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快

为什么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快

为什么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快

水能够传播声音,它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要快得多。科学家测量过,在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2米每秒,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米每秒。

原来,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习系。声音传播过程中,介质粒子依次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某个粒子偏离平衡位置时,周围其他粒子就要把它拉回到平衡位置上来,也就是说,介质粒子具有一种反抗偏离平衡位置的本领。不同的介质粒子,反抗本领不同,反抗本领大的介质,传递振动的本领也大,传递声音的速度就快。水分子的反抗本领比空气中的粒子大,所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铁原子的反抗本领比水分子还要大,所以声音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更快,达到5000米每秒。

(完整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题 一.选择题(3分×15=45分) 1.,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3.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 中快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咅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D.女生的声音都是一样的 5.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6.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7.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 8.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D.探究音叉发声的高低 9.以下事例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声波可以清洗钟表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10.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A.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 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 1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13.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工作中的沟通能力

论工作中的沟通能力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大趋势》作者约翰·奈斯比特指出:“未来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之上。”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伟大的事业需要一颗真诚的心与人沟通。” 世界著名音乐家海顿,奥地利人,被誉为“音乐之父”,曾经担任过某公爵府乐队队长,并领导30名乐手。有一天,公爵突然决定要遣散这支乐队。这就意味着海顿和30名乐手要因此而失去饭碗。乐手们一时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海顿知道,一般公爵决定过的事情,是很难更改的,无论怎样央求,恐怕他也不会改变主意。但,海顿毕竟不甘心就这样离去。想来想去,竟然灵机一动,提笔谱写了一首《告别曲》,准备拿到遣散会上,作一次独特的告别演出。这是最后一次为公爵演出。因为决定已经宣布,乐手们已经万念俱灰,但看在平时和公爵的情意上,还是十分卖力地演奏了起来。乐曲开始十分精彩,欢快优美,轻松恬然,将乐手们与公爵之间的美好友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公爵不由得感动起来。渐渐地,乐曲由明快转为平缓,又由平缓转为黯淡,悲怆的情绪起来了,像浓雾一样在大厅里弥漫开来。这时,只见一名乐手停了下来,吹灭了乐谱架上的蜡烛起身向公爵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悄悄地离开。接着,又一名乐手以同样的方法离开。这样,乐手们一个又一个地相继离去。到了最后,空空荡荡的大厅里,只留下海顿一个人了。也只剩下一支蜡烛在黑暗中闪烁着。海顿停止了指挥,独自默默地朝公爵深鞠一躬,慢慢地转过身去,也要离开。这时,公爵的情绪已经达到了顶点,再也忍不住了,大叫起来:“海顿,这是怎么回事?”海顿平静而诚挚地回答:“尊敬的公爵大人。他们在向您做最后的告别啊!公爵非常激动,几乎流着泪说:“等一等,让我考虑一下。”就这样,海顿和30名乐手,靠演出《告别曲》的奇特氛围被公爵留下来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 在实际工作中有各种性格的人存在,有专家将人的性格分成四类,分别是产生故事的力量型、讲故事的活泼型、分析故事的完美型和听故事的和平型。每种性格的人都有不同的特征,因此相应的沟通策略也要不同。 力量型的特征:强势作风,有力,直接,快速,果断,负责,争强好胜,重视成果和控制,不太重视人际关系。与他们沟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要直截了当,表现专业形象。通过完善的准备工作,提供数据和事实资料,谈论目标和成果,避免直接的对立。 活泼型的特征:外向,乐观,热心、大方,具有说服力,注重人际关系,情绪化,自我评价很高,喜欢吸引大众的注意。与他们沟通时,要花点时间建立关系和好感,营造一种欢快的气氛,多谈论他们的目标,少谈细节部分。 完美型的特征:注重细节,高超的分析能力,高标准,完美主义,敏锐的观察力,讲求事实和资料的取得,喜欢批评。与他们沟通时,应列出详细的事实和数据,列出你的提案的优点和缺点,并且提出合理的解释,举出各种证据和保证。 和平型的特征:合作、支持,高度忠诚,可靠、友善,有耐心,自我控制力很强,是很好的听众,不爱在人前表现。与他们的沟通技巧是:对他表达个人的关心,找出双方的共同话题,以此开始交谈,鼓励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容忍他起步慢而且会拖延的个性。 除了针对不同性格的人采用不同的沟通策略外,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与上级、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新乡白鹭化纤集团公司子弟学校樊永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发声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2)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教育目标:(1)通过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声波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 教学器材:(教师演示用)收录机、泡膜小球;音叉、小锤、细线吊着的泡膜小球;鼓、鼓锤;闹钟、玻璃罩、抽气机。 (学生活动用)学生文具盒、尺子;“纸盒土电话”、课桌等。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1)把收录机平放在讲台桌上并播发乐曲,把一些泡膜小球放在喇叭上,提醒学生注意听音乐并观察;

