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

1、闲暇、游憩和旅游的区别与联系

闲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生活。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

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是属于游憩。

旅游: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

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的物质的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闲暇是个人工作、睡眠和其它基本需求满足之后的时间。游憩是在闲暇所进行的活动,包括家庭休闲、日常休闲和旅游。旅游是指离开常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所从事的各种娱乐活动以及为此而建造的各种设施的总和。

三者一般发生在闲暇时间,因此具有相似之处。闲暇和游憩主要发生在居住地为中心的地域,而旅游活动需要离开自己的生活圈,同样追求快乐和自由,新的经验。闲暇和游憩产业的主要顾客是区域内的居民,而旅游产业的顾客包括区域内居民和外来的旅游者。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1、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1)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即在外过夜的)。由于所牵涉到的服务设施和空间范围远比休闲做涉及的多、远,其经济和社会意义也重要的多,旅游成为地理学者研究闲暇活动的主要领域。地理学家对于休闲的兴趣,主要体现在研究城市规划问题和地方社区环境的改进之时。

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它的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西方旅游地理学者的研究内容是极其多样化的,在从事旅游研究时表现出的跨学科性,同整个社会的开放性质是一脉相承的。对比之下,东欧旅游地理学者的研究显得视野较为狭窄,思维方式过于刻板,研究领域比较局限,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也要差一些。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主,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这种研究主题的扩展与转移,是建立在旅游地理学者驾驭问题能力的提高的基础之上的。

4)理论和使用研究并重。旅游地理学者今天仍保持着注重研究旅游业中提出的实际问题的传统,在注意实用的同时兼顾理性的上升。

5)参与多科学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在研究解决某一问题或旅游的区域开发时,常常是经济学者、地理学者、管理学者和其他专家会诊;由于技术在西方已高度发达,旅游学者已开始注重新的技术手段在研究、教学、和咨询工作中的运用。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1、国际上旅游者定义

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并确认以下几种人为旅游者:

1)为娱乐、家庭和健康原因而旅行的人2)为参加国际会议而旅行的人3)为商业原因而旅行的人4)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地,即使逗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同时委员会规定下列几种人不属于旅游者:

1)不论是否签了合同而到另一个国家从事某一个职业的人2)到国外居住的人

3)寄宿在学校的学生4)居住在边境地区而跨越边境到邻国工作的人

5)途径一个国家但不停留的旅行者,包括哪些旅行时间超过24小时的人

2、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1)游客: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2)海外旅游者: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3)海外一日游游客: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4)国内旅游者: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和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5)国内一日游游客: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km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h、不足24h,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3、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

1)感知环境。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2)最大效益的原则。主要表现为:①最小的旅游时间比。当从居住地到旅游地的单调旅行所耗费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费的时间的比值小于某个临界值时,人们才会作出到该旅游点的决策,这个比值就称为旅游时间比。人们在作旅游决策是总是追求最小的旅游时间比,当存在类型相同,所提供的游玩时间近似,但到居民点距离不同的旅游地时,人们肯定选择最近的旅游地旅游。②最大的信息收集量。旅游常常是由环境的空间差异引起的,因此人们力图通过旅游获得最大的环境信息量,以便从感知上消除或减少这种环境

差异,对最大信息收集量的追求使人们在选择旅游地时有以下倾向:a.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知名度大的旅游地往往比知名度小的旅游地有更大的稀缺性,人们通过旅游消除的稀缺性越大,获得的信息量也越大。b.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环境差异越大,越能引起旅游者的兴趣。

3)旅游偏好。旅游者由于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的不同,构成了各自的个性特征,因此在认知活动、情感和意向活动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旅游的偏好,可以从年龄、职业、学历三方面去研究。

4、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表现为:①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旅游

目的地;②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2)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大尺度空间的旅游属长途旅游,他们常常只游览目

的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之后,如果资金和时间尚允许,他们一般也不停留在原地游览该

地级别较低的旅游点,而是迁移到其他地方,游览该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3)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当旅游目的地不止一个时,旅游者总试图用环状路线把它们

连接起来,避免走回头路。

5、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除同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一样外,中、小尺度空间行为还有两个大尺度空间行为没有的特征:

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无论在居住地还是在暂住地附近旅游,只要旅游行为所涉及的是中小尺度空间,旅游者就有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的倾向。①在居住地附近旅游。旅游者一般不愿在外地留宿,一则花费较大,二来心理上对长住地有特殊的归属感,所以在附近旅游的游客尽可能在一天之内完成游程。旅游者数次向不同方向作一日游,就表现为空间上的节点状旅游路线。在广东省西部的肇庆地区调查时发现,很多游客宁可采用往返走回头路的节点状路线,而不采用环状路线在一次数天的旅游中把全部景点游完。在这一点上与大尺度空间行为差异较大。②在暂住地附近旅游。当暂住地附近的旅游点到住地距离可以保证旅游者能在一天内完成该点的旅游时,旅游者也会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旅游者经长途跋涉,选定暂住地后,除非暂住地条件特别差,一般不会去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更好的暂住地,这种心理使旅游者愿意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旅游者的这种行为特征使某些位置相距不远的大居民点和旅游点之间的较小居民点得不到或得到很少的旅游经济效益。

2)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大尺度空间旅游对游客的印象是长途跋涉,它只能削弱游客的旅游兴致。但在中、小尺度旅游时,旅游者常常有一定兴趣观看旅行路线附近的景色。因此,旅游效果受旅行路线的影响。比较旅游者在连云港和在青岛旅游时的效果可说明这一点:连云港和青岛都是滨海城市,两地的旅游资源都以沙滩和名山(分别为花果山和崂山)为主。从青岛市区乘车到崂山和登上崂山后都可以看到大海,因此,青岛能给旅游者以滨海城市的印象。而连云港旅游者在沿途和登山后都看不到大海,因此连云港市很难给旅游者以滨海城市的印象,而一般海洋常常给旅游者留下较好的印象,所以,就这一点而论,在青岛的旅游效果要比在连云港的旅游效果好。

第四章旅游需求预测

1、旅游需求定义

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下,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2、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1)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因素。

2)人口特征。总人口、人口增长的速度、城乡分布、人口密度、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对旅游需求有一定的影响。

3)收入和闲暇。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是一项离开常住地奢侈、花钱的物质文化生活,旅游需求的实现,必须在经济上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并且必须有空闲的时间。

4)职业和教育水平。职业不同,意味着收入、闲暇和教育程度不同,旅游的倾向和需求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金融家、企业主、高级职员以及医生、律师、会计师、教师等自由职业者产生旅游的可能性较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旅游的需求越大,越是愿意牺牲部分物质享受,通过旅游获得精神生活的满足。

