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非对称方势阱中的粒子

一维非对称方势阱中的粒子
一维非对称方势阱中的粒子

一维非对称方势阱中的粒子

一、实验任务

求解实物粒子在一维非对称方势阱中的分布。 二、实验目的

1、加强对一维势阱理论知识的掌握。

2、掌握薛定谔方程及能量本征方程的求解。

3、理解微分方程数值解求解的思路。 三、理论基础

1、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方程描述了实物粒子在的波函数()

,r t ψ随着时间、空间变化的规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其形式如下:

其中,m 是粒子质量, 是拉普拉斯算符,()

V r 描述空间中的势场分布。

显然,薛定谔方程为偏微分方程。

量子力学中,粒子的波函数(),,r x y z =没有任何物理意义,但是()

2

,r t ψ表

示在空间点(),,r x y z =找到该粒子的概率。

2、能量本征方程

不含时薛定谔方程与时间无关,它预言波函数可以形成驻波,称为定态(在原子物理学里,又称为轨道,例如,原子轨道或分子轨道),假若能够计算出这些定态,分析出其量子行为,则解析含时薛定谔方程会变得更为简易。不含时薛定谔方程为描述定态的方程。

3、一维方势阱

一维方势阱是量子力学中最为简单的势场分布,研究粒子在其中的分布规律,有助于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时又是其它复杂问题的基础。一般地,一维方势阱V(x)可以表示为:

()()1

02

,2

,22,2a V x a a V x V x x a V x ?

≤-??

?

=-<

?≥??

其中,12V V 、为常数。

一维方势阱中,能量本征方程的形式为:

显然,能量本征方程变成了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

对于阱外,以区域2a

x ≤-为例,能量本征方程为:

令()

112m V E β=-,则()1x x Ae βψ±=,考虑到x →-∞时,()0x ψ→,

那么,()x ψ可以写成:()1x x Ae βψ=。

同理,对于区域2

a

x ≥

,令()222m V E β=-,则()2x x Ae βψ-=。

对于阱内,能量本征方程为:

同时由于有限深势阱中,波函数是连续的,可以得到势阱内能量本征方程的边界条件为:

这样一来,阱内的能量本征方程转化为了带有边界条件的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这样的方程不一定有解析解,但是,可以利用一些数学工具进行变形,在MATLAB 中求出其数值解。

4、微分方程数值解——有限差分

2

2

2

[()]()()2d V x x E x m dx ψψ-+=()212

220;d m E V dx ψψ+-=()()202220d m E V x dx

ψψ+-=1222

()2()2

a

a

a

e a e ββψψ--?-=????=??

二阶常微分方程的及其边界条件,如下式:

''(,,'),(),.

(),y f x y y y a a x b y b αβ=??

=<

(1)

下面将应用差分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差分方法的关键,在于恰当的选取差商逼近微分方程中的导数,我们知道,逼近一阶导数可用向前差商

()()y x h y x h +-,也可用向后差商()()y x y x h h --或者中心差商()()

2y x h y x h h +--.中心差商是向前差商和向后差商的算术平均.为逼近二阶导数''()y x ,一般用二阶差商——向前差商的向后差商(即向后差商的向前差商)

2

()()()()

''()()2()().y x h y x y x y x h h h y x h

y x h y x y x h h +----

+-+-= (2) 设将积分区间[,]a b 划分为N 等分,步长

b a

h N -=

,节点

0,0,1,...,n x xn h n N =+=.

差商替代相应的导数,可将边值问题(1)离散化得到下面的公式:

11

11202(,,),2,

(1,2,...,1).,n n n n n n n N

y y y y y f x y h h

y n N y αβ+-+--+-?=??

==-??=?? (3) 如果函数f 是非线性的,那么所归结出的差分方程也是非线性的,这时实际求解困难。

如果所给方程(1)是如下形式的线性方程:

''()'()().y p x y q x y r x ++= (4) 则差分方程(2)相应的形式为:

1111

2

2,(1,...,1).2n n n n n n n n n y y y y y p q y r n N h h +-+--+-++==- (5) 其中,,p q r 的下标n 表示在节点n x 的取值。

利用边界条件(3)消除式(5)中的0y 和n y ,整理得到关于(11)n y n N ≤≤-的下列方程组:

22

111211221122121111(2)(1)(1),22(1)(2)(1),22(1)(2)(1).2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h h h q y p y h r p h h p y h q y p y h r h h p y h q y h r p αβ-+------?-+++=--??

?-+-+++=??

?-+-+=-+??(22)n N ≤≤- (6)

这样归结出的方程组是所谓的三对角形的,即:

2

1122

22222221121211222

12122122

N N N N N h h q p h h p p h q h

h

p h q p h p h q -----??-++???

???-+

-+????????--++?

??

?

??

--+?

?

?

