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肯特指数法的低速风洞试验安全风险评估

基于肯特指数法的低速风洞试验安全风险评估
基于肯特指数法的低速风洞试验安全风险评估

质量部控制实验室风险评估

质量控制实验室风险评估 1.概述 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位于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百草路18号。作为药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实验室涉及到成品、原料、辅料、化工原料、包装材料、工艺用水、中间产品等的质量检验等。质量部实验室分为三个组,分别为仪器组、化测组、生测组。为进一步提高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发现并尽可能消除一些潜在的风险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威胁,质量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了对实验室的风险分析。 2. 评估目的 消除实验室存在的风险。 3. 评估范围 目前公司口服固体制剂分为片剂和硬胶囊剂,正常生产的片剂有17个,硬胶囊剂有4个。 所以此次主要评估片剂的工艺。 4.评估标准 应用失败模式效果分析,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并确定相应的标准,根据评估

说明: ●严重性 ◆可忽略(1级) 无影响或对生产线造成很小破坏,对产品有微小影响,可能会引起该批或该批一部分损失或小的返工,很少有顾客发现缺陷。 ◆微小(2级) 对生产线造成较小破坏,对产品造成较小影响,可能引起目前批的损失,很多顾客可能会发现缺陷。 ◆中等(3级) 造成生产线的较小破坏,对产品造成中等影响,可能会造成目前批损失,还会影响本班次后续批次,顾客感觉不方便。 ◆严重(4级) 造成生产线极大破坏,对产品有高的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或造成产品全部报废,且严重影响产品供应,可能会导致顾客不满意,但无人员死亡。 ◆毁灭性(5级) 影响操作人员和机器安全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极其严重的失败模式,对产品有严重影响,可能会持续几周、几个月,会严重影响到整个连续生产的所有后 续批次,需要较高的成本才能消除影响。 ●可能性 ◆频繁(5级) 事故频频发生,几乎每次都有可能,控制措施不到位 ◆很可能(4级) 1年发生1次或多次,不会感到意外 ◆可能(3级): 1~5年发生1次,事件可能发生,控制措施可能被破坏 ◆偶尔(2级) 5~10年发生1次,事件发生概率非常低,但可预见 ◆罕见(1级)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报告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5年3月,按照检验科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YX-BS-011],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鼻疽伯克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MS82风洞试验技术研究(负责人林麒)

MS82 风洞试验技术研究(负责人:林麒) 8月27日下午地点:4层临4-10 时间 编号 报告题目 报告人单位 主持人 13:30 MS82-1700-I 运输机后体舱门开启流动特性试验研究 胡汉东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杨希明 13:50 MS82-0056-O 一种改进的内埋武器高速风洞弹射投放实验方法 宋威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14:00 MS82-0690-O 大长细比模型高速风洞试验支撑干扰分析 秦 汉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14:10 MS82-1330-O 翼身融合构型飞机跨声速风洞试验支撑干扰问题研究林榕婷中国商飞北研中心 14:20 MS82-1859-O 小展弦比飞翼低速大迎角支架干扰试验研究 王延灵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白鹏 14:30 MS82-1860-O 风洞节流对其高亚声速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秦红岗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14:40 MS82-2136-O 倾转四旋翼无人机风洞虚拟飞行初步验证 聂博文国防科技大学 14:50 MS82-2647-O 高速风洞中大型飞机常用支撑形式干扰特性研究 李 强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15:00 MS82-2681-O 基于映像涡系法的闭口矩形实壁风洞洞壁干扰因子计算 马洪雷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岳连捷 15:10 MS82-2761-O 弹性体模型风洞试验支撑系统虚拟振动试验研究 张 戈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15:20 MS82-1850-O 导弹滑块电缆罩气动特性风洞测力试验优化研究 朱中根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15:30 15:40 MS82-0819-O 并联级间分离自由飞风洞试验技术及相似律推导 薛 飞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8月28日下午地点:4层临4-9 时间 编号 报告题目 报告人单位 主持人 13:30 MS82-1670-I 风洞动态试验中的仿真技术应用 赵俊波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陈德华13:50 MS82-2868-O 不同收集口角度下风洞流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高 娜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14:00 MS82-0603-O 基于RBF 神经网络的大迎角耦合振荡气动力建模 卜凡楠厦门大学 14:10 MS82-3570-O 端壁附面层抽吸对压气机叶栅分离影响的仿真研究王东中航发动力所 王铁进14:20 MS82-1760-O 结冰风洞中SLD 模拟方法及其实验验证研究 符 澄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14:30 MS82-2393-O 进气道试验中管道效应对湍流度的影响研究 徐彬彬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 14:40 MS82-2994-O 结冰条件下大型民机操稳特性研究与风洞虚拟飞行验证 朱正龙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 14:50 MS82-2986-O 螺旋桨噪声特性风洞试验研究 谭 啸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吴佳莉15:00 MS82-3159-O 地效飞机近波浪水面气动特性风洞试验模拟 高立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15:10 15:20 MS82-2365-O 可压缩混合层增长率的试验方法研究 王铁进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 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 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

