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学

分形学
分形学

分形学

目录

[分形学] 基于L 系统绘制Hilbert (希尔伯特) 曲线 (1)

[分形学] 谢宾斯基(Sierpinski) 三角形,也叫垫片 (4)

[分形学] 可以无穷放大的Mandelbrot Set (曼德布洛特集) VC 源代码 (6)

[分形学] Julia Set (茱莉亚集) VC 源代码 (14)

[分形学] Mandelbrot Set (曼德布洛特集) VC 源代码 (18)

[分形学] 基于 L 系统绘制 Hilbert (希尔伯特) 曲线

作者:yangw80德国数学家 David Hilbert 发现了这样一种可以填满整个单位正方形的分形曲线,称它为 Hilbert 曲线。具体的我就不多做介绍了,相关内容请自己搜索。这里只说程序。

程序执行后,按数字键 1~8 可以显示相应阶数的 Hilbert (希尔伯特) 曲线,按 ESC 退出。

五阶 Hilbert (希尔伯特) 曲线的执行效果如下:

代码如下:

// 程序名称:Hilbert (希尔伯特)曲线 (基于 L 系统绘制)

// 编译环境:Visual C++ 6.0,EasyX 2011惊蛰版

// 最后修改:2011-3-7

//

#include

#include

int g_len; // Hilbert 曲线的单位长度

// 递归绘制 Hilbert 曲线

void hilbert(LPCTSTR cmd, int level)

{

static BYTE d = 0; /

static POINT c[4] = {1, 0, 0, -1, -1, 0, 0, 1}; // 方向对应的轴系

if (level < 0) return;

// 处理命令字符串

int i = 0;

while(cmd[i])

{

switch(cmd[i++])

{

case '+': d = (d + 1) & 3;

case '-': d = (d - 1) & 3;

case 'X': hilbert("+YF-XFX-FY+", level - 1);

break;

case 'Y': hilbert("-XF+YFY+FX-", level - 1);

break;

case 'F': linerel(c[d].x * g_len, c[d].y *

g_len); break;

}

}

}

// 主函数

void main()

{

// 设置绘图环境

initgraph(800, 600); // 设置窗

口大小

outtextxy(20, 550, "按 1~8 显示不同级别的 Hilbert 曲线,按 ESC 退出。

");

rectangle(143, 23, 657, 537); // 绘制表

示范围的矩形框

setorigin(144, 24); // 设置原点setcolor(RED); // 设置颜色setfillstyle(BLACK);

int level = '5';

// 设置初始级别

do

{

if (level >= '1' && level <= '8') // 仅处理 1~8

{

level -= '0'; // 转换为对

bar(0, 0, 511, 511);

// 清空绘图区

g_len = 512 >> level;

// 计算单位长度

moveto(g_len / 2, 512 - g_len / 2); // 设定起

hilbert("X", level);

// 递归绘制 Hilbert 曲线

}

}

while( (level = getch()) != 27 ); // 按 ESC 退出

closegraph();

}

[分形学] 谢宾斯基 (Sierpinski) 三角形,也叫垫片

作者:yangw80先说一个程序的实现过程:

1.随机生成 3 个点 P[0]、P[1]、P[2];

2.随机生成 1 个点 P;

3.绘制点 P;

4.随机生成 [0, 2] 内的整数 n;

5.令 P = P 与 P[n] 的中点;

6.重复执行步骤 (3)~(5) 三万次。

这个程序很简单,虽然随机性很大,但是结果几乎是完全相似的,会是一个很有趣的

图案,也就是传说中的谢宾斯基三角形。以上步骤就是生成谢宾斯基三角形的随机迭代法。

程序代码如下:

注:为了效果,将步骤(1)的三个点手动指定了。喜欢的话,可以将其修改为随机产生。

// 程序名称:谢宾斯基(Sierpinski)三角形,也叫垫片

// 编译环境:Visual C++ 6.0,EasyX 2011惊蛰版

// 最后更新:2010-11-16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srand((unsigned)time(NULL)); // 设置随机POINT P[3] = {{320, 50}, {120, 400}, {520, 400}}; // 设定三角形的三

个顶点

POINT p = {rand() % 640, rand() % 480};

// 随机产生当前点

// 初始化图形模式

initgraph(640, 480);

// 绘制三万个点

int n;

for(int i = 0; i <= 30000; i++)

{

n = rand() % 3;

p.x = (p.x + P[n].x) / 2;

p.y = (p.y + P[n].y) / 2;

putpixel(p.x, p.y, GREEN);

}

// 按任意键退出

getch();

closegraph();

}

执行效果要贴图就没意思了,呵呵。先猜想一下会是什么图案?

[分形学] 可以无穷放大的 Mandelbrot Set (曼德布洛特集) VC 源代码

作者:yangw80基于上篇文章 Mandelbrot Set (曼德布洛特集) 的源代码:

https://www.360docs.net/doc/a516773855.html,/samples/View.aspx?id=32

我修改了几个地方:

1. 修改了颜色,使用黑->蓝->白->棕->黑这样的渐变颜色方案(当然,大家可以修改InitColor() 函数改变配色方案)

2. 增加了放大鼠标选中区域的功能。按鼠标中键可以恢复原尺寸。

3. 将迭代次数提了出来,定义了常量。如果需要绘制更精细的图,请加大常量ITERATIONS。不过越大绘制的越慢。精细程度开始看不出来,放大次数多了就明显了。

4. 理论上是可以无穷放大,但实际受 double 类型精度的影响,放大到一定程度就会是马赛克了。

先看看逐步放大的效果吧:

另一个位置的逐步放大效果:

代码如下:

// 程序名称:分形学 - 可以无穷放大的 Mandelbrot Set (曼德布洛特集) // 编译环境:Visual C++ 6.0,EasyX 2011惊蛰版

// 最后更新:2010-9-9

//

#include

#include

// 定义常量

#define ITERATIONS 1000 // 迭代次数,越高,图像越精细#define MAXCOLOR 64 // 颜色数

/////////////////////////////////////////////////

// 定义复数及乘、加运算

/////////////////////////////////////////////////

// 定义复数

struct COMPLEX

{

double re;

double im;

};

// 定义复数“乘”运算

COMPLEX operator * (COMPLEX a, COMPLEX b)

{

COMPLEX c;

c.re = a.re * b.re - a.im * b.im;

c.im = a.im * b.re + a.re * b.im;

return c;

}

// 定义复数“加”运算

COMPLEX operator + (COMPLEX a, COMPLEX b)

{

COMPLEX c;

c.re = a.re + b.re;

c.im = a.im + b.im;

return c;

}

/////////////////////////////////////////////////

// 定义颜色及初始化颜色

/////////////////////////////////////////////////

// 定义颜色

int Color[MAXCOLOR];

// 初始化颜色

void InitColor()

{

// 使用 HSL 颜色模式产生角度 h1 到 h2 的渐变色

int h1 = 240, h2 = 30;

for(int i=0; i

{

Color[i] = HSLtoRGB((float)h1, 1.0f, i * 2.0f / MAXCOLOR);