? (7)

将带有边界条件的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转化为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的解就是微分方程的数值解。

四、实验仿真过程

1、首先我们经过小组内的讨论提出了三种形式的非对称势阱,分别是不等高方势阱、斜方势阱、正弦势阱。

①、不等高方势阱

2ev

3ev

0ev

②、斜方势阱

③、正弦势阱

2、根据我们提出的三种模式结合我们已有的理论知识以及查阅的资料,我们决定通过matlab 软件对我们非对称势阱进行仿真

①、不对称高方势阱

a 、matla

b 程序

clear;

V1=3.2e-19; V2=4.8e-19; E=1.6e-19; m=9.1e-31; hb=1.05e-34; a=2e-10;

beta1=sqrt(2*m*(V1-E))/hb; beta2=sqrt(2*m*(V2-E))/hb; s=exp((-1)*beta1*a/2); t=exp((-1)*beta2*a/2); lb=(-1)*a/2;ub=a/2; N=101;

h=(ub-lb)/(N-1);

x=linspace((-1)*a/2,a/2,N); x(1)=[]; N=N-1;

for i=1:N-1

q(i)=2*m*E/hb.^2; p(i)=0; r(i)=0; end

for i=1:N-1

2ev

2ev

0ev

1ev

1ev

0ev

2ev 2ev

b1(i)=-2+h.^2*q(i);

end

for i=1:N-2

c1(i)=1+h*p(i)/2;

end

for i=2:N-1

a1(i-1)=1-h*p(i)/2;

end

A=diag(b1)+diag(a1,-1)+diag(c1,1);

d1(1)=h*h*r(1)-(1-h*p(1)/2)*s;

for i=2:N-2

d1(i)=h.^2*r(i);

end

d1(N-1)=h.^2*r(N-1)-(1+h*p(N-1)/2)*t; D=d1';

Y=inv(A)*D;

x(N)=[];

!绘图

x1=linspace((-1)*3*a/2,(-1)*a/2,100); for i=1:100

v1(i)=3.2e-19;

end

y1=exp(beta1*x1);

v=zeros(1,99);

for i=1:99

e(i)=E;

end

x2=linspace(a/2,3*a/2,100);

for i=1:100

v2(i)=4.8e-19;

end

y2=exp((-1)*beta2*x2);

subplot(2,1,1);

hold on;

plot(x1,v1);

plot(x,v);

plot(x,e,'r');

plot(x2,v2);

title('势阱');

subplot(2,1,2);

hold on;

plot(x1,y1.^2);

plot(x,Y.^2);

plot(x2,y2.^2);

title('粒子分布概率');

b、程序运行结果

图1 不对称高方势阱仿真结果(红线代表粒子能量)

②、斜方势阱

a、matlab程序

clear;

V0=2*1.6e-19;

E=1.6e-19;

m=9.1e-31;

hb=1.05e-34;

a=2e-10;

beta=sqrt(2*m*(V0-E))/hb;

kk=1.6e-19/2e-10;

bb=1.6e-19/2;

s=exp((-1)*beta*a/2);

t=s;

lb=(-1)*a/2;

ub=a/2;

N=101;

h=(ub-lb)/(N-1);

x=linspace((-1)*a/2,a/2,N);

x(1)=[];

N=N-1;

for i=1:N-1

q(i)=2*m*(E-kk*x(i)-bb)/hb^2;

p(i)=0;

r(i)=0;

end

for i=1:N-1

b1(i)=-2+h.^2*q(i);

end

for i=1:N-2

c1(i)=1+h*p(i)/2;

end

for i=2:N-1

a1(i-1)=1-h*p(i)/2;

end

A=diag(b1)+diag(a1,-1)+diag(c1,1);

d1(1)=h*h*r(1)-(1-h*p(1)/2)*s;

for i=2:N-2

d1(i)=h.^2*r(i);

end

d1(N-1)=h.^2*r(N-1)-(1+h*p(N-1)/2)*t; D=d1';

Y=inv(A)*D;

x(N)=[];

!绘图

x1=linspace((-1)*3*a/2,(-1)*a/2,100); for i=1:100

v1(i)=3.2e-19;

end

y1=exp(beta*x1);

v=kk*x+bb;

for i=1:99

e(i)=E;

end

x2=linspace(a/2,3*a/2,100);

for i=1:100

v2(i)=3.2e-19;

end

y2=exp((-1)*beta*x2);

subplot(2,1,1);

hold on;

plot(x1,v1);

plot(x,v);

plot(x,e,'r');

plot(x2,v2);

title('势阱');

subplot(2,1,2);

hold on;

ylim([0,0.5]);

plot(x1,y1.^2);

plot(x,Y.^2);

plot(x2,y2.^2);

title('粒子分布概率');

b、程序运行结果

图2 斜方势阱仿真结果(红线代表粒子能量)

③、正弦势阱

a、matlab程序

clear;

V0=2*1.6e-19;

E=1.6e-19;

m=9.1e-31;

hb=1.05e-34;

a=2e-10;

beta=sqrt(2*m*(V0-E))/hb;

kk=1.6e-19/2;

omiga=pi/a;

s=exp((-1)*beta*a/2);

t=s;

lb=(-1)*a/2;

ub=a/2;

N=101;

h=(ub-lb)/(N-1);

x=linspace((-1)*a/2,a/2,N);

x(1)=[];

N=N-1;

for i=1:N-1

q(i)=2*m*(E-kk*sin(omiga*x(i))-kk)/hb^2; p(i)=0;

r(i)=0;

end

for i=1:N-1

b1(i)=-2+h.^2*q(i);

end

for i=1:N-2

c1(i)=1+h*p(i)/2;

end

for i=2:N-1

a1(i-1)=1-h*p(i)/2;

end

A=diag(b1)+diag(a1,-1)+diag(c1,1);

d1(1)=h*h*r(1)-(1-h*p(1)/2)*s;

for i=2:N-2

d1(i)=h.^2*r(i);

end

d1(N-1)=h.^2*r(N-1)-(1+h*p(N-1)/2)*t;

D=d1';