试验路AR-OGFC13配合比设计报告

编号:0501079-3 连盐高速公路开级配橡胶 沥青混合料AR-OGFC13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中心试验室 二OO六年八月

一、概述 按照橡胶沥青课题计划安排,课题组对连盐高速公路开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AR-OGFC13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二、原材料 本次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为连云港中德石料厂生产的玄武岩,橡胶沥青由金邦公司加工;外掺剂采用海螺P.O 32.5级水泥。各种原材料技术指标分别见表2-1、表2-2和表2-3。 表2-1 集料及水泥密度 注﹡:水泥密度采用厂家提供值。 表2-2 橡胶沥青密度 表2-3 各种矿料和矿粉的筛分结果 三、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本次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类型为AR-OGFC13。

1、混合料级配 AR-OGFC13混合料级配范围见下表。 表3-1 AR-OGFC13混合料级配(不含外掺剂) 据相关工程实践和课题研究成果,初选级配见表3-2。 表3-2 级配组成设计结果 图3-2 设计级配曲线图 2、初试级配马歇尔试验结果 根据相关工程实践,结合安峰山玄武岩的技术特点,初试油石比为8.9%,采用双面击实各50次制作试件,试验结果见表3-3。

表3-3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 3、确定最佳橡胶沥青用量 采用4种油石比确定最佳橡胶沥青用量,双面各击实50次成型马歇尔试件,计算各组试件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最后将成型的试件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列于表3-4。 表3-4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

图3-4 密度、空隙率、饱和度、VMA与油石比的关系根据表3-4中8.0%、8.5%、9.0%、9.5%四个油石比混合料的体积性质,油石比为9.0%左右时混合料矿料间隙率VMA开始随油石比的增加而增加,表明继续增加油石比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不利,综合考虑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排水性能,结合相关工程经验,最佳油石比取8.9%。由表3-3,油石比取8.9%时混合料的体积指标满足技术要求。四、谢伦堡析漏试验(烧杯法) 试验条件:试验温度185±2℃,将混合料保温60分钟后进行析漏测试。 表4-1 析漏试验结果 五、肯特堡飞散试验 试验条件:将成型的马歇尔试件(双面各击实50次)在20±0.5℃水温下浸泡20小时,然后采用洛杉矶磨耗试验机旋转300次进行飞散测试。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 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这两天忙于准备迎接卫生部“质量万里行”检查。其中有内容要求有:微生物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报告内容,这很是让我头晕。好在我以前看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培训教材相关内容。并找到这样一份资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生物安全评估管理规定(试行)》,具体上就明确了评估报告的框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哦! 生物风险评估依据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4)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生物风险评估要素 1)病原微生物特征; 2)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3)实验活动人员; 4)实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和环境; 5)风险认定和评估结论。 生物风险评估实施 4.3.1病原微生物特征的评估 1)一般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起源、基因组及编码、产物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细菌或病毒属别和型别内容或技术鉴定。 2)致病性:临床症状、潜伏期、病程、感染剂量、入侵部位、宿主类型、否产生毒素等。 3)感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媒介、皮肤感染等。 4)环境中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外界环境的存活能力,不同的微生物的稳定性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稳定性评估除考虑其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外,还应考虑其对物理因素与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 5)致病性和感染剂量:不同病原的致病性不同,即使同类病原不同菌(毒)株也有不同强度的致病力;另微生物的致病性与被感染者的免疫状态、易感性有关;暴露后果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抵抗力;不同属、种、亚种、型的病原微生物,甚至不同株的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性各异;还取决于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剂量,当大量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时,潜伏期一般较短,而病情则较为严重;不同个体被传染后,可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 6)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包括呼吸道传播、通过水和食物等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媒介传播等;传播结果包括一种病原可有多种传播途径和多种病原可以引起相同的症状。 7)实验动物研究、实验室感染。 8)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的药物、有效疫苗、疾病监测手段、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手段。 1)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人病原微生物的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培训、检测等活动。 2)实验活动的类型包括:标本或样品处理、离心、匀浆、超声、移液操作、锐器的使用、生物安全柜使用、医疗废物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等。 3)实验活动风险影响因素: 3a.气溶胶产生:离心、旋转、匀浆、接种环等。 b.潜在伤害:注射器等锐器、酒精灯、玻璃器皿等。 c.标本的浓缩:来自临床、现场、培养、浓缩等。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18个要点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18个要点 实验室应进行风险评估,需要按照下列内容进行评估: 1)化学、物理、生物等风险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过往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 2)与实验室本身或相关实验室已发生的事故分析;借鉴过往和其他实验室的案例; 3)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如:合同方人员)的活动;实验室的活动,例如检测活动,采购,清洗器皿等都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和这些活动相关的人员都要纳入风险评估的范围; 4)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风险需要评估,包括设备本身的风险,和可能造成的风险; 5)适用时,实验动物相关的风险;某些实验室会涉及到实验动物; 6)人员相关的风险;比如人员的身体状况、能力、可能影响工作的压力等;7)意外事件、事故带来的风险; 8)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 9)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识别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有助于更好控制风险;集中主要力量对应风险。 10)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估;

