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总结复习

神经生物总结复习
神经生物总结复习

神经生物学

1. 神经元(neuron)是一类高度分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neurite)组成,突起又包括轴突(axon)与树突(dendrite)。

它可以接受刺激,产生和扩布神经冲动,并将神经冲动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效应细胞。神经元实现功能调控的基础是生物信息的传递。(名词解释)

2. 轴浆运输(axoplasmic transport)也称为轴突转运(axonal transport),是指轴浆中,在

轴突末梢与神经元胞体之间运输线粒体、突触囊泡、蛋白质及其他细胞成分的过程。

经递质有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

(membrane transporter)

(vesicular transporters)

囊泡转运体功能:Na +/Cl -依赖性转运体 Na +/K +依赖性转运体 转运体,是指能有效跨膜转运神经递质的一类膜蛋白。包括膜转运体和囊泡转运体。

膜转运体能将递质从胞外转入胞内,可以防止神经递质的过度作用,并在突触前终

1. 每一种转运体只转运特定的神经递质

2. 转运必须与Na+的跨膜运动相偶合

3. 转运是生电的,即趋向于改变膜电位

4. 受蛋白激酶、膜电位和温度的调节 1. 一种囊泡转运体可以转运一类递质,不一定是一对一的关系 2. 需要囊泡内高浓度的H +来驱动

末循环利用递质。囊泡转运体能将递质从胞浆转运到囊泡中储存起来。

囊泡转运体,是指位于囊泡膜参与神经递质重吸收的转运蛋白,其功能是将递质从胞浆转运到囊泡中储存起来,可以转运一类递质。

膜转运体,是指位于突触前膜参与神经递质重吸收的转运蛋白,其功能是防止神经递质的过度作用和在突触前终末循环利用递质,对神经递质具有特异性。

3.神经递质的灭活方式有重摄取、酶解和弥散。

第四次

1.Neuromodulator

神经调质,主要是指一些自身不直接触发所支配细胞的功能效应,但可以调制传统递

管向外迁移,并分化产生感觉和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和雪旺细胞,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和肠神经系统,以及许多如软骨组织和皮肤的黑色素细胞等非神经成分。

2.neural stem cell神经干细胞,是指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

胞能力,能自我更新并提供大量神经细胞的细胞群。它们具有自我更新、多分化潜能、能迁移、有良好的组织整合性、可塑性、低免疫原性等特点。

3.神经胚形成的过程1. 鸡神经管的形成2. 神经胚的形成

4.神经管形成后不久,因其弯曲、折叠和收缩等形态改变,主要脑区的原基变得明显。

首先进入三脑泡期,包括前脑泡、中脑泡和菱脑泡。从侧面观可见两个曲,分别为头曲和颈曲。

原始脑泡一旦形成,它们又进一步分部,进入五脑泡期,包括端脑泡、间脑泡、中脑泡、后脑泡和末脑泡。从侧面观可见原菱脑泡中间部出现一弯曲,称桥曲。

5.神经干细胞的特点神经干细胞的特点:

自我更新、多分化潜能

迁移能力

良好的组织整合性

可塑性

低免疫原性

https://www.360docs.net/doc/a014303170.html,S的发育起自神经板形成,脊索输送诱导信号到上方的外胚层,使外胚层发育为

3.从发生原因上,疼痛可以分为三类:

1.伤害性痛(nociceptive pain)

2.神经源性痛(pain of neurological origin)

3.精神源性痛(pain of psychological origin)

4.大脑对痛觉的调控是通过下行易化系统和下行抑制系统完成的。

第九次

1. 抑郁症的概念、常见症状及其分类。抑郁症(depression)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

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或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疾病。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心境低落,消极思维,说话运动思维迟缓,认知障

碍,意志活动减退,睡眠障碍,躯体症状。

根据抑郁症的轻重和是否具有躁狂情况区分类别

恶劣心境(dysthymia):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的轻度抑郁,生活工作不受严重影响。

重症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持久的严重的心境低落,伴随前述主要症状,严

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manic depression insanty, MDI): 也称双相抑郁或双相障碍

(bipolar disorder),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躁狂状态或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以生物遗传学为基础分为:

原发性抑郁症(Primary depression)

先前无精神障碍、其他抑郁或躁狂发作史

继发性抑郁症(secondary depression)

指先有其他精神疾病(如强迫性障碍、恐怖症、惊恐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或临床各科疾病等原发疾病,抑郁症可在药物和酒精滥用等情况下出现。

3. 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

药物治疗:提高神经元突触间隙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目前各种抗抑郁药物是治

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虽然各种抗抑郁药物作用靶点不同,但其最终目的都是提高神经元突触间隙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电休克治疗

心理治疗

第十次

1、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变化来获得新的行为习惯(behavior habituation)或经验(experience),并依赖经验来改变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神经过程。学习是人和动物获得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过程。

2、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将学习到的知识或技能储存以及随后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

3、学习的类型

联合型学习(associative learning)在时间上很接近、有一定规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重复发生时,个体能够在事件与事件之间建立起某种形式的联系或预示关系,这种学习称为联合型学习。

具有习惯化(habituation)和敏感化(sensitization)的特点。

习惯化是指人或动物受到一种反复出现的非伤害性刺激作用时,对该刺激的反射性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的过程。

敏感化是指人或动物在受到某种强烈的或伤害性的刺激后,发生对其他刺激反应性增强的现象。

非联合型学习(nonassociative learning)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式条件反射(比经典式条件反射更为复杂。它要求个体通过学习而完成一系列操作,在此过程中获取经验,从而建立能得到奖励(例如得到食物)或逃避惩罚(例如避免电击)的条件反射。)

也称简单学习,是个体受到一次或多次单一刺激后的反应,刺激与刺激或刺激与反应之间均不存在某种明确的联系或预示关系。

4.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是有关事实、事件情景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记忆,能够用语言来描述。可以有意识地被回忆,又叫外显性记忆(explicit memory)。相对容易形成也容易遗忘。