(2)用小锤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同时拿细线吊着的泡膜小球靠近并接触音叉,提醒学生注意听声音并观察;接着用手阻挡 音叉,提醒学生注意听声音并观察; (3)用鼓锤敲击鼓面使其发声,把一些泡膜小球放在鼓面上,提醒学生注意听声音并观察;接着用手触摸鼓面,提醒学生 注意听声音并观察。 二、分析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 我们刚才听到了收录机、音叉、鼓发出的声音,有优美的乐曲、尖细的金属声、粗矿的鼓声,这些声音引 起我们的听觉不同,它们都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发现,在这些声音出现时都能引起泡膜小球的跳动或弹起,这说明这些声音出现时相应的物体都在振 动;同时我们还发现,用手阻止物体振动,小求也停止 跳动,声音也消失了,这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我们用手触摸自己的喉部,同时讲话,感觉一下我们说话与不说话时有什么不同?可以证明我们以上分 析是正确的。 (板书):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 体的发声也停止。 三、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1)使闹钟闹铃,然后用玻璃罩把闹钟罩好,学生 仍能听到闹铃声;然后,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并学习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2、实际感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从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延伸到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5、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6、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的声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1、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 【学生准备】 橡皮筋、直尺、铅笔、小闹钟、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播放:古诗《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引导提问:你能体会古诗意境,知道古诗中 蕴涵了那些物理知识吗?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怕得鱼惊不应人”吗? 我们说话的声音及大千世界里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鱼是怎样听到声音

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为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张评价表,评价等级分为五等(1—5), 1最差, 5最好。这节课结束我们将评出表现最好的同学和小组。 课堂表现评价表 二、推进新课 探究一:声音的产生 分小组探究: 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这三个实验大家可以直接 感知,有利于理解振动的概念,建立声音和振动之间的联系。) 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接着让学生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

