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提优自测卷·数学北师大版四上(2015版)-步步为营(含答案)

第二单元提优自测卷

一二读一读,写一写三(共5分)

读作:或

读作:

读作:或

二二填一填三(每空1分,共25分)

1.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三

2.一条直线与它平移后得到的直线互相();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其中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他三个角都是()三

3.小于90?的角,叫做();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三

4.?1的度数加35?的和是一个直角,?1= ()?三

两个锐角可以组成()角或()角或()角三

5.钟面上12时整,时针与分针构成()角;钟面上4时整,时针与分针构成()角三

6.仔细观察,填一填

(1)A B和()互相平行,和()互相

垂直三

(2)()和()互相平行;()

和()互相平行三

(3)()和()互相垂直;()

和()互相垂直三

7.

上图中一共有()组平行线三

三二观察下面的角各属于什么角,填在括号里三

(共5分)

四二判一判三(每题1分,共7分)

1.锐角都比钝角小三()

2.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垂直三()

3.当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成直角时,这时是9

时或3时三()

4.过直线外一点,能画无数条与已知直线平行

的直线三()

5.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

线段最短三()

6

.

比大三()

7

.直线l1与l2互相平行,那么

l1和l2都叫平行线三()

五二选一选三(每题1分,共8分)

1.直线与射线相比,()三

A.长

B.短

C.相等

D.无法比较

2.钟面上4时整,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夹角是

()三

A.60?

B.90?

C.120?

D.150?

3.在长方形中有()组互相垂直的线段三

A.2

B.4

C.8

D.10

4. 日 这个字中,有()组互相平行的线三

A.两

B.三

C.四

5. 山 这个字中,有()组互相垂直的线三

A.两

B.三

C.四

6.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3次,得到的角是

()三

A.30?B .45?C .90? D.120?

7.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三A.不相等

B .处处相等

C .不一定相等

8.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后展开,

两条折痕( )三A.互相平行

B .互相垂直

C .可能互相平行也可能互相垂直六二把下面度数的角分一分三(共9分)

68? 119? 39? 90? 45? 178? 160? 13?85? 34? 180? 140? 100? 150? 75? 61?43? 360?

锐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七二按要求画一画或量一量三(第2题9分,第

4题8分,其余每题6分,共29分)

1.分别画出直线二

线段和射线各一条三2.过点A 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与垂线三

3.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并把它标出来

三4.画出下面各度数的角三(1)45?(2)126?(3)180?(4)90?

八二解决问题三(每题4分,共12分)

1.兵兵在游泳池里游泳,

现在在A 处,他想尽快游上岸,你能帮他设计一条游上岸的路线吗?在图中画出来

2.从河流一边的点A 处架一座桥到对岸,

怎样架桥最合适?在下面的图中画一画

3.如下图所示,

如果从甲二乙两校各修一条小路与公路连通,要使这两条小路最短应怎样修?请你在图中画出来

第二单元提优自测卷

一二线段A B或线段B A射线A B

直线A B或直线B A

二二1.无数一射线直线

2.平行直角

3.锐角钝角

4.55锐直钝

5.周钝

6.略

7.3

三二锐钝直周钝

四二1. 2.? 3.? 4.? 5. 6.? 7.?五二1.D 2.C3.B4.C5.B6.B7.B8.C 六二略

七二略

八二1.

2.略

3.略

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赵庄镇三座楼小学:张贤伦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完整版)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知识点一:立体图形的分类 圆柱 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球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按名称分) 锥圆锥 棱锥 知识点二: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上下底面积一样 2、展开侧面都是矩形 3、体积公式都是sh 不同点: 1、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而圆柱的底面是圆 2、圆柱侧面为曲面,棱柱侧面为多个正方形 知识点三:点、线、面、体 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展开与折叠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平面图形折成立体图形应注意: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相等。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表面全部展开是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圆锥的表面全部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和一个圆;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展开图是一个大长方形和两个小长方形。 3.截一个几何体 (1)长方体、正方体的截面是: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2)圆柱的截面是:长方形、圆 (3)圆锥的截面是:三角形、四边形。 (4)球的截面是:圆 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2015北师大版无机化学习题答案(上册)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

1-20 氦首先发现于日冕。1868年后30年间,太阳是研究氦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唯一源泉。 (a)观察到太阳可见光谱中有波长为4338A,4540A,4858A,5410A,6558A 的吸收(1A=10-10m来分析,这些吸收是由哪一种类氢原子激发造成的?是 He,He +还是He2+ ? (b)以上跃迁都是由n i=4向较高能级(n f)的跃迁。试确定 n f值,求里德堡常数R He i+。(c)求上述跃迁所涉及的粒子的电离能I(He j+),用电子伏特为单位。 (d)已知 I(He+)/ I(He)=2.180。这两个电离能的和是表观能A(He2+),即从He 得到He2+的能量。A(He2+)是最小的能量子。试计算能够引起He 电离成He2+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子。在太阳光中,在地球上,有没有这种能量子的有效源泉? (c=2.997925×108 ms-1;h=6.626×10-34Js;1eV=96.486KJ.mol-1=2.4180×1014Hz)