Y=inv(A)*D;

x(N)=[];

x1=linspace((-1)*3*a/2,(-1)*a/2,100);

for i=1:100

v1(i)=3.2e-19;

end

y1=exp(beta*x1);

v=kk*sin(omiga*x)+kk;

for i=1:99

e(i)=E;

end

x2=linspace(a/2,3*a/2,100);

for i=1:100

v2(i)=3.2e-19;

end

y2=exp((-1)*beta*x2);

subplot(2,1,1);

hold on;

plot(x1,v1);

plot(x,v);

plot(x,e,'r');

plot(x2,v2);

title('势阱');

subplot(2,1,2);

hold on;

ylim([0,0.5]);

plot(x1,y1.^2);

plot(x,Y.^2);

plot(x2,y2.^2);

title('粒子分布概率');

b、程序运行结果

图3 正弦势阱仿真结果(红线代表粒子能量)

五、心得体会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运用到了以前所学的专业课知识,比如MATLAB 等。虽然过去从未独立应用过它们,但我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效率很高,这是我们组这次做这次课程设计的又一收获。

其次,要做好这次课程设计就必须做到:在设计之前,对一维方势阱、薛定谔方程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要有一个清晰地思路和一个完整的方案;在设计时,不能妄想一次就成功,反复修改、不断改进是必经之路。在课设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并不可怕,从错误中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将每次遇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并讨论、分析,以免再遇到同样的问题。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会受益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很含糊,掌握的不够牢固,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运用起来仍有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通过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自学使得这次课程设计最后顺利完成,虽然历经了不少艰辛,但我们学到了很多,收获巨大。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激发了我们学习的兴趣,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

六、参考文献

[1] 李荣华.《微分方程数值解(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陈鄂生.《量子力学基础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3] 尹建武.《一维中心不对称方势阱中束缚态粒子的能级和归一化波函数》.2002

七、小组分工

1、仿真组:何朝雄、熊涛、张思、李红燕(负责人:何朝雄)

2、PPT组:周啸霄、熊昭苏、包诗薇、王美玲、颉秋寒(负责人:王美玲)

3、报告撰写组:熊岱麒、李惟妮、詹旭娜、章梦瑶(负责人:熊岱麒)

结构化学第一章习题

《结构化学》第一章习题 1001 首先提出能量量子化假定的科学家是:---------------------------( ) (A) Einstein (B) Bohr (C) Schrodinger (D) Planck 1002 光波粒二象性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3 德布罗意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宏观物体的λ值比微观物体的λ值_______________。 1004 在电子衍射实验中,│ψ│2 对一个电子来说,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1005 求德布罗意波长为0.1 nm 的电子的动量和动能。 1006 波长λ=400 nm 的光照射到金属铯上,计算金属铯所放出的光电子的速率。已知铯的临阈波长为600 nm 。 1007 光电池阴极钾表面的功函数是2.26 eV 。当波长为350 nm 的光照到电池时,发射的电子最大速率是多 少? (1 eV=1.602×10-19J , 电子质量m e =9.109×10-31 kg) 1008 计算电子在10 kV 电压加速下运动的波长。 1009 任一自由的实物粒子,其波长为λ,今欲求其能量,须用下列哪个公式---------------( ) (A) λ c h E = (B) 2 2 2λm h E = (C) 2 ) 25.12 (λ e E = (D) A ,B ,C 都可以 1010 对一个运动速率v<

一维无限深势阱

6.ξ一维无限深势阱 考虑一维空间中运动的粒子,它的势能在一定区域内: 0,,x x a U x a ?

,sin cos 0 sin cos 0 sin 0 cos 0 x a A a B a x a a B a a B a αααααα=+==-+===时时,A 两式相减,得:A 两式相加,得: 因A,B 不能同时为0,否则,sin cos A x B x ψαα=+处也为0,这在物理上无意义。(物理问题对ψ的要求) 所以,得到两组解:⑴0,cos 0A a α== ⑵0,sin 0A a α==对第⑴组解,有,1,3,5.......2n a n απ==对第⑵组解有:,2,4,6 (2) n a n απ== 合并,即有:,1,2,3,4,5 (2) n a n απ==其中对⑴组,n 取奇数,对第⑵组n 取偶数,注意,n 不能取0,否则ψ=0,将2n a απ=代回12 22E μα??= ???,得体系的能量本征值为:222 2 ,8n n E n a πμ=为整数这说明,并非任何E 值所相应的波函数都能满足本问题所要求的边条件,而只能取上式给出的那些分立值n E ,此时的波函数在物理上才是可接受的。 这样,我们得到:体系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即能谱是分立的。n E 称为体系的能量本征值。相应的本征波函数为:P36 第一组n ψ为偶函数,即波函数具有偶宇称 第二组n ψ为奇函数,即波函数具有奇宇称 两式合并,得n ψ 的表达式,进行归一化,得'A = 子的定态波函数为:()()(),sin 2n n iE iE t t n n x n x t e x a e a a πψ--ψ==+(n ψ,与n E 对 应关系,粒子处于1ψ态时,E 有确定值2E ) 讨论:①粒子最低能级22 1208E a πμ=≠,这与经典粒子不同,是微观粒子波

三维势箱中粒子能量的表达式为当a=bc时,

1.27 当粒子处在三维立方势箱中(a=bc <22E E '=a c =2 2()2H T V V r m =+=- ?+2222222222222222 2111cot sin x y z r r r r r r θθθθφ?????????=++=++++????????

