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复习教学案

【考纲要求】

理解中央集权制概念,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中央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二是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是地方上实行郡县制。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 【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知识梳理】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前提——国家统一的实现

(一)统一的背景:

1 制崩溃,诸侯国日益强大,周王失去“”的地位;

2、战争使诸侯国数目不断减少;

3、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4、变法后,秦国日益强大,为统一奠定基础。

5、秦王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统一的过程:

先后掉、、、、、、实现统一。

(三)、统一的意义:

1、为制度建立提供政治前提。

2、实现人民渴望安定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民族融合。

二、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一)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补充内容)

1、经济:井田制瓦解,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确立。

2、阶级: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壮大

3、政治:制崩溃;从群雄割据到的

实现。

4、思想: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二)、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1、中央:

(1)皇帝制度:皇权之上、皇位至尊、皇帝世袭

(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三公的名称及职责:

三公相互关系:

以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方面都处于既

又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

一人手中。

2、地方:

推行制,分、两级。

3、其它相关措施:

(1)选拔考核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法律制度:特点_________________

(三)、评价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1、积极

2、局限

【概念辨析】

1.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包括皇帝制、官僚政治和中央集权等方面,其基本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皇权不可转让,皇位实行世袭,君尊臣卑等。皇权愈来愈尊,臣民愈来愈卑;中央的权力越来越大,地方的权力越来越小,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应当分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来理解,同时又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

1.专制主义:是一种政体,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中央决策方式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①专制主义体现的是君臣关系;而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②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在封建社会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集权将继续存在。当前世界上如美国、中国等都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但都不是君主专制体制。

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考点探究一:监察制度

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

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引自《宋史》

材料三: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1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初产生这种廉政措施特点的原因。(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2分)

考点探究二:郡县制度

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摘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

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材料三: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摘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4分)(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5分)

【课后演练】

1.《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型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这次转型()

A.摧毁了宗法观念B.发展了分封制度

C.确立了专制政体D.创立了科举制度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秦律》规定:御史卒人使者,食粺米半斗,酱驷(四)分升一,采(菜)羹,给之韭葱。……使者之从者,食(粝)米半斗;仆,少半斗。这说明秦律()

A.细密严苛B.注重规范C.强调等级D.轻罪重刑

4.葛荃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程》中提到:“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B.专制主义C.事君以忠D.尊君敬祖

5.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B.“天下一家”、“家国一体”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6.(15分)古今中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制度不断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难以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并说明

后来中国又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建构”的?(5分)

材料二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案规定,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1867、1884年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这些趋势的主要原因。(4

分)

材料三美国政治学家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认为,新制度结构运作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其运行其中的社会环境;一国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必须有现实的基础、前提和条件,应该的东西必须与可行性

结合才能变为现实;良好的制度不见得就可以成为现实的制度,因为理论上良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现实的社会支持率,是不可能变成现实的制度的。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3)结合20世纪初期中国的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6分)

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4分)

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2分)

(2)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2分)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2分)明初原因:阶级矛盾尖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2分)

(3)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薪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2分)(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2.(1)主要影响: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3分)

(2)历史作用: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4分)

(3)主要原因: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王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5分)

C C C B B

6.(1)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原则遭到破坏;百家争鸣,为当时治理天下提供了多种方案,为分封制瓦解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3分)

建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2分)

(2)趋势:选举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实现普选;选举的资格不断降低(或逐步取消了财产资格、年龄、性别、出身限制),民主逐渐下移。(2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人民群众要求普选权的斗争日益高涨。(2分)(3)观点:政治制度的创新能否成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2分)

史实: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因为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缺乏群众基础。(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