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分析表

人机分析表
人机分析表

人机操作分析解读

加工课 人机操作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对象:130镗铣加工中心 报告人: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绘制人机操作图。 2.学会如何根据人机操作分析来了解人工或机器的闲余能量,并设法加以利用,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实验说明 人机操作分析是操作分析之一。操作分析的目的,在于详细地研究改进一个工作地的作业。如果是利用机器的作业,则利用人机程序操作图来分析,人机操作(程序)图是用来记录在机器的工作过程中,工人操作的手动时间和机器的机动时间的互相配合的关系。根据人机操作图,可很清楚地了解到工人或机器设备工作量的负荷情况。在一般人机操作图中一个工作周期时间内,操作者的手动时间往往比设备的机动时间短,为了充分利用操作者的空闲时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利用此空闲时间,操作另一台机器。 2.利用机器工作的时间进行其他的工作,如测量、检查,或清除铁屑,擦拭机床以达到缩短周期的目的。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通过在在生产现场的观察,选择5T加工中心为实验对象。 2.绘制人机操作程序图, (1)绘制人机操作图; (2)划分操作单元; (3)在图表下方的纸上,采用适当的间隔分开人与机,作出垂线。最左方为工人操作单元(动作单元)及垂线,在此垂线上以适当的线段的长短代表时间比例(如1 cm代表10 min),由上往下记录工人(机器)每一动作单元所需时间,用实践、虚线、点划线或用其它方式表示工作、空闲等内容。 3.待人与机器的操作时间均记录后,将工人与机器的操作时间、空闲时间,每周程人工时数加以统计。人机操作图和分析图如图1和表1所示。

表1人机操作程序分析图 4、工序改善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机器切割过程中操作人员一直处于空闲状态,而切割时间在整个周程时间内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使得操作人员的利用率非常低,只有25%,因此提高人员的利用率成为改善的重点。 可以看出,由于机器一直在工作,而人员的空闲时间较长,我们不妨考虑由同一人员同时操作几台机床的方法来提高人员的利用率。 由计算公式: 其中,N是工人可操作的机器数,L是装拆工件时间,M是机器工作时间,W

人机工效管理制度

人机工效管理制度(要素号9.4) 第一条为实现人、机、环三者间的合理配置,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的作业环境,提高人机工效,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人机工效管理原则 按照人的生理心理特性设计和改善作业环境,实现人、机、环三者间的最佳匹配,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生活条件; 不断改进工具、设备及工作场所的设计,使与机、环境与人的体力、体形和功能联系起来,使作业更能够与人相适应的原则。 对有害效应进行限制和改善的原则。在体力劳动的作业中,对于可能对人产生的有害效应进行限制。对工作人员进行选择、培训方面,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和所具备的技术,使作业活动的性质和要求相适应。可能还要实行作业轮换。 第三条人机工效管理 劳动人事部是公司人机工效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人机工效的评价管理工作。 各单位应根据各岗位人机工效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切合实际的工效管理办法。 人工搬运。根据公司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技术操作规程设计搬运方法和姿势,在人工搬运机器或设备时,采用搬运方法、姿势要符合人机工效原理。 作业空间布局。依据现有作业空间合理设计作业位置和环境,使现场作业空间的布局符合人机工效原理。 消除疲劳。根据各岗位的实际情况,识别导致疲劳的有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通过改善作业环境、作业场所的布局、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方式消除疲劳。 第四条人机工效管理制度的修订 人机工效分析。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人机工效进行分析,针对人机工效危害因素,提出整改措施。 人机工效改进。根据人机工效分析提出的整改措施,组织人员对人机工效的危害因素进行整改。不断改善工作设计与劳动组织,使得作业环境更能与人相适应,减少失误和对人健康的损害,提高安全性、工作效率。 人机工效管理制度的修订。每年公司应根据人机工效管理评价结果,组织有关人员对人机工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意见,修订人机工效管理制度。

十大人机协作机器人

十大人机协作机器人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据国际机器人联盟预测,到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将比2016年大幅增长77%。而人机协作机器人作为人类的得力伙伴,帮助人类在汽车、电子等行业共同完成工作,凭借其灵活、智能的特点,像倒咖啡、做棉花糖这样的细致活也不在话下。接下来,小编就将iianews收集到的十款协作机器人信息分享给大家(排名随机不分先后)。 ABBYuMi系列最新款单臂协作机器人 ABB最新推出的这款新型机器人的负载为500克,高度紧凑的外观设计可以让它整合到现有的装配生产线中,帮助客户提高生产效率。机器人同样具有引导式编程功能,因此操作人员无需另外接受专业培训。这款全新的YuMi系列单臂协作机器人将在2018年正式发布,将与ABB Ability?数字化解决方案一起,致力于帮助客户将生产效率和可靠性提升到新的高度。 KUKA LBR iiwa轻型机器人 KUKA LBR iiwa 是第一款量产的灵敏型机器人,也是具有人机协作能力的机器人。LBR 表示“轻型机器人”,iiwa 则表示“intelligent industrial work assistant”,即智能型工业作业助手。LBR iiwa 有两种机型可供选择,负载能力分别为7 和14 kg。LBR iiwa 通过关节力矩传感器可立即识别接触并立即降低力和速度,它通过位置和缓冲控制来搬运敏感的工件且没有任何会导致夹伤或者剪伤的部位。