声音决定你的沟通能力

声音决定你的沟通能力 你躲在习惯的背后了吗? 1、在布置工作中你会不会因为下属不能明确工作指令所困惑。 2、当你说话时觉得气不够用。 3、平直的语调和变化不大的语速,从而降低交流满意度。 4、嗓易疲劳、嗓音嘶哑、声带病变、音量小。 5、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清晰、准确、有效地传递你的信息,使对方产生共鸣,并迅速建立好感。 研究表明,在任何一个面对面的语言交谈中,在你传达的全部信息中只有7%的沟通来自语言本身,38%来自声调,剩下的55%来自于身体语言。在电话交谈中92%的信息传递来源于音调,只有8%来自语言本身。 更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清晰有效地沟通与运营成本之间的正相关系,企业所消耗的财力与精力中有近五分之一,是由于沟通不畅或错误理解而直接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管理成本上升。 那么是不是认识到声音意识的重要性,就改变企业和个人的沟通能力呢? 如何能够有效的控制你的声音,让声音成为一种力量,去提升你的职业影响力和个人魅力? 嗓音培训来帮助解决关于有声语言的所有问题。 顶级课程:职业嗓音的盛宴 课程四大特色: 这是一场顶级“职业嗓音形象”的盛宴! 国内首次将声音的塑造纳入职业素质提升的范畴! 国内首个专为企业设计的职业嗓音素质提升课程! 国内首推大师级培训导师的豪华阵容!培训目标: ◆商务活动中嗓音及语言的运用技巧激发声音的表现力◆控制驾驭声音,让声音传达的信息与身份、地位、角色 和谐 ◆面对面沟通与电话沟通中的声音规范 ◆塑造自信、真诚、谦和、魅力四射的职业形象 培训导师介绍: 宋怀强中国当代语言艺术巨匠国际嗓音协会副主席 2004年获全国优秀小说演播家称号 2005年获国家顶尖演播家称号 5次获得国家或国际最高奖(包括电影华表奖,国际广播艺术节”金编钟奖”,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学院主持艺术系主任、 上海市教育高地项目计算机嗓音语音实验室项目负责人。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男高音歌唱家,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学会会员、上海国际艺术节广播音乐节目评委、专著:《话剧的嗓音形态和演员的嗓音演剧能力》、《关于人类古老嗓音渊源的考察》 是上海著名主持人陈蓉、吉雪萍的老师 丁彭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医学博士 英国国际专业管理协会(IPMA)认证的专业培训师 国际商务人员考评委员会礼仪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 全国专业人才教育专家委员会礼仪专家委员 全国商务人员职业资格考评委员会认证的高级礼仪培训师 立源健康信息咨询公司,任公司CEO 专业从事嗓音训练和个人声音形象塑造的高级嗓音培训专家 培训对象:企业高层管理者、HR总监、经理、追求卓越人士 (注:为保证授课质量,上海地区仅限20名学员。) 培训费用:2280元/人 (不含餐费) 学时:12小时报名和交费截至日期为6月30日 其他嗓音课程 课程名称课程目的适合人群 学 时 费用 外服会 员优惠 前10名 付费优惠 嗓亮课程1.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2.解决嗓音嘶哑,用嗓过度,声带小结等嗓音问 题。 3.达到长期说话不累,声音洪亮的目的。 咨询师、培训师、教师、 销售人员及客服人员 等高强度用嗓人士 9 800 元/人 720 元/人 680 元/人 声动课程1.表达更清晰,准确,有感染力和说服。 2.提升职场表现力和影响力。 3.提升个人魅力和职业影响力。 企业高管及对嗓 音有高要求者 12 1080 元/人 970 元/人 920 元/人 麦霸训练营1.校正音准,拓展音域。 2.学习掌握通俗歌曲演唱技法。 3.完美演绎一到二首自己的主打歌。 有、无基础的 音乐爱好者 10 890 元/人 800 元/人 760 元/人 上述课程也可针对企业进行内训 参加方法:《报名表》敬请查收附件

(新)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题: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通过学习,要正确掌握两个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时,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初步了解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自主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教材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回声及回声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生的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过程和方法,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设施 音叉、铁架台、真空罩实验装置、橡皮筋、泡沫塑料球、线、鼓、硬纸片、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结合课本,利用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声”(包括婴儿的啼哭、钢琴声、笛音、涛声、鸟叫声等)。(1分钟左右的综合视频) (2)教师:美好的音乐给大家带来了心灵的享受。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关于声音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3)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4)教师: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去探究。让我们先来看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探究声音的产生 (1) 探究过程 A、1分钟学生开放性实验:(学生自由活动,利用各种方法发声) 例如:摸着喉头发声,体验;学生用直尺按在桌边弹动使其发声,敲桌子…… 学生分析声音产生原因。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09?杭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 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是340m/s B.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 的 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 传播的慢 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 围的声音 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8.根据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播的物质,就一定能得到声音 B.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 C.在声的传播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波动 D.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范围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振动 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B.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C.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物体停止了振动,我们也能听到很弱的声音 C.骨传导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 D.耳朵才是接受声音的,牙齿不能传导声音 1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 B.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C.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13.(2011?金平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A.听小骨损坏B.听觉神经损坏C.鼓膜被震破D.以上都不对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案例之“一案三单”(1) 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红山中学 课程名称:物理 内容主题: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师姓名:张晓东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问题导读单 1、声音的产生 利用你身边的器材如:直尺、音叉、锣、鼓以及自己说话发出声音,来研究物体是怎样发声的?注意观察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通过实验你得到的结论是: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 而产生的。 2、声音是如何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 3、介绍声音的速度 组织学生通过阅读“几种物质中的声速”这部分资料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问题生成------评价单 1、自己做做看: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音叉、锣、鼓等物体会产生什么现象? 该实验说明了:______ 停止,发声也停止。 2、(1)试猜想在月球上的宇航员,能不能象我们在地球上一样直接面对面的交谈呢?并想办法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想。 方案设计: (2)(表一)试猜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质还可以传播声音?并举例说明? 通过以上实验与实例可知:①______ 、______ 和______ 都可以传播声音。 ②______ 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 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音会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另一部分声音会被反射回来,再次传到人耳就是回声。)