一维无限势阱

一维无限深势阱 定义编辑 粒子在一种简单外力场中做一维运动,其势能函数为U(X)=0 (-a

电子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运动,用经典力学描述和量子力学描述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按照经典概念,当外界向它提供能量时,电子可获得此能量而自身能量发生连续变化。电子在阱内任何位置出现的概率也是相等的。然而,按照量子力学观点,它的行为却不是这样的。 (1) 定态薛定谔方程的解 电子所受的保守力,在边界处电子所受的力无限大,指向阱内,意味着电子不可能越出阱外,由波函数物理意义可知势阱外波函数。电子在势阱内势能为零,受力为零。势阱内定态薛定谔方程为 令 方程变为

其解为 根据波函数应满足的标准化条件,波函数应在边界x=0和x=a上连续 得 应用归一化条件 求得 于是定态波函数为 (2) 能量量子化 因,合并(23.3.3)式,即得到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的电子能量

实验三 定态薛定谔方程的矩阵解法

实验三 定态薛定谔方程的矩阵解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定态薛定谔方程的矩阵解法。 2.掌握几种矩阵特征值问题数值解法的原理,会调用相应的子程序求解具体问题。 二.实验内容 1.问题描述 以/2ω/()m ω为长度单位,一维谐振子的哈密顿量为 2 202d H x dx =-+, 其本征值为21n E n =+,本证波函数为 2 /2)()n n x H x ?=-, 其中()n H x 为厄米多项式,满足递推关系 11()2()2()n n n H x xH x nH x +-=-。 用矩阵方法求 2 22d H x x dx =-++ 的本证能量和相应的波函数。 2.问题分析 H E ψψ= 0()|j j j t c ψ?∞ ==>∑ 0||i i j i j i j c E c x Ec ??∞ =+<>=∑ 11|j j j x ???-+>=>>

11||||j j j j x x ????-+<>= <>= 0010010 112111,211,11,1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E x c c x E x c c E x E x c c x E c c -------?????????????????????????=??????????????????????? ? 3.程序编写 子程序及调用方法见《FORTRAN 常用算法程序集(第二版)》第三章 徐士良,P97 4.实验要求 ◆用恰当的算法求解以上实对称三对角矩阵的特征值问题。 ◆取n=8,给出H 的全部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 5.实验步骤 ● 启动软件开发环境Microsoft Developer Studio 。 ● 创建新工作区shiyan03。 ● 创建新项目xm3。 ● 创建源程序文件xm3.f90,编辑输入源程序文本。 ● 编译、构建、运行、调试程序。 6.实验结果 程序设计:

一维方势阱

2.4 一维方势阱 本节我们要讨论一维方势阱问题。所谓一维方势阱指的是在一维空间中运动的微观粒子,其势能在一定的区间内,为一负值,而在此区间之外为零,即 00,0,(),0,0,,x U x U x a x a ≤?? =-≤≤??≥? (2.76) 其相应的势能曲线如图2.6所示 图2.6 一维方势阱 下面我们就E 大于与小于零的两种情形分别讨论如下: (1)E>0的情形。 此时,描述粒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x φ所满足的定态薛定谔方程为 22220,l l d m E dx φφ== (2.77) 202 22()0,l m d m E U dx φφ=+= (2.78) 22220,r r d m E dx φφ== (2.79) 式中,l m φφ与r φ分别为粒子位于左方区间、势阱区间与右方区间中的波函数。 为方便起见,令 22 12022 22,()。m m k E k E U = =+ (2.80) 则上述三式可改写为 2212 0,l l d k dx φφ== (2.81) 22 22 0,m m d k dx φφ== (2.82) 2212 0,r r d k dx φφ== (2.83) 其解分别为 1 1 (),ik x ik x l x Ae A c φ-'=+ (2.84) 2 2 (),ik x ik x m x Be B c φ-'=+ (2.85)

1 1 (),ik x ik x r x Ce C c φ-'=+ (2.86) 显然,C 必须为零,利用φ及其导数的连续性条件即可求得、 A C '与A 关系为 2222 1222212122()sin ,()()ik a ik a i k k k a A A k k e k k e --'=--+ (2.87) 122122212124,()()ik a ik a ik a k k e C A k k e k k e --=--+ (2.88) 从而求得其反射系数R 与透射系数T 分别为 222 2122222222 12212()sin ,()sin 4k k k a R k k k a k k -=-+ (2.89) 22 12 222222 12212 4,()sin 4k k T k k k a k k -=-+ (2.90) 由此可见,对于方势阱而言,即使是在E>0的情形下,一般而论,其透射系数T 小于1,而反射系数R 则大于零,二者之和也是等于1。 显然,在2(1,2,)k a n n π== 的特定情形下,其透射系数T 等于1。这种透射亦叫共振透射。此时,有 22 022(),m E U a n π+= (2.91) 与之相应的能量为 222 02 ,2n E U ma π=- (2.92) E n 叫做共振能级。当阱深与阱宽一定时,透射系数T 与人射粒子能量E 的关系如图2.7所示。 图2.7 势阱的透射系数T 与入射能量的关系 当粒子能量E 与阱深一定时,有 0min 2 00 4() ,4()E E U T E E U U += ++ (2.93) 又当入射粒子能量与阱宽一定时,透射系数是阱深U 0的函数,且当满足 222 02 ()2n U n E ma π=- (2.94) 时,T =1。 (2)E<0的情形。 此时,粒子的波函数应满足的定态薛定谔方程为 22220,l l d m E dx φφ-= (2.95)

大学物理-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的应用

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 的应用 授课人: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势 阱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井(阱) 物理学中研究微观粒子运动状态时常用的模型,因其势能函数曲线的形状如同井而得名 水井 窨井 陷阱 U x O a U

() U x x O a ∞ ∞00()0 , x a U x x x a ≤≤?=?∞<>? 这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应用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波函数, 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在微观系统中 能量量子化和概率密度等概念 这样的势能函数称为 一维无限深势阱