人机操作分析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加工课 人机操作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对象:130镗铣加工中心报告人:

、实验目的 1.学会绘制人机操作图。 2?学会如何根据人机操作分析来了解人工或机器的闲余能量,并设法加以利用,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实验说明 人机操作分析是操作分析之一。操作分析的目的,在于详细地研究改进一个 工作地的作业。如果是利用机器的作业,则利用人机程序操作图来分析,人机操作(程序)图是用来记录在机器的工作过程中,工人操作的手动时间和机器的机动时间的互相配合的关系。根据人机操作图,可很清楚地了解到工人或机器设备工作量的负荷情况。在一般人机操作图中一个工作周期时间内,操作者的手动时间往往比设备的机动时间短,为了充分利用操作者的空闲时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利用此空闲时间,操作另一台机器。 2?利用机器工作的时间进行其他的工作,如测量、检查,或清除铁屑,擦拭机床以达到缩短周期的目的。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通过在在生产现场的观察,选择5T加工中心为实验对象。 2 ?绘制人机操作程序图, (1)绘制人机操作图; (2)划分操作单元; (3)在图表下方的纸上,采用适当的间隔分开人与机,作出垂线。最左方 为工人操作单元(动作单元)及垂线,在此垂线上以适当的线段的长短代表时间比例(如1 cm代表10 min ),由上往下记录工人(机器)每一动作单元所需时间,用实践、虚线、点划线或用其它方式表示工作、空闲等内容。 3?待人与机器的操作时间均记录后,将工人与机器的操作时间、空闲时间,每周程人工时数加以统计。人机操作图和分析图如图1和表1所示。 图1改善前人机操作图

人机工效管理制度

人机工效管理制度(07) (一)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我公司职工的健康及相关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应范围 本制度适应于公司所属各单位、所有员工。 (三)定义 工效学是根据人的心理、生理和身体结构等因素,研究人、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以保证人们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并取得满意的工作效果的机械工程分支学科。人机工效学用科学的数据把对工作场所硬件系统的设计与人的体力、体形以及表现联系起来。通常,人机工效学设计侧重在对工具、设备及工作场所进行设计,使得作业更能够与人相适应,而不是要求人适应这些因素。 (四)职责 1.行政人事处负责工效学方面培训。 2.行政人事处每年要对全公司的人机工效管理进行一次检查。 3.公司各部门应向员工宣传、落实本制度。 (五)细则 1.人工搬运 1.1人工搬运原则

1.1.1省力化原则。能往下则不往上、能直行则不拐弯、能用机械则不用人力、能水平则不要上斜、能滑动则不摩擦、能连续则不间断、能集装则不分散。 1.1.2顺畅化原则。人工进行货物搬运,要有合理的通道,脚下不能有障碍物,头顶留有空间,不能人撞人,人挤人;用手推车搬运货物,地面不能坑坑洼洼,不应有电线、工具等杂物影响小车行走;人工操作电葫芦吊车,地面防滑、行走通道两侧的障碍等问题均与作业顺畅与否相关。 1.1.3短距化原则。短距化,即以最短的距离完成装卸搬运作业,减少人的体力消耗,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 1.1.4人格化原则。要考虑人的因素和尊重人格,不允许野蛮装卸、乱扔乱摔现象。搬运的东西在包装和捆包时要考虑人的正常能力和抓拿的方便性,也要注重安全性和防污染性等。 2.注意事项 2.1准备搬运时,先走近物体,双脚分开(约与肩宽)。 2.2背部需要保持垂直,身子蹲下; 2.3应用手掌握紧物件,避免用手指抓住物件,以免物体滑脱; 2.4将物体靠近身体,借助双脚的力量,将物体提起,而不是借助腰力; 2.5若要搬运过重或过大的物品,应利用机械搬运; 2.6若要将物品放于相当的高度,最好两人合作进行。

从人机工效的角度考虑“五防”的配置参考文本

从人机工效的角度考虑“五防”的配置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从人机工效的角度考虑“五防”的配置 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所谓人机工效,是指人与设备的合理结合,从而产生 最大的效益。 目前有一种典型的观点,即认为通过完善“五防”装 置功能并且增加其强制性,能避免误操作事故,即完全从 技术角度杜绝误操作事故。但笔者认为这条路是行不通 的。 1 “五防”装置不可能从技术上杜绝误操作 所谓“五防”,是为了防止误拉合开关、带负荷拉合 刀闸、带电挂地线、带地线送电,误入带电间隔等5种误 操作,通过一定的方式、一定的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其功能,而不是也不可能是绝对的实现,因此不可能因安

