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毒性分级

硫酸毒性分级
硫酸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标准

第二节急性毒性试验程序与急性毒性评价 一、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一) 急性试验剂量分组 探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应首先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对一个未知毒性的外来化合物求其LD50(LC50),应先做预试验。做预试验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其中一种。首先了解分析受试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其理化性质,确定其所属已知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的种类,有何特殊基团及其分子量、熔点、沸点、比重、闪点、挥发度、蒸气压、水溶性和脂溶性等,依此查阅文献,找出与受试化合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合物的毒性资料,并以其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合物的预其毒性中值;但应注意,一定是相同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以此预期毒性中值为待测化合物的中间剂量组,再上下各推一到两个剂量组做预试验。每个剂量组间的组距可以大些,有利于找出受试化合物的致死剂量范围。 初起组距可用剂量间的4倍差,即以log4(log4=0.6)来划分各组剂量。 求外来化合物LD50时设置几个剂量组较为合适,应依预试验结果而定。一般设置5~7个剂量组即可,它即符合统计计算要求又可节省人力和财力。每个剂量组的动物数,小鼠不少于10只、大鼠6~8只、家兔4~6只,若设计采用霍恩氏法计算LD50时,动物数可减少。每组动物应雌雄各半;如化合物毒性有性别差异,则应分别求雌、雄性动物各自的LD50(LC50)。 (二) 观察持续时间 测定外来化合物的LD50(LC50),一般要求计算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之后两周内的总死亡数。对于一些速死性化合物求其LD50(LC50)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有些速杀性化合物的24小时LD50与两周LD50值往往没有差别。但应注明是多少时间的LD50值,以便于在进行毒性比较时有共同的基础。 在观察期间应保障实验动物有完全的膳食、充足的饮水及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以防止动物出现非中毒性死亡。 (三) 症状观察 观察实验动物接触外来化合物的中毒症状是了解该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十分重要的一环,是补充LD50这个参数不足的重要方面。故应详细地观察动物的中毒症状、发生和发展过程及规律,死亡前症状特点、死亡时间等等。这有助于揭示化合物甚至同类化合物的不同衍生物的急性毒性特征。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如何测定农药药剂的药效好坏?中国农药网相关专家总结有: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药效试验。 室内毒力测定室内毒力测定主要是测定一种药剂的毒性、毒力或比较几种药剂毒力的大小。室内试验的结果,除可作为药剂的初步筛选的根据外,还可为林间试验提供参考。有时在林间发现的问题必须拿回室内作比较精细的试验研究。 进行室内试验要注意:①供试生物应该是由同一环境下培养得来的,或采自林间同一环境的,在生理、发育上愈一致愈好。②供试药剂必须纯净(原油或原粉),至少要有确切的有效成分含量。③在控制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施药要均匀一致。④试验一般要求每种处理有3-5个重复,每个处理要有50-100头昆虫(菌类孢子一般为在显微镜10×10视野内有100个左右,每次计算必须移动玻片检查3次)。⑤各种试验必须设立对照。所设对照有:完全不处理的(在自然状况下的),即所谓“空白”对照;不含有效成分的制剂或清水对照,用标准药剂处理的对照。 在测定药剂毒力时,一般常用一系列的剂量(或浓度)对多组生物分别测定死亡百分率,再以不同剂量与相应的死亡率画成“剂量-死亡率毒力曲线”。在纵坐标从死亡率50%处引出一平行于横坐标的线与曲线相交。该处的剂量(或浓度)即为LD50(或为LC50)。但是由于这一曲线是S形的,不易精确地求得LD50或LC50的数值,同时用S形曲线也不易与其他曲线进行比较。因此,必须把这一呈S形曲线改成一条直线,常用统计方法是将剂量用对数值表示,将死亡率用机率值表示,就可以将S形曲线改为一根直线,这一根直线常称“剂量对数-机率值直线”。死亡率查机率(见附表2机率与死亡百分率换算表)。从这一直线的坡度,还可得知供试生物对该种药剂敏感性差异的程度,即坡度越大,表示供试生物个体间差异越小;坡度越小,表示差异越大。室内毒力测定时,在不施药的对照组中,出常出现少数自然死亡的个体,如果自然死亡率在5%以下,一般仅把处理组的死亡率减去自然死亡率即可得到校正死亡率。当自然死亡率达到5%~20~时,就不能用直接相减的方法,应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处理组的校正死亡率,如果自然死亡率超过20%时,则该批供试生物不宜作试验或试验应重做。 林间药效试验林间试验主要测定或比较药剂在林间条件下的药效,其结果比较接近实际情况,为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执行委员会制订了一个区分农药危害性的分类法,并于1975年在第二十八届世界卫生会议上通过(表1)。农药毒性分类主要是根据对大鼠的急性经口和经皮毒性进行的,这在毒理学上已成为决定毒性分类的标准方法。 表1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 级别(class) LD50大鼠(毫克/公斤体重) 经口经皮