建立定态薛定谔方程并求解 假设微观粒子质量为 ,由 m 22 2d ()()()2d U x x E x m x ψψ??-+=???? x a U x 0()0≤≤=阱内( ) : 22 2d ()()2d x E x m x ψψ-= x x a U x 0 , ()<>→∞ 阱外( ): 令: 2 22mE k =得通解: ()sin() x A kx ψ?=+ 微观粒子的能量不可能达到 无穷大,所以粒子不可能在阱外出现,或者说粒子在阱外出现的概率为零。 ()0 x ψ≡222 d 0d k x ψψ+=

利用标准条件确定 和 k ?因 在整个 轴上必须连续 x ()x ψsin() 0()0 0 0 A kx x a x x x ?ψ+≤≤?=? <>?,(0)sin 0 A ψ?== a A ka ()sin()0 ψ?=+=求归一化的波函数 一维无限深势阱中 微观粒子的波函数 2220π()d sin d a n x x A x x a ψ+∞-∞=??221 A a =?= 2A a = n a x x a x a x x a π2sin 0()00 , ψ? ≤≤?=??<>?() π ()sin 1,2,3n x A x n a ψ==??, 0?=π n k a =()1,2,3n =???,

一维方势阱中粒子的能量本征值

一维方势阱中粒子的能量本征值 王雅楠 赤峰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赤峰024000 摘要:量子力学教学中一个基本的问题是用薛定谔方程处理一维方势阱中运动的粒子, 关键词: 1 一维势场中粒子的能量本征态的一般性质 设质量为m 的粒子在一维势场()V x 中(考虑定态的情况下)的能量本征方程为 22 2 ()()()2d Vx x E x m d x ψψ??-+=???? (1) 在上式中,()()V x V x * =(实数值);E 为能量本征;()x ψ为相应的能量本征态。 以下是该方程的解,即能量本征态的一般性质: 定理一:设()x ψ施能量本征方程(1)的一个解,对应的能量本征值为E ,则()x ψ*也是方程(1)的一个解,对应的能量也是E 。 定理二:对应于能量的某个本征值E ,总可以找到方程(1)的一组实解,凡是属于E 的任何解,均可表示为这一组实解的线性叠加。 定理三:设()V x 具有空间反射不变性,()()x V x V =-。如()x ψ是方程(1)的对应于能量本征值E 的解,则()x ψ-也是方程(1)的对应于能量E 的解。 定理四:设()()V x Vx -=,则对应于任何一个能量本征值E ,总可以找到方程(1)的一组解(每个解都有确定的宇称),而属于能量本征值E 的任何解,都可用它们来展开。 定理五:对于()21V V -有限的阶梯形方位势12,; (),, V x a V x V x a ?能量本征函数()x ψ及其 导数()x ψ'必定是连续的(但如果21V V -→∞,则定理不成立)。 定理六:对于一维粒子,设()1 x ψ与()2x ψ均为方程(1)的属于同一能量E 的解, 则

结构化学 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现代结构化学 2010.9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练习题 1.(北师大95)微观粒子体系的定态波函数所描述的状态是( B ) A. 波函数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B .几率密度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C. 自旋角动量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D. 粒子势能为零的状态 2.(北大93)ψ是描述微观体系(运动状态)的波函数。 3.(北师大20000)若11i e αψψψ=+,其中α为实常数,且1ψ已归一化,求 ψ的归一化常数。 解:设11()i A e αψψψ=+是归一化的, 2*21 111()()(2)1i i i i d A e e d A e e ααααψψτψψψψτ*-=++=++=?? A = = 4.(东北师大99)已知一束自由电子的能量值为E,写出其德布罗意波长表达式,并说明可用何种实验来验证(10分) h h P mv λ=== E=1/2mv 2 (mv)2=2mE 电子衍射实验 5.(中山97)(北大98)反映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关系式为(,h E hv P λ == )

6.(中山97)一维势箱长度为l ,则基态时粒子在(2 l )处出现的几率密度最大。 (中山2001)一维势箱中的粒子,已 知n x l πψ=,则在( 3(21),,......., 222l l n l n n n -)处出现的几率密度最大。 解法1:ψ的极大和极小在ψ2中都为极大值,所以求ψ的极值(包括极大和极小)位置就是几率密度极大的位置。 n x l πψ=

'cos 0 (21) 0,1,2,3 (2) (21) 0,1,2,3... 2 0 (21)2n n x l l n x m m l m l x m n x l m n ππψππ==+==+==≤≤∴+≤ 解法2: n x l πψ= 几率密度函数 2 22sin n x P l l πψ== 求极值:(sin2α=2Sin α?cos α) 22'2s i n c o s 22sin 022sin 0 = 0,1,2,3,... 22= 0 20,212 1,3,5 (21) 2n x n x n P l l l l n n x l l n x n x m m l l ml x n x m x l m n l n m n m m ml x m n n ππππππππ====== ≤≤∴≤===∴==-为边界,不是极值点为极大值,为极小值... 极大值位置为 7.(北大93)边长为l 的立方势箱中粒子的零点能是(2 2 38h E ml =)

