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种猪育种策略

未来的种猪育种策略
未来的种猪育种策略

未来的种猪育种策略

在21世纪,要保证我国养猪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必须立足于瘦肉型种猪供种的本土化,需要合理、充分的利用我国已引入的国外优秀种猪资源,通过有效的育种组织体系,应用现代分子育种、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技术,建立优秀种猪核心群持续自我供种繁育体系,保证主要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

我国种猪育种的总体策略应该是: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良种猪资源,在种猪生产和研究的优势地区建立区域性联合育种体系,积极开展分子育种与遗传评估有机结合的现代猪育种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动公司化育种体系的建立,实现种猪质量的快速、可持续遗传改良。总体战略是:建立能够长期进行瘦肉型种猪持续改良的繁育体系,实现“以种猪选育为基础,核心群种猪自给、有计划地少量引种、保持国际同期种猪水平”的总体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以消化、吸收、创新和推广为主体,新种质资源引进为辅,积极创建具有自我发展潜力的国家种猪遗传评估系统和瘦肉型猪育种体系,同时重点开展了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

1 建立区域性和国家级联合育种体系

采用区域性联合育种的方式,在几个主要种猪生产地区,如北京、华南、华中、西南等地,选择有条件的技术依托单位,组织有关养猪企业共同建立联合育种体系,加快以区域性中心公猪站为纽带的种猪遗传联系网的建立,选育我国自己的优质瘦肉型种猪专门化品系,利用地方资源选育高繁殖力和肉质优良的新品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国家级的联合育种体系。

2 建立优质瘦肉型种猪遗传评估体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标准化的种猪信息库,开发基于“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系统”3层网络体系结构的网上种猪遗传评估系统,推动大、中、小型种猪场遗传联系的建立,建立跨场间遗传联系,提高场内和跨场间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开展区域性跨场间遗传评估,遗传参数评估、经济加权系数的研究。

3 培育中国瘦肉型猪新品系和配套系

在建立国家级区域性联合育种体系基础上,开展跨场间新品系的培育与配套系选育,达到资源合理利用、优势互补的目的。实现大规模跨场间种猪配合力测定,筛选适合规模饲养、适应不同生产条件的高效杂交组合、区域性优化组合的配套系。

4 建立优质瘦肉型种猪可持续的高效繁育体系

建立以“引进种猪资源核心群→育种核心群→种猪扩繁群→种猪生产→商品肉猪生产”的种猪繁育生产体系,探索在现有种猪生产体系中,以大型养猪企业为依托的公司化育种体系,通过“技术中心+育种公司+种猪公司+种猪专业户+养猪户”的新模式,协调不同功能群生产者的利益,开展长期的种猪育种改良工作。

5 育种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猪的育种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以大规模基因检测为基础的分子育种技术已广泛被应用,达到商业化应用的主基因和遗传标记已达数十个,大大提高了传统选择方法的准确性和效率,也为早期选择、限性性状选择、间接选择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杂种优势的预测和利用也已呈现出良好的前景。在联合育种体系内有效地、大规模地应用育种新技术,将彻底改变我国猪育种的被动落后局面。

经济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未来的竞争将是高新技术与经济实力的综合较量。猪育种改良技术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需要在个体基因型大规模识别基础上,综合利用个体和亲属各种表型和基因型信息进行个体遗传评估;利用一些优良个体通过人工受精实现跨场间使用,建立场间遗传联系,实现资源共享的区域性联合育种。其主要形式有两种:有条件的大型种猪企业作为龙头种猪育种公司,将所覆盖的中小养猪户从育种、养猪生产、屠宰加工到销售形成紧密的联合体;对于我国广泛分布的中小型养猪户和企业,迫切需要以育种技术为核心的中介服务机构,以提供性能测定、种猪评估和选择、优良公猪精液、生产管理等全方位、及时的及时服务,从而形成以技术为纽带的松散结构型的育种联合体。

种猪育种方案

恒利源种猪有限公司育种方案 遗传育种工作是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工作之一,公司各部门都要树立为育种工作服务的观念。种猪选育是遗传育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公司选种工作有序进行,特制订下列种猪选育方案。 一、种猪选种方案的有关说明 1、目的:为了规范曾祖代、祖代和父母代种猪的选种程 序与选种标准;加强各猪场的选留标准工作,使选留的后代产生最大的生产和经济效益,特制订本方案。 2、适用范围:荣昌恒利源原种猪场。 3、人员分工:恒利源公司育种部门管理负责本方案的拟 定以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指导。猪场场长带领本场员工严格执行方案,若执行过程中产生疑问或遇到困难时,须及时向集团公司养殖事业部咨询。 4、选留程序: 猪的性状是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的,因此要求按“周上产节律”安排工作,对各阶段进行严格选留,以求适时选择生产性能高的种猪。 5、记录管理: 所有记录由育种录入员存档管理,并将收集的数据核对无误后在1周内录入计算机保存。负责向公司引种客户提供详细准确的原种档案,将一些与育种相关的数据录入

Headsman软件。 6、去势: 曾祖代、祖代猪场,每次选种不合格的公猪及时去势。父母代猪场对所有公猪一律进 行去势处理。 7、罚责 凡违反以上相关管理规定,使其情节轻重,处以100—500元罚款,由育种部门管理监督执行。 二、种猪测定选育原则 (1)、严格测定、准确评估、强度选择: (2)、育种值和表观性状相结合; (3)、父、母品系分开选择 (4)、与国内顶尖猪场交换血缘,加强合作,进行联合育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联络 (5) 与全国著名高牧和科研院所合作进行肉质选育,选育符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品系。 三、种猪测定选育流程 (1)、第一阶段选留与淘汰(初生初选,含:LP5选择) A、对1—3日龄初生仔猪进行初选,合格种猪编耳号,(窝号+个体号)+场别+年号+品种字母(15位)有中国剪耳法和美国剪耳法二种。 B、初生重小于0.9千克的仔猪和畸形应计入总产仔活仔数