38、第8周期的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8。电子组态:8S26P6 39、二维化的周期表可叫宝塔式或滴水钟式周期表。这种周期表的优点是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到元素周期系是如何由于核外电子能级的增多而螺旋发展的,缺点是每个横列不是一个周期,纵列元素的相互关系不容易看清。 40、“类铝”熔点在1110K~1941K之间,沸点在1757~3560K之间,密度在1.55g/m3 ~4.50 g/m3之间。 41、最高氧化态+3,最低氧化态-5。

1、解:O=O (12e-); H-O-O-H 14(e-); C=O (10e-);0=C=O(16e-);Cl-N-Cl(26e-);F–S - F (34e-) F F 2、解:共13种,如: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学习资料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柱,:???侧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底面是多边形棱体柱体,: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锥,:???侧面都是三角形 底面是多边形棱锥锥体,: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 ¤2. ¤3. 球体:由球面围成的(球面是曲面) ¤4. 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①几何体与外界的接触面或我们能看到的外表就是几何体的表面。几何的表面有平面和曲面; ②面与面相交得到线; ③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5.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6.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7. 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8. 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人们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 底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9.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10. 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11. 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连成。 ※12. 设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n≥3,且n 为整数),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n-3)条; 可以把n 边形成(n-2)个三角形;这个n 边形共有2 ) 3(-n n 条对角线。 ◎13. 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弧是一条曲线。 ◎14.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

????? ? ? ? ?有理数?? ? ??)3,2,1:()3,2,1:(ΛΛ如负整数如正整数整数)0(零??? ??----)8.4,3.2,31,21:(Λ如负分数分数)8.3,3.5,31,21:(Λ如正分数¤15. 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都属于多边形。有弧或不封闭图形都不是多边形。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在原点的左边。 ※绝对值的定义: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数;0的绝对值是0。 ?? ? ??<-=>) 0()0(0) 0(||a a a a a a 或 ???<-≥)0()0(||a a a a a ※绝对值的性质:除0外,绝对值为一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除0外)的绝对值相等; 任何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即|a|≥0 ※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步骤如下: ①先求出两个数负数的绝对值; ②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越来越大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试卷 七年级数学试题及答案 ; ; .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图中,每个都是由六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的是……………………………(C ) & 2、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D ) A .156=-a a B .422a a a =+ C .532523a a a =+ D .b a ba b a 22243-=- 3、将一张长方形纸如图所示对折三次,则产生的折痕与折痕间的位置关系有(C ) # A 、平行 B 、垂直 C 、平行或垂直 D 、无法确定 4 .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中部长江流域发生了本世纪最为壮观的日食现象,据统计,观看本次日食的人数达到了2580000人,用科学计数法可将其表示为( C ) - A.71058.2?人 B.710258.0?人 C.61058.2?人 D.6108.25?人 5.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C ) A 、我校同学中间出现一位数学家; B 、从一副扑克牌中抽出一张,恰好是大王 C 、从装着九个红球、一个白球共十个球的袋中任意摸出两个,其中一定有红球 … D 、未来十年内,印度洋地区不会发生海啸 6. 小明在做解方程作业时,不小心将方程中的一个常数污染了看不清楚,被污染的方程是 2y-21=21y-●,怎么办呢小明想了一想便翻看了书后的答案,此方程的解是y = -3 5 ,很快补好了这个常数,这个常数应是 ( C ) A 、1 B 、2 C 、3 D 、4 7.上午9点30分,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成的锐角为(A ) A 、 105 B 、 90 C 、 100 D 、 120 ) 8.点A 为直线外一点,点B 在直线上,若AB=5厘米,则点A 到直线的距离为( D ) A 、就是5厘米; B 、大于5厘米; C 、小于5厘米; D 、最多为5厘米 9、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作服装仍可获利15元,则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 B ) A 、120元 B 、125元 C 、135元 D 、140元 10.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一个球队打了14场,负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球队胜了(C ) . 场 B. 4场 场 场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果飞机离地面6000米记为+6000米,现在它又下降了1600米,那么现在飞机的高度可记为_+__4400_______米.

