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表格归纳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表格归纳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表格归纳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1.普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普遍性、共同规律和一般原理的理论语言学。

汉语语言学:对汉语进行描写和解释,对其规律进行揭示的具体语言学。

2.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形式和意义通过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构成的符号系统。

3.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索绪尔)。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4.言语有生成性。

5.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6.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概念、判断、推理。

7.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8.语言学发展四大思潮(四个阶段)

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功能主义语言学代表人物W.Jones、Grimm 索绪尔,Bloomfield(描写)乔姆斯基韩礼德,Martinet

主要观点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

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

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

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

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

弄清了世界上很多语言

的同缘关系语言是符号系统,符号由能指何

所指构成。

符号系统内部的语言单位之间

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

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

Bloomfield:通过科研观察到的

语言材料科学地、客观地描写语

言的内部结构。

Bloomfield:受行为主义心理学

的影响,用刺激-反应来解释语言

产出的过程,

无论是传统语言学还是结构

主义语言学都不能回答“语言

是什么”

语言能力V.S.语言表达

语言习得机制和普遍语法

探讨语言的心理过程

语言研究由形式转向

功能。

语言的本质是意义---

语言在环境中的意义。

从社会角度去观察。研

究语言,强调语言的社

会性,语言的本质功能

是社会交际功能。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

法。

局限性强调历史比较,忽视了共

时研究

孤立的研究语言单位,缺

乏对语言系统性的研究。集中于语言形式、结构的研究,

忽视语言意义的研究。

把语言的使用和语言的功能

都排除在语言研究之外。

与之相应的第二语言教学法语法翻译法:以语法知识

为纲、以与母语的翻译对

比为最基本手段

听说法:反复操练、模仿

视听法

认知法:语言是人的一种能

力,人能掌握复杂的受规则支

配的语言生成体系。

交际法:培养语言交际

能力

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横断学科

人类学

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

文化语言学

计算机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

汉语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认知心理学

心理测量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统计学

教育工艺学

学对

学科研究方法学

9.功能主语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1)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语言能力主要与语言的形式有关,是一种脱离外部语言环境的内在心理机制。

2)交际能力,Hyms提出,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3)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

形式主义功能主义

研究语言的形式结构,所涉及到的语言功能也往往是结构功能和语法功能。语言的交际功能,用语言做事,完成交际任务的功能。

韩礼德:儿童:1.工具功能2、控制功能3、交往功能4.启发功能5、想象功能6、信息功能7、表达个体功能

成人:1、观念功能2、交际功能3、话语功能

4)话语分析(语篇分析)和会话分析

话语分析:在交际过程中,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意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5)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1.大脑功能侧化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假说

神经生理:在生命早期,大脑两半球都有语言的潜在能力,从两岁到青春期(12岁左右),是大脑语言功能向左侧化时期。

关键期假说:Lenneberg(60年代)所谓语言习得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以前,由于大脑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此时大脑灵活可塑性大,因而比较容易获得语言。

2.记忆与第二语言学习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working memory)长时记忆

最长一秒动态系统

加工操作

有容量限度

无容量限度

3.心理学流派与第二语言教学

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构造主义冯特内省

人的经验:感觉、意象、激情

机能主义James

杜威强调意识

心理是一个整体,强调研究与人的适应行为有关的心理过程

格式塔心理学“整体”综合方法研究心理现象

行为主义华生

Skinner 1.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刺激-反应-强化”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心理有两部分:意识&无意识,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本能和原始冲

动,特别是性冲动,这种本能和冲动以无意识支配着人的思想,并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

常的行为之中。

认知心理学奈赛尔人不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者。强调对人的内部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

人本主义马斯洛

Rogers

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要了解人、揭示人的本质,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

1.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蜜月阶段----挫折阶段----调整阶段----适应阶段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1)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汉语结构最大的特点:重意合不重形式:中国人善于概括、综合,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而疏于对局部的客观分析和逻辑推理的传统思维方式有关。

语言结构的简约性和灵活性。

按时间事理排序、说明事物由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词语排列整齐、语义对称

2)语义文化:指词汇所包含的的社会文化涵义,反应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词汇的褒贬义、理据义、比喻义等

3)语用文化: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

称呼

问候、道别:明知故问、具体问题(不求答案)

道谢、道歉

敬语、谦辞

褒奖、辞让

宴请、送礼

隐私、禁忌

语言习得理论

1.学习

定义:广义,指人类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经验而产生行为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狭义,人类的学习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工具主动地获得社会和个人的经验,而产生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受经验主义哲学思想的影

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人或动物受环境支

配、获得经验而被动的形成

行为的改变。

刺激-反应“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操作”学习理论(斯金纳)【反应-刺激】

操作是指主动作用于环境,不受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的有机

体的自发反应。一个操作行为完成后伴随有强化的刺激,那

么这一刺激行为发生的概率就增多,从而养成习惯

认知学习理论受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影

响,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于

环境和客观事物主动地认识

和行为主动的改变的过程,

是主体的认知过程,而不是

在外界环境支配下被动的刺

激-反应的联接过程。认知机制

内部心理结构的

形成和改变

格塔式心理学“完形说”

柯勒:通过顿悟实现了学习

有机体获得每种经验都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也就是完形。

不是孤立的组成部分,也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强调过程不是结果

掌握知识结构

强调好奇心的内部动机

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

2.学习的分类

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信号学习刺激反应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多种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Problem solving

条件反射做作业受到

表扬强化联接单音节连成符合

音节

知觉的分化

近义词辨析

对特征抽

规则学习已掌握的知识解决

新的难题

3.学习和习得的异同

目的环境注意力方法结果

习得:在自然语言环境中,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中无意识获得一种语言本能的要求目的语环境中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如

何有效地表达思想和语

言上的信息上

语言交际习得自己的母语

学习:指在课堂环境下通过老师的指导,有规则、系统的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的活动,有意识的对语言规则的掌握。为了掌握一

种新的交际

工具

课堂环境下语言的形式大量的模仿、

练习和理解

学习一定程度的

语言

4.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

刺激-反应(行为主义)人的语言能力不是先天而有而是后天习

得,强调外部环境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

的作用。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来形成习

惯。例如:儿童通过模仿学习语言,父母

褒扬强化。

缺点:1.儿童创造新的未听过的话语;2.