Color[MAXCOLOR-1-i] = HSLtoRGB((float)h2, 1.0f, i * 2.0f / MAXCOLOR);

}

}

/////////////////////////////////////////////////

// 绘制 Mandelbrot Set (曼德布洛特集)

/////////////////////////////////////////////////

void Draw(double fromx, double fromy, double tox, double toy)

{

COMPLEX z, c;

int x, y, k; // 定义循环变量

for(x = 0; x < 640; x++)

{

c.re = fromx + (tox - fromx) * (x / 640.0);

for(y = 0; y < 480; y++)

{

c.im = fromy + (toy - fromy) * (y / 480.0);

z.re = z.im = 0;

for(k = 0; k < ITERATIONS; k++)

{

if ( z.re * z.re + z.im * z.im > 4.0 ) break;

z = z * z + c;

}

putpixel(x, y, (k >= ITERATIONS) ? 0 : Color[k % MAXCOLOR]);

}

}

}

/////////////////////////////////////////////////

// 主函数

/////////////////////////////////////////////////

void main()

{

// 初始化绘图窗口及颜色

initgraph(640, 480);

InitColor();

// 初始化 Mandelbrot Set(曼德布洛特集)坐标系

double fromx, fromy, tox, toy;

fromx = -2.1; tox = 1.1;

fromy = -1.2; toy = 1.2;

Draw(fromx, fromy, tox, toy);

// 捕获鼠标操作,实现放大鼠标选中区域

MOUSEMSG m;

bool isLDown = false;

int selfx, selfy, seltx, selty; // 定义选区

while(!kbhit())

{

m = GetMouseMsg(); // 获取一条鼠标消息

switch(m.uMsg)

{

// 按鼠标中键恢复原图形坐标系

case WM_MBUTTONUP:

fromx = -2.1; tox = 1.1;

fromy = -1.2; toy = 1.2;

Draw(fromx, fromy, tox, toy);

break;

// 按鼠标左键并拖动,选择区域

case WM_MOUSEMOVE:

if (isLDown)

{

rectangle(selfx, selfy, seltx, selty);

seltx = m.x;

selty = m.y;

rectangle(selfx, selfy, seltx, selty);

}

break;

// 按鼠标左键并拖动,选择区域

case WM_LBUTTONDOWN:

setcolor(WHITE);

setwritemode(R2_XORPEN);

isLDown = true;

selfx = seltx = m.x;

selfy = selty = m.y;

rectangle(selfx, selfy, seltx, selty);

break;

// 按鼠标左键并拖动,选择区域

case WM_LBUTTONUP:

rectangle(selfx, selfy, seltx, selty);

setwritemode(R2_COPYPEN);

isLDown = false;

seltx = m.x;

selty = m.y;

if (selfx == seltx || selfy == selty) break;

// 修正选区为 4:3

int tmp;

if (selfx > seltx) {tmp = selfx; selfx = seltx; seltx = tmp;}

if (selfy > selty) {tmp = selfy; selfy = selty; selty = tmp;}

if ( (seltx - selfx) * 0.75 < (selty - selfy) )

{

selty += (3 - (selty - selfy) % 3);

selfx -= (selty - selfy) / 3 * 4 / 2 - (seltx - selfx) / 2;

seltx = selfx + (selty - selfy) / 3 * 4;

}

else

{

seltx += (4 - (seltx - selfx) % 4);

selfy -= (seltx - selfx) * 3 / 4 / 2 - (selty - selfy ) / 2;

selty = selfy + (seltx - selfx ) * 3 / 4;

}

// 更新坐标系

double f, t;

f = fromx + (tox - fromx) * selfx / 640;

t = fromx + (tox - fromx) * seltx / 640;

fromx = f;

tox = t;

f = fromy + (toy - fromy) * selfy / 480;

t = fromy + (toy - fromy) * selty / 480;

fromy = f;

toy = t;

// 画图形

Draw(fromx, fromy, tox, toy);

break;

}

}

getch();

closegraph();

}

[分形学] Julia Set (茱莉亚集) VC 源代码

作者:yangw80关于 Julia Set (茱莉亚集) 的介绍什么的我就不多说了,网上一大堆。执行效果如图:

关于 Julia Set,可以通过设置复数 c 的初值,显示出不同的图案,比如,大家可以试试以下几组:

c.re = 0.45, c.im = -0.1428;

c.re = 0.285, c.im = 0.01;

c.re = 0.285, c.im = 0;

c.re = -0.8, c.im = 0.156;

c.re = -0.835, c.im = -0.2321;

c.re = -0.70176, c.im = -0.3842;

随便用哪行替换掉源程序中的“c.re = -0.75, c.im = 0;”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图案了。循环变量 k 是迭代次数,在某些参数下需要高一些会更精细。

为了美观,还需要修改一下颜色部分,目前代码中的颜色是这样的:

HSLtoRGB((float)((k<<5) % 360), 1.0, 0.5)

这行代码中的 k 的取值范围是 0~180,将其映射到 HSL 颜色空间中的色相上(360 度)。

全部代码如下:

// 程序名称:分形学 - Julia Set (茱莉亚集)

// 编译环境:Visual C++ 6.0,EasyX 2011惊蛰版

// 最后更新:2010-9-9

//

#include

#include

/////////////////////////////////////////////////

// 定义复数及乘、加运算

/////////////////////////////////////////////////

// 定义复数

struct COMPLEX

{

double re;

double im;

};

// 定义复数“乘”运算

COMPLEX operator * (COMPLEX a, COMPLEX b)

{

COMPLEX c;

c.re = a.re * b.re - a.im * b.im;

c.im = a.im * b.re + a.re * b.im;

return c;

}

// 定义复数“加”运算

COMPLEX operator + (COMPLEX a, COMPLEX b)

{

COMPLEX c;

c.re = a.re + b.re;

c.im = a.im + b.im;

return c;

}

/////////////////////////////////////////////////

// 主函数

/////////////////////////////////////////////////

void main()

{

// 初始化绘图窗口

initgraph(640, 480);

/////////////////////////////////////////////////

// 绘制 Julia Set (茱莉亚集)

/////////////////////////////////////////////////

COMPLEX z, c;

c.re = -0.75, c.im = 0; // 设置迭代初值

int x, y, k; // 定义循环变量

for(x = 0; x < 640; x++)

{

for(y = 0; y < 480; y++)

{

z.re = -1.6 + 3.2 * (x / 640.0);

z.im = -1.2 + 2.4 * (y / 480.0);

for(k = 0; k < 180; k++)

{

if ( z.re * z.re + z.im * z.im > 4.0 ) break;

z = z * z + c;

}

putpixel(x, y, (k >= 180) ? 0 : HSLtoRGB((float)((k << 5) % 360), 1.0, 0.5));

}

}

// 按任意键退出

getch();

closegraph();