5)资源和交通。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越强,旅游需求越大,反之亦然。交通条件的好坏与旅游需求也呈正比例关系,交通条件改善,旅游需求增大。

6)价格和汇率。在其它情况不变时,旅游需求总是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呈反向变化。旅游价格上升,旅游需求就会下降;反之旅游价格下降,旅游需求就会上升。汇率的变动影响到国际旅游者对价格的看法,从而影响到旅游需求。

3、特尔菲法的工作步骤

1)确定预测的问题,选择征询的专家组。

2)制定和分发第一轮问卷。

3)第一轮问卷回收后,整理结果。

4)将第一轮问卷的统计总结附在第二轮问卷上寄给第一轮征询的专家组,各个专家自己第一轮回答的问卷也复印附上作为参考。

5)回收第二轮问卷并整理结果。

6)将第二轮问卷的结果和意见综合进第三轮,问卷的说明与第二轮相似。

7)第三轮问卷的结果出来之后,要决定是否需要做第四轮问卷调查以获得进一步一致的预测。

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1、旅游地定义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2、旅游地的分类

旅游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类,即自然风景旅游地、文化旅游地、历史古迹旅游地、娱乐旅游地(如游乐园为主体)、运动性旅游地、产业旅游地(如以园艺业为主体)、综合性旅游地。

3、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估的含义和特点

评估的范围包括现有的(已开发的)旅游资源(旅游地)和潜在的(未开发的)旅游资源(旅游地);评估的目的是着眼于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旅游地)进行开发价值比较,或规划与管理意义上的重要度排序;对于某一类型(以所适宜的旅游活动类型分)的旅游资源(旅游地),评估工作遵循一个统一的评估系统,有着确定的通用的评估标准;评价系统中的各被评估因子大都带有合适的权重值;评估的结果多是数量化的指数值。

第六章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

1、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阶段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1)探查阶段。这是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特点是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的产生而发生变化。

2)参与阶段。随着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逐渐变得有规律,本地居民开始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便的设施。随着这个阶段的到来,广告开始出现,旅游市场范围已基本可以被界定出来,旅游季节也逐渐形成,一些本地居民为适应旅游季节调整生活方式,有组织的旅游开始出现,迫使地方政府和旅游机构增加、改善旅游设施和交通状况。

3)发展阶段。在大量广告和旅游者的宣传下,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外来投资骤增,本地居民提供的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已比较显著。

4)巩固阶段。游客增长率将下降,但总游客量将继续增加并超过常住居民数量。旅游地大部分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扩大市场范围和延长旅游季节,广告无所不在。常住居民,特别是那些没有参与旅游业的常住居民会对大量游客的到来和为游客服务而修建的设施产生反感和不满,因为这一切会限制他们的正常活动。旅游地在这一阶段有了界线分明的娱乐、商业区,以前的设施有可能成为二级设施而满足不了需要。

5)停滞阶段。在这个阶段,游客量达到最大,旅游环境容量已趋饱和或被超过,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随之而至。旅游地在游客中建立起的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旅游市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重游游客、会议游客等。接待设施过剩,保持游客规模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自然和文化的吸引物或许被“人造”设施所取代。

6)衰落或复苏阶段。在衰落阶段,旅游地市场衰落,无论是吸引范围还是游客量,已不能和新的旅游地相竞争。随着旅游业的衰退,房地产转卖率程度很高,旅游设施逐渐被其它设施取代,更多的旅游设施因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而消失,剩余设施的生存能力也将成问题。这个阶段本地雇员和居民能以相当低的价格购买旅游设施,因此本地居民介入旅游业的程度大大增加。宾馆可能变为公寓、疗养院或退休住宅,因为旅游地的良好设施无疑对常住居民有着吸引力,特别是对年老者。最终,原来的旅游地可能变为名符其实的“旅游贫民窟”或完全失去旅游功能。

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进入复苏阶段,要进入复苏阶段,旅游地吸引力必须发生根本的变化。达到这个目标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人造景观吸引力,例如美国大西洋赌城,但如果相邻有具竞争力的旅游地也如法炮制,这种效果就会降低。二是发挥未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重新启动市场。

在衰落或复苏阶段有可能发生5种情况:①深度开发卓有成效,可促使游客再增加和市场扩大;②较小规模的改造和调整,持续对资源吸引力的保护,游客量可以较小幅度地增长;③再调整满足各种容量水平,可遏制游客量下滑的趋势,使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④过度利用资源导致的竞争能力降低会导致游客量显著下降;⑤战争、瘟疫或其它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游客量急剧下降,这时要想游客量再恢复到原有水平极其困难。如果衰落时间持续太久,旅游地在难题解决之后对多数旅游者都不会再有吸引力了。

第七章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

RBD 的定义建立在与城市里,有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一个特定的零售业商业区。

CBD 的定义是包括友百货商店和其他商店、办公机构、娱乐场所、公共建筑等设施的城市最核心的部分。

一、城市RBD的类型

1大型的购物中心型

以加拿大的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这样的大型的购物中心为代表的城市RBD的类型,可被看做是现代城市旅游业与休闲产业发展背景下成长起来的RBD 以规模制胜。

2、特色购物步行j街型设计巧妙的购物步行街,从多方面讲,本身就是一种游憩设施,适应了游乐休闲与购物的需要。

3、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

旧城的历史文化地段,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对旅游者有相当强的吸引力。以旅游业带动商业、休闲活动使历史文化地段得以复苏与有效地保护。

4、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这种区域最初以开展文化旅游为目的,由于旅游的效应,带动了商业发展,其它配套设施相继完善,逐步在新城区内形成RBD。

主题公园的定义既有特定主题,有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二、主题公园的特点

1、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

2、被动的休憩形式。

3、投入高占地规模大。

4、高门票高消费。

三、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

1、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3、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4、空间决策与竞争

5、决策者行为

第八章旅游环境容量

一、旅游饱和与超载对于环境和设施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践踏后果。在旅游饱和与超载之时,旅游活动场所所承受的超出其正常容纳能力的旅游活动量,仅仅由于旅游者脚踏量的急增而伴生的对旅游场所的重力压力和磨损,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2、对水体的影响。水之于旅游业,犹如水之于人类生命。在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地,旅游饱和与超载的后果,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对旅游地水体的污染。