交际能力无法解释。

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

Lado

两种语言结构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不同之处产生负迁

移,负迁移是导致错误和习得困难的原因。

对比分析假说:第二语言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第一语言

的迁移和干扰,比较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结构的异同来

预测学习中的难点和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以便在教学

中采用强化手段突出这些难点和重点,克服母语干扰。

视听法、听说法、句型替换操练

先天论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语言习得是内化复

杂的规则体系的过程。

LAD的第一部分是普遍语法(核心),第二

部分是语言参数的定值(外围)。

环境只起到提供语言材料、触发习得机制

工作的作用。

缺点:无法解释狼孩回归人类社会无法习

得语言,忽视了后天环境作用,忽视操练

练习的重要性普遍语法第二语言习得是参数值二次定值的过程

反驳:不能二次定值,语言习得只是一个认知过程

中介语假说

(Selinker)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

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

一语言也不同于第二语言的、随着学习进展向目的语逐

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内在大纲

习得顺序假说

(柯德Corder)

第二语言学习者有自己的内在大纲,偏误的产生也正是

这种大纲的反应。

第二语言习得有一个自身发展的规律,按照其内在大纲

所规定的程序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内在大纲实际上是

人类掌握语言的客观的、普遍的规律。

认知论人有遗传的心理功能,它决定人与环境的

相互功能,并向环境学习的,与环境的作

用形成并发展了儿童的认知功能。

儿童头脑中不存在神秘的习得机制更不存

在普遍语法,但人类有先天的认知机制和

认知能力,人类通过认知机制和认知能力

向环境学习。

缺点:只强调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作用,

忽视了语言能力对认知能力的作用。输入假说

(Krashen)

)输入假说:可理解的输入

)学习与习得假说:学习和习得无法转化

)情感过滤假说

)自然顺序假说

)监控假说:交际中输出的话语是无意识的习得系统引起

和驱动的,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和规则系统祈祷一个监

督、编辑和监控的作用。学习是辅助性的。

语言功能论(韩礼德)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儿童语言的发

展。儿童习得语言是学会如何表达意思、

如何用语言做事如何进行交际。掌握语言

的语义体系和语用体系。

功能论触及到语言的核心:语言的交际功

能。

社会文化理论

(文化适应假

说)

把整个第二语言习得看做文化适应的一部分

5.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

)习得的动力不同)环境和方式不同)习得过程不同)文化因素习得不同)主体的生理和心理

特点不同

L1 本能,生存和发展

的需要天然的语言环境

时间很长

与生理、心理发育同步;

习得第一语言的过程就是建立概念、

形成思维的过程

自然习得文化和社

会价值

儿童

L2 作为交际,工具型

动机课堂习得,

时间有限

建立形、音、义的联系

不是让实际事物与第二语言直接联

系,而是经过第一语言思维。

没有专门安排,不

一定同时习得该目

的语文化

成人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包括:

1)对语言习得过程和学习者语言特征的研究:对比分析、偏误分析、运用分析、话语分析

2)对第二语言习得者个体因素的研究,研究学习者生理、认知和情感各方面的个体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3)对语言习得的外部环境,比如课堂教学的环境和社会大环境

4)从学习者内部机制讨论第二语言是如何习得:普遍语法、内在大纲、习得顺序、文化适应,etc

2.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

对比分析偏误分析运用分析话语分析

目的通过对比学习者母语和

第二语言之间的异同来

预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难点和重点。把重点转移到学习者语言本身

偏误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

一种规律性的错误

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运用目的语

的全部表现(偏误部分+正确部

分)进行分析,揭示中介语的

发展轨迹。

语言交际的功

能,强调语言

行为和语言功

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语言

的描写,着重于形式而不

是意义。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移

理论:语言是一种习惯,

正负迁移。心理学基础:认知理论【第二语言习得

是规则形成的过程,学习者从目的语输

入中尝试对目的语规则做出假设,并进

行修正,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并构建目的

语规则系统】

语言学基础:普遍语法

注:普遍语法

认知

注:功能主义

语言学

认知学派心理

步骤描写

选择

对比

预测搜集材料;

鉴别偏误;

偏误分类;(语内偏误;语际偏误)

解释偏误;

评估偏误

研究集中在:语素习得顺序和

句法结构发展进程

局限1) 语言的差异与学生

遇到的困难是一个复杂

的关系。(注:学生遇到

的困难是心理学难题,语

言差异是语言学的不同。

不可以用语言学的差异

来解决心理学难题。)

2) 第二语言习得者所

遇到的困难并不只是母

语干扰。

3) 忽视了对语义、语

用、话语、文化等方面的

比较。

4) 把学习者看作是机

械的受刺激对象,而不重

视对学习者的研究。

强式:预测错误

弱式:解释错误1.正确与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界定。

2.语音、词汇、语法研究较好,语用、

文化薄弱

3.偏误的来源复杂

4.只研究偏误部分,没有研究正确的部

分。

只研究平面,只侧重于语言结

构,脱离了语境,特别是抛开

了直接引起学习者语言行为的

语言输入。

来源 1.母语负迁移

2.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过度泛化)

3.文化因素负迁移

4.学习策略(迁移、过度泛化、简化)

和交际策略(回避、语言转换)的影响。

5.学习环境的影响话语研究

连贯与衔接交际策略

语境分析

课堂话语分析话语功能分析言语行为分析

态度行为主义:杜绝

内在论:走向完善的路标。

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偏误无法避免,

十分必要;偏误并不一定影响交际;