11)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后果分析; 12)确定可接受的风险; 13)消除、减少或控制风险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及采取措施后残余风险或新带来风险的评估; 14)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应程度评估; 15)应急措施及预期效果评估; 16)为确定设施设备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开展运行控制提供的输入信息;17)降低风险和控制危害所需资料、资源(包括外部资源)的评估; 18)对风险、需求、资源、可行性、适用性等的综合评估。 在以下情况,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采用新设备、材料、方法、人员、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改变实验室结构功能时 包括:物质存储或使用的实验室分区执行的任务发生改变之前 变更检验工作流程 发生安全事故或事件后 风险控制措施 在控制风险时,按有效顺序选择可以获得的最有效的控制措施,顺序如下: 消除来自实验室的危险源 采用替代物或者替代方法来减少风险 隔离危险源来控制风险 应用工程控制抑制或者减少接触。如,局部排风通风 采用安全工作行为最小化接触,包括改变工作方法

改性沥青SMA-13沥青混合料

改性沥青SMA-13沥青混合料 配合比设计方法徐敏 【常州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常州213022】 摘要:以具体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对实际工程中改性沥青SMA-13配合比设计方法的示例,详细说明设计方法的步骤,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关参考意见。 关键词:改性沥青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前言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非常引人注目的新型沥青混合料,以其优良抗车辙性能和抗滑性能而闻名于世。第一条SMA路面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德国,已有4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在良好地使用着。1992年,SMA在我国首都机场高速首次运用,北京首都机场是我国最重要的航空港,是国家的门户,被誉为“国门第一路”。 SMA-13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过程与通常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完全不同,下面就以某高速公路工程上面层改性沥青SMA-13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过程作为一个实例,详细阐述配合比设计的整个过程及步骤。 以《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苏高技(2003)22号文《江苏省高速公路改性SMA路面上面层施工指导意见》作为设计依据。 一材料选择和原材料试验 对任何一个工程在配合比设计之前,材料选择和原材料试验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只有所有质量指标都符合要求,才允许使用。 1沥青 路桥工程类改性沥青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本工程选用SBS改性沥青,由镇江科氏沥青产品有限公司提供,SBS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及试验结果: 表一SBS改性沥青要求及试验结果 项目单位规范要求试验结果试验方法针入度0.1mm50-8072JTJ0604延度cm>3040JTJ0605软化点℃>6084JTJ0606溶解度不小于%99合格JTJ0607闪点不小于%230合格JTJ0611表观相对密度/实测1.030JTJ0603蜡含量不小于%2合格JTJ0615弹性恢复不小于%70合格JTJ06622矿料 (1)粗集料 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似立方体颗粒的碎石,本次采用镇江茅迪公司玄武岩碎石,各种材料的规模和质量要求如表二及表三。 表二各种粗集料规格 材料名称筛孔尺寸(mm)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1#碎石10084.112.00.30.10.10.10.10.10.12#碎石10010097.98.10.20.10.10.10.10.13#碎石10010010091.40.60.20.10.10.10.1表三各种粗集料质量指标 指标单位规范 要裘试验结果1#碎石2#碎石3#碎石压碎值%〈2010.3表观相对密度/>2.52.9632.9542.937毛体积相对密度/>2.52.9062.895/吸水率%<20.670.82/针片状%<155.36.7/<0.075mm含量%<10.10.10.1软石含量%<5合格坚固性%<12石质良好(2)细集料 采用坚硬、洁净、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玄武岩细集料,由镇江茅迪公司提供,规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57885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书 -----河南曙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人类变异缺陷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实验室风险评估论述.doc