3、噪声。旅游饱和与超载对于人类感官的直接影响,是旅游者感觉拥挤不堪,到处充斥着游人,不能获得应有的旅游气氛,旅游的体验质量大打折扣。因而会造成旅游者心理上的不满足。在自然旅游地,动物会因为噪声而受到恐吓,逃离原先的巢穴,造成严重的生态后果。

4、对设施的影响。旅游饱和与超载会给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曹成很大压力。一般情况下,短期的饱和与超载不会对设施造成严重损害,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旅游超载,则可能给设施带来破坏性很大的后果。

第九章旅游交通

一、旅游交通的层次和特点

第一层次是外部交通,它是指从旅游从旅游客源地到旅游地所依托的中心城市的交通,所涉及的是大尺度的空间,跨国,跨省。外部交通方式主要是指航空交通和铁路交通。

第二层次是由旅游中心城市到风景区的交通,所涉及的一般是中、小尺度的空间,其交通方式主要是铁路、公路和水陆交通。

第三层次是内部交通,指风景区内的交通,风景区内部主要靠步行与特种旅游交通,例如:游船、索道、滑杆、马匹等。

特性:旅游交通服务于特殊的对象,即不同于一般乘客的旅游者。旅游对交通的需求除了数量的要求,还有相当高的质量要求,高质量是现代旅游交通的特点,也是构成旅游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质量要求一是安全运行;二是正点运行;三是各个层次之间的旅游交通连接性好;四是设备舒服;五是经济。

二、简述索道特种旅游交通的利弊和规划建设原则。

1、索道建设的利弊

索道建设是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需要。

修建索道最大的好处是能减少游人体力的消耗,缩短旅游时间,改善景区的接待能力。与修建盘山公路相比,索道要优越的多

。索道在空中架设,能适应自然条件,在地面无需建桥梁,涵洞,不需要开辟大量石方土,只需少量支架,而且支架间距长,一般为500——1000米,它直线爬坡高可达45度。

索道修建的最大的弊端是是风景区的自身面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旅游建索道,需要修建上下站房、铁塔、支架桥、埋电缆等,在施工中,不可避免地要劈山炸石,砍伐树木,使自然风貌受到不同层次的损坏。②索道与自然景观不相协调,会破坏自然美的完整与和谐。

2、索道规划建设的原则

①经济原则索道建设投资大,设计要求高,施工困难,建成后能源与维修技术保障要可靠。建索道前,要做好充分的综合调查、科学论证、方案比选和可行性研究等工作,特别要做好客源调查、投资效益分析。

②与景观协调原则索道建设,要与景观相协调,保护自然美的和谐与完整,首先,索道选线要隐蔽,尽量避开景观敏感度高的地方。其次,索道建成后,对破坏的自然风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使其与周围自然景色协调起来。总之,要最大可能降低其对自然美的破坏。

第十章旅游区划

一、旅游区具有哪些特性?

1、系统性。旅游区无论在职能上还是在地域上都是完整的,它具有一配套的社会功能,其中首要是恢复和增强人的健康、能力、体力与精力,满足其精神与物质需要。

2、地域性。旅游区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为载体,每一个旅游区内至少有一个完善的旅游中心或旅游组织基地,并要有发达的旅游交通网络联系内外,是一个结构有序的开放系统。

3、层次性。旅游区有不同功能类型和不同等级层次之分,各个层次结构的旅游区有机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系统。

4、优化性。旅游区的优化性是指组织建立旅游区以及旅游区的经营管理都达到最佳程度,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区的功能,最顺利地达到理想的目的,取得最佳效果的过程。

二、旅游区划的原则?

1、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旅游业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产业,而整体效益又是系统优化的主要目标。因此旅游区划必须从整体上综合考量,通盘考虑。

2、相似性原则。相似性原则包括旅游资源成因的共同性、形态的类似性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三种含义。具体而言,指旅游资源类型相近者应划在同一旅游区内,或者说处于同一层次中的每一旅游区要保持各自主体旅游资源的一致性。

3、主导因素原则。旅游区的内部一般由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所组成,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在旅游区内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往往是其中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起主导作用,使旅游区或以风景秀丽为主,或以文化古迹取胜,主次分明,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别具特色,有强烈个性,制约着旅游区的属性特征、功能和开发利用方式。

4、完整性原则。各个等级的旅游区都是相对独立的地域综合性,能独立承担一定的旅游职能。因此,旅游区划应保证每一等级的旅游区在地域上和职能上的完整性。

5、旅游中心地和交通便捷性原则。每一个旅游区都应该至少包含一个旅游中心地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依托。旅游区内旅游点相对集中,交通发达,联系紧密,使旅游者的旅游不适合合费用等减少到最低程度。

6、区域社会经济原则。旅游区是一个社会—地理系统,应考虑其区域社会经济背景。

7、旅游区与行政区相协调。旅游区与行政区有所不同,旅游区是有旅游经济联系的客观地域综合体,而行政区则是人为的主观上层建筑的产物,但考虑到我国的行政区具有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在确定旅游区界线时,注意与行政区相协调有利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8、旅游区的地域不连续性。旅游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经济区划等不同,由于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往往有较大的空间不具备发展成有明显效益的旅游区的条件,可以将其置于旅游区之外。

第十一章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一、旅游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

1、旅游过度超前发展。旅游业被认为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行业,但这只有在那些旅游资源丰富、配套设施相对完备、可进入性好、商业价值高的地区才能发生。由于对旅游业经济特点的片面理解,有些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条件尚不具备的地区,过度超前发展,旅游业配套设施例如交通、通讯投资很大,其结果旅游经济效益不高,对区域经济没有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2、过分依赖旅游业。一些旅游目的地过分依赖旅游业,容易受到旅游需求变化的影响。总体来讲,旅游业在扩展,旅游需求量在增大,但并不是所有目的地平均分享这一增长。旅游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受多种因素影响。

3、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旅游从几个方面导致通货膨胀。旅游者往往能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商品,零售商为旅游者服务可以极大地提高边际利润。这样的零售商在与为本地人服务的零售商竞争中能获胜,他们能通过提高价格转嫁给旅游者而支付较高的租金和税收,并获得高额利润。通货膨胀也会由于土地价格的上升而引起。旅游业的增长对土地的需求加剧,宾馆、度假村、旅游设施的建设,会引起土地价格上升,增加对建筑公司和土地拥有者的收入,但是本地居民由于价格上升不得不为购房、租房增加开支。

二、旅游活动对植物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1、对鲜花、苗木和真菌的采集,会引起物种组成的变化。

2、有些森林火灾是由于旅游者用火不慎引起的。

3、任意砍伐树木作烧柴和帐篷,毁坏了大量幼木,改变了森林的树龄结构,只剩下少量的幼木长大成熟覆盖地面。

4、大量垃圾堆放,会导致土壤营养状态的改变,还会由于空气和光线的堵塞使生态系统收到损害。

5、步行旅游者和汽车交通直接对植物产生影响,当利用强度超过生态系统的容量时,就会对植物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旅游对水的影响有哪些?