种猪育种方案.doc

种猪育种方案 2009年8月

目录 第一章、育种目标 第二章、核心群组建的遗传基础 第三章、种猪育种计划 第四章、种猪性能测定 第五章、遗传进展评估 第六章、育种进度安排 第七章、环境保护 附件 一、养猪管理软件开发方案 二、种猪性状测定技术规程 三、种猪数据测定记录标准 四、种猪遗传测定评估模型 五、人工授精技术标准 六、种猪质量测定管理章程

下载:Feed mix 反刍营养百分百饲料软件(奶牛、肉牛、肉 羊等饲料计算) https://www.360docs.net/doc/a114716644.html,/netdisk/download.php?id=304f6054c43f1652c93b6c2b2e3c9430f5 下载:Genetic Algorithm饲料软件(计算符合·最佳氨基 酸比例模型配方) https://www.360docs.net/doc/a114716644.html,/netdisk/download.php?id=8923bdc24c531b3594a39ab66415d83016 qq:1400072515 种猪育种方案 第一章种猪育种目标 优质猪肉的确定一是凭消费者的口感判断猪肉好吃,好吃的猪肉是口感细嫩多汁,鲜香味浓。我国的地方猪种具有这种特点,其不足之处是生长慢,耗料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我国新培育的猪种其猪肉具有上述特点。但口感有众口难调、各有所好的不足之处。二是根据多数学者意见总结,影响猪肉风味的主要因素是猪肉单位面积内肌纤维的根数与直径、大理石纹状(雪花肉)和肌肉脂肪含量(好吃的主要条件)。外种猪单位面积中肌纤维根数少、肌纤维粗,大理石纹状少,其中结缔组织比例大,脂肪比例小,肌内含脂肪量低,长白与大白都在2%以下,口感风味当然不佳。我国地方猪种肌内脂肪含量在3.7%~5.42%,新培育的猪种均达到3.6%~4.6%,其瘦肉率达到57%以上。 以丹麦优质种猪作为育种核心基础群,种猪性能测定和选择方法等方面采用世界先进育种技术手段,建立1800头GGP基础母猪、9200头GP基础母猪、年出栏父母代种猪100,000头的育种基地,每年保持5?—10?遗传进展。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速度前提下,以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育种目标,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宝种猪育种体系。 根据国内外育种现状和中宝种猪生产实际,确定中宝种猪育种目标是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率基础之上重点提高: (1)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主选日增重);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文件 牧站(种)[2000]60号 关于印发《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我国目前种猪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种猪联合育种工作势在必行。而统一的种猪遗传评估是联合育种工作的基础。为此,我站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全国有关种猪遗传育种专家制定了《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该方案经过三年多广泛征求国内外有关专家的意见,几经讨论修改,已基本成熟,现印发你们试行。 附件: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 二000年五月三十一日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试行) 一、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得当和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使我国养猪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猪肉生产第一大国。猪肉是我国人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肉食品消费中占67%左右。猪肉生产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养猪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广大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养猪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可逆转",即人口增长的不可逆转;耕地减少的不可逆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的不可逆转。国家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到2010年肉类产量达到7000万吨(其中猪肉占70%左右)。要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不可能有明显增加,即精饲料资源不充足的条件下,达到这一目标十分艰巨。出路只有一条,即大幅度提高畜牧生产的科技水平,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产量。 在影响养猪业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猪种的遗传素质起主导作用,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猪种资源,培育出具有高生产性能的品种、品系或种群,才能在同样饲养条件和投入下,获得养猪生产最大的产出和效益。因此,猪品种的遗传改良非常重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的育种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为养猪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看,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表现在:育种技术水平低、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完善、种猪质量不高和良种率低等。目前所普遍应用的传统和常规育种技术历史上曾对我国猪的遗传改良起了重要作用,但若再继续下去,要实现21世纪初养猪业的飞跃,将十分困难。为了增强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力开展猪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很有必要。 对我国养猪行业调查表明,我国的外种猪场大多数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育种