实验室风险评估和控制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

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 2.危害因素 (1)血源性危害:调查研究发现,检验人员被针刺伤占第2位。最常见危害较大的职业传染病有以下3种: 1)乙型肝炎: HBV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HBV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以高达108-109拷贝/ml,检验人员感染率较高。HBV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的传播,病毒携带者血液中HBV 的浓度很高,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内容是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而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是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内容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包括: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 动物实验风险评估 实验室活动风险评估 实验室仪器、设备相关的风险评估 实验人员方面的风险评估 实验室环境有关的风险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风险评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是基于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及相关背景资料,同时考虑实验活动中可能涉及的传染或潜在传染因子等其他因素,对病原微生物造成的伤害、损害或者导致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所进行的全面评估。 根据在实验活动中病原微生物可能对个体或群体造成的危害大小,①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和操作程序,②选择相应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及设备配置,③实验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使用相符的安全防护装置,达到确保实验工作人员不被感染、实验对象和环境不被污染的目的。 二、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用途 1. 确定所需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包括实验室的空间、设施与设备等能满足生物安全的需要,确保所开展的实验活动安全进行。 2. 制定相关操作或管理规程 微生物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使用的操作程序; 微生物保藏、运输、灭活、销毁程序; 潜在危害分析与意外事故处理程序; 人员培训、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测程序 3. 提供相关病原微生物的背景信息 危害评估中有关病原微生物的背景信息,是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学习的参考资料,是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原则 坚持“结合实际、科学评估”原则 坚持“简明扼要,科学可行”原则 坚持专业人员协作完成的原则 危害程度评估应由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指定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人员必须对实验室情况十分了解,并且熟悉涉及的知识领域。 危害评估应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前进行,在实验室正式启用前和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进展进行再评估。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主要依据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病原微生物的相关背景资料

风洞试验

风洞实验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风洞实验 英文名称:wind tunnel testing 定义:在风洞中进行模拟飞行器在大气中运动时的空气动力学现象。 应用学科:航空科技(一级学科);飞行原理(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流体力学方面的风洞实验指在风洞中安置飞行器或其他物体模型,研究气体流动及其与模型的相互作用,以了解实际飞行器或其他物体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的一种空气动力实验方法;而在昆虫化学生态学方面则是在一个有流通空气的矩形空间中,观察活体虫子对气味物质的行为反应的实验。 目录

编辑本段原理 风洞实验的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相似性原理。根据相对性原理,飞机在静止 风洞实验 空气中飞行所受到的空气动力,与飞机静止不动、空气以同样的速度反方向吹来,两者的作用是一样的。但飞机迎风面积比较大,如机翼翼展小的几米、十几米,大的几十米(波音747是60米),使迎风面积如此大的气流以相当于飞行的速度吹过来,其动力消耗将是惊人的。根据相似性原理,可以将飞机做成几何相似的小尺度模型,气流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也可以低于飞行速度,其试验结果可以推算出其实飞行时作用于飞机的空气动力。[1] 编辑本段优点 风洞实验尽管有局限性,但有如下四个优点:①能比较准确地控制实验条 风洞实验 件,如气流的速度、压力、温度等;②实验在室内进行,受气候条件和时间的影响小,模型和测试仪器的安装、操作、使用比较方便;③实验项目和内容多种多样,实验结果的精确度较高;④实验比较安全,而且效率高、成本低。因此,风洞实验在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各种飞行器的研制方面,以及在工业空气动力学和其他同气流或风有关的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编辑本段要求