1、大量的未经适当处理的生活污水进入海滩、湖泊、河流,对使用这些资源的旅游者的健康是一个潜在的危害。

2、过多的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将加剧富营养化的过程。

3、氧的供给和分布变化对水生动植物产生影响。

4、汽油会增加湖泊和河流的危害程度,也将导致对水生动植物的危害。

四、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1、旅游对风景区的影响。

(1)建筑污染。风景区内旅馆、餐厅和娱乐等接待游客的各种设施常以其不同的形态结构出现。其建筑特点往往不能与自然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这就产生了建筑污染。

(2)带状发展和蔓延。海滨风景区,特别是那些缺乏规划控制的地方,其基础设施往往沿海岸线蔓延,以图方便的利用海滩。在内地,带状发展也会沿着山谷和风景路线出现。

(3)基础设施超负荷。每到旅游旺季,很多风景区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游人的需要,超负荷的结果是造成混乱、污染和旅游者、服务员工健康受损。

(4)与本地居民隔离。风景区与周围村庄的空间分隔造成社会隔离。旅游者享受的接待设施,本地居民不能享受。旅游者被本地社区包围着,不能融合进去。

(5)交通堵塞。交通堵塞使风景区发展的严重问题。主要有三种形式:①不同的交通方式互为障碍,特别是步行者和汽车的冲突严重;

②风景区某些地点、地段,特别是入口处和中心地段交通往往超负荷;③停车场地的供给与需求不相符合。

2、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旅游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重要活动。设计良好、造型美观、位置适中的宾馆是城市环境的一种财富,它们能帮助恢复和更新程城市衰落的地段,也可以刺激传统城市核心带之外的次级中心的形成。但是,城市宾馆的建设征用的土地往往是在城市内居民密度比较高的区域,使城市用地更为紧张。宾馆集中的地方,常因停车场不足,交通流量大而造成交通堵塞,夜晚由于旅游活动噪音增加,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

第十二章旅游规划

一、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1、旅游吸引物和活动。包括能吸引游客的一切自然、文化资源和与旅游相关的活动;

2、住宿设施。包括宾馆、汽车旅馆、旅社、膳宿公寓、野营地以及旅行车营地等;

3、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包括旅行社、旅游信息服务、餐馆、旅游纪念品商店、银行、医疗保健、公共安全、邮政服务等;

4、交通设施和服务。包括进出旅游区及旅游区内的交通;

5、其他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污水垃圾处理、排水系统以及通讯管网等;

6、社会因素。包括市场营销计划和促销方案、与旅游业相关的立法和法规、公营和私营旅游业组织机构、吸引私人投资旅游业的鼓励措施、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计划、提高公众对旅游业的认识的计划以及环境和社会经济计划等。

二、旅游宾馆的宏观选址因素?

1、在同一旅游区中,不宜在旅游资源级别较低的景区,或非旅游中心城市(或大居民点)选址。

2、在一日游范围内,旅游中心城市(或大居民点)与风景区(旅游点)之间的小居民点不宜选址。

3、在节点状旅游区,只宜在旅游中心城市选址。

4、在一日游范围内,旅游中心城市与风景区之间若出现新的可留住游客的中间机会,可以在此选址。

三、旅游宾馆的微观选址因素有哪些?

1、交通因素。汽车、火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是与宾馆业关系最紧密的三大交通方式。交通条件是影响宾馆选址的重要因素,交通方便或发达的地方不仅有利于宾馆的推销及经营,而且便利了旅游者,增加了可达性。

2、旅游资源因素。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旅游宾馆首先而且主要是为旅游者建立的。从这个观点出发,旅游宾最好在旅游风景区附近选址。

3、土地费用因素。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是地球有限的土地越来越显得拥挤,这使得土地购买费用有增无减,土地费用的增加使人们在选择宾馆位置时将之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对待。

4、扩建因素。旅游宾馆的经营是有一定经济生命的,投资、经营、衰亡的周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经济生命可以增长,也可以缩短,这就需要改善经营管理,不断地增加宾馆的新项目。所以为了求发展和延长饭店经营的经济生命,扩建因素就不能不在选址时予以重视。

5、集聚因素。集中和分散是产业空间布置的两个方面。宾馆在区位上集中,有两方面的好处:①利用原宾馆的市政设施,从而减少总社会费用支出;②可利用已有市场区位,扩大市场服务范围。这样既满足了旅游者挑选的行为,也增加了宾馆间竞争的行为,上述心理状态是人的知觉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对买卖双方均有利。同集中相反的是分散,可以避开集中造成的恶果。

6、城市规划因素。宾馆是一项形体庞大的建筑,风格千姿百态,对城市建设影响甚大,它既可为城市生辉,又可大煞风景。因此、城市规划要巧妙的利用宾馆的优势;宾馆选址以及建设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中国旅游地理

