL*Net message from client','SQL*Net more data from client','dispatcher timer','virtual circuit status','lock manager wait for remote message','PX Idle Wait','PX Deq: Execution Msg','PX Deq: Table Q Normal','wakeup time manager','slave wait', 'i/o slave wait','jobq slave wait','null event','gcs remote message','gcs for action','ges remote

SQL语句编写与优化规范

SQL语句编写与优化规范 1用SELECT查询用具体字段代替“*”,且尽可能只查询需要的字段。 SELECT * FROM DEMO_TABLE; SELECT FIELD1,FILED2 FROM DEMO_TABLE; 2多表查询时,使用表的别名,就可以减少解析的时间并减少那些由列名歧义引起的语法错误 SELECT FIELD1,FILED2 FROMDEMO_TABLE1,DEMO_TABLE2 WHERE T1_ID=T2_ID; SELECT t1.T1_ID=t2.T2_ID; 3用EXISTS替代IN,用NOT EXISTS替代NOT IN SELECT * FROM EMP ( FROM DEPT WHERE LOC = 'MELB'); SELECT WHERE DEPT.DEPTNO = EMP.DEPTNO AND LOC = 'MELB') 4WHERE条件连接顺序,把表关系写在最前 例如Oracle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解析WHERE子句,表之间的条件连接必须写在其他条件之前,把可以过滤掉大量数据的条件写在WHERE子句的最后,按照过滤记录数量的多少 SELECT * FROM A a, B b WHERE a.num>3000 and b.state=2 AND a.ID=b.ID; SELECT * FROM A a, B b WHERE a.ID=b.ID and b.state=2and a.num>3000 5删除全表时,用TRUNCATE替代DELETE 当删除表中的记录时,在通常情况下, 回滚段(rollback segments ) 用来存放可以被恢复的信息. 如果你没有COMMIT事务,ORACLE会将数据恢复到删除之前的状态(准确地说是恢复到执行删除命令之前的状况) 而当运用TRUNCATE时, 回滚段不再存放任何可被恢复的信息.

oracle性能调优-管理oracle日志之Oracle日志运行机制

理解Oracle的日志机制 ? Oracle的日志是用来记录用户对数据库的改变,这样,当出现服务器硬件故障或者用户错误而丢失数据时,可以通过重做这些日志来恢复已提交的事务,Oracle日志机制包含以下组件: ?日志缓存SGA的一部分,用于缓存服务器进程产生的日志,包括DML和DDL; ? LGWR进程这个后台进程负责将日志缓存的数据写到联机日志文件,每个实例只有一个; ?数据库检查点检查点用于同步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一个检查点事件的完成,代表在这个事件开始之前发生的所有对数据文件的改变都已实际记录到了数据文件,数据库在这个时间点是一致的,在实例恢复的时候,只有在最后一个检查点之后的日志才需要重做; ?联机日志文件用于存放从日志缓存中写出的日志数据,每个数据库最少需要两个日志文件,当前日志文件填满以后,发生日志切换,然后才可以继续写下一个日志文件; ?日志归档LGWR写满所有组的联机日志文件以后,会回头再写第一个组的日志文件,在非归档模式下,被重用的日志文件中的日志会被丢弃,在归档模式下,日志文件被重用前会被ARC0进程复制到归档日志文件; ? 一些可选的日志机制,如归档和Standby,因为附加的I/O会降低系统的性能,同时提供了可靠的灾难恢复能力,不建议因这些性能的下降而关闭生产系统的归档功能。 调整日志缓存 ? 日志缓存的管理机制可以类似理解成一个漏斗,日志数据不断地从漏斗上方加入,然后偶尔打开漏斗下方的开关将加入的数据清空,这个开关就是LGWR进程,为了日志缓存有空间容纳不断加进来的日志数据,LGWR在下面列出的任何一个条件下都会执行写出日志缓存的操作: ?应用程序发出Commit命令时; ?三秒间隔已到时; ?日志缓存三分之一满时; ?日志缓存达到1M时; ?数据库检查点发生时; ? 测量日志缓存的性能通过服务器进程放置日志条到日志缓存时发生等待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 Select Name, Value From V$sysstat Where Name In ('redo entries', 'redo buffer allocation retries','redo log space requests'); redo entries 服务器进程放进日志缓存的日志条的总数量; redo buffer allocation retries 服务器放置日志条时必须等待然后再重试的次数; redo log space requests LGWR进程写出日志缓存时等待日志切换的次数; 这个查询用于计算日志缓存重试率,这个比率应该小于百分之一; Select Retries.Value / Entries.Value "Redo log Buffer Retry Ratio" From V$sysstat Entries, V$sysstat Retries Where https://www.360docs.net/doc/a014055635.html, = 'redo entries'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a014055635.html, = 'redo buffer allocation retries'; 这个查询用来显示哪些会话的LGWR正在进行写等待;

