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挫折教育和成功教育关系的点滴认识

关于挫折教育和成功教育关系的点滴认识

“自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之后,人性化的大旗顿时四处挥舞飘扬。教育界似乎成为急先锋。最近有消息说,为了避免给成绩差的学生增加心理伤害,《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中增加了一项重要内容———教师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南方都市报》10月20日转新华社电)此前,长沙市的幼儿园老师被要求跪着给学生上课,据说是为了体现师生平等。再往前,重庆一所学校的教师守则明令禁止老师批评学生,以维护学生的自尊。诸如此类的举措相继出现,让人有些越看越迷茫。

成绩排名可能挫伤学生自尊,就立法禁止排名;那么,考试让学生苦恼,是不是应该取消所有考试?每年高考过后,都有人因落榜而自杀身亡!通过不排名来减少学生压力,实在是一种掩耳盗铃的把戏———它迷惑的只是当事人自己,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公开、公平、公正,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成绩公示,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升学竞争、就业竞争中,随处可以见到排名的现象。不仅如此,许多单位正在推行“末位淘汰”,一个对成绩排名都不能承受的人,能够面对日后的生存淘汰吗?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发现那些经常生点感冒发烧之类小病的人,寿命往往不见得短;倒是那些平时看起来壮得像头牛,从来都不生病的人,一旦生病就常常是恶性肿瘤之类的恶疾。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已有解释:肿瘤的发生,是机体免疫监控系统障碍导致细胞增生无度的结果。不时生点小病的人,其免疫系统经常被启动,保持相当的警惕性,一有风吹草动,立刻投入战斗。而后者由于抵抗力较强,免疫监控系统处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状态,遭遇细胞恶性增生时来不及反应,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人的生理如此,心理也是如此。挫折,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逃避的事件。一个人对抗挫折的能力,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应对挫折的经历。遇小挫而胜之,可以为受挫者留下宝贵的经验,增强其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经常应对小挫折的人,往往能在大挫折面前坚韧不拔,而那些毫无挫折经历的人,一次大的挫折就可能使其一蹶不振。

近年来,为革“应试教育”之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并对西方教育中的“赏识教育”情有独钟。西方教育重视个体能力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他们同时也认为,应对挫折的能力是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将挫折教育视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成绩排名,是现在的家长都曾经经历过的事情,老师还是那些老师,方法还是那些方法,为何突然间成了诅咒的对象?都说独生子女毛病多,应对挫折的能力差,但有没有人想过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呢?孩子是一张白纸,问题出在拿画笔的人身上!正是家长们有意无意的过度关注,导致了今天的局面。笔者以为,排名不是不可以,但应该全面而不是片面地排名。比如说,不能仅仅采用总成绩排名,而可以将语、数、外等基础课程与体育、音乐、美术、手工劳动等全部进行单项排名,就像体操比赛的全能与单项一样。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让学生认识

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所在,也有利于学校全面评价一个学生。

今天,自杀已经成为我国15~34岁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19%。仅仅因为老师的一句批评,学生就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案例已经并不罕见。教育方法当然值得反思,但如果我们仅仅是将注意力专注于减压,而不是投向增强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发展心理咨询事业,情况非但不会好转,还将继续恶化。谁都知道,温室里成长的花朵,经不得自然界的雪雨风霜。同样,在过度人性化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人,就像玻璃心和水晶鞋一样,虽美轮美奂,却脆弱至极,一击即碎!”

以上是2004《中国青年报》中的一则报道,令人深省。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这是因为,那些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成功教育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广袤土地。是除基础教育之外的理想的选择。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发展的教育,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教育。成功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机会的教育,它以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为途径,以表扬、鼓励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模式。

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一种潜能不能被激发,这种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对于学生而言,当其遭受挫折时,便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越不容易找到答案,就越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探究精神,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切实掌握知识。

挫折教育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有些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经历、学识等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应当有的错误,如:粗心大意、骄傲自满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让其遭受以打击其骄傲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应当在事后给学生说明,并且不是以真正打击学生为目的,而只能是通过这种人为设置的挫折,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其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戒骄戒躁,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完一个难题时,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那要比从师长或书本里学到知识更让其感到欣喜。因为从师长或书本里得来的知识,是别人已经整理好的,没有什么趣味性与探究性而言,学生的识记是枯燥无味的,而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探究掌握的知识才是对自己来说更有意义的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绝知须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就好象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而只有学生在学校中就遭受许多挫折(无论这种挫折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掌握了应付挫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讲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成功教育的最大特点主要就在于突破传统教育“智育第一”的局限,打破应试教育“以分取人”的思维定势,找到了学习困难生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成功教育思想的精髓在于它提出的三相信的学生观,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具有“把学生当天才来欣赏,当天才来培养”、教育学生“认识自我,建构自我,超越自奉献自我”等战略意义的教育思维,把“心理辅导”,“人格完善”作为转变“学困生”的切入点。

面对挫折,人们无不希望变挫折为坦途、赢得人生辉煌,但要战胜挫折,关键在于自身的发愤图强,努力奋斗。古谚曰:“失败是成功之母,苦难乃人生财富”其本意在于引导人们对挫折认真总结,吸取人生教训,科学地调整自己,积极寻求战胜挫折的方法。这样,挫折就如同“人生的良师”,引发我们变坏事为好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如果在挫折面前消极忍耐,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那么,苦难永远是苦难,挫折始终是挫折,“失败”这个妈妈无论如何是生不出“成功”这个大胖小子的。

“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著《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膜足,《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古今中外一切杰出人物,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走向成功的。在失败和不幸面前,他们无不是选择了发愤图强之路,一个个奋起与人生的逆境抗争,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强者,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最终赢得命运女神的青睐。

我们的学生正当青春年华,虽说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顺,但总的来说,基本上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今后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会遇到更大的挫折与不幸。为此大家要立志发愤图强,学会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走向成功。不在挫折中奋起,便会在挫折中灭亡。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是无论是在何时何地,也无论你退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你都不要失去对生活的热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必须为之长期不懈地努力奋斗,这样人生的命运将会还报给你以幸福的微笑。

人生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失败结伴而行。我们所应做的就是善待人生,向往追求成功,但丝毫也不惧怕失败。我们不一定能拥有一个个美丽的风景,但完全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心境,以此去努力和追求,那么在我们的前方将会有坦荡的旷野和蔚蓝的天空。

“挫折后的成功教育”课题论文

长春市养正高中

李万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