简述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摘要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旅游地理学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进展和旅游地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评述。文章最后总结了旅游地理学发展的成功经验,认为地理学的旅游应用拓展,既推动了旅游地理学这门新分支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也将促进地理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进展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它从一开始出现就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旅游研究的中坚力量,使地理学这门古老科学又找到了一个新生长点,并在促进旅游业这个全球最大的产业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这一学科的全面回顾,对我国地理科学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1.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朴素的旅游地理记述见诸于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之中。此外,我国独有的方志,总数不下万余种十万余卷,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古典旅游地理知识文库。本世纪以来,也有一些地理学家对自然风景区的成因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张其昀(1934)的《浙江风景区之比较观》,任美锷(1940)的《自然风景与地质构造》10。但是旅游地理学在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产生出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地理学大变革的背景下才出现的,随即得到了超常发展,其研究理论日趋深化和成熟起来,成为地理学中瞩目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当前大量的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就是以旅游地理学为基础的。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走过了一条实践-理论-再实践-提高和完善理论的道路,其历程可大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初创阶段(1979-1985年),中国旅游地理学进入系统研究的标志是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在高校中,北京大学地理系在投入部分力量转入开展与旅游地理有关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方面是起步最早者。此后,不少学者发挥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旅游开发实践相结合,使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其中郭来喜、陈传康作为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开拓者,同时也是最富成效的实践者,大大推动了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郭来喜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总结、介绍了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陈传康则最早对风景及构景、建筑与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做了阐述。北京旅游学院编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观赏》(1981)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印的《旅游地理文集》(1982)是我国最早的两部有关旅游地理学的文集。由郭来喜等编写、北京旅游学院印行的《中国旅游地理讲义》(1981)则是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著)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1.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2.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尊重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6.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根据历史资料推测将来形势的是趋势外推模型。 7.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8. 大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环状旅游路线。 9. 汇率下跌,价格不变,旅游需求上升。 10.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工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业。 11. 共性大,个性强是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12. 娱乐购物属于旅游活动的提高层次。 13.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高峰指数等于0。 14.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15.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类型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型、特色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选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16.偶发性饱和与超载常是由于旅游地或其他附近发生了偶然性的事件,这些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来大量旅游者 17. 旅游区的特性有系统性、层次性、地域性和优化性。 18.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19.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定性模型的代表是特尔菲法。 20. 中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 21. 游览观光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 22.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的时间分配越均匀。 (二)名词解释以及关系 1.闲暇和游憩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旅游需要和旅游需求关系 旅游需要:是指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某种旅游产品的渴求或欲望,它是旅游者的一种潜在需求,即旅游者自身感到缺少某种东西,又期望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3.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1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一) 一、简答题 1.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简述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3.根据旅游需求时空分布集中性原理,说明时间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的意义。 4.简要说明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有哪些? 5.简述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 6.简要说明特尔斐法工作步骤? 7.简要说明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主要内容? 8.简要说明RBD 和CBD 的关系? 二、论述题 1.比较分析名山类旅游地和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特点。 2.论述旅游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一)答案 一、简答题 1.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1)研究在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但重点是旅游活动 (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 (3)从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为主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 (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 (5)参与多学科的融合研究,注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2.简述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是旅游地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 (2)提高层次:娱乐旅游和购物旅游; (3)专门层次:修养、疗养旅游、会议旅游、宗教朝拜旅游、科学考察旅游。 三个层次可以同时并存,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并不一定要在较低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优势出现之后才出现。但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3.根据旅游需求时空分布集中性原理,说明时间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的意义。 (1)时间集中指数:也称为季节性强度指数,() ∑=-= 12 1 2 1233.8i i x R R 值越接近于零,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研究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即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如家庭休闲(包括阅读、园艺、社交、看电视等);日常休闲(如看戏、上餐馆、运动、看球赛等),也包括一日游或旅游等。 不同国家概念的差异 1、英国:旅游地理学、旅游与游憩地理学 2、加拿大:游憩地理学 3、日本和韩国:观光地理学 旅游系统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是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的,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这三个成分。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旅游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3、旅游地理学也是一门具有应用特点的科学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地域性、综合性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萌芽时期 2、开端时期(二战前) 3、发展时期(二战后到60年代初) 4、多样化研究(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5、理论与方法同一(70年代中期以来) 6、发展趋势将视野放到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所有活动,重点是旅游活动 理论与实用研究并举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 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 古代旅游地理知识的积累近代旅游地理知识的发展 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初创阶段(1979—1985年)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 旅游动机旅游的动机是为了摆脱现实环境中的个人环境(即个人遇到的麻烦、问题、困难和挫折)或人际关系(即合作者、家庭成员、朋友邻里)矛盾,并获得个人的补偿(自主决策、能力意识、挑战、学习、探险和放松等)与人际关系的回报(主要指扩大社会交往)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1950)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和经济的动机。 1、旅游动力构成: 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收入、闲暇、交通条件)。 2、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的作用的三个条件: 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旅游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与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作的安排。 3、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引起的,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引起的,各自吸引力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4.旅游心理容量:这是需求方面唯一的一个容量概念,它是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即旅游者于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也称感知容量 6、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7、旅游决策: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反感或旅游计划,最终将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最终将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 8、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10、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二、简答 1、RBD与CBD的关系。 答RBD是相对CBD提出来的,所不同的是,(1)在区位选择上,CBD通常由商业的重要性、土地价格、可进入性和经济地租的相互作用决定,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地段,而RBD的区位则常常决定于自然的或历史的景点;(2分)(2)在形态上,相对于CBD是城市零售设施高度集中的区域,大部分的RBD都是呈长条形的,以步行街形式设计(2分)(3)在功能上,RBD是从CBD的功能分化出来的,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2分) 2、旅游需求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特征、收入和闲暇、职业和教育水平、资源和交通、价格和汇率。 3、旅游者空间行为特征。 答:(1)旅游空间行为是人们在地域上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旅游空间行为以决策行为为基础,空间行为中的许多特征是由决策行为的原则所决定的 2)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力图采用环状路线。 (3)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旅行线路影响旅游效果 4.旅游业的经济特征。 (1)旅游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业; (2)旅游是一种零散的综合产品; (3)旅游业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旅游产品不能贮存,但旅游需求的季节波动又非常大,旅游需求受外部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难以比较,旅游对于价格和收入的弹性很大。

旅游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 1、旅游地理学和旅游地理的区别 旅游地理学:理论的研究和阐述,以分析论述为主 旅游地理:在理论的指导下对某一特定区域内旅游实事的记述和分析,以叙述说明为主 2、三个基本概念 闲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休憩:人们在闲暇时间内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休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 旅游: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休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3、旅游地理学是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和环境地理、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4、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旅游规划,旅游区划,旅游区划影响,旅游环境容量(自然环境容量、社会经济意义和旅游者感应气氛),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产生的条件和地理背景。 5、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与综合法,归纳与演绎法,类比法,计量法,实地调查法,现代技术手段与方法 6、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是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 与地理学学科关系:自然地理学旅游资源自然部分 人文地理学旅游行为偏社会文化 经济地理学国民经济的一部分经济产业 概念: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1、谈谈你对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国外: 各国学者虽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称谓略有差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是旅游活动。 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区域规划等。 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旅游资源、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为旅游者空间行为与目的地的推销、旅游对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等 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 国内: 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在研究内容上从目前的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关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 整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一章绪论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显着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 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国外学科发展史

