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聚落2学案

交通聚落2学案
交通聚落2学案

交通聚落2学案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商业活动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

2.掌握影响商业网点布局的因素。

3探究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

4.树立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反过来指导感性认识的辩证的观点。

5.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自主预习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1相互关系

交通运输主要是通过()和物流影响商业布局商业中心的繁荣,又会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商业中心

发展某地点商业活动多,就逐渐发展成为规模比较大的市场,形成()作用地区和城市的物资集散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

布局位于区域的(),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销售.也有利于人流的集散3商业网点

分布于居民区或广大乡村,便于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4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商业布局有深刻影响:如随着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

设,许多商业集聚在()与()的结合部。随着()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

课堂探究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1—82和图3—37,图3—38分组完成下列各题。

1、①山区和平原地区的交通线路布局有什么不同?

②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有何差异?试分析其成因。

2商业网点的分布只受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吗?

3、比较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差异。

位置组织

形式交通条件主要职能商品种类专业性能

商业中心

商业网点

4商业即贸易吗?

课后巩固

中国四大工业基地,任选其一分析其形成发展的区位条件。

世界的聚落学案

靖安乡中心学校导学案 科目地理课题: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时间:2014年月日 主备教师:王彬学生姓名:年级:七年级班级:小组: 年级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聚落的两种形式。 3、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 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及自然资源对聚落分布和建筑形式的影响。 2、聚落的两种形式。 【预习导学】: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落概念:。 2?聚落的形式:聚落一般分为________ 和 ________ 两大类型。 按生产方式不同,乡村聚落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按规模大小,乡村聚落包括规模较小的__________ 和规模较大的 ________ ;城市聚落分为小城市、中 型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型城市。 3.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比较: 乡村居民主要从事 ______________ ,城市居民一般从事 _________________ 。 乡村人口 _______ ,规模 __________ ;城市人口 ___________,规模_____________ 。 乡村建筑以 _________ 为主,城市建筑以_____________ 为主。 乡村空气 _______ ,环境 __________ ;城市环境 4.城市聚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p64-p65,填空。 1、世界的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世界上各个古代文明时期所创造出来的气势雄伟或特色突出的古迹、遗,址,它们是各民族创造才能的具体体现,是人类活动的忠实记录。比如________________ 等。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 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有利于开展历 史和科学研究,了解前人的文化和技术成就,并有助于现代科学文化发展 3、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有: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布达拉宫等。 【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P65,完成课本P65的活动题。 【训练巩固】: 1、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的聚落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2.聚落的两种形式- 亠 【拓展延伸】: 1、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的聚落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附:学生学案) 【课题】 湘教版义务教育地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 【所需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材及学情分析】 ⒈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①地势西高东低;②山脉纵横交错; ③地形复杂多样。根据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 地势的主要特征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及难点。 ⒉对于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初步认识了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 形图;在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不止一次学习了运用地 形图、地形剖面图认知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进一步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自己利用地 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学习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⑴知道我国的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⑵知道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 ⒉能力目标 ⑴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⑵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 ⑶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认知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的分布和相对位置。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具及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案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附:学生学案(见后)