}

[分形学] Mandelbrot Set (曼德布洛特集) VC 源代码

作者:yangw80关于 Mandelbrot Set (曼德布洛特集) 的介绍什么的我就不多说了,网上一大堆。执行效果如图:

为了美观,可以修改一下颜色部分,目前代码中的颜色是这样的:

HSLtoRGB((float)((k<<5) % 360), 1.0, 0.5)

这行代码中的 k 的取值范围是 0~180,将其映射到 HSL 颜色空间中的色相上(360 度)。

全部代码如下:

// 程序名称:分形学 - Mandelbrot Set (曼德布洛特集)

// 编译环境:Visual C++ 6.0,EasyX 2011惊蛰版

// 最后更新:2010-9-9

//

#include

#include

/////////////////////////////////////////////////

// 定义复数及乘、加运算

/////////////////////////////////////////////////

// 定义复数

struct COMPLEX

{

double re;

double im;

};

// 定义复数“乘”运算

COMPLEX operator * (COMPLEX a, COMPLEX b)

{

COMPLEX c;

c.re = a.re * b.re - a.im * b.im;

c.im = a.im * b.re + a.re * b.im;

return c;

}

// 定义复数“加”运算

COMPLEX operator + (COMPLEX a, COMPLEX b)

{

COMPLEX c;

c.re = a.re + b.re;

c.im = a.im + b.im;

return c;

}

/////////////////////////////////////////////////

// 主函数

/////////////////////////////////////////////////

void main()

{

// 初始化绘图窗口

initgraph(640, 480);

/////////////////////////////////////////////////

// 绘制 Mandelbrot Set (曼德布洛特集)

/////////////////////////////////////////////////

COMPLEX z, c;

int x, y, k; // 定义循环变量

for(x = 0; x < 640; x++)

{

c.re = -2.1 + (1.1 - -2.1) * (x / 640.0);

for(y = 0; y < 480; y++)

{

c.im = -1.2 + (1.2 - -1.2) * (y / 480.0);

z.re = z.im = 0;

for(k = 0; k < 180; k++)

{

if ( z.re * z.re + z.im * z.im > 4.0 ) break;

z = z * z + c;

}

putpixel(x, y, (k >= 180) ? 0 : HSLtoRGB((float)((k << 5) % 360), 1.0, 0.5));

图形学实验一 三维分形(附源代码)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三维分形算法 姓名:陈怡东 学号:09008406 程序使用说明: 程序打开后会呈现出3次分形后的四面体,因为考虑到观察效果的清晰所以就用了3次分形作为演示。 与用户的交互: 1键盘交互:分别按下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可以分别改变四面体的4个面的颜色。 按下字母c(不区别大小写)可以改变视图函数,这里循环切换3种视图 函数:glOrtho,glFrustum,gluPerspective,但是改变视图函数后要窗口形状变化后才能显现出来 按下字母键q(不区别大小写)可以退出程序 2鼠标交互:打开后在绘图的区域按下鼠标左键不放便可以拖动图形的视角,这里为了展现图形的3D效果因此固定了其中一点不放,这样就可以看到3D的效果。 鼠标右击则有弹出菜单显示,其中改变颜色则是同时改变4个面的颜色,本程序中运用了8组配色方案。 改变视图函数也是上述的3种函数,这里的效果立刻显现,但是还有很多问题达不到所要的效果,希望老师能帮忙解决一下。 设计思路: 分形算法:把四面体细分成更小的四面体,先找出其6个棱的中点并连接起来,这样就在4个顶点处各有一个小的四面体,原来四面体中剩下的部分应当去掉。仿效二维的生成方法,我们对保留的四个小四面体进行迭代细分。这样细分结束后通过绘制4个三角形来绘制每一个剩下的四面体。 交互的实现:键盘交互,即通过对按键的响应写上响应函数实现对视图和颜色的改变。 鼠标交互:通过对鼠标左右按键的 实现: 该部分只做了必要的介绍,具体实现见代码(附注释) 分形算法:void tetra(GLfloat *a,GLfloat *b,GLfloat *c,GLfloat *d)函数实现的是绘制四面体并且给四个面绘上不同的颜色。以区别开来,函数的实现细节见代码,有注释介绍。 void triangle3(GLfloat *a,GLfloat *b,GLfloat *c)函数用来绘制每个平面细分后的三角形。其中顶点设置为3维坐标glVertex3fv(a); void divide_tetra(GLfloat *a,GLfloat *b,GLfloat *c,GLfloat *d,int m)细分四面体的函数实现。前四个参数为传入点的坐标,最后参数m则是细分次数。先计算六个中点的坐标mid[1][j]=(a[j]+c[j])/2;3次循环则是对x,y,z三个坐标的一次计算,然后再递归调用绘制4个小四面体。 然后是显示回调函数void mydisplay3FX();这跟程序模板差不多不做过多介绍。 分形算法中必要重要的一点是隐藏面的消除。即书上2.10.3介绍的内容。对对象进行排

分形(一种别样的数学美丽)

分形(一种别样的数学美丽) 从海螺和螺旋星云到人类的肺脏结构,我们身边充满各种各样的混沌图案。分形(一种几何形状,被以越来越小的比例反复折叠而产生不能被标准几何所定义的不标准的形状和表面)是由混沌方程组成,它包含通过放大会变的越来越复杂的自相似图案。要是把一个分形图案分成几小部分,结果会得到一个尺寸缩小,但形状跟整个图案一模一样的复制品。 分形的数学之美,是利用相对简单的等式形成无限复杂的图案。它通过多次重复分形生成等式,形成美丽的图案。我们已经在我们的地球上搜集到一些这方的天然实例,下面就让我看一看。 1.罗马花椰菜:拥有黄金螺旋 罗马花椰菜 这种花椰菜的变种是最重要的分形蔬菜。它的图案是斐波纳契数列,或称黄金螺旋型(一种对数螺旋,小花以花球中心为对称轴,螺旋排列)的天然代表。 2.世界最大盐沼——天空之镜

盐沼

坚硬的盐层上呈现非常一致的不规则图案 过去一个世纪,上图里的旧金山海湾盐沼一直被用来进行工业盐生产。下图显示的是位于玻利维亚南部的世界最大盐沼——天空之镜(Salar de Uyuni)。坚硬的盐层上呈现非常一致的不规则图案,这是典型的分形。 3.菊石缝线 菊石的外壳还生长成一个对数螺旋型

大约6500万年前灭绝的菊石 在大约6500万年前灭绝的菊石,是制作分成许多间隔的螺旋形外壳的海洋头足纲动物。这些间隔之间的壳壁被称作缝线,它是分形复曲线。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史蒂芬·杰伊·古尔德依据不同时期的菊石缝线的复杂性得出结论说,进化并没驱使它们变得更加复杂,我们人类显然是“一个例外”,是宇宙里独一无二的。菊石的外壳还生长成一个对数螺旋型,很显然,自然界经常会出现这种图案,例如罗马花椰菜。 4.山脉 山脉 山脉是构造作用力和侵蚀作用的共同产物,构造作用力促使地壳隆起,侵蚀作用导致一些地壳下陷。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是一个分形。上图显示的是喜马拉雅山脉,它