论 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该方法以空隙率为主要控制指标,建议采用20%为空隙率目标值。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根据沥青膜、析漏结果、飞散结果综合确定。材料的路用性能考虑高温抗变性、抗水稳定和抗长期老化能力。根据研究成果,配合比设计成型马氏试件时,击实次数宜提高至每面65次。 关键词: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前言 透水沥青路面是由国外引进的一种新型的沥青路面,其混合料采用断级配设计,孔隙率高达18-25%。使水通过大孔隙透水面层渗透到达不渗水的下卧层表面,然后从侧向排到路面的边缘,并流入路边边沟。借助纤维等改良添加物,加筋强化骨料与沥青的结合力,腾出的孔隙则成为透水的路径。这种路面具有降噪、排水、抗滑、防水漂等优点,这种新型沥青路面在国内还没有大规模地推广应用开,但是很多研究机构及其院校根据我国国情和这种路面的混合料、路用性能等方面展开了研究。透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是铺筑这种沥青路面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为此我们在课题研发基础上,总结了这套配合比设计方法。 2适用范围 透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并以空隙率作为配合比设计主要指标。本法适用于以普通改性沥青或者高粘度改性沥青为胶结料的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其所含集料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25㎜。本法适用于试验室内配合比设计及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3透水沥青路面结构 在不具透水性的底层上铺设多孔隙、透水性面层,使落于面层上的水渗入层内而在不透水的底层上发挥排水功能,迅速往两侧路边边沟排水,如图1所示标准结构。

图1 透水性路面结构 透水路面结构为确保发挥排水机能,其排水处理方式可参考如图2的基本型式: A. L型沟 防水粘结层 C. L型沟带透水平石结构 D. 中央分隔带 4设计原理 透水沥青混合料不同于传统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由于透水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为一种空隙率大的沥青混合物,单以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法确定沥青用量不合实际。沥青用量的设计必须使得粗集料间的连通空隙足够多,达到迅速排水的功效;同时,包裹于粗集料表面的沥青膜尽量的高,以确保混合料的耐久性。由于将透水沥青混合料用作路面的表面层,因此要求该种材料还要具备一般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要求。

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

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 ――北京大学在数值模拟方面的技术进展 一.科学研究的方法: 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科学的过程中,曾经创造出了两种方法,即: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得出的结论,要经过严格的论证,这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工程实践中却难以应用。实验研究,结论清晰、直观,也就是俗话说的“看得见,摸的着”,但它的局限性太大,因而应用范围有限。 上世纪四十年代,电子计算机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思想。随着近年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前大量无法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已经可以用新的计算方法来加以解决了。因此,第三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出来了,那就是计算科学的方法(或称为数值模拟、数值计算)。它不仅具有理论研究的严谨性,又具有实验研究的直观性,更加具备极其广泛的应用范围。如今,计算科学在科学研究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必将成为今后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 二.什么是“风洞试验”: 风洞,从外观上看酷似一座洞,它是通过产生出可人工控制的气流,对试验模型周围的气体的流动进行模拟,并可量度气

流对物体的作用,以及观察流动现象的一种管道状试验设备。 而风洞试验,是实验研究工程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是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将试验原型同比缩小的模型固定在风洞中,人为制造气流流过,获取各测试点的试验数据,并以此寻找出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风洞试验主要针对相似模型进行测力试验、测压试验和布局选型试验。 三.风洞试验在“挡风抑尘墙”工程实践中的局限性: “挡风抑尘墙”的作用就是降低露天堆场上方的风速,以达到抑尘效果。这是属于流体力学范畴的一类问题。流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主要研究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与其中的物体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研究流体力学的方法同样有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 在理论研究中,以理论流体力学的基本控制方程组和基本定律为出发点,采用适当的前提假设(如空气的不可压缩性假定),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求解出方程中的未知量(如压力,速度等)。 鉴于理论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控制方程组及其边界条件的强烈的非线性特性,只能在几种简单的情况下得到方程组的解析解,在复杂的情况下(如三维流场,复杂外形等)就无法获得解析解,这就决定了理论研究方法在“挡风抑尘墙”研究中具有很多的局限性,工程实践中很难采用这种方法。