§16.3 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的建立和求解举例

§16.3 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的建立和求解举例 (一)一维运动自由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波函数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基本方程,是薛定谔于1926年提出的,称为薛定谔波动方程,简称波动方程或薛定谔方程,它成为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将(16.2.14)式分别对t 和x 求导,然后从这两式消去E 、p 、和ψ,便可得到一维运动自由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ψ-=?ψ?)/iE (t 即ψ=?ψ?E t i (16.3.1) ψ=?ψ ?22)/ip (x 2 ψ=ψ ?-2222p ????? ?????<<的薛定谔方程自由粒子轴运动的沿)c x (v 方程(16.3.3)中不含有能量E 和动量p ,表明此方程是不受E 和p 的数值限制的普遍方程. 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如果上述波函数不用复数表式(16.2.14),改用类似于(16.2.1)式的余弦函数或正弦函数表式,就不会得到合乎要求的薛定谔方程(16.3.3)式?. 这薛定谔方程不是根据直接实验结果归纳而得,也不是由经典波动理论或其他理论推导出来的,它是在物质波假设的基础上,参照经典波动方程而建立起来的.薛定谔方程在微观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推导出来的结果,都与相关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这才是薛定谔方程正确反映微观领域客观规律的最有力的证明. (二)一维运动自由粒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 上述薛定谔方程(16.3.3)是偏微分方程,从此方程可解出波函数ψ(x ,t ).在量子力学中最重要的解,是可把波函数ψ(x,t )分离成空间部分u (x )和时间部分f (t )两函数的乘积的特解,即 〔一维运动自由粒子的定态波函数〕 ψ(x,t )=u (x )f (t )(16.3.4) 将此式代入(16.3.3)式得: 22 2dx u d )t (f )m 2/(dt df )x (u i -= 两边除以ψ=uf 得: 22 2dx u d u 1)m 2/(dt df f 1i -= 此式左边是时间t 的函数,右边是坐标x 的函数.已知t 与x 是互相独立的自变量,左右两边相等,必须是两边都等于同一常量E ,即 ? 郭敦仁《量子力学初步》16—1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 ? 郭敦仁《量子力学初步》21—2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 ? 周世勋编《量子力学》32—33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1年版.

一维无限深势阱 (2)

论文题目:一维无限深势阱简述 制作人:刘子毅(应用物理(1)) 学号:09510113

一维无限深势阱 一、引言 Hu = Eu, ,2222Eu Vu dx u d m =+- (1) 在图中Ⅰ区,-a/2a/2, V=∞. 现在解Ⅰ区情况的方程,V=0,(1)式成为

.2,22 2 22 mE k u k u mE dx u d =-=-= 设ax e u =,那么u a u n 2 =,代入上式, u k u a 22-= ik a ±= 所以 ikx ikx Be Ae u -++= kx D kx C u sin cos += (2) (2)式是Ⅰ区的通解。 2、一维无限深阱电子的基态 2 2 22 22 282n md h n md E n == π n=1、2、3…… 无量纲处理:以波尔半径2 2 00m e a ε= 里德伯2024 2ε me R y =分别为长度和能量单位 能量可化为2 1 d E π 3、数值模拟 当n=1时,1E 和d 的一组数值用计算机编程模拟如下: 设d 从0.3 3.0 include ?stdio.h ? include ?math.h ?

main() { double e,d,c; int i; c=3.14,d=0.3; for(i=0;i ?10;i++) { e=c/(d*d); printf(“%lf ”,&e); d=d+0.3;} } d 的取值利用画图软件描绘出横坐标为d ,纵坐标为E 的曲线 设d 从0.3 3.0,能量化简为:2 1d E π = 模拟如下:

量子力学 一维无限深势阱

55 §2.6一维无限深势阱(Potential Well )(理想模型) 重点: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运动的求解 难点:对结果的理解 实际模型:金属中电子的运动,不计电子间的相互碰撞,也不考虑周期排列的金属离子对它们的作用。 一、写出本征问题 势场为:? ??≥∞<=a x ,a x ,0)x (U 区域I(阱内,a x <)方程为: )x (E )x (dx d 2I I 2 2 2ψ=ψμ?h (1) 区域II、III(阱外,a x ≥)方程为: )x (E )x ()U dx d 2()III (II )III (II 022 2ψ=ψ+μ?h (2) 其中∞=0U 。 波函数的边界条件是:)a ()a (II I ψ=ψ,)a ()a (III I ?ψ=?ψ (3) 二、求解本征方程 我们令2E 2h μ=α, 20)E U (2'h ?μ=α (4) 则:)x (E )x (dx d 2I I 2 2 2ψ=ψμ?h 的解为: x i x i I Be Ae )x (αα?+=ψ a x < (5)

56 )x (E )x ()U dx d 2()III (II )III (II 022 2ψ=ψ+μ?h 的解为: x 'x 'II e 'B e 'A )x (αα?+=ψ a x ≥ (6) x 'x 'III e ''B e ''A )x (αα?+=ψ a x ?≤ (7) 由(6)-(7)式和波函数的有限性知: 0'B ,0''A ==,即: x 'II e 'A )x (α?=ψ a x ≥ x 'III e ''B )x (α=ψ a x ?≤ 又由于∞=0U ,则:∞=?μ=α20) E U ( 2'h 于是:0)x ()x (III II =ψ=ψ (8) 而)a ()a (II I ψ=ψ,)a ()a (III I ?ψ=?ψ;x i x i I Be Ae )x (αα?+=ψ 则:???=+=+α?ααα?0Be Ae 0 Be Ae a i a i a i a i (9) 于是A、B 不能全为零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0e e e e a i a i a i a i =α?ααα?, 即:0)a 2sin(=α 解之得:a 2n π =α,,....2,1,0n ±±= (10) 将其代入到???=+=+α?ααα?0Be Ae 0Be Ae a i a i a i a i ,得:0Be Ae 2 /in 2/in =+ππ? 即:B )1(A 1n +?= 代入x i x i I Be Ae )x (αα?+=ψ中,得:

物理化学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第八章 量子力学基础 8.1 同光子一样,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与实物粒子相关联的波的波长,即德 布罗意波长给出。试计算下列波长。(1 eV=1.6021771910-? J ,电子质量9.1093110-?kg ,中子质量1.6742710-?kg ) (1) 具有动能1eV ,100 eV 的电子; (2) 具有动能1eV 的中子; (3) 速度为640m/s 、质量为15g 的弹头。 解:德布罗意波长可以表示为:p h m v h == λ,那么将上述的实物粒子的质量和动能带入公式即可得: (1)动能1eV 的电子的波长为 m m mE h p h k 9193134 10266.110602177.1110109.9210626.62----?=??????===λ 动能100eV 的电子 m m mE h p h k 10193134 10266.110602177.110010109.9210626.62----?=??????===λ (2)动能1eV 的中子的波长为 m m mE h p h k 11192734 10861.210602177.1110674.1210626.62----?=??????===λ (3)速度为640m/s 、质量为15g 的弹头的波长为 m m mv h 353 34 10902.6640 101510626.6---?=???==λ 8.2 在一维势箱问题求解中,假定在箱内()0V x C =≠(C 为常数),是否对其解 产生影响?怎样影响? 解:当()0V x C =≠时,一维势箱粒子的Schr?dinger 方程为 ()()() ()()()()()2 22 2 2 2222d 2d d d '2d 2d x C x E x m x x x E C x E x m x m x ψψψψψψψ-+=∴-=-?-= 边界条件不变,因此Schr?dinger 方程的解为

结构化学练习之量子力学基础习题附参考答案

量子力学基础习题 一、填空题(在题中的空格处填上正确答案) 1101、光波粒二象性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2、德布罗意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宏观物体的λ值比微观物体的λ值 _______________。 1103、在电子衍射实验中,│ψ│2对一个电子来说,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1104、测不准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5、一组正交、归一的波函数ψ1, ψ2, ψ3,…。正交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 归一性的表达式为 。 1106、│ψ (x 1, y 1, z 1, x 2, y 2, z 2)│2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7、物理量xp y - yp x 的量子力学算符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表达式是_____。 1108、质量为 m 的一个粒子在长为l 的一维势箱中运动, (1)体系哈密顿算符的本征函数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体系的本征值谱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低能量为____________ ; (3)体系处于基态时, 粒子出现在0 ─ l /2间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 (4)势箱越长, 其电子从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光谱波长__________ ; (5)若该粒子在长l 、宽为2l 的长方形势箱中运动, 则其本征函数集为____________,本征值谱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9、质量为m 的粒子被局限在边长为a 的立方箱中运动。波函数ψ211(x ,y ,z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粒子处于状态ψ 211 时,概率密度最大处坐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体系的能量为2 247m a h ,其简并度是_______________。 1110、在边长为a 的正方体箱中运动的粒子,其能级E =2 2 43m a h 的简并度是_____,E '=2 2827m a h 的简并度是______________。

(完整版)结构化学课后答案第一章

01.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1.1】将锂在火焰上燃烧,放出红光,波长λ=670.8nm ,这是Li 原子由电子组态 (1s)2(2p)1→(1s)2(2s)1跃迁时产生的,试计算该红光的频率、波数以及以k J ·mol -1 为单位的能量。 解:81 141 2.99810m s 4.46910s 670.8m c νλ--??===? 41 7 11 1.49110cm 670.810cm νλ--===??% 34141 23-1 -16.62610J s 4.46910 6.602310mol 178.4kJ mol A E h N s ν--==??????=? 【1.2】 实验测定金属钠的光电效应数据如下: 波长λ/nm 312.5 365.0 404.7 546.1 光电子最大动能E k /10-19J 3.41 2.56 1.95 0.75 作“动能-频率”,从图的斜率和截距计算出Plank 常数(h)值、钠的脱出功(W)和临阈频率(ν0)。 解:将各照射光波长换算成频率v ,并将各频率与对应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 k 列于下表: λ/nm 312.5 365.0 404.7 546.1 v /1014s -1 9.59 8.21 7.41 5.49 E k /10- 19J 3.41 2.56 1.95 0.75 由表中数据作图,示于图1.2中 E k /10-19 J ν/1014g -1 图1.2 金属的 k E ν -图 由式 0k hv hv E =+ 推知 0k k E E h v v v ?= =-? 即Planck 常数等于k E v -图的斜率。选取两合适点,将k E 和v 值带入上式,即可求出h 。 例如: ()()1934 141 2.70 1.0510 6.60108.5060010J h J s s ---?==?-?g

量子笔记1 —— 一维薛定谔方程

量子笔记1 —— 一维薛定谔方程 给出某种一维势,求解一维薛定谔方程的束缚定态解及其能级的题目是常见的量子力学的题型之一,这种题型的求解虽有其固有模式,但具体处理过程中也牵涉到很多技巧和要注意之处。下面我通过两个例子来试图对其解题模式和某些解题过程中的常见技巧和经验作出一个概括性的总结,作为量子力学复习的第一阶段的一个阶段性小结。 例一. 质量为μ的粒子在一维势场 ()()???><=''+-=0,V 0 0V V V 0 x x x x ,,αδ 中运动,其中α与0V 均为实数。(1)试给出存在束缚态的条件,并给出其能量本征值和相应的本征函数。(2)给出粒子处于0>x 区域中的概率,它是大于1/2,还是小于1/2,为什么? 解:在此势场中的束缚定态能量E<0, 令202E V 2,E 2 )()(-=-=μγμβ (1) 不包括x=0点的定态方程为 0),()(0),()(222222>=<=x x dx x d x x dx x d ψγψψβψ (2) )(x ψ满足条件 0)(),0()0(=±∞=-+ψψψ (3) )0(2)0()0(2ψμαψψ - ='-'-+ (4) 在势阱中,能量要小于势阱边缘的势能,否则就不能形成束缚态,而是游离态了。这里的势阱是一个δ势,所以要有束缚态,并需要求E<0。 本来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是ψψE V dx d m =+-)2(22 2 ,用熟了就可以直接像上面那样写了。特别的,当粒子限定在圆周上运动时,或者写自由转子的薛定谔方程时,只要将上式中的m 换成I ,x 换成?就可以了。其中2R I μ=是粒子的转动惯量。即)()()(R 222 22?ψ?ψ??μE V d d =??? ? ??+-