种猪现实育种值的估测

种猪现实育种值的估测 摘要: 取杭州市种猪试验场2000 2002 年共1 443 头长白猪个体性能测定资料, 用4 种方法估测了90 kg 体重校正背膘厚估计上代亲本公猪的育种值, 其中用25 头以上后裔平均值与同期群体平均值之差的2 倍定义为现实育种值。结果表明: 现实育种值的数值和方向与后裔测定育种值十分一致, 与一次测定值的育种值差很大, 现实育种值的方向与BLUP 值比较一致。现实育种值不受表型值的影响, 是猪真正育种值的最佳估计值。估测青年公猪的育种值, 用BLUP 法比较好。 关键词: 猪; 育种值; 现实育种值 种猪个体育种值的估测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估测的方法很多, 其中根据后裔成绩来估测其结果最可靠。但传统的后裔测定因世代间隔较长, 参加测定的供选公猪数受到限制, 供测子女头数有限, 故在改良速度上仍受到限制[ 1] , 现在已很少采用, 逐渐改用农场个体性能测定, 测定站集中性能测定, 同胞测定等来进行选种。性能测定的对象是种畜本身, 依据测定结果( 表现型) 进行选择, 它不同于传统的后裔测定, 但测定对象是上代亲本的后裔, 因此用性能测定的资料可对上代亲本进行间接后裔测定, 也可计算亲本个体育种值。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报导极少, 我们用杭州市种猪试验场性能测定站, 2000 2002年个体性能测定的资料, 取90 kg 体重校正背膘厚性状, 对上一代亲本公猪进行育种值的再估测, 因为它用两个实测群体平均值之差的2 倍进行估计, 为区别于其它方法估计的育种值, 故称为现实育种值。 1. 1 材料 取自杭州市种猪试验场2000-2002 年后备猪个体性能测定记录共1 443 头, 测定体重25~90 kg 。公猪每栏6 头, 群养单饲, 计算饲料利用率,母猪每栏5~ 6 头, 群养群饲。测定期的饲料营养水平保持各年度一致。专人管理, 由技术员测取各项数据, 背膘厚用B 超在胸腰结合部距背中线4~ 6 cm 处测定, 不同年份, 不同性别间的膘厚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资料未作校正, 该场用约束指数进行选种, 要求背膘厚保持原有水平不变, 重点选择生长速度。配种原则为在控制后代个体近交系数于10% 以下, 实行全群随机交配。 1. 2 分析性状及平均值的计算 分析性状为达90 kg 体重校正背膘厚( 以下简称校正背膘厚) 。为了解本性状的后裔平均数变化规律, 按亲本公猪随机抽取5 头后裔为一增量, 计算1 次平均值, 最后1 次增量, 当后裔不足5 头时舍弃。 1. 3 育种值估测方法 ( 1) 个体本身一次记录估计育种值, 在本文中为性能测定育种值, 公式为: x A = ( PX - u ?) h2 ( 1) 式中A^ X : 亲本个体x 校正背膘厚育种值; PX : 亲本个体x 在性能测定时校正背膘 厚; u ?: 同期全群本性状平均值; h2: 校正背膘厚的遗传力为0. 36[ 2] 。 ( 2) BLUP 法 应用MTDFREML 程序估计亲本公猪性能测定时校正背膘厚性状的育种值。数学模型为: ijk y =u + i H + i G + ijk a + ijk e ( 2)

种猪企业育种工作计划

猪育种公司育种工作计划 一、育种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养猪生产正在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过渡,特别是近年来,福建已由生猪缺口转为调出省份,因此,生猪品质的改良及种猪生产性能的提高已成为消费者及养猪业者的首要追求目标。 种猪选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遗传素质的好坏虽是种猪质量高低的基础。在满足猪只营养需求、规范猪群饲养管理、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和先进的测定评估方法,缩短选育周期,加快选育进展,培育体型外貌好、生产性能高、猪群整齐、遗传稳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种猪,是种猪生产企业的首要任务。 根据福建省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特点,在福建省生猪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牵头,制定出统一的种猪场内性能测定、遗传评估、选留的计划和技术规程,统一场内测定的设施、性状、程序、工具与方法,统一遗传评估软件,统一建立种猪育种与管理信息系统;讨论实施资源共享办法;共同安排专门化品系培育等,通过省内各市、县以及规模种猪场实施严格测定、系统的数据汇集、分析、准确评估、强度选择,培育出优秀的专门化品系以及配套系的种猪。 搜集福建省的种猪情况,明确长白、大白以哪个为父系、哪个母系,确定完后,我们可以进行杂交组合试验,培育配套系。例如我公司先培育专门化品系:在保持大白猪基本体型、外貌的基础上,以生产性能为改进重点,结合氟烷基因检测的选育,探索培育适应本区域条件、性能优良的大白新品系。同时,保持和改良长白与杜洛克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优良性状,巩固长白猪繁殖性能好的优点,进一步加强两品种后躯腿臀比例、四肢粗壮结实性的选育,满足客户对本猪种的父系利用。 ⑴体型外貌 大约克猪:被毛全白(允许额头眉间有小暗斑);头型清秀,颈细脖长,无下垂腮肉;体型长,背腰平直,腹线具有母系猪特点,乳头数7对以上,排列整齐,前躯宽,腿臀较丰满;四肢健壮结实。 长白与杜洛克猪体型外貌均符合本品种特征,要求体长背宽、腿臀丰满、四肢粗壮结实,具有父系猪明显特点。 ⑵生产性能

现代猪育种技术

现代猪育种技术

现代猪育种技术 摘要:随着遗传学理论的发展,猪的选种由表型选择发展到育种值选择,再到基因型选择(即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诊断盒),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得性能测定的形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猪育种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了选种准确性和育种效率的提高。可以说,现代猪的育种已经不再是某一单项技术的应用,而是遗传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和育种学家实践经验的一个集合。 其中,“超级猪”生产计划的提出与实施便是现代猪育种技术应用于生产的一个示例。关键词:畜牧学;育种;综述;性能测定;基因诊断盒;超级猪中国分类号:S8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7033(2003)01-0041-02 1 猪主要经济性状的选择 1.l内用性状 1.1.1 生长与食欲:生长速度是猪育种中的重要性状。由于日增重遗传力高,且容易度量,因此个体选择的效果较好。同时由于日增重与耗料比之间有较高的负遗传相关,选择日增重可使两者都受益。一些研究表明,猪的食欲对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都有一定影响。食欲的下降可能会限制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长期选择进展,低食欲还会使哺乳母猪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而影响泌乳。因此在猪的育种实践中,食欲也是一个应该予以考虑的性状。 1.1.2 瘦肉:用瘦肉率或瘦肉量表示。虽然瘦肉率是一个高遗传力性状,但因其在活体无法直接度量,因此一般是通过选择那些在活体易于度量而又与瘦肉率有较高遗传相关的性状(如活体背膘)来进行间接选择,或者是根据同胞等亲属的成绩来进行选择。 1.1.3 脂肪:猪的脂肪包括皮下脂肪、腹内脂肪、肌间脂肪和肌内脂肪,不同部位的脂肪,其脂肪酸的类型有所不同。对脂肪的选择目标是,降低皮下脂肪和腹内脂肪,保持适量的肌间和肌内脂肪以保持良好的肉质。 1.1.4 肉质与风味:猪的肉质包括pH值、肉色、系水力、嫩度、大理石纹、