国内外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以下为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的一些标准。从这些分级标准可以看出,各标准之间无论是分级还是界限值都有较大差别,这给化学品的国际贸易和化学品危险信息的传递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消除分级标准之间的差别,建立协调、统一的化学品分级标准,由国际劳工组织(IL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TDG)三个国际组织共同提出框架草案,建立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2002年9月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出:各国应在2008年全面实施GHS。为适应国际化学品分类统一的这种必然趋势,结合国内化学品管理的实际需要,《剧毒目录》在剧毒化学品判定标准上参照了GHS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1 GHS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1) 1h 数值气体和蒸气除2,粉尘和雾除4;2)某些受试化学品在试验染毒时呈气液相混合状态(有气溶胶),而有些则接近气相,如为后者按气体分级界限分级(ppm ) 表2 TDG 第14修订版关于危险货物急性毒性判定标准 * LC 50(4h )×4=LC 50(1h ) 表3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WHO/IPCS. The User’s Manual for the IPCS Health and Safety Guides, 1996. 表4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农药危险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The WHO Recommended Classification of Pesticides by Hazard and Guidelines to Classification 1990-1991. 表5 欧盟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欧盟理事会《关于统一危险物质分类、包装与标志法律法规指令(2000/33/EEC)》.

化疗毒性作用的分级

抗癌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分级标准(WHO) 毒副反应指标分级(度) 0ⅠⅡⅢⅣ血液系统 血红蛋白(g/L)≥11095~109 80~94 65~79 <65 白细胞(×109/L)≥4.0 3.0~3.9 2.0~2.9 1.0~1.9 <1.0 粒细胞(×109/L)≥2.0 1.5~1.9 1.0~1.4 0.5~0.9 <0.5 血小板(×109/L)≥10075~99 50~74 25~49 <25 出血无瘀点轻度失血明显失血严重失血胃肠道 胆红素≤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 >10×N 谷丙转氨酶≤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 >10×N 碱性磷酸酶≤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 >10×N 口腔无异常红斑、疼痛红斑、溃疡, 可进食溃疡,只能进 流食 不能进食 恶心呕吐无恶心暂时性呕吐呕吐,需治疗难控制的呕吐腹泻无短暂(<2天)能忍受(>2天)不能忍受,需 治疗 血性腹泻 肾、膀胱 尿素氮≤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 >10×N 肌酐≤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 >10×N 蛋白尿无+,<0.3克/100 毫升++,+++,0.3~1.0 克/100毫升 ++++,>1.0克 /100毫升 肾病综合征 血尿无镜下血尿严重血尿严重血尿,带血 块 泌尿道梗阻 肺无症状症状轻微活动后呼吸困 难休息时呼吸困 难 需完全卧床 发热(药物性)无<38℃38~40℃>40℃发热伴低压 过敏无水肿支气管痉挛,不 需注射治疗支气管痉挛,需 注射治疗 过敏反应 皮肤无红斑干性脱皮,水 疱、瘙痒湿性皮炎,溃疡剥脱性皮炎、 坏死,需手术 头发无轻度脱发中度、斑状脱 发完全脱发,可 再生 脱发,不能再 生 感染(特殊部位)无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重度感染伴低 血压 心脏 节率正常窦性心动过 速,休息心 率>100次/分单灶PVC,房 性心律失常 多灶性PVC 室性心律不齐 心功能正常无症状,但有 异常心脏征象短暂的心功不 足,但不需治 疗 有症状,心功 不足,治疗有 效 有症状,心功 不足,治疗无 效 心包炎无有心包积液,有症状,但不心包填塞,需心包填塞,需