问题训练拓展单 1、将一只带有小锤的闹钟放在一个玻璃容器中,闹铃敲打时,人______看见小锤的振动,______听见闹铃的响声;如果将容器封闭,并且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铃敲打时,人______看见小锤的振动______听见闹铃的响声。(填“能”或“不能”) 2、运动会上同学们敲锣打鼓,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合______km/h。 3、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______能够传声,“隔墙有耳”表明______也能传声。 4、敲击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______次击管声,这是因为______的缘故,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______传来的。 5、下列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酒精B.氢气C.棉花 D.真空 6、用玻璃制造的封闭的电话亭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 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B.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C声音在玻璃中不易传播D.以上说法都正确 7、伏下身用耳贴着铁轨的人总比站着的人先听到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较慢。 C.声音在铁轨中传播速度较快。D.以上说法都不对。 8、王强面对以高山大喊,4s后他听到自己的回声,请问王强距高山有[ ] A.340m B.1360m C.170m D.680m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及特性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预习: 要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保存声音: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如:早期的机械唱片等。 要点诠释: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要点二、声音的传播 1、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要点三、声速 回声 1、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2、影响声速的因素: 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气液固V V >>V ; 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 要点诠释: 1、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 。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s 。 2、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 要点三、音调的高低——频率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频率(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3)单位:赫兹(Hz ) 3. 影响音调大小的因素: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4.超声波和次声波: 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 —20000Hz ,振动频率低于20Hz 的叫次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 的叫超声波。 要点四、声音的强弱——响度 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3.影响响度的因素:(1)振幅;(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要点诠释:声音在介质中传播能量会衰减,传播距离越远,声音的能量减小得越多,响度越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音调并不改变,即介质不会改变声音的频率。 要点五、音色 1.声音的特色叫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也不同。 2.影响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