股票市场的分形特征和股票价格的FIGARCH模型研究

股票市场的分形特征和股票价格的FIGARCH模型研究 股票市场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最大投资收益,然而收益与风险相伴,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决策常常是不容易的。传统的股票投资理论认为股票市场是有效的,均衡的,收益是风险的线性函数,收益的波动符合布朗运动,收益的分布是独立同分布的,方差和均值是稳定的。实际情况却是股票市场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受投资者个人及群体心理因素影响明显,股票的波动以及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常常是非线性的,非均衡的,收益的方差和均值是自相关的、不稳定的,收益的波动符合分形布朗运动,表现出分形和混沌的特征。本文分析了股票市场的波动的非线性、非均衡、分形和混沌特征,建立并检验了几种股票的分形差分异方差时间序列模型。 第一章回顾了股票定价理论的发展过程,介绍了九种在不同阶段具有代表性的股票定价理论,为把握股票定价理论的发展趋势,为以后各章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分析了股票市场波动的一般特征和非线性非均衡特征,分析了股票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因素,提出“虚拟性”、“风险性”、“流动性”和“投机性”是股票市场的核心特征。提出股票市场是远离平衡的、具有分形特征的非线性系统。投机是股票市场存在的前提和股票市场的天性。 第二章分析了有效市场理论产生的背景,就有效市场理论成立的基本假设进行了检验,提出股票价格收益是不稳定的随机序列,收益分布不是正态分布,股票价格收益表现出非性,序列自相关性,异方差性。提出有效市场理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信息反映的羊群效应,投资者存在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现象,股票市场的非均衡特征和股票市场的非线性特征。第四章分析并检验了股票市场的分形混沌特征,推导了投资函数,计算了表征股票市场分形特征的Hurst指数,关联维和最大Lyapunov指数,分析了股票价格的自相似性、长期记忆和循环周期,分析了股票价格的波动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提出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混沌分形的特性,用传统的方差法度量股票风险是无效的,必须使用混沌分析能够理论来刻画股票收益的风险,建立收益模型。第五章介绍了股票价格的分形时间序列模型,介绍了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的方差分析和单位根检验方法以及非平稳的处理方法,ARFIMA,GARCH和FIGARCH模型的建模方法和股票市场的分形特征和股票价格的FIGARCll模型叭

基于分形几何的分形图绘制与分析

基于分形几何的分形图绘制与分析 摘要:基于分形几何的分形图绘制方法源于l系统、迭代函数系统ifs、复动力系统等。在运用分形原理及算法编程绘制多种分形图的基础上,重点对ifs参数进行实验分析,ifs吸引集实现了对原图形的几何变换。分形图的演变具有渐变性。 关键词:分形几何迭代函数系统分形图绘制渐变 1 分形几何学 现代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是由美籍法国数学家曼德勃罗(b.b.mandelbrot)1973年在法兰西学院讲课时,首次提出了分形几何的设想。分形(fractal)一词,是曼德勃罗创造出来的,其原意具有不规则、支离破碎等意义,分形几何学是一门以非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几何学。由于不规则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分形几何又称为描述大自然的几何学。分形几何的诞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价值。 2 分形的定义 目前分形还没有最终的科学定义,曼德勃罗曾经为分形下过两个定义: (1)分形是hausdorff-besicovitch维数严格大于拓扑维数的集合。因为它把许多hausdorff维数是整数的分形集合排除在外,例如,经典分形集合peano曲线分形维数 (2)局部与整体以某种方式自相似的形,称为分形。 然而,经过理论和应用的检验,人们发现这两个定义很难包括分形

如此丰富的内容。实际上,对于什么是分形,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正如生物学中对“生命”也没有严格明确的定义一样,人们通常是列出生命体的一系列特征来加以说明。对分形的定义也可同样的处理。 (ⅰ) 分形集合在任意小尺度下,它总有复杂的细节,或者说它具有精细的结构。 (ⅱ) 分形集合是非常不规则的,用传统的几何语言无法来描述它的局部和整体,它既不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也不是某些简单方程的解集。 (ⅲ) 分形集具有某种自相似形式,可能是近似的自相似或者统计的自相似。 (ⅳ) 以某种方式定义的分形集合的“分形维数”,严格大于它相应的拓扑维数。 (ⅴ) 在大多数令人感兴趣的情形下,分形集合是以非常简单的递归的方法产生的。 3 分形研究的对象 几何学的研究对象是物体的形状,在自然界中,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极不规则的,例如:弯弯曲曲的海岸线,起伏不平的山脉,变化无偿的浮云,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满天繁星,等等。这些物体的形状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极不规则,极不光滑。但是,所有的经典几何学都是以规则而光滑的形状为其研究对象的,例如:初等平面几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直线与圆;平面解析几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一

基于分形模型的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研究

※编程技术应用实践 应用实践※※ 基于分形模型的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研究 刘鹏 (太原工业学院) 【摘要】比较深入地分析和说明了开发基于分形模型的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并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分形模型;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设计方案 1引言 在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特别关注交互性,这就要求开发出的系统必须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大的吞吐量【1】。而且,VR系统要求很强的实时性,图形更新速率至少要求16桢/s,图形客体行为反映的滞后要低于0.1s。随着技术的发展,对象的细节层次越来越复杂,就目前计算机图形学的水平而言,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能生成准确度相当高的像照片一样的逼真图像。然而这种提高真实感的方法是采用增加物体多边形来获得,从而使计算复杂,绘图速度大大降低,无法满足DVR系统的需要【2】。 2DVR系统及其特点简介 DVR是指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位于不同物理位置的多个用户和多个 虚拟环境通过网络相连接,并共享信息。它是网络和虚拟现实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支持多人通过网络实时进行交互的软件系统,每个用户在一个VR环境中通过计算机与其他用户进行交互。DVR系统一般由显示器,通信和控制设备,处理系统,数据网络四个基本部件组成【3】。 DVR追求良好的交互性,这就使得其对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获得较好的交互反应时间,系统必须由相当少的软件层组成,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传递的数据量必须足够小。吞吐量受客户和服务器的处理速度,数据传输率的影响。在远程服务器上的数据必须从服务器进程传递到客户进程,经过两个计算机上若干个软件层。软件层的吞吐量与网络的吞吐量一样重要【1】。与此同时,DVR还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保持较高的图形刷新速率等。 3分形模型及其在DVR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3.1分形模型概述 正如分形之父Mandelbrot所说的那样,分形是大自然的几何学。分形几何学是描述复杂自然形状及其形成机制的有力手段,为人类构建自然图形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基础,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自然图像——生成论的自然图像。分形几何学能够借助迭代模拟自然界的复杂形状,这正是分形模型的独特魅力所在【4】。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分形几何模型有L-System(L-系统)与IFS(Iterated Function System,迭代函数系统)。它们都能以极少的存储数据来生成逼真度相当高的复杂自然形状。而且,对于任何自然物形态,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把它们转换成IFS编码,即数据模型【4】。因此,分形模型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3.2分形模型在DVR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传统DVR系统中的几何模型一般用多边形来表示,通常具有两个信息:一个包含点的位置信息,另一个是点的拓扑结构信息,用来说明这些点之间的连接【2】。因此,在生成实体时通常要求较大的数据量,对网络的带宽要求很高。而且,在生成较为复杂的实体模型时,限于大量的数据传输和计算,使得图形的 1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分形图)