分类显性偏误:明显带有形式结构错误的句

隐性:语法虽然正确,但在一定的语境

或交集情景中显得不恰当的句子

3.双语句法测量法:研究者在于被试的自然会话中利用彩色漫画诱导被试回答问题是运用某一目的语结构或者语素,根据被试不同的

回答情况来进行评分。

4.学习者个体的因素

年龄:关键期假说,大脑处于语言功能侧化过程,属于可塑性

认知因素智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是决定性因素

语言学能:语音编码能力;记忆力;语法敏感度;语言归纳能力;

学习

策略

认知学习策略:求解;推理;时间;记忆;监控

元认知学习策略: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式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和研究。对认知的认知。计划;

监控;评估;调节。

交际策略:回避;简化;语言转换;母语目的语化;母语直译;语义替代;描述;造词;重复;交际套语;等待;体势语;求助对方

认知

方式

场依存性:易于感知食物整体的认知方式,倾向于从宏观上看事物并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分析能力强能从一定的语境中把语言项目分离出来,长于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学习语言形式

场独立性:从整体中发现个别的认知方式,善于剖析事物和问题,把部分与整体区别开来,能集中于某一部分而不受其他部分的干扰。

易于在交际过程中无意识的习得语言

审慎型:周末思考、全面分析、反复权衡

冲动型:反应快捷、不假思索

歧义容忍度:高,恰当处理复杂、模糊的事物,有利于二语习得

情感因素动机Intrinsic:个体自身所产生的动力,长远;Extrinsic:外部影响、奖赏、惩罚,短期融合型:文化沟通交流,成为一员;工具型:研究、工作,提高知识水平,改善社会地位态度

性格内向外向:无影响;自尊心和抑制:自尊心强有益于SLA;焦虑;移情

第二语言教学法

1.认知派(生成语法,认知学派)

2.经验派(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

分类&定义语言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主要特点缺点

直接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法)【代表】:强调经过大量的操练和模仿形成习惯。

主张按照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重视口语教学,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联系而不依赖母语。

系列法(19世纪后):Gouin Series 语言是习惯,语

言的运用是靠感

觉和记忆而不是

思维。

联想主义心理学:人的学习方

式和动物一样是刺激反应的

直接联接,否认意识在其间的

作用。

目的语与代表事物直接联

系不通过母语;不学语法,

直接感知;模仿操练;重

口语轻读写;句本位;通

用语言为教材。

过分强调母语;

忽视语法;偏重

经验;老师目的

语的水平难以

满足需求

分类&定义语言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主要特点缺点

语法翻译法(18世纪末19世纪初)【代表】:强调学习者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自觉掌握。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通过母语翻译手段,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历史比较语言学:一切

语言源于共同的原始

语言,语言规律是共同

的,词汇所代表的功能

也是共同的,只有词汇

的语音和书写形式不

同,所以通过互译和语

法知识转化。

官能心理学:心灵虽

统一,可以划分为不

同官能如认识、情感、

意志,各种官能分别

训练。教育重点是官

能训练而不是知识本

身。

重读写、轻听说;以系统的语

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演

绎法;通过翻译练习加强对规

则的熟悉;母语教学;注重原

文,阅读经典

死记硬背、忽略交际能

自觉对比法:

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翻译和结构对比,自觉的掌握目的语的一种教学法学生通过两种语言的

对比深刻理解母语,语

言课不是单纯的工具

课而是知识课

从自觉到直觉,从集

中注意规则和形式到

只注意话语内容而无

需注意语言形式

自觉进行翻译对比;母语讲

解;重视语言知识教学;在理

解形式意义的基础上操练;书

面语为基础;是语法翻译法的

传承;

过分强调翻译对比和

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

操练和交际性练习

认知法(现代语法翻译法):

发挥学习者智力,有意识的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掌握语言规则,并从听说读写全方面创造性的运用语言。

与听说法相对立,但运用了听说法的句型操练手段和进行语言对比的方法。

继承了语法翻译法重视自觉掌握语法知识的本质。转换生成语法。语言是

受规则支配的体系而

不是习惯体系,人类的

语言学习是一种有意

识、创造性的运用过程

认知心理,强调学习

是一个感知、记忆、

思维、想象的过程,

是大脑抽象思维的结

果。

强调学习者的智力,通过观察记忆思维内化语言知识体

系;强调在理解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有意义

的练习;反对机械模仿;以学生为中心;听说读写齐头

并进;针对对待错误;适当使用母语

情景法(口语法是前身):以口语能力培养为基础,强调通过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基本结构操练的教学法。结构主义,口语

是语言的基础,

准确的结构是说

话能力的核心

行为主义,学生通过模仿形成

正确的语言习惯。学习是技艺

而不是科学,主要通过模仿、

练习而不是靠逻辑思维。

语言技能通过掌握语言结构获得;从口语开

始;目的语教学;在情境中操练;词汇顺序

学习

阅读法(20世纪初):通过直接阅读来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过程中避免使用母语或翻译;词汇通过上下文理解获得

听说法(20世纪40年代):强调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第一次把语言学和心理学作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继承了直接法的主要原则。结构主义:对日

常口语进行仔细

的描写分析、不

同语言间进行对

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强化口语第一;听说领先,读写

为辅;反复操练、模仿、记

忆、重复;句型为中心;直

接使用目的语;对比母语和

目的语结构找难点重点;严

格、及时纠正错误避免养成

错误的习惯;多媒体

忽视语言知

识基础和语

言运用能力;

忽视语言的

内容和意义

视听法(20世纪50年代):在一定情境中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源于直接法和听说法,克服了听说法独立于上下文的缺点,置放在语境里的整体结构感知。《新概念英语》结构主义行为主义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语言

和情景;整体结构感知;先

口语后书面语;声光电技术

和现代化设备;在情境中教

忽视对语言

结构的分解

和单项训练;

未能重点培

育语言交际

能力

自觉实践法(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自觉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属于直接法,但吸取了翻译法的长处目的语学习过程

就是用目的语思

维的过程,直觉

的掌握是从自觉

的实践中获得。

进一步强调交际

性原则

自觉性;实践性;功能、情景、题材相

结合;口语领先;句法为基础;综合性原则;

考虑母语(翻译对比作为教学手段)