5. 非陈述性记忆(nondeclarative memory):是有关如何操作某件事情的能力的记忆,

无法用语言描述。有些是在无意识参与的情况下建立的,又叫内隐性记忆(implicit memory)。又称为反射性记忆(reflexive memory)或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

非陈述性记忆要经过多次重复练习才能形成,一旦形成则不容易遗忘。

第十次

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

帕金森病,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反射及步态不稳和运动迟缓或减少;主要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造成纹状体DA含量下降。变性的神经元胞体中伴随有Lewy 小体的出现。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

主要的病理变化包括老年斑(senile plaques, SP)、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和神经元减少,主要临床症状为痴呆综合征(dementia)。AD的脑功能障碍表现为认知障碍、能力下降、精神行为障碍。

3.神经变性病

?是指以神经元变性、死亡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病理特征:脑和(或)脊髓选择性广泛且对称的神经元变性、脱失。

?共同特点:

①起病隐袭,病程进展缓慢;

②常规辅助检查,如脑脊液、免疫学、代谢等常无阳性发现,缺乏特异性生化、病理生

理和影像学特征;

③临床表现一般为左右对称;

④病变部位也有一定的选择性。

第十一次

1.依赖(drug dependence)药物依赖性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表现为一种强迫要求连续或定期应用该药的行为及其它反应,为的是感受该药的精神效应,或者避免断药产生的不适。

躯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是指长期使用成瘾药物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以至于必须要有足够的药物维持,才能使机体处于正常功能状态,若突然停药则会出现戒断反应。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是指药物作用于CNS后产生的特殊精神效应,表现为对药物的强烈渴求。

麻醉药物(阿片类,古柯碱类,大麻类),精神药物(镇静催眠抗焦虑——巴比妥类|中枢兴奋剂:苯丙胺类),其他药物(烟草,酒精)

2.睡眠的功能

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保证充沛的精力和体能

促进机体生长,延缓衰老。

促进脑的发育

促进学习记忆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https://www.360docs.net/doc/a014303170.html,S的继发性损伤(secondary injury)是中枢创伤特有的改变,由原发性损伤(CNS遭受机械外力损伤后,导致损伤CNS的死亡和神经纤维的中断,局部神经功能的丧失)激发的

一系列病理改变,包括局部炎症反应及有害物质的蓄积,导致组织进行性自毁性破坏过程,包括损伤范围扩大、更多神经元的死亡,以及神经纤维的变性,脱髓鞘等。

损伤修复: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神经元存活,再生的轴突必须生长足够的距离。

2018年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 [071006]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

2018年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 [071006]考试科目、参 考书目、复习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理学[07]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生物学[0710] 二、研究方向 10 (全日制)脑衰老生物学研究 11 (全日制)睡眠-觉醒调控机制 12 (全日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因功能调控研究 13 (全日制)突触传递与脑高级功能及异常 14 (全日制)脑损伤后的干预治疗促进脑功能康复的机制研究 15 (全日制)老年痴呆发病机制与防治基础 16 (全日制)脑损伤后分子和细胞治疗及其神经功能重塑机制 17 (全日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与干预 39 (全日制)脑卒中急性损伤保护与再生修复的机制 三、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60生物化学(一)④913生理学(二) 四、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认知神经科学知识点总结

1、认知科学——是研究智能实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园里的科学。 2、智能实体——是人类、动物和智能机的泛称。 3、研究人类智能的科学有心理学、心里语言学;研究动物智能的有动物心理学 和比较心理学;研究机器智能的科学有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学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 4、神经科学是一大类学科的总称,这些学科均以“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揭示各种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在各个水平上阐明其机制,以及预防、诊治神经和精神疾病患”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神经生理学、神经解剖学、神经胚胎学。。P2。。。等。这些学科彼此渗透,互相支持,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构成当代生物医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之一。 5、《人治神经科学》一书的主要思想就是阐明组成脑的分子和细胞如何以其可 塑性参与脑结构与功能系统的形成,进而通过结构与功能系统映射的进化,逐渐出现了人类的意识和多层次的精神活动。 6、人治神经科学的基本理论: (1)物理符号论、信息加工学说和特征检测理论 (2)联结理论、并行分布处理和群编码理论 (3)模块论或动功能系统论 (4)基于环境的生态现实理论:认知科学家们一直把认知过程堪称是发生在每个人头脑或智能系统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而环境作用的观点则 认为认知决定于环境,发生在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之中,而不是简单 发生在每个人的头脑之中。 (5)机能定位论:试图为每一种高级功能在脑内找到一个中枢,或一种特意的细胞。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曾以半讽刺的方式,否定了祖母 细胞是识别熟悉面孔的特意细胞。 7、认知神经科学方法包括两大类互补的研究方法:一类是无创性脑功能(认知) 成像技术;另一类是清醒动物认知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前一类方法中又分为脑代谢功能成像和生理功能成像两种;后一类方法中包括单细胞记录、多细胞记录、多维(阵列)电极记录法和其他生理心理学方法(手术法、冷却法、药物法等)。

《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

《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 《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神经生理学是生理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的功能。同神经生物学、心理学、神经病学、临床神经生理学、电生理学、行为学和神经解剖学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要求考生深入了解各部分的基本概念,系统地掌握各部分的主要理论及其实验方法,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中去。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 1、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2、熟悉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过程 3、掌握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各种机制 4、了解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 1、熟悉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类 2、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和功能 三、神经元的信息传递 1、熟悉突触传递的定义、分类和相关术语 2、掌握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定义、分类和组成 3、了解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 四、感觉系统总论 1、掌握感觉和感觉器官一般概念 2、了解感受器信号及感觉信息的编码 3、了解感觉通路中的信号编码和处理