实验六:分形图的生成 班级 11信计2班学号 20110502078 姓名刘昱丞分数 一、实验目的 理解分形图生成的基本原理,掌握几种常见的分形图生成算法,利用TurboC实现Koch 曲线和可以无穷放大的Mandelbrot Set (曼德布洛特集)生成算法。 二、实验内容 1.、利用Koch 曲线生成规则,在屏幕上生成一段Koch 曲线。 2/、利用Mandelbrot Set 生成规则,在屏幕上生成可以无穷放大的Mandelbrot Set (曼德布洛特集) 三、实验步骤 (1)预习教材关于Koch 曲线和可以无穷放大的Mandelbrot Set (曼德布洛特集)的生成原理。 (2)仿照教材关于Koch 曲线和可以无穷放大的Mandelbrot Set (曼德布洛特集)生成算法生成算法,使用TurboC实现该算法。 (3)调试、编译、运行程序。 四、实验要求 在下次实验时提交本次试验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实现过程、源程序、实验结果、实验体会)。 五、实验过程 ( 1 ) Koch 曲线的生成规则 它的构造是:迭代初始把原线段去掉中间的三分之一,代之以底边在被去线段上的等边三角形的两腰;以后每一步的迭代都是这样的重复。 从以上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出,Koch曲线(其它分形集也是如此)可以由简单的图,称为生成元,迭代产生。 在这里,Koch曲线的生成元是:

六、实验代码 1/、Koch曲线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rad 0.0174532925 #define NUMBER 24 koch(ax,ay,bx,by) int ax,ay,bx,by; { float cx,cy,ex,ey,dx,dy,arf,le,c; c=1000; /*30000,20000,10000,5000,1000 tiao jie ci shu */ if ((bx-ax)*(bx-ax)+(by-ay)*(by-ay)=0 &&(ex-cx)<0)||(arf<=0 &&(ex-cx)<0)) arf=arf+3.1415; dy=cy+sin(arf+3.1415/3)*le; dx=cx+cos(arf+3.1415/3)*le; koch((int)(cx),(int)(cy),(int)(dx),(int)(dy)); /*koch(cx,cy,dx,dy);*/ koch((int)(dx),(int)(dy),(int)(ex),(int)(ey)); /* koch(dx,dy,ex,ey); */ } } main() {float xa1,xb1,ya1,yb1; float xa,xb,ya,yb; float dex,dey,dx,dy; float x,y,s1,s2; int steps,k; int gdriver=DETECT,gmode; initgraph(&gdriver,&gmode,"C:\\JMSOFT\\DRV"); cleardevice(); setbkcolor(BLUE); /* line(400,400,600.4,540.6); */

分形统计模型的理论研究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第33卷 第2期1998年4月 SC IEN T I A GEOLO G I CA S I N I CA V o l .33N o.2 A p r .,1998 3地矿部“九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矿产定量预测的勘查评价新理论研究》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申 维,男,1957年2月生,博士后,数学地质专业。 1997210207收稿,1997209209改回,王桂凤编辑。 分形统计模型的理论研究及其在 地质学中的应用 3 申 维 赵鹏大 (中国地质大学数学地质研究所 武汉 430074) 摘 要 本文提出了一般分形模型和一般分维数的概念,认为许多地质模型是一般分形模型的特例,指出幂函数分布和帕累托分布是分形统计模型的数学基础,论证了幂函数分布在高端截尾条件下具有尺度不变的分形性质,根据非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的方法,提出了求分维数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许多优点。通过在计算机上产生随机数对分形统计模型进行模拟研究,以及通过实例说明分形统计模型应用的方法及步骤,并解释了分维数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分形统计模型 分维数 模拟研究 成矿预测 由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广泛地存在无序、混乱、不规则和不光滑的复杂现象,传统的理论只能是简化或定性地刻画它们。分形理论的提出为揭示隐藏于混乱复杂现象中的精细结构和定量地刻画描述它们提供了理论基础。 分形理论创立于70年代中期,其研究对象为自然界和社会活动中广泛存在的无序(无规则)而具有自相似性的系统。分形论借助于自相似性原理洞察隐藏于混乱现象中的精细结构;为人们从局部认识整体,从有限认识无限提供新的方法论;为不同学科发现规律性提供崭新的语言和定量的描述;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新思想新方法。分形理论不但为复杂的现象提供了一种简便的定量描述工具,而且它是一种辩证的思想方法和认识方法:部分与整体有相似性是整个的相对缩影,含有整体的信息,因而人们可以通过认识部分来认识整体。 1 一般分形模型 设非线性模型 y =f (x ,Η )+Ε(1) 式中:x 为可观测的已知变量,可以是向量;y 为可观测的随机变量;Ε为不可观测具有零 均值和有限方差Ρ2>0独立同分布F 的随机误差项(Ρ2未知);Η=(Η1,Η2,…,Ηp )′为未知参数,定义域为欧氏空间R p 上的一个子空间(;f 称为模型函数,它的函数形式已知,但含有未知参数Η。如果f 是Η的线性函数,则(1)式化为线性模型,否则就称为非线性模型。

分形几何学

2 分形几何学的基本概念 本章讨论分形几何学的一些基本内容,其中:第1节讨论自相似性与分形几何学的创立;第2节讨论分形几何学的数学量度,即三种不同的维数计算方法;第3节讨论应用分形几何方法所实现的对自然有机体的模拟。 2.1自相似性与分形几何学 无论人们通过怎样的方式把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形体与自然界关联起来,欧氏几何在表达自然的本性时总是会遇到一个难题:即它无法表现自然在不同尺度层次上的无穷无尽的细节。欧氏几何形体在局部放大后呈现为直线或光滑的曲线,而自然界的形体(如山脉、河流、云朵等)则在局部放大后仍呈现出与整体特征相关的丰富的细节(图版2-1图1),这种细节特征与整体特征的相关性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相似性。