班级:姓名: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1) (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和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征。 米为主 米 为主 米 为主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案(无 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观察、分析进行比较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 2、通过读图观察、分析聚落中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和对待城乡差异。 【教学重点】 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分析法、比较法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以及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聚落。 读课本P81-82,理解以下问题 1、我们把人们的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________。 2、居住在乡村和城市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 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活动。 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等工作。 3、由于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乡村和城市景观有较大差异。 4、在一些河流______________地区或_______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_______、_______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5、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____ ___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_______状。 【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资料,分析下面两处民居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4 世界的聚落教学案 (新版)湘教版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教学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 2. 知道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3.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本60页的正文部分第一段,找出聚落的主要形式。 2.阅读课本60页-61页的正文部分,结合图3-17、3-18、3-19,说出城市和乡村的主要差异。 3.依据地图册27页-28页的地图和景观图,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堂突破】 学会观察地理景观图,从图中获取有用地的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如何阅读地理景观图呢?(1)认真观察,读出景观特征,如房屋的外观和屋顶的形状、树木的疏密程度、植被类型、动物类型、人的外貌和服饰特征等;(2)根据景观特征判断区域环境特征,如屋顶坡度大则该地降水较多,森林茂密有大象出没则多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3)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综合分析景观特征与环境特征之间的联系,如阿拉伯人为什么喜欢身穿白色长袍、头包白色头巾;(4)得出结论。 【自我测评】 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聚落 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 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 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 B.人们居住的房屋都不高而且宽敞 C.有的集中,有的分散 D.聚落内多农田景观 读某地传统民居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示的聚落形式是 A.城市 B.都市 C.乡村 D.集镇

4.该传统居主要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炎热多雨的气候 B.炎热干旱的气候 C.崎岖的地形 D.寒冷潮湿的气候 第3-4题图 【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有: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存在的困惑是: 3.我今后在地理学习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设计人:黄先丽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熟练掌握我国地形特点,认识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2)掌握我国的地势特点,认识地势分布对气候、水能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依据地图(中国地形图、山脉分布图、地势图等)为学习媒体,通过个人自主学习、互学、群学、小组交流、班级利用地图展示等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地形、地势特点,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自豪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掌握我国的地形与地势特点;知道我国主要地形区名称与位 置及主要山脉的分布; 2、学习难点:掌握地形区与山脉的分布;理解我国地势对气候与河流等的 影响。 学习方法: 利用地图(地势、地形、山脉图)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一、预学——新课导入、呈现目标 1、导入:利用白板播放我国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的图片,配乐——歌曲“青藏高原”。 2、展示目标:(学习目标同上) 二、互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P22—23内容: ①“中国地形类型图” ②“中国地形分布图” ③“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 找出: (1)我国主要的地形类型有哪些?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吗? (2)在图2.2“中国地形分布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 (3)在完成以上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4)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过渡提问:我国的地形区是怎样被分割开的?(地形的骨架——山脉) 2、小组合作分别找出: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过程: ①生自主在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脉; ②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对主我的山脉按走向进行分类 ③小组间形成一致意见; ④班级展示:(利用多媒体)生上台展示,师辅助动画演示主要山脉; ⑤师释疑、点拔,对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订正; ⑥生小结:我国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弧形山脉各有哪些? 3、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P26—29的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1)读图2.9分析:我国地势分布有什么特点? 每级阶梯的主要地形有哪些? (2)阅读“我国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说说你的体会; (3)讨论:我国的地势对气候与河流有什么影响?说说你的依据; 过程: ①生先自主读图,形成自己的看法; ②与同组交流、讨论; ③班级利用媒体展示,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展示,发现问题; ④师提出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引导讨论、点拔释疑; ⑤由学生总结,要求:语言简练、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三、评学——巩固拓展 1、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2) 2、谈谈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学到了哪些知识?(总结性发言) 3、自评: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怎样? 4、组评与师评:小组间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 5、作业:完成长江全能学案中“地形与地势”一节练习。

聚落学案

《聚落》学案 仔细分析资料,讨论研究下列问题: 资料1: 怀柔水库,位于北京市怀柔城区西侧,怀九河与怀沙河交汇处。怀柔水库山峡出口处,始称怀河,属潮白河水系。 怀柔1380年建县,建县前是个村庄,村庄叫什么名字,无从考据。但这个失传的小村,就是怀柔城的发祥地,距今至少有3000年了。 解放后,在湖光小区、一中附近曾发掘出距今3000多年的殷商和春秋时期古墓群以及青铜器等。 1、早期怀柔的起源与当地的哪些因素有关? 资料2:“空城”—玉门 玉门市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它位于高海拔山区。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玉门油田开始开发,1955年玉门油矿所在地成立了地级玉门市。玉门油田经过近70年的发展,老油田已进入枯竭性开采阶段,产量逐年下降,经济效益逐年下滑。十年前,这里还繁华兴盛,人口多达10余万,城市功能齐全,经济发达。现在,风裹着尘沙,毫不留情地卷过这个人口不足3万且残败破旧的油田基地。 2、“空城”_______玉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资料1和资料2,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 聚落