装了“五防”装置而从技术上杜绝误操作。 1.1 现场数据(状况)取样可能出现问题 如防带负荷拉合刀闸的实现。 从理论上说,只要检测到开关的三相触头均在断位后,才允许操作刀闸,就可以杜绝此种误操作事故。 在技术上实现此功能的核心问题是准确检测开关的触头位置。 对于该项检测,各种五防各有其法:程序锁通过检验该回路的开关的操作把的位置,电磁锁通过检验开关的辅助接点位置,微机五防通过检验开关位置继电器的位置或检测分(合)闸指令脉冲电流,机械联锁通过开关机构的连杆闭锁刀闸操作把手等。 由上述检测方式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方式,都是间接,而不是直接检测开关的三相触头位置。因此只能说:在设备正常情况下,上述检验是能够判明开关触头的位

人机工效设计和分析 课程设计

人机工效设计和分析课程设计 设计课题专业课教室桌椅的人机功效设计和分析 班级工业设计硕研16级 姓名李航 指导教师王晓娜 日期2017年1月3日 山东科技大学

目录 一、前言 (3) 二、目的和要求 (3) 三、任务 (3) 四、内容 (4) 1.1人类功效学的研究方法 (4) 1.2分析对象——人类工作状况分析 (4) 1.3动作和姿势 (4) 2.1办公室人机功效风险因素 (6) 2.1.1动作及受力分析 (6) 2.1.2工作效率分析 (8) 2.1.3安全与健康分析 (9) 2.1.4疲劳与事故分析 (11) 2.1.5易损关节大体解剖 (12) 3.1生理及心理需求分析 (14) 3.1.1人是“人——机——环境”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14) 3.1.2人体感觉通道 (15) 3.1.3人体视觉及其特征 (15) 3.1.4视觉系统的生理构造及成像原理 (15) 3.1.5听觉系统的生理构造 (16) 3.1.6人体心理与感知行为系统 (16) 4.1人与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17) 4.1.1人机系统的整合问题 (17) 4.1.2设备人机尺寸分析 (18) 4.1.3设备布局分析 (20) 4.1.4物理环境分析 (21) 5.1设计改进 (24)

一、前言 办公室一族包括机关工作人员、科研人员、白领阶层等,他们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长期坐办公室的人员由于长期接触办公桌椅、电脑,保持着一种姿势,如果办公室桌椅设计不当,会导致他们在使用过程中肌肉骨骼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手腕病等,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了极大伤害。据统计,成年人颈椎病和腰椎病的发病率已达到60%左右,而办公室职员中的发病率更高达90%以上。因此,为这个特殊群体创造一个更适合他们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和要求 1、运用“人机工程学”课中所学的知识,研究人与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应用相关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来设计以达到优化人类和系统效能的目标; 3、具备撰写人机工程设计和分析说明书和配图说明等书面方式呈现设计结果的能力; 4、能够就方案设计和改进进行总结概括,能够清晰表达观点; 5、能够在设计过程中搜罗信息、集思广益、理论联系实际,对方案进行最优化处理。 三、任务 1、完成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分析 2、完成人与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3、完成设备人机尺寸分析 4、完成物理环境分析(照明环境、噪声环境、振动等) 5、对影响人机功效的问题进行设计改进 6、编写设计报告书

人机分析及标准化作业

第四章生产过程与作业分析——人机分析及标准化作业 【课程回顾5min】 FMEA分析 【教学要求】 理解人机分析的概念及其用途;掌握标准作业的概念,组成要素,目的和要素 【教学重点】 标准作业 【教学难点】 人机分析 一、人机分析(15min) 1、概念 人机操作分析是应用于机械作业的一种最常用的分析技术; 通过对某一项作业的现场观察,记录操作者和机器设备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情况,并加以分析,寻求合理的操作方法,是人和机器的配合更加协调,以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率的技术。2、对概念的理解 操作分析是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操作者、操作对象、操作工具三者科学地组合、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的工时消耗,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 人机操作分析是在机器的工作过程中,调查、了解在操作周期内机器操作与工人操作的相互关系,以便于充分利用机器与工人的能量及平衡操作。其目的在于了解工人或机器的闲余能量,设法利用以提高工效。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闲余能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机器的闲余能量。在机器加工的过程中,装、卸工件的工作是为了保证机器加工得以实现的辅助操作,对工件本身的变化不直接起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这部分工作所占的时间。此外就是因机器工作能力的不平衡而发生的空闲,可从平整生产线来解决。 (2)工人的闲余能量。主要考虑在机器自动加工时而产生的人工空闲,应注意把两个不同作业交叉进行。 3、人机作业分析的主要用途 (1)发现影响人-机作业效率的原因。人-机作业时,若人与机器的相互关系不协调,人-机分析图能一目了然,发现产生无效时间的原因。 (2)判断操作者能够同时操作机器的台数,即确定1名操作者可能操作几台机器,充分发挥闲余能力的作用。 (3)判定操作者和机器两方面哪一方对提高工效更为有利。 (4)进行安全性研究,因过分提高机器的运转速度和设备的利用率而使操作者的安全受到危害时,应如何保证操作者的安全问题。 (5)设备改造、实现自动化及改善作业区的布置。从提高人-机作业效率的观点出发,有效进行设备改造,提高设备的运转速度,重点是实现自动化及合理改善作业区的布置。 二、标准作业(65min)