基于索引的SQL语句优化

基于索引的SQL语句优化 一、尽量避免非操作符的使用 通常情况下,为了对指定列建立特定的条件,需要在WHERE子句中使用诸如NOT、!=、<>、!<、!>等操作符,在索引列上使用这些非操作符,DBMS是不使用索引的,可以将查询语句转换为可以使用索引的查询。例: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ORDERDATE<>1997-l2 转化为: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ORDERDATE l998-l-l 这样DBMS就能利用索引字段ORDERDATE,大大提高查询效率。 二、避免困难的正规表达式 MATCHES和LIKE关键字支持通配符匹配,技术上叫正规表达式。但这种匹配特别耗费时间。 例如: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_NUM LIKE “98_ _” 即使在STUDENT_NUM字段上建立了索引,在这种情况下也还是采用顺序扫描的方式。如果把语句改为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_NUM >”98000”,在执行查询时就会利用索引来查询,显然会大大提高速度。如果一定要使用通配符也要避免通配符在搜索字段的首部出现,这种情况下DBMS的优化器不会使用索引[6]。 三、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NULL关键字 避免在索引中使用任何可以为空的列,ORACLE将无法使用该索引。即使索引有多列,只要这些列中有一列含有NULL,该列就会从索引中排除,也就是说如果某列存在空值,即使对该列建索引也不会提高性能[7]。 任何在WHERE子句中使用IS NULL或IS NOT NULL的语句,优化器是不允许使用索引的。 四、避免对查询的列使用数学运算 如果在查询列使用数学运算,则DBMS优化器先要处理数学运算也会影响查询效能。例如: (1)SELECT * FROM ORDERDETAILS WHERE QUANTITY*2<50 (2)SELECT * FROM ORDERDETAILS WHERE QUANTITY<25 虽然这两条查询的结果完全相同,但某些情况下第二个语句的执行效率远高于第一个,因此在查询前应将数学运算转化。

Oracle性能优化技巧

1.选用适合的ORACLE优化器 ORACLE的优化器共有3种: 1.RULE(基于规则) 2.COST(基于成本) 3.CHOOSE(选择性) 设置缺省的优化器,可以通过对init.ora文件中OPTIMIZER_MODE参数的各种声明,如 RULE,COST,CHOOSE,ALL_ROWS,FIRST_ROWS . 你当然也在SQL 句级或是会话(session)级对其进行覆盖. 为了使用基于成本的优化器(CBO, Cost-Based Optimizer) , 你必须经常运行analyze 命令,以增加数据库中的对象统计信息(object statistics)的准确性. 如果数据库的优化器模式设置为选择性(CHOOSE),那么实际的优化器模式将和是否运行过analyze命令有关. 如果table已经被analyze过, 优化器模式将自动成为CBO , 反之,数据库将采用RULE形式的优化器. 在缺省情况下,ORACLE采用CHOOSE优化器, 为了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全表扫描(full table scan) , 你必须尽量避免使用CHOOSE优化器,而直接采用基于规则或者基于成本的优化器. 2.访问Table的方式 ORACLE 采用两种访问表中记录的方式: 1.全表扫描