4、掌握感知觉的一般规律 五、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1、熟悉躯体感觉的传入通路、皮层代表区和各种躯体感觉的特点 2、了解内脏感觉的传入通路、皮层代表区和各种内脏感觉的特点 3、熟悉视觉、听觉的传入通路、皮层代表区和功能特点 4、了解平衡感觉、嗅觉和味觉的一般概念 六、痛觉及其调制 1、掌握损伤性刺激引起伤害性感受器兴奋的机制 2、熟悉脊髓背角作为痛觉初级中枢的作用 3、了解伤害性信息传到脑的几条上行传到通路 4、熟悉丘脑作为痛觉整合中枢的作用 5、掌握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的节段性调制 6、熟悉脑高级中枢对背角伤害性信息传递的下行调制 七、大脑皮层的运动功能 1、掌握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 2、熟悉初级运动皮层和前运动区的定义和作用 3、了解皮层神经元的组成 4、掌握初级运动皮层和皮层脊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5、了解大脑皮层运动区的传入 6、了解初级运动皮层的运动参数编码过程 7、熟悉辅助运动区和前运动皮层的运动功能 8、了解后顶叶皮层在运动中的作用 9、熟悉姿势的中枢调节

生理心理学注意障碍

?(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 ?1、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由边缘叶、附近皮层的相关的皮层下组织结构构成的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是调节皮层紧张度的结构,又是对新、旧刺激物进行选择的重要结构。 ?边缘系统中存在的“注意神经元”,只对新异刺激(变化模式)反应,对习惯了的刺激不再进行反应,因而可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重要器官。 ?2、大脑皮层 ?特别是前额叶,不仅对皮层下组织起调节、控制作用,而且是主动调节行动、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重要器官。 ?***前额叶损伤病人---注意力高度分散,无法完成有目的行为。 ?ERP、MEG、PET、MRI等现代研究结果---注意指向一定的认知活动时,相应皮层区神经功能单元激活水平发生改变。 ?总结:注意有关脑区结构的功能假设 ?由LaBerge(1997)提出 ?对某一对象刺激的注意需要3个脑区的协同活动: ?(1)认知对象或认知活动的大脑功能区(功能柱); ?(2)能提高脑激活水平的丘脑神经元; ?(3)大脑前额叶的控制区,可经选择某些脑区作为注意的对象,提高其激活水平,使激活维持一定的程度和时间。 ?此3个脑区通过三角环路的形式结合进来,是产生注意现象的生理基础。 ?二、注意的神经生物化学(注意的细胞学和神经递质研究结果) ?(一)胆碱递质系统 ?脑皮层的胆碱递质(Ach)主要来自于MBF(基底前脑),激活丘脑和皮层,对记忆、注意产生影响。依据Posner的注意网络学说,胆碱递质系统主要与注意的空间定位网络成分有关。 ?(二)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NA) ?大脑皮层的NA主要来源于脑干中的蓝斑核,广泛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激活大脑皮层,维持主体的觉醒状态。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NA可能影响注意的警觉系统,间接影响目标反应。依据Posner 的注意网络学说,NA系统主要与注意的警觉网络成分有关。 ?(三)多巴胺递质系统(DA) ?供应大脑皮层的多巴胺主要来源于脑干髓质核A8、A10细胞核团。DA通过中脑前脑束向两侧大脑半球广泛投射。DA系统通过影响腺苷酸环化酶(A TP循环的重要酶)的活性,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区域发挥抑制或兴奋作用。 ?由于注意所选择目标的转移需要执行功能的大量参与,依据Posner的注意网络学说,DA系统可能与注意的执行网络有关。 ?三、注意的神经生物学模型 ?Posner和Peterson(1990)提出注意分为两个系统: ?1、后部注意系统:由顶叶后部(以往注意解脱)、四叠体的上丘(视觉注意转移)、丘脑枕叶核(对新刺激注意的锁定)组成,主要负责注意的定位功能。 ?2、前部注意系统:主要由扣带回组成,主要负责注意的目标搜索,同时负责注意资

神经生物学重点复习

第一篇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 一、名词解释: 1、神经元: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突触: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特异性功能接触部位称之为突触。 3、神经胶质细胞: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除了神经元以外的所有细胞。 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的作用,也有吸收和调节某些活性物质的功能。 二、问答题: 1.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包括胞体(营养和代谢中心)、树突(接受、传导兴奋)、轴突(产生、传导兴奋)。分类: 1)、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类: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2)、根据树突分类:①按树突的分布情况分类:双花束细胞、a细胞、锥体细胞、星形细胞。②按树突是否有棘突:有棘神经元、无棘神经元。③按树突的构型:同类树突、异类树突、特异树突神经元。 3)、根据轴突的长度分类:高尔基I型神经元、高尔基II型神经元。 4)、根据功能联系分类:初级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5)、根据神经元的作用分类: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 6)、根据神经递质分类:胆碱能神经元、单胺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 2. 简述突触的分类。 突触: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特异性功能接触部位称之为突触。分类: 1)、根据突触连接的成分分类:轴—体、轴—树、轴—轴三种最为主要。 2)、根据突触连接的方式分类:依傍性突触、包围性突触。 3)、根据突触连接的界面分类:I型突触(非对称性突触)、II型突触(对称性突触)。 4)、根据突触囊泡形态分类:S型突触、F型突触。 5)、根据突触的功能特异性分类: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 6)、根据突触的信息传递机制分类:化学突触、电突触。 3. 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 化学突触:通过神经递质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