人机交互作业

12080007 马海波 什么是人机交互技术? 人机交互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它包括机器通过输出或显示设备给人提供大量有关信息及提示请示等,人通过输入设备给机器输入有关信息及提示请示等,人通过输入设备给机器输入有关信息,回答问题等。人机交互技术是计算机用户界面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认知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有密切的联系。 简单介绍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内容。 1. 人机交互界面表示模型与设计方法 2. 可用性分析与评估 3. 多通道交互技术 4. 认知与智能用户界面 5. 群件 6. Web设计 7. 移动界面设计。 人机交互的发展与现状 发展历史 简单人机交互界面 早期的手工作业。 作业控制语言及交互命令语言。 图形用户界面(GUI)。s 网络用户界面。 自然的人机交互界面 通道、多媒体的智能人机交互阶段 虚拟交互界面等 人机交互技术的现状 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不少产品已经问世。侧重多媒体技术的有:触摸式显示屏实现的“桌面”计算机,能够随意折叠的柔性显示屏制造的电子书,从电影院搬进客厅指日可待的3D显示器,使用红绿蓝光激光二极管的视网膜成像显示器;侧重多通道技术的有:“汉王笔”手写汉字识别系统,结合在微软的Tablet PC 操作系统中数字墨水技术,广泛应用于Office/XP的中文版等办公、应用软件中的IBM/Via V oice连续中文语音识别系统,输入设备为摄像机、图像采集卡的手势识别技术,以IPHONE手机为代表的可支持更复杂的姿势识别的多触点式触摸屏技术,以及IPHONE中基于传感器的捕捉用户意图的隐式输入技术。人机交互技术领域热点技术的应用潜力已经开始展现,比如智能手机配备的地理空间跟踪技术,应用于可穿戴式计算机、隐身技术、浸入式游戏等的动作识别技术,应用于虚拟现实、遥控机器人及远程医疗等的触觉交互技术,应用于呼叫路由、家庭自动化及语音拨号等场合的语音识别技术,对于有语言障碍的人士的无声语音识别,应用于广告、网站、产品目录、杂志效用测试的眼动跟踪技术,针对有语言和行动障碍人开发的“意念轮椅”采用的基于脑电波的人机界面技术等。热点技术的应用开发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于视觉的手势识别率低,实时性差,需要研究各种算法来改善识别的精度和速度,眼睛虹膜、掌纹、笔迹、步态、语音、唇读、人脸、DNA等人类特征的研发应用也正受到关注,多通道的整合也是人机交互的热点,另外,与“无所不在的计算”、“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融合与促进也需要继续探索。

人机作业分析与常用改善方法

Part 1 人机联合作业分析小游戏一背景简介 基本概念(什么叫人机作业分析)主要用途通过对某一项作业的现场观察,(1)发现影响人机作业效率的原因记录操作者和机器设备(2)判断操作者能够同时操作机器的台数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情况,并加以分析,(3)判定操作者和机器两方面哪一方对提高寻求合理的操作方法, 工效更为有利 使人和机器的配合更加协调,以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率。主要步骤 (1)观察和记录操作者与机器设备在一个作业周期(周程)内各自的操作步骤和操作内容 (3)运用工作简化和合并交叉的原则,研究改进操作的各种可能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 (4)绘出新的操作分析图表 人机作业分析图 人机作业图是记录在同一时间坐标上, 表明作业者与机器的协调和配合关系的一种图表 它可以清楚地显示人的工作周期与机器的工作周期在 时间上的配合关系 因此,通过对人机作业图的分析, 可以获得减少人机等待(空闲)时间, 提高人机效率的新方法举例说明 例1 根据视频资料,试分析人与设备利用率,并确认1人N 机; 例2 寻找改善点合并QC 人机作业分析(1人多机) UV 硅胶-物镜粘接自动化改善研究 ■ 作业视频 ■ 作业视频 ■ 动作单元划分 ■ 动作单元划分 ■ 作业测定 ■ 作业测定 ■ 绘制图表 ■ 绘制图表 ■ 确定1人N 机及改善方法 ■ 寻找改善方法 Part 2 常用改善方法 改善的定义是什么?何谓改善?一般人对改善有什么误区?改善无止境该如何理解?如何突破改善的瓶颈?改善无止境 It always a better way 【开心一笑】(略) (2)用作业测定法确定这些操作活动的时间,按照操作者和机器设备操作活动的时间配合关系,在 作业分析图表中清晰地表示出来