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比例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知识点总结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211应写成2 3a ; (2)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 n-1、n 、n+1 ; 4.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 (4)自然数包括:0和正整数。 5.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 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 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 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共140页)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一课时介绍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3.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以及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2015北师大版二年级时分秒专题练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时分秒 复习要点: 1、认识钟面 2、读钟面上的时刻时,先读时针,再度分针。时针过了数字几,就读几时多,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钟面 有3个针: 时针:又粗又短 分针 秒针:又细又长 有12个数字 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即60小格,1时=60分。 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走一圈即60小格,1分=60秒。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3、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是()分。 4、1时=()分 1 分=()秒 60秒=()分60分=()时 1小时=()分118秒=()分()秒1分12秒=()秒90分=()时()分100分=()时()分1时=()分 2小时=()分2分=()秒 65秒=()分()秒75秒=()分()秒 80分=()时()分1时5分=()分 1分21秒=()秒1时35分=( )分 1分70秒=( )秒 5、填<、>和= 1时()100分60分()1时 60秒()1时1分()10秒 2时()120分300分()3时 5分()500秒240秒()4分 1时()60分1分()100秒 10分()1时4时()4分 二、看图1、填一填

2、从8:40到9:30经过了( )时( )分 从2:30到4:40经过了( )时( )分 从6:10到6:45经过了( )分 从3:30到4:50经过了( )时( )分 从7:50到8:40经过了( )分 从5:30到6:40经过了( )时( )分 从4:55到5:30经过了( )分 3、连一连。(5分) 1时15分4时00分7时05分10时25分 4、根据所给的时刻,在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9分) 7时30分 9时 12时55分5、写出经过的时间。(8分) 7:05 1:15 10:25 4:00 ( ) (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最新全册)

课时教案第一周星期一第 1 节 课题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 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单个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将其分类。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情景中辨别各种几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以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造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重 点 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和实践等活动,将生活中常见实物模 型抽象成简单的几何体。 难 点 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的概念和动手做几何图形,并能 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教 具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1、课件中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能从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2、教师课前准备选择实物进行教学。 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体? 二、新课讲解 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以课本上房间的一角为背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的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看一看: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书房中各个物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 找一找:找出你所认识的几何图形。 辨一辨: (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认一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电脑显示上面各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配注各几何体名称。

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赵庄镇三座楼小学:张贤伦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6)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2015北师大版二年级时分秒专题练习

2015北师大版二年级时分秒专题练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时分秒 复习要点: 1、认识钟面 2、读钟面上的时刻时,先读时针,再度分针。时针过了数字几,就读几时多,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钟面 有3时针:又粗又分针 秒针:又细又 有12个有12个大格,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时针

2、从8:40到9:30经过了( )时( )分 从2:30到4:40经过了( )时( )分 从6:10到6:45经过了( )分 从3:30到4:50经过了( )时( )分 从7:50到8:40经过了( )分 从5:30到6:40经过了( )时( )分 从4:55到5:30经过了( )分 3、连一连。(5分) 1时15分4时00分7时05分10时25分 4 、根据所给的时刻,在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 9分) 7时30分 9时 12时55分5、写出经过的时间。(8分) 7:05 1:15 10:2 5 4:00

( ( 三、应用题: 1、欢欢做一朵花用了8分钟,王畅在30分钟内做了5朵花。欢欢做一朵花所用的时间比王畅做一朵花所用的时间多几分钟? 2、王师傅每分钟做8个零件,从8:00到8:15分,一共可以做多少个零件? 3、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40分钟,在7;30到学校,小明在什么时间从家出发? 4、老师从9时40分开始开会,开了40分钟,会议应在什么时间结束? 5、某钟表显示的时间是8:45分,它比准确时间慢了5分,你知道准确时间是几时几分吗?

6、小红5分钟拔了40个萝卜,小明1分钟拔7个萝卜,在相同的时间内,谁拔的萝卜多? 8、小兔子采蘑菇,从上午8:25到8:30,一共采了20个,你知道它平均每分钟采多少个吗? 四、根据提示解决问题(18分) 学校上午的作息时间如下: 早读:8:10—8:50 课间休息:10分钟 第一节课:9:10—9:40 课间操:9:40—10:00 第二节课:10:00—10:40 第三节课:10:50—11:30 1、早读时间是多少分钟? 2、课间操时间多少分钟? 3、每节课的时间是多少分钟?(要通过计算回答) 4、二、三节课之间休息了几分钟?(计算再回答) 5、9:30和9:50同学在干什么?