毒性分级

有毒有害物质分类参考 一、化学药品、试剂毒性分类参考举例 (一)剧毒物质(*为致癌) *六氯苯;羟基铁;氰化钠;氢氟酸;氢氰酸;氯化氰;氯化汞;砷酸汞;汞蒸气;砷化氢;光气;氟光气;磷化氢;*三氧化二砷;有机磷化物;有机砷化物;有机氟化物;有机硼化物;*铍及其化合物;蛇毒;*羰基镍;砷酸盐;*四甲基联苯胺(TMB);四氯化饿;二甲砷酸盐;*异硫氰酸苯脂;丙烯酰胺;马钱子碱;毒毛旋花素—G;*二氨基联苯胺(DAB);二甲亚砜;二甲砷酸钠;甲酚。 (二)致癌物质 黄曲霉素B13—4苯并芘;芘及苯并芘;苯及葸类;2—乙酰胺基芴;1—(或2—)萘胺;4—联苯胺类及其硫酸盐;4—氨基联苯;2,3—二甲基—4—氨基偶氮苯;磷甲苯胺;2,4—二氨基甲苯;乙酰胺N一芴基取代物;乙酰苯胺取代物;环磷酰胺;3,3—二氯联苯胺;4—二甲基胺基偶氮苯;4—硝基联苯;4—甲叉(双)—2氯苯胺;乙撑亚胺;间苯二酚;亚硝胺;二硝基萘;N—亚硝基二甲胺;甲基亚硝基脲;二甲(或乙、丙)基亚硝胺;N一甲基一N一亚硝基氨基甲酸乙酯;N—甲基一N—亚硝基丙烯胺;N—甲基—N一亚硝基—N’一硝基胍;N—甲基一4—亚硝基苯胺;B一丙内脂;甲烷磺酸甲酯(或乙酯);丙磺内脂;重氮甲烷;1,4—二恶烷;二氯二甲硅烷;硫酸二甲脂;双氯甲基醚;氯甲甲醚;氯乙烯;溴乙烯;氟乙烯;砷;三氧化砷;砷酸钙(或铅、钾);铍及其盐类;镉及其盐类;镍及其盐类;羰基镍;铬;氧化铬;铬盐类;石棉;氘代试剂。 (三)高毒物质 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溴甲烷;三氯乙烷;二溴氯丙烷;二氯乙烷;六氯乙烷;溴苯;氯苯;对二氯苯;氟乙酸;氯乙酸;氯乙酸乙酯;溴乙酸乙脂;氟乙酰胺;乙腈;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偶氮二异丁腈;丙酮氰醇;甲苯二异氰酸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肼;甲基肼;苯肼;二苯肼;甲(或乙、丁)硫醇;二氯硅烷;三氯甲硅烷;硼烷;四乙基铅;四乙基锡;丙烯醛;乙烯酮;二乙烯酮;对苯二酚;苯胺及甲苯胺;三氯甲硅烷;碘乙酸乙脂;硫酸二甲脂;芳香胺;叠氮钠;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黄磷;氧化亚氮;铊及其盐类;三氯化锑;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钒;砷化钠;氟化钠;氯化氢;氯气;溴水;硫化氢;秋水仙碱。

化疗副作用分级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分度标准(WHO标准) 毒副反应指标 分级(度) 0ⅠⅡⅢⅣ 血液系统 血红蛋白(g/L)≥11095~10980~9465~79<65白细胞(×109/L)≥4.0 3.0~3.9 2.0~2.9 1.0~1.9<1.0粒细胞(×109/L)≥2.0 1.5~1.9 1.0~1.40.5~0.9<0.5血小板(×109/L)≥10075~9950~7425~49<25出血无瘀点轻度失血明显失血严重失血 胃肠道 胆红素≤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10×N 谷丙转氨酶≤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10×N 碱性磷酸酶≤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10×N 口腔无异常红斑、疼痛 红斑、溃疡,可 进食溃疡,只能进流 食 不能进食 恶心呕吐无恶心暂时性呕吐呕吐,需治疗难控制的呕吐腹泻无短暂(<2天)能忍受(>2天) 不能忍受,需治 疗 血性腹泻 肾、膀胱 尿素氮≤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10×N 肌酐≤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10×N 蛋白尿无 +,<0.3克/100 毫升 ++,+++,0.3~ 1.0克/100毫升 ++++,>1.0克 /100毫升 肾病综合征 血尿无镜下血尿严重血尿 严重血尿,带血 块 泌尿道梗阻肺无症状症状轻微活动后呼吸困难休息时呼吸困难需完全卧床

发热(药物性)无<38℃38~40℃>40℃发热伴低血压 过敏(变态反应)无水肿 支气管痉挛,不 需注射治疗支气管痉挛,需 注射治疗 过敏反应 皮肤无红斑 干性脱皮,水疱、 瘙痒湿性皮炎,溃疡 剥脱性皮炎、坏死, 需手术 头发无轻度脱发中度、斑状脱发 完全脱发,可再 生 脱发,不能再生感染(特殊部位)无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重度感染伴低血压 心脏 节律正常窦性心动过速, 休息心率>100 次/分 单灶PVC,房性心 律失常 多灶性PVC室性心律不齐 心功能正常 无症状,但有异 常心脏征象 短暂的心功不 足,但不需治疗 有症状,心功不 足,治疗有效 有症状,心功不足, 治疗无效 心包炎无 有心包积液,无 症状有症状,但不需 抽积液 心包填塞,需抽 积液 心包填塞,需手术治 疗 神经系统 神志清醒短暂时间嗜睡 嗜睡时间不及清 醒的50%嗜睡时间超过清 醒的50% 昏迷 周围神经正常 感觉异常或腱 反射减退严重感觉异常或 轻度无力 不能忍受的感觉 异常或显著运动 障碍 瘫痪 便秘无轻度中度腹胀腹胀,呕吐疼痛(非肿瘤引起)无轻度中度严重难控制 【注】①N:正常值上限;②便秘:不包括麻醉药物引起的;③疼痛:指药物所致疼痛,不包括疾病引起的疼痛,根据病人对止痛药的耐受情况,也可帮助判断疼痛程度。