人机工效学

人类工效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人类工效学又称人机工程学、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等(以下简称工效学)。 一、在机械安全技术领域进行工效学的研究与检验之间的关系 在机械安全检验中通常是通过评价人、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关系是否合理,操作者能否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来进一步确认机械的整体安全性。在生产过程中,完成预定任务的是人和机械设备、环境相结合的整体。在对机械设备实施安全检验或进行相关研究时主要考虑的要素都是相同的,但是,进行学术研究时,主要是研究各要素在人-机-环境的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如何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避免事故或危险的发生;而进行安全检验时,主要是评价设计和制造者是否针对特定的人-机-环境系统,对预期估计到的危险采取了有效的、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使危险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的安全裕度之内;是否针对残留危险和如何安全使用机械设备向用户或操作者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安全地安装、使用、维护和拆除(见表1): 表1 二、在机械安全检验中主要验证的人类工效学技术指标 1.在机械设备的整体设计中,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有效的制止或防范人为错误的产生 人机系统的正常运行,有赖于人与机器的活动与操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的可靠性显著提高,而由于人的不确定因素的存在,由操作者的错误行为引发操作事故所占比重也在不断的增大。

人的执行机能具有很大的自由度,不仅能够随时处理意外和异常情况,而且也会由于疲劳、情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人为错误。人为错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未执行规定的机能;错误执行规定的机能;执行了没有规定的机能;等等。 为避免由于人为错误可能造成的事故,机械设备的设计常采用本质安全、停止运转及保护电器回路等安全保险措施和防止操作失误的装置预防人为错误;在机械安全检验过程中需要通过相关的信息或试验验证这些措施或装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人机界面设置的合理性和人机交流的顺畅性 人机界面也叫人机接口。显示器和控制器是人机之间的两个界面。机器通过显示器将信息传送给人,人通过控制器将决策和指令信息输送给机器。人机信息交换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显示器和控制器分别与人的感知器官、与运动反应器官特性的匹配程度。在实施机械安全检验期间通过对显示器和控制器的物理特性与人的感知、记忆、思维、运动反应等身心特点是否相适应来判断人机界面设置的合理性和人机交流的顺畅性。 在现代复杂的人机系统中,操作人员往往面对着几十甚至几百种不同功用的显示器和控制器,若设计或安排不当,就容易发生误读和误操作而导致重大事故。在机械安全检验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个方面来进行验证: ——适宜的信息通道。显示器的设计符合工效学设计原则,信息传递顺畅,有效的避免因信息通道过载而出现错误的信息。 ——当信息从人的运动器官传递给机器时,应适应人的极限能力和操作范围,将控制器设计得高效、安全、可靠、灵敏。 ——充分发挥人和机各自的优势,减少发生危险的概率。 ——人机界面的通道数和传递频率不应超过人的能力,而且适合大多数人的应用。 例如手的界面主要是指与手接触相关的界面,包括按压的界面、旋转的界面、握的界面、捏的界面等。手是操纵各种设备的主要方面,手的界面不合理,会导致多种上肢职业病甚至全身性的伤害,因此,手的界面符合解剖学原则和人类工效学原则,可以使操作者发挥最大效率,同时可以大大地降低职业病产生的概率。 3.工作空间设计的合理性 工作空间也是机械安全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工作空间的大小、显示器和控制器的位置、工作台和座位的尺寸、工具和加工件的安排等。工作空间的设计要适应使用者的人体特征,以保证工作人员能够采取正确的作业姿式,达到减轻疲劳,提高工效。

人机工效管理程序

人机工效管理程序 1目的:为杜绝或减少因不良的工作活动而造成对员工健康安全的影响,不断提升员工工作的舒适度,制定本程序。 2范围:公司全体员工 3权责 3.1员工:人机工效学改善建议的提报 3.2人事部:负责收集整理员工的改善建议及测试与实施 4定义: 4.1MSD:即肌肉疲劳综合损伤症。包括肌肉损伤和破裂、韧带扭伤、关节或跟腱发 炎、颈椎盘恶化。但滑倒、摔倒、跌下、机动车辆事故或与这些相同的事故不作为 标准中的MSD。 4.2MSD危险:是指工作中发生的一定数量、频率、持续时间的可能引起的MSD的危 险性因素。 4.3MSD事故:最指与工作有关的MSD,需要除急救外的治疗,或者员工报告的MSD 迹象或者症状持续7天或7天以上。 4.4MSD迹象:指客观身体上的发现物。如:运动范围的减少、畸形、握手力量减少、 肌肉功能衰退等。 4.5MSD症状:员工出现MSD后的身体反映。如:疼痛、麻木、麻刺、烁热、抽筋、 僵硬等。 5内容 5.1风险评估:工厂必须对每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其中至少包含 以下各项: 5.1.1识别任务及相关危害。 5.1.2评估与危害相关的风险。 5.1.3确定用于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如工作区域设计、岗位轮换)。 5.2人因工学管理要求与程序必须至少包括以下各项: 5.2.1单位主管应向员工宣导有关人因工学的相关知识以及MSD危害,鼓励员工自 主性及早报告MSD、以及这些疾患的迹象和症状。