(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汇总(精心整理)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一、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分类 1.棱柱的相关概念(初中只讨论直棱柱,即侧面是长方形) ①棱:在棱柱中,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 ②侧棱:在棱柱中,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③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④棱柱所有侧棱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 ①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 ②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③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④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⑤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展开与折叠 1.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①圆柱:两个圆,一个长方形 ②圆锥:一个圆,一个扇形 ③三棱锥:四个三角形 ④三棱柱:两个三角形,三个长方形 ⑤正方体展开图:共有11种,141(6种),231(3种),33(1种),222(1种) ⑥要展开一个正方体,需要切开7条棱 ⑦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找对立面:相间、Z端 三、截一个几何体 1.常见立体图形的截面 2.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可能得到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3456) 四、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1.三视图的6种题型: (1)已知实物图画三视图; (2)已知俯视图,画主视图和左视图;

(3)已知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确定小立方体的个数; (4)已知主视图和俯视图,确定小立方体最多和最少个数; (5)已知左视图和俯视图,确定小立方体最多和最少个数; (6)已知主视图和左视图,确定小立方体最多和最少个数。 五、多边形的一些规律 1.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2.从一个n边形的一边上的一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1)个三角形。 3.从一个n边形的内部的一个点出发,分别连接这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个三角形。 4.从一个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引(n-3)条对角线,n边形共有 2)3 ( n n 条对角线。 5.数学家欧拉发现:若用f表示正多面体的面数,e表示棱数,v表示顶点数,则有:f+v-e=2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一、有理数 1.分类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分数,都是有理数 2.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3.相反数 ①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②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是0。即a+(-a)=0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①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反过来说不对) ③在同一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5.倒数 ①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负倒数)

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比例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6 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 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 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 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 米,小张身高1.4 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 用ppt 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 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 4= B.3 2= C.3 D.12: 8= E.12 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 : 6=8: 4, 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 : 4, B长与宽的比是3 : 2, 6 :4=3: 2,所 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 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 6=8: 4 6 : 4=3: 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 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 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6)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共140页)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 界 第一课时介绍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3.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以及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5.给学生提供合作、讨论与自我展示的机会。本章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学习形式。例如对第12页的云图中提出的“如果一家四人,结果是否一样呢?”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按“3个大人和1个小孩”、“2个大人和2个小孩”等不同情况得出结论。 6.本章得练习、习题中,有一些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如第10页的练习第1题,由于考虑得方式不一样,会发现前面的数具有各种不同的规律,这样答案自然就不同了。 7.评价时,请考虑以下几点: (1)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利用适量的开放题,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 (3)安排调查活动,评价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写读后感,评价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5)开展小组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6)提供成果展示机会,评价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二课时 一、课题§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2015新北师大版《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经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情导入 1.观察体验。 老师这有一张我们班同学军训时的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你们能看出来是谁吗?(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教师逐步将照片放大四次,使学生看清照片。 这么漂亮的照片为什么刚才我们看不清,现在却看清了呢? 通过放大照片我们看清楚了照片,看来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 2.联系生活实际。 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像刚才把长方形照片放大或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大小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图形的放大。 “巨人”的身高与普通人的身高的比是4:1。六年级兴趣小组准备为“巨人”设计一间教室,按相同的比放大,该如何设计呢?想一想,说一说。 小结:把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4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长的比是4:1,宽的比也是4: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4:1的比放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圆柱 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球 圆锥 棱锥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 棱柱有两个底面,n 个侧面,共(n+2)个面;3n 条棱,n 条侧棱; 2n 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1-4-1” “2-3-1” “2-2-2” “ 3-3”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锥 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按名称分)

可能出现的:锐角三角形、等边、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矩形、等腰梯形、五边形、六边形、正六边形 不可能出现: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正五边形、七边形或更多边形. 如果用一个平面截掉一个正方体的一个角,剩下的几何体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 考点:截一个几何体. 分析:当截面截取由三个顶点组成的面时可以得到三角形,剩下的几何体有7个顶点、12条棱、7个面;当截面截取一棱的一点和两底点组成的面时可剩下几何体有8个顶点、13条棱、7个面;当截面截取由2条棱中点和一顶点组成的面时剩下几何体有9个顶点、14条棱、7个面;当截面截取由三棱中点组成的面时,剩余几何体有10个顶点、15 条棱、7个面. 解答:解:剩下的几何体可能有:7个顶点、12条棱、7个面; 或8个顶点、13条棱、7个面; 或9个顶点、14条棱、7个面; 或10个顶点、15条棱、7个面. 如图所示: 7、其他常见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侧面可以展开成长方形的是:圆柱和棱柱 侧面可以展开为扇形的是:圆锥 7、三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8、多边形: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 1.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最新2015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2015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 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分数的大小比较: ①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 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化) 四、约分(最简分数)

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注意:分数加减法中,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五、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分数和小数比较大小:一般把分数变成小数后比较更简便。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真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后再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带分数加减法: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3、(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②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①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