3.人本派

分类&定义语言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主要特点缺点

团体与学习法(咨询法)

采用小组集体讨论的形式、老师和学生处于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把学习过程看做是咨询过程的第二语言学习方法。结构主义:强调掌

握基本的语音和

语法,在教学中用

语言规则来指导

言语交际活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行

为主义和认知心理都不

能解决学习问题,学习过

程中的情感因素、建立师

生信任、相互支持的创造

性关系

老师要看到学生“人”身

份,注重人的内在价值和

潜能,发挥人的创造力。

安全感;注意力和进取心;

记忆力和思考;辨别;学生

为中心

老师的指导作用不

足;无固定教学大纲

和教材(不是科学化

的教学)

默教法

老师尽量少说话,鼓励学生多参与言语活动。成功的学习通过学习者运用沉默的意识和积极的试验对语言习得做自我投入。

沉默被看做是学习最好的工具

受结构法影响较大,基本上采纳了结构法(?)的教学大纲。

语言技能方面受听说法的影响“发现学习”学习应该是

解决问题式的、创造和发

现时的活动。学生要发展

独立意识、自主能力和责

任心。

学生为中心;老师沉默;直

观教具;老师一般不改正学

生的错误;强调学生间互动;

口语领先;句本位;词汇是

语言学习的核心;学生自己

为学习负责

老师的指导作用不

够,学生错误不纠正

不好;受听说法影

响,脱离社会语境对

语言的交际价值重

视不够

全身方法

强调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先理解后表达,受结构法影响较大。人本主义心理学先进行充分的听力理解训练

后才能转入说;培养口语为

目的;通过全身反应训练理

解能力;少焦虑学习;

适用于初始阶段

暗示法

强调通过暗示,开发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潜力,激发高度的学习动机并创造最佳学习条件,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结合,让学习者在放松而又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状态下有效学习。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暗示:建议或者诱导,人的意识领域更多的存

在与各种超意识(不自觉的心理活动,无意识

的创造直觉灵感)层面上发挥作用,体现为来

自外部或内部的刺激激发人的潜力,暗示常常

解除已有的社会暗示对人心理的束缚。

强调教育体系应该与生理、

心理结合一致起来;学习活

动由整个大脑参与;教学中

分析综合同时进行;学习者

意识过程超意识过程同时不

可分割的进行

自然法

成功的第二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则。在非自然条件即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对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首先集中培养理解能力并强调通过习得掌握第二语言教学法。

和“直接法”有共通,但直接法只强调大量操练的准确性,自然法强调交际和可理解输入以Krashen的输入假说为理论基础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理解

的重要性;自然习得;不纠

正错误;愉快的学习气氛

有意识学习不足;大

量可理解输入不一

定能做到

4.功能派

交际法(功能法、意念-功能法)

1)概念: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教学法。

2)语言学理论基础:

社会语言学家:交际能力理论

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

语言交际观

交际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系统,其基本功能是社会交际,因而语言的基本单位不仅是其语法结构的特征,也包括话语中的功能范畴和交际意义范畴。

3)心理学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对语言的需要分析”选择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

心理语言学: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首先确定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才有语言表达的形式

交际法并不排斥适当的句型词汇操练,只是强调语言形式是实现语言功能的手段

4)特点: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不仅要求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 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

教学过程交际化

以话语为教学基本单位

综合性训练为主 话题螺旋式安排语言材料 不苛求语言形式

错误能不纠正就不纠正

教学法流派分类表

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结构主义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心理学认知心理联接-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二语言教学流

派语法翻译法

自觉对比法

认知法

直接法

阅读法

听说法

视听法

情景法

团体语言语言学习法

默教法

TPR

暗示法

交际法自觉实践法自然法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是安岳县岳新乡中心小学的刘强,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结构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重点是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课题、位置:《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从教材第17页至19页) 2、教材的编排: (1)、本课与《生物的遗传》《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共同组成“遗传与变异”单元。这是小学科学课标中“生命世界”领域中的科学知识,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五部分: 第一部分:比较一对孪生姐妹与她们父母的照片,找出她们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初步了解个体间存在着差异。然后比较同学间外形特征的差异,揭示变异的概念。 第二部分:观察并比较各种金鱼,康乃馨、玉米等的不同之处。利用图片展现了形态各异的金鱼、千姿百态的康乃馨、颜色各异的玉米的照片。这些动植的外形特征,颜色等各不相同,表现为生物之间也存在变异,说明变异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第三部分:查找关于变异的谚语。和遗传现象一样,人们很早已经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创造了丰富的关于变异的谚语和俗语。 第四部分:阅读资料,认识三叶草的变异现象。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第五部分:拓展知识,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教材之所以这样编排,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学生已学习了生(2 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因为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又存在着一些差异,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本课先是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导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变异现象,从而使学生了解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3、教材前后联系: 这部分教材是以前面3至5年级科学教材中《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植物的一生》;《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等内容为基础,由浅入深来揭示生命的发展历程及其中的奥秘。 4、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同一类动植物的外形特征的差 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出解释; (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3)、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德育目标:(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5、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 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高考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