全表扫描就是顺序地访问表中每条记录. ORACLE 采用一次读入多个数据块(database block)的方式优化全表扫描. 2.通过ROWID访问表 你可以采用基于ROWID的访问方式情况,提高访问表的效率, , ROWID包含了表中记录的物理位置信息..ORACLE 采用索引(INDEX)实现了数据和存放数据的物理位置(ROWID)之间的联系. 通常索引提供了快速访问ROWID的方法,因此那些基于索引列的查询就可以得到性能上的提高. 3.共享SQL语句 为了不重复解析相同的SQL语句,在第一次解析之后, ORACLE将SQL语句存放在内存中.这块位于系统全局区域SGA(system global area)的共享池(shared buffer pool)中的内存可以被所有的数据库用户共享. 因此,当你执行一个SQL语句(有时被称为一个游标)时,如果它和之前的执行过的语句完全相同, ORACLE就能很快获得已经被解析的语句以及最好的执行路径. ORACLE的这个功能大大地提高了SQL的执行性能并节省了内存的使用. 可惜的是ORACLE只对简单的表提供高速缓冲(cache buffering) ,这个功能并不适用于多表连接查询.

SQL语句大批量多表查询优化解决方案

SQL语句大批量多表查询优化方案 我写这个没什么目的,只是分享一下给大家。 此为自己项目当中所碰见的。 当时也很纠结。但是优化过后。经过测试二亿条数据多表查询,在一分钟以内出来,虽然不是很快。但也尽量了。 首先,数据库表中索引如何创建我想大家都知道。 这是百度当中找到的解释已经很详细了。 聚集索引: 聚集索引基于聚集索引键按顺序排序和存储表或视图中的数据行。聚集索引按 B 树索引结构实现,B 树索引结构支持基于聚集索引键值对行进行快速检索。 非聚集索引: 既可以使用聚集索引来为表或视图定义非聚集索引,也可以根据堆来定义非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中的每个索引行都包含非聚集键值和行定位符。此定位符指向聚集索引或堆中包含该键值的数据行。索引中的行按索引键值的顺序存储,但是不保证数据行按任何特定顺序存储,除非对表创建聚集索引。 唯一索引: 唯一索引确保索引键不包含重复的值,因此,表或视图中的每一行在某种程度上是唯一的。 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都可以是唯一索引。 包含性列索引: 一种非聚集索引,它扩展后不仅包含键列,还包含非键列。 索引视图: 视图的索引将具体化(执行)视图,并将结果集永久存储在唯一的聚集索引中,而且其存储方法与带聚集索引的表的存储方法相同。创建聚集索引后,可以为视图添加非聚集索引。 全文索引: 一种特殊类型的基于标记的功能性索引,由 Microsoft SQL Server 全文引擎(MSFTESQL) 服务创建和维护。用于帮助在字符串数据中搜索复杂的词。 至于语法之类的就不讲解,大家百度一下就有很多。综合在表当中建立索引是靠

大家自己,如何安排才会觉得合理。在此不做建议。 第一部开始。 创建临时虚拟表。也就是用其实就是把一大堆重复用到的SQL语句放在with as 里面,取一个别名,后面的查询就可以用它 这样对于大批量的SQL语句起到一个优化的作用,而且清楚明了 具体实例 WITH BASE AS ( SELECT * FROM MDM_DISTRIBUTOR ) SELECT * FROM BASE 这只是举例一下,在实际情况中,其实就是把一大堆重复用到的SQL语句放在with as 里面,取一个别名,后面的查询就可以用它这样对于大批量的SQL语句起到一个优化的作用,而且清楚明了 为什么要用WITH ,用with好处就是把把复杂的SQL语句全部都放到这里。把他当作一张表,进行查询。 第二部,创建临时表 语法 --创建临时表 SELECT * INTO #TEMP_REPORT_TABLE FROM BASE --删除临时表,最好判断一下是否为空,在进行删除 IF object_id('tempdb..#TEMP_REPORT_TABLE') IS NOT NULL BEGIN DROP TABLE #TEMP_REPORT_TABLE END 最终优化的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