5.2.2员工应当从自身工作实际情况来体会人因工学,并参与人因工程学的管理流 程,由HSE委员会成员定期进行人因工程学方面的交流以及审查雇员关于人 因工程学问题的建议。 5.2.3公司通过所报告的人因工程学危害及损伤趋势,积极讨论解决所接到的人因工 程学的问题,并依据实际情况来制订一些解决方案。 5.2.4在工作期间,为了减少重复性活动对员工造成的疲劳与健康损害,员工可以自 由地伸展四肢或调换姿势等方法来减轻不适症状;必要时,可适当的休息或变 换工作。 5.2.5对使用电脑的工作人员,要求以不超过1小时为限,进行适当地休息与自由活 动,减少不适的机率。 5.2.6针对设备配置及流程的设计中必须融合人因工程学,工作台面的高度应以不超 过工人腰部上方10cm为准,每位员工均应配备座椅,座椅以员工的舒适度为 准来设置高度,在办公区均配置可调座椅。 5.2.7禁止员工蹲在地面作业。 5.3单位主管每年对参与存在人因工程学相关危害任务的人员,进行以下内容的培训: 5.3.1常见的 MSD 及其迹象和症状。 5.3.2及早报告MSD 及其迹象和症状的重要性,以及未能及早报告的后果。 5.3.3如何报告工作场所的MSD 及其迹象和症状。 5.4MSD相关危害因素 5.4.1高度重复:一遍又一遍的进行相同的动作。 5.4.2过大的力量:做拉、敲、推等工作所需过多的体力。 5.4.3不正确的姿势:过份弯曲或扭曲身体的任何一部分。 5.4.4静负荷:在一个位置上保持很长时间会引起肌肉紧缩。 5.4.5定向压力:身体与坚硬的表面或边缘相接触。 5.4.6振动:使用振动工具或设备。 5.4.7极冷和极热:寒冷或高温的工作环境。

ESH手册-25人机工效学管理程序

人机工效学管理程序 1.目的:为了给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促进人机工效学的不断改善,鼓励人机工效学的技术发展和创新工作,特制定此程序。 2.范围:适合公司全体员工及外来人员。 3.职责: 3.1 公司环境安全健康管理委员会对生产部门涉及人机工效学方面的工作进行统筹管理。 3.2 社会责任部门负责评估并改善人机工效学管理工作,有效整合并运用现有的健康安全资源,通过观察和访谈方式对工作场所存在的人机工效学风险因素进行识别、预防、纠正和控制。 3.3 生产部、质量部、设备部等相关部门在设计工艺、引进技术和设备时,应充分听取来自各方面的合理化意见。 3.4 部门主管、车间主任负责对于涉及人机工效学改善措施的具体落实工作。通过改变流程设计、调整工作岗位和改善工作环境等有效方式来消除或尽量减少识别出的人机工效危险。 3.5 员工作为人机工效学的对象和直接受益者,应积极遵守人机工效学管理要求。同时,对于本岗位或其他岗位涉及的工艺流程、工作环境和工作设施有任何建议,员工都可以直接向部门主管、车间主任或社会责任部提出。 4. 工作程序 4.1 公司为每位员工提供符合人机工效学的工作设施如机器设备、工

具、座椅、照明、通风等,每位员工都要自觉维护好。 4.2 公司不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人机工效学知识培训,以提高和加强员工对于人机工效学的认识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4.3 各部门主管负责监控本部门车间人机工效学管理程序的执行情况,对于日常生产管理中发现存在的人机工效学隐患,要立即上报社会责任部门。 4.4 社会责任部门根据部门主管汇报的情况和定期专项检查情况,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出相应整改措施,确保人机工效学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 4.4.1 人机工效学隐患排查包括且不限于:不足或过亮的光线或闪烁光;重物、笨拙物品或重复性的搬运、推拉;频繁的弯腰或扭曲背部或颈部;工作要求搬运低于膝盖或高于肩部的物品;经常接触未加控制的全身或手臂振动;工作台面要求长时间提升胳膊或弯腰等。 4.4.2 人机工效改善措施包括且不限于:重新安排储货架、提供有靠背的椅子、调整工作台的高度、改善通风条件、避免高温作业、减少噪音产生或者提供劳防用品、改进工艺、安装机器防护装置、减少不必要的手工搬运活动等。 4.5 公司环境安全健康管理委员会定期审议并听取关于人机工效学存在问题的信息和改进措施,为人机工效学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并对纠正动作、改进计划做出指示和要求。