高考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典型例题及配套练习题 一、实验基础知识 1.常用化学仪器 (1)应用要点:熟悉常用仪器结构特点、用途和应用注意事项,主要有加热容器、分离仪器、计量仪器等。 (2)注意事项:加热容器要区分是直接加热还是隔石棉网加热;分离仪器要区分是用于分液、过滤还是蒸馏;计量仪器要特别注意零刻度的位置及读数的精度要求。 2.常用试剂的使用与贮存 (1)应用要点:着重了解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的试剂、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试剂、易挥发的试剂、易燃试剂、不宜用玻璃试剂瓶盛放的试剂等。 (2)注意事项:试剂的使用和贮存方法是由试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易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试剂不能长时露置在空气中;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应存放在棕色瓶中,置于冷暗处;受热易分解的试剂和易挥发的试剂应存放在冷暗处;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的试剂,如NaOH、Na2CO3等不宜放在磨口玻璃试剂瓶中。 3.气体制备与净化 (1)应用要点: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反应、制备装置、收集方法、尾气吸收等。(2)注意事项:气体的制备装置的选择主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是否需要加热;收集方法的选择主要看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以及是否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尾气吸收时要注意防止倒吸。 4.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1)应用要点:要注意区分检验、分离、提纯的区别;掌握常见离子检验的检验方法;掌握分离和提纯的试剂选择依据和分离操作方法。 (2)注意事项:要注意三者在目的上的不同。检验是对物质进行鉴别或鉴定;分离是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开;提纯是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由于目的不同,所选试剂及分离方法也要相应地变化。 5.定量实验 (1)应用要点:掌握四个定量实验(中和滴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和热的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原理、主要仪器和装置、操作要点、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 (2)注意事项:要在熟悉仪器构造的前提下掌握操作方法和读数方法;在深入理解原理的基础上掌握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方法。 二、综合实验 (1)应用要点:能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仪器和装置、确定装置的接口顺序;能够设计简装实验;能够对实验原理、仪器、操作等的进行评价。 (2)注意事项:要注意区分洗气瓶长进短出和短进长出时的不同用途;。实验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和简约性四个基本原则;在掌握好实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正确地评价实验。 1.典型例题:

西方心理学史知识提纲汇总

---------------------------------------------------------------最新资料推荐------------------------------------------------------ 西方心理学史知识提纲汇总 第一章: 西方心理学的建立一、冯特的主要理论观点及评价。 (一)冯特的心理科学观 1、心理学与科学: 心理学可以成为一门实验科学。 2、心理学与哲学: 认为心理学虽然独立于哲学而成为一门科学,但不能完全脱离与哲学的关系。 3、心理学与生理学: 认为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为心理学所用,但反对把心理现象还原为生理现象。 4、心理学的理论应用: 不反对应用研究。 但更重视理论。 (二)冯特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直接经验 2、研究方法: 实验的内省法(指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以消除主观内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冯特论经验的分析与综合 1、要把意识分析为心理元素,但主张意识是一种过程,心理元素也是一个过程。 2、认为基本的心理元素有感觉和感情。 1 / 3

3、用联想、统觉、心理复合的规律来说明意识的整体特点。 (四)冯特论情绪和意志 1、情绪是由不同的情感结合而成 2、意志同情绪具有密切联系,意志在本质上是感情性质的(五)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同语言、神话和风俗习惯等社会产物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社会产物的分析,推演出高级心理过程的基本规律。 民族心理学是一种关于语言、神话和风俗发展原理的研究。 (六)对冯特的评价优点(六)对冯特的评价优点 1、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他大的贡献 2、培养了大批心理学家。 3、在民族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是心理学对文化与心理关系的第一次系统研究。 局限 1、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2、没有摆脱内省法。 3、理论体系庞杂而又混乱。 二、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内容与特点。 (一)内容:①感觉与知觉的研究②反应时的研究③注意的研究④语词联想研究⑤感情的实验研究(二)特点1、感觉、知觉、记忆、联想等低级心理过程得到高度重视,而思维、想象等高级过程却被忽视了。 2、实验方法中内省的成分比重还比较大。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知识归纳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知识归纳 一、知识目标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5.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6.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二、实验能力要求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三、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趋势 根据近年来化学高考试题中有关化学实验内容的题目分析,下列内容是化学实验部分考查的重点: l.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 这类试题的特点通常是给出限定的仪器、药品和一些操作步骤,要求正确完成某项实验操作,既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又有基本操作的正误辨别,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的情况,题目的难度不高,但并不容易得满分。 2.正确运用实验原理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 这类试题通常是给出限定的实验装置、反应条件、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要求考生根据实验原理及试题中所给予的信息,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选用仪器药品,正确认识、选择装置,说明装置中某些仪器的作用,描述实验现象,写有关化方程式,进行数据分析.指出实验中必须注意的某些问题等等,主要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综合及评价的能力。这类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较大的区分度。 3.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或处理 近年来,实验题中新情境试题不断增多,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将基本的实验操作设计置于新的情境中(主要是中学课本没有的新反应或新装置或是能使中学生理解的最新科技知识、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2课《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材分析: 生物的变异与生物的遗传都是生物体繁殖的重要规律,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变异比遗传稍难理解。所以在教学的建构模式上,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从而使学生了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观察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2、技能目标: (1)学会调查及进行统计。(2)学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3、情感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知道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变异玉米实物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给学生提出问题: 1.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能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但是有的为什么就很难被认出来呢?(容易认出来的是因为与父母长得像,难被认出的是因为与父母长得不像)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不同的地方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揭示课题) (设计目的: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产生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调查探究,初识变异

1.游戏“找不同” (1)找一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进行汇报 2、汇报在课前调查的“自己与父母特征的异同”。 3、通过游戏“找不同”和课前调查“自己与父母的异同”,你发现了什么? (每人都和自己的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即使是双胞胎也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4.班级同学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头发是否能卷”等。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调查。 (3)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5、小结: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种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6、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 7、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学生之间进行着不同见解的交流) 8、了解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课件出示金鱼、康乃馨、玉米图片,并请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几种玉米,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原来动植物之间也存在着变异现象,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设计目的:观察、调查、统计、假设等都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探究什么是变异现象。) 三、继续探究,拓展变异 课外知识补充: 1、交流有关变异现象的谚语。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等。(说明人们早已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 2、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3、了解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4、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苏教版《实验化学》知识点总结