神经生物学复习大全

2009年神经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静息电位:活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在多数细胞中呈现稳定的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通常是采用细胞内记录获得。 阈电位和阈强度: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或 能使膜出现Na+内流与去极化形成负反馈的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在一定的刺 激持续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指动作电位的产生,不会因为刺激因素的不同或强度 的差异而使动作电位的形状发生改变,即动作电位只要发生,它的波形就不发生 变化。 后电位:在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前,膜两侧电位还要经历一些 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 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机能连接点,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特 殊结构。突触的结构一般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根据突触连接的界面分类:分为Ⅰ型突触或非对称突触;Ⅱ型突触或对称突触。根据突触的功能特性分类: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根据突触的信息传递机制分类: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突触整合:不同突触的冲动传入在神经元内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是突触电位的 简单代数和,其本质是突触处激活的电导和离子流的对抗作用,从而控制膜电位 的去极化和超极化的相对数量。(当神经元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信号同时输入的时候,这些信号在神经元上就会发生叠加,这种现象称为突触整合。两次兴奋造成的神经元去极化作用将大于单个兴奋性;如果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同时发生,则两种作用可能会互相抵消。) 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是神经系统中信号转导的基本元件。能产生神经元的电信号,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也能将细胞外的电解质、化学刺激及细胞内产生的化学信号转变成电反应。有两个基本特性:对离子的特异性和对调节的易感性。有一类通道对电压变化敏感,受电压变化的调节而关闭。 化学依赖性通道: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的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蛋白。 化学门控通道: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的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蛋白。 时间性总和:局部兴奋的叠加可以发生在连续解接受多个阈下刺激的膜的某一点,即当前面刺激引起的局部兴奋尚未消失时,与后面刺激引起的局部刺激发生叠加。 G蛋白:能与GTP 结合的蛋白称为G 蛋白,它能接到神经递质、光、味、激素和其他细胞外信使的作用。一般说来。G蛋白是一个三聚体结构,由alpha、beta、garma亚基组成,具有多种类型。 反常整流:也称为内向整流器,钾通道的一种,因去极化而关闭,只有在膜处于超极化并且大于静息电位时才开放,此时开放的钾电流为内向的,驱使膜电位趋向钾离子平衡电位。 快瞬性钾通道:也称早期钾电流,可被很小的去极化作用迅速激活和失活,特别是在一次动作电位之后。被超极化作用“去失活”而接通。 生长锥:神经元轴突和树突生长的末端被称为生长锥,它是一种高度能动的细胞结构特化形式,它的三个结构域是中央区、片状伪足和丝状伪足。其功能活动受细胞胞体(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和外部环境(神经递质、细胞外基质、细胞粘连分子)的调节。 先驱神经纤维:在神经束中轴突生长期间,发育期间形成较早,最早到达靶组织的轴突,是其他轴突发育为神经束的引路向导。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

希望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然后带着下列的问题重点复习 一、名词解释 神经元、神经调质、离子通道、突触、化学突触、电突触、皮层诱发电位、信号转导、受体、神经递质、神经胚、神经诱导、神经锥、感受器、视网膜、迷路、味蕾、习惯化、敏感化、学习、联合型学习、非联合性学习、记忆、陈述性记忆、非陈述记忆、程序性记忆、边缘系统、突触可塑性、量子释放、动作电位、阈电位、突触传递、语言优势半球、RIA、LTP、CT、PET、MRI、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儿茶酚胺、神经递质转运体、神经胚、半规管、传导性失语、离子通道、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免疫组织化学法、细胞外记录、EEG、突触小泡、纹外视皮层、半侧空间忽视、 二、根据现有神经生物学理论,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说明其理由。 1、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从神经胚到形成成熟的神经系统,其神经细胞的数 量是不断增多的。 2、在神经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西班牙的哈吉尔(Cajal)、英国的谢灵顿 (Sherrinton)和俄国的巴甫洛夫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哈吉尔主要是因创立了条件反射理论,谢灵顿主要是因创立神经元的理论,而巴甫洛夫主要是因创立反射(突触)学说。 3、神经元是神经组织实施其功能的主要细胞,但其数量在神经组织并不是最多 的。 4、海马的LTP与哺乳动物的学习记忆形成的机制有关。 5、神经系统的功能学研究方法和形态学研究方法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方法,因 此迄今尚没有办法把功能学和形态学研究结合起来。 6、一个神经元一般只存在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 7、大脑功能取决于脑的重量。 8、神经肌肉接头处是一个化学突触。

9、Bernstein 的膜假说和Hodgkin等的离子学说均能很好地解释神经细胞静息 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 10、EPSP有“全和无”现象 1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与氯通道激活有关,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 生与钠通道激活有关。 12、视锥决定了眼的最佳视锐度(空间分辨率),视杆决定视敏度。 13、神经管的细胞不是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不能由神经管的 细胞转化。 14、哺乳动物特殊感觉的形成需要经过丘脑的投射,而一般感觉的形成则一 般不经过丘脑的投射。 15、语言的优势在大脑左半球,所以语言的形成与右半球无关。 16、在神经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实验材料的应用对一些神经生物学理论 的创立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海兔对乙酰胆碱作用的了解,鱼类的电器官对学习记忆机制的阐述,枪乌贼对细胞生物电离子学说的建立有重要的意义。 17、神经元是神经组织实施其功能的主要细胞,其树突和轴突分别有接受和 传出神经信息的作用。 18、REM睡眠与觉醒时脑电图相似,而这两个时期脑和躯体状态有明显的不 同。 19、采用脑透析术可引导脑的诱发电位。 20、ATP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 21、钾通道既有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也有化学门控性离子通道。 22、视觉的形成需要经过丘脑的投射,而听觉的形成则一般不经过丘脑的投 射。 23、裂脑实验证明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既有对称性,也有不对称性。 24、典型的突触结构主要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25、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是运动代表区,中央前回是躯体感觉代表区。

神经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ec2013

神经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些行为状态与篮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活动有关? A.促进随意运动的发起; B.掠夺性攻击和对恐惧认识的降低; C.调节注意力、意识、学习和记忆、焦虑和疼痛、情绪和脑代谢; D.与奖赏、精神紊乱有关。 2下列哪项反应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A.支配心脏和血管以调节血压和血流; B.参与技巧、习惯和行为的记忆形成; C.对生殖器和生殖器官的性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D.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 3下列哪项不参与无脊椎动物记忆的神经基础? A.突触传递的修饰可以产生学习和记忆; B.神经的活动转化为细胞内第二信使时,可触发突触修饰; C.现存突触蛋白的改变可以产生记忆; D.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 4 伤害性感受器是______神经纤维。 A. Aα纤维 B. Aβ纤维 C. Aδ纤维 D. Aδ和C纤维 5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______ A. 嗅觉感受器细胞是特化的组织细胞; B. 嗅觉感受器的信息转导机制可能只有一种; C. 味觉感受器的信息转导机制可能也只有一种; D. 每种乳突仅对一种基本味觉敏感,具有选择性。 6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_______