xx种猪育种

XX种猪育种 目录 目录 (1) 1. 背景——XX种猪 (1) 2. XX猪育种方案 (1) 2.1育种背景 (1) 2.2育种目标 (2) 2.3育种思路 (2) 3. 种猪性能测定 (4) 4. 育成品种的生产性能特征与优点 (5) 5. 应用的育种知识 (5) 5.1杂交育种概念 (5) 5.2杂交育种方法分类 (5) 5.3杂交育种的步骤 (6) 6. 经验教训和未来方向 (7) 6.1环境保护 (7) 6.2杂种改良 (8) 1.背景——XX种猪 XX年XX月XX公司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XX种猪育种体系,在保持我国的地方猪种脂肪含量高,猪肉口感细嫩多汁,鲜香味浓优点的基础上,克服了生长慢,耗料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缺点。以丹麦优质种猪作为育种核心基础群,种猪性能测定和选择方法等方面采用世界先进育种技术手段,建立1800头GGP基础母猪、9200头GP基础母猪、年出栏父母代种猪100,000头的育种基地,每年保持5‰—10‰遗传进展。 2.XX猪育种方案 2.1育种背景 优质猪肉的确定一是凭消费者的口感判断猪肉好吃,好吃的猪肉是口感细嫩多汁,鲜香味浓。我国的地方猪种具有这种特点,其不足之处是生长慢,耗料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我国新培育的猪种其猪肉具有上述特点。但口感有众口难调、各有所好的不足之处。二是根据多数学者意见总结,影响猪肉风味的主要因素是猪肉单位面积内肌纤维的根数与直径、大理石纹状(雪花肉)和肌肉脂肪含量

(好吃的主要条件)。外种猪单位面积中肌纤维根数少、肌纤维粗,大理石纹状少,其中结缔组织比例大,脂肪比例小,肌内含脂肪量低,长白与大白都在2%以下,口感风味当然不佳。我国地方猪种肌内脂肪含量在3.7%~5.42%,新培育的猪种均达到3.6%~4.6%,其瘦肉率达到57%以上。 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速度前提下,以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育种目标,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XX种猪育种体系。 2.2育种目标 根据国内外育种现状和XX种猪生产实际,确定XX种猪育种目标是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率基础之上重点提高: (1)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主选日增重); (2)胴体瘦肉量和肌肉品质; (3)母猪的繁殖力和育成率(主选母猪年育成幼猪数)。 (4)乳头数、腿的结实度和抗逆性(或健康状况)。 2.3育种思路 1.选择丹育种猪核心育种体系 以丹麦种猪为基础,采用与丹麦丹育公司同步的种猪育种策略,建立XX丹麦种猪同步育种计划,主要进行猪肉产品质量的遗传改良。丹麦猪育种计划的四个猪种是: 丹育长白、丹育大白、丹育杜洛克和丹育汉普夏。 表一:核心群种猪 纯种公猪纯种母猪杂优公猪 作进一步遗传改良的纯种公猪作进一步遗传改良的纯种 母猪 人工授精站使用的杂优公 猪汉杜HD 扩繁场的使用祖代公猪扩繁场的使用祖代母猪 用于商品群使用的父母代公猪的生产:汉杜公猪(HD)和杜大公猪(YD)用于商品猪生产的父母代公猪,HD,YD

猪品系培育方法及联合育种基础群组建

猪品系培育方法及联合育种基础群组建 经典的品系选育方法。其特点是从品种或系中选择优秀个体(一般是种公猪)为系祖,通过中等程度的近交,使其后代与这一优秀个体保持较高程度的亲缘关系,并保持或积累其系祖的优秀品质,使群体具有共同祖先的优良特性。 1、优点:易于固定一个个体或几个个体的优良特性,便于保持血缘,以及灵活机动、不拘一格等。 2、缺点:系祖不易得到,难以选配到同质的优秀母猪和选到可靠的系祖继承者,尤其是系祖的血统和特性在群体中随着世代的推移易于淡化,后代一般难于接近更无法超过系祖。 目前,这种方法在猪的育种实践中使用较少,该法起源早,对猪的育种起过很大作用。 (二) 近交建系法 用高度的近交方法建立猪的品系。30、40年代美国培育了100多个近交系数在30%以上的猪近交系。结果近交降低了产仔数和仔猪的生活力,并出现了脐疝、血友病等遗传疾患,生长速度也因近交而降低。在近交过程中又会出现近交退化现象,育种成本非常高。另外,也降低了性状的选择强度,目前,在猪的育种中不再采用。 (三) 群体继代选育法 又叫系统选育、闭锁群育种法,是目前用于猪品系选育最多的方法。该方法是选择一定数量的猪群组成零世代基础群,在更新时采用全群淘汰,配种时群内闭锁血统,不引进群外公猪,使群体近交系数逐代上升,提高群体基因的纯合度,群内基因随机配合,可望得到较优的基因组合。基础群数量一般采用6公30母、8公40母、10公50母、或30公150母等几种形式。世代间隔为一年一个世代或两年一个世代不等,一般进行5―6世代的选育,然后与另一品系杂交或引入群外公猪和母猪,组成新的基础群,进行下一轮的群体继代选育。 这种方法国外从50年代开始使用。我国自70年代起至80年代,各地采用闭锁群育种法培育出不少新品系,如在大花白猪、三江白猪、北京黑猪、大河猪、赣州白猪等培育中建立的品系,以及哈白猪瘦肉系、金华猪Ⅰ、Ⅱ系、浙江中白猪Ⅰ系、湖北白猪的Ⅰ、Ⅱ、Ⅲ、Ⅳ和Ⅴ系及山西瘦肉猪新品系(SD-Ⅰ系)等。在“七五”、“八五”期间,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瘦肉型猪新品系选育”,选育出的4个中国瘦肉猪父本新品系和5个母本新品系。 无论采取那种品系培育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育专门化父系和母系,专门化品系较通常品系具有以下优点: 提高选择进展。生产性状和繁殖性状这两类性状分别在不同系中进行选择,通常要比在一个系中同时选择的效果好,尤其是在遗传上存在负相关的性状。 专门化品系用于杂交体系中可能获得互补性。 有利于生产性状和繁殖性状的协同选择。由于父系和母系的分化,通过合成,这一协同选择效果就可以集中在母系中进行。 闭锁群育种法优点: 品系种质易于保证。 既能限制每个世代的近交增量,避免近交退化,又可在品系建成时达到预期的平均近交