自相似性是隐含在自然界的不同尺度层次之间的一种广义的对称性,它使自然造化的微小局部能够体现较大局部的特征,进而也能体现其整体的特征。它也是自然界能够实现多样性和秩序性的有机统一的基础。一根树枝的形状看起来和一棵大树的形状差不多;一朵白云在放大若干倍以后,也可以代表它所处的云团的形象;而一段苏格兰的海岸线在经过数次局部放大后,竟与放大前的形状惊人地相似(图版2-1图2)。这些形象原本都是自然界不可琢磨的形状,但在自相似性这一规律被发现后,它们都成为可以通过理性来认识和控制的了。显然,欧氏几何学在表达自相似性方面是无能为力了,为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几何学来更明确地揭示自然的这一规律。这就是分形几何学产生的基础。

1977年,曼德布罗特(Benoit Mandelbrot)出版了《自然的分形几何学》(The Fractal Geometry of Nature)一书,自此分形几何学得以建立,并动摇了欧氏几何学在人们形态思维方面的统治地位。分形几何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如下特性的几何形体:它们能够在不断的放大过程中,不停地展现出自相似的、不规则变化着的细节(图2-1图3)。这些几何形状不同于欧氏几何形体的一维、二维或三维形状,它们的维数不是简单的1、2或3,而是处于它们之间或之外的分数。 科赫曲线(Koch Curve)是分形几何学基本形体中的一个典型实例,它是由这样一种规律逐次形成的:用一根线段做为操作对象,对其三等分,把中间一段向侧面旋转60度,并增加另一段与之长度相同的线段把原来的三条线段连接为一体,这四条线段组成的形状就是第一代的科赫曲线;分别对它的每一条线段重复上述的操作,将形成第二代科赫曲线;再对其每一条线段进行上述操作,可得第三代,等等;如此迭代下去(图版2-1图4)。显然,对每一代的构成元素的同样操作决定了自相似性的代代传递,使形成的科赫曲线已经明确地具有了自然的特征。如果再进一步在操作中增加一点随机成分的话,那么所得的随机科赫曲线的自然性就更强列了。[回本章页首] 2.2维数计算:分形几何学的数学量度 既然分形几何学是一种严格的数学,那么它一定有自身的数学量度。分形几何学的数学量度是分形几何形体的维数。如前所述,分形几何形体的维数不是整数而是分数,它的计算是分形几何的创立者们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产生的。 分形几何体的维数计算的数学推导是复杂的,也不是我们所关心的内容。但维数计算所代表的形象意义却值得我们关注。如前所述,分形几何形体的本质属性是自相似性,而这一自相似性一定是在同一形体的不同层次之间(不论是对自然形体的不同程度的放大,还是对人工形体迭代操作所得到的不同代)得以体现的。因而,分形几何形的维数正是在形状的不同层次的比较之间所反映出来的规律。这一规律所代表的是分形几何形状在空间中的扩张趋势。维数越大,就表明它在空间的扩张趋势越强,形状本身的变化可能性也越丰富。

各种有趣的分形

各种有趣得分形 我们瞧到正方形,圆,球等物体时,不仅头脑里会迅速反映出它就是什么,同时,只要我们有足够得数学知识,我们头脑中也反映出它得数学概念,如正方形就是每边长度相等得四边形,圆就是平面上与某一点距离相等得点得集合,等等。 但就是,当我们瞧到一个山得形状时,我们会想到什么?”这就是山”,没错,山就是如此得不同于其她景象,以至于您如果绘画水平不高,根本画不出象山得东西。可就是,山到底就是什么?它既不就是三角形,也不就是球,我们甚至不能说明山具有怎样得几何轮廓,但为什么我们却有如此直观而又强烈得山得印象?分形得创始人就是曼德布洛特思考了这个问 图中得风景图片又就是说明分形得另 一很好得例子。这张美丽得图片就是利 用分形技术生成得。在生成自然真实得 景物中,分形具有独特得优势,因为分形 可以很好地构建自然景物得模型、 这就是一棵厥类植物,仔细观察,您会发 现,它得每个枝杈都在外形上与整体相 同,仅仅在尺寸上小了一些。而枝杈得 枝杈也与整体相同,只就是变得更加小 了。 Sierpinski三角形具有严格得自相似 特性

Kohn雪花具有严格得自相似特性 分维及分形得定义 分维概念得提出 对于欧几里得几何所描述得整形来说,可以由长度、面积、体积来测度。但用这种办法对分形得层层细节做出测定就是不可能得、曼德尔布罗特放弃了这些测定而转向了维数概念、分形得主要几何特征就是关于它得结构得不规则性与复杂性,主要特征量应该就是关于它得不规则性与复杂性程度得度量,这可用“维数”来表征。维数就是几何形体得一种重要性质,有其丰富得内涵、整形几何学描述得都就是有整数维得对象:点就是零维得,线就是一维得,面就是二维得,体就是三维得。这种几何对象即使做拉伸、压缩、折叠、扭曲等变换,它们得维数也就是不变得;这种维数称为“拓扑维”,记为d。例如当把一张地图卷成筒,它仍然就是一个二维信息载体;一根绳子团成团,仍然就是一维结构。但曼德尔布罗特认为,在分形世界里,维数却不一定就是整数得。特别就是由于分形几何对象更为不规则,更为粗糙,更为破碎,所以它得分数维(简称“分维”,记为D)不小于它得拓扑维,即D≥d。 维数与测量有密切关系、如为了测一平面图形得面积,就要用一个边长为l、面积为l2得标准面元去覆盖它,所得得数目就就是所测得面积。如果用长度l去测面积,就会得到无穷大;而如果用l3去测这块面

分形图形学实验指导

分形图形学实验指导

————————————————————————————————作者: ————————————————————————————————日期: ?

分形图形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二维空间上的分形图形生成 实验目的 1.Mandelbrot集与Julia集的计算机实现 2.掌握用L系统语言生成分形 实验内容及步骤 1.编写程序生成Mandelbrot集 在复迭代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迭代z→z^2+c,实际上它只是形式更一般的复解析迭代z_(n+1)=F(z_n)+c的一种, F是一个非线性函数。显然z→z^2+c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它在复迭代中的地位相当于逻辑斯蒂映射x_(n+1)=ax_n(1- x_n)在实迭代中的地位(见第八章)。 考虑一般形式的F,令z=x+iy,c=c_( X)+ic_(Y),其中i表示虚数,i=SQRT(-1)。 分离实部与虚部,具体化迭代关系便有: x→f(x,y)+c_(X),y→g(x,y)+c_(Y). 通常所说的M集是迭代二次函数z→z^2+c产生的,此函数具体化就是 x→x^2-y^2+c_(X),y→2xy+c_(Y). 其中z=x+i y,c=c_(X)+i c_(Y ),以横轴x记录实数的实部,以纵轴y记录实数的虚部。M集合实际上是常数c=(c_(X),c_(Y))构成的图象。让c从屏幕左上角开始变化,逐行增加,一直变到屏幕右下角。如果取的区域是200×200,则一共要计算40,000个点,把计算的结果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下来,就得到一幅图象,这就是M 集。对于不同的c值,如何得到表征迭代性质的不同的结果呢? 容易知道,无穷远处肯定是迭代的一个吸引子,即对于复平面上相当多的初始条件,迭代最终都跑到无穷远处。但研究发现,在原点附近还存在一个奇特的区域,在迭代过程中此区域永远不会跑掉。在非严格的意义上,这个不变的集合就是M集,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画出这个集合的边界——实际上边界是分形曲线,极其复杂,M集图象的全部魅力就在这里。