A. 脑对脊髓运动的调控通过外侧通路和腹内侧通路; B. 外侧通路控制肢体远端肌肉的随意运动; C. 腹内侧通路控制姿势肌肉的运动; D. 位于脊髓的下运动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与γ运动神经元兴奋时都产生肌力。 7 神经元有几个轴突? A 1 B 2 C 3 D 4 8 神经系统来源于哪个胚层? A.内胚层 B.中胚层 C.外胚层 D.内胚层和外胚层 9.人患有腹内侧下丘脑综合症的症状主要包括: A.肥胖; B.消瘦; C.水肿; D.脱水; 10.GABA受体是几聚体? A.二; B. 三; C. 四; D.五 二名词解释 1.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4F反应:fight,fright,flee,sex 强烈的动员机体,以牺牲机体长时程健康为代价实现短时间的应答 2.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边缘系统包括边缘叶,相关皮质及皮质下结构。Broca 规定的边缘叶包括围绕脑干和胼胝体的环状结构,包括扣带回,杏仁核,海马,海马旁回,皮质包括额叶脏部,岛叶,颞极。皮质下结构包括杏仁核,海马,上丘,下丘,丘脑前核。功能是嗅觉,内脏,自主神经,内分泌,性,学习,记忆,摄食。

神经生物学考试重点整理版3

谷氨酸受体与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p307) 长时程增强L TP:给突触前纤维一个短暂的高频刺激后,突触传递效率和强度增加几倍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保持这种增强的现象。 早期L TP: ?Ca/CaM依赖的蛋白激酶II(CaMKII) ?蛋白激酶C(PKC) 产生逆行信使(NO),促进突触前神经元递质的释放 CaMKII能触发在突触后膜上插入AMPA受体或增加谷氨酸受体通道的传导性?晚期L TP:3小时以上 ?蛋白激酶A(PKA)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 ?需要有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 ?(在谷氨酸突触传递过程中,AMPA受体和NMDA受体都会被激活 ?AMPA受体介导的快速反应 ?NMDA受体介导的较慢但持续时间长的反应 ?AMPA受体激活引起的去极化是移除阻滞在NMDA受体上的Mg2+所必需的?NMDA受体激活后,大量的胞外Ca2+进入细胞; ?由NMDA受体介导的神经递质传递较慢并且持续时间长) 胆碱能受体的分型、分布和作用机理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上两个是外周神经系统,后两个是中枢的)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儿茶酚胺的种类,合成途径(Tyrosine是酪氨酸)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脱羧酶(DDC) 多巴胺-β-羟化酶(DBH)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PNMT)(a-左旋多巴,b-多巴胺,c-去甲,d-肾上腺素) ?

?5-HT的降解代谢途径 失活 5-HT释放后,主要通过膜转运体重摄取 酶解 重摄取: 5-HT膜转运体属Na+/CI-依赖型转运体 5-HT被膜转运体摄入胞浆再经囊泡 单胺类转运体进入囊泡内储存 酶解: 5-HT →MAO →5-HIAA 主要酶解失活途经 5-HT →MAO →5-MIAA 病理情况HIOMT (5-甲氧基吲哚乙酸) 5-HT →AANMT →N-甲基5-羟色胺 芳香烃胺氮位甲基移位酶(AANMT) 5-HT →HIOMT →N-乙酰基-5-甲基5-HT(松果体) 5-HT氮位乙酰转移酶(褪黑素melatonin)

神经生物学试卷试题及包括答案.docx

神经生物学思考题 1.叙述浅感觉传导通路。 ⑴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第 1 级神经元:脊神经节细胞→第 2 级神经元:脊髓后角(第Ⅰ、Ⅳ到Ⅶ 层)→脊髓丘脑束→第 3 级神经元: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内囊→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⑵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第 1 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第 2 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 第 2 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脑桥核(触压觉) →三叉丘系→第 3 级神经元: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内囊→中央后回下部 2.叙述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基本过程。 轴突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的建立→轴突枝芽长出与延伸→靶细胞的神经 重支配→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和成熟 轴突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的建立:损伤远侧段全程以及近侧端局部轴突 和髓鞘发生变形、崩解并被吞噬细胞清除,同时施万细胞增殖并沿保留的基底 膜管规则排列形成 Bungner 带,这就构成了轴突再生的通道。同时,施万细胞 分泌神经营养因子、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分子等,为轴突再生营造适宜的微 环境。 轴突枝芽长出与延伸: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建立的同时或紧随其后,在 损伤神经近侧轴突末梢的回缩球表面形成胚芽,长出许多新生轴突枝芽或称为 丝足。新生的轴突枝芽会反复分支,在适宜的条件下,轴突枝芽逾越断端之间 的施万细胞桥长入远侧端的 Bungner 带内,而后循着 Bungner 带一每天 1mm 到数毫米的速度向靶细胞延伸。 靶细胞的神经重支配:轴突枝芽不断向靶细胞生长延伸,最终达到目的地 并与靶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和成熟:在众多的轴突枝芽中,往往只有一条并且通常 是最粗的一条能到达目的地,与靶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其他的轴突枝芽逐渐溃 变消失,而且也只有到达目的地的那条轴突才重新形成髓鞘,新形成的髓鞘起 初比较细,也比较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轴突逐渐增粗,髓鞘也逐渐增厚, 从而使有髓神经纤维不断趋于成熟。 3.Concept and stage of memory,Types, and features of each type of memory 从心理学来讲,记忆是存储,维持,读取信息和经验的能力。 ② 记忆的基本过程:编码,储存,提取 ③ 记忆类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④ 感觉记忆特点:包括图像记忆声像记忆触觉记忆味觉记忆嗅觉记忆 信息保持的时间极短并且每次收录的信息有限,若不及时处理传送至短时 记忆,很快就会消失。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的程度。 短时记忆特点:又称工作记忆。是有意识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易 受干扰而遗忘,经复述可以转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特点:包括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 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其定位是小脑深部 核团和纹状体。陈述性记忆是指人对事实性资料的记忆,其定位是海马和大脑 皮层。长时记忆的信息内容不仅限于外界收录的讯息,更包括创造性意念,知 识。记忆容量非常大,且可在长时间内保有信息。 4.Changes of electrophysiology and structure when long term memory is formed 电生理的改变:包括LTP(长时程增强效应):给突触前纤维一个短暂的高 频刺激后,突触传递效率和强度增加几倍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保持这种增强 的现象。 LTD(长时程抑制效应) LTP和 LTD相互影响,控制着长时程记忆的形成。 LTP强化长时记忆, LTD则在长时记忆形成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突触前的变化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等环节;突触后变化包括 受体密度、受体活性、离子通道蛋白和细胞内信使的变化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2016