人机工效

在工业界及其他地方所发生的事故中,经常有一个被人们笼统称为人为失误的因素。常言道:"人总是要犯错误的"。在预防事故或减少意外伤亡的工作中,也应该承认这一点。在工业安全与卫生管理追求的长期目标,就要求采取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机工效的方法,以减少人们犯错误的机会。减少人为失误因素的考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为即使对自动化的过程,仍然要人进行控制、维护和某种程度上的干预。人们还是系统的设计及制造者,而且在这个过程之中,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也会犯错误。了解人们为什么会出错误,对于控制风险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都认识到,对"人为因素"的管理,即重要,又困难。机构、工艺程序及流程都要把人的能力、差错考虑在内。这里所指出的"人为因素",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人们的认知能力、智力和体力; (2)人与其工作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3)设备和系统设计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4)能够影响到与安全相关的行为的组织方面的特性; (5)个人的社会及遗传特性。 对于从事工作的个体人员来讲,所有这些因素都很重要,这不仅是为了其身体的健康、安全及福利,而且也是因为这些因素比起工作中的"硬件"部分更不易控制,因而更容易被忽略。 10.2 人机工效学 人机工效学是一门关于人、对象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研究。在工作环境中,对象包括椅子、桌子、机器和车间。不过,人机工效学所观察的不仅是椅子的设计。它的目标是对工作环境的全面的解决方案,包括形成一个更容易获得有关机器的信息,并且正确地理解这些信息的环境。 通过细致人机工效学设计可以改善"适配"性,同时提高职业的福利性。它还可以使员工感到满足,提高效率。人机工效学用科学的数据把对工作场所硬件系统的设计与人的体力、体形以及表现联系起来。通常,人机工效学设计侧重在对工具、设备及工作场所进行设计,使得作业更能够与人相适应,而不是要求人适应这些因素。为达到这一要求,通常是把下面几点结合起来考虑。 (1)工作设计:把人机工效学引进到工具、机器、作业场所和作业方法的设计中去。这些方面不是相互排斥的,而相互结合往往可以得到最好的解决方法。 (2)组织上的安排:主要是在需要从事体力劳动的作业中,限制可能对人产生的有害的效应。这包括了对选派人员的选择和培训、作业的要求必须与人的体力及技术相适应和作业的轮换及工休。 研究表明,采用人机工效学的解决方案,对作业条件进行优化,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 对工作进行设计并使设备和工作相适应,可以减少失误和减少对健康的损害和事故。通过采用人机工效学的解决方案,可以改善。 (1)对操作者不舒适的作业场所; (2)让使用者感到不便的手工工具; (3)不容易为操作者辨认及使用的开关及阀门; (4)使人容易感到疲劳的作业。 关于体力劳动的强度,已经有了用人机工效学的方法来制定的强制性标准。 10.3 人体测量学 人体测量学是关于人体生理特性的测理科学。在重量、高度、体力等基本的特性方面,人的个体间有很大的差别。一辆根据"平均"乘客的特征来建造的小汽车可能使一个个子高的人要弯着腰才能坐下,这样就很不舒服。设计者需要有关人的身长、臂长和其他的物理数据

矿场人机工效管理制度

矿场人机工效管理制度 第一条各单位应对需搬运的生产活动进行识别,按照设计原则确定各种人工搬运的方法及姿势,作为(现场管理手册》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对搬运员工进行培训。 第二条安全环保部应每半年对全矿各搬运活动的搬运工效进行分析,对影响搬运工效的主要因素制定管理措施,并落实各单位予以整改。 第三条人工搬运的方法及姿势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靠近被搬运之货物,双脚站立于货物两侧,蹲下时两脚分开、屈膝、身体保持平衡,用手掌及手指紧握货物,手臂紧贴身体.下颗贴近胸前,挺腰确保背部平直,提举时用腿力将货物提起,拉近距离,慢慢起立直至双腿恢复直立姿势,最后要注意提举时动作要流畅,切勿急剧,转身时利用双脚,切勿扭腰旋转;人工搬运、下放笨重材料时,作业人员要佩戴好防砸胶鞋及其他劳动防护用品。 第四条生产技术部在井下采掘工程设计时需考虑工程作业空间需满足作业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粉尘、噪声等因素对人机工效的影响;综合计划部在设计地面建筑工程时需考虑光线、温度及其他因素对人机工效的影响;物资装备公司分部在对井下设备的操纵位置的选择,生产设备、显示器、控制器的定位,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作业工具的选购时,要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所具备的技术。 第五条安全环保部应每半年组织相关主管部门对全矿各活动场