中国旅游地理学200310

浙江省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 课程代码:0019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2分) 1.根据心理学家罗伯特·麦金什的分类方式,下列哪种旅游活动属于交际动机?( ) A。高尔夫球运动 B.宗教旅游 C.民俗旅游 D.公务旅游 2.云南的路南石林属于下列哪种地貌景观?( ) A。花岗岩地貌景观 B。丹霞地貌景观 C.喀斯特地貌景观 D。流纹岩地貌景观 3.在下列湖泊成因中,五大连池属于下列哪一种类?() A。冰蚀湖 B。构造湖 C。堰塞湖 D.风蚀湖 4.下列哪个古都前后是11个朝代的都城,时间上长达1000余年?( ) 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开封 5.就单一陵墓而言,下列哪座陵墓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 A。秦始皇陵 B.乾陵 C.十三陵 D.马王堆汉墓 6。下列哪种美能激励人们不畏艰险,成为奋力拼搏的重要动力?( ) A.秀 B.幽 C。雄 D。险 7.下列关于台湾省旅游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台中是台湾佛教文化中心 B。日月潭为台湾第一大天然湖 C.高雄是一个港口城市 D.故宫博物院坐落在台中游览区 8.下列哪个风景名胜区被列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 ) A.四川黄龙风景名胜区 B。安徽黄山风景名胜区 C。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D。重庆大足石刻 9.“泥人张”彩塑产地为( )。 A.苏州 B.天津 C。北京 D.上海 10。下列哪座寺院是我国营建的第一座庙宇?() A。灵隐寺 B.开元寺 1 / 1

C。白马寺 D.金山寺 11.下列哪种茶是乌龙茶?( ) A.信阳毛尖茶 B。武夷岩茶 C.顾渚紫笋茶 D.四川蒙项茶 12.下列关于国内旅游客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旅游者人次数构成以城镇居民为主 B。旅游目的地以中短程为主 C。出游时间波动不大 D。游览1座城市占比例较大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选对一个选项得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两个国家是我国入境旅游洲际一级市场.( )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韩国 E。泰国 2。我国中纬度的中山和低山的旅游价值主要是()。 A。开展观光旅游 B.开展冬季滑雪旅游 C。开展登山探险旅游 D.开展休(疗)养旅游 E.开展冰雪观光旅游 3.根据罗惠斌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下列哪两类要素属于生态环境的评价范围.( ) A.水文 B。植物 C。地形 D。动物 E.气象 4.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了旅游业内部的结构改变 B.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是一个跨行业的信息系统 C。目的地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是旅游者 D.目的地信息系统主要由旅游企业创建和实施 E.目的地信息系统的应用能提高目的地的竞争能力 5。在下列区域的开发建设中,哪两类土地的开发强度较高。( ) A。旅游度假区 B。自然保护区 C。风景名胜区 D.人造景区 E.生态旅游区 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5分) 1.旅游地理学是一门_______的、_______的新兴边缘学科。 2。一个旅游地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越大,说明该旅游地客流季节性变动越_______。 3。_______瀑布群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瀑布群。 4。某一景点一日内的旅游环境容量测定公式为C=_______。 5.我国古代桥梁中以河北省赵县_______最为驰名。 1 / 1

旅游地理学复习重点

1、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2、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这种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亦即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资源:是指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人工创造物。 4、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 5、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二、填空(每空 1分,共27 分) 1、按旅游资源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中国旅游资源分如下6大类: 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消闲求职健身类,古迹与建筑类,购物类。 2、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包括基本容量与非基本容量,基本容量包含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的生态容量,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而非基本容量有旅游合理容量与极限容量,既有旅游容量与期望旅游容量,以及景点、景区、旅游地、区域等旅游容量。 3、按性质划分旅游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开发规划。 4、巴特勒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历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止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5、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组成。 三、简答题(共19分) 1、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每点1分,共3分) 答:(要点)可分为如下三个层次:(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2)提高层次-娱乐购物;(3)专门层次-休养、疗养、会议、宗教朝拜等。 2、旅游资源或旅游地评价的理论基础(每点1分,共3分) 答:(要点)根据评价的着眼点不同,可将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评价分为如下三点。(1)体验性评价:着眼于人对旅游资源或旅游地的质量体验评价;(2)技术性评价:着眼于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从事特定旅游活动适宜程度的评价;(3)综合性评价:着眼于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整体价值评价。 3、旅游地空间竞争的引力模式(共3分) 答:(要点) 引力模型:T ij = G * (P i*A j / D b ij) T为客源地I与目的地J之间的旅游次数的量度;P为客源地I的人口规模、财富或旅行倾向的亮度;A为目的地的吸引力或容量的某种量度;D为两地距离;G与b为经验参数。 假设A1与A2为同一地域内的两个旅游地的吸引力,那么它们对客源地I的竞争力大小为:T i1 / T i2 = A1/A2 * (D i2/D i2)b 4、主题公园的特性(每点1分,共5分) 答:(1)其是一种产业,其投资是一种企业行为;(2)是一种休闲娱乐空间;(3)必须有特定且易于理解的主题;(3)圆内所有内容都统一在同一主题之下构成的;(5)是一种非日常化、戏剧化的舞台空间。 5、旅游区的一般特性(每点0.5分,共2分) 答:(要点)(1)系统性;(2)地域性;(3)层次性;(4)优化性。 6、旅游区划的目的与意义(共3分) 答:旅游区划的直接目的是确定各个旅游区的范围与界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客观的了解各个旅游区的性质和特性,揭示旅游区的内在规律,查明其区域的基本特性。为扬长避短在全国形成合理地旅游地域分工体系,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 四、论述题(共29分) 1、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每点3分,共21分) 答:(要点)(0)旅游需求的概念;(1)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性要素;(2)人口特征:总人口、人口增长速度、城乡分布、人口密度、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对旅游需求有一定影响;(3)收入与闲暇:旅游需求的实现必须在一定的经济收入水平以及有空闲时间的基础上;(4)职业和教育水平:职业不同、