一、名词解释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轴突,树突组成。 神经调质:由神经元产生,作用于特定的受体,但不在神经元之间起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能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的化学物质。 离子通道:是各种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路。在神经系统中是信号转导的基本元件之一。 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机能连接点。 化学突触:通过化学物质在细胞之间传递神经信息的突触。 电突触:直接通过动作电流的作用到达下一级神经元或靶细胞的突触。 皮层诱发电位:在感觉传入的冲动的刺激下,大脑皮层某一区域产生较为局限的电位变化。 信号转导:生物学信息(兴奋或抑制)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转换和传递,并产生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局部电位:能引起膜电位偏离静息电位而尚未达到阈电位的变化。 受体:能与配体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它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质内的蛋白质大分子。 G-蛋白偶联受体:在与激动剂结合后,只有经过G蛋白转导才能将信号传递至效应器,结构上由单一多肽链构成,形成7次跨膜结构的受体蛋白。 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引起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 神经递质转运体:膜上将递质重新摄取到突触前神经末梢或周围胶质细胞中储存起来的功能蛋白。 神经胚:原肠胚的外胚层经过发育,经神经板、神经褶、神经沟,最后形成神经管,这就是神经胚的形成,经历上述变化的胚胎。 神经诱导:在原肠胚中,原肠背部中央的脊索与其上方覆盖的预定神经外胚层之间细胞的相互作用,使外胚层发育为神经组织的过程。 神经生长锥:神经元轴突和树突生长的末端。 先驱神经纤维:指在发育期间形成较早,最早到达靶组织的轴突,它们是其他轴突发育为神经束的引路向导。 感受器:把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机械能、热能、光能和化学能)转换为电信号,并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传入神经纤维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视网膜:视觉系统的第一级功能结构,可将光能转换为神经电信号。 光致超极化:光照引起感受器细胞超极化效应的过程。 视觉感受野:视觉系统中,任何一级神经元都在其视网膜有一个代表区,在该区内的化学变化能调制该神经元的反应,则称这个特定的视网膜区为该神经元的视觉感受野。视皮层功能柱:具有相似视功能的细胞在厚度约2mm的视皮层内部以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式呈柱状分布。 on-中心细胞:细胞的感受野对中心闪光呈去极化反应。 迷路:前庭器官和耳蜗共同组成极复杂的内耳结构。 行波:声波引起膜振动从耳蜗基部开始,逐渐向蜗顶传播。 本体感觉:指人和高等动物对身体运动的感觉。

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

生物工程专业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内容一:大鼠脑立体定位及帕金森病(PD)模型制作 目的要求:掌握大鼠脑立体定位仪的设计原理、基本结构、用途和正确使用;PD 模型制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实验分组:4人/组 实验课时:5学时 实验用动物、器械和药品: 健康成年SD大鼠,体重200-250g,雌雄不拘;脑立体定位仪、水平仪、电吹风;麻醉药(0.4%戊巴比妥钠:戊巴比妥钠0.4 g,生理盐水100 ml);碘酒、酒精、生理盐水、蒸馏水;5或10ul微量注射器;手术器械,如手术刀、镊、止血钳等;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6-羟基多巴胺(6-OHDA)溶液(按3ug/ul 配制,加Vc,即6-OHDA溶液1ml:将6-OHDA3mg,VitC0.2mg,溶于灭菌生理盐水,在1.5ml离心管中定容至1ml,分装后-20℃保存)。实验操作及注意点: 1.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认识脑立体定位仪主要部件,即主框、电极移动架及动物头部固定装置(即固定上颌的结构和耳杆与耳杆固定柱)及用途。 2.脑立体定位仪的调试:摆稳定位仪,用水平仪测水平。检验电极移动架上各个轴向滑尺是否保持互相垂直,微量注射器针尖是否光滑垂直。检查定 位仪各衔接部位的螺丝有无松动。检查头部固定装置两侧是否对称。检查 耳杆使两耳杆尖端相对,以此判定耳杆固定的准确程度。然后,使两耳杆尖 端相对间隔1~2 mm ,前后移动固定有注射器的注射装置纵轴,使注射器的 针体向后移时,恰好通过两耳杆尖端之间的1~2 mm 间隙; 向前移时,恰 好与切牙固定架的正中刻线在一条直线上。 3.大鼠称重并麻醉(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动物麻醉不可过深或过浅,注意呼吸情况。抓取大鼠时要轻柔,防止抓咬伤。 4.鼠颅的固定:将麻醉大鼠置于脑立体定位仪上,鼠颅依靠两耳杆及切牙钩三点固定。在向外耳道内插入耳杆时,鼠眼球向外凸出。一旦进入鼓膜环 沟内,穿破鼓膜,则会发出轻微的“嘭”声,同时出现眨眼反射,眼球不再凸出,