计算机图形学分形图生成

实验六分形图的生成 班级信计二班学号 20080502066 姓名陈铁映分数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希尔宾斯基三角形和Julia Set (茱莉亚集)的基本原理。 2、熟悉两个图形的生成算法。 3、掌握希尔宾斯基三角形和和Julia Set (茱莉亚集)的绘制.。 4、提高分形图形生成的理解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 1、对于第一个图形在平面内随机的设置种子,并由此而设定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形成初始化模式后,绘制三万个点,使规则传递下去。 2、对于第二个图形则运用逃逸时间法后设定一个常数c的值。 3、对两图形分别进行分析对比其局部与整体的自相似性。 三、实验结果分析: 1、该程序实现了递归算法和逃逸时间法的图形绘制 2、比较每一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图形的层次是无限的、分形往往可以从局部“看出”整体、虽然看上 去十分复杂,但其背后的规则却是相当简单。 四、程序代码: 1、希尔宾斯基三角形为: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srand((unsigned)time(NULL)); // 设置随机种子 POINT P[3] = {{320, 50}, {120, 400}, {520, 400}}; // 设定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POINT p = {rand() % 640, rand() % 480}; // 随机产生当前点 // 初始化图形模式 initgraph(640, 480); // 绘制三万个点 int n; for(int i = 0; i <= 30000; i++) {

中学数学中的分形几何.

中学数学中的分形几何 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中学数学组何桂荣(542502)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数学组蒋雪祥(541004)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规则图形的容量维,对容量维的计算作了说明,同时还对4个较为著名的与中学有关的,或是可以用于启发学生思维的分形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容量维 Sierpinski三角毯 Koch曲线 Koch岛 Sierpinski-Menger海绵 1973年,曼德勃罗(B.B.Mandelbrot)在法兰西学院讲课时,首次提出了分维和分形几何的设想。分形(Fractal)一词,是曼德勃罗创造出来的,其原意具有不规则、支离破碎等意义,分形几何学是一门以非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几何学。由于不规则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分形几何又称为描述大自然的几何学。数千年来,几何学的发展从来没有二十世纪诞生的分形几何那样对物理学和数学发展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分形几何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因为它看起来离我们太远。其实分形就在我们身边,在近年的竞赛与高考中,分形的影子已经出现。中学数学中的分形与数学研究中的分形所看的角度与研究目标都不同,可以说是羊头狗肉之分吧。笔者试对此进行一点探讨,以抛砖引玉尔。 一、规则图形的容量维 为了描述混沌学中奇怪吸引子的这种奇特结构,曼德尔布罗特(Mandelbrot)最早(1975年)引进了分形(既其维数是非整数的对象)的概念。维数是描述客体的重要几何参量。也可以说,维数是为了确定几何对象中一个点的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数目。已经知道:点是零维,线是一维,平面是二维,而立方体是三维的。这种维数称为拓扑维,用字母"d"表示。维数也可以这样来考虑:比如,取一线段,将该线段的长度乘2,就得到另一个线段,长度为n=2个原线段长度。

计算机图形学 分形图的生成936

实验六分形图的生成 班级08信计二学号52 姓名刘丽杰分数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分形基本原理,熟悉分形的计算机模拟算法。 2、学习调试程序及分析运行结果。 3、上机操作迭代函数系统算法。 二、实验内容: 1、编程实现分形的贝塞尔算法,并输出图形。 2、编程实现一棵树,先按某一方向画一条直线段,然后在此线段上找到一系列节点,在每一节点处向左右偏转60度各画一条分支。节点位置和节点处所画分支的长度的比值各按0.618分割。 三、程序执行和运行结果: 1、贝塞尔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WIDTH 640 #define HEIGHT 480 #define NUMPTS 6 HDC hdc; float animpts[NUMPTS * 2]; float deltas[NUMPTS * 2]; void Init() { for (int i = 0; i < NUMPTS * 2; i += 2) { animpts[i ] = (float)rand() / RAND_MAX * WIDTH; animpts[i + 1] = (float)rand() / RAND_MAX * HEIGHT; deltas[i ] = (float)rand() / RAND_MAX * 4 + 2; deltas[i + 1] = (float)rand() / RAND_MAX * 4 + 2; if (animpts[i ] > WIDTH / 6.0f) deltas[i ] = -deltas[i ]; if (animpts[i + 1] > HEIGHT / 6.0f) deltas[i + 1] = -deltas[i + 1];

各种有趣的分形

各种有趣的分形 我们看到正方形,圆,球等物体时,不仅头脑里会迅速反映出它是什么,同时,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数学知识,我们头脑中也反映出它的数学概念,如正方形是每边长度相等的四边形,圆是平面上与某一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等等。 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山的形状时,我们会想到什么?"这是山",没错,山是如此的不同于其他景象,以至于你如果绘画水平不高,根本画不出象山的东西。可是,山到底是什么?它既不是三角形,也不是球,我们甚至不能说明山具有怎样的几何轮廓,但为什么我们却有如此直观而又强烈的山的印象?分形的创始人是曼德布洛特思考了这个问题。让 图中的风景图片又是说明分形的另一 很好的例子。这张美丽的图片是利用分 形技术生成的。在生成自然真实的景物 中,分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分形可 以很好地构建自然景物的模型。 这是一棵厥类植物,仔细观察,你会发 现,它的每个枝杈都在外形上和整体相 同,仅仅在尺寸上小了一些。而枝杈的 枝杈也和整体相同,只是变得更加小 了。 Sierpinski三角形具有严格的自相似特 性

Kohn雪花具有严格的自相似特性 分维及分形的定义 分维概念的提出 对于欧几里得几何所描述的整形来说,可以由长度、面积、体积来测度。但用这种办法对分形的层层细节做出测定是不可能的。曼德尔布罗特放弃了这些测定而转向了维数概念。分形的主要几何特征是关于它的结构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主要特征量应该是关于它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程度的度量,这可用“维数”来表征。维数是几何形体的一种重要性质,有其丰富的内涵。整形几何学描述的都是有整数维的对象:点是零维的,线是一维的,面是二维的,体是三维的。这种几何对象即使做拉伸、压缩、折叠、扭曲等变换,它们的维数也是不变的;这种维数称