实验室风险评估

实验室风险评估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 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

TPS技术资料 配合比设计篇 2010

排水性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 2010年 大有建设株式会社

【目录】 1.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必要条件 (1) 1-1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材料 (1) (1)集料 (2) (2)沥青 (3) 1-2TAFPACK-Super 的特长 (4) 2.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设计方法.. 5 2-1配合比设计次序 (5) 2-2集料配合比的决定 (6) 2-3最适沥青量的决定 (8) (1)析漏试验 (8) (2)肯塔堡飞散试验(集料抗飞散性) 9 (3)设计沥青量的决定 (9) 3. 拌合楼试验 (10)

1.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必要条件 排水性沥青路面和以前的表层一样必须承受交通负荷。并且由于其有较大空隙,与以前的混合料相比,更容易受水、空气和日光的影响。此外,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在构造上以点接触的形式,所以对使用的沥青有很高的要求。 图-1.1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必要条件模式图 表-1.1排水性沥青混合物的基准值?目标值 ※JIS :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 ※ASTM: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1-1多孔隙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材料 多孔隙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多以用大粒径(5mm以上)的粗集料为主体、以及使它们结合的沥青砂浆(细集料(细砂)+矿粉+沥青)构成。集料配合比如图-1.2所示,与通常的密集配沥青混合料比较,粗集料所占比例大是一大特点。 多孔隙排水性沥青混合料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13) 图-1.2 材料的构成比例 (1)集料 多孔隙排水性沥青混合料与通常的沥青混合料相比粗集料的使用量多。所以要求集料在与沥青的粘附性、耐磨耗性、抗破碎性等方面都有优良的性能。因此在考虑经济性和购入条件等的同时、尽可能选定质量良好的集料是非常重要的。 多孔隙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为了确保孔隙,最为重要的部分是4.75mm筛网的通过量和2.36mm筛网通过量的差越小越好。所以集料的选定方面,粗集料4.75mm的通过量越少越好、细集料(细砂)2.36mm 以上的粒径尽量越少越好。(6页图-2.2参照)

风洞特种实验技术

风洞特种实验技术综述 摘要:风洞特种实验技术主要包括:动力模拟试验、多体干扰与分离试验、风洞尾旋试验、风洞模型自由飞试验、铰链力矩试验、结冰试验等。本文对这些实验技术进行概念性综述。 关键词:风洞特种实验技术概念综述 一动力模拟试验[1] 1动力模拟试验的目的 对于航空喷气发动机,不论是涡喷式、涡扇式还是冲压式,其前部都配置进气道,而后部配置尾喷管.这样进气道前面的进气流和尾喷管后面的尾喷流,都会对飞行器的外部绕流产生干扰影响,从而改变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即通常称为“发动机进排气动力影响”。 2动力模拟试验的实验技术的概念 发动机动力模拟风洞试验技术,就是要在风洞试验中,实现其发动机进气和排气流动效应的模拟,以便测定出发动机进排气流对飞行器的气动影响量 .随着目前大推力发动机被广泛采用,动力对飞行器性能的影响更显示出重要性.动力模拟试验已成为飞行器研制中必不可少的风洞试验项目. 二多体干扰与分离试验 1多体干扰与分离试验的重要性[2] 多体干扰与分离动力学是亚轨道飞行器、重复使用跨大气层飞行器和通用再入飞行器研制中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关系到演示验证能否成功 2多体干扰与分离试验的实验技术[3] 试验模型是某典型构型的可重复使用航天飞行器,由助推器以及再入体两部分组成。利用风洞上下投放机构实现两模型间的相对运动,采用两台天平对模型的气动力进行测量,同时利用纹影仪记录模型分离过程中的激波干扰情况。结果结果表明:试验系统设计合理,能准确模拟物体间分离过程,并能精确测量多体干扰的气动力特性,激波干扰清晰可见。 三风洞模型自由飞试验[4] 1风洞模型自由飞试验的意义 它为新型气动布局飞机稳定性与操纵性研究、飞行控制律验证与优化、大迎角过失速机动能力实现、推力矢量以及垂直起降技术发展、主动流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2水平风洞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 水平风洞模型自由飞是通过远程控制实现飞机模型在风洞试验段无系留六自由度自由飞行的试验技术,可为缩比模型提供在风洞中模拟全尺寸真机飞行运动的仿真试验环境。 3 水平风洞模型自由飞试验平台的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包括:动力相似模型设计加工技术;动力模拟技术;舵机运动控制技术;模型姿态实时精确测量技术;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 四风洞尾旋试验[5] 1 立式风洞 立式风洞是一种具有垂直试验段的低速风洞。风扇垂直向上抽气,并使上升气流产生的浮力恰好平衡自由飞模型的重量。对于飞机的尾旋研究,大量的和基本的尾旋和改出尾旋特性的试验研究都在立式风洞中进行。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模板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 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确定实验室防护等级,建立生物安全防护机制,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适用范围 实验室所有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以及所有与病原微生物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岗位和人员。 3、职责 生物安全委员会统筹安排,实验室负责人具体实施。危害性评估始于实验室设计建造之前,实施于实验活动之中,在使用之后还需进行定期的阶段性再评估。当发生实验室意外,或新发传染病,或严重疫情时,应特别注意要安排此项工作。 4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内容 4.1、生物因子危害评估 生物因子概念:可能引起感染、过敏或中毒的所有微小生物体,包括基因修饰的、细胞培养的和寄生于人体的。 (1)、危害评估内容包括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关系、致病性、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 (2)、制定评估报告:各种因素的风险发生概率程度、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方法。