神经生物学复习纲要

神经生物学复习纲要 第一章神经生物学概述(7分) 1、神经生物学的概念。 神经生物学是一门从生物医学、化学、物理学、心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多层次研究脑的构筑、演化和工作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前沿学科,亦称神经科学或脑科学。 2、研究神经科学的意义。 ?了解脑是如何控制行为; ?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揭示神经系统生、老、病、死和各种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在各个水平上阐明其机制及预防、诊治神经和精神疾患,提高人类的智力活动水平,为人类造福。 总结来说:认识脑、保护脑、开发脑、创造脑。 3、神经科学发展进程中杰出代表及其贡献(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获得者)。 第二章神经系统基本结构(14分) 1、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神经元结构: 根据形态: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 根据信号传递功能:信号的输入——树突 整合——胞体 传导——轴突 输出——轴突末梢 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代谢和功能活动中心,主要位于脑、脊髓的灰质和周围神经的神经节内。 尼氏体又称嗜染质(chromophil substance),是胞质内的一种嗜碱性物质,在一般染色中易被碱性染料所染色,多呈斑块状或颗粒状。它分布在核周体和树突内,而轴突起始段的轴丘和轴突内均无。 树突是神经元信号传入的主要部位,每个神经元可以有一或多个树突,在向外生长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发出分支,一般分支比主干细,分之数量和次数多者可以形成树突树。 轴突是神经元信号传出的主要部位,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长度从1mm到大于1m,可以把兴奋从胞体传送到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组织,如肌肉或腺体。轴突的细胞质称为轴浆。轴突可分为四段: 轴丘——轴突起始处 始段——无髓鞘,产生动作电位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第九章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学习和记忆是两个不同而又密切联系的神经生物学过程。学习是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影响而获得新的经验或行为变化的过程。记忆则是把学习到的新经验或行为在脑中储存起来,留下痕迹,需要时又重现的过程。 但在神经生物学过程中,学习是怎样产生的? 怎样进行的?这是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一直关心的问题。 第一节学习和记忆的分类 学习的生理心理学研究历来是最活跃和富有成效的领域。 从行为水平上,将人和动物的学习概括为联想学习、非联想学习和印记式学习等。 一、学习的类型 (一)非联想学习(简单学习) 所谓“简单”或“非联想”,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引起反应的刺激是单一的,不需要和其它刺激联合。 非联想学习主要指单一刺激长期重复作用后,个体对该刺激反射性反应增强(敏感化)或减弱(习惯化)的神经过程。 1.习惯化 一个不具有伤害性效应的刺激重复作用时,神经系统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假设你宿舍的电话响了,你去接,但每次都是打给你室友的。久而久之,你对铃声的反应就不再那么强烈,甚至充耳不闻。这种学习就是习惯化,即学习不理会无意义的、重复出现的刺激。 习惯化的生物学意义: 使个体学会“不注意”某些刺激,有利于机体接受其它类型的刺激。 2.敏感化 一个强刺激存在时,神经系统对一个弱刺激的反应有可能增强的现象。强刺激和弱刺激不需要在时间上结合,又称为假性条件化。 深夜,你走在郊外的小路上,突然路灯熄了。你听见身后有脚步声,尽管平时这声音不会使你感到不安,现在却把你吓得魂不附体。 强烈的感觉刺激(黑暗)强化你对所有其他刺激的反应,即便是以前从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反应的刺激。 生活中的例子: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草木皆兵” 敏感化的生物学意义: 使个体学会注意某些伤害性刺激,有利于躲避该刺激。 (二)联想式学习(结合学习)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引起脑内两个以上的中枢兴奋灶之间形成联结而实现的学习过程。包括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反射 训练方法:反复将铃声与给肉配对。多次配对后,狗听见铃声就分泌唾液。 动物学会在两个刺激间形成联系,非条件刺激(US)引起可测量的反应,条件刺激(CS)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反应。 在Pavlov的实验中,US是肉, CS是铃声,反应是狗分泌唾液。 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条件: * CS和US同时出现或CS略先于US出现,可形成条件反射; * CS先于US的时间较长,条件发射就很不巩固或不能形成; * 如果CS晚于US出现,条件发射不能建立。

同济大学神经生物学复习

神经营养因子 1、神经营养因子NTF是一类由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如肌肉)和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且为神经元生长与存活所必需的蛋白质分子。 神经营养因子通常在神经末梢以受体介导式入胞的方式进入神经末梢,再经逆向轴浆运输抵达胞体,促进胞体合成有关的蛋白质,从而发挥其支持神经元生长、发育和功能完整性的作用。近年来,也发现有些NT 由神经元产生,经顺向轴浆运输到达神经末梢,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完整性起支持作用。 2、分类 一神经营养素家族NTs:又称为NGF 家族,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大于50%。 包括nerve growth factor, NG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 BDNF,NT-3、NT-4/5, NT-6 二其它NTF:主要包括GDNF,是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 CNTF,属于成血细胞因子超家族 ①神经营养素(neurotrophins)家族: NGF、BDNF、NT-3、NT-4/5等; ②细胞因子家族: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白细胞抑制因子(LI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 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酸性成纤维生长因子(aFGF); ④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⑤细胞外基质分子,如N-CAM,L1。 3、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学效应 ←NT-3: 是本体感觉神经元存活所必需 ←BDNF: 胆碱能、多巴胺能神经元。AD与PD ←NGF:前脑基底节胆碱能神经元—海马、皮质,构成胆碱能通路,与学习、记忆有关。 与AD ←GDNF: 多巴胺能、运动神经元强效营养作用。AD 与PD。促进运动神经元的生长与分化,是目前已知的效应最强的胆碱能运动神经元营养因子。基因修饰嗅鞘细胞能促进损伤区神经纤维再生。 神经营养因子作用: 神经元存活阻止神经元死亡 神经生长刺激轴突和树突的延长 神经再生发芽刺激成人神经元轴突和树突发芽 合成代谢作用增加神经元胞体大小 分化诱导神经元表型蛋白的合成 调节传输增加神经递质、神经肽以及它们的合成酶的合成 电性质改变离子通道的活性和水平 掌握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学效应