表达技巧,沟通能力,说话的艺术

傅佩荣 《说话的艺术》 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有同理心,同理心就是说从别人角度来设想,去了解别人在什么样情况,他有什么样的需要,你怎么讲他才会听得进去,他才愿意接受。而孟子这一方面的表现也是很特别的。 一、孟子善用比喻 齐国是大国,齐宣王当然是势力很大,孟子跟他谈话的时候特别需要技巧。有一次齐宣王就问了,你孟子那么有学问,告诉我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因为春秋时代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力量最大,尤其齐桓公是齐国的前辈,当然希望能够从孟子的口中说出一些称赞的话。没想到孟子浇他冷水,他说真正的孔子的学生不谈齐桓晋文之事。因为他们是春秋五霸,是霸道不是王道,王道是仁政,霸道的话就用武力。所以孟子就推托说我们儒家不谈这个。齐宣王说那你们谈什么呢?孟子说我们谈仁政,国君要保护百姓这才是正确的,照顾百姓。齐宣王就说那您看看我能不能做到呢,透过照顾百姓而可以称王天下。孟子说霸王你可以做到。这一来齐宣王很兴奋,你凭什么认为我可以做到,因为你这个人没有理由变成拍马屁的。大王说我能够称王天下吗?孟子说你当然可以。 【故事1】 大王说为什么?孟子就讲了,他说前几天您有一位大臣叫做胡龁,他告诉我,他说有一天发生这样的事,王坐在堂上,堂下有一个人牵一头牛经过。大王就说,这个牛放了它,因为它叫的声音那么凄惨,好像没有罪就被判死刑一样,真难听,太可怜了,放了它吧。结果这个人牵牛是为了做什么事呢?因为齐国做了一口大钟,古时候的礼,一口钟做好之后开使用之前要杀一头牛血撒在钟上面叫做“衅钟”,我们简称为祭钟这个典礼。这个牵牛的人就说,请问大王难道要废除祭钟的典礼吗?大王就说怎么那么笨呢,你不会换不头羊吗。听说有这个事,是真的吗?大王说是有这个事。大王就立刻抱怨,百姓都以为我很小气,我身为齐国的国君怎么会在乎一头牛呢?怎么会说牛比较贵,羊比较便宜,所以我就把牛换成羊了,他们冤枉我了。孟子说我了解别人冤枉你,我知道大王是不忍心。大王一听非常开心,就立刻他也引用《诗经》的话,“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就是别人的心意,我可以猜得到。就等于是,大王把孟子当做知己了,就是说只有你孟子了解我,知道我不是小气,不是舍不得牛,牛比较贵,不是的。那你孟子了解我,我当然愿意听你的话了。孟子就继续说了,说大王这种心就可以称王天下。大王问为什么呢?孟子说,你见到牛没见到羊,你要见到羊的话,羊也会哀哀叫,也会叫的很凄惨,你看到牛叫的很惨就舍不得,见到羊叫的很悲惨也舍不得,那你怎么没有看到老百姓叫的很惨呢?这多好的推论,你见牛未见羊也没见到百姓,你如果见到百姓如此可怜,大王一定也不忍心。但是我们都知道大王有时候见不到老百姓的情况,大王去出巡的时候,就把好的一面给你看,另一面恐怕你看不到,百姓的痛苦你不知道,所以大王有这个心会同情动物,一定会同情人。大王听了特别开心,就说那这样说的话我还蛮有希望的。 1. “不能”跟“不为”的区别