未来种猪育种策略.

未来种猪育种策略我国种猪育种的总体策略(更多养猪知识,请单击右侧更多养猪技术)是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良种猪资源,在种猪生产和研究的优势地区建立区域性联合育种体系,积极开展分子育种与遗传评估有机结合的现代猪育种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动公司化育种体系的建立,实现种猪质量的快速、可持续遗传改良。总体战略是:建立能够长期进行瘦肉型种猪持续改良的繁育体系,实现“以种猪选育为基础,核(更多养猪知识,请单击右侧更多养猪技术)心群种猪自给、有计划地少量引种、保持国际同期种猪水平”的总体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以消化、吸收、创新和推广为主体,新种质资源引进为辅,积极创建具有自我发展潜力的国家种猪遗传评估系统和瘦肉型猪育种体系,同时重点开展了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建立区(更多养猪知识,请单击右侧更多养猪技术)域性和国家级联合育种体系采用区域性联合育种的方式,在几个主要种猪生产地区,如北京、华南、华中、西南等地,选择有条件的技术依托单位,组织有关养猪企业共同建立联合育种体系,加快以区域性中心公猪站为纽(更多养猪知识,请单击右侧更多养猪技术)带的种猪遗传联系网的建立,选育我国自己的优质瘦肉型种猪专门化品系,利用地方资源选育高繁殖力和肉质优良的新品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国家级的联合育种体系。建立优质瘦肉型种猪遗传评估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标准化的种猪信息库,开发基于“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系统”3层网络体系结构的网上种猪遗传评估系统,推动大、中、小型种猪场遗传联系的建立,建立跨场间遗传联系,提高场内和跨场间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开展区域性跨场间遗传评估、遗传参数评估、经济加权系数的研究。育中国瘦肉型猪新品系和配套系在建立国家级区域性联合育种体系基础上,开展跨场间新品系的培育与配套系选育,达到资源合理利用、优势互补的目的。实现大规模跨场间种猪配合力测定,筛选适合规模饲养、适应不同生产条件的高效杂交组合、区域性优化组合的配套系。建立优质瘦肉型种猪可持续的高效繁育体系建立以“引进种猪资源核心群→育种核心群→种猪扩繁群→种猪生产→商品肉猪生产”的种猪繁育生产体系,探索在现有种猪生产体系中,以大型养猪企业为依托的公司化育种体系,通过“技术中心+育种公司+种猪公司+种猪专业户+养猪户”的新模式,协调不同功能群生产者的利益,开展长期的种猪

种猪育种管理 (5)

种猪引种指南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一个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好坏除了跟市场行情、猪场的投资环境及饲养管理等有关外,种猪的引入便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了。优良的种猪是提高养猪效益的基础要素,而种猪质量却是关系养猪成败的关键环节。 引种是每个猪场生产经营者都要考虑的问题,它是实现品种改良和迅速提高养猪效益的有效途径,在养猪企业中,品种的改良速度是牵制企业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到国外引种,还是在国内引种,都应该树立一种科学的引种理念,即三个意识:品牌意识、健康意识、良种意识。 品牌意识 品牌是实力的象征,实力是品牌的支柱。有品牌、有实力的养猪企业,有自己独特的政策优势、雄厚的资金优势和过硬的技术优势,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这样的种猪企业有可能、也有能力生产出更为优良的种猪。更不可忽视的是,在种猪引进的同时,其所附带的品牌附加值,如完善的、更为人性化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内容包括围绕养猪生产各个环节的培训及指导等。 品牌意识作为现代种猪生产企业,标准化生产是很重要的品牌标志之一。推行标准化生产是促进养殖业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转变,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温家宝总理指出,“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并通过示范加以推广,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实现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种猪企业品牌经营的基础就是标准化生产。 健康意识 目前猪病让太多的养猪生产者无奈、苦闷和彷徨,有时一旦发病简直是防不胜防,因此健康的养猪理念显得尤其重要。猪群保健掰开了揉碎了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猪场设计、饲料因素、环境因素、气候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品种因素及整个猪群的健康水平和免疫状况等。从引种的角度谈健康,首先要选择信誉良好的种猪公司,这是选种的一个前提,具体到每头猪只除了要注意观察其外观表现外,同时可进行血清抗体监测(如ELISA方法、间接血凝试验等),一般要检查猪瘟抗体、口蹄疫抗体、伪狂犬野毒、蓝耳抗体等。对于猪瘟、口蹄疫阴性猪不选或者加强免疫,伪狂犬野毒阳性猪禁止引入,这样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引入。有些失败的引种确实值得养猪人借鉴,有的引种等于引来定时炸弹,一旦条件恶化,便会不定期“爆炸”,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净化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要付出非常惨重的代价。 良种意识 优良的种猪是育种场通过不同的现代育种技术(种猪性能测定、遗传评估或分子育种等技术)措施,经过严格选育的结果,其各项生产性状都表现出良好的遗传性。在养猪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专门化的父系猪和母系猪的选育场。父系猪主要体现在良好的产肉性能,饲料利用率、日增重、屠宰率、瘦肉率高,腿臀肌肉发达,背膘薄和公猪性欲好等生产性能。母系猪则表现出良好的繁殖性能,性成熟早、产仔多、泌乳力强,母猪使用年限长、分娩指数高等生产性能。 养猪企业中,利润当然是放在第一位的,品质越好的种猪,带来的利润自然就会越多。作为每一位养猪生产者,都应该具有强烈的良种意识。所以饲养优良品质的种猪是我们养猪人永无止境的追求。同时为了提高猪群总体质量和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达到体质健康、高产、高效的目的,每个养猪户都想从质量较好的种猪场引进种猪。但怎样才能引进优良的种猪并能安全、顺利地投入生产,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呢?首先应了解各大品种的种猪,现介绍如下:美系大白猪该品种体大,毛色全白,体宽而长,四肢高大而骨骼粗壮,肌肉特别发达,耳