旅游地理学1

城市旅游开发 ——以成都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与传播为例 【摘要】城市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城市总体旅游条件和服务的看法、评价和印象,有助于目的地城市在旅游市场中的推广。对于旅游资源多元化的城市来说,旅游形象应该体现其特色,而不能是不便于旅游者理解和联想的笼统抽象的旅游形象。以拥有多元化旅游资源的成都市为例按照从资源调查和分析到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思路,分析了这一定原则和方法,将成都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为:古蜀天府,休闲之都。 【关键词】城市旅游形象策划传播 都市,作为一定地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通讯中心,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频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都市旅游无论从内容、形式、功能或其它各个方面来讲,都是一种综合性极强、变动性较快的旅游活动。都市旅游吸引要素及客源市场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发展性,更加要求以动态的观点,对旅游者与旅游地的动态发展有一个较准确的把握,进而提炼出鲜明、高效的都市旅游形象。纵观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较快的大都市,无不适时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形象,如巴黎的“浪漫之都.时装之都”、香港的“魅力香港,万象之都”、“动感之都,购物天堂”等等。而成都,被誉为“古蜀天府,休闲之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准确、合理地进行旅游形象定位迫在眉睫。 一、成都市现有旅游形象分析 成都市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绮丽,种类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呈现出多元化。一是人文景观多。全市现有人文景观172处,并且类型多、规模大、分布广、价值高。二是自然景观全。成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景、水景俱全。除此之外,成都民俗活动丰富:有成都灯会、成都花会、望丛歌会、新津龙舟会、新都桂花会、彭州牡丹会、龙泉桃花会、都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 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国外学科发展史 中国的 1978—1989:理想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自觉构建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 ?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不足 ?教书育人,提携后生,传播思想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 ?建立组织,加强合作 理想主义研究取向的特征及意义 ?就旅游地理学研究本身而言,80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研究范围较窄,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难称规范,是旅游地理学发展中最为稚嫩的阶段 ?但是从研究的影响力来看,该时期对整个旅游地理学所彰显的“学术启蒙”意味难以抹煞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 ?研究内容的实践驱动明显,学科本位意识下降 ?研究视野狭窄,对国际前沿关注度下降 ?研究规范性不够,学术贡献不足 现实主义研究取向的影响 ?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注重实效的社会风气,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旅游地理学实用性、功利性的研究取向。研究选题的狭窄,理论研究的忽视,以规划代替学术、以社会实践代替学术贡献的评价模式等是现实主义研究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这种研究取向阻碍了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使学科的中外差距和差异更加明显 1999至今: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重新显示出对建构理论的重视 ?跨学科研究增多,研究领域获得较大拓展 ?国际交流增多,研究规范得到重视 ?学科获得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增强,对研究者的吸引力加大 理性回归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其一,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得益于知识分子内省后的自我选择,是对现实洞察后的冷静思考以及对理想追求的践行。其二,当前正在进行的理性回归并不彻底,且十分脆弱,是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理性回归 ?意义:功利主义的盛行和理想主义的缺失,是阻碍当今中国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升中国的科学原创能力,培养顶尖的科学人才,需要理想主义的价值理念做支撑 2、从学科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课件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课程内容 ●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 ●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 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 ●由于地理学科学属性的特殊性,黄秉维:“地理学传统上是联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 间的桥梁”,展示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内容主要包括: ●地理学思想的起源、演变与发展分期 ●地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代、近代到现代的发展阶段: ●地理学思想萌芽散布于上古时代的史诗、哲学、历史丛书中,当时中国、埃及、巴比伦、 印度诸国产生了相当规模的地理知识积累,形成了地理学观念的雏形。从公元5世纪延续到15世纪,是地理学发展的中古时期,宗教势力特别是欧洲的基督教垄断了学术领域,窒息了地理学的思想。 ●从公元2~15世纪,中国发达的古代文明形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地理研究中心,中国的 地理志、地图、专论等从数量到质量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地理学的近古时期约始于地理大发现时代,从15~17世纪中叶,地理学的视野扩展到 全球,标志着地理学科学见解的启蒙。 19世纪后半期,进入近代发展时期,地理学思想不断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了现代地理学。 ●地理学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定着地理学的科学性质、功能和发展趋势,是现代地理 学思想争论的重点。 ●地理学不是机械的拼凑,偶然的堆积,而是有序的,有结构的,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科学体系。 ●地理学从古代的数理地理学和描述地理学为主体的学科,经过演化已发展成具有许多分 科的有自己逻辑体系和层次的科学结构。 ●不同学派或观点依据地理研究客体组成元素的层次性或空间尺度的层次性而进行分类。 许多地理学家为探索地理学的科学结构和逻辑体系作出了艰辛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精辟见解。 ●地理学科学性质认识的形成和发展 地理学在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领域和范畴,研究对象和任务,其基础理论和核心的探索,历来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和争辩,也是地理学思想的活跃领域。 ●地理学的方法论思考 ●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詹姆斯(P. E. James)的《地理学思想史》 ●赫特纳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哈特向的《地理学性质》和《地理学性质透视》 ●哈维(D. Harvey)的《地理学解释》等 ——阐发了历史地形成的独特的方法论所反映的地理学思想的发展。 ●地理哲学与科学哲学思想 ●从地理学发轫初期,各种哲学观念就渗透于地理学领域,朴素的唯物论思想促进了地理 学思想的活跃。

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回顾

摘要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旅游地理学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进展和旅游地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评述。文章最后总结了旅游地理学发展的成功经验,认为地理学的旅游应用拓展,既推动了旅游地理学这门新分支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也将促进地理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进展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它从一开始出现就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旅游研究的中坚力量,使地理学这门古老科学又找到了一个新生长点,并在促进旅游业这个全球最大的产业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这一学科的全面回顾,对我国地理科学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1.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朴素的旅游地理记述见诸于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之中。此外,我国独有的方志,总数不下万余种十万余卷,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古典旅游地理知识文库。本世纪以来,也有一些地理学家对自然风景区的成因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张其昀(1934)的《浙江风景区之比较观》,任美锷(1940)的《自然风景与地质构造》10。但是旅游地理学在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产生出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地理学大变革的背景下才出现的,随即得到了超常发展,其研究理论日趋深化和成熟起来,成为地理学中瞩目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当前大量的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就是以旅游地理学为基础的。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走过了一条实践-理论-再实践-提高和完善理论的道路,其历程可大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初创阶段(1979-1985年),中国旅游地理学进入系统研究的标志是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在高校中,北京大学地理系在投入部分力量转入开展与旅游地理有关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方面是起步最早者。此后,不少学者发挥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旅游开发实践相结合,使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其中郭来喜、陈传康作为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开拓者,同时也是最富成效的实践者,大大推动了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郭来喜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总结、介绍了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陈传康则最早对风景及构景、建筑与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做了阐述。北京旅游学院编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观赏》(1981)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印的《旅游地理文集》(1982)是我国最早的两部有关旅游地理学的文集。由郭来喜等编写、北京旅游学院印行的《中国旅游地理讲义》(1981)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旅游地理教材。吴传钧和郭来喜的《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开展旅游地理研究》(1979)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一篇论文。1985年李旭旦主编的《人文地理学概论》首次列入了旅游地理学条目(郭来喜撰写),标志着旅游地理学正式成为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初期阶段的旅游地理学,主要以旅游资源为研究内容,侧重于对旅游地景观的描述、并探讨其分布、形成的规律,对旅游区的交通、客源的流向,以及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进行描绘。从这时起,旅游地理学界就积极参与了开发实践,并获得成功。1985年郭来喜主持完成的“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开发”是一个获得巨大成功的旅游地开发范例,使得一片荒凉的沙、碱地成为新的旅游热点,14年来共接待游客3000多万人次,取得了可喜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旅游地理学模拟题1