1分形图基本图形以及源程序

分形图基本图形以及源程序 第一部分 本人新手,如有错误请指正。程序完成于2011/6/17晚间到2011/6/18。 很多变量名称采用的是同学的姓名拼音,为的是告诉大家这些都是可以随意命名的变量或函数名,一般大写字母开头的是系统定义的变量不可以随意更改。 一、(*雪花*) 源程序 lovelyduwangen[zhengguojie_List]:=Block[{weihuayan={},i,wuxiaonan=Length[zhe ngguojie],gengping=60Degree,sa=Sin[gengping],ca=Cos[gengping],c,d,e,T={{ca,-sa} ,{sa,ca}}}, For[i=1,i< wuxiaonan,i++,c=zhengguojie[[i]]*2/3+zhengguojie[[i+1]]/3; e=zhengguojie[[i]]/3+zhengguojie[[i+1]]*2/3; d=c+T.(e-c); weihuayan=Join[weihuayan,{zhengguojie[[i]],c,d,e,zhengguojie[[i+1]]}]]; weihuayan] dongquanfa={{0,0},{1/2,Sqrt[3]/2},{1,0},{0,0}}; Show[Graphics[Line[Nest[lovelyduwangen,dongquanfa,0]],AspectRatio→Sqrt[3]/2]] Show[Graphics[Line[Nest[lovelyduwangen,dongquanfa,5]],AspectRatio→Sqrt[3]/2]] 基本生成元

第6讲分形几何学

实用标准文案 第6讲分形几何学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分维的测定方法(重点内容) 三、分维应用实例(重点内容) 四、问题讨论 一、概述 分形几何的概念是美籍法国数学家曼德尔布罗特(B.B.Mandelbrot)1975年首先提出的,被誉为大自然的几何学,它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但其本质却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形理论与动力系统的混沌理论交叉结合,相辅相成。分形理论是用来研究自然界中没有特征长度但又具有自相似性的图形和现象。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和现象均表现出极为复杂的形态,并非是一种严格的数学分形,而是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分形几何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地质、材料、工程技术等学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对分形几何的研究发展很快,在—些前沿课题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基本概念 (1)整数维与分数维 “维”(dimension)是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是能有效度量几何物体的标准体所需要的独立坐标的数目,是表示几何体形状与分布特征的重要参数。 在拓朴学和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维数只能是整数。如直线是一维的,平面是二维的,普通空间是三维的。如果在三维空间中引入直角坐标,就可用三个实数(x,y,Z)代表空间的一点:n维空间的一点一般可用n个实数(x1,x2,…,xn)来表示。在相对论中,所讨论的时空是四维空间,时空的点,可用坐标(x,y,z,t)来表示,其中t表示时间。可见时空空间的维数也是整数。 然而,欧氏空间只是对现实空间的一个最简单的近似描述。正如B.B.Mandelbrot在其1982年出版的《自然分形几何学》一书中所说:“山峰并不是圆锥形,海岸线不是圆弧形,闪电的传播也不是直线的”。为了更确切地描述自然界的无规则现象,法国数学家Benoit B.Mandelbrot于1977年首次提出了不是整数的维数——分数维(fractal dimension)的新概念。 例如,英国海岸线的维数D为1.25,宇宙中物质分布的D为1.2。研究表明,凡是可用分

计算机图形学--分形图的生成

实验六分形图的生成 班级08信计二学号90 姓名张进分数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分形基本原理,熟悉分形的计算机模拟算法。 2、学习调试程序及分析运行结果。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3、上机操作迭代函数系统算法。 二、实验内容: 1、编程实现分形的自相似法,并输出图形。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编程实现一棵树,先按某一方向画一条直线段,然后在此线段上找到一系列节点,在每一节点处向左右偏转60度各画一条分支。节点位置和节点处所画分支的长度的比值各按0.618分割。 三、程序执行和运行结果: 1、自相似图形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star1(int x,int y,int r); void star2(int x, int y , int r); void main() {

int graphdriver,graphmode,x,y,r; graphdriver=DETECT; initgraph(&graphdriver,&graphmode," "); setcolor(LIGHTMAGENTA); star1(160,160,80); getch(); star2(480,320,80); getch(); } void star1(int x,int y,int r) { if(r>0) { star1(x-r,y+r,r/2); star1(x+r,y+r,r/2); star1(x-r,y-r,r/2); star1(x+r,y-r,r/2); bar(x-r,y+r,x+r,y-r); } } void star2(int x, int y , int r) {

论分形几何学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论分形几何学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论分形几何学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作者:来源:浏览次数:5909标签:分形设计饰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珠宝首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传统的首饰是由设计人员先在头脑中构思,再通过图纸和计算机表现出来。设计者往往在阅读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图形进行修改和变换,设计思路受到较大的限制,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求新、求美、求异的要求。 针对目前首饰设计领域的“瓶颈”,亟待在艺术构思、图案设计、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如果将分形图形与首饰设计结合起来,把抽象的分形理论应用到实际的首饰设计中去,可以给首饰设计人员提供新的创作灵感。 1 分形几何学理论及应用 分形几何学简称分形,分形一词由法国数学家B. B. Mandelbrot在1967年的“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统计自相似性与分数维数”论文中首次提出。作为分形,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自相似性,即在分形上任选一个局部,无论是将其放大或缩小,其形态、复杂程度、不规则性等均不会发生变化,所得到的图形仍显示原图的特征。这种自相似性可以是近似的,也可以是统计意义的。 分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几何分形,它不断地重复同一种图案;另一类是随机分形,它抽象地描述了大自然的许多不规则形态。应用分形理论既可以产生由直线、圆、多边形等构成的较为规则的图形,体现出传统美学中的平衡与对称,还可以产生奇妙的非线性图形,超越标准的新的表现形式。分形图案作为技术与美学的结合,对首饰设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把它引入首饰设计领域,将挑战传统的设计理念,使设计者的思路和视野得到更广泛的拓展。作为研究和处理不规则图形的强有力工具, 目前分形几何学已在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学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年来,随着对准晶体物质的深入研究,分形理论在微观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分形理论在计算机仿真、艺术设计、室内装饰等领域也逐渐显示出其极高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分形几何学在服装设计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分形理论在首饰设计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石。 2 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首饰设计一般分为手绘和电脑设计,前者主要是用手工绘制的方法将设计思想在图纸上表现出来,后者则是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得以实现。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设计者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必须遵循对比与调和或者对立与统一的原则,因为首饰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它不单是造型元素的简单叠加,更多的是通过对不同材质与色彩的有机组合,营造整体的和谐与统一,从而真正体现首饰的艺术价值。 2.1 作为构成元素参与首饰设计 传统首饰设计的构成元素主要是欧氏几何中描述的具有整数维数的规则图形,设计出的首饰往往比较单一、朴素。而分形作为大自然的几何抽象,能给设计者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把分形中自相似性的某一重复单元作为一种新的构成要素参与首饰设计。当经过与传统几何要素相同的拉伸、旋转、变形后,新的首饰将呈现出一个更加复杂、精美的分形式造型,从而实现首饰设计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和传统的首饰设计相比,分形首饰的特点[5 ] 在于: (1) 和谐性分形表现最多的是形状的重复,应用到首饰设计中就是造型元素的重复。这就打破了完全对称产生的呆板,给人和谐统一的视觉感。当然,仅仅借助单一结构不能达到对比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