(整理)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试行) (2000 年 3 月) 一、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得当和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使我国养猪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猪肉第一生产大国。猪肉是我国人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肉食品消费中占68%左右。猪肉生产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养猪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挑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可逆转”,即人口增长的不可逆转;耕地减少的不可逆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的不可逆转。国家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到2010年,肉类产量达到7000万吨(其中猪肉占70%)。要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不可能有明显增加,即精饲料资源不充足的条件下,完成这一目标是十分艰巨的。出路只有一条,即大幅度提高畜牧生产的科技水平,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产量。 在影响养猪业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猪种的遗传素质是起主导作用的,只有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猪种资源,培育出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品种、品系或种群,才能在同样饲养条件和投入下,获得养猪生产最大的产出和效益。因此,猪品种的遗传改良显得格外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的育种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为养猪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猪的育种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集中表现在:育种技术水平低、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种猪质量不高和良种率低等。目前的育种工作基本处在传统和常规的技术水平,这样的技术水平历史上曾对我国猪的遗传改良起了重要作用,但若再以这种传统的育种技术去实现21世纪初养猪业的飞跃,将是十分困难的。为了增加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必要大力开展关于猪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 2002-11-06 根据我国目前种猪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种猪联合育种工作势在必行。而统一的种猪遗传评估是联合育种工作的基础。为此,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组织全国有关种猪遗传育种专家制定了《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得当和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使我国养猪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猪肉生产第一大国。猪肉是我国人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肉食品消费中占67%左右。猪肉生产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养猪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广大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养猪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可逆转”,即人口增长的不可逆转;耕地减少的不可逆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的不可逆转。国家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到2010年肉类产量达到7000万吨(其中猪肉占70%左右)。要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不可能有明显增加,即精饲料资源不充足的条件下,达到这一目标十分艰巨。出路只有一条,即大幅度提高畜牧生产的科技水平,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产量。 在影响养猪业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猪种的遗传素质起主导作用,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猪种资源,培育出具有高生产性能的品种、品系或种群,才能在同样饲养条件和投入下,获得养猪生产最大的产出和效益。因此,猪品种的遗传改良非常重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的育种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为养猪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看,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表现在:育种技术水平低、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完善、种猪质量不高和良种率低等。目前所普遍应用的传统和常规育种技术历史上曾对我国猪的遗传改良起了重要作用,但若再继续下去,要实现21世纪初养猪业的飞跃,将十分困难。为了增强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力开展猪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很有必要。 对我国养猪行业调查表明,我国的外种猪场大多数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育种工作,但是选择方法比较落后且不统一,种猪质量参差不齐,以选育技术为中心的各项配套技术不规范等。各场为了保持种猪的质量,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每年不得不引入相当数量的种猪,特别是从国外引进种猪,这样不但要花费很多引种经费,而且还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猪群的健康问题等。为了提高我国种猪的整体质量,逐步减少引种数量,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种猪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工作势在必行。

育种方案

育种方案 瑞金市锐华畜牧业有限公司 根据本公司的育种方案,必须对后代纯种猪进行场内性能测定、评估、选择和利用,采用的是大群测定方法,将猪群按照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相应的测定,利用比较一致的饲养管理,减少了环境差异,提高了育种分析的准确性,更贴近生产实际情况。 一、需要度量的性状 1、生长发育: 校正100公斤体重日龄、30~100公斤日增重、背标厚、眼肌面积、瘦肉率。 2、繁殖性状: 母猪胎产总仔数、胎产活仔数、校正21日龄窝重。 3、体型外貌性状: 体长、体高、胸围、管围、胸深、胸宽、腹围毛色、耳型、头型、乳头排列、外阴。 二、生长性能测定 1、体重测定 第一次测定在种猪出保育舍约30公斤左右体重时,进行称体重,又叫开始测定。使用种猪体重测定称重专用车进行测定。

第二次测定在种猪达到90~100公斤体重时,进行称重,又叫结束测定。 2、背膘厚度、眼肌面积、瘦肉率测定 与第二次体重测定同时进行,用PIGLOG105背膘测定仪器进行背膘厚度、眼肌面积、瘦肉率测定。 3、测定方法 动物瘦肉率的测定建立在两个预先决定的解剖位点测量的基础上(如下图1所示)。 A、背膘1:倒数第3~4腰椎距背中线7cm(3英寸)。 B、背膘2和肌肉厚:倒数第3~4肋骨(即10 cm/4英寸)或距背中线7 cm。 为了估测瘦肉率,要确定超声探头的正确测量位置。用手指按压动物两侧,以找到最后肋骨的位置,然后根 据这本指南找到正确的测量部位。 为了获得快速、准确的测量结果,超声探头必须与动物皮肤结合紧密,用超声胶、矿物油或植物油作为偶合剂。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季节,可能需要剃掉测量部位的毛,以确保结合良好、结果准确。 背膘和肌肉的几何结构随动物的卧、立而变,使用探头时,动物保持安静、松弛的状态,测定结果比较准确。 为了保证结果的一致性,种猪场可能需要对每个测量点进行多次测量,对每个动物作三次测定。