5 、实验室风险控制措施 5.1、规范操作程序。 5.1.1 、各类医疗废物、垃圾必须分类放置,及时消毒后,再由卫生清洁人员取走。特别注意对损伤性医疗废物的及时处理。严格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 5.1.2 、在微生物实验室内工作,要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和手套。 5.1.3 、超净台内操作尽量防止各种液体飞溅,必需避免手或皮肤直接接触,若有意外污染应及时消毒、冲洗并擦干飞溅出的液体。 5.1.4 、在离心机停止转动前时,不要打开顶盖,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更不要用手去使离心机减速,避免机械损伤的发生。 5.1.5、要严格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5.2、避免锐器损伤。 5.2.1 、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使用,感染性的各种针管、吸管、吸头、试管、玻片等用后及时放在专用锐器盒内。 5.2.2 、锐器损伤后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伤口,2%碘伏消毒后纱布包扎,可套橡皮指套(或橡皮手套),下班前洗手再重新消毒包扎,并准确记录上报,确认损伤器械是否来自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以使受伤者及时得到监测和治疗。 5.3、重视手部清洁。 5.3.1 、在进行无菌操作或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操作前、后用洗手液认真洗手。

检验科安全风险评估.doc

检验科安全风险评估 为了明确检验科风险程度,建立有效的安全防范机制,降低实验室风险,保证检验科安全工作。根据检验科现有特点,主要存在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污染、危险化学品污染、发生火灾等方面安全风险,具体如下: 一、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污染 1、风险评估: 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我院检验科现有可能接触到的微生物危害程度都属于三类,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为BSL-2。实验室如果发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泼溅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选择敏感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2、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实验室准入制度; (2)做好生物安全职业防护; (3)认真落实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 (4)按照实验室SOP文件进行规范操作; (5)熟练掌握职业暴露应急处理; 二、危险化学品溢出事件 1、风险评估: 由于危险化学品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或有腐蚀等

危险特性,如果控制不当,极易发生事故,如:火灾或爆炸,人员中毒或伤亡,污染生态环境等。根据目前我科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危害及相应的管理进行分析评估,认为使用数量很少,危害较低,不会引起大范围的化学品污染。 2、预防措施: (1)规范危险化学品的存放管理,特别是剧毒物品要存放在保险箱内,执行双人双锁管理; (2)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保管、领用制度,双人收发,做到帐物、帐帐相符; (3)使用化学危险品的场所,严禁动用明火和带入火种,电气设备、开关、灯具、线路必须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4)配置足量相应的消防器材,要经常检查维修,确保完备好用。消防器材的布局要明显,不得随意搬动,挪作它用; (5)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增强防火意识; (6)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危险化学品溢出后的应急处理; 三、火灾风险 1、风险评估: 检验科因仪器、设备较多,电源及线路比较复杂,同时实验室存放并使用少量的易燃易爆化学品,存在发生火灾安全风险。 2、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制度; (2)定期检查实验室用火、用电的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