一维无限深势阱

一维无限深势阱 2. 判断题 题号:60821001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1级 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运动的能量不能连续地取任意值,只能取分立值,即能量是量子化的。 答案:对 题号:60821002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1级 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运动的能量的量子化是强行引入的。 答案:错 题号:60822003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2级 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运动的能量的最小值为零。 答案:错 题号:60821004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1级 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微观粒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不均匀。

答案:对 题号:60822005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2级 微观粒子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各能级的阱壁处出现的概率为零 答案:对 3.填空题 题号:60834001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4级 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定态波函数为a x n a x n πψsin 2)(=。则粒子处在基态时,在x =0 到3 a x = 之间被找到的概率 。( C x x x x +-= ?2sin )4/1(2 1 d sin 2 ) 答案:π 43 31- (或0.19) 题号:60834002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4级 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定态波函数为a x n a x n πψsin 2)(=。则粒子处于第一激发态时,在x =0到3 a x =之间被找到的概率 。( C x x x x +-= ?2sin )4/1(2 1 d sin 2 )

答案:π 83 31+ (或0.40) 题号:60833003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3级 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定态波函数为a x n a x n πψsin 2)(=。则粒子处于第一激发态时,在4 a x =处粒子的概率密度 。 答案:a 2 题号:60832004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2级 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定态波函数为a x n a x n πψsin 2)(=。则粒子处于基态时各处的概率密度 。 答案:a x a π2sin 2 题号:60832005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2级 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定态波函数为a x n a x n πψsin 2)(= 。则粒子处于基态时,在4a x = 处粒子的概率密度 。 答案: a 1

结构化学答案及题库

1001 首先提出能量量子化假定的科学家是:Planck 1002 光波粒二象性的关系式为E =h ν p =h /λ 1003 德布罗意关系式为,mv h p h ==λ;宏观物体的λ值比微观物体的λ值 小 。 1004 在电子衍射实验中,│ψ│2对一个电子来说,代表 电子概率密度 。 1009 任一自由的实物粒子,其波长为λ,今欲求其能量,须用下列哪个公式 22 2λ m h E = 1010 对一个运动速率v<

第二章薛定谔方程

第二章薛定谔方程 本章介绍:本章将系统介绍波动力学。波函数统计解释和态叠加原理是量子力学的两个基本假设。薛定谔方程是波动力学的核心。在一定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下求解薛定谔方程,可以给出许多能与实验直接比较的结果。 §2.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2.1.1波动—粒子两重性矛盾的分析按照德布罗意的观点,和每个粒子相联系的都有一个波。怎样理解粒子性和波动性之间的联系,这是量子力学首先遇到的根本问题。b5E2RGbCAP 2.1.1波动—粒子两重性矛盾的分析能否认为波是由粒子组成? 粒子的单缝和双缝实验表明,如减小入射粒子强度,让粒子近似的一个一个从粒子源射出,实验发现,虽然开始时底片上的感光点是无规则的,但只要时间足够长,感光点足够多,底片上仍然会出现衍射条纹。如果波是由粒子做成,那末,波的干涉、衍射必然依赖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这和上述实验结果相矛盾,实际上,单个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的。p1EanqFDPw 能否认为粒子是由波组成? 比如说,电子是三维空间的物质波包,波包的大小即电子的大小,波包的速度即电子的速度,但物质波包是色散的,即使原来的物质波包很小,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扩散到很大的空间去,或者形象地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粒子将越来越“胖”,这与实验相矛盾

DXDiTa9E3d经典物理对自然界所形成的基本物理图像中有两类物理体系: ◆一类是实物粒子 ◆另一类是相互作用场<波)经典粒子是以同时确定的坐标和动量来描述其运动状态,粒子的运动遵从经典力学规律,在运动过程中具有确定严格的轨道。粒子的能量,动量在粒子限度的空间小区域集中;当其与其它物理体系作用时,只与粒子所在处附近的粒子相互作用,并遵从能量、动量的单个交换传递过程,其经典物理过程是粒子的碰撞;“定域”是粒子运动的特征。RTCrpUDGiT经典波动则是以场量<振幅、相位等)来描述其运动状态,遵从经典波动方程,波的能量和动量周期性分布于波所传播的空间而不是集中在空间一点,即波的能量、动量是空间广延的。波与其他物质体系相互作用时,可同时与波所在广延空间内的所有物理体系相互作用,其能量可连续变化,波满足叠加原理,“非定域”是波动性运动的特性。5PCzVD7HxA◆◆在经典物理中,粒子和波各为一类宏观体系的呈现,反映着两类对象,两种物质形态,其运动特点是不相容的,即具有粒子性运动的物质不会具有波动性;反之具有波动性运动的物质不会具有粒子性。jLBHrnAILg综上所述,微观粒子既不是经典的粒子又不是经典的波,或者说它既是量子概念的粒子又是量子概念的波。其量子概念中的粒子性表示他们是具有一定的能量、动量和质量等粒子的属性,但不具有确定的运动轨道,运动规律不遵从牛顿定律;其量子概念中的波动性并不是指某个实在物理量在空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