种猪育种操作规程

浅谈猪育种操作规程 鲁春刚北京养猪育种中心 育种工作对于纯繁场而言尤为重要,一个品种如果不对其实施育种措施,它的优良基因很可能丢失,生产性能发生退化,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回顾中国育种工作,只是停留在理论及种猪性能测定方面,在育种工作的整体计划措施方面做的不够,由于对育种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及种猪市场需求偏差(50kg出售种猪),使中国育种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育种工作大致分为几部分:1、核心群的组建和更替;2、种猪的性能测定和记录;3、后备猪的选留和补充;4、选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5、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6、基础猪的淘汰和补充计划制定等。 一、核心群的组建和更替 核心群就是在基础群中目标性状估计育种值优于基础群平均值的优秀个体组成的小群体称为核心群。对于母系猪主要表现在高产(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对于父系猪主要表现在生长速度、背膘厚度,因不同品系其主次不同。 对于母系猪如:大白、长白主要考虑总产仔数EBV和100千克体重日龄EBV值。 对于父系猪如:皮特兰、杜洛克主要考虑100千克体重日龄EBV值、背膘EBV值和总产仔EBV值等。 核心群母猪数量 以基础群母猪数量的20%~25%即可。 每批母猪断奶后都需要对每个品系基础群猪评估一次,使用BLUP方法估计繁殖指数(包括总产仔数、校正21日龄窝重、断奶到再配种间隔),结合现场猪的情况确定核心群个体(有些原核心群猪性能优秀会继续留在核心群、有些原核心群的猪由于性能及其他原因会离开核心群转到生产群或被淘汰、还有一些原生产群的个体在这次评估中成绩突出会进入核心群),因此核心群猪的组成是动态的、可变的。为加强选育进展,一般核心群母猪使用不应超过3胎,公猪使用不应超过9个月。 二、种猪的性能测定和记录 进行纯繁的猪场必须进行种猪性能测定工作,测定的数量越多后备猪选择的强度会更

种猪育种 常见英语

猪场中常用到的英语专业术语 一、不同阶段的猪专业词汇 boar(公猪) gilt(后备母猪) sow(经产母猪) piglet(乳猪):特指尚没有断奶的小猪,国内称为仔猪的实际上包括未断奶的和已经断奶的,分别称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用“仔培猪”这样的名称更是少见。 weaning(断奶) weaner(断奶猪):断奶后的猪只——一般是18-24日龄直到30公斤。 Pre-starter (断奶前仔猪) Starte(断奶仔猪) grower(生长猪):指大于30公斤的猪只——也称为feeder pig。 finisher(育成猪):指大于60公斤的猪只,故称为肥育猪或育肥猪是不恰当的。mummified piglet(木乃伊猪):在怀孕期间死亡的胎儿以木乃伊的状态被产出。有些文献上称“产木乃伊”是不正确的,应该是“产木乃伊胎”。 Yorkshire 大白 Duroc 杜洛克 Hampshire 汉普夏 Landrace 长白 Farrow to wean出生到断奶 Wean to feeder断奶到育肥 Farrow to feeder出生到育肥 Feeder to finish 育肥到育成 Farrow to finish出生到育成 二、养繁殖中常用专业词汇 farrowing(产仔):母猪产小猪的过程-即分娩(parturition)。

Introducing control 引种控制 Segregated early weaning 早期断奶 lactating(泌乳):母猪产生乳汁的过程。 gestating(怀孕期):从断奶后配种到产仔的一段时间(即干乳期)。 litter(窝):从同一头母猪一次产出的一群仔猪。 parity(胎次):每个胎次就是指每一次分娩——如:第三胎是指母猪产的第三窝。stillborn(死产):产出死亡的胎儿。 fostering(寄养):将仔猪在不同的母猪间饲喂以获得更多的乳汁。 colostrum(初乳):分娩后最初几天产生的乳汁——含有较多抗体和其它因子。processing(产后处理):对仔猪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去势、断尾、剪牙、剪耳缺和注射铁剂等。 pre-weaning mortality(断奶前死亡率):仔猪在分娩舍内的死亡数目。 post-weaning mortality(断奶后死亡率):断奶猪/生长猪到育成猪直到屠宰前死亡的数目。breeding/service(配种):公母猪交配的过程,现也包括人工授精。 weaning to breeding interval(断奶到配种间隔):母猪断奶至下一次配种的天数。 repeat(返情):经产母猪或后备母猪配种后未能怀孕的情形,不一定出现再次发情。conceive(怀孕):母猪孕育胎儿的状态。 farrowing rate(分娩率):真正分娩的母猪数目与配种母猪数目的比值。 culling(淘汰):将某些猪只从农场(猪场)里剔除出去的过程。 Breed purity 品种纯度 Carcass Lean Percentage 胴体瘦肉率 Carcass &Meat Quality 胴体与肉质 Genetic profile 遗传标记 Genetic programs 育种计划 Genetic pyramid 遗传金字塔 Total herd reporting 全群测定 Specific performance testing 特定性能测定 Pig carcasegrading and classification 胴体等级 Boar semen 公猪精液 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人工受精)