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和水中目标探测的研究

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和水中目标探测的研究 摘要: 1912年4月19日,英国刚刚研制成功的一艘14000吨级的新邮轮“巨人号”,在加拿大纽芬兰岛南部海域被一座浮动冰山撞沉。结果1500余人遇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利用新发明的U型潜艇,击沉了大量协约国的军舰和商船。两件重大事件促使科学家、发明家对声纳的研制和改进加快了进程。声纳的用途十分广泛。在军舰、潜艇、反潜飞机上安装声纳之后,可以准确确定敌方舰艇、鱼雷和水雷的方位。同时,它还能区别前方的目标是鲸鱼还是潜艇,是敌方潜艇还是我方潜艇呢。在民用方面,可以使轮船在黑夜和雾天航行时及时发现前方的船只或暗礁;可以告诉渔民哪儿有鱼群;还可以用来研究海洋地质,搜寻海下沉船,进行水下通信联系等等。 关键词:声纳组成和工作原理简史现状发展趋势 英文翻译: Acoustic wave propagation in the water and the water target detection research Name: Liu Yi Yao Tian Units: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Zijin Abstract: April 19, 1912, the United Kingdom has just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a new 14,000-ton cruise "giant" in the southern island of Newfoundland, Canada, was a sea of floating iceberg sank. Results More than 1,500 people died.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the German use of the new invention of the U-shaped submarine to sink a lot of Xiediguo warships and merchant ships. Two major events prompted scientists, inventors of the sonar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xpedite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Sonar uses very wide-ranging. In warships, submarines, anti-submarine sonar installed on the aircraft, can be accurately determined enemy ships, torpedoes and mines posi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target is a whale in front of the submarine or is our enemy submarines or submarine it. In the civil context, will enable vessels navigating in the darkness and fog at the time found in front of the vessel or reefs; can tell fishermen where there are fish, but also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marine geology and search under the sea shipwrecks,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 links etc.. Key words: sonar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history Status Quo Development Trend 正文: 作为弹性波的声波在水中传播具有损耗小、传播距离较远的优点,所以声纳已成为海洋开发和研究中不可缺少和行之有效的探测设备.但根据海洋声学的基本特性,海水中声波的传播速度受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水压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这对声纳探测,特别是测深的影响非常大,它直接改变海水中声波传播轨迹:声速变化为正梯度时,水下声源发出的声线向海面弯曲;声速变化为负梯度时,声线向海底方向弯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初中课标的要求是: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是声现象的入门和本章学习的基础。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速以及影响声速的因素,根据课标要求本节的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难点是:真空中不能传声。 【学情分析】 学生对声现象是比较熟悉的,在生活中对声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没有上升到理论化知识的认识。对声音的产生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的方法得出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此外通过组织学生例举生活中振动发声的实例,巩固知识突出重点;对于声音的传播可采用实验与师生谈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推理总结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突破教学难点;对于声速由于难度不大,可由学生自行观察“小资料”分析讨论得出相关结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质,声音的传播速度受温度和不同介质的影响,回声;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以及声速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过学习声音的产生的过程,体会通过实验与分 析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关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与日常 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难点:真空中不能传声 【教学方法】 运用实验法、谈话法和讲授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通过口述现实生活中的声现象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 2、提出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二、知识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1、实验: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2)分别用手触摸正在说话和未说话时候的咽喉。 (3)用手触摸正在发声和未发声是的小音箱喇叭内壁。 2、学生讨论:学生说出亲身感受到的、听到的和看到的实验 现象。 3、分析:(1)振动的橡皮筋、喇叭内壁振动、咽喉(声带)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教学目的: 1 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空气中声音得速度大约是340 s/m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具: 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 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猜一个谜语:你能制造却无法看到,可以穿过固体却不留痕迹。这是什么东西?对,这就是声音。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关于声现象我们接触得很多但却了解得很少,我们的祖先在建筑和科研中都广泛应用了声学技术,如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等,都是声学知识应用的杰出典范。现代的建筑如礼堂、音乐厅的设计中,也都要考虑到声学效果,海军用声学技术——声纳来测量海深,探测敌舰等等。而人们赖以欣赏音乐的乐器、音响设备,更是集中体现了人类对声现象的研究成果和与电子技术的巧妙结合。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得意思是牛不懂音乐,可是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经常给奶牛、母鸡放优美的音乐,它们可以多产奶、多生蛋;还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爬藤植物的两侧一定距离各放一台录音机放音乐,过一段时间,藤子向柔和的声音爬去;鱼类也又他们喜欢听的声音。 在这样一个声音的海洋中,我们不禁要问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呢? 二讲授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声现象丰富多彩,课本通过图3-1―――3-4中的四幅图,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声音产生的情况,我们先看看这4副图,一起来谈谈物体发声时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课本图1中是水和水的相互撞击,引起振动,发出声音;图2是琴弦和弓相互摩擦引起弦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图3是飞机的发动机在工作,引起振动,发出声音;图4是电锯和木材相互磨擦,引起电锯和木材的振动发出声音。 你知道人和其他动物是怎么发生的吗? 1 请同学们用手指感受自己喉咙发声时的振动。 2 讲述自然界一些动物是如何人发声的:织了(只有雄蝉才会鸣叫)、蟋蟀、蜜蜂等是靠翅膀的振动或者摩擦来发声的,长颈鹿很安静,那是因为它没有声带。 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能够说一些新奇的关于发声的现象。 例如“笑树是怎么发出笑声的?”(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 我们发现,声音似乎和物体的振动有关。那么,我们通过实验探索一下,发音是否真的和振动有关? 实验探究: 音叉:(1)将一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被弹起。(2)将发声的音叉放进水杯,激起水花。 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不一定消失)请同学们在举一些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例子。