旅游地理学1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距离决策模式:旅游者旅程的长短是根据一定条件决定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时间、费用和旅途不适,根据霍斯特.托特的理论及无差异曲线可以得出,旅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 2、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是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内出现引起的,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会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3、结构模型:结构模型的建立依赖于旅游需求与一系列原因变量(如价格、收入、距离等)之间的关系的确定。 4、一般体验性评价:是由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地(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5、示范效应: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旅游地理学未来发展的主体方向。 答: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2)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的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念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

4)在研究方式上,应当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2、描述旅游决策作出的过程。 答:1)认识需要阶段; 2)信息收集阶段:这此渠道包括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3)评价对比,旅游者对收集到的信息比较和评判,对各个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路线和旅游方式进行选择并作出决策。 3、简述城市RBD应具有的功能及意义。 答:功能:1)城市RBD应服务于旅游者,首先应能满足旅游者的基本需要,如饮食、食宿、交通,以及获取相关的信息;还应为旅游者提供购物、观赏、娱乐、体验等多种功能。它的功能齐全且集中,往往能吸引不少旅游者。 2)城市RBD应给予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居民足够的重视。 意义:RBD提供了不同于城市其它功能的活动,同时吸引着旅游者与非旅游者,游憩、旅游商业的功能已成为新的城市功能,对RBD 的形成机制、与旧城更新的关系、与CBD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游憩、旅游商业功能与其它城市功能的关系,及RBD在城市规划,尤其是城市游憩规划中地位与空间布局特征,为进一步探讨RBD能否成为城市规划中所要考虑的一种特殊的土地利

旅游地理学重点

旅游地理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闲暇、游憩和旅游 闲暇: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 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1、我国旅游地理学代表著作(27) 《诗经》——颂扬了殷商西周时代的民间出游。 《山海经》——被认为是中国最早记述山川风物古迹的典故。 《汲冢书—穆天子传》——以神话传奇的色彩描绘周穆王驾八骏出游西域的故事。 《史记》——司马迁——“纵观山川形势,考察风光,访问古迹,采集传说”。 ——《货殖列传》含有丰富的旅游地理学内容。《西域风土记》——班勇——西域长史,以亲身见闻所撰写。 《吴时外国传》(《扶南传》)——康泰(中国最早到海外的海上旅行

家之一)——出使南海的经历和途中从传闻中了解到的一百多个国家的情况。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法显(东晋)、玄奘(唐)——中亚和南亚的古代历史、山川风物、宗教艺术。 《水经注》——郦道元——描写河川、综合性地理名著。 游记文学:元结《石溪记》、柳宗元《永州八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石钟山记》、 …… 《梦溪笔谈》——沈括——寓科学研究于旅游 《西游录》——耶律楚材《长春真人西游记》——李志常 宋赵汝适的《诸蕃记》、元王大渊的《岛夷志略》、明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以及清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宋元明清时期记述海上旅行以及中外海上交通盛况和东南亚、南亚、东亚诸国见闻的姐妹篇,也反映了这一时期海上丝路和海上瓷路的兴衰。 明末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继陆游的《入蜀记》之后又一部优美的日记体游记文学。 2、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2)在研究内容上,要注重研究的深化,注重在实证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上的概念化和理论化; (3)在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并行发展且在合适的地方相互结合已成为当今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共识,中国旅游地理学必须坚持定性和定量并重,但在数量分析中不应用那种实用价值不高或过于繁琐的数学方法; (4)在研究方式上,应当提倡跨学科的合作探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方法。 3、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其重点仍是旅游(即在外过夜的),但休闲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 (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研究其他领域,这些“兼营”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学者多在地理系或类似性质的机构。(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

旅游地理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闲暇、游憩和旅游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在家看电视和外出度假。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三者之间的关系 2.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在国际上有不同的称呼,如英国部分学者称其为休闲和旅游地理学,加拿大称为游憩地理学,日本和韩国称为观光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课题包括构成旅游三大要素的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和旅游媒体(交通、宾馆、旅行社等)。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地理学者将旅游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来研究。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通道。 旅游客源地是旅游者居住的地方;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旅游通道将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区域连接起来,是旅游系统的桥梁。 主要内容包括10方面 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影响旅游产生的条件或要素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一般要素,涉及一个国家旅游需求的水平,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特征和政策制度。另一类是专门要素,指旅游者个人的情况,包括收入、就业、带薪假期、教育水平、生活阶段、个人偏好等。 2.旅游者行为规律。包括以下内容:旅游动机、旅游动力、决策行为、空间行为、旅游者行为规律研究的实践意义等。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流预测研究主要是发展一套在不同条件下适宜的预测模型。 4.旅游通道。旅游通道是为旅游者由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以及为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活动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的整体。从地理学的角度,主要是对可进入性和各种交通方式如何匹配的研究。 5.旅游资源评价。主要是旅游资源的分类、如何建立评价模型的研究。 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主要包括旅游地生命周期、旅游地空间竞争、城市旅游地、主题公园等。

旅游地理学试卷期末测试题及指导性答案

期末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6*5=30 1.旅游流 2.条件价值评估法 3.旅游感知容量和接待地社会容量 4.乡村旅游 5.区域旅游合作 6.地理信息和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二、简答题4*10=40 1.从社会经济背景角度,试述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 2.简述旅游决策过程 3.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 4.简述旅游规划管理系统组成 三、论述题2*15=30 1.试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用案例来说明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2.论述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六个阶段的特征表现。

指导性答案 一、名词解释6*5=30 1.旅游流 旅游流是以旅游客流为主体,包括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旅游资金流、旅游能流等在内的复杂系统。 2.条件价值评估法 条件价值评估法是一种典型的陈述偏好评估法,是在假想市场情况下,直接调查和询问人们对某一资源环境效益改善或资源开发和保护措施的支付意愿或者对环境或资源质量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 3.旅游感知容量和接待地社会容量 旅游感知容量是旅游者在某地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该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 接待地社会容量指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 4.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 5.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之间或者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在一定的目标和原则下,制定协议、章程、合同,将旅游资源和各种系统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与优化组合,形成规模更大、结构更佳、品牌知名度更高的旅游产品和市场体系,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 6.地理信息和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1)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是一些与地球表面空间位置数据相关联的信息。 (2)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是对旅游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可视化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