神经生物学复习提纲-2014

神经生物学复习提纲 2014 一、名词解释 1.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将递质释 放如间隙后,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作用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 体或门控通道,引起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改变,使某些离子 进出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形成电位。 2.电压门控通道:细胞中一种接收外来电位变化,通过通道的开 闭而引起细胞膜出现新的电位变化或其他细胞内功能变化的 离子通道。他们具有和离子通道相类似的结构。但是在他们的 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些对跨膜电位敏感的亚基或基团。 3.耳蜗电位:在耳蜗未受刺激时,以鼓阶中的外淋巴的电位为参 考零电位,蜗管内淋巴所具有的电位。 4.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在骨骼肌肌纤维上的接 触点。从神经纤维传来的信号即通过接头传给肌纤维。神经肌 肉接头是一种特化的化学突触,其递质是Ach。无脊椎动物的 神经肌肉接头的递质是谷氨酸或γ-氨基丁酸。 5.G蛋白耦联受体: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其立体结构中都 有七个跨膜α螺旋,且其肽链的C端和连接第5和第6个跨 膜螺旋的胞内环上都有G蛋白的结合位点。只见于真核生物之 中,参与很多细胞信号传导过程。 6.高尔基腱器官:脊椎动物承受骨骼肌张力的器官。在腱纤维的

纺锤形的腱束上,缠绕着感觉神经末梢,与肌梭的构造相似,能感受肌肉工作中张力的变化。 7.光致超极化:光刺激导致的感受器细胞的膜电位超极化-细胞 膜的内部电位向负方向发展,外部电位向正方向发展,使膜内外电位差增大,极化状态加强。 8.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或 细胞通讯能改变细胞命运的一段时期。 9.逆向跨神经元的变性:由于丧失神经元支配的靶组织而使该神 经元发生逆向变性或死亡。 10.昼夜节律: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发光菌的 发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摄食、躯体活动、人体生理功能也有明显昼夜节律波动。昼夜节律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节律紊乱,会造成工作效率下降。 11.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 有限的记忆系统。是知觉、长时记忆和动作之间的接口,因此是思维过程的基础支撑结构。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12.生长锥:是指在神经索顶端部分的圆锥形突起构造,三个结构 域是中央区、片状伪足和丝状伪足。在脊椎动物胚的中枢神经或者神经节伸长的神经细胞中常常可以看到。在生长锥上能生出进行波状运动的扇形膜状物。 13.味蕾:味觉感受器。在舌头表面,密集着许多小的突起。这些

2019级北大认知神经科学复习重点

---------------------------------------------------------------最新资料推荐------------------------------------------------------ 2019级北大认知神经科学复习重点 2019 级北大认知神经科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 神经元: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所以又将其称为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一切机能都是通过神经元实现的。 神经元虽然在形态、大小、化学成分和功能类型上各异,但是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的。 2.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的细微结构,由突触前膜(轴突末梢)、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和突触间隙(前,后膜之间的缝隙)三个部分组成,突触间隙因突触的种类不同宽窄不一。 3.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a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b 外周神经系统由 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头部、面部和躯干的感觉与运动信息。 在脑、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中,称为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系统,它们维持机体的生命过程。 4. 脑的结构: 大脑: 1 / 11

大脑皮层、髓质、基底神经节间脑: 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脑干: 中脑、桥脑、延脑小脑: 灰质、白质、深部核 5. 全或无规则是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的神经脉冲发放。 6. 神经递质与调质神经递质是一些小分子或中分子的化学物质,由突触前末梢释放。 越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神经调质作用于释放的神经细胞体或稍远的神经末梢,调节自身的生成和释放速度。 根据神经递质的化学结构,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类: 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肽类 7. 受体: 是蛋白大分子, 8. 脑的电现象第 1 页共 6 页脑的电现象可分为自发电活动和诱发电活动两大类,两类脑电活动变化都在大脑直流电位的背景上发生。 自发电活动记录就是脑电图(EEG) 9. 平均诱发电位: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在计算机叠加和平均技术的基础上,对大脑诱发电位变化进行了大量研究.这种大脑平均诱发电位是一组复合波,刺激以后 10 毫秒之内出现的一组波称为早成分,代表接受刺激的感觉器官发出的神经冲动, 10~50 毫秒的一组称为中成分, 50 毫秒以后的一组波称为晚成分。

神经生物学试题大全

神经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膜片钳 2. 后负荷 3. 横桥 4. 后电位 5. Chemical-dependent channel 6. 兴奋—收缩耦联 7. 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 8. 钙调蛋白 9. 内环境 10. Channel mediated facilitated diffusion 11. 正反馈及例子 12. 电紧张性扩布 13. 钠泵(Na+—K+泵) 14. 阈电位 15. Chemically gated channel 16. 绝对不应期 17. 电压门控通道 18.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19. 主动运转 20. 兴奋

21. 易化扩散 22. 等张收缩 23. 超极化 24. (骨骼肌)张力—速度曲线 25. 时间性总和 26. cotransport 27. Single switch 28. 胞饮 29. 最适前负荷 30. excitability兴奋性 31. 阈电位和阈强度 二、选择题 1. 正常的神经元,其细胞膜外侧比细胞间质 A. 略带正电 B. 略带负电 C. 中性 D. 不一定 三、填空题 1. 钾离子由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是通过易化扩散方式,转运Ach是通过方式,从神经末梢释放到突触间隙。葡萄糖是通过_______进入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2.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 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而兴奋时,都要首先产生_______。 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波的传导速度快慢取决于_______和________。 4. 骨骼肌细胞横管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纵管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 5. 易化扩散是指________物质在_________的帮助下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