《声音的传播》 教学案例

《声音的传播》教学案例 声音的传播是我们非常熟悉人事情,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懂,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激发与唤醒学生的未知欲,而且加速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是我在授课时的片断。 (一)创设活动情景,提出悬念,让学生自主探究: 1、多媒体课件引入: A生:听说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声音,只能通过特殊的装置传递信息。 B生:据说是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 师:那声音是通过什么来传播的呢? 2、听取学生的各种回答; 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探究任务———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 (二)引导点拨,与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 1、活动1:钟罩里的收录机 (1)介绍实验的方法 此实验为演示实验,首先把真空机设备、玻璃钟罩、收录机等实验装置的作用介绍给学生,把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告诉给学生。 (2)预测实验的结果 师:这是一部正在发出声音的收录机,我们把它放在钟罩里,它仍能发出声音。现在我们把这个钟罩密封起来,抽去罩中的空气,还能听到收录机发出的声音吗? 生:讨论并猜测问题。 (3)观察实验的现象 师:进行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地听,当抽空气时,虽然不可能抽得很干净,但收录机的声音还是会逐渐变小的。最后当透明玻璃钟罩里面的空气抽出来后,已经听不到收音机的声音了(或者很细声)。 (4)讨论实验现象说明的问题 师:透明玻璃钟罩里还有空气时,我们还能听到收录机的声音,但当里面成真空状态时,它的情况和月球上的情况差不多,都听不到声音,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生:讨论并分析问题。 师生合作完成该实验,讨论并得出结果———声音能通过空气传播(小结板书)。 2、活动2:声音在液体、固体中的传播 (1)师: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那么它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同学们在游泳时潜入水中能听到什么声音吗?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讨论并猜测。 (2)教师接着做水中铜铃撞击发出声音的实验,让学生分组用耳朵紧贴水槽听,或站立水槽旁听,当然,学生很容易听到声音。 (3)在楼梯上分组做用耳朵紧贴楼梯扶手,听同学敲击上层楼梯发出的声音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结果———声音能通过液体、固体传播(小结板书)。 3、活动3:做个“土电话” (1)出示已做好的“土电话”,并让学生用它来玩“做鬼脸”小游戏。 师:这是个土电话,老师小的时候经常做来玩的,你们说这个土电话能通话吗?谁愿意上来试一试。 师:你为什么能做出这样有趣的表情和动作。 生:因为我能听见他说“做鬼脸”的指令。 师:大家还想玩吗,那就请大家自己做一个土电话,看谁做得又好看又实用…… 教学是一种艺术,需要老师去描述、去点拔、去指引,只有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可能在课堂上收获老师臆想不到的效果。学法无穷,教法亦无境。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及针对训练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气体、液体、固体都 可以发声。 ②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③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声不一定听见。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声的。 2、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针对训练 1、漫步花丛中,我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这是由于蜜蜂翅膀的产生的。 2、下列属于气体振动而发出声音的是() A.叮咚的鼓声 B.哗哗的流水声 C.隆隆的炮声 D.悦耳的歌声 3、(2012?大连)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 4、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只有液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C.只有固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D.气体液体固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5、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

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 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 发出的响声 6、(2008?莆田)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 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A.吹着的哨子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收音机D.敲击的水瓶琴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转播。 2、真空不能传声,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①声音能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一般地,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 气体最差。 ②在外太空,宇航员用无线电传声。 3、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①声速的大小和介质及温度有关。一般在固体中的速度大于液体中速度,大于气体中 速度。 ②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4、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①回声与原声至少相差0.1s以上才能被人耳听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 (2)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 (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教学难点:探究物体传声实验;估测声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鼓一只,吉他一把,纸屑若干,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台,闹铃一只,气球一只。 学生合作组器材:纸片,绷有橡皮筋的空盒子,音叉(包括小桂和音箱),梳子,树叶的叶片,一个玻璃缸(里面盛有水),几块石头。 多媒体课件:声波动画。可到网上查询。 【设计思路】 教材提供了教学的框架和资源,而课堂活动的组织、安排,内容的逻辑处理却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本节课是本书的第一节,又是初二学生刚刚进入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以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为根本,并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本教学设计的主旨。 一开始,就进行情景创设。通过让学生倾听各种声音,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产生兴趣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接着围绕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设计了几个学生活动。 声音的产生:1.开展探究和讨论,让学生在产生声音的过程和较多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2.讨论生活中有趣的发声现象,比如动物的交流方式。 声音的传播:1.通过学生讨论生活事例、设计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声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教师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声波:因为比较抽象,在这里不宜展开,可采用多媒体的动画造型让学生头脑中初步产生一个模型即可。 声速的估测:学生第一次在物理中涉及估测的设计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由“击敲长铁管听声”事例引人启发,让学生拓展联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