农药常识之农药的毒性 毒力 药效

农药的毒性、毒力、药效在使用农药时,必然要遇到毒性、毒力、药效三个问题。三者的含义不同,但又是经常容易被混淆的问题。 (一)毒性是指药剂对人、畜等的毒害程度。我国现行对农药毒性测定是用纯药原药或制剂在大白鼠、小白鼠、兔、狗等试验动物身上测定,分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 1.急性毒性是指药剂经皮肤或经口、经呼吸道一次性进入动物体内较大剂量,在短时间内引起急性中毒。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是以农药对大白鼠“致死量”表示,目前国内外通常用“致死中量”或叫半数致死量(LD50)表示。致死中量是指毒死半数受试动物剂量的对数平均数,即每千克(公斤)体重的动物所需药物的毫克数,记作“mg/kg(毫克/千克)”。LD50愈小,药物毒性愈大。根据我国《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依致死中量分高毒、中等毒、低毒3种。高毒农药的使用范围有一定限制,国家有规定,使用时要遵守。 最小致死量(MLD):即受试动物开始出现中毒症状而死亡的剂量; 全致死量(LD100):指受试动物全部死亡所使用的最低剂量; 无作用剂量(NoEL); 致死中浓度(LC50):即在一定时间内受试动物死亡50%吸入剂量(毫克/立方米); 耐药中量(TLM):表示农药对鱼的毒性,一般用48小时内引起鱼半数死亡的浓度。标记为TLM48小时LC50(毫克/升)或用ppm(百分之一); 致死中时间(LT50):在一定条件下能杀死被试生物群体中一半数量所需的时间; 击倒中时间(KT50):一定量药剂能击倒50%被试昆虫所需要的时间; 每日允许摄取量(ADI):每天按人的体重(公斤)计算所能摄取的农药重量,在人的一生中不会造成对人体有害,单位mg/kg体重/天;

化学品毒性分类

化学品毒性分类 艾晓欣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分级以及在不同规范中的对比关键词化学品毒性苯的毒性 1、概述 化学品,系指工业用和民用的化学原料、中间体、产品等单分子化合物、聚合物以及不同化学物组成的混合剂与产品。不包括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药品等。 毒性,指外源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或简称为损伤生物体的能力。也可简单表述为,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 在目前国内现行规范中危险化学品毒性的定义在不同规范中有时会有不同的解释,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熟知各规范的要求,以及各规范的应用领域,从而使我们的设计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2、相关术语 (1)急性吸入毒性: 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持续吸入一种可吸入性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2)半数致死浓度(LC50): 指在一定时间内经呼吸道吸入受试样品后引起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浓度。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受试样品的质量(mg/m)来表示。 (3)急性经皮毒性: 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经皮肤接触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4)急性经口毒性: 一次或在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样品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5)半数致死剂量(LD50): 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经皮给予受试样品后,使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剂量。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样品的质量(mg/kg bw或g/kg bw)来表示。 (6)皮肤刺激性: 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7)皮肤腐蚀性: 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引起的不可逆组织损伤。 (8)眼刺激性: 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9)眼腐蚀性: 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10)皮肤致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皮肤对一种物质产生的免疫源性皮肤反应。对于人类这种反应可能以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融合水疱为特征。动物的反应不同,可能只见到皮肤红斑和水肿。 (11)亚急性经口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口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2)亚急性经皮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皮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3)亚急性吸入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呼吸道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 性分级标准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以下为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的一些标准。从这些分级标准可以看出,各标准之间无论是分级还是界限值都有较大差别,这给化学品的国际贸易和化学品危险信息的传递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消除分级标准之间的差别,建立协调、统一的化学品分级标准,由国际劳工组织(IL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TDG)三个国际组织共同提出框架草案,建立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2002年9月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出:各国应在2008年全面实施GHS。为适应国际化学品分类统一的这种必然趋势,结合国内化学品管理的实际需要,《剧毒目录》在剧毒化学品判定标准上参照了GHS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1 GHS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1) 1h 数值气体和蒸气除2,粉尘和雾除4;2)某些受试化学品在试验染毒时呈气液相混合状态(有气溶胶),而有些则接近气相,如为后者按气体分级界限分级(ppm ) 表2 TDG 第14修订版关于危险货物急性毒性判定标准 * LC 50(4h )×4=LC 50(1h ) 表 3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WHO/IPCS. The User ’s Manual for the IPCS Health and Safety Guides, 1996. 表4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农药危险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The WHO Recommended Classification of Pesticides by Hazard and Guidelines to Classification 1990-1991. 表5 欧盟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以下为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的一些标准。从这些分级标准可以看出,各标准之间无论是分级还是界限值都有较大差别,这给化学品的国际贸易和化学品危险信息的传递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消除分级标准之间的差别,建立协调、统一的化学品分级标准,由国际劳工组织(IL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TDG)三个国际组织共同提出框架草案,建立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2002年9月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出:各国应在2008年全面实施GHS 。为适应国际化学品分类统一的这种必然趋势,结合国内化学品管理的实际需要,《剧毒目录》在剧毒化学品判定标准上参照了GHS 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1 GHS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第3级50<LD 50 ≤300 200< LD 50 ≤ 1000 500< LC 50 ≤ 2500 2.0< LC 50 ≤ 10 0.5< LC 50 ≤ 1.0 第4级300< LD 50 ≤ 2000 1000< LD 50 ≤ 2000 2500 <LC 50 ≤ 5000 10< LC 50 ≤ 20 1.0< LC 50 ≤5 第 5 级 5000 注:1) 1h数值气体和蒸气除2,粉尘和雾除4;2)某些受试化学品在试验染毒时呈气液相混合状态(有气溶胶),而有些则接近气相,如为后者按气体分级界限分级(ppm) 表2 TDG第14修订版关于危险货物急性毒性判定标准 包装类别 大鼠经口 (mg/kg) 兔经皮 (mg/kg) 大鼠吸入 (粉尘和 烟雾, mg/L)* ⅠLD 50≤5 LD 50 ≤50 LC 50 ≤0.2