课堂反馈 一、单项选择 1.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A.土地贫瘠 B.地形崎岖 C.自然资源丰富 D.水源不足 2.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A.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B.高山地区 C.荒漠地区 D.冰原地区 3.关于聚落叙述正确的是() 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B.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C.居住在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手工业和服务业等工作 D.居住在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林业等工作 4.重庆坐落在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石家庄是个铁路枢纽城市,影响这两个聚落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 A.平坦的地形 B.优越的气候 C.便利的交通 D.丰富的资源5.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方法是() A.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 B.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 C.应该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D.不要乱动,任其发展 二、将下列各地区的代表建筑与它的分布地区连线 ①黄土高原地区A冰屋 ②北极地区B窑洞 ③威尼斯C水城 ④北京D高架屋 ⑤西亚地区E四合院 ⑥东南亚地区F厚墙小窗的房屋

中国的地形学案(学生用)

第二部分中国的地形学案 考纲浏览: 1、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中国地震带和火山分布。 热点提示: 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考察局部地形区的环境特征是近年高考的重点。 自主学习和探究: 特别提示: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 _______、_________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___交通,方便_____和_____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_____资源丰富,但不利______。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将这些水电站绘到《中国政区空白图》上) ⒊地形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____%为多,高原__%,盆地_____%,平原___%,丘陵___%,山区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______________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______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______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地形”学案

《中 国 的 地 形 》学案 编写 刘亚晓 审核 王忠良2012-09-12 一:学习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3、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和走向, 4、能在地形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并掌握其地貌特点 二:自学检测 知识点(一):地势的特点 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读地图册《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中国地势 高 低。读教材《沿32°N 中国地势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可分 级阶梯。由此总结我国地势特点是 , 。 知识点(二):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写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山脉名称: A 、 东西走向(“三横”): ①是 、 ②是 ③是 、 ④是 ⑤是 B 、东北—西南走向(“三纵”): ⑹是 、⑺ 是 、⑻是 、⑼是 ⑽是 、⑾是 ⑿是 C 、弧形走向:⒀是 D 、西北—东南:⒁是 、 ⒂是 E 、南北走向:⒃是 ⒄是 ⒅是 知识点(三):地形的特点 1、地形的主要类型有 、 、 、 、 。五种地形类型在 ③ ② ⑤ ④ ⑺ ⑹ ⑼ ⑻ ⑾ ⑽ ① ⒂ ⒁ ⒀ ⑿ ⒃

2、读上面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表格, 面积比例最大,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3、总结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 , 面积广大。 知识点(四):主要地形区 1、写出下图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BCDEFGHIJKLMN 四大高原A : B : C : D : 四大盆地E : F : G : H : 三大平原I : J : K : 三大丘陵L : M : N : 2、把符合下列地形区地貌特点的选项填在相应的地形区后面的横线上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 云贵高原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 [1]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2]我国最大高原、 [3]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 [4]地面平坦, 一望无垠、 [5]黄土深厚,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6]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7]盆内有 我国最大的沙漠、 [8]盆内水网密布,土壤肥沃、 [9]盆内牧场广大,畜牧业发达、 [10] 盆内有著名的“天府之国”、 [11]被称为“聚宝盆”、 [12]被称为“紫色盆地”、 [13]是 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 [14]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15]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16]被称为 “水乡”“鱼米之乡”、 [17]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18]又叫“黄淮海平原”。 三:合作探究 1、读我国纬向地形剖面图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七年级地理上册-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学案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聚落的类型,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知道聚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通过联系实际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通过读图训练,进一步培养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快乐点击 1.乡村和城市 (1)聚落——我们把人们的集中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分类: ①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②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不同聚落的景观差异: (4)同类聚落的景观差异: ①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特征:

②世界各地的城市聚落也风格迥异. 2.聚落与环境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2)聚落的分布: ①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 ②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聚落发展带来的利与弊 ①聚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②聚落的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有特色的民居正逐步消失. (2)聚落的保护 ①原因:传统的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②措施: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b.各国各级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法规和政策.)热点考点聚焦 命题方向 乡村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及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以读图分析题考查为主.聚落分布特点及与环境的关系一般以选择题考查为主.创新题型根据资料信息分析城市形成地点,及发展保护措施.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3章第4节《世界的聚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世界的聚落》设计思路 《世界的聚落》选自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本课以楼兰古国为背景展开,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视频、文字材料和图片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整个课堂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课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聚落形成的条件”,“聚落的形态”,“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聚落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 课前预习部分,教师先请各小组做课前预习汇报并简单点评。教学新课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聚落形成的条件”,学生扮演角色,假如自己是古楼兰的富商,如何选址建房,小组间进行讨论并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紧接着教师提供楼兰古国的视频和文本材料,小组继续讨论建房选址与古楼兰的繁荣之间的联系,讨论期间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读图训练,讨论结束后教师以框架图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并形成知识体系。第二部分“聚落的形态”,根据新课标要求“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教学上主要以小组辩论的形式展开。学生课前先分为三大组,分别是城市组、乡村组和购房组,按分组情况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发言材料,在课堂辩论中各小组分别描述各方代表的优势和对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争取购房组的支持,辩论后教师以表格的形式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强

调人地协调观。第三部分“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在外出旅行时看到的不同区域民居的差异,结合世界各地典型民居建筑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民居与当地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繁荣的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是否与环境有关。第四部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观看楼兰古国消失的视频,教师组织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再次落实人地协调观。紧接着教师展示部分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观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接着再展示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相关漫画,通过对漫画内容的讨论让学生明确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并列举保护相关措施。课堂的最后,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体系。 第二部分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聚落的概念,描述聚落的主要形式、形成和发展变化。 (2)通过收集图片和联系生活实际,比较并能举例说明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 (3)能够分析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分析楼兰古国的消失与环境的关系。 (5)讨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教材,说出聚落的概念和主要形式。 (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在古楼兰建房选址的因素,从而分析这与楼兰古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二地理《第三节 中国地形》学案 新人教版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二地理《第三节中国地形》学案新人教 版 学习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单元的位置和名称 2.了解我国的地形特征 问题与例题 问题1: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 问题2:我国地势如何,哪边高哪边低? 课堂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 问题3:“地势西高东低”有哪些优越性? 例题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河流不发育,多外流河 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 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例题2:我国地形特点的正确描述是 A、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D、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类型单一 问题4: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那么,构成这一大优势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 课堂活动:分析讨论p74中国主要高原、盆地、平原分布图,找出各大地形区的位置 问题5:我国四大高原分别是哪四大高原? 问题6:我国四大盆地分别是哪四大盆地? 问题7:我国三大平原分别是哪三大平原? 问题8:我们学习到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又各分布在哪些阶梯上呢?例题3:我国的三大平原位于地势的 A第一级阶梯 B 第二级阶梯 C第二、三级阶梯 D 第三级阶梯 例题4:我国四大盆地中没有绿洲的是 A 塔里木盆地 B 准噶尔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例题5:属于北方地区的地形区是 A太湖平原、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D太湖平原、东北平原 例题6:形成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 B太阳辐射少 C海拔高 D山峰多 例题7:关于西北地区绿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呈点状、带状分布 B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C是本区重要的农业区,盛产粮棉瓜果 D乡镇、城市并不分布在绿洲上 问题9: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哪些? 问题10:南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 问题11: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 问题12: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 例题8: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多少毫米的年降水量线和1月平均气温多少摄氏度的等温线相吻合 A.800 ㎜年降水量线,0℃等温线 B. 4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 C. 8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 D. 6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 例题9: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后请回答: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案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三、学习与交流 1.我们把人们的聚居地---- 和,统称为聚落。 2.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等生产活动。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等工作。 3.由于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4.聚落的形成与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5.目前,在一些河流地区或、地区,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6.目前,在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 的,意大利的,我国山西省的、云南省的、安微省的、澳门 。 四、典型例题 比较填写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房屋道路 修筑 情况商店 的多 少 学校 的多 少 医院 的多 少 有无 农田 有无 果园 有无 鱼塘 其他 差异 自然景观 改变的大 小 密集 度 高度

