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中鲁迅的爱国情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c15440574.html,

《藤野先生》中鲁迅的爱国情怀

作者:龙莲明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2年第09期

内容摘要:《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散文选取典型的事例,抓住特征,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人物的高贵品质,这种写法向来为人所称道,而更精妙之处还在于把叙写基本内容的外在线索和抒发思想感情的内在线索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内容。

关键词:《藤野先生》鲁迅爱国情怀

全篇的基本内容是记叙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赞颂和怀念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而其他材料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而组织的。贯穿全文的一条内在线索则是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紧密结合,有机统一,达到了最佳的艺术效果。

文章首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劈空而来,笔锋直指东京。谁知到了东京,樱花烂漫的上野公园里,看到的竟是一群胸无救国之志的清国留学生令人作呕的丑态:盘着大辫子,扭动脖子,不学无术,尽游逛之能事。追求的是个人的享乐,过着腐朽糜烂的生活。毫无顾念黑暗沉沉的祖国和灾难深重的人民,毫无觉悟自己头上富士山一样的盘辫子和油光可鉴的散发,正是民族落后的标记、挨打的原因。这些描写就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和厌恶,字字句句都隐含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作者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渡海而来,急切地要求学到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从落后和挨打的局面中解救出来。可是远大的抱负与眼前的环境却形成强烈的反差,东京的恶浊气氛简直叫人不能忍受,不得不“到别的地方去看看”。所以,“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于是远离令人窒息的东京,到仙台去。

往仙台途中,是“日暮”使作者联想到“故园”的黑暗,触发了作者忧国思乡之情。作者赴仙台前,在东京书赠好友许寿棠的《自题小像》中,已经表达了“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忧国伤时的心情。而如今看到这名目,自然会产生一种忧念祖国“风雨如磐”之感。水户,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见到它,心中就升起对朱舜水这位爱国者的敬慕,一个游子的爱国之心和一个历史上爱国学者的心贴得如此之近,所以难以忘怀。朱舜水的人格使作者敬慕不已,正是作者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反映。这样看来,作者对日暮里和水户两处的地名牢记不忘都源于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作者初到仙台受到免收学费和操心食宿的“优待”,他把这些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这是为什么?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作者作为一个弱国的国民,就是在“优待”下,生活也是十分艰苦的,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科学救国的意志。总之,作者把自己受到“优待”当作“物以希为贵”和对艰苦生活不以为意的描写,都隐约地贯穿着一条爱国主义思想的线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