所的作业空间布局情况进行1次检查,对不符合布局原则的采取措施组织整改。 第六条为使作业员工的空间定位达到高效、安全舒适、美观等要求,相关主管部门应按照作业空间布局原则对作业位置与环境进行设计,设计内容包括作业人员的最佳视线区、最佳作业域、最小的装配作业空间以及最低限度的安全防护范围等。 第七条各单位每半年应以调查表的形式对各岗位人员的导致疲劳的有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予以改进,并留有《影响人机工效因素纠正措施评价表》。 第八条作业疲劳调查内容应包括:超生理负荷的激烈动作和持久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工作单调,环境不良,精神因素,身体状况不好,劳动姿势与体位选择不合理,生产设备与工具设计不合理、不能减轻劳动强度和人的紧张情绪,工作空间过小,工作持续时间太长等。 第九条降低作业疲劳的措施可考虑;提高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正确选择作业姿势和体位,合理设计作业中的用力方法,改善作业内容、避免单调重复性作业,合理设计作业空间及环境,优化员工作业班次等。 第十条安全环保部应及时收集人机工效方面的抱怨信息,并每半年对影响人机工效的因素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留有相关记录。 第十一条本制度由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工业工程人机作业分析

目录 一、工业工程 1、前言 (2) 2、工业工程概述 (2) 3、课程设计目的 (2) 二、取题背景 1、台钻厂介绍 (3) 三、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1、人机操作的基本原理 (4) 2、人机操作的步骤 (4) 四、人机操作分析的现行方案和改进方案 (4) 五、效果评价 (19) 六、设计总结与心得体会 (22)

一、工业工程 1、前言 2011-1-11,在这个阴雨的天气我们来到了福州台钻厂。在这个地方,我们的IE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很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这次的实践活动对于我们的意义是很特别的,尤其是作为一名工业工程的学生,这次实践不仅仅让我们对台钻厂的装配工艺和人机操作环节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更深层次的说,这对于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具有很大的推动力。此次时间虽短,但受益良多。 2、工业工程概述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的工程学科。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工程技术,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因此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加强实践。本次课程设计给我们提供了加强课程实践的机会,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掌握工业工程的方法研究,作业测定,现场管理的知识、技术及技能,学会综合应用这些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程序,以实际生产系统及其运行的不断优化,达到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3、课程设计目的 “基础工业工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它是培养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通过实验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工业工程的方法研究,作业测定,现场管理的知识、技术及技能,学会综合应用这些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程序,以实际生产系统及其运行的不断优化,达到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人机工程案例分析 3篇汇总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它起源于欧洲,形成和发展于美国。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人机工程案例分析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机工程案例分析·1 1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 日本称为“人间工学”,或采用欧洲的名称,音译为“Ergonomics”,俄文音译名“Эргнотика”在我国,所用名称也各不相同,有“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工效学”、“机器设备利用学”和“人机工程学”等。为便于学科发展,统一名称很有必要,现在大部分人称其为“人机工程学”,简称“人机学”。“人机工程学”的确切定义是,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知识,根据人和机器的条件和特点,合理分配人和机器承担的操作职能,并使之相互适应,从而为人创造出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使工效达到最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 人—机系统(Man-Machine systems) “人—机系统”,就是人和一些机器、装置、工具、用具等为完成某项工作或生产任务所组成的系统。更确切地说,这种系统还应包括环境条件在内。所以,人—机系统实际上是指人—机—环境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机系统的范围是很广阔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如人用铅笔书写,就是一个简单的人—机系统;又如船员驾驶轮船,飞行员驾驶飞机,司机开动汽车,就是一些较复杂的人—机系统。在人—机系统中,包括人、机器和环境三个组成部分,而每个组成部分可称为一个分系统或子系统。机器分系统具有控制器和显示器(显示器的种类很多,有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等)。人,这一分系统在看到(或听到,触到)显示器的显示时,就要决定如何去控制,如何去操作。如果有必要调节时,即可通过人体的动作去进行操纵。整个人—机系统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工作。而环境条件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各个分系统的工作。可见,在人—机系统中,人同机器、环境的关系总是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但人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为了能充分地发挥人和机器的作用,使整个人—机系统可靠、安全、高效,以及操作方便和舒适,设计人—机系统时就得充分考虑人和机器的特征与功能,使之相互协调配合,构成有机整体,达到生产和工作的最佳效果。 3 人—机系统设计(Man-Machinesystems design) 人们要完成某项工作或生产任务,就需要一定的机器或装置,但是有些机器或装置适合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特征,人们工作起来就感到舒适和省力,效率高而且安全。而有些则不是这样。所以,在设计机器或装置时,要尽可能考虑人体的机能和人的心理特征,力求在人操纵机器时所接触的部位尽量符合人体的各种因素。须使人体骨架结构能够适应它,肌肉组织能够操纵它,精神系统能够控制它。同时,还须在使用这些机器或装置时,保证人体安全。如果这些目标达不到,那么,人们所有期望的结果—事故就很可能发生。人机工程学的这一基本思想是设计机器或作业空间时必须考虑的。一般来说,人—机系统的设计可分六个阶段,即(1)调查研究;(2)编制设计任务书;(3)编制实施方案;(4)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5)模型的制作;(6)人—机系统的制作与鉴定。这些设计过程虽有先后次序之分,但各阶段之间却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