乡村稀疏矮稀疏少少少有有有人口 小 稀疏 大城市密集高密集多多多无无无人口 密集 1.下列属于乡村聚落主要从事的工作有() A.纺织工业B.饮食服务业 C.耕作业D.邮电业 2.“厚墙加小窗”,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A.炎热多雨区B.寒冷多雨雪区 C.炎热干燥区D.温暖多雨雪区 3.下列地理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A.地形崎岖B.交通闭塞 C.资源贫乏D.水源充足 4.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云南省的传统聚落是() A.平遥古城B.丽江古城 C.皖南古村落D.西双版纳 5.水城威尼斯位于() A.德国B.英国C.意大利D.法国6.我们一般把聚落分为两大类,它们分别是() A.乡村和城市B.渔村和农村 C.牧村和农村D.农村和城市 7.下列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是() A.亚马孙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撒哈拉沙漠D.南极大陆 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这句话描述的景观是()A.农村B.牧场C.渔村D.林场 9.下列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A.意大利的威尼斯城 B.云南的丽江古城

世界的聚落(教案)

《世界的聚落》教案 班级学号姓名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 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 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1.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用具:城市乡村图片 七、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去保护它们。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材里包含了很多活动部分,活动题材多样。 聚落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八、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的人居住在农村,有的人居住在城市,请同学们说说农村与城市的景观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与学生交流辅助 1、聚落的两种形态 【引导】阅读课本P51~52并观察以下图片: 【幻灯片】城市和乡村景观图片。思考: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哪两大类?

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中国地势与地形

第三篇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李燕妮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是区域地理整合教程第三篇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里的内容。中国“地势和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 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是试卷考察的重点,所以课堂知识要尽量做到系统全面。 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节的复习内容主要是两个知识点,即地势与地形。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空间印象,能将地势和地形的特点与相应的图、表建立联系,对地形区图、山脉分布图等能准确掌握;另外就是这样的地形地势特点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中国的地形单元”这部分内容,所以初步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构建了一个初步的体系,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让同学们自己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节的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我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状况并能分析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2理解我国地形特征,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及它们的分布、位置等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地图、表格,明确一些重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 2、能列举实例简要评价我国地势与地形的优劣。 3、通过分析材料得出地形地势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组竞赛法、教师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综合归纳法。 五、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1 地势特征 2 地形特征的影响

区域地理4.2中国的地形导学案

中国的地形(两课时) 【学习目标】 1.中国的各大地形区的分布及其特点 2.中国地形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区 【重点难点】 1、我国地势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2、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我国的地形特征 1、地势特征: (1)三级阶梯与分界线2、地形特点: 图中A B C D E (填写图中代表的事物) 二、各种地形特征分布及其特征 1、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 (1)东西走向的山脉: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5)弧形山脉: 2、填图练习:( 标注主要经纬度和以下山脉) (1)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3)贺兰山、横断山脉 (4)祁连山、阿尔泰山 (5)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脉 (6)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3、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1)四大高原: (2)四大盆地 原东北部, ___ 的平原,由________ 呈狭长形江三角洲则海拔在 三、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地震和泥石流 1、地震带的分布----两大地震带交汇处,多地震的国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海 ②________________ 沿线和________地区 ③西南________高原及________西部 ④西北________________。 2、泥石流的分布: (1)多发地区: ①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边缘、四川盆地。 ②黄土高原地区。 ③西北和东北山地也有分布。 海拔 米以上,