化学品毒性分类

化学品毒性分类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化学品毒性分类 艾晓欣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分级以及在不同规范中的对比关键词化学品毒性苯的毒性 1、概述 化学品,系指工业用和民用的化学原料、中间体、产品等单分子化合物、聚合物以及不同化学物组成的混合剂与产品。不包括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药品等。 毒性,指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或简称为损伤生物体的能力。也可简单表述为,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 在目前国内现行规范中危险化学品毒性的定义在不同规范中有时会有不同的解释,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熟知各规范的要求,以及各规范的应用领域,从而使我们的设计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2、相关术语 (1)急性吸入毒性: 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持续吸入一种可吸入性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2)半数致死浓度(LC50): 指在一定时间内经呼吸道吸入受试样品后引起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浓度。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受试样品的质量(mg/m)来表示。 (3)急性经皮毒性: 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经皮肤接触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4)急性经口毒性:

一次或在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样品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5)半数致死剂量(LD50): 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经皮给予受试样品后,使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剂量。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样品的质量(mg/kg bw或g/kg bw)来表示。 (6)皮肤刺激性: 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7)皮肤腐蚀性: 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引起的不可逆组织损伤。 (8)眼刺激性: 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9)眼腐蚀性: 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10)皮肤致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皮肤对一种物质产生的免疫源性皮肤反应。对于人类这种反应可能以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融合水疱为特征。动物的反应不同,可能只见到皮肤红斑和水肿。 (11)亚急性经口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口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2)亚急性经皮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皮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3)亚急性吸入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呼吸道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4)致突变性: 受试样品引起原核或真核细胞、或实验动物遗传物质发生结构和/或数量改变的效应。

农药环境毒性等级

鱼毒性 指农药对鱼类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危害,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胚胎毒性及致畸性。在安全评价中,通常只做急性毒性,一般以耐药中浓度(TLm)或致死中浓度(LC50)作为衡量指标。 目前,把农药对鱼的毒性以48小时的LC50值的大小分为三级: 低毒级LC50 >10mg/l(毫克/升) 中毒级LC50 1.0-10.0mg/l 高毒级LC50 0.1<1.0mg/l 剧毒级LC50 0.1< mg/l * 水蚤毒性 水蚤是水生动物中重要的类群,是鱼类的食料,也是水生食物链的重要环节。由于它对农药十分敏感,故常常把农药对其毒性作为评价农药环境安全性的一个指标。 农药对水蚤毒性的分级标准同鱼毒性。 * 藻类毒性 即表明农药对藻类细胞造成损害的能力,表现为对藻类的灭杀和生长抑制作用。其以半数生物受影响的EC50表示。对此,也常常作为评价农药对环境安全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分级参考标准为在96小时中EC50的大小。 低毒性EC50>3.0mg/l 中毒性EC503.0-0.3mg/l 高毒性EC50<0.3mg/l * 鸟毒性 即指农药对鸟类生长、繁殖及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及危害。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类,急性毒性多以LD50表示。下表即为我国国家环保局在《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所定对鸟类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的评价标准。 农药对鸟类毒性的分级与评价 LD50 mg/kg 急性毒性蓄积系数蓄积毒性 <15 高毒<1 高度蓄积 15-50 中毒1-3 明显蓄积 3-5 中等蓄积 >150 低毒>5 轻度蓄积 * 对蜜蜂毒性 指农药对蜜蜂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其以LD50或LC50表示。通常把对蜜蜂毒性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级: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表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 小鼠一次经口 LD 50(mg/kg) 小鼠吸入2小时 LC 50(ppm) 兔经皮 LD 50(mg/kg)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10 11~1000 101~1000 1001~10000 >10000 <50 51~500 501~5000 5001~50000 >50000 <10 11~50 51~500 501~5000 >5000 表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 小鼠一次经口 LD 50(mg/kg) 大约相当体重70kg 人的致 死剂量 6级,极毒 5级,剧毒 4级,中等毒 3级,低毒 2级,实际无毒 1级,无毒 <1 1~50 51~500 501~5000 5001~15000 >15000 稍尝,<7滴 7滴~1茶匙 1茶匙~35g 35~350g 350~1050g >1050g 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WHO) 毒性分级 大鼠一次经 口 LD 50(mg/kg) 6只大鼠吸入 4小时,死亡 2~4只的浓度 (ppm) 兔经皮 LD 50 (mg/kg) 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 总量 g/kg(g/60kg)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1 1~ 50~ 500~ 5000~ <10 10~ 100~ 1000~ 10000~ <5 5~ 44~ 350~ 2180~ <0.05 0.05~ 0.5~ 5~ >15 0.1 3 30 250 >1000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农药常识之农药的毒性、毒力、药效