种猪育种方案汇总

种猪育种方案 1目的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使正大种猪选种选育逐走上标准化、规范化轨道,特制定本《方案》。 2 参考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GB22283-2008 长白猪种猪》、《GB22284-2008 大约克夏猪种猪》、《GB22285-2008 杜洛克猪种猪》、《NY/T820-2004 种猪登记技术规范》、《NY/T822-2004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 3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景泰分公司下属原种场、扩繁场、站。 4 职责 4.1 本《方案》由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景泰育种中心负责组织编制、修订善。 4.2 各养殖场负责实施,并在过程中提出改进、修订的意见和建议。 4.3 育种中心负责指导、监督。 4.4 公司其他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5 繁育体系规划及职能 核心群 扩繁场 扩繁场 商品场 商品场 商品场 商品场 公猪站 商品场 5.1 核心场:全部饲养美国引进的纯种猪,位于金字塔最高端。 5.2 扩繁场:全部饲养由核心场供应的纯种猪,为商品场提供二元母猪。5.3 公猪站: 饲养美国引进的种公猪和核心场供应的种公猪,为商品场提供终端精液生产猪。

*公猪用M、母猪用F 表示。

A表示A超系列、B 表示B 超系列。

* 以最终配上的日期和公猪为准。 ** A 为人工授精,N 为自然交配,B 为同一情期同时使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 11 种猪档案登记 11.1 基础群种猪鉴定与登记:按照品种标准,对本场核心群和繁殖群的种公、母猪逐头进行鉴定,并将结果填入《种猪档案卡》中。 11.2 制定系谱图:按照种猪的亲缘关系,编制系谱图,并根据系谱图标明的亲缘关系,制定本场种猪选配方案,进行选种选配,控制近交系数。 11.3 耳号编制: 种猪按全国统一编号,编号在出生后12 小时内进行,实行终生制。种猪编号为15 位,包括品种、场名、年号和个体编号。编号说明如下: 11.3.1 前两位代表品种,DD 代表杜洛克,LL 代表长白,YY 代表大白,LY 代表长大二元母猪,YL 代表大长二元种猪。 11.3.2 三至六位代表场名,原则上由农业部统一认定,本公司统一用XJMY;11.3.3 第七位用数字表示,代表分场号,冶子河原种场为B,烟家庄扩繁场为1前坡扩繁场为2,其它商品场依次编号数字代码; 11.3.4 八九位代表出生年份; 11.3.5 十至十三位代表出生窝号; 11.3.6 十四、十五位代表窝内个体号。 11.3.7 如原种场2012 年出生的第一窝第三头大白公猪编号为 YYXJMYB12000103。 11.3.8 种猪编号的后6 位为种猪个体编号,我公司采用耳刺法。前四位是出生窝号,后两位是个体号,母猪打双号,公猪打单号。 11.4 对有关鉴定合格的种猪填写系谱卡。系谱卡在出售或选留后备时建立。补充入基础生产群者及时续写系谱卡向前追记三代,除了记录祖先的登记号、等级外,应进一步增加其与同期群体均值相比较的资料,以便于工作更有利于判断个体的育种值。 11.5 种猪的档案资料是育种工作的重要依据。种猪场必须按照NY/T820-2004《种猪登记技术规范》标准,建立准确完整的档案及生产记录,并人工和利用计算机进行种猪档案管理。计算机中的数据至少每周要备份一次,每个季度要刻录相关数据 11.6 种猪档案包括:公猪、母猪系谱卡,公猪配种记录,母猪产仔哺育记录,种猪生长发育记录,同胞(或后裔)肥育测定记录,疫病防治记录等。 11.7 种猪淘汰或死亡后,其档案资料应归档保存。种猪出售,档案正本随猪走,副本存档。

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范本)

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

目录 第一章、育种目标 第二章、核心群组建的遗传基础 第三章、种猪育种计划 第四章、种猪性能测定 第五章、遗传进展评估 第六章、育种进度安排 第七章、环境保护 附件 一、养猪管理软件开发方案 二、种猪性状测定技术规程 三、种猪数据测定记录标准 四、种猪遗传测定评估模型 五、人工授精技术标准 六、种猪质量测定管理章程

种猪场育种方案 第一章种猪育种目标 优质猪肉的确定一是凭消费者的口感判断猪肉好吃,好吃的猪肉是口感细嫩多汁,鲜香味浓。我国的地方猪种具有这种特点,其不足之处是生长慢,耗料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我国新培育的猪种其猪肉具有上述特点。但口感有众口难调、各有所好的不足之处。二是根据多数学者意见总结,影响猪肉风味的主要因素是猪肉单位面积内肌纤维的根数与直径、大理石纹状(雪花肉)和肌肉脂肪含量(好吃的主要条件)。外种猪单位面积中肌纤维根数少、肌纤维粗,大理石纹状少,其中结缔组织比例大,脂肪比例小,肌内含脂肪量低,长白与大白都在2%以下,口感风味当然不佳。我国地方猪种肌内脂肪含量在3.7%~5.42%,新培育的猪种均达到3.6%~4.6%,其瘦肉率达到57%以上。 以加系优质种猪作为育种核心基础群,种猪性能测定和选择方法等方面采用世界先进育种技术手段,建立1800头GGP基础母猪、9200头GP基础母猪、年出栏父母代种猪100,000头的育种基地,每年保持5?—10?遗传进展。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速度前提下,以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育种目标,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宝种猪育种体系。 根据国内外育种现状和中宝种猪生产实际,确定中宝种猪育种目标是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率基础之上重点提高: (1)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主选日增重); (2)胴体瘦肉量和肌肉品质; (3)母猪的繁殖力和育成率(主选母猪年育成幼猪数)。 (4)乳头数、腿的结实度和抗逆性(或健康状况)。 育种目标同时结合生物学和经济学方法注重对各个性状进行加权,考虑市场需求及成本价格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取得理想育种效果。通过系统的育种措施,使培育的猪能在未来预期的生产条件下,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育种目标主要考虑两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