《选修六实验化学》知识点总结 【专题1】 1、海带灰化目的是使有机物分解,呈气体逸散,待测的金属或非金属以氧化物或无机盐的形式残留下来。所用仪器有坩埚、坩埚钳、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泥三角 2、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两种溶液时,注意分液漏斗使用前须 检查旋塞及玻璃塞处是否漏水。分液时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目的是与大气相通,使液体顺利流下。能用CCl4萃取碘的原因是CCl4与水互不相溶;I2在CCl4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3、一种物质分离的简单方法,是色谱分析法的一种。它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附着在纸上的水是固定相,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又称展开剂),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和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比的不同而使之分离。 为使观察效果更明显,实验中采用氨熏显色。请写出Fe3+、Cu2+分别与足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NH3·H2O==Fe(OH)3↓+3NH4+Cu2++4NH3·H2O==Cu(NH3)42++4H2O 显色反应结果是滤纸上方颜色呈蓝色,下方呈棕黄色(均在原点之上),说明Fe3+和Cu2+得到了分离。由此可以得出Fe3+和Cu2+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情况是Fe3+在流动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Cu2+在固定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一些。在用纸层法进行层析操作时,为什么不能让滤纸上的试样点接触展开剂?如接触,样点里要分离的离子或者色素就会进入展开剂,导致实验失败。 4、要制备颗粒较大的硝酸钾晶体,应选择的结晶条件是减慢溶液的冷却速度。 当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时,如何操作使晶体析出振荡容器,用玻璃棒搅动或轻轻的摩擦器壁,或投入几粒晶种,都可促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浓缩NaNO3和KCl的混合液时,为什么NaCl先析出?NaNO3、KCl、KNO3在高温时具有较大的溶解度,温度降低时,NaNO3、KCl的溶解度明显减小,而KNO3的溶解度则急剧下降;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趁热过滤的原因防止温度降低KNO3结晶析出如何趁热过滤用已 预热过的布氏漏斗进行抽滤,过滤装置如图1—8所示,采用这种装 置过滤的主要目的是过滤速度较快;可以得到比较干燥的沉淀。这 种装置工作的主要原理是抽气泵给吸滤瓶减压,导致装置内部的压强 降低,使过滤的速度加快。这种装置要有布氏漏斗、吸滤瓶、安 全瓶、抽气泵等仪器组成,其安全瓶的作用是防止倒吸,导管应短 进长出。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与吸滤瓶的支管口相对,以便于 吸滤。吸滤完毕时,应先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的橡皮管,然后关闭水龙头。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欲将KNO3粗产品提纯,可采取的方法是_重结晶。具体操作是按粗产品∶水=2∶1(质量比)的比例,将粗产品溶于蒸馏水中。加热、搅拌、待晶体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若溶液沸腾时,晶体还未全部溶解,可再加极少量蒸馏水使其溶解。)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 为什么选用这方法可使产品获得较高的纯度?可以除去晶体中微量的杂质 附录:关于溴和碘的萃取 水汽油/苯CCl4 Br2橙色橙红色橙红色 I2棕黄色→褐色紫红色深紫色

心理学史复习重点

心理学重点 诸论 1、心理发展动力 主要是指隐藏在心理学背后的、推动心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的各种因素或力量,在心理学史上主要存在“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两种基本观点。 2、时代精神说 强调其他科学(如哲学、生理学、物理学)的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进步等所蕴涵着的时代精神,认为这些因素决定着心理学家的某些观念是否会被接受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 3、伟人说 一切进步和变化都是直接由指引和改变了历史进程的独特的“伟人”的意志与力量决定的。 4、结合“时代精神说”与“伟人说”两种基本观点,谈谈你对心理学发展动力的看法。 ⑴概念:“伟人说”:一切进步和变化都是直接由指引和改变了历史进程的独特的“伟人”的意志与力量决定的。 “时代精神说”:强调其他科学(如哲学、生理学、物理学)的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进步等所蕴涵着的时代精神,认为这些因素决定着心理学家的某些观念是否会被接受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 “心理发展动力”:主要是指隐藏在心理学背后的、推动心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的各种因素或力量,在心理学史上主要存在“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两种基本观点。 ⑵影响:“时代精神说”:时代精神会决定哪些思想成为潮流,而另一些思想将最终消亡。一种理论、一个学派的流行,不一定使它比其他理论更正确。而往往是因为它比其他理论更合潮流、更为时尚。 “伟人说”:没有伟人,就不是一部完整的心理学史,在伟大人物从事的领域,只要他们还活着,这个学派就得以他们为正统。伟人不只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他们也能暂时阻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⑶不同点:推动心理学发展与进步的主体不同,伟人说是有过重大影响的人伟人,时代精神说是整个社会时代背景。

六年级科学下册 生物的变异现象 1教学反思 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二课生物的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与它们的父代及同代之间有许多不同”来展开的,但是对于“变异”这个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作为一节概念教学课,其中包含不少的名词、术语,如何就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程度,尽可能地做到科学和准确?如何在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关系处理本课的教学。 1. 知识与能力 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它们同样都是构成个人科学素养的基本组成成分。科学知识构成了科学的基本信息内容。科学能力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科学知识是科学能力的载体,科学能力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有效“工具”。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头脑空白的人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反之,学生在建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猜想、预测、实验等技能达到对新知识更深刻的理解与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推测植物是否也存在变异现象后让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对多个苹果进行观察,从而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植物也存在变异现象”这个结论性的知识。 2.探究与传授的时机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为主,但是在概念教学中也应该充分发挥传授的作用。探究教学能够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传授式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教师在一些知识方面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支架时,教师就应该进行一些传授。在“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一概念中“同一物种”、“子代与父代”等术语大部分学生对于它是陌生的,所以在教学的起始我就把它拿出来做以解释,消除学生在理解概念中的障碍。当然,我的设计是先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同一物种来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后,如果发现学生确实有异议后才开始解释的。这样做既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又可以扫除概念理解中的障碍,一举两得。而在归纳“变异”概念环节,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事实信息,有了较多事实信息后,我就引用“探究—研讨”教学法,科学处理各种信息:“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对数据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从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讨论,学生通过将数据规律与实际的遗传现象相结合,“水到渠成”的形成“变异”具体概念。

化学实验知识归纳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归纳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氯气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例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人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药品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展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品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人少量棉花的实验,它们是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