河南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聚落的主要类型,并能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 2.能举例说明不同地区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等历史聚落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聚落与环境。 难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三、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不同的景观图片导入,引出什么是聚落这一问题。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聚落与环境 1.通常,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称为聚落。 2.乡村一般规模___________,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类 型;城市规模___________,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工作。 3.聚落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4.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 状,有的聚落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呈条带状。 知识点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处理好聚落 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2.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世界上许多部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巴黎的沿岸,意大利 的,我国陕西的、云南省的,安徽省的,澳门的。 【合作探究】

世界语言与宗教、聚落导学案(A4)

导学案第三章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编写人:于玉梅审查单位:寒亭区开元街道张氏初中地理组 【学习目标】1、根据世界语言分布图,说出联合国工作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分布国家;阅读世界宗教分布图,知道世界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地区,了解其基本特点。 (学习重点) 2、正确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树立无神论观念。 【课前探究】1、世界上有三大影响广泛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根据以往所学或上网查询与三大宗教有关的1—2个宗教故事。 2、上网搜集:三大宗教的创始人、代表性建筑(图片)及其建筑风格、 重要节日等基本特点。 (以上探究内容将在课堂展示并记入个人得分与小组得分。) 【课堂导学】 一、情境导入: (展示五大洲朋友欢聚上海世博会的图片)教师谈话导入: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开幕,这是一场世界科技的大博览,是世界居民的大聚会。挽起来自五大洲的朋友,你该了解他们哪些与众不同的文化、风俗,你会用哪种语言表述我们的诚挚热情?(学生回答)要了解这些,让我们从第三章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开始学起。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一)世界的语言 1、自主阅读课本P.47-48图文,依据图3—9说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和分布国家。 2、小组合作探究:(1)使用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语言各是什么?为什么? (2)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去掉没有文字的70%,有文字的语言也有六七百种,为什么将这六种语言作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3、巧学妙记:(1)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快速记住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与其分布情况(能结合地图说出)?(2)记一记。 (二)世界的宗教 1、自主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三大宗教的宗教故事。

中国的地形学案

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 编写人:任燿华审核:高二地理组时间:2017-10-10 【考点】: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与分布,我国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分布与特征。 3.掌握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评价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该部分知识常作为综合题的背景与高中地理知识相结合。 一、填图识图 1、在下图中填出各地形区的名称,并能熟练记忆。

⑴主要山脉 、山、?西lb-东艇向

?? ⑶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图中的?准喝尔盆地、?_________________ .?柴达木盆地、 (4)三大平原: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图中的?________ 平原、?华北平原.@ _____________ 平原。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有图中的?____________ 、◎山东丘陵、?_____________ o 2.填出下列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以及穿过的山脉名称。 ⑴8()。E经线穿过的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⑵90。E经线穿过的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00° E经线穿过的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110。E经线穿过的山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120。E经线穿过的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130。E经线穿过的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_聚落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范本 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_聚落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聚落的主要类型,并能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 2.能举例说明不同地区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等历史聚落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聚落与环境。 难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三、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不同的景观图片导入,引出什么是聚落这一问题。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聚落与环境 1.通常,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称为聚落。 2.乡村一般规模___________,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等不同的类型;城市规模___________,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 ___ 、___________ 等工作。 3.聚落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 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4.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 状,有的聚落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呈条带状。 知识点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处理好聚落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2.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世界上许多部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巴黎的 沿岸,意大利的,我国陕西的、云南省的,安徽省的 ,澳门的。 【合作探究】 探究一:探究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