农药的毒性、毒力、药效 在使用农药时,必然要遇到毒性、毒力、药效三个问题。三者的含义不同,但又是经常容易被混淆的问题。4xin.n (一)毒性是指药剂对人、畜等的毒害程度。我国现行对农药毒性测定是用纯药原药或制剂在大白鼠、小白鼠、兔、狗等试验动物身上测定,分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https://www.360docs.net/doc/a217151434.html,_ 1.急性毒性是指药剂经皮肤或经口、经呼吸道一次性进入动物体内较大剂量,在短时间内引起急性中毒。4xin.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是以农药对大白鼠“致死量”表示,目前国内外通常用“致死中量”或叫半数致死量(LD50)表示。致死中量是指毒死半数受试动物剂量的对数平均数,即每千克(公斤)体重的动物所需药物的毫克数,记作“mg/kg(毫克/千克)”。LD50愈小,药物毒性愈大。根据我国《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依致死中量分高毒、中等毒、低毒3种。高毒农药的使用范围有一定限制,国家有规定,使用时要遵守。4xin 最小致死量(MLD):即受试动物开始出现中毒症状而死亡的剂量; 全致死量(LD100):指受试动物全部死亡所使用的最低剂量; 无作用剂量(NoEL);4xin. 致死中浓度(LC50):即在一定时间内受试动物死亡50%吸入剂量(毫克/立方米); 耐药中量(TLM):表示农药对鱼的毒性,一般用48小时内引起鱼半数死亡的浓度。标记为TLM48小时LC50(毫克/升)或用ppm(百分之一); 致死中时间(LT50):在一定条件下能杀死被试生物群体中一半数量所需的时间; https://www.360docs.net/doc/a217151434.html,_Cnj[zGOB:dDn 击倒中时间(KT50):一定量药剂能击倒50%被试昆虫所需要的时间;

每日允许摄取量(ADI):每天按人的体重(公斤)计算所能摄取的农药重量,在人的一生中不会造成对人体有害,单位mg/kg体重/天;https://www.360docs.net/doc/a217151434.html,_Cnj[zGOB:dDn 农药的半衰期:是指农药在某种条件下分解或消失一半所需的时间; 农药量最大容许残留量:供人类食用的农副产品中允许的农药最高限度的残留浓度。 2.慢性毒性是指供试动物在长期反复多次小剂量口服或接触一种农药后,经过一段时间累积到一定量所表现出的毒性。https://www.360docs.net/doc/a217151434.html,_Cnj[zGOB:dDn 无论急性或慢性中毒药剂均需要注意其是否有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致畸:引起动物畸形;https://www.360docs.net/doc/a217151434.html,_Cnj[zGOB:dDn 致癌:引起动物产生肿瘤;https://www.360docs.net/doc/a217151434.html,_Cnj[zGOB:dDn 致突变:引发遗传上的突然变异。https://www.360docs.net/doc/a217151434.html,_Cnj[zGOB:dDn 凡有三致作用的,均不能做农药使用。另外还有些农药对水生动物和鱼类、蜜蜂以及有益的天敌等有毒或二次中毒问题,使用时也要特别注意,或者忌用。 (二)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有害生物的毒害程度,多在室内人为控制条件下精密测定。https://www.360docs.net/doc/a217151434.html,_Cnj[zGOB:dDn 毒力的选择性亦很重要。所谓选择性,一般是指农药对虫、鼠的毒力强而对人、畜弱。选择性越强,毒力间差别越大,对人、畜威胁就越小,使用也越安全。但选择性也不宜过强,如果仅对几种病虫或几种鼠类有毒,则使用范围就会受到很大限制。 (三)药效是指药剂对有害生物的作用效果,多在室外自然条件下测定。药效与毒务,在一般正常情况下是一致的,毒力大,药效高,其关系密切。但与药剂本身加工质量、测定时的自然条件(如温度、湿度、土壤质地)、植物生育状况、施药方法(如杀鼠药则还有适口性)等均有极其密切影响关系,测试时须要综合考虑。https://www.360docs.net/doc/a217151434.html,_Cnj[zGOB:dDn