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心得体会 导读:本文是关于心理学心得体会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心理学心得体会】 英国著名小说家莎士比亚说过:错误并非出自我们的星球,而是出自于我们自身。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其实,在我还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本以为自己虽然对“心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小小的心得体会还是有的,但经过老师的教导,才知道自己之前其实根本一点都不了解心理学,不过,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的认识不知不觉中多了很多。 根据老师的教导,结合老师的原话,我对心理学的总结如下:(一)心理学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 (二)学习这门课程,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学习这门课程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

人。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有了许多体会,因此做下以下决定: (一)提高自控能力。可以看到,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实在很多,多到使很多人都没有去学习,整天只知道玩游戏打发时间,虽然我没那么严重,但也差不多,所以我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增强学习自觉性,否则再这么下去也是浪费时光,荒废学业。 (二)克服自卑。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老师说过,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我要的真正了解我自己,克服自卑。 (三)正确走好感情之路。这一学期的最后一讲,讲的就是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让我感到很震惊,没想到大学生恋爱有这么多学问。老师讲过,有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现。但由于气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故其表现也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尝到爱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恋爱的不顺利,原因很复杂,但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无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迟滞,而有的却恰恰受害于过分的灵活通便。所以,拥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识,才能使自己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但它能带给我很多东西。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

教学内容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变异现象。 教学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1、游戏:同学们,我来考考大家的眼力,我为每组都准备一些相片,请你来找出他们的家人都是谁?是本班的送回本人处。 2、谈话:我们做了一个看相片找家人的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遗传。 3、回忆一下,什么是遗传?学生回答。 4、可是有的同学为什么很难被认出来呢?我们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的,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么这些不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 1、请你们拿出与家人的照片,找一找你跟父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同桌互动) 小结:看来,我们大家都和自己的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 2、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一组特殊的照片,照片中的孩游戏:请你来找出他们的家人都是谁? 学生回答:什么是遗传? 请你们拿出与家人的照片,找一找你跟父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子都是我们学校的,可他们却是双胞胎,知道什么是双胞胎吗?学生汇报已有经验。请你们仔细观察照片,找一找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小组活动) 小结:即使是双胞胎也与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 3、那么我们同学之间又有多大的差异呢?做一次班级调查,了解同班同学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有多大呢? 提出要求,教师并讲解各特征。 4、从统计结果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小结:同一种外形有不同的特征,有差异。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些外形特征是我们可以看见的,还有一些内在的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 5、我们同学在一起六年了,你们能来说说同学们在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吗? 我们把这些差异称为变异。 (出示小黑板,学生理解)教师揭题,板书课题。 (三)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1、生物界的人类有变异现象,猜测一下,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观察图片,学生回答。 (金鱼---形态各异,颜色不同,师介绍金鱼的发展史;玉米---颜色各异,康乃馨-----千姿百态) 2、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3、小结:同遗传现象一样,生物的变异现象也是普遍学生汇报已有经验。请你们仔细观察照片,找一找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 做一次班级调查,了解同班 同学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有多大呢? 你们能来说 说同学们在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吗? 猜测一下,动 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观察图片,学生回答。 思考: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 的差异?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归纳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归纳 一、常用仪器的使用 l。能加热的仪器 (l)试管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②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2,加热时不超过l/3. ③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2)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②溶解物质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 (3)烧瓶用于试剂量较大而又有液体物质参加反应的容器,可分为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它们都可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蒸馏烧瓶用于蒸馏以分离互 溶的沸点不同的物质。 使用注意事项:①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可用于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用于其他 热浴(如水浴加热等)。 ②液体加入量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1/2. (4)蒸发皿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 ②盛液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③取、放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 (5)坩埚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 使用注意事项:①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热。 ②取、放坩埚时应用坩埚钳。 (6)酒精灯化学实验时常用的加热热源。 使用注意事项: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②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④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⑤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⑥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2.分离物质的仪器 (1)漏斗分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转移液体。长颈漏斗用于气体发生装置中注入液体.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不同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器中随时加液。也用于萃取分离。 (2)洗气瓶中学一般用广口瓶、锥形瓶或大试管装配.洗气瓶内盛放的液体,用以洗涤气体,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杂质。使用时要注意气体的流向,一般为“长进短出"。 (3)干燥管干燥管内盛放的固体,用以洗涤气体,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杂

西方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

实验心理学建立 一、科学背景 约翰内斯·缪勒、赫尔姆霍茨、海林在感官生理心理学方面的重大成果,韦伯、费希那在心理物理学方面用实验法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不仅为实验心理学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对冯特进一步建立实验心理学给以重要的启迪、借鉴和推动。有人比喻,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哲学是母亲,生理学是父亲,而生物学是媒人。 人差方程、脑机能的研究、神经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二、冯特心理学的体系 内容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内省法,客观测量,反应时和词语联想,心理产品分析法。 四、心理学的任务 1.心理元素的分析 感觉和情感,情感三维说,意志。 2. 经验的结合 心理复合体:由心理元素结合成,由感觉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观念,由感情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情绪,情绪导致意志。 联想的四种形式:融合、同化、合并、相继联想。 统觉:把特定心理内容由意识的范围提升到注意焦点的过程,具有创造性综合的功能。 心理复合的规律:创造性综合原则、心理关系原则、心理对比原则。 德国的其他内容心理学家 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研究 对记忆做了定量研究。 创造了无意义音节来排除旧经验对识记的影响;用完全记忆法和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对记忆保持和遗忘规律的发现;记忆保持与诵读次数的关系;重复学习和分配学习的规律;对联想开展了实验研究。 创造了填充测验。 对社会心理学也有论述 二、格奥尔格·缪勒 研究内容 对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做了修订与补充。 对记忆的实验研究:整体学习比部分学习效果更好;提出了印象法;指出决心和心向对记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与舒曼一起发明了记忆鼓。 关于颜色视觉的研究。 用复合说对抗完形心理学的理论 三、缪勒的学生 舒曼——与缪勒一起发明了记忆鼓;视觉的空间知觉;用注意解释完形现象。 乔斯特——用无误的联想法得出Jost’s law。 卡茨——用经验来解释色觉的恒常性;提出三种颜色模式。 鲁宾——把视觉结构分为图形和背景,设计了著名的两可图形。 杨施——首先发现遗觉象,并且认为可以把它用来作为研究人格类型的一种方法。