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标准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第二节急性毒性试验程序与急性毒性评 价 一、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一) 急性试验剂量分组 探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应首先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对一个未知毒性的外来化合物求其LD50(LC50),应先做预试验。做预试验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其中一种。首先了解分析受试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其理化性质,确定其所属已知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的种类,有何特殊基团及其分子量、熔点、沸点、比重、闪点、挥发度、蒸气压、水溶性和脂溶性等,依此查阅文献,找出与受试化合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合物的毒性资料,并以其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合物的预其毒性中值;但应注意,一定是相同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以此预期毒性中值为待测化合物的中间剂量组,再上下各推一到两个剂量组做预试验。每个剂量组间的组距可以大些,有利于找出受试化合物的致死剂量范围。 初起组距可用剂量间的4倍差,即以log4(log4=来划分各组剂量。 求外来化合物LD50时设置几个剂量组较为合适,应依预试验结果而定。一般设置5~7个剂量组即可,它即符合统计计算要求又可节省人力和财力。每个剂量组的动物数,小鼠不少于10只、大鼠6~8只、家兔4~6只,若设计采用霍恩氏法计算 LD50时,动物数可减少。每组动物应雌雄各半;如化合物毒性有性别差异,则应分别求雌、雄性动物各自的LD50(LC50)。 (二) 观察持续时间 测定外来化合物的LD50(LC50),一般要求计算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之后两周内的总死亡数。对于一些速死性化合物求其LD50(LC50)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有些速杀性化合物的24小时LD50与两周LD50值往往没有差别。但应注明是多少时间的LD50值,以便于在进行毒性比较时有共同的基础。 在观察期间应保障实验动物有完全的膳食、充足的饮水及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以防止动物出现非中毒性死亡。 (三) 症状观察 观察实验动物接触外来化合物的中毒症状是了解该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十分重要的一环,是补充LD50这个参数不足的重要方面。故应详细地观察动物的中毒症状、发生和发展过程及规律,死亡前症状特点、死亡时间等等。这有助于揭示化合物甚至同类化合物的不同衍生物的急性毒性特征。 很多化合物在实验动物接触的初期往往先出现兴奋现象,有的化合物在动物接触的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 国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以下为收集到的国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的一些标准。从这些分级标准可以看出,各标准之间无论是分级还是界限值都有较大差别,这给化学品的国际贸易和化学品危险信息的传递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消除分级标准之间的差别,建立协调、统一的化学品分级标准,由国际劳工组织(IL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TDG)三个国际组织共同提出框架草案,建立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2002年9月在约翰斯堡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出:各国应在2008年全面实施GHS。为适应国际化学品分类统一的这种必然趋势,结合国化学品管理的实际需要,《剧毒目录》在剧毒化学品判定标准上参照了GHS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1 GHS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1) 1h 数值气体和蒸气除2,粉尘和雾除4;2)某些受试化学品在试验染毒时呈气液相混合状态(有气溶胶),而有些则接近气相,如为后者按气体分级界限分级(ppm ) 表2 TDG 第14修订版关于危险货物急性毒性判定标准 * LC 50(4h )×4=LC 50(1h ) 表 3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WHO/IPCS. The User ’s Manual for the IPCS Health and Safety Guides, 1996. 表4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农药危险性分级标准

注:上述标准出处是The WHO Recommended Classification of Pesticides by Hazard and Guidelines to Classification 1990-1991. 表5 欧盟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农药毒性分级

农药毒性分级 1.世界卫生组织的农药危害分级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于1975年的世界卫生立法会议通过,主要根据农药的急性经口和经皮LD50值(大鼠,下同),分固体和液体两种存在形态对农药产品的危害进行分级。 表1 世界卫生组织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 2 2.美国农药毒性分级 世界各国的农药毒性分级通常是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为模板,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因此,各国对农药产品的毒性分级及标识的管理不完全相同。如美国的农药毒性分级,是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基础上,增加了依据农药产品对眼刺激、皮肤刺激试验结果,将剧毒和高毒两级合并为一级,并明确提出了微毒级农药(表2)。 表2 美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3 欧盟农药毒性分级 欧洲的农药毒性分级标准也是参照WHO推荐的分级标准制定的,并考虑产品存在的形态,但仅分为3个级别(表3)。 表3 欧盟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注:1)本表的液体栏中包括固体的饵剂或片状农药。2)气体及液化气体栏中包括微粒直径不超过50微米的粉剂农药。 4 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参考国际上的做法,我国的农药毒性分级也是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为模板,并考虑以往毒性分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农药生产、使用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表4)。 表4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对卫生杀虫剂的要求除了具有农林用杀虫剂的要求外,尚有更高的要求: 1、毒性要求标准高。制剂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体重,经皮LD50〉2000mg/kg体重,吸 入LC50〉10000mg/立方米(1h);对皮肤、眼睛无明显刺激作用,无致敏作用;无遗传毒性或致突变作用,无迟发神经毒性;所以,目前卫生杀虫剂大多数为低毒级,少数为中等毒性,不用高毒,禁用剧毒; 2、在环境中经一定时间能降解,不污染环境;

化学品毒性分类

化学品毒性分类

————————————————————————————————作者:————————————————————————————————日期:

化学品毒性分类 艾晓欣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分级以及在不同规范中的对比关键词化学品毒性苯的毒性 1、概述 化学品,系指工业用和民用的化学原料、中间体、产品等单分子化合物、聚合物以及不同化学物组成的混合剂与产品。不包括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药品等。 毒性,指外源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或简称为损伤生物体的能力。也可简单表述为,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 在目前国内现行规范中危险化学品毒性的定义在不同规范中有时会有不同的解释,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熟知各规范的要求,以及各规范的应用领域,从而使我们的设计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2、相关术语 (1)急性吸入毒性: 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持续吸入一种可吸入性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2)半数致死浓度(LC50): 指在一定时间内经呼吸道吸入受试样品后引起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浓度。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受试样品的质量(mg/m)来表示。 (3)急性经皮毒性: 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经皮肤接触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4)急性经口毒性: 一次或在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样品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5)半数致死剂量(LD50): 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经皮给予受试样品后,使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剂量。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样品的质量(mg/kg bw或g/kgbw)来表示。 (6)皮肤刺激性: 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7)皮肤腐蚀性: 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引起的不可逆组织损伤。 (8)眼刺激性: 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9)眼腐蚀性: 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10)皮肤致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皮肤对一种物质产生的免疫源性皮肤反应。对于人类这种反应可能以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融合水疱为特征。动物的反应不同,可能只见到皮肤红斑和水肿。 (11)亚急性经口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口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2)亚急性经皮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皮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13)亚急性吸入毒性: 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呼吸道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

毒性分级标准

第二节急性毒性试验程序与急性毒性评价 、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 一) 急性试验剂量分组 探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应首先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对一个未知毒性的外来化合物求其LD50(LC50),应先做预试验。做预试验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其中一种。首先了解分析受试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其理化性质,确定其所属已知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的种类,有何特殊基团及其分子量、熔点、沸点、比重、闪点、挥发度、蒸气压、水溶性和脂溶性等,依此查阅文献,找出与受试化合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合物的毒性资料,并以其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合物的预其毒性中值;但应注意,一定是相同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以此预期毒性中值为待测化合物的中间剂量组,再上下各推一到两个剂量组做预试验。每个剂量组间的组距可以大些,有利于找出受试化合物的致死剂量范围。 初起组距可用剂量间的4倍差,即以Iog4(log4 = 0.6)来划分各组剂量 求外来化合物LD50时设置几个剂量组较为合适,应依预试验结果而定。一般设置5~7个剂量组即可,它即符合统计计算要求又可节省人力和财力。每个剂量组的动物数,小鼠不少于10只、大鼠6~8只、家兔4~6只,若设计米用霍恩氏法计算LD50时,动物数可减少。每组动物应雌雄各半;如化合物毒性有性别差异,则应分别求雌、雄性动物各自的 LD50(LC50)。 ( 二) 观察持续时间 测定外来化合物的LD50(LC50),一般要求计算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之后两周内的总死亡 数。对于一些速死性化合物求其LD50(LC50)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有些速杀性化合物的24小时LD50与两周LD50值往往没有差别。但应注明是多少时间的LD5 0值,以便于在进行毒性比较时有共同的基础。 在观察期间应保障实验动物有完全的膳食、充足的饮水及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以防止动物出现非中毒性死亡。 ( 三) 症状观察 观察实验动物接触外来化合物的中毒症状是了解该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十分重要的一环,是补充LD50这个参数不足的重要方面。故应详细地观察动物的中毒症状、发生和发展过程及规律,死亡前症状特点、死亡时间等等。这有助于揭示化合物甚至同类化合物的不同衍生物的急性毒性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