心理学总结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一、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具有科学的基本特征;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一般吧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大方面。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学习心理学,科学的解释心理学现象,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重要意义2.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能帮助人们运用这些规律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为不同领域的实际生活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冯特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方面,1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观念、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2人格特征。人的能力、性格、信念、世界观逐渐形成。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人格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念、信念、世界观) 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2.测验法。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效度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3.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 4.临床法,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性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5.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就是根据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本质、规律和机制。这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规则。(为了更好的贯彻客观性原则,在研究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研究设计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二,手机资料时要如实地记录被试者的外部刺激、机体反应、行为表现及口头报告,不能用推断、臆测代替客观事实;第三,全面分析所获得的全部资料,包括相互矛盾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最后的结论。)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系统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和自组织性上。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是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生活服务。具体来说,就是要对人的心理现象描述、揭示、预测和控制。1描述心理现象,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就运用实验等研究方法,通过质化分析和量化统计,指出各种心理现象的不同表征。2解释心理活动机制,在精确的描述心理现象的基础上,要深入分析影响心理活动的诸多因素。3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基于对心理现象规律的认识,人们就可以预测心理活动的发生,展望心理发展的前景。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分为4个层次1基础研究2心理现象研究3心理对象研究4活动领域层次 心理学的历史时期:哲学心理学时期;科学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时期。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一、时代背景:1.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理性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笛卡尔“天赋观念”;洛克“心灵如白蜡板,没有任何痕迹”。2.生物学的影响。达尔文《物种起源》种类间的差异是由不同的遗传所致,同一种类内的个体差异则主要是因适应环境所致。3.生理学的影响。缪勒,首倡神经特殊能量说。赫尔姆霍兹,倡导色觉理论与听觉理论及无意识推理。费希纳,首创实验法将物理刺激的变化传话为心理经验的过程。二、冯特的贡献:他开创了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的历史;他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他培养了一只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这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冯特是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 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开创的实验心理学既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也标志着心理学上第一个思想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开始。他的弟子:铁钦纳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科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史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所见的心理学》。4完形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苛勒。格式塔。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纲要》.6人本主义心理学,用来访者中心治疗,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卷:生物的变异类型含解析

配套作业(二十二) 生物的变异类型 1.(2017·揭阳一模)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即杂合子)并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因为该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血红蛋白,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猖獗的地区。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有利的 B.基因突变是有害的 C.基因突变的有害性是相对的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编码的异常蛋白质是无活性的 解析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这说明在疟疾猖獗的地区,正常血红蛋白基因的突变具有有利于当地人生存的一方面。这说明了基因突变的有利与有害是相对的,C正确。 答案 C 2.(2018·启东期中)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后代出现AA、Aa、aa B.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同胞兄妹之间遗传上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造成的 D.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解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与等位基因分离和雌雄配子之间的随机结合有关,A错误。 答案 A 3.(2017·南开一模)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条件及试剂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低温:与“多倍体育种”中的“秋水仙素”作用机理相同 ②酒精:与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使用方法相同 ③卡诺氏液: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中“NaOH”作用相同 ④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醋酸洋红溶液”使用目的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低温与秋水仙素都能抑制纺锤体形成,①正确;“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的酒精是95%的酒精,“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酒精是50%的酒精,②错误;卡诺氏液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于固定根尖细胞,而“探究酵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知识归纳完整版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知识归纳(完整版) 教学目标要求分析 一、知识目标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5.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6.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二、实验能力要求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三、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趋势 根据近年来化学高考试题中有关化学实验内容的题目分析,下列内容是化学实验部分考查的重点: l.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 这类试题的特点通常是给出限定的仪器、药品和一些操作步骤,要求正确完成某项实验操作,既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又有基本操作的正误辨别,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的情况,题目的难度不高,但并不容易得满分。 2.正确运用实验原理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 这类试题通常是给出限定的实验装置、反应条件、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要求考生根据实验原理及试题中所给予的信息,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选用仪器药品,正确认识、选择装置,说明装置中某些仪器的作用,描述实验现象,写有关化方程式,进行数据分析.指出实验中必须注意的某些问题等等,主要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综合及评价的能力。这类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较大的区分度。 3.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或处理 近年来,实验题中新情境试题不断增多,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将基本的实验操作设计置于新的情境中(主要是中学课本没有的新反应或新装置或是能使中学生理解的最新科技知识、简化的改进的装置等),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仪器组装、现象描述、数据分析、考虑安全和防污等,用来考查考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综合及评价的能力。由于这类实验试题情境新颖、设问巧妙、铺垫得当、知识新、思维量大、所以区分度很好,能确实将一些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思维敏捷、心理素质好的考生选拨出来。所以,新情境实验试题将是今后实验试题的命题方向。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尽管化学实验部分涉及到的知识和能力点是分散的,但高考试题中实验考查的内容和形式是较为稳定的,这给实验复习中突出重点提供了可能。实验复习根据考纲和高考试题的几个特点方面,设计化学实验专题加以重点复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教学方法设计 化学实验的复习是整个化学总复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但可以巩固和强化有关化学实验知识和能力,也能对元素化学物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和化学计算内容的掌握起到促进和深化作用。由于化学实验部分的内容多且在课本中十分的分散,在实验复习教学中,必须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这个“的”就是“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查内容,而重点就是历年来高考试题中所反映的考试内容。在进行实验部分的专题复习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民主和谐教学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化学实验知识具有内容多而散的特点,在专题复习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复习教学中要进一步创设环境,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并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与沟通。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布置复习的知识点具体目标要求,促进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的展览和开放实验室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直观地复习化学实验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提高重要实验的复现率 化学实验专题的复习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个部分,而化学实验知识又与其它化学知识体系不可分割。在复习过程中对化学实验内容必须注意集中和分散相结合。“集中”,就是集中复习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集中复习一些综合性的实验专题,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